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9 大易擇言-清-程廷祚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擇言卷四
上元程廷祚撰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正義西城何氏曰大川者大難也須之待時本欲涉難既
能以信而待故可以利涉大川矣
伊川程子曰需者須待也以二體言之乾之剛健上
[004-1b]
進而遇險未能進也故為需待之義以卦才言之
五居君位為需之主有剛健中正之徳而誠信充
實于中中實有孚也有孚則光明而能亨通得貞
正而吉也以此而需何所不濟雖險无難矣故利
涉大川也凡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得正則吉者
當辨也
紫陽朱子曰需待也以乾遇坎乾健坎險以剛遇險
而不遽進以陷于險待之義也孚信之在中者也
[004-2a]
其卦九五以坎體中實陽剛中正而居尊位為有
孚得正之象坎水在前乾健臨之將涉水而不輕
進之象故占者為有所待而能有信則光亨矣若
又得正則吉而利涉大川固无所不利而涉川尤
貴于能待則不欲速而犯難也
通論紫陽朱子曰需者寧耐之意以剛遇險時節如此只
得寧耐以待之且如涉川者多以不能寧耐致覆
溺之禍故需卦首言利涉大川
[004-2b]
平菴項氏曰需非終不進也抱實而遇險有待而後
進也凡待者皆以其中有可待之實也我實有之
但能少待必有光亨之理若其无之何待之有故
曰需有孚光亨光亨者不可以盈必敬慎以終之
故曰貞吉信能行此則其待不虚其進不溺故曰
利涉大川有孚光亨貞吉者需之道也利涉大川
者需之效也
雲峰胡氏曰需而无實无光且亨之時需而非正无
[004-3a]
吉且利之理世有心雖誠實而處事或有未正者
故曰孚又曰貞
石門梁氏曰乾之利涉以其恒易以知險故能待時
而進也
次崖林氏曰凡人作事皆責成于目前其間多有阻
礙而目前不可成者其勢不容于不待然不容不
待者其心多非所樂其待也未必出于中誠不免
于急迫覬望之意如此則懐抱不開胸中許多暗
[004-3b]
昧抑塞而不光明豁達故聖人特發有孚之義葢
遇事勢之未可為即安于義命從容以待機會而
不切切専以厚覬望則其待也出于真實而非虚
假矣如此則心逸日休胸襟洒落而无滯礙不亦
光明豁達乎然使心安于需而事或未出于正則
將来亦未必可成必也所需之事皆出于正而无行
險僥倖之為則功深而效得時動而事起向者之
所需而今皆就緒矣故吉
[004-4a]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
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徃有功

正義伊川程子曰需之義須也以險在于前未可遽進故
需待而行也剛健之人其動必躁乃能需待而動
處之至善者也故夫子贊之云其義不困窮矣五
以剛實居中為孚之象而得其所需亦為有孚之
義以乾剛而至誠故其徳光明而能亨通得貞正
[004-4b]
而吉也所以能然者以居天位而得正中也既有
孚而貞正雖涉險阻徃則有功也
辨正紫陽朱子曰以正中以中正也即一般這只是要協

通論虛齋蔡氏曰以剛遇險而不遽進以陷于險者葢隂
柔不能寧耐乾剛則沉毅不茍而能寧耐所謂乾
天下之至健也徳行恒易以知險
谷氏拙侯曰此卦合坎乾成需惟乾易而知險故曰
[004-5a]
剛健曰正中見有天徳者能需也
象曰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正義紫陽朱子曰雲上于天无所復為待其隂陽之和而
自雨爾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但飲食宴
樂俟其自至而已一有所為則非需也
通論安定胡氏曰飲食者所以養身也宴樂者所以寧神
也是以樂天知命居易俟時耳
伊川程子曰氣蒸而上升於天必待隂陽和洽然後
[004-5b]
成雨雲方上于天未成雨也故為須待之義隂陽
之氣交感而未成雨澤猶君子畜其才徳而未施
于用也君子觀雲上于天需而為雨之象懐其道
徳安以待時飲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
所謂居易以俟命也
草廬呉氏曰宴者安身而他无所營作樂者心愉而
他无所謀慮也飲食則素其位而宴樂則不願乎
外也
[004-6a]
谷氏拙侯曰雲上于天而後可以待雨君子有為于
前而後可以待治不然不幾于坐廢乎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正義衡水孔氏曰難在于坎初九去難既逺故待于郊郊
者境上之地去水逺也恒常也逺難待時以避其
害故宜保守其常所以无咎
伊川程子曰需者以遇險故需而後進初最逺于險
故為需于郊郊曠逺之地也處于曠逺利在安守
[004-6b]
其常則无咎也不能安常則躁動犯難豈能需于
逺而无過也
紫陽朱子曰郊曠逺之地未近于險之象也而初九
陽剛又有能恒于其所之象故戒占者能如是則
无咎也
通論雲峰胡氏曰國外曰郊同人以象上九此以象初皆
取其逺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004-7a]
正義伊川程子曰處曠逺者不犯冒險難而行也雖不進
而志動者不能安其常也君子之需常也安靜自
守志雖有須而恬然若將終身焉乃能用常也
通論童溪王氏曰坎險在前逼近則為泥九三是也漸近
則為沙九二是也最逺則為郊初九是也迫近于
難則欲致其敬漸近于難則欲處以衍最逺于難
則欲其不失常
餘論孫氏質卿曰不犯難而行便是常不失常便是恒徳
[004-7b]
人惟中无常主或為才能所使或為意氣所動或
為事勢所激雖犯難而不顧耳所以不失常最難
飲食宴樂不失常也若能不失常更有何事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正義衡水孔氏曰沙是水旁之地去水漸近故難稍近而
小有言但履健居中以待要㑹終得其吉也
伊川程子曰二以剛陽之才而居柔守中寛裕自處
需之善也雖去險漸近而未至于險故小有言語
[004-8a]
之傷而无大害終得其吉也
紫陽朱子曰沙則近于險矣言語之傷亦災害之小
者漸進近坎故有此象剛中能需故得終吉戒占
者當如是也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正義紫陽朱子曰衍寛意以寛居中不急進也
慈湖楊氏曰衍在中者言胸中寛衍平夷初不以進
動其心亦不以小言動其心終吉九二得其道故
[004-8b]

九三需于泥致冦至
正義伊川程子曰三剛而不中又居健體之上有進動之
象故致冦也茍非敬慎則致䘮敗矣
紫陽朱子曰泥將陷于險矣冦則害之大者九三去
險愈近而過剛不中故其象如此
秋山王氏曰泥則切近水矣險已近而又以剛用剛
而進逼之是招致冦難之至也
[004-9a]
通論泉峰龔氏曰郊沙泥之象視坎水逺近而為言者也
易之取象如此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冦敬慎不敗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三切逼上體之險難故云災在外也三
之致冦山已進而迫之故云自我冦自己致若能
敬慎量冝而進則無䘮敗也需之時須而後進也
其義在相時而動非戒其不得進也直使敬慎毋
失其冝耳
[004-9b]
平安項氏曰三與險切近未必皆三之罪亦有居勢
適然者其要在熟玩致孚而已冦雖在外然亦不
自至我有以致之則至我敬慎而无失則雖與之
逼亦無敗理此其所以剛健而不陷也
建安邱氏曰坎險在外未嘗逼人由人急于求進自
逼于險以致禍敗象以自我釋之明致災之由不
在他人也
餘論語類問敬慎朱子曰敬字大慎字細小如人行路一
[004-10a]
直恁地去便是敬前面險處防有喫跌便是慎慎
是惟恐有失之意如思慮兩字思是恁地思去慮
是怕不恁地底意思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正義紫陽朱子曰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四交坎
體入乎險矣故為需于血之象然柔得其正需而
不進故又為出自穴之象占者如是則雖在傷地
而終得出也
[004-10b]
愚案血者隂屬而穴者其所藏之地也此爻已交險
體入于患難之中故曰需于血以其能需而不為
患難之所陷故又曰出自穴其需也即其出也其
出也亦即其需也中庸所謂素患難行乎患難君
子無入而不自得者六四近之故傳曰順以聽也
本義以血為殺傷之地程傳以穴為物之所安似
皆未確
存疑伊川程子曰四以隂柔之質處于險而下當三陽之
[004-11a]
進傷于險難者也故云需于血既傷于險難則不
能安處必失其居故云出自穴穴物之所安也順
以從時不競于險難所以不至于凶也以柔居隂
非能競者也若陽居之則必凶矣葢无中正之徳
徒以剛競于險適足以致凶耳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通論草廬呉氏曰謂六四柔順以聽于九五也
雲峰胡氏曰三能敬則雖迫坎之險而不敗四能順
[004-11b]
則雖陷坎之險而可出敬與順固處險之道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四以隂柔居于險難之中不能固處故
退出自穴是順從以聽于時所以不至于凶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辨正愚案本卦取象如内卦之沙與泥六四之血未有以
為真沙真泥真血者獨九五之酒食則以為真酒
食不過因大象有飲食宴樂之文耳然取象自冝
歸于一例此爻葢言以中正之徳居太平之時事
[004-12a]
則无為而成功則不勞而致如酒食之待醉飽有
不期然而然者此需之極也但前儒皆未有以此
為説者
通論
折中曰案需之為義最廣其大者莫如王道之以久而
成化而不急于淺近之功聖學之以寛而居徳而不
入于正助之弊卦惟九五剛健中正以居尊位是能
盡需之道者故彖傳特舉此爻以當彖辭之義而大
[004-12b]
象傳又特取此爻之辭以蔽需義之全觀需之卦而
不知此爻之義但以諸爻處險之偏乎一義者概之
則需與蹇困何異哉
餘論臨淄房氏曰屯散蒙明徳亨信著怡然无慮飲食宴
樂以須太平王在在鎬愷樂飲酒是也
伊川程子曰五以陽剛居中得正位乎天位克進其
道矣以此而需何需不獲故宴安酒食以俟之所
須必得也既得貞正而所需必遂可謂吉矣
[004-13a]
紫陽朱子曰酒食宴樂之具言安以待之九五陽剛
中正需于尊位故有此象占者如是而貞固則得
吉也
鄭氏孩如曰序卦傳曰需者飲食之道也象曰君子
以飲食宴樂爻曰需于酒食以治道言使斯民樂
其樂而利其利期治于必世百年之後而不為近
功者須待之義也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004-13b]
餘論張氏彦陵曰内多欲則有求治太急之患徳惟中正
所以需合于貞而得吉中正即孚貞意是推原所
以能需處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正義紫陽朱子曰隂居險極无復有需有陷而入穴之象
下應九三九三與下二陽需極並進為不速客三
人之象柔不能禦而能順之有敬之之象占者當
陷險中然于非意之來敬以待之則得終吉也
[004-14a]
雲峰胡氏曰入于穴險極而陷之象速者主召客之
辭三人乾三陽之象下三陽非皆與上應也有不
速之象上柔順有敬之之象上獨不言需險之極
无復有需也外卦險體二隂皆有穴象四出自穴
而上則入于穴何哉六四柔正能需猶可出于險
故出者許其將然也上六柔而當險之終无復能
需惟入于險而已故曰入者言其已然也然雖已
入于險非意之來敬之終吉君子未嘗无處險之
[004-14b]
道也
通論蔣氏仁敬曰需待也以剛健之才遇險陷在前當容
忍待時用柔而主靜若不度時勢恃剛而驟進取
敗必矣初九去險尚逺以用恒免咎九二漸近險
亦以守中而終吉九三已迫于險象言敬慎不敗
六四已傷于險以柔而不競能出自穴上六險陷
之極六以能敬終吉然則需待之時能含忍守敬
皆可以免禍需之時義大矣
[004-15a]
愚案需與訟卦象相反不速之客三人正指訟之上
卦不速有訟意敬者所以止爭端于未萌也三人
似不必指需之下卦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正義虚齋蔡氏曰雖不當位謂其隂居險極正與困上六
困于葛藟未當也一般
辨正愚案以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隂位自漢以後皆
有是説然考之經傳初无其文王輔嗣謂初上无
[004-15b]
隂陽定位程子又云隂陽竒偶豈容无位考乾之
彖傳曰六位時成説卦傳曰易六位而成章以為
初上无位者非也然其始不曰一而曰初其終不
曰六而曰上則知爻之六位以始終上下而得名
而非隂陽竒偶之數可比此在今日似亦當有定
論至象傳凡言當位不當位者誠各以本爻之義
求之皆有可見如此爻不過以上六際需之窮而
无所復需將有他變故謂之不當位云爾非不可
[004-16a]
解之説也
存疑伊川程子曰不當位謂以隂而在上也又曰隂宜
在下而居上為不當位
紫陽朱子曰以隂居上是為當位言不當位未詳
愚案如舊説則以六居上誠所謂是為當位矣程子
自亂其例又常言需上六之不當位乃爵位之位然
則經傳所无而自為其説者固冝有不合乎
坎下乾上
[004-16b]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正義衡水孔氏曰窒塞也惕懼也凡訟之體不可妄興必
有信實被物止塞而能惕懼中道而止乃得吉也
終凶者訟不可長若終竟訟事雖復窒惕亦有凶
也物既有訟須大人决之故利見大人若以訟而
徃涉危難必有禍患故不利涉大川
陸氏曰九二剛而得中是以有信實失位于險是其
窒止坎為心憂是其惕水性内明是其中也
[004-17a]
安定胡氏曰孚者由中之信人所以興訟必有由中
之信而為他人之所窒塞不得已而興訟然雖已
有信實而為人窒塞亦須恐懼兢慎而不敢自安
則庶幾免于凶禍又中道而止則可以獲吉也大
川謂大險大難也凡厯險涉難必須物情相協志
氣和同則可得而濟也今訟之時物情違忤而不
相得欲濟涉險難必不可得
伊川程子曰卦之中實為有孚之象訟者與人爭辨
[004-17b]
而待决于人雖有孚亦惟窒塞未通不窒則已明
无訟矣事既未辨吉凶未可必也故有畏惕中吉
得中則吉也終凶終極其事則凶也訟者求辨其
曲直也故利見于大人大人則能以其剛明中正
決所訟也訟雖非和平之事當擇安地而處不可
陷于危險故不利涉大川也
紫陽朱子曰訟爭辨也上乾下坎乾剛坎險上剛以
制其下下險以伺其上又為内險而外健又為己
[004-18a]
險而彼健皆訟之道也九二中實上无應與又為
加憂有有孚而見窒能懼而得中之象上九過剛
居訟之極有終極其訟之象九五剛健中正以居
尊位有大人之象以剛乗險以實履陷有不利涉
大川之象故戒占者必有爭辨之事而隨其所處
為吉凶也
愚案惕中因恐懼而得其本心即彖傳所謂剛來而
得中也孔氏胡氏以為中道而止取對終字之義
[004-18b]
然與彖傳不合不必從
通論紫陽朱子曰大凡卦辭取義不一如訟有孚窒惕中
吉葢取九二中實故為加憂之象終凶葢取上九
終極于訟之象利見大人葢取九五剛健中正居
尊之象不利涉大川又取以剛乗險以實履陷之
象此取義不一也然亦有不必如此取者此特其
一例也卦辭如此辭極齊整葢所取諸爻義皆與
爻中本辭協亦有雖取爻義而與爻本辭不同者
[004-19a]
餘論東萊吕氏曰衆人之言訟以勝為吉易之言訟以中
為吉不中則雖勝亦凶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
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
大川入于淵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訟之為卦上剛下險險而又健也又為
險健相接内險外健皆所以為訟也若健而不險
不生訟也險而不健不能訟也儉而又健是以訟
[004-19b]
也訟之道固如是又據卦才而言九二以剛自外
來而成訟則二乃訟之主也以剛處中中實之象
故為有孚處訟之時雖有孚信亦必艱阻窒塞而
有惕懼不窒則不成訟矣又居險陷之中亦為窒
塞惕懼之義二以陽剛自外來而得中為以剛來
訟而不過之義是以吉也卦有更取成卦之由為
義者此是也卦義不取成卦之由則更不言所變
之爻也據卦辭二乃善也而爻中不見其善也葢
[004-20a]
卦辭取其有孚得中而言乃善也爻則以自下訟
上為義所取不同也訟非善事不得已也安可終
極其事極意于其事則凶矣故曰不可成也成謂
窮盡其事也訟者求辨其是非也辨之當乃中正
也故利見大人以所尚者中正也聽者非其人則
或不得其中正也中正大人九五是也與人訟者
必處其身于安平之地若蹈危險則陷其身矣乃
入于深淵也卦中有中正險陷之象
[004-20b]
紫陽朱子曰以卦徳釋卦名義以卦變卦體卦象釋
卦辭案本義言卦變始此
毛氏伯玉曰上剛下險以彼此言之險而健以一人
言之
虛齋蔡氏曰訟不可成以理言之揚人之惡也煩上
之聼也損己之徳也増俗之偷也又人已之間俱
廢其業雖得不償失也此豈君子之所樂成者哉
謂之不可成見其宜惕中也
[004-21a]
辨正衡水孔氏曰剛來而得中輔嗣必以為九二者凡上
下二象在于下象者則稱來故賁卦云柔來而文
剛是離下艮上而稱柔來今此云剛來而得中故
知九二也且凡云來者皆據異類而來九二在二
隂之中故稱來若于爻辭之中亦有從下卦稱來
也故需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來謂下卦三陽然
需上六隂爻陽來詣之亦是非類而稱來也
折中曰彖傳中有言剛柔徃來上下者皆虚象也先儒
[004-21b]
因此而卦變之説紛然然觀泰否卦下小徃大來大
徃小來云者文王之辭也果從何卦而徃何卦而來
乎亦云有其象而已耳故依王孔註疏作虚象者近

愚案以徃來上下為虚象而非卦變折中之論至
矣然雖屬虚象亦自有其實義大抵言徃者皆謂
由此而前去言來者皆謂從无而忽生即于泰否
之言徃來者考之則知其義初不出于本卦之象
[004-22a]
之外孔氏謂于下象多稱來此即從无忽生之義
又言凡云來皆據異類而來則有不必盡然者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正義伊川程子曰天上水下相違而行二體違戾訟之由
也君子觀象故凡所作事必謀其始絶訟端于事
之始則訟无由生矣謀始之意廣矣若慎交結明
契劵之類是也
草廬呉氏曰水行而下天行而上其行兩相背戾是
[004-22b]
違行也
次崖林氏曰訟不興于訟之日而興于作事之始作
事不豫謀此訟端之所由起也故君子于其始而
謀之看事理有无違礙人情有无違拂終久有无
禍患凡其事之不善而可以致訟者皆杜絶之而
不為則訟端无自起矣
餘論平菴項氏曰乾陽生于坎水坎水生于天一乾坎本
同氣而生者也一動之後相悖而行遂有天淵之
[004-23a]
隔由是觀之天下之事不可以細微而不謹也不
可以親暱而不敬也禍難之端夫豈在大曹劉共
飯地分于匕筯之間蘇史滅宗忿起于笑談之頃
謀始之誨豈不深切著明乎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正義伊川程子曰六以柔弱居下不能終極其訟者也故
于訟之初因六之才為之戒曰若不長永其事則
雖小有言終得吉也葢訟非可長之事有言災之
[004-23b]
小者也不永其事而不至于凶乃訟之吉也
慈湖楊氏曰訟之初不深也有不永所事之象訟之
初未深小有言而已既不永其事故終吉
通論雲峰胡氏曰初不曰不永訟而曰不永所事事之初
猶冀其不成訟也小有言與需不同需小有言人
不能不小有言也此之小有言我不能已而小有
言也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004-24a]
正義秋山王氏曰止訟于初者上也故于訟之初即以訟
不可長為戒
石澗俞氏曰彖傳云訟不可成葢言訟之通義而不
欲其成爻傳曰訟不可長葢言初為訟端而不欲
其長
愚案其辯明者言其知訟之不可長則審理度勢絶
无蒙昧之見可知是以雖小有言而終吉也然則
辨乃分辨之辨非辯論之辯矣
[004-24b]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无眚
正義紫陽朱子曰九二陽剛為險之主本欲訟者也然以
剛居柔得下之中而上應九五陽剛居尊勢不可
敵故其象占如此
梅邊熊氏曰訟之得名正以二居險中卦辭之有孚
窒為二而發也九二為險之主故以下而訟上訟
而不克凶患之來可知已惟其居中有孚窒塞而
能惕故能歸逋而无眚也
[004-25a]
辨正愚案坎體處下本恃險而欲訟歸而逋者又以剛而
得中也邑人三百戸險固之象二初欲訟恃有三
百戸也繼而得中則忘其險矣故曰不克訟歸而
逋其邑人三百户也能自勝如此其免于害不亦
宜乎舊解以為自處寡約雖亦有理然覺迀迴難

存疑山陽王氏曰以剛處訟不能下物自下訟上宜其不
克若能以懼歸竄其邑乃可以免災邑過三百竄
[004-25b]
而據强災未免也
伊川程子曰二五相應之地而兩剛不相與相訟者
也五以中正處君位其可敵乎是為訟而義不克
也若能知其義之不可退歸而逋避以寡約自處
則得免過眚也必逋者避為敵之地也三百户邑
之至小者若處强大是猶競也
存異潁川荀氏曰二者下體之君君不爭則百姓无害也
平菴項氏曰一家好訟則百姓受害言三百户无眚
[004-26a]
見安者之衆也
愚案荀氏項氏二説與惕中之㫖全然不合又荀説
在輔嗣前而輔嗣不用别自立論亦足以見向來
初无定説也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自下而訟其上義乖勢屈禍患之至猶
拾掇而取之言易得也
愚案二之不克訟已自安于下而无所訟矣而傳云
[004-26b]
云者正言二明于禍福之分為剛來而得其中也
六三食舊徳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正義安定胡氏曰无成者不敢居其成但從王事守其本
位本禄而已故獲其吉也
伊川程子曰三質本隂柔處險而介二剛之間危懼
非為訟者也祿者稱徳而受食舊徳謂處其素分
貞謂堅固自守厲終吉謂雖處危地能知危懼則
終必獲吉也 又曰柔從剛者也下從上者也故
[004-27a]
曰或從王事无成謂從上而成不在已也
蒙齋李氏曰或從王事无成者謂從王事而不以成
功自居也夫訟生于其行之相違而天下之訟又
起矜功而伐善以柔而從剛以下而從上有功而
不自居故能不失舊徳而終又獲吉也
通論雲峰胡氏曰食舊徳與位乎天徳語同位必稱徳而
居故寧徳過其位毋位過其徳食必稱徳而食故
寧徳浮于食毋食浮于徳
[004-27b]
楊氏文源曰食舊徳安其分之所當得是不與人競
利也或從王事者分之所不得越是不與人競功
也葢不必告訐之風乃謂之訟一有爭競之心亦
訟也
餘論梅邊熊氏曰坤六三亦曰或從王事无成而又曰有
終者以地道代有終也此曰或從王事无成而不
曰有終者訟不可終也訟以中止為吉无成乃所
以為有終也无成所以為終吉也
[004-28a]
石澗俞氏曰或從王事无成與坤之六三同彼言或
從王事无成又言有終此但言或從王事无成而
不言有終何也曰彼順而此險也險非善後之道也
存異紫陽朱子曰或出而從上之事則亦无成功占者守
常而不出則善也
愚案本義此解與諸説獨别似不可從折中謂此
爻與坤三之文大同小異不應其義差殊是矣又
嘗疑此句與上文義不相蒙或即係坤六三之爻
[004-28b]
辭誤衍于此而又逸有終二字亦未可定然未敢
遽以為然也
象曰食舊徳從上吉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守其素分雖從上之所為非由已也故
无成而終得其吉也
愚案從上之上亦不必定指上九而言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正義紫陽朱子曰即就也命正理也渝變也九四剛而不
[004-29a]
中故有訟象以其居柔故又為不克而復就正理
渝變其心安處于正之象占者如是則吉也
慈湖楊氏曰人惟不安于命故以人力爭訟今不訟
而即于命變而安于貞吉之道也
通論雲峰胡氏曰四之不克訟與二不同九二坎體九四
乾體九二曰歸識時勢能反而安于其分之小九
四曰渝明義理能變而安于命之正聖人不貴无
過而貴改過又如此
[004-29b]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通論建安邱氏曰二沮于勢四屈于理此二之美所以止
于无眚而四之貞吉所以為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正義東海王氏曰以中正之徳齊乖爭之俗元吉也
山陽王氏曰處得尊位為訟之主用其中正以斷枉
直中則不過正則不邪故訟元吉
伊川程子曰以中正居尊位治訟者也治訟得其中
[004-30a]
正所以元吉也元吉大吉而盡善也
紫陽朱子曰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聽訟而得其平者
也占者遇之訟而有理必獲伸矣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正義白雲郭氏曰九五以中正之徳聽天下之訟人之所
利見實天下之吉也獄訟之歸虞舜虞芮之質文
王其九五之謂歟
紫陽朱子曰中則聽不偏正則斷合理
[004-30b]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正義山陽王氏曰處訟之極以剛居上訟而得勝者也以
訟受錫榮何可保故終朝之間褫帶者三也
紫陽朱子曰鞶帶命服之飾褫奪也以剛居訟極終
訟而能勝之故有錫命受服之象然以訟得之豈
能安久故又有終朝三褫之象其占為終訟无理
而或取勝然其所得終必失之聖人為戒之意深

[004-31a]
厚齋馮氏曰三居下卦之終終朝之象自三至上厯
三爻三褫之象
存疑草廬呉氏曰褫鄭本作拕徒可切晁氏曰如拕紳之
拕澄案若只依今本作褫與褫通用訓拽亦拕之
義訟勝受服矜喜之極故終朝之間三拕拽而加
諸身也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正義伊川程子曰窮極訟事設使受服命之寵亦且不足
[004-31b]
敬而可賤惡况又禍患隨至乎
大易擇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