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03 尚書正義-唐-孔穎達 (master)


[018-1a]
禮文皆伯尊於牧牧主一州明伯是中分天下者也禮言職方
是各主一方也此二伯即以三公爲之隱五年公羊傳云諸公
者何天子三公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何以三
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内是
言三公爲二伯也公羊傳漢丗之書陜縣者漢之弘農郡所治
其地居二京之中故以爲二伯分掌之界周之所分亦當然也
公羊傳所言周召分主謂成王即位之初此時周公巳薨故畢
公代之周官篇三公之次太師太傅太保太保最在下此篇以
召公爲先者三公命數尊卑同也王就其中委任賢者任之重
者則在前耳
傳臨終至顧命
正義曰說文云顧還視也鄭玄云迴首曰顧顧是將去之意此
言臨終之命曰顧命言臨將死去迴顧而爲語也
顧命
正義曰發首至百尹御事敘王以病召臣爲發言之端自王曰
[018-1b]
至冒貢于非幾是顧命之辭也玆旣受命至立于側階言命後
王崩欲宣王命布陳儀衞之事也自王麻冕巳下敘康王受命
之事
傳實命至要言
正義曰王之所命實普命羣臣序以要約爲言直云命召公畢
公傳不於上召公畢公之下而解於顧命之下言之者以上欲
指明二公中分天下之事非是揔語故命不得言之顧命是揔
命羣臣非但召畢而巳故於此解也
傳成王至恱懌
正義曰成王崩年經典不載漢書律曆志云成王即位三十年
四月庚戍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魄即引此顧命之文以爲成王
即位三十年而崩此是劉歆說也孔以甲子爲十六日則不得
與歆同矣鄭玄云此成王二十八年傳惟言成王崩年未知成
王即位幾年崩也志又云死魄朔也生魄望也明死魄生從望
爲始故始生魄爲月十六日即是望之日也釋詁云懌樂也有
[018-2a]
疾故不恱懌下云病日臻旣彌留則成王遇疾巳多日矣於哉
生魄下始言王不懌者甲子是發命之日爲洮頮張本耳
傳王將至出命
正義曰凡有敬事皆當絜淸王將發大命臨羣臣必齋戒沐浴
今以病疾之故不能沐浴故但洮頮而巳禮洗手謂之盥洗面
謂之靧内則云子事父母面垢燂潘請靧頮是洗面知洮爲盥
手言水謂洮盥俱用水扶相王者以冕服加王鄭玄云相者正
王服位之臣謂太僕或當然也被以冠冕以冕服被玉首也加
朝服以服加王身也謂以衮冕朝諸侯之服加王身也鄭以爲
玄冕知不然者以顧命羣臣大發大命以文武之業傳社稷之
重不應惟服玄冕而巳覲禮王服衮冕而有玉几此旣憑玉几
明服衮冕也周禮司几筵云凡大朝覲王位設黼扆扆前南向
設左右玉几是王見羣臣當憑玉几以出命
傳同召至公卿
正義曰下及御事蒙此同召之文故云同召六卿下及御事也
[018-2b]
以王病甚故同時俱召之太保是三公官名畢毛又亦稱公知
此三人是三公也三人是三公而與侯伯相次知六者是六卿
衞侯爲司宼而位第五知此先後是六卿次第也以三公尊故
特言公其餘三卿舉其本爵見其以國君入爲卿也天子三公
皆以卿爲之不復別置其人髙官兼攝下司者漢丗以來謂之
爲領故言召公領之毛公領之定四年左傳云康叔爲司宼知
此六人依周禮次第爲六卿也王肅云彤姒姓之國其餘五國
姬姓畢毛文王庶子衞侯康叔所封武王母弟依丗本史記爲
說也
傳師氏至事者
正義曰周禮師氏中大夫掌以美詔王居虎門之左司王朝得
失之事帥其屬守王之門重其所掌故與虎臣並於百尹之上
特言之尹訓正也故百尹爲百官之長諸御治事謂諸掌事者
蓋大夫皆被召也王肅云治事蓋羣士也
王曰至非幾
[018-3a]
正義曰王召羣臣旣集乃言而歎曰嗚呼我疾大進益重惟危
殆矣病日日益至言病困巳甚病旣乆留於我身恐一旦暴死
不得結誓出言語以繼續我志以此故我今詳審敎訓命誥汝
等昔先君文王武王布其重光累聖之德安定天命施陳敎誨
則勤勞矣文武定命陳敎雖勞而不違於道用能通殷爲周成
其大命代殷爲主至文武後之侗稚成王自謂已也言已常敬
迎天之威命終當奉順天道繼守文武大敎無敢昏亂逾越言
常戰慄畏懼恐墜文武之業今天降疾於我身甚危殆矣不能
更起不復覺悟言巳必死汝等庶幾明是我言勿忽略之用我
之語敬安太子釗大渡於艱難言當安和逺人又須能和近人
當爲善政逺近俱安之又當安勸小大衆國於彼小大衆國皆
安之勸之安之使國得安存勸之使相勸爲善汝羣臣等思夫
人夫人衆國各自治正於威儀有威有儀然後可以率人無威
無儀則民不從命戒使愼威儀也汝無以釗冒進於非事危事
欲令戒其不爲惡也
[018-3b]
傳病日至命汝
正義曰病日至者言日日益至徧於身體困甚也巳乆留者言
病來多日無瘳愈也恐死不得結信出言嗣續我志志欲有言
若不能言則不得續志以此及今能言故我詳審出言敎命汝
言巳詳審欲其敬聽之
傳今天至忽略
正義曰孔讀殆上屬爲句今天下疾我身甚危殆也不起言身
不能起不悟言心不能覺悟病者形弱神亂不起不悟言必死也
兹旣至宅宗
正義曰此羣臣旣受王命還復本位出連綴之衣王所坐幄帳
置之於庭於其明日乙丑王崩矣太保召公命仲桓南宫毛使
此二人於齊侯吕伋之所以二干戈桓毛各執其一又取虎賁
之士百人迎太子釗於南門之外逆此太子使入於路寢明室
今太子在室當喪憂居爲天下宗主正其將王之位以繫羣臣
之心也
[018-4a]
傳此羣至本位
正義曰周禮射人掌國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東
面卿大夫西面鄭玄云不言士者此與諸侯之賔射士不與也
凡朝燕及射臣見於君之禮同鄭知然者以周禮司士掌治朝
之位與射人同是天子之朝位與射禮位同案燕禮小臣納卿
大夫卿大夫皆北面公命爾卿東方西面爾大夫少進皆北面
大射禮其位亦然是諸侯燕位與射位同故云朝燕及射臣見
於君之禮同但天子臣多故三公北面孤東面卿大夫西面諸
侯臣少故卿西面大夫北面其士與天子同皆門内西方東靣
其入門當立定位如此及王呼與言必各自前進巳受顧命退
還本位者謂還本治事之位故孔下傳云朝臣就次謂退王庭
而還治事之處
傳綴衣至王崩
正義曰綴衣者連綴衣物出之於庭則是從内而出下云狄設
黼扆綴衣則綴衣是黼扆之類黼扆是王坐立之處知綴衣是
[018-4b]
施張於王坐之上故以爲幄帳也周禮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
事鄭玄云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帷幕皆以布爲之四合象宫室
曰幄王所居之帳也帟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也幄帟皆以
繒爲之然則幄帳是黼扆之上所張之物此言出綴衣於庭則
亦并出黼扆故下句云象王平生之時更復設之王發顧命在
此黼扆幄帳之坐命訖乃復反於寢處以王病重不復能臨此
坐故徹出幄帳於庭將欲爲死備也傳更解徹去幄帳之意以
王病困寢不在此喪大記云疾病君大夫徹懸士去琴瑟寢東
首於北墉下廢牀鄭玄云廢去也人始生在地去牀庶其生氣
反也記言君大夫士則尊卑皆然故知此時王亦寢於北墉下
東首反初生也
傳臣子至賁氏
正義曰天子初崩太子必在其側解其迎於門外之意於時臣
子皆侍左右將正太子之尊故使太子出於路寢門外更迎入
所以殊之也經言以二干戈文在齊侯吕伋下似就齊侯取干
[018-5a]
戈傳言使桓毛二臣各執干戈於齊侯吕伋索虎賁則是執干
戈就齊侯傳似反於經者於時新遭大禍内外嚴戒桓毛二人
必是武臣宿衞先執干戈太保就命使之就干戈以往傳達其
意故移干戈之文於齊侯之上傳言是實也經言於齊侯吕伋
下言以二干戈虎賁百人者指說迎太子之時有此備衞耳非
言二人干戈亦是齊侯授也周禮虎賁氏下大夫其屬有虎士
八百人知伋爲天子虎賁氏故就伋取虎賁也
傳明室至宗主
正義曰釋言云翼明也喪大記云君夫人卒於路寢以諸侯薨
於路寢知天子亦崩於路寢今延太子入室必延入喪所知翼
室是明室謂路寢也路寢之大者故以明言之延之使憂居喪
主爲天下宗主也
傳三日至康王
正義曰周禮囚史掌䇿命故命内史爲䇿書也經不言命史史
是常職不假言之王之將崩雖口有遺命未作䇿書故於此日
[018-5b]
作之旣作䇿書因作受䇿法度下云曰皇后憑玉几宣成王言
是䇿書也將受命時升階即位及傳命巳後康王荅命受同祭
饗皆是法度
越七日癸酉
正義曰自此以下至立于側階惟命士須材是擬供喪用其餘
皆是將欲傳命布設之事四坐王之所處者器物國之所寶者
車輅王之所乗者陳之所以華國且以示重顧命其執兵器立
於門内堂階者所以備不虞亦爲國家之威儀也
傳䢴伯至喪用
正義曰成王旣崩事皆聽於冢宰自非召公無由發命知伯相
即召公也王肅云召公爲二伯相王室故曰伯相上言太保命
仲桓此改言伯相者於此所命事多非是國相不得大命諸侯
故改言伯相以見政皆在焉於丁卯七日癸酉則王乙丑崩於
今巳九日矣於九日始傳顧命不知其所由也鄭玄云癸酉蓋
大斂之明日也鄭以大夫巳上殯斂皆以死之來日數天子七
[018-6a]
日而殯於死日爲八日故以癸酉爲殯之明日孔不爲傳不必
如鄭說也須訓待也今所命者皆爲喪事知命士須材者召公
命士致材木須待以供喪用謂椁與明器是喪之雜用也案士
喪禮將葬筮宅之後始作椁及明器此旣殯即須材木者以天
子禮大當須預營之故禮記云虞人致百祀之木可爲棺椁者
斬之是與士禮不同顧氏亦云命士供葬椁之材
傳狄下至所爲
正義曰禮記祭統云狄者樂吏之賤者也是賤官有名爲狄者
故以狄爲下士喪大記復魄之禮云狄人設階是喪事使狄與
此同也釋宫云牖戸之閒謂之扆李巡曰謂牖之東戸之西爲
扆郭璞曰䆫東戸西也禮云斧扆者以其所在處名之郭璞又
云禮有斧扆形如屏風畫爲斧文置於扆地因名爲扆是先儒
相傳黼扆者屏風畫爲斧文在於戸牖之閒考丁記云畫繢之
事白與黑謂之黼是用白黒畫屏風置之於扆地故名此物爲
黼扆上文言出綴衣於庭此復設黼扆帷幄帳者象王平生時
[018-6b]
所爲也經於四坐之上言設黼扆綴衣則四坐皆設之此經所
云狄設亦是伯相命狄使設之不言命者上云命士此蒙命文
設四坐及陳寶玉兵器與輅車各有所司皆是相命不言所命
之人從上省文也
牖閒至漆仍几
正義曰牖謂䆫也閒者䆫東戸西戸牖之閒也周禮司几筵云
凡大朝覲大饗射凡封國命諸侯王位設黼扆扆前南向設莞
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黼純左右玉几彼所設者即此坐
也又云戸牖之閒謂之扆彼言扆前此言牖閒即一坐也彼言
次席黼純此言篾席黼純亦一物也周禮天子之席三重諸侯
之席再重則此四坐所言敷重席者其席皆敷三重舉其上席
而言重知其下更有席也此牖閒之坐即是周禮扆前之坐篾
席之下二重其次是繅席畫純其下是莞筵紛純也此一坐有
周禮可據知其下二席必然下文三坐禮無其事以扆前一坐
敷三種之席知下三坐必非一種之席敷三重伹不知其下二
[018-7a]
重是何席耳周禮天子左右几諸侯惟右几此言仍几則四坐
皆左右几也鄭玄云左右有几優至尊也
傳篾桃至之坐
正義曰此篾席與周禮次席一也鄭注彼云次席桃枝席有次
列成文鄭玄不見孔傳亦言是桃枝席則此席用桃枝之竹必
相傳有舊說也鄭注此下則云篾析竹之次靑者王肅云蔑席
纎蒻苹席並不知其所據也考工記云白與黒謂之黼釋器云
縁謂之純知黼純是白黒雜繒縁之蓋以白繒黒繒錯雜彩以
縁之鄭玄注周禮云斧謂之黼其繡白黒彩也以絳帛爲質其
意以白黒之線縫㓨爲黼文以縁席其事或當然也華是彩之
別名故以爲彩色用華玉以飾憑几也鄭玄云華玉五色玉也
仍因也釋詁文周禮云凡吉事變几凶事仍几禮之於几有變
有仍故特言仍几以見因生時几不改作也此見羣臣覲諸侯
之坐周禮之文知之又覲禮天子待諸侯設斧扆於戸牖之閒
左右几天子衮冕負斧扆彼在廟此在寢爲異其牖閒之坐則同
[018-7b]
傳東西至之坐
正義曰東西廂謂之序釋宫文孫炎曰堂東西牆所以別序内
外也禮注謂蒲席爲蒻苹孔以底席爲蒻苹當謂蒲爲蒲蒻之
席也史游急就篇云蒲蒻藺席蒲蒻謂此也王肅云厎席靑蒲
席也鄭玄云厎致也篾纎致席也鄭謂此厎席亦竹席也凡此
重席非有明文可據各自以意說耳綴者連綴諸色席必以彩
爲縁故以綴爲雜彩也貝者水蟲取其甲以飾器物釋魚於貝
之下云餘蚳黃白文餘泉白黃文李巡曰貝甲以黃爲質白爲
文彩名爲餘蚳貝甲以白爲質黃爲文彩名爲餘泉有文之貝
飾几謂用此餘蚳餘泉之貝飾几也此旦夕聽事之坐鄭王亦
以爲然牖閒是見羣臣覲諸侯之坐見於周禮其東序西嚮養
國老饗羣臣之坐者案燕禮云坐於阼階上西嚮則養國老及
饗與燕禮同其西序之坐在燕饗坐前以其旦夕聽事重於燕
飲故西序爲旦夕聽事之坐夾室之坐在燕饗坐後又夾室是
隱暎之處又親屬輕於燕饗故夾室爲親屬私宴之坐案朝士
[018-8a]
職掌治朝之位王南面此西序東嚮者以此諸坐並陳避牖閒
南嚮覲諸侯之坐故也王肅說四坐皆與孔同
傳豐莞至之坐
正義曰釋草云莞苻蘺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爲莞用之爲席
也又云&KR2356鼠莞樊光曰詩云下莞上簟郭璞曰似莞而纎細今
蜀中所出莞席是也王肅亦云豐席莞鄭玄云豐席刮凍竹席
考工記云畫繢之事雜五色是彩色爲畫蓋以五彩色畫帛以
爲縁鄭玄云似雲氣畫之爲縁釋器云玉謂之彫金謂之鏤木
謂之刻是彫爲刻鏤之類故以刻鏤解彫蓋雜以金玉刻鏤爲
飾也
傳西廂至質飾
正義曰下傳云西房西夾坐東東房東廂夾室然則房與夾室
實同而異名天子之室有左右房房即室也以其夾中央之太
室故謂之夾室此坐在西廂夾室之前故繫夾室言之釋草云
筍竹萌孫炎曰竹初萌生謂之筍是筍爲蒻竹取筍竹之皮以
[018-8b]
爲席也紛則組之小別鄭玄周禮注云紛如綬有文而狹者也
然則紛綬一物小大異名故傳以玄紛爲黑綬鄭於此注云以
玄組爲之縁周禮大宗伯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鄭玄云
親者使之相親人君有食宗族飲酒之禮所以親之也文王丗
子云族食丗降一等是天子有與親屬私宴之事以骨肉情親
不事華麗故席几質飾也
傳於東至器物
正義曰此經爲下揔目下復分別言之越訓於也於者於其處
所上云西序東嚮東序西嚮則序旁巳有王之坐矣下句陳玉
復云在西序在東序者明於東西序坐北也序者牆之別名其
牆南北長坐北猶有序牆故言在西序在東序也西序二重東
序三重二序共爲列玉五重又陳老王所寶之器物河圖大訓
貝鼔戈弓皆是先王之寶器也
傳寶刀至二重
正義曰上言陳寶非寶則不得陳之故知赤刀爲寶刀也謂之
[018-9a]
赤刀者其刀必有赤處刀一名削故名赤刄削也禮記少儀記
執物授人之儀云刀授穎削授拊鄭玄云避用時也穎鐶也拊
謂把也然則刀施鐶削用把削似小於刀相對爲異散文則通
故傳以赤刀爲赤刄削吴録稱吳人嚴白虎聚衆反遣弟興治
孫䇿䇿引白削斫虎興體動曰我見刄爲然然則赤刄爲赤削
白刄爲白削是削爲刀之別名明矣周禮考工記云築氏爲削
合六而成規鄭注云曲刄刀也又云赤刀者武王誅紂時刀赤
爲飾周正色不知其言何所出也大訓虞書典謨王肅亦以爲
然鄭云大訓謂禮法先王德敎皆是以意言耳弘訓大也大璧
琬琰之圭爲二重則琬琰共爲一重周禮典瑞云琬圭以治德
琰圭以易行則琬琰別玉而共爲重者蓋以其玉形質同故不
別爲重也考工記琬圭琰圭皆九寸鄭玄云大璧大琬大琰皆
度尺二寸者孔旣不分爲二重亦不知何所據也
傳三玉至寶之
正義曰三玉爲三重與上共爲五重也夷常釋詁文禹貢雍州
[018-9b]
所貢球琳琅玕知球是雍州所貢也常玉天球傳不解常天之
義未審孔意如何王肅云夷玉東夷之美玉天球玉磬也亦不
解稱天之意鄭玄云大玉華山之球也夷玉東北之珣玕琪也
天球雍州所貢之玉色如天者皆璞未見琢治故不以禮器名
之釋地云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東方實有此玉
鄭以夷玉爲彼玉未知經意爲然否河圖八卦是伏犧氏王天
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當孔之時必有書
爲此說也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爲伏犧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
而畫之八卦是也劉歆亦如孔說是必有書明矣易繫辭云古
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
之文與地之冝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都不言法
河圖也而此傳言河圖者蓋易理寛弘無所不法直如繫辭之
言所法已自多矣亦何妨更法河圖也且繫辭又云河出圖洛
出書聖人則之若八卦不則河圖餘復何所則也王肅亦云河
圖八卦也璧玉人之所貴是爲可寶之物八卦典謨非金玉之
[018-10a]
類嫌其非寶故云河圖及典謨皆歷代傳寶之此西序東序各
陳四物皆是臨時處置未必別有他義下二房各有二物亦應
無別意也
傳胤國至坐東
正義曰以夏有胤侯知胤是國名也胤是前代之國舞衣至今
猶在明其所爲中法故常寶之亦不知舞者之衣是何衣也大
貝必大於餘貝伏生書傳云散冝生之江淮取大貝如大車之
渠是言大小如車渠也考工記謂車罔爲渠大小如車罔其貝
形曲如車罔故比之也考工記云鼔長八尺謂之鼖鼔釋樂云
大鼔謂之鼖此鼔必有所異周興至此未乆當是先代之器故
云商周傳寶之西序即是西夾西夾之前巳有南向坐矣西序
亦陳之寶近在此坐之西知此在西房者在西夾坐東也
傳兊和至夾室
正義曰戈弓竹矢巧人所作垂是巧人知兊和亦占之巧人也
垂舜共工舜典文若不中法即不足可寶知所爲皆中法故亦
[018-10b]
傳寶之垂是舜之共二竹矢蓋舜時之物其兊和之所作則不
知寶來幾何丗也故皆言傳寶之耳東夾室無坐故直言東廂
夾室陳於夾室之前也案鄭注周禮宗廟路寢制如明堂明堂
則五室此路寢得有東房西房者鄭志張逸以此問鄭鄭荅云
成王崩在鎬京鎬京宫室因文武更不改作故同諸侯之制有
左右房也孔無明說或與鄭異路寢之制不必同明堂也
傳大輅至南向
正義曰周禮巾車掌王之五輅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是爲
五輅也此經所陳四輅必是周禮五輅之四大輅輅之最大故
知大輅玉輅也綴輅繫綴於下必是玉輅之次故爲金輅也面
前者據人在堂上面向南方知面前皆南向謂轅向南也地道
尊右故玉輅在西金輅在東
傳先輅至顧命
正義曰此經四輅兩兩相配上言大輅綴輅此言先輅次輅二
者各自以前後爲文五輅金即次之故言先輅象其木輅在象
[018-11a]
輅之下故云次輅木也又解四輅之名金玉象皆以飾車三者
以飾爲之名木則無飾故指木爲名耳鄭玄周禮注云革輅鞔
之以革而漆之木輅不鞔以革漆之而巳以直漆其木故以木
爲名木輅之上猶有革輅不以次輅爲革輅者禮五輅而此四
輅於五之内必將少一蓋以革輅是兵戎之用於此不必陳之
故不云革輅而以木輅爲次馬融王肅皆云不陳戎輅者兵事
非常故不陳之孔意或當然也鄭玄以綴次是從後之言二者
皆爲副貳之車先輅是金輅也綴輅是玉輅之貳次輅是金輅
之貳不陳象輅革輅木輅者主於朝祀而巳未知孔鄭誰得經
旨成王殯在路寢下云二人執惠立于畢門之内畢門是路寢
之門知此陳設車輅皆在路寢門内也釋宫云門側之堂謂之
塾孫炎曰夾門堂也塾前陳車必以轅向堂故知左右塾前皆
北面也左墪者謂門内之西右塾者門内之東故以北面言之
爲左右所陳坐位器物皆以西爲上由王殯在西序故也其執
兵宿衞之人則先東而後西者以王在東宿衞敬新王故也顧
[018-11b]
氏云先輅在左塾之前在寢門内之西北面對玉輅次輅在右
塾之前在寢門内之東對金輅也凡所陳列自狄設黼扆巳下
至此皆象成王生時華國之事所以重顧命也鄭玄亦云陳寶
者方有大事以華國也周禮典路云若有大祭祀則出路大喪
大賔客亦如之是大喪出輅爲常禮也
二人至側階
正義曰禮大夫服冕士服弁也此所執者凡有七兵立於畢門
之内及夾兩階立堂下者服雀弁綦弁者皆士也以其去殯逺
故使士爲之其在堂上服冕者皆大夫也以其去殯近皆使大
夫爲之先門次階次堂從外向内而敘之也次東西垂次側階
又從近向逺而敘之也在門者兩守門兩廂各一人故二人在
階者兩廂各二人故四人禮記明堂位三公在中階之前考工
記夏后氏丗室九階鄭玄云南面三三面各二鄭玄又云宗廟
及路寢制如明堂則路寢南面亦當有三階矣此惟四人夾兩
階不守中階者路寢制如明堂惟鄭玄之說耳路寢三階不書
[018-12a]
亦未有明文縱有中階中階無人升降不須以兵衞之
傳士衞至畢門
正義曰士入廟助祭乃服雀弁於此服雀弁者士衞王殯與在
廟同故雀韋弁也鄭玄云赤黒曰雀言如雀頭色也雀弁制如
冕黒色伹無藻耳然則雀弁所用當與冕同阮諶三禮圖云雀
弁以三十升布爲之此傳言雀韋弁者蓋以周禮司服云凡兵
事韋弁服此人執兵冝以韋爲之異於祭服故言雀韋弁下云
綦弁孔言鹿子皮爲弁然則下言冕執兵者不可以韋爲冕未
知孔意如何天子五門皐庫雉應路也下云王出在應門之内
出畢門始至應門之内知畢門即是路寢之門一名畢門也此
經所陳七種之兵惟戈經傳多言之考工記有其形制其餘皆
無文傳惟言惠三隅矛銳亦矛也戣瞿皆戟屬不知何所據也
劉鉞屬者以劉與鉞相對故言屬以似之而別又不知何以爲
異古今兵器名異體殊此等形制皆不可得而知也鄭玄云惠
狀蓋斜刄冝芟刈戈即今之句孑㦸劉蓋今鑱斧鉞大斧戣瞿
[018-12b]
蓋今三鋒矛銳矛屬凡此七兵或施矜或著柄周禮戈長六尺
六寸其餘未聞長短之數王肅惟云皆兵器之名也
傳綦文至立處
正義曰鄭玄云靑黒曰綦王肅云綦赤黒色孔以爲綦文鹿子
皮弁各以意言無正文也大夫則服冕此服弁知亦士也堂廉
曰戺相傳爲然廉者稜也所立在堂下近於堂稜
傳冕皆至前堂
正義曰周禮司服云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知服冕者皆大夫
也鄭玄云序内半以前曰堂謂序内簷下自室壁至於堂廉中
半以前揔名爲堂此立於東堂西堂者當在東西廂近階而立
以備升階之人也
傳戣瞿至階上
正義曰釋詁云疆界邊衞圉垂也則垂是逺外之名此經所言
冕則在堂上弁則在堂下此二人服冕知在堂上也堂上而言
東垂西垂知在堂上之逺地堂之逺地當於序外東廂西廂必
[018-13a]
有階上堂知此立於東西堂之階上也
傳銳矛至階上
正義曰鄭王皆以側階爲東下階也然立于東垂者巳在東下
階上何由此人復共並立故傳以爲北下階上謂堂北階北階
則惟堂北一階而已側猶特也
王麻至冊命
正義曰此將傳顧命布設位次即上所作法度也凡諸行禮皆
賤者先置此必卿下士邦君即位旣定然後王始升階但以君
臣之序先言王服困服之下即言升階從省文卿士邦君無所
執事故直言即位而已太保太史太宗皆執事之人故別言衣
服各有所職不得即言升階故別言所執各從升階爲文次也
卿士王臣故先於邦君太史乃是太宗之屬而先於太宗者太
史之職掌冊書此禮主以爲冊命太史所掌事重故先言之
傳王及至當主
正義曰禮績麻三十升以爲冕故稱麻冕傳嫌麻非吉服故言
[018-13b]
王及羣臣皆吉服也王麻冕者蓋衮冕也周禮司服享先王則
衮冕此禮授王冊命進酒祭王且衮是王之上服於此正王之
尊明其服必衮冕也其卿士邦君當各以命服服即助祭之冕
矣衮鄭玄周禮注云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則衮衣之裳非獨有
黼言黼裳者以裳之章色黼黻有文故特取爲文詩采菽之篇
言王賜諸侯云玄衮及黼以黼有文故特言之鄭玄於此注云
黼裳者冕服有文者也是言貴文故稱之禮君升阼階此用西
階升者以未受顧命不敢當主也
傳公卿至色玄
正義曰卿士卿之有事者公則卿兼之此行大禮大夫亦與焉
略舉卿士爲文公與大夫必在故傳言公卿大夫及諸侯皆同
服言同服吉服此亦廟中之禮也言其如助祭各服其冕服也
禮無蟻裳今云蟻者裳之名也蟻者蚍蜉蟲也此蟲色黒知蟻
裳色玄以色玄如蟻故以蟻名之禮祭服皆玄衣纁裳此獨云
玄裳者卿士邦君於此無事不可全與祭同改其裳以示變於
[018-14a]
常也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則純如祭服暫從吉也入即位者鄭
玄云卿西面諸侯北面鄭玄惟據經卿士邦君言之其公亦北
面孤東面也
傳執事至宗伯
正義曰此三官者皆執事俱彤裳而言各異裳者各自異於卿
士邦君也彤赤也禮祭服纁裳纁是赤色之淺者故以彤爲纁
言是常祭服也太宗與下文上宗一人即宗伯之卿也
傳大圭至不嫌
正義曰考工記玉人云鎭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鎭圭圭之大
者介訓大也故知是彼鎭圭天子之所守故奉之以奠康王所
位以明正位爲天子也禮又有大圭長三尺知介圭非彼三尺
圭者典瑞云王搢大圭執鎭圭以朝日玉人云大圭長三尺天
子服之彼搢於紳帶是天子之笏不是天子所守故知非彼三
尺之大圭也上宗奉同瑁則下文云天子受同瑁太保必奠於
位其奉介圭下文不言受介圭者以同瑁并在手中故不得執
[018-14b]
之太保必奠於其位但文不見耳禮於奠爵無名同者但下文
祭酢皆用同奉酒知同是酒爵之名也玉人云天子執冒四寸
以朝諸侯鄭玄注云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蓋天下也四寸者
方以尊接卑以小爲貴禮天子所以執瑁者諸侯即位天子賜
之以命圭圭頭邪銳其瑁當下邪刻之其刻闊狹長短如圭頭
諸侯來朝執圭以授天子天子以冒之刻處瑁彼圭頭若大小
相當則是本所賜其或不同則圭是僞作知諸侯信與不信故
天子執瑁所以冒諸侯之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經傳惟
言圭之長短不言闊狹瑁方四寸容彼圭頭則圭頭之闊無四
寸也天子以一瑁冒天下之圭則公侯伯之圭闊狹等也此瑁
惟冒圭耳不得冒璧璧亦稱瑞不知所以齊信未得而聞之也
阼階者東階也謂之阼者鄭玄士冠禮注云阼猶酢也東階所
以荅酢賔客是其義也禮凶事設洗於西階西南吉事設洗於
東階東南此太保上宗皆行吉事盥洗在東故用阼階升由便
以卑不嫌爲主人也鄭玄云上宗猶太宗變其文者宗伯之長
[018-15a]
太宗伯一人與小宗伯二人凡三人使其上二人也一人奉同
一人奉瑁傳無明解當同於鄭也
傳太史至同階
正義曰訓御爲進太史持䇿書顧命欲以進王故與王同升西
階鄭玄云御猶嚮也王此時王立賔階上少東太史東面於殯
西南而讀策書以命王嗣位之事孔雖以御爲進其意當如鄭
言不言王面北可知也篇以顧命爲名指上文爲言顧命䇿書
稟王之意爲言亦是顧命之事故傳言䇿書顧命
曰皇至光訓
正義曰此即丁卯命作之冊書也誥康王曰大君成王病困之
時憑玉几所道稱揚將終之敎命命汝繼嗣其道代爲民主用
是道以臨君周邦率羣臣循大法用和道和天下用對揚聖祖
文武之大敎敘成王之意言成王命汝如此也
傳冊命至託戒
正義曰言憑玉几所道以示不憑玉几則不能言所以感動康
[018-15b]
王令其哀而聽之不敢忽也以訓爲道命汝繼嗣其道繼父道
爲天下之主言所任者重因以託戒也
傳用是至大法
正義曰卞之爲法無正訓也告以爲法之道令率羣臣循之明
所循者法也故以大卞爲大法王肅亦同也
乃受至降收
正義曰王受冊命之時立於西階上少東北面太史於柩西南
東面讀䇿書讀冊旣訖王再拜上宗於王西南北面奉同瑁以
授王王一手受同一手受瑁王又以瑁授宗人王乃執同就樽
於兩楹之閒酌酒乃於殯東西面立三進於神坐前祭神如前
祭凡前祭酒酹地而奠爵訖復位再拜王又於樽所別以同酌
酒祭神如前復三祭故云三宿三祭三咤然後酌福酒以授王
上宗讃王曰饗福酒王再拜受酒跪而祭先嚌至齒興再拜太
保受同降自東階反於篚又盥以異同執璋升自東階適樽所
酌酒至殯東西面報祭之欲祭之時授宗人同拜白王柩云巳
[018-16a]
傳顧命訖王則荅拜拜柩尊所受命太保乃於宗人處受同祭
柩如王禮但一祭而巳祭訖乃受福祝酌同以授太保宗人讃
太保曰饗福酒太保再拜受同亦祭先而嚌至齒興再拜訖於
所居位授宗人同太保更拜白柩以事畢王又荅拜拜柩敬所
白王與太保降階而下堂有司於是收徹器物
傳王受至顧命
正義曰天子執瑁故受瑁爲主同是酒器故受同以祭鄭玄云
王旣對神則一手受同一手受瑁然旣受之後王受同而祭則
瑁以授人禮成於三酌者實三爵於王當是實三爵而續送三
祭各用一同非一同而三反也釋詁云肅進也宿即肅也故以
宿爵而續送祭各用一同爲一進三宿謂三進爵從立處而三
進至神所也三祭酒三酹酒於神坐也每一酹酒則一奠爵三
奠爵於地也爲此祭者告神言己己受羣臣所傳顧命白神使
知也經典無此咤字咤爲奠爵傳記無文正以旣祭必當奠爵
旣言三祭知三宅爲三奠爵也王肅亦以咤爲奠爵鄭玄云徐
[018-16b]
行前曰肅却行曰咤王徐行前三祭又三却復本位與孔異也
傳祭必至福酒
正義曰禮於祭末必飲神之酒受神之福其大祭則有受嘏之
福禮特牲少牢主人受嘏福是受神之福也其告祭小祀則不
得備儀直飲酒而巳此非大祭故於王三奠爵訖上宗以同酌
酒進王讃王曰饗福酒也王取同嚌之乃以同授太保也
傳受王至於篚
正義曰上宗讃王以饗福酒也即云太保受同明是受王所饗
同也祭祀飲酒之禮爵未用皆實於篚旣飲皆反於篚知此下
堂反於篚也
傳太保至曰酢
正義曰祭祀以變爲敬不可即用王同故太保以盥手更洗異
同實酒於同中乃秉璋以酢祭於王祭後更復報祭猶如正祭
大禮之亞獻也周禮典瑞云四圭有邸以祀天兩圭有邸以祀
地圭璧以祀日月璋邸射以祀山川從上而下遞減其半知半
[018-17a]
圭曰璋祭統云君執圭瓉太宗執璋瓉謂亞獻用璋瓉此非正
祭亦是亞獻之類故亦執璋若助祭公侯伯子男自得執圭璧
也秉璋以酢是報祭之事王巳祭太保又報祭也酢訓報也故
報祭曰酢飲酒之禮稱獻酢者亦是報之義也
傳宗人至受命
正義曰上宗爲大宗伯知宗人爲小宗伯也太保所以拜者白
成王言己巳傳顧命訖也將欲拜故先授宗人同拜者自爲拜
神不拜康王但白神言巳傳顧命之事先告王巳受顧命王荅
拜者尊所受之命亦告神使知故荅拜也王旣祭則奠同於地
太保不敢奠於地故以同授宗人然後拜也太保旣酢祭而拜
則王之奠爵每奠必拜於王祭不言拜者祭酒必拜乃是常禮
於王不言拜於太保言拜者足以見王拜也
傳太保至相備
正義曰太保受同者謂太保旣拜之後於宗人邊受前所授之
同而進以祭神旣祭神之後遂更受福酒嚌以至齒禮之通例
[018-17b]
啐入口是嚌至於齒示飲而實不飲也太保報王之祭事與王
祭禮同而史録其事二文不等故傳辨其意於太保言嚌至齒
則王饗福酒亦嚌至齒也於王言上宗曰饗則太保亦應有宗
人曰饗二文不同互見以相備
傳太保至所白
正義曰宅訓居也太保居其所於受福酒之處足不移爲將拜
故授宗人同祭祀旣畢而更拜者白成王以事畢也旣拜白成
王以傳顧命事畢則王受顧命亦畢王荅拜敬所白也
諸侯出廟門侯
正義曰廟門謂路寢門也出門待王後命即作後篇後篇云二
伯率諸侯入應門則諸侯之出應門之外非出廟門而巳以其
在廟行事事畢出於廟門不言出廟門即止也
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康王之誥
正義曰康王旣受顧命主天子之位羣臣進戒於 王王遂報
[018-18a]
誥諸侯史敘其事作康王之誥伏生以此篇合於顧命共爲一
篇後人知其不可分而爲二馬鄭王本此篇自髙祖寡命巳上
内於顧命之篇王若曰以下始爲康王之誥諸侯告王王報誥
諸侯而使告報異篇失其義也
王出至荅拜
正義曰此敘諸侯見新王之事王出畢門在應門之内立於中
庭太保召公爲西伯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立於門内之西廂
也太師畢公爲東伯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立於門内之東廂
也諸侯皆布陳一乗四匹之黃馬朱鬛以爲見新王之庭實諸
侯爲王之賔共使一人少前進舉奉圭兼幣之辭言曰一二天
子之臣在外爲蕃衞者敢執土壤所有奠之於庭旣爲此言乃
皆再拜稽首用盡禮致敬以正王爲天子也康王先爲太子以
義嗣先人明德不以在喪爲嫌荅諸侯之拜以示受其圭幣與
之爲主也
傳出畢至南面
[018-18b]
正義曰出在門内不言王坐諸侯旣拜王即荅拜復不言興知
立庭中南面也
傳二公至北面
正義曰二公率領諸侯知其爲二伯各率其所掌諸侯曲禮所
謂職方者此之義也王肅云畢公代周公爲東伯故率東方諸
侯然則畢公是太師也當太師之名在太保之上此先言太保
者於時太保領冢宰相王室任重故先言西方若使東伯任重
亦當先言東方北面以東爲右西爲左入左入右隨其方爲位
嫌東西相向故云皆北面將拜王明北面也
傳諸侯至庭實
正義曰諸侯朝見天子必獻國之所有以表忠敬之心故諸侯
皆陳四黃馬朱鬛以爲庭實言實之於王庭也四馬曰乗言乗
黃正是馬色黃矣黃下言朱朱非馬色定十年左傳云宋公子
地有白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鬛以與之是古
人貴朱鬛知朱者朱其尾鬛也於時諸侯其數必衆衆國皆陳
[018-19a]
四馬則非王庭所容諸侯各有所獻必當少陳之也案周禮小
行人云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壁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
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鄭玄云六幣所以享也五等諸侯享
天子用璧享后用琮用圭璋者二王之後也如鄭彼言則諸侯
之享天子惟二王之後用馬此云皆陳馬者下云奉圭兼幣幣
即馬是也圭是文馬之物鄭云此幣圭以馬蓋舉王者之後以
言耳諸侯當璧以帛亦有庭實然則此陳馬者是二王之後享
王物也獨取此物以揔表諸侯之意故云諸侯皆陳馬也圭亦
享王之物下言奉圭此不陳圭者圭奉以文命不陳之也案覲
禮諸侯享天子馬卓上九馬隨之此用乗黃者因喪禮而行朝
故略之
傳賔諸至奠贄
正義曰天子於諸侯有不純臣之義故以諸侯爲賔稱訓舉也
舉奉圭兼幣之辭以圭幣奉王而爲之作辭辭出一人之口而
言一二者見諸侯同爲此意意非一人也鄭玄云釋辭者一人
[018-19b]
其餘奠幣拜者稽首而巳是也言衞者諸侯之在四方皆爲天
子蕃衞故曰臣衞此時成王始崩即得有諸侯在京師者來朝
而遇國喪遂因見新王也諸侯享天子其物甚衆非徒圭馬而
巳皆是土地所有故云敢執壤地所出而奠贄也然舉奉圭兼
幣乃是享禮凡享禮則每一國事畢乃更餘國復入其朝則侯
氏揔入故鄭玄注曲禮云春受贄於朝受享於廟是朝與享別
此旣諸侯揔入而得有庭實享禮者以新朝嗣王因行享禮故
鄭注云朝兼享禮也與常禮不同
傳諸侯至其幣
正義曰周禮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施之於極尊故爲盡禮也
義嗣德三字史原王荅拜之意也康王先是太子以義繼先人
明德今爲天子無所嫌故荅其拜受其幣自許與諸侯爲主也
太保至寡命
正義曰太保召公與司徒芮伯皆共諸侯並進相顧而揖乃並
再拜稽首起而言曰敢告天子大天改大國殷之王命誅殺殷
[018-20a]
紂惟周家文王武正大受大道而順之能憂我西土之民以此
王有天下惟我周家新升王位當盡和天下賞罰戡定其爲王
之功用布遺後人之美將使施及子孫無有窮盡之期今王新
即王位其敬之哉當張大我之六師令國常強盛無令傾壞我
髙祖寡有之命戒王使繼先王之業也
傳冢宰至見外
正義曰召公爲冢宰芮伯爲司徒司徒位次冢宰故言太保與
芮伯咸進芮伯已下共告羣臣諸侯並皆進也相揖者揖之使
俱進也太保揖羣臣羣臣又報揖太保故言相揖動足然後相
揖故相揖之文在咸進之下
傳言文至所起
正義曰羑聲近猷故訓之爲道王肅云羑道也文武所憂非憂
西土而巳特言能憂西土之民本其初起於西土故也
傳言當至敎命
正義曰皇訓大也國之大事在於強兵故令張大六師之衆髙
[018-20b]
德之祖謂文王也王肅云美文王少有及之故曰寡有也
王若至子羞
正義曰羣臣諸侯旣進戒王王順其戒呼而告之曰衆邦在侯
甸男衞諸服内之國君惟我一人釗報誥卿士羣公昔先君文
王武王其道甚大政化平美專以美道敎化不務咎惡於人致
行至美中正誠信之道用是顯明於天下言聖道博洽也文武
旣聖時臣亦賢則亦有如熊如羆之勇士不二心之忠臣共安
治王家以君聖臣良之故用能受端直之命於上天犬天用順
其道付與四方之國使文武受此諸國王有天下言文武得賢
臣之力也文武以得臣力之故乃施政命封立賢臣爲諸侯者
樹之以爲蕃屏令屏衞在我後之人先王所立諸侯即今諸侯
之祖故舉先丗之事以告今之諸侯今我一二伯父庶幾相與
顧念文武之道安汝先公之用臣服於先王之道而法循之亦
當以忠誠輔我天子雖汝身在外土爲國君汝心常當無有不
在王室當各用心奉憂其所行順道無自荒怠以遺我稚子之
[018-21a]
羞辱稚子康王自謂戒令匡弼已也
傳順其至見内
正義曰羣臣戒王使勤王又戒之使輔已是順其事而告之也
上文太保芮伯進言不言諸侯以内見外此王告庶邦不言朝
臣以外見内欲令互相備也周制六服此惟四服不言采要者
略舉其事猶武成云甸侯衞駿奔走亦略舉之矣
予一人釗
正義曰禮天子自稱予一人不言名此王自稱名者新即王位
謙也
傳言先至咎惡
正義曰孔以富爲美故云政化平美不務咎惡於人言哀矜下
民不用刑罰王肅云文武道大天下以平萬民以冨是也
傳致行至德洽
正義曰孔以齊爲中致行中正誠信之道王肅云立大中之道也
傳天子至循之
[018-21b]
正義曰覲禮言天子呼諸侯之禮云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
姓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異姓則曰叔舅計此時諸
侯多矣獨云伯父舉同姓大國言之也諸侯先公以臣道服於
先王其事有法故令安汝先公之用臣服於先王以臣之道而
法循之
傳言雖至諸侯
正義曰王之此誥並告羣臣諸侯但互相發見其言不備言先
王有熊羆之士勵朝臣使用力如先丗之臣也此言汝身在外
土心念王室督諸侯使然
羣公至喪服
正義曰羣公揔謂朝臣與諸侯也鄭玄云羣公主爲諸侯與王
之三公諸臣亦在焉王釋冕反喪服朝臣諸侯亦反喪服禮喪
服篇臣爲君諸侯爲天子皆斬衰
畢命第二十六
康王至畢命
[018-22a]
正義曰康王命史官作冊書命畢公使畢公分別民之居里今
善惡有異於成周之邑成定東周之郊境史敘其事作畢命
傳命爲至畢公
正義曰周禮内史云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䇿命之此云命
作冊者命内史爲冊書以命畢公故云以冊命畢公
傳分別至保護
正義曰殷之頑民遷居此邑歷丗化之巳得純善恐其變改故
更命畢公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即經所云旌別淑慝表厥
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殊厥井疆㑭克畏慕皆是也分者令
其善惡分別使惡者慕善非分別其處使之異居也此邑本名
成周欲以成就周道民不純善則是未成故命畢公敎之成定
東周郊境即經申畫郊圻愼固封守是其使有保護
惟十至東郊
正義曰惟康王即位十有二年六月三日庚午月光朏然而明
也於朏後三日壬申王早朝行從宗周鎬京至於豐邑就文王
[018-22b]
之廟以成周之民衆命太師畢公使安理東郊之民今得其所
傳康王至庚午
正義曰漢初不得此篇有僞作其書以代之者漢書律曆志云
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故畢命豐刑曰惟十有二
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䇿書豐刑此僞作者傳聞舊語得其年
月不得以下之辭妄言作豐刑耳亦不知豐刑之言何所道也
鄭玄云今其逸篇有冊命霍侯之事不同與此序相應非也鄭
玄所見又似異於豐刑皆妄作也說文云朏月未盛之明也此
日未有事而記此庚午朏者爲下言壬申張本猶如記朔望與
生魄死魄然也
王若至仰成
正義曰康王順其事歎而呼畢公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布
大德於天下用此能受殷之王命代殷爲天子惟周公佐助先
王安定其家愼彼殷之頑民恐其或有叛逆故遷於洛邑令之
比近王室用使化其敎訓自爾巳來旣歷三紀人丗既變風谷
[018-23a]
亦移四方無可度之事我天子一人用是而得安寧但天道有
上下交接之義政敎有用俗改更之理今日雖善或變爲惡若
不善其善則民無所勸慕更須選賢敎之舉善勸之冝此任者
莫先於公惟公勉力行德能勤小事輔佐四丗正色率下無有
不敬仰師法公言者公之善功多於先王我小子垂衣拱手仰
公成理將欲任之故盛稱其德也
傳王順至王命
正義曰畢公代周公爲太師故王呼爲父師率東方諸侯是爲
東伯也蓋君陳卒命之使代君陳也
傳言周至其家
正義曰釋詁云左右助也言周公助先王安定其家伐殷之時
周公巳有其功復能遷殷頑民言其功之多也
傳言殷至曰丗
正義曰周公以攝政七年營成周成王元年遷殷頑民成王在
位之年雖未知其實當在三十左右至今應三十六年是殷民
[018-23b]
遷周巳歷三紀十一年者天之大數歳星太歳皆十二年而一
周天故十二年曰紀父子易人爲丗大禹謨云賞延于丗謂縁
父及子也
傳天道至勸慕
正義曰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而有寒暑生焉刑新國用輕典刑
亂國用重典輕重隨俗而有寛猛異焉天道有上下交接之義
故寒暑易節政敎有用俗改更之理故寛猛相濟天道有寒暑
遞來政敎以寛猛相濟民之風俗善惡無常或善變爲惡或惡
變爲善不可以其旣善謂善必不變民之俗善須以善養之令
善遂不變人之俗有不善當以善法御之使變而爲善若乃不
善其善則下民無所勸慕民無所慕則變爲惡矣殷民今雖巳
善更當以善敎之欲以屈畢公之意
傳言公至師法
正義曰小物猶小事也能勤小事則大事必能勤矣故舉能勤
小事以爲畢公之善釋詁云亮佐也晉語說文王之事云詢于
[018-24a]
八虞訪于辛尹重之以周召畢榮則畢公於文王之丗巳爲大
臣是輔佐文武成康四丗爲公卿也正色謂嚴其顔色不惰慢
不阿諂以此率下下民無不敬仰師法之
傳公之至子孫
正義曰先王之功無由可及言公之善功多大先人之美方欲
委之以事盛言之重其功美矣
王曰至念哉
正義曰王更歎而呼畢公曰嗚呼父師今日我敬命公以周公
所爲之事公其往爲之哉公往至彼當識別善之與惡表異其
善者所居之里彰明其爲善病其爲惡其爲善之人當立其善
風揚其善聲其有不循道敎之常者則殊其井田疆界使之能
畏爲惡之禍慕爲善之福更重畫郊圻境界謹愼牢固其封疆
守備以安彼四海之内爲政貴在有常言辭尚其體實要約當
不惟好其竒異商之舊俗靡靡然好相隨順利口辯捷阿䛕順
旨者惟以爲賢餘風至今未絶公其念絶之哉戒畢公以治殷
[018-24b]
民之法
傳言當至善聲
正義曰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淑善也慝惡也言
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知其善者表異其所居之里若今孝子順
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者也表其善者則惡者自見明其爲善
當襃賞之病其爲惡當罪罰之其有善人立其善風令邑里使
放傚之揚其善聲告之踈逺使聞知之
傳其不至沮勸
正義曰孟子云方里爲井井九百畝使民死徙無出郷郷田同
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然則先王制
之爲井田也欲使民相親愛生相佐助死相殯葬不循道敎之
常者其人不可親近與善民雜居或染善爲惡故殊其井田居
界令民不與來往猶今下民有大罪過不肯服者則擯出族黨
之外吉凶不與交通此之義也亦旣殊其井田必當思自改悔
使其能畏爲惡之禍慕爲善之福所以沮止爲惡者勸勉爲善者
[018-25a]
傳郊圻至安矣
正義曰郊圻謂邑之境界境界雖舊有規畫而年丗乆逺或相
侵奪當重分明畫之以防後相侵犯雖舉邑之郊境爲言其民
田疆畔亦令更重畫之不然何以得殊其井疆也王城之立四
郊以爲京師屏障預備不虞又當謹愼牢固封疆之守備以安
四海之内此是王之近郊牢設守備惟可以安京師耳而云安
四海者京師安則四海安矣
傳紂以至絶之
正義曰韓宣子稱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靡靡者相隨順之意
紂之爲人拒諫飾非惡聞其短惟以靡靡相隨順利口捷給能
隨從上意者以之爲賢商人效之遂成風俗由此所以覆亡國
家殷民利口餘風至今不絶公其念絶之欲令其變惡俗也
我聞至共訓
正義曰我聞古人言曰丗有禄位之家恃富驕恣少能用禮以
放蕩之心陵邈有德之士如此者實悖亂天道敝俗相化奢侈
[018-25b]
華麗雖相去萬丗而共同一流此殷之衆士皆是富貴之家居
處寵勢惟巳乆矣怙恃奢侈以滅德義身卑而僭上飾其服美
於其人驕恣過制矜能自侉行如此不變將用惡自終今以法
約之雖收斂其放佚之心恒防閑之惟大艱難資財富足能順
道義則惟可以長年命矣惟能用德惟能行義是乃爲大順德
也若不用古之訓典則於何其能順乎欲令畢公以古之訓典
敎殷民也
傳特言至天道
正義曰凡以善言敎化無非古之訓典於此特言我聞者言此
事自古有之所以尤須嚴禁故也丗有禄位財多勢重縱恣其
心而無禮敎如此之人少能不以放蕩之心陵邈有德者天這
以上臨下以善率惡今乃以下慢上以惡陵善如此者實亂天
道也
傳此殷至僭上
正義曰席者人之所處故爲居之義舊乆也殷士多是丗貴之
[018-26a]
家故爲居寵日乆怙恃已之奢侈自謂奢侈爲賢德義廢而不
行故爲以滅德義又以人輕位卑美服盛飾是服飾過制度美
於其人言僭上服服勝人也
傳言殷至惟難
正義曰淫訓過也故爲過制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
敵故矜侉不變將用惡自終言雖收放心則已收之矣雖今順
從周制畏威自止故怨猶在心未壓服故以禮閑禦其心惟難
也閑謂防閑禦止也
傳敬順至畢公
正義曰美於前人之政謂光前人之政所以勉勵畢公
尚書正義卷第一八
             計一萬五千六百九十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