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二十七
上元程廷祚撰
震下震上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正義紫陽朱子曰震来當震之来時也虩虩恐懼驚顧之
貌震驚百里以雷言匕所以舉鼎實鬯以秬黍酒
和鬱金所以灌地降神者也不喪匕鬯以長子言
[027-1b]
也此卦之占為能恐懼則致福而不失其所主之

虚齋蔡氏曰震来當震之来時也以心言謂事之可
懼而吾懼之也虩虩所以狀其震来凡有所事者
皆當懼懼便是震来也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執事
便敬所以致福而不失其所主之重
餘論新蔡干氏曰祭禮薦陳甚多而經獨言不喪匕鬯者
匕牲體薦鬯酒人君所自親也
[027-2a]
安定胡氏曰百里雷聲之所及也匕者宗廟之器以
棘木為之似畢而无兩岐所以舉鼎之實而升于
爼也鬯者以鬱金草和酒而有芬芳調鬯之氣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
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

正義紫陽朱子曰恐致福恐懼以致福也
辨正紫陽朱子曰程子以為邇也下脱不喪匕鬯四字今
[027-2b]
従之或出即鬯字之誤
愚案震初受體于乾而主動者也卦中陽爻為道心
之動隂爻為人心之動而全卦又有道心能自奮
于人心之象故彖辭直斷之曰亨而傳不更釋也
震来指心之動心之動非一端而獨言恐懼者恐
懼乃道心之生而人之所以免於憂患者也震来
虩虩言存于心者不敢放也笑言啞啞言發于身
者不敢肆也至于人之存心初不必實有患害而
[027-3a]
後生其恐懼震驚百里言危在于至逺而懼形於
至近故能不喪匕鬯如此則可以守宗廟社稷以
為祭生而終獲其福矣於此見震之動於天徳也
○啞啞葢收歛之意舊解或以為盛或以為自若
皆誤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正義伊川程子曰洊重襲也上下皆震故為洊雷君子觀
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懼自修飭循省也
[027-3b]
餘論平菴項氏曰恐懼修省所謂洊也人能恐懼既震矣
又修省焉洊在其中矣
雲峯胡氏曰恐懼作于心修省見于事修克治之功
省審察之力
折中曰案恐懼修省者君子之洊雷也非遇雷震而恐
懼也須從項氏
初九震来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正義㑹稽虞氏曰初位在下故言後
[027-4a]
伊川程子曰初九在卦之下處震之初若能以為恐
懼而周旋顧慮虩虩然不敢寧止則終必保其安
吉故後笑言啞啞也
餘論徂徕石氏曰初九有陽明之徳居震之始是能先戒
懼者故繇彖所言此爻當之
雲峯胡氏曰初九在内卦之下震之主也故辭與卦
同葢震之用在下而重震之初又最下者所以為
震之主也
[027-4b]
愚案爻辭于笑言啞啞特加後字此用意所在世故
有初心本知戒謹未㡬而繼之以放肆者所謂始
未嘗不肅慎後稍怠慢也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震來而能恐懼周顧則无患矣是能因
恐懼而致福也因恐懼而能自修省不敢違於法
度是後有法則而能保其安吉
六二震來厲億喪具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027-5a]
辨正愚案六在震卦為人心之動六二震来厲乃所謂人
心惟危也億者多也貝人之所寳猶陽徳之足重
也今二不見剛是自失其陽徳猶人之喪其貝而
且多之象也九陵峻險幽暗而背乎陽二以隂柔
動乎剛上是又躋于九陵之象也此皆言人心之
危以明震来厲之義也然人心愈動則愈危而道
心益不可見勿逐七日得言誠能安静自不久而
得其道心矣此爻舊觧俱誤
[027-5b]
存疑伊川程子曰六二居中得正善處震者也而乘初九
之剛震剛動而上奮孰能禦之厲猛也危也彼来
既猛則已處危矣億度也貝所有之資也躋升也
九陵陵之高也逐往追也以震來之厲度不能當
而必喪其所有則升至髙以避之也二之所貴者
中正也遇震懼之来雖量勢巽避當守其中正无
自失也卦位有六七乃更始時過事已則復其常
故云七日得
[027-6a]
象曰震來厲乗剛也
辨正愚案乗剛者言背乎陽徳而出其上也言乗剛則喪
貝躋陵之危皆在其中矣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青
辨正愚案蘇蘇微動之貎六三上親九四與二之乗剛者
異然其材劣弱知有陽徳而不能從故為震蘇蘇
之象震行无青勉之以動而從剛也
楊氏文源曰震而不行徒震耳行者改圗也此恐懼
[027-6b]

存疑伊川程子曰蘇蘇神氣渙散自失之狀三以隂居陽
不正處不正于平時且不能安况處震乎若因震
懼而能行去不正而就正則可以无過青過也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辨正愚案位不當者猶言不勝其任也言六三不能動而
從剛其材有以使之然也
九四震遂泥
[027-7a]
正義伊川程子曰九四不中不正䧟溺于重隂之間不能
自震奮者也故云遂泥泥滯溺也遂无反之意震
道亡矣豈復能光亨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初九以一陽動乎二隂之下得震之本
象故其福與卦辭合九四以一陽動乎四隂之中
則震變成坎震而遂䧟于泥也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陽者剛物震者動義以剛處動本有光
[027-7b]
亨之道乃失其剛正則䧟于重隂以致遂泥云未
光見陽剛本能震也以失徳故泥耳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
辨正愚案六五之動介于天人之際有往而出于危者亦
有来而入于危者故曰往来厲然其所處正在于
髙明之地非六二所可比故終不至以人心汨其
道心而大喪其所有事也二曰来厲五曰往来厲
其危之輕重不居然可見歟○彖爻二辭毎以喪
[027-8a]
與不喪為言葢心動乃得喪之機而動之不善即
有非所可喪而喪者矣可不慎乎
存疑紫陽朱子曰以六居五而處震時无時而不危也以
其得中故无所喪而能有事也占者不失其中則
雖危无喪矣
象曰震往来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辨正愚案危人心也中道心也危行謂行于危所謂往来
厲也其事在中大无喪者言六五之危行已不能
[027-8b]
无所喪矣非知中之在我而固守之其所喪不至
于大乎大即爻辭所謂億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
媾有言
正義山陽王氏曰居震之極求中不得故懼而索索視而
矍矍无所安親也而復征焉凶其宜也若懼鄰而
戒合于備豫故无咎極懼相疑故雖婚媾有言
東谷鄭氏曰上以隂柔之資而居一卦之上其中无
[027-9a]
所得不能自安故震索索而氣不充視矍矍而神
不固人之過于恐懼者固无足取若能舉動之際
覩事之未然而知戒亦聖人之所許也
趙氏光大曰隂處震極故當震之来志氣消沮瞻視
徬徨驚懼之甚也以是而行其志先亂凶也所以
然者以不能圗之于早也若震未及身而方及鄰
之時恐懼修省豫為之圗則自无索索矍矍之咎

[027-9b]
愚案上六道心无存而人心之動已極故為索索矍
矍之象以是而行凶可知矣震不于其躬于其鄰
即驚逺懼邇之意然震驚百里不喪匕鬯乃陽剛
之事此則勉隂柔以知懼而已婚媾有言先儒有
以為衍文者 折中謂占戒之外反言以决之之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正義紫陽朱子曰中謂中心
[027-10a]
愚案中謂道心初九是也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正義兼山郭氏曰人之耳目口鼻皆有欲也至于背則无
欲也内欲不動則外境不入是以行其庭不見其
人也不獲其身止其止矣不見其人止于行矣内
外兼止故人欲滅而天理固存孟子曰養心莫善
于寡欲其艮其背之謂乎
[027-10b]
紫陽朱子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者止而止也行其庭
不見其人者行而止也
又曰艮其背只是言止也人之四體皆能動惟背不
動取止之義止其所則廓然而大公
又曰明道云與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兩忘也
説得最好便是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不見
有物不見有我只見所當止地
問艮其皆不獲其身曰不見有身也行其庭不見其
[027-11a]
人曰不見有人也曰不見有身不見有人所見者
何物曰只是此理
象山陸氏曰艮其背不獲其身无我行其庭不見其
人无物
辨正紫陽朱子曰四句只略對艮其背一句是腦故彖傳
中言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此段工夫
全在艮其背上人多將行其庭對此句説便不是
了行其庭只輕帶過縁艮其背了則自然不見有
[027-11b]
已也不見有人故云此四句只略對
愚案艮之為止其義有二一則止其所當止也一則
止其所止而不遷也而意亦一貫惟止其所當止
而不遷是以謂之止也至於止雖一定不易之名
而實有萬變不測之用葢即唐帝之所謂執中而
子思之所謂時中也故彖辭兼行止言之而彖傳
則曰動静不失其時葢非物我兩忘則有膠于一
偏之弊而流于子莫之執中矣程傳以孔子仕止
[027-12a]
久速皆當其可當之最為確切朱子以為主静又
引文王之止于仁敬孝慈似失之矣○案程傳内
欲不萌萬物不接亦即物我兩忘之意朱子駁之
過矣
存異紫陽朱子曰不獲其身如君止于仁臣止于忠但見
得事之當止不見此身之為利為害纔將此身預
其間則道里便壊了古人所以殺身成仁舍生取
義者只為不見此身方能如此
[027-12b]
愚案朱子此論義理不為不精然彖辭四句一言静
則不見有我一言動則不見有物葢静而見有我
則不能動動而見有物則不能静皆非時止時行
之義而有累于艮者也觀彖傳所釋自明如朱子
之言于不獲其身尚逺又何以為不見其人乎以
此知訓經之確與未確不在談理之精也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静不失其時其道
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
[027-13a]
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艮為止止之道唯其時行止動静不以
時則妄也不失其時則順理而合義在物為理處
物為義動静合理義不失其時也乃其道之光明
也君子所貴乎時仲尼時止乆速是也艮體篤實
有光明之義
又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時行對時止而言亦止其
所也動静不失其時皆止其所也
[027-13b]
紫陽朱子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行固非止然行而
不失其理乃所以為止也
又曰艮其背是止于止行其庭不見其人是止于動
故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雙湖胡氏曰艮一陽見于二隂之上陽明著見隂莫
得而掩蔽之故艮獨稱光明此解最確
折中曰案釋名之下先著四句亦所以為釋辭之端時
止則止則所謂艮其背不獲其身也時行則行則所
[027-14a]
謂行其庭不見其人也
愚案上下敵應乃八純卦之所同而不相與則艮之
所獨以艮取義于止卦則内外皆止也又如賁之
文明以止咸之止而説之類則仍有相為用之意
而此卦不然故曰不相與也
辨正平菴項氏曰卦辭為艮其背傳為艮其止晁氏説之
曰傳亦當為艮其背自王弼以前无艮其止之説
今案古文背字為北有訛為止字之理
[027-14b]
餘論問艮之象何以為光明朱子曰定則明凡人胷次煩
擾則愈見昏昧中有定止則自然光明莊子所謂
泰宇定而天光發是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辨正
折中曰案思不出位諸家皆作思欲不出其位思字不
甚重今觀咸卦云貞吉悔忘憧憧往来朋從爾思而
夫子以何思何慮明之則此思字葢不可略
[027-15a]
愚案折中以為當重思字最是葢山者不動之物
艮之象也人心之好動莫如思然思者人所不能
无聖人欲人當其境則有思過其境則无思思不
出其位此君子慎思之學所以象艮也○思猶言
念慮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君子觀艮止之象而思安所止不出其
位也位者所處之分也萬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
止而安若當行而止當速而乆或過或不及皆出
[027-15b]
其位也况踰分非據乎
建安邱氏曰凡人所為所以易至于出位者以其不
能思也思則心有所悟知其所當止而得所止矣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在最下趾之象趾動之先也艮其趾
止于動之初也事止于初未至失正故无咎也然
柔處下當止之時也行則失其正矣隂柔患其不
能常也不能固也故戒以利在常永貞固則不失
[027-16a]
止之道也
雲峰胡氏曰事當止者當于其始而止之乃可无咎
止于始猶懼不能止于終而况不能止于始者乎
初六隂柔懼其始之不能終也故戒以利永貞欲
常乆而貞固也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正義會稽虞氏曰動而得正故未失正也勤而得正則止矣
白雲郭氏曰趾初象也動莫先于趾止于動之先則
[027-16b]
易而止于既動之後則難傳言未失正者止于動
之先未有失正之事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辨正愚案本卦以形體取象二正屬腓腓隨足而動者也
足欲行則腓不能獨止六二止于非所當止之地
動被牽引而无以自救故曰不拯其隨如是而求
快于心不可得矣此非艮之羙者也舊説似誤
存疑伊川程子曰六二居中得正得止之道也上无應援
[027-17a]
不獲其君矣三居下之上成止之主乃剛而失中
不得止之宜剛止于上非能降而下求二雖有中
正之徳不能從也二之行止係乎所主非得自由
故為腓之象股動則腓隨動止在股而不在腓也
二既不得中正之道拯救三之不中雖咎不在已
然豈其所欲哉故其心不快
紫陽朱子曰六二居中得正既止其腓矣三為限則
腓所隨也而過剛不中以止乎上二雖中正而體
[027-17b]
柔弱不能往而拯之是以其心不快也此爻占在
象中下爻放此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辨正愚案不拯其隨則柔將妄行而不可止矣柔之妄行
以不能退而聽命于剛之故故曰未退聽也
存疑紫陽朱子曰三止乎上亦不肯退而聽乎二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正義紫陽朱子曰限身上下之際即腰胯也夤膂也九三
[027-18a]
以過剛不中當限之處而艮其限則不得屈伸而
上下判隔如列其夤矣危厲熏心不安之甚也
通論童溪王氏曰九三下體之終也以上下二體觀之則
交際之地也故曰限夫人之身雖有體節程度然
其脉絡血氣必也周流㑹通曽无上下之間故能
屈伸俯仰无不如意而心得以夷然居中今也艮
其限而有所止焉則截然不相關屬而所謂心者
其能獨寧乎故曰厲熏心
[027-18b]
雲峯胡氏曰寂然不動者心之體二之艮其腓失之
狥物感而遂通者心之用三之艮其限失之絶物
楊氏文源曰此爻是惡動以為静而反至于動心者
葢心之與物本相聨屬時止而止時行而行則事
應于心而心常泰然有意絶物則物終不可絶而
心終不可静矣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正義東谷鄭氏曰三雖止而不與物交而其危則實熏心
[027-19a]

何氏元子曰以強制故危熏心艮限者強制之謂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正義山陽王氏曰履得其位止求諸身得其所處故不䧟
于咎也
紫陽朱子曰以隂居隂時止而止故為艮其身之象
而占得无咎也
通論安定胡氏曰人之體統而有之則謂之一身分而言
[027-19b]
之則腰足而上謂之身六四出下體之上在上體
之下是身之象也夫人患不能止其身今能止之
得其正使四肢不妄動故无咎也
敬菴呉氏曰視聽言動身之用也非禮勿視聽言動
艮其身也時止而止故无咎若艮限則一于止是
猶絶視聽言動而以寂滅為道者矣
折中曰案此爻不言艮其背者葢艮其背則不獲其身
矣不獲其身者忘也若艮其身則能止而未能忘也
[027-20a]
然止者忘之路故其占亦曰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正義衡水孔氏曰止諸躬也者躬猶身也明能静止其身
不為躁動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正義泉峯龔氏曰艮其輔非不言也言而有序所以為艮

谷氏拙侯曰止在言前非出口方思止也然有序為
[027-20b]
止止亦非緘黙之謂也
辨正愚案集解有序作有孚亦通
存疑伊川程子曰五君位艮之主也主天下之止者也而
隂柔之才不足以當此義故止以在上取輔義言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五之所善者中也艮其輔謂止于中也
言以得中為正止之于輔使不失中乃得正也
[027-21a]
余氏子華曰言不妄發發必當理唯有中徳者能之
辨正愚案中正當作正中而正字當作止字葢傳寫之訛
以韵叶之可見
上九敦艮吉
正義伊川程子曰九以剛實居上而又成艮之主在艮之
終止于至堅篤者也敦篤實也居止之極故不過
而為敦人之止難于乆終故節或移于晚守或失
于終事或廢于久人道之所同患也上九能敦厚
[027-21b]
于終止道之至善所以吉也六爻之徳唯此為吉
紫陽朱子曰以陽剛居上之極敦厚于止也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天下之事唯終守之為難能敦于止有
終者也上之吉以其能厚于終也
秋山王氏曰徳愈厚而止愈安是止之善終者也其
吉可知
通論雲峰胡氏曰敦臨敦復皆取坤土象艮山乃坤土而
[027-22a]
隆其上者也其厚也彌固故其象為敦其占曰吉
艮之在上體者凡八而皆吉


[027-22b]
大易擇言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