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七
上元程廷祚撰
乾下坤上
泰小徃大來吉亨
正義衡水孔氏曰隂去故小徃陽長故大來以此吉而亨

伊川程子曰為卦坤隂在上乾陽居下天地隂陽之
[007-1b]
氣相交而和則萬物生成故為通泰小謂隂大謂
陽徃徃之一作居于外也來來居于内也陽氣下降
隂氣上交也隂陽和暢則萬物生遂天地之泰也
以人事言之大則君上小則臣下君推誠以任下
臣盡誠以事君上下之志通朝廷之泰也陽為君
子隂為小人君子來處于内小人徃處于外是君
子得位小人在下天下之泰也泰之道吉而且亨

[007-2a]
辨正愚案易中言徃來者皆所謂虚象也而大概言來者
多在内其象則自无而之有也言徃者多在外其
象則自此而之彼也治易者當各以其義求之而
不可誤入于卦變之説至先儒于泰否二卦大來
則曰泰自否來小來則曰否自泰來既甚无謂節
齋蔡氏又謂坤本在下之物自下而上故曰徃乾
本在上之物自上而下故曰來以此訓泰則得之
矣豈否卦又可曰坤本在上而乾本在下耶
[007-2b]
餘論虚齋蔡氏曰卦名曰泰以天地交而二氣通就造化
之本不可相无上取也卦辭曰小徃大來以内君
子外小人而言就淑慝之分上取也然則泰有二
乎曰一也但是天地交而二氣通則決然内陽而
外隂矣
彖曰泰小徃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007-3a]
正義衡水孔氏曰所以得名為泰者由天地氣交而生養
萬物物得大通故云泰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以人
事象天地之交也内陽外隂據其象内健外順明
其性此就卦爻釋小徃大來吉亨也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更就人事之中釋小徃
大來吉亨也
伊川程子曰小徃大來隂徃而陽來也則是天地隂
陽之氣相交而萬物得遂其通泰也在人則上下
[007-3b]
之情交通而其志意同也乾健在内坤順在外為
内健而外順君子之道也君子在内小人在外是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所以為泰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泰否彖皆具三義第一段以重卦上下
為義于隂陽二氣无所抑揚但貴其交而已第二
段以卦體内外為義雖在内在外各得其所要是
重内輕外則已于隂陽有所抑揚矣第三段以六
爻消長為義至此則全是好陽而惡隂以陽長隂
[007-4a]
消為福則不止于抑揚而已否彖依此推之大抵
諸卦皆然如小畜之彖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是統
論六爻五陽一隂也健而巽却以兩卦言之剛中
而志行又以九二九五兩爻言之故彖之義无所
不備不可以一説通也
石澗俞氏曰六十四卦乾上乾下之卦八坤上坤下
之卦八凡得乾坤之一體者或言健順或言剛柔
並不言隂陽獨否泰言隂陽葢泰否即乾坤之徃
[007-4b]
來也諸卦或有乾而无坤或有坤而无乾泰則坤
上而乾下否則乾上而坤下乾坤之二體具故言
隂陽
餘論隆山李氏曰嘗反觀之一身陽浮于上而不降隂涸
于下而不升如是者病必繼起要須隂陽二氣徃
來升降于一身之中然後血氣流通四體健固而
風雨寒暑之氣有不能入故陽氣自上而下而能
使下體温固者一身之交泰也知此理而見之日
[007-5a]
用以贊天地之化育使之絪緼相接于以通君臣
上下之情使之情意交孚葢无適而不可
王氏伯厚曰君子道盛小人自化故舜湯舉臯伊而
不仁者逺玉泉喻氏云泰小人道消非消小人也
化小人為君子也
喬氏還一曰有陽必有隂有君子必有小人必欲絶
而去之有是哉善養身者化痰邪為血氣善治國
者化盜賊為良民而已矣
[007-5b]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正義伊川程子曰天地交而隂陽和則萬物茂遂所以泰
也人君當體天地通泰之象而以財成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生民也
紫陽朱子曰財成以制其過輔相以補其不及
又曰財成猶裁截成就之也裁成者所以輔相也且
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聖人便為制下許多禮數
[007-6a]
倫序只此便是裁成處至大至小之事皆是固是
萬物本自有此理若非聖人裁成亦不能如此齊
整所謂贊天地之化育而與之參也
又曰天地之化儱侗相續下來聖人便裁作段子如
氣化一年一周聖人與他截作春夏秋冬四時
節齊蔡氏曰氣化流行儱侗相續聖人則為之截制
以分春夏秋冬之節地形廣邈經緯交錯聖人則
為之截制以分東西南北之限此裁成天地之道
[007-6b]
也春生秋殺此時運之自然髙黍下稻亦地勢之
所宜聖人則輔相之使當春而耕當秋而歛髙者
種黍下者種稻此輔相天地之宜也
秋山王氏曰天地交而隂陽和萬物遂所以為泰人
君象之裁成其道輔相其宜此天地之間所以无
一物之不泰也
通論平菴項氏曰天地變化草木蕃故泰之象曰后以財
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地閉賢
[007-7a]
人隠故否之象曰君子以儉徳避難不可榮以祿
石澗俞氏曰不曰地天交泰而必曰天地交泰者天
君象也地臣象也地不可以先天臣不可以加于
君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
辨正愚案劉子政曰賢人在下位則思與其類俱進易曰
拔茅茹以其彚征吉自有此言而解經述文者遂
皆用為善類汲引之意實則易之本指不如是也
[007-7b]
葢茅者周道之茂草也去之則通留之則塞泰之
始即否之終拔茅茹以其彚者以其時致否之類
塞道故剪除而務盡之則可轉而為泰征吉言如
是則致泰之君子可由此而前徃也否亦曰拔茅
茹以其彚者否之始即泰之終泰之方終致否之
類亦塞道治之之法亦惟剪除而務盡之則不至
于竟成其否貞吉亨言如是則救否之君子不可
舍此而緩圖也二卦循環故其初爻之辭同象傳
[007-8a]
于泰曰志在外于否則曰志在君者泰陽為主否
則勉隂以奉陽也
通論山陽王氏曰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
牽引之貌也三陽同志俱志在外初為類首已舉
則從若茅茹也上順而應不為違距進皆得志故
以其類征吉
伊川程子曰初以陽爻居下是有剛明之才而在下
者也時之否則君子退而窮處時既一作將泰則志
[007-8b]
在上進也君子之進必與其朋類相牽援如茅之
根然拔其一則牽連而起矣茹根之相牽連者故
以為象彚類也賢者以其類進同志以行其道是
以吉也君子之進必以其類不唯志在相先樂于
與善實乃相頼以濟故君子小人未有能獨立不
頼朋友之助者也自古君子得位則天下之賢萃
于朝廷同志協力以成天下之泰小人在位則不
肖者並進然後其黨勝而天下否矣葢各從其彚
[007-9a]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餘論誠齋楊氏曰君子之志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志在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正義伊川程子曰二以陽剛得中主治泰者也包荒人情
安肆則政舒緩而法度廢弛庶事无節治之之道
必有包含荒穢之量則其施為寛裕詳宻弊革事
[007-9b]
理而人安之用馮河人情習于久安安于守常惰
于因循憚于更變非有馮河之勇不能有為于斯
時也馮河謂其剛果足以濟深越險也或疑上云
包荒則是包含寛容此云用馮河則是奮發改革
以相反也不知以含容一作宏之量施剛果之用乃
聖賢之為也不遐遺人心狃于泰則茍逸而已惡
能復深思逺慮及于遐逺之事哉治夫泰者當周
及庶事雖遐逺不可遺若事之微隠賢才之在僻
[007-10a]
一作側陋皆遐逺者也朋亡人習于安其情肆而失
節將約而正之非絶去其朋與之私則不能也治
泰之道有此四者則能合于九二之徳故曰得尚
于中行言能配合中行之義也尚配也
紫陽朱子曰九二以剛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
應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穢而果
斷剛決不遺遐逺而不昵朋比則合乎此爻中行
之道矣
[007-10b]
通論雲峰胡氏曰若有包容而无斷制非剛柔相濟之中
也必包容荒穢而又果斷剛決則合乎中矣雖不
遺遐逺而或自私于吾之黨類則易至偏重非輕
重不偏之中也惟不遺遐逺而又不昵朋比是不
忘逺又不泄邇合乎中矣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象舉包荒一句而通解四者之義言如
此則能配合中行之徳而其道光明顯大也
[007-11a]
折中曰傳只舉包荒非省文以包下葢包荒是治道之
本然包荒而得合乎中道者以其正大光明明斷无
私是以有馮河之決有不遐遺之照有朋亡之公以
與包荒相濟而中道无不合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正義伊川程子曰三居泰之中在諸陽之上泰之盛也物
理如循環在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久而必否
[007-11b]
故于泰之盛與陽之將進而為之戒曰无常安平
而不險陂者謂无常泰也无常往而不反者謂隂
當復也平者陂往者復則為否矣當知天理之必
然方泰之時不敢安逸常艱危其思慮正固其施
為如是則可以无咎處泰之道既能艱貞則可常
保其泰不勞憂恤得其所求也不失所期為孚如
是則于其祿食有福益也祿食謂福祉善處泰者
其福可食也葢徳善日積則福祿日臻徳踰于祿
[007-12a]
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䘮敗者

紫陽朱子曰將過于中泰將極而否欲來之時也恤
憂也孚所期之信也戒占者艱難守貞則无咎而
有福
平菴項氏曰无平不陂為三陽言之无往不復為三
隂言之兩言无不者明此皆天道之必至而有孚
者也人能知此則當泰之極不可不盡人事以防
[007-12b]
之撫極泰之運而操心之危如此則舉動之際必
无過咎然後彼必至之孚可以勿恤我固有之福
可以長亨矣
通論古為徐氏曰小人所以勝君子者非乗其怠則攻其
隙艱則无怠之可乗貞則无隙之可攻如此則可
以无咎可以勿憂其孚矣或曰隂陽交運否泰相
仍時勢然也雖艱貞勿恤如之何曰平陂往復者
天運之不能无艱貞勿恤者人事之所當盡天人
[007-13a]
有交勝之理處其交履其㑹者必有變化持守之
道若一諉之天運以為无預于人事則聖人之易
无作矣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无往不復言天地之交際也陽降于下
必復于上隂升于上必復于下屈伸徃來之常理
也因天地交際之中明否泰不常之道以為戒也
辨正嵩山晁氏曰宋衷作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007-13b]
東萊吕氏曰无平不陂天地際也今本作无往不復
番陽董氏曰案程傳仍今本本義從古易然先儒間
兩存之今不敢輒改姑從程傳云
愚案泰卦為天地交爻至于三則天氣之下降者將
復升地氣之上升者將復降是天地不交而將分
之象矣天地際者言其將分也无徃不復正于際
義為切董氏從今本近是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007-14a]
通論沈氏守約曰四處上體在近君之位三陽既進樂與
賢者共之志同願得是以不富以鄰不戒而孚也
蒙齋李氏曰隂氣上升陽氣下降乃天地之交泰也
上以謙虚接乎下下以剛直事乎上上下相孚乃
君臣之交泰也君臣交泰則天下泰矣故下三爻
皆以剛直事其上上三爻皆以謙虚接乎下四當
二卦之交故發此義
石澗俞氏曰翩翩降以相從之貌易以隂虚為不富
[007-14b]
六四隂爻故曰不富
何氏玄子曰此正隂陽交泰之爻也翩翩羣飛而下
貌隂虚陽實几言不富者皆隂爻鄰指五上四能
挾其並居之鄰相從而下者以三隂皆欲求陽故
不待教戒而能以之下孚乎陽也
折中曰案傳義皆以此爻為小人復來然以彖傳上下
交而其志同觀之則四五正當君相之位下交之主
兩爻象傳所謂中心願也中以行願也則正所謂志
[007-15a]
同者也爻辭不富與謙六五同皆言其謙虚而不自
滿足爾
愚案六四在陽内隂外之際此時陽主而隂没翩翩
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言隂率其類以從陽中心
悦而誠服也豈有方當泰卦之中而羣隂已至者
乎此 折中所以辨傳義之誤又有取于沈氏以
下諸説也但諸説多以翩翩不富為下交又未免
襃之過甚葢彖傳之上下交而志同其意謂陽本
[007-15b]
當在上而今乾居坤下是為下交爾非六四之謂
以上諸説不入正義以此
存疑伊川程子曰六四處泰之過中以隂在上志在下復
上二隂亦在趨下翩翩疾飛之貌四翩翩就下與
其鄰同也鄰其類也謂五與上夫人富而其類從
者為利也不富而從者其志同也三隂皆在下之
物居上乃失其實其志皆欲下行故不富而相從
不待戒告而誠意相合也夫隂陽之升降乃時運
[007-16a]
之否泰或交或散理之常也泰既過中則將變矣
聖人于三尚云艱貞則有福葢三為將中知戒則
可保四已過中矣理必變也故專言始終反復之
道五泰之主則復言處泰之義
紫陽朱子曰已過乎中泰已極矣故三隂翩然而下
復不待富而其類從之不待戒令而信也其占為
有小人合交以害正道君子所當戒也隂虚陽實
故凡言不富者皆隂爻也
[007-16b]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正義九家易曰乾升坤降各得其正隂得承陽皆隂心之
所願也
辨正郭氏曰皆反實也反誤作失字
石澗俞氏曰失實與蒙六四逺實同皆指陽為實也
折中曰案王弼以隂居上為失實而傳義從之考易中
皆以隂陽分虚實不因乎上下也故凡陽爻為實為
富隂爻為虚為不富
[007-17a]
愚案實字自應指陽而言反實乃隂還而從陽之義
向作失實殊為費解若謂失實為解不富亦未見
其必然富者自有其有之謂今曰不富正以其不
自有其隂而還歸于陽也反誤作失郭氏必有所
據然難為拘文者道矣
餘論蒙齋李氏曰爻言不富象言失實是皆不以富貴驕
人而有虚中无我之意也鄰類也謂五與上也故
四五皆稱行願在下卦之初則明以彚交于上在
[007-17b]
上卦之初則明以隣交于下葢上下交而其志同

何氏玄子曰失實即不富之謂不富而其鄰從之者
以三爻皆不富而欲資于陽故也不待期約而相
孚各出于其中心之所願欲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翩翩下往之疾不待富而鄰從者以三
隂在上皆失其實故也隂本在下之物今乃居上
是失實也不待告戒而誠意相與者葢其中心所
[007-18a]
願故也理當然者天也衆所同者時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五以隂柔居君位下應于九二剛明
之賢如帝乙之歸妹然降其尊而順從于陽則以
之受祉且元吉也元吉大吉而盡善者也謂成治
泰之功也
存異紫陽朱子曰帝乙歸妹之時亦嘗占得此爻占者如
是則有祉而元吉矣凡經以古人為言如髙宗箕
[007-18b]
子之類者皆倣此此朱子以易為占卜之書而執已見之太過故有此論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所以能獲祉福且元吉者由其以中道
合而行其志願也有中徳所以能任剛中之賢所
聽從者皆其志願也非其所欲能從之乎
童溪王氏曰中以行願謂以柔中之徳而行此志願
以合乎下故能受其祉福且元吉也所謂上下交
而其志同如此
[007-19a]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正義伊川程子曰掘隍土積累以成城如治道積累以成
泰及泰之終將反于否如城土頽圯復反于隍也
上泰之終六以小人處之行將否矣勿用師君之
所以能用其衆者上下之情通而心從也今泰之
將終失泰之道上下之情不通矣民心離散不從
其上豈可用也用之則亂衆既不可用方自其親
近而告命之邑所居謂親近大率告命必自近始
[007-19b]
將否而方告命為可羞吝不由于告命也
紫陽朱子曰泰極而否城復于隍之象戒占者不可
力爭但可自守雖得其貞亦不免于羞吝也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正義紫陽朱子曰命亂故復否告命所以治之也
餘論誠齋楊氏曰乾坤開闢之世乎屯蒙洪荒之世乎需
養結繩之世乎訟師阪泉涿鹿之世乎畜履書契
大法之世乎泰通堯舜雍熙之世乎過此而後泰
[007-20a]
而否否而泰一治一亂治少亂多泰豈可復哉故
曰泰其上古之極治歟
厚齋馮氏曰自乾坤之後始涉人道經厯六坎險阻
備嘗内有所畜外有所履然後致泰而泰之後否
即繼之以此知斯人之生立之難而䘮之易國家
之興成之難而敗之易天下之治致之難而亂之
易此又序易者之深意而亦天地自然之理也
坤下乾上
[007-20b]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正義衡水孔氏曰否之匪人者言否閉之世非是人道交
通之時故云匪人不利君子貞者由小人道長君
子道消故不利君子為正也陽氣往而隂氣來故
云大往小來陽主生息故稱大隂主消耗故稱小
崔氏曰否不通也于不通之時小人道長故云匪
人君子道消故不利君子貞也
伊川程子曰夫上下交通剛柔和合君子之道也否
[007-21a]
則反是故不利君子貞君子正道否塞不行也大
往小來陽往而隂來也
辨正紫陽朱子曰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誤
也傳不特解其義亦可見
餘論童溪王氏曰匪人所謂非君子人也人非君子則平
時與君子如枘鑿之不相入者正斯人也匪人得
志則君子之道否塞而不行矣夫正道之在天下
不可以一日无也今也君子之道否塞而不得行
[007-21b]
者皆否之匪人不利乎貞故也葢小人之心同乎
己者則利之異乎己者則不利也夫惟彼己之勢
既不相入故大者往而小者來也
存疑紫陽朱子曰否閉塞也七月之卦也正與泰反故曰
匪人謂非人道也其占不利于君子之正道葢乾
往居外坤來居内又自漸卦而來則九往居四六
來居三也
泉峰龔氏曰本義卦變之説若有可疑泰否往來只
[007-22a]
當以二體言不當以一爻言餘見各卦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
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夫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
上下之義不交則天下无邦國之道建邦國所以
為治也上施政以治民民戴君而從命上下相交
所以為治也今上下不交是天下无邦國之道也
[007-22b]
隂柔在内陽剛在外君子往居于外小人來處于
内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時也
通論西溪李氏曰否泰反其類故否之辭與泰反
終畝呉氏曰六十四卦獨乾坤泰否四卦言隂陽乾
坤隂陽也惟泰否二卦内外皆得乾坤之全體故
亦以隂陽言也
餘論横渠張子曰葢言上下不交便天下无邦有邦而與
无邦同以不成國體也在天下它國皆无道只一
[007-23a]
邦治亦不可言天下无道須是都不治然後是天
下无道也于否之時則天下无邦也古之人一邦
不治别之一邦直至天下皆无邦可之則止有隠

邵氏曰不惟在位在野而已但信而任之則為内疎
而逺之則為外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徳辟難不可榮以禄
正義伊川程子曰天地不相交通故為否否塞之時君子
[007-23b]
道消當觀否塞之象而以儉損其徳避免禍難不
可榮居祿位也否者小人得志之時君子居顯榮
之地禍患必及其身故宜晦處窮約也
紫陽朱子曰收歛其徳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難人
不得以祿位榮之
通論平菴項氏曰儉徳辟難不與害交也不可榮以祿不
與利交也此君子所以體天地不交之象也世固
有假避禍之名以保榮祿者故聖人必兼言之
[007-24a]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
辨正愚案泰否初爻之辭同泰之初九説者以為君子連
類而進則否之初六自必以為小人連類而進矣
然二卦之取義于通塞皆于拔茅見之若謂泛指
君子小人之進退則于致通去否之本義反不見
矣説詳泰卦
通論紫陽朱子曰三隂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之
象而初之惡則未形也故戒其占則吉而亨葢能
[007-24b]
如是則變為君子矣
又曰拔茅茹貞吉亨這是吉凶未判時若能如此改
變時小人便是作君子
平菴項氏曰泰之初九君子始以類進君子難進故
聖人勉之以征否之初六小人始以類進小人進
而為邪故聖人戒之以貞
存疑安定胡氏曰否之初是小人道長君子不可用之時
也時既不可用則必引類而退守以正道不可求
[007-25a]
進然後得其吉而獲亨也按此以初六為君子與前説異下同
伊川程子曰泰與否皆取茅為象者以羣陽羣隂同
在下有牽連之象也泰之時則以同征為吉否之
時則以同貞為亨始以内小人外君子為否之義
復以初六否而在下為君子之道易隨時取義變
動无常否之時在下者君子也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通論紫陽朱子曰小人而變為君子則能以愛君為念而
[007-25b]
不計其私矣
餘論安定胡氏曰君子之志未嘗不在致君澤民也雖當
此否塞之時引退守正不茍務其進俟時而後動
者亦在致君澤民而已
伊川程子曰君子固守其節以處下者非樂于不進
獨善也以其道方否不可進故安之耳心固未嘗
不在天下也其志常在得君而進以康濟天下故
曰志在君也
[007-26a]
童溪王氏曰時方否塞故以彚守正于下若反否而
為泰則亦如初九之以彚征矣故初九之象曰志
在外初六之象曰志在君以言行止雖繫于時而
君子之志于君亦无徃而不在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正義山陽王氏曰居否之世而得其位用其至順包承于
上小人路通内柔外剛大人否之其道乃亨
紫陽朱子曰隂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君
[007-26b]
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則吉大
人則當安守其否而後道亨葢不可以彼包承于
我而自失其守也
又曰易中亦有時而為小人謀如包承小人吉大人
否亨言小人當否之時能包承君子則吉但此雖
為小人謀乃所以為君子謀也包承是包得許多
承順底意思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007-27a]
正義伊川程子曰大人于否之時守其正節不雜亂于小
人之羣類身雖否而道之亨也故曰否亨不以道
而身亨乃道之否也不云君子而云大人能如是
則其道大矣
六三包羞
正義伊川程子曰三以隂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于
上非能守道安命窮斯濫矣極小人之情狀者也
其所包蓄謀慮邪濫无所不至可羞恥也
[007-27b]
平菴項氏曰否之六三小人之極盛也无所復戒羞
之而已小人在内徳不當位名位愈髙羞辱愈大
故曰包羞位不當也當否之盛時小人以為榮聖
人獨指其本心之辱者以示之使知榮辱之實在
此而不在彼也
存疑廣平㳺氏曰在下體之上位浸顯矣當否之世而不
去忍恥冒處故謂之包羞
白雲郭氏曰尸祿素餐所謂包羞者也孔子曰邦无
[007-28a]
道榖恥其六三之謂歟
紫陽朱子曰以隂居陽而不中正小人志于傷善而
未能也故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發故无凶咎之

慈湖楊氏曰六三徳不如六二而位益髙舍正從邪
有愧于中故曰包羞是謂君子中之小人自古此
類良多
愚案六三自宜作否極論程子與項氏説雖未能暢
[007-28b]
猶為不失其正㳺氏以下三説未可深信至本義
之解更别並存以俟參考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隂柔居否而不中不正所謂可羞者處
不當故也處不當位所為不以道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正義紫陽朱子曰否過中矣將濟之時也九四以陽居隂
不極其剛故其占為有命无咎而疇類三陽皆獲
[007-29a]
其福也命謂天命
通論平菴項氏曰泰九三于无咎之下言有福否九四于
无咎之下言疇離祉者二爻當天命之變正君子
補過之時也泰之三知其將變能修人事以勝之
使在我者无可咎之事然後可以勿恤小人之孚
而自食君子之福也否之四因其當變能修人事
以乗之有可行之時而无可咎之事則不獨為一
已之利又足為衆賢之祉也是二者茍有咎焉其
[007-29b]
禍可勝言哉
又曰泰雖極治以命亂而成否否雖極亂以有命而
成泰命者天之所令君之所造也道之廢興豈非
天耶世之治亂豈非君耶
雲峰胡氏曰否泰之變皆天也然泰變為否易故于
内卦即言之否變為泰難故于外卦始言之
存異伊川程子曰四以陽剛健體居近君之位當君道方
否之時處逼近之地所惡在居功取忌而已若能
[007-30a]
使動必出于君命威柄一歸于上則无咎而其志
行矣
愚案君命之説雖本舊解然牽强不可從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通論厚菴李氏曰向之志在君者于是而得行
愚案志行有二義四當否之將更陽剛之志于是得
行也然未能盡任救否之事亦曰其存心于此者
不可遏也
[007-30b]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正義伊川程子曰五以陽剛中正之徳居尊位故能休息
天下之否大人之吉也猶未離于否也故有其亡
之戒否既休息漸將反泰不可便為安肆當深慮
逺戒常虞否之復來曰其亡矣其亡矣其繫于苞
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繫于苞桑也桑之為物其
根深固苞謂叢生者其固尤甚聖人之戒深矣
紫陽朱子曰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人
[007-31a]
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則吉然又當戒懼
如繫辭傳所云也
通論横渠張子曰苞桑從下叢生之桑叢生則其根牢書
云厥草惟苞如竹叢蘆葦之類河朔之桑多從根
斬條取葉其生叢然
紫陽朱子曰有戒懼危亡之心則便有苞桑繫固之
象葢能戒懼危亡則如繫于苞桑堅固不拔矣如
此説則象占乃有收煞非是其亡其亡而又繫于
[007-31b]
苞桑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有大人之徳而得至尊之正位故能休
天下之否是以吉也无其位則雖有其道將何為
乎故聖人之位謂之大寳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正義衡水孔氏曰處否之極否道已終能傾毁其否故曰
傾否也否道未傾之時是先否已傾之後其事得
[007-32a]
通故曰後有喜也
紫陽朱子曰以陽剛居否極能傾時之否者也其占
為先否後喜
通論童溪王氏曰言傾否而不言否傾人力居多焉
泉峰龔氏曰否六爻下三隂為小人上三陽為君子
初曰貞吉亨二曰包承吉三曰包羞皆所以開小
人反而從喜之機四曰有命无咎五曰休否吉上
曰傾否皆所以勉君子進而為治之事
[007-32b]
雲峰胡氏曰以隂柔處泰之終故不能保泰而泰復
為否以陽剛處否之終故卒能傾否而否復為泰
否泰反復天乎人也
蔡氏曰休否則否猶有存者至于傾則否盡矣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通論伊川程子曰否終則必傾豈有長否之理極而必反
理之常也然反危為安易亂為治必有剛陽之才
而後能也故否之上九則能傾否屯之上六則不
[007-33a]
能變屯也


[007-33b]
大易擇言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