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2 尚書要義-宋-魏了翁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要義巻十六
            宋 魏了翁 撰
君奭 蔡仲 多方


一召公不說無傳疏謂召不說周之留
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說周公作
君奭尊之曰君奭名同姓也陳古以告之故以名篇正
義曰成王即政之初召公為保周公為師輔相成王為
左右大臣召公以周公常攝王政今復在臣位其意不
[016-1b]
傳無此意周公陳己意以告召公
二師保不言太亦不及畢公為傅
此實太師太保而不言太者意在師法保安王身言其
實為左右爾不為舉其官名故不言太也經傳皆言武
王之時太公為太師此言周公為師葢太公薨命周公
代之於時太傅葢畢公為之於此無事不湏見也三公
之次先師後保此序先言保者篇之所作主為召公不
[016-2a]

三鄭王謂奭開旦言以解世惑史記妄謂奭疑
案經周公之言皆說已留在王朝之意則召公不說周
之留也故鄭王皆云周公既攝王政不宜復列於臣職
故不說然召公大賢豈不知周公留意而不説者以周公
留在臣職當時人皆怪之故欲開道周公之言以解世
人之惑召公疑之作君奭非不知也史記燕世家云成
王既㓜周公攝政當因踐阼召公疑之作君奭此篇是
致政之後言留輔成王之意其文甚明馬遷妄為說爾
[016-2b]
四鄭不見周官篇以師保為大夫之職
鄭玄不見周官之篇言此師保為周禮師氏保氏大夫
之職言賢聖兼此官謬矣
五傳以奭為周同姓經傳無所考
僖二十四年左傳冨辰言文王之子燕十六國無名奭
者則召公必非文王之子燕世家云召公奭與周同姓
姬氏譙周曰周之支族譙周考校古史不能知其所出
[016-3a]
皇甫謐云原公名豊是其一也是為文王之子一十六
國然文王之子本無定數并原豊為一當召公於中以
為十六謬矣
六我不敢知謂不敢獨知孔鄭同義
孔以召誥去我不敢知者其意召公言我不敢獨知亦
是周公言我不敢獨知是君奭所知故以此及下句為
説殷之興亡言與君奭同知舉其殷興亡為戒鄭玄亦
然也
[016-3b]
七格天即格帝變文而言
正義曰言時則有若者言當其時有如此人也指謂如
此伊尹甘盤非謂别有如此人也以湯是殷之始王故
言在昔既受命見其為天子也以下在太甲在武丁亦
言其天子之時有如此臣也成湯末為天子已得伊尹
言既受命者以功皇天在受命之後故言既受命者
皇天之與上帝俱是天也變其文爾其功至於天帝謂
致太平而天下和之也保衡伊尹一人也異時而别號
[016-4a]
伊尹之下已言格于皇天保衡之下不言格于皇天從
可知也伊陟臣扈言格于上帝則其時亦致太平故與
伊尹文異而事同巫咸巫賢甘盤葢功劣於彼三人故
無格天之言
八殷紀太戊太甲孫世表云太甲子必有一誤
史紀殷本紀云太甲崩子沃丁立沃丁崩弟太庚立崩
子小甲立崩弟雍已立崩弟太戊立是太戊為太甲之
孫太庚之子三代表云小甲太庚弟雍已太戊又是小
甲弟則太戊亦是沃丁弟太甲子本紀世表俱出馬遷
[016-4b]
必有一誤孔於咸乂序傳云太戊沃丁弟之子是太戊
為太甲之孫也
九湯有臣扈大戊亦有此為二人或一人
夏社序云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
則湯初有臣扈已為大臣矣不得至今仍在與伊尹之
子同時立功葢二人名同或兩字一誤案春秋范武子
光輔五君或臣扈事湯而又事太戊也
[016-5a]
十巫咸不言格天不及二臣
格于上帝之下乃言巫咸乂王家則巫咸亦是賢臣俱
能紹治王家之事而已其功不得至天言不及彼二臣
十一祖乙太戊孫巫賢咸之子
祖乙是太戊之孫也孔以其人稱祖故云殷家亦祖其
功賢是咸子相傳云然父子俱稱為巫知巫為氏也
十二六臣不數傅説未知周公意
髙宗未立之前已有丼盤免䘮不言乃求傅説明其即
位之初有丼盤佐之丼盤卒後有傅說計傅說當有大
[016-5b]
功此惟數六人不言傅說者周公意所不言未知其故
十三由六臣殷禮配天天祐商實百姓
率惟兹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厯年所言伊
尹至丼盤六臣佐其君循惟此道有陳列之功以安治
有殷故殷禮能升配天享國久長多厯年所天惟純佑
命則商實百姓殷禮配天惟天大佑助其王命使商家
百姓豐實皆知禮節正義曰此伊尹丼盤六臣等輔佐
[016-6a]
其君率循此為臣之道有陳列之功以安治有殷故殷
有安上治民之禮升配上天享國多厯年之次所天惟
大佑助其為王之命則使商家富實百姓為令使商之
百姓家給人足皆知禮節也率訓循也
十四明恤小臣屏侯甸恤大臣思朝廷可知
王人罔不秉徳時恤小臣屏侯甸自湯至武丁其王人
無不持徳立業明憂其小臣使得其人以為蕃屏侯甸
之服小臣且憂得人則大臣可知正義曰王肅云王人
猶君人也無不持徳明憂小臣之不賢憂欲使得其人
[016-6b]
以為蕃屏侯甸之服也小臣且憂得人則大臣憂之可知
侯甸尚思得其人朝廷思之必矣王肅云小臣臣之㣲
者舉小以明大也
十五王恤小臣矧咸奔走惟此事舉有徳
此章所陳惟言君憂得人臣能舉賢以王之尊猶尚秉
徳憂臣况其下得不皆奔走惟王此求賢之事惟有徳
者必舉之置於官位用治其君事也
[016-7a]
十六君臣相恤故有事如筮之孚
正義曰禮天子自稱曰予一人故為天子也君臣務求
有徳衆官得其人從上至下遞相師法職無大小無不
治理故天子有事於四方發號出令而天下化服譬如
卜筮無不是而信之事既有驗言如是則人皆信之
十七天夀有平至之徳言有徳必夀如殷三宗
公曰君奭天夀平格保乂有殷嗣天㓕威言天夀有平
至之君故安治有殷有殷嗣子紂不能平至天㓕亡加
之以威今汝永念則有固命明我新造邦今汝長念至
[016-7b]
至則有堅固王命其治理足以明我新成國矣正義曰
周公呼召公曰君奭皇天賦命夀此有平至之君言有
徳者必夀考也殷之先王有平至之徳故能安治有殷
中宗髙宗之屬是也由其君有平至之徳故能安治有
殷言有殷國安而民治也有殷嗣子紂其徳不能平至
國不安民不治故天㓕亡之而加之以威也
十八此經孔尊言殷君鄭言臣王言君臣
[016-8a]
孔傳之意此經専說君之善惡其言不及臣也王肅以
為兼言君臣注云殷君臣之有徳故安治有殷言是者
不可不法殷家有良臣也鄭注以為専言臣事格謂至
於天也與孔不同
十九上帝割制其義申勸文王之徳
在昔上帝割申勸寧王之徳其集大命于厥躬在昔上
帝割制其義重勸文王之徳故能成其大命於其身謂
勤徳以受命
[016-8b]
二十舉虢閎散泰南宫五人不及尚父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文
王庶幾能修政化以和我所有諸夏亦惟賢臣之助為
治有如此虢閎閎氏虢國叔字文王弟夭名有若散宜
生有若泰顛有若南宫括散冝南宫皆氏宜生顛括皆
名凡五臣佐文王為胥附奔走先後禦侮之任僖五年
左傳云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是虢叔為文王之弟也
虢國名叔字凡言人之名氏皆上氏下名故閎散泰南
[016-9a]
宫皆氏夭宜生顛括皆名也正義曰詩緜之卒章稱文
王有疏附先後奔奏禦侮之臣此四事者五臣共為此
任非一人當一事也鄭云不及吕望者太師教文王以
大徳周公謙不可以自比
二十一文王得五臣又曰無能徃来
正義曰無能徃来一句周公假為文王之辭言文王有
五賢臣猶恨其少又復言曰我臣既少於事無能徃来
謂去還理事未能周悉言其好賢之深不知厭足也
[016-9b]
二十二武王惟兹四人孔云虢叔先死鄭疑辭
武王惟此四人尚廸有禄文王没武王立惟此四人庶
幾輔相武王蹈有天禄虢叔先死故曰四人正義曰虢
叔先死故曰四人以是文王之弟其年應長故言先死
也鄭玄疑不知誰死注云至武王時虢叔等有死者餘
四人也
二十三周公雖還政猶與召公同任濟川之責
正義曰周公既以還政則是捨重任矣而猶言今任重
[016-10a]
在我小子旦者周公既攝王政又須傳授得人若其不
能負荷仍是周公之負以嗣子劣弱故言今任重猶在
我小子旦也彼四人者能翼賛初基佐成王業我不能
同於四人望有大功惟求救溺而已詩云泳之游之左
傳稱閻敖游涌而逸則游者入水浮渡之名譬若成王
在於大川我徃與汝奭其同共渡濟成王若云從此向
川故言徃也
二十四命蔡叔後而不及管罪有輕重
蔡叔既没以罪放而卒王命蔡仲踐諸侯位成王也父
[016-10b]
卒命子罪不相及作蔡仲之命冊書命之蔡仲之命蔡
國名仲字因以名篇正義曰蔡叔與管叔流言於國謗
毁周公周公囚之郭鄰至死不赦蔡叔既没成王命蔡
叔之子蔡仲踐諸侯之位封為國君以䇿書命之是成
王命之也蔡叔之没不知何年其命蔡仲未必初卒即
命以其繼父命子故繫之蔡叔之後也蔡叔有罪而命
蔡仲者父卒命子罪不相及也昭二十年左傳曰父子
[016-11a]
兄弟罪不相及言罪不相及謂蔡仲不坐父爾若父有
大罪罪當絶㓕正可别封他國不得仍取蔡名以蔡叔
為始祖也蔡叔身尚不死明其罪輕不立管叔之後者
葢罪重無子或有而不賢故也
二十五致辟管叔囚蔡叔降霍叔三年不齒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百官總己以聽冡宰謂武王崩
時羣叔流言乃致辟管叔於商囚蔡叔于郭鄰以車七
乗致法謂誅殺囚謂制其出入郭鄰中國之外地名從
車七乗言少管蔡國名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罪輕
[016-11b]
故退為衆人三年之後乃齒録封為霍侯子孫為晉所
㓕蔡仲克庸祗徳周公以為卿士叔卒乃命諸王邦之
蔡正義曰謗毁周公周公乃以王命致法殺管叔於商
就殷都殺之囚蔡叔遷之於郭鄰之地惟與之從車七
乗降黜霍叔於庶人若今除名為民三年之内不得與
兄弟年齒相次
二十六周公以蔡仲為己卿士叔卒乃邦之蔡
[016-12a]
蔡叔之子蔡仲能用敬徳周公為畿内諸侯得立二卿
以蔡仲為己之卿士周公善其為人及蔡叔既卒乃將
蔡仲命之於王國之於蔡為諸侯也
二十七郭鄰不知何方徙而又囚之與流異
郭鄰中國之外地名葢相傳為然不知在何方舜典云
流宥五刑謂流之逺地任其自生此則徙之郭鄰而又
囚之管蔡世家云封叔鮮於管封叔度於蔡是管蔡為
國名杜預云管在滎陽京縣東北
[016-12b]
二十八霍叔不監殷民其罪輕故暫降而復封
言羣叔流言則霍叔亦流言也而知其罪輕者以其不
死不遷直降黜而已明其罪輕也霍叔不監殷民周公
惟伐管蔡不言伐霍叔於時葢在京邑聞蔡之語流傳
其言謂其實然不與朝廷同心故退之世家云武王已
克商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叔處於霍則武王已封之
矣後黜為庶人奪其爵禄三年之後乃更齒禄葢復其
舊封封為霍侯春秋閔元年晉侯㓕霍既子孫得為國
[016-13a]
君為晉所㓕知三年之後復得封也世家惟云封霍不
云其爵傳言霍侯或當有所據而知之
二十九仲為周公卿士在圻内史記妄謂魯卿
周禮冢宰以八則治都鄙馬融距王城四百里至五百
里謂之都鄙鄙邊也以封王之子弟在畿内者冡宰又
云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馬鄭皆云立卿兩
人是畿内諸侯立二卿定四年左傳說此事云周公舉
之以為己卿士是為周公圻内之卿士也世家云周公
舉胡以為魯卿士魯國治於是周公言於成王復封之
[016-13b]
於蔡案魯世家云成王封周公於魯周公不就封留佐
成王則周公身不就封安得使胡為卿士馬遷説之謬

三十三蔡皆屬汝南孔言叔封圻内未詳
仲之所封淮汝之間左傳有文叔之所封圻内之蔡其
事不知所出也世家云蔡叔居上蔡宋仲子云胡徙居
新蔡杜預曰武王封叔度於汝南上蔡至平侯新徙蔡
[016-14a]
昭侯徙居九江下蔡檢其地上蔡新蔡皆屬汝南郡去
京師太逺叔若封於上蔡不得在圻内也孔言叔封圻
内或當有以知之但圻内蔡地不知所在爾
三十一蔡叔不知何爵按世家初封即侯
正義曰此使之為諸侯於東土爾不知何爵也世家云
蔡仲卒子蔡伯荒立卒子宫侯立自此已下遂皆稱侯
則蔡仲初封即為侯也蔡伯荒者自稱其字伯非爵也
三十二淮夷與奄再叛成王親征徙之
正義曰周公攝政之初奄與淮夷從管蔡作亂周公征
[016-14b]
而定之成王即政之初淮夷與奄又叛成王親徃征之
成王東伐淮夷遂踐㓕奄國以其數叛徙奄民作誥命
之辭言平淮夷徙奄之政令史叙其事作成王政之篇
成訓平也言平此叛逆之民以為王者政令故以成王
政為篇名
三十三合洛誥費誓知淮徐叛在成王初政
此篇在成王書内知是成王即政淮夷奄國又叛王親
[016-15a]
征之又案洛誥成王即政始封伯禽伯禽既為魯侯乃
居曲阜費誓稱魯侯伯禽宅曲阜淮夷徐戎並興魯侯
征之作費誓彼言淮夷並興即此伐淮夷王伐淮夷魯
伐徐戎是同時伐明是成王即政之年復重叛也
三十四遷奄於蒲姑為近中國猶遷殷成周
昭二十年左傳晏子云古人居此地者有蒲姑氏杜預
云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是蒲姑為齊地也周公遷
殷頑民於成周近京師教化之知今遷奄君臣於蒲姑
為近中國教化之必如此言則奄去中國逺於蒲姑杜
[016-15b]
預云奄闕不知所在鄭云奄葢在淮夷之地亦未能詳
成王先伐淮夷遂㓕奄奄似逺於淮夷也
三十五諸侯多殷舊國故因歸自奄而誥之
武王歸自奄伐奄歸在宗周誥庶邦誥以禍福作多方
多方衆方天下諸侯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周公歸政之明年淮夷奄又叛魯征淮夷作費誓王親
征奄㓕國五月還至鎬京正義曰自武王伐紂及成王
[016-16a]
即政新封建者甚少天下諸侯多是殷之舊國其心未
服周家由是奄君重叛今因㓕奄新歸故告天下諸侯
以興亡之戒欲令其無二心也語雖普告天下意在殷
之舊國篇末亦告殷之多士獨言諸侯者舉其尊者以
其篇主告殷之諸侯故也
三十六以諸書證伐淮奄為歸政之明年
以洛誥言歸政之事多士之篇次之多士是歸政明年
之事故知此篇亦歸政明年之事事猶不明故取費誓
為證以成王政之序言成王東伐淮夷費誓之篇言淮
[016-16b]
夷徐戎並興俱言淮夷明是一事故言魯征淮夷作費
誓王親征奄㓕其國以明二者為一時之事也上序言
成王伐淮夷而此傳言魯征淮夷者當時淮夷徐戎並
起為亂魯與二國相近發意欲並征二國故以二國誓
衆但成王恐魯不能獨平二國故復親徃征之所以成
王征之序與費誓之經並言淮夷
三十七此宗周謂鎬京然豐洛皆得名宗周
[016-17a]
此宗周即鎬京也禮記祭統衛孔悝之鼎銘云即宫於
宗周彼宗周謂洛邑也是洛邑亦名宗周知此是鎬京
者成王以周公歸政之時暫至洛邑還歸處西都鎬京
是王常居知至于宗周至鎬京也且此與周官同時事
也周官序云還歸在豐經云歸于宗周豐鎬相近即此
宗周是鎬京也
三十八加周公曰於王若曰之上明成王意
成王新始即政周公留而輔之周公以王命告令諸侯
所告實非王言故加周公曰於王若曰之上以明周公
[016-17b]
宣成王之意也猷道也王肅云周公攝政稱成王命以
告及還政稱王曰嫌是成王辭故加周公以明之然多
士之篇王若曰之上不加周公曰者以彼上句云周公
初于新邑洛用告知是周公故也
三十九桀不克終日勸于帝之廸
乃大滛昬不克終日勸于帝之廸言桀乃大為過昬之
行不能終日勸於天之道
[016-18a]
四十因甲于内亂傳意甲夾通鄭王為狎
桀既為惡政無以悛改乃復大下罪于民重亂有夏之
國言其殘虐大也夾聲近甲古人甲與夾通用夾於一事
之内而為亂行故傳以二事充之外不擾民内不動徳
桀身夾於二亂之内言其昬闇甚也鄭王皆以甲為狎
王云狎習災異于内外為禍亂鄭云習為鳥獸之行於
内為滛亂與孔異也
四十一以義民而不克永享非恭人而任之
乃惟以爾多方之義民不克永於多享天所以不與桀
[016-18b]
以其乃惟用汝多方之義民為臣而不能長久多享國
故惟夏之恭人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惟桀之所謂恭
人衆士大不能明安享于民言亂主所任任同己者義
民實賢人也夏桀不用惟桀之所謂恭人衆士實非恭
人亂主所好好用同己者以其同己謂之恭人實非善
人故不能明享於民杜預訓享為受受國者謂受而有
之此言乃不能安享於民謂不能安存享受於民衆也
[016-19a]
四十二天五年須暇紂罔可念聽
天惟五年須暇之子孫誕作民主罔可念聽天以湯故
五年須暇湯之子孫冀其改悔而紂大為民主肆行無
道事無可念言無可聽武王服䘮三年還師二年
四十三冀紂改悔故言聖狂在念不念
正義曰聖者上智之名狂者下愚之稱孔子曰惟上智
與下愚不移是聖必不可為狂狂必不能為聖此事决
矣而此言惟聖人無念於善則為狂人能念於善則為
聖人者方言天須暇於紂冀其改悔説有此理爾不言
[016-19b]
此事是也謂之為聖寧肯無念於善己名為狂豈能念
善中人念與不念其實少有所移欲見念善有益故舉
極善惡者言之
四十四武王未暇行師而云天以湯故須暇之
從武王初立之年數至伐紂為五年文王受命九年而
崩其年武王嗣立服䘮三年未得征伐十一年服闋乃
觀兵於孟津十三年方始殺紂從九年至十三年是五
[016-20a]
年也然服䘮三年還師二年乃事理宜然而云以湯
故須暇之也以殷紂惡盈久合誅㓕逢文王崩未暇行
師兼之示弱凡經五載聖人因言之以為法教爾其實
非天不知紂狂望其後改悔亦非曲念湯徳延此歳年

四十五天求多方罔堪顧之乃顧我周王
天惟至多方正義曰天惟求汝衆方之賢言欲選以為
天子也大動紂以威謂誅殺紂也天意復開其能顧天
可以伐者欲使伐之顧謂廻視有聖德者天廻視之詩
[016-20b]
所謂乃眷西顧此惟與宅與彼顧同言天顧文王而與
之居即此意也但謂天顧此人人亦顧天此云開厥
顧天謂人顧天也下云罔堪顧之謂天顧人也言多方
人皆無德不堪使天顧之傳以顧事通於彼故皆以天
言之
四十六王遷則臣易今尚宅爾宅畋爾田
正義曰主遷於上臣易於下計汝諸侯之國應隨殷降
[016-21a]
黜今汝殷之諸侯皆尚得居汝常居臣民畋汝故田田
宅不易安樂如此汝何不順我周王之政以廣上天之
命使天多佑汝何故畏我周家自懷疑乎諸侯有國故
云居汝常居臣重田故云畋汝故田治田謂之畋猶捕
魚謂之漁今人以營田求食謂之畋食即此畋亦田之
義也
四十七教告之戰要囚之乃再三不靜
正義曰教告與戰要囚連文則告以文辭是將戰之時
教告謂伐紂之事昭十三年説戰法云告之以文辭董
[016-21b]
之以武師是将戰之時於法當有文辭告前敵也我惟
汝如是不謀信於正道故其教告之謂訊以文辭訊告
也告以文辭數其罪也其戰要囚之謂戰敗其師執取
其人受其要辭而囚之謂討其倡亂之人囚執其朋黨
也此雖總言戰事但下有至於再三明此指伐紂也以
伐紂為一故再謂攝政之初三監與淮夷叛時也三謂
成王即政又叛也言上廸屢不静之事
[016-22a]
四十八臣我監五祀孔謂期以五年得還
王曰嗚呼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王歎而以道告
汝衆方與殷多士今爾奔走臣我監五祀監謂成周監之
此指謂所遷頑民殷衆士今汝奔走来徙臣我我監五
年無過則還本土越惟有胥伯大小多正爾罔不克臬
於惟有相長事小大衆正官之人汝無不能用法欲其
皆用法多士有幹有年傳亦云由終修善得還本土皆未必然
四十九殷多士謂頑民我監謂成周之監
正義曰言有方多士與殷多士則此二者非一人也有
[016-22b]
方多士當謂於時所有四方之諸侯也與殷多士當謂
遷於成周頑民之衆士也下云以臣我監者謂成周之
監明此殷多士也下云自時洛邑此所戒成周之人故
知監謂成周之監此指謂所遷頑民殷家衆士也五年
再閏天道有成故期以五年無過則得還本土以民性
重遷設期以誘之
五十告殷併及諸侯康誥亦然
[016-23a]
正義曰成周一邑之士不得謂之多方此葢意在成周
遷者兼告四方諸國使知亦如康誥王誥康叔并使諸
侯知之離逺汝土更逺徙之鄭云分離奪汝土也與孔
異也
五十一王不惟多誥汝惟祗告爾吉凶之命
王曰我不惟多誥我惟祗告爾命我不惟多誥汝而已
我惟敬告汝吉凶之命又曰時惟爾初不克敬于和則
無我怨又告汝是惟汝初不能敬以和道故誅汝汝無
我怨解所以再三加誅之意正義曰王曰我今告戒汝
[016-23b]
者不惟多為言誥汝而已惟敬誥汝吉凶之命從我則
吉違我則凶汝命凶吉在此言也王又謂汝所以再三
被誅者是惟汝不能敬於和道故致此爾汝自取之則
無於我有怨
五十二王曰又曰者王親告周公曰王若曰者公稱王命
更稱王又復言曰以序云成在豐誥庶邦則此篇是王
親告之辭直稱王曰者是也其有周公稱王告者則上
[016-24a]
云周公曰是也又云嗚呼王若曰是也顧氏云又曰者
是王又復言曰也
 尚書要義巻十六
[016-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