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6 書纂言-元-吳澄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書纂言卷一       元 呉澄 撰
   書者史之所紀録也從聿從者聿古筆字以筆
   畫成文字載之簡冊曰書者諧聲伏羲始畫八
   卦黃帝時蒼頡始制文字凡通文字能書者謂
   之史人君左右有史以書其言動堯舜以前世
   質事簡莫可攷詳孔子斷自堯舜以後史所紀
   録定為虞夏商周四代之書初蓋百篇遭秦焚
[001-1b]
   滅挾書有禁漢興禁猶未除舊學之士皆已老
   死文帝時詔求天下能治書者惟有濟南伏生
   一人年九十餘遣掌故眺錯即其家傳受僅得
   二十八篇武帝時河内女子獻偽泰誓一篇得
   附二十八篇之列元成間東萊張霸作偽舜典
   等二十四篇其書不行東晉豫章内史梅賾増
   多伏生書二十五篇又於二十八篇内分出五
   篇共五十八篇上送於官遂與漢儒歐陽氏大
[001-2a]
   小夏侯氏三家所治伏生之書並唐初尊信承
   用命儒臣為五十八篇作䟽因此大顯而三家
   之書廢今澄所註止以伏生二十八篇之經為
   正
  虞書
   虞舜氏因以為有天下之號虞書虞史所記也
   堯典
    堯唐帝名典説文云冊在兀上尊閣之也載
[001-2b]
    事於簡冊庋而藏之書府以傳永乆故曰典
    以其所載可為常法故又訓常此篇蓋舜崩
    之後虞史紀舜之行事然以舜徴庸攝位皆
    在堯時故追紀堯之行事以該初終一篇並
    載二帝之事不名舜典而曰堯典者統于尊
    也伏生書此篇止名堯典梅賾始分慎徽五
    典以下爲舜典陳振孫曰孟子所引二十有
    八載放勲乃徂落之文曰堯典則知古無舜
[001-3a]
    典也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勲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
四表格于上下
 曰粤越通唐以前隷書本曰作粤曰若者發語辭猶
 周書越若來三月也稽考也放勲堯號放至也猶放
 乎四海之放勲功也言堯之功勲無所不至也羲農
 黃帝數聖人皆有功於生民而堯之功大孔子稱堯
 巍巍乎其有成功故堯崩之後以放勲號之也史將
[001-3b]
 叙堯事先言攷古之帝堯没而號曰放勲者其徳如
 下文所云也欽仁敬也明聖智也文身儀之外著思
 心官之中主安安自然而然無所勉強也允信也恭
 莊肅也克能也讓謙遜也常人偽恭而不實欲讓而
 不能堯信疑信/作性之者是以信恭能讓也光徳盛而有
 光輝也被及也四四方也表外格至上天下地也言
 盛徳光輝充滿六合極其廣逺也
克明俊徳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
[001-4a]
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明明之也俊大也聖人氣清質美性之全體無所汚
 壞故其徳之大非常人所及也以用也親愛之也九
 族髙祖至𤣥孫之親也既盡睦和也平均齊普徧之
 意章亦明之也平章謂均齊普徧無一不眀之也下
 文平秩平在倣此百姓畿内之民昭明能明其明徳
 也協合也和和之使不乖戾也協和合諸侯而皆和
 之也萬邦天下諸侯之國黎黒也謂黒首之民於歎
[001-4b]
 辭變變化時是雍和也堯能自明其大徳推以齊家
 治國平天下而家齊國治天下平也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羲和重黎之後司天之官也若順也昊廣大也厯以
 推算度數氣朔象以窺測躔次晷景日陽精一日遶
 地一匝月隂精一月與日一㑹星二十八宿及衆經
 星東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七宿斗牛女虛危室
 壁西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七宿井鬼栁星張翼
[001-5a]
 軫東七宿象龍西七宿象虎皆南首而北尾北七宿
 象龜蛇南七宿象鳥皆西首而東尾辰天之壤無星
 處皆是而因日月所㑹分為十二次㑹于辰曰壽星
 卯曰大火寅曰析木丑曰星紀子曰𤣥枵亥曰娵訾
 戌曰降婁酉曰大梁申曰實沈未曰鶉首午曰鶉火
 已曰鶉尾授謂頒布于有司俾遵而行之也人時謂
 耕穫𧖟績之候凡民事早晚所闗如下文東作南訛
 西成朔易之節候也孔疏曰據堯身而言用臣故云
[001-5b]
 乃命非時雍之後方始命之程子曰克明俊徳至時
 雍言治身以至平天下治之道也乃命羲和至咸熙
 言分職順時事則治之法也而事之最大最先在天
 道時令萬事無一不體于此故先詳載其事聖人治
 天下惟此二端作典者述堯之治盡于此矣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賔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
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孶尾
 分別也宅居也或曰度也嵎夷東裔之地禹貢屬青
[001-6a]
 州暘明也日出而天下明故曰暘谷寅敬賔迎也出
 日初出之日也于東方迎日之出而識其景出卯中
 則為春分也平秩一切皆秩也東謂立春以後東方
 木王之時作𤼵生也一一次序春時萬物𤼵生之節
 候也日晝之晷也中猶半也日與夜平分而得其半
 也星謂中星初昏時見于南方正午之位者也鳥南
 方朱鳥之星其辰鶉火其宿則星也殷中也仲春之
 中謂春分也厥其也析分也老壯分析而居壯者出
[001-6b]
 就田廬老者留居邑宅也孶乳化也尾交接也為將
 乳化而交接也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鳥獸希革
 申重也南交南裔交阯之地南謂立夏以後南方火
 王之時訛化也一一次序夏時萬物化育之節候也
 致推極也周官冬夏致日是也於南方推極日中之
 景至午中而短極則為夏至也火東方蒼龍之星其
[001-7a]
 辰大火其宿房心也正謂陽至此極得陽之正仲夏
 之正謂夏至也因孔註謂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壯以
 助農是也希疏也革皮膚也膚革希疏猶眺錯言䟽
 理也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
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
 西西裔之地漢志天水郡有西縣昧暗也日入而天
 下暗故曰昧谷餞送也納日方入之日也於西方送
[001-7b]
 日之入而識其景入酉中則為秋分也西謂立秋以
 後西方金王之時成收熟也一一次序秋時萬物收
 熟之節候也宵夜之晷也中者夜與日平分而得其
 半也虛北方𤣥武之星其辰𤣥枵宿則虛也仲秋之
 中謂秋分也夷平也老壯平分老者歸邑而壯者在
 田也毛毨毛落更生潤澤鮮好也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
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001-8a]
 朔方北裔之地北謂之朔者取月朔之義前月之終
 後月之始明盡而復生謂朔北方隂盡于中陽起于
 中亦猶月之朔也日行至此淪于地中萬象幽冥故
 曰幽都在存察之意朔謂立冬以後朔方水王之時
 易改更之也一一詳察冬時嵗物改更之節候也冬
 不言秩而言在終始之交冝詳察也日短晝晷最短
 也□音留星在天之酉位字從丣舊音卯者非西方
 白虎之星其辰大梁宿則昴也隂至此極得隂之正
[001-8b]
 仲冬之正謂冬至也隩隈也老壯皆居邑宅就隈隩
 温暖之處以避寒也氄毛細毛也毛理細宻猶眺錯
 言密理也乃命緫命羲和也就羲和之内分别之羲
 掌春夏和掌秋冬故言分命又就羲之内和之内重
 分之旣命其仲復命其叔故言申命堯命四時之官
 明天時以授人時而其要在於度日景日晷驗初昏
 中星以定二分二至而已蓋分至定則四時之節候
 皆不差矣蘇氏曰嵎夷南交西朔方乃四極之地以
[001-9a]
 日景定分至而後厯可起必驗之四極非常宅也朱
 子曰推測日景之處寅賔是賔其出寅餞是餞其入
 敬致是致其中北方無日故不説東作南訛西成朔
 易謂節候也林氏曰仲春日在卯入酉昏時鶉火見
 晝五十刻夜五十刻是爲春分之氣仲夏日在星入
 辛初昏大火見晝六十刻夜四十刻是為夏至之氣
 仲秋日在心入酉初昏虛星見晝五十刻夜五十刻
 是為秋分之氣仲冬日在虛入申初昏昴星見晝四
[001-9b]
 十刻夜六十刻是為冬至之氣馬氏曰星鳥以象言
 星火以次言虛昴以宿言互相備也朱子曰堯時冬
 至日在虛昏中昴月令冬至日在斗昏中壁中星古
 今不同者蓋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有
 餘嵗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不足天平運
 而舒日内轉而縮天漸差而西嵗漸差而東唐一行
 所謂嵗差者是也古厯簡易未立差法但隨時占候
 脩改以與天合東晉虞喜始以天為天以嵗為嵗乃
[001-10a]
 立差法以追其變約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為
 大過乃倍其年而又不及至隋劉焯取二家中數為
 七十五年蓋近之而未精宻也澄案唐開元大衍厯
 以八十三年差一度宋紀元厯以七十八年差一度
 然久亦與天違今授時厯不立差法但日夜占候以
 求合於天
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
時成嵗
[001-10b]
 咨者嗟嘆而命之也曁及也朞猶周也前冬至距後
 冬至周匝一嵗也有又通旬十日也三百六旬有六
 日者一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微弱而交次
 年節氣也不言五日四分日之一而言六日舉成數
 也閏月者氣盈朔虛所積之餘日也天周圍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其行至健繞地左旋一日一周
 而又過一度日行少遲繞地左旋一日適得一周而
 不過比之天則為不及一度月行尤遲繞地左旋一
[001-11a]
 日將近一周而不及比之天則為不及十三度十九
 分度之七若依四分厯法分一日為九百四十分則
 日之行積三百六十五日二百三十五分而與天㑹
 是為一嵗之氣月之行積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
 而與日㑹是為一月之朔一嵗十二朔通計三百五
 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一嵗有十二月一月有三十
 日積日凡三百六十者一嵗之正數也日與天一㑹
 而過三百六十之數故多五日二百三十五分謂之
[001-11b]
 氣盈月與日十二㑹而不及三百六十之數故少五
 日五百九十二分謂之朔虛合氣盈朔虛之積一嵗
 得十日八百二十七分二嵗得二十一日七百一十
 四分三嵗得三十二日六百有一分以二十九日四
 百九十九分置第一閏尚餘三日百有二分四嵗并
 上所餘得十三日九百二十九分五嵗得二十四日
 八百一十六分六嵗得三十五日七百有三分置第
 二閏尚餘六日二百有四分七嵗并上所餘得十七
[001-12a]
 日九十一分八嵗得二十七日九百一十八分九嵗
 得三十八日八百有五分置第三閏尚餘九日三百
 有六分十嵗并上所餘得二十日一百九十三分十
 一嵗得三十一日八十分置第四閏尚餘一日五百
 二十一分十二嵗并上所餘得十二日四百有八分
 十三嵗得二十三日二百九十五分十四嵗得三十
 四日一百八十二分置第五閏尚餘四日六百二十
 三分十五嵗并上所餘得十五日五百一十分十六
[001-12b]
 嵗得二十六日三百九十七分十七嵗得三十七日
 二百八十四分置第六閏尚餘七日七百二十五分
 十八嵗并上所餘得十八日六百一十二分十九嵗
 得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置第七閏無餘是為一
 章失一閏則春之季月入夏夏之季月入秋秋之季
 月入冬冬之季月入春失二閏則春之仲季入夏夏
 之仲季入秋秋之仲季入冬冬之仲季入春失三閏
 則春皆入夏夏皆入秋秋皆入冬冬皆入春而四時
[001-13a]
 不定四時不定則嵗首非嵗首嵗終非嵗終而嵗不
 成故必置閏月以定四時然後能成嵗也今案一日
 分為九百四十分者蓋以史記所載顓頊四分厯為
 準漢三統厯則一日為千五百三十九分唐開元大
 衍厯則一日為三千四十分其氣盈朔虛分數各不
 同每改一厯又變一法訖不得其至當攷之厯代史
 志可見兹不備陳及宋紀元厯則一日萬分至今承
 用雖其分愈細然其數整齊難與天合西山蔡氏祖
[001-13b]
 述邵子元㑹運世嵗月日辰之例以一辰為三十分
 一分為十二釐一釐為三十毫一毫為十二絲一辰
 計十二萬九千六百絲一日計百五十五萬五千二
 百絲每嵗氣盈朔虛共十日一百三十六萬絲澄嘗
 即其法推算與古差殊乃知其説甚羙其術則疏猶
 欲因之再為更定以追古合天而未之能也尚將有
 俟于哲人
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001-14a]
 釐析而治之也百工百官之事如工人然一工掌一
 事也庶衆也績積其功之成也咸皆也熙光明廣大
 也吕氏曰二句乃史記堯之治非堯之言澄謂此章
 自乃命以下記堯命官之事然特詳于司天時之一
 官此一節上句緫言治人事之官下句則言其效也
  此第一章堯在位之事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𦙍子朱啓明帝曰吁嚚訟
可乎
[001-14b]
 疇誰也疇咨謂誰可咨命者若時謂順是猶言稱此
 也登庸謂登進于百僚之上而用之蓋百揆之職也
 放齊臣名𦙍嗣也朱堯嗣子名啓開也言其心識開
 明稱是登庸之職也吁者嘆其不然之辭嚚口多言
 不忠信也訟争辯也朱蓋以其開明之才用之于不
 善故為嚚訟堯至公至明知其子之惡而不然放齊
 所舉也
帝曰疇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吁静
[001-15a]
言庸違象恭滔天
 采事也任事之臣為百揆之副登庸者舉其綱任事
 者治其目也驩兜臣名共工官名蓋古之世官族也
 方且鳩聚僝見也能成其事曰功言方且鳩聚而見
 其功可稱今任事之職也静言庸違謂閒居無事之
 時則能言及至用之則違背其言也象恭貌恭而心
 不然也滔天蓋因下文有此二字而誤二字當是中
 心傲狠之意
[001-15b]
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
族岳曰异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四岳官名一人而緫四岳諸侯之事也湯湯水盛貌
 洪大也孟子曰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蓋
 下流不洩泛濫上涌而逆行也割害也蕩蕩廣貌懷
 包其四傍也襄駕出其上也大阜曰陵浩浩大貌滔
 漫也極言其大勢若漫天也下民居處卑下之民也
[001-16a]
 咨嗟怨也能者謂其才足以辦此事俾使乂治也僉
 衆共之辭鯀崇伯名先言於者嘆羙其才而薦之也
 咈者甚不然之辭方逆也命上之令也言恣已自專
 違逆上命也圯敗族類也言與衆不和傷害同類也
 鯀之不可用者以此楚辭言鯀悻直方命圯族之證
 也岳曰四岳獨言也异置也已也試嘗而驗之也言
 鯀不可用則已之哉或姑試其可見其不可乃已之
 也蓋當時治水之才亦未有能過于鯀者故四岳之
[001-16b]
 意欲堯且試之也於是遣鯀往治水而戒以欽者凡
 事不可不敬况治水之事任大責重乎帝朝用人三
 載一考其績九載則三考矣成猶完也禮記言禹脩
 鯀之功則鯀之治水非無小小之功但至於三考而
 其功不成完耳卲子皇極經世書帝堯六十一載命
 鯀治水六十九載其績弗成或疑績用弗成蓋在舜
 既徵庸之後史言之于此以終上事也朱子曰自疇
 咨若時登庸以下皆為禪位設也一舉而放齊舉𦙍
[001-17a]
 子再舉而驩兜舉共工三舉而四岳舉鯀皆不得其
 人故卒以天下授舜陳氏曰朱共鯀皆有過人之才
 堯獨察其非賢蓋世大姦舉不能欺史備載之以表
 堯知人之明以示萬世人主擇人之法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
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
烝烝乂不格姦帝曰我其試哉
[001-17b]
 朕我也古者上下得通稱朕至秦定為天子之稱案
 史記堯年十六自唐侯為天子在位七十載則年八
 十六矣巽遜通堯嗣子丹朱旣不肖羣臣又多不稱
 當時百揆虛職在朝之臣四岳獨尊居是官者必世
 族重臣才德出于羣臣之上故堯欲以天下授人而
 先語四岳謂汝能用我之命今巽我之位于汝也否
 不通忝辱也四岳謂己不徳不足以當帝位之重受
 之適為辱耳故辭而不受也曰者堯言也明明普照
[001-18a]
 精察之意重言二字猶前言安安也揚舉也側陋偏
 僻之處也四岳旣辭堯使之舉人自代謂在朝無其
 人則明明揚偏僻微賤之人也師衆錫與也師錫帝
 曰縁四岳未對而衆臣先與帝言也鰥無妻也在下
 在民閒未仕也虞氏舜名也俞應許也予聞者我亦
 嘗聞是人也如何者復問其人之詳也瞽無目也舜
 父號瞽瞍頑心無知覺也母舜後母也象舜異母弟
 名傲倨慢也諧和也孝善事父母而推之為友悌也
[001-18b]
 烝進也如火氣之烝而上也姦惡而為亂也堯問舜
 之為人如何四岳乃獨對謂舜乃瞽者之子父旣頑
 母又嚚弟又傲而舜能諧和以孝使進進于治而不
 至於為大惡也其者將然之辭四岳旣詳言舜之為
 人堯謂我將以事試之也試之之目見下文
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曰
欽哉
 女以女與人也刑儀法也二女堯二女娥皇女英也
[001-19a]
 堯以二女女舜于是娥皇為妻女英為妾而觀舜所
 以示儀法于妻妾者此史臣述堯試舜之意釐理也
 降下也媯水名在今河東縣出厯山入河内汭兩水
 合流之内也媯汭舜所居之地嬪婦也謂堯治裝下
 嫁二女于媯水之内使為婦于虞氏之家也此史臣
 述堯嫁女之事欽哉堯戒二女之辭即禮所謂往之
 女家必敬必戒者周子曰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家
 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踈也堯所以釐降二女于
[001-19b]
 媯汭舜可禪乎吾兹試矣案此一節堯試舜以齊家
 之事
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叙賔于四門四
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詢事考
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于徳弗嗣
 慎謹也徽以繩糾約之意五典父子君臣夫婦長幼
 朋友五者之常道也蓋使為司徒之官從順也左氏
 所謂無違教是也此試之以教萬民之事也納入居
[001-20a]
 其位也百揆揆度百事之官猶周之冢宰也叙各循
 倫次也左氏所謂無廢事是也此試之以緫百官之
 事也四門四方之門諸侯各以方至而使主焉故曰
 賔蓋使兼四岳之職穆穆敬也左氏所謂無凶人是
 也此試之以臨諸侯之事也麓山足也烈迅也迷錯
 也記曰因名山升中于天堯使舜主祭將升大山方
 入于其麓而偶遭烈風雷雨衆懼失常舜行獨不迷
 錯遇非常之變而不為動非固聦明誠智確乎不亂
[001-20b]
 者不能也易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近之此試之以攝
 祭主之事也格來詢訪乃汝厎致陟升也讓辭遜也
 堯謂詢舜行事而考所言則見汝之言致之可以有
 功于今三年矣汝宜升帝位舜謙遜辭避以其徳不
 能嗣堯也案此一節堯試舜以治國之事
  此第二章堯禪位之事
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
 正長也正月長於諸月上日此月上旬之日蓋堯在
[001-21a]
 位七十有三載之正月朔日也文祖堯始祖之廟舜
 以此年正月朔朝於文祖之廟堯於是終帝位之事
 而舜受之也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璿羙珠璣衡皆觀天之器以璿飾璣所以象天也有
 機運轉故曰璣以玉為管所以窺天也横設於璣故
 曰衡齊者測驗推歩之不差也七政日月五星也其
 行或遲或速各有限節度數如國家之政然故曰七
[001-21b]
 政常星為天定體者謂之經七政與天各行者謂之
 緯故必察於璣衡之器以齊其行度堯之命官先命
 羲和舜之攝位先齊七政蓋治厯明時君道所當先
 也璣衡之制蓋如後世之渾天儀云自古言天者三
 家曰宣夜曰周髀曰渾天宣夜無師説不知其何如
 周髀之説謂天似覆盆斗極為中中髙四邉下日月
 旁行繞之蔡邕以為考驗天象多所違失渾天之説
 謂天渾渾然圓如彈丸地居其中如鳥卵中黄天包
[001-22a]
 地外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地上見者百八十二度半
 強地下不見者亦百八十二度半強其南北兩端樞
 紐不移處為極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下
 三十六度其天體經星與日月五緯斜而迴轉北極
 之南五十五度當嵩髙之上正為天中又其南十二
 度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春秋分之日
 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
 一度而已夏至之日北去極六十七度春秋分之日
[001-22b]
 去極九十一度冬至之日去極北一十五度此其大
 率也古者觀天之器其法無傳漢武帝時洛下閎始
 經營之鮮于妄人又量度之宣帝時耿夀昌以銅鑄
 為天象劉宋時錢樂以銅鑄為渾天儀厯代相因由
 唐至宋漸加精緻為儀三重其外第一重曰六合儀
 平置黒單環名地平環上列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
 辰巽已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二十四字一
 名隂渾一名單横規一名隂緯單環北地面四方四
[001-23a]
 緯之象也又側立黒䨇環名天經環横刻二極相去
 度數直跨地平環相銜於子午半出地上半入地下
 子以上出地平三十六度為北極樞孔午以下入地
 平三十六度為南極樞孔一名外雙規一名陽經雙
 規此天脊從布之象也又斜倚赤單環名天緯環互
 刻赤道周天宿度上下與天經環相銜去南北極各
 九十一度少弱東西與地平環相銜當卯酉之位此
 天腰横繞之象也三環表裏相結不動上下四方之
[001-23b]
 定位於是可考故曰六合其内第二重曰三辰儀側
 立黒雙環亦刻去極度數制如天經黒雙環在内而
 差小但彼不可動而此銜附黄赤二環以轉動爾其
 赤道環則為赤單環亦刻宿度制如天緯赤單環在
 内而差小上下與三辰雙環相銜去南北極各九十
 一度少弱其黄道環則為黄單環亦刻宿度上下亦
 與三辰黒雙環相銜而南出赤道環二十四度弱北
 入赤道環二十四度弱東西與赤道環相銜在環上
[001-24a]
 所刻卯酉春秋二分之處又為白單環承其交鎖定
 黄赤二環使不傾墊或不用下設機輪以水激之可
 省人運亦或不用日月星辰之運行於是可考故曰
 三辰又其内第三重曰四遊儀亦為黒雙環制如三
 辰儀之黒雙環在内而又小以揭直距直距者銅板
 二從置於四遊儀内上屬北極下屬南極而横夹望
 筒於其腰中内面為小孔以受望筒腰中之小軸望
 筒者古所謂玉衡也一名窺筒一名窺管一名横簫
[001-24b]
 其筒中空兩端各為方掩方掩中各開圓孔以俟仰
 窺腰中兩面各為小軸以貫直距腰中之小孔東西
 旣得隨環運轉南北又可隨處低昂故曰四遊第一
 重六合天經雙環銜附地平天緯二單環第二重三
 辰雙環銜附黄赤道二單環第三重四遊雙環銜附
 直距與望筒六合之規大於三辰三辰之規大於四
 遊雙環雙鑄一様二合而為一故厚可貫管軸單環
 單鑄故薄其六合天經雙環南北二極之處有孔銜
[001-25a]
 軸以穿三辰四遊二雙環於内軸如管虛中其外有
 臍兩層以間隔三辰四遊之位次其尺度則地平單
 環徑八尺濶五寸厚一寸半天經雙環徑八尺濶五
 寸厚八分兩環合一寸六分天緯單環徑七尺八寸
 一分濶九分厚五分三辰雙環徑七尺四寸八分濶
 一寸八分厚七分兩環合一寸四分黄赤二道單環
 徑七尺二寸八分濶九分厚六分四遊雙環徑六尺
 二寸八分濶一寸八分厚八分半兩環合一寸七分
[001-25b]
 直距二長各如四遊環内徑濶一寸六分厚八分望
 筒長隨直距方一寸六分兩端方掩方一寸七分中
 間圓孔徑七分半地平之下檠以龍柱四各髙七尺
 七寸植于水槽上一名水趺或名水平其臺為十字
 或為方井中鑿水道相通行水以激機輪沈括曰舊
 法規環一面刻周天度一面加銀丁蓋以夜候天晦
 不可目察則以手切之也古人以璿飾璣疑亦為此
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001-26a]
 肆遂也類禋望皆祭名郊者祭昊天之常祀非常
 祭而祭告于天其禮依郊祀為之故曰𩔖精意以享
 曰禋宗尊也所尊祀者有六曰日曰月曰星曰四時
 曰寒暑曰水旱逺望而祭之曰望山川名山大川徧
 周徧也羣神者天神自六宗之外地示自山川之外
 以次神示皆祭之也言受終觀象之後即祭祀上下
 神示以攝位告也
輯五瑞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
[001-26b]
 輯斂也瑞玉也周官典瑞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
 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執之以為符信故曰瑞旣
 月盡此月也覲見也四岳在朝之臣統羣牧者羣牧
 九州之伯統諸侯者班分也羣后衆國君也程子曰
 輯五瑞徵五等諸侯也此上皆正月事盡此月則四
 方諸侯有至者逺近不同至有先後故每日接見岳
 牧率諸侯以見見者分還所輯之瑞與之使之歸國
 也陳氏曰自正月上日至此述攝位初事
[001-27a]
嵗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五
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禮
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禮八月西
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
禮歸格于藝祖用特
 嵗二月當巡守之年之二月也巡守行視諸侯所守
 之土也岱宗東岳泰山也柴燔柴祭天也望望祭山
 川也秩者品等其尊卑先後之次序一一皆祭之也
[001-27b]
 東后東方諸侯也五玉即五等諸侯所執之瑞玉也
 三帛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𤣥附庸之君執黄二
 生卿執羔大夫執鴈一死士執雉五玉三帛二生一
 死諸國君臣所以為贄而見者時謂嵗之四時月謂
 月之大小日謂每嵗每月之積日諸侯之國皆稟天
 子正朔嵗月日有不合者則協而正之以節氣定四
 時所以正一嵗之日以晦朔定大小所以正一月之
 日時日協則日正也律謂十二律黄鍾太簇姑洗𬎼
[001-28a]
 賔夷則無射六陽律為律大吕夾鍾仲吕林鍾南吕
 應鍾六隂律為吕凡十二管皆空圍九分有竒徑三
 分而黄鍾之長九寸大吕以下律吕相間以次而短
 至應鍾而極以之制樂而節聲音則長者聲下而重
 濁短者聲髙而輕清以之審度而度長短則九十分
 黄鍾之長其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
 丈十丈為引以之審量而量多少則黄鍾之管容千二
 百黍為龠十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
[001-28b]
 以之平衡而權輕重則黄鍾之龠所容千二百黍其
 重十二銖兩龠則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
 斤為鈞四鈞為石諸侯之國皆遵天子法制四器有
 不一者則審而同之度量衡其起於律律同則度量
 衡亦同也脩完整之也五禮吉凶軍賔嘉之禮其有
 廢缺者則完整之也如猶同也五器即五禮之器蓋
 猶周官所謂同數器也卒終畢也復回還也此數事
 皆畢則回還而他向也二月東五月南八月西十有
[001-29a]
 一月北各以其方所屬之時也南岳衡山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如岱禮如初如西禮謂祭秩覲見協正同
 脩等事皆如東巡守之禮也歸巡守旣畢而歸至於
 國也格至也至其廟而告祭也藝祖疑即文祖或云
 文祖之所自出也王制曰歸格于祖禰古者君行必
 告于祖禰歸又至其廟而告蓋孝子不忍死其親出
 告反面之義也程子曰言藝祖舉尊爾實皆告也但
 止就祖廟共用一牛不如時祭各于其廟也文中子
[001-29b]
 曰舜一嵗而巡四岳國不費而民不勞何也儀衛少
 而徴求寡也林氏曰漢武帝元朔初東巡海上還封泰
 山並北海之碣石厯朔方九原以至甘泉武帝儀衛
 徵求多矣八月之間尚行一萬八千里則舜一嵗而
 巡四岳可知也
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
 鄭氏曰巡守之年諸侯各朝于方岳其間四年則諸
 侯来朝于京師蔡氏曰五載之内天子巡守者一諸
[001-30a]
 侯来朝者四蓋巡守之明年東方諸侯来朝又明年
 南方諸侯来朝又明年西方諸侯来朝又明年北方
 諸侯来朝又明年則天子復巡守天子諸侯雖有尊
 卑而一徃一来禮無不荅是以上下交通而逺近協
 和也
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敷廣布也奏進也車服謂命之仕而賜以車服也周
 官一命受則再命受服三命受器蓋因古制也此承
[001-30b]
 上文言諸侯貢士於天子者先廣進之以言復明試
 之以功必施之於事功如其言而後用之也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肇始也古者中國之地為九州冀兖青徐揚荆豫梁
 雍禹治水作貢亦因其舊大河以北為冀州而帝都
 在焉禹既作貢之後舜以冀青地太廣始分冀東恒
 山之地為并州東北醫無閭之地為幽州又分青之
 東北遼東等處為營州而冀州止有河内之地今河
[001-31a]
 東一路是也然舜旣分十二州而商時但言九圍九
 有周官職方氏亦止列九州有揚青荆豫兖雍幽冀
 并而無徐梁營則十二州蓋不甚久或謂禹即位後
 復合為九然未有考也封表也每州表識一山以為
 一州之鎮如職方氏言揚州其山鎮曰㑹稽之類濬
 川濬導十二州之川也山言十二蓋一州止封一山
 而餘山不封濬川不言十二則川無大小皆濬也曽
 氏曰冀之北邉與狄接故分正北為幽西北為并東
[001-31b]
 北為營陳氏曰旣分此三州然後冀中立於諸州之
 内故三代後復為九州而幽并不革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
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象圖所用五刑之象以示人所謂唐虞畫衣冠而民
 不犯也周官懸刑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之蓋亦
 由是典刑謂墨劓剕宫大辟五等重刑典章所載之
 常法也流謂徙之逺方若水之流去然宥寛之也五
[001-32a]
 刑即典刑鞭木末垂革官刑官府之刑扑夏楚二物
 教刑教學之刑也金赤金銅也贖贖其罪也古者贖
 罪用銅漢及後魏用黄金唐宋復用銅蓋寇賊姦宄
 之大惡冝服五等之重刑但聖人至仁不忍輕用故
 圖象以示使之知畏而不敢犯如此而猶有犯者乃
 不得已而刑之也五者之刑至重然苟其罪之可疑
 與夫不當施刑之人則以五流之法宥之至於官府
 學校之間或有慢令違令者旣不可待以五刑又不
[001-32b]
 可無以懲戒故設鞭扑之輕刑使之知愧而不欲犯
 周官條狼氏掌執鞭以趨辟誓大夫曰敢不闗鞭五
 百儀禮鄉射記楚扑長如笴射者有過則撻之即此
 官刑教刑也二者之刑雖輕然苟其情之可矜與夫
 不堪受刑之人則以罰金之法贖之此五句者有重
 有輕各有攸當法之正也眚過誤也災殃禍也肆縱
 之也赦除釋也怙恃也終不悛也賊以宼賊治之也
 承上文而言所犯輕刑之可矜者雖在罰贖之法例
[001-33a]
 然或其人因過誤致災而麗於刑則又不令罰贖而
 直縱肆以赦之所犯重刑之可疑者雖在議宥之科
 然或其人因怙恃不悛而麗于刑則又不令議宥而
 如寇賊以刑之此二句者或由重而即輕或由輕而
 即重蓋用法之權衡法外意也通前後七句聖人立
 法制刑之本末具矣而主之以敬慎重詳審常以慈
 祥惻怛之意行乎其中故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恤謂憐憫之也程子曰史記載舜制刑之法重明舜
[001-33b]
 之意言敬謹哀矜之至朱子曰古所謂贖刑者贖鞭
 扑五刑有流宥而無金贖周官亦無其文至吕刑乃
 有五等之罰疑穆王始制之非先王之法也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苖于三危殛鯀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流即流宥五刑之流放竄殛亦流也放棄置於此不
 得他適竄捕匿於此如穴中鼠三苗國名在江南荆
 揚之間恃險為亂竄者竄其君也殛謂待死于此以
[001-34a]
 終其身流放竄殛四者陳氏謂有重輕如今世編管
 羈管安置居住之𩔖澄謂罪旣重輕則地冝有逺近
 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不知的在何處三危在雍州羽
 山在徐州今以四凶之罪論之後篇於共工言畏於
 驩兜言憂於有苖言遷其辭蓋有輕重鯀以治水之
 績不成故廢黜而用其子代之罪比三凶為輕而説
 者不明殛字之義以殛為誅死果若是則四罪鯀乃
 最重誤矣又以四裔之地論之羽山去帝都差近三
[001-34b]
 危稍逺崇山蓋又逺幽州蓋最逺或謂崇山即今澧
 州慈寧縣之崇山幽州即其後所分幽州之北鄙未
 詳是否若以罪之重輕度地之逺近則北流冝在荒
 服二百里流之地南放冝在荒服三百里蠻之地西
 竄冝在要服二百里蔡之地東殛冝在要服三百里
 夷之地但疑當時水土未平五服地里未定則未能
 盡然也陳氏曰言四罪見當時無犯者罰當其罪明
 也法行權貴公也刑止流放仁也允惬人心故天下
[001-35a]
 咸服史載於欽恤之後見用法之審林氏曰殛鯀竄
 三苗當在水未平之前巡守肈十二州當在禹平水
 之後史因言舜之謹刑遂舉誅四凶之事繫于下爾
 吳氏曰史泛記舜所行之大事初不記先後之序也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宻
八音
 堯在位七十載而徵庸舜試舜三載而老舜以堯七
 十三載之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攝位之二十八載
[001-35b]
 堯在位一百載矣殂落死也死者魂氣升于天故曰
 殂體魄降于地故曰落喪為之服也父曰考母曰妣
 三載子為父服則斬衰三年為母服則齊衰三年也
 四海甸服千里之外四方諸侯之民也遏絶密静也
 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之樂器也案儀禮圻
 内之民為天子服齊衰三月圻外之民無服今百姓
 應服三月者如服考妣三年之喪四海應無服者耳
 不聽樂蓋雖無服而若有心喪者焉此堯聖徳廣大
[001-36a]
 恩澤隆厚故近而國中之民逺而天下之民思慕之
 深至於如此也
  此第三章舜攝位之事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月正正月也元日上日也蓋舜攝位三十有一載之
 正月朔孔傳曰舜服堯喪三年畢將即政故復至文
 祖之廟告疏曰旣除喪以明年之正月告廟即正位
 為天子蘇氏曰受終告攝此告即位也然春秋國君
[001-36b]
 皆以遭喪之明年正月即位于廟而改元孔氏云喪
 畢之明年不知何據澄案孟子言堯老而舜攝堯崩
 而舜帥天下諸侯為堯三年喪三年之喪畢舜避堯
 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
 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
 之子而謳歌舜矣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子嗣父
 位者雖以遭喪之明年正月即位然國事則緫于大
 臣喪畢而嗣君始親政此常禮也舜以大臣攝天子
[001-37a]
 事在堯生存之時堯崩之後堯之子居喪舜攝事如
 故蓋天子崩世子聽于冢宰三年者禮也喪旣畢則
 堯之子可以嗣堯為天子矣故舜避之而去天下臣
 民皆就舜而不就堯之子堯之子亦不敢當而舜不
 得辭于是乃還國中告祖廟而踐帝位與嗣君踰年
 即位之常禮不同也
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聦
 詢謀也闢開也帝朝大臣百揆四岳為尊舜自百揆
[001-37b]
 升為天子則朝之大臣惟有四岳而已故舜踐位之
 初首謀治于四岳開四方賔客之門俾下之事情無
 或壅蔽廣四方耳目之寄俾上之視聽無不周徧也
 蓋四岳在内而統四方之諸侯者故謀之以天子治
 天下之道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逺能邇惇徳允元而難任
人蠻夷率服
 十有二牧十二州之牧也牧以養民為職養民在先
[001-38a]
 足民食足食在不違農時故曰食哉惟時柔謂撫綏
 之能謂和協之惇謂厚待之徳有徳之人也允謂信
 用之元仁者之人也難謂拒絶之任壬通壬人包藏
 凶惡之人也率猶皆也養其身懷其心者安民也親
 君子逺小人者知人也如此則不特中國順治雖蠻
 夷之國亦率皆服從矣蓋十二牧在外而長一州之
 諸侯者故命之以諸侯治其國之道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001-38b]
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
拜稽首讓于稷契曁臯陶帝曰俞汝往哉
 言舜曰者別于堯也此以前之帝曰皆堯此以後之
 帝曰則舜也奮起也奮庸猶曰登庸載行事也亮明
 了之意采事治之意惠順也意與若相近謂得事之
 理稱人之意無所拂戾也亮采惠疇猶言疇若予采
 而倒用其語也伯爵禹名崇伯鯀之子姒姓司空掌
 土之官懋勉也舜問有能奮起升用於羣臣之上而
[001-39a]
 廣明帝堯所行之事者使之居百揆之職亮采而順
 者其誰乎四岳與羣臣同辭以對謂崇伯名禹見作
 司空之官可當百揆之任也俞者帝然四岳羣臣所
 舉之當命禹仍作司空而兼行百揆之事謂汝前有
 平水土之功矣今惟於是百揆之事而勉之哉以司
 空兼百揆如後世以他官平章事知政事也稽首拜
 而首至地臣拜君之禮也稷田正官名棄封於邰姬
 姓契臣名封於商子姓稷契皆帝嚳之子臯陶亦臣
[001-39b]
 名稷契二人臯陶一人故言曁以别之下文殳斨曁
 伯與倣此俞者帝然伯禹所推之賢汝徃哉謂汝其
 往宅百揆哉不許其讓也舜登帝位百揆職虛故首
 擇人以居此職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帝因禹之讓三臣各申命之使仍舊職以終其事阻
 厄也后君也有土之稱蓋分土為諸侯而仕于帝朝
 者也稷五穀之長故主穀之官以稷名播種也穀品
[001-40a]
 數多故曰百穀帝言黎民或有厄於飢者汝為后稷
 之官其教民播是百種之穀一年耕有三年之食則
 雖遇水旱凶荒不至厄於飢也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
 親相親睦也五品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五者之
 名位等級也遜順也司徒掌教之官聖賢於事無所
 不敬授人時敷五教事之重者故特言敬五教以父
 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
[001-40b]
 者為教也寛有容而不迫也帝言百姓或有不相親
 睦而於五品之人倫或有不順者汝為司徒之官其
 敬敷此五教以教民在乎寛以待之使其優㳺浸漬
 以漸而至則人不苦其難而教易入也孟子所引堯
 言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
 而振徳之亦此意也
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001-41a]
 猾亂也夏猶四時之夏明而大也中國文明之地故
 曰華夏刼人曰宼殺人曰賊姦宄皆為亂也士理官
 也服猶衣服之服謂刑加其身也三就朱子以為惟
 大辟棄之於市宫刑則下𧖟室餘刑亦就屏處蓋不
 欲風中其瘡誤而至死聖人之仁也五流五刑之當
 宥者也五宅三居者流雖有五而宅之但為三等之
 居如列爵五而分土三也孔氏以為大罪居于四裔
 次則九州之外次則千里之外明謂照察精審允謂
[001-41b]
 刑罰當罪言蠻夷或有猾亂中夏者宼賊或有為姦
 為宄者不可以無刑也汝為士官五刑五流各有所
 冝惟明而後能允也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
首讓于殳斨曁伯與帝曰俞往哉汝諧
 若與若予采之若同工造作器用者也周官考工記
 六工曰攻木攻金攻皮設色刮摩搏埴曲禮則曰木
 工金工獸工草工石工土工也垂臣名有巧思顧命
[001-42a]
 云垂之竹矢莊子工垂之指即此人也帝問誰可稱
 予工官之職者而僉舉垂以對也共謂供其職共工
 蓋衆工之長也殳斨伯與三臣名殳以集竹為兵建
 于兵車者斨方銎斧也古者多以其所能為名殳斨
 豈能為二器者歟往哉者令垂往為工官汝諧者以
 所讓三臣為佐汝與之諧和共治工事也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
作朕虞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曰俞往哉汝諧
[001-42b]
 上謂髙上之地山林也下謂卑下之地川澤也益臣
 名嘗同禹治水烈山澤而焚之芟除草木驅逐鳥獸
 故帝問誰可稱予上下草木鳥獸之職者而僉舉益
 以對虞掌山林川澤之官周官分為虞衡二職山與
 澤曰虞川與林曰衡朱虎熊羆四臣名左氏傳載八
 元之名有曰伯虎仲熊虎與熊為二人則朱與羆亦
 二人也史記謂朱虎熊羆為伯益之佐徃哉者令益
 往為虞官汝諧者以所讓四臣為佐汝與之諧和共
[001-43a]
 治虞事也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于䕫龍帝曰
俞往欽哉
 宅揆典禮之事重與工虞不同故特咨四岳而皆以
 有能二字𤼵之典謂主掌其事三禮祀天神享人鬼
 祭地祗之吉禮也禮有吉凶軍賔嘉而此獨言吉禮
 者蓋以吉禮為重也伯夷姜姓伯爵夷名也朝臣僉
[001-43b]
 舉稱爵稱名與伯禹同而帝之咨命爵而不名蓋齒
 徳俱尊不純以臣禮待之也秩品次也宗祖廟也秩
 宗禮官也品次百神之祭祀而專以秩宗名者蓋以
 宗廟為主也周官掌禮者謂之宗伯都家掌祭祀者
 並謂之宗人名義蓋亦同此夙早也直謂心不斜倚
 清謂潔浄不汚禮以敬為主交神明者自早至夜惟
 當常敬故曰夙夜惟寅敬所以直内然敬立而内直
 未易能也惟人欲浄盡無所汚濁而後能之故曰直
[001-44a]
 哉惟清䕫龍二臣名往欽哉者令伯夷往踐其職而
 主之以敬也凡事無不當敬典禮者尤當敬故特言
 欽哉
帝曰䕫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剛而無虐簡
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
奪倫神人以和
 䕫龍二臣名亦因伯夷之讓而申命之使仍舊職以
 終其事若前之申命稷契臯陶也胄長也胄子天子
[001-44b]
 之元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也直者徑行温者和
 煦寛者宏量栗者嚴密剛者堅勁虐者殘酷簡者省
 約帝言命汝為典樂之官欲俾汝教胄子以變化其
 氣質之偏也直者不足於温故欲其温寛者不足於
 栗故欲其栗所以益其不及也剛者易至於虐故欲
 其無虐簡者易至於傲故欲其無傲所以損其太過
 也四者姑舉其大凡其他莫不皆然而所以變化氣
 質專在於樂是以教胄子必屬典樂之官而周官掌
[001-45a]
 成均之法以樂徳樂語樂舞教國子亦大司樂所職
 也詩以言陳述其心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故詩者
 所以言其心之志歌以口唱嘆其詩也永長也詩若
 急疾讀過則其辭短促必歌之于口每字延引遲久
 使之悠長故歌者所以永其詩之言永或作詠永或
 同義聲謂五聲最濁者為宫稍濁者為商微濁微清
 者為角稍清者為徵最清者為羽依慿倚也所歌之
 辭若無清濁髙下之節自始至終皆同則雖遲久悠
[001-45b]
 長亦不足聽故曰歌辭之永必慿依于五聲而抑揚
 髙下之五者清濁相間迭用然後錯雜成文而不質
 俚故曰聲依永律之十二管長者聲濁短者聲清和
 謂五聲勻調也蓋宫商角徴羽之髙下無定準必以
 律管之長短定之每律之宫各有商徵羽而不相亂
 其長短之度不可有分釐之差然後其聲勻調故曰
 律和聲聲和律不特歌聲勻調施之八音皆能諧和
 而無相奪倫矣相奪倫者商太下則奪宫之倫太髙
[001-46a]
 則奪角之倫角太下則奪商之倫太髙則奪徵之倫
 徵太下則奪角之倫太髙則奪羽之倫羽太下則奪
 徵之倫太髙則奪變宫之倫不相奪倫而和足以感
 格神明變移風俗故用之于神則神和用之于人則
 人和也
帝曰龍朕堲讒説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
納朕命惟允
 火熟之土曰堲燭頭之燼亦曰堲皆有熄滅不生之
[001-46b]
 義音與疾相近古字或通用故孔傳曰疾也讒説誣
 譛人之言也殄行傷害人之事也震動也驚猶駭也
 師衆也帝言造讒譛以傷害人者駭動衆聽易于惑
 人我欲熄滅之故命汝為納言之官凡夙夜之間上
 言之出下言之入惟其允當而後出納之蔡氏曰命
 令政教審之既允而後出敷奏復逆審之旣允而後
 入則讒説不得行邪僻無自進矣孔疏曰納言者聽
 下言納于上出朕命者受上言宣于下納言下納于
[001-47a]
 言朕命有出無納官名納言又云出納朕命互相見
 也○澄曰舜命九官新命者四人禹垂益伯夷也因
 人之讓而以舊職申命之者五人稷契臯陶䕫龍也
 或因汝典樂汝作納言之上有命字遂以䕫龍二人
 亦為新命者非也今案帝問而命臣拜而讓之新命
 也不問而命不拜不讓者申命也䕫龍若果新命則
 臣受君之命豈得不拜王氏曰百揆者百官之首故
 先命禹養民者王道之始故次命稷富之然後教之
[001-47b]
 故次命契刑所以弼教故次命臯陶工者成器以為
 天下利治人之末故次命垂治人者略具然後及草
 木鳥獸故次命益自百工至于鳥獸草木咸若則隆
 禮樂之時也禮樂者治之大成所以事天地鬼神而
 和理萬物故次命夷䕫有禮而後樂生焉故先夷後
 䕫陳氏曰羣賢雖盛苟讒閒一行則賢者不安前功
 廢矣命龍于末所以衞羣賢而成其終猶命十二牧
 終之以難任人夫子論為邦終之以逺佞人也
[001-48a]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
 二十有二人四岳十二牧九官也人君之位天位也
 人臣之職天職也天下之事無一非天之事故曰天
 功舜踐位之初詢四岳咨十二牧命九官而又緫命
 之曰汝二十有二人者其敬哉惟于是而亮天之事
 蓋明于其事則善于其職矣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
 考核實也三考九載也黜貶退也陟升進也幽謂暗
[001-48b]
 于其事而隳廢所職者明謂明于其事而脩舉所職
 者考績至三厯年至九則人之賢否事之得失畢見
 故黜其幽陟其明考核精賞罰當人人勉力事功是
 以庶績咸熙也帝既咨命羣臣史因述其考績黜陟
 之法于後而并及其效如此且于堯舜二帝在位之
 事皆以庶績咸熙四字終之辭雖簡而所該則大矣
分北三苗
 分謂使之離異二人隨順為從二人相背為北三苗
[001-49a]
 之君前既竄于三危而三苗之民尚居故地頑而習
 惡治水之役違拒上命羣類衆多終必為亂故遷徙
 之使分𣪚各居不得聚在一處既全其生又免于亂
 聖人立心之仁處事之義兩盡其道矣舜在位三十
 有三載而始薦禹自代今書所載自初年咨命羣臣
 之外惟有考績分北二條其他無事可見夫子曰無
 為而治者其舜也與朱子曰紹堯之後又得人以任
 衆職故無所為澄以書稽之尤信
[001-49b]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前章紀舜攝位之事而于章末叙堯之終此章紀舜
 在位之事故于章末緫叙舜之始終徵召也陟方猶
 言升遐也舜生三十年堯方召用厯試三年居攝二
 十八年通三十年乃嗣堯位又五十年而崩也舜以
 服堯喪畢之明年正月踐位而此五十載數自堯崩
 之明年始何也蓋堯崩而天下無君舜雖未為天子
 而紀年則當屬之舜故始自堯崩之明年為舜元年
[001-50a]
 如漢王五年方并項氏得天下然秦亡而天下無君
 漢王雖未稱皇帝而紀年則當屬之漢故始自入闗
 之年為漢元年也韓子曰陟方乃死傳謂舜昇道南
 方以死竹書紀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昇也謂昇天
 也書曰殷禮陟配天言以道終其徳協乎天也舜之
 没云陟者與竹書同文方乃死者所以釋陟為死也
 地之𫝑東南下如言舜南巡而死冝言下方不得言
 陟方也朱子曰案此得之但不當以陟字為句絶爾
[001-50b]
 方猶云徂乎方之方林氏曰陟方乃死與揚子黄帝
 堯舜殂落而死文𫝑同
  此第四章舜在位之事
  臯陶謨
   謨謀也典者載堯舜二帝之善政謨者載臯陶
   禹二臣之嘉言
臯陶曰允迪厥徳謨明弼諧禹曰俞如何臯陶曰都慎
厥身脩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逺在兹禹拜昌
[001-51a]
言曰俞
 迪猶導也明謂明哲之人弼猶輔也諧猶汝諧之諧
 惇厚而篤也叙各得其倫理也庶衆也勵勉也翼猶
 弼也言臣之于君信實開導其徳所資之謀謨必以
 明者為輔弼而諧和之所謂允迪厥徳者謹其身之
 所脩而思永久則其徳終始如一也身脩則家可齊
 故能惇叙九族所謂謨明弼諧者庶明之人勉勵輔
 翼則國治也國治則天下可平故自一國之邇可推
[001-51b]
 而及于天下之逺者在此臯陶禹問荅于帝前臯陶
 所言善故禹拜而然其言孟子曰禹聞善言則拜
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時惟帝其難之
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
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申上文之意言庶明勵翼者在于知人邇可逺者在
 于安民帝帝舜也禹謂臯陶言治國平天下惟在于
 知人安民二者誠能如是之所言然人未易知民未
[001-52a]
 易安帝舜雖聖當以二者為難而不可忽也知人則
 有明哲之智而能官使人才安民則有惠愛之仁而
 民心無不歸嚮巧好令善孔甚也好其言善其色佞
 偽于外而包藏于中甚深蓋指共工也前此憂驩兜
 而放之于崇山以其阿黨惑上而害于知人也遷有
 苗而竄之于三危以其威虐殘下而害于安民也畏
 巧言令色孔壬之共工而流之于幽州以其静言象
 恭姦回叵測而于知人安民俱有害也既能哲又能
[001-52b]
 惠則知仁兩盡雖有如共驩三苗亦不能昏吾之智
 梗吾之仁而何怪乎憂之遷之畏之哉或問人之難
 知民之難安何也曰堯舜之智而不徧物當務之為
 急天下之人品不一也豈兩耳目之聦明所能盡知
 脩已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濟衆堯舜其猶病諸
 天下之民數至衆也詎可謂覆載之内無有匹夫匹
 婦不得其所者乎雖大聖人不敢自足也
臯陶曰都亦行有九徳亦言其人有徳乃言曰載采采
[001-53a]
禹曰何
 此以下自亦行有九徳至政事懋哉懋哉言知人之
 事自天聦明至敬哉有土言安民之事行者行于身
 徳者得于心言猶王制所謂辯論官材也載始行也
 采采事其事也觀其身之所行則知其心之所得其
 別有九者人不可求備苟有一徳可矣此知人之法
 也先論量其人之有何一徳乃論量其人曰可以事
 何事此官人之法也何者禹復問其詳而臯陶于下
[001-53b]
 文乃詳陳之也
臯陶曰寛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温
簡而亷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此詳陳行有九徳之目愿謹慤也亂治也才能可以
 治亂也擾馴狎也毅果決也亷有分辯也塞實也義
 合宜也寛宏而縝栗則不濶疏柔順而植立則不懦
 弱謹愿而恭肅則不至于朴野而不文有治才而敬
 畏則不至于逞能而妄作馴擾而果毅則不至于少
[001-54a]
 斷徑直而温和則不至于多忤簡畧而亷隅則不至
 于無分辯剛健而有實則非虛矯恃氣之剛彊勇而
 有義則非鬭狠為亂之彊寛與直對柔與剛對亂與
 簡對擾與彊對而轉語辭合二長為一徳則不偏皆
 天之所與學之所成自然而然之懿非以彼濟此之
 謂彰著也有常久而不變也徳著于外終始不變是
 為吉徳也
日宣三徳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徳亮采有邦翕
[001-54b]
受敷施九徳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于
五辰庶績其凝
 此詳陳言其人有徳乃言曰載采采之意三徳六徳
 謂九徳之中或得其三或得其六也宣達之也浚謂
 脩事明謂通曉有家卿大夫之家也嚴祗敬禮之也
 亮亦通曉之謂采亦脩事之謂有邦諸侯之國也翕
 合也兼收而並蓄之曰翕受分別而任使之曰敷施
 俊才之大而敏者乂才之可以治者百僚百官之屬
[001-55a]
 師師官之長也百工百官之事撫循也五辰四時也
 木火金水旺于四時土寄旺于四季各旺七十二日
 共三百六十日而成一嵗也凝成也卿大夫之有家
 者得三徳之人日進達而用之足以治其家矣諸侯
 之有國者得六徳之人日尊禮而用之足以治其國
 矣天子有天下者于九徳之人合而受之敷而施之
 使皆事其事各隨其能以居其官則百官長屬所職
 之事悉不違時故循四時之序而衆功皆成也
[001-55b]
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
工人其代之
 承上文言天子所以用九徳之人者蓋不能自治天
 職故也無毋通禁止辭教謂上行而下效之逸謂安
 逸欲謂嗜欲兢兢戒謹業業恐懼幾微也曠廢也天
 子者諸侯之視效不可導之以逸欲當戒懼一日二
 日之萬幾一日二日日之至淺萬幾事之至繁一日
 二日之間事之細微至于萬焉其可逸欲而不兢業
[001-56a]
 乎已雖兢業然萬幾之多豈一人所能自治庶官與
 我共治者也蓋天子所事皆天之事天以此事付之
 君君不能自治而分之人是庶官所治之事皆代天
 而為之也其可有一職之曠廢乎孔氏曰曠空也位
 非其人為空言官不可以非才
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五庸
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
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001-56b]
 五庸舊本作有庸今從馬本勑教戒督勉之意我通
 言君臣自由也寅恭皆敬也寅在心恭在貌和謂不
 乖衷即典禮也五服五等之服九章至一章是也章
 顯也承上文天工人其代之而言父子君臣夫婦兄
 弟朋友有自然之倫乃天所叙也而五者之典各惇
 其所當惇者勑于我則不可無司徒之官親踈貴賤
 尊卑隆殺有自然之品乃天所秩也而五者之禮各
 庸其所當庸者由于我則不可無秩宗之官君臣當
[001-57a]
 内同其寅外協其恭以和此典禮之衷使民彛物則
 各得其正而無乖戾也命徳者天也隨其徳之大小
 而章之以五等之服則不可無百揆之官討罪者天
 也因其罪之輕重而用之以五等之刑則不可無士
 師之官命討之政事君臣當勉勉無已不可使賞罰
 有一之不當也此所謂天工人其代之者也
天聦明自我民聦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
哉有土
[001-57b]
 威古文作畏二字通用明者顯其善畏者威其惡上
 謂天下謂民天之聦明非有視聽因民之視聽以為
 聦明天之明畏非有好惡因民之好惡以為明畏天
 不在天而在民上天下民通徹為一民即天也故能
 安民則民懐而天眷之不能安民則民離而天釋之
 矣有土之君其可不敬哉
臯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績臯陶曰予
未有知思曰賛賛襄哉
[001-58a]
 思曰之曰當作日襄去衣而耕也勤力服事之意臯
 陶謂我所言良可以厎行禹然之謂汝之言厎行之
 可以有功臯陶謙辭言我未有所知不敢計功也但
 思每日賛助于帝勤力服事而已
  此第一章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臯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
墊予乗四載隨山刋木曁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
[001-58b]
海濬畎澮距川曁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
烝民乃粒萬邦作乂臯陶曰俞師汝昌言
 孜孜勤勉不已之意禹臯陶相與問荅于帝前臯陶
 旣陳謨于帝呼禹使之亦陳其言禹拜而歎美謂臯
 陶之謨至矣我更何所言惟思日孜孜以務事功而
 已臯陶問其所以孜孜者禹乃言前此勤勞治水之
 事昏瞀謂四顧茫然莫知所之也墊下謂卑下之地
 爲水所及也四載水乗舟陸乗車泥乗輴山乗樏也
[001-59a]
 輴史記作橇漢書作毳以板為之其狀如箕擿行泥
 上樏史記作橋漢書作梮以鐵為之其形如錐長半
 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隨循刋除也蓋水涌
 不洩平地皆水不没者山耳故循山伐木以通治水
 之道路也奏進也肉食曰鮮水土未平民未播種曁
 益教民以田進刋木所得禽獸之肉以食也九川九
 州之川距至濬深也周官一𤱔之間廣尺深尺曰畎
 一夫之間廣深二尺曰遂一井之間廣深四尺曰溝
[001-59b]
 方十里為成成閒廣深八尺曰洫方百里為同同閒
 廣二尋深二仭曰澮皆田間水道此言畎澮而不及
 遂溝洫舉小大以包其餘也先決九川之水使至于
 海次濬畎澮之水使至于川也播謂播種百穀也艱
 漢今文作根謂百穀根生其實可食者也或曰難也
 人力所成得之不易也曁稷教民播穀以供食然可
 耕之地尚少故又教民以漁兼進決水所得魚鱉之
 肉以食也懋大傳作貿貿易也遷徙也化變换也居
[001-60a]
 儲積也兩相貿易遷有于無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烝衆也米食曰粒蓋水患悉平民得播種之利而山
 林川澤之貨有無相通以濟匱乏然後庶民皆得粒
 食而萬邦興于治也禹之意謂今水患雖平然不敢
 忘昔之勤勞而遂安逸欲常如治水之時所謂孜孜
 者如此而臯陶以其言為可師也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幾惟康其
弼直惟動丕應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001-60b]
 禹既自述其孜孜之意乃進戒于帝俾慎于居位居
 天位甚難雖聖人不可忽易慎之之道安汝止以下
 是也止謂心之所止蓋一物有一則皆具于心各有
 所止凡事之来物各付物循其自然之則曰安審事
 之幾于始省事之康于終其輔弼又得直人斯無過
 舉矣徯待凡所作為大應下民期望之志得人心斯
 得天心故以此明荅上帝眷祐之心則天亦申重其
 已然之命而嘉羙之也
[001-61a]
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帝之意謂此非吾所自能實賴臣鄰之助臣謂任事
 之臣當時九官如周之六卿者是也鄰謂君所親近
 左輔右弼前疑後丞如周之師傅保者是也君與為
 師友而不臣之故不曰臣而曰鄰鄰以輔成君徳臣
 以分治天職禹所謂弼帝所謂鄰也輔成君徳之鄰
 固所當重分治天職之臣亦不可輕故帝因禹言弼
 直而并言之互言至再以見反覆丁寧之意
[001-61b]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
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㑹
宗彞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
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詠以出納五言汝聽
 此帝言所資于臣之事股足髀肱手臂左右有民謂
 内治畿甸厚民生利民用正民徳也翼如鳥翼謂在
 身兩旁夾持覆䕶宣力四方謂外使諸侯諭志意布
 徳化救災患也為獸名猴屬有力便捷効使令趨事
[001-62a]
 功者似之黃帝始制衣裳古人蓋謂黄帝象謂肖其
 形狀星辰凡經星布列周十二辰者皆是此謂星宿
 三星名為大辰者也華蟲有文華之羽蟲雉也㑹與
 繪同畫也宗彞宗廟盛鬱鬯之尊名曰彞周有六彞
 虎彞蜼彞為上藻水中聚藻粉米白米黼黻黼為斧
 形刄白身黒黻兩己相背青黒線繡絺讀為黹刺繡
 也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者作為繪畫于上衣象
 宗彞藻火粉米黼黻六者黹為繡紋于下裳采五色
[001-62b]
 之物藍砂粉墨雌黃之屬繪則以五采澤之于筆繡
 則以五采染之于線彰施彰顯而施用之也五色青
 黃赤白黒也明謂察其物象采色之合法也七始詠
 孔氏傳作在治忽史記引書作來始滑惟漢書律厯
 志引書作七始詠今從之七始國語謂之七均蓋六
 陽律六隂律各有宫商角徵羽三分損益隔八相生
 十二管之中用其五為五聲然宫與商商與角徵與
 羽相去皆一律角與徴羽與宫相去獨二律一律則
[001-63a]
 近而和二律則逺而不相及五聲之序宫生徵徵生
 商商生羽羽生角至角則窮矣角又隔八下生其律
 位與宫相比謂之變宫則羽聲距正宫雖間二律而
 距變宫止聞一律矣變宫又隔八土生其律位與徵
 相比謂之變徵則角聲距正徵雖間二律而距變徵
 止聞一律矣正聲五變聲二每律用七聲為均相和
 而均調故曰七均七聲迭用以終始一調故曰七始
 先有六律然後可定五聲宫徵該正變二變非正聲
[001-63b]
 故止曰五聲也五聲定則被之八音之器而奏七始
 之均詠歌也八音之外有人聲也人聲之精者為言
 五言唇齒舌牙喉之音為言各不同也或曰五方之
 言也樂工審于聲音故亦能辯人之聲音而使之出
 納五言也聽謂審其聲律音調之中倫也帝欲左右
 而臣翼之作肱也帝欲宣力而臣為之作股也帝所
 欲觀而臣明之作目也帝所欲聞而臣聽之作耳也
 有民蓋后稷司徒所職四方蓋四岳十二牧所職服
[001-64a]
 色蓋典禮所職聲音蓋典樂所職翼為明聽皆曰汝
 者禹與羣臣咸在而禹作揆兼緫衆職也
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欽四鄰
 此帝言所資于鄰之事違戾也我有違戾于道汝當
 弼正其失汝無面諛以為是而背毁以為非不可不
 敬爾四鄰之職也四鄰謂在前在後在左右也帝舜
 之時輔弼疑丞之庶官不可知其為誰或百揆四岳
 亦兼此職如周以六卿兼三公也曰汝弼曰汝無面
[001-64b]
 從責之禹及居是官而在帝側者林氏曰舜大聖人
 夫豈有違于道禹亦大聖人豈有面從後言無是而
 猶儆戒所以為聖吕氏曰舜非有所歉而畏人之後
 言非容受有所未盡而致人之後言虞廷之臣非肯
 欺其君而面是背非者聖人敬畏無已虛懷待諫惟
 恐過之不聞言之不盡故其求之切也如此大傳曰
 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其爵視卿其禄視次國之君其為人也仁好學多聞
[001-65a]
 道順天子未嘗有過者謂之疑其位在前强立敢斷
 輔善從義者謂之輔其位在左亷潔切直弼過諫邪
 者謂之弼其位在右齋給便利善應顧問而不回者
 謂之丞其位在後天子中位而聽朝四鄰維之是以
 慮無失計舉無過事也
庶頑讒説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
並生哉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
 帝與禹言欲臣鄰各盡其職以助已而未任之人亦
[001-65b]
 欲教養以成其才蓋百官世胄萬民之俊選及諸侯
 所貢之士皆他日居臣鄰之職者其可用之才固将
 論定而官使之其間有庶頑讒説不在是選者儻以
 為不可用而遽棄之慮有遺才之失故必命掌教掌
 樂之官悉心造就冀其改過遷善而得為吾用侯張
 侯以射也如王制所謂司徒命郷簡不率教者以告
 耆老皆朝于庠習射上功是也明之使自明也射之
 禮必明于進退周旋升降揖讓之儀必明于騶虞貍
[001-66a]
 首采蘩采蘋之節又必内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
 而後可以中所以開悟其心思智識者非一故曰以
 明之撻扑也如儀禮郷射記所謂楚扑長如笴射者
 有過則撻之是也記之使之自記也人有不善每欲
 諱䕶不遭戮辱稍久即忘恥不甚則悔不深悔不深
 則改不力射而有過及犯教者撻之中庭衆所共見
 辱莫大焉所以堅牢其羞惡憤悔者至切故曰以記
 之書用識哉者謂嵗時常教習之苟其有一善則書
[001-66b]
 而識之以待考校如周官族師屬民讀法書其孝弟
 睦婣閭胥聚衆庶讀法書其敬敏任恤是也夫習射
 而使之明撻過而使之記又用書以識其善道之齊
 之懲之勸之至再至三而未已者欲其並生而已善
 者生之徒不善者死之徒改不善而從善是與之並
 生也已上蓋使掌教者教之猶以為未足又使典樂
 者教之工謂樂工納言樂工平日所納之言也颺播
 揚也工以所采詩歌之𩔖時時播揚倡歎以曉諭感
[001-67a]
 動之而興起其善心如周官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
 興道諷誦言語是也承進也威謂屏之責之也其改
 過而至于善者則進之用之其不可化而終不改者
 則屏之責之也嗚呼帝舜為君為師之道仁之至義
 之盡也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
帝臣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誰敢不
讓敢不敬應
[001-67b]
 俞哉者然之而不盡然蘇氏謂與春秋傳諾哉意同
 是也隅角也海隅四海之隅蒼生草木蒼蒼然而生
 之處言極其逺也黎獻黎民之賢者庶朱子云當作
 試由音相近而訛也帝徳光輝逺被普天之下以至
 海隅草木所生之地萬邦黎民之賢誰不感慕興起
 共願為帝朝之臣惟帝于是而舉之既敷納之以其
 言又明試之以其功必其言之施于事而有功然後
 賜以車服而用之用人之際如此精別誰敢不以敬
[001-68a]
 以讓而應上之求言此蓋謂諸侯所貢之士必不敢
 為頑讒也不言國之俊選者以逺包近也
帝不時敷同日奏㒺功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傲虐
是作㒺晝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
 敷同孫氏謂猶言普同也帝之用人試其言之有功
 然後用不是普同無分別而日進無功之人世胄非
 才者不得世其官故以丹朱示戒堯處子朱于丹淵
 為諸侯丹者朱之國名也慢怠慢也因怠惰而好逰
[001-68b]
 行也傲嬉戲也因嬉戲而為虐害也不分晝夜頟頟
 不休息此好慢遊之事罔水行舟如奡之平地盪舟
 此作傲虐之事朋猶言羣聚也羣聚而淫亂于家也
 殄絶也世者世堯之天下也丹朱不肖堯以天下與
 舜而不與朱故曰殄厥世言此蓋以儆公卿大夫元
 士之子使之不敢為頑讒也
予創若時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啓&KR0561&KR0561而泣予弗子惟
荒度土功
[001-69a]
 創懲也塗山國名夀春縣東北有山名曰塗山國蓋
 近此山也啓禹子&KR0561&KR0561泣聲荒大度營為也圡功治
 水之事也禹言我懲創丹朱之如此故娶妻厯辛壬
 癸甲四日即徃治水其後過門不入聞子啓泣聲不
 暇子之惟以荒度土功為急朱子曰丹朱如是故不
 得為天子我如此勤苦故有功以此戒教令莫如丹
 朱而如我也
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
[001-69b]
各迪有功苖頑弗即工帝其念哉
 夾持以正弓體曰弼薄迫近也治水事畢經理天下
 定為五服之制每一服一面五百里兩面相夾而成
 千里如弓之弼然五服共五千里既別九州後増其
 三一州立一州牧為之師故有十二師内自侯服而
 始外迫四海之逺皆建五等諸侯為之長師統諸侯
 者也長君一國者也有師有長各使導迪其民以趨
 事功惟三苖之國于治水之前已竄其君于三危而
[001-70a]
 其民留居故土者習頑不順政教治水之時不就官
 司之徵役在内讒説之頑可化也在外苗民之頑未
 易化帝其念之哉苗民之頑其後帝分北之猶殷民
 之頑周公遷之于洛蓋所以化其頑也
帝曰廸朕徳時乃功惟敘臯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

 叙者無一事之不理也帝言導廸朕徳者是汝之功
 惟當更使事事咸叙又言臯陶為禹之助方祗敬其
[001-70b]
 當叙之事方示人以畫象之刑凡猾夏之蠻夷姦宄
 之寇賊有刑以待之惟當更加明審蓋因禹臯陶謨
 之後歸美二臣而又欲其加勉也
  此第二章
䕫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来格虞賔在位羣
后徳讓
 此堂上之樂戛亦擊也戛輕擊重球玉磬石音也叩
 之則鳴故曰鳴球搏猶擊也輕手取聲曰拊琴瑟絲
[001-71a]
 音也詠登歌也鳴球琴瑟其聲清越和平可與人聲
 相比故戛擊搏拊之而詠也祖考所祭之祖考虞賔
 丹朱也在位内百官也羣后外諸侯也皆助祭者虞
 賔不臣故序内外諸臣之上徳讓有相讓之徳也樂
 作而所祭者来格助祭者徳讓則神人無不和矣
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下謂堂下之樂管竹音也堂上之樂以歌為主故謂
 之升歌堂下之樂以管為主故謂之下管鼗小鼓鼓
[001-71b]
 大鼓革音也合止為二音合作止則敔止柷木音敔
 當是土音塤之類而舊説相傳以為斵木成伏虎狀
 背有鉏鋙櫟之以為聲蓋因敔名而生鉏鋙之義必
 不然也笙匏音也列管于匏中又施簧于管端鏞大
 鐘金音也堂下之吹與堂上之歌相間故曰閒蹌蹌
 舞貌鳥獸蹌蹌而舞則萬物無不和矣孔疏曰樂上
 下迭奏而曲成神人鳥獸之應上下共致以神人尊
 而在上故配堂上之樂言之鳥獸賤而在下故配堂
[001-72a]
 下之樂言之非堂上之樂獨感神人堂下之樂偏感
 鳥獸也
簫韶九成鳯凰來儀
 簫韶舜樂名簫字本作箾舞者所執之物成謂樂曲
 之一終也樂曲終必變而更奏周官言九變傳言九
 奏與九成之義同鳳凰靈鳥也儀有容儀也箾韶合
 奏九成而樂大備雖靈鳥瑞物不常有者亦感至和
 而來儀也
[001-72b]
䕫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
 此又一時之言拊猶言戛也石通球而言石音貴于
 衆音故韶樂以球為首商頌亦言依我磬聲也百獸
 該物之飛走庶尹該官之正貳方擊拊石音不待衆
 音備奏而已能召人物之和上文先言神人而後鳥
 獸以尊卑為序此先言百獸而次庶尹以難易為序
 䕫言樂如此蓋有舜之徳是以有䕫之樂道徳樂之
 本聲音樂之具舜徳極大極盛而韶樂又盡善盡羙
[001-73a]
 故其感應之妙古今莫及
  此第三章
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時惟幾
 凡樂必有歌辭上章載韶樂感應之效驗此章載帝
 朝君臣之歌詩勑天之命謂以天命難保相教戒督
 勉也惟時惟幾謂無一時不勑無一事不勑雖須㬰
 不敢忘雖細微不敢忽也此帝先言其所以作歌之
 意
[001-73b]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股肱臣也喜歡喜而有為元首君也起謂作興而無
 怠百工熙哉謂百工之職業廣大光明也此惟時惟
 幾而勑天命者也
臯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
省乃成欽哉
 拜手首至手稽首首至地先拜手而後稽首九拜中
 之吉拜也颺言𤼵揚其聲而言也念哉令同列思念
[001-74a]
 帝歌之意作起也振𤼵之意興事謂建立其事不可
 頽廢也憲法也率皆起而立事事必循法所當致慎
 于始事雖已成猶當屢省于終始終同一敬也此臯
 陶先拜帝歌又言所以賡帝歌之意
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
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
 賡續也載始也帝歌則先臣後君臯陶賡則先君後
 臣君以知人為明臣以任職為良如此則庶事安泰
[001-74b]
 也叢脞煩碎也惰懈怠也墮傾圯也君不識體要而
 行臣之事臣虚竊禄位而怠君之事則萬事廢壞矣
 王氏曰前言庶事後言萬事甚言叢脞與隋之敗事
 也
帝拜曰俞往欽哉
 蔡氏曰帝拜重其禮也然其言而曰汝等往治其職
 不可不敬也陳氏曰典謨之書皆以欽終之
  此第四章
[001-75a]
 
 
 
 
 
 
 
 
[001-75b]
 
 
 
 
 
 
 
 書纂言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