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十一
上元程廷祚撰
兌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正義衡水孔氏曰剛既浸長說而且順又以剛居中有應
于外大得亨通而利正也故曰元亨利貞至于八
月有凶者以盛不可終保也
[011-1b]
伊川程子曰二陽方長于下陽道嚮盛之時聖人豫
為之戒曰陽雖方盛至于八月則其道消矣是有
凶也大率聖人為戒必于方盛之時方盛而慮衰
則可以防其滿極而圖其永乆若既衰而後戒亦
无及矣自古天下安治未有乆而不亂者盖不能
戒于盛也
紫陽朱子曰臨進而凌逼于物也二陽浸長以逼于
隂故為臨又其為卦下兌說上坤順九二以剛居
[011-2a]
中上應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于正然至于八月
當有凶也
語類問臨不特上臨下之謂臨凡進而逼近者皆謂
之臨否朱子曰然此是二陽自下而進上則凡相
逼近者皆為臨也
秋山王氏曰二陽上進前順而无阻故曰元亨
雲峰胡氏曰諸家臨字訓近訓大只見上臨下不見
剛臨柔之意本義依如臨深淵之臨謂進而迫于
[011-2b]
淵此所謂臨者剛進而迫于柔也盖復者隂之極
而陽初来也臨者二陽皆来而迫于隂也故復亨
而臨大亨
愚案卦成于二體有取義于上下者有取義于内外
者若此卦之名為臨以二陽臨四隂此取内外之
義猶泰否之乾坤也解者不明此義但為以上臨
下之說故多不合至二陽爻謂之臨而四隂爻亦
謂之臨者四隂蒙二陽為名猶履卦柔履剛而外
[011-3a]
卦三剛爻亦莫不曰履卦類此者多也以為剛柔
互相臨亦誤
通論横渠張子曰臨言有凶者大抵易之于爻變陽至二
便為之戒未過中已戒猶履霜堅冰之義及泰之
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過中之戒也
雙湖胡氏曰自乾以下元亨利貞占辭凡七卦乾坤
屯隨臨无妄革此臨卦元亨利貞二陽浸長之占
也然一陽復惟曰亨三陽泰惟曰吉亨四陽壯惟
[011-3b]
曰利貞五陽夬元亨利貞皆不言何獨臨與乾似
也豈非元則一陽初動自二陽以往皆陽德亨通
皆利在貞正乎七卦除坤外皆一陽居下可見矣
後儒不作占辭惟以四德論以為乾坤後數卦與
諸卦優劣不同故得具四徳誤矣若作占辭方知
文王偶于數卦及之他卦未嘗不可用此占也
存疑會稽虞氏曰陽息至二與遯旁通臨消于遯六月卦
也于周為八月
[011-4a]
山陽王氏曰八月陽衰而隂長此說不計爻畫但以天時之八月言之故
孔氏云陽長之卦每卦皆應八月有凶正此意
衡水孔氏曰臨為建丑之月從建丑至于八月建申
之時三隂既盛三陽方退故八月有凶也此以否卦對言
伊川程子曰八月有凶謂遯也當其剛浸長之時便
戒以隂長之意
紫陽朱子曰八月謂自復卦一陽之月至于遯卦二
隂之月隂長陽遯之時也或曰八月謂夏正八月
[011-4b]
于卦為觀亦臨之反對也
愚案于臨觀二卦反對臨為剛浸長之卦以四剛之
一消一長計之凡得八爻正合八月之數而臨為
觀矣八月有凶其義甚明隆山李氏亦謂臨觀乃
隂陽反對消長之常理豈可外引遯卦謂周八月
其說頗長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乆也
[011-5a]
正義伊川程子曰浸漸也二陽長于下而漸進也下兌上
坤和說而順也剛得中道而有應助是以能大亨
而得正合天之道化育之功所以不息者剛正和
順而已
紫陽朱子曰言雖天運之自然然君子當知所戒
通論
折中曰案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皆釋卦名也蓋
卦剛浸而長則陽道方亨有說順之德則人心和附
[011-5b]
剛中得應則上下交而志同此其所以德澤及于天
下而足以有臨也此亦如泰之取義兼交泰與消長
兩意見正道之盛大故夫子釋之曰臨者大也若但
以臨為陵逼小人之義則于卦爻之辭多有所難通

餘論建安邱氏曰浸有向盛之意夫復姤一隂一陽其氣
甚微泰否三隂三陽勢已均等皆不可言浸惟臨
遯乃隂陽方盛之時故以浸言之
[011-6a]
陸氏庸成曰日陽象月隂象八少隂之數七少陽之
數故言隂来之期曰八月言陽来之期曰七日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敎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正義劉氏長民曰岸高于澤俯臨之也
伊川程子曰澤之上有地澤崖也水之際也物之相
臨與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澤上有地為臨也君
子觀親臨之象則敎思无窮親臨于民則有敎導
之意思也无窮至誠无斁也觀含容之象則有容
[011-6b]
保民之心无疆廣大无疆限也含容有廣大之意
故為无疆之義
紫陽朱子曰地臨于澤上臨下也二者皆臨下之事
敎之无窮者兌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彖言以剛臨柔自下而長以臨上之四
隂也象言以高臨深自上之坤以臨下之兌也
愚案澤上有地取自上臨下以明臨字之義又大象
例皆順取故其言如此然與此卦命體之故未嘗
[011-7a]
互異也○又案序卦傳臨者大也詳玩彖爻无取
大字之義不必附㑹
餘論山陽王氏曰相臨之道莫若悅順不恃威制得物之
誠故物无違也是以君子敎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雲峰胡氏曰不徒曰敎而曰敎思其意思如兌澤之
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保民其度量如坤土之大
虛齋蔡氏曰敎思謂其一段敎育成就人底意思也
敎人以善謂之忠味忠之一字方見此之所謂敎
[011-7b]
思者
又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
而振徳之此可見君子敎思之无窮民吾同胞以
至鰥寡孤獨皆吾弟兄之顛連无告者也必使皆
樂其樂而利其利可見君子之容保民无疆也
初九咸臨貞吉
正義會稽虞氏曰咸感也
山陽王氏曰咸感也應也
[011-8a]
伊川程子曰咸感也陽長之時感動于隂
童溪王氏曰咸感也隂陽之氣相感而相應故也初
九當君子道長之初所居者正位所行者正道而
所與相感而相應者又皆履正之人故曰貞吉
隆山李氏曰山澤通氣故山上有澤其卦為咸而澤
上有地初二爻亦謂之咸者隂陽之氣相感也
辨正愚案咸與咸卦之咸同義以内卦說體而卦為臨初
與二方長之陽其氣足以感動羣隂故皆謂之咸
[011-8b]
臨先儒皆以感訓咸本義始訓為徧无論易中初
无是訓且與說體取義不協矣當以舊解為正
通論伊川程子曰凡言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得正則吉
者有貞固守之則吉者各隨其事也
存疑紫陽朱子曰卦惟二陽徧臨四隂故二爻皆有咸臨
之象
存異建安邱氏曰咸皆也以二陽而臨四隂陽雖長而隂
猶盛非協力不足以勝故初二皆曰咸臨
[011-9a]
愚案邱氏附會本義而愈失之與說體取義之意一
无所當然其說足以惑人不可不辭而闢之也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所謂貞吉初九之志在于行正也
建安邱氏曰當臨之始初能固守其正則陽剛浸長
羣隂退聴而得吉也以其未當臨隂之任故曰志
行正而已
愚案初九居臨之始當説之初聖人慮其少得而自
[011-9b]
足則浸長之剛不可望矣故爻辭係之以貞而傳
曰志行正也皆勉之之辭邱氏以志行正為未當
臨隂之任故云失之矣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正義紫陽朱子曰剛得中而勢上進故其占吉而无不利

通論雲峰胡氏曰初剛得正未見其勢之進故曰貞吉二
剛得中勢可以上進故不特曰吉又曰无不利至
[011-10a]
六三則曰无攸利扶陽抑隂之意可見矣
虚齋蔡氏曰初九以剛得正而吉九二以剛中而吉
剛中則貞无待于言也剛中最易之所善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辨正嵩山晁氏曰胡先生云未字羨文
紫陽朱子曰未詳
愚案命以已然之定分言臨為浸長之剛而二適當
之剛已至此方日引月長以造于盛陽之境而豈
[011-10b]
聴其止于是而已乎未順命者所以深明浸長之
意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正義山陽王氏曰甘者佞邪説媚不正之名也履非其位
居剛長之世而以邪說臨物宜其无攸利也
伊川程子曰三居下之上臨人者也隂柔而說體又
處不中正以甘說臨人者也在上而以甘說臨下
失徳之甚无所利也能憂而改之復何咎乎
[011-11a]
紫陽朱子曰隂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為以甘説臨
人之象其占固无所利然能憂而改之則无咎也
勉人遷善為敎深矣
愚案臨之為卦以剛爻得名而柔爻即因臨以起義
以明臨物之道而已有謂彖取剛臨柔爻取上臨
下者非是六三之甘臨說不以正近于違道干譽
之事夫違道干譽頌聲雖作而无及人之實效无
攸利也憂之謂憂其無實效也能如是則可以无
[011-11b]
咎矣先儒但以甘説臨人為說而未暢厥㫖爻義
終以不明或以樂于勢位者當之義雖可通然覺
少逺宜從舊說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通論
折中曰三之爻位不當而四之爻位當故其德有善否
然三之所處位高勢盛不可甘也而甘之此其所以
為不當也四之所處與下相親最切至也而能至焉
[011-12a]
此其所以為當也是為借爻位之當不當以明所處
位之當不當易之例也
六四至臨无咎
存疑伊川程子曰四居上之下與下體相比是切臨于下
臨之至也臨道尚近故以比為至四居正位而下
應于剛陽之初處近君之位守正而任賢以親臨
于下是以无咎所處當也
童溪王氏曰四以上臨下其與下體最相親故曰至
[011-12b]
臨以言上下二體莫親于此也
愚案至者懇到之意甘偽而至則誠義正相對故三
位不當而四位當臨者以上視下之名經亦泛言
其理耳若必謂四之所臨者初則卦之初九而六
四者多矣豈皆可以謂之至臨而位當乎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居近君之位為得其任以隂處四為得
其正與初相應為下賢所以无咎盖由位之當也
[011-13a]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正義伊川程子曰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不勞而治以知
臨下者也夫以一人之身臨乎天下之廣若區區
自任豈能周于萬事故自任其知者適足為不知
唯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聰明則无所不周大
君之所宜也其吉可知
愚案坤之六三象曰知光大也而此爻又曰知臨聖
人專以坤言知者蓋知為收藏之德而坤主收藏
[011-13b]
之地故坤之爻辭曰含章說卦傳曰坤以藏之此
爻所謂知臨者言五有明覺之用而藏于内則在
下者不病其難近而將各效其能以至于前為合
于臨天下之大道也解者泛引舜之大知而不求
坤之所以言知者猶未為得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正義沈氏守約曰能以其知行中者也
愚案中為天德行中則所用皆天德而非復察察之
[011-14a]
謂矣
餘論平菴項氏曰舜之所以為大知者以其能用中也擇
乎中庸而不能守則謂之不知孔子以行中解大
君之宜而知字之義亦因以明矣
上六敦臨吉无咎
正義伊川程子曰上六坤之極順之至也而居臨之終敦
厚于臨也
楊氏文源曰處臨于終有厚道焉敎思无窮容保无
[011-14b]
疆者也如是則德厚而物无不載道乆而化无不

通論紫陽朱子曰上六敦臨自是積累至極處有敦篤之
義艮上九亦謂之敦艮復上六爻不好了所以只
于五爻謂之敦復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正義張氏彦陵曰志在内即萬物一體之意所以能敦若
將天下國家置在度外雖有些小德澤終是淺薄
[011-15a]
愚案志在内張氏說正得敦字之㫖非謂應初二之
陽剛也先儒說卦之例以上與三為相應至此卦
以初二兩爻為重且四與三同為隂爻勢不能不
以内指内卦而幸其說理之无弊也然應之為說
其不足信亦可見于此矣
存疑伊川程子曰志在内應乎初與二也志順剛而敦篤
其吉可知也
紫陽朱子曰居臨之時二陽得時上進隂不敢與之
[011-15b]
爭而志與之應所謂在内者非謂正應只是卦内
與二陽應也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正義伊川程子曰凡觀視于物則為觀平聲為觀于下則為
去聲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于下也人君上觀天
道下觀民俗則為觀修德行政為民瞻仰則為觀
風行地上徧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在上四隂
[011-16a]
在下陽剛居尊為羣下所觀仰觀之義也在諸爻
則惟取觀見隨時為義也
紫陽朱子曰觀者言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
五居上四隂仰之又内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
天下所以為觀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
也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
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占者當如是也或曰有
孚顒若謂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隂長而二
[011-16b]
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
陽抑隂之意
又曰自上示下曰觀自下觀上曰觀故卦名之觀去
聲而六爻之觀皆平聲此說亦失之泥
又曰祭祀无不薦者此是假設來說薦是用事了盥
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薦者言常持得這誠敬如盥
之意常在若薦則是用出用出則纔畢便過了无
復有初意矣
[011-17a]
石門梁氏曰盥而不薦設辭以見其潔清之至而不
輕自用耳猶中庸曰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聖人未
嘗不言不動也而其敬其信則尤在于未言動之
時故聖人之御天下也其政敎之施民固無不化
矣而其政敎未施之時所以化民者尤有不言之
妙焉盖其篤恭之極如臨大祭而孚誠之念存于
中顒然之容見于外故下民之望之也其信從化
服自有不知其然矣
[011-17b]
次崖林氏曰盥將以薦豈有不薦之理曰盥而不薦
特以明敬常在之意耳盥而不薦就祭祀上說則
有孚顒若亦是就祭祀上説為觀之意則在言表
辨正或問伊川以為灌鬯之初誠意猶存至薦羞之後精
意懈怠本義以為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其義不
同朱子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之
誤若云薦羞之後誠意懈怠則先王祭祀只是灌
鬯之初猶有誠意及薦羞之後皆不成禮矣問若
[011-18a]
爾則是聖人在上視聴言動皆當為天下法而不
敢輕亦猶祭祀之時致其潔清而不敢輕用否曰

問有孚顒若承上文盥而不薦盖致其潔清而不輕
自用則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一說下之人信而
仰之二説孰長曰從後說則合得彖傳下觀而化
之義問前說似好曰當以彖辭為定案本義是以前說為長今
又謂後說合得彖傳未免自相矛盾實則彖傳之下觀而化乃發明于彖辭之外也
[011-18b]
問觀卦隂盛而不言凶咎曰此卦取義不同盖隂雖
盛于下而九五之君乃當正位故只取為觀于下
之義而不取隂盛之象也
愚案觀本陽消之卦以九猶居五故取義于觀瞻而
不言隂盛然陽而僅足以觀此猶東周之稱共主
天下奉之以虚名而已程傳謂修德行政為民瞻
仰是无異于盛陽矣玩五上二爻之辭自知其誤
通論泉峰龔氏曰易之名卦以陽為主在陽長之卦固主
[011-19a]
于陽而言在隂長之卦亦主于陽而言主于陽而
言者所以扶陽也此四隂之卦不曰小壯而曰觀
也四陽之卦有曰大過四隂之卦有曰小過者何
隂可以言過而不可以言壯也然大過之四陽過
而居中小過之四隂過而居外亦崇陽抑隂之意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
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
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
[011-19b]
正義會稽虞氏曰孚信顒有威容貌容止可觀進退可度
則下觀其德而順其化詩曰顒顒卬卬如圭如璋
君德之美也聖人退藏于密以神明其德故設敎
而天下服矣
山陽王氏曰統說觀之為道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觀
感化物神則无形者也不見天之使四時而四時
不忒不見聖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
伊川程子曰五居尊位以剛陽中正之德為下所觀
[011-20a]
其德甚大故曰大觀在上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觀
天之運行四時无有差忒則見其神妙唯聖人黙
契體其妙用設為政敎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
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測其用自然仰觀而戴
服故曰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
龜山楊氏曰古人所以交神而接人其道一主于誠
故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幽明本无二理故
所以感之者一聖人以神道設敎所謂神道誠意
[011-20b]
而已誠意天德也
漢上朱氏曰祭之初迎尸入廟天子涗手而後酌酒
涗謂之盥酌酒獻尸尸得之灌地而祭謂之祼祼
之後三獻而薦腥五獻而薦熟謂之薦盥者未祼
之時精神專一誠意未散不言之信發而為順敬
之貌顒顒如也故下觀而化莫不有敬順之心也
紫陽朱子曰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
觀也神道設敎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011-21a]
又曰聖人以神道設敎即是盥而不薦之義
復齋趙氏曰大觀在上統謂二陽中正以觀天下獨
舉九五
秋山王氏曰觀示天下之道其誠意精一常如始盥
之時則觀感之下莫不從化盖有不動而敬不言
而信之妙
通論平菴項氏曰神道者形容觀字也凡有言有事者皆
以迹治未可以為神也觀則不言不動相觀而自
[011-21b]
化此所以為神也不察者以為别有神道是不逹
觀義也天不言而四時自不忒此天之神道也聖
人恭已无為而天下服其至敎此聖人之神道也
記曰天道至敎聖人至德味此二言可以知觀道
之神矣
草廬吳氏曰常人以言設敎則有聲音以身設敎則
有形迹聖人妙天道于不測其應捷如影響盖所
存者神故所過者化也
[011-22a]
餘論汴水趙氏曰助祭觀禮者立于庭下惟見沃盥之儀
至于奉薦則可望而不可親盥而不薦羣隂在下
之義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
正義九家易曰風行地上草木必偃故以省察四方觀視
民俗而設其敎也
劉氏長民曰風行地上无所不至散采萬國之聲詩
省察其俗有不同者敎之使同
[011-22b]
伊川程子曰風行地上周及庶物為游厯周覽之象
故先王體之為省方之禮以觀民俗而設政敎也
天子巡省四方觀視民俗設為政敎如奢則約之
以儉儉則示之以禮是也省方觀民也設敎為民
觀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以隂柔之質居逺于陽是以觀見者
淺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觀陽剛中正在上聖賢之
[011-23a]
君也近之則見其道德之盛所觀深逺初乃逺之
所見不明如童蒙之觀也小人下民也所見昬淺
不能識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謂之過咎若君
子而如是則可鄙吝也
平菴項氏曰初六為下民日用而不知則其常也故
无咎君子而不著不察則可羞矣
通論山陽王氏曰觀之為義以所見為美者也故以近尊
為尚逺之為吝
[011-23b]
紫陽朱子曰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
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初六隂柔在下不能逺見
童觀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
則无咎君子得之則可羞矣
亭林顧氏曰其在政敎則不能是訓是行以近天子
之光而所司者籩豆之事其在學術則不能知類
通達以幾大學之道而所習者佔畢之文樂師辨
乎聲詩故北面而絃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後尸
[011-24a]
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小人則无咎也有大人
之事有小人之事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逺恐
泥故君子為之則吝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正義秋山王氏曰卑下而无逺見在凡民為可恕在君子
為可羞
六二闚觀利女貞
正義會稽虞氏曰女貞利不淫視也
[011-24b]
紫陽朱子曰隂柔居内而觀乎外闚觀之象女子之
正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存異侯氏行果曰女正則利君子則醜也
伊川程子曰君子不能觀見剛陽中正之大道而僅
闚覘其彷彿雖能順從乃同女子之貞亦可羞醜

兼山郭氏曰男女吉凶不同故恒卦曰婦人吉夫子
[011-25a]
凶則知利女貞者固為男之醜也
愚案内卦坤體而二居中其在于觀有闚之象爻係
以利女貞而象傳言亦可醜者此言闚觀本不足
以為正也非謂于女則貞而非女則可醜也自侯
氏行果始為君子則醜之說而程朱並同之反復
尋繹斷然為經義之所无矣
六三觀我生進退
辨正愚案六三一爻側身羣隂之間而處暗體之極其无
[011-25b]
能為善可知以其德出于順故徘徊瞻望之情多
而奮然獨往之勢少觀我生進退我謂陽也言六
三雖无決然不順于陽之意而惟視陽德之盛衰
以為進退爻之實義盖在于此而先儒率以君子
之審于去就者當之果爾則聖人當係以无咎悔
亡之辭而象傳亦不當僅曰未失道而已此卦舊
解中平菴項氏說頗有見學者參之可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初二爻皆小人之安于下者也故獨論
[011-26a]
其德以為非君子之事而已六三以不正之隂處
下卦將革之時遂有窺伺君子之意論其情狀又
在上下之交故有進退之象觀以九五為主六三
所稱之我即九五也
存疑衡水孔氏曰三居下體之極是有可進之時又居上
體之下復是可退之地逺則不為童觀近則未為
觀國居止進退之處可以自觀時可進則進時不
可則退故曰觀我生進退也
[011-26b]
伊川程子曰三居非其位處順之極能順時以進退
者也若居當其位則无進退之義也觀我生我之
所生謂動作施為出于己者觀其所生而隨宜進
退所以處雖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隨時進退求不
失道故无悔吝以能順也
紫陽朱子曰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
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
退占者宜自審也
[011-27a]
又曰六三之觀我生進退者事君則觀其言聴計從
治民則觀其政敎可行膏澤可下可以見自家所
施之當否而為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觀以四隂逼二陽六三尚用觀以伺之
而不敢必進者以陽方中正未失道也象辭指所
敵言之而諸儒往往求之于本爻所以未得其說
也象辭稱未者觀終當為剝方長之勢決不但已
[011-27b]
特未而已非終于不進也
愚案六三懐進退之心而其惡未著未失道即指六
三可也
存疑紫陽朱子曰觀己之生而進退以順乎宜故未至于
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正義伊川程子曰觀莫明于切近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
聖賢之君也四切近之觀見其道故云觀國之光
[011-28a]
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在人君而言豈止觀其行
一身乎當觀天下之政化則人君之道德可見矣
四雖隂柔而巽體居正切近于五觀見而能順從
者也夫聖明在上則懐抱才德之人皆願進于朝
廷輔戴之以康濟天下四既觀見人君之德國家
之治光華盛美所宜賓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輔于
君以施澤天下故云利用賓于王也古者有賢德
之人則人君賓禮之故士之仕進于王朝則謂之
[011-28b]

通論保齋劉氏曰九五大君觀己所為以儀型天下初去
五逺所觀不明如童子二去五逺所觀不明如女
子惟四得正而去五近所觀最明故曰觀光賓王
盖諸爻皆就五取義也
愚案臨以下卦二爻為主餘四爻則因臨起義而命
之曰臨者也觀以上卦二爻為主餘四爻則因觀
起義而命之曰觀者也故觀之下四爻不過各以
[011-29a]
所居之位而言其所見之不同如此耳如闚則以
為闚五觀又以為觀五亦可謂泥矣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存疑衡水孔氏曰以居近至尊之道志意慕尚為王賓也
崔氏曰得位比尊承于王者職在搜揚國俊賓薦
王庭故以進賢為尚賓也
伊川程子曰尚謂志尚其志意願慕賓于王朝也此即
孔氏說
[011-29b]
慈湖楊氏曰言其國貴尚賓賢可以進也
愚案尚賓有前數説竊疑尚猶言貴也此釋利字之
義言六四巽體柔而知附于剛所謂觀國之光也
觀既至此則惟以賓王為貴而不可更自引退以
終于闇昧也此所謂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正義紫陽朱子曰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隂仰
而觀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當觀
[011-30a]
己所行必其陽剛中正亦如是焉則得无咎也
又曰九五之觀我生如觀風俗之&KR0839惡民臣之從違
可以見自己所施之善惡
秋山王氏曰五陽剛中正居尊位以觀天下此君子
之道也天下皆仰而觀之在五又當觀己之所行
必一出于君子之道然後可以立身于无過之地
故曰觀我生君子无咎
辨正愚案九五位于四隂之上雖在下之推戴如故而其
[011-30b]
勢實孤且危當此之時欲挽未厭之天心非修德
勤政其道无由也觀我生者修德勤政之謂也君
子即指居五位者言能觀我生則居此位者可以
无咎矣有危而勉之之意焉若謂合于君子之道
而後无咎及泥于觀民之說而曰天下皆君子而
後无咎以文義考之恐未必然
通論平菴項氏曰觀本是小人逐君子之卦但以九五中
正在上羣隂仰而觀之故聖人取以為小人觀君
[011-31a]
子之象象雖如此勢實漸危故五上二爻皆曰君
子无咎言君子方危能如九五之居中履正能如
上九之謹身在外僅可无咎耳不然則九五建中
正以觀天下雖元吉大亨可也豈止无咎而已哉
明二陽向消故道大而福小也此即唐武宗之時
内而宦者外而牛黨之徙皆欲攻李德裕者也但
以武宗剛明在位故仰視而不敢動一日事變萬
事去矣
[011-31b]
石門梁氏曰聖人于卦取大觀之義而于四隂爻則
不言隂之害陽而但言隂之仰于陽然自五言之
則隂之盛長陽不可以不慎也故九五之爻辭曰
觀我生君子无咎若自失其道則在下之隂皆吾
之害也能无咎乎
存疑衡水孔氏曰九五居尊為觀之主四海之内由我而
化我敎化善則天下有君子之風敎化不善則天
下著小人之俗故觀民以察我道有君子之風者
[011-32a]
則无咎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九五居人君之位時之治亂俗之美惡
係乎已而已觀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則
是己之所以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
未合君子之道則是己之所為政治未善不能免
于咎也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我生出于己者人君欲觀己之施為善
[011-32b]
否當觀于民民俗善則政化善也王弼云觀民以
察己之道是也
紫陽朱子曰此夫子以義言之明人君觀己所行不
但一身之得失又當觀民徳之善否以自省察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五為一卦之主以中正觀天下為天下
之所尊仰凡言我者皆指五也卦以四隂進逼二
陽初稚二貞未有陵陽之勢六三不正之小人其
志剛躁將進而逼陽以成四隂之勢者也特以九
[011-33a]
五中正尚未失道故未敢遽進方觀九五之所為
以為進退故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為九五
者知其如此則當自觀我之所生以為休咎之決
民向之則我為君子民背之則我非君子也故象
曰觀我生觀民也民即在下之衆隂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正義紫陽朱子曰上九陽剛居尊位之上雖不當事任而
亦為下所觀故其戒辭畧與五同但以我為其小
[011-33b]
有主賓之異耳
平菴項氏曰上九當剝之時在卦之外无民无位小
人之進退下民之向背皆不由己但謹視其身思
自免咎而已非卦之主故但稱其生此即剝之君
子觀象之時也隂進則滅陽而為坤隂不進則陽
存而為碩果道之興廢皆未可知故象曰觀其生
志未平也
潛室陳氏曰上九雖无位亦下之所觀瞻故亦當自
[011-34a]
觀其所行但避九五不得稱我猶若他人之辭耳
通論愚案此卦下四爻之觀觀人者也上二爻之觀自觀
者也九五得位居尊故我之上九身在事外故其
之皆自觀也五之自觀在政敎故曰觀民上之自
觀在德業故曰志未平王輔嗣以觀其生為為民
所觀失之矣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正義紫陽朱子曰志未平言雖不得位未可忘戒懼也
[011-34b]
大易擇言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