KR1b0045 日講書經解義-清-庫勒納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講書經解義卷四
 商書
  此書是商史臣記商朝君臣之言語政事共十七篇
  契始封商湯因以為有天下之號
 湯誓
  此一篇書是商王湯伐夏而誓師于亳都之詞
 王曰格爾衆庶悉聽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
[004-1b]
 罪天命殛之
  此一節書是商王湯誓師伐夏而首言奉天討罪之
  意也格來也台我也稱猶言舉也商王湯曰來爾衆
  多百姓皆聽我言今興兵伐夏非我小子敢以臣犯
  君行此悖亂之舉也蓋人君體天心以子愛其民然
  後可長保天命夏王桀虐民而慢天其罪非一天厭
  其惡命我誅殛之故不得已而奉行天討豈我之輕
  于用兵哉夫誓師之初先以稱亂為懼可見伐夏非
[004-2a]
 湯之本心奉天命也桀以慢天而亡湯以畏天而興
 非萬世炯鍳乎
今爾有衆汝曰我后不恤我衆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
惟聞汝衆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此一節書是商王湯申言天命所在論商民以伐夏
 之不得已也穡事農家收穫之事割裁也商王湯曰
 我奉天命伐夏甚非得已今爾衆民但見汝在亳邑
 之安乃曰我君不體恤我衆民舍我亳邑收穫之事
[004-2b]
 而興兵動衆裁正有夏之罪我亦聞汝衆論憚于勞
 役如此然夏王桀得罪于天天既命我誅之我畏上
 帝之明命不敢不往正其罪豈得徇爾亳衆以偷安
 哉當時商邑百姓安于湯之徳政故不被桀虐則不
 知桀罪徒見往伐為勞然湯以應天順人之舉猶必
 委曲開諭如此聖人之信而後勞其民於此可見矣
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衆力率割夏邑有衆
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徳若兹今朕必
[004-3a]

 此一節書是商王湯正言夏桀暴虐之實以見伐夏
 救民之不可緩也遏絶也割戕也時解作是商王湯
 曰天命討夏即于民心怨夏見之今汝衆民意中或
 曰夏王桀雖有暴虐之罪但害得夏民其如我商民
 何不知夏民猶之吾民也人情莫不欲逸夏王桀率
 為重役以遏絶夏衆之民力人情莫不欲安夏王桀
 率為嚴刑以殘割夏邑之民生所以夏衆離心皆怠
[004-3b]
 于奉上弗相和協因夏王桀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
 有日遂指日而怨曰是日何時亡乎若亡則我寧與
 汝皆亡蓋欲其亡之甚不復堪此重役嚴刑之困也
 夏王桀之惡徳為民所怨恨若此忍坐視而不救哉
 今我決計往伐以速慰夏民之望而已蓋民心向背
 即天命之所以去留易言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
 人聖人豈有私天下之意哉
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
[004-4a]
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此一節書是商王湯示賞罰之明斷以肅軍心也商
 王湯曰伐夏之舉既不容已爾将士庶幾同心同力
 輔我一人致天之罰于夏是能上順天命下救民困
 也我則以顯爵榮禄大賜賚于汝等爾將士無得猜
 疑我言既出決不自食其言賞之必厚如此爾將士
 若不從我誓言觀望退縮是以天命不足畏民困不
 足恤也我則不但戮汝身併戮汝妻子無有所赦罰
[004-4b]
 之必重如此可不戒勉哉商王湯賞罰之令與夏王
 啟甘誓同可見行軍治兵之際以賞罰明斷為主賞
 罰不當則恩不足勸而威不足懲欲以成功難矣故
 曰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
仲虺之誥
 此一篇書是商臣左相仲虺解釋商王湯伐夏之慙
 而因進以勸勉之詞軍旅曰誓㑹同曰誥此對衆告
 君兼以曉諭臣民故亦謂之誥
[004-5a]
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徳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此一節書是商史臣序仲虺作誥之由也武功成故
 曰成湯口實謂藉口以為指實商史臣曰我商王成
 湯興兵討夏桀之罪桀出奔南巢因放置桀于此地
 遂代夏而有天下所以順天命應人心也乃成湯自
 思堯舜禹禪讓以來今日始行放伐之事慙愧其徳
 不如古且自言曰伐夏之舉我雖自信其不得已但
 恐來世有亂臣賊子輒以我今日之事藉口為指實
[004-5b]
 則開禍階于無窮此所以深自慙也蓋天人之運雖
 交㑹而君臣之義無可逃成湯之慙于往昔恐于將
 來非特慎萬世之大防亦以存天理之本心也後之
 窺竊神器者或反借禪位為口實何其喪心尤甚哉
仲虺乃作誥曰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
聰明時乂有夏昏徳民墜塗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
邦纘禹舊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此一節書是仲虺作誥以釋成湯之慙而先推本于
[004-6a]
 天立君之意也塗塗泥炭火也纘繼也仲虺因成湯
 以伐夏為慙乃作誥以解之歎息而言曰天為民而
 立君非徒虚擁尊位也惟天生斯民有形體即有嗜
 欲使無主以治之各逞其欲而相爭乃至于亂惟天
 不忍其亂每于生民中特生一資禀聰明不蔽于欲
 之聖人立為斯民主敷教行政以治民之欲而息其
 爭亂焉夏桀為民主反行昏徳暴虐其民陷民于塗
 泥炭火既失其所以為主矣天念斯民之無主乃篤
[004-6b]
 生我商王錫之以勇足有為智足決幾之徳使之表
 正萬邦之民而繼大禹舊所服行之常道以盡乂民
 之責此天意也今亦但率循其常道以奉順天命而
 已何慙之有蓋典常之理出于天大禹所服行古今
 帝王所率由無非共此常理夏之子孫不能纘成湯
 纘之故不言革命而言奉若此可見天命無私仲虺
 非專為釋慙亦正告以人主責任重大也
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
[004-7a]
用爽厥師
 此一節書是申言天命屬湯之意也矯誣謂造作虚
 辭以惑民聽臧善也式用也爽是昭明之意師衆也
 仲虺曰有夏昏徳既塗炭其民而𫉬罪于天矣桀知
 民心不從反矯託天意誣造虚辭以宣布命令于下
 其背亂已甚故天用不善其所為乃使我商受命而
 為生民主蓋以桀有昏徳百姓皆被其污染故命我
 王以勇智之徳為之君師用昭明其庶衆使天下皆
[004-7b]
 有以自新而升斯世于昭明也天之命我王者如此
 則伐夏之舉豈容已哉何慙之有夫天下視君徳為
 風俗為人君者修徳以爽師此所謂自新以新民而
 承天之實不外是矣
簡賢附𫝑寔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苖之有莠若粟
之有秕小大戰戰罔不懼于非辜矧予之徳言足聽聞
 此一節書言桀之忌湯已甚而湯之得民愈深也簡
 謂簡慢繁謂衆多肇始也仲虺曰夏王既已不道而
[004-8a]
 其所任用者又皆簡慢賢哲阿附權𫝑之人同惡相
 濟徒衆寔多其不與惡相黨比者獨我邦耳故我商
 始造邦于有夏之間為桀所忌如禾苖中之有稂莠
 必遭鋤治榖粟中之有糠秕必被簸揚其深加嫉惡
 如此所以我商之衆無小無大皆戰戰危懼惟恐以
 無罪而受其禍蓋彼既恃𫝑以慢賢則賢者必為其
 所忌而欲見翦除如此也况我王之徳盡善盡美但
 一稱述又皆厭足人之聽聞而為人所悦服豈不尤
[004-8b]
 為桀所忌乎則今日之伐夏非特奉天討亦以從人
 願也何慙之有哉蓋好善惡惡者天之常理人之常
 性桀好簡賢附𫝑者而惡湯反天之常拂人之性欲
 不亡得乎
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徳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
已改過不吝克寛克仁彰信兆民
 此一節書是言湯徳足人聽聞之實也不邇謂不親
 近不殖謂不聚斂懋者繁多之意仲虺曰我王之徳
[004-9a]
 所以足人聽聞者以其本原澄徹而用人處已無不
 得其當也凡聲色貨利人所同好惟王于聲色則不
 邇之于貨利則不殖之蓋惟恐蠱惑心志剥削民財
 以自即于慆淫入于刻薄也此非純乎天徳而無一
 毫人欲之私者能之乎由是以用人于人之徳行優
 者則崇其品秩兼之衆職以懋其官人之功勞多者
 則錫之土田旌之章服以懋其賞由是以處已見人
 有善若已有之而無所不容于已有過即便改之而
[004-9b]
 無所係吝其用舍之當舉動之宜如此若夫寛仁者
 人君之大徳然行之不善或反受寛仁之累者有之
 惟王克寛廣大中具有節制而不失于縱弛惟王克
 仁慈愛中兼有嚴厲而不流于姑息君徳昭著實有
 感孚一世之理天下亦皆從而信之其臨民之善又
 如此此我王之徳所以足人聽聞之實也而又何慙
 之有哉湯用人處已臨民無不各盡其道而要惟有
 不邇不殖之徳以致此此以知君心誠萬化之原也
[004-10a]
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
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予后后來其蘇民之
戴商厥惟舊哉
 此一節書是言民心之歸商非一日也仇餉言與饋
 餉者為仇攸徂謂所往處徯待也蘇再生也仲虺曰
 我王之徳能彰信兆民者于何見之昔者葛伯無道
 放廢不祀王使人問之對曰無以供粢盛王乃使亳
 邑之少壮往為之耕老弱饋送飲食乃葛伯反殺我
[004-10b]
 饋餉之童子而奪其黍肉是不以為徳而反以為仇
 也王于是不得已而興兵伐之蓋初征實自葛始是
 時天下國君暴亂者多王即以此仁義之師而并征
 無道其時四方之民苦于其上之不徳而望我王之
 救之也當王師未至但見東面征討則西方之人胥
 怨望焉南面征討則北方之人胥怨望焉皆曰奚為
 獨後我而不先救之也望而不至反出怨言此非實
 有傷于中而望王之至必不爾也及王師既至則見
[004-11a]
 其民妻孥相慶曰吾儕困苦待我仁君久矣今我君
 來吾儕其死而復生乎惟其望之之深故感之之切
 而喜我王之至者又如此也民之歸商其來已久非
 一朝一夕之故矣則今日之有天下亦人心之愛戴
 有不容已而又何慙之有哉夫惟仁者無敵於天下
 湯伐罪弔民民之悦之如時雨降此其所以為仁者
 之師乎
佑賢輔徳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
[004-11b]
乃其昌
 此一節書是仲虺以君天下之道朂王而先言懐諸
 侯之道也仲虺曰天命初歸之日正人心望治之時
 王得天下無慙也惟務自盡其為君之道而已彼諸
 侯之中有才徳兼備是謂賢者則當隆其禮遇信任
 而眷佑之不特増其爵秩已也有積善行仁是謂有
 徳者則當厚其賚予培植而輔助之不但安其土田
 已也有委身徇國而為忠則當褒顯之以揚其令名
[004-12a]
 有奉公守法而為良則當奨勸之以遂其所志凡此
 所以善善也因諸侯之有善而吾所以勸善者當如
 是也有柔懦無為而弱者當兼并之而治以王官有
 昏庸不明而昧者當攻治之而削其封地有敗壊法
 紀是亂者也當殄滅其國而取之有荒淫無度是亡
 者也當戮及其身而侮之凡此所以惡惡也因諸侯
 之有惡而吾所以懲惡者又當如是也然皆何容心
 于其閒哉彼弱昧亂亡本有亡之道吾特因其亡而
[004-12b]
 推之賢徳忠良本有存之道吾特因其存而固之耳
 夫如是推亡固存好惡一出于正刑賞不渉于私將
 見諸侯之善者益知所勸而進于善諸侯之不善者
 亦知所懲而不為不善矣邦國不其昌乎王但自盡
 其君天下之道可也蓋推亡固存即天之栽培傾覆
 此聖人之公也公非仁者不能故曰惟仁者能好人
 能惡人
徳日新萬邦惟懐志自滿九族乃離王懋昭大徳建中
[004-13a]
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予聞曰能自得師
者王謂人莫已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此一節書是仲虺勉湯以修徳檢身之道也懋昭大
 徳者黽勉以明其徳之意後昆後世子孫也仲虺曰
 人主一身為逺近親疎之所繫屬者以其有徳也誠
 使其徳日新不已自足維繫乎人心不特近者悦服
 也萬邦雖逺而亦懐之若志自滿假不能自新不但
 逺者擕貳也即九族至親而亦離之矣今我王之徳
[004-13b]
 雖足聽聞然何可不自勉哉必也振奮精神以勉明
 其大徳求所為中道者而建立之以為民之準蓋徳
 者我之所得而中者民所同具也民不能以自中必
 君建之民乃有所觀法可使咸歸於中而義禮者又
 昭徳建中之要也故動則以義制事萬幾當前必裁
 決其可否而使無過不及之差静則以禮制心一念
 之萌必慎持其逸豫而使無偏倚之累如是則内外
 合徳中道立矣且非特可建中于民也即垂諸後世
[004-14a]
 凡子孫之欲制事制心者其家法自足相承而有餘
 裕矣然是道也必學焉而後能之也我嘗聞古人之
 言曰人君能虚已下賢求人臣之可法者而師事之
 則徳崇業廣将天下之善皆歸于已故可以王若矯
 矜自恣謂人皆不如我將善日益消而天下之惡皆
 歸之矣此亡道也凡事不恥下問而心誠好之則萬
 善咸集何等優裕若偏愎自用則一己之聰明所見
 不廣其能幾何故狹小也虺述古人之言如此王者
[004-14b]
 以一身而為中外臣民立極作之君亦作之師使非
 虚已下賢隆師問道亦何以為下民之師然則欲盡
 君道以垂法其崇師道以立本哉
嗚呼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

 此一節書是仲虺告湯以謹始善終之道也仲虺作
 誥之終又歎息而言曰天下事善作者必善其成善
 終者必善其始末有始之不慎而能安保其終者也
[004-15a]
 今以我王始有天下若欲長享大業垂之無窮正宜
 致謹于受命之初耳蓋福善禍淫上天不易之道有
 禮者天必篤厚而培植之昏暴者天必厭棄而傾覆
 之此所以天命靡常惟徳是視也自今以往惟願兢
 兢業業敬天之所以福善之道而以禮自持畏天之
 所以禍淫之道而以暴為戒則可以長保天之休命
 而膺厯服于無疆矣王可不自勉哉按仲虺作誥首
 言上天立君之意而未復言天道可畏天命不可恃
[004-15b]
 可見人君謹始善終惟一敬承天意而已以成湯之
 聖寧有昏暴不終而棄天命者然猶丁寧訓告至于
 如此此古者君臣儆戒之義足為萬世法也
湯誥
 此一篇書是成湯伐夏即位之後告諭天下之言
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王曰嗟爾萬方有衆明
聽予一人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
猷惟后
[004-16a]
 此二節書是叙作誥之由先言君道所係之重也上
 帝謂天衷即中字若順也綏安也猷道也成湯既克
 夏而有天下乃還歸于亳都以退就侯國此時諸侯
 皆率職來朝則天下已歸湯矣湯乃作誥以大告諭
 萬方因與天下臣民更始焉王曰嗟爾萬方之衆其
 明聽我一人之言夫民之所恃以生而使各安于其
 道者皆是天生之而后成之也惟皇上帝當始生萬
 民之初即予以至正之則所謂衷也民受此衷以生
[004-16b]
 但率循其自然皆有不可易之常理謂之恒性獨是
 氣禀不齊遂有清濁純雜之異所以不能皆全其性
 之固有而安于其道之常故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
 牧之有政刑以匡其不率有教化以鼓其自新夫而
 後愚蒙可開知識可牖則所以變其氣禀之異反其
 降命之同惟大君能之也然則為人君者有奉天治
 民之責其道顧不重哉蓋至善之理出于天在天為
 衷民受之為性后綏之為猷其實一也欲盡人之性
[004-17a]
 必先自盡其性萬世性學之源其自成湯一言開之
 乎
夏王滅徳作威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
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于上下神祇天道福善禍
淫降災于夏以彰厥罪
 此一節書是言桀失君道以見其當伐也成湯又曰
 君之于民有綏猷之責如此則當體上天之心以為
 心矣今夏王滅仁愛之徳而徒事殺戮之威以敷播
[004-17b]
 虐政于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被其凶害如荼之
 苦口毒之螫人不可堪忍咸稱寃于天地鬼神以望
 其拯救夫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禍之此常理也今
 夏之淫虐已甚故天特降災異明示其罪而誅絶之
 使不得復播虐于爾萬方百姓也夫天以民為心天
 人相與其幾甚微其應甚捷後世人臣乃或謂天變
 不足畏亦何言耶
肆台小子將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𤣥牡敢昭告于上
[004-18a]
天神后請罪有夏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衆請

 此一節書言己之奉天伐罪以救民也元聖謂伊尹
 戮力并力也成湯又曰夏王虐害其民天既降災以
 彰厥罪此乃天命明威之所在也故我小子奉將天
 命之顯然可畏者不敢赦有夏之罪而必伐之然征
 伐大事我又何敢自專而不請命于天遂用元牡之
 牲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以請夏桀當問之罪又恐予
[004-18b]
 一人不克有濟聿求有智有勇之大聖人與之協力
 同心共誅無道以與爾萬方百姓請更生之命于天
 焉則伐夏之舉正所以祗奉天威而為民立命也烏
 容已哉湯為天吏每事必請命于天而又必求天民
 先覺之元聖學焉後臣而後收戮力之效然則師臣
 寧可少乎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

[004-19a]
 此一節書言已請命于天而天果孚佑之也孚允皆
 信也僭差也賁文之著也殖生也成湯又曰我既請
 夏桀之罪與爾衆人之命于天天果垂憐無辜佑爾
 百姓故使罪人竄亡屈服于南巢之地上天禍淫之
 命毫不僭差民之向被其荼毒者皆有生意燦然若
 草木之敷榮兆民自此信乎其能去虐害之苦而各
 遂其生養之願也天之佑爾下民不其信與天以生
 物為心未有不愛下民者人君以天之心為心則順
[004-19b]
 天而應人矣
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兹朕未知𫉬戾于上下慄慄危
懼若將隕于深淵
 此一節書言已受上天付託之重惟恐不能勝也俾
 使也輯和也戾猶言罪隕墜也成湯又曰天既亡無
 道之桀不可令兆民無主乃舉綏猷之責委畀于我
 一人之身使輯和安定爾邦家之衆上天付託之重
 如此顧我涼徳慮不足以當之常恐得罪于天地而
[004-20a]
 有不自知之處用是慄慄危懼若下臨不測之險將
 墜于深淵者然蓋我之責愈重而憂愈大也敢不敬
 哉古先聖王深知為君之難故無日而不戒懼湯之
 聖敬日躋誠帝王心學之要也
凡我造邦無從匪彞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此一節書是欲羣臣交相助勉以共承天休也造邦
 新造之國侯邦惟舊商命惟新悉與更始故曰造邦
 匪彞謂非法也慆淫逸樂之意即就也典常也成湯
[004-20b]
 戒諭諸侯曰今當革命之初凡我有邦悉宜更始蓋
 受此綏猷之責者惟予一人而交相盡力共底于輯
 寧之美者則惟爾有邦是賴也自今伊始無或肆志
 而從于非法無或縱欲而即于慆淫其各謹爾侯度
 修其職業恪守典常之道以共承天之休命可也蓋
 此時諸侯不恤民而助桀者如韋顧昆吾之𩔖湯皆
 已剪滅猶恐諸侯有染舊邦汚俗者故戒之如此而
 湯之兢兢業業守典以承天休又不待言矣
[004-21a]
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
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此一節書見湯之責已重而畏天之深也簡閲也成
 湯又諭諸侯曰福善禍淫上天不易之理爾若能守
 典承休是爾有善我何敢隠蔽而不彰若𫉬戾上下
 罪在朕躬我何敢因循而自恕蓋善與罪一一簡在
 上帝之心天雖髙而聽則卑或善或惡報應昭然斷
 無或爽信乎為君臣者當各盡其道也然天既命我
[004-21b]
 為萬方之主則我之責為尤重必使天下之民皆不
 失其降衷之性以安其猷方克盡其為君之職若爾
 萬方有罪是我一人不能盡綏猷輯寧之道而使斯
 民陷于不善我之罪不可得而辭若我一人所為不
 善是我有負付託之重而𫉬罪于天于爾萬方何與
 哉天為民立君望之極深湯厚自刻責要亦惟體天
 之心盡君之道而已
嗚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004-22a]
 此一節書見成湯始終兢業之心也時是也指上三
 節所言為君為臣之理忱者懇惻力行之意成湯作
 誥之終復歎息而戒諸侯曰天下事固創始之不易
 而善終之尤難君之與臣各有當盡之職不徒知之
 而在能行之今予一人與爾有邦諸侯庶幾能于是
 而忱信焉為君者盡其受命之責而輯寧既至則可
 免𫉬戾之憂為臣者勉其佐命之功而守典既修則
 益永天休之至其亦可以有終矣否則為禍為福惟
[004-22b]
 天所命又安能保其所終哉成湯灼知性命之理深
 識君師之職既凛興亡之故而畏天命之難諶此復
 謹始終之圖以見人事之難盡誠聖學之淵源帝王
 之家法也一篇之中無非兢業之意㫖深哉
伊訓
 太甲嗣位之初伊尹述成湯之徳而誨導之故以伊
 訓名篇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
[004-23a]
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以聽冢宰伊尹乃明言烈
祖之成徳以訓于玉
 此一節書是史臣敘伊尹作訓之由也元祀即元年
 侯甸羣后謂侯服甸服之衆諸侯烈祖指成湯史臣
 曰惟太甲即位之元年十二月乙丑之日此時方居
 仲壬之喪未親祭宗廟伊尹居冢宰之位乃代祭于
 商之先王奉嗣王敬見其祖告以即位改元之事維
 時侯服甸服之衆諸侯來朝見者皆在其位百官各
[004-23b]
 總攝已職以聽命于冢宰蓋冢宰攝而告廟又攝而
 臨羣臣也伊尹以嗣王初立欲其法祖徳以紹鴻業
 乃以烈祖成湯之成徳明白詳悉以告于王焉蓋君
 徳以謹始為要伊尹當太甲即位之初即以祖徳告
 之此老成之碩論也
曰嗚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徳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
莫不寧暨鳥獸魚鼈咸若于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
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004-24a]
 此一節書是伊尹欲王鍳夏以自警也若順適之意
 率循也假借也有命謂有天命者鳴條夏之都邑亳
 商之都邑哉始也伊尹訓太甲而先歎息曰我商今
 日之天下即昔有夏之天下也王亦知夏之所以亡
 我之所以興乎夏之先王懋敬其徳方日新而不已
 當時宇内協和天災不降山川鬼神莫不奠麗而安
 享之下至鳥獸魚鼈亦皆順適其性而得遂其生焉
 蓋夏先王能敬徳而𫉬天休如此及其子孫不能率
[004-24b]
 循祖徳肆虐萬方天于是降災以彰其罪而假手于
 我有天命者以誅絶之此由其子孫不徳而自速禍
 亡又如此蓋夏之所以亡者由造可攻之釁于鳴條
 而我商之興則由先王始修徳于亳都也然則天命
 可畏而不可諶祖徳可法而不可恃永言配命自求
 多福亦在乎君身而已矣
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寛兆民允懐
 此一節書是溯商之得天下以其有徳也商王指成
[004-25a]
 湯伊尹曰當夏桀造虐之時萬民塗炭天下諸侯無
 有能伸大義而為民請命者惟我商王奮天錫之智
 勇敷著其徳威於天下而興師以伐之易其荼毒斯
 民之虐而代以慈恵克寛之仁于是天下之人莫不
 信其志在救民歸往愛戴無一人之不悦服也我商
 之所以得天下者如此蓋商王除暴救民皆出于
 徳義之勇故謂之聖武以見非專尚武力取天下也
 人君不得已而有赫怒之師能使兆民樂而懐之則
[004-25b]
 庶幾乎其聖武矣
今王嗣厥徳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
終于四海
 此一節書是伊尹以嗣徳勉王而欲其謹始也罔無
 也初言即位之初伊尹曰我先王之有天下以徳致
 之則王今日嗣先王之位正嗣先王之徳也顧即位
 之初在王心則志慮方新而徳易進在人心則觀望
 伊始而徳易孚無在不致謹其始可也謹始之道雖
[004-26a]
 非一端而莫要于孝悌然欲申孝悌之義于天下必
 先盡愛敬之道于一身必也盡我愛敬之道于此
 使天下之愛其親者莫不視我以為法盡我敬長之
 道于此使天下之敬其長者莫不視我以為凖如是
 則愛敬立矣愛敬既立于此則感孚自形于彼始而
 一家次而一國終而四海之人此心同此理亦同將
 孝悌之心油然以生莫不觀感而興起矣蓋王者必
 合愛合敬以成其化王可不勉嗣厥徳哉堯舜之道
[004-26b]
 不外孝弟上以孝弟倡于上臣庶則而傚之則民徳
 厚風俗同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矣孝弟者
 君徳之始而即王道之成也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
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于有萬邦兹惟
艱哉
 此一節書是伊尹述祖徳以訓嗣王也肇始也人紀
 謂三綱五常之理咈逆也先民謂前輩有徳之人與
[004-27a]
 取也伊尹曰立愛立敬之實事在三綱五常之克修
 彞倫之理本在天壤閒不可泯没自桀以昏徳而廢
 棄之我先王始起而修明焉使此理復燦然于天下
 先王知從善者君徳之要凡臣下之來諫者必虚心
 聽受而無有拂逆先王知耆舊者君徳之輔凡先民
 之有徳者必屈已順從而與之同心其居上也民情
 無不照察邪佞無所欺蔽能盡臨下之道而克明其
 為下也進賢至于再三蒙難無所于避能盡事上之
[004-27b]
 道而克忠取人之善則隨才任使而不為求全檢已
 之身則惟日孜孜而常恐不及我先王于上下人已
 之閒無不各盡其修如此是以徳日以盛而天與人
 歸由七十里以至于有萬邦而業日以廣也此其積
 累締造之勤可謂難矣王可不嗣厥徳以思其艱哉
 自古人君未有不由艱難而得創業與守成總無二
 道要惟持此克艱之意斯可矣
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
[004-28a]
舞于宫酣歌于室時謂巫風敢有殉于貨色恒于遊畋
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逺耆徳比頑童時謂亂
風惟兹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一于
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于蒙士
 此二節書是言先王求治人以輔後兼立治法以儆
 臣也敷廣也官刑官府之刑恒常也酣歌謂酒後狂
 歌巫是歌舞以事神之人風風俗也淫過也墨刑鑿
 其額而湼以墨也蒙士蒙童初學之士伊尹曰先王
[004-28b]
 之得天下甚難其慮天下亦甚逺不特自修人紀已
 也又必廣求賢哲布列在位以輔佐于爾後人使将
 順其美匡救其失庶幾保先業而不至于廢墜也然
 使哲人輔之佞人從而敗之君徳何由成乎又制為
 官刑以儆有位其儆戒之詞曰凡爾有位雖有宴樂
 當節以禮敢有卜晝卜夜而恒舞于宫縱酒沈湎而
 酣歌于室是正人而為巫覡之事也謂之巫風雖有
 玩好當適其宜敢有貪嗜貨財躭好女色盤遊無度
[004-29a]
 畋獵非時是放蕩而無檢也謂之淫風尊賢惡佞尚
 徳逺讒此常理也敢有侮慢聖人之言拒逆忠直之
 諌疎逺老成有徳之士狎比頑鈍無恥之徒是好惡
 拂其常也謂之亂風惟兹三風十愆其足以壊人心
 頽世道不必全此而後喪亡也為卿士者有一于身
 則必喪其家為邦君者有一于身則必亡其國况天
 子乎若天子而犯此風愆則在有位者皆當盡言直
 諫以匡扶其過若隠忍坐視而不言是食君之禄而
[004-29b]
 不忠者也則必以墨刑加之不特儆于有位也彼蒙
 童初學之士亦皆以此訓誠之欲其入官而知所以
 正諫縱使老成凋謝猶賴有繼起之忠良得而用之
 先王之為後嗣慮者其深且逺如此吾王其可不知
 戒哉古者凡為人臣皆有進諫之責先王非獨勸之
 使言又刑之使不得不言此開廣聽納之良法也
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
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徳罔小萬邦
[004-30a]
惟慶爾惟不徳罔大墜厥宗
 此一節書是伊尹訓太甲之終而又以天命人事申
 警之也祗敬也洋洋廣大之意孔甚也伊尹終訓于
 王曰嗚呼我王其以三風十愆之訓敬之于身而不
 忽念之于心而勿忘哉蓋此先王之訓乃聖人之謨
 也經畫于當年之心廣大悉備不洋洋乎且此先王
 之訓皆嘉美之言也告戒夫有位之衆明白簡切不
 孔彰乎此王之所當敬念者也且上帝之命去留無
[004-30b]
 定作善者則諸福咸集而降之百祥作不善者則諸
 惡畢至而降之百殃天道之不爽如此是故一念之
 善徳雖小也勿以善小而不為萬邦之慶積于此矣
 小善何能致慶而敬徳之一念即其慶也一念之不
 善不徳雖小也勿以惡小而為之厥宗之墜肇于此
 矣小惡末必即墜而滅徳之一念即其墜也禍福之
 機相為倚伏如此為嗣王者容可不敬念哉按伊訓
 一書反覆勸戒丁寧周悉而終之以祗厥身之一言
[004-31a]
 蓋王者修徳凝命無過一敬能敬其身十愆並去而
 百祥自臻然後可以嗣祖徳承天休也大臣忠愛之
 心纒綿深切此伊尹所以為社稷臣與
太甲上
 太甲不明于徳伊尹屢訓之不聽乃營宮于成湯陵
 墓太甲居之使知省改後果悔悟處仁遷義伊尹迎
 之歸亳卒為令主史臣述其事及其訓戒之詞為書
 三篇名之曰太甲而此則其上篇也
[004-31b]
惟嗣王不恵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徳用集大
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

 此二節書是推伊尹所以作書之由而先述祖徳以
 告太甲也恵順也阿衡商之官名阿是倚衡是平言
 天下所倚以平也顧常目在之也諟此也明命上天
 命我顯然之理監視也辟君也宅居也師衆也史臣
[004-32a]
 曰昔伊尹居阿衡之任是天下之所倚以為平正嗣
 王所當順從者乃太甲即位之初不明于徳狎比羣
 小而不恵于阿衡于是伊尹懼而作書以告曰天人
 之交至近而非逺也先王成湯見得上天有顯然之
 理而畀之在我者謂之明命于是提撕省察念念不
 忘知此理隨處流行使此心隨在有覺常若接于目
 而真有所見者然由此以奉承天地神祇社稷宗廟
 極其誠敬而無一毫怠忽之意故上天監視我先王
[004-32b]
 之徳足以代夏而有天下遂舉大命集于其身使撫
 綏安定萬方之衆此時我尹躬又能盡心竭力左右
 輔相我先王以安宅斯民臣主同勞如此故嗣王得
 以大承其基業而膺此無疆之休也伊尹述成湯之
 徳其要莫切于顧諟明命之一言顧諟明命猶詩所
 云不顯亦臨無射亦保雖一息之頃一事之微皆天
 理之周流而無有怠忽之意乘其閒者此所以能承
 上下神祇社稷宗廟而罔不祗肅也所謂祗肅亦惟
[004-33a]
 凜敬畏于平時而已
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
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厥
 
 此一節書是又舉夏事以儆嗣王也夏都安邑在商
 亳都之西故曰西邑夏周忠信而無虧之意祖指成
 湯伊尹曰從來君臣一體休戚相關未有君不君而
 臣獨得以自全者我嘗見西邑之夏其先王皆有忠
[004-33b]
 信之徳誠意相孚能享國長久而有終故當時輔相
 之臣亦能與國咸休而有終其後夏桀無道不能有
 終故其輔相者亦與之同其僇辱而不能有終可見
 君安則臣亦安君危則臣亦危也嗣王今日其可不
 以夏桀為戒哉惟當敬爾所以為君之道而勉于忠
 信若君而不君則不能丕承基緒而忝辱其祖矣雖
 有臣欲盡忠匡輔又何足恃哉可見人君與臣相須
 甚切賢臣必責難于君賢君必以難自責君臣皆以
[004-34a]
 不終為戒此所以克有終也唐虞之治亦自君臣咨
 儆致之豈獨夏先王哉
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
旁求俊彦啟廸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
 此二節書是又因太甲之不順而再陳先徳以勸之
 也昧爽天將明未明之候丕顯大顯其徳也日出曰
 旦俊彦有才徳者旁求多方求之啟廸開發之意越
 謂顛墜覆敗亡也史臣曰伊尹作書之意至真切矣
[004-34b]
 乃太甲但視為尋常罔有念及而若不聽聞者于是
 伊尹乃言曰王亦知先王為善之勤而慮後之逺乎
 先王毎當昧爽之時澄神滌慮使虚靈之體湛然畢
 露以大顯明其徳若心有所得則汲汲然坐以待旦
 舉而行之蓋先王之心惟恐修于己者有未至而施
 于事者有未及也又恐後世子孫溺于宴安罔念先
 徳則又博求天下才徳兼全之士置之左右以開導
 我後人使其有所依據皆知修徳勤政以保守其先
[004-35a]
 業也然則為後人者正宜效法其徳而聽用其人以
 紹先王基緒之隆庶幾無忝厥祖耳其可以縱欲敗
 度隕此求賢啟廸之命以自取覆亡哉甚矣古帝王
 為善惟日不足而又必樹人以為久逺之計人主而
 欲為法乎天下燕翼乎孫子則亦惟修身尊賢盡之
 矣
慎乃儉徳惟懐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欽厥
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
[004-35b]
 此二節書是勉太甲慎徳以率先也永圖謂逺慮虞
 虞人機弩牙也括箭尾著弦之處度射之凖則省察
 也釋發矢也止當然不易之理懌悦也伊尹曰從來
 國家多以縱欲奢侈失之者但知安于一時之樂而
 不能為長久之謀也蓋縱欲之源皆起于心不可不
 謹我王今日但當慎其儉約之徳事事知所收斂而
 不至于放肆所懐者皆為永逺之圖謀念不在一日
 而在終身志不在一時而在百世則不至隕厥命而
[004-36a]
 覆亡可免也然王之慎徳當如虞人之射弩然虞人
 之射既張其機矣猶必往察其括之合于法度然後
 釋之則發無不中人君之處事亦猶是也萬事莫不
 有度君所以為度在敬汝所當止肅恭謹斂務求義
 理所在而審處之耳然不必逺求也若乃祖之所行
 即是其所當止但視當時所已行者而率循之無敢
 踰越王能如是則事事合宜動無過舉近可以慰悦
 尹心而不負先王所託逺可以有譽萬世而為守成
[004-36b]
 之令主矣王可不自勉哉可見守約者施博慎儉徳
 懐永圖皆守約之事而其效至傳令名于萬世以視
 秦皇漢武侈心自放者何如哉
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于弗順
營于桐宫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桐宫居憂克
終允徳
 此三節書是史臣叙太甲不從尹言而尹遷之桐宫
 以興起其善也狎是狎習弗順謂不順理義之人桐
[004-37a]
 地名成湯陵墓所在徂往也史臣曰伊尹之訓辭誠
 懇已至王于尹言自宜心動但習染既深猶未克變
 伊尹乃私計之曰我觀王之所為多不義之事習為
 不善若天生性成者然此必左右近習有不順義理
 之人從臾以導其為非者我不可使其狎而近之于
 是營宮于桐使親近先王陵墓憸人既逺祖徳相依
 以是訓之庶幾朝夕哀思善念興起無使終身迷惑
 而不悟也王既往桐宫居憂三年果能自怨自艾盡
[004-37b]
 改其平日之所為實有其徳于身而不至終迷矣孟
 子稱堯舜性之湯武反之可見性之者少當慎習以
 復性也太甲要非生而不徳所狎之人不順耳遷桐
 之舉使無小人在側而如有先王在前則非僻消而
 其習端矣推而言之程頤所云接賢士大夫之時多
 必能養成聖徳正謂此也
太甲中
 此伊尹奉迎太甲歸亳之後勉以修徳法祖而史臣
[004-38a]
 述其君臣往復之語為中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作書
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
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徳實萬世無疆之休
 此二節書是記太甲改過之初而伊尹始迎歸以致
 慶也胥相也匡正也史臣曰太甲居憂于桐宫能悔
 過遷善到三年之時服制已滿伊尹乃于歳首十二
 月正朔之日用衮冕之服奉太甲復還歸于亳都而
[004-38b]
 作書以告曰從來君與民實相須為理者也民非君
 則不能相正而得遂其生民固不可無君君非民則
 何以君臨四方而奉之為主是君尤不可無民也我
 王當不明于徳之時上下皆不能保民幾無君而君
 幾無民矣幸賴皇天眷顧佑我有商使嗣王幡然悔
 悟能終其徳是舉商家之基緒将墜者今日自是其
 可久子子孫孫皆得以享靈長之慶矣豈不為萬世
 無窮之休美乎方太甲未明厥徳尹惟盡人事所當
[004-39a]
 為及克終允徳則又歸之皇天之眷佑蓋惟盡人事
 乃所以迓天休而人事未盡不得輙諉之于天者有
 如此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徳自底不𩔖欲敗度縱
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
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徳圖惟厥終
 此一節書是太甲致敬于伊尹而求善終之道也底
 致也不𩔖猶言不肖戾罪也孽謂災逭逃也師保謂
[004-39b]
 伊尹太甲既痛改前過乃知伊尹之忠遂拜手稽首
 而致其敬師之禮曰予小子向者昏迷沈溺罔識天
 性之本善而不明于徳以自入于不肖嗜好無節壊
 其奉身之度縱肆不恭壊其修身之禮以自速罪戾
 于其身夫天欲降災尚賴人事可以修救若人所為
 不善則孽自我而作者又安可逃乎余往者既背師
 保之訓不能謹之于始尚賴正救之力繩愆糾繆以
 求成就于有終哉蓋往者雖悔無及而來者則猶可
[004-40a]
 圖也從來帝王不貴無過而貴改過太甲悔過之言
 深合聖王自治之㫖雖欲不謂之有商令主不可得
 也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徳協于下惟明后先王子
恵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悦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
后后來無罰
 此二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修身之道而援先徳以
 示之也允者誠實之謂協和也先王指成湯無罰言
[004-40b]
 免于暴虐伊尹見太甲悔過求助乃拜手稽首而致
 其敬君之禮曰王今者知不明于徳而悔欲縱之為
 戾于厥躬是欲使徳之不明者而務明之也此其功
 端自修身始必也嚴於自治使從前之積習猛力以
 去之從後之造詣畢力以精之如此則可無敗度敗
 禮之事矣由是出乎身而加乎民将誠實之徳孚契
 于人自然人心協和無不愛戴此惟明后為然非昏
 昩者所可及也然所謂明后孰有過我先王者乎先
[004-41a]
 王之徳無所不允遂無所不協若民之困窮而可憐
 者尤必曲加體恤而恵之若子故當時亳邑之民服
 其命令無不得其懽心且非特本國之民如此也即
 其時並我邦而為鄰國者其民苦其君之暴虐亦莫
 不愛戴我先王皆曰待我君來君來其可無酷罰矣
 乎此惟先王之允徳協下而所以得民心也王今可
 不以先王為法哉可見人君以修身為本身修則未
 常要結于民而民自歸之所謂以徳服人中心悦服
[004-41b]
 者此也
王懋乃徳視乃烈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
逺惟明聽徳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
 此二節書是伊尹欲王以懋徳而告以懋徳之實事
 也惟即思也斁厭也伊尹曰我先王之允徳協下葢
 惟能日新其徳而遂致得民如此也王今繼承大統
 正當乘此怨艾之初勉修其徳凡事一視烈祖之所
 為以為凖則而無使一時有逸豫懈怠之意如是則
[004-42a]
 可與烈祖之徳相似矣然懋徳之事何如當奉祀先
 祖也則思何以仰承而善繼善述以盡其孝當接見
 臣下也則思何以禮貌而聽言納諫以盡其恭欲逺
 見萬里之外當使九州之休戚利害無不周知而思
 明明則不蔽于淺近矣欲聽納道義之言當使百執
 事之謨謀獻納聞言即悟而思聰聰則不惑于憸邪
 矣王能于是四者身體而力行之則懋徳法祖王之
 休也尹承王之休美益思左右匡救而不遺其力矣
[004-42b]
 其何敢厭斁哉伊尹陳保終之道反覆勸勉不過法
 祖盡之而孝恭明聰則法祖之實也大臣愛君不以
 寵眷爵禄為休而以君之修徳為休抑何忠誠之篤
 乎
太甲下
 此伊尹申告太甲以修徳保治而史臣敘其語為下
 篇
伊尹申告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懐
[004-43a]
懐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
 此一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君道之難也伊尹重言
 以告于王而歎息曰人主一身上為皇天之所式臨
 而明則為萬民所依幽則為鬼神所鍳誠無有一之
 可忽者也惟天居髙在上有尊無親然敬者事天之
 理也人君能敬以自持凡動静語黙無一念之敢忽
 則天乃眷佑而親之矣民情向背初無恒情然仁者
 治民之理也人君能仁以保民撫綏鞠養無一夫之
[004-43b]
 不被則民乃歸往而懐之矣鬼神幽隠最為難測然
 誠者祭鬼神之理也人君能竭誠對越使實意感孚
 一氣相為聨屬則鬼神自降福而來享矣可見人主
 居天之位一念不謹則不免于䙝天慢神虐民之咎
 其可以易而忽之哉甚矣天位之艱而居天位者不
 可不思其艱以盡其道也夫人主一身而天民鬼神
 之心屬焉天民鬼神之心無常而人君之為敬為仁
 為誠則可以有常其權亦在人君自操之耳
[004-44a]
徳惟治否徳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
始慎厥與惟明明后
 此一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治亂之所關終始之宜
 慎也伊尹之言曰天位維艱人君所以常保此位者
 亦在乎仁敬誠三者之徳而已有是徳則天佑之民
 懐之鬼神享之而足以致治無是徳則天之所不佑
 民之所不懐鬼神之所不享而足以致亂古之人有
 以徳而致治者矣人君之所行能與治世之道事事
[004-44b]
 相同誠敬以格天神仁愛以撫民衆則國未有不興
 者古之人亦有以否徳而致亂者矣人君之所行苟
 與亂世之事有一相同或躭于貨色或淫于遊畋或
 恣于刑戮或蔽于奸邪則國未有不亡者治亂安危
 亦在乎慎所與而已然人情謹始而怠終誠能自踐
 祚之初至厯年之久兢兢業業皆與治世之道相同
 而不使一事苟同于亂世則治可常保矣此惟明哲
 之君深明乎天人治亂之理而不為嗜慾所摇奪者
[004-45a]
 能有此也欲保維艱之天位尚其慎所與哉漢唐以
 來治亂興衰之故備在史册其興必有所以興其亂
 必有所以亂人君察其大綱而于用人行政之間自
 相衡度則不越已然之陳迹而可以知無窮之治亂
 正古人所謂人毋于水鍳當于人鍳之説也
先王惟時懋敬厥徳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

 此一節書是伊尹勉太甲法湯以圖治也懋勉也配
[004-45b]
 對也監視也伊尹之言曰與治同道不必逺求我先
 王成湯能朝夕懋勉以敬修其徳純粹無私與天合
 一故足以配乎上帝而為臨御萬方之主今王所嗣
 者先王令善之統緒亦惟視先王之懋敬者以為法
 而可哉蓋君徳莫大于能敬而敬莫貴于能勉懋敬
 則仁與誠在其中克配上帝則民懐而鬼神無不享
 矣語其用力之始則曰懋敬語其功化之極則曰配
 帝先儒謂伊尹徹上徹下以告太甲誠聖學之心傳
[004-46a]
 而君徳之要領與
若升髙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此一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進徳之有序也伊尹之
 言曰先王之敬徳足以配天觀法乎先王者豈能一
 蹴而至其精微之域哉先就一言一動之間時存敬
 畏馴至于無時不敬無事不敬念念合乎天理而不
 參以一毫私欲之累則配天之詣不難至也若升髙
 者然必自下而後髙可漸登若陟遐者然必自邇而
[004-46b]
 後逺可漸至此又法祖進徳者所宜知也蓋下學上
 逹者乃聖功而欲速躐等者非王道謹言動之幾微
 則義精仁熟之本也同生民之休戚則久道化成之
 基也不希心于髙逺亦不自畫于卑近盛徳大業在
 是矣
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于始有言逆于汝
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
 此三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重民事慎天位謹始聽
[004-47a]
 言之道也民事農桑之事也厥位人君之位也逆違
 拂也遜隨順也伊尹之言曰人君富有四海享萬方
 之奉而不知稼穡之艱難輕視民事者有之矣不知
 小民終嵗耕鑿尚有不足于食者終嵗蠶桑尚有不
 足于衣者慎毋輕民事而思其難可也人君撫有成
 業居九重之尊而不察天心之向背安視厥位者有
 之矣不知一念所動天意視為去留一事所施民生
 視為休戚慎毋安厥位而思其危可也人情莫不欲
[004-47b]
 令終而必先慎之于其始嗜慾之萌偶開其端而後
 必至於横決政令之發姑為嘗試而害已極于無窮
 未有始之不善而可以善其終者聽言尤人主之要
 道惟當求義理之正不當徇意見之偏如其言忠鯁
 激直犯顔色觸忌諱是逆于汝心之言也逆耳之言
 難于聽受當虚心平氣思其言果有益于身心果有
 裨于治理是于道有合也則不難屈已以從之自此
 忠言讜論日聞于前矣如其言阿順從諛窺色笑承
[004-48a]
 意㫖是遜于汝志之言也諧媚之言易于聽納當清
 心體察思其言恐卑順以取容恐逢迎以取悦果其
 非道也則不難正色以拒之自是讒諂面諛不至于
 前矣聽言之要道無出于此者人君臨御天下察邪
 正決安危辨是非莫大于聽言一斷之于道則明鏡
 在懸妍媸立辨善乎伊尹之言朱子以為治道别無
 説能此則未有不治者惟在人君虚已以聽之而已
嗚呼弗慮胡𫉬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004-48b]
 此一節書是伊尹勉太甲以慎思篤行而言其效之大
 也慮思慮也胡作何一人指君身也元大也良善也貞
 正也伊尹之言曰臣前所言者皆進徳保民聽言致治
 之要道誠能不徒聽其言而實思其理極深研幾窮
 微逹變始可以得其理之當若弗能思慮則亦泛聽
 而已何由而能得乎誠能不徒思其理而實為其事
 勉强力行精明果斷始可以望其功之成若弗能有
 為則亦徒思而已何由而有成乎為人君者百辟奉
[004-49a]
 為儀型萬民視為表帥一身所繫至大也能慮則理
 無不當而是非邪正不能淆能為則功無不成而艱
 鉅險阻不能惑所存者皆先王懋敬之心所行者皆
 先王懋敬之事而一人有大善之徳矣由是而顯足
 以建極陳常微足以潛移黙化百官正于朝而在廷
 無佞諛萬民正于野而四海有同風豈非與治同道
 之極功哉蓋哲謀為作聖之基而行健乃君徳之大
 慮欲其周為欲其敏保天位以懐小民莫切于此
[004-49b]
君罔以辨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

 此一節書是伊尹將復政于太甲戒其變亂先王之
 法度且自言成功之宜退也伊尹之言曰為君者有
 清淨寧一之徳而不自騖于聰明為臣者有恬澹㢘
 讓之風而不自苟于去就然後政治以肅而風俗以
 醇蓋祖宗舊章昭垂已久人君但當恪守成憲不可
 逞一己之臆見聽喋喋之利口而紊亂先王之舊政
[004-50a]
 人臣事君雖功蓋天壤不過自盡其職分故匡君定
 辟當毅然而有為功成身退宜澹然而不有不可以
 已之事功已成而貪戀寵利以居之能如此則朝無
 紛更而有不愆不忘之美臣無倖位而鮮患得患失
 之風邦家有不永信其休美者哉人君之辨言亂政
 大都成于寵利之臣蓋固寵之念深必不能犯顔敢
 諫于前且從而將順逢迎于後故人主貴難進易退
 之臣而後收糾繆繩愆之益也
[004-50b]
咸有一徳
 伊尹當太甲遷善之後而已將告歸之時作此書勉
 太甲法成湯以純一其徳也因書中有咸有一徳之
 語遂以名篇
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徳曰嗚呼天難諶
命靡常常厥徳保厥位厥徳靡常九有以亡
 此一章書是伊尹以一徳勉其君此二節乃史臣敘
 伊尹作書之由而首舉其天命難恃之説也諶信也
[004-51a]
 九有九州也史臣之言曰太甲居桐伊尹身攝朝政
 及太甲君徳既成伊尹以所攝政務復于乃辟已將
 告老歸于私邑然其勤懇愛君之意猶恐已去而君
 徳未純有小人得以閒之故以徳之當勉陳戒于君
 其言曰嗚呼人君膺天命而有天下勿恃天心之眷
 顧景命之維新當思天難信而命靡常也靡常之命
 不可恃而所恃以凝命者惟徳人君之徳能純一不
 雜始終無間則為天命之所歸而常保厥位矣人君
[004-51b]
 之徳或私蔽而欲乘或始勤而終怠則為天命之所
 棄而九州不可保矣天命之維繫于徳者如此由此
 言之難信者未始不可信靡常者未始無定在亦懋
 勉于徳而已徳純而不雜所以能久而不息或作或
 輟皆由私欲間雜故耳
夏王弗克庸徳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于萬方啟廸有
命眷求一徳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克享天
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
[004-52a]
 此一節書是伊尹舉夏之所以亡商之所以興以為
 天難諶命靡常之証也庸徳常徳也一徳純一之徳
 也享解作當師衆也夏正有夏建寅之正朔也革改
 也伊尹之言曰皇天無親惟徳是輔往事不逺君其
 鍳之昔夏王桀膺祖宗之緒而有天下但因其徇私
 縱慾弗能有此純常之徳䙝慢神明而不知敬暴虐
 生民而不知恤是以天心厭棄而保佑不加于是下
 視萬邦之人有能克受天命者以啟發而開導之求
[004-52b]
 其徳之純一不雜而特加眷顧使受天命以為百神
 之主斯時也惟尹躬暨我先王成湯皆能兢兢業業
 有此純一不雜之徳克當上帝之心而受其光大顯
 明之命九州之衆莫不來歸有夏建寅之正爰革而
 為有商建丑之正矣夫夏王有天位者也以弗克庸
 徳而亡成湯未有天位者也以咸有一徳而興豈非
 往事之明騐哉觀人君之失徳莫大于慢神虐民則
 知人君之修徳莫大于敬天勤民然非有純誠之徳
[004-53a]
 則敬或等于具文仁或流為干譽必如成湯之不邇
 聲色不殖貨利聖敬日躋而後可哉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徳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
于一徳
 此一節書是伊尹反覆天人相與之故而言惟徳之
 可恃也伊尹之言曰天之眷夏久矣一旦轉而為有
 商之命豈天之私于我商哉惟我君臣咸有一徳夙
 夜寅恭馨聞于上而為天心之所眷佑耳民之戴夏
[004-53b]
 久矣一旦變而為有商之民豈我有所要求于百姓
 哉惟我君臣咸有一徳克寛克仁彰信兆民而為民
 心之所歸往耳可見天心至微而難于圖度民心至
 渙而難于要結惟君臣咸有一徳自收天與人歸之
 效後世假䜟緯以矯誣天命借權術以籠絡人心亦
 未明于斯㫖耳
徳惟一動罔不吉徳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
惟天降災祥在徳
[004-54a]
 此一節書是伊尹決言一徳感孚之不爽也二三言
 徳之雜而不純也僭差也伊尹之言曰人君之徳誠
 能純乎天理而無理欲之間雜確乎有常而無始終
 之遷改則徳惟一矣以此而格天保民舉動之間罔
 有不吉者若未能純乎理而不無嗜慾之雜乗僅能
 持于暫而不能必永久之弗渝則徳二三矣由此而
 上拂天心下違民願舉動之間罔有不凶者夫修之
 則吉悖之則凶吉凶之在人未嘗少有僭差者何哉
[004-54b]
 蓋由天心無私惟徳是視徳惟一則為嘉祥之所集
 徳二三則為災患之所叢天未嘗有意于其間也欲
 祈天而永命舍徳何以哉蓋一徳者至純至正不偏
 不雜非獨即于匪彞謂之二三其徳即一毫近于功
 利渉于好名即二三矣天心之降鍳至邇而至密可
 不戒哉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徳終始惟一時乃日新
 此一節書是伊尹勉太甲之自新其徳也伊尹之言
[004-55a]
 曰天心鍳觀人心繫屬全在人君即位之初今嗣王
 新服天子之命正當震動恪恭以自新其徳然人情
 不難振作于一時而難堅固于持久惟自始至終純
 一無間則是徳乃光明純粹而有日新之盛矣上言
 一徳此言新厥徳者一徳自成功而言新徳自用功
 而言徳必新而後能一常使清明在躬志氣如神不
 為氣拘物蔽而後可幾純一之徳也盤銘有日新之
 言仲虺亦云徳日新萬邦惟懐此殆有商之家學而
[004-55b]
 伊尹亦以勉其君與
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徳為下為民其難
其慎惟和惟一
 此一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任人輔徳之道也官謂
 庶官也左右謂輔弼大臣也伊尹之言曰君徳期于
 日新然或任用匪人得以間之外蔽聰明内惑心志
 徳未有能終者庶官百職各有攸司必得賢而有徳
 才而有能者以任用之始可以無曠厥事若左右輔
[004-56a]
 弼之大臣處大事決大疑論道經邦調元贊化必其
 人可以堪此任者而後用之又不徒尋常賢才而已
 也蓋人臣之道其為上也則輔成君徳開導啟沃于
 平時糾繆繩愆于臨事使君徳清明于上是其職也
 其為下也則休養生民大臣有興利除弊之權小臣
 有宣化承流之責使民生乂安于下是其分也然則
 人臣之繫于國也不綦重哉故其方用之也未能灼
 知其賢才則難于任用而不輕授以官慎于審察而
[004-56b]
 必詳核其實惟恐小人得伺其間也及其既用之也
 已灼知其賢才則和以待之猜忌可以盡捐彼此可
 以相濟一以任之毁譽不得雜乘初終無所疑貳惟
 恐君子不得盡其才也如此則任用之道得而君臣
 一徳之治成矣蓋其難其慎者勞于任人也惟和惟
 一者逸于圖治也未有參之以二三疑之若衆人而
 君子能行其志者任賢勿貳即此㫖與
徳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
[004-57a]
 此一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取善之道也伊尹之言
 曰天下之理原于一本而散為萬殊人君必有所師
 法而後成其徳然徳無常師也凡左右庶官以及夫
 典謨訓誥下至芻蕘工瞽苟有一言之善一事之善
 皆可主而為師如是則有以盡乎一本萬殊之理而
 所取者博而不窮然善有萬端泛而主之又懼其雜
 也故善無常主必揆度于心而務合乎至當不易之
 理此所謂能一也如是則有以逹夫萬殊一本之妙
[004-57b]
 而所主者約而可守由是萬善歸懐而衡鍳不爽君
 徳修而政治舉矣蓋徳以事言善以理言一以心言
 徳無常師主善為師者精以擇之也即虞書之所謂
 惟精大舜之好問好察隠惡揚善也善無常主協于
 克一者一以貫之也即虞書之所謂惟一大舜之執
 兩端而用中也伊尹樂堯舜之道淵源甚逺故其告
 君者亦如此非萬世取人為善之極則哉
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禄
[004-58a]
永底烝民之生
 此一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一徳之效也俾使也綏
 安也底定也烝民衆民也伊尹之言曰人君之徳能
 純一不雜則號令詔諭之施必能寛仁愷惻明允篤
 誠而有以感動乎天下之人心使萬姓咸曰大哉王
 言洵天理人情之極則萬世子孫之明訓也因其言
 而知其心又相與頌曰一哉王心深宫無非僻之私
 君志建清明之極也一徳之感必有如此者且先王
[004-58b]
 受天禄而富有四海王以一徳承之自能保定孔固
 措國家于磐石之安而先王之禄其克綏矣烝民戴
 一人以為元后王以一徳臨之自能撫綏教養登蒼
 生于衽席之上而烝民之生其允底矣一徳之騐有
 必如此者蓋草野之視聽不可欺而君心之感通為
 甚速王言出如絲綸言乎有倫有要也王度式如金
 玉言乎不貳不雜也得則萬姓頌之失則萬姓訾之
 可不慎與
[004-59a]
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徳萬夫之長可以觀政
 此一節書是伊尹告太甲以得失之不可掩于天下
 後世而為警醒之詞也伊尹之言曰嗚呼人君嗣位
 則為人之子孫異日入廟則為人之宗祖天子之制
 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必功徳隆盛者始
 稱宗而為不遷之主不然親盡則祧不得列于七廟
 之中雖孝子慈孫不能私其祖父然則七世之廟不
 可以觀徳乎人君以一身託于臣民之上撫我則后
[004-59b]
 虐我則仇民罔常懐懐于有仁必善政誕敷則愛戴
 而為太平之主不然羣心不固安能侈然于萬民之
 上雖赫聲濯靈亦不能束其異志然則萬夫之長不
 可以觀政乎政之得失不能掩于當時徳之純疵不
 能掩于後世亦可惕然深念矣
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
獲自盡民王罔與成厥功
 此一節書是伊尹廣言取善之量而欲其無遺于百
[004-60a]
  姓也伊尹之言曰人君欲成一徳之治則内而百官
  外而萬民皆為我取益之地勿謂百姓至愚賤也人
  君非民則孤立于上而何所任使百姓非君則渙散
  于下而何所統束其相須也如是故君雖神聖而鞀
  鐸必懸芻蕘不棄皆所以集思而廣益若自恃聰明
  謂人之識見一無可取是自廣以狹人也其可乎葢
  雖匹夫匹婦其一得之愚亦有足録者若因其愚賤
  使之不能自盡其誠則聰明壅而識見隘民主亦罔
[004-60b]
  與成厥功矣匹夫匹婦且然况百官庶尹為吾之所
  任用輔弼左右為吾之所顧託而使之不能盡其誠
  以入告殫其才以有為猶可以成治功者乎此篇言
  君徳最宜純一必也去欲存理使本體湛然而又慎
  簡臣工旁求俊乂以至匹夫匹婦一善不遺然後可
  澤被當時譽延後世而成配天之業也人君修徳之
  要此書盡之矣
日講書經解義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