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十六
上元程廷祚撰
坎下坎上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正義伊川程子曰卦中一陽上下二隂陽實隂虛上下无
據一陽陷于二隂之中故為坎陷之義陷則為險
習重也如學習温習皆重復之義也陽實在中為
[016-1b]
中有孚信維心亨維其心誠一故能亨通至誠可
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險難之不可亨也行有尚謂
以誠一而行則能出險有可嘉尚謂有功也不行
則常在險中矣
紫陽朱子曰習重習也坎險陷也其象為水陽陷隂
中外虛而中實也此卦上下皆坎是為重險中實
為有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

[016-2a]
平菴項氏曰重卦坎字在六重卦之先故加習字以
起後例示離震艮兑巽皆當以重習起義也乾坤
不加習字者六爻只一爻故也
通論隆山李氏曰坎之中實是為誠離之中虛是為明中
實者坎之用中虚者離之用也作易者因坎離之
中而寓誠明之用古聖人之心學也
餘論雲峰胡氏曰他卦亨字本義例以為占惟此則曰中
實為有孚心亨之象蓋他卦事之亨也此心之亨
[016-2b]
也陽實有孚之象陽明心亨之象
章氏本清曰六十四卦獨于坎卦指出心以示人可
見心在身中真如一陽陷于二隂之内所謂道心
惟微者此也
存疑衡水孔氏曰坎是險陷之名習者便習之義險難之
事非經便習不可以行故須便習于坎事乃得用
故云習坎也案諸卦之名皆于卦上不加其字此
坎卦之名特加習字者以坎為險難故特加習名
[016-3a]
藍田呂氏曰習坎更試乎至難也八卦乾健坤順震
動艮止離明坎險巽入兑説惟險非吉徳君子所
不取故于坎也獨以習坎為名更試重險乃君子
所有事也
紫巖張氏曰習安行不息之稱習坎險可出矣夫陽
陷于隂非出險則功无自興曰習坎以出險也
愚案習坎彖傳曰重險也義訓甚明故程傳亦但解
為重複諸儒紛紛之論殊與彖傳不合且經教人
[016-3b]
之用險惟在有孚心亨如孔氏之説險難必須便
習然後可行是為别生一義矣至卦名之上加一
字者平菴項氏之説蓋為近之
存異郭氏曰卦首習字上脱卦名坎字彖傳同案説卦
明八卦象義稱坎多矣並无習字其誤益明
愚案白雲郭氏曰易中諸卦于卦上无加字者獨此
稱習坎王原叔先生引徐氏新義謂習坎字上脱
卦名一坎字而易中卦名之下亦无重言卦者故
[016-4a]
離卦不曰離重離巽卦不曰巽重巽其重言卦名
者皆孔子彖辭也孔氏既未明徐氏尤失之案新
義之説即本之舉正者白雲之辨是也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
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
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正義伊川程子曰習坎者謂重險也上下皆坎兩險相重
也水流而不盈陽動于險中而未出于險乃水性
[016-4b]
之流行而未盈于坎既盈則出乎坎矣行險而不
失其信陽剛中實居險之中行險而不失其信者
也坎中實水就下皆為信義有孚也維其心可以
亨通者乃以其剛中也中實為有孚之象至誠之
道何所不通以剛中之道而行則可以濟險難而
亨通也以其剛中之才而往則有功故可嘉尚若
止而不行則常在險中矣坎以能行為功髙不可
升者天之險也山川邱陵地之險也王公君人者
[016-5a]
觀坎之象知險之不可陵也故設為城郭溝池之
險以守其國保其民人是有用險之時其用甚大
故贊其大矣哉山河城池謂險之大端也若夫尊
卑之辨貴賤之分明等威異物采凡所以杜絶陵
僭限隔上下者皆體險之用也
紫陽朱子曰水流不盈是説一坎滿便流出去一坎
又滿又流出去行險而不失其信則是説決定如

[016-5b]
又曰坎水只是平不解滿盈是滿出来
雲峰胡氏曰水字當讀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兩句皆指水言以水之内實行有常者釋卦辭有
孚之義也
餘論王氏伯厚曰下陽舉而虢亡虎牢城而鄭懼西河失
而魏蹙大峴度而燕危故曰設險以守其國
石門梁氏曰流而不盈時止則止也盈而後進時行
則行也坎以能止為信以能行為功時止時行其
[016-6a]
君子處險之道與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徳行習教事
正義呉郡陸氏曰洊再也水再至而益通流不舍晝夜重
重相隨以為常有似于習故君子象之以常徳行
習教事如水不息也
伊川程子曰坎為水水流仍洊而至兩坎相習水流
仍洊之象也水自涓滴至于尋丈至于江海洊習
而不驟者也其因勢就下信而有常故君子觀坎
[016-6b]
水之象取其有常則常久其徳行人之徳行不常
則偽也故當如水之有常取其洊習相受則以習
熟其教令之事夫發政行教必使民熟于聞聴然
後能從故三令五申之若驟告未喻遽責其從雖
嚴刑以驅之不能也故當如水之洊習
紫陽朱子曰治己治人皆必重習然後&KR0836而安之
餘論涑水司馬氏曰水之流也習而不已以成大川人之
學也習而不止以成大賢故君子以常徳行習教
[016-7a]

東坡蘇氏曰常其徳行故遇險而不變習其教事故
遇險而能應
石澗俞氏曰常徳行謂徳行有常而不改習教事謂
教事練習而不輟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正義山陽王氏曰最處坎底入坎窞者也處重險而復入
坎底其道凶也
[016-7b]
伊川程子曰初以隂柔居坎險之下非能出乎險也
唯益陷于深險耳窞坎中之陷處已在習坎中更
入坎窞其凶可知
紫陽朱子曰以隂柔居重險之下其陷益深故其象
占如此
存異紫巖張氏曰隂居重坎下迷不知復以習于惡故凶
失正道也傳曰小人行險以僥倖初六之謂
愚案險以在下者為重故坎卦下三爻視上三爻其
[016-8a]
辭有甚焉初六習坎言此乃重險之下所謂坎窞
者也使不知而誤入之其凶極矣張氏以習坎為
習于惡未之敢信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正義愚案道謂天徳也失道者言初處坎之極下不復知
有天徳也凶可知矣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正義伊川程子曰二當坎險之時陷上下二隂之中是有
[016-8b]
險也然其剛中之才雖未能出乎險中亦可小自
濟是所求小得也君子處險難而能自保者剛中
而已
紫陽朱子曰處重險之中未能自出故為有險之象
然剛而得中故其占可以求小得也
愚案此爻言陷溺已深幾自失其陽德然本心之良
未嘗泯絶雖旦晝之牿亡而夜氣猶有存者故曰
坎有險求小得也舊説于此未暢
[016-9a]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以剛中之才不至陷于深險是所求小
得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三在坎陷之時以隂柔而居不中正
其處不善來下則入于險之中之上則重險也故
云來之坎坎枕謂支倚居險而支倚以處不安之
甚也所處如此唯益入于深險耳故云入于坎窞
[016-9b]
如三所處之道不可用也故戒勿用
紫陽朱子曰以隂柔不中正而履重險之間來往皆
險前險而後枕其陷益深不可用也故其象占如
此枕倚著未安之意
又曰險且枕只是前後皆險來之自是兩字謂下来
亦坎上往亦坎之往也進退皆險也
辨正愚案輔嗣云枕者枝而不安之謂傳義本此立説而
微有同異又案于令升曰枕安也藍田呂氏曰險
[016-10a]
且枕者安于所未安也此説似勝
象曰來之坎坎終无功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進退皆險處又不安若用此道當益入
于險終豈能有功乎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
正義何氏玄子曰貳副也謂樽酒而副以簋也禮天子大
臣出會諸俟主國樽棜簋副是也 折中云簋貳之説何氏得之
辨正愚案六四所處出重險之外離陷溺之深酒食雖能
[016-10b]
陷人而樽酒簋貳則其陷亦微矣且坎之所以為
幽暗者以天光之難見也若有牖以通陽而收納
約束于此以與之相接則道心之復不逺而可以
免于險矣故終无咎也舊説雖主承比立論而況
以大臣匡其君上之事意義非不可悦而揆之斯
卦斯爻未見其比附確當而不可易學者詳之
存疑山陽王氏曰處重險而履正以柔居柔履得其位以
承于五五亦得位剛柔各得其所皆无餘應以相
[016-11a]
承比明信顯著不存外飾處坎以斯雖復一樽之
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納此至約自進于牖乃可
羞之于王公薦之于宗廟故終无咎也
崔氏曰于重險之時居多懼之地比五而承陽修
其潔誠進其忠信則終无咎也
伊川程子曰六四隂柔而下无助非能濟天下之險
者以其在髙位故言為臣處險之道大臣當險難
之時唯至誠見信于君其交固而不可間又能開
[016-11b]
明君心則可保无咎矣夫欲上之篤信唯當盡其
質實而已多儀而尚飾莫如燕享之禮故以燕享
喻之言當不尚浮飾唯以質實所用一樽之酒二
簋之食復以瓦缶為器質之至也其質實如此又
須納約自牖納約謂進結于君之道牖開通之義
室之暗也故設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處
以況君心所明處詩云天之牖民如壎如篪毛公
訓牖為道亦開通之謂人臣以忠信善道結于君
[016-12a]
心必自其所明處乃能入也人心有所蔽有所通
所蔽者暗處也所通者明處也嘗就其明處而告
之求信則易也故云納約自牖能如是則雖艱險
之時終得无咎也
紫陽朱子曰九五尊位六四近之在險之時剛柔相
際故有但用薄禮益以誠心進結自牖之象牖非
所由之正而室之所以受明也始雖艱阻終得无
咎故其占如此
[016-12b]
存異紫陽朱子曰晁氏云先儒讀樽酒簋為一句貳用缶
為一句今從之貳益之也周禮大祭三貳弟子職
左執虛豆右執挾匕周旋而貳是也案樽酒簋貳用缶三字為
句自虞仲翔始
鳳阿姜氏曰觀孔子小象以樽酒簋貳為句則晁氏
之説以貳用缶為句者非矣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辨正愚案樽酒簋貳程子以為舉首句是也際者相近之
[016-13a]
謂言四雖柔闇然與五之剛陽相近則其能出于
險而終无咎可知非謂君臣之交際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象只舉首句如此比多矣樽酒簋貳質
實之至剛柔相際接之道能如此則可終保无咎
君臣之交能固而常者在誠實而已剛柔指四與
五謂君臣之交際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正義石澗俞氏曰坎不盈以其流也彖傳曰水流而不盈
[016-13b]
是也不盈則適至于既平故无咎
何玄玄子曰祗適也猶言適足也言適于平而已即
彖傳所謂水流而不盈也 折中曰如程傳說則不盈為未能盈科出險
之義與彖傳異指矣須以俞氏何氏之説為是
辨正愚案九五剛中正彖之所謂心亨者也然坎之為坎
不與其出于險而但觀其所以行險者坎不盈祗
既平所謂行險而不失其信也險无常而其不盈
也有常則險而平矣此言剛中之君子不畏天下
[016-14a]
之有險而能使天下之險自我而平則何咎之有
乎王氏謂九五未免于咎不可從
存疑山陽王氏曰為坎之主而无應輔可以自佐未能盈
坎者也坎之不盈則儉不盡矣祗辭也為坎之主
盡平乃无咎故曰祗既平无咎也説既平乃无咎
明九五未免于咎也
伊川程子曰九五在坎之中是不盈也盈則平而出
矣祗皆音抵抵也復卦云无祗悔必抵于已平則
[016-14b]
无咎既曰不盈則是未平而尚在險中未得无咎
也以九五剛中之才居尊位宜可以濟于險然下
无助也二陷于險中未能出餘皆隂柔无濟險之
才人君雖才安能獨濟天下之險居君位而不能
致天下出于險則為有咎必祗既平乃得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正義紫陽朱子曰水之為物其在坎只能平自不能盈故
曰不盈盈髙之義盈髙乃此處盈字之解
[016-15a]
辨正愚案坎不盈滿既平而止乃險之有孚而可信者也
中未大言其亨于心而不能亨于境也不盈乃水
徳潤下之本性舊説不知即坎之有孚中未大舊
説言未能光大而不知即彖之心亨所以並无明
確之論
上六繫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
正義山陽王氏曰囚執寘于思過之地自修三歲乃可以
求復故曰三歲不得凶
[016-15b]
草廬吳氏曰周官司圜收教罷民能改者上罪三年
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三歲不得其罪大
而不能改者與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辨正愚案坎之性下故上三爻視下三爻為輕不獨四優
于三五優于二也即上與初同為失道而叢棘之
寘與坎窞之入有間焉觀象傳自知之凶三歲者
凶止于三歲也勿用則已甚矣
[016-16a]
離下離上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正義山陽王氏曰離之為卦以柔為正故必貞而後乃亨
故曰利貞亨也柔處于内而履正中牝之善也外
强而内順牛之善也離之為體以柔順為主者也
故吉于畜牝牛也
伊川程子曰離麗也萬物莫不皆有所麗在人則為
所親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事皆其所麗也人
[016-16b]
之所麗利于貞正得其正則可以亨通故曰離利
貞亨畜牝牛吉牛之性順而又牝焉順之至也既
附麗于正必能順于正道如牝牛則吉也
紫陽朱子曰離麗也隂麗于陽其象為火體隂而用
陽也物之所麗貴乎得正牝牛柔順之物也故占
者能正則亨而畜牝牛則吉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坤以全體配乾而行故為牝馬之行地
離以二五附乾而居故為牝牛之畜養
[016-17a]
草廬吳氏曰牛牝皆坤象離中畫一隂坤之中畫也
故象牝牛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離麗也謂附麗也如日月則麗于天百
榖草木則麗于土萬物莫不各有所麗天地之中
无无麗之物在人當審其所麗麗得其正則能亨
也重明以麗乎正以卦才言也上下皆離重明也
[016-17b]
五二皆處中正麗乎正也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
處中正可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二五以柔順
麗于中正所以能亨人能養其至順以麗中正則
吉故曰畜牝牛吉也
平菴項氏曰重明以麗乎正此統論一卦之義以釋
卦名柔麗乎中正此以二五成卦之爻釋卦辭也
辨正愚案離卦雖取義于明者多究以麗義為本觀彖辭
以畜牝牛為象而彖傳曰離麗也則知此卦尤重
[016-18a]
依附之義舊説多失之附㑹者以但知以明義求
之也
通論雲峰胡氏曰坎之剛中九五分數多故彖辭曰有孚
而九五曰坎不盈離之中正六二分數多故彖辭
曰畜牝牛而六二曰黄離元吉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正義山陽王氏曰繼謂不絶也明照相繼不絶曠也
紫陽朱子曰作起也
[016-18b]
辨正愚案彖傳言重明象傳言繼明明因離象而起然古
率謂居位者為明尚書中多有之如堯典明明臯
陶謨庶明之類天子之下有諸侯諸侯之下有卿
大夫而各盡其居上治人之道所謂重明以麗乎
正者此也天子明明徳于天下諸侯明明徳于一
國以至卿大夫莫不皆然所謂繼明照于四方者
此也其實非有二也舊説以繼明為言前後又謂
大人専言王者明兩作皆指君俱誤
[016-19a]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正義漢上朱氏曰榮辱安危繫于所麗君子處離之始安
義守正是以无咎
辨正愚案離以麗物為義初將附于物而未安故為履錯
然之象如君臣朋友交際之始情好未洽志趣未
同其所踐履紛錯而靡寧也君子无往不敬而況
于附物之始乎故惟持以戒慎之心以待人事之
自合則可免于尤悔矣舊解此爻以履錯為志剛
[016-19b]
上進或又以錯然為敬慎之意恐皆未必然
餘論縉雲馮氏曰日方出人夙興之晨也履錯然動之始
也于其始而加敬則終必吉禍福幾微毎萌于初
動之時故戒其初
雙湖胡氏曰錯然是事物紛錯之意能敬則心有主
宰酬應不亂可免于咎不能敬則反是
存疑衡水孔氏曰身處離初故其所履踐恒錯然敬慎不
敢自寧故云履錯然敬之无咎若能如此恭敬則
[016-20a]
得避其禍而无咎
安定胡氏曰錯然者敬之之貌也居離之初如日之初生于事
之初則當常錯然警懼以進徳修業所以得免其咎
伊川程子曰陽固好動又居下而離體陽居下則欲
進離性炎上志在上麗幾于躁動其履錯然謂交
錯也雖未進而跡已動矣動則失居下之分而有
咎也然其剛明之才若知其義而敬慎之則不至
于咎矣初在下无位者也明其身之進退乃所麗之道也
[016-20b]
其志既動不能敬慎則妄動是不明所麗乃有咎也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餘論中溪張氏曰初居離之始所履之邪正善惡紛錯而
未知適從也不敬則妄動而獲咎矣故履錯之敬
可以辟咎此論與麗物義未協
六二黄離元吉
正義紫陽朱子曰黄中色柔麗乎中而得其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黄離元吉得中道也
[016-21a]
餘論伊川程子曰所以元吉者以其得中道也不云正者
離以中為重所以成文明由中也正在其中矣
兼山郭氏曰離之所以亨柔麗乎中正故亨也黄離
之所以元吉文明而用中故元吉也故盡一卦之
美其惟六二乎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辨正愚案日昃之離時已過而相麗非所以持久也鼓缶
之歌不足以為樂而大耋之嗟尤足以為憂蓋欲
[016-21b]
麗而不可得矣凶何如乎此言失位之剛而處垂
盡之地未有能自存者欲人之及時而自納于中
正也
餘論石門梁氏曰三居下離之終乃日昃之時也夫持滿
定傾非中正之君子不能三處日之夕而過剛不
中其志荒矣故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其歌也
樂之失常也其嗟也哀之失常也哀樂失常能无
咎乎君子值此之時則思患之心與樂天之誠並
[016-22a]
行而不悖是固不暇于歌矣而亦何至于嗟乎此説
持論頗佳然于象傳何可久之言未見有當况麗物之本指乎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三居下體之終是前明將盡後明當
繼之時人之始終時之革易也故為日昃之離日
下昃則為沒矣以理言之盛必有衰始必有終常
道也達者順理為樂缶常用之器也鼓缶而歌樂
其常也不能如是則以大耋為嗟憂乃為凶也
紫陽朱子曰重離之間前明將盡故有日昃之象不
[016-22b]
安常以自樂則不能自處而凶矣戒占者宜如是也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餘論伊川程子曰日既傾昃明能久乎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辨正愚案離卦九四于易之諸爻最為凶惡然舊説中鮮
有得其解者考離之為卦以柔而麗于剛者也柔
既麗剛則剛反无所麗矣而麗之為義又以内為
安者也麗于外則天下有所不受矣九四自棄其
[016-23a]
中正之德外求依附而不知數之所窮者害之所
必烈也其身受極禍非自取之乎
存疑伊川程子曰九四離下體而升上體繼明之初故言
繼承之義在上而近君繼承之地也以陽居離體
而處四剛躁而不中正且重剛以不正而剛盛之
勢突如而來非善繼者也夫善繼者必有巽讓之
誠順承之道若舜唘然今四突如其來失善繼之
道也又承六五隂柔之君其剛盛陵爍之勢氣焰
[016-23b]
如焚然故云焚如四之所行不善如此必被禍害
故曰死如失繼紹之義承上之道皆逆徳也衆所
棄絶故云棄如至于死棄禍之極矣故不假言凶也
紫陽朱子曰後明將繼之時而九四以剛迫之故其
象如此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正義紫陽朱子曰无所容言焚死棄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016-24a]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五居尊位而守中有文明之徳可謂
善矣然以柔居上危懼之勢也唯其明也故能畏
懼之深至于出涕憂慮之深至于戚嗟所以能保
其吉也
辨正愚案六五以所麗之位太髙而危故持之以憂懼則
吉先儒或以為乘九四之剛或以為迫于上下之
二陽皆非也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016-24b]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五之吉者所麗得王公之正位也據
在上之勢而明察事理畏懼憂虞以持之所以能
吉也不然豈能安乎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
正義山陽王氏曰離麗也各得安其所麗謂之離處離之
極離道已成則除其非類以去民害王用出征之
時也故必有嘉折首獲匪其醜乃得无咎也
紫陽朱子曰剛明及逺威震而刑不濫无咎之道也
[016-25a]
故其象占如此
愚案剛爻于本卦无所附麗而上九又在事外故為
王用出征以蕩滌羣隂而成盛治之象
象曰王用岀征以正邦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王者用剛斷以察除天下之惡所以正
治其邦國也


[016-25b]
大易擇言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