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20 融尚書解-宋-錢時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融堂書解卷一
             宋 錢時 撰
虞書
堯典
 堯唐帝諡堯初為唐侯後有天下因號曰唐典常也
 聖人脩身齊家治天下無非生民日用之常非有他
 道也何謂常民彝是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
[001-1b]
 别長㓜有序朋友有信謂之五典即此常也堯盡此
 常道所以為聖人名書曰典以明書之所紀皆常道
 也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
堯典案書序舊為一篇注疏本分載每篇之首而逸書/之序亦為案其先後以次附載蔡傳仍合為一篇
總繋於後錢氏書解其篇目雖不可得見繹其文義首/釋篇題次解書序然後分解經文知其編次之法本於
注疏今仍載書序於篇首其/解逸書序者亦以次附載
 無不聞曰聰無不見曰明自然有條理謂之文無所
[001-2a]
 不通逹謂之思思曰睿睿作聖是也所謂光者即其
 本心也宅猶居宅言天下皆居其中也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勲欽明文思安安允㳟克讓光被
四表格于上下
 若稽順考也書作於後世故曰若稽古案若稽古三/字鄭康成以
 為能順天而行之與之同功孔傳以為順考古道而/行之者大㫖畧同錢氏斷為後世追溯之辭自錢氏
 說行而舊/解遂隠放勲堯名也明文思已見序說作書者首
 著一欽字甚為切要聖學工夫全在敬上罔念作狂
[001-2b]
 克念作聖敬不敬而已言能欽明文思而又曰安安
 則應酬萬物交錯萬事畧無動靜之可言終日如是
 終年如是終身如是而未始須臾不安也作書者無
 以形容而謂之安安妙矣不曰四海而曰四表四表
 則無際畔不曰天地而曰上下上下則無限量四被
 上下皆在此光明之中範圍天地其大無外也作書
 者非聞道非深知堯安能如此形容讀之使人敬歎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
[001-3a]
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俊德馴德之士也案史記堯本紀引書作克明/馴德錢氏之說本於史記克明
 猶灼見也堯惟灼見俊德而用之故以之親九族則
 九族盡睦以之章百姓則百姓昭明以之和萬邦則
 黎民於變時雍也既者盡也平章者均平而表章之
 旌别之謂也後世不能化民成俗皆由善惡混殽無
 所别白之故可勝嘆哉於是表章之則是是非非如
 辨黑白百姓皆昭然著明矣萬邦之廣風俗各不同
[001-3b]
 不有以協和之則國異政家殊俗何由化洽協合也
 黎衆也協和萬邦則天下一家皆在春風和氣中黎
 民自然丕變致時之雍和也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羲和在顓頊帝時名重黎在堯時名羲和一也乃命
 在於變時雍之後見得齊家治國平天下聖人急急
 不容少緩直是治道無纖毫欠缺方無愧於天下方
 命羲和治歴明時象者象時之節令歴者所以書之
[001-4a]
 而授之于人也日月星辰乃天運自然之序一毫人
 力無容於其間堯命羲和不過敬順其自然耳此心
 之敬與天通一無二聖人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
 天時者無他敬而己若昊天以治歴只是敬授人時
 耳所以布歴亦只是此敬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
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
 前一節是總命羲和此下四節是命四子分主其事
[001-4b]
 也案以羲仲為四/子說本班固嵎夷青州之地正東方也夏秋冬
 皆以方言而春以地言則知四方各有其地以表東
 西南北之正彼此可以互見寅賓敬導也亦非旦旦
 有所賓導之儀也時當興作一念微懈即乖日出之
 義平秩東作者所以敬導也帝岀乎震春事自此而
 興故即東作為言均平而秩叙之使各適其平各循
 其序也嘗聞之良農云春事之興耕耨糞壤以至布
 榖立苖次第井井各有日數不容少緩一失其候即
[001-5a]
 大耗減以此一端推之則平秩二字聖人所以裁成
 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者在是不得其平不得其
 序則與暴殄天物無異豈細事哉殷正也民之分析
 就農而言故曰厥民析先言東作而後言析者平秩
 羲仲之職也析以就東作民之事也修職於先趨事
 於後理當然也鳥獸孳尾昆蟲草木無一非聖人職
 分中事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001-5b]
厥民因鳥獸希革
 南交或謂南方交趾之地恐非且東曰暘西曰昧北
 曰幽皆明著其義而繼陳其職業若南方交趾則其
 義不明或謂南方相見之時隂陽之所交也其義亦
 未足前乎此則作於東後乎此則成於西南離明之
 地正居春秋之間為東作西成之交㑹故謂之南交
 萬物皆於是而化育也故謂之南訛居南方則為東
 西之交時則宜平秩化育之事敬以致其功也春曰
[001-6a]
 寅賓秋曰寅餞皆在平秩之先夏言敬致獨在平秩
 之後葢順日之岀而平秩乎東作順日之入而平秩
 乎西成皆因天時之至而修人事也至於化育之功
 則人力無容於其間不過均平秩叙其事如當種則
 種當耘則耘之類敬以待化功之成而己自修人事
 以待天時也敬致之義大矣哉厥民因者因東作之
 事而踵成其役也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
[001-6b]
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
 日岀而明故曰暘谷日入而暗故曰昧谷非真有此
 谷也案嵎夷史記作郁夷昧谷史記作柳谷則似實/有其地然馬融以嵎夷為海隅鄭康成以西為
 隴西之山後儒求其地以當之䆒不得/確証故錢氏定為指日岀日入而言也日之升如自
 谷而岀日之入如從谷而納也寅餞亦非日之將没
 真有所謂餞送之儀也平秩西成所以寅餞也物至
 秋率成實均平秩敘其事使之刈穫收歛不失其宜
 此即随時之義也春從日岀之方而言秋從日入之
[001-7a]
 方而言秋之言宵義當然也夷平也秋成則民可息
 肩平夷無事也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
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三時皆平秩而冬獨言平在葢用事之時自發生至
 收成宜順其序故秩時已無事宜防其弊故在在察
 也和叔所當察者當不止一端姑以農事言之方其
 服田則稼器田所常用至冬則無用矣於此而不察
[001-7b]
 則委頓弊壊將無以待来嵗之用仲冬簡稼器修稼
 政之類皆平在之謂也曰秩曰在雖有不同若其事
 之不可不均平則一也一有不平便有偏而不舉之
 處即曠天職即堕天工矣故秩在皆曰平堯命羲和
 于春曰鳥以象言于夏曰火以次言于秋曰虚于冬
 曰昴以宿言迭舉而互見也紀事立言之法如此
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
時成嵗允釐百工庻績咸熙
[001-8a]
 前命羲和以中星正四時可謂精密然日之餘者無
 所歸則節候差舛中星不可得而正故於是又總命
 以置閏之法也釐正也熙順理也天下萬事未有不
 因時而為者天時既正方有以信百工而釐正之庻
 績皆可順理也堯典篇記羲和事居其半或者以為
 詳於天而畧於人是大不然天人只是一事聖人未
 嘗分裂羲和治歴首命以敬授人時終命以允釐百
 工庻績咸熙豈二事哉百工無非天職庶績無非天
[001-8b]
 工作訛成易之候析因夷隩之變以至鳥獸羽毛之
 微無一而非天也一象之差一候之錯一事之謬一
 民之失所一物之不得其宜即堕天工即曠天職矣
 易曰範圍天地之化中庸曰發育萬物豈後世星翁
 歴史所可知哉
帝曰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𦙍子朱啓明帝曰吁嚚訟
可乎
 時是也先師謂上古未有道之名惟言時不言道言
[001-9a]
 順是者我登用之也嚚訟多事口說好力爭辯也
帝曰疇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吁靜
言庸違象恭滔天
 愚每讀書至此未嘗不歎堯以大聖人在上其視邪
 正如辯黒白而在廷之臣且未免以嚚訟為啓明以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為僝功使當時不察一信其言
 而用之則治亂安危之機在反掌間耳後世知人之
 明如堯者葢寡而朋邪黨引罔上干進者皆是也可
[001-9b]
 勝歎哉
帝曰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懐山襄陵浩浩滔天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圯
族岳曰异哉試可乃已帝曰徃欽哉九載績用弗成
 洪水之勢以其方為民害則統而言之曰湯湯以其
 包没山陵蕩然無有限隔則曰蕩蕩以其勢泛濫滔
 天則曰浩浩詳味上文一方字及下文一其字則知
 民在堯春風和氣中方被水害亦未至於怨咨此殆
[001-10a]
 洪水之始歟得其本心則謂之順失其本心則謂之
 逆順則為吉逆則為凶前章有所謂欽若有所謂若
 時有所謂若予采諄諄然提一若字後世論禹之行
 水謂行其所無事咈者逆也與無事正相反方命圯
 族乃咈逆之事也人之一身凡所云為孰非天命先
 覺者覺此者也日用而不知者不知此者也故曰不
 知命無以為君子若小人則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方
 命是已宗族吾之同氣謂之天屬治國平天下之道
[001-10b]
 必自此始堯親九族臯陶亦謂厚叙九族圯毁也豈
 待相戕相賊若夷狄禽獸然而後謂之圯哉纔不親
 之纔不厚敘之即謂之圯矣异己也猶言己矣乎古
 者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九載是三考也此上凡
 舉薦者三堯皆不然之至此段末獨書績用弗成一
 語以著帝堯知人之明此史氏書法之妙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
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
[001-11a]
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
烝烝乂不格姦帝曰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
釐降二女于溈汭嬪于虞帝曰欽哉
 堯十六嵗自唐侯升為天子在位又七十載是八十
 六矣巽順也庸命與方命正相反惟咈故方命能庸
 命則足以順帝位矣父則頑矣母則嚚矣其弟則又
 傲矣一家之中都是乖戾畧無一點和氣常情處此
 殆不可一朝居舜處其間能以孝道諧和之薫烝不
[001-11b]
 已乖戾之氣化為乂治烝者如甑之炊物也
舜典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歴試諸難作舜典
 虞氏也舜諡也或者因有鰥在下曰虞舜之語遂疑
 其為名先儒謂書作于後世故變名書諡此説是已
 不然則孔子序書禹湯文武皆稱諡而于虞舜獨以
 名斥之可乎案此段當係舜典二字之解永樂大典/誤繋于舜典序之後而轉于書序原解
 棄而不録葢編纂者之疎失也今/書序原解不可得見姑仍其舊
[001-12a]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𤣥
德升聞乃命以位
 首言協于帝則堯之德皆舜之德也行德于下而升
 聞于上見當時上下之相孚命以位為一篇之綱領
愼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
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此節史氏凡兩書納于二字見得投之所向無所不
 可
[001-12b]
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
讓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
 舜遜讓之後其辭㫖徃復必更有節奏但既不可得
 而終辭故史氏畧之即書受終之事直使付託得人
 仰不愧俯不怍方無餘責方無負于祖宗爾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謂之政者天文之休咎君政得失之符也人君與天
 一體無二其所感召如響應聲古聖因名以政見得
[001-13a]
 一躔一度皆是自家切己事非徒課星翁歴史一藝
 之疎密而已也齊者各得其躔度之正也一有不齊
 責將孰歸舜攝位之初以此為第一段事其㫖微矣
 不然則七政在天而所以齊之者斷斷在我豈璿璣
 玉衡一器物之微所可辨哉
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舜受終之後都未他及且先去察璿璣齊七政然後
 方告天地鬼神葢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從違向背
[001-13b]
 吉凶禍福之機獨于垂象可驗耳聖人致察于此正
 是盡恐懼修省之端肆遂也其事不容緩也類先儒
 以為非常祭然周官有類社稷則為位之文是社稷
 亦有類祭也皇矣詩是類是禡注謂師祭是岀師亦
 有類祭也豈皆非常之祭歟六宗三昭三穆案此解/本張髦
 之/說精意以享曰禋固善豈享六宗之外皆非精意歟
 類即禋禋即望望即徧名不同耳聖人有二心哉周
 官謂以禋禮祀昊天上帝是不獨六宗為然也
[001-14a]
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
 止言羣牧者豈羣牧来覲而諸侯不皆至歟觀班瑞
 于羣后可見若諸侯皆至自當併言侯牧不應獨言
 羣牧而下文班瑞卻言羣后也況五瑞諸侯所執以
 見天子者今未覲羣牧先輯五瑞則是但歛而歸之
 上非諸侯執之以至明矣舜既致告天地鬼神即斂
 五瑞及羣牧来覲之後乃始班之葢諸侯統屬于羣
 牧羣牧来覲舜所以訪問賢否及政治之得失者必
[001-14b]
 有權度矣非茍然輯之又苟然班之也五等圭璧君
 上所賜舜既攝政宜有以正大權之所自出一輯一
 班陽開隂闔斂散予奪制之自我使天下聳然不敢
 自必豈苟然也哉
嵗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
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禮八月西
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
[001-15a]
禮歸格于藝祖用特
 觀肆覲東后之文則上文羣牧来覲之時非是諸侯
 皆至意義愈明自此以後直至歸格藝祖方是了畢
 看得此番止是攝位後大率提點一過若奏言試功
 黜陟幽明郤是後来五載一巡守之事觀時月曰協
 日曰正律度量衡曰同五禮至一死贄曰修都不他
 及可概見矣禮雖有定式不修則恐其廢墜贄雖有
 定制不修則恐其僭差故五等之禮玉帛生死之贄
[001-15b]
 于是皆修明之也後世禮廢風俗日壊皆上之人不
 能修之事之始則受終于文祖事既畢則歸格于藝
 祖見得此事不是舜事亦不是堯事乃祖宗之事始
 終敬此一事也一嵗之久上自朝廷下至方岳享祀
 鬼神覲見侯牧以至歴象日月禮樂法度周旋上下
 纖悉委曲非徒應故事為文具而已凡一事一物之
 微皆吾祖宗之所在也使舜一毫有歉于心則臨之
 在上質之在旁葢有凛然不能以終日者何以歸格
[001-16a]
 于廟也哉
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觀此一節見得嵗二月東巡守以下是受終後當年
 有此一岀甚明此後所書卻是舜後来巡守定式故
 自此方有奏言試功之事受終之始未有此施行也
 敷奏以言若曰某田野如何而闢某人民如何而育
 某風俗所以教化者何某法度所以修明者何凡其
 職業一一陳述舜于是按其所言試驗其功功與言
[001-16b]
 合則車服以庸之所以旌賞也此正是考績黜陟之
 法如何只說庸而不言黜庸用也功不副言則黜而
 不用明矣故觀明試二字可見聖人在上如青天白
 日的的詣實不容一毫詐妄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此事當在水平之後或謂鯀既殛死禹始嗣興今殛
 鯀之文在此事之下遂疑十有二州非在後事殊不
 知肇十有二州附巡守後四罪而天下咸服附恤刑
[001-17a]
 後各以類從非編年循次序也若禹之治水在肇十
 有二州後則禹貢不應獨别九州若謂禹後獨併九
 州則堯殂落時水平已久曷為有咨十二牧之文乎
 況自言其荒度土功亦繼之曰州十有二師意愈明
 矣封者封殖之禁採伐也山言十有二而川不言者
 山有定而川之所經歴不止一州故止曰濬川也川
 流滔滔何待疏濬豈水平之後尚有未盡之功歟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
[001-17b]
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象者所以示民也若曰犯某罪者麗其法昭然條列
 揭而示之司寇垂刑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刑象
 挟日而斂之即其遺意也官刑教刑不渉五刑于五
 刑之外又别作鞭扑之刑也肆遂也刑降而有流流
 降而有贖贖降而又有赦好生之德恩被萬世天下
 之事惟恤與不恤而已民吾赤子也其肢體吾之肢
 體也不幸而入于罪哀矜惻怛惟恐傷之而忍不恤
[001-18a]
 乎然而有莫之恤皆不敬之故也敬則本心無蔽物
 我一體其于刑自然知恤舜之刑全在一恤字上欲
 知舜之恤全在一欽字上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辭
 氣温厚優游諷詠使人哀矜之心油然而生此民所
 以不犯有司歟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苖于三危殛鯀于
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據流四凶在賓四門之時而史氏記之于此葢因敘
[001-18b]
 舜制刑條目特書此事為舜用刑之證歟反覆詳玩
 見得象以典刑在當時未必用也何也典刑降而後
 有流是不傷其肌體從輕之名也四凶之罪如此而
 止于流則舜之用刑他可槩見史氏書此所以示後
 世之意深矣舜攝政二十八載其所施設何啻一端
 史之所記自五載一巡守後大㫖只在賞罰而其賞
 罰的的施行處又只在明試以功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語嗚呼至哉
[001-19a]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
八音
 愚觀百姓如喪考妣不覺愴然感歎元后作民父母
 百年之間蒙被聖化則其依依慕戀何異赤子之懐
 父母也一旦失之哀號痛裂真懐所發有不知其然
 而然者此豈可以偽為也哉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

[001-19b]
 月正元日即正月上日史變文耳受終于廟歸格于
 廟及即位又格于廟無一事不岀于祖宗者即位之
 初只以通下情為第一事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逺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
人蠻夷率服
 舜受終之初羣牧来覲今即位之初羣牧復来覲所
 以重初政與之更始也
舜曰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001-20a]
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
拜稽首讓于稷契暨臯陶帝曰俞汝徃哉
 此以下是命九官以朝廷衆務也舜居攝未稱帝史
 氏于是特書舜曰二字以明此後凡稱帝曰皆謂舜
 也若語中所稱帝卻是堯如熙帝之載惟帝時克是
 也愚觀此叚深見得百揆重大周書云唐虞建官内
 有百揆四岳是百揆為最長欲有謀焉宜首及之如
 何堯朝凡事只咨四岳又直待得舜後方有納于百
[001-20b]
 揆之事是舜未歴試之先未嘗命百揆也舜此日亦
 只咨四岳又卻是即位後方謀百揆之人是舜居攝
 以来未嘗别命百揆也豈舜二十八載之間只以百
 揆攝政今既即位故欲得人代以居百揆歟熙順理
 也禹嘗代鯀為崇伯故稱伯禹舜咨嗟稱贊禹平水
 土矣今居是任不可不勉時是也指百揆而言
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榖
 棄名稷主稼穡之官也雖居朝廷亦分土為諸侯故
[001-21a]
 稱后阻飢者民食艱阻而飢也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
 自常情而觀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泰和之世豈所宜
 有聖人宜急急圖之不容一日緩者案此下原/本有闕文
帝曰臯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
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舜命臯陶乃首言蠻夷猾夏而後方及乎此是明猾
 夏之罪為尤重也諸家之說徃徃紛紜或謂古者兵
[001-21b]
 刑不分所以蠻夷猾夏屬于士官是以猾夏為侵擾
 中國也若是侵擾則當如有苖之征奉辭伐罪矣豈
 五刑五流所可治耶或謂此蠻夷乃雜居九州如島
 夷莱夷之類然舜之辭㫖未嘗如此分别或謂寇賊
 姦宄乃因蠻夷内侵常法一曠中國之人乗釁為亂
 者此等罪犯盛世所不免豈皆因蠻夷而後有之況
 有虞之朝未嘗有此事變耶是皆臆説無足取者愚
 讀至此見得聖人深識逺慮所以嚴夷夏之辨謹之
[001-22a]
 于未形中國衣冠禮樂之地三綱九法所以扶持人
 道于不壊者于是乎在豈遐荒絶域之外不正之氣
 所可亂哉上四句已備著用刑詳曲復斷之曰惟明
 克允葢罪囚情偽變態萬端智照微昏輕重失實安
 能允當人心乎此一明字如水鏡燭物無所遁藏不
 是此心洞然無纖毫蔽礙鮮有不臨事而亂者臯陶
 邁種德安有此累舜猶未免申惟明之戒後之君子
 庸可忽諸
[001-22b]
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垂拜稽
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徃哉汝諧
 一器物之微特工人之所為耳于舜何與而曰予工
 葢制器尚象自聖人岀其所制作妙理存焉今觀犧
 尊象尊玉爵瑶爵與凡聖世相𫝊之遺制體格端重
 名義淵永無一物非托之以寓進業之深㫖不虚作
 也然則百工之事正聖人精神妙用風俗之所樞機
 其羙其惡其責在我謂之予工豈苟然哉是故必貴
[001-23a]
 于若也或若窳或不中度不得謂之若矣汝諧和諧
 其職業也無一工之不諧方可言若
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
作朕虞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曰俞徃哉汝諧
 天地萬物與我渾然一體聖人身任化育之責凡一
 草一木一鳥一獸即我也非外物也故曰予上下草
 木鳥獸曽子謂斷一木殺一禽不以其時非孝知其
 為非孝則知所以為若也是故獺祭魚然後漁人入
[001-23b]
 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草木
 零落然後入山林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
 皆若之謂也周官漁人有上山澤中山澤下山澤之
 異益為虞其衆虞之長歟汝諧者欲諧和衆職使無
 一物失所之謂也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
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于䕫龍帝曰
俞徃欽哉
[001-24a]
 周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即此
 三禮是也案錢氏引周官大宗伯/以釋三禮本于馬融吉凶軍賓嘉皆屬
 大宗伯鬼神示止是吉禮如何總言其職獨舉此三
 者葢禮莫大于天地宗廟故曰明乎郊社之禮禘嘗
 之義治國其如視諸掌舉其大則餘可概見矣秩宗
 即大宗伯之職典朕三禮亦舉其大者言之歟秩序
 也宗猶主也天秩有禮無非自然之序禮官為禮之
 主故謂之秩宗舜命九官惟百揆秩宗獨咨四岳又
[001-24b]
 皆以有能為問豈此二事尤重歟堯亦是洪水巽位
 二事獨咨四岳獨曰有能僉舉禹而讓稷契臯陶僉
 舉垂而讓殳斨伯與僉舉益而讓朱虎熊羆僉舉伯
 夷而讓䕫龍舜皆俞之矣而卒不許讓之他人者雖
 所讓不妄畢竟僉論首推聖心允惬他無以易此故
 也愚觀堯朝舉薦者四而吁者三九官之命總而俞
 之者八凡所舉所讓乃無一不合帝意者見得四凶
 未去堯朝尚有小人自誅四凶虞廷皆君子矣雖然
[001-25a]
 小人猶在堯之所以為大小人盡去舜之所以為君
 故曰大哉堯又曰君哉舜歟
帝曰䕫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剛而無虐簡
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
奪倫神人以和䕫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適子他日皆繼世有家有國有天下者豈是細事如
 何獨命典樂教之葢感人心變化氣質機用之妙莫
 疾于樂此聖人區處胄子豈耳提面命嘵嘵講說所
[001-25b]
 可言哉周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其
 以樂德教國子者必中和祗庸孝友以為主教之樂
 語教之樂舞所以為教之目一一皆有節奏皆有定
 式雖世代詳畧有不得而知要其大畧可見若夫師
 道則甚不易也何謂師道直寛剛簡是也直者無所
 回曲之謂欲明師道豈可不直然直則易于不温和
 但峻直而不温和則難親矣寛者優柔樂易之謂欲
 行其教豈可不寛然寛則易于不荘栗但寛而不荘
[001-26a]
 栗則易玩矣震厲奮發足以䇿偷而警惰非剛不可
 也或太剛則未免反有戕賊之患剛而無虐可也靜
 重端默足以正浮而格躁非簡不可也或太簡則未
 免反有高亢之患簡而無傲可也玩此四語如五味
 相濟五色相受而師道備矣故舜先明此事方論及
 樂師道欠缺而徒欲以聲音感人則無是理詩者樂
 之主也作其樂則歌其詩如王岀入則奏王夏尸岀
 入則奏肆夏牲岀入則奏昭夏射則奏騶虞之類也
[001-26b]
 舜至此不言胄子而言神人此道之妙無所不通人
 此妙也神此妙也䕫也固己洞達此妙一觸其機不
 覺慨歎曰於何待八音之皆具也哉雖一石之擊一
 石之拊而百獸且將率舞矣又何止于神人嗚呼妙
 矣非真知天地萬物在此石一擊一拊之間安能透
 發蹊逕于舜言外發此妙㫖舜聞此㫖默然無語如
 之何其不善
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
[001-27a]
納朕命惟允
 異端邪說讒毁正道是謂䜛說其行怪僻殄滅正行
 是謂殄行斯人者譸張為幻足以驚世駭俗細玩震
 驚等字可見當時風俗醇羙其民生長教化中所聞
 無非正言所見無非正道一有讒說殄行便為之震
 驚後世異端邪說充斥彌滿沈酣耳目與之俱化良
 由不知所疾納言之官廢風俗敗壞而至此極也周
 禮訓方氏掌誦四方之𫝊道布訓四方而觀新物即
[001-27b]
 納言之遺意也直是不以夙夜為間有聞即報有命
 即宣使之即時聞于上聖人愛䕶風俗不啻如拯溺
 救焚于此可見不特命之岀為朕命其岀其納宣達
 上下皆朕命也皆不可不信也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
考黜陟幽明庻績咸熙分北三苖
 自常情而觀自龍之納言至十二牧之咨皆何與于
 天也舜之命官少者一二語多者不過數語各當其
[001-28a]
 職曲盡其妙可謂至矣盡矣到此忽道出天功二字
 天非高高凡我所為舉無一而非天者則分職受任
 發于事業而謂之天功豈空談哉亮明也時是也此
 明亮天功更無他說惟敬此而已分别也舜攝政初
 竄三苖之君于三危矣其餘黨之在故地者徃徃未
 能盡化于是别其善惡各為一處如周化商民旌别
 淑慝殊厥井疆之義舜在位凡五十載其間設施宜
 不一端史官卻只敘其即位之初命官之詳與夫考
[001-28b]
 課之法直是陟方乃死更不他及于此可見舜五十
 年之規模都定于命官一日之頃自後只考課黜陟
 而已無他事也舜恭己無為而治其是之謂歟
舜生三十徴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陟方乃死魂氣升于天之謂也謂之陟方者姑以明
 雖死而未嘗死實無方之可陟也此惟覺者知之未
 覺不惟不知亦不信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别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稾飫
[001-29a]
 釐正也帝既釐正下土每方各設居方之官以主之
 古者因生賜姓别生者别其所自出使不紊其氏族
 也士農工商各有其類分類者分别其類使各安其
 業也此汨作九共槀飫之書所由作也汨作舊訓治
 興書序本自為一篇至漢方析之冠于每篇之首汨
 作九共槀飫十一篇共此序其書亡故序次第附見
 于此 九共一 九共二 九共三 九共四 九
 共五 九共六 九共七 九共八 九共九 先
[001-29b]
 儒謂古文丘共字形相近九共即九丘九州各一篇
 凡九篇然則帝釐下土其殆水平之後未肇十二州
 之先歟槀飫舊訓勞賜然書既不存義亦難于强通
 也謹録亡書之序依舊次第附諸篇之末愚痛念古
 書百篇而不存者四十有二今幸先聖之序𤼵明經
 㫖粲然具在書雖亡而義猶未冺也篇名湮没不著
 而學者視之㡬若贅疣豈不甚可惜哉愚故表而岀
 之以備百篇之義
[001-30a]
 
 
 
 
 
 
 
 
[001-30b]
 
 
 
 
 
 
 
 融堂書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