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1 易翼述信-清-王又樸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翼述信卷八  廬州府同知王又樸撰
坎下/兌上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曰困剛揜也險以
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竆也
 仲誠張氏曰君位臣位賢位皆剛皆困阨而不能伸
 所以為困子瞻蘇氏曰困者坐而見制無能為之詞
[008-1b]
 也隂之害陽者多矣然皆有以侵之困不見其侵而
 見揜隂有以消陽而陽無所致其怒其為害也深矣
 按此與坎同言亨然坎言心亨此直曰亨者蓋坎之
 剛未出乎險故其亨維心亨而已其行則有尚也此
 則下險而上説將無入而不自得心亨道亦亨也梁
 氏參義曰困而能亨則得其正矣有大人之徳矣吉
 而旡咎矣將貞字連下一串與彖傳合既曰吉而又
 言旡咎者二以剛中之徳而不當位乃上以兑説處
[008-2a]
 之則有亨通之吉而無不正之咎矣故彖傳但言吉
 以概無咎非有所遺也余氏集説謂曰貞曰大人吉
 旡咎皆指九二有言不信則指上六困之成卦蓋在
 此兩爻也項氏玩辭與緝説皆同如胡氏謂歸重在
 九五一爻則宜曰剛中正不苐曰剛中已矣觀於九
 五之象而傳亦止曰剛直可見項氏又曰特寘貞字
 於大人之上明能堅固无剛以勝天下之變如師之
 御衆克敵是以謂之貞非以居位得正為貞也此即
[008-2b]
 大傳所謂貞夫一者也師貞於法律故稱丈人困則
 貞於道故稱大人洗發更透彖傳有於困而不失其
 所斷句者然朱子曰困而不失其所亨這句自説得
 好盖所亨即顔子不改之其樂原有義在安溪李氏
 謂險以説非險而説因習險而有得於心然惟習險
 有得乃不失其所亨此朱子所謂説得好也尚口乃
 竆盖不可以口舌爭者童溪易傳曰當此之時自説
 可也説人不可也聖人重復發明兌説之旨恐萬世
[008-3a]
 以下處困之君子誤用其心也徳培沈氏曰不忘於
 心故不忘於言耳乃字要看如云困何足竆我惟心
 失所亨而急於自明乃至於竆竆字正與亨字相對
 敬承程氏曰信者安義命之實心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致命遂志困之亨也安溪李氏曰致命者委之於命
 不以夷險貳其心體習坎之象也遂志者必心安而
 理得體兑説之象也
[008-3b]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歳不覿○象曰入于幽
谷幽不明也
 初變麗澤兑坎為通而遇兌塞之故有困木入谷之
 象凡兑之初爻多稱臀者如夬之九四正兑也姤之
 九三反兑也然以此為變氣之義而又不然以咸艮
 二卦爻象例之則知此指四爻也盖夬姤皆以乾為
 體體自臀而分上下夬上為兑為毁折姤下為巽為
 寡髪故夬之四姤之三皆曰臀無膚也是三四皆可
[008-4a]
 言臀不必以兑之反正也坎為堅木故曰株木初在
 坎之最下故曰幽谷二三四互離曰覿以初之幽故
 曰失其明也項氏玩辭曰此卦爻辭以困為首字者
 謂本爻也困上加别字者指應爻言之初六加臀謂
 九四也初六與九四為正應欲藉以拯困而九四巽
 木方顛為兌金所毁折故為臀困於株木之象不明
 必待其終也初六之三歳即九四之有終凡卦以三
 爻為終三爻既終即與四遇故雖不覿而不言凶按
[008-4b]
 此與程子易傳合安溪李氏曰卦以剛揜為義則惟
 剛者為能處困柔者不能也又惟君子之困為時之
 竆小人則往往自取之而已童溪易傳曰柔之所附
 者剛也剛既見揜則柔亦失所附矣夫剛揜則剛困
 柔失所附則柔亦困二説皆精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旡咎○象曰
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二變萃致孝亨之時也故利用亨祀萃之二曰引吉
[008-5a]
 此亦曰方來盖謂五也坎遇坤坎䧟尊罍象兌為口
 食象坤為漿故曰酒食易於坎多言酒食者坤為裳
 為帛在體下紱象二三四互離南方卦也朱象三為
 離主臨於二上方來象坎為隠伏鬼神象故言祭祀
 易小傳曰困於酒食祿未足也朱紱方來同剛徳也
 利用亨祀徳可薦也征凶旡咎未出險也又曰九二
 言困於酒食釋者皆謂豐於祿饜飫之也夫君子食
 其祿必任其事為酒食所困豈君子之正乎若其享
[008-5b]
 厚祿而不得辭焉則施祿以及下可也未聞以祿為
 困也獨乾鑿度以為困於酒食祿不及也盖得之矣
 復齊易説曰未得與九五宴樂白雲郭氏曰酒食以
 見君臣相遇交際之道不得乎此雖如伊尹樂堯舜
 之道不過老死莘野而已終旡亨天心革夏正之事
 也是知酒食之間有天下之大慶存焉故需卦於九
 五言需於酒食而詩人於鹿鳴言燕樂盖一義也程
 傳亦主此義而未透傳又曰諸卦二五以隂陽相應
[008-6a]
 而吉惟小畜與困乃厄於隂故同道相求小畜陽為
 隂所畜困陽為隂所揜也隂陽相應者自然相應也
 如夫婦骨月分定也五與二皆陽爻以剛中之徳同
 而相應相求而後合如君臣朋友義合也安溪李氏
 曰三陽卦之所為困也而皆取飲食車服之象者貧
 賤患難不足以困君子進退牽係道閉行蹇乃君子
 之困也易酌取諸葛忠武以實之頗有見其以鞠躬
 盡瘁食少事繁為征凶此莊子所謂為宗廟之犧牲
[008-6b]
 者也萃之卦詞用大牲其此意也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象曰
據于蒺藜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三變大過有棺槨象故凶合叅易小傳紫巖易傳人
 之進將以求名也四有篤實之徳三在下而揜之非
 所困而困焉是將獲罪於天下後世故名必辱也人
 之退將以安身也二以剛中之徳三處其上而凌之
 非所據而據焉天下起而攻之矣故身必危也盖坎
[008-7a]
 而為巽巽為進退不果在險而進退有難困於石據
 於蒺藜之象也紫巖易傳又曰互體離中離不當位
 坎復易之為不見其妻大可毛氏亦曰三居互離之
 中而前後掩窒此非中空若房世俗之所稱離宫者
 哉夫坎男之隂亦即離女之隂也既為坎男而已入
 離宫即欲再求所為離女者而何可復得此意頗巧
 愚按即變氣論互體之離為乾此亦不見其妻之意
 也安溪李氏又曰三隂皆困此又所謂行險以徼幸
[008-7b]
 者故其困獨甚
九四來徐徐困於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
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四變習坎澤始通也流而未疾來徐徐之象始塞終
 通初吝有終之象合訂謂初阻於二不得應四初之
 困也四欲與應亦畏金車之阻而徐徐不决初之困
 即四之困也程傳云有終者事之所歸者正也初四
 正應終必相從也寒士之妻弱國之臣各安其正而
[008-8a]
 已苟擇勢而従則惡之大者不容於世矣玉吾俞氏
 曰初之所以三歳不覿者以九四之來徐徐也既歴
 三歳始雖不覿今則覿始雖吝終則有與也仲氏易
 曰易例於上於三每曰有終四非終而亦曰終者以
 初為始則以四為終而已小象止釋來徐徐句困金
 車以下无觧安世項氏曰四兌為金人所乗為車以
 九乗四不得其正不可以有行也故為困於金車吝
 象所謂雖不當位即解此句也有終者終與初遇象
[008-8b]
 所謂有與也即解此句也此説甚新而與夫子象傳
 極有體㑹至王氏輯説則謂困之世隂揜陽者也故
 陽不以隂為應而以同徳相求四不應初而求二也
 四之志在下之二而來徐徐所以困也以九居四不
 當陽剛之位以四求二不當相應之位然二與四有
 同徳相與之誠故曰雖不當位有與也説與諸儒異
 錄之以偹參考焉
九五劓則困于赤紱乃徐有説利用祭祀○象曰劓刖
[008-9a]
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五變解兌遇震兑毁折震恐懼又震為足毁折其足
 有刖象艮為鼻震則倒艮有劓象解者動而免乎險
 也故徐有説震可以守宗廟祭祀故利用祭祀王氏
 輯説曰二五同徳相求而五以陽剛為上所揜譬諸
 鼻之通氣於上者而見劓是五欲通於下而不能逹
 也所賴剛中之二相與濟困而二又為初所揜譬諸
 足之主行於下者而見刖則是二欲進於上而不能
[008-9b]
 行也此二與五俱困之象赤紱在下而謹行之飾君
 之困在無賢佐二處險中謹其行而未進則五困矣
 故曰困於赤紱然二五皆以剛居中以直相與九二
 必徐徐出險而之説故徐有説為五者亦宜盡其精
 誠以致之如用祭祀則可以得天下之賢濟天下之
 困矣竊以二之利用亨祀者言上帝居歆所謂黍稷
 非馨明徳維馨也利用祭祀者祭地而祀天言上下
 皆受其福也童溪易傳曰二五皆以至誠相感通故
[008-10a]
 同以祀事明之然要之獲應助之力者五也此受福
 之言所以獨歸之五焉程傳曰不曰中正與二合者
 云直乃宜也此爻先儒以劓刖為刑去上下之小人
 言者然於象傳志未得未合盖二五原非正應故加
 乃字一轉而五之上二之下又皆為柔所掩是以其
 志未得以其皆有剛直之徳故徐有説而志始得伸
 矣項氏玩詞曰初在卦之始以得上卦為有終二則
 在坎之中以得兑為有説
[008-10b]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
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上變訟兑遇乾兌為進退為不果故曰困於葛藟於
 臲卼兌口乾言為曰象乾健為動象征象訟為悔象
 玩辭曰上六徒動而不去則成訟故自謂動悔若去
 而之初則為漸之吉吉在於必行而不在於徒動故
 曰吉行也翼傳曰所應在三三以柔附已而牽之葛
 藟也所比者五五以剛載已而難安臲卼也玩辭又
[008-11a]
 曰六三非所當牽而牽之九五非所當乗而乗之此
 小象所謂未當也合訂取田氏之説曰動悔有悔之
 所以吉者以能行而得之也行也二字是解征吉之
 義此亦有味與玩辭去而之初為漸説合易酌曰動
 悔有悔悔其所行則不行其所悔故行而吉也彦陵
 氏曰困不自振之日全頼陽剛之才上以隂柔處困
 極欲有為則才力不及欲安息則時勢危廹要做不
 得做要歇不得歇是困於葛藟於臲卼之象動輙有
[008-11b]
 悔矣所以然者病在隂柔無振㧞之才故至於此然
 時勢交竆之㑹正豪傑斡濟之秋誠能自悔其失一
 旦奮發有為則這一叚震動的精神主張在我豈至
 為困所束縛征則可以得吉豈可坐待其困而不悔
 哉趙氏曰五爻皆不言吉獨於上六言之者要當時
 而不可欲速也九二征凶九四來徐徐九五乃徐有
 説至上六始有征吉之辭紫溪蘇氏曰心無所累則
 拂欝亦皆樂地心有所累則通顯祗屬危機故曰困
[008-12a]
 徳之辨莫辨於此矣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䘮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竆也改邑
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
是以凶也
 卦辭蒙引謂於徳體象變一無所取止據井之理言
 非也坎䧟而為窞而有物以入之入於水而出於水
[008-12b]
 即徳即體也言其象初六為泉眼二三為井腹四為
 甃五為井實上為井口又巽為繩繘象互離為附麗
 繘井象巽又為進退不果汔至亦未繘井象兌為口
 為毁折倒兌則口在下羸象離中虚瓶象上坎之形
 宛若轆轤下二剛一柔井也此皆象之有可似者且
 卦自泰來上坤為邑坤改為坎改邑象不改井者先
 儒多未釋此義合訂謂邑改而井見毛氏意同詞費
 皆未了然竊意乾之初潛而勿用之陽也今遷而之
[008-13a]
 五則以剛中正位居體陽得其所而有為是所改者
 止坤之邑而於井養之道則未之有改焉盖有所改
 者此得則彼必䘮今以乾初而得柔似乎䘮然天道
 已上行旡䘮也以坤五而得剛似乎得然地道實下
 降旡得也旡䘮旡得則雖有所改而猶之勿改矣又
 凡有所改者此往而成一義彼來而又成一義今乾
 之往得所養而往往為井也坤之來求所養而來來
 為井也往來皆井則雖有所改而實則無改矣盖旡
[008-13b]
 䘮旡得往來井井正改邑不改井之義彖曰井養不
 竆已將此義倒提於前以剛中釋之即足矣繫辭大
 傳曰井居其所而遷遷者改邑也居其所者不改井
 也彖與繫詞已解釋明白而世何猶昧昧耶汔至四
 句玩象亦是二義盖幾於至者仍未嘗至亦與未繘
 井者同耳此半塗而廢者也故曰未有功羸其瓶則
 並其器而壊之不惟無功且凶矣所為徳體象變實
 兼有其義如此至於萬邑之井如一不溢不竭道路
[008-14a]
 之人往來取給以况先王之政大公不私無過不及
 理固有然者然不得舍卦之徳體象變而泛為鋪陳
 理學籠統話頭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坤以勞之勞民也巽以申命勸相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
无禽時舍也
 初變需巽遇乾乾旱也泥象巽口向下不食象以本
[008-14b]
 氣言則曰井泥不食以變氣言則曰舊井无禽故象
 釋上句為下釋下句為時舎盖井以泰變乾之初遷
 於坤之五而成井也今動而之乾是仍其舊矣巽為
 鸛三四五互離為飛鳥初既不遷則巽不成巽離不
 成離故曰无禽以時義論之自當舎其舊而新是圖
 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二變蹇巽遇艮三為艮主山也二居其下谷象互兌
[008-15a]
 下又倒兌兌澤所有魚也故曰鮒巽為木為直矢象
 上承坎弓故曰射三四五為離之瓶甕象互兌毁折
 甕已敝矣變氣互坎外卦又坎下承之以柔折中空
 水入於地是漏也初之舊井法已廢也无禽行法之
 不得其人也二則以剛中之質非若初六之无才矣
 然居柔在田乃鄉黨自好之士而無康濟天下之大
 略則鮒而已上無正應九五明王雖不與之共治然
 猶下顧及之故曰射鮒也夫其人既不足以行政則
[008-15b]
 法仍壊矣故曰甕敝漏而傳曰旡與無人則無法甕
 之敝漏不復釋焉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
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三變習坎上下皆水故曰渫在下卦故曰不食坎為
 加憂心惻象本氣巽入固遜而甘伏於下自無所怨
 尤者乃變氣為坎而上之坎乗之則我不以為憂而
 他人為憂之故曰為我心惻為我惻者正應之上九
[008-16a]
 也上無位傳故曰行而得位者九五則王也三四五
 互離則王明也夫以巽入之徳變坎則非掘井而不
 及泉是可用汲以濟物者矣九五王非不明然以剛
 遇剛又非應三既剛而不援上四在大臣之位又柔
 而不能汲引惟上六為正應而無位而近於五庶幾
 其求於五而用以為汲則君享厚名民享厚利並受
 其福矣傳加一求字甚有意上無位則必求近於五
 則可求夫髙髙在上豈有所陳於王前然天人一氣
[008-16b]
 黙以相之如帝賚良弼之類是也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
 四變大過坎遇兌水之為澤者也以未上出於井故
 猶未及濟物又以柔變剛合二三與五成一體在井
 之中為甃井象大可毛氏曰以離中之火燒坤土為
 甓亦有意按本氣互二三成兌變氣互五六亦成兑
 毁折也毁故脩之四以柔而在臣位雖無剛正之徳
 未成利濟之功然能虚以承五又變氣為兌説君臣
[008-17a]
 一心是能培植人材以待上用者也初廢之則四脩
 之矣
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五變升坎遇坤險者順入者升故井洌可食以其升
 於地中故為寒泉本氣自初至四而成大坎五為外
 卦坎主水滿象也不言吉者安溪李氏曰居尊位職
 在養人有孚惠心勿問之矣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008-17b]
 上變重巽巽入故曰收巽為繩中離為瓶繩既上於
 井則非汔至而未繘井者矣繩既挈瓶而收於井則
 又非未繘而羸其瓶者矣坎口向上故曰勿幕上下
 皆巽一氣之感故曰有孚重巽以申命繩繩不已往
 來井井者此也故曰元吉傳之所謂大成也
離下/兌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
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説
[008-18a]
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
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離為日在澤之下日之已過者故曰已日孚者兌之
 説也已日來氏毛氏謂為十干之已近有補註又謂
 為十二支之已説皆新竒可喜然細味彖傳革而信
 之正以革釋已日而釋乃信釋孚毛氏以與六二爻
 詞説不去不知爻詞之已日乃謂已孚之日與彖雖
 異而意實互通其義則先儒言之詳矣而蘇子瞻謂
[008-18b]
 革不能免于悔特有以亡之耳説有味程傳于四爻
 則謂事之可悔而後革之革之而當其悔乃亡尤與
 彖傳義合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歴明時
 治歴明時即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也來註曰晝夜
 一日之革也晦朔一月之革也分至一歳之革也元
 㑹運世萬古之革也説本西溪李氏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008-19a]
 初變咸遇艮咸則情相感而固結不可觧故曰鞏艮
 則事宜止故傳言不可有為革必已日乃孚故初無
 革法此牛之革則不變者也用黄牛之革者謂比於
 六二離為牛六二柔順中正故曰黄牛革字亦取卦
 名而義不同合訂云革亦取變革之義鳥獸皮毛逐
 時更變五虎變上豹變六二未能為虎豹黄牛焉耳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旡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

[008-19b]
 二變夬遇乾夬剛决柔也故曰革之乾徤有為故曰
 征吉而傳以有嘉贊之易酌曰卦言已日乃孚已革
 之日乃孚也爻言已日乃革已孚之日乃革也盖卦
 詞舉全象爻則止此一爻之義君臣之分不同也二
 以中正柔順為文明之主與五正應故為已孚而革
 之象既吉而又無咎也
九三征㐫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
之矣
[008-20a]
 三變隨遇震為决躁而三又處離之極以察察為明
 當改革之際有征象過剛不中故凶變而之隨有貞
 象然本體既察震又躁自不能静以安其居故厲上
 為正應兑之口言象中爻互乾亦為言就成也離居
 三合三四五成乾故言三就征既凶貞又厲然則何
 如而可惟豫謀其所以革而不必即行革之事庶幾
 人共信之而徐以俟其成耳辨疑曰三就者内謀于
 乃心而無疑人謀則卿士從庶人從鬼謀則蓍從龜
[008-20b]
 從是三者皆成就其革也仲誠張氏曰之往也事至
 於三就則理已無可逃又何必亟亟欲往乎此有其
 理而事可待耳此爻大槩以隨人而不自用為義内
 卦主革者故皆言革外卦變革者故言改言變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四變既濟兌遇坎人心雖悦而其事則險湯武之征
 誅伊霍之放廢皆改命也本體合二三成巽命象在
 下卦之上合三五又成乾改命象四剛而不中故有
[008-21a]
 悔變為既濟則悔亡矣程傳之言悔亡與諸說異然
 彖曰革而當其悔乃亡義正合也觀彖謂在已為悔
 亡在人為有孚亦好四多懼之爻而傳舉其才其時
 其勢其任其志其用而極贊其盛者傳故曰惟其處
 柔也故剛而不過近而不逼順承中正之君乃中正
 之人也合訂云易言命必於四爻四革爻也乾四或
 躍在淵文言釋之曰乾道乃革訟四曰復即命又曰
 渝安貞渝即革也否四曰有命四為否泰之轉闗君
[008-21b]
 命即天命也了凡袁氏曰信事者孚在事後此卦/詞
 志者孚在事先此爻/之詞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五變豐遇震五既君位中三四五互乾震為帝出故
 曰大人震為新君又震動動則變也九五體剛而有
 道徳之威用中而得神化之宜自然明著動變風行
 於廟堂之上而草偃於邦國之間禮樂文章之治光
 於四表格于上下矣虎變自𦂳貼大人言至上爻方
[008-22a]
 為天下化成矣彦陵張氏曰湯武本征誅而有天下
 聖人不欲示人以隙故諱武而言文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
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上變同人遇乾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而人既同故有
 君子小人皆變之象君子小人皆在下之人合臣民
 而以徳言也君子謂其秀者小人謂其蠢者既彬彬
 有大雅之士亦皥皥無梗化之民遵道遵路蕩蕩平
[008-22b]
 平革道大成故曰吉也非上六之才如此特於上六
 之時取義耳征凶居貞吉者所謂以人治人改而止
 也傳義稍深合訂曰革曰靣者黎民於變只在氣象
 間見之順以従君猶云順帝之則説極是
 書仲夏鳥獸希革仲秋鳥獸毛毨離為夏兌為秋故
 革卦言牛之革言虎豹之變仲誠張氏曰變革之道
 莫如鳥獸之皮毛舊毛盡新毛生而皮不為之病天
 下變革之事能如皮焉可矣説甚精説統君啓陸氏
[008-23a]
 曰天下莫安于仍舊莫善于更新莫患於因循既久
 而不為振刷之謀聖人以蠱幹天下之弊禍莫禍于
 瑕釁已萌而猶為調停之説聖人以革掃天下之凶
 然而一規一隨庸人足以諧時三甲三庚聖人不免
 駭世夫非常之原黎民懼焉欲與衆人同之則利不
 長不與衆人信之則志不行故革莫重于孚孚也者
 聖人之所以消懼而免駭以行其志者也然孚而不
 待其孚則變而不覺其變殺不怨利不庸遷善而不
[008-23b]
 知變革之道于是為極故以虎變之文當龍飛之造
 均稱大人焉
巽下/離上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
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
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安溪李氏曰凡卦名下直曰元亨而無他辭者二大
 有鼎也大有之義與比相似然比以一陽統衆隂所
[008-24a]
 有者民也大有以一隂得衆陽所有者賢也鼎之義
 與井相似然井以木巽水在邑里之間所養者民也
 鼎以木巽火為朝廊貴器所養者賢也易之義至于
 尚賢則吉無以加故其辭皆直曰元亨盖鼎以取新
 故有元徳烹飪之事徧天下故有亨徳彖傳則取其
 象而以才言之巽則心思深入所謂思曰睿也離為
 目自初至五為大坎坎為耳所謂亶聰明作元后也
 巽而耳目聰明是有主鼎之徳矣柔進而上行得位
[008-24b]
 又有定鼎之權得中而應乎剛又有調鼎之佐此所
 以元亨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來註云位譬之鼎命譬之實器正而後實凝故初四
 之顛折而出之覆之也項氏曰存神息氣人所以凝
 夀命中心無為以守至正君子所以凝天命又有以
 位為素位之位命為維天之命言者亦通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旡咎○象曰鼎顛趾
[008-25a]
未悖也利出否以従貴也
 初變大有巽遇乾初為趾應四而乾健上行則顛趾
 矣初非有實者然巽入而變乾為大有是有者乃先
 入之宿物所謂否也趾既顛則巽將為兌之毁折而
 入者出矣二三四互乾老夫也巽顛而為兑少女也
 故為妾象夫親迎得妻夫婦相得而中饋有主人道
 之常莫順於是今乃倒行逆施不得於其妻而得於
 妾者何也則以四比五為上卦初應四而顛倒成兑
[008-25b]
 合成坎之中男為子所謂母以子貴也鼎以取新然
 不吐故新何由納出否未及取新故又言得妾以子
 二義皆従顛趾來故傳曰未悖未悖即釋旡咎并非
 止指出否一事而従貴則并得妾以子皆兼言之矣
 此聖筆化裁之妙子瞻蘇氏曰夫鼎烹而熟之至於
 可食苟有不善者在焉則善與不善皆熟而善者棄
 矣故及其未有實而顛之以出其不善猶為未悖如
 待其有實則夫不善已汚之矣夫顛趾而出否盡去
[008-26a]
 之之道也盡去之則患鼎無實聖人之於人也責其
 身不問其所従論其今不考其素鼎以出否為利而
 擇之太詳求之太備天下無完人故曰得妾以其子
 旡咎從其子之為貴則其出於妾者可忘也按此義
 頗精合訂頗采之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實慎
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二變旅遇艮艮止其所也大傳曰親寡旅也謂二與
[008-26b]
 五正應親也今二變艮則止其所而不與親矣盖凡
 卦皆喜應獨鼎以下應上則不取二以剛中為鼎之
 實三剛為腹二為底鼎實之在底者也仇匹也詩曰
 公侯好仇不必作仇讐觧三四五互兌為毁折有疾
 象疾者病我之不往也盖巽既伏變艮又止鼎而受
 養者兮為覊旅之人矣此二以賢人在田不求人知
 雖上罪之而究求一見而不可得所謂自愛其鼎者
 也故傳以慎所之贊鼎有實以終旡尤贊我仇有疾
[008-27a]
 盖確有不㧞之操必能髙不見之節雖負抗上之譏
 而終无失身之悔也然則人君雖大烹養賢若賢者
 苟於就養則枉道狥人一不慎而愆尤叢集矣此采
 張氏疏畧之説先儒觧此爻皆以比初為言甚無義
 故合訂従此但以有疾謂如齊王之有疾以六五之
 隂柔而比四為少異耳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象曰
鼎耳革失其義也
[008-27b]
 三變未濟遇坎坎為耳處上下卦革變之際故曰耳
 革西溪李氏曰全體一鼎分上下體為二鼎上體之
 鼎有兩耳而無足故九四之鼎折足下體之鼎有足
 而無耳故九三之鼎耳革説甚精巽為進退不果坎
 險阻行塞象離為雉坎為膏本體合四五成兌食象
 變坎則不成兌矣故曰不食變坎又合四五亦成坎
 雨象先儒説此爻多不同有謂為不仕無義者有謂
 為非義而躁進者竊詳此爻與上非應則以為絶人
[008-28a]
 遯世既無其義而以耳革為熱中又似鼎上下有兩
 耳且揆之方雨虧悔之義二者皆不合應従程傳但
 以雉膏為禄位似不如本義作膏澤講為確盖陽居
 鼎腹而上承文明之離本有雉膏之美足以食天下
 者也然舉鼎在耳行道在君今與五非應而不同道
 無耳矣則不得君以行其義雖有膏澤而無以下於
 民此其悔也然三五終同功者也既自初至五成大
 坎而三之變氣又為坎則天地和而雨以降君臣合
[008-28b]
 而道以行悔其虧而終獲吉矣傳於方雨虧悔不復
 釋者従爻義之重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

 四變蠱蠱壊極也故有折足覆餗之凶遇艮艮止也
 鼎之下卦受養者也有應則為援上上卦養人者也
 不應則為棄賢四與初應本有足者合三五互兌為
 折又變艮止氣盈而不下交故有折足象四居鼎腹
[008-29a]
 之上實已盈而欲傾又折足則公餗覆矣公餗公家
 之糈也形渥者汚其鼎也覆餗則實䘮形渥則名辱
 名實俱虧其凶可知盖竊據尊位而器小易盈則未
 有不敗人家國者大傳言之詳矣傳曰信如何言所
 以信任之者為何如而乃若此甚歎國家養士而不
 食士之報也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
 五變姤遇乾五耳中黄乾金獨鉉在上而彖曰鼎象
[008-29b]
 也則自初至上皆各有其象不應于五并上兼言之
 或以二為鉉亦非仲誠張氏曰黄耳金鉉一物也黄
 取中義耳取空義猶言中空也金取堅義鉉取環外
 之義猶言外堅也總為鼎耳之象一鼎兩耳空中對
 峙各為半環以聯鼎緣就其空中可納上鉉者言之
 曰耳就其堅外以固中者言之曰鉉猶人之耳虚中
 曰耳外環曰輪廓是也又曰烹飪既成則提耳行以
 享之猶人君享其成之義也貞正而固也耳不正則
[008-30a]
 鼎偏舉而欹矣鉉不固則耳脱敗而傾矣又曰黄耳
 言中也中之虚本為鼎實而設无此耳之中虚雖有
 實不可以行何能享乎説皆妙按利貞謂人君養賢
 宜始終勿替之意傳曰中以為實盖二為實四應之
 惟其中虚以為受實之地也責在五故金鉉不復釋
 焉且變風為姤姤者柔遇剛也亦此意言利貞不與
 卦辭同者以爻專言養賢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008-30b]
 上變恒遇震為玉故曰玉鉉上無位而居五之上為
 人君之尚賢也故能震動有為可大可久之業在此
 焉大吉无不利卦辭之所以云元亨也仲誠張氏曰
 鉉有二一為耳鉉形小與鼎一體而對峙鼎緣一為
 上鉉形大别為一物懸于鼎上以貫耳鉉之中耳䨇
 不便兼舉舉上鉉則䨇耳皆行離有鉉義遇震為足
 為動有行義取於玉者鼎烹則耳熱不可以執鉉異
 體不寒不熱如玉之温也按九剛居上之柔位以其
[008-31a]
 剛節五之柔又變氣恒其六爻剛柔相應下巽上震
 隂陽相錯故傳言剛柔節也如此則成享矣賢者與
 君異體而情聨剛柔交濟相與有成何以異此賢者
 得行其道大吉也人主得成其治旡不利也安溪李
 氏曰凡彖辭直曰元亨爻辭曰吉无不利者大有鼎
 之卦及其上爻而已以知兩卦尚賢之義兩爻當之
 也
 看來卦辭固大而爻義亦自無窮盖鼎象也承鼎為
[008-31b]
 足實鼎為腹行鼎為耳舉鼎為鉉鼎以取新必先革
 故初之傾否所以旡過也二三四皆鼎腹而有實者
 然實方在底而遽欲來享則底蘊易盡二之所以不
 即也雖有實矣而提挈無人則不得不屯膏以待三
 之所以行塞也物盈則虧四之所以覆也中虚則受
 五之所以享也水火既調五味相濟上九之所以為
 養也此則占者自得之耳
震下/震上
[008-32a]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䘮匕鬯○彖曰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
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先儒皆以震來為自外至者安溪李氏曰卦皆人心
 之徳須主従中出者為是况中未有不感於外而起
 故後復繼以震驚百里之象而六爻言震亦皆兼内
 外言之無兩義也按四之震泥似止言外然曰泥則
 不能震於其内者矣盖震為動是有所行也然不思
[008-32b]
 而遽行則為妄動故以乾之健而尤以惕若為心孟
 子所云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虩且行且停若有
 所思故取以為恐懼脩省之象虩虩兩剛也笑言啞
 啞四柔也剛爻各一故曰震來柔爻各二故曰笑又
 曰言啞啞者笑若不出聲言若不出口謹之又謹故
 曰有則一陽在坤土之中主百里之象二三四互艮
 為手執而不䘮之象三四五互坎為棘爲酒醴故曰
 匕鬯匕以棘為之者也一剛載二柔鼎肉尚在匕互
[008-33a]
 坎於仰盂之中酌酒尚在斚故曰不䘮盖無所震於
 其中者未有不震於其外君子憂勤惕厲凡事致謹
 則翼翼小心不愧不怍此其所以當大任而不驚無
 故加之而不怒也又按平居無事此心嘗若震之來
 故曰震來於易縦其情之際而一無所放故曰笑言
 啞啞後有則即所謂終有則也夫子盖㑹初爻詞而
 為言其謂彖言震之後象言笑言之後者未免執而
 鑿彦陵氏曰震亨二字聖人不添註脚亨全従震看
[008-33b]
 出人當常存此心耳震則自亨惟震故亨合此二意
 孩如鄭氏曰雷驚百里然出吾凝定之神以當之可
 以不䘮匕鬯九廟之靈頼以安妥而為祭主也可為
 祭主是解不䘮匕鬯之意原無脱此説頗好但講出
 字未免矯强竊按説卦傳曰帝出乎震為此出字來
 歴殊覺確當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恐在外懼在心脩其徳省其愆必脩省方為真恐懼
[008-34a]
 上六所謂戒也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
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初變豫遇坤雷原自地而奮初為地之下震之主爻
 也説統曰此一爻可作一震卦故悉仍卦詞而特於
 笑言啞啞上加一後字下承一吉字後字正與震來
 字相對見得必始於懼而後得以无懼也看初字最
 重竊按仍卦詞而特加一後字者正以其為初爻耳
[008-34b]
 玩傳曰有則則啞啞亦非無懼况恐致福已有能懼意
 在内矣此之有則盖以有初者始有終也又按震之
 初變豫則先憂後樂恐致福也豫之初變震則先樂
 後憂志竆凶也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六二震來厲億䘮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
來厲乗剛也
 二變歸妹遇兌十萬曰億大也凡易言大皆謂陽剛
 觀五爻之象傳可知盖剛徳宜中今以柔居柔是䘮
[008-35a]
 其剛徳矣然方乗初剛而躋乎其上變氣合四為離
 離為龜蚌貝也剛外而柔内又貝所以為飾喻人之
 威儀言詞也二三四互艮故曰陵九謂陽又極數如
 所謂九天之意下乗初陽而上攀艮故曰躋艮數七
 變離為日故曰七日自二至上復自初至二歴七爻
 也勿逐者未嘗䘮也七曰得者陽復也盖以長子之
 剛變為少女之柔似乎其大者䘮矣然處震厲之時
 不得不少自貶損特其所䘮者外耳而徳之在中者
[008-35b]
 歛之而愈著抑之而彌髙如升陵然實未嘗䘮也夫
 䘮之則必求之既未嘗䘮亦何必求七日則一陽復
 矣尺蠖之屈不久即伸此盖邦無道危行言孫者也
 全不論比應專即震之本體及變氣取象諸儒説此
 爻俱矯强必合五爻之象傳而細玩之其義始得盖
 傳言乗剛不獨釋震來厲一句凡億之䘮貝及躋九
 陵七日得皆以此三字概之聖言簡而該如此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𤯝○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008-36a]
 三變豐豐多故故曰行曰𤯝遇離麗上下兩震附麗
 不絶詞故有兩震字上爻同/此意三四五互坎多𤯝𤯝目
 災也變氣為離為目明故曰旡𤯝三去初已逺則震
 蘇蘇而若可緩矣然附麗上震君子不敢以其事之
 未及而苟安也即震懼以為行雖不能致謹於先時
 而猶得收功於末路可无𤯝也上震為震驚下震為
 震懼雷電皆至豐故其象如此位不當以柔臨剛位
 且逺初非若二爻之乗剛也
[008-36b]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四變復遇坤本體合三五互坎水土併又一陽復於
 地之下故曰泥也震為雷雷自地奮初又以陽處陽
 而君子之脩省貴在未事之先此初之所以致福而
 有則也若四則居人位又以陽處隂而震動於有事
 䧟於重隂之間終亦何能自震耶二柔得中非剛而
 實剛也則躋陵下可以上矣四剛而不中似剛而非
 剛也則遂泥上可以下矣下而上者雷之升於天而
[008-37a]
 萬物發生也上而下者雷之伏於地而萬物閉蔵也
 傳故曰未光焉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䘮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䘮也
 五變隨遇兌初始震往也四洊震來也此邦有道危
 言危行者也傳特明著之五有中徳有事即脩省之
 事故剛徳旡䘮若無事而茍安則日見其䘮矣此震
 變兌意與二同五亦乗剛而不言者以二例之二亦
[008-37b]
 有中徳而不言者以五例之也但五雖柔而居剛位
 剛柔既節而所乗之四剛又居柔位故億旡䘮而與
 二之以柔居柔䘮而復得者異焉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㓙震不於其躬於其鄰无咎婚
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上變噬嗑遇離噬嗑之大象曰雷電盖以下震為雷
 上離為電凡雷未作而電必先見故上與三爻皆有
 明哲之徳苐三處陽位健而能行上卦又接連一震
[008-38a]
 而當改革之際故以行生明而曰震行無𤯝也以上
 之竆而又以柔處柔故行則凶雖能見幾自幸無過
 而不能免人之謗也索索蕭索而不能自振之象亦
 以遠於四也此兩震字上震為震懼下震為震驚矍
 矍翹視貌有驚在逺翹目而視之也既已見矣而猶
 進則惟於禍故曰征凶躬謂上鄰謂五震為長男離
 為巾女故曰婚媾兌為言安溪李氏謂與夬有言不
 信同為占外反决之詞然先儒皆作不能免於人言
[008-38b]
 講觀繫此句於旡咎下而象傳不復釋當是也此與
 三爻同有二意中未得即位不當畏鄰戒即以震行
 三不釋者亦互見也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旡咎○彖曰艮止
也時止則止峙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
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
庭不見其人旡咎也
[008-39a]
 安溪李氏曰陽上隂下陽性動隂性静故陽居下居
 中其勢未止則不得静也動極於上隂陽各得其分
 則止矣止斯静矣又曰艮連其背為文者與履同人
 一例皆因其義不複其文也背之文従北從肉而艮
 字有反身之象艮其背者止於止之方也天地人之
 道南與東西皆見而北獨隠前與左右皆見而後不
 見不見者止之方静之處故周子曰艮其背背非見
 也程傳曰止於所不見此大傳所謂退蔵於宻中庸
[008-39b]
 所謂未發之中而周程得之以為主静定性之學者
 也凡天下之動以静為本静之道以驗於動為至静
 亦定動亦定然後為静之至也故方其静也廓然而
 大公是不獲其身也及其動也物來而順應是行其
 庭不見其人也内不見已外不見人則義理周流而
 感應之累免矣故旡咎按周程之説朱子以為誤而
 極辨之本義雖精然程傳之理終不可廢故於近思
 錄又引之説統曰不獲其身求其所以為身者而不
[008-40a]
 得也身無聲色臭味安佚之欲并其耳目口鼻四肢
 都似無有故曰不獲按兩山並峙有各止其所之象
 止其所則静其并動而亦静者莫若人身之背背為
 身所具而不得為身所用與人并到而不見所到之
 人聖人取象精矣安溪之説彖傳曰言天下之道行
 止如循環然不可偏於一也但止為行基耳能當止
 而止則能當行而行而動静不失其時矣止静之中
 人所不見疑於不光明也惟其為動行之本而應用
[008-40b]
 不竆故曰其道光明又曰以一體言陽上隂下各止
 其所止之義也以兩體言六位隂陽雖敵應而不相
 與亦止之義也止其所則静矣故内不見已而不獲
 其身敵應而不相與則動亦静矣故外不見物行其
 庭而不見其人也説統曰時在即止之道道在即止
 之所爾瞻葉氏曰時者心之圓機道者時之定理心
 妙乎時而道光為止非膠執空寂之謂也行止對待
 言二之也動静連綿説一之也易行止為動静者太
[008-41a]
 極全體也動即静之動静即動之静動静合而時在
 焉行止因時心無纎翳何光明如之朱子亦曰定則
 明則莊子所謂泰宇而天光發亦未可厚非然與安
 溪李氏説異可叅觀之又庸成陸氏曰背雖不動而
 五臟皆繫於背九竅百骸之滋潤背為之輸是以無
 用為用者也知其所而止之則取象在背而得理在
 心不言心而背之即心可知也聖人明以心作所而
 忌言心心活物也著認心不得然誤認背亦不得故
[008-41b]
 以所代背此以知背非背也艮背非離身但無獲心
 耳亦非絶人但無見心耳故艮兼背心名卦是猶咸
 去其心之謂也又孩如鄭氏曰卦不言艮其心而曰
 艮其背以見艮不在心也彖傳不言艮其背而曰艮
 其止又以見艮不在背也皆所以交互發明心學無
 方無體之妙龍谿王氏曰隂陽和則交謂之和應不
 和則不交謂之絶應皆隂皆陽雖應而不和謂之敵
 應敵應者應而未嘗應也和應俗學也絶應禪學也
[008-42a]
 不墮二見應而不留敵而不相與聖學之宗傳也竊
 按天道向南而背北北極居其所而不動而實為七
 政之樞紐是静所以寄動也此艮其背之義也不獲
 其身内卦為已也不見其人外卦為人也艮為門闕
 兩門之間爲庭三四五互震為行又三四為人位男
 子以背為陽以靣為隂今止有背而無面是不獲其
 身也四則隂暗故曰不見艮以一陽升於上隂不得
 而掩之故曰光明又按敵應八純卦所同而不相與
[008-42b]
 則艮止之所獨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大象標出一思字正従二三爻詞心字來説統曰位
 字與所字只一様従定理而論曰所従現在而論曰
 位又曰彖傳動静即是位時者思之行乎其間也思
 者以時而行乎其位也以時為位是故能六位時乗
 時止時行止於無位之位也其思亦何思何慮之思
 也
[008-43a]
初六艮其趾旡咎利求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變賁遇離盖脚跟不定全體皆差初之艮止即従
 脚跟用力起中庸所謂遠之近風之自微之顯知幾
 者也離之明也傳曰未失正可見難持而易失故利
 永貞永貞者敦之始也按咸之初曰拇此曰趾趾乃
 足之後踝也二之腓亦在後皆背意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
退聽也
[008-43b]
 二變蠱遇巽巽為股腓象腓隨股以動者也又為隨
 象蠱壊極巽伏而不上行有不拯其隨之象合三四
 互坎坎為加憂為心病巽又倒兌也不正成兌失所
 説也皆心不快之象坎為耳痛故傳曰未聽三之不
 退聽釋二即所以釋三故於三無釋焉安溪李氏曰
 三處心位二所隨也六二中正能艮其腓者然不能
 拯其所隨則心未快矣盖咸之四不中不正而三以
 不中失正承之故曰執其隨艮之三不中失正而二
[008-44a]
 以中正承之故曰不拯其隨咸之義則明形之不可
 隨心而動而制於外之不可已艮之義則明形之不
 足以檢其心而妨於末者之未仁也兩義相須心學
 始備推之事物無不皆然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三變剝遇坤剝以下五隂剝上一陽也夫人所以應
 事有為惟此剛徳精義以入神利用以安身者也故
 必貞於一貞一者止也定静安慮以得者也今惟一
[008-44b]
 陽而亦剝而去之此真所謂虛無寂滅之學者矣然
 釋氏有真空頑空苦空之别而莊子亦有虚室生白
 之㫖道亦求其真是耳三在上下卦界故曰限初二
 兩隂兩列而三横艮之而變坤亦如脊骨之兩列故
 曰列其夤中爻互坎坎險為心病故曰厲熏心安溪
 李氏曰咸艮皆以人身取象咸取三陽之中爻為心
 艮取中之陽爻為心故諸象大略皆同惟以心之位
 則變又曰止其限峙其夤則屈伸俯仰之用廢而心
[008-45a]
 無安泰之時矣心者靜虚而應萬事者也茍知止之
 為止而廢其應物之用其精者為枯槁無用之學下
 則不顧事理頑然悍然者而已然天下未有理不得
 而心安者此艮限列夤所以必至於危而熏心也其
 與憧憧應感者雖有間矣而其為心之病則一故聖
 人於咸艮互發之或曰三為艮主而與卦義不同何
 也曰震陽動於下故以下卦之陽為主也艮陽止於
 上故以上卦之陽為主也震四下有二隂其勢不可
[008-45b]
 以動互艮/之故故動而遂泥艮三上有二隂其勢未可以
 止互震/之故故止而熏心按此乃惡動而求静者夫惡之
 求之則心已先動矣此所以危而熏心也盖不求於
 氣而力制其心之所為至熏心則氣壹而動志矣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四變旅遇離親寡旅也則隻身矣故有艮其身之象
 安溪李氏曰在心之上口之下與咸之脢同乃背位
 也象與卦合又以柔正而居上體故為艮其身而无
[008-46a]
 咎然不直言艮其背者艮其背則不獲其身矣不待
 制也止之於身則猶待於制四雖柔正而不中故也
 爻言艮其身傳言止之乎身則意明矣辨疑曰艮其
 身者非禮勿視聽言動是也又龜山楊氏曰伸為身
 屈為躬屈伸在我不在物兼爻象之身與躬而言則
 是屈伸兼用矣此别是一意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五變漸遇巽以漸而入故為有序之象輔與言但即
[008-46b]
 其部位象之亨仲鄭氏曰爻言輔不言口言身不言
 腹言夤不言臍皆背面而立之象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上變之謙遇坤坤為厚徳謙曰有終故傳曰以厚終
 爾雅丘再成曰敦者正兼山之艮也合訂曰爻曰敦
 象傳曰厚終繫詞所謂以成終也吉則篤實光輝萬
 事萬物從此始矣説甚精盖終則有始艮所以成終
 而成始故卦詞止曰旡咎而於上九艮爻之終言吉
[008-47a]
 也
艮下/巽上
漸女歸吉利貞○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
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
不窮也
 仲誠張氏曰在内者止而不動在外者遜而欲退巽
 本退縮之性但内已艮而無可退則不得不進矣漸
 之義如此有女歸之義焉巽為女女子本在閨閫至
[008-47b]
 於及期則六禮次舉醮以外之不能復入輪以御之
 不能復退何啻山艮於後而不可卻乎故告占者曰
 漸之進也如女歸則吉也是禮義之次第不得已而
 漸進非妄求進者也竊按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長女
 年不可待矣然以歸少男勢又不可不待雜卦傳曰
 漸女歸待男行也然曰女歸者亦謂其有待而進於
 漸義有合非必於長女少男有所取也程傳曰乾坤
 之變為巽艮巽艮重而為漸在漸體而言中二爻交
[008-48a]
 也由二爻之交然後男女各得正位初終二爻雖不
 當位亦陽上隂下得尊卑之正亦得位也此就男女
 言而訂詁又云但取畫之隂陽更不論卦之男女亦
 是竊按進得位亦因本卦漸進之義而言之非必執
 定為三進於四即如傳所論亦因乾坤索而得六子
 則六卦皆由乾坤生出以為有往有來則可乃大可
 毛氏因朱子有卦變一説遂謂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創為聚分以及三易四易矣鮮來氏改卦變為錯綜
[008-48b]
 雖皆本於漢儒焦氏易林以至宋衷干寳虞翻荀爽
 陸績侯果蜀才諸子然多穿鑿附㑹而於大義反晦
 且即其所執之分聚互易錯綜之法以槩之諸卦則
 可通者取之不可通者置之且其所本者又人人異
 詞亦可見其説之拘而非定論矣安溪李氏曰卦變
 之説於先儒無所折𠂻然不若古註直指卦體爻畫
 虚象之為愈也按剛得中又於諸爻中特表出九五
 來止而巽通論卦徳
[008-49a]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
 安溪李氏曰修己治人其培養成就皆以漸也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旡咎○象曰小子之厲義
无咎也
 初與上無位中四爻互離坎離為飛鳥而居坎水之
 上鴻之象也物之漸進莫若鴻又奠鴈婚禮也切女
 歸義故諸爻取之初變家人遇離艮止則不進也變
 離麗則援上而又欲進矣故為漸干之象始進之時
[008-49b]
 不可援上故雖有孤危讒謗之傷而於義為无咎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

 二變重巽巽為臭味合三四互坎為酒飲食象重巽
 故曰衎衎巽伏而入有凝固意故為磐象卦惟此爻
 以隂應陽又得中正之徳夫能措天下於磐石之安
 有功如此是伐檀之君子為和羮之大人矣何素餐
 之有
[008-50a]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冦○象曰
夫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冦順
相保也
 三變觀遇坤坤為地而三居下卦之上故有陸象以
 水鳥而止陸此失其所止之道者也三重剛不中與
 上同剛卦又為進則任剛以動而不安於所止所謂
 好勝者必遇其敵强梁者不得其死是死於敵應也
 故云夫征不復此叅君啟陸氏之説又剛中鄭氏曰
[008-50b]
 三上無應而親四四下無應而奔三三務進而妄動
 故征則不可還四失守而私交故孕則不敢育彦陵
 張氏曰夫婦而出於正應則為媾夫婦而出於私情
 之比䁥匪媾也而實㓂也惟以禦㓂之法禦之庶幾
 不受私情之累乃為利耳此後二説與程傳頗合傳
 又曰非理而至者宼也守正以閑邪所謂禦㓂也盖
 少男長女非耦相従故山風有蠱惑之私而風山亦
 失女歸之道按三與初二本屬一體又變坤為衆所
[008-51a]
 謂羣醜也今不止於其所而上比於四是出位而離
 羣醜也艮男夫也變坤為母夫而不夫矣故曰不復
 坤母故孕互坎中滿亦孕象變坤則中滿不見是不
 育也互坎互離為盗為戈兵禦㓂象以禦㓂為利則
 必反其所失之道坤為順徳傳故曰順相保者合夫
 與婦并言之盖順乎安汝止之道以保其血氣未定
 之天則無夭札堪虞而與衆以俱生者不至先衆而
 獨死順乎待男行之道以保其十年不字之貞則無
[008-51b]
 中冓貽羞而標梅之失時者仍得螽斯以衍慶凶者
 其不凶矣易為寡過之書其義有如此者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順以
巽也
 四變遯遇乾巽木故曰鴻漸於木遇乾金有削平之
 義為桷象巽為不果故曰或乾不可為順然遯則順
 矣而本體以柔居柔是能順者也四多懼順以巽則
 柔而能權自可安耳按四不於夫婦取義者以變乾
[008-52a]
 之剛健耳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歳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
之勝吉得所願也
 五變兼山艮有陵象卦為女歸故九五亦曰婦互離
 中虚又變艮為固止而不進故曰不孕三歳者天道
 小變一卦之數也然爻為時之小變而卦為時之大
 統爻雖不漸而無如卦之為漸也故莫之勝時過則
 合吉而得所願矣按先儒多以二五為三四所隔為
[008-52b]
 言夫隂陽爻相為正應豈有能隔之者苐三為艮之
 主爻四為巽之主爻而一男一女上下相比則謂為
 能隔理或然也凡易於上下正應多言志言願所願
 得者本氣之巽入為之主也
上六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
儀吉不可亂也
 上變蹇遇坎坎險蹇難上處窮位時無可進則退矣
 下艮一剛横亘象陸此亦同之鴻復漸於陸雖非其
[008-53a]
 得時之地然知難則退確乎有不㧞之操為世所儀
 而象之者也合訂云陸為人所往來之處三過剛而
 妄進不免罾&KR1508之虞上無位又以陽居隂忘機之鳥
 也故翺翔自如儀謂飛翔可觀在人則亮節清風頑
 亷懦立亦一代之光也説甚精盖以巽之精詳處坎
 之險艱者也義有如此
 
 
[008-53b]
 
 
 
 
 
 
 
 易翼述信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