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1 易翼述信-清-王又樸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翼述信卷四   廬州府同知王又樸撰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彖曰否之匪人不
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
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
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合訂曰否之時匪人用事時也否時之匪人豈利君
[004-1b]
 子貞乎不利君子貞非君子不利貞也惟小人不利
 君子貞此君子所以不可不貞也責重君子極是不
 然君子豈有以不貞為利者耶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儉德凡語言施設飲食起居一切收歛減約是也至
 於立身行己則無可歛所為危行言孫不變塞者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

[004-2a]
 初變旡妄遇震旡妄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有貞吉
 亨義震為帝出故曰不忘君此爻歴來皆作小人變
 為君子講果如此則泰矣不可為否之象且曰吉又
 曰亨易不為小人謀乃若斯之慶幸何耶及見安溪
 李氏之說以此爻為見幾而作守其正道細思之頗
 覺確當葢否之初是否之象未彰而否之兆已著者
 也國家太平之治君子在位有以致之也而位有定
 數一小人進必一君子退數小人進必數君子退君
[004-2b]
 子未退則未可為否也有一君子退則衆君子將隨
 之皆退矣故曰㧞茅茹以其彚也夫濟時者惟道君
 子惟守其正道則明哲以保身於己既吉而藏器以
 待時於世亦亨不然則枉道以求容身世兩失矣夫
 子曰志在君也正以其彚貞者非忘君者也如謂小
 人志在君夫志在君者猶可謂之為小人乎是皆泥
 内小人之言遂視與泰卦無異竊以泰卦言其交否
 卦言其不交不交則君子退矣言君子退則小人之
[004-3a]
 進可知也且爻詞明言彚貞并不言彚征意固可見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

 二變訟遇坎訟有孚窒惕中吉有否亨義巽雖入而
 又德之制以行權者也故曰包承葢二與初與三皆
 隂爻是上下相承皆小人矣乃二以中正權之雖隨
 時汚隆不為岸異於小人固無害也然身否而道則
 亨包之而已豈和光同塵而與之為伍哉傳故曰不
[004-3b]
 亂羣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三變遯遇艮遯有包羞義當否而遜順以和同降志
 辱身矣故曰包羞羞則愧悔而思改隂極則陽將復
 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四變觀遇巽觀下觀而化有禀承君命之義有命君
 命也合訂曰四之時可以有為而九又能有為者也
[004-4a]
 然居近君之位有威福專擅之嫌此時小人之伺而
 窺之者其黨未散萬一疑謗紛起禍且不測身不足
 惜其如國家何惟凡事禀命於君則上下同心小人
 不得而間之矣爻曰有命勉臣亦以勉君也疇謂衆
 賢大臣資羣才以自輔羣才托大臣以自見大臣不
 幸而罹禍衆賢隨之矣陳竇死而黨禍烈无命故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象曰大人之
吉位正當也
[004-4b]
 五變晉晉有康侯之詞又曰君子以自昭明德故有
 休否義何以休否則其亡其亡凜凜焉戒愼恐懼以
 誠意正心而脩身者也何以否休則繫於苞桑而亡
 者不亡焉身脩家齊而國治者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變而為萃澤上於地有傾義萃之上為乾遇兌毁
 折而說故有先否後喜義
 泰否二卦彖詞與傳言其往來及交與不交而兩卦
[004-5a]
 爻詞象傳則兼言時位比應不交即不應此卦初與
 四不應故初言貞四則言命志在初行在四也二與
 五不應故二言包承五則言休否也三與上不應故
 三言包羞上則言傾否也初位下時方否故曰以彚
 貞二與初三上下比故曰包承又賢位故曰大人時
 正否故曰否位中故曰亨故曰不亂如履之九二也
 三位不中不正故曰羞與初二比故曰包羞又臣位
 隂處之時已否矣故曰不當四近君之位故曰有命
[004-5b]
 與五比時將亨矣故曰疇離祉五以剛中之德處正
 否之時位故曰正當上之時已過而旡位故曰傾也
 安溪李氏曰泰之上卦以下交為義其下卦以往來
 為義否之下卦以不交為義其上卦以往來為義雖
 曰相備然下交之義當於處上位者發之然後有以
 致求賢之誠不交之義當於處下位者發之然後有
 以伸殉道之節陽之方來而慮其將往者戒在内卦
 也陽之既往而圖其復來者戒在外卦也易為君子
[004-6a]
 謀故泰否之爻無為小人戒者又曰易於否姤之卦
 多言包者處時之難不得不包但至於包承包羞則
 已甚爾雖泰之明盛猶曰包荒此聖人所以含章囘
 天變化萬物如寒暑之推移而人不覺者也
離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彖曰同人柔得位
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
[004-6b]
天下之志
 上乾下離說卦傳曰離為乾卦是上下卦異而同也
 人與已異矣而此心此理則異而同也竊觀同人之
 象而蓋恍然於夫子之與顔子論仁也夫下卦離即
 明以察幾上卦乾即健以致決仁人心也一人此心
 千萬人皆此心宜無有不同者也而有不同者則己
 不欲而施於人也則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
 輕也初之于門尚不知有己也二之于宗則有己矣
[004-7a]
 三之伏戎不興明於責人而怯於自治者也四之乘
 墉不克攻知所以自治矣而力未健五則克己矣克
 己則復禮故曰相遇上之于郊則漸近野而冺人己
 之見可以與人同而通天下之志天下將歸仁者也
 君子貞言同人而非君子之貞即是小人之黨故曰
 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又說卦傳曰離為甲胄為
 戈兵又曰戰乎乾故爻中言戎言攻言大師克所謂
 天人之交戰也
[004-7b]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類族辨物明指出一禮字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初變姤姤遇也不期而相見者也故無私於同又離
 遇艮艮為門離其門則出門矣故曰于門又誰咎意
 為彼此无所責望方不同於何咎之義即中庸所云
 不援上不陵下夫子所謂家邦無怨者也初之于門
 亦可謂無己之見矣然同人于門其所同者幾何爻
[004-8a]
 義固不若全卦之義為更廣大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變乾上下六爻疑於皆陽是為一家故曰于宗夫
 私於所䁥者當下未必即吝然有吝道焉故夫子云
 然大象既取離明乾健為義六二為本卦主爻亦離
 之主爻也乃爻獨於初曰无咎而於二為吝者何耶
 蓋人發念之初未有不得其正者孟子所云好惡與
 人相近之良知也天下至明孰過於此二雖中正得
[004-8b]
 位然在爻論爻本氣既專與五應變氣又以乾應乾
 所謂私意起而反惑者也易唯變所適不可為典要
 固如此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歳不興○象曰伏戎于莽
敵剛也三歳不興安行也
 三變无妄遇震震為萑葦莽象在上卦之下伏象離
 火震木火木之氣上行升象位下卦之上髙陵象伏
 戎于莽防人之陵己也升其髙陵求己之勝人也然
[004-9a]
 升髙為敵剛易見伏戎為敵剛未明夫子故獨申於
 此句无妄之卦詞曰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故曰三
 歳不興傳曰安行也解者多謂為何所行細玩不合
 當是緩行為自治無勇意興者奮興也三歳者概言
 其久也蓋三爻當明之既盡值健之未來不中不正
 其㝠悍之情怠緩不振之氣有如此者又草莽猥雜
 心目蒙蔽所謂恕己則昏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
[004-9b]
則困而反則也
 四變家人遇巽家人者内外之謂故有乘墉象墉者
 所以隔蔽内外乘墉則内外皆見而不分矣故於義
 當弗克也又升陵為責人之己甚也墉則不及陵之
 髙言其先亦欲責人中道而即自反也墉依合訂指
 下離卦言乘墉即乘離所謂責人則明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
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004-10a]
 五變全離故為大師上下兩離離為目故曰相遇先
 號咷而後笑先難後獲也大師克戰勝也相遇得心
 之所同然也三之伏戎升陵四之乘墉己之私眞勁
 敵矣故必大師乃克所云非至健不足以致其決也
 號咷即自怨自艾發憤自强意昔人有求道不得而
 痛哭者此象非誣矣笑即孔顔之樂也傳曰中直中
 則克其偏黨反側之己直則克其邪曲委靡之己爻
 曰克遇而傳曰遇克惟相遇即相克亦惟相克斯相
[004-10b]
 遇相克者沈潛剛克髙明柔克也相遇者乾之天德
 不為首坤之永貞以大終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上變革遇兌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故傳曰志未
 得也合訂曰志未得謂索居離羣无比匪之傷亦無
 同志之助欲同而未得其人者也此卦諸家之說各
 爻未免雜而不純細玩夫子彖爻各傳乃知安溪李
 氏之言為不可易也其說曰人情自同而向異其既
[004-11a]
 也反異以歸同天下一家也中國一人也故于野而
 亨者廓然大公之象也初于門未有私也二于宗繫
 於私矣三伏戎私甚而猜同極而異矣四弗克攻克
 伐不行者也反異之機也五克相遇克己復禮者也
 歸同之要也上于郊漸近於野復反於同矣然曰近
 於郊而已終未至於野者同人於野大道之行也上
 處卦外有野之象而爻徳之善未足以當斯義故降
 野而曰郊變亨而曰无悔孔子申之曰志未得也然
[004-11b]
 則聖人之所志可知矣
乾下/離上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
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彖傳與坤卦文言相仿彿者以卦本全乾而五爻變
 也五為卦主五變為隂則全乾變坤矣而卦詞止言
 元亨不言利貞卦之主爻雖在五而所有之大則在
 上下五陽爻大有所以名也觀夫子象傳於初上二
[004-12a]
 爻特標出大有字可見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同人先離後乾大象曰類族辨物以言修則明善也
 以言治則知明也大有先乾後離大象曰遏惡揚善
 以言修則誠身也以言治則處當也夫子曰道之不
 行知者過愚者不及此觀於同人之象而知之也道
 之不明賢者過不肖者不及此觀於大有之象而知
 之也遏惡揚善下曰順天休命則天命謂性率性謂
[004-12b]
 道修道謂教三言所從出也仲誠張氏曰火在天上
 夏月暑氣盛於天又火季夏之中星夏者大也无所
 不有者天之生機於无所不有中又有宜棄宜取天
 之休命也天不能无善惡之物而令人自為去取為
 休命人如不遏惡揚善而曰善惡皆天所大有之物
 則不知順天之休命矣竊按遏惡者乾之剛健也揚
 善者離之文明也順天休命者六五應天而時行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
[004-13a]

 初變鼎遇巽鼎為烹餁聚所有於器未為人食也故
 無交害巽之德入故飾外則有咎艱以深造則无咎
 也无交害說者人人異詞獨合訂曰二以五之有為
 有三以其有為五之有五又以所有為上之有皆有
 交也有交即有害矣初在下無位上無係應故不干
 涉於害此說頗確觀六五之詞曰厥孚交如九三之
 象傳曰小人害則初與四非正應又無位自無交害
[004-13b]
 矣且夫子特筆著明之曰大有初九无交害則諸爻
 之有交害可知矣匪字疑如詩言有匪君子之義朱
 子註曰文章著見之貎初與四應四之匪无咎則初
 之匪自有咎矣葢大有之初非可致飾於外之時也
 故匪有咎而艱則无咎耳艱者歉然不足之意也若
 以交賢言之則匪者顯以異之也艱者愼於用之也
 乾之初有潛象故云爾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
[004-14a]
敗也
 二變全離乾車離牛虚中能受故為大車以載象傳
 曰積中惟虚故積不敗即無害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害也
 三變睽遇兌在下之上有干君象而健之至大賢也
 賢之大者為公其變氣為乾遇兌遇悅大有而悅於
 君故亨於天子而全卦則變而之睽二女不同居者
[004-14b]
 也故小人弗克君子而有大才則為天子使郭汾陽
 之類是也小人而有大才則跋扈自擅曹孟德之類
 是也故不但如程傳止言貢賦一節耳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四變大畜篤實輝光者也故曰匪其彭若謂有而不
 居則九三已言之矣且有而不居為明哲保身於大
 有亦無義乃夫子曰明曰辨曰晳若是重言而極贊
 之何耶葢此爻居乾之上為離文明之始本氣與變
[004-15a]
 氣俱有光輝之象非若初之尚在闇然潛修時也大
 有自初至四盛矣故曰彭四之離火正在乾天之上
 無所不照者也故曰匪其彭夫子恐人止在三四位
 上取消息把匪字㸔錯故曰明又曰辨又曰晳即審
 問又愼思又明辨也詩之咏有匪君子瑟僩赫喧必
 本於切磋琢磨也惟知之極其明故充之極其盛此
 自然之發越是以曰无咎若初而遽求其文之著則
 的然而日亡矣四與初之所以異也若以交賢言之
[004-15b]
 則匪其彭即尊顯其盛德者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六五變全乾上下一氣故厥孚交如乾剛故威如體
 坤而用乾故孚交如而威如也孚交如揚善也威如
 遏惡也上九則順天休命也信以發志信在五而有
 以發衆爻之志所謂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也易
 而无備易即五坤之順也无備者推心置腹毫無疑
[004-16a]
 貳此眞所謂信矣懐德即畏威合訂所謂非信之外
 别有威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上變大壯卦詞利貞合此卦詞則備乾天之四德矣
 故詞只言天祐吉无不利而此外無事義也五之孚
 信也其易則順也上九乘之履信而思順也尚賢時
 說多以五為賢而上尚之非也斷依鄭氏汝諧作五
 尚上九之賢為是安溪李氏說亦如此吉言其已然
[004-16b]
 无不利言其將然也安溪李氏曰上爻終卦義者也
 合訂曰象傳大有上吉言大有明其為全卦𤼵也故
 知大有初九其義亦同夫子所以著大有之全盛實
 不同於他卦也授一萬氏曰八卦乾為尊六十四卦
 泰為盛然乾之上九悔於亢泰之上六吝於亂盛治
 備福孰若大有六爻亨一吉二无咎三明主在上羣
 賢畢集嗚呼盛哉
艮下/坤上
[004-17a]
謙亨君子有終○象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
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
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
之終也
 亨是言目前通達有終是言將來成就天道下濟九
 三也光明艮也地道卑而上行坤也天尊地卑乾坤
 以定今來於三是下濟也艮篤實輝光其卦之彖傳
 曰其道光明是也凡一奇畫即乾一耦畫即坤不必
[004-17b]
 拘於三畫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大象㸔出一個恕字來此謙之本也恕本於忠所謂
 人己之同心也從此入德雖詣極化神而猶然望道
 未見雖業隆巍焕而猶然視民如傷方不是飾詞說
 而已各象傳之言自牧言心言志言則言得未得言
 民之服不服皆根諸此中庸道不遠人一章所從出
 也
[004-18a]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
牧也
 初變明夷遇離山居地下謙矣今變氣離日亦出地
 下謙謙也傳曰自牧牧養也仲誠張氏曰如牧牛羊
 多方馴之使擾位之卑下正可為養德之地授一萬
 氏曰涉川險難之事也涉險尚吉况平居無事乎卑
 以自牧即庸言庸行之慥慥也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004-18b]
 二變升遇巽夫子於升之彖曰志行於此亦曰中心
 得一也仲誠張氏曰艮黔喙遇巽巽又為風為木風
 木相與皆有鳴意按本義作聲聞說則鳴字屬人程
 傳作聲音笑貌說則鳴字屬已合訂從傳竊玩夫子
 曰中心得與志未得二語似程傳為確中心得也中
 絶句言所以鳴謙者以柔而得中實有所心得者也
 昔人云學而後知不足固如此若襲取之徒則片長
 即自矜矣○中心得即忠字鳴即恕字所謂有諸已
[004-19a]
 而後求諸人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三變坤坤致役勞象艮止坤安貞有終象一剛為衆
 柔之主本宜居君臣兩位乃遜兩位不居而居其下
 謙也剛能任事三又勞位承上接下之間君臣皆柔
 而托之以政士民皆柔而依之以安勞也萬民服者
 書云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
 與汝爭功也即中庸遠有望而近不厭意
[004-19b]
六四无不利撝謙○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四變小過遇震小過之彖曰可小事不可大事故有
 撝謙義仲誠張氏曰凡所發揮不過與賢者商確求
 其嘉謨而順從之耳豈非撝謙之象乎坤順也坤遇
 震震動順下而動之義此說與夫子不違則之義頗
 切則字即其則不遠之則不違即不遠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
征不服也
[004-20a]
 五變蹇本氣隂虚皆不富象坤為衆故曰鄰鄰謂上
 與四也遇坎險以衆行險故利用侵伐利字合訂隨
 上讀若遵夫子象傳則仍隨下讀為是无不利者授
 一萬氏曰勘亂尚利况於定太平是也仲誠張氏曰
 剛健有功者在下方讓善於君若臣君无可讓惟以
 富讓之人不與天下爭財利故及其臣皆不富也不
 富則我謙之極而人盈之極以天地神人之道揆之
 謙者當益盈者當裒矣故有侵伐之利也○不富而
[004-20b]
 利侵伐所謂無諸已而後非諸人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
用行師征邑國也
 上變全艮黔喙鳴象然同一艮也下在本氣上在變
 氣九三實艮之主爻乃鳴謙不繫於三而繫於二今
 以變氣又繫於上者何耶則夫子所云心志之得與
 未得也心得則鳴有德者有言是也志未得則亦鳴
 曰號泣於旻天而負罪引慝是也用行師征邑國夫
[004-21a]
 子用一可字正承上志未得來邑國者坤為邑也訟
 之九二比之九五謂變氣之坤此與泰皆以本氣言
 鳴謙而征邑國即所求乎子臣弟友而皆未能也凡
 一陽之卦皆有師象而此獨繫於五上二爻者以上
 卦為坤而坤之中爻變為坎既有以衆行險之象而
 又謙德處中則已無不正矣正已而後可以正人故
 利用侵伐以其鄰者服之者衆也用侵伐者無思不
 服而有不服者也如舜之罔不率俾而惟苗不即功
[004-21b]
 是已上則謙之極德也已既正而人有不可得而正
 者則仍引咎歸已深自刻責故用行師而但征邑國
 所謂柔遠自邇也程子以為自治其私如帝誕敷文
 德而有苗格是已安溪李氏以舜事實此二爻有味
 哉其言曰舜命有苗之征而伯益以為滿數頑讒之
 惡而大禹以為傲微有是己非人之意則猶未謙也
 故必能以其鄰而後利用侵伐雖利行師而惟征邑
 國鄰也邑也皆服近而不務遠之義也文德敷象刑
[004-22a]
 施而苗即功此聖人極其謙德之驗歟
 授一萬氏曰下三爻艮體也有吉而无㐫上三爻坤
 體也有利而无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之純全者葢
 靜則多吉順則多利故也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師○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
以動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
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
[004-22b]
之時義大矣哉
 屯豫二卦詞皆言利建侯而其義不同屯在險而有
 能動之才是侯可建也然才雖足以有為而時未可
 動故諸不利攸往而惟利建侯以内治而已若豫之
 以順動則无往不宜矣建侯行師特舉其大者言耳
 彖故曰天地如之也剛應而志行言剛有應非言剛
 應柔也自來說者皆以和樂言豫獨合訂兼豫先說
 此亦從各爻詞中㸔出耳然仲誠張氏曰日月不過
[004-23a]
 者天地以節制天道為順動也而四時不忒則萬物
 豫矣刑罰清者聖人以節制人情為順動也而民服
 則天下豫矣又曰順動之義不與豫謀而豫若專謀
 乎豫則反不豫是豫之時有義存焉而天道聖治不
 能外義誠大矣此即豫先之說也 屯豫皆言知幾
 然屯之知幾即見於爻而豫之知幾特𤼵於繫夫知
 其難而不貪得以趨利其知幾猶易處其順而不溺
 情以速禍其知幾更難此夫子所以極贊之也
[004-23b]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
祖考
 大象於雷出地用一奮字正與作樂意貫古詩云彈
 箏奮逸響奮字本此可見樂以達鬱苟鬱已達矣而
 猶不止是為靡靡之樂非奮矣
初六鳴豫㐫○象曰初六鳴豫志窮㐫也
 初變全震為雷有鳴義合上下一氣有志窮義夫在
 上之窮窮極而反者也在初之窮窮欲無厭者也葢
[004-24a]
 震以動為德豫樂而動不止是無厭矣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

 二變解遇坎解散其難正在豫時而能豫散其日後
 之難則非見幾而作者不能解之卦詞曰來復有靜
 象故曰介于石有攸往故曰不終日夫子於繫詞獨
 贊此爻者葢和豫之豫以九四為主豫先之豫又以
 此爻為主矣
[004-24b]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三變小過坤地遇艮山有仰象仰而取於盱者繫詞
 曰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初之鳴則以四之下交
 瀆也而此之盱則以其上交之謟夫謟則承意㫖伺
 顔色未有不注目而仰視其上者也一盱字將謟狀
 寫盡矣初之上援而四應之故鳴三之仰視而四非
 其正應故有悔然謟人者能早知人之不我應而悔
 則猶可及止也而無如其好謟而不知也故其悔多
[004-25a]
 遲則於是眞有悔矣語意與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相
 似夫子曰位不當以與四隔體而非正應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
大行也
 四變全坤以為豫以其順也故曰由豫其曰大有得
 合本氣變氣言也曰勿疑以本氣兼變氣也曰朋盍
 簪以變氣兼本氣也仲誠張氏曰衆柔無任事之質
 九四一剛居臣位任事君民上下皆賴以豫此所以
[004-25b]
 為豫之根因也又曰勿疑勿貳於五也盍簪統屬於
 四也四與諸爻同處君位之下有同為臣之義故為
 朋簪所以總貫衆髪者也衆柔無一剛任事則紛委
 如髪矣四雖大有為然既為臣位必存至誠无疑貳
 於君之心然後同類得其統束若恃剛疑貳於君大
 義不足服衆又何肯以同為臣而受其統束乎此說
 甚好葢四以剛居近君之位而為上下諸柔所應其
 義有如此者但以為必存至誠則仍為戒詞似在象
[004-26a]
 外矣夫爻無此象則聖人必無此說若以為因而示
 戒則何卦何爻不可申戒詞者董澤之蒲可勝既乎
 竊以此爻於五有勿疑象於初二三上各爻有朋盍
 簪象坤西南得朋變坤是上下一氣也小畜泰之四
 五兩爻皆然葢四臣位非五可比止以大有得了之
 則混君民於一矣故特申此二語當曰四之大有得
 上則存至誠無疑貳於君之心下則同類歸其統束
 也至於得君然後服衆則隨人取義非正象也
[004-26b]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
未亡也
 五變萃遇兌萃聚也順而動皆悦則安樂之極者矣
 夫天下未有不死於安樂者也以本氣言五乘剛无
 為得賢而任之不疑者也故貞上下四爻與五一氣
 合變氣言之則聚天下之順以豫悅於已而本氣則
 震而驚恐者也故疾專以變氣言以柔中變為剛中
 雖在逸豫之際而中正有主故恒不死葢二五中正
[004-27a]
 之位以柔居之其變則皆坤之用六永貞者也故二
 為介于石五為恒不死而恒不死夫子所以謂為中
 未亡也說叅仲誠張氏頗精
上六㝠豫成有渝无咎○象曰㝠豫在上何可長也
 上變晉遇離以本氣言為㝠豫以變氣言為成有渝
 葢豫之極必㝠上之窮則變而晉為進離為明始雖
 昏而終進於明是以其㝠豫雖成而必有渝也既渝
 矣何咎之有
[004-27b]
 安溪李氏曰一陽居上體而為卦主卦之所以為豫
 故其彖曰剛應而志行爻曰由豫也然惟九四一爻
 以和豫為義與人同樂者也餘爻以逸豫為義躭於
 逸豫則在下者有附勢鳴/豫希權盱/豫之心在上者無震
 動疾/清明㝠/豫之氣初三之鳴與盱五上之有取於疾
 與渝者此也取於疾者狥生者易死因多疾而得不
 死以其警戒而不溺於欲也取於渝者昏極者難明
 因事變而能改遷以其怨艾而不終於昏也惟二有
[004-28a]
 中正之德故能超然於謟瀆之外而知幾如神何則
 豫之時人皆以為無患矣惟君子見微而知彰人皆
 柔而無立矣惟君子見柔而知剛也二四皆豫之善
 而處位不同四有天下之憂而二守一身之節非有
 天下之憂不能措斯世於安也非有守身之節不能
 致身名之泰也位雖不同而其為萬夫之望則一充
 其介石之操知幾之哲則臨大事當大任而屹然不
 動坦然無疑也決矣
[004-28b]
震下/兌上
隨元亨利貞无咎○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
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隨以乾卦最上之一爻來居於坤卦六二之下於是
 剛皆下柔上卦二剛隨一柔下卦一剛隨二柔更無
 剛爻在内外二體之上者此以體言隨也剛柔相協
 遂成震兌兩卦内動而外悦此以德言隨也乾之上
 來居坤下者天德之盈不可久也坤之初往居乾上
[004-29a]
 者地道之无成而代有終也乾始之而坤終之以動
 始而以悅終且乾之上來於初坤之初往於上循環
 無端非備元亨利貞之四德何以能然又曰无咎者
 言四德缺一即所隨之有咎矣又乾上坤下為否天
 地之咎也必坤上乾下而後為泰之吉亨今乾方以
 其已亢之衰陽返於初坤又以其始凝之微隂升於
 上其氣甫通而未有形其合初交而未有事故但无
 咎而已而夫子因而特釋之曰此亦如屯卦大者之
[004-29b]
 亨貞而非坤之元亨利貞也然雖無其形無其事而
 陽已動而隂已悅是大者一亨貞而天下即無不隨
 之而亨貞者葢有乾之資始即有坤之資生矣則隨
 時之義豈不大哉再按初一陽而二即隨之以隂三
 一隂而四即隨之以陽五一陽而上又即隨之以隂
 上一隂而返之初則又隨之以陽此各爻言交言係
 言求言獲言孚言拘係言從維之所從生也 剛來
 而居柔以初上言也天下隨之以三四言也三居下
[004-30a]
 而四居上也三四止就本爻言其變則非本卦之正
 若統論全卦則以下隨上言矣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澤為物聚生之地澤氣升則雷奮澤氣降則雷藏雷
 奮則物生雷收則物息此即相隨之義也澤中有雷
 是藏也息也故君子觀象而得宴息之道宴息者即
 所謂夜氣之存不然則以夜為晝非養身心之道矣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象曰官有渝從正吉
[004-30b]
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闕/
[004-31a]
 
 
 
 
 
 
 
 
[004-31b]
 
 
 三變革遇離中女也故亦於四曰丈夫於初曰小子
 離火炎上故為四所係四髙位為外卦三因其係而
 隨之賤從貴内援外是有所求也求而得可謂稱意
 之占矣然而過中失正與其求而得毋寜居貞自守
 之為宜也所謂比而得禽獸雖若邱陵弗為此則於
 隨而示以不可隨之義矣聖人垂戒深哉 二與三
[004-32a]
 同一係同一失而夫子於二曰弗兼與於三曰志舎
 下何也葢二中正之爻志欲兩全而一遠一近勢有
 不可故曰弗兼與若三則不中不正其棄初則故失
 之也故曰志舎下二變兌上下相悅而近隨初是以
 曰弗兼與三變革與四居内外之交遷而就之是以
 曰志舎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㐫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隨有獲
其義㐫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004-32b]
 四變屯下為三所隨故有獲剛變柔與三二互坤故
 貞兌遇坎險位處危疑之地故㐫柔而與三二同氣
 故有孚柔而多懼小心處九五之下故在道近天故
 以明何咎者履險亨屯道在是也其義㐫者梅巖袁
 氏曰有㐫之理而未必㐫也處得其道如下所云則
 无咎矣以明合訂以為光明正大與傳義不同亦有
 意味凡卦四爻多言明者如屯與大有皆然葢上與
 五為天四為天所照臨故也四不中不正而曰貞者
[004-33a]
 三求四而四不求三也合訂云三之得二四也四之
 獲二三也竊以此卦止言剛來隨柔隨則得無柔又
 得柔之意三之得似謂既隨四而五與四一氣也得
 四亦并得五如小人之求得於君者必先求得近君
 之臣既得乎近臣之悅自必得君之用矣四之獲似
 謂既隨三而二與三一氣也獲三亦并獲二如大臣
 之為人所附者始而親信之人附之繼而疏逖之人
 皆附之矣
[004-33b]
九五孚於嘉吉○象曰孚於嘉吉位正中也
 五變全震震來&KR0658&KR0658亦笑言啞啞又仲誠張氏曰兌
 為言震為行得中位為善言善行故曰孚於嘉合訂
 曰孚於嘉猶兌之孚於剝隨二爻變即為兌當兌之
 時三上二隂悦不以道剝陽者也隨元亨亨者嘉之
 㑹也上之悦悦以道者也故五孚上為孚於嘉五君
 位本無不孚尚賢其先務也尚賢而天下隨之嘉之
 㑹也猶兌五孚二而剝自消也此說甚精確
[004-34a]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象曰拘係之
上窮也
 上變无妄實理自然也兌金遇乾金以實意比合故
 有拘係從維之象精誠之至可通神明故王用亨於
 西山安溪李氏作用賢以享於西山如堯薦舜於天
 意於卦義頗切當從
 此卦之義多以二五正應為言者不知此卦既名為
 隨則爻亦隨卦義而變矣止以剛來下柔為義而以
[004-34b]
 一剛一柔在上在中在下為時夫隨者下隨上也無
 上隨下之理剛來於柔下而隨之變而不失其正也
 柔居於剛下而隨之雖曰常道而非此卦之正故三
 之得曰求而必以居貞為利隨不如不隨也四之為
 三所隨雖曰貞而以有獲致㐫有所隨不如无所隨
 也凡剛爻曰交曰孚柔爻曰係無正言隨者惟三四
 二爻言隨而實非隨之正意以上爻例之則二之係
 小子為小子所係也三之係丈夫為丈夫所係也故
[004-35a]
 三又言隨以别之四特言隨以别之也意若曰剛必
 交必孚而不狥人之求方得隨之義柔必聽人之係
 而不求乎人方得隨之義若三以柔求剛是上交謟
 也四以剛為人所求是下交瀆也以此為隨非其義
 矣葢初二五上位當其時故有義三與四位不當其
 時故无義也
 曰交曰孚曰係即有彼此相隨之義非卦詞止言人
 隨而爻詞止言隨人也
[004-35b]
巽下/艮上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彖曰蠱剛上
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
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仲誠張氏曰乾下一剛往於坤之上坤上一柔來於
 乾之下卦以下為基本强實者去居於上虛弱者來
 奠於下上重堅而下輕脆基壞而顚覆從之此卦體
 為蠱象也艮為止巽為入物止而不動隂濕入於下
[004-36a]
 則蟲生而蠱之此卦德亦蠱象也以體論否傾則為
 隨城復隍則為蠱以德論凡世之懲否者亦未有不
 易其情而為隨處泰者亦未有不安其勢而至蠱者
 也隨有交象而實自否來蠱有不交象而實自泰來
 隨之二五剛柔各得其位故曰大亨貞而天下隨之
 蠱之二五柔者小心懼禍則虚己以任賢而圖治有
 本剛者中正任事則承寵以幹蠱而致治無難故曰
 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彖曰往有事則以乾之
[004-36b]
 初爻往而居於坤之上以各爻論則上為无事而初
 為勿用以全卦論則乾始一點生氣騰然直上是大
 有為者也夫乾之始則震也此卦艮上而巽下艮巽
 之間為震位震為木故曰甲艮居震前故曰先甲巽
 居震後故曰後甲震先三位為乾震後三位為坤乾
 之初變柔則天德不為首坤之上變剛則以大終所
 謂終則有始天行之自然也故曰先甲三日後甲三
 日 屯與蠱雖相似而實不同屯上坎下震其中艮
[004-37a]
 也故不利攸往蠱則艮巽之間為震故利涉大川且
 屯之四德重在貞蠱无可守惟利於行故有元亨利
 而无貞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振民育德仲誠張氏作振作其民正以育民之德講
 不言自治甚與卦詞爻義合若以自治言則育字與
 蠱義說不去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
[004-37b]
意承考也
 初變大畜利貞利渉大川者也巽遇乾根基實矣故
 曰有子考无咎本氣柔在下无應非有能濟之義也
 故曰厲然初六為巽主爻巽而能乾則以漸入而始
 終不懈其志故終吉夫子贊以意承考者鄭氏曰子
 改父道始雖厲而終則吉事若不順而意則順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二變全艮巽為入艮為門為閽在内卦之中有幹母
[004-38a]
 蠱義又艮止也故不可貞正符柏氏曰爻以九言懼
 其失於拂戾也故以不可貞戒之象以二言知其能
 以巽入也故以得中道予之意各有所取也竊按得
 中道正解不可貞合訂曰父子之間不責善况於母
 乎委曲婉轉以期其入斯為得中之道也正體中用
 正方中圓隨時以處中則中而正矣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幹父之蠱終无
咎也
[004-38b]
 三變蒙巽之究為躁卦而遇坎難又重剛不中故有
 悔然本體巽也又剛變柔故悔小而無大咎也象曰
 終无咎者葢始雖直遂而終能巽入也仲誠張氏曰
 幹蠱總皆修飭敝壊之義六爻皆無㐫占即三過中
 失正豈小失哉而但得有幹於父之蠱則身之負過
 為小耳象謂非有過而終无過也亦以其於父蠱有
 濟也父重而已輕道之衡量然矣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004-39a]
 四處多懼之位又以柔居柔雖變剛而不能勝本氣
 且變卦為鼎有正位凝命之象是无所為者也故曰
 裕蠱裕非不幹之謂乃從容不迫也自本義皆謂戒
 占者之詞竊按彖曰往有事此爻之象曰往未得若
 以緩於幹蠱為戒則往正其宜矣何以見吝而夫子
 曰未得乎夫治道去其太甚耳若急遽無序勢恐至
 於激變宋元祐之事可見四本氣為艮之止變氣為
 離之明地處危疑而下無正應是葢明於輕重緩急
[004-39b]
 而從容以圖不敢急遽以往者也往則見吝故欲往
 有所不得耳如此說似於爻詞象傳皆合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五變全巽有申命行事之象又艮山遇巽木上下皆
 巽則在山與山之下一片林木葱蘢山固以多樹為
 名者也故曰譽上下皆巽則潛以深入五以中正之
 德處之則不彰父之過不揚己之名故曰用譽自本
 義皆以用二之多譽言合訂獨謂歸譽於父其說甚
[004-40a]
 精深觀夫子象傳不言蠱而止曰用譽可見且此卦
 正應獨二與五二之爻象既不以應言則五似亦不
 必沾沾矣
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上變升艮止又居五之上在事外故曰不事王侯遇
 坤之順故髙尚其事而夫子曰志可則也然則不事
 王侯固非矯激鳴髙徒以貧賤驕人者矣且地風升
 君子在野而風流百世聞者莫不興起其振民育德
[004-40b]
 為何如者哉
 各爻皆言父母之蠱安溪李氏云初應四三應上四
 承五五承上或以隂承應於陽或隂陽自相承應皆
 無嫌於稱父惟二以陽應隂則不可以稱父故變其
 文而曰母上之上更無承應則無父母之象居卦上
 又有事外之象但曰不事父母不可也故又變其文
 曰不事王侯說頗好但隂陽既有應又有承既以陽
 父陽隂父隂又以隂父陽不免義雜合訂又以剛上
[004-41a]
 柔下父母之道俱失不必指定某爻為某爻父某爻
 為某爻母然亦太覺籠統仲誠張氏說九二曰若他
 爻則或下卦而非中爻或中爻而非下卦皆無閫内
 之象故皆屬父蠱耳據此按蠱者前人已壊之緒也
 又序卦傳曰蠱者事也則各爻中即自有幹父母蠱
 之義實不必以某爻為某爻父某爻為某爻母言矣
 惟九二為幹母蠱確不可易至幹父蠱獨多者子於
 外事原多於内事耳
[004-41b]
兌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㐫○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
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㐫消不
久也
 臨之元亨利貞說而順剛中而應也天道人事一而
 已矣此亦即象即占也八月本義有二說前說義長
 且文王當商正建丑之時未必仍用夏正也葢從子
 月一陽長至巳月六陽具足以盡六爻之義又自午
[004-42a]
 月一隂長而初九之陽消至未月二隂長而九二之
 陽又消以盡初二兩爻消變之義凡八閱月而剛之
 浸長者浸消矣此皆因陽剛正中以其盛而起義也
 又叅之合訂曰臨為丑月之卦反易為觀觀為酉月
 卦猶是二陽也乃逼四隂之二陽即逼於四隂之二
 陽為臨為觀爻畫無改十二月之象即此八閱月之
 象也天道盈虚互乘一轉移間而方長之陽即有㐫
 之陽此君子所以利於貞也彖傳剛浸而長句釋卦
[004-42b]
 體說而順四句以卦德卦體釋卦詞不分作兩節即
 至於八月有㐫亦根於天之道來非另一意天道豈
 能長而不消又豈有長而不由於消者乎此所以備
 元亨利貞之四德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地臨澤而澤受其範圍不泛溢有教之象地包澤而
 澤多所生息不涸竭有容保之象受其範圍者地之
 廣也無窮則又其厚者為之矣多所生息者地之厚
[004-43a]
 也無疆則又其廣者為之矣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初變師遇坎咸臨者本氣也貞吉者變氣也二爻亦
 然初以陽居陽雖當位而在下卦之下有潛象故守
 正吉而傳曰志行正言志則不及行矣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二變復遇震下動而上順故吉而又無不利未順命
 時解指四隂謂小人未順天命故臨而逼之此强解
[004-43b]
 可笑合訂以保命言安溪李氏亦曰未順命者知命
 之靡常則不可以委順於命而有立命之道故盛而
 不矜衰而可挽此於卦詞有合葢就全卦論之則謂
 為二陽必閱八月而隂長陽消也若就此爻論之則
 本氣為陽剛中滿變氣為震動有為夫順受其正者
 居易俟命也修身立命者人定勝天也夫子固曰觀
 彖而思過半合訂之說不亦宜乎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
[004-44a]
既憂之咎不長也
 三變泰遇乾三為說主而又變泰甘臨也位不當而
 以臨人為說未有能行者也故曰无攸利變氣乾乾
 三有惕象故曰憂能惕於心則將艱貞保泰行雖不
 利而於己自不至有失矣故无咎
六四至臨无咎○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四變歸妹遇震以四之應初又切近下而臨之不無
 迫狹之過而能本順德以有為故无咎正大繫所云
[004-44b]
 震无咎者存乎悔也程傳說至字是然曰臨之至當
 是臨之切至非臨之至極之謂須善㑹其意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五變節遇坎水為智者之象各卦爻象多有以明言
 者皆謂坎如屯之六四困之初六言本氣也隨之九
 四言變氣也程傳曰五順應於九二剛中之賢任之
 以臨下乃己以明知臨天下大君之所宜也此則合
 本氣變氣而兼言之大君之宜止就爻位斷之耳合
[004-45a]
 訂曰知臨如舜好問好察不自用而用人傳曰行中
 謂應陽所謂用其中是也義甚精
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上變損坤土遇艮土其積益厚故曰敦臨此亦合本
 氣變氣而言也仲誠張氏曰位以君位為極出君之
 外則不臨矣當臨之時而不臨其積益厚如人有正
 心誠意之學宜出建治平之業而卒不出必其志在
 反己自修其臨之德安能不日厚乎安溪李氏曰上
[004-45b]
 爻極而必反何以不根卦義申戒如泰之上也曰敦
 臨吉又曰无咎則謹終維始之義在其中矣故消不
 久者至是而其道可久矣未順命者至是而永保天
 命矣二說俱精竊按此爻上變艮亦有止意且艮篤
 實輝光者也故為不臨而厚其臨之德此漆雕開之
 所以見悅於夫子也歟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
[004-46a]
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
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即不動而敬不言而信也天之
 神道即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也聖人之神道設教而
 萬民服即篤恭而天下平也中庸末章後數節意實
 本此卦詞近有謂為民之愛君欲有所獻而畏不敢
 近此可觀不可即之義懐其德而憚其威也此說未
 免泥夫子彖傳下觀而化句故止就民說然下文神
[004-46b]
 道又從何處㸔來且卦詞必兼取卦象卦德為說懷
 德畏威於大觀在上之象得矣其於順而巽之德則
 全不合葢觀有示觀於人一層有為人所觀感一層
 盥而不薦有孚顒若所以示觀於人也但其義象正
 自難說觀中庸引奏假無言之詩下又歴引詩形容
 不顯篤恭之妙而嘆其至可見合訂謂為可想像而
 不可名言故夫子不另釋一字補出下觀而化一層
 非以盥而不薦二句但說民也先儒以下觀而化句
[004-47a]
 為所過者化神道設教為所存者神冣確切精當大
 觀在上大字絶句大者陽也謂九五比亦九五而不
 為觀者以上下皆隂羣比相附故曰比此則五與上
 皆陽其下四隂皆仰而上望故曰大觀在上大觀在
 上即其盥而不薦有孚顒若所以示觀於人者也順
 而巽即下觀而化為人所觀感者也中正以觀天下
 乃併此二層合而言之下順而上巽想見道德齊禮
 民日遷善而不知光景觀天之神道聖人觀之也惟
[004-47b]
 其觀天故亦以之設教語意一串下與豫卦卦詞平
 舉天道聖人不同下觀而化觀字包得初二四爻三
 個觀字此觀字大觀天之神道即是三五上爻三個
 觀字此觀字深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大象於示觀為觀二義外另𤼵出觀民一義省方觀
 民者存疑所謂先王廵省方國所至命太史陳詩以
 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好惡是也
[004-48a]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

 初變益上之益下不過飽食煖衣而已外此則民之
 可使由而不可使知者也又坤遇震坤為先迷震為
 初生故曰童觀夫耕田而食鑿井而飲不識不知順
 帝之則者童觀之義也小人之道也豈君子而有大
 人之志與事者所宜乎樊遲欲學稼圃夫子鄙之曰
 小人是也
[004-48b]
六二闚觀利女貞○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二變渙位在下卦之中以柔居柔坤為闔户遇坎以
 順䧟於隂中為暗中窺視之象故曰闚觀渙利貞者
 也故利女貞亦可醜亦字跟童觀之吝來安溪李氏
 曰書曰近天子之光故觀者莫如近二五正應可以
 觀矣而曰闚與初爻同為孺婦之智者遠也隨之失
 丈夫姤之无魚皆以卦義主於切近因依觀亦其類
 也
[004-49a]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三變漸遇艮漸不遽進也不進則退位處上下之際
 上卦巽為進退故曰觀我生進退葢觀我之所行以
 為進退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四已處髙位矣然本氣巽為入為進退為不果故但
 曰觀國之光變氣遇乾為君故曰王全卦變泰為上
 下交故曰利用賓象曰尚賓程傳以為志尚伯正符
[004-49b]
 曰惟五尚賓故曰利用賓若說四尚未免輕於仕進
 此說頗善又程傳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觀天下之
 政化則人君之道德可見矣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五變剝遇艮山尊地卑故爻曰我象曰民然一氣也
 故爻曰觀我生而象曰觀民也觀我觀民中庸本諸
 身徵諸庶民本此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004-50a]
 上變比遇坎近與五比故曰觀其生觀五之所生也
 何以言之葢五君位上師位大人之觀獨觀化原非
 觀我生何以作君非觀其生何以作師然君子之心
 敢忘自反哉表端則影正觀民正以自觀觀其生正
 以觀我故夫子特曰志未平然則伊尹恥其君不為
 堯舜一夫不獲若撻之市求得其志也切矣平菴項
 氏曰觀本小人逐君子之卦但九五中正在上羣隂
 仰而觀之故取小人觀君子之象象雖如此勢實漸
[004-50b]
 危故五上皆曰无咎言能如五之居中履正上之謹
 身在上僅可无咎耳不然九五居中正以觀天下雖
 元吉大亨可也豈止无咎而已哉明二陽向消故道
 大而福小也
震下/離上
噬嗑亨利用獄○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
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
用獄也
[004-51a]
 合同人卦㸔便得此卦義葢合天下而成其大同者
 聖人之心也然天下皆人天下之人皆同此心宜無
 不可合者而有不合則為强梗者所間耳故必去其
 强梗而後可合此噬嗑之利以用獄也仲誠張氏曰
 以卦體三剛三柔分列於上中下剛柔不偏也以卦
 德既能動而又能明舉動不妄也以卦象雷震物電
 照物雷電合而物之幽伏者章顯物情不蔽也以卦
 中六五柔得中而居上位以行中正之道也如是雖
[004-51b]
 不當位利用獄也不當位者卦有三剛各不居上下
 之中位也不當位他事未利惟用之治獄則利體德
 象中四事似无不利不知三剛皆不得中則隂主事
 而陽用之惟利獄也此聖人玩易最精處按隂主事
 謂六五離明之主爻也陽用之謂初九震動之主爻
 也 剛柔二氣對待者也故曰分雷電一氣奮迅者
 也故曰合
象曰雷電噬嗑先生以明罰勅法
[004-52a]
 伯正符曰雷轟電掣未必擊也而衆知懼焉明以勅
 之亦使人畏而不敢犯耳據此說則明勅合雷電取
 義不必分頂又雷未奮而電先見者也然若雷自遠
 來則人先隱隱聞其聲而後見電其雷必不震此噬
 嗑之雷電所以明罰勅法也若雷起自近則人一見
 電而即聞雷其雷必震而或擊物此豐之雷電皆至
 所以折獄致刑也然則本義以為雷電當作電雷者
 恐猶未然耳
[004-52b]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初變晉遇坤震為足坤為地初在下故曰屨震威為
 刑故曰屨校足着地者趾初九以震之主爻變而柔
 則無足不能動故曰滅趾而傳曰不行也不行二字
 即從滅趾釋无咎之義非另一象此與蒙之初六同
 意葢初九過剛有咎乃變柔則不進於惡而无咎繫
 詞所謂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是也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004-53a]
 二變睽遇兌兌之主爻在三故不言口其本氣之震
 為倒艮其變氣合三四兩爻亦互艮艮為鼻而本氣
 變氣皆不正顯艮象故曰滅鼻凡噬者必滅鼻言去
 間之甚易也此爻本義以為甚易而不免於傷安溪
 李氏謂在下者滅鼻遇毒而不敢辭又有以刁悍之
 徒誣衊為說者細詳之噬嗑既以柔為本六二之柔
 既中且正何至過甚見傷又何至令人不敢辭乎若
 為汚衊則與遇毒一例而云胡无咎耶此皆誤㸔象
[004-53b]
 傳乘剛之說總非確解竊按六二雖得中正而以柔
 居柔未免過於姑息非如五之剛柔相濟之能除暴
 去奸也今噬嗑如此之甚易者夫子特明之曰乘剛
 也葢隂主事而陽用之故然耳夫六二過柔宜乎不
 能去間而有咎也因其乘剛故得无咎如此說似覺
 切當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三變兩離過於明察故為噬腊遇毒彖於全卦謂雖
[004-54a]
 不當位利用獄三亦位不當者何以遇毒葢彖所謂
 剛不當位而柔居中主事也三既非剛而處上下之
 際非當治獄之位者又不中正故也仲誠張氏曰禮
 謂三牲魚腊天下之美味也過中之噬嗑美味多矣
 其為折獄即為過於得情過則人反有不服罪而相
 犯者如噬腊遇毒也相犯則小吝矣三不中正即應
 有咎變而明則治獄得情何咎之有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
[004-54b]

 四變頤遇艮頤則口得合者故為噬乾胏得金矢之
 象得金矢得黄金如本義解甚當葢民受治也受治
 則間者去而口得合若謂九四其剛如金其直如矢
 於得字頗難說且觀彖而思過半彖以柔為本以剛
 為用非尚剛也且既以九四之剛為金而六五柔也
 何亦曰金乎利艱貞者四處疑懼之位變卦為艮處
 下卦震動之上為離明之初艮而止之夫人動則多
[004-55a]
 昏靜則明生故艮有篤實輝光之象而此曰利艱貞
 由此思之吉可知也而傳曰未光者四在本氣變氣
 皆非主爻故也然則為大臣者聽訟終不若无訟明
 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象曰貞厲无咎得當

 五變无妄遇乾乾健者也故曰噬乾肉乾金在中故
 曰得黄金五中正非可言厲然以柔居之下無正應
[004-55b]
 故曰貞厲既曰厲宜有咎矣變剛則明而能斷故无
 咎夫四之艱貞五之貞厲哀矜敬畏之心也知其未
 光而期於得當則雖得情而勿喜雖用罰而適中矣
上九何校滅耳㐫○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上變洊雷震為加威故有刑象在上故曰荷校重雷
 為霆人將掩聰故曰滅耳初之滅趾而不進於惡是
 以无咎而上則滅耳其聰不明雖政教諄諄而若罔
 聞矣豈不㐫之甚乎葢荷校滅耳所以示獄成而將
[004-56a]
 制刑繫詞所謂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是已
 非以荷校即所施之刑也
 安溪李氏曰訟之義為下者設而必以九五之中正
 為聽訟之宜噬嗑之義為上者設而必以初上之止
 惡怙終為受刑之戒皆所以相備
 
 
 
[004-56b]
 
 
 
 
 
 
 
 易翼述信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