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2 尚書要義-宋-魏了翁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要義巻十七
           宋 魏了翁 撰
立政 周官 君陳


一周公作立政以嗣天子王矣近臣宜得人
周公作立政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
政為戒立政言用臣當共立政故以名篇周公若曰拜
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順古道盡禮致敬告成王言嗣
天子今以為王矣不可不慎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
[017-1b]
伯常任凖人綴衣虎賁周公用王所立政之事皆戒於
王曰常所長事常所委任謂三公六卿凖人平法謂士
官綴衣掌衣服虎賁以武力事王皆左右近臣宜得其

二常伯常任凖人綴衣虎賁皆近王
王者當立善政其事不可不慎周公既為此言乃用王
所立政之事皆戒於王曰王之親近左右常所長事謂
[017-2a]
三公也常所委任謂六卿也平法之人謂獄官也綴衣
之人謂掌衣服者也虎賁以武力事王者此等皆近王
左右最須得人
三傳以有室籲俊為卿大夫之家招賢
古之人廸惟有夏乃有室大競籲俊尊上帝古之人道
惟有夏禹之時乃有卿大夫室家大强猶乃招呼賢俊
與共尊事上天
四傳以前三宅為内外之官後三宅為罪人三居
廸知忱恂于九徳之行禹之臣蹈知誠信於九徳之行
[017-2b]
謂賢智大臣九徳臯陶所謀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
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凖兹惟后矣知九徳之
臣乃敢告教其君以立政君矣亦猶王矣宅居也居汝
事六卿掌事者牧牧民九州之伯居内外之官及平法
者皆得其人則此惟君矣謀面用丕訓徳則乃宅人兹
乃三宅無義民謀所面見之事無疑則能用大順徳乃
能居賢人于衆官若此則乃能三居無義民似不當與前三宅異
[017-3a]
大罪宥之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之外桀徳惟乃弗
作徃任是惟暴徳罔後桀之為徳惟乃不為其先王之
法徃所委任是惟暴徳之人故絶世無後
五九徳即臯陶所謀
經典之文更無九徳之事惟有臯陶謀九徳故言九徳
臯陶所謀者進言戒君非大賢不可故知九徳之臣乃
敢告教其君以立政也
六於上五官無牧此惟言三官加牧
上句周公戒王厯言五官其内無州牧此惟言三官加
[017-3b]
州牧者俱是逐急言之其有詳畧爾
七孔以伯解牧與曲禮王制同與鄭異
曲禮云九州之長曰牧王制云千里之外設方伯八州
八伯然則牧伯一也伯者言一州之長牧者言牧養下
民牧伯俱得言之故孔以伯解牧鄭玄云殷之州牧曰
伯虞夏及周曰牧與孔不同
八謀所面見用大順徳乃能居無義之人
[017-4a]
正義曰凡人為主皆欲臣賢但大佞似忠賢不可别欲
知其逺先驗於近但禹能謀所面見之事善官賢人既
得其官分别善惡無所疑惑仁賢必用邪佞必退然後
舉直錯諸枉則為能用大順徳如是乃能居賢人於衆
官賢人既得居官則能分别善惡無義之民必獲大罪
量其輕重斥之逺地乃能三處居此無罪人人
九受徳紂字與暴徳同邦逸徳共政
嗚呼其在受徳暋惟羞刑暴徳之人同于厥邦受徳紂
字帝乙愛焉為作善字而反大惡自强惟進用刑與暴
[017-4b]
徳之人同于其國並為威虐乃惟庶習逸徳之人同于
厥政乃惟衆習為過徳之人同于其政言不任賢帝欽
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天以紂惡故敬
罰之乃使我周家王有華夏得用商所受天命同治萬
姓言皇天無親佑有徳
十帝乙以受徳字紂望其為善
泰誓三篇惟單言受而此云受徳者則徳本配受共為
[017-5a]
一人故知受徳是紂字也既受之與徳共為紂字而經
或言受或言受徳者呼之有單複爾其人實為大惡徳
字乃為善名非是時人呼有徳知是帝乙愛焉為作善
字望其為善而反為大惡以其行反其字明非時人呼

十一暋訓强言紂自强於為惡
釋詁云暋强也暋即昬也故訓為强言紂自强為惡
十二並言文武舉賢事帝見同道
桀之昬亂開成湯紂之不善開文武其事同也於成湯
[017-5b]
言能受上天之命於文武云能敬事上帝前聖後聖為
行必同交錯為文所以互相見爾文王受命武王代紂
二聖共成王道故文武並言之猶詩序云文武以天保
已上治内采薇已下治外文武並言與此同也文王之
時未定天下所立之官亦未具足下經所言立政任人
已下三亳阪尹已上其所舉官屬多是文武時事以見
二聖同道
[017-6a]
十三釋任人凖夫至三亳阪尹
立政任人凖夫牧作三事文武亦法禹湯以立政常任
凖人及牧治為天地人之三事虎賁綴衣趣馬小尹趣
馬掌馬之官言此三者雖小官長必慎擇其人左右攜
僕百司庶府雖左右攜持器物之僕及百官有司主劵
契藏吏亦皆擇人大都小伯藝人表臣百司小臣猶皆
慎擇其人况大都邑之小長以道藝為表幹之臣及百
官有司之職可以非其任乎太史尹伯庶常吉士太史
下大夫掌邦六典之貳尹伯長官大夫及衆掌常事之
[017-6b]
善士皆得其人司徒司馬司空亞旅此有三卿及次卿
衆大夫則是文武未伐紂時舉文武之初以為法則夷
㣲盧烝三亳阪尹蠻夷㣲盧之衆帥及亳人之歸文王
者三所為之立監及阪地之尹長皆用賢
十四外舉任人凖夫外舉牧皆要官
正義曰牧者前云宅乃牧也前文有常伯綴衣虎賁不
言牧此不言常伯綴衣虎賁而言牧者以前文先舉朝
[017-7a]
臣故不言牧前已備文故此不言常伯其綴衣虎賁而
言牧者以下文自詳故此惟舉内外要官言之故内官
舉任人凖夫外官舉牧故下云繼自今我立政立事凖
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又云自古商人亦越我周文
王立政立事牧夫凖人則克宅之克由繹之兹乃俾乂
皆據内外要重官以言之夫即人也立官所以事天地
治人民為此三事而已故以三事謂天地人也王肅云
文王所以立政任人常任也凖夫凖人也牧者諸侯之
長也與孔意同
[017-7b]
十五大都小伯藝人表臣
小臣猶皆擇人况大都邑之小長謂公卿都邑之内大
夫士及邑宰之屬以身有道藝為民之表的楨幹之
臣其都邑之内屬官謂之小長周禮太宰職云乃施則
于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設其伍陳其殷兩謂兩卿長
謂公卿伍謂大夫殷謂衆士是也
十六泰誓已有六師此三卿葢未伐紂時
[017-8a]
周公攝政之詩制禮作樂其作立政之篇必在制禮之
後周禮六卿而此有三卿及此卿衆大夫則是副卿之
大夫有若周禮小宰之類是也此文武未伐紂之時也
逺舉文武之初以為法則爾泰誓下篇云王乃大巡六
師六師則六軍也軍将皆命卿即伐紂之時已立六卿
矣牧誓亦云司徒司馬司空舉之三卿者彼傳已解之
云指誓戰者也
十七三亳阪尹必是分亳民為三各立監
亳是湯之舊都此言三亳必是亳民分為三處此篇説
[017-8b]
立官之意明是分為三亳必是三所各為立監也亳人
之歸文王經傳未有其事文王既未伐亳亳民不應歸
之鄭王所說皆與孔同言亳民歸文王者葢以此章雜
陳文王武王時事其言以文王為主故先儒因言亳民
歸文王爾即如此意三亳為歸周必是武王時也及阪
地之尹長傳言其山阪之地立長爾不知其指斥何處
也鄭玄以三亳阪尹者共為一事云湯舊都之民服文
[017-9a]
王者分為三邑其長居險故亦阪尹葢東成臯南轘轅
西降谷也皇甫謐以為三亳三處之地皆名為亳䝉為
北亳榖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古書亡㓕既無要證未
知誰得㫖矣
十八文王宅心立事惟擇有司之牧夫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徳
文王惟其能居心逺惡舉善乃能立此常事司牧人用
能俊有徳者文王罔攸兼于庶民庶獄庶慎惟有司之
牧夫文王無所兼知於毁譽衆言及衆刑獄衆當所慎
[017-9b]
之事及惟慎擇有司牧夫而已勞于求財逸于任賢是
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是萬民順法用違
法衆獄衆慎之事文王一無敢自知於此委任賢能而

十九傳以政事凖牧舉四者以總諸臣
繼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凖人牧夫我其克知厥若丕乃
俾亂自此已下四言繼自今者凡人靡不有初鮮克有
[017-10a]
終恐王不能終之戒成王使繼續從今已徃常用賢也
自訓為從亦訓為用此傳言用今已徃下傳言從今已
徃其意同也政事相對則政大事小故以立政為大臣
立事為小臣及凖人牧夫畧舉四者以總諸臣戒王任
此人事其能灼然知其能順於事者則大乃使治顧氏
云君能知臣下順於事則臣感君恩大乃治理言各盡
心力也
二十憸人不順于徳使其君罔顯在厥世
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訓于徳是罔顯在厥世商周
[017-10b]
賢聖之國則無有立政用憸利之人者憸人不順于徳
是使其君無顯名在其世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
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立政之臣惟以吉士用勉治我
國家
二十一言孺子王矣厚戒其重刑謹牧
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告文王之子孫言稚子以即政
為王矣所以厚戒其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牧夫獨言
[017-11a]
重獄有司欲其重刑慎官人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
迹其當能治汝戎服兵器威懐並設以升禹治水之舊
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方四方海表蠻夷戎
狄無有不服化者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
能使四夷賓服所以見祖之光明揚父之大業
二十二上言庶謹政事凖牧此獨言獄牧
正義曰上有庶慎立政立事牧夫凖人此獨言庶獄與
有司之牧夫者言庶獄欲其重刑言有司牧夫欲其慎
官人也
[017-11b]
二十三告太史以蘇公敬獄長國
周公若曰太史順其事并告太史司冦蘇公式敬爾由
獄以長我王國忿生為武王司冦封蘇國能用法敬汝
所用之獄以長施行於我王國言主獄當求蘇公之比
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罰此法有所慎行必以其列用中
罰不輕不重蘇公所行太史掌六典有廢置官之人制
故告之立政
[017-12a]
二十四黜殷㓕淮夷年異事相因
成王既黜殷命㓕淮夷黜殷在周公東征時㓕淮夷在
成王即政後事相因故連言之還歸在豐作周官成王
雖作洛邑猶還西周周官言周家設官分職用人之法
正義曰據金縢之經大誥之序知黜殷命在周公攝政
三年東征之時也據成王政之序費誓之經知㓕淮夷
在成王即政之後也淮夷于攝政之時與武庚同叛成
王既㓕淮夷天下始定淮夷本因武庚而叛黜殷命與
㓕淮夷其事相因故雖則異年而連言之以見天下既
[017-12b]
定乃作周官故也
二十五成王雖作洛猶還豐鎬豐鎬相近
正義曰以洛誥之文言王在新邑今復云在豐故解之
也史記周本紀云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
綜其實不然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
復都豐鎬是言成王雖作洛邑猶還西周之事也多方
云王来自奄至於宗周即鎬京也於彼不解至此始為
[017-13a]
傳者宗周雖是鎬京文無豐鎬之事故就此解之武王
既以遷鎬京今王復在豐者豐鎬相近舊就不毁豐有
文王之廟大事就豐宣之故也
二十六周公以天下既平授成王以立官之法
周禮毎官言人之員數及職所掌立其定法授與成王
成王即政之初即有淮夷叛逆未暇得以立官之意號
令羣臣今既㓕淮夷天下清泰故以周家設官分職用
人之法以詔羣臣使知立官之大㫖也
[017-13b]
二十七數月間未得大巡守惟所過諸侯
檢成王政之序與費誓之經知成王即政之年奄與淮
夷又叛叛即徃伐今始還歸多方云五月丁亥王來自
奄至于宗周與此㓕淮夷而還歸在豐為一事也年初
始叛五月即歸其間未得巡守四方也而此言撫萬國
巡行天下其實止得撫巡向淮夷之道所過之諸侯爾
未是用四仲之月大巡守也
二十八九服惟舉六宗周即豐
[017-14a]
周禮九服此惟言六者夷鎮蕃三服在九州之外夷狄
之地王者之於夷狄羈縻而已不可同於華夏故惟舉
六服諸侯奉承周徳言協服也序云還歸在豐知宗周
即豐也周為天下所宗王都所在皆得稱之故豐鎬與
洛邑皆名宗周
二十九此經四代之官與禮記異
舜典云肇十有二州此説虞事知置州牧十二也侯伯
謂諸侯之長益稷篇禹言治水時事云外薄四海咸建
五長知侯伯是五國之長也成王說此事者言堯舜所
[017-14b]
制上下相維内外咸治言有法也此言建官惟百夏商
官倍則唐虞一百夏商二百禮記明堂云有虞氏官五
十夏后氏官百者禮記是後世之言不與經典合也
三十立三公論道經邦三孤貳公弘化
立太師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論道經邦爕理陰陽師天
子所師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於徳義者此惟三
公之任佐王論道以經緯國事和理陰陽言有徳乃堪
[017-15a]
之官不必備惟其人三公之官不必備員惟其人有徳
乃處之少師少傳少保曰三孤此三官名曰三孤孤特
也言卑於公尊於卿特置此三者貳公弘化寅亮天地
弼予一人副貳三公弘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以輔我
一人之治正義曰禮記文王世子云師也者教之以事
而喻諸徳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
也道徳别掌者内得於心出行於道道徳不甚相逺因
其並擇師保故分配之爾於公云爕理陰陽於孤云寅
亮天地和理敬信義亦同爾以孤副貳三公故其事所
[017-15b]
掌不異
三十一六卿既同周禮而六年五服一朝異
六年五服一朝五服侯甸男采衛六年一朝會京師又
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周制十二年一巡守春
東夏南秋西冬北故曰時巡考正制度禮法于四岳之
下如虞帝巡守然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覲四方
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績黜陟之法正義曰此
[017-16a]
篇說六卿職掌皆與周禮符同則六年五服一朝亦應
是周禮之法而周禮無此法也周禮大行人云侯服嵗
一見其貢祀物甸服二嵗一見其貢嬪物男服三嵗一
見其貢器物来服四嵗一見其貢服物衛服五嵗一見
其貢材物要服六嵗一見其貢貨物先儒說周禮者皆
云見謂来朝也必如所言則周之諸侯各以服數来朝
無六年一朝之事昭十三年左傳叔向云明王之制使
諸侯嵗聘以志業間朝以講禮再朝而㑹以示威再㑹
而盟以顯昭明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由
[017-16b]
是興說左傳者以為三年一朝六年一㑹十二年而盟
事與周禮不同謂之前代明王之法先儒未嘗措意不
知異之所由計彼六年一㑹與此六年五服一朝相當
也再㑹而盟與此十二年王乃時巡諸侯各朝于方岳
亦相當也
三十二以叔向所言與成王合明周禮不具
叔向盛陳此法以懼齊人使盟若周無此理叔向妄說
[017-17a]
齊人當以辭拒之何所畏懼而敬以從命乎且云自古
以来未之或失則當時猶尚行之不為前代之法脅當
時之人明矣明周有此法禮文不具爾大行人所云見
者皆言貢物或可因貢而見何必見者皆是君自朝乎
遣使貢物亦應可矣大宗伯云時見曰㑹殷見曰同時
見殷見不云年限時見曰㑹何必不是再朝而㑹乎殷
見曰同何必不是再朝而盟乎周公制禮若無此法豈成
王謬言叔向妄說也計六年大集應六服俱来而此文
惟言五服孔以五服為侯甸男采衛葢以要服路逺外
[017-17b]
逼四夷不必常能及期故寛言之而不數也
三十三學古議制師典常戒利口
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言當先學古訓然後入
官治政凡制事必以古義議度始終政乃不迷錯其爾
典常作之師無以利口亂厥官其汝為政當以舊典常
故事為師法無以利口辯佞亂其官
三十四作徳逸休作偽勞拙
[017-18a]
正義曰為德者自得於己直道而行無所經營於心逸
豫功成則譽顯而名益美也為偽者行違其方枉道求
進思念欺巧於心勞苦詐窮則道屈而事日益拙也以
此故偽不可為中說無載爾偽也
三十五成王即政奄淮叛東夷亦叛
成王既伐東夷肅慎来賀海東諸夷駒麗扶餘馯貊之
屬武王克商皆通道焉成王即政而叛王伐而服之故
肅慎氏来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之命榮國名同姓諸
侯為大夫王使之為命書以幣賄賜肅慎之夷長正義
[017-18b]
曰成王伐淮夷㓕徐奄指言其國之名此傳言東夷非
徒淮水之上夷也故以為海東諸夷駒麗扶餘馯貊之
屬此皆于孔君之時有此名也周禮職方氏四夷之名
八蠻九貉鄭玄云北方曰貉又云東北夷也漢書有高
駒麗扶餘韓無此馯馯即彼韓也音同而字異爾多方
云王来自奄奄在後㓕言㓕奄即來必非㓕奄之後更
伐東夷夷在海東路逺又不得先伐逺夷後来㓕奄此
[017-19a]
云成王既伐東夷不知何時伐之魯語云武王克商遂
通道於九夷八蠻於是肅慎氏来賀貢楛矢則武王之
時東夷服也成王既政奄與淮夷近者尚叛眀知逺者
亦叛葢成王親伐淮夷而㓕之又使偏師伐東夷而服
之君統臣功故言王伐不是成王親自伐也肅慎之於
中國又逺于所伐諸夷見諸夷既服故懼而来賀也
三十六周公欲葬成周王葬公于畢
周公既致政於王歸在豐邑将殁遺言欲得葬于成周
以成周是已所營示已終始念之故欲葬焉及公薨成
[017-19b]
王葬于畢以文武之墓在畢示已不敢臣周公使近文
武之墓王以葬畢之義告周公之柩又周公徙奄君于
亳姑因言亳姑功成史叙其事作亳姑之篇案帝王世
紀云文武葬於畢畢在杜南晉書地道記亦云畢在杜
南與畢陌别俱在長安西北
三十七周公告老歸豐即公羊所謂不之魯
周公既還政成王成王又留為太師今言周公在豐則
[017-20a]
是去離王朝又致太師之政告老歸于豐如伊尹之告
歸也成王封伯禽於魯以為周公後公老不歸魯而在
豐者文十三年公羊傳云周公聖人徳至重功至大東
征則西國怨西征則東國怨嫌之魯恐天下回心趣向
之故封伯禽命使遥供養死則奔䘮為主所以一天下
之心于周室是言周公不歸魯之意也歸豐者葢以先
王之都欲近其宗廟故也
三十八告周公以葬畢定奄二事作亳姑
上篇将遷亳姑序言成王既踐奄将遷其君於亳姑者
[017-20b]
是周公之意今告周公之柩以葬畢之義乃用亳姑為
篇名必是告葬之時并言及奄君已定于亳姑言周公
所遷之功成故以名篇也
三十九周公親監頑民既没以命君陳
周公既殁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成王重周公所營故
命君陳分居正東郊成周之邑里官司作君陳作書命
之周公遷殷頑民於成周頑民既遷周公親自監之周
[017-21a]
公既殁成王命其臣名君陳代周公監之分别居處正
北東郊成周之邑以䇿書命之
四十成周周下都特命君陳重周公所營
成周周之下都監成周者正是一邑宰爾而特命君陳
大其事者成王重周公所營猶恐殷民有不服之者故
命君陳分居正東郊鄭玄云天子之國五十里為近郊
今河南洛陽縣相去則然是言成周之邑為周之東郊

[017-21b]
四十一孔云君陳臣名鄭注云中庸云周公子
孔直云臣名則非周公子也鄭玄注中庸云君陳葢周
公子者以經云周公既殁命君陳猶若蔡叔既殁命蔡
仲故也孔未必然矣
四十二至治馨香乃明徳之馨
我聞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徳惟馨所聞
上古聖賢之言政治之至者芬芳馨氣動于神明所謂
芬芳非黍稷之氣乃明徳之馨勵之以徳
[017-22a]
四十三内告外順善則稱君
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内爾乃順之于外汝有
善謀善道則入告汝君於内汝乃順行之於外曰斯謀
斯猷惟我后之徳此善謀此善道惟我君之徳善則稱
君人臣之義嗚呼臣人咸若時惟良顯哉歎而美之曰
臣於人者順此道是惟良臣則君顯明於世
四十四辟以止辟乃辟謂刑其可以止息後犯者
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訓辟以止辟乃辟有不順于
汝政不變於汝教刑之而懲止犯刑者乃刑之狃于姦
[017-22b]
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習於姦宄凶惡毁敗五常之道
以亂風俗之教罪雖小三犯不赦所以絶惡源正義曰
其有不順于汝之政令不化於汝之訓教其罪既大當
行刑中刑罰一人可以止息後犯者故云犯刑者乃刑
之如其罪或輕細罰不當理雖刑勿息故不可輒刑若
有人習於姦宄凶惡敗五常之道亂風俗之教三犯其
事者事雖細小勿得宥之以其知而故犯
[017-23a]
四十五君陳智必不及周公而令弘周公丕訓
王曰君陳爾惟弘周公丕訓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
注汝為政當闡大周公之大訓無乗勢位作威人上無
倚法制以行刻削之政正義曰君陳之智必不及周公
而令闡太周公訓者遵行其法使廣被於民即是闡揚
而天之非遺君陳為法使大於周公法也凡在人上位
貴於人勢足可畏者多乗是形勢以作威刑於人倚附
公法以行刻削之政故禁之
 尚書要義巻十七
[017-2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