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8 尚書精義-宋-黃倫 (master)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精義卷四十四    宋 黄倫 撰
國則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訓于徳是罔顯在厥世繼自
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用勱相我國家
 無垢曰世之言立政者必曰作法考制立經陳紀為
 一代不刋之典殊不知有治人無治法故人君能繹
 其心則能立政矣能立政則必不用憸人矣何以知
 之吾心既正則所好者天下之善所惡者天下之惡
[044-1b]
 所惡既當則其視憸人如惡惡臭如見怪物聆其語
 言聲音若將凂我者矣故與圖事者皆天下之君子
 此立政之本也苟不先正其心則天下之善有逆己
 而惡之者矣天下之惡有順己而好之者矣顛倒錯
 亂無所執守而與憸人性合則其所用者皆天下之
 小人也所謂憸人者傾巧敏給之人詐足以飾非辨
 足以拒諌得其心則舉桀紂為堯舜失其意則毁伯
 夷為跖蹻其言可喜可愕聴之令人忘倦退而考察
[044-2a]
 此言無一是者然人君或用之則是無他故是不知
 立政之道知立政之道決不用憸人矣
 林氏曰國家無政則君子退而小人進是憸人得志
 憸人既得志則不順其徳而惟邪是行則天下無顯
 著之迹求其令聞譽者無有也自今而後立政任人
 安可以憸人自用其惟吉徳斯能勱相我國家以隆
 此不㧞之基也
今文子文孫孺子王矣其勿誤于庻獄惟有司之牧夫
[044-2b]
 張氏曰先王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其于刑罰皆
 不得已而用之故立政之篇其于庶獄尤在所諄諄
 也周公于此又告成王使之勿誤于庶獄惟有司之
 牧夫者先王建官不必盡賢必得賢者以為之率此
 有司之牧夫又在所當慎而不可誤也
 吕氏曰周公憂王室之深成王之幼所以至三兩遍
 説庶獄葢人君有天下非不嗜殺人則做不得周公
 所以諄復言之都不覺得諄復
[044-3a]
其克詰爾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
不服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
 林氏曰無怠無荒四夷來王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
 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苟于政之不修徳之不備
 而欲責人之不服是猶却行而求前無藥而除病多
 見其不能為也夫刑罰不可弛于國鞭笞不可亡于
 家惟能詰其戎以陟禹之迹則威之所加化之所被
 無遠不服無幽不届四夷百蠻罔不率俾東西南北
[044-3b]
 無思不服然後可以對文王之大徳成武王之丕業
 其功豈不大哉
 晁無咎曰治至于可用師者治之成故善人為邦至
 于可以即戎而後為功也豈非詰戎兵者政之終歟
 故詩曰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曰蹻蹻王之造盖當
 時成王初即政濫溢者未收泮渙者未圖則法度未
 立而功未成故曰不造告成大武則成王既除䘮而
 即政其武功足以嗣其先君故曰蹻蹻王之造葢言
[044-4a]
 成王寵受武王之成功而能蹻蹻然征伐四方以成
 祖考之業王業于是乎成矣
 張氏曰文王之徳光于四方則其徳之光可知矣周
 之大勲集于武王則其烈之大可知矣為之子孫者
 能繼承嗣續而粉澤藻飾之則前人之功徳不至于
 泯滅矣以覲文王之耿光者言能昭文王之徳光使
 夫天下之目同見以揚武王之大烈者言能稱武王
 之大功使其愈久而愈不墜然則成王之所以持盈
[044-4b]
 守成之道在此而已
嗚呼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無垢曰暴徳之人與夫逸徳之人皆血氣為之也血
 氣之急者必暴血氣之緩者必逸暴者行其一切之
 政必有淫刑濫罰使人無所措其手足謂之常人可
 乎逸則萬事不理機㑹之來必將委而不治謂之常
 人可乎若夫常徳之人初未嘗暴也理義所當急者
 未嘗緩而失事未嘗逸也理義所當緩者亦未嘗急
[044-5a]
 而傷民終始前後不變其節惟理義之所歸誠得若
 人者而用之政不足立矣 又曰成湯之不邇聲色
 不殖貨利求此常也文王之罔攸兼乎庶言庶獄庻
 慎亦求此常也武王之率惟敉功率惟此常也周公
 所謂時則勿有間之者勿間此常也所謂克由繹之
 者繹此常也吾之徳既常矣則朝廷之上皆常徳朝
 廷之上皆常徳則發一號出一令法度紀綱賞罰刑
 政典章文物禮樂庶事莫不井井乎其不可亂秩秩
[044-5b]
 乎其不可紊其有暴横之賦斂以朘民之膏血乎其
 有苛刻之刑政以傷民之肌體乎其有黷武窮兵争
 城拓地之舉鬭民于鋒刃之下乎使斯人尊之如神
 明愛之如父母信之重之如四時如金石可殺可辱
 而不可使之為亂也此常人見用之功也
 張氏曰臯陶之戒舜則曰彰厥有常吉哉伊尹之戒
 太甲則曰常厥徳保厥位然則立政用人之道其可
 以不用常人乎故周公于立政時申誥之以此
[044-6a]
周公若曰太史司宼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兹
式有慎以列用中罰
 張氏曰成王之時能得人以立政則教化為己明習
 俗為己成為司宼之所慎用者惟中罰而已周官刑
 亂國用重典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以列用
 中罰者中典之謂也
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
 無垢曰成王由周公克由繹之之説深得用人之術
[044-6b]
 思為天下後世計乃以其所見作為周官以謂必如
 是者乃為三公必如是者乃為三孤如是者為冢宰
 如是者為司徒以至為司馬為司宼且總告别告以
 為子孫之守使子孫髙明者得其心而常才者得免
 過居位者有此才則無愧無此才則懐羞其有補於
 人主也大矣
周官
惟周王撫萬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六服羣辟
[044-7a]
罔不承徳歸于宗周董正治官
 林氏曰朝廷政教之權輿政教百官之綱紀人君之
 於天下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始之不正
 終莫克正昔文王之時在位皆節儉正直徳如羔羊
 先後禦侮奔奏疏附莫匪正人棫樸之詩美其能官
 人成王者繼文武之丕緒紹祖宗之令猷持盈守成
 神祇安樂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其作人有道官人有
 法雖百僚之間皆有忠嘉正直之行不必飭戒而自
[044-7b]
 循董正而自治而成王於此猶云董正者何哉葢既
 黜殷命滅淮夷尚慮朝廷之顯人左右之百官蹈其
 遺風染其舊惡不能自正成王歸于宗周正當閒暇
 之時得不修其政刑而復其治官乎
 史氏曰致治甚易求所以致治者不易安邦非難求
 所以保邦者惟難昔成王承文武之大業徳未著於
 人道未孚於下於是撫萬邦而使之服命巡侯甸而
 使之述職諸侯之不庭者征之兆民之不安者綏之
[044-8a]
 六服羣辟自是奔走服役而皆知所畏治可謂已致
 邦可謂已安矣然成王制治于未亂保邦於未危其
 謀猶汲汲也歸于宗周董正治事之官所以為子孫
 憑藉扶持之計長乆逺大之法何其至哉
 張氏曰萬邦為逺矣故撫之侯甸為近矣故巡之撫
 之者所以致其美而其事畧巡之者所以致其察而
 其事詳四征弗庭所以誅惡也而惡者有所畏綏厥
 兆民所以佑善也而善者有所怙當周之時六服羣
[044-8b]
 辟罔不承徳則天子之徳意志慮得以下達也此成
 王之歸于周所以董正治官也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
 張氏曰圖治者必在夫未亂圖安者必在夫未危亂
 而後思治危而後思安則無如之何矣古之人作炳
 於忽𦕈綿之際用智於未奔沉之前者此也
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庶政惟和萬國咸寧夏商官倍亦克用乂眀王立政不
[044-9a]
惟其官惟其人
 無垢曰唐虞去上古未逺民淳事簡此所以建官百
 而已内止責成於百揆四嶽外止責成於州牧侯伯
 而内外庶政無不和協天下萬國無不安寧矣夏商
 民漸澆浮事漸叢大此所以不及唐虞之簡静而建
 官有倍於唐虞也建官雖倍亦僅能無危亂而已豈
 敢復望惟和咸寧之盛乎大抵眀王立政不惟其官
 之衆多惟在得其人而已觀成王此言其亦心地眀
[044-9b]
 白而乃能自立名言矣此葢周公保佑之力而力學
 克由繹之之效也
 東坡曰唐虞官百而天下治夏商曷為倍之徳衰而
 政卑也堯舜官天下不為患失之憂故任人而不任
 法人人得自盡也故法簡官少而事省夏商家天下
 惟恐失之不敢以付人人與法相持而行故法繁官多
 而事冗後世徳愈衰政愈卑人愈不信而一付之法
 吏不敢任事相倚以苟免法愈亂官愈多事愈不舉
[044-10a]
 人主知此則智矣 又曰天下之事古畧而今詳天
 下之官古寡而今衆聖人非有意於其間勢則然也
 火化之始燔黍捭豚以為靡矣至周而醯醢之屬至
 百二十甕棟宇之始茆茨采椽以為泰矣至周九尺
 之室山節藻梲聖人隨世而用之節文豈得已哉
 又曰聖人不以官之衆寡論治亂者以為治亂在徳
 而不在官之衆寡也
今予小子祗勤于徳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時若訓迪厥
[044-10b]
官立太師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官
不必備惟其人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𢎞化寅亮
天地弼予一人
 林氏曰君子與上下同流人和則天地之和應上下
 之理雖殊交感之情不異今夫三公之官師道則尊
 傅道則親保則尤親親則幾於䙝而不嚴故師尊於
 傅傅尊於保此三者皆以道為事而佐王者也夫隂
 陽者天之事經邦者人之事論道而後能經邦經邦
[044-11a]
 而後能燮理隂陽非以道佐主至公無私者疇克任
 爾 又曰天能天而不能地地能地而不能天孰主
 張是孰維持是必有主之者耳大臣特立而無朋故
 曰孤化待徳而後立天地待隂陽而後立此三公之
 任特燮理隂陽耳至三孤之任言寅亮天地者惟道
 足以握造化之權故先隂陽而調之惟徳足以贊化
 育之妙故後天地而奉之天地之化不能無愆我則
 範圍而罔棄曲成而不遺使自生自育若形若色舉
[044-11b]
 皆自遂而無夭閼之患者孰謂非寅亮之功乎天地
 之道本以固存我則輔相而罔闕裁成而不虧使亘
 古亘今作晝作夜流通不窮而無凝滯之患者孰謂
 非寅亮之徳乎此則三孤之官所以不得不立也
 史氏曰其任專則其責重其責重則其選不容輕甚
 矣三公之官不可以輕授也師所以傳其道傅所以
 作其徳保所以保其躬各專其職如鼎足之承君其
 任不亦專乎講論道義以正君經綸邦國以治民燮
[044-12a]
 理隂陽以事天苟失一職則三者不治其責不亦重
 乎責既重矣若無全材宿徳之人以居其官其敢虚
 冒而輕議哉
 吕氏曰三公之職朝夕納誨格人主之非心處便是
 燮理隂陽處何故人主之心乃萬化之原一都一俞
 論道間使人主果識本源於本源處轉移得時上則
 日月星辰無不順其序下則山川草木無不得其性
 這是三公之職惟命世間出之材然後可居若不能
[044-12b]
 論道經邦不知天之精㣲無縁居得此職官不必備
 惟其人則居之無其人則缺之此見三公之職甚重
 處不敢説常有其人
冢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
 東坡曰政教禮刑無所不掌謂之邦治而百官總已
 以聽焉故冢宰為天官必三公兼之餘卿或特命
 無垢曰陳平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隂陽順四時下
 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内親附百姓使卿大
[044-13a]
 夫各得任其職則成王命冢宰之説盡見於平之説
 矣
 林氏曰為治之道必有其要人君之職在論其官苟
 得其人則内而百官有以倡率外而四海得以平定
 其倡率之也則有倫有要作綱作紀而咸得其序非
 統而何其平定之也則或逺或近或多或寡咸得其
 正非均而何
 吕氏曰古之稱宰相者多以平為主在商則謂之阿
[044-13b]
 衡衡平之謂也天之所以立君命相者不過欲平天
 下之所不平者爾使四海之内貴者貴賤者賤耕者
 耕織者織士農工商鰥寡孤獨事事物物咸適其宜
 是冢宰均平天下之道均之一字是宰相之大綱不
 是要作聰眀别有職分均是易簡道理天下本無事
 須是識得易簡道理方盡冢宰之職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
 林氏曰天敘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
[044-14a]
 五禮有庸哉典雖天敘非人安能惇之禮雖天秩非
 人安能庸之今也司徒之任掌其邦教使其父子有
 親兄弟有順朋友有信夫婦有别長幼有敘舉皆擾
 之使懽忻和睦之心油然而生乖争陵犯之變無自
 而作則知司徒之官安可後邪
宗伯掌邦禮治神人和上下
 無垢曰禮者理也神人皆自有理吾因神人之理使
 之各安其分非曰治乎昔九黎亂徳神人雜揉不可
[044-14b]
 方物堯命重黎絶地天通此治之之實也上下言和
 者和之者亦禮也上下尊卑各自有理吾因其理而
 調和之使情意交通者和也
 林氏曰神人雜揉上下紊亂此害教之大者也苟能
 因其禮而為之節文循自然之序辨事類之情天地
 自天地隂陽自隂陽不相瀆亂咸正常經則其理胡
 可廢尊卑自尊卑長幼自長幼而順其常理正其人
 倫則其道不可没非宗伯疇能治之
[044-15a]
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
 無垢曰夫周官之法居則為六鄉之民出則為六軍
 之師司馬實掌國之戎馬之職六師之所繫焉者也
 其職曰馮弱犯寡則眚之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内凌
 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賊殺
 其親則正之放弑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之外
 内亂鳥獸行則滅之平邦國之義可見矣
 林氏曰强凌弱衆暴寡苟非平之則乖亂而難治參
[044-15b]
 差而不齊此禍亂之階也欲治其平非興師以理之
 則安能效順此司馬之任不可闕也夫司馬六軍之
 長使之統治六師而已如在秋官之職負固不服則
 誅之賊賢害能則誅之苟或興師動衆以及窮兵玩
 武非弔民伐罪惟逞意肆欲則非建官之意也惟在
 平之則邦國無有不治矣
司寇掌邦禁詰姦慝刑暴亂
 林氏曰治於己然而未若見於未然刑於己至而未
[044-16a]
 若戢於未至夫先王之立刑法於天下惟恐天下之
 人入於其中而不能自出故明示利害之端使之心
 知而誠服曰如是之罪必蹈如是之刑如是之惡必
 麗如是之辟俾之知所畏懼而無自陷於機穽也故
 司宼之職特掌邦禁而已及其罪大而不可掩惡積
 而不可解不得已而後加之刑則聖人建官之意可
 謂忠厚矣姦慝者所以為暴亂故詰之暴亂者姦慝
 之加於人故刑之
[044-16b]
 張氏曰完而支之者宼也人物之養趨完而已彼完
 而我支之是以有刑此刑官所以謂之司宼姦慝者
 暴亂之未施暴亂者姦慝之已著於姦慝言詰於暴
 亂言刑刑之所施將以除暴亂故也
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無垢曰上有徳化待君子又有兵刑俟小人則四民
 皆安其居而相地利以種藝為長久之業矣使綱紀
 紊亂小人無所懼君子無所怙民欲安其居得乎六
[044-17a]
 官之職其不可闕一如此上法於天地四時此葢眀
 天理之不可易也
 林氏曰先六典之職各言其事至此無復有事矣但
 使四民各以其職分地而處然後因地之利而定其
 居焉宫室城郭之制川塗澮洫之施故司空之職當
 察地利而修之以時是也
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無垢曰有其人則傳無其人則絶絶則天下亂矣故
[044-17b]
 自其所得創為此一大典立三公六卿之官分三公
 六卿之職使子孫見有此徳此才者乃使居此位而
 使居此位者知吾所職在此不如此則為曠職為無
 窮之羞其用意亦以勤矣 又曰六卿得其人九牧
 效其職則民自然皆得其所矣葢治教政刑禮事中
 無一事意不在民者葢聖人本心止為民設爾是知
 古先聖王其愛敬民乃至如此後世乃借官職之勢
 以凌虐下民漫無忌憚其欺天也甚矣
[044-18a]
 林氏曰先王建官必使小大相維内外相聨如尾之
 應首臂之運指然後政無不舉治無不成也 又曰
 夫天地之道非運六子不能成嵗聖人之治非任六
 卿則不能舉治政使天地切切自為而不付以六子
 吾知天地亦天地耳求其成功無有也使聖人規規
 自營而不建以六卿吾知聖人亦聖人耳求其舉治
 者無有也夫然後以倡九牧以阜兆民此其效也
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諸侯
[044-18b]
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林氏曰虞舜之時一年東方諸侯來朝則赴禴祭之
 禮二年西方諸侯來朝則赴祠祭之禮三年南方諸
 侯來朝則赴烝祭之禮四年北方諸侯來朝則赴嘗
 祭之禮至成周則異於是毎嵗則一服入見故更六
 年而五服各一朝也更十二年五服兩朝王然後巡
 守於春則東於夏則南於秋則西於冬則北故諸侯
 各朝于方岳王者於是觀四方之風俗察政刑之醇
[044-19a]
 疵考其行能審其治績修制度而増損之使有便於
 時而無負於民也當是之時十二嵗一出而不患其
 疏者葢有大行人小行人撢人之類絡繹於道路審
 究其利病王不必躬行而周知天下之故殆如目之
 所睹無可逃者是使内外之服逺近之民莫不向風
 也
 胡氏曰諸侯朝雖不可弛然責之煩則下有不勝之
 勞期之數則人有咨怨之心何則由侯而至於甸由
[044-19b]
 甸而至於采衛道途之遼逺山川之險阻其造於王
 非旦暮所可及責之煩期之數則席不暇煖者有之
 肩不及息者有之尚何撫邦境宣徳惠之有哉五服
 一朝必以六嵗為節焉
 聶次山曰茅土之封星列非一人邦國之建鱗比非
 一所徳教有行有不行法則有修與不修度量或不
 同歟瑞節或不達歟人主不下几席雖殫一己聰眀
 烏能周知徧察哉必因巡守以眀其黜陟焉黜之者
[044-20a]
 所以罰惡也先王之義也陟之者所以賞善也先王
 之仁也先王之取諸侯仁義而已仁義一行則威愛
 兩得此所以能使之敵王愾而蕃王室也
王曰嗚呼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
行弗惟反以公滅私民其允懐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
乃不迷其爾典常作之師無以利口亂厥官
 無垢曰夫公則無私私必不公公與私常相為勝負
 公勝則私滅私勝則公亦亡矣嗚呼私心勝而公道
[044-20b]
 亡此亂亡之基也安可不謹乎欲滅此私心以何道
 哉公而已矣公何自而識之哉惟學古先聖王之道
 可也古先聖王之道非一己之私心也乃天下之公
 心也 又曰曲學偏見妄以私心窺測聖人以謂道
 在於我乃以其私心發於利口别立新法盡廢故事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其害天下國家而穿鑿聖
 心破碎大道有不可勝誅者按而行之國家典常盡
 皆廢墜苟簡自恣之風成而循理奉法之心亡亂厥
[044-21a]
 官矣罪莫大焉有官君子所宜深戒也公孫疆之亡
 曹王莽之篡漢皆如是而已矣
 林氏曰靖共爾位好是正直左局右局各司其局無
 以小加大無以彼亂此咸事各率其屬敬之而不敢
 慢循之而不敢違此欽乃攸司之意也 又曰天下
 有同然之是非斯民有同然之好惡得其所同然還
 以導之雖不強之使從駈之使服而民將心悦而誠
 服罔有不懐矣葢狥私欲者不足以得民立私黨者
[044-21b]
 不足以得民私欲一勝則窮奢極侈適所以擾民私
 黨一奮則分守不明適所以亂民也惟在大公之道
 曉然示之則其心有不可解者其允懐豈不信哉
蓄疑敗謀怠忽荒政不學墻靣莅事惟煩
 無垢曰暗則疑疑則好為異論故敗謀無志則怠忽
 怠忽則常失機㑹故荒政有官君子而使濁暗無志
 之流居其間其敗謀荒政也必矣此非有官君子所
 當自勉亦人君所宜謹擇也
[044-22a]
 張氏曰天下之事是非可否之相攻相勝雖智者處
 之不能無疑疑而蓄之則其惑愈甚而終莫之解此
 謀之所以敗也古之聖人其有疑明必謀之卿士庶
 人幽必謀之鬼神卜筮然後可以建功立事又况夫
 有官君子其可不知此哉 又曰不學墻面者言其
 蔽而無所見也莅事惟煩者言其勞而不知要也古
 之人必學然後從政未聞以政學者
戒爾卿士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後艱
[044-22b]
 温公曰傳曰决者智之君疑署事之蠹蔽近習之知
 則疏逺有所不能入受先入之説則忠者有所不能
 盡所養未厚所資未深則辨是非不早計利害不熟
 决意有為而悔吝乗之矣能無疑乎要之問學以窮
 理虚一以迪心考之以古今之成敗騐之以事物之
 情偽参而伍之觸類而長之則天下之理迎刃而解
 矣 又曰昭帝斷於任霍光則能破燕上官之詐憲
 宗斷於信裴度則能成平蔡之功如其膠於紛紜之
[044-23a]
 説則䘮其資斧尚能成大功乎元帝牽制文藝非不
 善也然優游不斷而業為之衰又况執狐疑之心以
 來讒賊之口持不斷之意以開羣枉之門者乎
 林氏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大夫卿
 士職業異於士夫故别為之戒不自立者無以與天
 下之務不自勉者無以成天下之功㳺豫不正者安
 能定事苟簡自棄者自遺其咎
 張氏曰所以濟者謂之功所以成功者謂之業功以
[044-23b]
 志崇若夫柔懦而無志則功無自而崇業以勤廣若
 夫怠惰而不勤則業無自而廣矣知所以崇功廣業
 又在夫及時若夫猶豫失時不能無後患也且天下
 之事當成於敢為發於莫之為則將欲建功業者故
 不可不果斷惟果斷足以有行然後可以無後患也
位不期驕禄不期侈恭儉惟徳無載爾偽作徳心逸日
休作偽心勞日拙
 無垢日治驕當以恭治侈當以儉出恭儉當以徳不
[044-24a]
 學之人位髙則驕禄厚則侈知驕侈不可為則偽為
 恭儉以沽衆譽其病如此則以不學故也不學則不
 能格物不能格物則不能知至不能知至則不能誠
 意意不誠則是恭儉乃所以行其偽耳 又曰作徳
 者以誠為恭儉也雖闇室屋漏之中常若在青天白
 日之下雖居床第袵席之上常若在大賔大客之前
 其心如此則仰無愧俯不怍所以常安逸也自至誠
 中行日見聖人之心日履聖賢之行日休之説豈曰
[044-24b]
 不然若夫作偽之人其恭儉非真也皆以偽而為之
 耳其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
 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其心如此不亦勞乎彼將防於東而又敗於西成於
 明而又敗於闇取笑天下貽羞家門日拙之説豈曰
 不然夫卿士病在驕侈而偽在恭儉成王既指其病
 而障其偽前挽後推其必知所歸矣
居寵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
[044-25a]
和政庬舉能其官惟爾之能稱匪其人惟爾不任
 無垢曰位至卿士則亦寵矣見其寵而忘其危則身
 辱家破可不畏哉不見其寵而思其危處則謙謙之
 恭如集于木惴惴之心如臨于谷戰戰兢兢如臨深
 淵如履薄氷其視爵位無非可畏者其敢恃寵而驕
 侈哉儻惟不畏禍不旋踵矣霍光梁冀滅門破族聖
 人豈欺人哉 又曰作徳之人好賢樂善作偽之人
 妒賢嫉能好賢故見賢者則推舉之樂善故見能者
[044-25b]
 則遜讓之推遜之風既成於上則雍穆之風自就於
 下庶官乃和卿士推賢讓能之力也夫使作偽之人
 為卿士不特妒賢嫉能使乖爭凌奪習為風俗也而
 便文自安嫁禍自利人人如此政其有不亂乎庬亂
 也 又曰天下事未有不自已出者舉六官之屬而
 屬皆能其官是惟我能其官也使舉六官一有不得
 其人是惟我不勝其任也其敢責諸人乎孟子曰愛
 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
[044-26a]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其斯
 之謂歟
 張氏曰賢有徳者也推而上之則在位者得以其徳
 顯能有才者也讓而先之則在職者得以其才達大
 臣能推賢讓能則庶官莫不化也
王曰嗚呼三事暨大夫敬爾有官亂爾有政以佑乃辟
永康兆民萬邦惟無斁
 無垢曰安民者人主之職助君以安民者三事以至
[044-26b]
 大夫之職使四海之内有一夫不獲其所豈特人主
 之病哉亦三事以至大夫輔助之不至也夫三公論
 道三孤洪化六卿分職以倡九牧為何事哉為民而
 已矣一民不安則是四海之内有厭苦之政者為政
 而使人厭苦是人主之罪也為臣子而使人主為民
 所厭苦是三事以至大夫輔助之罪也斁之為言厭
 苦也
 臨川曰自下助上謂之佐自上助下謂之佑今此申
[044-27a]
 飭羣臣而曰佑乃辟者葢屈己尊賢畏衆之辭天之
 所以立君而君所以設官分職者皆以安民而已民
 安則天下樂推而不厭
 林氏曰人主之職在於一相一相之職在於正百官
 始戒以有官君子中戒以卿士及其終也又言三公
 及於大夫丁寧反復不啻若慈父之訓子弟寛而柔
 順而和焉其曰欽爾有官治于爾政當輔我一人永
 安下民將使萬物樂而無厭永永無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