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0 融尚書解-宋-錢時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融堂書解卷六
             宋 錢時 撰
太甲上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復歸于亳思庸伊尹作太
甲三篇
 太甲三篇始末此序數語提盡太甲之先未有敗度
 敗禮等事既立之後病證方出故孔子序書特曰太
[006-1b]
 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若未立而已不明則伊尹
 當别有處安得茍然立之而後放之也不明二字乃
 太甲自叙實語故孔子亦只拈出此二字以斷之放
 廢也書但云王徂桐宫居憂而孔子特書曰放與南
 巢同例何也先儒謂不知朝政曰放凡天子亮隂則
 冢宰居攝朝政固未嘗與也何獨一太甲也哉葢太
 甲居喪敗度敗禮全然繆妄故使之闃然屏處于外
 與常人無異是放也不謂之放則當何以名之吾夫
[006-2a]
 子直書曰放未可與權者未足與議也雖然必若伊
 尹者而後可也思庸自思前日之昏庸也三篇皆作
 書以告太甲是太甲一事之首尾史氏類聚總以太
 甲名篇首篇云伊尹作書次篇又云作書若第三篇
 郤只是伊尹全書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徳用集大
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
[006-2b]
緒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
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忝
厥祖王惟庸罔念聞
 首言天之明命直將成湯聖敬日躋學問全行提出
 相亦惟終相亦罔終方見休戚相關之至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啟迪
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
 丕顯先儒以為大顯其徳未安聖人純徳孔明無時
[006-3a]
 不顯何晝何夜何蚤何莫必日出而大顯其徳豈昧
 爽之先有不大顯乎丕顯天大明也旦日出也言湯
 自天未明以至大明常坐待日出急急求賢以啟迪
 其後人也
慎乃儉徳惟懐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欽厥
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王未克變
 率乃祖攸行須知能顧明命方是率祖湯之急于求
 賢皆是天命所當然惟懐永圖直為太甲作通盤計
[006-3b]
 較是何等懇至
伊尹曰兹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于弗順營于桐宫
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相宫居憂克終允徳
 兹乃不義以至無俾世迷是與在廷議桐宫時語也
太甲中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
 奉嗣王歸亳始克盡人臣之職故曰有伊尹之志則
 可以伊尹卒能奉歸也
[006-4a]
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
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徳實萬世無疆之休
 伊尹作書獨首𤼵君民相須之義前此許多訓語都
 只就太甲身上攻他病郤未暇及此正如蕩子不務
 職業一旦悔過而歸其長上方以家事語之此伊尹
 至喜至幸之情也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徳自底不類欲敗度縱
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
[006-4b]
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徳圖惟厥終
 此正太甲思庸之實語也伊尹告太甲所存者五篇
 而太甲止數語嗚呼非真實有見透脱病根改過明
 白無所疑貳安能傾倒吐露如此其的哉自昔者不
 惠于阿衡以至惟庸罔念聞以至王未克變太甲必
 煞多言語為史氏所畧至克終允徳正是善端方萌
 何故亦畧不記録一二大率人初有見故習乍脱雖
 知自怨自艾意態安能頓除剖白罪狀敷陳情欵未
[006-5a]
 必十分特達痛切史氏畧之于允徳之初而獨表彰
 其數語見得前曰所言未必如今日之特達痛切者
 不明于徳一語不是徳上有見如何道得出如何知
 得下面許多病都在不明于徳上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徳協于下惟明后先王子
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悦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
后后來無罰王懋乃徳視乃烈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
接下思恭視遠惟明聽徳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
[006-5b]
 允徳實徳也千失萬過皆從不實上起一毫不實虛
 偽百端豫怠二字正是截太甲將來病根縱欲之事
 今雖無有而宫庭舊觀依然在前故態惡習處處皆
 是熟路少有逸豫懈怠即縱欲矣奉先則當思孝凡
 履尊居正繼志述事少有愧于心非孝也非獨有事
 宗廟而謂之奉先也接下則當思恭凡深宫廣殿侍
 御僕從少有乖于禮非恭也非獨體貌臣鄰而謂之
 接下也案此下疑/有闕文
[006-6a]
太甲下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懐
懐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
 至此重複致誥言天位之艱太甲向來只縁以位為
 樂所以縱欲而不自檢安知此位之不易也
徳惟治否徳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
始慎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徳克配上帝今
王嗣有令緒尚監兹哉若升髙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006-6b]
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于始
 無輕民事見得民事之重便知天位之艱懋勤厥徳
 是慎位以安民終始如一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
 伊尹前面專説進徳此郤敎之以聽言舜告禹惟精
 惟一允執厥中即繼之以無稽之言勿聽正是此意
 逆心遜志之言慮太甲就逆順上把捉未定桐宫一
 悔安可恃哉伊尹此言正是防有變動兩個求字提
[006-7a]
 得極𦂳兩個必字斬然截然
嗚呼弗慮胡獲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
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伊尹于此復𤼵嗚呼之歎埋頭説起都不言所慮所
 為者何事而其指歸乃在元良至哉斯言正所以啟
 太甲致知力行之機而使之知所用力之地也見有
 未明識有未達一觸而悟思之功也為即力行所以
 成也思而得之不力行之則是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006-7b]
 雖得之必失之何貴于得也伊尹前面主徳之一路
 但説不可不謹其所與及論敬徳功夫亦不過明自
 下自邇之訓惟艱惟危之訓求諸道求諸非道之訓
 都只從頭鞭辟向此一路郤未曾親切提他如何用
 工曰慮曰為方是𤼵蹤指示的的之要㫖也伊尹至
 此辭㫖已盡無復他説但只要為君者循守舊政不
 使辯言亂之為臣者雖已成功不可以寵利居之先
 儒謂此是伊尹告歸張本其實不然此所謂罔以寵
[006-8a]
 利居成功者非必成功即去之謂也臯䕫稷契豈必
 皆奉身而退而後為不居乎葢微以成功為功即是
 居成功
咸有一徳
伊尹作咸有一徳
 伊尹復辟告歸而作是書義已明白故孔子止曰伊
 尹作咸有一徳不復詳序也一徳二字方自伊尹拈
 出
[006-8b]
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徳曰嗚呼天難諶
命靡常常厥徳保厥位厥徳靡常九有以亡
 叙謂既復政厥辟書又謂嗣王新服厥命則是太甲
 歸亳未幾即告歸也夫太甲既立不明伊尹費許多
 訓戒費許多區處今幸悔過所以倚賴于師保者方
 深何求去之亟哉易之小畜以臣而畜君也上九既
 雨既處尚徳載月幾望君子征凶上九者畜之極小
 畜之道成也故既雨隂陽和也既處畜之而已安也
[006-9a]
 是太甲悔過復辟之時也月幾望則將與日敵矣君
 子于此猶進而不止則凶況桐宫之放自古所未有
 聖人者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此伊尹所以急歸
 歟雖然不能不深慮也乍還宫庭遽離師保立徳未
 固舊習易生不是君臣之間皆有一徳則轉移搖奪
 在反掌間耳故將告歸之日專𤼵咸有一徳之㫖極
 言天命人心之向背與夫國祚之存亡全係乎此徳
 所以陳戒也
[006-9b]
夏王弗克庸徳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于萬方啟迪有
命眷求一徳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克享天
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
 有命即有徳者既曰有命又曰一徳何也有命者固
 是其徳為天所命然亦有有徳而天不命之不得以
 有天下孔子是也必也歴數當在躬方謂之有命眷
 求一徳所以兼舉而並言也非天諄諄然有言以啟
 迪之也隂相黙佑使之足以有為若推之使出而不
[006-10a]
 容己者無非天之所以啟迪之也然論咸有一徳受
 天明命直自謂尹躬暨湯將已與湯並説畧無遜避
 何耶先儒以伊尹自任天下之重者如此殊不知湯
 之于伊尹學焉而後臣之與他人事體不同聿求元
 聖與之戮力固湯之言也順天應人實是此二人共
 成其事況于太甲分為君臣義實父師今將告歸恨
 不罄竭安得不以實告而事世俗形迹之嫌哉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徳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
[006-10b]
于一徳徳惟一動罔不吉徳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
僭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徳
 徳本一也二三者非徳也意也不動乎意純明渾融
 雖應酬交錯萬變萬化未嘗不一也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徳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
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徳為下為民其難其慎
惟和惟一徳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俾
萬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禄永
[006-11a]
厎烝民之生
 此段當作五截看新服厥命而下是欲太甲以徳自
 勉也任官而下是欲太甲擇一徳以自輔也徳無常
 師而下是敎之以師資一徳之法也俾萬姓而下是
 敎之以證驗一徳之實也克綏而下是極言一徳之
 效也太甲即位幾年矣如何謂之新服厥命葢桐宫
 之放今始復辟是新服厥命也左右大臣為師保則
 必惟其人斷斷曰其人正是指言一徳若伊尹者真
[006-11b]
 其人也何也大臣之事上則輔成君徳下則澤潤生
 民致君澤民甚重甚大可易用乎可不謹乎必惟和
 惟一者而後可也和融和也日用純一融融怡怡所
 謂和也和即一一即和也觀伊尹所論獨言尹躬暨
 湯其他諸臣皆不得而與則是非純徳孔明優入聖
 域豈易當一徳之名哉雖然有臣而不知所師師而
 不知所擇猶無益也大凡進徳初無常師惟主其善
 者以為師善亦初無常主惟合于能一者乃為盡善
[006-12a]
 陳良悦周公仲尼之道而其徒乃見許行而大悦謂
 之主善可乎孔子問禮于老耼問樂于萇𢎞問官于
 郯子至若文王既没斯文在兹的的𫝊心所謂符節
 之合者則斷不容泛及其協于克一之謂乎雖然自
 以合一而未至于大同亦未善也直是萬姓之衆莫
 不皆曰大哉王言庶乎其可也然徒王言之大而未
 信王心之一抑猶未也既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
 心方是心口相應方是表裏如一而後一徳之在我
[006-12b]
 者非偏見也非曲學也四海九州大同之心不可誣
 也夫如是始能安先王之禄而永致衆民之生矣嗚
 呼伊尹為太甲講明一徳其精密如此哉
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徳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后非民
罔使民非后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
民主罔與成厥功
 伊尹上文無非敎太甲勉進一徳可謂備至矣然或
 有自廣之心則非所以一徳也于是復𤼵嘆而言拳
[006-13a]
 拳如此
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沃丁太甲子伊尹既告老死于家而沃丁葬之于亳
 以三公之禮葬也序曰既葬曰遂訓葢伊尹元老雖
 已致仕所謂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者及既葬亡
 矣不可復見矣咎單遂訓沃丁以伊尹之事而作是
 故名沃丁非特明謨大訓使沃丁知所守而咎單亦
 守之以為鵠的也既葬遂訓若不容少緩者亦是乗
[006-13b]
 沃丁尊禮感慕方新而急投之咎單湯舊臣作明居
 時已為司空太甲没而沃丁立其居輔遺託孤之任
 者歟伊尹論咸有一徳惟曰尹公暨湯及其身後雖
 同列故老猶不忘取法自言之而無所嫌人法之而
 無所忌嗚呼盛哉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于朝伊陟贊于巫咸作
咸乂四篇
 伊陟尹之子太戊沃丁弟之子祥妖也史記云亳有
[006-14a]
 祥桑穀共生于朝一日莫大拱帝太戊懼問伊陟伊
 陟曰臣聞妖不勝徳帝之政其有闕歟帝其修徳太
 戊從之而祥桑枯死伊陟贊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
 有成作咸乂是此書作于治王家有成之後也序不
 言太戊問伊陟一節而徑言伊陟贊于巫咸葢此序
 專為咸乂四篇而作巫咸因伊陟之贊而治王家有
 成故史氏追述始末而成書也大抵妖祥隨感而生
 禾異畝同穎所以彰周公之徳桑楮合生于外朝豈
[006-14b]
 居燮理之任者于協贊之義有虧歟君奭云在太戊
 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巫咸必
 是專總理王家庶務者伊陟所以特贊之也史記曰
 陟對太戊之言云云而孔子特書曰伊陟相太戊則
 其責殆有歸矣
太戊贊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此伊陟原命二書之序也太戊贊于伊陟豈懼而有
 問卒從修徳之説而有是歟原臣名既贊伊陟而遂
[006-15a]
 命原故有曰伊陟曰原命二書皆因贊伊陟而作也
 書雖不存要無非君臣問答修徳弭變之言耳桑榖
 有祥伊陟贊巫咸太戊贊伊陟君臣上下戒謹恐懼
 如此此太戊所以為賢而伊陟承家法先儒因書之
 先後遂謂伊陟先告巫咸而後告太戊殆未必然諸
 書雖皆桑榖一事而二序乃因書之篇次而作史記
 所言次第可攷況書之作又各有首尾正不必泥也
 禹宅帝位已載之大禹謨而臯陶謨益稷所記往往
[006-15b]
 皆未宅帝位前與同列問答之語豈可以篇次定事
 之先後乎
仲丁遷于囂作仲丁
 仲丁太戊子湯始遷亳至仲丁乃自亳遷囂陳遷都
 之義而作是書也
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史記云仲丁崩弟外壬立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仲
 丁遷囂再世而復遷也
[006-16a]
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祖乙河亶甲之子自仲丁再傳而河亶遷相自河亶
 一𫝊而祖乙遷耿雖曰有因而遷然河亶甲時殷道
 復衰矣衰世之君豈能為可久規模宅都定卜必不
 甚審隄防捍禦必不甚周所以數數不定如此祖乙
 賢王又有巫賢為輔遷耿之後雖圯壊于水但只修
 徳不復議遷直至盤庚七世而後始治亳殷也愚謂
 遷都之疏數固係人君之賢否國體之盛衰湯遷亳
[006-16b]
 祖乙遷耿皆數世亦必是規模可久非偶然也因感
 圯耿不遷有堅忍特立之見與泛泛挈挈者不同故
 𤼵斯義案此本鄭/康成之説惜書不存不得見其所以不遷之
 舉措耳耿地在河東皮氏縣耿鄉
 
 
 
 融堂書解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