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32 讀書管見-元-王充耘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管見卷上     元 王充耘 撰
 堯典
  堯典謂之虞書
傳云或以為孔子定堯典為虞書盖非孔子不能定也
何以眀之堯典紀堯之事甚略其始皆作書備稱頌賛
之辭中間不過分命羲和作歴一事自疇咨若時登庸
以下又皆為禪舜張本堯在位七十載其可紀者獨此
[001-1b]
事乎若舜則自側微登庸攝政即位涖政命官以至其
死備載扵篇以此見堯典不過舜典之起頭耳伏生以
舜典合堯典此正古書本是一篇之證也如此則此為
舜而作不為堯而作安得不謂之虞書乎傳者云因作
扵虞史而為虞書非的論也費誓秦誓豈作扵周史乎
舜典作扵夏史何以不曰夏書乎
  九族既睦
既字當訓作盡字如既月之既言無一人不親睦也
[001-2a]
  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當作一句讀與敬授人時作
對盖日月星辰即所以為天其行度有遲速莫不出乎
天然測候者當謹順之而已不可妄為穿鑿也
  分命四仲
分命仲叔四節傳者謂厯既成而分職頒布且考驗之
者非也上文厯象授時者緫語以大綱此下方詳告以
其故也賔曰是厯象日星鳥是厯象星以殷仲春却是
[001-2b]
授人時餘三節放此然此四節是正四時乃作厯之常
道别有活法存焉所謂活法者置閏是也故有閏方能
定四時成嵗不然則前所謂春者非春夏者非夏矣若
謂厯既成而頒布則置閏豈當在頒厯之後乎
  疇咨若時登庸
疇咨若時登庸與疇咨若予采作書者變文言之職任
初無大小盖堯之所訪欲得可禪代之人而用之故一
咨而得丹朱再咨而得共工三問而得鯀皆不勝任至
[001-3a]
舜然後稱所舉焉故前三節皆為禪舜張本職任那得
有大小邪
  堯禪舜
堯欲得可禪之人而放齊舉𦙍子朱盖父有天下𫝊之
子此親親之常道丹朱不稱然後驩兜舉共工而云方
鳩僝功盖以為親者不足取則莫若視有功者與之尚
功次扵尚親故也共工以静言庸違棄則因洪水而曰
有能俾乂讓于四岳則否徳盖功不足取則尚能能不
[001-3b]
足取則尚徳尚徳以為傳賢賢者有徳故也然尚親尚
功尚能皆不及舜惟尚徳而後舜不得辭焉盖舜雖側
微而其聲實已孚扵上下堯固已心擬之矣然草茅㣲
賤無因而至前固雖加訪而衆論之所舉者皆通顯在
位及其有揚側陋之命然後衆始舉之此見聖人作事
周密授舜雖出乎己意而舉舜必待於衆言盖舉天下
授之匹夫非詢謀僉同未有不基禍亂者子之子噲是

[001-4a]
  堯試舜
堯欲試舜獨不可使臣下妻之以女而妻以己二女何
哉盖道不出乎五倫其處父母兄弟則善矣未知其處
妻妾何如也故復以此試之夫身不行道不行扵妻子
况以匹夫而妻帝女又且二人焉此其難處有甚於頑
父嚚母傲弟者扵此而能使之和洽焉則推之天下無
難處之事矣凡人處順境易處逆境難堯盖悉以逆境
覘之也
[001-4b]
 舜典
舜典與堯典本合為一篇篇首二十八字盖後人偽増
也故其文上下皆不相蒙
  重華協于帝
重華協于帝一句是緫言下文是申説濬哲文明温恭
允塞是以八字賛舜之四徳故云重華與欽明文思齊
聖廣淵徽柔懿恭聦明齊聖之類皆以一字為義者不
同下文𤣥徳升聞乃命以位此協于帝之實也盖非謂
[001-5a]
其光華可合於堯言其徳有契乎堯之心不然何故命
以職位也此是古文尚書手脚如所謂允徳協于下亦
然下文實之以子恵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盖子恵
即所以為允徳民無不悦即所以為協下也
  慎徽五典
慎徽五典五典克從非是為司徒盖此兩句接連試以
二女之文通上文父母兄弟妻妾而言舜能使瞽叟厎
豫象不格姦二女協和家道雍睦是舜能慎徽五典而
[001-5b]
五典克從者也盖人道不出乎五常居家理則治可移
於官矣納于百揆百揆非一官也即後面九官之事以
其為事不一故云百揆耳司徒固在其中也堯以朝廷
之事悉委諸舜是納于百揆也舜任賢使能而無事不
理是百揆時敘也堯以統御諸侯責之舜舜委任四岳
得其人是賔于四門而四門穆穆也盖堯知有舜而已
舜自擇岳牧九官與共事及其成功則固舜之功也
  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止/舜讓于徳弗嗣
[001-6a]
詢事考言言可厎績則堯初得舜亦必使敷奏以言然
後歴試以功但其言不可考耳舜讓于徳弗嗣傳引後
説為優若云讓于有徳之人而弗嗣則不應即以受終
繼其後
  受終文祖齊七政止/類上帝輯五瑞
舜以正月朔日受終即觀象祭告然後㑹諸侯先神後
人其序自當如此然以事理推之新君攝位重事也四
岳必先期徧告於諸侯諸侯必豫期㑹集扵京師以受
[001-6b]
命於新主故云既月乃日覲岳牧頒瑞羣后盖既近月
終乃以一日受朝賀之禮即散遣諸侯至二月則東廵
狩矣輯五瑞雖言扵祭告之後盖作文序事不得不爾
然豈待此時而後𤼵命徴召邪豫期召集一日受朝以
後世大聚㑹朝賀推之可見豈有以一人之尊而逐日
與諸侯相見以盡詢察禮意則為其上者不亦勞乎
  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此仍舊文為是傳者欲移置肆覲東后之下恐未然盖
[001-7a]
聖人廵守所至之處祀神祇朝諸侯考正朔同制度正
禮樂使諸侯不得變易禮樂改制度耳故舜典所紀皆
其大凡未暇及其細碎若東后執贄之物悉書扵冊則
當時柴望祭告籩豆鼎俎之類何不亦紀之乎
  格于藝祖
文即藝藝即文故藝祖即文祖非二人也作書者變文
言之耳
  敷奏以言
[001-7b]
奏言試功旌以車服此特總叙聖人統攝諸侯之道非
必並用於來朝之時也古者三載考績豈得言下即考
其功且試以事功亦非考功之謂也
  象以典刑
象非如天之垂象以示人盖罪有小大故刑有輕重刑
所以倣象其罪而加之耳
  象以典刑一叚是立格例流共工一叚是斷例
舜受終之後觀象以齊七政是整齊天時祭告是交神
[001-8a]
明朝覲廵守是整齊人事封山濬川是理地道末後至
制刑用法而終焉見舜自得位之後天地神人之事一
切經理皆遍其規模廣大綜理周密真所謂上下與天
地同流豈曰小補之㢤
  詢于四岳
詢于四岳非謀治於四岳之官盖咨詢皆命官之辭作
書者變文錯綜用字耳下文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即
四岳職事盖四岳統四方諸侯其來各以方至故當闢
[001-8b]
四門以接之敷奏以言聼之者四岳也明試以功察之
者四岳也故當明四目達四聰不然則察扵東而昧扵
西詳扵南而略扵北矣若以詢四岳非命四岳以職事
則後面總命二十二人無乃欠一人乎
  奮庸熙載使宅百揆
舜即帝位則天下事功何乃欲求宅百揆以熙帝之載
盖作書者紀其命官之辭扵即位之後而其咨命實在
登庸之時其時堯為天子而舜執政故也且舜欲得人
[001-9a]
以宅百揆而衆推禹為司空則司空以下百揆也不然
則自后稷以下皆有所命之職業而百揆獨無職守何
邪傳謂禹以司空兼百揆經無兼官明文其所命不過
曰汝平水土其與汝后稷播時百榖汝作司徒敷五敎
汝作士汝共工何以異㢤盖為治莫先於平水土以定
民居其次播百榖以足食敷五敎以成性明五刑以察
姦作什器以利用其餘功及扵草木鳥獸使亦得以遂
其性然後節之以伯夷之禮和之以后夔之樂而終之
[001-9b]
納言以杜讒邪以相與保治功扵無窮而已是此九官
所職者不一所以名之為百揆也豈扵九官之外他有
百揆者乎堯納舜扵百揆而揆叙即此九官各稱其職
之效也傳者以為舜即位而命官故禹稷契臯陶之命
有所不通則以禹為司空兼百揆餘三人不咨而命者
申命舊職其他咨扵衆而後命者為新命之官益烈山
澤與禹治水同時故禹自言暨益奏庶鮮食今益作朕
虞咨諸衆而後命豈亦申命舊職邪稷契臯陶既久在
[001-10a]
位而黎民之阻飢蠻夷之猾夏五品之不遜自若乃猶
申命使仍其職果何取扵此三人邪
垂讓殳斨伯與益讓朱虎熊羆其下皆云汝諧傳引史
記云朱虎熊羆為益佐則前殳戕伯與亦當為垂之佐
意謂汝諧者使共此職非也禹讓稷契臯陶而用稷契
臯陶伯夷讓夔龍而用夔龍故皆不言汝諧是聼其讓
也益讓朱虎熊羆而未嘗用朱虎熊羆垂讓殳戕伯與
而未嘗用殳戕伯與故各言汝諧言惟汝可以宜此職
[001-10b]
爾他人不能也泛言咨四岳證以堯典疇咨可見
  典三禮
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五禮以吉禮居先舜命伯夷典
禮而止言三禮盖舉其重者言之耳
  典樂
詩言志至律和聲是語以作樂之曲折八音克諧至神
人以和是期以樂和之效驗聲依永謂以輕重清濁分
為五聲而永言之歌方有所依據盖以五聲足以括盡
[001-11a]
人聲之髙下也
  咨二十二人止/分北三苗
欽哉惟時亮天工是語言之告戒考績黜陟是法制之
維持庶績咸熙是陟明之效分北三苗是黜幽之效盖
二十二人皆有功可陟其不即工而可黜者僅三苗而

  舜陟方乃死
陟方乃死為廵守而死之説為是以後面周公敎成王
[001-11b]
以詰戎兵陟禹跡推之可見盖欲成王整點六師廵守
方國則以陟方為廵守何疑
 大禹謨
  文命敷于四海
文命敷于四海一句是總賛大禹猶賛堯而曰放勲賛
舜而曰重華協于帝祗承于帝曰所以起下文與上文
不相屬若云禹既已布其文敎扵四海矣又能陳其謨
以敬承扵舜則誤矣
[001-12a]
  嘉言罔攸伏
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三句是已然之效稽
于衆以下方是本夫言之所以伏而不達者以上多自
是而不肯咨詢於人賢之所以有遺於野者以困窮而
無勢援者不得進用萬邦之所以不能皆安者以鰥寡
無告之失職耳有能稽于衆而又舍己從人則善言豈
有隐而不聞者宜其無所伏也能不廢困窮則未至扵
困窮者可知矣宜賢才之無遺也能不虐無告則未至
[001-12b]
扵無告者可知矣宜萬邦之咸寧也然而此豈易能㢤
非聖人不能及也故曰惟帝時克
  儆戒無虞
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一句是總言下面曰罔曰無曰
勿皆是備言其戒懼之條目末後四夷來王一句却是
極言其效驗百志惟熙凡百所向必要光明俊偉慎勿
卑闇汙濁亦條目中之一也盖大者可以枚舉故一句
説一事小者不可悉數則以無怠無荒總之怠以心言
[001-13a]
欲其無一念而不戒飭也荒以事言欲其無一事而不
戒飭也
  戒之用休
戒之用休是誘之以賞也董之用威是懼之以刑也勸
之以九歌和之以樂也三者並用所以能使治功久而
不壊也
  禹讓臯陶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舜讓天下於禹而禹獨讓之臯
[001-13b]
陶而不及益稷契何也有虞之朝敎養萬民而納之扵
善者禹之功糾之以刑而驅天下之人使為善者臯陶
之功禹則啟其為善之途順而導之也臯陶則閉其為
惡之路逆而驅之也二者相湏其功相埒故禹自以己
之功徳不及臯陶而欲舉天下讓之臯陶焉其實臯陶
之功安能勝禹使禹功未叙刑將安施若益稷契則皆
佐禹以成功盖同功一體之人也己為首既自以為無
功矣若推其佐則己又安得以無功而辭
[001-14a]
  舜禪禹
堯欲得可禪代者衆因各以所知為薦或欲尚親則舉
𦙍子或欲尚功則舉共工或欲尚能則舉鯀至尚賢而
後舉舜舜讓禹則不待人言兩言惟汝賢則尚賢無賢
扵禹者矣不矜而人莫與争能不伐而人莫與争功則
尚功尚能又無有過禹者矣故曰天之厯數在爾躬盖
因人事以知之也
  精一執中
[001-14b]
惟精惟一兩惟字乃其用功之方精與一盖其效驗猶
視逺惟眀聽徳惟聰其工夫全在思惟上明與聰非用
功之謂也至於允執則猶中庸固執然確然執之而不
摇奪正其用功所在若謂信能執其中則是稱美之辭
而非戒勉之意堯告舜以允執厥中豈亦是稱美其信
能執中也邪况下文所謂勿聼勿庸曰欽㢤慎乃有位
敬修可願無非敎其用力持守而所謂中者豈真有髙
逺難行之事非聖人不可企及邪今恒言俗語扵事當
[001-15a]
其可者則謂之中其不可者則謂之不中雖愚夫愚婦
皆能言之又何有傳授心法之祕
  枚卜功臣
禹欲枚卜功臣而從其吉帝則以為卜以決疑不疑何
卜今人謀既順則鬼謀無不合矣故曰鬼神其依其者
必之扵將然之辭也所謂卜不習吉者言縱使卜之亦
必汝吉無第二人再吉者盖以此杜其枚卜之言耳而
非謂己嘗卜吉也若己嘗卜禹安得又有枚卜之説乎
[001-15b]
  禹征苖
三旬苗民逆命言兵力服人之難也七旬苗格言徳化
感人之速也夫以兵力服人宜如摧枯拉朽然朝至而
夕服矣而遷延一月更一晦朔天道既一小變而猶未
服何其服人之難以徳化人宜若恍惚汗漫而不可以
嵗月計功也然僅七旬而有苗來格盖不逾時而屈伏
焉何其服人之易也
禹之征苗雖曰奉辭伐罪既數苗之非則必矜己之是
[001-16a]
猶未免有自滿之意此苗所以不服也故益勸之使還
兵而増修徳敎庻㡬不戰而屈人所謂謙可受益也禹
從其言而班師舜感其言而大敷文徳但知舞干羽于
兩階而不復謀動干戈於逺國置有苗扵度外而彼自
來格焉於此見徳如帝舜而猶未嘗有自足之心而恃
威武以屈人誠不若徳化感人之易也若曰舜之徳不
自禹班師而始敷苗之格非以舞干羽而後至其來也
適當其時則益之言為空言而聖人以徳服人之實全
[001-16b]
索然矣况上言舞干羽而下言七旬來格安見有苗之
來適當奏舞之時邪
  堯舜禹禪授
堯授舜舜授禹皆使之真即帝位而自己退閒猶後世
以天下授之子而已稱太上皇耳而說者謂堯舜仍為
天子國有大事猶禀命焉盖執孟子荅咸丘蒙之說以
為據耳今以書考之乃殊不然舜既受終祖廟祭告神
祇又朝㑹諸侯廵守方岳是已正名為天下君矣而堯
[001-17a]
仍為天子扵上世豈有二天子邪使舜仍北面扵堯而
就臣位則不知祭告神祇當以何者為稱呼而朝覲諸
侯之際將南面以君禮見邪抑猶與諸侯比肩而北面
也邪
  禹謨古文之辨
禹謨一篇出扵孔壁深有可疑盖禹與臯陶舜三人荅
辭自具見扵臯陶謨益稷篇中如予思日孜孜帝慎乃
在位此即禹所陳之謨矣安得又有大禹謨一篇且堯
[001-17b]
典舜典雖紀事不一而先後布置皆有次序臯陶益稷
雖各自陳說而首尾荅問一一相照獨禹謨一篇雜亂
無敘其間只如益賛堯一叚安得為謨舜讓禹一叚當
名之以典禹征苗一叚當名之以誓今皆混而為一名
之曰謨殊與餘篇體製不類又説者以征苗為攝位後
事謂其禀舜之命而其末有禹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
徳一語夫舜以耄期倦勤而授禹禹安得舍朝廷之事
而親征有苗舜又安能以耄期之餘而誕敷文徳必勵
[001-18a]
精為治克己布政使所為有加於前方可名曰誕敷恐
非老年之所能果能之則不必授禹矣故嘗謂禹謨必
漢儒傅㑹之書其征苗之事亦不可信
  傳授心法之辨
堯命舜允執其中其説見於論語今推其意若曰咨爾
舜天之厯數在爾躬者言己之禅位出扵天非有所私
扵汝也允執其中猶言汝好為之凡不中之事慎不可
為也四海困窮天禄永終言若所為不中而致百姓困
[001-18b]
窮則汝亦休矣盖古人授人以職位必有警飭之辭如
舜命九官皆勉以欽哉之類欲其知所戒慎而不敢縦
恣云耳大舜聖人也豈有蹈不中以亡天下然古人兢
業自持日慎一日訓飭之語觀禹戒舜以無若丹朱好
慢游作傲虐則堯之戒舜豈其過㢤
中土呼事之當其可者謂之中其不可者謂之不中扵
物之好惡人之賢不肖皆以中與不中目之孟子所謂
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即是指人之賢不肖言之也
[001-19a]
其所謂中不中猶南方人言可與不可好與不好耳盖
其常言俗語雖小夫賤𨽻皆能言之初無所謂深𤣥髙
妙也傳者不察其中為一方言遂以為此聖賢傳授心
法也矣夫所謂心法者盖言治心之法耳其意以為人
能操存制伏此心使之無過不及然後能治天下故聖
賢以此相授受其説固若有理且足以醒人耳目然初
學之士扵道未知向方必有先知先覺之士為之開示
藴奥則可舜自側微以至徴庸觀其居家則能化頑嚚
[001-19b]
傲很者使不為奸命以職位則能使百揆時叙而四門
穆穆過者化存者神治天下如運諸掌斯時盖未聞執
中之㫖也而所為已如此豈其㝠行罔覺邪抑天質粹
美而暗合道妙邪迨即位而後得聞心法之要則其年
已六十矣然自授受之後未聞其行事有大異於前
日者是堯之所傳不足為舜損益也舜生三十徴庸即
命禹治水則禹生後舜不過十餘年耳舜耄期而後授
禹則且八九十矣使禹果可聞道及此而後語之不亦
[001-20a]
晚乎且舜之稱禹以克勤克儉不矜不伐而禹所陳克
艱之謨所論養民之政皆判然扵理欲之間而其言無
纎豪過差者此豈猶昧扵人心道心而行事不免有過
不及之失者必待帝舜告語而後悟邪方其未聞也其
心不見有所損及其既聞也其心不見有所益則謂此
為傳授心法者吾未敢以為然也仲虺告湯以建中于
民成王告蔡仲以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成湯聖王
蔡仲賢臣猶或可以與此盤庚告羣臣以各設中于乃
[001-20b]
心盤庚之臣皆傲上從康總于貨寳者亦得與聞心法
之訓何邪盖嘗論之堯之告舜僅曰允執厥中而舜亦
以命禹則其辭一而已當無所増損也禹謨出扵孔壁
後人附㑹竊取魯論堯曰篇載記而増益之析四句為
三叚而於允執其中之上妄増人心道心等語傳者不
悟其偽而以為實然扵是有傳心法之論且以為禹之
資不及舜必益以三言然後喻㡬於可笑盖皆為古文
所誤耳固無足怪也不特此也孔子告顔子以非禮勿
[001-21a]
視聼言動盖敎學者不得不爾而亦以為傳授心法切
要之言非顔子之明健不得聞不知今之敎者扵初學
之士動作不循禮度者將禁制之使不為乎抑姑聼之
待其至顔子地位而後約之以禮也是其為説固有所
不通耳孟子叙堯舜至扵孔子以為見而知之韓昌黎
謂堯傳之舜舜傳之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者皆言其聖
聖相承其行事出扵一律若其轉相付授然耳豈真有
所謂口傳面命邪道者衆人公共之物雖愚不肖可以
[001-21b]
與知能行而謂聖人私以相授者妄也湯文孔子相去
數百嵗果如何以傳授也邪若謂其可傳則與釋氏之
傳法傳衣鉢者無以異恐聖人之所謂道者不如是也
孔子告曽子以吾道一貫此亦尋常之語言而今人亦
推崇以為其師弟子密相授受而以為曽子得一貫之
妙且以一與貫字相為對待而訓釋之如此為一如此
為貫皆不成文理何以知之以曽子告門人以夫子之
道忠恕而已矣知之也盖夫子恐曽子以為己之道施
[001-22a]
扵己是一般施之人又是一般不知聖人之道退則修
己出則治人成己為忠成物為恕人己雖有不同而道
則安有二致故曰吾道一以貫之門人不喻其意而曽
子曉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盖即其實以曉之知
忠恕出扵一致則知夫子之道果是一以貫之矣此與
子貢論多學而識而告以予一以貫之者語意不同此
則言我之道是人己一貫彼則言余之扵學非多學而
識乃一以貫之猶所謂通扵一而萬事畢云爾
[001-22b]
 臯陶謨
  無敎逸欲有邦止/敬哉有土
無敎逸欲而兢業萬㡬言當勵精圖治無曠庶官言當
任賢使能惇典庸禮是先之以敎化命徳討罪是輔之
以賞罰以民之視聼好惡為天之聰眀明威是存心敬
畏如此安民而民不得其所者未之有也楊氏謂天敘
有典而下為安民之事者非
  思曰賛賛襄哉
[001-23a]
傳者謂思曰之曰當作日以益稷篇有思日孜孜之語
故也然作曰者是而作日者非盖臯陶純乎臣道故言
自云有功則吾豈敢吾所思者亦曰助君以成功耳若
云思日孜孜則不成文理且無意義
 益稷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
臯陶陳謨已竟帝呼禹使言禹謂予何所言所思者日
孜孜而已猶所謂為治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故臯
[001-23b]
陶有如何之問而禹遂有治水之陳其意以為當洪水
横流之時空言無施雖切何補是故予乗四載隨山刋
木決九川濬畎澮播艱食奏鮮食懋遷化居然後烝民
得以粒食萬邦遂爾作乂此豈空言所能辦邪要非孜
孜不可此予之所以欲無言也臯陶自以其所見之不
逮故云師汝昌言傳者謂禹述其治水本末而警戒之
意實存其間盖欲君臣勉力以保治功恐經文原無此
意艱食者用人力播種而後得之其得之也難非如鳥
[001-24a]
獸蟲魚自然生長也故以彼為鮮食此為艱食
  安汝止
人主之患在扵輕舉妄動故當安汝止以惟㡬惟康盖
平其心以慮其事之始終庶㡬其無失也然猶恐有遺
慮其輔弼之臣又直道以匡正之既内謀諸心又外謀
諸卿士宜無過舉矣然猶未也又思動而有為要足以
大應天下徯望之志而後可盖上兩句是慮善以動下
一句是動惟厥時事雖善而動不適時猶無益也人君
[001-24b]
舉動如此可謂慎之至矣以此昭受上帝天寧不申命
用休乎其應固可必矣所謂汝則從卿士從庻民從是
之謂大同身其康强子孫其逢吉者此之謂也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止/帝曰吁臣㢤鄰㢤
禹陳謨則言帝慎乃在位以歸重於君舜陳謨則曰臣
㢤鄰哉以倚重其臣意各有所主也
  臣作朕股肱耳目
予欲左右有民是言敎宣力四方是言政觀象作服是
[001-25a]
制禮審音出納五言是作樂四者為治之大要也帝欲
觀古人象日月星辰之類以制衣象宗彝之類以作服
是象乃倣像之象非物象之象也盖象字不可為句斷
若云物象則何得云古人之象
六律五聲八音皆作樂之具不可便以為樂律有長短
聲有清濁音有哀樂作樂者必先審較乎此以觀其果
治世之音歟抑亂世之音歟然後以之出納五言則奏
曲譜而成樂矣猶今人弹琴瑟者必先調弦故其所謂
[001-25b]
在治忽者乃審音之治忽而非審政之治忽也若云察
政治之得失如何把去出納五言
  庶頑讒説
庶頑讒説侯以眀之小人與君子雜處其頑讒之態度
不彰則其心不知愧恥故以射侯明之射而不中則徳
不若人為可恥矣明之以射侯而猶不知愧則從而撻
之撻之辱甚於射也撻之而不悛則識其過惡於簡冊
盖撻之辱僅見於一時而簡書之紀載將遺臭於無已
[001-26a]
其辱又甚矣若此者豈憎惡其人哉盖盛世皆為善之
人而為惡者無以自容非誅殺則流竄能全其生者寡
矣故聖人用此以激勵而敎之使知遷善庶㡬得以並
生於天地之間也不然恐不得保其首領矣
  工以納言
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古者以
樂敎養人故帝舜命䕫典樂敎胄子而周禮亦使大司
樂掌成均之法以敎國子弟敎之而改則薦用之不改
[001-26b]
則刑之而非謂使樂工颺頑讒之言以觀其改過與否

  光天之下
上文帝患庶頑讒説故此云誰敢不讓與讒説相應敢
不敬應與頑字相應盖化天下莫如舉賢而致賢又莫
如修徳已徳既盛則賢者自來用賢人則衆人自勸到
此時人無不濟濟相讓矣豈復有讒説哉人皆争自濯
磨以應上之所求矣豈復有頑不即工也哉
[001-27a]
  州十有二師
州十二師即所謂十二牧也以其養民則謂之牧以其
為民師則謂之師非十二牧之外又每州立十二諸侯
以為之師也
  簫韶九成
簫韶九成鳯凰來儀雖曰尊異靈瑞故别言之然其言
亦自有意盖謂祖考子孫同一氣人又有血氣心知尋
常鳥獸皆目前所有一聞樂聲之和為之感動固其宜
[001-27b]
也若鳯凰則翔於千仞覽徳輝而後下世所不常有也
豈容易感之使來㢤故必九成而後至也盖陽數之極
扵九而樂陽聲也作樂而至於九成則樂之和至此極
矣感物而致鳯凰則感通亦至此極矣
  帝庸作歌
帝作歌則先股肱欲倚重扵其臣臯陶賡歌則先元首
以責難扵其君所謂颺言者乃歌之漸非大言而疾也
與工以納言時而颺之者同盖有韻則為歌無韻則為
[001-28a]
言而兩語皆以欽哉係其後有咏歎歌颺之意亦歌之
類也臯陶以為人君不必下侵臣職以求事功但委任
而責成功耳率作興事者分職授任如咨命二十二人
是也屢省乃成則三載考績三考黜陟是也能如是則
可謂之明君君明則臣不敢欺而思盡其職庶事自各
就緒矣苟為不然而欲下侵衆職則元首叢脞而股肱
懈怠天下之事豈一人所能辦哉萬事之墮固其宜矣
 禹貢
[001-28b]
  篇首敷土奠髙山大川
禹敷土隨山刋木奠髙山大川敷土者盖鯀以土湮水
禹遂敷分而疏導之然後隨山刋木以治水之𤼵源既
乃定髙山大川以分别州域若云敷土而分别九州則
當以奠髙山大川居隨山刋木之上今次序不然故知
舊説未當
  九州貢賦
九州田賦止是米榖非必兵車觀甸服百里賦納總至
[001-29a]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可見盖貢者土之所宜賦者田之
所出九州之賦必皆嵗輸京師然後可比較其多寡若
諸侯各私所有則朝廷安得而知其總入之數邪文王
為方伯而庶邦惟正之供則所謂萬民惟正之供者必
非止扵畿内也
  南北方言
南方流水通呼為江北方流水通呼為河南方止水深
濶通謂之湖北方止水深濶通謂之海子
[001-29b]
  碣石河道
傳據程氏以為碣石已淪入海九河亦為海水所漸而
謂平州正南石山尚在此即碣石或者以為今谷口御
河入海處北岸有石山聳立状如小孤山北人呼為碣
石古人嘗鐫銘其上揭先生亦嘗刻詩石間御河水自
衛輝彰徳而來過臨清東光滄州長蘆至赤谷下海湍
流黄濁與黄河相類或云此正古黄河道謂之逆河盖
以海水逆潮而得名其上合流如滹沱易水之類通有
[001-30a]
九水又與九河相應而自海道入河者碣石亦正在右
轉屈之間其與夾右碣石入河皆相脗合至扵平州正
南别無石山在海中者不知昔人何據而説此豈亦未
嘗見而云爾邪又為朝宗所説案此説有理但扵播為
九河一句說播字未通尚欠考訂
  作十有三載乃同
兖州田賦作十有三載乃同者盖當河下流又有九黄
河衝冒受患最深其用功最先而成功獨後水平之後
[001-30b]
田地既可耕作矣又必優之十二年待其一紀之後嵗
星一周天道變扵上地力復扵下然後使之供輸扵公
上比同他州盖因其受患之深所以優恤之至
  嶧陽孤桐
梧桐非可以作琴瑟嶧陽之桐乃枯桐樹耳
  錫貢
厥包橘柚錫貢與錫貢磬錯以為非常貢待錫命而後
貢恐尚未然錫者上與下之辭而納錫大龜禹錫𤣥圭
[001-31a]
師錫帝曰皆以錫書盖大龜為國之守器禹告成功是
為舜成百世之功衆舉舜是為天下得人皆非常之事
故變之而亦不以常辭書獨橘柚磬錯謂之錫貢有不
可曉若謂口腹之欲待錫命然後貢則淮夷貢魚豈非
以充口腹者邪謂磬錯非常貢則泗濵貢浮磬青州貢
海物惟錯何不待錫命邪
  錯賦
錯出之賦止扵揚荆豫梁豈惟迤南四州田有一易再
[001-31b]
易而東西北三方田皆可嵗耕者也是亦有不可曉者
  三苗
舜竄三苖說者謂驅逐禁錮其君長然共工驩兜鯀皆
言其名獨苗之君長不名而謂為三苗是固可疑舜典
又謂之分北三苗禹貢又云丕叙臯陶謨又云何遷乎
有苗吕刑又云遏絶苗民夫謂之分北則必非止扵一
人謂其丕敘則必非止扵一君又謂之遷有苗謂之遏
絶苗民則亦不特遷徙其君長而已此必并其國人俱
[001-32a]
徒之也左氏記四凶而指為一人固已訛矣流放竄殛
變文耳其實皆遷徙也猶之命官一也而曰詢曰咨祭
祀一也而曰類曰禋曰望曰徧皆作書者錯綜用字謂
其罪有小大而刑有輕重者非也帝舜平生加刑扵人
此四事為大故作書者取而類記之而非謂其一朝罪
四凶也後世不察遂以為舜誅四凶皆攝位時事故扵
禹征有苗處說不通遂以為三苗乍臣乍叛寧有此事
邪夫三苗既匪在朝之臣舜得不動干戈執其君而竄
[001-32b]
之舜執其君而無所難禹征以六師而反不服何邪盖
苗頑不即工故征之來格而後分北竄徙之所謂臯陶
施象刑則加以流竄者是也豈施以刑不服而後征之
邪然既懐之以文徳而來格苗則已革心向化矣又從
而追咎其既往而分北之豈叛則討之服則舍之之謂
乎聖人必不爾也盖征苗而苗格此出安國古文與舜
典益稷臯陶謨相牴牾此必漢儒傅㑹之辭不可盡信
  導山
[001-33a]
禹貢有導山導水水非疏鑿不可山豈待疏鑿而使入
海邪而導岍岐則終以入海何也舊說以為山逾扵河
者固非是今傳者以為禹逾於河似矣而下文至于碣
石入于海豈亦禹入海邪盖當洪水懐襄平地無非是
水不復知有河道故禹先隨山刋木以決導之待其水
落土出然後河道可見於是從而決九川故導山即所
以導水其言入海固宜但其所導之山皆是衆水發源
與水道有相干渉者非泛然視其廣博髙大者而導之
[001-33b]
也如岍岐是黄河所經大岳是汾水所出王屋是濟水
所出鳥鼠以導渭熊耳以導伊洛桐柏以導淮嶓冢至
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可以見漢水之源流岷山之陽
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可以見江水之脉絡但
其所謂逾于河所謂至于某者又若不專指水言者尚
欠考訂
  敷淺原
敷淺原恐非廬山髙平曰原而又名敷淺則必平曠之
[001-34a]
地不為髙山可知禹貢導山即所以導水不論山之髙
大但於水有干渉曽用工者則録之若謂其所表見諸
山必其髙大可以辯疆域廣博可以奠民居則五岳中
之嵩山揚州則若舒州之灊山江東之茅山九華山之
類其緜亘皆數百里何故略不載紀邪
  導水次序
禹貢導山水皆自北而南天下之水莫大於河其次則
江漢皆𤼵源自西經中國以入海者也故導水先言河
[001-34b]
次漢次江濟與淮雖能入海而其源短故居其次渭水
洛水皆不能入海者也故居其末
  漢江
江漢二水勢均力敵皆能自達扵海者也故禹貢雖紀
其合流仍各見其首尾紀其合流故扵漢水言南入于
江江漢朝宗于海各見其首尾故扵漢水言東滙澤為
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於江水則言東迤北㑹為滙東
為中江入于海然扵漢水言南入江則江水北入漢可
[001-35a]
以互見矣扵江水不言㑹于漢而曰㑹于滙則漢水滙
為彭蠡亦可以互見矣此古人敘述之精雖不費辭而
一分一合脉絡昭然自見今讀者不細考而妄疑古人
疎略誤矣
  九江彭蠡
先儒有九江彭蠡辯其辯九江則是而辯彭蠡則非彭
蠡乃今之鄱陽湖其源固有豫章諸江而其為澤則固
江漢之所滙者也今春月江水暴漲則滙而入湖盖江
[001-35b]
流浩𣺌而其下束以小孤山水道狹甚其勢不得不逆
流而入此澤故有𤼵舟湖口無風而一夕達鄱陽之安
仁者問其故乃舟乗逆流行甚迅速猶隨潮而上者也
故江水之滙衆所共知今乃疑之顧弗深考耳且謂漢
自大别入江合流已七百餘里安能復識其滙澤者為
漢水邪亦可謂膠固之甚者矣夫單敘漢水源流則其
勢不得不以漢水為主但既云南入江則東滙澤為彭
蠡即江漢共滙可知矣不成曰南入于江東與江共滙
[001-36a]
澤為彭蠡然後為明白邪又謂彭蠡在大江之南當曰
南滙不當曰東滙滙既在南則當曰北為北江不當曰
東為北江其論南北反戾㡬為可笑盖江漢兩水皆𤼵
源西蜀而東流入海獨漢水到大别入江則析而南流
與江相合仍舊東流而滙為彭蠡又東流為北江以入
海其東西南北以天下大勢論不主一江南北而言也
今若欲改云南滙彭蠡則是南流入江之後又南滙彭
蠡則漢水當逆流向洞庭矣滙澤之後不云東為北江
[001-36b]
而云北為北江則漢水又當決破安慶横入淮河矣
  三江
三江既入疑當從蘇氏之說以漢為北江岷水為中江
豫章水為南江盖揚州之水莫大扵此經隔千餘里以
入海安得舍此不録而録震澤下之三江也邪傳者疑
三水既已合流為一不得復分為三江不知大小相埒
各能達海故雖見其合而仍以三江書以伊洛瀍澗入
于河江漢朝宗于海推之可見不然何故扵大别明紀
[001-37a]
漢水入江矣於滙為彭蠡之下復分漢為北江岷為中
江乎且不以岷水為南江而云中江則隐然見别有南
江章水是也古人紀載詳密而不費辭類如此非後人
所及也
  禹貢體製
洪範禹貢其文相類洪範則先撮總而後開列九疇禹
貢則先條列九州而後撮總導山所以總九州之山導
水所以總九州之水内之為九州外之為四隩髙之為
[001-37b]
九山下之為九川小之為九澤大之為四海此總言水
土無不平治也六府孔修所以見九州物産之充足正
庶土以厎慎財賦所以總九州之土貢則三壤以成賦
中邦所以總九州之田賦種藝之利不通扵夷裔此田
賦所以止扵中國也水土既平然後財用充足財用足
而後可取扵民故較土田以定貢賦貢賦定而地之廣
狹可見故可以錫土姓而建侯國夫如是則所以經營
天下者已備可以無為而治矣故祗台徳先而莫有距
[001-38a]
違者焉所謂烝民乃粒萬邦作乂者此也
  五服
五服五千但大約立法如此耳非四面截然正方真如
棋局也堯都冀州冀之北境那得二千五百里邪古今
天下止有許濶其土地所産大略相同如舜封象於有
庳羲仲測日於嵎夷禹南廵扵㑹稽導弱水至于流沙
四裔之地皆古人足跡所及者謂周人九服増地一倍
者妄說也荆揚土貢多扵餘州今亦未見有加於古貢
[001-38b]
象齒則地盡南海可知冀北土貢止皮服古亦未見有
勝於今謂古今土地有盛衰不同者臆説也譬之夏后
授田五十畝至周人増為百畝夷畎澮溝洫破涂路遂
徑不大煩擾邪其所井之田安得皆平原廣野髙下如
一邪要亦因其可井而井之其不可為井者則亦品搭
多寡以授之使如井田之數耳五服之制亦由是也
  東漸西被
聲敎至扵海濵則止矣何以又云漸于海盖海島之夷
[001-39a]
與流沙以西之戎狄咸賔貢於中國則是有虞之聲敎
東不止於海且漸入於海中西不止於流沙又䝉被流
沙之外矣
  禹錫𤣥圭
上之與下謂之錫禹奉𤣥圭而云錫𤣥圭何也盖為舜
成百世之功不可以常辭書猶之衆人舉舜而云師錫
帝曰盖為天下得人亦非常之事
  禹貢之作
[001-39b]
禹貢非作於禹治水成功之時必後來追紀之書其間
如云錫土姓祗台徳先不距朕行又如東漸西被之語
皆後靣追述之辭豈禹八年而水土平民方脫扵昬墊
敎化遽能大洽固無是理也且其間如兖州田賦作十
有三載乃同夫水平之餘又使耕治十三年方取其賦
豈逆計其年嵗而優之邪此必取賦後紀録無疑也且
舜竄三苗曽㡬何時而扵雍州已言三苖丕敘此豈氷
土初平紀録之語邪
[001-40a]
 甘誓
  乃召六卿
六卿安知非王朝六卿諸侯大國三卿武王伐紂故諸
侯則司徒司馬司空佐行天子出征則六卿隨往亦常
理耳
  三正
怠棄三正傳以為子丑寅之正不知王朝頒朔三正並
頒於諸侯邪抑止頒寅正也而奈何責有扈以怠棄三
[001-40b]
正且不奉正朔是欲擅變禮樂改易制度何得云怠棄
或者以為禹論養民莫重於六府三事威侮五行是不
修六府怠棄三正是不務三事為諸侯而不知養民此
天所以絶之也其說為優
 𦙍征
  聖有謨訓
聖有謨訓至邦有常刑是先引格例其或不恭謂各敬
其職非指為恭君也若專以諫君為恭則羲和非以不
[001-41a]
恭君而受伐
  先時後時
先時者殺不及時者殺此特為歴官誤筭天象不可凖
信重其法耳而非謂凡百官作事違限者皆殺也
  其爾衆士懋戒㢤
懋是勉其所當勉如威克愛之類戒是戒其所當戒如
愛克威之類
 仲虺之誥
[001-41b]
  民墜塗炭
民墜塗炭只是陷民扵水火耳塗非真指泥也泥何能
為民害惟水能殺人
  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此二句當從真氏之説盖兹者此也指伐桀之事而言
之也湯以為不幸處君臣之變而仲虺以此乃率循其
常道以順天命而已盖治則戴之以為君者常道也亂
則誅之以救民者亦常道也變而不失其正即所以為
[001-42a]
常也故湯則駭之以為變而仲虺則視之以為常
  惟王不邇聲色
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懋官懋賞用人改過克寛克
仁是歴數湯之善行彰信兆民是總言其善行之足以
取信扵天下非特指寛仁一事而已傳者失之
  初征自葛
湯征自葛民傒其來盖苦桀之虐而欲其拯己於水火
之中耳傳引吕氏之言謂其征伐之際唐虞都俞揖遜
[001-42b]
氣象依然若存無乃大巧而不切扵事實邪
  推亡固存
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言夏有亂亡之形不可不滅是乃
理勢當然非湯欲圖其天下也此猶是釋湯伐夏之慚
非勸勉之也當以林氏之説為正
  懋徳建中
懋昭大徳建中于民此是儱侗大綱言之言當明敎化
以立个凖則扵天下如親親使人各親其親長長使人
[001-43a]
各長其長如此而已至扵以義制事以禮制心此説得
嚴密正是垂法後嗣不可有豪髮過差盖湯為創業之
主非特天下之所取正亦後嗣之所取法者也茍有一
豪不中禮度則後必有甚焉者矣傳者以後二句屬上
文非是
  慎終惟始
慎厥終當思其始而謹始之道無他惟殖有禮覆昬暴
賞善而伐惡是是而非非如是欽崇天道則自然可以
[001-43b]
永保天命而有終矣不然則今日固代夏而王矣少不
加謹安保後日不為人所滅乎
 湯誥
  賁若草木兆民允殖
此二句當作一連説夫害民者去而憔悴之民皆有生
意賁然如草木之榮茂而可觀矣若説天如草木不成
義理
  凡我造邦
[001-44a]
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此
四句正是誕告萬方之要語前二句是禁止之後二句
是開導之
  萬方有罪在予一人
萬方有罪在予一人盖使天下皆化扵善而不陷罪惡
方是人君能克綏厥猷也林氏之説為長
 伊訓
  元祀十有二月
[001-44b]
三代改正朔不改月數見扵詩書周禮詩有七月流火
與四月維夏可見其云一之日二之日者變文耳非指
此為一月二月也周禮正月之吉始和若以子月為正
月則仲冬嚴沍安得始和二月掌判㑹萬民使合昬此
必今之二月未必臘月也仲夏斬隂木仲冬斬陽木四
時皆未嘗改獨有所謂正嵗者則正是以十一月為嵗
首故喚作正嵗如月令是秦書則以季秋之月朔頒來
嵗朔扵諸侯是秦分明以十月為嵗首而未嘗以為春
[001-45a]
正月也商書元祀十二月皆是以首月行大事何嘗改
月數乎惟春秋改之不知是魯史改之乎抑朝廷改之
乎論語莫春浴沂雖不見是何月然所謂莫春必今三
月若以子月為春則莫春乃正月北方正月氷猶未盡
泮安可浴乎先儒疑之故以為上已祓除又云地志以
為有温泉皆意其為天寒而未可浴也然既已服春服
又乘風舞雩壇豈可謂寒邪其為今之三月無可疑者
是孔子之時猶未改也獨孟子七八月之間旱與十一
[001-45b]
月成徒杠十二月成輿梁則己改之但孟子又出春秋
之後其改也宜矣竊意周初未改及春秋然後改今亦
未見改自何時但扵春秋可見其改耳然若非春秋改
則周用子正於他書皆無可證驗先儒有謂武王以十
三年滅紂就改十一月又就改為春則無縁後面周公
作詩作周禮皆不遵用新正朔而止從其舊此為可疑
夫子所謂行夏之時則恐商周四時與夏實不同故夫
子欲改而從夏不但更其嵗首之月耳
[001-46a]
一説正魯史改之盖武王定天下改用子正不過以新
天下之耳目而月數實未嘗改故正以詩書所引皆坦
然無可疑者至魯史則以周公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於周室為懿親於姬姓之國為最長而天下諸侯於是
乎觀禮者固當遵用周之正朔以率先天下其改之宜
也夫子修春秋而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亦因
魯史之舊文載當時之事耳
  布昭聖武
[001-46b]
湯布昭聖武猶云懋昭大徳盖湯欲誅暴救民不得不
用武耳武曰聖武猶徳曰懿徳而布昭則是湯稱舉而
𤼵揚之而謂湯之徳威敷著於天下非是
  今王嗣厥徳
今王嗣厥徳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
終于四海盖言前王以武功取天下後王當用文徳以
致太平所謂徳者不過愛敬二端而已盖孩提之童皆
知愛親及長皆知敬兄愛親是仁敬長是義二者出扵
[001-47a]
人性之自然一隂一陽相為對待猶春生秋殺然盖一
扵愛則流一於敬則離二者不可偏廢也人惟愛也故
惻然而有所不忍惟敬也故肅然而有所不敢不忍不
敢而後君臣父子長㓜貴賤得有所繋屬而不離相安
而不亂故治天下之道莫切於此彼百姓之不親是不
知愛五品之不遜是不知敬不愛不敬而後大亂生焉
故親親而人各親其親則一家興仁而一國興仁矣長
長而人各長其長則一家興讓而一國興讓矣大學所
[001-47b]
謂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孟子所謂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㓜吾㓜以及人之㓜天下可運之掌皆
此道也
  先王肈修人紀
先王肈修人紀以下是歴數湯之行事以見其積累之
勤苦盖肈字與以至字相為首尾言由其始於如此其
所積累不亦難乎先儒誤以肈字專屬之修人紀遂以
為湯始修復人紀非也
[001-48a]
  嗣王祗厥身
嗣王祗厥身與後面祗爾厥辟相似言當愛敬其身不
可以縦欲敗禮度是輕其不貲之身也
 太甲
  顧諟天之明命
天之眀命只是天之眷命猶云畏天之威相似大學引
此以釋明徳是斷章取義如緝熙敬止之類今釋書者
豈得反據大學而指為我之眀徳乎若以為即明徳則
[001-48b]
扵後面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將何以釋之乎謂之
明命猶云元命大命皆雅其稱謂耳
  慎乃儉徳
慎乃儉徳惟懐永圖是總言以戒其縦侈之病下面若
虞機張省括則釋是申之以譬喻欽厥止率乃祖攸行
是正言以盡其意盖射者猶不肯妄𤼵人君安可輕動
而不思為長久之計乎凡事皆有當然之則一定而不
可移者所謂止者此也人君要道敬守此理不敢踰越
[001-49a]
但有所為一循祖宗成憲則便是能慎徳而可以久長
之道也大臣安得不歡喜而後世安得不仰其令名夫
君有不眀臣不可以不忠為臣之道惟知媚于天子而
已今伊尹有以懌之言又有承王之休亡斁之語使太
甲而縦欲則伊尹遂可厭之乎是不然媚于天子此人
臣事君之常道而伊尹則自任以天下之重其所為安
可以常理拘也觀其自謂予弗狎于弗順而放太甲于
桐則可見矣然而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簒
[001-49b]
也不可以為常法也
  視逺惟明聼徳惟聦
視逺惟明聼徳惟聰傳云思明則所視者逺思聰則所
聼者徳非也人情事生則孝事死則忘矣接上則敬接
下則慢矣視近則明視逺則昬聼佞則聦聼徳則惑猶
魏文侯所謂聼古樂則卧聼鄭衛則喜不知倦人情大
抵如此故當有以矯之子張問明夫子告以不受浸潤
之譖膚受之愬者可以謂之明又可謂之逺是以逺與
[001-50a]
眀對言逺亦眀之類也與此視逺惟明不同其註引之
誤也
  君罔以辯言亂舊政
辯言亂政吳氏謂太甲所失者此非也太甲居桐三年
百官總己以聼冢宰政事皆出伊尹今而後復政厥辟
伊尹將欲歸休伊尹深慮已既退休則必有讒人交構
長短以求媚其上使太甲悉反其所為者太甲若誤信
之則國之禍必自此起此君之所當戒者若人臣則功
[001-50b]
成身退以謙遜自處庶㡬可以保全功業不然則患失
患得之心生而禍亦由此起矣此臣之所當戒者如周
公復政成王有明農之志亦不能無此慮故一則曰厥
若彝及撫事如予一則曰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皆惟
恐已退而君有變更於其間也
 咸有一徳
  徳無常師
徳是總言師則指其人善則指其行事人君居天下之
[001-51a]
上其徳必首出衆人而事事盡善乃可然豈必生成㢤
亦取諸人以為善而已故徳不可執一人以為師但是
善者皆可以為師善不可執一善以為主惟協合於一
而已盖欲其悉有衆人之萬善凑成自已之一徳耳茍
匹夫匹婦不獲自盡則民主無與成厥功安可自廣而
狹人㢤其與孔子所謂一貫者不相類與精一執中之
言亦不同彼是言作事要常適其中此則欲取諸人以
為善耳
[001-51b]
 盤庚
  予若觀火
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傳謂我視汝情明若觀火
非也夫人雖不可嚮邇猶可撲滅故火蔓延則當撲之
今乃坐觀其延爇是拙謀矣人臣不從上令則當刑以
驅之今乃聼其所為成就其過惡是與觀火者何異惡
得不謂之拙謀
 說命
[001-52a]
  若金用汝作礪
金而無礪一器之不適用耳其利害所係者小巨川則
日渉者衆若無舟楫則所係者大矣然但渉者病之其
不渉者固未害也若嵗大旱則舉天下民物之命皆懸
扵一雨其不可無也必矣故曰三語雖若一意而實一
節深一節者此之謂也
  若跣弗視地
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與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之語
[001-52b]
不倫意亦不相對值竊意前二句是古書後二句是傅

  后從諫則聖
聖者通明之謂作事無纎豪過差以其能從諫故也至
扵后克聖臣不命其承二句説不通后以從諫而後聖
是聖由諫而後得也如何聖而後臣方諫之
  惟天聦眀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是承上文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
[001-53a]
都而言惟臣欽若惟民從乂是因承以大夫師長惟以
亂民而𤼵天則聰明聖則立法臣則順君民則從治各
有體式其理勢自當如此下二句不是憲天之效憲非
效天乃是立法
  惟口起羞
言語是宣文敎甲胄是供武備衣裳是命有徳干戈以
討有罪人君為治惟此四者能審所當用而不失則言
不至於起羞甲胄不至於起戎以賞則勸以討則懲無
[001-53b]
所往而不善矣故曰允兹克明乃罔不休
  惟厥攸居
惟厥攸居政事惟醇兩惟字皆訓作思一句是一義以
下句為上句之效者非也
  爾惟訓于朕志
爾惟訓于朕志是欲其格心非徒然輔徳也盖志者心
之所之欲有所向而未見諸行事者也人臣匡君扵此
正之則易待其見諸行事而正救之則難盖人君之志
[001-54a]
慮不可少有所偏當適其中而後可故辟之作酒醴爾
必思麴與糵辟之作和羮爾必思鹽與梅夫偏於麴則
苦偏於蘖則甘有鹽無梅則鹹而不可食有梅無鹽則
酸而不可食故曰爾交修予言當兼致其力而不可使
有所偏也此志既正則作於其事𤼵於其政安有不善
者㢤
  惟斆學半
傳謂敎人所得居自學之半盖敎學相長此理固有之
[001-54b]
但傅説此言為髙宗而𤼵不知髙宗學成之後使之轉
敎何人方可以足成那一半若不敎人則髙宗所學終
是不全矣以此觀之則敎者止說得一半學者當自用
功如舉一隅能以三隅反之類未見其為憸巧也
  四海咸仰朕徳
四海仰徳時乃風風非敎也盖説之出也異乎尋常命
相故天下皆翹首企足而望之曰後有下令而異於前
者必新相格君之功也是其風聲足以聳動四海耳非
[001-55a]
敎也
  對揚休命
對揚休命對者酧荅其所言揚則稱舉之所謂奉以周
旋弗敢失墜是也非所謂對以己而揚於衆周書用荅
揚文武之光訓亦此意盖古文書出扵一手故其言每
每相重
 
 
[001-55b]
 
 
 
 
 
 
 
 讀書管見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