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44 洪範明義-明-黃道周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洪範明義卷下之上
            明 黄道周 撰
  訪箕章第一
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
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隂隲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
其彞倫攸叙
 隂隲下民本之於天相協厥居參之於地彞倫攸叙/稽之於人是三極之總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
[003-1b]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隂陽剛柔/一仁義也仁義在天以隲隂陽在地以協剛柔武王
 所問箕子所/答皆是物也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
怒不畀洪範九疇彞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
錫禹洪範九疇彞倫攸叙
 武王為九疇而問箕子為九疇而答大禹之道將明/於周體國經野設官分職皆從此出故三代之法禹
 立其極矣鯀陻洪水削髙就下山川之叙失其行列/蓋天地之用著於五行五行之質著於山川垂象成
 形人民攸託雖聖人不能盡知亦莫之敢亂也乃震/乃錫首發帝天寶愛之道為聖人敬愛張本於隂陽
[003-2a]
 剛柔仁義之説有獨得其微者矣下章稽疑庶徵嚮/威之用皆明帝天震錫之意以五行五事相終始云
  叙疇章第二
初一曰五行
 隂陽者天地之氣五行者天地之質氣質具而性命/行乎其中氣非質不具理與氣共質故但曰五行不
 曰二氣二氣者易之治五行者範之治易與範共為/治也一為十始復起於十天地所為用即天地所為
 體故統領其文不復言用明疇/體之有九用初一之備十體也
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晨用八政晨原/本農次四曰協用
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徳次七曰明用
[003-2b]
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徴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殛殛/原
作/極
 是九疇之目蓋兼圖史而用之也河圖有文自一至/十故曰一六居上二七居下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
 十居中是依五行之位以為彞倫範之正也洛書有/文去十為九故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八通肩六
 四通足五居其中是準十五之數以為疇列範之奇/也雒書以九而致用故五事敬用是生晨協建又明
 念嚮威之用河圖以十而命體故五行為體是通事/政紀徳疑徵福殛之體國書分說雖有異同其於不
 汨五行不斁倫序居一以御萬執兩而用中發揮皇/極原本帝天則其義一也世儒不知圖書為易範之
 原始但以辨方正位粗舉其端又不知五行為相協/之大事但以生尅順逆略綜其概凡自漢儒而下錯
[003-3a]
 舉隂陽災異之説皆一併詆為矯誣妖妄是以震錫/莫聞君心不戒禹箕之學無得而稱焉今以洛書分
 疇具圖/於後
 
 
 
 
 
 
[003-3b]
  雒書原圖
 
 
 
 
 
 
 是即所謂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八通肩六四通足/五居其中者也神龜所負文有疇列聖人則之以觀
[003-4a]
 象設教五行出於北極一者辰極之位故五行宅焉/二者鬼神所宗鬼神立於西南為敬用之始故五事
 位焉有五事則有庶徴故敬者所以致念也政事明/於東作為晨用之始故八政位焉有八政則有稽疑
 故晨者所以致明也聖賢立於西北為乂用之始故/三徳位焉有三徳則有五紀故乂者所以致協也福
 殛明於南方與五行共治嚮之者福悖之者威二用/交致以歸於皇極故皇極五行威福帝天之中路也
 九疇八貫四週各十有五曲折勾股或離或合出入/皇極少極於六多極於二十四圭黍三重少極於三
 多極於二十七升降消長朔望盈虚備於是矣箕子/以是命疇周公以是命卦九疇之卦七百二十九因
 而乘之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皆有敬念晨明/協乂建嚮威之用猶易之有出齊見役説戰勞成也
 易用八而疇用九以易之太極為疇之建用則亦皆/九矣以疇之九數為易之六爻則亦皆八矣易主日
[003-4b]
 月疇主星辰二五叅合天道乃明周濓溪曰隂陽一/五行也五行一太極也語雖渾圇而意亦不甚失
 臣觀古人天人精藴備在是疇箕子爾時必有圖象/繋綴明白易圖書不稱為箕子所作者蓋羲禹以前
 有之箕子必述舊法先為圖象後以敷言分屬其下/也其法以君心為主謂之皇極上下四旁備列天人
 以鑒觀省察互成其用一天而九人為性命之本三/人而七天為事業之原四天而六人以考成政治二
 人而八天以終始道徳左右天人一貫互用以易稽/之則乾坤震三者易之綱領皆為人事艮巽兊三者
 易之妙應皆為天道坎離戊已則帝天之柄與王者/相參鬼神臣工所從取命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其
 如示諸/斯乎
  五行章第三
[003-5a]
一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質非性也質具而性見焉體非用也體具而用見焉/因其質以為人事因其用以為道化故有潤下炎上
 曲直從革稼穡之事而王者及物之功皆盡冇作鹹/作苦作酸作辛作甘之化而聖人體物之情皆見矣
 是章五行之序皆在/河圖因列河圖於後
 
[003-5b]
 
 
 
 
 
 
 
 是即所謂一六居後二七居前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者也五行生成各以其方圜而視之其象
[003-6a]
 六乘彼此參變為數百萬故河圖以五十五為象以/百萬為數水之潤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從革
 縱横稼穡與土相得不可易也以五十有五各自相/乘為三千二十五故以百萬為用三千二十五為體
 經緯六十四卦而成象成形相協之故舉可知也已/臣按雒書自為九疇之序河圖自為五行之序九疇
 五行雖共一範而各自為序非有河圖主生雒書主/剋之説也惟五行災異之論本以上天示儆人主省
 愆稽古證今不為臆説而儒者動云春秋不書事應/深詆伏董歐劉之學不知春秋事應散見諸篇立經
 主簡則文義分行為傳尚通則織組必至今以世無/通貫之經而謂經無證應之義可乎故復以河圖再
 繫五事而畧舉證/應錯見于後云
  五事章第四
[003-6b]
二五事
一曰貎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貎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
恭作肅從作又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
 範為五行攸序而作則五事之從五行倫次秩然不/可易也㐲歐夏劉以木金水火為序近於汨陳五行
 者矣然其所錄春秋事應亦多不符五沴之例蓋天/道人事互相表裏天作於先而人應之謂之明兆人
 作於先而天應之謂之譴告因天以儆人因人以祗/天晝參之蓍龜夜卜之夢寐仰觀俯察皆以敬事為
 本作聖為終雖古今異説/不必盡符併存其意可也
[003-7a]
  五事配合五行圖
 
 
 
 
 
 
 在天曰五行在人曰五事五行居于正北而五事處/於西南五行與福殛為衝其道甚大五事與庶徵相
[003-7b]
 㑹其幾甚微故以五行抵五事其應不能悉合以五/事抵庶徴其兆亦不能甚著也要以地道用六天道
 尚九三微成著天人呼應近者三年之内逺者九載/之外禆竈策陳五年而封申𦙍推燕一紀乃復而今
 定以春秋指其事應雖蘭菊不能必其皆華露霜亦/有爽其節候矣必總攝一君該貫時事理數參同可
 得而/言焉
  水行汨叙
 魯桓公元年秋大水鍾巫之餘沴也/桓公十三年夏大水彭生之先兆也
 荘公七年秋大水防榖之沴再見弑其君/荘公十一年秋宋大水明年宋萬
 荘公廿四年秋大水姜氏入宗婦覿用幣/荘公廿五年秋大水慶父之先兆也
[003-8a]
 宣公十年秋大水為貴戚主兵兵/成公五年秋大水亦為貴戚主
 襄公二十三年榖洛水鬭毁王宫王室主災/襄公二十四年秋大水亦為國弱兵繁
 秦武王三年渭水赤商鞅主災中皆水/漢惠帝三年四年八年河南漢
 文帝十二十五年東郡藍田大水匈奴犯邊/武帝建元二年春平原水溢始用衛青
 元光三年春河徙入渤海冬殺竇嬰大宛/元鼎二年夏大水殺丞相青翟通使
 元帝初元元年二年五年諸郡水應在石顯/成帝建始三年河平三年三輔水應在諸舅
 漢光武六七八年郡國水不應一年灾不應/建武二十四年睢水逆流三十
 明帝永平三年七年京師郡國水不應/和帝永元元年郡國秋大水應在竇氏
[003-8b]
 永元十年十二年夏大水應在鄧氏/殤帝延平元年大水是應亦在鄧氏
 安帝永初元年冬河南湧水兵起應在鄧氏/永初三四五年京師郡國大水鄧閻合沴
 永初六年河東池水赤鄧氏主災楊震/延光三年大水王聖主灾殺太尉
 順帝永建四年五郡大水十九侯之餘沴也/質帝本初元年北海溢梁冀主災於玉堂
 桓帝建和二年秋京師大水陳留長平盜起/建和三年永興元年二年水溢應在梁氏
 永夀元年雒水溢入城門中官始行三年䘮/延熹八年九年夏濟北平原河清立竇氏
 靈帝建寧四年春河清夏水湧侯覽主災/熹平二三四年水溢是有宣陵孝子
 中平五年六郡國水湧張讓主災彪/獻帝建安二年秋漢水溢殺太尉
[003-9a]
 建安十八年秋水溢應在曹氏襲殺關羽/建安二十四年秋漢水溢孫權
 以上四十災有徴應者三十七建武有廢郭后及東/海王事永平冇馬氏之立及隂太后䘮沴發中宫借
 其前平以毖後艱天心仁愛於是可見也/魏黄初四年夏伊雒溢先主崩於永安
 景初元年冀兖徐豫四州水應在司馬氏魏/吳赤烏八年十三年三十年水溢應在與
 晉武帝太始四年秋青徐兖豫大水應賈氏/咸寧二年魏郡水溢荆州大水上大魰色
 咸寧三年夏秋冬俱水賈充主災伎於宫中/泰康二年泰山江夏湧水大選吴
 泰康五年任城水赤六七年郡國大水應北兵/惠帝元康五年六年荆揚大水應在賈氏
 元康八年金墉城井溢趙王倫主災主災/永寧元年宫中井溢秋大水齊王冏
[003-9b]
 太安元年兖豫徐冀四州水應在張方也/元帝太與三年四年大水石頭之先兆
 明帝太寧元年諸郡大水王敦主災/成帝咸和元年夏大水應在庾氏
 咸和二年京師大水蘇峻主災為國弱兵繁/穆帝永和四五六年夏大水亦
 永和七年秋濤水入石頭亦為權貴主兵氏/升平四年姑臧澤有火五年大水應在桓
 太和六年夏水浸太廟桓温主災重於兵/簡文咸安元年冬濤水入石頭䘮
 孝武帝太元三五六年大水應在苻兵兵繁/太元八年十年十三年大水亦為國弱
 太元十五年夏濤入石頭𤣥恭之先兆也/安帝隆安三年夏刑州大水應殷仲堪
 隆安五年夏大水應在孫恩桓𤣥主災自成/元興三年濤入石頭漂萬舟
[003-10a]
 義熈二三年濤入石頭應在劉氏廟應劉氏/義熈十年十一年夏秋湧水浸太
 以上自漢至晉終六百二十一年災之正應五十八/惟哀平十二年懐愍十年水災不告非哀平懐愍貎
 皆作肅亦非衰漢亂晉水獨潤下也其丁寧於先譴/告不倦在元成武惠之間禍謫既多及於哀平懐愍
 安受其敗雖譴告之無益矣留覽之下可以深省也/宋文帝元嘉五年七年都下大水無應
 元嘉十二十七八九年都下大水無應殃/元嘉二十五年水澹謂之地鏡魏宋兆
 齊廢帝永元元年秋都下大水應在南康/梁天監二年夏南郡水應在陳劉
 天監六七十二年南康大水准堰主災/大通五年御道没水災在浮圖
 後周大象元年咸陽水為血是為國殃主災/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河南八州水楊素
[003-10b]
 仁壽二年河南北大水廢蜀王秀應在子廣/煬帝大業三年水漂河南三十郡應在長城
 唐太宗貞觀三年山東六郡水應在大安宫/貞觀十一年榖水入宫毁宫門應在武氏
 貞觀十六年至廿二年諸州皆水應武氏命/貞觀十四年至調露二年河水屢清應革
 髙宗永徽元年郡國大水災應王后氏主災/永徽五年夏水入𤣥武門溺衞士武
 顯慶元年東海溢廢子忠立宏忌/顯慶四年連州湧水殺趙公無
 總章二年東海溢冀州大水咎在李勣/咸亨元二四年水溢應在武承嗣
 上元三年東海溢青齊大水天后殺太子宏/永隆元二年河南北大水廢太子賢
 永淳元二年洛水溢河溢應在乾陵革唐正/如意元年夏秋洛水大溢諸王災是
[003-11a]
 長壽二年棣河溢神功元年括州水州大水/聖厯二年洛水壊天津橋三四年諸
 神龍元年夏大水秋洛水溢武廢復立韋氏/神龍二年地鏡見洛水壞天津橋是殺五玉
 景龍三年宻州水四年井溢韋氏主灾/𤣥宗開元三四五年洛瀍溢應在契丹
 開元八年榖洛溢入上陽宫興道坊䧟/開元十年伊水溢南郡水應在楊思朂
 開元十四五年河南北大水澗榖溢宫/開元十八年洛水溢壞橋梁是兆東
 開元二十二年關輔水應在李林甫妃/開元二十三年江淮大水應在壽王
 開元二十九年洛毁上陽宫安祿山主災/天寶四年河南大水冊貴妃
 天寶十載廣陵溢為禄山起第易漢將/天寶十三載瀍洛壞十九坊盡
[003-11b]
 代宗寶應元年河清李輔國主災懷恩/廣徳二年洛壞二十坊應在僕固
 大厯二年七年十年諸道水應在吐番/大厯十一二年京畿大水是兆諸鎮
 徳宗建中元年幽鎮魏博大水應在盧杞/貞元二三年東都大水應間架除陌錢
 貞元四年河水黒流入汴吐番主災竇霍/貞元十一十二年朗蜀建州水是兆
 貞元十八年申蔡大水吳少誠主灾/貞元二十一年五溪水鬬
 憲宗元和四年渭南暴水應在吐突承璀/元和七八年百川俱汎賊及宰輔
 元和十一十二年京畿水傾殿柱乃平吳蔡/元和十五年南郡水應在王守澄
 穆宗長慶二四年郡國大水是兆諸閹/敬宗寶厯元年京畿水劉克明主災
[003-12a]
 文宗太和二年至八年諸郡大水訓注主災/開成元年至四年郡國大水仇魚主災
 宣宗大中十二三年郡國大水王宗實主災/懿宗咸通元年水毁諸門河東諸軍亂
 咸通六七十四年諸郡水劉韓主災/僖宗中和三年汴淮鬬黄巢主災
 光啟元年潤州江水赤田令孜主災州/昭宗乾寧三年夏盜决滑河乃淹諸
 後唐同光三年雒壊天津橋伶人主災/長興三年諸州大水應在石氏
 晉天福四年伊雒瀍澗皆溢契丹之餘沴也/周廣順二三年諸州大水應在柴氏
 宋太祖建隆元年二年河决汴溢無應/乾徳二年至六年河皆溢無應
 開寶四五年汴決京師大水爰放宫人易嫡/開寶六七八九年郡國京師大水是将
[003-12b]
 太平興國二年至九年郡國皆水應在太宗/端拱元年英州水契丹入涿及祁
 淳化元年至四年諸郡大水應在趙保吉/至道元年二年郡國大水應在永熈陵
 真宗咸平元年至五年諸州大水應在契丹/景徳元年至四年河溢是和戎天書将下
 大中祥符二年至九年諸州水是漂天書/天禧三年河決浸徐州應在乾祐山
 仁宗天聖四年六年郡國水無應/嘉祐元年大水壊壇壝災在皇嗣
 神宗熈寧元二年河决應在王氏/熈寧七八九十年河决應諸新法
 元豐四年諸郡水李憲主災蔡主災/哲宗元符元年二年河溢章
 徽宗崇寧元年京城水應在端禮門在童蔡/大觀元二年京畿大水河又數清應
[003-13a]
 政和五年東郡大水童貫領六路邊兵藥師/宣和元年京師大湧水馬政主災應郭
 髙宗紹興十二年涇渭㶚滻皆竭金來冊命/紹興十四年田水自鬬井溢如雷
 紹興廿八三十年大水金殺宋遼宗室/孝宗隆興元二年吳越大水應在和議
 乾道二四五六年諸郡大水應於鞏洛之原/淳熈元四年濤决錢塘無應
 淳熈十五年諸郡大水災在徳壽宫宫/光宗紹熈四年諸郡大水災在重華
 寧宗慶元元二三年東郡大水籍偽學逆黨/開禧元二年大水以伐金詔四方
 嘉定十二年鹽海失故道金犯京東西州/理宗紹定二年台州大水李全主災
 淳祐十三年諸郡大水應在賈氏室以没/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潮入臨安宋
[003-13b]
 至正二十廿二年郡國大水應㑹稽諸陵/至正廿二至廿七年大湧水應在元主
 成宗元貞元年藺河清南郡大水應在緬甸/大徳元四六年諸路大水應在中宫
 武宗至大元年至四年諸路水畨僧主災主災/仁宗皇慶元年二年諸路大水特們徳爾
 英宗至治元年北地大水是兆南坡/泰定帝元年平地河俱溢兆在懷梁
 文宗至順元年江南大水是兆六載四君/順帝元統元年京畿大水燕特穆爾主災
 至元元年至六年郡國大湧水巴延主災/至正元年至八年百川皆湧江水溢兵起
 至正十八年京師及諸郡水是主元亡之正應一百/以上自劉宋至元末九百四十五年災
 十八惟元嘉一二十年建隆乾徳一二十年無事耳/唐僖宗十餘年元祐八年不見水災元祐之災壓於
[003-14a]
 徳乾符廣明之災分於賊何可同也齊梁魏周之間/壤地分裂有難為統者矣要於女主奸人邉隅盜賊
 隂邪之沴皆察/以貌何可誣也
  火行汨叙
 魯桓公十四年御廩災屢盟長亂祭祠不時/僖公二十年西宫災南門之餘沴也
 宣公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召毛之訟不治也/成公三年新宫災亦以禮儆也
 襄公九年宋災是兆楚鄭之師華受之/襄公三十年宋災弭兵城杞向
 昭公六年鄭災為鑄刑書與火爭明/昭公九年陳火殺偃師之餘沴也
 昭公十八年宋衛陳鄭災四國同禮/定公二年雉門及兩觀災兆在鸜鵒
[003-14b]
 哀公三年桓釐宫災實使季氏以為災主/哀公四年亳社災以戒亾國
 威烈王三年火下於晉有聲如鼓三國受之/漢髙后元年趙崇臺災吕女興讒趙王受之
 惠帝四年未央宫凌室織室災應在後宫/文帝七年東闕罘罳災應在諸侯王
 景帝中五年東闕災匃奴入鴈門火有喪/武帝六年遼東髙廟災髙園便殿
 太初元年栢梁臺災是遣貳師應在浚稽躬/昭帝元鳳四年孝文廟災是上冠應在皇
 宣帝甘露元年太上皇及孝文廟火皇躬/甘露四年未央宣室火有狄来應在
 元帝初元三年茂陵白鶴館災應在石顯/永光四年杜陵東闕災石顯殺張猛
 成帝建始元年皇考廟災禮不應也/鴻嘉三年孝景廟北闕災廢許皇后
[003-15a]
 永始元年凌室及戾后園災應在昭儀災/永始四年臨華殿東司馬門霸陵東闕
 哀帝建平三年鴻寧殿災應在傅氏著/平帝元始五年髙廟殿門災王莽禍
 新室地皇三年霸橋災兵起有越禮/光武建武六年雒陽庫火是
 建武廿四年髙廟北門災亦有外警/章帝建初元年壽安殿災兆應清河
 元和三年火燒北宫西闕應皇躬喪/和帝永元八年火燒南宫宣室有
 永元十三年北宫饌閣火明年隂后廢/安帝永初元二年南郡皆火南單于叛
 永初四年杜陵園火鄧氏受之/元初四年武庫火是主叛羌
 延光元年陽陵寢殿災宋楊京閏主之主之/順帝永建三年茂陵寢殿災孫程王康
[003-15b]
 陽嘉元年恭陵災及東西幕府立梁皇后/永和元年承福殿災有夷來蠻叛
 漢安元年洛陽火是屢有大䘮盗發憲陵/桓帝建和六年掖庭徳陽殿火有䘮
 延熹四年南宫武庫屢有火所在盜起/延熹五年宫中六處火諸常侍主災
 延熹八年宫中火八九處立竇皇后獄/延熹九年火流京師民相驚是有黨
 靈帝熹平四年延靈園災内署悉司中官/光和四年掖庭災五年永樂宫災張角亂
 中平二年雲臺災延及諸殿盗冦幽冀諸州/晉武帝太康十年崇賢殿災應在諸卿
 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兆廢子遹王主災/永興二年尚書曹火延諸閣道諸
 懐帝永嘉四年襄陽大火應在洛陽上受之/元帝永昌二年京都大火王敦主災
[003-16a]
 明帝太寧元年京師火王敦主災劉趙應之/成帝咸和二年京師火蘇峻主災
 穆帝永和五年石趙諸殿災乃滅/武帝寧康元年京師火桓温受之
 太元十三年延賢堂災及則百堂道子為政/安帝元興元年尚書曹火桓𤣥主災
 義熈十一年京都大火兆在彭城公/宋文帝元嘉七年都下火子劭主災
 元嘉廿九年都下火應在子劭是有乖禮/梁武帝天監元年盜燒總章觀
 普通二年琬琰殿災亦為禮罰/中大通元年災正同泰
 陳武帝永定三年重雲殿災是為捨身/隋大業十二年廣陽門災是為自焚
 唐太宗貞觀三年甲弩庫火大喪摩可汙/貞觀十三年雲陽石自燃是有思
[003-16b]
 證聖元年周明堂火火正水所未滅也/景龍四年凌空觀災應在神龍殿
 𤣥宗開元五年定陵寢殿火是亦有乖禮/開元十八年飛龍廐災是主王毛仲
 天寶二年東都災不絶是有禄山之變/天寶十載武庫災應在親仁坊
 大厯十年火従浮圖中出田承嗣主災延齡/徳宗貞元十三年東都尚書省災主裴
 長慶三年幽州地有火變為池應在清思院/文宗太和二三年禁仗火亂在興元
 太和八年禁中及揚州火李仲言主災都/昭宗大順二年雨與火鬭於汴盜䧟成
 後唐天成四年火燒汝州營東西川亂/長興二年汴州災殺安重誨
 宋太祖建隆三年京輔火是擴都城/開寶八年洋磻亳永四州火
[003-17a]
 太平興國九年乾元文明二殿災應在廷美/雍熈二年楚王元佐宫焚廢元佐
 端拱二年有鳥銜火燔衡州作開寶寺塔/淳化四年永州大火夏攻靈州盜䧟成都
 景徳四年郢州火有喪火延秘閣是燔天書/大中祥符八年榮王宫
 仁宗天聖七年昭應宫災是燔天書/明道元年火燔八殿應在元昊
 英宗治平四年睦親宫火應在新政/神宗熈寧七年三司火應在條例
 元豐八年開寶寺火焚試卷應在新學/建中靖國元年集禧觀火蔡京主災
 政和八年掖庭大火災在神霄九鼎在上皇/髙宗紹興元二三四年行在皆火應
 紹興九十年行都又火秦檜主災岳飛/紹興十一年婺州建康大火是殺
[003-17b]
 紹興十二年行都又火金來冊命/紹興二十年行都又火秦檜受之
 乾道二年諸州軍壘火以示罷兵是禁偽學/淳熈七八九年吳越楚蜀諸郡火
 光宗紹熈二年行都及徽州大火中宫主災/嘉泰元年行都大火民舎幾盡乃弛學禁
 嘉泰四年行都大火撤廟移主韓侂胄主災/嘉定十一十二年行都火災應在大慶殿
 理宗寶慶四年行都大火延太廟應在李全/嘉熈元年行都大火輿訟濟王竑
 元順帝至正元年臨安大火大都元祚乃訖/至正二十年火流自華出焚
 炎上之災鮮有不應者然亦至喪亂而衰矣熒惑之/勤不及冦攘漢自靈獻而下唐自敬文之餘寡稱焉
 亦以卓傕巢温灰燼已極奸人騁於波濤工匠輟其/盤礴人竇既塞天巧亦紆也獨在南宋行都省署無
[003-18a]
 日不災朱盜之决滑河學徒之焚館舎與乾道嘉泰/之間天人互用均致其罰也大率火為禮候水為淫
 徵禮失而冦攘為災國淫而奸邪縱肆致萬乘之底/於滅亡火輕則為喪水輕則為盗思亂先治存乎禮
 法漢儒所分以耀虚偽縱情欲為火不炎上簡宗/廟廢祭祀為水不潤下尚有偏觀未為通論也
  木行汨叙
 魯僖公三十三年冬李梅實君不制主災/漢惠帝五年冬桃李花棗實近恒燠也
 昭帝時斷栁起生枝葉應在戾園/昌邑國社枯樹復榮亦應在戾園
 元帝初元四年王氏墓梓柱榮生莽乃生/建昭五年山陽槐樹斷復起應在民社復
 成帝永始元年河南樗樹生人頭應新都侯/哀帝建平二年西平仆柱生人形應董賢
[003-18b]
 建平三年零陵大樹斷自續應同山陽槐/桓帝延熹九年洛陽竹柏葉自傷應黨錮
 靈帝熹平三年右校樗樹暴化人形應傕汜/熹平五年殿後槐皆反撥
 後主景耀五年宫中大樹自折漢遂滅/建安十五年洛陽伐樹見血災應伏氏
 晉惠帝元康九年桑暴長東宫廂應太子遹/永康元年東宫桑又暴長應皇孫臧
 西明木變胡形是應劉曜/壯武桑化為柏是應張華
 懷帝永嘉二年項縣桑哭應東海王越/永嘉六年豫章樟復榮應瑯琊
 元帝太興四年王敦鈴仗生菡萏敦主災/明帝太寧元年剡縣木生人面災在越城
 成帝咸和六年曲阿栁起吳縣榆起應瑯琊/哀帝興寧三年廬陵栗樹復起應在昌明
[003-19a]
 帝奕太和元年涼州楊生松應張天錫平陽/齊後主武平五年鄴城桐作人形應在
 隋文帝開皇八年人家桁生條箠楚為災/仁壽元年蘭州楊生松是易樹子
 唐高祖武徳九年樓柱傾復起𤣥武門主災/長壽二年神宫檉杉皆變為柏應女乘男
 徳宗貞元四年雨木於陳畱神策士主災/憲宗元和十五年樹無風自抜中尉主災
 懿宗咸通十四年成都李實變木瓜主易姓/宋太平興國六年解木有字是兆天書
 神宗熈寧二年建州獲木龍災應新法易種/髙宗紹興廿一年桑生李栗生桃是為
 孝宗淳熈十六年桑生瓜櫻桃生茄災/光宗紹熈五年行都雨木韓伌胄主
 元世祖十九年樟樹生梨實主革命澤滅木/順帝至正廿二年祥符樹皆蒙泥象
[003-19b]
 曲直之災始於桑穀草實之瑞表於嘉禾雖見書序/聖人不録蓋其取用既繁而見沴者少不得云田獵
 不反宿飲食不節便釀是災要知賢奸不别邪正不/分則榱棟几筵皆成災具矣天水而後爭言連理木
 芝草解文為瑞其實賢否不别朋類/混淆如木枝理不循彞序皆妖孽也
  金行汨叙
 威烈王廿三年九鼎震秦人應之/顯王三年雨金於櫟陽
 赧王五十九年秦取鼎一淪泗水孔氏應之/漢武帝征和二年春涿郡鐵飛應在巫蠱
 成帝河平二年沛郡鐵鳴冶為分災應諸舅/曹魏明帝時西取承露盤銅狄有涕
 晉惠帝元康三年殿前六鐘皆涕應在金墉/永興元年成都王軍㦸刃皆有火應在蕩隂
[003-20a]
 懷帝永嘉元年石碑生金應在石氏/石勒時鄴城銅雀飛入海
 陳後主貞明二年東冶鐵飛光隕自天有兵/唐垂拱三年魏州出鐵船廣州雨金是
 神龍元年東都鐵像頭自隕是誅亂宫左相/天寶十載殿鐘自鳴饍鼎鬬折耳足應
 肅宗乾元二年渾儀汙應在西内/長慶中閣下鈴自鳴
 昭宗光化四年殿前鐘忽嘶應式微/漢乾祐元年中書厨釜鳴郭威主災
 宋建隆二年神山縣有方鐵汎水是釋重兵/至道二年桂陽鎔銀自成山岳是為佞金
 咸平四年亳州太清宫鐘自鳴是為媚鐘/慶厯四年撫州得生金山是冊元昊
 崇寧四年禮九鼎漏於北方是兆燕雲之禍/紹興十一年金人戈㦸夜生火光是將銷刃
[003-20b]
 紹興廿六年天雨汞是外大喪聽學禁/寧宗慶元二年吳縣錢羣飛是
 凡從革汨行皆為兵戈之咎不專若鐵銷羣飛而已/隋堯君素守蒲州兵器夜有光如火劉武周據并州
 矟刃夜毎有火光晉成都王伐長沙戈㦸上夜皆有/火光此即金不從革與火災相通聰不作謀之罰也
 如金石之變寥寥耳石言於/晉寶化為石自不在此例
  土行汨叙
 周幽王二年三川皆震是徙厥都覇主應/魯僖公十四年八月辛夘沙麓崩
 魯文公九年九月癸酉地震災應公子遂/襄公十六年五月甲子地震災應季孫宿
 昭公十九年五月己夘地震季氏主災復/昭公二十三年八月乙未地震公疾乃
[003-21a]
 哀公三年四月甲午地震應在啟陽築/秦始皇十五七年平隂大震是多營
 漢惠帝二年正月隴西地震應在吕氏/髙后二年武都山崩震自正月至八月
 文帝五年二月地震在匈奴/景帝後五年地震應
 武帝元光四年五月地震應在後宫/後元元年秋七月地震應在鈎弋
 宣帝本始四年河南瑯琊大震應在霍氏災/地節二年八月大震壞宗廟城郭霍氏主
 元帝初元二年二月大震殺蕭望之/永光三年冬地震石顯主災
 成帝河平三年犍為山崩壅江震氏/元延三年岷山崩江逆流應在王
 綏和二年九月丙辰大震應在皇躬/新室天鳳三年二月地震壅涇水
[003-21b]
 建武廿二年郡國四十二地震應武谿蠻/章帝建初元年三月山陽東平震
 和帝永元元年會稽南山崩竇憲主災/永元四年郡國十三地震竇氏應之
 永元七年九月京都震鄭衆蔡倫主災/永元九年三月隴西震應在羌
 永元十二年夏秭歸山崩兆廢隂后/元興元年雍地裂
 殤帝延平元年恒山崩應在清河在鄧氏/安帝永初元年郡國十八地震應
 永初二年至五年郡國三十五震/永初六年豫章原山崩震
 永初七年春郡國十八地震太后主災/元初元年春日南池坼郡國十五地震
 元初二年河南地坼郡國十地震/元初三年至六年郡國九十地震
[003-22a]
 永寧元年郡國二十三地震/建光元年冬郡國三十五震
 延光元年春郡國二十七震秋十三震崩/延光二年京都郡國三十二震丹陽山
 延光三年京都郡國二十三震閬中山崩/延光四年京都郡國十六地震越巂山崩
 凡安帝永初至延光十九年郡國京師三百七十餘/震災異頻仍蓋戚畹女謁閹寺之盛未有過於安順
 之際/者也
 順帝永建三年春京師漢陽大震君主災/陽嘉二年洛陽地坼京師震山陽
 陽嘉四年冬京師地震八地震梁冀主災/永和二年至五年京師
 漢安二年秋至建康元年夏百八十日震固/桓帝建和元年夏秋京師再震殺杜喬李
[003-22b]
 建和三年秋京師震憲陵屋壞郡國地裂/和平元年秋梓潼山崩
 元嘉元年二年冬春京師震王甫主災/永興二年東海朐山崩瑯琊盜起
 永壽二年京師震河東地裂中山崩/延熹元年雲陽地裂三年漢
 延熹四五年京師地震泰山博尤來山解/延熹八年京師震緱氏地裂
 永康元年洛陽上黨地裂河東地大裂/靈帝建寧四年春地震夏
 熹平二年夏地震六年冬地震捕繫諸生震/光和元年至三年京兆及酒泉地八十餘
 獻帝初平二年夏地震應關東諸侯/興平元年夏地震應在關東
 後主炎興二年蜀地震黄皓主災/魏咸熈二年太行山崩乃亡
[003-23a]
 晉武帝太始四年泰山崩五年地震/咸寧二年秋河南河東地震
 咸寧四年夏隂平廣武洊震兆在賈氏/泰康五年宣廟地䧟六年新興山崩
 泰康七年瀘山崩震仇池崖隕楊/泰康八年殿前地䧟震應在三
 泰康九年郡國嵗十六震諸王應之皇躬/泰康十年冬永熈元年春地震災當
 惠帝元康元年冬京師震震陷賈氏主災/元康四年郡國山崩地大
 元康五六八年地震年震當陽地裂諸王主災/太安元年西墉崩二
 太安三年夷道山崩四年酃山崩張方主災/懐帝永嘉元年洛陽地䧟有蒼鵝出
 永嘉三年四年諸州地震劉石主災/愍帝建興二年三年地震
[003-23b]
 元帝太興元年二三年諸郡震崩王敦主災/太興四年常山崩滹沱溢段匹磾祖逖殁
 成帝咸和二年春夏郡國震峻主災/咸和四年廬山西北崖崩盜殺劉𦙍
 穆帝永和元二三四五年地震應在失柄/永和九十十一年地震政在桓氏
 哀帝隆和興寧三年俱震水湧應在海西/帝奕太和元年涼州地震
 孝武太元二年至十八年地生毛屢震羣小主災/安帝隆安四年地震生毛
 義熈三四五八十年地生毛震䧟是將易姓/宋文帝元嘉十二年都下地震劭濬主災
 孝武大明七年兖州大震是應玉燭殿亡故/齊東昬永元元年秋冬震百八十日為
 梁天監五年冬京師震是主刺史叛/普通三年正月京師震義州
[003-24a]
 大同三年七年建康地震生毛是主饑兵/太清三年建康地震臺城主災
 陳永定二年建康地震應在王琳應/後魏武定二年西河地䧟髙氏為
 後齊河清二年并州地震應和士開宫/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夏京師震主中
 開皇二十年十一月戊子立子廣天下大震/仁夀二年夏岐雍大震廢蜀王秀
 仁壽三年梁州山崩漢諒主災/唐武徳二年京師震殺劉文靜
 武徳七年巂州地震山摧突厥主災皇/太宗貞觀七年冬京師地震應在上
 貞觀二十三年河東晉州大震當上躬始封/高宗永徽元二年晉州定襄洊震應在
 儀鳯二年永淳元年垂拱三四年京師皆震/垂拱二年雍州湧山永昌中華州山畫徙
[003-24b]
 睿宗景雲三年并汾絳三州震應在内禪/𤣥宗開元十七年藍田山槯應楊思朂
 開元廿二年秦州大震應李林甫/開元廿六年京師地震不利立子
 肅宗至徳元載河西震裂是應安史主災/代宗大厯二三年京師地震魚朝恩
 大厯六年藍田西原䧟九年同州山徙/大厯十二年寧晉地裂應在元載
 徳宗建中元年三四年京師震李希烈主災/貞元二三四年京師洊震地生毛應吐番
 貞元八九十年洊震湧樹應在諸鎮/憲宗元和八年大隗山崩地震
 元和十十一年洊震皇甫鎛主災中尉主災/元和十五年春正月穆宗即位震
 文宗太和九年京師大震仇士良主災/開成四年京師震仇魚主災
[003-25a]
 宣宗大中二年河西大震有喪兵/懿宗咸通八年晉絳州大震主
 僖宗乾符三年雄州地䧟水湧羣盜應之/光啟二年洊震三年維州山崩壅江水
 後唐長興三年赤畢山崩秦王從業主災/宋雍熈三年階州山崩壅江水應契丹
 宋真宗景徳元年京師地洊應在澶淵/景徳四年益州地震有喪
 大中祥符二四年諸州地震應在中宫/仁宗景祐四年忻代并大震元昊主災
 寶元元年慶厯三年并忻代震是應西夏/慶厯六年嘉祐五年京師地震應中宫
 神宗熈寧元年秋冬郡國大震王韶主災/熈寧五年少華山崩
 元豐八年京師震賓州地䧟應皇躬應紹述/哲宗紹聖元二三四年諸郡地震是
[003-25b]
 建中靖國元年冬太原震童蔡主災/宣和六年京師洊震熈河蘭州地䧟
 髙宗建炎二年長安大震金遂入災/紹興三年六年江南大震劉豫主
 孝宗隆興元年洊震湯思退主災/光宗紹熈四年劍門山崩
 寧宗慶元二年黄巖有山自徙清潭山移韓侂胄主災/嘉定九年東西川大震山崩
 元成宗大徳七年延安山移地震應在緬甸/大徳八九十年晉平陽屢大震應在懷宣
 仁宗延祐元年諸路地震應在君身/延祐三四五年諸路地震
 泰定帝四年諸路震應在君身漠北/文宗天厯二年諸路地震應在
 順帝元統二年京師震山䧟為池/至元元年至五年諸路皆震
[003-26a]
 至正元年至十二年諸路洊震震元祚乃訖/至正十三年至廿八年諸路皆
 六府言榖五行言土土非榖也雖云稼穡言其作稼/穡者不指稼穡如山川疇列不即云畝澮也土自應
 地饑自應歲故以百榖用成對庶草蕃廡言之如土/行失序自當以山崩川竭大地震動為主蓋土比四
 行其用至大故上天見災譴告至宻猶之思睿無所/不談不得移省歲之文於作甘之内也以上百八十
 餘條惟宋自景徳而上至少惟漢自永元而下至多/坤儀不靖雖建武亦有崩摇前座將傾在建康屢先
 著兆五代之餘天告已衰至正之間地維/遂絶觀其震數反於睿思亦可以作聖也
  八政章第五
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
[003-26b]
七曰賓八曰師
 八政之行不依疇列其以八官寄於四方王立於中/則猶之疇序也但其數目不用為次耳古人制象彼
 此相兼不定一方要以河圖為體洛書為用體不過/一易用有三易五易九易者如八政與皇極合為九
 疇先行南北一食在北二貨在南三宗伯從左四司/空從右司冦據七司貨於南方司徒據六司食於北
 方賓以震出據八而從宗伯師以順動據九而從司/空此其始易者也又因而逓更其位則一食居三立
 於左内二貨居四立於右内三祀居二立於南内四/司空居一立於北内五司徒居八立於外東六司冦
 居九立於外西七賓居七立於南外八師居六立於/北外此其再易也五行為易之佐八政為易之官隂
 隲相協皆在八/政為圖如左
[003-27a]
 凡八政官位皆以五前為内方五後為外方刑徳剛/柔可以義取師與司冦不處左方賓與司徒不立右
 際食祀之位親於司徒工貨之官隣於司宼亦情分/之當然人天所共叶也及其用之乃有一八二七三
 六四五對待之/文各見下章
 
 
 
 
 
[003-27b]
 
 
 
 
 
 
 
  右八政分配之位
[003-28a]
 唐虞官百夏殷再倍三司相協/乃約五命度其兼職可以義推
 
 
 
 
 
 
  右八政互易之位
[003-28b]
 八政互通而晨用乃備食一為比政實本地徳始平/水土稼穡乃成徒衆乃興徂征之命是也天子南面
 賓祀在前五玉三帛夾以虎旅暨覲羣后無有不服/寅清之命是也東作敷教亦治邦政田賦出焉三八
 之間爰通賓食稷契共事以輔文思在寛之命是也/寇盗奸宄厥厲在貨禹及皋陶共理夷夏萬物歸命
 為刑為徳明允之命是也王中無為省視八官内體/五事微察五行明察五紀禀此十五以成福治五者
 為福六者為殛十一之行過猶不及因而推之北方/坤坎有食與師統於司空是為地官而兼司空司馬
 南方乾離有貨賓祀而統宗伯是以宗伯而兼司徒/司冦東方離震有賓與食而統司徒是以司徒而兼
 宗伯司空西方坎兌有貨與師而通司冦是以司冦/而兼司空司馬故謂唐虞世有專官官不相兼者亦
 偏結未融矣其九列命官配於/八卦以先後天分序别圖如左
[003-29a]
 
 
 
 
 
 
 
  右先天序卦政官之位
[003-29b]
 序卦本於河圖其體屢遷而四方八位理/有一定疇象相參約歸二者不可易也
 
 
 
 
 
 
  右後天序卦政官之位
[003-30a]
 凡易在範前疇序皆出于易雖云後天出于文王而/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役乎坤悅乎兌戰乎乾
 勞乎坎成乎艮決非自文王時始有此說也先天圖/至宋始出而位置如在易前要其顯晦有時而源爛
 遠矣洪範八政雖自為疇列而從圓圖以變方圖合/先後天初無乖異圓圖以相代為義毎方各備四方
 方圖以相交為義毎官各備兩卦每卦亦備兩官如/民食于土故坤一為食食重于賓故震八為賓賓貴
 從祀故離三為祀祀歸司空故兌四為司空此先天/之左旋從坤趨乾者也師動大衆故乾九為師師必
 居貨故巽二為貨貨必有冦故坎七為司冦冦歸司/徒故艮六為司徒此先天之左旋從乾趨坤者也其
 官方分拆雖不依位而五行陰陽命官之意本于圓/圖不少爽也又如後天乾統六師以處西北坎為司
 空以一次之司徒治地亦為司空以八次之震司東/作亦為司徒以三次之巽治貨賦亦為司徒以四次
[003-30b]
 之離居乾位是為司冦以九次之司冦與司空對治/坤居西南是為秩宗以二次之秩宗與司徒對治兊
 掌賓政亦為秩宗以七次之賓政與食政對治是後/天八政亦本圓圖大要以西方之政通于北陸北陸
 之政通于東方東方之政通于南陸南陸之政通于/西方其南北東西不相易也故一六二七水火不相
 射三八四九金/木不相代云
 臣攷周易與洪範表裏而周官一書皆出于九疇雖/云六官三百六十屬而以八政齊之各復得八則通
 為六十四官三百八十四屬矣八政雖無天官司馬/宗伯之目而食貨𨽻于天官賓祀載于宗伯六師統
 于司馬職有繁簡則政可相資總以分代天工/陰隲相協故復舉八政兩序與卦象分配焉
  八政疇序先天/圓圖
[003-31a]
 一坤食二巽貨三離祀震四兊司空/六艮司徒七坎司冦八 賓九乾師
 一食政土行/坤序
 食之食坤以厚徳載物其于政也以祖識地徳其于物/也為反生為上供其于官也為后稷農師為饍庖人
 食之貨升以積徳高大其于政也為日中市尚榖帛/其于物也為耒耜釡布瓻甑其于官也為甸師獸䱷
 鼈/人
 食之祀明夷以用晦莅衆其于政也為農稷報賽其/于物也為脯腊修鱐㫖酒其于官也為酒正充人亨
 &KR1066/人
 食之司空臨以教思容保其於政也以省試稱事其/于物也為頒冰形鹽其於官也為醘人漿人凌人
[003-31b]
 食之司徒謙以裒益平施其於政也為頒禄施斂其/於物也為簠簋斗斛其於官也為稍人委人倉士廪
 大/夫
 食之司冦師以容民畜衆其於政也以謹蓋藏厲濫禁/其於物也為藥石疾毒其於官也為食醫疾醫瘍醫
 食之賓復以閉關養陽其於政也以享老字幼其於物/也為觴豆几杖户牖其於官也為司尊彞几筵幕人
 食之師泰以裁成輔相其於政也為養壯佼禮俊民其/於物也為耤田為采為廩餼其于官也為内外饔為鬱
 人鬯人/玉府
 二貨政木行/巽序
 貨之貨巽以申命行事其於政也以利民阜財其于/物也為矯揉箘簵輪梓其於官也為太府内外府
[003-32a]
 貨之祀家人以有物有恒其於政也以贊佑神明其/於物也為嶧桐泗磬菁茅畎翟其於官也為典路為
 都家/宗人
 貨之司空中孚以議獄緩死其於政也以禬䘏賑助/其於物也為磬錯璆鐵鉛松怪石其于官也為追師
 卝人蜃/人掌炭
 貨之司徒漸居賢善俗其於政也以登良散楛其於/物也為漆絲纎縞織皮其於官也為司㑹職嵗
 貨之司冦渙以享帝立廟其於政也以散小貯禁/賄賂其於物也為包為篚其於官也為關梁司門
 貨之賓益以遷善改過其於政也以逺玩賤貨厚往/薄來其於物也為盤鑑劍屨生死贄其於官也為掌
 節典庸器屨/人鞮鞻氏
[003-32b]
 貨之師小畜以懿文徳其於政也以平物價治軍市/其於物也為金錯圜刀羽毛齒革其於官也為質人
 廛人角人/旄人靺師
 貨之食觀以省民設教其於政也以引菲示儉其/於物也為絺綌紵枲其於官也為場人囿人稻人
 三祀政火行/離序
 祀之祀離以繼照四方其於政也以明禋鬷格其於/物也為陶匏繭栗其於官也為宗伯肆師大小司樂
 祀之司空暌以同而異其於政也以瘞骼掩胔其於/物也為俎栁廞具明器其於官也為喪祝甸祝冢人
 墓大/夫
 祀之司徒旅以慎不留獄其於政也以禮山川墳衍/原澤其於物也鼗鼓琴瑟羽籥其於官也為籥師典
[003-33a]
 同宫人/掌次
 祀之司冦未濟以辨物居方其於政也以戢止淫厲/其於物也為砮丹畫干戚其於官也為占夢眂祲馮
 相/氏
 祀之賓噬嗑以明罰勅法其于政也以敬慎蠲日諏/士其於物也為龜簭桃箠其于官也為大小史司裘
 司/祧
 祀之師大有以遏惡揚善其于政也以類禡祖社其/於物也為樊纓禭旃旟旐其于官也為典瑞太卜太
 祝庭氏射/鳥服不氏
 祀之食晉以自昭明徳其于政也以餕餘逮下其于/物也為犧牲粢盛其于官也為宫伯内宰籩人羃人
[003-33b]
 祀之貨鼎以正位凝命其於政也以貞媺起度除慝/其于物也為球圖刀訓圭瓚鼐鼒其于官也為軍車
 典祀内/外宗
 四司空政金行/兌序
 司空之司空兌以麗澤講習其於政也以諏四民興/利去害其于物也為度量權衡繩準其于官也為山
 虞林麓/川澤人
 司空之司徒咸以虚受人其于政也以胥原茇曠土其/于物也為鎛函盧弓車其于官也為土均土訓旅師
 司空之司宼困致命遂志其于政也以治邊境去盜去/虣其于物也為蕃薄渠答虎落其于官也為掌固掌險
 掌/彊
[003-34a]
 司空之賓隨以嚮晦入息其于政也以簡庶務理廢/墜其于物也為舟梁隄防其于官也為懐方合方野
 廬/氏
 司空之師夬以施禄及下其于政也以度田徹糧正/車賦其于物也為畝澮隍墉牛馬駒犢其于官也為
 職方載師圉師/邍師遂大夫
 司空之食萃以庀戒不虞其於政也以宅流宥訓討/無藝其於物也為邊市租萑蒲舟鮫其于官也為柞
 氏薙氏庶/氏穴氏
 司空之貨大過獨立不懼其於政也以治材木施棺/槨其於物也為築冶摶埴䩵裘其於官也為川人澤
 人封/人
[003-34b]
 司空之祀革以治厯明時其于政也以表方正位相/民居其于物也為璿璣玉衡其於官也為雞人保章
 氏/
 五司徒政土行/艮序
 司徒之司徒艮以思不出位其于政也以安民不遷/敷教成治其於物也為城郭壇壝象魏其于官也為
 黨正州長/鄉大夫
 司徒之司冦蒙以果行育徳其于政也以去殺勝殘/其于物也為鼓為舞為觥樸為桎梏其於官也為司
 諌司/救
 司徒之賓頤以慎節養正其于政也以明實信罰褒/有行其于物也為法簡賢書其于官也為師氏保氏
[003-35a]
 司服/司禄
 司徒之師大畜以多識言行其于政也以文徳致民/彚士其于物也為金玉象鉤為旂為鐸其于官也為
 内外史為行司/馬為匡人撢人
 司徒之食剥以厚下安宅其于政也以薄斂蠲逋其于/物也為公田公桑耕耤其于官也為典命掌葛掌染
 典婦/功
 司徒之貨蠱以振民育徳其於政也以嵗時勞士出市/陳納新其于物也為泉布疏纊其于官也為閭師司
 司徒之祀賁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其于政也不廢誥誓/其于物也為井竈户行門霤其于官也為司盟司約
 司徒之司空損以懲窒忿慾其于政也以明正疆界其于/物也為表署道路杵臼鍛厲其于官也為閭師比長酇
[003-35b]
 長形/方氏
 六司冦政水行/坎序
 司冦之司冦坎以徳行教事其于政也以布憲讀法/禁非刑亂其于物也為五書五戒五極其於官也為
 卿為鄉士遂/士朝士士師
 司冦之賓屯以經綸其于政也以詢衆致謀其于物/也為牆垣鉶豆牢飡其于官也為伊耆氏為掌客環
 人挈/壺氏
 司冦之師需以飲食待時其于政也以先治内後治外/其于物也為矛㦸斧鑕其于官也為司𨽻掌察條狼
 氏修/閭氏
[003-36a]
 司冦之食比以建萬國親諸侯其于政也以除蠱服/猛不餧辜人其于物也為㝠羅壺涿其于官也為翦
 苃諸奄/獸醫
 司冦之貨井以勞民勸相其于政也以弛責焚/券其于物也為鍰金矢其于官也為職金司市
 司冦之祀既濟以思患豫防其于政也以用儺致閉/息老物其于物也為貍沈疈辜其于官也為司烜司
 爟司/寤氏
 司冦之司空節以制數度議徳行其于政也以鍵閉/慎固察創視坼其于物也為釁浴兆域其于官也為
 司圜為雍/人萍氏
 司冦之司徒蹇以反身修徳其于政也以執簡正禮其/于物也為嘉石肺石其于官也為司刺調人詛人
[003-36b]
 七賓政木行/震序
 賓之賓震以恐懼修省其于政也以興滅繼絶有慶/有刑其于物也為宗彜丹圖其于官也為大小行人
 行/夫
 賓之師大壯以非禮不履其于政也以大饔射選士/澤官其于物也為虎熊豹豻正鵠其于官也為司勲
 司士/諸子
 賓之食豫以崇徳殷薦其于政也為臨雍乞言餕/飫其于物也為四齊八珎其于官也為五更三老
 賓之貨恒以立不易方其于政也以敷秦明庶命車/服其于物也為圭馬璋皮璧帛琮錦琥繡璜黼其于
 官也為司/儀掌賄
[003-37a]
 賓之祀豐以折獄致刑其于政也以聽質平外國其于/物也為膰脤珥刉其于官也為都家宗人甸祝神士
 賓之司空歸妹以永終知敝其于政也為協出入止逋/藪其于物也為㕓舍郵次其于官也為象胥土方氏
 賓之司徒小過以致恭致哀致儉其于政也無忘舊章/其于物也為折俎殽烝其于官也為掌客都則都士
 賓之司冦解以赦過宥罪其于政也以柔逺無以暴令/其于物也為櫜為符節其于官也為御史為掌交掌訝
 八師政金行/乾序
 師之師乾以自彊不息其于政也以止戈克詰爰有/七徳其于物也為剛馬戎路其于官也為太御太僕
 大小/司焉
 師之食否以儉徳辟難其于政也以庀糧構不貪逺/功其于物也為米粟秸服銍總其于官也為載師縣
[003-37b]
 師遂/大夫
 師之貨姤以施誥四方其于政也以軍爵賚武衛其/于物也為鹽鐵雜錯其于官也為馬質師兵掌賄
 師之祀同人以類族辨物其于政也為蒐苗獮狩别/井里物采其于物也為饁獸表貉獻禽其于官也為
 戎僕田僕/圍師巫馬
 師之司空履以辨分定志其于政也以保疆靖民治/溝洫阸塞其于物也為虎皮魚服其于官也為道僕
 牧師庾人/繕人藁人
 師之司徒遯以嚴逺小人其于政也不以介胄溷文/治其于物也為介胄犀兕其于官也為犬人𨽻僕閽
 入寺/人
[003-38a]
 師之司冦訟以作事謀始其于政也以靖姦宄威蠻/夷其于物也為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其于官也為虎
 賁旅賁師/右趣馬
 師之賓无妄以對時育物其于政也以顯忠遂良尊/賢禮士其于物也為秬鬯鍾卣其于官也為準夫牧
 伯大都阪/尹吉士
 右八政一篇依圓圖/為序
 八政一章既無敷言又從無繫屬蘇洵以五紀八政/皆不可牽合是也然自古無位次汨陳之書亦無離
 圖書自為倫序之物今如先天一坤九乾二巽八震/三離七坎四兌六艮皆以五十相合分而行之則坤
 行從右有巽離兌之三陰以為食貨祀司空乾行從/左有震坎艮之三陽以為師賓冦司徒其以父母均
[003-38b]
 分六子一也其所不得不易者乾兌離震陽畫左旋/巽坎良坤隂畫右轉不得不依兩畫為序故以一九
 二八三七四六分為食師貨賓祀冦空徒則坤乾巽/震離坎兌艮八卦分政燦然明矣易曰天地定位山
 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又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兌以悅之乾以
 君之坤以藏之皆以一九六四八二七三相涵為序/也故範疇之數金水木火皆以首尾相應内嚮為序
 猶九六七八之合為十五也初學矯强意為安排知/食貨賓師之類皆以對待起卦以乾坤坎離為例不
 知其初出圓圖本于自然有倫有脊無復繁簡出入/之殊若以意為之則谿竇百出去古滋逺矣今再以
 後天八政/屬綴如左
 又八政疇序後天/方圖
[003-39a]
 一坎食二坤貨三震祀四巽司空師/六乾司徒七兌司冦八艮賓九離
 一食政坎序為司空/坎亦
 食之食坎以常徳行習教事/食之貨師以容民畜衆
 食之祀解以赦過宥罪廟/食之司空渙以享帝立
 食之司徒訟以作事謀始/食之司冦困以致命遂志
 食之賓蒙以果行育徳居方/食之師未濟以慎辨物
 二貨政坤序為祀/坤亦
 貨之食比以建萬國親諸侯/貨之貨坤以厚徳載物
[003-39b]
 貨之祀豫以崇徳殷薦教/貨之司空觀以省民設
 貨之司徒否以儉徳不榮/貨之司冦萃以備戒不虞
 貨之賔剥以厚下安宅/貨之師晉以自昭明徳
 三祀政震序為食/震亦
 祀之食屯以經綸/祀之貨復以閉關
 祀之祀震以恐懼修省過/祀之司空益以遷善改
 祀之司徒无妄以茂對時育萬物/祀之司冦隨以嚮晦宴息
 祀之賓頤以慎節養正法/祀之師噬嗑以明罰勅
[003-40a]
 四司空政巽序為貨/巽亦
 司空之食井以勞民勸相/司空之貨升以順積徳
 司空之祀恒以立不易方事/司空之司空巽以申命行
 司空之司徒姤以施命誥四方/司空之司冦大過以獨立不懼
 司空之賓蠱以振民育徳/司空之師鼎以正位凝命
 五司徒政乾序為師/乾亦
 司徒之食需以宴樂待時/司徒之貨泰以財成輔相
 司徒之祀大壯以非禮不履/司徒之司空小畜以懿文徳
[003-40b]
 司徒之司徒乾以自彊不息/司徒之司冦夬以施禄敷徳
 司徒之賓大畜以多識畜徳/司徒之師大有以遏惡揚善
 六司冦政兌序為賓/兌亦
 司冦之食節以制數度議徳行/司冦之貨臨以容保教思
 司冦之祀歸妹以永終知敝死/司冦之司空中孚以議獄緩
 司冦之司徒履以非禮不履/司冦之司冦兌以麗澤講習
 司冦之賓損以懲忿窒慾/司冦之師暌以同而異
 七賓政艮序為司徒/艮亦
[003-41a]
 賓之食蹇以反身修徳/賓之貨謙以稱物平施
 賓之祀小過以過恭過哀過儉/賓之司空漸以居賢徳善俗
 賓之司徒遯以嚴逺小人/賓之司冦咸以虚受人
 賓之賓艮以思不出位獄/賓之師旅以明慎不留
 八師政離序為司冦/離亦
 師之食既濟以思患豫防/師之貨明夷以用晦莅衆
 師之祀豐以折獄致刑物行有恒/師之司空家人以言有
 師之司徒同人以類族辨物/師之司冦革以治厯明時
[003-41b]
 師之賓賁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師之師離以繼明照四方
 右八政分序凡二篇四其别各四千九十六/各六十
 臣攷八政與周易周官同用而異體所以然者以其/同出于圖書以式序五行相協民居一也民居之于
 五行猶醯醬之于飲食日用不離先王之于八政亦/猶是也八政分屬皆從後天然以乾坤坎離定位分
 從則亦皆先天也有是八政以求五行然後五紀有/所麗四克有所用休咎貞悔有所徴天地之為蓍龜
 帝王之為蓍龜與蓍龜所自為天地帝王者一也以/是八政參于七卜而人神始協因而察于五事騐于
 庶徴稽于五紀正以三徳而上天陰隲之道條貫備/矣此一未有敷詞蓋以是為綱自相經緯其文義浩
 重不可單舉要本于皇極以務民敬事則是八政者/亦合為九疇而虚其一耳八政分屬與上卷明義不
[003-42a]
 同彼槩五行此𨽻/八卦非有矛盾也
 
 
 
 
 
 
 
[003-42b]
 
 
 
 
 
 
 
 洪範明義卷下之上
[003-43a]
欽定四庫全書
 洪範明義卷下之中
           明 黃道周 撰
  五紀章第六
四五紀
一曰嵗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厯數
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章上有/曰字衍
嵗月日時無易百穀用成又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003-43b]
日月嵗時既易百穀用不成又用昬不明俊民用微家
用不寧
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此節疑在師/尹惟日之下
 臣攷前章所敶五行五事八政皆從河圖而出雖略/舉體用以性情事物立天人之總猶未明言其疇象
 分微之數即云以九命數以五命理亦大槩綱領得/其欵項耳必使天人交動各有條貫觀日知嵗觀辰
 知月觀一世得百世則五紀者天地之版籍也堯典/首舉閏朞春秋始正日月攷其細微莫過疇象疇象
 以九起之以六積之為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為一百二十年之厯外贏五千四百八十一又六乗
[003-44a]
 七百二十九之數毎嵗縮九則一百二十嵗當縮一/千八十合贏縮之數外距天行每百二十嵗共餘六
 千五百六十一以四乗之凡四百八十嵗而餘六嵗/之厯又贏五十四辰歸于斗分故以四百八十六為
 限以四百八十五為實者是疇之所以命嵗也以四/百八十五為嵗五千八百二十為月又一百七十九
 為閏是疇之所以命月也以五千九百九十九為月/則以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六為日以三乗之為一
 百二十嵗之疇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以十二/乗之為二百一十二萬五千七百六十四辰也凡天
 地之數成于九極于六參于三要之以四則歸一矣/故六九之積為一百二十一嵗之星參其六積為四
 百八十六嵗之日是律度權衡之所繇總也然皆不/煩摩揣但以九起六積而得之一再屈指而具百二
 十一嵗之厯此範疇之至微要也古今算厯者皆不/論辰但以日開分以分開秒于四分厯中減溜上下
[003-44b]
 自謂精矣而施之非久輒不復騐即如三統大衍皆/原本河圖約略爻象其精者不過于揲蓍九六冒其
 成數耳今以疇起厯以厯分辰以辰分星以星約日/以日㑹月以月成嵗語嵗則有四百八十五嵗語月
 則有五千九百九十九月語日則有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六日語辰則有二百一十二萬五千七百六
 十四辰語厯數則是五千八百二十嵗之厯去其差/數舉其實數凡十二元範實五千七百六十因而重
 之二十四周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星/也要其始終皆出圖書故復具圖如左
[003-45a]
  五紀略例
 
 
 
 
 
 
 凡洛書一九三七二八四六之文詨者雖習而數多/不盡以五行五事論之亦曰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
[003-45b]
 土一貌二言三視四聴五思天生地成以六成水以/七成火以八成木以九成金以十歸五猶此四十五
 之文耳必以五紀論之則九疇相經各八十一此一/紀也九經八十一為七百二十九此二紀也九經七
 百二十九為六千五百六十一此三紀也九經六千/五百六十一為五萬九千四十九此四紀也九經五
 萬九千四十九為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此五/紀也以是五紀分嵗月日辰而統于厯數故五屈指
 而具百二十二嵗四分一之厯以四合之為四百八/十五嵗以範計之則二十四周得萬有一千五百二
 十部長百二十嵗是五紀之所&KR2271作也五紀所厯不/過九疇九疇三乗各八十一生成之數各領其部一
 部主象各有重數如一一一二二二之類每部重數/二十五參數五十六合為八十一得其重數則知其
 主部凡九部七百二十九以七百二十九自相/乗即百二十一嵗強之厯因分部為圖如左
[003-46a]
 
 
 
 
 
 
 
 北方一部一一一次一一二至一一九凡九象皆為/乾兑之卦重象者九為水行盛始第二疇一二一一
[003-46b]
 二二至一二九凡九象二重皆為離震之卦第三疇/一三一一三二至一三九凡九象二重亦皆乾兊之
 卦第四疇一四一一四二至一四九亦九象二重為/離震之卦第五疇一五一一五二至一五九凡九象
 二重亦皆乾兊之卦自是而下第六疇一六一至一/六九凡九象二重亦離震之卦第七疇一七一至一
 七九凡九象二重亦乾兊之卦第八疇一八一至一/八九九象二重亦離震之卦第九疇一九一至一九
 九凡九象二重亦皆乾兊也故北方首/部九疇八十一象皆為乾兊離震之卦
 西南二部二一一次二一二至二一九凡九象二重/皆為㢲坎之卦次疇二二一二二二至二二九重象
 者九皆為艮坤之卦故西南九疇/八十一象皆為㢲坎艮坤之卦
 正東三部三一一次三一二至三一九凡九象二重/皆為乾兑之卦次疇離震三疇三一三至三三三至
[003-47a]
 三九三重象者九亦乾兑也故東方/九疇八十一象皆為乾兑離震之卦
 東南四部四一一次四一二至四一九凡九象二重/皆為㢲坎之卦暨第四疇四四一至四四四至四四
 九重象者九皆為艮坤故東南九/疇八十一象皆為㢲坎艮坤之卦
 中央五部五一一次五一二至五一九凡九象二重/皆為乾兑之卦次疇五二一至五二九皆為離震第
 五疇五五一至五五五至五五九重象者九皆為乾/兑故中央九疇亦乾兑離震也五分戊巳或交於前
 或交於後一變而一不變則乾兑通於㢲坎離震變/為艮坤故中央九疇八十一象得通八卦遍乘九部
 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卦凡疇/每部各五萬九千四十九卦
 西北六部六一一次六一二至六一九凡九象二重/皆為㢲坎卦第六疇六六一至六六六至六六九重
[003-47b]
 象者九皆為艮坤故西北九疇/八十一象皆為㢲坎艮坤之卦
 正西七部七一一次七一二至七一九凡九象二重/皆乾兑卦次疇離震第七疇七七一至七七七至七
 七九重象者九皆乾兑也故正西九/疇八十一象為乾兑離震之卦也
 東北八部八一一次八一二至八一九凡九象二重/皆㢲坎卦第八疇八八一至八八八至八八九重象
 者九皆艮坤也故東北九疇八/十一象皆為㢲坎艮坤之卦
 正南九部九一一次九一二至九一九凡九象二重/九皆乾兑卦乾兑與離震間行第九疇九一九九二
 九至九九九重卦者九又皆乾兑也故正/南九疇八十一象皆為乾兑離震之卦
 凡疇九部每部八十一象得七百二十九象為命厯/之本每部各以八十一乗七百二十九得五萬九千
[003-48a]
 四十九為十三年半又餘一百二十一辰五分以九/乗之為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得一百二十一
 年半餘一千九十三之辰五分以四收之為四百八/十五年之厯内少九辰所以内少九辰者凡春秋命
 厯以疇範為本疇範命九春秋命六六其七百二十/九為四千三百七十四比一嵗之厯常欠九辰積一
 百二十二年而絀一千九十八辰以四積之而絀四/千三百九十二辰為四百八十七年絀四千三百八
 十三辰之實春秋所用二百四十三年郤退半載以/就獲麟之㑹故合之為四百八十五載而得兩疇範
 之實也千古疇範之學託于仲尼觀于繫卦春秋得/其藴矣自春秋而上厯數莫攷但以春秋證之文獻
 有徴聊附春秋厯數及圖/書所推五行厯數于後焉
  厯數統紀
[003-48b]
 上元甲子四百八十五年五十五辰/二百一十二萬五千七百
 二元己巳九百七十年百一十辰/四百二十五萬一千五
 三元甲戌一千四百五十五年五辰/六百三十七萬七千二百六十
 四元己卯一千九百四十年/八百五十一萬三千二十辰
 五元甲申二千四百二十五年五辰/一千六十二萬八千七百七十
 六元己丑二千九百一十年百三十辰/一千二百七十五萬四千五
 七元甲午三千三百九十五年五辰/一千四百八十八萬二百八十
 八元己亥三千八百八十年十辰/一千七百八萬六千五百四
[003-49a]
 九元甲辰四千二百六十五年九十五辰/一千九百一十二萬一千七百
 十元己酉四千八百五十年百五十辰/二千一百三十五萬七千五
 十一元甲寅五千三百三十五年辰/二千三百三十八萬三千三百五
 十二元己未五千八百二十年辰/二千五百五十一萬九千六十
 右自太古上元羲農之前至魯隠公元年己未入十/一元自隠公元年以前凡五千三百三十五年至秦
 王政九年又得四百八十五年嵗在癸亥彗星出長/竟天明年甲子秦王政十年又起中元此端門之次
 符也又四百八十五年魏嘉平元年加司馬懿九錫/之嵗嵗在己巳為中元之二㑹又四百八十五年開
 元二十二年秦州大震冬十二月戊子朔日食嵗在/甲戌為中元之三㑹又四百八十五年宋寧宗嘉定
[003-49b]
 十二年為元太祖真十四年嵗在己卯其年金人破/武關分犯諸州為中元之三㑹以後一百四十五年
 而聖人始出凡自春秋而後終于元季二千八十九/年除秦政以前四百八十五年為端門之木㑹以後
 金木火水相次為治復歸于土與周比隆雖損/益間殊而疇象不變苟求其故千嵗可知也
  河圖厯數略自東周至元末八年/二千一百三十
  土稼穡厯
 體數五百五十餘二百七十五在前際合損/一百一十今存之以河圖領雒書為前贏厯
 周平王元年辛未至恵王十六年庚申凡一/百一十年中更桓莊釐恵五王為稼穡初際
 周恵王十七年辛酉至靈王二十年庚戌/中更恵襄頃匡定簡六王為稼穡二際
[003-50a]
 周靈王二十一年辛亥至定王二十八年/庚子中更靈景敬元定五王為稼穡三際
 周考王元年辛丑至顯王三十八年庚/寅中更考威安烈顯五王為稼穡四際
 周顯王三十九年辛卯至秦始皇六年庚辰凡一百/一十年中更周顯慎赧秦昭文莊襄二姓七王始命
 皇帝為稼/穡五際
 凡稼穡之數以十命十下得一十以十命九下得二/十以十命八下得三十以十命七下得四十以十命
 六下得五十往反疇列得五百五十為稼穡之成數/又其前段以五命十下得一五至以六命五下得二
 十五往返疇列得二百七十五凡稼穡生成八百二/十五參而兩之為周室命厯前後兩際稼穡前際是
 通水火嫓于夏殷稼穡後際是通金木嫓于漢晉凡/五行之序西金東木北水南火經于中土二百七十
[003-50b]
 五又復兩之五百五十而西金東木北水南火互/相起也凡河圖體數三千二十五以五百五十為
 成二百七十五為生參兩生成八百二十五自中/極而下合得八百二十五其五十之中九六七八
 兩兩相合亦得八百二十五故以五百五十為本/而參其八百二十五則得三千二十五是河圖之
 體數也厯數皆用雒書而河圖立體天地所命始/故周厯前段二百七十五不除五十後段五百五
 十不除一百為周厯八百二十五之實施于五行/末祭皆去十存九只得六百七十五以三乗之為
 二千二十五與五徳循環入于厯始復加百五十/配于卦象中分天地焉其五行參兩去十之法繫
 于下/章
  金從革厯
[003-51a]
 體數四百九十五合損九十存四百有五以/下皆依雒書除十起例三際各百三十五
 秦始皇帝七年辛巳至漢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凡一/百三十五年中更秦皇二世高恵文景武二姓七王
 為從革/初際
 漢昭帝始元二年丙申至光武建武二十六年庚戌/几一百三十五年中更昭宣元成哀平莽光武兩姓
 八主為從/革中際
 漢世祖建武二十七年辛亥至靈帝中平二年乙丑/凡一百三十五年中更明章和殤安順冲質桓靈十
 主為從/革末際
 自周厯稼穡本于河圖合十存體至始/而下五行相次皆準雒書以九為用焉
[003-51b]
 凡從革之數以九命十下得一九以九命九下得二/九以九命八下得三九以九命七下得四九以九命
 六下得五九往反疇列得四百九十五為從革之體/數以雒書之用去十為體合去九十只餘四百有五
 參而兩之中于成帝鴻嘉四年甲辰孝景闕災廢許/皇后之嵗也明年王莽始為新都侯故從革之厯起
 于秦并六國卒于三國分漢中於王氏革命/皆革也其味作辛以干戈武力仗義取天下
  木曲直厯
 體數四百四十合損八十存/三百六十三際各一百二十
 漢靈帝中平三年丙寅至晉恵帝永興二年乙丑凡一百/二十年中更獻帝昭烈後主魏吳晉三姓為曲直初際
 晉恵帝光熈元年丙寅至宋文帝元嘉二年乙丑凡一百/二十年中更懐愍元明成康穆哀益簡武安廢晉十三主
[003-52a]
 及宋祖少帝二姓十/五主為曲直中際
 宋文帝元嘉三年丙寅至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乙丑凡一/百二十年中更宋武文孝武明廢及齊太武昭案明昬和
 梁武三姓廿二/主為曲直末際
 凡曲直之數以八命十下得一八以八命九下得二八以/八命八下得三八以八命七下得四八以八命六下得五
 八往反疇列得四百四十為曲直之體數以雒書之用去/十為體合去八十只餘三百六十參而兩之中于海西公
 之太和元年前年穆帝崩是年慕容恪陷秦洛陽其先五/十四年石勒陷洛陽後五十四年劉裕弑零陵王曲直之
 初漢靈以天子躬為市販曲直之終梁武以黄屋捨于僧/奴皆棄其準繩引于苞蘖作酸之味以蠅營狗苟隕其身
  火炎上厯
[003-52b]
 體數三百八十五合損七十存/三百一十五三際各一百有五
 梁武帝大同十二年丙寅至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凡一/百五年中更梁武簡文元晉安陳高蒨伯宗頊叔寶隋文
 煬唐髙相太宗四姓/十四主為炎上初際
 唐高宗永徽二年辛亥至唐𤣥宗天寶十四載乙未凡/一百五年中更高宗中宗武后睿宗四主為炎上中際
 唐肅宗至徳元載丙申至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凡一百/五年中更肅代徳順憲穆敬文武宣十主為炎上末際
 凡炎上之數以七命十下得一七以七命九下得二七以/七命八下得三七以七命七下得四七以七命六下得五
 七往反疇列得三百八十五以雒書之用去十為體合去/七十只餘三百一十五參而兩之中于睿宗景龍之元年
 上五十二年皆武氏亂之唐室因以改命下五十二年皆/安禄山亂之𤣥宗以奔蜀炎上之前七十二年唐周間雜
[003-53a]
 炎上之後七十二年藩鎮怙終炎上/者留餘曲直者多枝此其大較也
  水潤下厯
 體數三百三十合損六十/存二百七十三際各九十
 唐懿宗咸通二年辛巳至漢少主乾祐三年庚戌凡九十/年中更唐懿僖昭廢帝梁晃友貞及唐晉漢五姓十二主
 為潤下/初際
 周主威廣順元年辛亥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庚辰凡九十/年中更周二主宋太祖太宗真仁兩姓六主為潤下中際
 宋仁宗慶厯元年辛巳至宋高宗建炎四年凡/九十年中更仁英神哲徽欽六主為潤下末際
 凡潤下之數以六命十下得一六以六命九下得二六以/六命八下得三六以六命七下得四六以六命六下得五
[003-53b]
 六往反疇列得三百三十為潤下之體數以雒書之用去/十為體合去六十只餘二百七十參而兩之中宋太宗至
 道之元年兩分之際前有九十九年之代謝僅開三十六/載之昇平後有九十九載之昇平遂開三十六年之禍敗
 傾流既倒不可復支蓋亦潤下之數然也自建/炎而後但號江南雖正朔倚存而厯數不與
  土稼穡厯
 體數二百七十五合損五十存/二百二十五三際各七十五年
 宋高宗紹興元年辛亥至寧宗開禧元年乙丑七十/五年中更金天㑹皇統天徳貞元正隆大定明昌承
 安泰和凡九改/元為稼穡初際
 宋寧宗開禧二年丙寅至元至元十七年庚辰七十五/年中更金永濟大安崇寧貞祐至元及元庫台貴由孟
[003-54a]
 格呼必列四主/為稼穡中際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至順帝至正十五年乙未/七十五年中更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明
 宗文宗寧宗九/主為稼穡末際
 是亦稼穡也從河圖則存五十為二百七十五從雒/書則去五十為二百二十五去五十則天中之厯止
 于龍飛乙未之初存五十則龍飛之元通于燕京定/鼎之際聖人之于天地交取之也然此為厯數下際
 既用二百二十五則當以四百五十為正每際一百/五十年自洪武乙未至𢎞治乙丑為一際又自𢎞治
 丙寅至崇禎丙申為一際周得河圖以王參霸後兩/霸而前一王明得洛書以治正亂前一亂而後兩治
 參兩五十天之所命以為厯數之綱/維五行之終始非可意為損益也
[003-54b]
 以上河圖領雒書先用河圖五百五十起東周止於秦/皇以下各用雒書本數得五行週嵗一千五百七十五
 若以雒書領河圖則千五百五十中去一百一十為四/百四十起春秋止于赧王三十二以下各用河圖本數
 得四行本數一千六百五十總自春秋至明始二千九/十數得相通也攷其成法凡五行相涵金水八百二十
 五去百五十為六百七十五火木八百二十五去百五/十亦為六百七十五去者為用不去者為體全水火木
 合體一千六百五十加四百四十為二千九十金水火/木合用一千三百五十加七百七十五為二千一百二
 十五所加七百七十五者兩土之合去其五十故河圖/雒書體用之數相為終始也兩用相差餘三十五為聖
 人受命終始之符凡五行出入各有變動九六七八互/移其居不能如卦象範疇與天度俱整故厯數所存在
 于疇象而疇象參兩與五行相稽必求其故則河圖命/始者以金水木火發于西方左行為序雒書命始者以
[003-55a]
 金木水火發于南方右行為序始于河圖者終于雒書/始于雒書者終于河圖體用十五前後相權以成五紀
 不可易也今以雒書之領河圖始于春秋/終于明始者再著為序俾後得參攷焉
  雒書厯數略自春秋元至元末/二千九十年
  土稼穡厯
 用數四百五十又二百二十五在前際合加/一百五十今去之以雒書領河圖為前縮厯
 周平王四十九年己未至周簡王十三年戊子凡一百五/十年中更平桓莊釐恵襄頃匡定簡十王為稼穡初際
 周簡王十四年己丑至周威烈王三年戊午凡一百五十/年中更襄頃匡定簡靈景敬元定考十一王為稼穡中際
 周威烈王四年己未至周赧王四十二年戊子凡一/百五十年中更威安烈顯慎赧六王為稼穡末際
[003-55b]
 凡稼穡用數去十存五以五命九下得一五以五命/八下得二五以五命七下得三五以五命六下得四
 五凡得五十者四又以五命五為二百二十五合為/四百五十四百五十在前則二百二十五在後前後
 表裏相為終始周前三百二十四進一百二十六則/在太王之前退九十九則在穆王十七八上下所不
 加減前段者謂春秋後際盡于赧王四十二年當加/四十五以生金四十五與五十五損益十載得相通
 也故自赧王四十三己丑至章武三年昭烈崩于永/安之歳為四百九十五益稼穡四十五而得從革之
 末候是謂先用後體雒書之領/河圖金水木火因以相次焉
  金從革厯
 用數四百有五合益九十為四百九十五三/際各一百六十五以下依河圖加十起例
[003-56a]
 周赧王四十三年己丑至漢武帝元封三年癸酉一/百六十五年中更秦昭文襄始皇漢高恵文景武兩
 姓九主為/從革前際
 漢武帝元封四年甲戌至漢明帝永平元年戊午一/百六十五年中更武帝昭宣元成哀平莽光武兩姓
 九主為從/革中際
 漢明帝永平二年己未至漢昭烈章武三年癸卯一/百六十五年中更明章和殤安順沖質桓靈獻昭烈
 一姓十二主/為從革末際
 體數起例/具在前篇
 中分三際二百四十七為漢成帝河平三年乙未犍/為山崩江水逆流冬十月乙夘朔食之歳也參而伍
[003-56b]
 之各九十九分為五際一漢文帝六年丁卯一為孝/昭元鳯六年丙午一為世祖元年乙酉一為安帝延
 光三年甲子以至昭烈崩于永安之嵗故漢道之貴/從革漢運之繫昭烈厯數在天而呉主繆應黄龍之
 祥魏室偽奸夘金之位可謂/汨陳五行失其倫序者矣
  水潤下厯
 用數二百七十合益六十為/三百三十每際各一百一十
 漢後主建興二年甲辰至晉成帝咸和八年癸巳一/百一十年中更後主晉武帝恵懐愍元明成兩姓八
 主為潤/下初際
 晉成帝咸和九年甲午至宋文帝元嘉二十年癸未/一百一十年中更晉成康穆哀奕簡武安恭及宋高
[003-57a]
 文兩姓十一主/為潤下中際
 宋元嘉二十一年甲申至梁主繹二年癸酉一百一/十年中更宋文帝孝武子業明廢齊高武昭業明昬
 和梁武帝簡文三姓/十三主為潤下後際
 體數起例/具在前篇
 中分三際一百六十五為晉孝武太元十四年己丑/吕光姚萇破苻秦之歳也是時四方殽亂中原鼎沸
 水行潤下北而趨隂南渡四朝頽瀾莫反參而伍之/各六十六一晉武帝太康十年己酉明年武帝崩一
 晉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是年秦苻生始立一晉恭/帝元熈二年辛酉晉室已終宋魏秦夏俱起一齊永
 明四年丁卯魏作明堂辟雍于是道在元魏至臺城/之後侯景立豫章僧辨立湘東明年宇文泰立齊王
[003-57b]
 廓而下流愈頽河洛俱竭矣故潤下之/厯歸于朔方齊周隋唐縁此萌蘖也
  火炎上厯
 用數三百一十五合益七十為三/百八十五毎際各一百二十八强
 梁元帝繹二年甲戌至唐高宗開耀元年辛巳一百/二十八年中更陳武帝文帝伯宗宣帝後主隋文煬
 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姓九主為炎上初際
 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至唐憲宗元和四年己丑一百/二十八年中更高中睿𤣥肅代徳順八主為炎上中際
 唐憲宗元和五年庚寅至晉天福三年戊戌一百二/十九年中更唐宣宗懿僖昭廢梁唐晉四姓十主為
 炎上/末際
[003-58a]
 中分三際一百九十二半為唐𤣥宗天寶之四載立/貴妃楊氏之嵗也參而伍之各七十七嵗一為貞觀
 四年庚寅俘頡利可汗之嵗一為景龍元年丁未太/子重俊誅武三思之嵗一為徳宗興元元年甲子朱
 泚破長安上奔梁州之嵗一為懿宗咸通二年辛巳/杜悰平章之嵗以至于石晉戊戌而契丹稱遼遼之
 為禍與宗終始五代之錯于火徳猶焚燎之為首尾/上有梁陳隋下有梁唐晉雖外域不競而冦攘奸回
 女謁宦侍可備炯武者至炎上之厯皆備矣以河圖/左旋之厯推之宜為曲直而五行互起不循生序故
 復以炎上繼于潤下猶/九六七八之相亞也
  木曲直厯
 用數三百六十合益八十為四/百四十毎際一百四十六強
[003-58b]
 晉主敬塘天福四年己亥至宋神宗元豐七年甲子/一百四十六年中更晉漢周四姓七主及宋太祖太
 宗真仁英五主/為曲直初際
 宋神宗元豐八年乙丑至宋理宗紹定五年壬辰一/百四十八年中更哲宗徽欽高孝光寧理七主為曲
 直中/際
 宋理宗紹定六年癸巳至明洪武十年戊午一百四寧/十六年中更宋理度及元世祖成武仁英泰定明文
 順帝二姓十二/主為曲直未際
 中分三際二百二十為紹興二十三年癸酉金貞元/元年遷都于燕之二嵗也參而伍之各得八十八年
 一仁宗天聖四年丙寅京師及諸軍大水十月癸酉/朔日食一徽宗政和四年甲午女直始敗遼于混同
[003-59a]
 江一寧宗嘉泰二年壬戌始弛偽學之禁一元至正/二十七年庚寅武平江陰諸路地震大水載及戊午
 而宇宙廓清日月宣昭萬物之所終始也是厯以金/水火木相亞為序漢晉唐宋各居四厯之中必以水
 火木金依數求之則自明戊午至咸淳戊辰為水末/際又至紹興戊寅為水中際又至慶厯八年戊子為
 水初際參而兩之以嘉泰二年壬戌為中際上下百/年未有分據又進求火運三百八十五年自慶厯丁
 亥至末唐天祐十七年庚辰為火末際又至徳宗貞/元八年壬申為火中際又至高宗麟徳元年甲子為
 火初際參而兩之以咸通五年甲申為中際治亂終/始亦未勻停又進求木運自唐龍朔三年癸亥至梁
 天監十五年丙申為木末際又至海西公太和四年/巳巳為木中際又自漢後主建興元年癸卯為木初
 際參而兩之以魏太平真君作壇受符之嵗在元嘉/壬午為中際徒具成數而已即以金水木火求之第
[003-59b]
 三運移火從木自梁主繹至宋太宗淳化癸巳四百/四十年中分二百二十為天寶十三載得其中際猶
 不得前後故知河圖順行雒書逆轉之為膠柱水一/火二木三金四之為腰皷也要以數千百年之内五
 行屈伸貫穿五十周游八虚何者/不屆聊舉成數以引其端云耳
 以上所論嵗月日星辰厯數皆有定序千古不易間/有易者若五行厯數循環起止前後易序無關災咎
 箕子所稱嵗月日時不易日月嵗時既易者必如古/人所稱蛇乗龍星紀淫于元枵之說然嵗星遞移陰
 陽縣絶春秋所怪今皆為常必如嵗鎮熒惑金水錯/行黄道皆上厯太微下連箕斗于奎婁角亢之間與
 日月出入不能無相凌犯要不至大易其序皆為常/行如古者不知日月食朔之說即十月之詩驚詫異
 常今皆豫刻分杪不失躔度則不宜以異常目之然/以月掩日以日衝月則真可謂易矣月行至低去日
[003-60a]
 皆十三度外則去嵗填熒惑金水亦可十三四度有道/經三垣及諸次舍吞掩諸星從下視之如有反易實不
 相干五星相差高下去天各可數度毎度視地三百六/十餘里如舩㠶影相去三百里外決無鬭虧之虞但因
 人所見以為反常則隨地修省耳秦漢以下設立官次/分奠列國皆非職方保章之舊必如曰某星犯某國犯
 某官主有某災則鬬爭搏擊之禍皆因而起決非聖人/之所推求又如水貌火言木眎金聽古人不用辰熒嵗
 白之占亦以為兵喪水旱雜著其兆耳今依春秋再/舉日食彗孛歳饑之年以為五紀反易餘不暇詳焉
  日月失紀
 魯隠公三年二月巳巳朔日食/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食
 桓公十七年十月朔食明年夏喪至自齊/莊公十八年五月壬子朔食
[003-60b]
 莊公廿五年七月辛未朔食食/莊公廿六年十二月癸亥朔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食/文公元年三月癸亥朔食
 文公十五年六月辛丑朔食時楚人始霸/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朔食既
 宣公十年四月丙辰十七年五月癸卯朔食朔食/成公十六年六月丙寅十七年十一月丁巳
 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十五年八月丁巳朔食食/襄公二十年十月丙辰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
 襄公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食既/襄公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食
 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食明年靈王崩/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食
 昭公十五年五月丁巳十七年六月甲戌朔食/昭公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食明年王室亂
[003-61a]
 昭公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食明年孫于齊侯/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食明年薨乾
 定公五年辛亥朔食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食/定公十五年八月庚辰朔食是年夏薨高寢
 哀公十四年五月庚申朔食是為春秋之終惟王省/凡日食有常行而詩刺不臧亦藉以示儆也
 嵗蓋以憫農敬義統嵗之成猶之受終舉要云耳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此皆不關朔食之事然厯數推行
 則必以朔食為始春秋三十六食不書事應而弑君/之變密與相符亦猶之以日當辟也昭公三十一年
 十二月辛亥朔食史墨以為吳將入郢則是以楚當/日也凡日月之食因地所見以為淺深是時魯事楚
 而不事周故以辰尾為楚以楚當日猶之本國所見/亦當其本國之君也此特舉垂象而言不關省協之
 義如五紀本意則以九疇相起二十六萬二千九百/八十為六十嵗週甲之辰四週加二謂之厯數以嵗
[003-61b]
 分之每嵗各得四千三百七十四謂之嵗數以月分/之毎月各得三百六十四半謂之月數以日分之每
 日各得十二謂之日數以星分之每星一辰謂之辰/數此嵗月日辰皆大者舉綱小者舉目重者舉全輕
 者舉碎猶六爻一卦十有八變統得四千九十六其/初六變可以得嵗其中六變可以得月其末五變可
 以得日其上末一變可以得辰總六十四卦則可以/得閏得交得食而成厯數由是以辨省位則初六變
 為王中六變為卿士末五變為師尹七一變為庶民/因世所居視其貞悔以風雨寒温為候前世之有道
 術者皆用之使八政之官皆依此起事以得其陰隲/所在恰當不易不然則五紀八政未有所繫猶帝王
 之自為疇象非疇象之自為天地也春秋紀嵗必紀/日紀日必紀其于支一一不爽則當時所為嵗月日
 日月嵗之說必有確然可據者古學久湮俗禁反泥/故復以春秋而下日月交食之數次于後焉以證
[003-62a]
 漢高帝三年十月甲戌晦食是吕氏殺趙王/高帝九年六月乙未晦食既
 惠帝七年十二月辛未朔食是猶之前食應/高后二年六月丙戌七年正月己丑食應
 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卯三年十月丁酉食/文帝七年正月辛未朔食是皆不應
 景帝三年壬午食是皆應諸侯王太子榮/景帝七年十二月庚寅朔食是廢
 中元元年十二月甲寅三年九月戊戌食/中元六年八月辛亥朔食
 後元元年八月巳巳朔食又明年應陽陵食/武帝建元二年二月丙戌三年九月丙子
 元光元年二月丙辰七月癸未日食乙巳食/元朔二年二月巳巳元狩元年五月
 元鼎五年四月丁丑太始四年十月甲寅食/征和四年八月辛酉食將既又明年應雲陵
[003-62b]
 昭帝始元三年十一月壬辰朔食王旦之誅/元鳯元年七月己亥朔食是有燕
 宣帝地節元年十二月癸亥食應楚王延壽/五鳯元年十二月乙酉食殺韓延夀
 五鳯四年四月辛丑朔食殺楊惲月戊寅食/元帝永光二年三月壬戌四年七
 建昭五年七月壬申食明年應渭陵/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食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食且既時大封諸舅/陽朔元年三月丁未朔食王鳯殺王章
 永始元年九月丁巳食時莽封新都侯/永始二年三月乙酉三年二月巳卯食
 永始四年八月辛未朔食/元延元年正月巳亥朔食
 哀帝元夀元年正月辛丑朔食殺王嘉/元夀二年四月壬辰朔食六月應義陵
[003-63a]
 前漢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應王躬者七/光武建武元年正月庚午朔食應更始
 建武二年正月甲子朔三年六月乙卯朔食/建武六年十月丙寅朔七年四月癸亥朔食
 建武十六年三月辛丑十七年二月乙未食申食/建武二十二年五月乙未二十五年三月戊
 建武二十九年二月丁巳朔食/建武三十一年六月癸酉朔食
 中元元年十二月甲子朔食明年應原陵/明帝永平三年九月壬申朔食
 永平八年十一月壬寅朔食食楚王英罪廢/永平十三年十一月甲辰朔
 永平十六年六月戊午朔食食是嵗應節陵/永平十八年十二月甲辰朔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食/和帝永元四年六月戊戌朔食
[003-63b]
 永元七年四月辛亥朔十二年七月辛亥朔食/永元十五年五月甲子朔食是立鄧后
 安帝永初元年三月癸酉朔食丙申朔食/永初五年正月庚辰七年五月
 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食明年立閻后食/元初二年十月壬午三年三月辛亥朔
 元初四年二月五年八月六年十二月皆食/延光三年十月庚寅朔食是廢太子保
 順帝永建二年七月甲戌朔食月己丑食/永和三年十二月戊戌五年六
 永和六年九月辛亥朔食梁冀為大將軍固/桓帝建和元年正月辛亥朔食殺杜喬李
 建和三年五月丁卯朔食/元嘉二年七月庚辰朔食
 永興二年九月丁卯朔食是瑯琊盗起/延熹八年二月丙申朔食鄧皇后自殺
[003-64a]
 永康元年六月壬子朔食是應宣陵辰朔食/靈帝建寧元年五月丁未十一月甲
 建寧四年三月辛酉朔食秋捕繫太學生/熹平二年三月癸酉朔食
 光和元年二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食/光和二年四月甲戌朔食是殺宋廢后
 光和四年九月庚寅朔食丙辰是應文陵/中平六年四月丙午朔食
 獻帝初平四年正月甲寅朔食露次曹陽/興平元年七月乙巳朔食明年
 建安五年九月庚午朔食曹操滅董氏/建安六年三月丁卯十月癸未朔食
 建安十三年十月癸未十五年二月巳巳朔食/建安十五年二月乙巳十七年六月庚寅食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己亥朔食曹操稱魏/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壬子朔食明年改命
[003-64b]
 後漢百九十六年日食七十二應王躬者五/章武二年正月丙寅朔食明年是應恵陵
 建興二年十二月戊辰朔食/建興九年十二月戊戌朔食
 建興十一年閏五月庚寅朔食明年獻帝薨/延熈八年十月戊申朔十年三月庚午朔食
 延熈十一年二月甲子朔食/景耀二年七月戊子朔食
 景耀三年正月乙酉朔食司馬昭弑曹髦/景耀五年十一月己亥朔食明年成都陷
 晉武帝泰始二年三月庚戌七月丙午朔食/泰始七年十月丁丑朔食安樂公卒
 泰始八年十月辛未朔九年四月戊辰朔食/泰始十年四月癸亥朔食
 咸寧元年八月甲申三年二月丙子朔食/咸寧四年正月庚午朔食
[003-65a]
 太康四年三月辛丑七年正月甲寅朔食/太康八年正月戊申十二月戊申朔并食
 永熈元年正月壬申朔食四月應含章殿遹/惠帝元康九年十一月甲子朔食廢太子
 永康元年正月己夘四月辛卯食應趙王倫/光熈元年正月七月十二月皆食是殂惠帝
 懐帝永嘉元年十一月二年正月食/愍帝建興四年六月十二月朔食
 建興五年五月十一月并食是應在平陽/元帝大興元年四月丁丑朔食亦應劉聰
 明帝大寧三年十一月癸巳朔食明帝先殂/成帝咸和二年五月甲申六年三月壬戌食
 咸和九年十月乙未朔食二月甲子朔食/咸康元年十月乙未七年
 咸康八年正月乙未朔食成帝乃殂正月食/穆帝永和二年四月七年正月八年
[003-65b]
 升平四年八月辛丑朔食明年穆帝乃殂/哀帝隆和元年二月十二月食政在桓氏
 帝奕太和三年五月五年七月食/孝武寧康三年十月癸酉朔食
 太元六年六月九年十月十七年五月食殿/太元二十年三月庚辰朔食明年應清暑
 安帝隆安四年六月庚辰朔食是應桓氏/元興二年四月癸巳朔食冬上遷于潯陽
 義熈十三年正月甲戌朔食明年弑于東堂/恭帝元熈元年十一月丁亥朔食是乃革命
 宋文帝元嘉元年二月己夘食是廢少帝/元嘉三十年閏七月辛丑朔食先應子劭
 孝武孝建元年七月丙申朔食既夘朔食/明帝太始四年四月庚午十月丁
 廢帝元徽六年三月九月朔食明年革命殂/齊商祖建元三年七月己未朔食明年上
[003-66a]
 武帝永明元年十二月乙巳朔食廢兩帝/廢帝隆昌元年五月甲戌朔食是
 東昬侯永元三年正月丙辰七月癸巳朔食/梁武帝天監元年七月丁巳食是殺東昬
 天監十五年三月戊辰朔食是去宗廟犠牲/普通三年五月壬辰朔食既
 大通八年四月癸丑朔食北魏始亂/太清元年正月己亥朔食
 太清二年七月庚寅朔食明年夏陷臺城/陳武帝永定三年五月丙辰朔食陳主殂
 宣帝太建七年十二月辛亥朔食齊/太建八年六月戊申朔食周始滅
 周靜帝大象二年十月癸丑朔食明年入隋/隋文帝開皇七年五月乙亥朔食明年滅陳
 仁夀元年二月乙卯朔食戌朔食既/煬帝大業十二年五月丙
[003-66b]
 凡日食史不能盡書書不能盡應自晉五代至隋三/百五十四年間日食應主皆在南朝惟梁陳而後永
 定三年五月丙辰朔食其年夏陳主霸先殂冬齊主/高洋殂以高洋後于霸先猶應無二日之義也其先
 梁大通八年四月癸丑朔食冬宇文泰酖北魏主于/長安高歡立清河世子于洛陽差有其應蓋是時梁
 主已從禪教而天道北行其先四朝二十二主應者/十三故知上天陰隲纎毫不爽卿尹月日總為省嵗
 而生嵗時剋應不在三朝之限舊法論日食必眂星/躔若文伯之稱去衛地而如魯地劉向之以奎為卑
 賤婦人東井上應京師是也然合而稽之皆未必然/雖日月干支嵗徳嵗刑金稔木惡火旱水饑之說皆
 參半不騐惟修徳修刑修救差為近之後世五行家/尅應皆以日辰為主亦士民沿習不關君相之事也
 唐宋而下日食視上世/加詳又并繫于後云
[003-67a]
 唐高祖武徳元年十月壬辰朔食之始/武徳九年十月丙辰朔食是貞觀
 貞觀元年閏三月癸丑九月庚戌朔食食/貞觀二年三月戊申三年八月己巳朔
 貞觀四年閏正月丁卯六年正月乙夘朔食/貞觀九年閏四月丙寅朔食上皇乃崩
 貞觀十一年三月丙戌朔食冬入武氏/貞觀十七年六月己卯朔食廢太子
 貞觀二十二年八月己酉朔食明年應翠微宫/高宗顯慶五年六月庚午朔食武氏親萬幾
 上元元年三月辛亥朔食秋稱天后賢/永隆元年十一月壬申朔食應太子
 永淳元年四月甲子十月庚申食明年上崩/垂拱四年六月丁亥朔食大殺唐宗室
 中宗神龍三年六月丁卯十二月乙丑朔食/睿宗先天元年九月丁夘朔食
[003-67b]
 開元三年七月庚申朔食明年上皇崩丑食/開元二十年二月甲戌廿一年七月乙
 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年閏十一月朔食/天寶元年七月癸卯五年五月壬子朔食
 天寶十三年六月乙丑朔食既明年禄山反/肅宗至徳元年十月辛巳朔食是上在成都
 代宗大厯三年三月乙巳朔食年徳宗立/大厯十四年七月戊辰朔食是
 貞元十二年八月己未十七年五月壬戌食/憲宗元和三年七月辛巳十年八月己亥食
 元和十三年六月癸丑朔食應又明年正月/德宗貞元八年十一月壬子朔食
 穆宗長慶二年四月辛酉三年九月壬子食/文宗太和八年二月壬午朔食應在李訓
 武宗㑹昌三年二月庚申朔食立太叔/㑹昌五年七月丙午朔食明年
[003-68a]
 宣宗大中八年正月丙戌朔食/懿宗咸通四年七月辛卯朔食
 僖宗六年四月庚申朔食盜巢陷湖南/文徳元年三月戊戌朔食癸卯僖宗崩
 昭宗天祐元年十月癸卯朔食秋應于椒殿/梁太祖開平五年正月丙戌朔食明年見弑
 唐同光三年四月癸亥朔食明年應于伶人/晉天福七年閏四月甲寅朔食晉主殂
 漢隱帝乾祐三年十一月甲子朔食應是月/周太祖廣順二年四月丙戌朔食
 宋太祖建隆元年五月己亥朔食大后崩/建隆二年四月癸巳朔食六月杜
 開寳元年十二月己酉朔食年九月朔食/開寶三年四月四年十月五
 開寶八年七月辛未朔食明年上崩/太宗二年十一月丁亥朔食
[003-68b]
 雍熈二年十二月庚子三年六月戊戌朔食/淳化二年三月四年二月皆食
 真宗咸平元年五月十月五年七月朔食/天禧五年七月甲戌朔食明年上崩
 仁宗乾興元年七月甲子朔食既亥朔食/天聖六年三月丙申七年八月丁
 明道二年六月甲午朔食冬廢郭后/至和元年四月甲午朔食既
 神宗熈寧元年正月甲戌朔食始用王安石/元豐六年九月癸卯朔食
 徽宗大觀元年十一月壬子朔食寅朔食/大觀二年五月庚戌四年九月丙
 政和三年三月壬子五年七月戊辰朔食/政和八年五月壬午朔食時約金伐遼
 宣和元年四月丙子朔食時師敗于朔方起/高宗建炎三年九月丙午朔食時苗劉事
[003-69a]
 紹興五年正月己巳朔食上皇殂于金禪/紹興三十二年正月戊申朔食上乃内
 孝宗隆興元年六月庚申朔食時師潰符離/淳熈十年十月壬戌朔食時禁偽學
 寧宗慶元元年三月丙戌朔食殺趙汝愚/開熈二年二月壬子朔食韓侂胄用事
 嘉定十六年九月庚子朔食金主珣卒山/寳慶三年六月戊申朔食元主殂于盤
 恭帝徳祐元年六月朔日食既宋祚乃絶/元至元二十九年正月甲午朔食
 至元三十一年六月朔食世祖先應/成宗大徳元年四月癸巳朔食
 仁宗延祐六年二月丁亥朔食明年英宗立/英宗至治二年十一月甲午朔食明年見弑
 泰定帝四年九月丙申朔食明年殂于上都/文帝至順二年八月甲辰朔食明年文宗殂
[003-69b]
 順帝元統二年四月戊午八月甲戌朔食/至正十八年六月戊辰十二月乙丑朔食
 至正二十一年四月辛巳七月辛酉朔食主應者二/自唐武徳至元終四百四十七年四十五
 十六君惟嘉定十六年九月庚子朔食應金主珣寶/慶三年六月戊申朔食應元主真殂于盤山是時宋
 祚式微雖云正朔而天命不歸元雖崛起而渾一天/下八九十年之間日徳屢儆觀于武徳貞觀建隆開
 寳之際天意丁寧長慶太和熈寧宣和上下薄蝕鮮/少而陰隲相協之故槩可知矣宋世諸臣每當日食
 猶以隂雲不見為瑞可歎/也夫其亦不謹天戒者矣
  星辰失紀
 魯莊公七年四月辛卯恒星不見星隕如雨/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003-70a]
 文公十四年七月冇星孛于北斗/昭公十年冬有星孛于大辰
 哀公十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東方/貞定王二年彗星見
 考王八年彗星見十九年彗星見/赧王十年十二年
 秦始皇七年五月彗星見西方出北方斗下/始皇九年四月彗星見西方又
 始皇十三年正月彗星見東方/始皇三十三年彗星出西方
 漢高帝三年七月有星孛于大角箕指虛危/文帝後七年有星孛于西方直尾
 景帝二年彗星出西方見西北出觜觹/景帝中元三年三月彗
 武帝建元三年二月有星孛于注張厯紫宫/建元三年四月有星孛于天紀至織女
[003-70b]
 建元六年六月孛于北方八月孛于東方/元狩四年四月長星出西北
 元封元年五月星孛東井及三台/征和四年二月隕石于雍二
 宣帝地節元年正月星孛于西方/黄龍元年三月有星孛入紫宫
 元帝初元四年四月有星孛于參/建昭元年正月戊辰隕石于梁六
 成帝建始元年正月有星孛于營室/建始四年正月癸卯隕石于藁肥累
 陽朔三年隕石白馬八中星隕如雨/永始二年二月癸未夜
 元延元年七月有星孛于東井踐五諸侯/哀帝建平二年二月彗出牽牛
 王莽地皇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張壁/光武建武十五年春彗見昴畢入東
[003-71a]
 建武三十年閏四月水在東井發芒為孛/明帝永十三年夏彗出天船入于亢
 永平八年夏彗出栁張犯上階遣使之天竺/永平十八年夏彗出張南入太微秋上崩
 章帝建初元年秋彗出天市入牽牛/建初元年冬彗出婁稍入紫宫
 殤帝延平元年九月隕石陳留四/安帝永初三年冬彗出天苑
 順帝永建六年春彗出奎婁入軒轅/桓帝建和元年秋彗出天市
 延熹四年夏客星在營室發芒入心鄠二/延熹七年二月癸亥隕石右扶風一
 靈帝光和元年彗出亢北入天苑/光和三年秋彗出三台下入太微
 光和五年春彗出奎入紫宫角亢南/獻帝初平三年秋蚩尤旗出
[003-71b]
 初平四年冬孛見兩角入天市/建安五年冬有星孛于大梁
 建安九年冬有星孛于東井中/建安十一年春有星孛于斗
 建安十二年冬有星孛于鶉尾侯/建安十七年冬有星孛于五諸
 建安二十三年春孛厯五車軒轅太微郡/建興三年冬有星孛于少微收南中四
 建興九年冬有星孛于翼破殺張郃/建興十四年冬孛見大辰入天紀
 延熈元年秋彗見張明年春魏主叡殂/延熈三年冬彗出尾拂牽牛
 延熈八年秋彗見七星蔣琬董允卒/延熈九年春孛于昴入于軫
 延熈十四年冬有星孛于營室主權殂/延熙十五年春彗出于胄夏吳
[003-72a]
 延熙十六年冬彗大出軫明年魏廢其君/延熙十八年春彗出于箕尾
 景耀五年冬彗出亢東壁秋晉受魏禪/魏咸熙二年夏彗出
 晉武帝泰始四年春彗出軫五年秋孛于紫宫/泰始四年七月星隕如雨皆西流
 泰始十年冬有星孛于軫角及太微/咸寧二年冬有星孛于大
 咸寧三年春孛于胃秋孛于紫宫見于太微/咸寧四年夏蚩尤旗見五年孛三
 太康二年秋有星孛于張年秋彗著于南斗/太康四年春孛于鶉尾八
 太康九年八月壬子星隕如雨/太熙元年夏孛于紫宫帝乃崩
 惠帝元康五年夏彗見于西方至三台大陵/永康元年冬彗出牽牛指天市
[003-72b]
 太安元年夏彗星晝見諸王相屠/太安二年春彗見東方指三台
 永興二年秋孛于昴畢東孛于北斗璇璣/成帝咸和四年秋孛犯斗東石勒虜劉曜
 咸康二年春彗出奎六年春孛于太微/康帝建元元年冬彗見于亢明年上崩
 穆帝永和五年冬彗見于亢石氏乃滅爭/穆帝永和六年春彗再見于亢河北乃
 升平二年夏彗出胃見于角亢假桓温黄鉞/哀帝興寧元年秋孛
 孝武寧康元年彗星三見河入紫微/太元十五年秋彗孛於北
 安帝隆安四年春孛著于奎經太微端門/隆安四年冬有星孛于貫索孫劉乃叛
 義熙十一年夏彗星二出天市掃帝座東堂/義熙十四年夏有星孛于斗魁中應在
[003-73a]
 恭帝元熙元年星孛于太微西蕃是乃革命/宋武帝永初三年孛再見于北方
 少帝景平元年孛再見于東北掃五車/文帝元嘉十九年冬孛在北斗
 元嘉二十六年二十八年彗再見太微應在兇劭/齊東昏永元三年彗長竟天蕭梁革命
 梁武帝普通元年彗見爾朱榮破魏/中大通四年七月甲辰星隕如雨
 大同五年冬彗出南斗東魏喪師主内禪/陳文帝天嘉六年夏彗見上台齊
 陳宣帝太建七年夏星孛于大角周滅齊/太建十二年冬彗見西南明年周禪于隋
 隋開皇三年彗星著于房心是陳後主元年/開皇五年八月戊申有星隕如雨
 開皇八年冬星孛于牽牛婁/開皇十四年冬彗見于奎
[003-73b]
 煬帝大業三年春彗見西方竟天秋再見/大業四年彗出五車掃文昌
 大業十一年夏有星孛于文昌乃革命/大業十三年夏彗見于太微是
 唐高祖武徳九年春有星孛于昴胃是革政/太宗貞觀八年秋有星孛于元枵
 貞觀十三年春有星孛于大梁/貞觀十五年夏有星孛于太微
 高宗龍朔三年秋彗見于左攝提/乾封二年夏彗見于五車
 上元二年冬彗見于角亢南三年秋見東井/開耀元年彗見天市
 中宗文明元年秋天欃見于西方胃/景龍元年冬二年春有星孛于昴
 𤣥宗開元二年五月乙卯晦冇星大小無數皆西北流/開元十八年夏彗出五車孛見昴畢
[003-74a]
 開元二十六年孛見于紫微胃/肅宗乾元三年夏彗著于婁
 代宗廣徳二年十二月丙寅徹夜星流如雨/大厯五年夏彗著于五車又著于北方
 徳宗興元元年六月戊午星什伍皆隕/憲宗元和十年彗犯軒轅
 元和十一年春彗見于畢是誅元濟于昴/穆宗長慶元年春孛見太微夏彗見
 文宗太和四年六月辛未乙夜星流無數/太和七年六月戊子夜星流無數
 太和八年秋彗著于太微于軒轅秋彗見元枵/開成二年春彗星守危至
 開成三年冬彗出箕尾亘天乙亥星俱西流/開成四年春彗出卷舌二月
 開成五年春冬彗再見魚仇廢太子/武宗㑹昌元年秋冬孛見營室
[003-74b]
 宣宗大中六年春彗出觜參小星自南徂北/懿宗咸通六年大流星偕諸
 咸通九年春彗見婁胃明年秋見大陵雨/僖宗中和元年八月己丑大小星隕如
 光啟二年五月有星孛于尾箕明年如鳯翔/昭宗大順二年夏彗出三台掃天市
 景福二年彗著于太微李茂貞犯京師/天祐二年夏彗著于軒轅是乃革命
 梁乾化二年夏彗出張是應友珪交流/後唐明宗元年六月乙未衆小星
 天成三年彗出牽牛夜衆小星交流而隕/長興元年九月辛酉
 末帝清泰三年秋彗出天哭自焚于懐州/晉天福六年冬彗掃天市垣明年晉主殂
 周世宗顯徳三年正月有星孛于參/宋太祖開寶八年彗著于柳至東壁
[003-75a]
 太宗端拱二年夏彗出東井為三相從而没/淳化二三年每有流星分一
 真宗咸平元年春彗出營室六年冬見井鬼/景徳三年五月乙卯客星出天津分為四没
 天禧二年彗著于斗魁厯軒轅七星七西流/仁宗乾興十年八月星出胃併為六
 景祐二年秋孛見于張翼冬廢后郭卒/景祐四年七月戊申星數百西南流
 皇祐元年春彗出虚入于婁/嘉祐元年秋彗出紫微
 英宗治平三年春彗著于營室明年上崩/神宗熙寧八年冬彗出軫中是罷手實法
 哲宗紹聖四年秋彗出氐中入天市/徽宗崇寧五年春彗出奎入于濁
 靖康元年夏彗出紫微垣參/高宗紹興十五年夏彗出
[003-75b]
 紹興二十二年秋彗出井金遷都于燕/孝宗淳熙二年秋星孛于紫微垣
 寜宗嘉定十五年秋孛出右攝提/元世祖至元元年秋彗出輿鬼
 至元三十年彗入太微垣明年特穆爾立/成宗大徳八年彗守營室
 仁宗皇慶二年彗出東井東北/順帝至正三年夏彗著于
 順帝二十六年孛見于紫微畢没于昴/至正二十八年春彗出于昴
 凡史家占騐著于五星而春秋所書止及隕孛蓋隕/孛之象著而五星之緯微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
 則之亦取其明著者而已戰國以來所言星辰皆不/應經義即如五運六氣太過不及之說以氣生運為
 順化若甲子甲午甲寅甲申火下生土壬辰壬戌水/下生木乙丑乙未土下生金辛卯辛酉金下生水癸
[003-76a]
 己癸亥木下生火之類以氣克運曰天刑若庚子庚/午庚寅庚申火下克金戊辰戊戌水下克火辛丑辛
 未土下克水丁卯丁酉金下克木巳巳己亥木下克/土之類運生氣曰小逆相得則微壬子壬午壬寅壬
 申木上生火庚辰庚戌金上生水癸丑癸未火上生/土己卯己酉土上生金辛巳辛亥水上生木之類運
 克氣曰不和不相得則甚如丙子丙午丙寅丙申水/上克火甲辰甲戌土上克水丁丑丁未木上克土癸
 夘癸酉火上克金乙巳乙亥金上克木之類若此則/專倚干支亦春秋之所不訓且聖人以五紀反易其
 所關係獨在俊民必非泛泛如年榖不登水旱疾疫/之說易曰天地閉賢人隠誠使春行秋令夏隕冬霜
 賢人君子必有不獲康寧者至如南宋之季月或一/年四食日多頻月無光則亦所厯所遺中隷首之算
 外也嵗饑與食彗殊倫似不足紀然聖人首重氏命百/榖著于功歌以春秋洪範之所并録故亦屬綴于後焉
[003-76b]
  嵗時失紀
 魯莊公六年螟七年無麥苗十七年多麋/莊公二十年齊大災二十八年大無麥禾
 文公三年雨螽于宋螽十五年蝝生饑/宣公十年饑十三年
 襄公二十四年大饑哀公十三年螽/秦皇十六十九年大饑
 漢高祖二年關中大饑民就食蜀漢氏相食/武帝建元三年元鼎三年平原關東
 元帝初元元年秋二年夏饑關東民相食/光武二年關中大饑
 安帝永初三年京師人相食什四五/桓帝延熹九年豫州民饑死
 靈帝光和五年京師大疫啖白骨委積/獻帝興平二年關中民相
[003-77a]
 晉愍帝建興四年大饑麥禾/元帝大興二年吳郡無
 成帝咸和五年無麥禾穆帝永和十二年饑/孝武太元六年無麥禾安帝元興元年大饑
 北齊武平四年山東大饑魯皆饑/隋煬帝大業五年燕代齊
 唐貞觀元年關内饑大饑/高宗總章二年郡國
 儀鳯四年春東都饑調露元年秋關中饑/永隆元年東都饑永淳元年京師人相食
 垂拱三年大足元年景龍二三年郡國饑/先天二年京師岐隴饑
 開元十六年河北饑時立長征酬勲格饑/乾元三年春京師饑廣徳二年秋關輔
 貞元元年二年大饑時作大盈庫初稅茶/貞元十四年十九年饑時裴延齡用事
[003-77b]
 元和七年至十一年皆饑六九年郡國大饑/長慶二年江淮饑太和四
 大中五年六年九年湖南淮南饑五州/咸通九年東都大饑龎勛陷淮南
 乾符三年京師饑時天平軍亂王行瑜亂/光啟二年荆襄人相食時朱玟
 大順二年春淮南大饑時王師潰于趙城/天祐元年京師大饑時有椒殿之禍
 宋明道二年江南餉種皆絶時劉后見太廟/建炎元年汴京大饑人相啖道殣無胔
 建炎三年金陷東郡饑盗載尸為糧皆饑/紹興元年至五年十年十一年郡國
 紹興十八年紹興府大饑時竄胡銓于嶺南/紹興廿八九年大饑
 隆興元年江南大饑時王師潰于符離禾/淳熙元二三年至九十年皆大饑無麥
[003-78a]
 淳熙十一二年嶺東西大饑時禁偽學貴妃/紹熙二四五年江淮食草木時李氏殺
 嘉泰元年至四年江上下皆饑時金人乞和/嘉定元年至十六七年皆饑猶受寶大慶殿
 嘉熙四年臨安市貿人肉時史嵩之為政饑/元至元二十一年至廿八九年郡縣多大
 成宗元貞二年至大徳十一年郡縣多饑/武宗至大元年江南大饑東郡父子相食
 仁宗延祐二年至七年郡國大饑相食/順帝至正元年至五年畿輔人皆
 至正十四年江嶺間饑父子相食文景昭宣四朝不/自春秋至元終二千九十年惟漢
 饑百穀用成及前宋百六十年間少饑耳饑之最甚/至父子相食惟三代之季若漢安帝永初而下唐徳
 宗貞元而下南宋建炎紹興而下無嵗無地不饑百/姓彫攰國祚隨之書云四海困窮天禄永終故水火
[003-78b]
 疾疫嵗皆不成而嵗事不成兼有旱蝗兵革之變洪/範說省專指百榖固應以農事為本而五行庶徵别
 自分繫亦各/從其類也
  皇極章第七
五皇極
皇建其有極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
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
無側王道正直㑹其有極歸其有極
[003-79a]
曰皇極之敷言是彞是訓于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
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皇極一章未有敷言其斂時五福至以為天下王一/百四十字皆疑在嚮威之末葢敬晨協乂明念嚮威
 此八用者皆建極之義舍是八用則極無由建故以/建極之意寓八用之中恐其意義未明乃於篇終敷
 言發揮錫極保極作極協極㑹極歸極諸義以暢前/意自古學久湮篇章淆亂伏生以下未能句讀徒裒
 輯成文以就縫綻而已今欲更定無憾必須移斂時/五福百四十字盡歸篇未而厯代諸賢未抽其緒姑
 依金履祥之説以無偏無陂一百字繫為敷言其實/皇極不須敷言即皇建其有極五字已該無限精義
 下章百四十字皆為威福用人而發恐天子行其好/惡以傷害俊民聞天下偏黨之禍非專為民訓也看
[003-79b]
 敷言章另説庶民意義燦然不過恐庶民之近天子/者假偏黨以行其淫比耳庶民不學以天子之好惡
 為好惡俊民好徳以上帝之好惡為應違天子不念/俊民而徒云與民同其好惡又不念庶民而實欲自
 行其好惡則平康正直之誼裒而嚮福威殛之權皆/倒矣上章言日月之行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
 雨猶言風雨生于日月不生于星辰寒暑生于冬夏/不生于風雨明天子當與俊民共治庶民不當與近
 臣共為好惡也下章言平康正直明是無有偏黨無/作好惡而剛柔四克其權出于皇極天子所為道義
 與庶民所為道路一也三代而下天子已尊俊民已/䛕語皇極則云天子所以正庶民之偏黨語三徳則
 云天子所以克臣下之偏私終日求之臣民而天子/無事焉所以五紀失序而咎徴日見也今以皇極不
 用敷詞八用總歸一建復舉五作九/用分屬圖書以發明皇極繫於左焉
[003-80a]
  作聖建用圖
 
 
 
 
 
 
 思睿作聖即皇極也而又不指為皇極者蓋作聖為/天子之體而建極為天子之用語體則肅又哲謀皆
[003-80b]
 作聖之體語用則敬晨協乂/明念嚮威皆建極之用也
 
 
 
 
 
 
 五行初不言用蓋以五行為本嚮之則福背之則威/離有嚮極之福坎有背極之威然體天為用者初無
[003-81a]
 威福以威福託于天而敬建歸于己則皇極之建亦/可不言五行不言威福也人主不以威福為用而以
 睿聖為體晨八政而明稽疑乂三徳而協五紀敬五/事而念庶徴雖不作威福威福已著于天下矣上章
 言庶民惟星星冇好風星有好雨必使庶民皆無好/惡王者不能必使王者皆從民之好惡天地亦不能
 也天地日月無私好惡王者法之以建天地而行日/月使八政稽疑五事庶徴三徳五紀相為參贊不撓
 嚮威之明不汨五行之序而已詩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一敬而後喜怒哀樂各中
 其節中節而後位育致也然則所稱遵王者何也曰/王一天也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不為民父母
 則無以作天子天子亦天也惟王稱天天子之法天/猶後王之法前王孟子曰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
 有也以中和法天以道義法先王然/後可稱建極矣又作中和圖如左
[003-81b]
 
 
 
 
 
 
 
 喜怒哀樂是生好惡蕩平正直即為中和蕩平可以/稱道正直可以稱義道義立而中和致中和致而皇
[003-82a]
 極可建也皇極無倚一敬本獨/故曰慎獨再作慎獨圖如左
 
 
 
 
 
 
 九兼兩用而五行不言用五行寄諸用者也五不言/五行而一言五行五行貫于獨者也皇極宜言獨而
[003-82b]
 不言獨五行宜言五而不言五故以獨寓于五以五/寓于獨獨之寓于五五之寓于獨猶一用之為兩用
 一九之為十一也故方圖之南北與中央出入天地/之要妙也夫使五為五行一為皇極則人將執五以
 求五行執一以求皇極使執五可得五行執一可得/皇極則是用嚮之半可得半威用威之半可得半嚮
 也折四不可以當五折五不可以當六故以五福還/于南嚮以六殛還于北威五福還于南嚮而五非南
 嚮六殛還于北威而一非北威故分五以為九用留/一以為獨建一建于五之中五建于一之内人知夫
 一之街于九五之逵于九而不知夫一之無所不宅/也一無所不宅而復還于五歸于一故以五居一謂
 之皇以獨命五謂之極敬晨協乂明念嚮威皆慎也/慎則無所不敬敬而不晨不協不乂不明不念則猶
 若有所未慎也有所未慎則八政稽疑五紀庶徴猶/在眎聽聞暏之内一慎祗敬則七十五占五休五咎
[003-83a]
 皆不在眎聽聞睹之内眎聽聞睹不在形聲而後喜/怒哀樂與天地同體與天地同體而後與天地同用
 矣然則嚮威福殛何所用之曰嚮威福殛天地之大/用也聖人不用則還諸天地還諸天地而五行可吏
 也衆人欲用天地而卒不勝天地以其好/惡争勝五行而卒為五行所勝者比比也
  三徳章第八
六三德
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彊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臣攷三徳之正五紀猶中氣之和嵗㑹嵗有太過名/曰先天嵗有不及名曰後天五陽先天氣交于大寒
[003-83b]
 之前五陰後天氣交于大寒之後故為中氣以和之/五運六氣互相克制中和始得故曰天子建申和之
 極言天子以八政剛柔正陰陽之治也剛柔寄于八/政陰陽辨于五紀嵗月不殊而人民異動故為四克
 以平之平而後正正而後乂乂而後明故為稼穡以/乂平康為從革以乂弗友為曲直以乂燮友為炎上
 以乂沈潜為潤下以乂高明斧鉞弓旌鞀鐸琴瑟蓋/合為正直之用也孔安國曰地雖至柔亦有剛克能
 出金石天為剛徳亦有柔克不干四時喻臣當執剛/以正君君亦當執柔以納臣蘇軾深取是說然猶迂
 濶逺于情實其情實者亦曰克己復禮而已己者人/也禮者天也彊弗友燮友沈潜髙明皆人也剛克柔
 克天也天即禮也蓋有禮則正直正直則四克有所/措不然亦猶之鹽梅麯蘖歸于調停而已乾以弗友
 而用離離以烈而成其光坤以燮友而用坎坎以順/而成其利坎以沈潛而用震震奮而知省離以高明
[003-84a]
 而用兑兑悦而趨事西方之用巽東方之用兑君子/亦各有取之也堂皇之間縣象布和正直不克取諸
 稼穡邊圉之間正辭伐罪以剛克彊取諸從革親黨/之間恵懋保和以柔克燮取諸曲直閫閥之内有物
 有恒以剛克柔取諸炎上臣隣之間有浹有巽以柔/克剛取諸潤下周官柞氏掌攻革木及林麓夏日至
 令刋陽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陰木而水之若欲其/化也則春秋變其水火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
 夏日至而夷之秋繩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則以水火變之其刋陽木而火剥陰木而水此
 猶之弗友剛克燮友柔克也其春秋變水火及以水/火變之此則所謂沈潜剛克高明柔克也凡己私之
 難克猶草木之有根芽非水火互用不能殄絶聖人/以正直為心剛柔為用先正己而後正人先直己而
 後直人知柔知剛以變化成其順治其所以成治者/皆八政之用而克復歸仁在八政之先非主敬君子
[003-84b]
 未之能省也此視聽言動四勿之功獨傳顔氏子乎/凡八政之官分治四克而平康正直獨以物格歸于
 皇極沈潜主貌貌之恭肅為克取剛貌無剛克則玩/䙝乗之與物俱波詩曰洵有情兮而無望兮高明主
 言言之從乂為克取柔言無柔克則鄙倍乗之與物/俱焚詩曰亂之輯矣民之洽矣燮友主眎眎之明哲
 為克取柔視無柔克則驕亢不下與物無親詩曰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彊弗友主聴聴之聰謀為克
 取剛聽無剛克則讒毁入焉與物俱化詩曰君子信/盜亂是用暴盜言孔甘亂是用餤故先王之為八政
 分寄四克以治九官食與司徒居于東方以治木徳/喜氣萃之貨與司冦居于西方以治金徳怒氣萃之
 祀與司空居于北方以治水徳哀氣萃之賓與司馬/居于南方以治火徳樂氣萃之喜怒哀樂各以中和
 為節中和之治寄于慎獨禮樂之用著于克己故知/中和之本于慎獨禮樂之要于克己者可與言三徳
[003-85a]
 之乂/矣
 凡五倫五典之數不分方位文王之敬止只言父子/君臣仲尼之未能兼及兄弟朋友蓋五行之數只有
 生克生者以為父子克者以為君臣因其父子以制/君臣因其君臣以制夫婦夫婦之取于君臣猶朋友
 之取于兄弟也五倫之間皆有彊弗燮友沈潜高明/之别箕子之稱三徳皐陶之稱九徳差數雖殊而要
 以源本五行綱紀八政翕受敷施以致四/克之用其義一也今别為圖以便考焉
 
 
 
[003-85b]
 
 
 
 
 
 
 
  右三徳四克之圖
[003-86a]
 洪範言三徳皐陶言九徳其實皆五徳/也九徳三徳各有克制與河圖相參
 
 
 
 
 
 
  右九徳配三徳之圖
[003-86b]
 九徳各有克制亦/依河圖生成相參
 
 
 
 
 
 
 右九徳配四克之圖
[003-87a]
 臯陶九徳出于河圖寛栗屬土為正直中和之所立/體因而推之北方水徳一柔而立六愿而恭南方火
 徳二亂而敬七擾而毅東方木徳八直而温三簡而亷西/方金徳九剛而塞四彊而義此五徳之方也又别其隂陽
 彼此相濟始其生者後其成者故一柔而立二愿而/恭六亂而敬七擾而毅三直而温四簡而亷八剛而
 塞九彊而義此五徳之制也蓋以柔立愿恭皆為水/徳則近于沈潜故以六為亂而敬觀九河北流天下
 會同知水徳之高明也以亂敬擾毅皆為火徳則近/于高明故以二為愿而恭觀五秩南行萬物相見知
 火徳之沈潜也以直温簡亷皆為木徳則近于燮友/故以八為剛而塞觀壬林之盛萬物出震知柔克之
 不畸柔也以剛塞彊義皆為金徳則近于彊弗故以/四為簡亷觀兑悦之源諸流潔清知剛克之不疇剛
 也故生于柔者成于剛成于剛者生于柔天/道不克剛柔不得故復為四克歸仁圖附焉
[003-87b]
 
 
 
 
 
 
 
  右四克歸仁圖
[003-88a]
 凡禹臯之學同出于虞廷顔思之學同出于孔氏禹/稱三徳臯稱九徳皆以剛柔克化為用顔稱克復思
 稱中和皆以天人貞勝為本要以變化氣質㑹歸理/極則一也人生而稟于陰陽殽于五行以為氣質不
 過彊弗燮友沈潛高明四端有以克之則氣質皆化/為道徳無以克之則性情皆化為氣習中庸稱容敬
 執别而先以有臨論語稱泰威恵勞而歸于不貪雖/不言克制而克制之道彼此互見世儒以此為制伏
 臣下之方諛而且陋矣或謂河圖主生自水而木而/火而土而金故以生為序洛書主克自水而火而金
 而木而土故以克為序九金彊弗故以七火克之此/彊弗之剛克也八木燮友故以四金克之此燮友之
 柔克也六水沈潛故以五土克之此沈潛之剛克也/七火高明故以一水克之此高明之柔克也于義雖
 通而皇極睿思之理未能甚協要知水火金木各有/剛柔非經睿思不能致克仁義禮智亦有孤行本于
[003-88b]
 聖心乃成玅用然則聖人之專言歸仁復禮不有所/倚歟曰仁有五生禮有五克仁禮之于五行猶土也
 然已復已歸之後則非猶土也雷龍神鬼皆出于土/而入于土使土猶之五行者則所克不過沈潛所生
 不過彊弗非復九徳咸事之義矣孟子曰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智之于賢者也
 聖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以性制命以命制性/故自孔顔而下為禹臯之學者莫孟子若也性命互
 克不復為圖别/其圖于後焉
  稽疑章第九
七稽疑
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
[003-89a]
貞曰悔
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
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
彊子孫其逢吉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事逆庶民逆吉
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
[003-89b]
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
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龜筮
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凶
 聖人作睿而猶有疑思肅乂哲謀而猶有疑事所以/參核天人不與鬼神争智也七卜之有五占皆龜也
 用二衍一皆筮也龜者疇也筮者易也疇之象甚著/而其辭已微故用龜者觀其象易之象雖微而其辭
 甚著故用蓍者玩其辭雨霽蒙易克皆象也象經三/兆兆經八體三八二十四以五乗之其體百有二十
 以十乗之其變千有二百故曰太卜掌三兆之灋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
 其變皆千有二百然而未盡也何為其未盡也曰古/之用法者不一而其取法者常有所不盡易之為象
[003-90a]
 六十四其變四千九十六又再進之為二十六萬二/千一百四十四則象不勝指而詞不豫設疇之為數
 縱横十五分為八方據三而成卦三八二十四以五/占之為百二十然其原田各八句股各八圭黍各八
 或重或單出入戊巳不可以百二十盡也今曰體色/墨坼别以四六以五乗之以十衍之為千二百是言
 其兆耳以言其象則固未盡也圖書兩象其文皆龜/也參疇為三通五為九三乗九九七百二十九以兆
 經之二千一百八十七著陰陽日月之合也方圓為/玉横縱為原袤折為瓦三分體卦各二百四十三各
 有五占雨霽蒙驛克為兆一千二百一十五立三人/而參之備兩嵗之日一朞之辰是鬼神所執吉凶之
 契也吉凶之契不可膠刻而從違之象其變/多方總以雒書為據故復為雒書占象如左
 
[003-90b]
 
 
 
 
 
 
 五占之解舊各不同孔氏以驛為落驛氣不連屬鄭/氏以圛為光明色澤光悦然其以水火金木上為序
[003-91a]
 則一也占法殊方古今異變孔潁達云今之川熙兆/横者為土立者為木斜嚮徑者為金背徑者為火因
 兆而細曲者為水賈公彦云兆直丄向背者為木直/下向足者為水邪向背者為火邪向下者為金横者
 為土其實皆不然者五行不専一事五變不專一態/為杰兆者體色墨坼皆似□玉為原兆者體色墨圻
 皆似于原為瓦兆者體色墨圻皆似于瓦三兆既分/然後以五占别之五占可以兼三兆而三兆不可以
 兼五占故言五占而不言三兆也然則雨之為象三/兆皆雨霽之為象三兆皆霽蒙之為象三兆皆蒙驛
 之為象三兆皆驛克之為象三兆皆克則何適主與/曰以事為主古之用簭有九用龜命八一征二象三
 與四謀五果六至七雨八瘳又云立君大封大祀大/遷大師大喪是于五者各有好惡猶月之從星而有
 風雨也然則五占之用獨貴霽克者何也曰火土者/天地之晝氣也命雨而得霽命霽而得克則無為貴
[003-91b]
 霽克矣然則玉兆皆無墨坼而貴璺食深晣者何也/曰璺食者日月之交氣也大象不衍大謀不私亦無
 為貴墨坼深晰矣然則古之用火灼龜何也曰人生/于日日灼于地而百草以蕃春夏自南而北秋冬自
 北而南視高爇箠則取于此也然則火灼龜而成體/兆日灼地而成煇祥大地之煇祥著于龜腹之體兆
 而聖人獨以龜腹尚于日煇者何也曰日煇尊也尊/命于天不可以旦告龜腹親也親命于人則可以旦
 告然且聖人不廢眂祲亦猶之占兆也然則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冦賓師以其位而取之乎抑以其兆而
 取之乎曰以其位而取之也以其位取之而又眎其/所交别其體色墨坼則未有遯者矣然則一九之交
 曰食與師而亦曰司空司冦三七之交曰祀司冦而/亦曰食與賓二八之交曰貨與賓而亦曰祀與司徒
 四六之交曰司空司徒而亦曰貨與師一方四官一/象兩治五占雜應奚取之乎曰取其正者而其應交
[003-92a]
 厲然則五行所屬圓圖正位不復為據與曰其數固/自在也金火交于西南水木安于東北易曰利西南
 言其交者也曰不利東北言其不交者也象不交則/不神道不交則不通水火木金變色致氣以動天地
 日煇動而著龜北動而微聖人取微焉耳然則占象/之猶有異同何也曰精魄著人思擬各别日煇射旁
 而左右異視連山之時未有歸藏歸藏之時未有周/易然且顓頊黄帝不循一師然則聖人亦有悔與曰
 何為其無悔也不悔則不動不動則卜筮可以不設/卜筮可以不設則煇祲可以不眡煇祲可以不眂則
 日食彗隕皆無可動聖人者而/聖人之智尊于鬼神大于天地
 五占灋既不傳眂祲亦五占/之屬故復以厯代氛祲繫焉
  煇占紀異
[003-92b]
 漢高帝七年六月月暈圍參畢七重應白登/武帝建元二年四月戊申如日夜出厯衛氏
 建元四年夏有風赤如血風師見狀如亂鬊/昭帝元平元年正月壬子
 元平二年二月乙酉祥雲如狗夾漢西行/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青白无景應石顯
 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戊午兩月重見應王氏/河平元年正月壬寅日月皆赤無光中食墨
 永始二年二月癸未東南有/赤氣索索如樹應樊並蘇令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疋練南行聲如雷/王莽地皇元年二月壬申日正黒
 世祖建武七年四月丙寅日抱白虹貫暈齒/中元元年十一月甲辰月中衆星出入齒
 章帝建初元年七月屢有白虹貫日應竇憲/和帝永元十六年四月紫宫著粉絮應大喪
[003-93a]
 殤帝延平元年夏冬日屢有璚背兩珥暈/順帝永建二年六年春屢有虹貫日珥
 永和六年正月己夘白虹貫暈兩珥突兩珥/桓帝建和三年二月己巳黄氣抱日
 靈帝熹平二年八月白練衝北斗主兵/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天投蜺墜温明殿
 中平五年正月日中墨食如飛鵲日/獻帝初平元年二月壬辰白虹貫
 興平二年十二月月重暈兩珥在端門/先主章武三年冬月暈北斗應永安宫
 晉武章泰始元年七月日暈再重貫白虹/泰康元年正月己丑朔雜氣貫日有光
 恵帝元康九年正月日中墨食如鷰晝晦/永康元年正月癸亥朔日暈三重冬
 永興元年冬日中有墨分著是/年十二月壬寅夜赤氣有聲
[003-93b]
 光熈元年五月壬辰日散如血流映地/是年十二月甲申白氣若虹夜見五日
 懐帝永嘉二年二月白虹貫日有暈五重/永嘉五年三月庚申日散血中著墨燕
 愍帝建興二年正月巳巳朔霧著人如墨/建興二年正月庚申有日隕别光逆行
 建興五年正月庚子日三出重暈兩珥珥/元帝大興元年十一月乙夘日夜出有
 永昌元年十月京師大霧晝晦貫日/成帝咸康元二八年屢有白虹
 穆帝永和十一年日中著墨見三足鳥/帝奕六年三月辛未日暈五重貫白虹
 孝武太元十三四年日屢有黒子有背璚/安帝隆安元年十二月壬辰日暈
 元興元年二三月白虹屢貫日應桓𤣥璚/義熙元年五月日冇采珥六年五月有
[003-94a]
 義熙七年七月五虹射東方白虹應革命/恭帝元熙二年日兩直珥貫
 宋文帝元嘉四年晝晦十日自是天下無王/元嘉三十年正月朔青黒氣覆宫殿
 梁武帝太清二年五月有兩月相承如鉤景/太清三年正月庚申白虹貫日三重應侯
 元帝承聖元年十一月丙子見兩日應革命/陳文帝天嘉七年二月庚午日無光烏見
 宣帝太建五年六月西北黒雲屬地散如豕/太建十二年壬寅白虹見西方
 周武帝天和二年十月黑杯食日六日乃滅/隋文帝仁夀四年七月乙未日青八日乃復
 煬帝大業十三年十一月辛酉日光散如流血/唐太宗貞觀十一年七月朔黃氣竟天
 貞觀十七年四月青氣遶東宫殿天/貞觀十八年六月壬成青黒氣亘
[003-94b]
 高宗咸亨元年永淳元年春日皆如赭三日/中宗景龍二年七月癸巳夜赤光照地
 𤣥宗開元二十九年三月丙午晝昬/天寶三年正月庚戌日暈五重
 代宗寶應元年七月赤光貫紫/微大光明年幸陜吐畨入長安
 大厯二年七月日旁屢建旗白氣亘天/大厯二年十月黒塵彌北方
 大厯三年正月日屢有青赤冠珥黒暈/徳宗貞元二年閏五月壬戌日有
 貞元二年十一月壬午赤氣五出亘天李錡/憲宗元和二年十月壬午日傍獻馘應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丙辰白虹東西亘天/敬宗寶厯元年六月甲戌赤虹貫日
 寶厯元年十二月乙酉夜赤霧彌天方/文宗太和元年庚戌赤白氣間出北
[003-95a]
 太和三年八月西方冇日氣如柱/太和六年三月有黒祲與日觸
 太和八年十月白虹貫日上有背玦應李訓/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白虹貫日應在仇魚
 開成五年正月己丑虹環貫珥應在内庭/武宗㑹昌元年十一月庚戌墨食日
 宣宗大中四年正月壬寅黒氣東西際天/大中十三年四月甲午晝晦
 懿宗咸通元年七月白虹亘西方暈/咸通六七年日屢有白黒貫氣重
 咸通十四年七月黑氣盤屬殿乃應僖宗/僖宗乾符元二年日中者鷰應田令孜
 乾符六年十一月丙辰朔兩日出鬭應盜巢/中和二年七月丙午絳氣竟天
 中和三年三四月日屢有青黄暈金/昭宗景福元年五月日色散如黄
[003-95b]
 光化二年日中白氣直坤艮彌旬應劉季述/光化三年冬日有虹蜺背璚
 天復元年十月日色散如金應韓全誨/天復二年二月日貫赤氣亘東南北
 天祐元年二月丙寅日中見北斗青赤背氣/天祐二三年正二月屢有黃白環
 晉高祖天福二年正月赤氣如火見紫宫/天福九年正月霧中二白虹相偶
 宋大祖開寶七年正月丙戌日中著二黒子/太平興國四年四月乙未白氣壓北斗
 真宗咸平三年十月黒氣貫北斗三/景徳元年十二月甲辰出如日者
 仁宗景祐元年八月壬戌黄白氣/出張翼積三十三日應在元昊
 神宗熙寧二年十一月赤氣著西北如晝/哲宗元祐三年七月丁夘夜東北明
[003-96a]
 徽宗建中元年正月朔夕赤氣間白直坤艮/自熙寧至宣和間日屢有黒子應諸邪佞
 自元符至靖康間日屢有背㦸纓履格暈白氣貫斗/靖康二年正月丁未晝晦二月壬午戊子
 髙宗建炎三年春白虹屢貫日如人/建炎三年二月甲寅日傍兩格
 建炎四年五月夜赤光亘東北如火方/建炎四年五月壬子夜白氣雜出北
 建炎二十七年赤氣出紫宫屢見/建炎三十年西北赤氣如火
 紹興元年正月壬戌日有背氣/紹興六年至八年日屢有黒子
 紹興七八年春秋屢有赤氣直坤艮氣隨日/紹興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屢冇赤
 孝宗乾道元年正三四月屢冇白氣貫三垣/乾道八年八月壬午赤氣亘中天
[003-96b]
 乾道二年二月庚辰日有直氣六月傍倚㦸/乾道三年三四五月日屢有赤黄暈
 乾道四年三月己丑大霾/乾道五年正月甲申晝晦
 淳熈十三年五月己夘日暈中有黒子/淳熙十五年丙申日有背氣
 光宗紹熙四年秋日戴且背夜有赤白雲氣/寧宗慶元元年正月丙辰白虹貫日
 慶元六年十月赤氣夜發亘天間白亘天/嘉泰四年二月庚申夜有赤雲
 開禧元年四月辛丑日中墨食/嘉定六年四月日暈匝黃赤
 自漢至元末日暈珥璚背抱之至多者莫過于宋真/仁英神哲五朝之間而奏者皆以為瑞或以為主明
 臣蔽主賢臣不賢之占可謂䛕諂極矣凡天地之氛/祲見于天上皆謂之反易雖兆魄不同體色各異而
[003-97a]
 人主因之可以自審猶太陽之盛衰視羣祲之伏現/也火之灼龜一告之後龜不復用日之灼地神物著
 天一告再告則精爽幾窮矣六朝自齊梁而後亦氛/祲至多而史官皆不盡録猶之孔聖之夫不信龜筮
 則七卜五占可以盡廢故/亦略存其概以識稽疑云
 
 
 
 
 
[003-97b]
 
 
 
 
 
 
 
 洪範明義卷下之中
[003-98a]
欽定四庫全書
 洪範明義卷下之下
            明 黄道周 撰
  庶徴章第十
八庶徴
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
五者來備各以其叙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
曰休徴曰肅時雨若曰又時暘若曰哲時燠若曰謀時
[003-98b]
寒若曰聖時風若
曰咎徴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
寒若曰蒙恒風若
 百榖用成此俊民之徴也庶草蕃廡此庶民之徴也/俊民調時者也庶民趨時者也民無好惡以時為好
 惡時當則與之時過則去之極備過時者也極無不/及時者也過時則不及時不及時則亦過時矣易曰
 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天能為雨暘寒燠而不能/使雨暘寒燠之皆時故時者天所以應聖人亦聖人
 所以用天地也五行之吏各司其官使五行常自為/政則五行必交勝於天地五行交勝於天地則雨暘
 寒燠必有不得其平者矣故貌言視聴讓權以與思/雨暘寒燠讓權以與風五者交讓也而奉權以與聖
[003-99a]
 故聖人者天地之心師也使天地不用其心師則五/行與五官藐不相涉即聖人之耳目四肢亦各自為
 治耳目四肢各自為治則猶之庶民耳然且庶民知/時者也庶物庶草則不知時者也時能為恒恒不能
 為/時
 臣按洪範五行傳皆為此章而設雖其配屬不同而/源本一也故復以歴代庶徴附焉厯代庶徴不言所
 屬而其大要五/行與五事同次
  庶徴紀異
 恒雨徴異
 魯隠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漢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雨至十月
[003-99b]
 成帝建始三年秋大雨四月秋大雨應宫掖/世祖建武六年秋大雨十七年暴雨壞民居
 和帝永元十年至十五年皆雨傷稼/安帝永初元年四年秋郡國雨傷稼
 永寧元年郡國三十餘雨傷稼應及耿寶/建光元年京師及郡國雨多傷稼應京閏
 延光元二年郡國三十餘雨傷稼稼/順帝永建四年荆豫兖冀滛雨傷
 桓帝延熹二年夏淫雨彌兩月應在曹王/靈帝建寧元年夏淫雨逾兩月
 熹平元年夏淫雨七十餘日侯覽自殺駕/中平元年夏淫雨八十餘日張讓刼車
 魏明帝太和元年數暴雨殺鳥雀大雨雪/吳孫亮太平二年二月大雨震電
 晉武帝泰始六年六月大淫雨漂民居/太康五年利郡國暴雨雪傷稼
[003-100a]
 元帝大興三年春二月雨至于四月應王氏/永昌元年春晝夜震電雨五十餘日
 成帝咸康元年秋荆楚大雨傷稼/梁武帝天監七年七月雨至十月
 陳宣帝太建十二年秋大淫雨應始興王/東魏武帝五年秋大雨七十餘日應元瑾
 齊後主武平七年七月大淫雨應駱提婆妃/唐永徽六年秋京師大雨應王后及蕭淑
 顯慶元年秋霖雨九旬廢太子忠/天寶十三載秋大淫雨逾六旬
 肅宗上元元二年秋淫雨連月月/代宗大厯四年四月雨至于九
 徳宗貞元二年正月大雨雪七日郡漂民居/憲宗元和十二年秋雨四十日東
 敬宗寶厯元年六月雨至八月漂民居/宣宗大中十年四月雨至于九月
[003-100b]
 僖宗乾符五年秋大淫雨害稼應田令孜/後唐同光三年淫雨六月至九月
 周廣順二年七月暴風雨京師水數尺民居/宋太祖乾徳六年郡國二十三淫雨壞
 太宗雍熙四年七月京師大雨逾旬舍/真宗咸平四年六月京師大雨漂民
 天禧四年七月連雨泛民舍及冬乃止/仁宗天聖七年自春涉夏雨不止
 嘉祐元年五月丁未雨壞太社太稷/英宗治平元年雨壞諸陵臺
 治平二年八月庚寅大雨沒殿班殺人畜/元祐八年自四月恒雨至八月
 紹聖三年七月久雨昇輿䧟泥中/崇寧元年秋久雨壞京師廬舍
 崇寧四年五月京師久雨至十月月傷稼/靖康元年四月京師雨驟寒至六
[003-101a]
 紹興元年行都雨壊城郭至二月/紹興三年行都雨自元旦
 紹興五年九月雨至于明年正月/紹興二十三年大雨壞軍壘民田
 乾道二年正月淫雨至于四月/淳熙十二年五月霖雨至六月
 紹熙四年四月淫雨至五月壞圩田害稼/慶元二年行都霖雨五十餘日
 慶元五年行都大雨壞城六月浙東雨至于八月/開禧元年行都淫雨自十月至明年三月
 嘉定四年十一月雨雪積隂至明年二月/元英宗至治元年安陸大雨七日害人民
 順帝至元三年六月京師大淫雨沒人畜/至正三年益都淫雨饑民相食
 凡大雨與水災通其甚壞廬舍殺人民者備見水灾/申不肅之罰在漢元成唐髙中間最著餘如雨血雨
[003-101b]
 毛雨金雨木雨土之類不可/勝書亦不可盡求事應也
 恒暘徴異
 魯莊公三十一年冬不雨六月/僖公三年春夏不雨至于
 僖公二十年冬十月不雨/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
 文公二年自十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文公十三年自正月不雨至秋七月
 宣公七年秋大旱八年秋廿八年秋大雩/襄公五年秋大雩
 昭公三年八月六年九月十六年九月大雩/昭公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五年七月大雩
 定公十年九月大雩月不雨至八月/秦始皇十二年自六
[003-102a]
 漢惠帝五年大旱江河谿谷皆絶下大旱/文帝三年秋大旱後六年九年天
 景帝十三年秋大旱後二年秋大旱大旱/武帝建元四年夏大旱元光六年夏
 元朔五年春大旱元狩三年夏大旱發謫吏/天漢元年夏三年夏大旱時頓師于余吾
 征和元年夏大旱時大摉上林𢎞羊上官桀/昭帝元始六年大旱明年誅桑
 元鳳五年夏大旱乃發惡少屯遼東/宣帝本始元年大旱是起平陵
 元帝建昭二年大旱殺京房徒叛/成帝永始三年夏大旱鐡官
 世祖建武二年秋五年夏旱時禰廟受璽/章帝建初二年四月夏旱乃理楚獄
 和帝永元六年秋旱應女謁初二三年夏旱/安帝永初六年七月夏旱元
[003-102b]
 順帝永建三年五年夏旱陽嘉二年夏旱/桓帝元嘉元年延熹元年夏大旱應外戚
 靈帝熹平五六年光和五六年夏旱應常侍/獻帝興平元年秋旱應盜賊
 魏明帝太和五年自去冬十月至三月不雨/晉武帝太始九年自正月不雨至六月
 泰始十年夏旱時大采女楊賈/太康五年夏旱應在荀馮
 太康六年至十年皆旱十年夏新廟梁拆/恵帝永寧元年自夏及秋旱五王兵起
 懷帝永嘉三年夏大旱河洛江漢皆可涉/元帝大興元年四年夏旱
 永昌元年夏大旱山谷皆竭是應王躬/明帝太寧三年自春不雨至于六月
 成帝咸和元年夏秋皆旱庚亮殺司馬宗/咸和五六年夏秋皆大旱
[003-103a]
 咸和九年自四月不雨至于八月/咸康元二三年夏皆旱
 穆帝永和五年七月不雨至十月/升平三年四年冬大旱
 簡文咸安二年夏大旱應王躬/孝武太元四八十年夏秋皆旱
 太元十三十五十七年并旱應在丘尼姆婢/安帝隆安二年冬旱又甚寒應王庾殷楊
 隆安五年夏秋大旱應司馬元顯又旱/元興元年秋饑冬大旱二年夏冬
 宋孝武大明八年東郡大旱饑/梁武帝天監元年大旱饑
 簡文大寶元年夏大旱都下人相食四月/陳宣帝太建十二年春正月不雨至
 隋大業八年十三年天下大旱時征髙麗築長城/唐髙祖武徳三年夏旱至八月乃兩
[003-103b]
 武徳四年自春不雨至于七月旱/太宗貞觀元年至四年春夏皆
 貞觀十二年吳楚巴蜀皆大旱月/永徽二年九月不雨至明年二
 儀鳯二三年夏旱永淳元二年夏旱月/中宗神龍二年冬不雨至于明年五
 𤣥宗開元十四十五十六年諸郡皆旱/代宗永泰二年自三月不雨至六月
 大厯六年春旱至八月不雨至七月/徳宗建中三年自五月
 貞元元年春旱無麥苗至八月滻㶚垂竭/貞元十九年正月不雨至七月
 順宗永貞元年秋江淮湖鄂皆旱/文宗太和九年京兆諸州皆旱
 武宗㑹昌六年春旱冬不雨至明年二月月/懿宗咸通六年秋河淮間不雨至明年六
[003-104a]
 昭宗光化三年冬京師旱至于明年二月/宋太祖建隆三年京師春夏皆旱
 建隆四年京師夏秋旱皆旱/乾徳四年至八年京師
 太宗興國二年至四年京師皆旱/雍熙二三四年京師皆旱
 端拱二年夏京師旱秋七月至十一月不雨/淳化元年正月至四月不雨
 至道元二年春夏旱冬無雪旱/真宗咸平元年春夏京畿皆
 景徳元年京師夏旱人多暍死南皆旱/大中祥符二年春夏京師及河
 天禧元年京師春秋皆旱旱餉種皆絶/仁宗明道二年江淮間大
 慶厯三年京師自春至夏不雨夏皆旱/神宗熙寧七年京東西兩淮春
[003-104b]
 哲宗紹聖三年江東大旱溪河涸竭皆旱/徽宗大觀三年江淮東西諸路夏秋
 政和元三年淮南江東旱人多疫春旱至六月/髙宗紹興三年夏旱至七月七年
 紹興二十九年二月不雨至五月首種不入/孝宗乾道七年江湖淮浙嵗大旱冬無雪
 淳熙七八年行都自七月不雨至九月十一月/淳熙九年至十一年夏秋江南皆大旱
 光宗紹熙元二三四五年呉越楚蜀皆旱/寧宗嘉泰二年春旱至于夏秋
 元文宗天厯元年陜西饑旱人相食/順帝元統二年湖廣河南夏秋皆旱
 至正二年河北大旱饑人相食食/至正二十二年河南大旱人相
 凡雨暘之數贏絀相犄雨積之後必暘暘亢之餘饒/雨唐貞觀永徽之間以為旤水㓕火故多水然而盛
[003-105a]
 暘之嵗亦與水平宋紹興淳熙而後以為旤金毁木/故多水然而盛暘之嵗亦與水平聖人在上要有財
 成豫防不至於敗而已狂僭之愆何事蔑有以為上/皆聖神則下皆狂僭卿尹而下不肅不乂亦未尅應
 至此/也
 恒燠異徴
 魯桓公十五年春無冰殺草梅李實/僖公三十三年隕霜不
 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秦始皇五年冬雷
 漢恵帝五年冬雷桃李花棗實/文帝六年冬十月桃李華
 武帝元狩六年冬無冰霖雨/景帝六年冬十二月雷
[003-105b]
 昭帝元始二年冬無冰/元鳳五年十一月大雷
 王莽始建國二年十二月雷木華實/漢世祖建武七年遼東雷草
 和帝元興元年十一月郡國四處雷/殤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陳留雷
 安帝永初六年十月丙戌六郡聞雷/永初七年十月戊子郡國三聞雷
 元初元年十月癸巳郡國三聞雷/元初三年十月辛巳汝南樂浪雷
 元初四年十月辛酉郡國五聞雷/元初六年十月丙子郡國五聞雷
 永寧元年十月郡國七聞雷/建光元年十月郡國七聞雷
 靈帝熹平六年冬十月東萊聞雷/中平四年十二月晦雨水大雷電
[003-106a]
 獻帝初平三年五月丙申無雲而雷/初平四年五月癸酉無雲而雷
 晉武帝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朔淮南震電/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毘陵震電
 太康十年十二月癸夘廬江建安震電/恵帝永興二年十月丁巳雷震
 懷帝永嘉四年十月震電辰㑹稽大雨震電/愍帝建興元年十一月戊
 元帝大興元年十一月乙夘暴雨震電/成帝咸和元年十月己巳㑹稽大震電
 穆帝永和七年十月壬午震電又雷/升平元年十一月庚戌雷乙丑
 安帝義興四年十一月癸丑雷/義熙六年十二月壬辰大雷
 義熙九年十一月甲戌雷乙亥又雷/後齊天保八年三月大熱人或暍死
[003-106b]
 唐武后延載元年九月梨花/武后證聖元年正月丁酉雷
 中宗神龍二年陳州李盛華如春/𤣥宗天寶元年冬無冰
 徳宗十四年夏五月始雷遂大燠至于十月/憲宗元和十一年冬雷
 穆宗長慶二年冬無冰草木萌荑如初春/武宗㑹昌三年冬沁源桃李花
 僖宗廣明元年冬山華皆榮雪/宋太祖乾徳五年秋熱冬無
 開寶元年三年京師皆熱無雪/宋太宗淳化二年冬京師無氷
 淳化五年冬大疫師春夏旱冬無雪/至道元年二月京
 大中祥符二年冬温無氷有雷/真宗咸平元年正月戊寅震電
[003-107a]
 咸平三年冬黄州雷作如盛夏時/咸平三四年京師多温江南大疫
 仁宗天聖五年秋大暑毒熱中人/嘉祐六年冬京師無氷
 英宗治平四年冬無雪/神宗元豐八年冬無雪
 哲宗元祐元年冬無雪/元祐四年冬無雪
 元祐五年冬無氷雪戊子大雷電而雨/徽宗大觀三年十月
 髙宗紹興三年潼川路不雨氣如仲夏日月皆赤/紹興五年大燠人多死暍
 紹興五年至十五年多冬雷十二月癸酉皆震雷/紹興二十一年十一月辛未
 紹興三十一年冬無雪戊辰日南至大雷電/孝宗乾道二年十一月
[003-107b]
 乾道三年冬温少雪無冰/乾道五年冬温無雪
 乾道六年冬温無冰雪己夘日南至雷/光宗紹熙四年十一月
 寧宗慶元元年冬無雪燠而雷/慶元四年冬無雪初春
 慶元六年冬無雪蟄蟲不藏桃李華/開禧三年冬少雪
 嘉定元年春燠如夏蟲不藏/嘉定六年冬有雷蟄
 嘉定八年夏大燠百泉竭人多死暍/嘉定九年冬無雪
 嘉定十三年春暴熱土燥泉竭/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冬無雪
 臣按紀載燠皆與暘同占其少别者曰冬無冰雪耳/其實雨暘行於萬物燠寒中於人身六運有風熱暑
[003-108a]
 濕燥寒寒熱中人甚於水火所以然者藏冰不固發/陽太早耳史記燠條皆入於旱雨條皆入於水而冬
 月有雷皆不入燠故復略别其同異以誌殊徴猶憤/盈之時元氣泄越庶草與百榖争秀庶民與俊民同
 榮亦陽明之賸厲/風熱之餘孽也
 恒寒徴異
 魯桓公八年十月雨雪雹/僖公二十九年秋大雨
 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氷/昭公三年大雨雹
 定公元年十月隕霜殺菽/周考王六年六月秦雨雪
 威烈王四年四月晉大雨雪/漢文帝六年四月大雨雪
[003-108b]
 景帝中元六年三月雨雪雨雪民多凍死/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
 元光四年四月隕霜殺草木應嚴青翟張湯/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五尺
 元鼎三年三月氷四月雨雪大雨雹/元封三年冬十二月雷雨大雹
 地節四年山陽濟隂大雨雹殺飛鳥/元帝永光元年三月雨雪隕霜殺桑
 永光元年九月二日隕霜殺稼應蕭周張賈/建昭二年冬齊楚雪深五尺應房博
 建昭四年三月雨雪殺燕敗蠶功/成帝陽朔四年四月雨雪殺燕雀
 王莽天鳯元年四月隕霜殺草木柏皆枯/天鳯三年二月大雨雪深一丈竹
 天鳯四年八月大寒殺人馬雨雹咎在周紆/和帝永元五年八月郡國大
[003-109a]
 安帝永初元二三年屢大雨雹/延光元年四月郡國大雨雹
 桓帝延熹七年五月己丑京都大雨電/靈帝光和六年冬大寒井底冰盈尺
 獻帝初平四年六月大寒右扶風雹殺人/魏黄初六年正月雨木冰
 吳赤烏四年正月大雪殺鳥獸/晉武帝泰始九年四月隕霜
 咸寧三年六月八月郡國隕霜傷稼/咸寧五年夏郡國大雨雹壊民居
 泰康元二年春河東皆隕霜夏郡國大雨雹/太康五年九月南安大雪折木
 太康六年三月齊郡瑯琊河間皆隕霜傷稼/太康八九十年郡國屢隕霜雹
 恵帝元康三年夏滎陽𢎞農大雨雹深數尺/元康五年六月東海雨雹深五尺
[003-109b]
 元康六年三月東海雨雪殺麥/光熙元年閏八月霰集上乃殂
 元帝大興二年三月成都風雹殺人雀/明帝太寧二年四月京師大電殺燕
 太寧三年三月丁丑雨雪癸巳隕霜/康帝建元元年八月大雪
 穆帝永和三年八月冀方大雪殺牛馬霜/永和十年五月凉州雪十一年四月隕
 孝武太元二十一年四月大電上暴殞/安帝義熙五年三月己亥雨雪數尺
 義熙六年八年十年夏皆雨雹隕霜殺草/梁武帝天監三年六年三月皆
 普通三年三月大雪平地三尺/大通元年四月大雨雹
 大同三年六月七月東郡霜雪害稼/陳宣帝大建二年六月大雨雹
[003-110a]
 太建十年四月雨雹八月隕霜殺稻菽晝下/齊武成河清二年二月大雪連月繁霜
 唐髙宗永徽二年冬凍霧封林連日不觧/顯慶四年二月壬子大雨雪
 咸亨元年十月癸酉大雪殺人畜木落鴟尾/咸亨二年四月大雨雹震電風折
 儀鳳三年五月丙寅雨驟寒凍殺衛士/久眎元年三月大雪六月曹州大雨雹
 神龍元年三月乙酉睦州大寒氷夏大雨雹/𤣥宗開元二十九年九月丁夘大雨雪折木
 徳宗貞元元年正月屢風雪殺人畜/貞元十二年冬大寒殺竹柏柿樹
 貞元十七年二月雹霜震電雪繼下/貞元十九年三月大雪
 貞元廿年二月庚戌始雷雨雹震電大雨雪/元和八年十月東都大寒隕霜殺鼠雀
[003-110b]
 元和十二年九月己丑雨雪凍殺人百里/穆宗長慶元年二月海州海水氷數
 文宗太和元年正月雨雪至二月/武宗㑹昌三年春大雪凍殺人畜
 僖宗乾符六年五月大雹時方宣制獸/廣明元年四月東都大雹拔木殺鳥
 昭宗天復三年浙西大雪江海皆冰雪/天祐元年九月壬戌大寒浙東西積
 後晉開運二年春東京城壕皆有氷繪/宋建隆三年春延寧雪盈尺溝洫皆氷
 乾徳二年夏秋郡國多雨雹害民田稼/太平興國七年三月宣州霜雹殺桑
 雍熙七年南康大雪江水決/端拱元年東郡大雹殺麥苗
 淳化元年夏許州大雹壞民舍/淳化三年三月商州霜殺草木
[003-111a]
 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凍殺人畜損桑/咸平四年三月丁丑畿輔風雪大
 景徳四年七月渭州早霜傷稼大凍殺人畜/天禧元年春永州大雪冬京師
 至和元年正月京師大雪殺人畜/嘉祐四年冬至正月地盡氷
 熙寧八九十年夏諸郡大雨雹/元祜二年冬大雪至于正月
 政和三年冬大雪經旬平地盈丈殺飛鳥/建炎三年八月甲戌大雨雹
 建炎三十一年正月戊子大雨雪至己亥/紹興三年正月辛未雨震雷
 紹興五年秀州大雨電壞舟覆屋/紹興七年二月既雷復雪大雨雹
 乾道二年春大雨寒至三月損蠶麥/乾道元二三四五六年春皆雨電
[003-111b]
 淳熙十二年春淮水氷斷流殺稼/淳熙十六年七月陜西霜盡
 紹興二年春雷雪雜行凍雨彌月/慶元六年五月亡暑氣如凜秋
 開禧二年正月己酉雨雹而雷/嘉定六年六月亡暑夜寒
 元中統二十一年三月山東隕霜盡殺蠶桑/中統廿六七年夏秋河東北隕霜傷稼
 元貞二年九月夏間益都霜大殺蠶桑一丈/至大元年四五月東都皆雹管城雹深
 至大二年春夏晉州雹大殺人畜/皇慶七年八月益津雨𤣥霜
 元統二年八月髙郵寶應雹專殺稼幾盡/元統三年三月大雨雪十日殺牛畜
 元統五年瑞州路雨氷冬至二月始解/元統十一年彰徳雹斫大樹殺人畜
[003-112a]
 元統二十七年三月彰徳大雪殺民畜/元統二十八年春汴梁氷繪五日乃解
 臣攷舊史皆云周衰無寒嵗秦亡無燠年以為周法/替而秦威峻也前漢制主多有霜雹亦云刻急之應
 晉當水令太康而下水不順行變汨為災宜也如宋/雍淳盛時法令甚寛元中統而下綱紀甚縱而亦氷
 雹異常無嵗不有葢世少睿思五行擅令調燮之權/稀神明之憤積雖天地性情有不得其平者矣恒寒
 之數比恒燠為多然史所記多寒暑反易夏行冬令/者乃不恒之徴而非恒也恒如氷雪過時自冬涉春
 之類舊以嵗時反易恒亦不/時之徴故亦雜附如舊云
 恒風徴異
 魯僖公十六年正月六鷁退飛過宋都/漢武帝元光五年秋七月大風拔木
[003-112b]
 征和二年夏四月大風發屋折木泉畤中木/元帝建始元年十二月大風拔甘
 王莽地皇元年七年大風毁王路堂拔樹木/和帝永元五年五月戊寅南陽大風
 安帝永初元年大風拔樹國四十大風/永初二年六月京師及郡
 永初三年正月癸酉京師大風拔南郊道樹/永初七年八月丙寅京師大風㧞樹
 元初二年二月癸亥京師大風拔樹萬株/元初六年夏四月沛郡大風拔樹三
 延光二年春夏郡國十一大風大風/延光三年京師及郡國三十六
 靈帝建寧二年四月癸巳大風雹拔郊道樹/中平五年六月丙寅大風拔樹
 獻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風大風發屋拔木/魏正始九年冬大風連月動太極東閣
[003-113a]
 嘉平元年正月壬辰大風發屋折樹/晉武帝泰始三年三月丁未晝晦
 泰始五年五月辛夘朔廣平大風/咸寧元年五月廣陵大風壞民居
 太康二年夏秋郡國大風發屋摧木/太康八年九年京師郡國屢大風
 惠帝元康四年六月大風雨拔樹/元康五年夏秋皆暴風
 元康九年冬京師連大風發屋折木沙六日/永康元年二月大風拔木十一月揚
 永寧元年郡國三大風辛夘晝晦至庚子自永寧而/懐帝永嘉四年十一月
 下盡懷愍皆無異風葢亂徴/畢至人急兵火史不暇書也
 元帝永昌元年秋颶風拔木發屋起/孝武康寧元年三月京師大風火
[003-113b]
 太元二年二月乙丑朔三月甲子朔俱大風/太元十二年正月七月有暴風
 太元十三年十二月己未大風晝晦門/安帝元興二年二月夜風雨折大航
 義熙五年閏十一月丁亥大風發屋/義熙六年五月壬申大風拔比郊樹
 義熙十年夏秋屢有風拔木壞屋大風拔木/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三月壬午
 齊武帝永明八年六月都下大風折木/梁武帝天監六年八月戊戌大風
 元帝承聖二年十月丁夘大風晝晦靈臺樓/陳文帝天嘉六年七月癸未大風毁
 陳宣帝太建十二年夏秋再有大風風揚潮/陳後主禎明三年元旦晝晦六月大
 隋文帝開皇三十年冬京師大風發屋拔木/唐武徳二年十二月壬子大風
[003-114a]
 太宗貞觀十四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拔木/髙宗𢎞道元年十二月壬午晦宋州風
 中宗嗣聖元年四月丁巳寧州風拔木/垂拱四年十月辛亥大風拔木
 自垂拱天授而下幾二十年皆無異風葢史亦漏紀/猶久眎而下皆無霜雹或霜雹與旤水同官異風無
 滅火之義所以稔毒於/牝后輟戒於偽朝也
 神龍元年三月乙酉睦州大風摧木/景龍元年秋宋州郴州皆發屋
 𤣥宗開元二年六月京師大風發屋盡拔木/開元四年六月辛未京師華陜大風拔木
 開元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發端門瓦/開元廿二年五月戊子大風拔木
 天寶十一載五月甲子東京大風拔木/天寶十三載三月辛酉大風拔木
[003-114b]
 代宗永泰元年三月辛亥大風拔木/大厯七年十年五月皆大風
 徳宗貞元元年秋七月庚子大風拔木/貞元八年五月己未暴風發太廟屋瓦
 憲宗元和元年六月丙申大風拔木檻/元和三年四月壬申大風毁含元殿
 元和五年三月丙子大風毁崇陵宫瓦居/元和八年六月庚寅京師大風雨毁民
 元和十二年春青州暴風如大兵/穆宗長慶二三年正月皆有暴風
 長慶四年六月庚寅大風毁延喜及景風門/文宗太和八年六月癸未暴風發長安縣署
 太和九年四月辛丑大風壞城樓拔殿樹/太和九年十一月戊辰晝晦
 開元五年夏秋三大風明年為㑹昌元年闕/懿宗咸通二年春絳州大風冬大風毁潼
[003-115a]
 僖宗乾符六年寧武黑風雨土都大風拔木/廣明元年四月甲申京師及東
 末帝天祐元年閏四月乙未朔大風雨土/後漢乾祐三年京師暴風飄城門壞營舍
 宋乾徳二三年夏揚州皆大風民居/開寶八年夏宋州大風壊官舍
 太平興國二年夏曹州大風壞縣廨軍營/端拱二年春晝晦
 景徳四年三月甲寅京師大風害桑稼日/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乙未京師大風累
 仁宗天聖六年二月庚辰大風晝晦/英宗治平二年二月乙巳大風晝晦
 治平四年正月庚辰朔大風晝晦/神宗熙寧四年春夏京師大風霾
 元豐四年秋江上下諸郡大風壞民廬舍晦/靖康元二年數有異風正月己亥丁未晝
[003-115b]
 建炎元年二月乙酉大風拔木/紹興八年正月甲寅晝晦
 紹興二十八年七月平江風潮壞田舍/紹興三十二年七月大風拔木
 隆興元年浙東西大風傷稼/乾道五年正月甲寅晝晦
 淳熙四年明州大風壞海岸沒廬舍/淳熙五年四月丁丑晝晦
 紹熙五年行都大風拔木壞舟甚衆皆晝晦/慶元元年二月己夘三年二月丁夘
 嘉定三年八月癸酉大風壞陵木千餘株午/元文宗大厯二年八月晝晦自庚子至丙
 順帝至元十三年五月潯州風飄民居/至元二十七年三月京師大風晝晦
 右紀恒風百五條并晝晦繫焉風之與蒙相麗也凡/雨暘寒燠皆生於風寒雨之風極備暘燠之風極不
[003-116a]
 備極備之風發屋折木極不備之風旋霾晝晦故晝/晦者蒙之極也恒風之類皆不書事應其應亦無所
 不之睿聖之主因而究思雖/八風以時不廢儆惕可也
 五行傳災沴之外有鱗介毛羽裸蟲之孽以水火木/金土為序則當云鱗羽毛介裸也而羽毛之間難分
 火木風裸之屬不宜繫人分别愈支則意象雜舛故/寧闕不談也大抵占象以天地為著龜其水火金木
 土雨暘燠寒風雨霽蒙驛克之類皆舉象見意使天/地之言教見於文義為敬用端本猶京焦二家所用
 風雨寒温為候也易言正應範言敬念易以一四二/五三六為象範以一九二八三四七六為候皆因時
 觸事本天立教非復/執劵責其左驗云
 
[003-116b]
 五行傳自伏夏京劉配屬雖有異/同要以疇序為主再繫圖於後
 
 
 
 
 
 
  右休徴圖位
[003-117a]
  左咎徴圖位
 
 
 
 
 
 
 潤下之貌易為狂炎上之言易為僭曲直之眎易為/豫從革之聽易為急急者不謀豫者不哲狂者不肅
[003-117b]
 僭者不乂蒙者不睿雨暘燠寒風之應各有其類也/然則䝉宜屬土而五十之䝉屬木何也曰五十之蒙
 古云雺也雺與圍對雺晦而圛明故鄭以晦為木氣/圛為金氣也東山不明而大風拔木蒙之與聖實乃
 相及繇是而觀風雨寒暑决不干臣民之事軫璧箕/參亦皆本上天之次庶女號天飛霜六月淳于隕命
 大旱三年雖云溝壑之感通亦闗神明之開塞也舊/傳若皆訓順今依字為若何之若庶徴尅應雜見史
 傳觀其主相/不頰旁屬也
 五行傳貌之不恭云時則有青眚青祥惟金沴木聽/之不聰云時則黒眚黒祥惟火沴木言之不從云時
 則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視之不明云時則赤眚赤/祥惟水沴火四類反易故其所稱妖孽疴禍皆仍其
 舊不復/著云
[003-118a]
 
 
 
 
 
 
 
 
[003-118b]
 
 
 
 
 
 
 
 洪範明義卷下之下
[003-119a]
欽定四庫全書
 洪範明義卷下之終
            明 黄道周 撰
  福威章第十一
九五福
一曰夀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六殛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

[003-119b]
 福殛之并處於南方何也曰是天子之所嚮也嚮則/當言福而井言威何也曰未有福而不威者也福五
 而威六何也曰明嚮者得福幽嚮者得威五明而六/威立極而命福則不以一與五不以一與五則五奉
 一令其南嚮取極者皆福也不立極而令福則是以/一與五以一與五則五撓一柄其北嚮取福者皆威
 也故九者領四而趨五六者領五而凐一領五而湮/一則克也領四而趨五則德也故刑德生克非建極
 者莫之敢用也以為是萬物之終數故守五/者不過六守九者不過十守十者不過一
歛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
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罹于
[003-120a]
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時人
斯其惟皇之極
無虐煢獨而畏髙明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
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榖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
其辜于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
 三節丁寜鍚福之主深念俊民乃協上天好德之心/乃體上天隂隲之事其於庶民淫朋比德一以皇極
 化之蓋深慮後世以朋比誅俊乂以五福鍚不好徳/之人其垂訓深至如此三節原文繫皇極之下今定
 於/此
[003-120b]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側
頗僻民用僭忒
 福威皆出於天君之從天與臣之從君一也君無好/惡以天為好惡故好好德而惡不好德者君無威福
 以天為威福故天之威福君亦威福之書曰作之君/作之師謂其作之於天故亦曰作福作威使天子可
 作威福則庶民亦可作好惡矣是皆為近天子之光/者反復著戒不欲以威福玉食導天子以開頗僻之
 路也舊文繫於三德之下今繹文義實與三德四克/無涉故從諸儒再定於此若以皇極敷言或一百字
 或四十四字綰結終篇則文義完/好俟聖明獨裁非迂儒所敢與也
[003-121a]
 臣繹經典精奥之言無踰洪範又繹洪範精奥之義無/逾一為五行九為嚮威者此篇雖言一九互藏五運六
 氣繋於南方猶非其至也夫子一生沉研洪範凡詩春/秋絀伸進退皆從此出所為歳月日辰閏食休咎民生
 所繫隂騭相協盡在於此非虚存五六之文汎除十五/之義也攷春秋經行毎嵗絀九二百四十三嵗當絀半
 嵗之辰倍而引之四百八十六嵗當絀一嵗之辰故春/秋再合與河圖同運每四百八十六嵗得四百八十五
 嵗之實所以然者天行六十年不及範數二千七百四/十半以八積之為五年之辰小餘一九故春秋行四百
 八十五年而與天洪範共㑹於二萬一千九百二十四/之端是春秋所以兩倍追天與範之實也詩經行毎嵗
 絀九三百單五嵗當絀二千七百四十五以八積之為/五年之辰小餘四十五故詩行二千四百三十五嵗而
 與天洪範共㑹於二萬一千九百六十之端是詩所以/五倍追天與範之實也詩與春秋異行而皆以範為體
[003-121b]
 以天為用進退九五以集命疇之端故九者詩春秋/所為度也五者詩春秋所為盈也六者詩春秋所為
 虚也盈虚五六嚮威以生皆集於九以分十一閏以/此閠食以此食故一嵗盈虚十日九虚能者叙之以
 福不能者汨之以旤一月之辰三百五十有四餘三/一嵗之日三百五十有四餘三統餘十一以定威福
 故詩有舍範而從易春秋冇舍易有從範詩之從易/春秋之從範兩者仲尼之所獨取也易之絀十四範
 之絀九絀十四者從五五其六十而復加五絀九者/從六六其八十而復加六焉五六者天地所為威福
 也天地以是行其&KR2778福聖人以是敕其善敗故日二/十餘五而戒盈三十餘九而戒虚辰三百十二而戒
 盈四百六十八而戒虚兩者天地之大限也兩戒相/乗百二十六而嚮威參半故天子有所不能夀於民
 諸侯有所不能富於民天子有所不能凶折於民諸/侯冇所不能憂疾於民得其道者可以歛福錫極於
[003-122a]
 天下不得其道者以憂疾惡弱攖其身與它/曰仁也義也禮也智也根心生色如此而已
 然則庶民之生皆有福殛命與性與道與教與曰以/天治之則皆命也道也以君治之則皆性也教也然
 則凶短康寧可以相矯夀富惡疾可以互借與曰是/已言之八政之事也八政四克剛柔相濟值其所不
 齊而後委之於命然則聖人亦言命與何為其不言/命也易八百三十六以五乘之而以為詩有性有情
 有功有德夀富康寧好德考終五福者皆出焉春秋/七百二十九以六乘之而以為春秋有伐有侵有弑
 有滅凶短折疾憂貧惡弱六殛者皆出焉兩者性命/道教之所繇總也然則詩皆言福春秋皆言殛者與
 曰何為其然也其求之之法理窮性盡則至於此也/然則詩以五乘八百三十六復益五焉尚餘一百三
 十一春秋以六乘七百二十九無餘矣然則詩有餘/福春秋無餘殛與曰何為其然也洪範餘天毎嵗四
[003-122b]
 十五以九退之尚餘三十六詩餘天一百三十一以/十約之不及十一不及十一不謂之弱過四十五不
 謂之强福者本也殛者末也取福太盡則餘殛隨之/矣然則是皆治其末者與曰其治之皆有兩限焉詩
 之限五一也限十四二也限五者毎限八百五十限/十四者毎限三百有五是皆無閏之嵗星月主之春
 秋之限九一也限六二也限九者毎限四百八十六/限六者毎限七百二十九是皆有閏之嵗嵗日主之
 詩之主月春秋之主日福殛嚮威互相治也然則春/秋十積詩八積二千四百三十而贏絀五嵗可也曰
 疇主進春秋主卻進郤之間詩裁其間詩日以贏春/秋日絀故殛之數不侈於福也不知詩與春秋贏絀
 之數者則不知天所隂隲下/民歛福錫極始終之義矣
 然則範疇之進四十强五詩易之退一十弱四範疇/詩易進退合&KR1044不及六十左右分行而春秋以九乘
[003-123a]
 除其間九得十一為九十九以九十九分治福極而/又曰進郤之間詩裁其間何也曰春秋與範疇同體
 者也詩易同用者也春秋與範疇皆用九故以詩易/為之權衡詩易皆用十四弱故以春秋範疇為首尾
 權衡猶之月交首尾猶之交壤月交猶之炁孛交壤/猶之羅計四者皆相為用而交壤無為月交有象故
 使範疇春秋自為進郤而以詩易裁之然則範日以/贏春秋日以絀詩易無所贏絀而又變辭以治之何
 也曰辭不盡意言不盡象得/其通數而後其正數可治也
 
 
 
[003-123b]
  洪範歛福錫極圖
 凡論去極皆以土中為準土中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則北極而南五十五度至於天中此五十五度者五
 行之府神明所棲列宿皆陳於/前七緯與之出入所謂福圖也
[003-124a]
 
 
 
 
 
 
 黄赤道上下各二十四度合為四十八蓍法之所從/生自天中至南地平九十一度半除黄赤道四十七
 半下餘四十五弱故北陸而上五十五強至扵北極/以為河圖南陸而下四十五弱至於地平以為雒書
[003-124b]
 日月之行經於其中六九而北五九而南凡十一九/以分南北而威福出焉聖人用福而去威威主用威
 而去福威福之端各去其一以/立皇極故皇極者威福之凖也
 詩春秋合用嚮威圖二
[003-125a]
 
 
 
 
 
 凡詩五限四千二百五十尚縮一百三十二半為整/十一日於十二朔中虚一閏日春秋九限四千三百
 七十四尚餘一百二十四辰以九辰益之於十二朔/中亦贏一閏日故以九為端以十一為候散於諸限
 之中嚮福威殛之所從出也五行之行各有餘沴出/而與肅乂哲謀聖值則咎反為休出而與狂僣豫急
[003-125b]
 蒙值則天禍人刑交中之矣詩以性情扶命春秋以/禮樂扶法其於稽疑騐徵不假占卜以知天道則仲
 尼之所/獨至也
[003-126a]
 
 
 
 
 
 
 凡詩十四限之數即十二朔之月與五限八百五十/相通即易六十一嵗之縮餘也易六十嵗縮分八百
 三十六加一歲為八百五十故五其六十一而易與/朔㑹易與朔㑹則詩與易㑹詩易合朔而鬼神日月
[003-126b]
 從此更始矣春秋六限之數即十二月之氣與九限/八十六相通亦八十一歲之縮餘也疇八十歲縮分
 七百二十加一歲為七百二十九故六其八十一而/疇與嵗㑹疇與歳㑹則易詩春秋皆與歲㑹疇易詩
 春秋皆與歲㑹而鬼神日月從此更始矣故詩易職/月也春秋疇職嵗也歲月成而人事察人事察而天
 道可别南陔白華華黍繇庚崇丘繇儀此六者聖人/有所不用也聖人而用此六者則氣朔盈虚無以為
 别聖人而不存此六者則後之測閏食者無以為日/獲麟之後是有辛酉聖人而存辛酉則四百八十歲
 之後不盈六載聖人而去辛酉則一元之數僅得四/百八十有四故道有所并用法有所兼寄月不專福
 日不專威隂隂陽陽正間相追易不專朔範不專氣/或向或背威福乃大故知天易詩春秋四序追疇之
 故者可以知㑹/極歸極之義矣
[003-127a]
 凡疇本數至多天次之春秋次之易與詩又次之疇/毎嵗四千四百二十八六分七釐五毫天之比疇減
 四十五辰六分七釐五毫春秋之比疇减五十四辰/六分七釐五毫易之比疇减五十九六分四釐八毫
 三絲詩之比疇減七十四六分七釐五毫凡天春秋/易詩之數皆不及疇故立四序以追之天之追範九
 十六年而少周四百八十年而大周春秋之追範八/十一年而少周四百八十六年而大周易之追範七
 十三年而少周三百六十五年而大周詩之追範五/十八年而少周二百九十年而大周凡大周之限皆
 盡於二千四百三十以八乘詩限而退九十六月之/朔實以十乘春秋限而進二十五嵗之氣分以為未
 齊而極於四千三百九十八嵗則全範之福威皆盡/矣故福者所以為休也威者所以為咎也福威嵗分
 一百三十一約十一微弱以是微弱數往而得其餘/分以是微弱數來而得其末路故十一微弱天地之
[003-127b]
 所鞏後也五精之徤給物而少靳福有所不縱威有/所不騁故弱者威福之餘沴也天地以是十一寄其
 皇柄使世之作辟者仰受威福而皆有憚心威福罄/竭則萬物殄絶以是皇柄測其餘沴乘其本數而要
 其末路則萬物之錫極亦皆有命之矣天地之心微/神明之㫖細二十六萬二千一百四十四去其十三
 一分而集於闓陽之端七精還元五百二十四去其/十三一分而聖期底定聖人以其不獲已拜福於天
 地以其不獲已命威於百姓圓方二圖易詩春秋所/為威福之本也聖人而無是三本者則八政無所麗
 九用無所措聖人亦不知所為錫極保極之事故範/者天地所以立法也詩者聖人所以致思也立法積
 祥致思積微賢者見端明者審幾察是三千以十/一御之故休咎不以撓聖人威福不以撓天地
[003-128a]
 範疇天度春秋詩易積微圖
 
 
 
 
 
 
 
[003-128b]
 
 
 
 
 
 
 凡詩與易同度無易則詩無所據&KR1044數雖殊而限分/一也易一周六十嵗詩一周六十日以易之嵗當詩
 之日以詩之日去易之嵗故五周而存皇極之中六/周而去河圖之體益以大衍而為嵗朔之分益以圓
[003-129a]
 圖而為天行之序也三本雖以追天而實追範天之/追範不及四十五春秋追範不及五十四易之追範
 不及六十至於六十而日月干支可合矣詩易體分/四千二百五十一有六以百三十一㑹之而閏朔始
 并以三十三乘之而得四千三百二十三不及六十/此詩易&KR1044範之㣲端也凡二千一周而得二十六萬
 二千一百三十一故一百三十一者皇極嚮威以為/端始益十三㣲强而與範㑹萬物福殛從此禀受性
 者以為性命者以為命道者以為道教者以為教危/㣲精一去其十三而集於㣲端是維皇之極而聖人
 之所命獨也故君子之學不患不大於天地而患不/細於絲髪以絲髪之大而猶不足以比細故凶短折
 疾憂貧惡弱乘於氣質挾於五行以申賢者雖賢者/有不能免也然則為之如何曰好徳而已好徳則不
 貧好德則不憂好德則不惡不惡則不疾不疾則不/凶短折司冦五極吾知免也然則弱之為患有值之
[003-129b]
 者乎曰弱者五精之至靳亦其好徳有所不足也然/則五精贏絀皆出於閏與曰嵗月日辰已禀之也五
 紀之精以為五物五物之游以為五閏五閏五變值/其不及則天地亦不能益之矣然且聖人能益之曰
 遷善改過是也顔子善學夀於天地展禽多識富於/齊景然則五紀命物生數常少成數常多隂數常贏
 陽數常乏以陽值生數不過八為之如何曰五行生/成亦各互取三鍾之行上有生木三吕之行上有生
 金故亥非一水已非二火以癸從亥原非二水以丁/從已原非四火入限淺深而乗數贏縮兆魄變異故
 辰星之變枉矢破女拂樞滅寶繞蜒驚祀熒惑之變/天隂晉若官張赫崔昭明蚩旗嵗星之變棓槍猾衝
 國蝗及登太白之變杵柎伏靈狗殘卒起鎮星之變/五殘獄漢大賁絀流旬始擊咎此三十星者各乘其
 餘沴以汨彝倫惟聖人能以四克扶其正直正直四/克皇極乃立皇極既立乃命威福柔者以剛弱者以
[003-130a]
 强雖龍蛇之/孽不為憂也
  嚮威限圖
 
 
 
 
 
 
[003-130b]
 
 
 
 
 
 
 凡是閏分一百三十一為天地嚮威之本分於九宫/毎宫四百八十六而退一度各得十四辰五分五釐
 五毫於九宫中分為三十三限得四千三百二十三/外虛六十為嵗月日星辰厯數贏縮進退之路凡入
[003-131a]
 閏不及十四命物過於六十入限過於八十皆為極/備極無天地補救之所不逮故徳行數度君子之所
 共議也君子食不爽其度貨不爽其度祀不爽其度/工不爽其度用衆用刑不爽其度用兵用師不爽其
 度然則聖人之使五行治食福威治師宗伯治八政/司冦治稽疑五事治貨庶徴治賓五紀治工三徳治
 徒何也曰是固所以治之也人食於五行五行不求/報於人人寶其五事五事不與人為市神明其政則
 政不淫蓍龜其刑則刑不濫司空治厯則辨制司徒/選徳則盡義休咎以觀賔則内慝不作威福以觀師
 則主柄不落人而神之地而天之散而精之衍而專/之故九疇分布而八政不失也然則威福之用獨為
 師用也而上貫五行中總皇極以為是天地帝王所/神明其事者何也曰師者一政之治疇者八政之治
 也政有所不治疇無所不治賔師從疑則蓍龜與稽/威福從辟則五行為吏夫是則天地與帝王共治也
[003-131b]
 然則五福六殛之於五行庶徵亦有繫屬與曰聖人/之言也不離其類順者為福逆者為殛以類求之十
 不失一又為休/咎福極圖終焉
[003-132a]
 
 
 
 
 
 
 恒雨之貌為土沴水恒𤾉之言為水沴火恒燠之眎為/金沴木恒寒之聽為火沴金土之沴水厥貎贏弱水之
 沴火多疾多憂金之沴木是凶短折火之沴金是醜喪/貝贏弱之人是無肅貌疾憂之人是無乂言凶短折者
[003-132b]
 必無哲視醜寒之人亦無謀聽并是而觀星辰川嶽所/命五物所播五體動静吉凶舉可知也然則康寧不屬
 土惡弱不并沴貌與曰惟好徳則思永康寧則聴聰好/徳和風康寧袪寒是其别也然則凶短折之不屬貎弱
 之不屬極何也曰是先儒之疑義也五徳不入邊際六/殛不入皇極人壽不夀沴見於目人富不富沴發於聲
 人安不安沴見於聴好徳好色考祥凶終沴見於貎然/則西南皆兼兩殛好徳亦通考終四體之咎動分八極
 與曰猶之嚮威也九居一方而福殛兼用水獨弱流與/風俱竭金耗而惡木凶而折火疾與憂亦傷於思故思
 御水火而體冇八殛然則六殛之疴視獨過備何也曰/視者精神之領部也疾憂貧惡弱五沴之徴皆標於視
 然則好徳之人不入六殛脩短考終亦冇傷燠何也曰/木者仁也水者智也智曰考祥智曰考終易曰冇子考
 無咎聖人之於生死壽夭休咎福殛則必冇以處之也/然則是為考終而發與曰範詩春秋皆為考終而發也
[003-133a]
 範往而進詩來而退春秋以九除於其間雖百三十/一而詩之從易春秋之從範皆藏於十四顯於四十
 五六分之間以九九權之以命名物天地之精㳺不/専為閏也然則五行之數不復孤行與曰五行之數
 存於九部而見端於其末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五徳/之見端也見端者知性見性者知命然則聖人之屬
 比為此者何與曰命體致用聖人之本事也窮神知/化則不可知夫以考德居業觀政明治交察天人之
 故以和順於理義則舎此莫以矣然則隂隲相協是/皆人事與曰是天道也則亦地道也天别隂陽地察
 剛柔五十之中君子以居夫使水不沴火火不沴金/金不沴木集五德以免六殛之患非神禹能如此乎
 
 
[003-133b]
 
 
 
 
 
 
 
 洪範明義卷下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