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6 書纂言-元-吳澄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書纂言卷二       元 吳澄 撰
  夏書
   夏禹有天下之號也禹貢成於堯之時而繫之
   夏書者禹之王以是功也
   禹貢
    貢者下供上之名林氏曰是篇有貢有賦而
    獨以貢名篇者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貢則
[002-1b]
    貢又夏后氏田賦之總名也
禹敷土隨山刋木奠髙山大川
 禹先分布九州之土地以別州界隨山之𫝑斬木通
 道又定其山之髙者川之大者以為各州綱紀然後
 因界分相其便冝而施功焉
  此第一章緫叙大槩以起後章
冀州
 冀州堯都之地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東豫河
[002-2a]
 之北八州皆言疆界而冀不言者以尊帝畿示天子
 無外之意
既載壺口治梁及岐
 既者已事之辭載始有事也壺口山名龍門之上口
 也在隰州吉鄉縣東南梁吕梁山也在石州離石縣
 東北春秋成公五年梁山朋壅河爾雅云梁山晉望
 謂此山也岐狐岐之山也在汾州介休縣勝水所出
 東北流注于汾吕不韋謂龍門未闢吕梁未鑿河出
[002-2b]
 孟門之上水溢逆流孟門蓋在壺口之下流壺口治
 則河流壺之中而不復出其上矣自是乃治梁治岐
 魏志曰梁山北有龍門大禹所鑿新安王氏曰龍門
 兩山夾河其一在洚州龍門縣其一在同州韓城縣
 陳氏曰水患莫甚于河河之險在于龍門孟門蓋孟
 門龍門乃河之上下口為河之巨扼故首治之吕氏
 曰此禹最用功處孟子謂禹行其所無事如鑿龍門
 豈得為無事鑿其所當鑿不憚難而止乃是行其所
[002-3a]
 無事也林氏曰鑿者疑就狹處鑿而廣之未必如賈
 讓所謂隳斷天地之性也蔡氏曰梁岐二山河水所
 經治之所以開河道先儒以為雍州梁岐者非是
旣修太原至于岳陽
 修因鯀之功而修之也廣平曰原太原河東太原府
 也岳太岳山在晉州霍邑縣東山南曰陽今岳陽縣
 地也從太原至岳陽皆修之蓋汾水出太原經太岳
 東入于河此導汾水也朱子曰他所舉山川皆先地
[002-3b]
 後績覩成功而言也壺口梁岐太原獨先績後地本
 用功之始而言也豈治之有難易歟
覃懷厎績至于衡漳
 覃懷地名漢河内郡懷縣今懷州也衡漳水名衡古
 横字漳水二源一出平定軍樂平縣少山者名清漳
 一出潞州長子縣𤼵鳩山者名濁漳東至涉縣合清
 漳東北至定逺軍東光縣入北河曽氏曰地形南北為
 從東西為横河自大伾而北流漳水東流而注之河
[002-4a]
 從漳横故曰衡漳蔡氏曰桑欽云二漳異源而下流
 相合同歸于海唐人亦言漳水能獨達于海請以為
 瀆而不云入河者蓋禹導河自洚水大陸至碣石東
 北入海周定王五年河徙砱礫則漸遷而東漢初漳
 猶入河其後河日以東而漳水益逺至欽時河自大
 伾而下已非故道而漳自入海矣故欽與唐人所言
 如此
厥土惟白壤
[002-4b]
 無塊曰壤白色也壤質也水害旣去土復其常故以
 土色質辨土之所宜也王氏曰冀土非盡白壤其大
 致然也餘州倣此
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賦者上税下之名粟米兵車之類錯猶閒也賦上上
 第一等閒或第二等田中中第五等田賦之等不同
 何也賦之九等以各州嵗入緫數較其多寡而為髙
 下也數之最多者為上上田之九等以各州土地所
[002-5a]
 宜較其肥瘠而為髙下也地之最肥者為上上林氏
 曰冀州先賦後田者畿内之地併與廛里場圃關市
 之𩔖征之如周官載師所載非但田賦也他州皆先
 田後賦蓋賦出于田而已
恒衞旣從大陸旣作
 恒衞二水名恒水出定州曲陽縣恒山北谷東流合
 滱水至瀛州髙陽縣入易水眺氏曰今恒水西南流
 至眞定府行唐縣東流入滋水又南流入衡水非古
[002-5b]
 逕矣衞水出真定府靈夀縣東流合滹沱河過信安
 軍入易水從從其道也大陸蔡氏曰髙平曰陸禹河
 自澶相以北在貝冀以及枯洚之南皆穿西山踵趾
 以行班馬王横所謂載之髙地是也及其已過信洚
 之北則西山𫝑斷曠然四平蓋此處謂之大陸杜佑
 李吉甫以邢趙深三州為大陸者得之孫炎以為鉅
 鹿北廣阿澤河所經者非是程氏曰古河未嘗逕邢
 行鉅鹿之廣阿也作謂耕治水患旣息而平地之廣
[002-6a]
 衍者可耕治也敘此于田賦之下以其成功在田賦
 旣定之後吕氏曰言于田賦之前者其害大不可不
 先治也言于田賦之後者其害小故徐治之也
㠀夷皮服
 㠀海中山皮服製皮為衣海㠀之夷以皮服来貢也
夾右碣石入于河
 碣石在漢右北平郡驪城縣遼西臨榆縣河入海處
 蓋在碣石東南冀州三面距河他州貢物必達于海
[002-6b]
 而後至帝都故八州敘事于章末紀其入貢之道冀
 州天子所自治故無貢篚惟有島夷皮服之貢島夷
 来貢所經之道東海在左碣石在右来行其閒由海
 入河而達帝都也
  此第二章
濟河惟兖州
 東南據濟西北距河蘇氏曰河濟之閒相去不逺兖
 州之境東南跨濟非止于濟也蔡氏曰河昔北流兖
[002-7a]
 州之境北盡碣石河右之地後淪于海河益徙而南
 濟河始相去不逺林氏曰濟古文作泲説文註云此
 兖州濟也其從水從齊者説文註云出常山房子縣
 賛皇山濟泲音同字異當以古文為正澄案導水章
 所敘冀州之濟兖州之濟實一水也濟泲二字蓋通
 用註説文者因二字而以北濟南泲為二水非也
九河旣道
 孔氏曰河水分為九道在此州界蔡氏曰唐滄州即
[002-7b]
 漢漸海羣地北境與平州接相去五百餘里禹之九
 河當在其地後為海水淪没故其迹不存九河入海
 之處有碣石在其西北岸九河水道變遷而平州正
 南有山名碣石者去海岸五百餘里則是古河自今
 已為海處始分為九而淪于海矣漢王横言昔天常
 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里九河之地已
 為海水所漸酈道元亦謂九河碣石苞淪于海此説
 是也澄案後儒蓋因爾雅九河之名而誤道水得其
[002-8a]
 道也後倣此
雷夏旣澤
 雷夏在濮州雷澤縣西北澤者水之鍾也孫氏曰旣
 澤向未為澤今始為澤也吕氏曰治水不出兩端川
 流畎澮則相轉而已達海使之有所歸也或不可以
 達海則損數百里之地因其𫝑以為澤使之有所容
 也
灉沮㑹同
[002-8b]
 灉沮二水名兩相合謂之㑹合為一謂之同新安王
 氏曰九域志濮州有沮溝即禹貢灉沮㑹同者沮溝出
 濮陽灉水出曹州下流相合
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
 桑土冝桑之土也兖地冝桑後之濮上桑間可驗也
 地髙曰丘兖地卑民皆升髙丘以避水今水退而桑
 土旣可蠶矣于是民始下髙丘而居平土也
厥土黒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002-9a]
 墳土脈墳起也如左氏傳所謂祭之地地墳是也繇
 抽也條長也吕氏曰兖水最甚草木至是始抽始長
 與包喬不同
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
 田中下第六等貞猶木之貞榦貞榦在下枝條在上
 貞者物之下事之終也賦下下第九等言在九州之
 下九等之終也禹治水八年十有三載通治水八年
 言之則此州水平其後他州五年歟同謂一州之内
[002-9b]
 或髙或下水患皆平若有一處未平則不可謂同也
 兖水最甚故作治十有三載乃同也
厥貢漆絲
 貢者謂諸侯貢天子故畿外八州皆有貢先漆絲以
 土地最冝者先之也他州倣此
厥篚織文
 篚者所貢之物入于篚也篚竹器筐屬幣帛必承以
 篚所謂篚厥𤣥黄也織文織而成文綾羅之屬東陽
[002-10a]
 馬氏曰周官九貢一曰祀貢菁茅是也二曰嬪貢絲
 枲是也三曰器貢浮磬是也四曰幣貢琨瑶皮革是
 也五曰材貢杶榦栝柏篠簜是也六曰貨貢龜貝金
 珠是也七曰服貢絺紵織文是也八曰斿貢羽毛是
 也斿旗之有旄垂下者九曰物貢魚鹽橘柚是也林
 氏曰八州之貢兖雍最寡荆揚最多然各因土地所
 宜雖有多寡而無輕重
浮于濟漯達于河
[002-10b]
 泛舟于水謂之浮自水通水謂之達案地志漯水出
 東郡東武陽至千乗入海程氏謂此乃漢河與漯殊
 異澄嘗浮濟舟人言漯合于濟孔疏曰自漯入濟自
 濟入河
  此第三章
海岱惟青州
 東北至海西南距岱岱泰山也在襲慶府奉符縣西
 北三十里孔疏曰東北當跨海堯時青州越海而有
[002-11a]
 遼東舜分青州為營州即遼東也漢公孫度據遼東
 自號青州刺史矣
嵎夷旣略
 嵎夷即堯典嵎夷蓋海濵之夷在登州略為之封畛
 也
濰淄其道
 濰淄二水名濰水出宻州莒縣東北濰山北至濰州
 昌邑入海淄水出淄州淄川縣東南七十里原山東
[002-11b]
 至青州壽光縣入濟其者將然之辭上言旣道旣者
 已然之辭林氏曰河濟下流兖受之淮下流徐受之
 江漢下流揚受之青雖近海然不當衆流之衝但濰
 淄二水順故道則功畢矣比之他州用力最省者也
厥土白墳海濵廣斥
 濵水旁也斥鹹土也可煑為鹽東方謂之斥西方謂
 之鹵平土則白而墳海濵之土則處處皆斥鹵故曰
 廣斥
[002-12a]
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
 田上下第三等賦中上第四等也
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
 鹽斥地所出絺細葛也海物水族排蜃羅池之𩔖惟
 或在句中猶言與及曁也或在句端猶如越如若也
 錯石可磨礪者也詩云他山之石可以為錯畎谷也
 枲麻也鉛黒錫也怪石怪異之石碔砆之屬岱山之
 谷出此五物林氏曰凡貢不言所出之地者一州所
[002-12b]
 出皆可貢言所出之地者以此地所産為良也
萊夷作牧厥篚檿絲
 莱夷莱山之夷作謂耕作牧謂放牧夷人以耕牧為
 業也檿山桑也野蠶食山桑成蠒其絲中琴瑟絃以
 之為繒堅韌異常惟東莱出此絲水平而莱夷之地
 可作牧矣故篚檿絲而来貢也
浮于汶達于濟
 汶水出原山西南至鄆州中都縣入濟蓋淄水出原
[002-13a]
 山之隂汶水出原山之陽不言達河者達濟則自濟
 可達河矣
  此第四章
海岱及淮惟徐州
 東至海北距岱南至淮林氏曰北接青州則至岱南
 接揚州則至淮一州之境有四至七州止言二至此
 獨載三面者止言海岱則嫌于青止言淮海則嫌于
 揚故言海岱及淮而後徐州之疆境始別
[002-13b]
淮沂其乂蒙羽其藝
 淮沂二水名淮之源出于豫之境至揚徐閒始大其
 泛溢為患尤在于徐故淮之治于徐言之沂水出沂
 州沂水縣艾山行六百里南至下邳入泗源出尼丘
 山西北徑魯雩門即曽㸃浴沂處又一源出武陽冠
 石山又一源出黃孤山又有出沂州費縣者皆曰沂
 水乂治也徐之水非一獨舉淮沂者蓋徐州泗水為
 大而淮沂二水與之並沂在上流而入泗水淮在下
[002-14a]
 流而受泗水二水治則他無不治矣蒙羽二山名蒙
 山在費縣西北八十里跨兩邑閒費縣在其東南蒙
 隂縣在其東北顓㬰國在費縣西北故為東蒙主羽
 山在沂州臨沂縣之東南海州朐山縣之西北藝言
 可種藝也
大野旣豬東原厎平
 大野澤名在鉅野縣北五里其澤廣大南通洙泗北
 連清濟俗呼梁山泊水蓄而復流曰豬東原漢東平
[002-14b]
 國即鄆州也後為東平府以地之平故曰東平在徐
 西北謂之東者以在濟東故也東平國景帝時亦名
 濟東國東平下濕自古多水患後世數徙其城厎平
 者水患已去厎于平也蔡氏曰大野東原所以志濟
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
 土黏曰埴黏泥如脂之膩也考工記言摶埴老氏言
 埏埴土黏膩故可摶可埏而為器埴墳其土質有黏
 膩者有墳起者漸進長也包叢生也
[002-15a]
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
 田上中第二等賦中中第五等也
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濵浮磬淮夷蠙
珠曁魚
 土五色謂青黃赤白黒五種之土徐土赤而五色亦
 間有之案周書作雒篇曰建大社于國中其壝東青
 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驪土中央舋以黃土將建諸侯
 鑿取其方面之土包以黃土苴以白茅以為土封故
[002-15b]
 曰受削土于周室此貢土五色蓋以為是用也羽畎
 羽山之谷也夏五色具也翟雉也五色之雉羽中旌
 旄嶧山名下邳縣有葛嶧山嶧陽嶧山之南也孤桐
 特生之桐材中琴瑟泗水名出泗水縣桃墟西北陪
 尾山源有泉四因以為名西南經曲阜分為二派南
 洙北泗至瑕丘復合又經魚臺東南過沛彭城又過
 下邳入淮泗濵泗水之二旁也浮磬石露水濵若浮
 于水然或曰泗水旁近石浮生土中不根著者也下
[002-16a]
 邳有石磬山或以為古取磬之地不曰石而曰磬成
 磬而後貢也淮夷淮北之夷蠙蚌之别名淮有羙魚
 謂之淮白魚夏翟孤桐浮磬珠魚各有所産之地非
 他處所有故詳其地
厥篚𤣥纎縞
 𤣥黒繒纎黒經白緯縞白繒
浮于淮泗達于河
 自淮而泗自泗達于河或謂泗水不可達河者蘇氏
[002-16b]
 曰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世謂隋煬始通汴入泗禹
 時無此水道此考之不詳也漢書項羽與漢約中分
 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東為楚文頴註云于滎陽下
 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衞與濟汝淮泗
 㑹于楚即今官渡水也魏武與𡊮紹相持于官渡乃
 楚漢分裂之地自秦漢有之安知非禹跡邪晉王濬
 伐吳杜預與書云足下當徑取秣陵自江入淮踰于
 泗汴泝河而上振旅還都王濬舟師古今絶倫而自
[002-17a]
 汴泝河可以班師則汴水之大小當不減于今足以
 見秦漢魏晉皆有此水道非煬帝創開也禹貢九州
 之末皆記入河水道而淮泗獨不能入河理不應爾
 意此水道其後或為鴻溝或為官渡或為汴皆引河
 而注之淮泗也
  此第五章
淮海惟揚州
 北至淮東南至海
[002-17b]
彭蠡旣豬陽鳥攸居
 彭蠡澤名跨豫章鄱陽之境廣數百里受歙信饒撫
 之水及洪州東境水豬者名鄱陽湖流出名揚瀾左
 蠡䖍吉𡊮筠之水及洪西境之水皆㑹過南康至湖
 口縣入江陽鳥鴈也冬月居于此澤洲渚之閒千百
 為羣日冬南夏北鴈九月而南正月而北隨日南北
 趨暖避寒故曰陽鳥
三江旣入震澤厎定
[002-18a]
 唐仲初吳都賦註松江下七十里分流東北入海者
 為婁江東南流者為東江併松江為三江其地今亦
 名三江口呉越春秋謂范蠡乗舟出三江之口者是
 也入謂入海蘇湖之水于此入海也震澤太湖一名
 五湖在吳縣西南五十里今湖州也震如三川震之
 震俗謂湖翻太湖之水震蕩難定故名震澤江之下
 流三江旣入海則震澤厎于定也
篠簜旣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塗泥
[002-18b]
 篠箭竹簜大竹竹濶節曰簜少長曰夭喬髙也塗泥
 水泉濕也下地多水其土淖新安王氏曰兖徐言草
 木于厥土之下其土髙下燥濕同兼山林言之也揚
 之塗泥惟言沮洳之多山林不與故言草木于厥土
 之上
厥田惟下下厥賦下上上錯
 田下下第九等賦下上第七等上錯錯在下上之上
 言間出第六也九等分為三品下上與中下異品故
[002-19a]
 特言上錯也
厥貢惟金三品瑶琨篠簜齒革羽毛惟木㠀夷卉服
 三品金銀銅也瑶琨皆羙石瑶次玉琨次瑶篠材中
 矢笴簜材中樂管亦可為符節周官掌節有英簜齒
 象齒革犀兕革羽鳥羽毛牛毛木楩梓豫章之屬凡
 木之可用者皆是㠀夷東海南海㠀上之夷卉草也
 卉服織草以為衣服也
厥篚織貝
[002-19b]
 貝錦名詩云成是貝錦染其絲五色織之成文者曰
 織貝不染五色而織之成文者曰織文
厥包橘柚錫貢
 凡貢物有宜入篚而貢者有宜包裹而貢者故又出
 厥包一條于厥篚之外小曰橘大曰柚錫與也言下
 與上有時特獻送而貢非常制也故曰錫貢錫貢字
 例當在貢物之上為嫌厥篚之文繫以錫貢則不成
 辭故言之于貢物之下
[002-20a]
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順流而下曰沿沿江入海自海入淮自淮入泗泗可
 達河而至帝都矣林氏曰禹時江淮未通故揚州入
 貢必自江以入海然後達于淮泗至吳夫差掘溝通
 水與晉㑹黃池然後江淮始通孟子謂禹排淮泗而
 注之江蓋誤指吳王所通之水以為禹跡澄謂江北
 淮南地髙于水雖曰溝通江淮兩水之間掘一横溝
 兩端築堤壅水在溝中若欲行舟須自江中拽舟上
[002-20b]
 溝行溝旣盡又拽舟下淮江淮二水實未嘗通流也
  此第六章
荆及衡陽惟荆州
 北距南條荆山南盡衡山之陽
江漢朝宗于海
 朝宗諸侯見天子之名也春曰朝夏曰宗江漢合流
 于荆去海尚逺然水道已安而無汜濫横流之患其
 𫝑奔趨于海猶諸侯朝宗也
[002-21a]
九江孔殷
 九江今之洞庭也經言九江在長沙下雋西北楚地
 記言巴陵瀟湘之淵在九江之間今岳州巴陵縣即
 楚之巴陵漢之下雋也洞庭正在其西北則洞庭為
 九江審矣今沅水漸水元水辰水敘水酉水澧水資
 水湘水皆合于洞庭意以是名九江也孔甚殷盛也
 言九水之合有所容歸其流甚盛也漢志以九江為
 在廬江之尋陽縣者非是蓋尋陽乃揚州之境不屬
[002-21b]
 荆州且惟一江而已不見有九江而孔疏又以彼處
 九江之名起于近代則非禹貢所謂九江也
沱潛旣道雲土夢作乂
 爾雅曰水自江出為沱自漢出為潛江漢源𤼵梁州
 流經荆州故梁荆皆有沱潛此則荆州江漢之出者
 也案枝江縣有沱水然其流入江非出于江也華容
 縣有夏水者首出于江尾入于沔亦謂之沱潛乃江
 漢下流支派不一蓋謂江漢下流不一支派無循其
[002-22a]
 道者矣雲夢澤名周官職方氏荆州其澤藪曰雲夢
 案華容縣南有雲夢澤枝江縣西有雲夢城江夏安
 陸縣亦有雲夢蓋此澤跨江南北八九百里故每處
 名焉土謂水退而土見作乂謂可耕種而治乂鄭氏
 曰雲在江北今玉沙監利景陵等縣夢在江南今公
 安石首建寧等縣易氏曰左傳楚子涉睢濟江入于
 雲中則在江北為雲楚子田江南之夢則在江南為
 夢江北江漢之㑹水潦常積雲在北方者方見土江
[002-22b]
 南皆山水源易涸夢在江南者已作乂沈氏曰舊尚
 書雲夢土作乂太宗時得古本尚書乃雲土夢作乂
 詔改從古本
厥土惟塗泥
 土下濕與揚州同
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
 田下中第八等賦上下第三等蔡氏曰田比揚只加
 一等而賦為第三等者地濶人衆也
[002-23a]
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礪砥砮丹惟箘簵

 荆州貢與揚州大抵多同然荆先言羽毛者孔註謂
 善者為先也杶榦栝柏皆木名杶古椿字榦柘也柏
 葉松身曰栝揚州貢木不言其名凡木可用者皆貢
 此州所貢只此四木而已礪麤砥細皆磨石也砮石
 中矢鏃丹丹砂箘簵二竹楛木名材皆中矢笴
三邦厎貢厥名包匭菁茅
[002-23b]
 三邦未詳其地厎致也匭匣也旣包而又匣之敬也
 菁茅有刺而三脊所以供祭祀縮酒之用三邦厎貢
 其有名者今辰州麻陽縣包茅山出菁茅然他處亦
 有之舊以三邦厎貢厥名屬上文箘簵楛者非是
厥篚𤣥纁璣組
 𤣥染黒六入者七入則為緇深黒矣纁染綘三入者
 四入則為朱深赤矣璣珠不圓者組綬璣組以璣穿
 結為組也揚州先篚後包此先包後篚者以菁茅祀
[002-24a]
 貢重物包而且匭故升在篚前
九江納錫大龜
 尺二寸曰大龜神物國之所寳非可常得若偶得之
 則以入納而錫于上謂納不謂貢明其非貢物也故
 于貢包篚之外別出此條
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
 江沱潛漢其水道出入不可詳大𫝑則自江沱而入
 潛漢也逾越也漢與洛不通故自漢出陸行及洛濵
[002-24b]
 乃用舟順流而下逾越洛口而遂入河也程氏曰不
 徑浮江漢兼浮沱潛者隨其貢物所出之便或由經
 流或循支派也
  此第七章
荆河惟豫州
 西南至南條荆山北距大河
伊洛瀍澗旣入于河
 伊水出虢州盧氏縣熊耳山東北至河南府鞏縣入
[002-25a]
 洛瀍水出河南郡舊穀城縣潛亭北至偃師入洛澗
 水出澠池縣白石山至新安入洛伊瀍澗三水入洛
 而洛水入河此言四水皆入于河猶漢入江江入海
 而荆州言江漢朝宗于海意同蓋四水並流大小相
 敵故也
滎波旣豬
 滎波二水名周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
 滎在今鄭州滎澤縣西五里敖倉東南鄭氏謂滎今
[002-25b]
 塞為平地滎陽民猶謂其處為滎澤酈道元曰禹塞
 淫水于滎陽下引河東南以通淮泗濟水分河東南
 流漢明帝使王景即滎水故瀆東注浚儀謂之浚儀
 渠漢志謂滎陽縣有狼蕩渠首受濟是也南曰狼蕩
 北曰浚儀一也滎瀆水受河水有石門謂之滎口石
 門波水爾雅云水自洛出為波山海經曰婁涿之山
 波水出其隂北流注于穀二説不同未詳孰是
導菏澤被孟豬
[002-26a]
 菏澤在興仁府濟隂縣南三里其地有菏山故名其
 澤為菏澤也蓋濟水所經水經謂南濟東過冤句縣
 南又東過定陶縣南又東北菏水東出焉是也被被
 覆而及之也孟豬在睢陽郡虞城縣西北周官作望
 諸左傳爾雅作孟諸漢志作盟豬史記作明都夏氏
 曰菏澤水盛餘波被于孟豬如弱水餘波入于流沙
 也不言入言被者水盛乃被之不常入也
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002-26b]
 土不言色色不一也壚疏也顔氏曰𤣥而疏説文曰
 黒剛土土質髙下不同故別而言之
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
 田中上第四等賦錯上中第二等而間或第一等也
 蓋冀賦第一或時數少于豫則降為第二而升豫為
 上上豫賦第二或時數多于冀則升為第一而降冀
 為上中也
厥貢漆枲絺紵
[002-27a]
 周官漆林有征周時豫為畿内故征而不貢禹時豫
 在畿外故貢而不征紵麻屬林氏曰顔師古謂織紵
 為布及練然經但言貢紵或成布未成布不可詳
厥篚纎纊
 纊綿也林氏曰纎與纊二物也
錫貢磬錯
 磬錯治磬之錯也凡錫者非常貢故于末特言之龜
 非貢物故言納不言貢橘柚磬錯雖是貢物非常制
[002-27b]
 所貢也故言錫貢
浮于洛達于河
 豫去帝都最近其東境徑自入河其西境由洛達河
  此第八章
華陽黒水惟梁州
 東距西岳華山之南西據黒水
岷嶓旣藝沱潛旣道
 岷嶓二山名岷江源所出嶓漢源所出二源旣滌水
[002-28a]
 無阻滯泛溢之患其山已可種藝也沱潛江漢別流
 之在梁州者成都府郫縣東有沱水西入江又彭州
 導江縣西南有沱水東入江又洋州眞符縣有灊谷
 水西南入漢灊音潛凡江漢支流或大或小或長或
 短皆名沱潛不拘一處岷嶓藝則江漢之上源治矣
 沱潛道則江漢之下流治矣
蔡蒙旅平和夷厎績
 蔡蒙二山名蔡山在雅州嚴道縣蒙山在雅州名山
[002-28b]
 縣酈道元謂其山上合下開沬水逕其間溷崖水脈
 漂疾厯代為患蜀郡太守李冰𤼵卒鑿平溷崖則二
 山在禹為用功多也旅祭名旅平者治功畢而祭以
 告水患之平和夷自嚴道而西地名和川夷人居之
 旅祭二山而和夷所居之地亦致功也林氏曰今雅
 州有和川鎮即和夷故地
厥土青黎
 黎黒也土不言質質不一也
[002-29a]
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
 田下上第七等賦下中第八等三錯者或時錯出第
 七則降揚于下中而梁為下上或時錯出第九則升
 兖于下中而梁為下下隨本等第八為三故曰三錯
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
 璆玉磬鐵柔鐵銀白金鏤剛鐡可鏤刻者也磬石磬
 先鐵後銀鐵多于銀也後世蜀之卓氏程氏以鐵冶
 冨擬封君見梁州産鐵之多也熊似豕羆似熊而黃
[002-29b]
 狐類犬而長尾貍則狐之小者孔氏謂以四獸之皮
 織今通外國之俗者為澄言曰織皮者獸皮熟之去
 毛削令至薄裁令極細如縷以金傅之織而為布非
 縫皮為裘亦非織毳為褐也西傾山名在洮州臨潭
 縣西南桓水名水經曰西傾之南桓水出焉葉氏曰
 中國之貢疑西傾即西戎之境熊羆狐貍織皮文當
 與西傾因桓是来相屬謂四獸織皮西傾之戎因桓
 水而来以通中國獻方物也澄案西傾山雖屬雍州
[002-30a]
 然山趾所必廣西傾之戎蓋在梁州境内此句特為
 織皮之貢而言章末乃緫言一州貢物達于帝都之
 道他州之貢則皆然舊註以此句屬下文浮于潛之
 上者非是
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
 凡漢水分支可以容舟處皆潛也不言浮漢而言浮
 潛者隨其支流徑便不必至漢乃浮也桑欽叙漢自
 西樂城以上為沔度水口以下為漢大率漢之支流
[002-30b]
 皆名潛漢之上流皆名沔此由潛以逹漢也沔在山南
 屬梁州渭在山北屬雍州水不可通自沔而北陸行
 度隴至于渭濵乃用舟順流而不可逾越渭口而遂
 渡河也文當曰入于沔逾于渭蓋二文互也漢武帝
 時人有上書欲通襃斜道及漕事下張湯問之云襃
 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漕從南陽上沔入襃襃絶
 水至斜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渭蔡氏曰襃斜之
 間絶水百餘里故曰逾然當曰逾于渭今曰逾于沔
[002-31a]
 又未可曉絶河而渡曰亂
  此第九章
黒水西河惟雍州
 西跨黒水東至西河西河主冀都而言龍門之河在
 冀西也
弱水旣西
 弱水出吐谷渾界窮石山自張掖郡刪丹縣西至合
 黎山與張掖縣河合旣西者導之西流也栁宗元曰
[002-31b]
 其水無力不能負芥投之則墊没及底故名弱水
涇屬渭汭
 涇水出安定岍頭山易氏曰岍頭山一名崆峒連亘
 原州髙平百泉平涼三縣涇水東南流至涇州臨涇
 縣保定縣邠州冝禄縣永夀縣又東北流至京兆醴
 泉縣九嵕山東仲山西當水出山處故漢名谷口縣
 白渠漑田在此地又自池陽東流至涇陽縣南七里
 左傳襄十四年諸侯伐秦濟涇而次在此地東南流
[002-32a]
 至髙陵縣東北流至雲陽縣西二十五里即鄭國鑿
 渠處又東流而入渭洛入河處謂之洛汭渭入河處
 謂之渭汭涇至雲陽縣而入渭又至華州華隂之永
 豐倉而入河此二百八十里間涇與渭相連故曰涇
 屬渭汭
漆沮旣從灃水攸同
 漆沮二水名漆水自耀州同官縣東北界來經華原
 縣沮水自坊州昇平縣北子午嶺出下合榆谷慈馬
[002-32b]
 等川至華原縣合漆水至同州朝邑縣東南入渭從
 如恒衛旣從之從灃水出京兆鄠縣北東至咸陽縣
 經上林苑與渭水合為一故曰同案水經漆水出扶
 風杜陽縣眺氏曰此邠州漆也程氏曰杜陽今岐山
 普潤縣之地亦漢漆縣之境非禹貢之漆水也
荆岐旣旅終南惇物至于鳥鼠
 荆岐二山名荆北條荆山在耀州富平縣掘陵原岐
 在鳯翔岐山縣東北十里終南惇物鳥鼠三山名終
[002-33a]
 南一名太一山在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惇物一名
 垂山在武功縣鳥鼠俗呼為青雀山在渭源縣西舉三
 山而不言所治者蒙上文旣旅之文也
原隰厎績至于豬野
 廣平曰原下濕曰隰詩曰度其隰原即此也在邠州
 豬野澤名武威縣東北休屠澤是也治水成功自髙
 而下故先言山次原隰次陂澤也
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002-33b]
 三危山名未詳其地地記以為在鳥鼠之西而南當
 岷山或以為燉煌左傳曰先王居檮杌于四裔故允
 姓之姦居于瓜州即燉煌也叙謂服從政教也舜竄
 三苗之君于三危者猶尚桀驁頑不即功蓋三苗故
 地山川險惡氣習使然今湖南徭洞時猶竊𤼵俘而
 詢之多為猫姓豈其遺種歟
厥土惟黃壤
 黄者土之正色林氏曰物得其常性者最貴雍州黃
[002-34a]
 壤故其田他州莫及
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
 田上上第一等賦中下第六等或謂荆州厥賦下上
 上錯之等是與雍州兩易而此不言錯何也曰荆賦
 或時數多于雍則錯出第六而雍為第七自是荆之
 賦有増羡而非雍之賦有減殺也故荆言錯而雍不
 言錯
厥貢惟球琳琅玕織皮崑崙析支渠捜西戎即敘
[002-34b]
 球琳皆羙玉或云球玉磬琅玕羙石似珠今南海有
 青琅玕珊瑚屬也崑崙析支渠搜皆西戎國名崑崙
 在臨羌西析支在河闗西渠搜近朔方地即猶即工
 之即敘猶丕敘之敘即敘言臣順而効貢也梁州織
 皮西傾之戎所貢雍州織皮此諸國之戎所貢易氏
 曰臨羌西即今蘭州之地河闗西即今積石軍之地
 朔方郡有渠搜縣水經云河自朔方東流經渠搜故
 城禮大戴記云北𤼵渠捜西戎又在三國之外如漢
[002-35a]
 之西域亦緫三十六國舊本織皮至即敘十二字在
 㑹于渭汭之下蘇氏曰其文當在球琳琅玕之下浮
 于積石之上今從之
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㑹于渭汭
 積石山名禹導河所始處龍門在河中府龍門縣雍
 之貢道有二北道自積石至西河南道自渭入河北
 道自龍門而下與南道㑹于渭汭蔡氏曰他州入貢
 亦必不止一道𤼵此例以互見耳案邢恕奏乞下熙
[002-35b]
 河路打造船五百隻于黄河順流放下至㑹州西小
 河内藏放熙河漕使李復奏竊知邢恕欲用此船載
 兵順流而下去取興州契勘㑹州之西小河鹹水其
 濶不及一丈深止于一二尺豈能藏船過㑹州入韋
 精山石峽險窄自上垂流直下髙數十丈船豈可過
 至西安州之東大河分為六七道散流渭之南山逆
 流數十里方再合逆溜水淺灘磧不勝舟載此聲若
 出必為夏國侮笑事遂寢邢恕之䇿如李復之言可
[002-36a]
 謂謬矣然此言雍州貢賦之路亦曰浮于積石至于
 龍門西河則古来此處河道固通舟楫矣而復之言
 乃如此何也姑錄之以備參考云
  此第十章
導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
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陳氏曰隨山治水故以導言水源出于山因山以相
 水之源委山有澗谷者導而納之川朱子曰導山自
[002-36b]
 北而南據導字分南北二條而江河為之紀二條又
 分為四鄭氏曰岍岐為正隂列西傾為次隂列嶓冢
 為次陽列岷山為正陽列澄案毎列之中又有二焉
 此條河渭北境之山北條之北也岍岐荆三山在渭
 北北條之北之一也岍在雍州岍源縣西六十里北
 與隴山接今之隴山天井金門秦嶺山皆古之岍也
 逾謂行及河濵用舟截流横渡逾越河濵而又出陸
 也壺口雷首太岳厎柱析城王屋太行恒山碣石九
[002-37a]
 山在河北北條之北之二也雷首一名中條山在河
 中府河東縣南十五里太岳即霍山在晉州霍邑縣
 東三十里厎柱在陜州陜縣東北五十里山在水中
 破為三穿河出其間有似于門俗名三門山析城在
 王屋縣西北七十里山峰四面如城有南門焉王屋
 在垣曲縣北十五里周廻一百三十里髙三十里山
 形如屋太行連亘河北諸州澤州之晉城陸州懷州
 之河内武涉修武以至于河北境皆太行所經故太
[002-37b]
 行在河北為天下之脊恒山北岳也在漢常山郡上
 曲陽縣西北入于海言山傍之水皆入海也
西傾朱圉鳥鼠至于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岍與西傾皆雍州山故西傾不言導其文蒙于導岍
 也此條大河南境之山北條之南也西傾朱圉鳥鼠
 太華四山北條之南之一也朱圉在秦州清水縣伏
 羗鎮西南六十里太華西岳也在華州華隂縣南八
 里熊耳外方桐柏陪尾四山北條之南之二也熊耳
[002-38a]
 在虢州盧氏縣南五十里外方中岳嵩山也在河南
 府登封縣西北二十三里桐柏一名大復山在唐州
 桐柏縣西南九十里陪尾案唐志泗水縣有陪尾山
 泗水出焉蓋此是也孔疏以安州安陸縣横尾山為
 陪尾者非是
導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別
 此條江漢北境之山南條之北也嶓冢荆山二山在
 北南條之北之一也嶓冢在興元府金牛鎮東二十八
[002-38b]
 里其山中髙東西下形似冢山以東水皆東流山以
 西水皆西流俗謂分水嶺荆山在荆門軍當陽内方
 大別二山在江北南條之北之二也内方一名章山
 在復州竟陵縣大別在漢陽軍漢陽縣漢水入江處
 鄂州在江南岸北對此山
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
 嶓岷皆梁州山故岷山不言導其文蒙于導嶓冢此
 條大江南境之山南條之南也岷衡二山南條之南
[002-39a]
 之一也岷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鐵豹嶺南去
 青城石山百里蜀以西近江源者皆為岷山連峰接
 岫青城天彭諸山之所環遶皆岷也岷山之陽其山
 非一衡山南岳也在衡州衡陽縣北七十里南一峰
 曰岣嶁山自縣西北以至湘南縣東南皆衡山也過
 九江謂導山之人至衡山之麓遂越洞庭之尾東取
 山路以至敷淺原是導岍岐荆山逾于河以盡恒山
 碣石之例也敷淺原一山南條之南之二也導山自
[002-39b]
 衡山東行至今江州徳安縣有敷淺原即漢厯陵縣
 地敷淺原蓋兼山水而名望敷陽乃其中間之小山
 廬阜則其盡處之大山也
  此第十一章
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蔡氏曰濬川自隨山始故導水次于導山山水皆原
 于西北故敘山叙水皆自西北而東南導山則先岍
 岐導水則先弱水也朱子曰導水凡九條弱水最西
[002-40a]
 北水又西流不經中國故首言之黒水從雍梁西界
 入南海亦不經中國故次之河為四瀆宗且𤼵源西
 北故中國之水以河為先漢𤼵源于西在江之北故
 次于河江在漢南故次于漢濟雖北而𤼵源近故次
 于江淮在濟南故次于濟渭水所經止于雍州于一
 州為大于九州為小故後及之洛水所經止于豫州
 自渭而言又在南故居末易氏曰弱水合黎流沙同
 在甘州即漢張掖郡弱水出刪丹縣南山下合黎山
[002-40b]
 在張掖縣西北二百里俗名要塗山又有居延澤在
 縣東北六十里古以為流沙朱子曰流沙在合黎之
 西杜佑曰在沙州西八十里其沙隨風流行故曰流
 沙
導黒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水經曰出張掖雞山南至燉煌過三危山漢志曰益
 州郡滇池縣有黒水祠夏氏曰黒水在張掖為雍州
 之界在于闐為梁州之界易氏曰樊綽蠻書載蠻水
[002-41a]
 之入南海者有四西洱河與瀾滄江合一也麗水與瀰
 渃江合二也新豐川合勃弄諸水三也唐蒙所見盤江
 四也綽指麗水為黒水一名様禆江而羅些城北有
 山即三危山其水從羅些城三危山西南行上流出
 于西羌吐蕃下流南至蒼望城又南至雙王道勿川
 有瀰渃江西南来㑹南經驃國之東而入海羅些乃
 南詔吐蕃南北相距之地其西接吐蕃其東接劍南
 東北之西境蔡氏曰梁雍二州西邉皆以黒水為界
[002-41b]
 是黒水自雍之西北而直出梁之西南也中國山𫝑
 岡脊皆自西北而来積石西傾岷山岡脊以東之水
 既入于河漢岷江其岡脊以西之水即為黒水而入
 于南海
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隂東至于厎柱又東至
于孟津東過洛汭至于大伾北過洚水至于大陸又北
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
 河水出塞外東北入塞内漢張騫窮河源一源出葱
[002-42a]
 嶺一源出于闐于闐河北流合葱嶺河東注蒲昌海
 去玉門陽闗三百餘里水潛行地下南出積石為中
 國河説者謂張騫徒見兩水入蒲昌海誤以為河源
 爾雅云河出崑崙墟唐長慶中薛元鼎使吐蕃自隴
 西成紀縣西南出塞二千餘里得河源于莫賀延磧
 尾曰悶磨黎山其山中髙四下所謂崑崙也東北流
 與積石河相連河源澄瑩冬春可涉下稍合流色赤
 益逺他水并注遂濁河源非出于積石禹導河自積
[002-42b]
 石始也易氏曰河自廓州積石軍北東北流一百五
 十里至化城縣南八十歩東流一百四十里至鄯州
 龍支縣西南六十里積石山在縣西九十八里又三
 百九十里至河州枹罕縣南五十里積石在縣西北
 七十里一名唐述山今人自龍支縣山為大積石此
 山名小積石又三百里至蘭州五泉縣北二十里東
 北流三百八十里至㑹州之㑹寧縣西北有黄河堰
 又五百三十里至靈州之迴樂縣枕黄河即後魏刁
[002-43a]
 雍開冨平艾山舊渠通河漑田之地又經靈武縣又
 一千餘里至西受降城東流一百八十里至天徳軍
 又二百里至中受降城又三百里至東受降城三城
 皆唐景隆中張仁愿所築並在河岸以遏突厥河轉
 南流三百五十里至朔州之鄯陽縣西三十里又三
 百七十四里至嵐州之合河縣西二里又七十里至
 石州之臨泉縣北二十里又經定湖縣西二百歩孟
 門闗在縣西一百歩又經平夷縣西四五十里又四
[002-43b]
 百二十里至隰州之永和縣東六十里又經泰寧縣
 又二百里至慈州之吉昌縣北六十里又經文城縣
 孟門山在縣西南三十六里河中有山如槽水流懸
 注七十餘尺俗名石槽與龍門相對即龍門之上口
 為河之巨阨又一百八十里至河中府之龍門縣北
 二十五里乃龍門口所謂至于龍門者也河口廣八
 十歩水陸不通大魚集其下不得上又二百里至陝
 州之西北對河為華州華隂縣河經太華之北故曰
[002-44a]
 華隂河至東流經陜州之芮城縣陜縣又五十里至
 陜石縣有厎柱山在河中又二百五十里至河南府
 王屋縣南五十里又至河陽縣後為孟州南城四面
 臨河謂之冨平津古謂之孟津又經鞏縣有五社渡
 洛水入河謂之洛口亦名什谷張儀所謂下兵三川
 塞什谷之口者也又經氾水縣本漢成臯縣一名虎
 牢三百九十里至衞州汲縣南五十里謂之棘津亦
 謂之石濟津東北流至黎陽縣大伾山在縣南七里
[002-44b]
 俗號為黎山二百五十里至相州臨河縣南五里又
 八十里至澶州頓丘縣南二十五里北流一百二十
 里至魏州之貴鄉縣大河故瀆在縣西三里俗云王
 莽河東北流二百一十里至貝州經城縣枯河在縣
 東十里又二百一十里至冀州南宫縣洚水故瀆在
 縣東南六里以禹河東從故道入海而不入河又一
 百二十里至滄州下流故道不可復考九河入海當
 在滄州之北蔡氏曰自積石至龍門三千里經但一
[002-45a]
 書積石不言方向荒逺在所畧也龍門而下因其所
 經記其自北而南則曰南至華隂記其自南而東則
 曰東至厎柱又詳記其東向所經則曰孟津曰洛汭
 曰大伾通利軍黎陽縣臨河有山蓋大伾也山在大
 河垂欲趨北之地又記其自東而北則曰過洚水洚
 水今冀州信都縣枯洚渠也周時河徙砱礫至漢又
 改向頓丘東南流與禹河道背戾漢魏郡鄴縣有故
 大河在東北古洚瀆自貝州經城北入南宫貫穿信
[002-45b]
 都向北而入故河于信都之北又詳記其北向所經
 則曰大陸曰九河又記其入海處則曰逆河自洛汭
 而上河行于山其地皆可考自大伾而下垠岸髙于
 平地故決齧流移水陸變遷而洚水大陸九河逆河
 皆難指實然上求大伾下得碣石因其方向辨其故
 道則猶可考也蘇氏曰播為九河播分也朱子曰河
 從積石北行又東乃折而南計應三千里然後至龍
 門而為西河南流至華隂而極始折而東至厎柱至
[002-46a]
 孟津過洛汭而為南河至大伾而極始折而北流為
 東河至兖州而分為九復合為一而入海河流于是
 終矣澄案自漢以来人但知有漢河不能復知禹河
 入海之處雖遷固且然近世河趨汴泗徑淮入海與
 淮合為一瀆河瀆遂絶不考古者非惟不知禹河所
 在雖漢河故迹漸莫能知已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
別南入于江東為北江入于海
[002-46b]
 嶓冢山漢水所出在興元府西縣之西此漢水東源
 也其西源在三泉縣之東始源曰沔逕葭萌入漢酈
 道元謂東西兩川俱出嶓冢而同為漢水是也易氏
 曰漾水東流百八十里經興元之南鄭縣至此名漢
 水又七十二里至城固縣北二里又三百里至洋州
 興道縣百歩又經金州之漢隂縣南二里又五百里
 至金州西城縣北百歩又經洵陽縣又經均州之豐
 利鄖鄉二縣又六百八十里至均州武當縣西北四
[002-47a]
 十里水中有滄浪州至此又名滄浪水東南流經襄
 陽府之樂鄉冝城二縣又三百六十里至襄陽府襄
 陽縣又三百二十里至郢州長壽縣十歩又三百里
 至復州景陵縣南縣有汊汊水即三澨也又經沔州
 漢川縣至漢陽縣大別山之東北入江澄曰漢水南
 入于江乃循江北岸東行為江之北而入于海夫漢
 旣入江與江混為一水而又曰東為北江入于海有
 似別為一水然何也蓋漢水源逺流大可亞于江兩
[002-47b]
 相匹配與他小水入大水之例不同故于荆州言朝
 宗于海必以江漢並稱蓋曰江之入海非獨江水實
 兼漢水江固為江漢亦為江也故漢得分江之名而
 為北江記其入海者著其為瀆也三瀆皆自為一瀆
 惟江與漢共為一瀆導水九條始之以三水終之以
 二水而中間記四瀆其一河一瀆也其二漢與江一
 瀆也其三濟瀆其四淮瀆河瀆非無他水入之然皆
 小水入大水故河得以大并小而專為瀆江漢𫝑體
[002-48a]
 均敵二水合流所以如此其大不以漢附于江而泯
 其入海之實故于漢于江並言入海而同為瀆也若
 漢不為瀆則東為北江入于海七字衍文而其序當
 殿導洛之後矣
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于灃過九江至于東陵東
迤北㑹于匯東匯澤為彭蠡東為中江入于海
 易氏曰岷山漢志在蜀郡湔氐道西徼外考唐志岷
 山近在茂州而江源逺出西徼松州交川縣古西羌
[002-48b]
 地江源鎮在縣西北三十里江南流二百四十里至
 翼州翼水縣二百歩又六十里至茂州汶山縣汶山
 即岷山禹導江始此又經蜀州之青城縣彭州之導
 江縣後以二縣治永康軍又三百七十里至成都縣
 南七里縣有沱江鎮以沱水名即東別為沱者也凡
 江之別出者為沱梁荆二州皆有此特其一又二百
 里至眉州通義縣東三里又經陵州之籍縣嘉州犍
 為縣又五百六十里至戎州僰道縣東北十歩東流五
[002-49a]
 十里經南溪縣有符黒水入江今南廣溪也又經瀘
 州之綿水江安二縣又三百一十里至瀘州瀘川縣
 南三十歩東北流經渝州之萬壽縣七百里至渝州
 巴縣南又三百四十里至涪州涪陵縣東流三百五
 十里至忠州臨江縣南百歩又二百六十里至萬州
 南浦縣又經至夔州之雲安縣南百歩又三百一十里
 䕫州魚復縣瞿塘峽在縣東二里水中孤石名灔澦
 堆又一百里至巫山縣巫山在縣東四十里江水南
[002-49b]
 去縣一里波流峻急或有冒險朝𤼵白帝暮宿荆渚
 其間千二百里又經歸州之巴東縣南百歩又三百
 三十里至歸州秭歸縣縣城東北二面並臨絶澗西
 大溪水南大江有空岭峽在縣東百二十里湍水迅
 急上甚艱險載物悉下然後得過又經硤州之冝都
 縣南二百歩又二百里至硤州夷陵縣自蜀至此五
 千餘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縣西北有西陵山自縣
 浙沂江二十里入峽口名為西陵峽長二十里所謂
[002-50a]
 三峽此其一也或謂巴自有三峽此即峽石東南流
 入夷道縣百歩又三百三十里至江陵府江陵縣東
 流經公安石首二縣東南至澧州界即東至于澧也
 先儒以為澧水然澧水入洞庭而後入江又以為澧
 陵然澧陵在江東南數百里禹貢言至者非山即澤
 今澧州在江南無非山澤是小山澤因水而得名者
 自澧州界東流五百七十里至岳州巴陵縣北五里
 洞庭湖在縣西南五十歩周廻二百六十里此禹貢
[002-50b]
 之九江過九江言横截乎洞庭之口是漢水過三澨
 之例巴陵與夷陵相為東西夷陵亦名西陵則巴陵
 為東陵可知江水過九江而後至于東陵自巴陵東
 迤北經臨湘縣北又經鄂州之蒲圻縣五百一十里
 至鄂州江夏縣澄曰鄂北對漢陽軍大別山漢水自北
 来入江合流江水與之㑹水之合流曰匯故曰東迤
 北㑹于匯不言㑹于漢者以漢有漾沔滄浪之異名
 不可指定一名而言故但曰㑹于匯也江㑹漢水合
[002-51a]
 流之後東流經武昌縣北又經興國軍界六百里
 至江州徳化縣又六十里有水自南來入江合流其
 澤名為彭蠡西岸江磯山乃廬山盡處東岸今為湖
 口縣所謂匯澤為彭蠡也東匯澤為彭蠡六字舊本
 誤在導漾條南入于江之下解説不通遂至紛紜異
 論今正其錯簡諸儒之疑可釋而辨可息矣江與彭
 蠡合流之後東北流又經池州城北五里池口鎮自
 江州至此凡五百八十里又經太平州當塗縣之采
[002-51b]
 石鎮又經建康府城西十五里又經鎮江府自池州
 至此凡七百四十里又東至江隂軍北對泰州入海
 自鎮江府至此凡三百里江之入于海也必曰為中
 江何也蓋禹貢以漢水江水共為一瀆漢旣分江之
 半為北江故江不得專江之名漢為北江則江當為
 南江矣然循江南面岸有彭蠡湖水若曰南江恐疑
 為指湖水而言以江水行于湖水漢水之中故曰為
 中江也
[002-52a]
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
至于菏又東北㑹于汶又北東入于海
 沇水𤼵源王屋山東南頂崖下旣見而復伏至濟源
 縣西北平地而出有兩源東源周廻七百歩其深不
 測西源周廻六百八十五歩其深一丈其見者兩源
 合流東至温縣厯虢公臺西南入河其伏者潛行地
 下絶河而南溢為滎澤再出于陶丘北溢者言如井
 泉自中而滿非有来處如菏澤被孟豬之被出者言
[002-52b]
 在平地自下面而湧非有上流如某水至某處之至
 滎澤後旣填塞陶丘亦無竇濟瀆故迹不復可尋自
 至菏㑹汶之後流而為川其迹始著易氏曰孟州王
 屋縣王屋山南行九十里至濟源縣流方名濟水南
 流一百二十里而入于河自入河處東南三百三十
 里至鄭州之滎澤縣有古滎澤東五十里至鄭州又
 一百里至汴州東北二百四十里曹州濟隂縣有定
 陶鎮後以為縣屬廣濟軍蓋陶丘一名再成唐堯所
[002-53a]
 居故為陶唐又東北九十里至菏澤陶丘在廣濟軍
 之西菏澤在廣濟軍之東北凡古濟所經之地自河
 至此七百餘里濟至菏澤又東北至東平府之壽張
 縣安民亭㑹于汶北流一百里至須城縣西二里又
 經齊州之長清縣東北流經豐濟縣西二十六里二
 百里至臨邑縣西四十里又經全節章丘臨濟三縣
 又經淄州之鄒平鄉南三十里又經濟陽又一百九
 十里至髙苑縣七十歩東流二百四十里至青州博
[002-53b]
 興縣北百歩東北流入海蔡氏曰濟水伏流絶河乃
 其物性之常經書導沇或見或伏而脈絡可考程氏
 言河溢出南岸為滎溢出者非濟水顧弗深考耳蓋
 溢者指滎而言非指河也且河濁而滎清滎之水非
 河之溢明矣先儒皆以濟水性下勁疾故能穴地流
 注顯伏吳興沈氏亦言濟水伏流地中今厯下凡𤼵
 地皆是流水世謂濟水經過其下東阿亦濟所經取
 其井水煑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人服之下膈
[002-54a]
 疏痰蓋其水性趨下清而勁故也澄曰沇水之伏而
 見也近見于河北之濟源者終于入河是為北濟逺
 見河南之滎澤者終于入海是為南濟
導淮自桐柏東㑹于泗沂東入于海
 淮水出胎簪山東北過桐柏山胎簪蓋桐柏之旁小山
 也易氏曰淮自桐柏縣東流經蔡州之朗山縣又二
 百八十里經真陽縣南八十里北至蔡州一百里又
 經襃信縣又經新息縣南五里又三百里西南流經
[002-54b]
 潁川汝隂縣南五里東流二百二十里經下蔡縣後
 為壽春府又五百里至宿州蘄縣南七十里又經虹
 縣又經濠州之招義縣即漢淮陵縣地漢志所謂淮
 水至淮陵入海者也東北經泗州之徐城縣又二百
 四十里至泗州臨淮縣東流經宿遷縣東北流經漣
 水縣又二百七十里入海澄曰沂至下邳先入泗泗
 至淮隂乃入淮而曰東㑹于泗沂二水均敵不以沂
 旣入泗而没其名如朝宗並稱江漢之例
[002-55a]
導渭自鳥鼠同穴東㑹于灃又東㑹于涇又東過漆沮
入于河
 鳥鼠同處一穴故名其山曰鳥鼠易氏曰山在渭州
 渭源縣西七十六里後屬雍州禹導渭始此有三源
 正東微南流至襄武縣東流五十里至隴西縣縣後
 為鞏州又至秦州之伏羌縣南一里又三百里至秦
 州上邽縣北三十里秦州後徙治成紀又一百二十
 里至隴州之南由縣南四十里縣後併入吳山又三
[002-55b]
 百二十里至鳯翔之岐山南二十里又經京兆府之
 渭南同官咸陽三縣又二百七十里至萬年縣北五
 里又二百六十里至華州華隂縣東北流三十五里
 有永豐倉入河謂之渭口澄案㑹于灃在鄠縣東㑹
 于涇在雲陽縣西過漆沮在同州朝邑縣蘇氏曰㑹
 灃㑹涇過漆沮者渭水自西而東之次雍州先涇次
 漆沮後灃者散言境内諸水也合沙鄭氏曰渭水源
 出塞外行二千里而附于河不得與四瀆並而施功
[002-56a]
 不下于四瀆故與四瀆同紀于導水也
導洛自熊耳東北㑹于澗瀍又東㑹于伊又東北入于

 洛水出冢嶺山在商州上洛縣西七十里東流七十
 里至上洛縣東北流九十里至洛之南四十里乃在
 熊耳山之西浮梁之水出焉而注于洛又四百六十
 里至虢州盧氏縣熊耳山在縣南五十里禹導洛始
 此東流經河南府之福昌縣東北流經壽安縣又四
[002-56b]
 百五十里至河南府河南縣北四里洛陽縣西南三
 里自苑内上陽之南瀰漫東流六十三里至緱氏縣
 東北流七十七里至鞏縣㑹伊瀍澗之水一百四十
 里而入河合沙鄭氏曰洛水其上源不逺不及渭漢
 其流之不過涇沔其行僅千餘里而入河而得與導
 水之列者洛居天下之中與河並為出圖書之所後
 人見洛而思禹功蓋亦以此曽氏曰水所經一也有
 言至言過言㑹者言過言㑹者皆水名言至者或山
[002-57a]
 或澤也河之至于龍門華隂厎柱大伾漢之至于大
 別皆山名河至于孟津則地名河至于大陸濟至于
 菏澤皆澤名也江至于澧或以為澧州多山澤或地
 名因水也至于東陵陵名也以大水合小水謂之過
 河之過洛汭過洚水漢之過三澨江之過九江渭之
 過漆沮皆以大合小也二水𫝑均而相入謂之㑹江
 㑹于匯濟㑹于汶淮㑹于泗沂渭㑹于灃于涇洛㑹
 于澗瀍于伊皆水𫝑之均也天下之水莫大于河故
[002-57b]
 未嘗言㑹濟淮洛之水為小凡川之合者勢皆可均
 故未嘗言過也
  此第十二章澄曰篇内地里凡稱郡者因漢之舊
   稱府州軍者因唐宋所名不及一一改從後所
   稱也
九州攸同四隩旣宅
 此言民居之安同謂九州之内無一處有未治者隩
 隈水涯也四隩四海之隈水患悉平海濵逺地旣可
[002-58a]
 奠居則中國近地可知也
九山刋旅九川滌源九澤旣陂四海㑹同
 此言水患之平九州之山槎木通道而旅祭告成矣
 九州之川疏滌其源而無復壅滯矣九州之澤旣有
 陂障而無或決溢矣四海㑹同言天下之水皆與㑹
 同而為一也或曰諸侯之見天子時見曰㑹殷見曰
 同九州川澤之水一一皆歸于四海其㑹同諸水猶
 天子之㑹同諸侯也
[002-58b]
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財賦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此言水平而任土以賦民也六府水火金木土穀也
 修整飭六者皆修故曰孔修庶土川澤墳衍原隰丘
 陵山林也交俱也正辨土所宜各得其正也財謂民
 所出賦謂上所取致其謹者惟恐過取也則準也三
 壤上中下九等之田也依約田之髙下以成則法于
 中國則取之有制而不過也
錫土姓祇台德先不距朕行
[002-59a]
 此言水平而建國以君民也錫土者分之以百里七
 十里五十里之地也錫姓者天子建國因生以賜姓
 如生于姜水者賜之姜姓生于媯汭者賜之媯姓也
 祇敬也徳先有徳之先世也所封諸侯乃帝者子孫
 所以敬其有徳之先世也有徳之後象賢故人人能
 恭順天子而不距違我所行也
  此第十三章緫結前章別州隨山濬川之事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緫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
[002-59b]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甸服畿内之地也甸田服事也所服皆田賦之事故
 謂之甸服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禾
 本全曰緫刈禾曰銍半藁也半藁去皮曰秸謂之服
 者三百里内去王城為近非惟納緫銍秸而又使之
 服輸將之事也獨于秸言之者該前二者而言也粟
 穀也内百里為最近故并禾本緫納二百里次之只
 刈禾半藁而納三百里又次之去藁麤皮而納四百
[002-60a]
 里為逺去其穗而納穀五百里尤逺去其穀而納米
 蓋量地之逺近而為納賦之輕重精麤也此分甸服
 五百里而為五等也孫氏曰二百里以下不言賦粟
 米不言納從上文也朱子曰緫至米皆公田之賦畿
 内不封諸侯故田賦入天子
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
 侯服者侯國之服甸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采者
 卿大夫邑地男邦男爵小國也諸侯諸侯之爵大國
[002-60b]
 次國也先小國而後大國者大可以禦外侮小得以
 安内附也此分侯服五百里而為三等也陳氏曰言
 男則子在其間言侯則公伯在其間或曰王制云千
 里之外曰采禹定千里之外曰侯服侯服一百里内
 為采者此也然周官六郷之外為六遂六遂之外有
 家邑稍地者大夫之采地乃在畿内又有小都縣
 地大都畺地者公卿王子弟之采地亦在畿内與禹
 貢不同疑禹貢侯服之采其周官所謂邦國閒田乎
[002-61a]
 蓋侯服百里最近王畿故不以封而為閒田天子之
 子弟食采者畿内之畺地世逺族蕃則其采地有及
 于侯服故空其地以待之所謂百里采者如此或曰
 此説非也虞周之制各不同耳
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衞
 綏服去王畿漸逺謂之綏者撫安之義侯服外四面
 又各五百里也揆度也綏服内取王畿千里外取荒服
 千里介于内外之間故以内三百里揆文教外二百
[002-61b]
 里奮武衞文以治内武以治外聖人所以嚴華夷之
 辨者如此此分綏服五百里而為二等也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要服去王畿已逺皆夷狄之地其文法略于中國謂
 之要者要約之義覊縻之而已綏服外四面又各五
 百里也夷夷之也夷東夷之名也要服内三百里東
 西南北皆曰夷者謂待之若東夷而不繩以中國之
 法也蔡放也左傳云蔡蔡叔孟子云殺三苗字異音
[002-62a]
 同古字通用也説文作&KR1281&KR1281散之也散置罪人于
 此也此分要服五百里而為二等也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荒服去王畿益逺而經理之者視要服為尤略也其
 地荒野故謂之荒服要服外四面又各五百里也蠻
 慢之也蠻南夷之名也荒服内三百里東西南北皆
 曰蠻者謂待之若南蠻而不繩以中國之法也流流
 徙罪人之地蔡與流皆所以處罪人而罪有輕重故
[002-62b]
 地有逺近之別也此分荒服五百里而為二等也今
 案要服荒服内三百里均以處夷人而俗小異故曰
 夷曰蠻蠻蓋甚于夷也外二百里均以處罪人而罰
 不同故曰蔡曰流流蓋加于蔡也夷蠻雖非中國禮
 義之俗而其居猶在蔡流者之内蓋亦人類非有罪
 也蔡流之人不與同中國旣逺屏要荒矣而所出夷
 蠻者之外蓋深弃絶之所謂投之四裔以禦魑魅也
 或曰内三百里亦處蔡人外二百里亦為夷人夷與
[002-63a]
 蔡蠻與流互文以見耳然則夷地蓋以處罪之輕于
 蔡者蔡地又逺于夷其猶戎與蠻地蓋以處罪之輕
 于流者流地又逺于蠻其猶狄與蔡氏曰五服四面
 二千五百里然堯都冀州北境恐無二千五百里藉
 使有之亦皆沙漠不毛之地而東南財賦所出則反
 弃要荒以地𫝑考之殊未可曉但古今土地盛衰不
 同當時冀北未必荒落如後世耳亦猶閩浙之間舊
 為蠻夷淵藪而今冨庶蕃衍土地興廢不可以一時
[002-63b]
 槩也澄案周制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衞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
 服禹并王畿為五服周王畿之外自為九服而里不
 同蓋禹服言其面每面各五百里故五服相距方五
 千里周服言其方方五百里則其面一方二百五十
[002-64a]
 里自王畿至蕃面二千七百五十里相距五千五百
 里増于禹貢但五百里耳禹辨甸服為王畿其外侯
 服其別有三綏服要服荒服其別各二蓋亦別為九
 焉曽氏曰周王畿即禹甸服其侯服甸服即禹侯服
 其男服采服即禹綏服其衞服蓋若綏服之奮武衞
 也禹之衞去甸服八百里周之衞去王畿千里周之
 衞凢二百里其蠻服夷服即禹要服其鎮服蕃服即
 禹荒服澄案周之蠻服一作要服
[002-64b]
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教訖于四海
 漸如水之漸漬被如衣之被覆聲教者雖不近見善
 教之實然亦逺聞善教之聲而效慕之也訖盡也凡
 言四海者謂東西南北通乎地下之海其海也西北
 地髙臨海皆髙山海在下如深井然人不得而見東
 南卑海水溢出岸上今所見之海乃海傍平地水所
 淹及者耳故東南海中洲㠀又有國土人民更幾千
 里始為無底之海東漸于海之海指今人所見者而
[002-65a]
 言非訖于四海之海也青徐東距海岸故曰東漸雍
 州弱水餘波西入流沙故曰西被言漸出今海被過
 流沙之外與北際南陲之逺皆及嚮慕帝朝之聲教
 而所及極盡于地維窮處之四海也中庸曰天之所
 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
 尊親其斯言之謂與
  此第十四章
禹錫𤣥圭告厥成功
[002-65b]
 錫猶錫貢納錫之錫下錫上也治水事畢故以𤣥圭
 為贄而見于帝以告成功蔡氏曰水色𤣥故圭以𤣥
 云
  此第十五章
  甘誓
   甘地名有扈氏國之南郊也誓者以言戒勵之
   也誓師于甘故以甘誓名篇
大戰于甘乃召六卿
[002-66a]
 交兵曰戰六卿六鄉之卿也召之者將誓也周官每
 鄉卿一人六鄉六卿平居無事則各掌其鄉之政教
 禁令而屬之大司徒有事出征則各率其鄉之一軍
 而屬之大司馬所謂軍將皆卿是也意夏制亦或相
 似古者四方有變專責之方伯方伯不能討然後天
 子親征天子之兵有征無戰今啓親率六軍造其城
 下有扈之敢抗天子交兵大戰若𫝑均體敵然視堯
 舜禹三聖相承之時氣象有間矣
[002-66b]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王夏王啓也嗟𤼵語閔嘆之辭六事即六卿人則六
 卿所統之衆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𠞰絶其命今予惟恭
行天之罰
 有扈夏同姓之國在漢鄠縣史記曰啓立有扈不服
 遂滅之威謂暴害侮謂輕忽五行水火金木土也民
 用所資不可一日無威侮之則其用乖違民有不遂
[002-67a]
 其生者矣怠謂不䖍棄謂不用三正子丑寅之正也
 帝王受命三正迭用蓋自唐虞之前已然夏以建寅
 之月為正則當時諸侯當禀正朔有扈氏不臣服故
 怠弃夏之正朔也𠞰絶也𠞰絶謂滅之虐下背上𫉬
 罪于天故天用𠞰絶其命今惟恭承天意以行罰恭
 敬奉也天子用兵稱恭行天罰諸侯伐有罪稱肅將
 王誅皆謂有禀承也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
[002-67b]
馬之正汝不恭命
 左車左右車右攻治也古者車戰之法一車甲士三
 人左掌射右掌擊刺御者居中掌進退驅馳命謂受
 上命各有所掌春秋左氏傳宣公十二年楚許伯御
 樂伯攝叔為右致晉師樂伯曰致師者左射以菆是
 車左主射也攝叔曰致師者右入壘折馘執俘而還
 是車右主擊刺也御非其馬之正猶王良所謂詭遇
 也左右不治其事與御非其正皆能致敗故戒勵之
[002-68a]
 俾各盡其職也
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用命謂恭命不用命謂不恭命戮殺也天子親征必
 載遷廟之主及社主以行示賞罰之不敢專也祖左
 陽也故賞于祖社右隂也故戮于社社下疑有脱簡
予則孥戮汝
 此句與上文辭意不屬或有脱簡或是下篇湯誓之
 文重出在此
[002-68b]
 
 
 
 
 
 
 
 書纂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