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05 洪範口義-宋-胡瑗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洪範口義卷下      宋 胡瑗 撰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
 自此而下至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是箕子廣
 皇極之義也以大中之道至深聖人之教至廣故箕
 子慇懃丁寧而備言之皇大極中也自聖人治天下
 當大立其大中之道而後可然則謂之中道者如何
 夫王者由五常之性取中而後行者也剛則不暴柔
[002-1b]
 則不懦賢則不過愚者亦能及推而使施諸天下使
 天下之人莫不能由而行之者聖人之中道也故記
 曰從容中道又語曰允執厥中是也然則謂之大者
 何哉無限極之辭也夫聖人既有天下之廣四海之
 大將欲叙彝倫之法行九疇之義上則際乎天下則
 接乎地舉天地覆燾之義莫不臻坦蕩之風也非聖
 人廣大無限極而行何施而後可哉
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案宋世家作用傅錫厥/庶民敷傅二字古通用
[002-2a]
 夫聖人既能由大中之道然化天下之民如何致哉
 故人君歛時五福之道以為教用布於民使慕而勸
 之五福生於五事五事皆謹則五福集而歸之夫福
 既有可驗之迹故聖人歛此可致五福之道使民慕
 而歸之則行善者得其福不善者不得其福故樂其
 業則為富遂其生則為夀知亷耻則為好徳無疾憂
 則為康寧不為非僻而不墮於刑戮則為考終命矣
 惟行善者可以語此五福之道
[002-2b]
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
 夫君既有五福之教衆民皆動其心仰慕教化皆就
 其君酌取中道而行之既能行之朝廷莫不同風逺
 爾以之一化皆與君安於中道也
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徳惟皇作極
 夫民既禀君之教化皆安處于中道如是則天下之
 人何有淫佚乎則使過度而失中者朋黨而構惡者
 阿比而為邪者皆修大中之道而行之
[002-3a]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
 夫中道既行之後淫朋者不作阿黨者不為是則足
 以驅小人之行而循君子之途故衆民之間有所謀
 足以興天下之事有所為足以興天下之功有所守
 不變君子之節汝則當念之於是與之髙爵加之厚
 禄所以然者以勸人趨於中道也
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
 雖然爵者以勸中人之道也若其間亦有智慮未深
[002-3b]
 服教化未甚悟不能盡合于中道雖不合於中道亦
 不至墮於大惡汝則無限極受之待其修飭於是進
 用所以然者聖人不欲遽絶乎人待民于大中之域
 如此則道之甚大也
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徳汝則錫之福
 然則勸人之法不可驕慢也不可傲易也又當和汝
 之辭氣安汝之顔色以待于人人若能改其前行克
 新厥心而乃曰我今所好者徳爾如此則可以入大
[002-4a]
 中之域也汝當以爵禄報之矣
時人斯其惟皇之極
 大凡素不能行中道者則君勸之以至於中道素非
 君子者則勸之皆為君子皆由勸導之甚厚故若此
 之人率然盡納于大中之道思棄其偏詖之行也
無虐㷀獨而畏髙明案宋世家作/毋侮鰥寡
 㷀獨者則是無兄無弟無子㷀獨之人髙明者則是
 有權有位寵盛之人人情之中附之者衆也在聖人
[002-4b]
 之心則不然矣雖有鰥寡未嘗暴虐也雖有權位未
 嘗畏憚也故不虐鰥寡則天下無窮民不憚權位則
 天下無驕臣苟非聖人節以中道胡能若是哉
人之有能有爲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此又言用臣之法若人之有能有為有能謂才能之
 人也有為謂興為之士也有才能足以經綸國家之
 政幹整國家之事有棟隆之任無覆餗之凶者才能
 之人也有興為者則能源國家之大利除國家之大
[002-5a]
 害奮不世之䇿立千古之功者有為之士也夫然有
 能有為之人人君當頒爵禄以敦勵其節修進其行
 如此則國乃取其昌盛之道盖人有所勸則不墮其
 後効廣得人則可樹太平之基矣
凡厥正人既富方榖
 此又言馭臣之法也夫正直之人既以爵禄任之又
 當以善道接之爵所以馭其貴也禄所以馭其富也
 爵禄者固臣之有也然則既有爵禄之道又必當推
[002-5b]
 心以任之言聼計從温顔改容推誠屈體内既盡其
 信外又盡其禮如此則恩義克浹烏有不得天下之
 心者哉若其雖有爵禄以貴其已奉其身然而言色
 不温誠既不厚禮亦不充如此則犬馬畜其臣也惡
 有天下之士而肯就犬馬之恩哉故君能盡其待臣
 之道臣下所以感恩竭力進謀樹勲可以固於磐石
 矣故曰凡厥正人既富方榖
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
[002-6a]
 夫臣之在位既優之以髙爵又接之以善道如此則
 感恩戴徳進謀樹勲有好善於國家者衆矣若其人
 之在位推誠不甚専待之不甚厚禮遇踈薄恩義衰
 微言未必行計未必用如此則皆將奮衣而去安能
 久處於朝廷哉故曰汝不能使正直之人好善于國
 家其人若被罪而去殊不知待之無素也
于其無好徳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
 夫無好徳者即是行之惡者也行之惡者外則險陂
[002-6b]
 其行内則脂韋其心惟嫉媢其忠良不願人之治理
 其行之惡者君屏棄之可也故舜流四凶而海内恱
 服者是也若其行之惡者汝反與之爵禄置之朝廷
 則雜忠比邪賢害良退間其君臣願聞一日之治不
 可得也此皆用惡行以敗汝善道何以任哉言勸善
 則可以享天下之治不用惡則所以防天下之亂也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案陂字古本作頗/胡氏從開元改本
 此又言王者行大中之體也偏之言私也陂之言曲
[002-7a]
 也夫聖人中天下而立四海一道也萬民一情也近
 何殊也逺何異也故欣然莫不如赤子而視之者聖
 人之情同也然則又何偏為一人而有厚薄曲為一
 人而有愛憎故不敢偏私不敢陂曲一循先王正義
 而行盖先王者亦以此而有天下未嘗偏也未嘗曲
 也
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
 夫好者天下所同好也惡者天下所同惡也故今有
[002-7b]
 道義之人君子之行行之善者也何人不好之而王
 者好之同天下之好也有暴慢之人小民之行行之
 惡者也何人不惡之而王者惡之同天下之所惡也
 夫好既同天下之所好則有賢必登有善必進位之
 髙爵食之厚禄天下胡為而不勸哉記曰君子不賞
 而民勸是也惡既同天下之所惡則有惡必誅有罪
 必去加之刑典置之海隅天下胡為而不畏哉記曰
 不怒而民威是也聖人能均其好惡酌中道而治天
[002-8a]
 下如此也若或好非天下之所公好則愛者未必有
 善賞者未必有功伸己之私而不與衆同則天下之
 人何有勸者矣若惡非天下之所公惡則所誅者未
 必有罪所去者未必有惡若此則天下之人何有畏
 者矣賞罰既不公畏勸既不行天下何由而治哉故
 王者不敢私其所好不敢私其所惡一遵於先王道
 路而行其得中可知矣既得中道烏有不治者哉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002-8b]
 夫聖人既無一人之私欲亦無一人之阿黨又且好
 惡一同於天下則王者之治道何偏何黨乎是皆蕩
 蕩而通逹於四闢矣平平平治之義也夫既無自私
 之意而無所黨亦不為物所累而有所偏如此則王
 道莫不平平然坦平矣
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反則反覆之義側則傾側之義夫王者既由中道而
 行無反覆於中道者亦無欹危於中道者則王者之
[002-9a]
 道莫不一歸諸正直則是無毫髮之偏也正直則為
 聖人大中之道矣
㑹其有極歸其有極
 夫王者既無所私邪去其所阿黨所履者一歸於正
 所守者一歸於直以四海為一家以萬民為一人其
 情則天下同也舉萬事而無有過者無有不及者是
 聖人㑹合大中之道而後行之聖人非要中道於一
 身盖所為天下之教也故天下之人既仰觀君子之
[002-9b]
 法則禀受君子之教化為人子為人父為兄為弟為
 僚友者閨門之内朝廷之上者由乎一國逹乎四海
 致乎天下舉天下之人莫不納於君子之途者由上
 㑹合而行之也
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于帝其訓案宋世家作/于帝其順
 曰者大其皇極之義而言之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
 者言聖人立大中之道於是布之為言擴而為教是
 可為治國之常法使民可以順而行之于帝其訓者
[002-10a]
 天且順而况於人乎天順之者即如行皇極則全五
 福之道獲美驗之應况於人乎皇極行則人莫不羞
 其小人之行而願納諸君子之途則是皇極大矣
凡厥庻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此又言大中之道至矣何但出於天子之貴夫民承
 教化之後而亦有中和之心凡其衆民之心所出之
 言言大中之道信可奉順而行之竭蹶而為之痊除
 頑鄙之性願躋君子之域以附近天子光輝之盛徳
[002-10b]
 則可知所以然者見上行而下效君唱而民隨言身
 能唱率大中之道然後可以感天下之心成皇極之
 風教也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此於皇極之終又大其皇極之義人君可不加意哉
 夫天生蒸民有欲無主乃亂於是命其君而司牧之
 民不能自衣君為勸其蠶而使衣民不能自食君為
 勸其耕而使食民不自安君為營棟宇以居之民不
[002-11a]
 知仁義君為設庠序以教之是天子之於兆民不啻
 若父母之於赤子恩愛之甚也然則天子既為民父
 母以為天下之所歸往如何而治舍皇極之道不可
 也故大中之道行天下無叛道之士四海無違教之
 民皆知禮義皆為君子也皇極之道廢則天下未必
 皆康四海未必皆安人黨偏者有之人怨曠者有之
 以是觀之欲一民無不得其所欲一物無不受其賜
 舍中道何以哉故堯舜以此道而能為二帝禹湯以
[002-11b]
 此道而能為三王周公思兼三王致成王於有道孔
 子不得其位則著之於六經不得志者則可以卷懐
 於一身得志者則可擴充於天下夫欲極天地之彞
 倫治國家之大法而將登太平之域者惟用皇極而
 後可
六三徳一曰正直
 此極言正直無邪囬之義故聖人所謂中道也
二曰剛克
[002-12a]
 至剛之徳然後能斷
三曰柔克
 凡為和柔者亦能治事正中道也剛過則剛柔過則
 柔三者當隨時制宜而用之也
平康正直
 此又言三徳各有所宜之民而平安既無傾欹之事
 亦無反側之慮彼既中道而行已者則以中道而治
 之也
[002-12b]
彊弗友剛克
 若民之有彊悍不順大則諸侯之不賔四夷之不臣
 小則姦宄矯詐悖徳慢禮非可和顔悅色而諭之也
 必須以過剛之徳而治之大則甲兵小則鞭撻皆謂
 治彊禦惡之道也故曰彊弗友剛克
燮友柔克
 燮和也若民之行為和順者人君當以和順而接之
 屈體以下之彼既過恭而順于己則安得不過禮而
[002-13a]
 待之哉
沉潛剛克案宋世家作/沉漸剛克
 沉深潛藏也前既述聖人之三徳此又恐未盡剛柔
 之宜故重言以戒之夫聖人之剛徳不可露見於外
 則必深藏於内待其犯者然後𤼵見且若有所不賔
 之諸侯有所不臣之四夷頑囂姦宄悖亂紀綱君然
 後大則致其誅討出則利其甲兵所以征姦猾而詰
 暴亂也如此則海内罔有不肅不畏者此得用剛之
[002-13b]
 道也若其人君惟好傷人肌膚殘民性命誇示威嚴
 暴露剛徳用刑無度出兵無時如此則非所以禦暴
 之道而自賊之本也故蒙卦曰不利為冦利用禦冦
 者用剛深戒也
髙明柔克
 夫聖人既有柔順之徳不可深潛藴蓄必顯明於外
 而行之𤼵於面盎於背形於動靜著於四體俱常恭
 謹則天下之人敬之俱常謙和則天下之人懐之不
[002-14a]
 待刑罰而民自畏不待鈇鉞而民自戒此柔徳之所
 致也故深藏剛徳於内則天下之人無不畏也大明
 柔徳於外則天下無不愛之在泰之彖曰内陽而外
 隂内健而外順斯君子之道也若夫髙明其剛沉潛
 其柔若此則内隂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則是小人之
 道也以此觀之剛柔之道人君不可不慎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福賞也威罰也玉食珍食也謂玉為珍以至珍惟金
[002-14b]
 玉耳故玉食為珍食也前既言彊弗友剛克則彊暴
 弗順者以剛克之此以下言大臣有専威福者不可
 不誅也夫賞者所以為天下勸善也威者所以為天
 下誅惡也盛饌天子所宜有也夫此三者天子之用
 何人臣可得為哉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
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夫臣佐君而為治者故君唱則臣和君動則臣隨以
[002-15a]
 至凡出一號令行一政教未有不承于君而後為者
 也故賞罰盛饌莫非天子所有臣下安敢為之為臣
 者何有専盛饌賞罰之禮哉故曰惟辟作福作威玉
 食若其臣心僭踰竊弄君權有作威福玉食者此惟
 肆惡于汝家亦將禍及于汝國矣夫大臣既為此行
 則小臣觀之能不危側而頗僻則天下之人能不僭
 差而離於中道哉若大臣不道則亡家亂國喪天下
 者未有不由此而致也然三徳本以治天下之民而
[002-15b]
 自持以衆民之中若有彊禦之人弗友順者易為克
 也以大臣柄君之權享其重位宻邇天子一有不法
 則如何而制之或専賞罰或玉食者有其一行則必
 誅之若誅之不速則漢之莽卓皆由此致也故易曰
 辨之不早辨也其此之謂乎以此觀之則大臣不可
 不防特言之者以為萬世之警戒也
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
 夫聖人有大疑非至神之物不可决之於是灼龜以
[002-16a]
 為卜揲蓍以為筮故卜筮者所以决疑於天下定四
 海之猶豫也然則灼龜以為卜揲蓍以為筮非通曉
 孰能之是以必選賢能通其卜筮之人以建立之
乃命卜筮
 既擇有才之人為卜筮之官因命之以卜筮之事
曰雨曰霽案宋世家/霽作濟
 此即卜筮之事也灼龜之兆其種有五兆者即是以
 火灼龜而其分拆者為兆其兆文有雨飛而淋流者
[002-16b]
 曰雨其兆又若雨而舒豁者曰霽也
曰蒙案宋世家/蒙作霧
 其氣蒙昩而連沿者曰蒙
曰驛案正義引鄭康成注驛作圛/許氏說文引洪範亦作圛
 其氣絡驛而不連屬者曰驛
曰克
 其文交相往來而相參錯者曰克
曰貞曰悔
[002-17a]
 此卜筮卦之法始揲而定則為内卦因而重之故為
 外卦是卦體本是内起故謂之正因而有所終故謂
 之悔取晦終之義也
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從二
人之言
 謂筮也内卦外卦案此處原/本有闕文夫卜以火灼龜蓍以揲
 為筮二者之事又以推衍其義而知差忒然後吉凶
 可以辨禍福可以知也既立知卜筮之人而因命卜
[002-17b]
 筮之事故卜龜揲蓍皆取三次而騐之若一人言凶
 而二者言吉則從二者之吉違一人之凶也若二人
 言凶而一人言吉則從二者之凶違一人之吉也盖
 卜筮事大故取其衆而驗吉凶也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庻人謀及卜筮
 此又言將求卜筮必先斷之心諮於臣謀之民次與
 卜筮相合之意夫君有大疑惟是立君遷國平治危
 亂征討不臣國之大事猶豫不决必求衆志以决之
[002-18a]
 然則謀及其心則思慮之淵而為興事之主未有不
 先果决之也然雖已决而未可行又諮之於卿士之
 官以卿士者惟其才智之人為之然則諮之既畢猶
 未為當又就衆民而為之謀慮且庶民雖鄙賤而為
 之謀者芻蕘之間亦有廊廟之語如何而敢違棄哉
 諮民既畢乃就卜筮而决之卜筮者問天地之情考
 鬼神之意也然則聖人舉事必先諮之於人然後問
 之於卜筮者何哉兹見聖人將有為未嘗不與人謀
[002-18b]
 謀之既同則天下之情往往合矣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庻民從是之謂大同
 若其君心既從龜筮從卿士從庻民亦從五者皆然
 夫是之謂大同龜筮從者則是鬼神之情協同卿士
 與庻民從者則是人心恱順夫人心為之悅順鬼神
 為之相通聖人有不舉則已動則未有不獲其吉故
 舜命禹而得此道也書云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
 其依龜筮協從如是豈不謂大同之騐哉
[002-19a]
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
 夫鬼神既從卿士民人為之悅豫聖人有動豈惟享
 一身之利獲一時之安佚雖千萬世而子子孫孫亦
 當遇其厚福也以其得人心故焉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庻民逆吉
 君心既從龜亦同筮亦同卿士違衆違龜筮從則是
 天地之情已和卿士與庻民違者則是人心有所不
 順雖不能全進然王者戴天履地而治也順天地而
[002-19b]
 行亦可以獲吉矣
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庻民逆吉
 君臣之情雖不同天地之心亦應故得為中吉
庻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
 民雖與上異心然天地之心尚應亦可為次吉
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庻民逆作内吉作外凶
 鬼神之心猶相違君民之心亦未合惟可小事不可
 大事祭祀婚冠可也出師征伐不可也
[002-20a]
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凶
 龜筮者所以求情也今天地之情皆不與而衆人之
 心亦不同如是則不可舉事惟安靜而無為則可若
 有興事者不惟大小皆取凶也
八庶徴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風曰時
 盖王者修五事有恭與不恭叙五行有順與不順及
 其隂陽以之交感天地為之見象如是則衆徴至焉
 然則所為徴者即雨𤾉寒燠風是也雨以潤萬物𤾉
[002-20b]
 以乾萬物長乎萬物者惟燠成乎萬物者惟寒風者
 春生夏長秋成冬藏鼓舞萬物而不知其所以然莫
 疾乎風也五者皆天地隂陽之氣而種植萬物者未
 有不由此而出也王者豈可不修徳而召之哉謂之
 時者各得其時若順時而來則為嘉為瑞若不時而
 來則為災為孽五者各以其時然後為庻徴之應故
 用時而結之
五者來備各以其叙庻草蕃廡
[002-21a]
 此言五者得其時然後可以為庶草蕃廡若五者備
 各以其次序即如須雨則雨至須風則風至久雨而
 思𤾉久寒而思燠如是則五榖如何而不登熟草木
 如何而不蕃滋哉
一極備凶一極無凶
 此又言此五者不時致凶灾之道一極備凶者一者
 備極過甚則如不當雨而却雨不當風而風至𤾉不
 以時寒不以節凶之道也一極無凶者一者極而不
[002-21b]
 至則如當雨而不雨欲風而無風冬而氣不寒夏而
 氣不燠亦為凶之道也
曰休徵
 王者有美行之實天從而有感應之徵下文雨若𤾉
 若之類是也
曰肅時雨若
 貌之既恭是謂之肅肅者民勸威儀而莫不整肅也
 於是則有時雨順之時雨順之百榖草木皆被其膏
[002-22a]
 澤之徳詩曰有渰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
 私雨之順時也必知貌肅而雨應之者雨則木之氣
 應之故有雨順之事也
曰乂時𤾉若
 言之可從是謂之乂乂者民禀號令而從治也於是
 則有時𤾉順之則是百榖草木皆荷其乾烜之力故
 易繫曰日以烜之𤾉順時之謂也必知言乂而𤾉廡
 之者𤾉者金之氣言得其理則金氣應之故有𤾉順
[002-22b]
 之事
曰哲時燠若
 視之既明是謂之哲哲者人君能知人之謂也於是
 則有時燠順之時燠順之則是百榖草木蕃茂皆䝉
 其温煦之力春則有温風夏則有暑雨燠之順時也
 必知視明而燠應之者以燠者火之氣視得其理則
 火之氣應之故有燠順之事
曰謀時寒若
[002-23a]
 聼之既聰是謂之謀謀者納言而成天下事也於是
 則有時寒順之時寒順之則是百榖草木無不荷揫
 歛肅殺之徳故詩云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婦子
 聿為改嵗入此室處寒之順時也必知能謀而寒應
 之者以寒者水之氣聼得其理則水氣應之故有寒
 順之事也
曰聖時風若
 思之既通是謂之聖聖者萬事無不通之謂也於是
[002-23b]
 有時風順之則是百榖草木皆荷其鼓舞之力也故
 舜之琴歌曰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南風
 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此風之順時也必知聖
 然後風應之者以風屬土之氣思得其理則土之氣
 應之故有風順之事此以上皆是王者謹五事則有
 美徴之道夫修五事政令明教化行民有歡愉之心
 無怨嗟之聲和氣充塞於天地之間美徵如何而不
 至哉故五行各得其叙五者各來以時則五榖豐登
[002-24a]
 草木蕃廡可見矣舉萬事之疇類莫不納之於亨嘉
 之㑹者一歸五事之所致也
曰咎徵
 王者有惡行之實天亦從而報之以咎徵之事也
曰狂恒雨若案恒字原本避宋/諱作常今改正
 夫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則反而為狂狂者君行妄之
 甚也威儀不嚴舉措無節於是恒雨順之則百榖不
 免乎水潦之苦所謂秋有苦雨是也必知狂而恒雨
[002-24b]
 順者以雨屬木今貌既不恭謂之不肅金之氣沴木
 故罰有恒雨之灾
曰僭恒𤾉若
 夫言之不從是謂不乂乃轉而為僭差者君言不當
 之謂也於是恒𤾉順之則百榖不免乎旱暵之苦詩
 曰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此𤾉之
 過甚也必知僭而恒𤾉順之者以𤾉屬金今言既不
 從謂之不乂則木之氣沴金故罰有恒𤾉之灾
[002-25a]
曰豫恒燠若
 夫視之不明是謂不哲乃反轉而為逸豫者窺視失
 宜之致也無憂勤之行惟耽樂之從於是有恒燠順
 之則百榖不免乎疫殞之苦所謂冬有愆陽是也必
 知豫而致恒燠者以燠屬火今視既不明謂之不哲
 則水之氣沴火故罰有恒燠之灾
曰急恒寒若
 夫聼之不聰是謂不謀則反轉而為卞急者謂君不
[002-25b]
 納人言而好用已見也於是則有恒寒順之則百榖
 不茂艱于長養也所謂夏有伏隂是也必知急而致
 恒寒者以寒屬水今聼既不聰謂之不明則火之氣
 沴水故罰有恒寒之灾
曰蒙恒風若
 夫思之不通是謂不聖乃反轉而為闇䝉者君行暗
 昩之甚也舉事不知其宜臨政惑於所為於是則有
 恒風順之恒風順之則不無偃禾㧞木之異詩所云
[002-26a]
 終風且霾不日有曀風之過甚者也必知蒙而致恒
 風者以風屬土今思既不通謂之不聖金木水火四
 者皆沴於土故罰有恒風之灾此在上者不謹五事
 之所致也夫五事不謹政令不明教化不行民多窮
 困者道有嗟怨者愁恨之聲塞於天地之間則咎徵
 之事至矣故五者不以時百榖以之灾傷草木以之
 衰落舉萬物之類莫不受其害者君不謹五事所致
 也
[002-26b]
曰王省惟嵗卿士惟月
 此以下廣説為君能供君之職為臣能盡臣之道如
 是則不惟百榖豐登致美徵而已可以長保國家福
 禄之道若其為君不能守君之職為臣不能盡臣之
 節亦不惟致百榖灾傷招咎徵而已所以招天下之
 亂故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此先舉君臣之
 職之分之道夫嵗所以兼總四時而成一嵗之功也
 王者之治天下綱紀百官總統萬幾幹旋天下之事
[002-27a]
 而歸乎治者也是王者之所省職至廣大還如一嵗
 之兼載四時也卿士惟月夫月者自朔至晦兼總三
 十日者也九卿之官衆士之職不得擬之於王但使
 各分其曹掌其事如一月之有别也
師尹惟日嵗月日時無易
 夫日者自早至暮之謂月則有三十日嵗有三百六
 十日衆正官之使既不得比之於王又不得擬之於
 卿士但陳力就列分職共治還如日之統屬於嵗月
[002-27b]
 然嵗月日時無易為君者専供君之職為臣者各盡
 臣之道上下無差僣堅慤而無變易故也
百榖用成乂用明
 教化興行和氣充塞然後百榖用成年豐登也治道
 用明政大行也故曰百榖用成乂用明
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俊民用章賢者進也家用平康國家安而長保其福
 也
[002-28a]
日月嵗時既易百榖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
用不寧
 君不供君之職臣不盡臣之道上或侮於下下或僭
 於上則變易形矣百榖用不成年凶荒也乂用昏不
 明其政亂也俊民用微小人進也家用不寧國家所
 以顛覆之道起是上下失職之所致也
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
 冥冥無知蚩蚩無識民之性也以民繁衆而處于國
[002-28b]
 一如衆星之在于天則衆星之間有好風者箕星是
 也有好雨者畢星是也星有好惡則民之性有好惡
 可知矣
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遲一日行一
 度一嵗然後周行於天月行速一日十三度十九分
 度之七一月然後周行于天是日月之行自有常度
 也又如日南極則為冬至日北極則為夏至是日月
[002-29a]
 迭運於天自有冬夏之常候
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月經于箕則多風離于畢則多雨亦如正教失常以
 從民欲亦所以亂故王者莫非一正其徳深餙于下
 無相奪倫順其職次然後可以安於大治也
九五福一曰夀
 民得永年者為夀即如詩稱為此春酒以介眉夀者
 為永年之人也注謂百二十年者未可限也
[002-29b]
二曰富
 民樂業而勤農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
 嵗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富之道也注謂財豐備亦
 未必然
三曰康寧
 和氣充盈兵革寢息天下無疾疫之苦戍役之勞民
 安濟之道也
四曰攸好徳
[002-30a]
 出孝入悌愛賢慕能徳之所好者也
五曰考終命
 天與人之命有短者有長者人但隨其短而善終任
 其長而吉盡不為征戰之所殞滅刑罰之所桎梏無
 横夭毁傷而死者皆自成天命以終也
六極一曰凶短折
 人之窮極之事有六凶短折者不以善而終既不得
 其夀又不得考終命是謂凶短折之人或因征戰之
[002-30b]
 所死或被桎梏之所殄皆不遂天命也注謂短未六
 十折未三十皆不然矣
二曰疾
 隂陽乖則風雨暴和氣隔塞天災流行民則疾癘矣
三曰憂
 上未有以奉父母俯又闕于畜妻子無安堵之業而
 勞征伐之行役日虞流轉于溝壑即民憂之甚也
四曰貧
[002-31a]
 繇役頻租歛煩男不耕女不織田畆荒機杼空民貧
 之道也
五曰惡六曰弱
 惡與弱皆不好徳者也好徳者由乎中道也惡與弱
 皆過乎中道與不及中道也惡者嚚而無所不至弱
 者懦怯而終無所立也此二者人行之窮極故入在
 六極之内然則人君教化不行禮義不著民不知有
 盛徳之事所以致如此應也則知六極者皆反五福
[002-31b]
 者也五福曰夀曰考終命六極曰凶短折此一極而
 反二福也五福曰康寧六極曰疾曰憂二極而反一
 福也五福曰富六極曰貧此一極而反一福也五福
 曰攸好徳六極曰惡曰弱此亦二極而反一福也六
 極與五福通貫而言之則可若離而解之則殊失聖
 人之意夫五福者天下之至美者也六極者天下之
 至惡者也聖人不能獨為之教是必兼講九疇而用
 之然後可以驗於民也昔鯀陻洪水汨陳五行帝乃
[002-32a]
 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彞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
 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初一曰五行至九曰嚮用五福
 威用六極者何也夫王者體五行以立徳謹五事以
 修身厚八政以分職協五紀以正時建皇極以臨民
 乂三徳以通變明稽疑以有為念庶徵以調二氣彞
 倫攸叙是謂至治之世五福被於民彝倫攸斁是為
 至亂之世六極傷於民夫五行者水火金木土在天
 則為五星在地則為五行在人則為五事王者五事
[002-32b]
 皆謹則五常不失其道五行皆順其性五星不失其
 明五事謹之致也厚八政則食以足務稼穡則貨以
 通有祭祀以事鬼神司空以平土地司徒以均教化
 司冦以正刑罰賓所以明禮師所以為法恊五紀則
 四時不差建皇極則民履中道又三徳則馭下有方
 明稽疑則與衆同欲如是則君子在位小人在野君
 臣上下交相和同蠻夷戎狄無不寧謐然後可以驗
 於庶徵也庶者則曰雨曰𤾉曰燠曰寒曰風五者皆
[002-33a]
 順其時各得其驗則為謹五事之應也故經曰蕭時
 雨若至聖時風若此和氣之感召也故下文云王省
 惟嵗至家用平康此美徵之大者也故美徵既至則
 五福被於民矣舒泰則各盡其夀夀不必百二十嵗
 為限民樂康則各得其富富不必以財豐為備無疾
 憂所以康寧知禮讓所以好徳不經于征戰不被于
 刑戮為考終命之道以此觀之王者兼講九疇而次
 序之則可以獲五福之應若王者不能謹五事則五
[002-33b]
 常皆失其道五行失其性五星失其度八政由是而
 隳焉農失業則食不足商失業則貨不通祀失時則
 鬼神惡司空失職則土地曠司徒失職則教化衰司
 冦失職則刑罰濫賓失職則禮壊師不嚴則道不尊
 五紀亂則時令差皇極傾則王道塞三徳乖則政治
 廢稽疑逆則衆心異夫然則小人在位君子在野上
 下交相侵陵蠻夷戎狄擾于中國故有咎徵者悖五
 事之應也五事悖而貌不㳟反而為狂言不從則反
[002-34a]
 而為僭視不明則反而為豫聼不聰反而為急思不
 睿反而為蒙故經曰狂恒雨若至䝉恒風若此逆氣
 之所感召也故下文云日月嵗時既易至月之從星
 則以風雨此咎徵之大者也咎徵既著則六極然後
 被于民矣民死於征戰而困於刑戮所以凶短折隂
 陽不調所以疾不得其所所以憂衣食不充租歛急
 厚所以貧庠序不設教化不興不知君子之正道徒
 著小人之邪行故為惡與弱以此觀之王者不能用
[002-34b]
 九疇為治本所以有六極之道然則五福六極莫非
 聖人為教之道可以驗王道成敗之迹故因以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