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1 易翼述信-清-王又樸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翼述信卷十   廬州府同知王又樸撰
兌下/坎上
節亨苦節不可貞○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
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
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大象乃夫子於上下二卦之象另行取義多非易之
 本指今諸儒竟以澤水為節謂澤所容有限夫江河
[010-1b]
 湖海皆澤也可謂所容有限乎然謂其振而不洩無
 所泛濫以爲節則可矣竊以三陽為乾三陰為坤此
 卦初二二陽分去一陽三四二陰分去一陰節也又
 先係二陽二陰再則一陽一陰亦節也卦德上險而
 下說先王因人情易流嚴立制度以防閑之與設險
 何異所謂節也節之義大而如象所謂制數度議德
 行小而如匹夫匹婦一己之志操皆是合訂曰先儒
 講節字只在財用上說似乎未盡節之義是也按節
[010-2a]
 亨亨者嘉之㑹禮之德也禮有節有文中節卽是文
 故於節下言亨苦節不可貞則以險得節非說以行
 之何能使小大共由此禮之用和為貴也卦詞葢反
 言以明其意為卦剛柔兩停二剛二柔一剛一柔二五
 居卦之中皆剛傳所謂剛柔分而剛得中也汝柟蔡
 氏曰剛柔分者自然之節剛得中者制節之人是也
 苦節為竆竆卽非亨說以行險三句又以卦德卦體
 釋節之亨亦所以申明苦節之不可貞也當位程朱
[010-2b]
 皆謂九五竊按當位為五似與中正義複仲誠張氏
 曰君位當剛臣位當柔賢位當剛過中之位當柔民
 位當剛君外之位當柔今剛柔無不各當其位則自
 以節而不過矣中正程朱皆謂五孔氏則謂五中四
 正然上旣曰剛得中又以巽卦剛巽中正例之似統
 二五言也仲誠張氏曰九二九五皆剛居中正中復
 無剛以間之是上下以中正之道相通說皆佳天地
 以下又推極言之張氏又曰六畫自下而上二剛間
[010-3a]
 二柔又一剛間一柔剛柔平分别為四節朱子亦謂
 拆作兩截又折作四截仲氏易謂分陽分陰而震二/三
 四/互二三四五/互大離兌坎之四序無不備所謂節而四時
 成也國家經費過予則傷財過取則害民于財無所
 傷于民無所害非有以節之不能此皆節之亨者也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說統曰法不立不定故貴制學不講不明故貴議合
 訂曰德行者一身之度數所謂制節謹度是也議
[010-3b]
 道自己未有已不節而能節人者坎為矯揉故曰制
 兌為口舌故曰議
初九不出戸庭无咎○象曰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初變習坎其初爻卽變節者詞曰入于坎窞處卦之
 下居節之初所宜養晦也往則有二之剛以間之應
 則有四之險以陷之故有不出之象三四五互艮為
 門闕外曰門内曰戸又䨇曰門單曰戸三之陰為雙
 故曰門二之陽為單故曰戸初在二下故曰不出戸
[010-4a]
 庭變氣坎為通乃本氣則以一陽塞其水口坎又爲
 智傳故曰知通塞也安溪李氏曰卦取澤上有水爲
 節之義然水者流澤者止流則通而止則塞故爻又
 取澤水通塞為義下卦象澤之止三則止之溢而流
 也上卦象水之行上則行之極而止也初在澤之下
 二在澤之中故其辭皆曰不出然初處下居初時當
 止也當止而止知通塞者也故无咎
九二不出門庭㐫○象曰不出門庭㐫失時極也
[010-4b]
 二變屯在全卦雖取其中而在爻則中而不正上又
 無應三四五互艮止變屯為勿用有攸往者也故有
 不出門庭之象與初同一不出而獨㐫者聖人曰失
 時極也見中非極時中為極不知時極而但執中孟
 子所謂執中無權猶執一也節之屯亦屯之節屯六
 二亦曰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傳曰反常也是知權
 不離經漢儒反經以行權之說殊謬耳安溪李氏曰
 二之爻德非不善也以卦取澤水為通塞閉坎水之
[010-5a]
 下流而二正在其中此所以為失時之義夫仕以行
 義君子豈以懐寳迷邦為是也哉大全問九二不出
 門庭雖是失時亦未失為恬退守節者乃以爲㐫何
 也朱子曰以道理言之則有可為之時乃不出而為
 之這便是㐫之道不是别更有㐫然易酌曰不出戸
 庭與不出門庭兩爻人時時用得着如事之當做者
 不做便是不出門庭之㐫矣事不當做而做便是出
 戸庭而咎矣須如此乃可云善用易也按此則張禹
[010-5b]
 孔光之流誤人家國其㐫可勝言耶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三變需兌遇乾三柔過中失正而為兌口上承坎水
 之瀉不節象兌口出聲而承坎之加憂嗟若象又三
 為說主變氣乾健說極則失節健行則過度安溪李
 氏曰止極則流故曰不節此爻无咎當從程朱傳義
 易酌曰不節之嗟咎其所自取耳傳明云又誰咎也
 則无咎自是无所歸咎若曲為之說是不以孔子解
[010-6a]
 易矣
六四安節亨○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四變麗澤兌兌說則節亦可謂甘但本氣以柔居柔
 旣當其位又上承中正有為之五則四無所事矣故
 曰安節傳之所謂承上道也程傳曰水上溢則無節
 就下則有節合訂曰五下三上謂卦自/泰來四處其中安
 然不動無所作為也惟順承九五之中而已文王化
 行南國在位之臣羔羊素絲退食委蛇何其節而暇
[010-6b]
 也安溪李氏曰如水之順行而安流與卦義合故曰
 亨說統曰節而安之昭法守之宜明無成之義卦之
 所謂節亨者全備於此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五變臨坎險遇坤順則節無所苦矣又坤土稼穡作
 甘者也安溪李氏曰水之由中以出者其味甘此五
 爻之所謂甘節也說統曰節天下而天下甘之所謂
 當位以節中正以通者在己則安行在天下則說從
[010-7a]
 其吉可知合訂曰裁成輔相以節天地則四時成撙
 節愛養以節萬物則無傷無害位育之功大矣故曰
 徃有尚矣鮮來氏曰諸爻之節節其在我九五之節
 以我節人臨卦六三居說之極求說乎人故无攸利
 節卦九五居說之上人說乎我故往有尚此雲峰胡
 氏之說吉者盡善盡美也徃有尚者節之可法可傳
 也爾瞻葉氏曰節而甘卽中節之和推本於居位中
 卽未發之中也按節之臨亦臨之節曰知臨大君之
[010-7b]
 宜知卽坎之德觀變玩占如此
上六苦節貞㐫悔亡○象曰苦節貞㐫其道窮也
 上變中孚坎陷遇巽入流者止矣安溪李氏曰上流
 極而止又險極也苦節之象也凡水始由中出則甘
 流而注海或停瀦為鹵濕則苦苦者水之窮苦節者
 道之窮也仲氏易曰三為澤口翻以不節為戒而上
 爲水口翻以過節為戒何也曰施者易不足而受者
 易有餘理固如此若毅菴何氏說易謂瀦水易渫陷
[010-8a]
 水易竭尤明切按貞吉悔亡程子傳與朱子本義各
 異程傳以悔為損過從中之謂悔則㐫亡也是悔亡
 視他卦為另一例本義則仍作一例而以禮奢寜儉
 之意為解世儒多從其說竊以卦詞明曰苦節不可
 貞矣豈不可以為正而守之者猶為能獨善其身者
 乎雲峰胡氏疑於程說謂悔其苦而之甘可也悔其
 節而不節弊將若何不知所謂節者其義至廣縉雲
 馮氏曰節中其節之義在學為不凌節在禮為節文
[010-8b]
 在財為撙節在物為符節在臣為名節在君師為節
 制惟其時物耳如此則豈可以匹夫匹婦之為諒而
 槩之乎且自經溝瀆莫之或知聖人不取若以大過
 之上例之然无咎與悔亡畢竟不同况此之彖傳爻
 傳皆曰道窮未嘗曰遇窮也夫成仁取義其身雖苦
 其心則甚樂理義悅心猶夫芻豢此正所謂甘節者
 葢節之道惟中非惟三之不節非節卽上之苦節亦
 非節過猶不及也紫溪蘇氏曰整齊天下者必顧其
[010-9a]
 情之所安而度其勢之可行一以苦節行之則裁削
 太甚刻覈太過人必難堪而勢將廢格矣易酌曰苦
 節凡處己以不情强人以難堪皆是也曰㐫曰悔亡
 者聖人旣以㐫懼之而又以悔望之也合訂曰上變
 則為中孚窮則變變則通節後繼以中孚卦有濟
 節之義合而論之則似程傳之說為長耳
兌下/巽上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
[010-9b]
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
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中孚豚魚句巽風兌澤江豚遇風必出渡江者以豚
 出為風信故曰中孚豚魚胡氏謂本義不取此說葢
 以豚魚無知而信足以及之則信在我而自能及物
 于義爲長然此說實不可廢也夫風而入于澤則無
 所不入矣故吉也彖傳曰柔在内則無私而虛剛得
 中則有主而實此二者孚之體也以悅而巽入乎人
[010-10a]
 則邦無不化此又孚之用也仲誠張氏曰上下同心
 而皆得中于是兩悅相入而上下兩中通為一中兩
 剛通為一剛一中交孚已無上下形跡之可求而至
 于化矣是孚者乃化邦也化者以中化之也下以中
 信于上上以中信于下一邦之人皆化為忠信故為
 中孚也竊按倒兌為巽倒巽亦為兌張氏此說未為
 無見合訂云如天地生物一氣流形在萬物者一如
 其在天地也我誠而物有不誠不可謂孚彖傳言信
[010-10b]
 及豚魚謂豚魚亦化為信也豚魚信故不獨感豚魚
 者吉豚魚亦吉也此與張說亦互相發明且以吉字
 并豚魚言之穎逹孔氏曰莫不得所而獲吉也意實
 本之程傳虛實二義朱子又申釋之意極精按雪松
 潘氏曰剛得中正見得虛之中萬理皆實意實一串
 而敬承程氏亦曰利貞應天天無形虛之象也天無
 心虛之理也應天者與其太虛合也與虛合則孚矣
 安溪李氏觀彖實本此其說曰凡中虛之物有感于
[010-11a]
 外則化生於其中人心之性感物發動理亦如是孚
 之為字從爪從子鳥之覆卵氣自外入形從中化内
 外之感中孚之義据此諸說似以虛為主况讀彖傳
 乘木舟虛明明標出一虛字然易例最重是得中而
 剛之得中為尤重此卦雖三為兌主四為巽主以虛
 德為中孚然所以成其為中孚者則以剛之得中先
 儒所謂無忠作恕不出而張氏謂以中化之是也觀
 之諸爻乃初九未中而苐當位猶喜其安安而不遷
[010-11b]
 卽在上九竆極思變亦不過就爻論爻至于全卦正
 以上下四剛爻包裹二柔在内無些子渗漏是虚德
 而剛能固之此之謂孚乃化邦也○又按說而巽孚
 乃化邦巽實以入為德先儒多以順字代之不知又
 何以說坤葢上之所以孚下者不欲速不見小利優
 游涵濡有以深入乎民心則在下者莫不心悅誠服
 而致其尊君親上之感戴如是之孚乃所以化邦俾
 天下之人皆成一人天下之人之心皆成一心是何
[010-12a]
 如之大信而豈匹夫匹婦之小諒已哉中孚豚魚是
 無不化之人利涉大川是無難處之事言利貞而不
 言元亨者元者肇端而中孚後起亨者形外而中孚
 蘊内也此與无妄皆言誠而无妄獨備四德者動而
 以健行天之德也此僅具利貞者悅而以柔入人之
 道也天道以元始以貞終中孚利貞貞下卽起元傳
 故曰應天所謂誠者物之終始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010-12b]
 進齋徐氏曰象言刑獄者五噬嗑賁豐旅中孚離為
 戈兵有刑獄象又取離明照知情實則刑不濫也噬
 嗑豐兼取震賁旅兼取艮者明以察其情動以致其
 決噬嗑去間豐則多故非震以動之无以威衆也賁
 過于文旅不留獄非艮以止之或輕于用刑也又曰
 噬嗑豐以其有離之明震之威也賁次噬嗑旅次豐
 離明不易震皆反為艮矣葢明貴無時不然威則有
 時當止至于中孚則全體似離互體有震艮而又兌
[010-13a]
 以議之巽以緩之聖人卽象垂教其忠厚惻怛之意
 見于謹刑如此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初變渙渙者渙其羣也初又在下以勿用為德故有
 此義虞者祭名所以安之也有他先儒皆謂應四程
 傳云爻以謀始之義大故不取相應之義安溪李氏
 亦曰中孚虛也應則有所偏繫矣夫易旣以比應為
 例不應于此又獨不然且初與四三與上明明為陰
[010-13b]
 陽正應卦又以孚為名奈何反不之取然又何自而
 見其不取也且以有他為應四矣則何不如大畜頤
 初爻之通例直言其相應之有咎而必先以虞吉為
 說而又不曰有他㐫而但曰不燕而已也竊意此卦
 當與隨叅看葢隨則此動彼悅悅則信信則從矣巾
 孚則下悅上入人之深則無不信無不從矣故彖曰
 孚乃化邦而有他則所忠所信不過拘拘焉不能及
 遠而化邦𠂻之大公之懐未免有慊然者故但曰不
[010-14a]
 燕而不曰㐫也故隨之諸爻多言係言交而此則不
 取比應也若此則中孚之時義大矣何以隨全四德
 而此但曰利貞也葢隨則陽動而陰悅此則兌巽皆
 陰卦故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象
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二變益損上以益下正上下聲氣相應爾我同德之
 意至鶴與子我與爾諸儒之說不一然多以子為五
[010-14b]
 獨易酌疑之安溪李氏則謂與初九比引隨蠱觀三
 卦為證合訂又謂五為鶴二為子至我有謂為二者
 有謂為五者合訂又以好爵句為鳴爾靡句為和各
 立一說何所折𠂻故朱子謂此爻不可曉也竊玩繫
 詞大傳似正為此爻而發易酌引之謂上二句為君
 子之言下二句為君子之行頗為有識况傳曰中心
 願中字正謂此二之得中不必又牽五來說觀五之
 傳曰位正當亦止論五可見易酌又曰靡如靡不有
[010-15a]
 初之死矢靡他之靡言吾與爾念兹在兹他無所之
 也初九戒有他二靡之正無他也此說勝于以靡為
 縻係為言者好爵先儒謂為人爵有謂為天爵安溪
 又以酒言靡者醉也然据朱子則天爵之說為長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罷位不
當也
 三變小畜得敵與四之匹亡諸家皆以應言獨合訂
 以為三四相比又易例以陰陽相從為應以并陰并
[010-15b]
 陽為敵見艮/卦中孚以虛為主不取應而兩柔爻同德
 近比竊按三為兌主四為巽主皆柔故曰得敵四爻
 之馬匹亡馬驂服各兩兩必力稱色均謂之匹是謂
 三之柔非謂初之剛也且傳曰絶類亦陰與陰為類
 其旨尤明敵卽匹也無二義本氣不中不正變氣又
 遇乾健居悅之極而以健行上四以陰畜之則内無主
 而外無節有如此者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
[010-16a]
 四變履五陽日也四陰月也陰柔得正而近五故爲
 月幾望而變氣又巽遇乾合下三二互離離日而坎
 月兌亦月也本氣二三四互震亦為日月借日為明
 而震兌東西正照有月望之象然離變震互皆非正
 象故言幾望非卽望也又月無正望正望則蝕易故
 皆曰㡬望夫月望則無私照故馬匹亡也變乾為馬
 匹為三與四本氣同類而四在上卦與三介故曰亡
 而傳謂為絶其類而上焉上者所以釋絶類非謂上
[010-16b]
 比於五也中孚以無所偏繫為誠初之有他三之得
 敵皆非孚則四亦不必比五耳
九五有孚孿如无咎○象曰有孚孿如位正當也
 五變損巽遇艮艮篤實故曰孿如五旣當位何以必
 孿如而後无咎葢五在外卦又為巽風之散變氣又
 欲損下益上則非有以固其中不可此中孚所以德
 在利貞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㐫○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010-17a]
 上變節苦節不可貞者故曰貞㐫先儒說此爻有二
 義以登天為過於信為匹夫匹婦之諒者是初欲其
 不變而上則欲其知變經權之學也然解貞㐫則是
 而於登天義未甚穩切以翰音登天為聲聞過情涸
 可立待者是二則在陰有和上則登天徒然虛實之
 分也然解上句頗精而於何可長義又不甚醒豁兩
 存之可也
 此卦成卦之主有以四言者有以五言者清臣李氏
[010-17b]
 又曰主卦之美全在九二以有誠於幽隱之間也合
 訂亦謂二爻已盡相孚之意五苐以攣如二字贊之
 竊玩夫子之傳於二言中於五言位葢中孚者居中
 者孚也二有中孚之德而無其位五則德位兼隆故
 諸爻無孚字而獨繫之五彖所言化邦應天正在此
 又按此卦分明是忠恕之學夫中心為忠又曰施諸
 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則己所願必施於人可知夫
 子故曰中心願也夫鶴鳴子和有諸中必形諸外也
[010-18a]
 好爵與靡推之己以及於人也是中孚之德己全發
 其蘊矣至五又有何言故止以孿如贊之
艮下/震上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
下大吉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
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
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
逆而下順也
[010-18b]
 小過亨利貞以小者過始有此亨利貞之三德也小
 謂柔凡外事為剛内事為柔敷施者為剛檢飭者為
 柔創業垂統者為剛權宜補救者為柔過而亨與過
 以利貞無異也葢細行不矜終累大德孰謂小過而
 尚能亨乃小者必過而後始亨是其過非踰閑之過
 乃過以利以貞與時而偕行焉時當過而過也茍拘
 於常經而不過則失時之宜不足以和義不足以幹
 事所謂子莫之執中亦何能通達而不滯乎何以見
[010-19a]
 其利貞與時行也柔葢得中也柔旣得中則以柔道
 處柔事為可而以柔道處剛事則不可所以不可者
 剛失其位而德不中非時之宜而無能貞之也飛鳥
 遺之音者中孚為大離離為雉鳥也錯而為小過二
 陽在内四陰在外又有飛鳥之象而中孚之上爻曰
 翰音登天此卦次其下故曰遺之音中孚之上貞凶
 故不宜上而宜下也果其下焉則不惟小者吉而大
 者亦吉所謂合小德以成大德其利其貞卽其亨也
[010-19b]
 葢上卦柔乘剛四五不當位逆也下卦柔承剛二三
 得其所順也且小者時宜過則大者時卽不宜過乃
 震之動則過而悖其理艮之止則雖過而適協其則
 上逆下順理如是也仲誠張氏曰鳥將飛之音必振
 厲其勢逆也將止之音必安和其勢順也飛鳥若以
 音遺人而告之以逆順之理人能審其宜而處之則
 與時偕行而為吉不亦大乎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
[010-20a]
乎儉
 山已高而雷又出其上則過然山上本無雷時有之
 聲亦㣲矣故曰小過行過恭檢身之事喪過哀送死
 之事用過儉撙節之事皆柔之事也以喪屬陰故曰
 小若以小為纎細則送死正人子之大事而可曰小
 乎恭哀儉聖人亦不過略舉大槪凡刑亂國用重典
 速朽速貧等皆是大全丘氏項氏晁氏之說以及合
 訂所云三者易於不及小有過焉非過也庶不至不
[010-20b]
 及也若太過則恭而勞儉而固哀而滅性矣烏乎可
 皆有味可細玩之至蒙引謂矯枉者過直此自常情
 所易犯者耳聖人教人豈必過直以矯枉耶竊以為
 必過直方能矯枉如子産之鑄刑書孔明之治蜀又
 如曾子以晏子之狐裘豚肩謂為國奢示之以儉夫
 是之謂過也不如此則胡廣之中庸豈足以救時弊
 乎
初六飛鳥以凶○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010-21a]
 初變豐其象旣為鳥翼之翰本氣止變離火上炎與
 震應則動而不可止是謂過矣可奈何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
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二變恒遇巽大傳曰巽以行權故此爻有時中之義
 先儒多以妣卽母亦有謂為祖妣如晉之言王母者
 至君則皆指六五臣皆為二亦有謂為三四者竊按
 爻之言祖父君臣必其爻剛也言妣婦必其爻陰也
[010-21b]
 晉之二三五皆陰三在二上為母則五又在三上自
 為王母此卦三四陽爻旣為父與祖而五為祖妣豈
 有祖妣而居祖之上乎且二之陰婦也則五之陰卽
 妣葢二上再無陰爻也夫祖妣不可據祖之上而妣
 又可據祖與父之上乎然而禮有之婦祔於姑之義
 也五之為君固也乃四亦為君如益之中行告公履
 之六三比四曰武人為于大君又震為長子承乾父
 而有事故說卦傳曰帝出乎震屯之下卦震其初爻
[010-22a]
 曰利建侯等是也以四為君則三為臣矣四在上卦
 與下卦分相隔越故曰不及二比三故亦曰遇若君
 必執定為五豈五旣妣而為二所遇矣乃又為君而
 為二所不及無此理易亦無此例也若以遇為二之
 自得其分豈二自遇二耶傳於過祖遇妣無釋詞者
 過其應過者也安溪李氏曰當過之時而言不及故
 特釋之明乎有決不可過者又曰以喻天下凡事有
 可過者則過而不失其中有不可過者則不及而後
[010-22b]
 為中二有中德能權衡乎過不及以取中者也故旡
 咎說最精確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

 三變豫艮遇坤本氣止故曰防變氣順故曰從豫行
 師故有或戕之象此卦朱子頗疑正以此爻之弗過
 防之及四爻上爻之弗過之等句也然胡氏曰弗過
 防之亦當兩字絶句葢小過乃陰過之時故二陽爻
[010-23a]
 皆稱弗過是言陽弗能過也此說足破朱子之疑矣
 訂詁曰從與戕作兩義看曰若不逆其詐而順從之
 則必貽累於後日柳子厚是也或不容其惡而戕伐
 之則必反噬於目前陳蕃竇武是也此說與諸儒之
 以戕為戕陽者異然亦有見凶如何也程傳曰言其
 甚也乃易酌則曰初以陰而役於不正之陽救正殊
 難為力凶而曰以決詞也不可如何言善者亦無能
 為也三以陽而惑於不正之陰救正殊易為功戕而
[010-23b]
 曰或疑詞也如何言當商量而思所以解免之合訂
 云四在陰下固不敢過卽三在陰上亦不得少存過
 之之見過不以位而以情高自位置盛氣凌人過也
 疾惡太嚴亦過也過與從反過者高而亢從者卑而
 貶不亢不卑者委曲婉轉以遇之嚴氣正性以防之
 也易大象曰君子以逺小人不惡而嚴此皆可備一
 解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象曰弗過
[010-24a]
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四變謙震動遇坤順四多凶之位又以剛處之本氣
 為動宜有咎者然而善補過焉故无咎何以无咎以
 其居柔之下又與初應而遇之也夫剛宜伸於柔之
 上何以弗過而遇之則以位之多凶非剛所居之正
 故也位不當故有徃則厲而為弗過者之所必戒焉
 易酌曰遇者彼來而我遇之也是謂邂逅以无心往
 者我往而彼遇之也是謂貶損以求容貞不貞之分
[010-24b]
 也勿用言勿為陰用惟有終守其貞而已彼來我不
 拒彼不來我亦不往此用陰而不為陰用之道也又
 曰按易曰利貞未嘗曰利不貞曰貞吉未嘗曰不貞
 吉曰利永貞曰永貞吉曰元永貞无咎以此知勿用
 永貞之必非敎以不可固守其常也何也變而不失
 其常是以君子有致命遂志之時若謂小過之時不
 可執守常道恐世之枉己狥人隨俗俯仰者得以藉
 口故不敢信按此說甚為明辨但易雖未嘗曰利不
[010-25a]
 貞然否之卦詞則曰不利君子貞矣明夷之三則曰
 不可疾貞矣節卦詞亦曰不可貞矣雖未嘗曰不貞
 吉然師之五隨之四頤之三恒之初則皆曰貞凶矣
 至言貞厲履五訟/旅之三貞疾豫/五貞吝泰六/解三亦比比有然是
 何也貞者正而固原有兩義無如先儒止執正之一
 義遂令易之所言如此類者多不可通則安知勿用
 永貞者非聖人誨人以行權乎自二至四適亦互巽
 夫所謂變而不失其常者亦謂變其常而實未之失
[010-25b]
 耳豈謂不變其常而始終固守之哉夫子微服過宋
 盟于蒲而適衛正如此爻之變氣為謙曰君子有終
 謂其先屈後伸則程子之說亦未可甚疑苐傳中長
 字仍宜作平聲讀朱子云勿用永貞是莫常常恁地
 是也
六五宻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宻雲
不雨已上也
 五變咸山澤通氣故雲然下旣艮止而本氣震往則
[010-26a]
 已上矣故不雨震變兌故曰西自我西郊岐周也陜
 以東東風則雨陜以西西風則雨諺云長安自古西
 風雨是也雲自西而東應雨不雨也何以應雨以位
 五有施澤之權爻陰有致雨之氣且以一陰畜二陽
 故也何以不雨以其六居五九居四陰陽皆失其正
 而下卦之氣不上行上卦之氣不下降故也安溪李
 氏曰雲飛而在上及成雨則下矣宻雲不雨猶飛而
 未下也葢當小過之時五以陰居尊必有過於上而
[010-26b]
 不能下者公謂占者大坎為弓故曰弋弋仰射也本
 卦象鳥故曰弋以取之坎陷為穴而變氣為澤亦有
 穴象告占者公方仰而取物於上而彼則下而在穴
 萬旡得之理也此彖所謂不宜上而宜下也竊按此
 作二句讀公弋取句/彼在穴句/以其上而不能下所
 以明不雨之義傳故以已上二字替之此葢据疏略
 之說若如諸儒之以下交為言則與不雨為另義而
 傳何以不之釋也此爻之義如此而不曰悔吝者卦
[010-27a]
 已名過矣故止於善補過者謂其无咎而已二五皆
 柔之得中乃二則无咎而五則為過葢二中正在下
 則謹畏過而審所止五中而不正在上則放縱過而
 悅於動故異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𤯝○象曰弗遇過
之已亢也
 上變旅上處震動之窮與三應三止於下旅無家可
 歸離火上炎而不下是合本氣變氣皆有弗遇而過
[010-27b]
 之之象震起為飛離麗故曰飛鳥離之其凶也時為
 之是謂炎𤯝以别於未過而自取凶又以别於迷復
 之凶而更召災𤯝者
離下/坎上
旣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彖曰旣濟亨小者亨也利
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

 仲誠張氏曰旣濟取水火之義火本上炎而居水下
[010-28a]
 㸑而旣用之火也水本下潤而居火上釡而旣熟之
 水也故名旣濟大可毛氏曰夫水火者本相反而實
 相需相反者旣見之火澤之睽澤火之革彼火上澤
 下則火不及澤澤不及火睽而已耳澤上火下則火
 必及澤澤必及火而於是有更革之行若相需則不
 然火上水下則炎上者益上潤下者益下火水不交
 未有利益而茍其坎在上而離在下則水火互入炎
 潤交契於此不能無相資相助之用若此者所謂濟
[010-28b]
 也苐卦兼坎離坎獨利涉繫詞有云舟楫之利以
 濟不通則又以濟渡之名當利濟之目况卦合正互
 皆具兩離兩坎之象而坎上離下則以二四之互坎
 而接外之正坎上下皆水而初以陽始之氣通之句/增
 則濟至於盡離上坎下則以内之正坎接三五之互
 坎上下雖皆水然上以陽亢之氣限之略改/原本則濟不
 能至於盡雖同此濟而旣濟未濟分焉毛氏說/止此夫旣
 濟何以亨小夫子固曰小者亨也則小非纎細之謂
[010-29a]
 而為柔也柔何以亨以其得中以陽開其始也易也
 者一陰一陽之謂道陽在始則陰在其次故柔得中
 而於是三剛則四柔隨之五剛則上柔隨之是非柔
 之自能亨而剛亨之故不曰小亨而曰亨小初之所
 以吉也義見大全中中溪陳/氏及疏略仲氏易乃以陽始而以陰終陰
 性凝滯故止旣濟而有止心則溺於宴安故亂易以
 小心為敎故常言涉川今川已涉矣則心必放而剛
 德之亨柔者不能亨其終焉之柔以其道之竆而泰
[010-29b]
 且為否矣
象曰水在火上旣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仲誠張氏曰水火旣濟則水為將竭之水而火為將
 熄之火矣故君子觀象以思患而預防之平庵項氏
 曰思火之為患儲水以防使水常在火上其力足以
 勝之義俱佳
初九曵其輪濡其尾无咎○象曰曵其輪義无咎也
 初變蹇蹇難故有曵輪之象易酌曰程朱俱云不進
[010-30a]
 不進則止止則亂矣當作進而不輕進說車涉水慮
 有傾側之患曵其輪則遲囘安重而不遽進平其前
 後量其淺深无咎之道也說甚精確安溪李氏與合
 訂皆一串說與此同意葢濡尾卽涉水之咎以有剛
 正之德能曵其輪卽萬一不濟而於義則无咎也夫
 君子濟世豈能必期其濟但實有所以濟之者其不
 濟則天也已傳不及濡尾者以義在曵輪故專釋之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010-30b]
 二變需需須也五為正應五剛夫而之柔卽婦詩云
 琴瑟友之又云人涉卭否卭須我友是也安溪李氏
 曰君子之行道濟時義不可則不進無異於曵其輪
 禮不備則不合無異於喪其茀六二亦當濟初而居
 内卦離體有雉翟之美而未施故取此象然中正之
 德有應於上故又為勿逐七日得此與先儒以五中
 滿不下求二為喪茀之說異竊意變乾則非離而茀
 喪矣然先天圖自乾順至七卽離且先天之乾卽後
[010-31a]
 天之離是并無所失也有失則當求旣無所失卽勿
 用求而自得焉葢二之所以為中正者固在也此與
 震之六二同詞而所以七日則異矣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
之憊也
 三變屯遇震之帝出又在内卦之上當旣濟之時而
 王者有事則中興也又旣濟由治而亂未濟由亂而
 治故皆取義高宗九三居上下際水火交會必戰戰
[010-31b]
 而克則濟矣屯又利建侯而不寜者也上六正應上
 無位為外夷為克離居三又為中女三人位小人象
 變氣合四五成艮艮亦為小又為止勿用也夫小人
 勿用豈必行師之後始宜然耶然戰克之後狃於勝
 心小人之說尤易入而其人尤易用也傳言其憊則
 豈以克為得計而小人之勿用可知矣故不復釋也
 程朱皆謂戒不可輕動之意而後人有非之者然傳
 旣以為憊又曰小人勿用則先儒之說為是苐以高
[010-32a]
 宗為用小人以伐鬼方則誤耳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四變革自二至六皆坎水此變氣合二三成巽乗木
 為舟遇兌之毁折而居正坎之下為變澤之滲浸濡
 象也變氣又合三五成乾為衣衣袽可以塞漏此爻
 當下離之盡故曰終日傳曰有所疑易酌以為凡事
 信其無患則變生意外疑其不虞則變弭意中疑非
 猶豫不定而畏懼不寜之謂也
[010-32b]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象曰東
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五變明夷遇坤為吝嗇故曰禴葢郊天用牛時祭則
 用牲而禴則止用聲樂尤祭之儉約者葢舉一禴以
 槪餘祭不必拘拘於夏祭而曲為之說然玩傳一時
 字見特舉之盛典不如隨時之常祭但能實卽受福
 實卽誠也九五中正之德也此卽左傳周鄭交質一
 篇文字并非以薄為貴也按先天圖離東坎西則
[010-33a]
 離為牝牛坎為豕實受其福傳曰吉大來陽實而陰
 虛陽大而陰小實與大皆為九五自程朱傳義以來
 諸儒無不以為五不如二然按之東西字旣不合且
 旣曰五之實不如二之虛何以又曰實受其福而亦
 未有吉在二而五大來者若謂五以應二而受福而
 吉大來則爻已明言不如并未於下應取義此皆難
 通葢諸儒皆因泥定是彖傳初吉柔得中之言遂以
 内卦為初吉外卦為終亂而并此中正之九五亦謂
[010-33b]
 為有所不如焉不知初自指初爻終自指上爻易言
 乾始初九正乾始也因乾之始而二之柔始得中而
 吉非謂六二為初吉也若以初為二則當以終為五
 終卽亂矣何但不如而已觀未濟九二之貞吉而傳
 謂中以行正况旣中且正者耶且五多功而尤以剛
 勝凡卦之九五無正應而猶吉豈有旣濟反為不足
 乎葢一爻各有一爻之時義不必竟執卦詞而槪之
 也
[010-34a]
上六濡其首厲○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乆也
 上變家人坎水而巽入之則濡其首矣卦所謂終止
 則亂也然安溪李氏曰能自振拔則首不必濡豈可
 久於湛溺而不返乎此解何可久又一意
䷿坎下/離上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濟亨柔得
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也雖
不當位剛柔應也
[010-34b]
 大可毛氏曰旣濟以陽始而内柔居中曰柔得中未
 濟以陽終而外柔居中亦曰柔得中以内外一中也
 苐得中無内外出中有内外而旣之與未從此判焉
 中者極也我所守也濟者由此以達之彼也方旣濟
 時水在外而火在内由中以濟水而已出乎此今乃
 未濟火在外而水反在内一涉足而水已濡之求其
 由此而濟之以出乎中勢乃甚難故内坎為狐三五
 之坎當為小狐見何氏/訂詁乃小狐之濟則正丁坎剛之
[010-35a]
 外離剛之内所云一柔得中者而究未能出則幾濟
 而仍未濟焉所謂汔也汔濟非濟也故曰未也覺山
 洪氏曰未濟之亨何復以柔言也曰重離也五行之
 所難伏者火七情之所難制者怒五柔得中則能下
 與陽應而有可交之漸矣毛氏又曰未濟而亦亨以
 陽終也陽在上則陰當在五而亦得中所謂柔得中
 也按毛氏此說非無見葢易一陰一陽之謂道故旣
 濟初陽則次卽宜陰未濟上陽則五必為陰此定理
[010-35b]
 也建安丘氏曰不續終指初也二之未能出險者以
 初柔力微而不能續其後也正猶小狐幾濟而濡其
 尾首濟而尾未濟也何所利乎此說與傳義異然甚
 確說統曰不當位者己之才德雖偏而剛柔相應則
 得人以制其過而輔其不及不當位故未濟剛柔應
 故終可濟平庵項氏曰於无攸利之後復言剛柔應
 者覆解上文亨字意也雖无攸利用其柔中以與剛
 應自有致亨之理合觀諸說而此卦無餘蘊矣竊以
[010-36a]
 柔之未出中卽所以不續終夫濡尾无攸利而何以
 亨葢旣濟之利貞旣以剛柔正而當位則未濟自以
 不當位而无攸利矣夫子於是急補其義曰雖不當
 位剛柔應也惟不當位而剛柔應則辨物居方之事
 以起而君子嘉會以合禮者其德於是行焉此未濟
 之所以亨也世人皆以亨為吉祥通利不知為嘉會
 之德是以多說不去然何以不言元亨合訂曰未濟
 不必其果濟也若夫能續其終者其蠱乎故傳曰終
[010-36b]
 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
 辨物居方物卽陰陽方者位也陰陽各有其物繫詞
 所云乾陽物坤陰物是也陰陽亦各有其位如爻之
 初三五為陽位爻之二四上為陰位是也方以類聚
 物以羣分者大可毛氏曰取此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四爻中其上下方位陰陽合并者謂之聚卦夫陽與
 陽類陰與陰類而從而聚之是類聚也卽此卦畫之
[010-37a]
 類聚者而於以推移而分易之謂之分卦夫聚陽為
 陽羣聚陰為陰羣而此為分之是羣分也據此說則
 是辨物居方六十四卦皆然乃獨於此卦繫之者葢
 六十四卦中無有一陰一陽循次間析如旣未濟二
 卦者而二卦中之陰陽交錯又未有如未濟之一卦
 者也夫陰陽旣各分其物亦各聚其方然而陽卦多
 陰陰卦多陽兌巽陰卦也乃為大過震艮陽卦也乃
 為小過陰上陽下反為泰陽上陰下反為否火炎上
[010-37b]
 而水潤下乃反其方而為旣濟居其方反為未濟至
 於各卦之中有宜聚者有不宜聚者有宜分者有不
 宜分者有居其方而宜者亦有居其方而不宜反其
 所居之方而始宜者葢千變萬化莫可窮詰而總於
 此卦見其義焉其義云何曰愼也葢能愼所以辨之
 則分之可也聚之亦可也分其羣而各居一方可也
 聚其類而為一大羣亦可也而其分之極其分而又
 由分以得其聚則莫如此卦故於此卦繫之以終六
[010-38a]
 十四卦也分之極其分間陰間陽與旣濟同但旣濟
 陰陽二物各居陰陽之方祗見其分未見其聚此則
 陰處陽位則卽陰卽陽陽處陰位則卽陽卽陰剛柔
 迭用水火互藏其宅象數之變至斯極矣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初變睽睽則不濟澤又止水下浸者故有濡尾象先
 儒多以此爻為急於求濟而言竊按此以柔居初與
 旣濟之初剛逈不同故程傳言不度才力而進本義
[010-38b]
 削之直曰未能自進也因其力弱不能濟故曰吝吝
 者不及之過也傳言極字本義雖疑為敬字然朱子
 又有極字猶言極則之說而廣韻則云極中也屋極
 曰中鼎祚李氏亦以極為中觀旣濟初爻以曵其輪
 則濡尾无咎而曳輪則此之九二謂為中以行正者
 初之濡尾未見其能曵故曰亦不知中耳其義相通
 如此
九二曳其輪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010-39a]
 二變晉坎險遇坤順故曰曵其輪而貞吉也曵輪諸
 儒皆以止而不進為說然玩傳曰中以行正則中者
 貞也正者曵輪也夫未濟之時非無道則隱之時也
 何為其退且君子時際艱難亦未有束手坐視而不
 一爲之所者葢曵其輪者扶危持顚之才也貞者中
 心之眞誠所謂濟之以忠貞是也如諸葛忠武是能
 曵輪而又能貞者曹瞞則能曵其輪矣而不能貞故
 貞而曰吉也今觀世之御車者於險碍難行之處輒
[010-39b]
 下車而曳其輪不知先儒何所見而必加一倒字且
 止而不進則當曰停輪亦不必倒曳卽云倒曳則下
 坂之車亦倒曳而行非不行也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三變鼎遇巽之隠以入故有不可輕進之義此爻極
 費解諸儒各强為說細按之多不合竊意此當正坎
 之上似已出險旣濟而可征矣然方履互坎之初未
 濟也若遽謂已登坦途而竟冐昧以征則一險甫平
[010-40a]
 一險又起豈不凶乎且此變氣為鼎則合初二三四
 五成一大坎必宜盡涉焉而後始可云已濟也此焉
 得不惴惴小心以俟之歟如此似尚說得去再按觀
 彖與合訂之說以為如涉大川之其難其愼斯克有
 濟若以易心處之則征凶此與旣濟之六四終日戒
 義同葢旣濟之四卽未濟之三觀伐鬼方之相同而
 可以例矣又傳云位不當者雲峰胡氏曰初上處無
 位之地中四爻三皆曰貞吉獨於六三曰未濟征凶
[010-40b]
 豈非未濟之時以征則凶而以居貞則吉乎况未濟
 之時惟剛乃克有濟故九二九四貞吉上九无咎如
 六三陰柔又不中正未濟終難濟矣此說雖似然何
 以云利涉大川耶大可毛氏曰謂處正互兩坎之間
 非當濟之位與上雖不當位義又别此說似妥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象
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四變蒙剛處柔位過而有悔者然剛則能貞時方
[010-41a]
 出險而入明故吉而悔可亡也其象為明作有為奉
 命伐叛臨事而懼能貞之三年必受飲至䇿勲之上
 賞矣傳曰志行止釋貞吉悔亡言以剛之德貞之而
 亡其悔者志在於必行也如高宗之伐鬼方必克之
 而後已不然則為大國之辱此所以不復釋也震用
 者正志行之意震用而有賞如詩曰王赫斯怒爰整
 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之類與旣濟之三爻同以
 變氣言然彼言其憊故不曰震此則言其決故曰震
[010-41b]
 用也不曰高宗者四臣位也與初應初無位又陰爻
 故仍象鬼方在内卦故不言克居最下而四應之故
 曰有賞四近君大臣也故曰大國隔三位而應初故
 亦曰三年此爻水火之際離戈兵而坎盜故與旣濟
 九三同詞但旣濟治而亂故於内卦言之此則亂而
 治故於外卦言之也至變氣為蒙者則高山仰止萬
 水朝宗所謂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者是也 旣
 濟各爻剛柔正而位當故其卦詞曰利貞此皆不正
[010-42a]
 皆不當位乃二四五皆曰貞吉何也先儒謂為不正
 而勉其正夫勉之者則其未然者也伐叛有賞皆已
 然之事今戒占者曰爾宜正則吉則伐叛而有賞以
 實事而反成虚象有是理乎總由先儒執定一正字
 以畢貞之義而不遵夫子之訓遂多曲折而難通耳
 夫子之訓貞曰貞固足以幹事其在天行則保合其
 太和者也程子曰濟天下之艱難非剛健之才不能
 而此卦彖傳釋濡尾无攸利曰不續終則以柔爻力
[010-42b]
 弱不能貞其始終也而九二九四皆剛爻是有其才
 矣是能續其終者矣獨六五為柔然以中德處剛位
 乘承皆陽剛所與為應者又九二之剛也彖不云乎
 雖不當位剛柔應此所以皆繫之以貞吉而又於九
 五言其有孚焉有孚者五與二孚也然上九何以不
 言貞易窮則變上固不可貞也是以獨於其應而取
 其孚而已矣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
[010-43a]
暉吉也
 五變訟訟之錯為需詞曰有孚光亨與此略同五為
 離主而變氣照之以天光故曰光上乾下坎天水一
 色光暉有孚之象也孚者與二孚非泛泛言誠中形
 外也雪松潘氏曰六五以柔居中貞其固有非戒也
 悔其本无不待於亡也文明之美發輝於事業故曰
 君子之光離體本有光而乘承應皆陽剛君子相助
 以濟而成光輝王註所謂付物以能而不自役使武
[010-43b]
 以文御剛以柔斯成君子之光是已竊按九二之傳
 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五亦猶夫二也故不復贅乃
 亦不釋有孚者其暉卽謂有孚葢暉為光之發越
 所謂陽剛君子相助以濟而成其光暉者故但言其
 暉吉而并有孚釋之聖言之簡妙如此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飲酒
濡首亦不知節也
 上變解三居坎末上在離終為水火之氣遇震為穀
[010-44a]
 酒象也自初至五正坎與互坎之險皆出矣是濟時
 也何以濟以剛柔之相應也應卽為有孚上之所孚
 三也夫君臣和樂上下無猜笙簧酒醴式燕以衎此
 正泰交之道本無咎也苐无咎者此時辨物居方者
 亦此時豈得溺於晏安而無所事乎夫所謂有孚者
 正彼之所可此之所否交資共贊如五味之相調非
 以同為和也若但悅其柔甘偏辟比䁥時至而事不
 起如飲酒而濡其首者是但知相通以情而不知相
[010-44b]
 合以道豈有孚之謂乎夫有孚之道維何亦求得其
 是而已是卽節也節卽中也時也初之所謂極也
 然則辨物居方求其剛柔相資以衷諸至是者方萬
 變而未有已則亦何事可謂之己濟亦何時可謂之
 皆濟乎所謂生生之謂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
 易之所以不終於旣濟而終於未濟也按此爻變解
 其詞曰利西南則有孚飲酒正西南之得朋無所往
 也又曰有攸徃夙吉此則濡首之反是者且解之上
[010-45a]
 爻變未濟曰公用射隼傳曰以解悖大傳曰成器而
 動與此爻義正可互相發明也
 文所馮氏曰未濟之為卦也以水火不交也是以居
 中者其責重三四兩爻任其責者也三出坎而為離
 故以涉川為利四居離而履坎故以伐國為功三以
 位四以才拔難樹功上下所倚藉也若初之濡尾二
 之曵輪或自量而不能濟或自重而不急濟未可語
 此也五居其成而言君子之光者以濟任人則可見
[010-45b]
 者惟光也上處其逸而言有孚飲酒者以濟聽天則
 所事者惟飲也濟難在人而德不可不修獲福在天
 而義不可不盡貞吉者勉其修德也濡首者戒其違
 義也天人之道盡於兹矣
 去非馮氏曰旣濟險乃在前未濟乃出乎險者也而
 卦義相反葢以水火相濟不相濟為象也然險在終
 在前故旣濟終厲終出乎險故未濟終孚應易竆則
 變之義
[010-46a]
 覺山洪氏曰旣濟之善在初未濟之善在終竊按二
 卦之為旣未濟固以水火之上下交與不交有用無
 用剛柔之當位與不當位而名然坎險離明上下之
 際亦有義焉旣濟初爻如朝日始出離明之氣方新
 見㡬之哲也故曵輪於濡尾之際二則為日闇虛所
 照光所不及然不久卽更故喪茀勿逐而自得也三
 則明已過盛而衰故有三年克敵之憊未濟則四當
 其三五當其二上當其初但四方明作故伐國同詞
[010-46b]
 而有賞與憊則異五則日之中天物無不照故貞吉
 與自得同詞而光暉與喪茀則異其暉為星月借日/之光喪茀則月之
 蝕/也上則日中則昃昧於事幾故首尾之濡同詞而失
 是與无咎則異旣濟之四時方入險而初之明應之
 故知戒五則平險升中而二之明照之故以時受福
 坎為月如望夜升天受日光之滿照日雖盛而不如/月之正當其時大來者大陽也月之光自日來也
 上則險難已極而三以明極而闇者應之故濡首未
 濟則三當其四二當其五初當其上但三未出互坎
[010-47a]
 之險而應以明極而昏之上故涉川與終日戒同意
 而征凶與衣袽則異二在險中而中有主五又以盛
 明應之故貞吉與受福同意而曵輪大來則異九二/亦月
 也杜詩咏新月云影斜輪未安葢月行於天速於日/雖其日當望然未値其刻輪猶未正乃速行以就之
 當其時正望矣如有曵之使正者乃未幾卽過其正/望之刻而未必滿照故下言貞吉言九二之德則常
 能曵之/使正也初則險難方始而四之明不能下照故濡之
 詞同而首尾之吝厲則異且未濟之初為坎濡尾矣
 而旣濟初爻則離也何亦濡尾以上應乎四也旣濟
[010-47b]
 之上為坎濡首矣而未濟上爻則離也何亦濡首以
 下應乎三也以其正應故詞不嫌其同也看來兩卦
 與泰否相為表裏葢泰極必否此旣濟之終亂也否
 極必泰此未濟之續終也旣濟之終亂以柔未濟之
 續終以剛雖兩卦皆以柔得中為義然旣濟之得中
 則以初之剛隮之未濟之得中則以上之剛限之坤
 之順承天以行地無疆者如此安溪李氏曰旣未濟
 猶泰否也然泰卦言吉亨而旣濟則多危懼否宜斂
[010-48a]
 德避難而未濟則當敬謹而已間嘗以其時義推之
 葢旣濟又在泰之後而否之先未濟又在否之終而
 泰之始二卦處乎否泰之交故其辭義有不同者然
 而初吉終亂之占卽城復於隍之象而汔濟濡尾之
 戒則其亡其亡之心也
 
 
 
[010-48b]
 
 
 
 
 
 
 
 易翼述信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