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2 尚書要義-宋-魏了翁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要義卷一
           宋 魏了翁 撰
堯典


此題古文尚書古本及石經無之
古文尚書堯典第一正義曰撿古本并石經直言堯典
第一無古文尚書以孔君從隷古仍號古文故後人因
而題於此以别伏生所出大小憂侯及歐陽所傳為今
文故也
[001-1b]
孔依壁内鄭依賈録故篇次不同
百篇次第於序孔鄭不同孔以湯誓在夏社前於百篇
為第二十六鄭以為在臣扈後第二十九孔以咸有一
徳次太甲後第四十鄭以為在湯誥後第三十二孔以
蔡仲之命次君奭後第八十三鄭以為在費誓前第九
十六孔以周官在立政後第八十八鄭以為在立政前
第八十六孔以費誓在文侯之命後第九十九鄭以為
[001-2a]
在吕刑前第九十七不同者孔依壁内篇次及序為文
鄭依賈氏所奏别録為次孔未入學官以此不同考論
次第孔義是也
虞夏商周書經傳所引不同
案馬融鄭玄王肅别録題皆曰虞夏書以虞夏同科雖
虞事亦連夏此直言虞書本無尚書之題也案鄭序以
為虞夏書二十篇商書四十篇周書四十篇賛云三科
之條五家之教是虞夏同科也其孔於禹貢注云禹之
王以是功故為夏書之首則虞夏别題也以上為虞書
[001-2b]
則十六篇又帝告釐沃湯征汝鳩汝方於鄭玄為商書
而孔并於胤征之下或以為夏事猶西伯戡黎則夏書
九篇商書三十五篇此與鄭異也或孔因帝告以下五
篇亡并注於夏書不廢猶商書乎别文所引皆云虞書
曰夏書曰無并言虞夏書者又伏生雖有一虞憂傳以
外亦有虞傳夏傳此其所以宜别也此孔依虞夏各别
而存之荘八年左傳云夏書曰臯陶邁種徳僖二十四
[001-3a]
年左傳引夏書曰地平天成二十七年引夏書賦納以
言㐮二十六年引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寕失不經皆在
大禹謨臯陶謨當云虞書而云夏書者以事關禹故引
為夏書若洪範以為周書以箕子至周商人所陳而傳
引之即曰商書也
諸儒尚書篇卷
孔君所傳值巫蠱不行以終前漢諸儒知孔本有五十
八篇不見孔傳遂有張霸之徒於鄭注之外偽造尚書
凡二十四篇以足鄭注三十四篇為五十八篇其数雖
[001-3b]
與孔同其篇有異孔則於伏生所傳二十九篇内無古
文泰誓除序尚二十八篇分出舜典益稷盤庚二篇康
王之誥為三十三増二十五篇為五十八篇鄭玄則於
伏生二十九篇之内分出盤庚二篇康王之誥又㤗誓
三篇為三十四篇更增益偽書二十四篇為五十八所
增益二十四篇者則鄭注盡序舜典一汨作二九共九
篇十一大禹謨十二益稷十三五子之歌十四胤征十
[001-4a]
五湯誥十六咸有一徳十七典寳十八伊訓十九肆命
二十原命二十一武成二十二旅&KR0729二十三冏命二十
四以此二十四為十六卷以九共九篇共卷除八篇故
為十六故藝文志劉向别録云五十八篇藝文志又云
孔安國者孔子後也悉得其書以古文又多十六篇篇
即卷也即是偽書二十四篇也劉向作别録班固作藝
文志並云此言不見孔傳也劉歆作三統厯論武王伐
紂引今文泰誓云丙午逮師又引武成越若來三月五
日甲子咸劉商王受並不與孔同亦不見孔傳也後漢
[001-4b]
初賈逵奏尚書䟽云流為烏是與孔亦異也馬融書
序云經傳所引泰誓並無此文又云逸十六篇絶無師
說是融亦不見也服䖍杜預注左傳亂其紀綱並云夏
桀時服䖍杜預皆不見也鄭玄亦不見之故注書序舜
典云入麓伐木注五子之歌云避亂於洛汭注胤征云
胤征臣名又注禹貢引胤征云厥篚玄黄昭我周王又
注咸有一徳云伊陟臣扈曰又注典寳引伊訓云載孚
[001-5a]
在亳又曰征是三朡又注旅&KR0729&KR0729讀曰豪謂是酋豪
之長又古文有仲虺之誥太甲説命等見在而云亡其
汩作典寳之等一十三篇見亡而云已逸是不見古文
也案伏生所傳三十四篇者謂之今文則夏侯勝夏侯
建歐陽和伯等三家所傳及後漢末蔡邕所勒石經是
也孔所傳者膠東庸生劉歆賈逵馬融等所傳是也鄭
玄書贊云我先師棘子下生安國亦好此學衞賈馬二
三君子之業則雅才好博既宣之矣又云歐陽氏失其
本義今疾此蔽冒猶復疑惑未悛是鄭意師祖孔學傳
[001-5b]
授膠東庸生劉歆賈逵馬融等學而賤夏侯歐陽等何
意鄭注尚書亡逸並與孔異篇數並與三家同又劉歆
賈逵馬融之等並傳孔學云十六篇逸與安國不同者
良由孔注之後其書散逸傳注不行以庸生賈馬之等
惟傳孔學經文三十二篇故鄭與三家同以為古文而
鄭承其後所注皆同賈逵馬融之學題曰古文尚書篇
與夏侯等同而經字多異夏侯等書宅嵎夷為宅嵎䥫
[001-6a]
昧谷曰桞谷心腹腎腸曰憂腎陽劓刵劅剠云臏宫劓
割頭庶剠是鄭注不同也三家之學傳孔業者漢書儒
林傳云安國傳都尉朝子俊俊傳膠東庸生生傳清河
胡常常傳徐敖敖傳王璜及塗惲惲傳河南桑欽至後
漢初衛賈馬亦傳孔學故書賛云自世祖興後漢衛賈
馬二三君子之業是也所得傳者三十三篇古經亦無
其五十八篇及傳説絶無傳者至晋世王肅注書始似
竊見孔傳故注亂其紀綱為夏太康時及晋書皇甫謐
傳云姑子外弟梁桞編得古文尚書故作帝王世紀徃
[001-6b]
徃載孔傳五十八篇之書晉書又云晉太保公鄭冲以
古文授扶風蘇愉愉字休預預授天水梁桞字洪季即
謐之外弟也季授城陽臧曹字彦始始授郡守子汝南
梅頥字仲真又為豫章内史遂於前晉奏上其書而施
行焉時已亡失舜典一篇晉末范寗為觧時已不得焉
至齊蕭鸞建武四年姚方興於大航頭得而獻之議者
以為孔安國之所注也值方興有罪事亦隨寢至隨開
[001-7a]
皇二年購募遺典乃得其篇焉然孔注之後厯及後漢
之末無人傳說至晋之初得存者雖不列學官散在民
間事雖乆逺故得猶存
書序孔子所作
昔在至堯典正義曰此序鄭玄馬融王肅並云孔子所
作孔義或然詩書理不應異夫人為書作序不作詩序
者此自或作或否無義例也鄭知孔子作者依緯文而
知也安國既以同序為卷撿此百篇凡有六十三序
[001-7b]
古生死同稱故堯舜或云號或云諡
案諡法翼善傳聖曰堯仁義盛明曰舜是堯舜諡也故
馬融亦云諡也又曰淵源流通曰禹雲行雨施曰湯則
禹湯亦是諡法而馬融云禹湯不在諡法故疑之檀弓
曰死諡周道也周書諡法周公所作而得有堯舜禹湯
者以周法死後乃遣故謂之諡諡者累也累其行而號
也隨其行以名之則死諡猶生號因上世之生號陳之
為死諡明上代生死同稱上世質非至善至惡無號故
[001-8a]
與周異以此堯舜或云號或云諡也
殷法以乙日生名天乙
湯名履而王侯世本湯名天乙者安國意盖以湯受命
之王依殷法以乙日生名天乙至将為王又改名為履
故二名也亦可安國不信世本无天乙之名皇甫謐巧
欲傅㑹云以乙日生故名履字天乙又云祖乙亦云乙
日生復名乙引易緯孔子所謂天之錫命故可同名既
以天乙為字何云同名乎
[001-8b]
堯老使舜攝其事
老使攝者觧将遜於位云遂禪之者觧譲於虞舜也以
己年老故遜之使攝之後功成而禪禪即譲也言攝者
納於大麓是也禪者汝陟帝位是也雖舜受而攝之而
堯以為禪或云汝陟帝位為攝因即直言為讓故云遂
也鄭玄云堯尊如故舜攝其事是也
鄭信緯以若稽古為順同天
若順釋言文詩稱考卜惟王洪範考卜之事謂之稽疑
[001-9a]
是稽為考經傳常訓也鄭玄信緯訓稽為同訓古為天
言能順天而行之與之同功且古之為天經無此訓髙
貴鄉公皆以鄭為長非篤論也
釋放勲欽眀文思
勲功欽敬釋詁文此經述上稽古之事放效上世之功
即是考於古道也經言放勲放其功而已傳兼言化者
據其勲業謂之功指其教人則為化功之與化所從言
之異耳鄭玄云敬事節用謂之欽照臨四方謂之明經
緯天地謂之文慮深通敏謂之思孔無明說當與之同
[001-9b]
四者皆在身之徳故謂之四徳
十一釋九族百姓萬邦
上至髙祖下及玄孫是為九族同出髙曾皆當親之故
言親親也禮記䘮服小記云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
又異義夏侯歐陽等以為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
二皆據異姓有服鄭玄駁云異姓之服不過緦麻言不
廢昬又昬禮請期云惟是三族之不虞恐其廢昬明非
[001-10a]
外族也是鄭與孔同九族謂帝之丸族百姓謂百官族
姓萬邦謂天下衆民自内及外從髙至卑以為逺近之
次也
十二唐虞建官及百官賜姓
百官謂之百姓者隱八年左傳云天子建徳因生以賜
姓謂建立有徳以為公卿因其所生之地而賜之以為
其姓令其收斂族親自為宗主明王者任賢不任親故
以百姓言之周官篇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大禹謨云
率百官若帝之初是唐虞之世經文皆稱百官而禮記
[001-10b]
明堂位云有虞氏之官五十後所記不合經也
十三命羲和作訛成易析因夷隩之事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宅居也東表之地稱嵎夷暘
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稱暘谷暘谷嵎夷一也羲
仲居治東方之官寅賓出日平秩東作寅敬賓導秩序
也嵗起於東而始就耕謂之東作東方之官敬導出日
平均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也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
[001-11a]
中謂春分之日鳥南方朱鳥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鳥
星畢見以正仲春之氣節轉以推季孟則可知厥民析
鳥獸孳尾冬寒無事並入室處春事既起丁壮就功厥
其也言其民老壮分析乳化曰孳交接曰尾申命羲叔
宅南交申重也南交言夏與春交舉一隅以見之此居
治南方之官平秩南訛敬致訛化也掌夏之官平序南
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教以致其功四時同之亦舉一隅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永長也謂夏至之日火蒼龍之中
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以正仲夏之氣節季孟亦可知
[001-11b]
厥民因鳥獸希革因謂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壮以助農
也夏時鳥獸毛羽希少改易革改分命和仲宅西曰昧
谷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昩谷昧谷曰西則
嵎夷東可知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寅餞納日
平秩西成餞送也日出言導日入言送因事之宜秋西
方萬物成平序其政助成物也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宵
夜也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備虛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
[001-12a]
皆以秋分日見以正三秋厥民夷鳥獸毛毨夷平也老壯在
田與夏田也毨理也毛更生整理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北稱朔亦稱方言一方則三方見矣北稱幽都南
稱明從可知也都謂所聚也易謂嵗改易於北方平均在察
其政以順天常上㧾言羲和敬順昊天此分别仲叔各有所
掌日短星昴以正伸冬日短冬至之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
之中星亦以七星並見以正冬之三節厥民隩鳥獸氄毛隩
室也民改嵗入此室處以避風寒鳥獸皆耎毳細毛以自温
[001-12b]
十四命羲仲主東方寅賓出日
堯於羲和之内乃分别命其羲氏而字仲者令居治東
方嵎夷之地也日所出處名曰暘明之谷於此處所主
之職使羲仲主治之既主東方之事而日出於東方令
此羲仲恭敬導引将出之日平均次序東方耕作之事
使彼下民務勤種植於日晝夜中分刻漏正等天星朱
鳥南方七宿合昏畢見以此天之時候調正仲春之氣
節此時農事已起不居室内其時之民宜分析適野老
[001-13a]
弱居室丁壮就功於時鳥獸皆孕胎卵孳尾匹合
十五命羲叔宅南交敬致
就所分羲氏之内重命其羲氏而字叔者使之居治南
方之職又於天分南方與東交立夏以至立秋時之事
皆主之均平次序南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教以致其功
於日正長晝夜漏最多天星大火東方七宿合昬畢見
以此天時之候調正仲夏之氣節於時苗稼以殖農事
尤煩其時之民老弱因共丁壮就在田野於時鳥獸羽
毛希少變改寒時
[001-13b]
十六命和仲治西方寅餞納日
分命和氏而字仲者治西方日所入處名曰昧冥之谷
於此處所主之職使和仲主治之既主西方之事而日
在於西方令此和仲恭敬從送既入之日平均次序西
方成物之事使彼下民務勤收斂於晝夜中分漏刻正
等天星之虛北方七宿合昬畢見以此天時之候調正
仲秋之氣節於時禾苖秀實農事未閑其時之民與夏
[001-14a]
齊平盡在田野於時鳥獸毛羽更生已稍整治
十七命和叔平在朔易
重命和氏而字叔者令居治北方名曰幽都之地於此
處所主之職使和叔主治之平均視察北方嵗改之事
於日正短晝漏最少天星之昴西方七宿合昬畢見以
此天時之候調正仲冬之氣節於時禾稼已入農事閒
暇其時之人皆處深隩之室鳥獸皆生耎毳細毛以自
温暖
[001-14b]
十八以閏月定時釐工熈績
此是羲和敬天授人之實事也羲和所掌如是故帝堯
乃述而歎之曰咨嗟汝羲仲羲叔與和仲和叔一期之
間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分為十二月則餘日不盡令氣
朔參差若以閏月補厥令氣朔得正定四時之氣節成
一嵗之厯象是汝之美可嘆也又以此嵗厯告時授事
信能和治百官使之衆功皆廣也
十九羲承重和承黎馬遷為一
[001-15a]
楚語云少昊氏之衰九黎亂徳人神雜擾不可方物顓
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使復舊常無相侵瀆其後三苖復九黎之惡堯復育重
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以至於夏商據此文則自
堯及商無他姓也堯育重黎之後是此羲和可知是羲
和為重黎之後世掌天地之官文所出也吕刑先重後
黎此文先羲後和揚子法言云羲近重和近黎是羲承
重而和承黎矣吕刑稱乃命重黎與此命羲和為一事
也按昭二十九年左傳稱少昊氏有子曰重顓頊氏有
[001-15b]
子曰黎則重黎二各出一帝而史記并以重黎為楚國
之祖吴回為重黎以重黎為官號此乃史記之謬故束
晳譏馬遷并两人以為一謂此是也左傳稱重為勾芒
而黎為祝融不言何帝使為此官但黎是顓頊之子其
為祝融必在顓頊之世重雖少昊之胤而與黎同命明
使重為勾芒亦是顓頊時也
二十中星更互在南書傳取張火虚昴
[001-16a]
四方中星者二十八宿布在四方隨天轉運更互在南
方每月各有中者月令每月昏旦惟舉一星之中若使
每日視之即諸宿每日昏旦莫不常中中則人皆見之
故以中星表宿四方中星㧾謂二十八宿或以書傳云
主春者張昬中可以種榖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種黍主
秋者虚昏中可以種麥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斂皆云
上告天子下賦臣人天子南面而視四方星之中知人
緩急故曰敬授人時謂此四方中星如書傳之説孔於
虚昴諸星本無取中之事用書傳為孔説非㫖矣
[001-16b]
二一星與辰實一物鄭玄書禮自異
辰日月所㑹者昭七年左傳文伯對晉侯之辭也日行
遲月行疾每月之朔月行及日而與之㑹其必在宿
分二十八宿是日月所㑹之處辰時也集㑹有時故謂
之辰日月所㑹與四方中星俱是二十八宿舉其人目
所見以星言之論其日月所㑹以辰言之其實一物故
星辰共文益稷稱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共為一象由其
[001-17a]
實同故也周禮大宗伯云實柴祀日月星辰鄭玄云星
謂五緯辰謂日月所㑹十二次者以星辰為二者五緯
與二十八宿俱是天星天之神祗禮無不祭故鄭玄隨
事而分之以此敬授人時無取五緯之義故鄭玄於此
注亦以星辰為一觀文為説也然則五星與日月皆行
不與二十八宿同為不動也
二二日出曰暘谷地名即嵎夷
宅居釋言文禹貢青州云嵎夷既畧青州在東界外之
畔為表故云東表之地稱嵎夷也隂陽相對隂闇而陽
[001-17b]
明也故以暘為明谷無隂陽之異以日出於谷而天下
皆明故謂日出之處為暘谷冬南夏北不常厥處但日
由空道以行谷故以谷言之非實有深谷而日從谷之
出也㨿日所出謂之暘谷指其地名即稱嵎夷故云暘
谷嵎夷一也又觧居者居其官不居其地
二三羲和在帝都遥領四方之治
羲和掌序天地兼知人事因主四時而分主四方故舉
[001-18a]
東表之地以明所舉之域地東舉嵎夷之名明分三方
皆宜有地名此為其始故特詳舉其文羲仲居治東方
之官居在帝都而遥統領之王肅云皆居京師而統之
亦有時述職是其事也
二四物生成由日出入故有賔餞之事
一歳之事在東則耕作在南則化育在西則成熟在北
則改易故以方名配嵗事為文言順天時氣以勸課人
務也春則生物秋則成物日之出也物始生長人當順
其生長致力耕耘日之入也物皆成熟人當順其成熟
[001-18b]
致力收斂東方之官當恭敬導引日出平秩東作之事
使人耕耘西方之官當恭敬從送日入平秩西成之事
使人收斂日之出入自是其常但由日出入故物有生
成雖氣能生物而非人不就勤於耕稼是導引之勤於
收藏是從送之冬夏之文無此類者南北二方非日所
出入平秩南訛亦是導日之事平在朔易亦是送日之
事依此春秋而共為賔餞故冬夏二時無此一句
[001-19a]
二五晝常多於夜五刻
馬融云古制刻漏晝夜百刻晝長六十刻夜短四十刻
晝短四十刻夜長六十刻晝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融
之此言㨿日出見為說天之晝夜以日出入為分人之
晝夜以昏明為限日未出前二刻半為明日入後二刻
半為昏損夜五刻以禆於晝則晝多於夜復校五刻古
今厯術與太史所候皆云夏至之晝六十五刻夜三十
五刻冬至之晝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分之晝
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此其不易之法也然今太史細
[001-19b]
候之法則校常法半刻也從春分至於夏至晝漸長増
九刻半夏至至於秋分所减亦如之從秋分至於冬至
晝漸短减十刻半從冬至至於春分其増亦如之又於
毎氣之間増减刻數有多有少不可通而為率漢初未
能審知率九日増减一刻和帝時待詔霍融始請改之
鄭注書緯考靈曜仍云九日増减一刻猶尚未覺誤也
鄭注此云日長者見日之漏五十五刻日短者見日之
[001-20a]
漏四十五刻與厯不同故王肅難云知日見之漏减晝
漏五刻不意馬融為傳已减之矣因融所减而又减之
故日長為五十五刻因以冬至反之取其夏至夜刻以
為冬至晝短此其所以誤耳
二六龍虎鳥龜所見之方與四時相逆
在天成象星作鳥形曲禮説軍陳象天之行前朱雀後
玄武左青龍右白虎雀即鳥也武謂龜甲捍禦故變文
玄武焉是天星有龍虎鳥龜之形也四方皆有七宿各
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
[001-20b]
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以南方之宿象鳥
故言鳥謂朱鳥七宿也此經舉宿為文不類春言星鳥
揔舉七宿夏言星火獨指房心虚昴惟舉一宿文不同
者互相通也釋言以殷為中中正義同故殷為正也此
經冬夏言正春秋言殷者其義同春分之昏觀鳥星畢
見以正仲春之氣節計仲春日在奎婁而入於酉地則
初昏之時井魁在午桞星張在己軫翼在辰是朱鳥七
[001-21a]
宿皆得見也春有三月此經直云仲春故傳辨之云既
正仲春轉以推季孟之月則事亦可知也天道左旋日
體右行故星見之方與四時相逆春則南方見夏則東
方見秋則北方見冬則西方見此則勢自當然而書緯
為文生説言春夏相與交秋冬相與互謂之母成子子
助母斯假妄之談耳
二七馬鄭略與孔同王肅謂正三時中氣
馬融鄭玄以為星鳥星火謂正在南方春分之昏七星
中仲夏之昏心星中秋分之昏虚星中冬至之昏昴星
[001-21b]
中皆舉正中之星不為一方盡見此其與孔異也至於
舉仲月以統三時亦與孔同王肅亦以星鳥之屬為昏
中之星其要異者以所宅為孟月日中日永為仲月星
鳥星火為季月以殷以正皆摠三時之月讀仲為中言
各正三月之中氣也以馬融鄭玄之言不合天象星火
之属仲月未中故為每時皆厯陳三月言日以正仲春
以正春之三月中氣若正春之三月中當言以正春中
[001-22a]
不應言以正仲春王氏之説非文勢也孔氏直取畢見
稍為迂闊比諸王氏於理最優
二八釋注民析鳥獸孳尾
其人老弱在室丁壮適野是老壮分析也孳字古今同
耳字順愛也産生為乳胎孕為化孕産必愛之故乳化
曰孳鳥獸皆以尾交接故交接曰尾計當先尾後孳隨
便言之
二九嫌仲月不統季孟故於南交見義
此官既主四時亦主方面經言南交謂南方與東方交
[001-22b]
傳言夏與春交見其時方皆掌之春盡之日與立夏之
初時相交也東方之南南方之東位相交也言羲叔所
掌與羲仲相交際也四時皆舉仲月之候嫌其不統季
孟於此言交明四時皆然故傳言舉一隅以見之春上
無冬不得見其交接至是夏與春交故此言之
三十平秩南訛言敬致四時皆然
禾苖秀穂化成子實亦胎生乳化之類故掌夏之官平
[001-23a]
序南方化育之事謂勸課民耘耨使苖得秀實敬行其
教以致其功謂敬行平秩之教以致化育之功農功嵗
終乃畢敬行四時皆同於此言之見四時皆然故云亦
舉一隅也夏日農功尤急故就此言之
三一星火舉中則七星皆見可知
七宿房在其中但房心連體心統其名左傳言火中火
見詩稱七月流火皆指房心為火故曰火蒼龍之中星
将舉一星與鳥不類故云舉中則七星見可知計仲夏
日在東井而入於酉地即初昏之時角亢在午氐房心
[001-23b]
在己尾箕在辰是東方之宿皆得見也
三二宅西曰昧谷則嵎夷東可知也
釋言云晦㝠也冥是暗故昧為㝠也谷者日所行之道
日入於谷而天下皆㝠故謂日入之處為昧谷非實有
谷而日入也此經春秋相對春不言東但舉昧谷曰西
則嵎夷東可知然則東言嵎夷則西亦有地明矣闕其
文所以互見之傳於春言羲居治東方之官不言掌春
[001-24a]
夏言掌夏之官不言南方此言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
之政互文明四時皆同
三三三時言日惟秋言宵中星虚互相備
三時皆言日惟秋言夜故傳辨之云春言日秋言夜互
相備也互者明也明日中宵亦中宵中日亦中因此而推之足
知日永則宵短日短則宵長皆以此而備知也正於此
時變文者以春之與秋日夜皆等春言出日即以日言
之秋云納日即以夜言之亦事之宜也北方七宿則虚
為中故虚為玄武之中星計仲秋日在角亢而入於酉
[001-24b]
地初昏之時斗牛在午女虚危在己室壁在辰舉虚中
星言之亦言七星以秋分之日昏時並見以正秋之三

三四四時之文互相備朔易言北方改易
釋訓云朔北方也舎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
也李廵曰萬物盡於西方蘇而復生故言北方是北稱
朔也羲和主四方之官四時皆應言方於此言方者即
[001-25a]
三方皆見矣春為嵗首故舉地名夏與春交故言南交
秋言西以見嵎夷當為東冬言方以見三時皆有方古
史要約其文互相變鄭玄夏不言曰明都三字摩㓕也
伏生所誦與壁中舊本並無此字非摩㓕也王肅以夏
無明都避敬致然即幽足見明闕文相避如肅之言義
可通矣都謂所聚者摠言此方是萬物所聚之處非指
都邑聚居也易謂嵗改易於北方者人則三時在野冬
入隩室物則三時生長冬入囷倉是人之與物皆改易
[001-25b]
三五古真厯亡漢存六厯實不得正
古時真厯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厯雖詳於五紀之
論皆秦漢之際假託為之實不得正要有梗㮣之言周
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日日行一度則一期
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今考靈曜乾鑿度諸緯皆
然此言三百六十六日者王肅云四分日之一又入六
日之内舉全數以言之
三六嵗餘十一日弱當十九年七閏
[001-26a]
六厯諸緯與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
度之七為每月二十九日過半日之於法分為日九百
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即月有二十九日半强為十二
月六大之外有餘分三百四十八是除小月無六日又
大嵗三百六十六日小嵗三百五十五日則一嵗所餘
無十二日今言十二日者皆以大率㨿整而計之其實
一嵗所餘止十一日弱也以為十九年七閏十九年年
十一日則二百九日其七月四大三小猶二百七日况
無四大乎為每年十一日弱分明矣所以弱者以四分
[001-26b]
日之一於九百四十分則一分為二百三十五分少於
小月餘分三百四十八以二百三十五减三百四十八
不盡一百一十三是四分日之一餘矣皆以五日為率
其小月雖為嵗月殘分所减猶餘一百一十三則實餘
尚無六日就六日抽一日為九百四十分减其一百一
十三分不盡八百二十七分以不抽者五日并三百六
十日外之五日為十日其餘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
[001-27a]
十七為每嵗之實餘今十九年年十日得整日一百九
十又以十九乘八百二十七分得一萬五千七百一十
三以日法九百四十除之得十六日以并一百九十日
為二百六日不盡六百七十三分為日餘今為閏月得
七每月二十九日七百為二百三日又每四百九十九
分以七乘之得三千四百九十三以日法九百四十分
除之得三日以二百三日亦為二百六日不盡亦六百
七十三為日餘亦相當矣所以無閏時不定嵗不成也
若以無閏三年差一月則以正月為二月每月皆差九
[001-27b]
年差三月即以春為夏若十七年差六月即四時相反
時何由定嵗何由得成乎故須置閏以定四時
三七咨四岳即上羲和四子就之求卿士
馬融以羲和為卿官堯之末年皆以老死庶績多闕故
求賢順四時之職欲用以代羲和孔於下傳云四岳即
上羲和之四子帝就羲和求賢則所求者别代他官不
代羲氏和氏孔以羲和掌天地之官正在敬順昊天告
[001-28a]
時授事而已其施政者是百官之事此經文承庶績之
下而言順是事者故孔以文勢次之此言誰能咸熈庶
績順是事者将登用之蓋求卿士用他也計堯即位至
洪水之時六十餘年百官有闕皆應求代求得賢者則
史亦不録不當帝意乃始録之為求舜張本
三八胤國子爵朱名馬鄭謂帝子
夏王仲康之時胤侯命掌六師顧命陳寶有胤之舞衣
故知古有胤國胤既是國自然子為爵朱為名也馬融
鄭玄以為帝之胤子曰朱也求官而薦太子太子下愚
[001-28b]
以為啓明揆之人情必不然矣啓云開為書傳通訓
三九四凶在堯朝未為大惡虞史春秋甚辭
明君聖主莫先於堯求賢審官王政所急乃有放齊之
不識是非驩兠之朋黨惡物共工之巧言令色崇伯之
敗善亂常聖人之朝不才摠萃雖曰難之何其甚也此
等諸人才實中品亦雖行有不善未為大惡故能仕於
聖代致位大官以帝堯之末洪水為災欲責非常之功
[001-29a]
非復常人所及自非聖舜登庸而大禹致力則滔天之
害未或可平以舜禹之成功見此徒之多罪勲業既謝
愆釁自生為聖所誅其咎益大且虞史欲盛彰舜徳歸
過前人春秋史克以宣公比堯辭頗増甚
四十上宅嵎夷朔方等知四岳即羲和
上列羲和所掌云宅嵎夷朔方言四子居治四方主於
外事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號稱四岳是與
羲和所掌其事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
又觧謂之岳者以其分掌四岳之諸侯故稱焉舜典稱
[001-29b]
巡守至於岱宗肆覲東后周官說巡守之禮云諸侯各
朝於方岳之下是四方諸侯分屬四岳也計堯在位六
十餘年乃命羲和盖應早矣若使成人見命至此近將
百歳故馬鄭以為羲和皆死孔以為四岳即是羲和至
今仍得在者以羲和世掌天地自當父子相承不必仲
叔之身皆悉在也
四一懐山襄陵謂包遶乘駕
[001-30a]
懐藏包裏之義故懐為包也釋言以襄為駕駕乘牛馬
皆車在其上故襄為上也包山謂遶其傍上陵謂乘其

四二方命孔謂好方直鄭王為放
鯀性狠戾多乖異衆人好此方直之名内有姦囘之志
命而行事輙毁敗善類鄭王以方為放謂放棄教命
四三九載殛鯀葢小有益待三考退之
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李巡云各自紀事示
不相襲也孫炎曰歳取歳星行以次也祀取四時祭祀
[001-30b]
一訖也年取禾糓一熟也載取萬物終而更始是載者
年之别名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之謂退使不復
治水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周禮大宰職曰歳終則
令百官各正其治而詔王廢置三年則大計羣吏之治
而誅賞然則考課功績必在歳終此言功用不成是九
年歳終三考也下云朕在位七十載而求得虞舜歴試
三載即數登用之年至七十二年為三載即知七十載
[001-31a]
者與此異年比時堯在位六十九年鯀初治水之時堯
在位六十一年然若鯀既無功早應黜廢而待九年非
無小益下人見其有益謂鯀實能治之日復一日以終
三考三考無成衆人乃服然後退之故至九年祭法云
鯀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鯀之功然則禹之大功頗亦
因鯀是治水有益之驗但不能成功先有狠戾之惡復
加無功之罪所以殛之羽山以示其罪若然禹既聖人
當知洪水時未可治何以不諫父者梁主以為舜之怨
慕由己之私鯀之治水乃為國事上令不行非禹能止
[001-31b]
時又年少不可干政
四三堯咨岳求代年八十六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戴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
子在位七十年八十六老将求代
四四舜父有目時謂之瞽字瞍
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
别好惡故時謂之瞽配字曰瞍瞍無目之稱心不則徳
[001-32a]
義之經為頑象舜弟之字傲慢不友言並惡
四四堯嚳子摯弟書傳所書年異
徧撿今之書傳無堯即位之年孔氏博考羣書作為此
傳言堯年十六以唐侯升為天子必當有所案據未知
出何書計十六為天子其嵗稱元年在位七十載應年八
十五孔云八十六者史記諸書皆言堯帝嚳之子帝摯
之弟嚳崩摯立摯崩乃傳位於堯然則堯以弟代兄盖
踰年改元㨿其改元年則七十載數其立年八十六
[001-32b]
四五無室家名鰥不獨老無妻
無妻曰鰥釋名云愁悒不寐目恒鰥鰥然故鰥字從魚
魚目恒不閉王制云老而無妻曰鰥舜於時年未三十
而謂之鰥者書傳稱孔子對子張舜父頑母嚚無室家
之端故謂之鰥鰥者無妻之名不拘老少少者無妻可
以更娶老者即不復更娶謂之天民之窮故禮舉老者
耳詩云何草不玄何人不鰥暫離室家尚謂之鰥不獨
老而無妻
[001-33a]
四六衆人雖知舜不得已而後舉
皇甫謐云堯以二女妻舜封之於虞今河東太陽山西
虞地是也及王天下遂為天子之號故從㣲至著常稱
虞氏舜為生號之名前已具釋傳又觧衆人雖知舜實
聖賢而耻已不若故不舉之以帝令舉及側陋意謂帝
知有舜乃不獲已而言之耳知其然者正以初不薦舉至
此始言
四七鄭謂堯知命在舜猶使人舉之
舜在卑賤未有名聞率暴禪之則下人不服故鄭玄六
[001-33b]
藝論云若堯知命在舜舜知命在禹猶求於羣臣舉於
側陋上下交譲務在服人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
知之此之謂也是解堯使人舉舜之意也
四八史記謂瞽瞍無目與孔傳異
史記云舜父瞽瞍盲以為瞽瞍是名身實無目也孔不
然者以經説舜得行美其能飬惡人父自名瞍何湏言
之若實無目即是身有固疾非善惡之事輙言舜是肓
[001-34a]
人子之意欲何所見乎論語云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
則言瞽者非謂無目史記云説瞽瞍使舜上廪從下縱
火焚廪使舜穿井下土實井若其身自能然不得謂之
無目
四九鄭謂舜不立正妃書傳未有
二女之中當有貴賤長㓜劉向列女傳云二女長曰娥
皇次曰女英舜既升為天子娥皇為后女英為妃然則
初適舜時即娥皇為妻鄭不言妻者不告其父不序其
正又注禮記云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此則鄭自所説
[001-34b]
未有書傳云然案世本堯是黄帝玄孫舜是黄帝八代
之孫計堯女於舜之曽祖為四從姊妹以之為妻於義
不可世本之言未可㨿信或者古道質故也
五十釐降謂以義理下帝女之心
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則女意初時不下故傳觧之言
舜為匹夫帝女下嫁以貴適賤必自驕矜故美舜能以
義理下帝女尊亢之心於所居媯水之汭使之服行婦
[001-35a]
道於虞氏虞與媯汭為一地見其心下乃行婦道故分
為二文
五一庶人通謂匹夫匹婦
匹夫者士大夫已上則有妾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
匹其名既定雖單亦通謂之匹夫匹婦
五二媯汭舜所居嬪虞謂能行婦道
媯水在河東虞郷縣厯山西西流至蒲坂縣南入於河
舜居其旁周武王賜陳胡公之姓為媯為舜居媯水故
也舜仕堯朝不家在於京師而令二女歸虞者盖舜以
[001-35b]
大孝示法使妻歸事於其親以帝之賢女事頑嚚舅姑
美其能行婦道故云嬪於虞
 尚書要義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