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9 易翼說-清-晏斯盛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翼説卷六
湖北巡撫晏斯盛撰
文言傳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㑹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
之幹也
 乾健而已一誠不息純粹至善者也分之則為元亨
[006-1b]
 利貞是元亨利貞皆善也而元居其首故曰善之長
 亨次之則善者見其美而無所不及故曰嘉之㑹利
 又次之則善之美者協其宜而無所於過故曰義之
 和貞要其成則善之美且宜者又正以固而實其所
 有完其本初故曰事之幹蓋生生之原天理渾然仁
 也三千三百無一事之非仁即禮也等威裁制節文
 損益禮從其宜即義也義正而禮秩實其體事而無
 不在之仁則智也分之有四而合之則一者也
[006-2a]
 彖傳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
 流形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此以在
 天者言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㑹也利
 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此以在人者言也本義
 春夏秋冬推本其在天者言之其於人則為仁義禮
 智四語乃屬本文
 四字分釋多疑利字與全經作虚活字用例有不同
 試思此篇乃所謂文言猶字釋也凡偏屬之例如利
[006-2b]
 居貞利建侯利涉大川亦皆以其宜且遂者言之也
 即義之和之一端也何不可分屬乎至元之為始為
 善之長則更無處不見然在乾則天理之全與他卦
 又自不同
 朱子語類問元者善之長曰元亨利貞皆善也而元
 乃為四者之長是善端初發見處也問亨者嘉之㑹
 曰且以草木言之發生到盛夏時好處都來湊會嘉
 只是好處會期㑹也又曰利者義之和義宜于不和
[006-3a]
 矣然處之而各得其所則和義之和處便是利問程
 子云義安處便為利只是當然處便安否曰是正好
 去解義之和句義截然而不可犯似不和分别後萬
 物各得其所却是和不和生於不義義則無不和和
 則無不利矣又曰貞者事之幹智是那黙運事變底
 一件物事所以為事之幹又曰正字不能盡貞之義
 須用連正固説其義方全正如孟子所謂知斯二者
 弗去是也知斯是正意弗去是固意又問有所謂不
[006-3b]
 可貞者是如何曰也是這意思只是不可以為正而
 固守之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㑹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
固足以幹事體仁京房董遇本作體信誤
 有生皆得乾元之理以為生生之性則仁即所謂善
 之長者也君子全體皆仁則乾元之理在我資始而
 統天者亦我矣欲立立人欲達達人以養以教而羣
 生於此待命故足以長人自其生意之盛而美歡欣
[006-4a]
 諧暢懿是好者同而化則乾元而亨者在我而乾道
 之變化亦我矣有儀有象節之文之而羣動於以交
 中故足以合禮禮之為用和乃為貴則元亨而利者
 在我變化而各正者亦我矣制而宜之小大由之行
 各止其所而不相亂故足以和義仁禮義皆根于心
 而主之者有猷有為則元亨而利且貞者在我保合
 太和者亦我矣思曰睿睿作聖操者約守之貴執其
 極而要其成故為事之幹
[006-4b]
 朱子語類云體仁不是將仁來為我之體我之體便
 都是仁也又云元是善之長萬物生理皆始于此衆
 善百行皆統于此故於時為春於人為仁亨是嘉之
 㑹嘉美也㑹猶齊也蓋春方生育至此乃無一物不
 暢茂其在人則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事事物物一齊
 到恰好處所謂動容周旋皆中禮故於時為夏於人
 為禮利者義之和萬物至此各遂其性事理至此無
 不得宜故於時為秋於人為義貞者事之幹萬物至
[006-5a]
 此收歛成實事理至此無不的實故於時為冬於人
 為智又曰體者以仁為體仁為我之骨我以之為體
 仁皆從我發出故無物不在所愛所以能長人欲其
 所㑹之美當美其所㑹蓋其厚薄親疎尊卑大小相
 接之體各有節文無不中節即所㑹皆美所以能合
 於禮也能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自無乖戾而
 各得其所分之和知其正之所在固守而不去故足
 以為事之幹幹如版築之有楨幹
[006-5b]
 胡氏炳文曰禮者仁之著智者義之藏
 林氏希元曰君子克己復禮使仁充乎中而見乎外
 中之所存無一念之非仁外之所行無一事之非仁
 則君子之身渾是一箇仁非體其體而體夫仁也體
 仁仁之至也故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而足以長人
 安土敦仁故能愛正是如此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乾之事也健也四德行之無少餘欠則乾
[006-6a]
 道在我矣此君子體乾之實也其要則健行盡之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即此意也彖傳曰大
 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此以在天者言亦所性而有
 者也
 自首節至此皆以申明彖傳之意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
[006-6b]
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龍德乾德也隱潛而尚未見者也大德在躬故世不
 能易實德在我故名不足成不易乎世故遯世无悶
 而自足乎己不成乎名故不見是而无悶而無待於
 外非固也樂則行之濟世顯名其所願也豈惡此而
 逃之然時方潛矣是則可憂違而去之遯世无名何
 容心焉識有定也力有定也確乎不可拔此所以不
 易乎世不成乎名而无悶也
[006-7a]
 自此以下至乃見天則皆申明象傳之意本節以後
 七節言各爻象中之功用潛龍勿用下也以後七節
 言各爻取象之時位潛龍勿用陽氣潛藏以後七節
 言各爻以時位起象之義
 程子曰初九陽之微龍德之潛隱乃聖賢之在側陋
 也守其道不隨世而變晦其行不求知於時自信自
 樂見可而動知難而避其守堅不可奪潛龍之德也
 蔣氏悌生曰行道而濟時聖人之本心故曰樂則行
[006-7b]
 之不用而隱遯者非聖人所願欲也故曰憂則違之
 蔡氏清曰遯世无悶二句尤重于不易乎世二句樂
 則行之三句更重於遯世无悶二句此三句明其無
 意必也論龍德者必至是而後盡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徳
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龍德乾也正中九二也惟其中也故庸言亦信而有
[006-8a]
 實庸行亦謹而不過庸言庸行之信且謹所以閑邪
 也非徒却外誘之緣也皆其存存以成性即誠也善
 世誠之著也不伐忘善也誠之至也内極純實而外
 極含宏德之博也誠中形外而正已物正德之化也
 此乾之中縕所謂龍德而正中者也雖未若九五之
 得位而已具聖作物睹之本矣故曰君德君德者天
 德也
 程子曰以龍德而處正中者也在卦之正中為得正
[006-8b]
 中之義庸言庸行造次必於是也既處無過之地則
 惟在閑邪邪既閑則存誠矣善世而不伐不有其善
 也德博而化正己而物正也皆大人之事雖非君位
 君之德也
 李氏舜臣曰乾畫實則自誠坤畫虛則生敬故
 乾九二言誠坤六二言敬誠敬二字始於包犧心畫
 而天地自然之理也
 馮氏椅曰易者理學之宗而乾坤二卦又易學之宗
[006-9a]
 也子思孟子言誠者天之道先儒謂誠敬聖學之源
 皆出于此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
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
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
惕雖危无咎矣
 九三居下之上高而可危之地德業之見視二為已
[006-9b]
 難而乾以繼乾自治之勤所有事也故進修之功日
 有孳孳忠盡己而不浮信自慊而毋欺則德之縕于
 内者不已其進矣事理之施發抒為辭修辭不苟一
 歸于誠則業之著于外者實而可居矣知其所至而
 至之德業之始事知以起行也故可與幾知其所終
 而終之德業之終事行以實知也故可與存義幾者
 事之端也故曰與義者理之宜也故曰存德業無窮
 進修不息惟知行兼到而已其位雖在上下之間而
[006-10a]
 進德修業乾乾惕若如是何驕憂之有无咎之實也
 忠信與修辭立誠皆誠身之事而精神振厲與存誠
 者之安安稍異以所處之地不同也
 本義因孔穎達疏以知至至之為進德之事以知終
 終之為修業之事于上文忠信所以進德修辭立其
 誠所以居業二句未安不如語類更清程傳以知至
 至之專屬致知以知終終之專屬力行於本文至之
 知終四字亦未安其曰始條理終條理則義理較宻
[006-10b]
 然知至而即至之知終而必終之明是知行互進德
 業並到未可偏屬也但程傳較詳盡程傳曰三居
 下之上而君德已著將何為哉唯進德修業而已内
 積忠信所以進德也擇言篤志所以居業也知至至
 之致知也求知所至而後至之知之在先故可與幾
 所謂始條理者知之事也知終終之力行也知所終
 則力進而終之守之在後故可與存義所謂終條理
 者聖之事也此學之始終也君子之學如是故知處
[006-11a]
 上下之道而無驕憂不懈而知懼雖在危地而无咎
 也
 明道程子曰修辭立其誠不可不仔細理㑹言能修
 省言辭便是要立誠若只脩飾為心只是為偽也修
 其言辭正為要立己之誠意
 朱子語類曰忠信只是實若無實如何㑹進如播種
 相似須是實有種子下在泥中方可日見發生若把
 箇空殻下在裏面如何㑹發生道理須是實見得若
[006-11b]
 徒將耳聽過將口説過濟甚事忠信所以為實者且
 如那孝須實是孝方始那孝之德日進一日如弟須
 實是弟方始那弟之德日進一日若不實却是無根
 了如何㑹進立其誠誠依舊是上面忠信修辭是言
 語照管得到那裏面亦須是照管得到進德是自覺
 意思日强似一日日振作一日不是外面只是自見
 得意思不同 又曰忠信修辭且大綱説所以進德
 修業之道知至知終則又詳其始終工夫之序如此
[006-12a]
 忠信心也修業事也然蘊于心者所以見于事修于
 事者所以養其心此聖人之學所以為内外兩進而
 非判然二事也知至則知道之所止至之乃行矣而
 驗其所知也知終則見其道之極致終之乃力行而
 期至于所歸宿之地也知而行行而知知行交相警
 發而其道益光明終日乾乾又安有一息之間哉
 又曰忠信進德修辭立誠與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分
 屬乾坤蓋取健順二體忠信立誠自有剛健之體敬
[006-12b]
 義便有静順之體進修便是箇篤實敬義便是箇虛
 静故曰陽實陰虛
 俞氏琰曰德與忠信皆主於心者也業與辭皆見于
 事者也事已成謂之業修業者業未成則修而成之
 也居業業已成則居而守之也辭言辭也修謂修省
 非修飾也誠即忠信也立其誠謂立其誠意而不為
 私意所汨撓也若但以修飾言辭為心則偽矣君子
 閑邪存其誠則無一念之不正也修辭立其誠則無
[006-13a]
 一言之不實也
 蔣氏悌生曰乾乾因其時而惕時字正解爻辭終日
 之義見聖人省察之心無少間斷也
 蔡氏清曰忠信所以進德也每應一件事便著一個
 心為之主惟心之所主者一於誠則德之在内者進
 矣而其於事也又處置恰好如其所言則是誠有所
 歸宿安頓處是之謂立誠而業之見於外者修矣又
 曰閑邪之外更無存誠工夫故承之曰存其誠修辭
[006-13b]
 之外更無立誠工夫故承之曰立其誠誠即忠信向
 也誠存於心今則見於事而誠有立矣 又曰中庸
 章句云反諸身不誠謂反求諸身而所存所發有未
 實也所存之實即忠信也所發之實即修辭立其誠
 也合進德修業總是中庸之誠身大學之誠意正心
 脩身又曰九三居下之上是亦有位其上者則九三
 為在下位矣亦有位在下者則九三又為居上位矣
 若于初二必不兼言居上位若于九五必不兼言在
[006-14a]
 下位此亦當知
 鄭氏惟嶽曰不曰所以修業而曰所以居業蓋修辭
 立誠即是修矣既修則有可居矣猶之屋然修者方
 在營構既成則可居也
 楊氏啓新曰心之存諸中者純乎忠信而不妄則心
 無外馳而得于己者日進而不已言之見于事者致
 其修省而有實則事皆實理而體諸身者安安而不
 遷
[006-14b]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
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

 居五之下可上也而卑服抑畏固无常矣然猶是上
 之下也不踰分而並上无常者有常也故非為邪四
 近於五可進也而周旋審顧固無恒矣然猶是羣龍
 也不壯往以輕進无恒者有恒也故非離羣若此者
 何也時為之也忠信之心修辭之誠無虧欠也彖文
[006-15a]
 一或字發明盡致无咎之實也
 項氏安世謂進退上下不敢自必相時而動所謂自
 試然時即理也心主乎理則與時宜之非不敢自必
 且自試云者自考之謂亦非姑嘗也
 林氏希元曰可上而不上疑於以隱為高可進而不
 進疑于遯世離羣及時之時上進之時也欲及時是
 應非為邪離羣句无咎得時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006-15b]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
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乾元得位同體皆應聖人之時也聖人者人倫之至親
 睦平章風動時雍一盡性而無不盡者也傳中發明利
 見之義精蘊無遺同聲同氣以形言流濕就燥以性
 言雲從風從以氣言皆釋利見之理聖人作釋飛龍
 在天萬物覩正所謂利見者也親上親下又舉動植
 之物以明物覩之故各從其類親上親下之各有所
[006-16a]
 本也同聲同氣水火龍虎亦類也程傳發明詳盡
 程傳曰人之與聖人類也五以龍德升尊位人之類
 莫不歸仰况同德乎上應于下下從于上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也流濕就燥從龍從虎皆以氣類故聖人
 作而萬物皆覩上既見下下亦見上
 孔氏穎達曰周禮大宗伯有天産地産大司徒云動
 物植物本受氣于天者是動物天體運動含靈之物
 亦運動是親附于上也本受氣于地者是植物地體
[006-16b]
 凝滯植物亦不移動是親附于下也按此則程傳謂
 本乎天者日月星辰本乎地者蟲獸草木殊有未協
 不如孔氏之有據也
 朱子語類曰本乎天者親上凡動物首向上是親乎
 上人類是也本乎地者親下凡植物本向下是親乎
 下草木是也按此則孔氏之言是也又曰天下所患
 無君不患無臣有如是君必有如是臣雖使而今無
 少間也必有出來雲從龍風從虎只怕不是真箇龍
[006-17a]
 虎若是真箇龍虎必生風致雲也
 項氏安世曰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故為同聲
 同氣之義聖人之於民亦類也故為各從其類之義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五乾之位也上九過乎五是貴矣而實無位也无位
 故无民此以上九之所處言所處既過不能如九五
 之中則九四以下雖同德而不相輔凡此皆亢之為
[006-17b]
 也故悔
 程傳曰九居上而不當尊位是以无民无輔動則有悔
 以首句為主得爻位之義本義止釋无輔便空至谷
 氏以貴高賢人作三平看更去之逺矣李衷一以堯
 舜有天下不與言張彥陵謂聖人自無之更支離不
 顧文義
潛龍勿用下也
 下謂初在諸爻之下也言下則潛可知勿用亦可知
[006-18a]
 矣即前所謂龍德而隱不易乎世不成乎名者皆
 由于此象傳曰陽在下兼爻質言此專言下則陽
 之不能施用亦可知矣
見龍在田時舍也
 龍德宜在天位而出潛之始尚在下卦之中時雖有
 位而尚非其位也時未至也暫次于此如次舍然故
 曰時舍舍當讀去聲本義謂未為時用程傳謂隨時
 而止俱未安與前後文義互異
[006-18b]
終日乾乾行事也
 行事指乾乾之實而言之象傳反復道也言乾乾之
 象本傳上文進德修業言乾乾之功此曰行事即承
 上文而實指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自試自考也非有慕乎其外之心仍是進德修業之
 事前傳曰欲及時必時已至而後為及未及九五之
 時德之進業之修日有孜孜而已本義姑試其可程
[006-19a]
 傳隨時自用俱未安
飛龍在天上治也
 剛健中正天德也九五天位也以聖人而在天位最盛
 之時治可知矣觀此則象傳所謂大人造上文所謂
 聖人作更可知矣蘇氏濬曰上治猶言盛治五帝三
 王皆治之上者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窮極也陽極于上也即亢也象傳所謂盈也盈不可
[006-19b]
 久故取災上文貴而无位窮也无民无輔則災之所
 由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用九不亢也不亢則陽剛得中矣乾元之本然也乘
 龍御天而雲行雨施即在于是變化各正天下有不
 治乎首庶物而不為首天德渾然至誠能化程傳曰
 用九之道天與聖人同得其用則天下治也
 朱子語類曰九是天德健中便是有順用之則天下
[006-20a]
 治如下文乃見天則則便是天德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釋潛龍二字之義而勿用可見陽氣潛藏即傳象所
 謂陽在下也上文所謂下也彼以位言此以氣言觀
 陽氣之潛藏則上文所謂龍德而隱者時也聖人不
 出殆氣運為之矣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乾體高明初出地上氣象光昌儀章敎令蔚然人望
[006-20b]
 象傳曰德施暜言其所及此曰文明言其所見以中
 德也上文所謂龍德而正中亦德博而化矣
 蘇氏軾曰以言行化物故曰文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時行不已乾乾不息天與聖人一也即進修之誠也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上下之交變革之時時當變革不可不審象傳言
 進无咎上文言進修欲及時又言自試皆審慎之意
[006-21a]
 以其時之當革也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龍德以九五為正位有是德宜有是位也首出庶物
 天所命也乾元之位至此而正也象傳言大人造上
 文言聖人作皆以德言之而本文更為完備不曰天
 位而曰天德以是為本然耳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極即上文之所謂窮也處乾之極時不可為位極而
[006-21b]
 時極處此者亦極矣極則所謂盈不可久者益深切而
 著明上文所謂動有悔窮之災皆時之所必然也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天運而不已然四時行而有常此天之用也即天之
 則也象傳言天德不可為首蓋渾然在中往則必
 復無少過差者天也過則有首矣豈可為則乎言
 天則而不為首在其中動静無端進退有序乾元
 之謂乎其即无首之謂乎
[006-22a]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
 此合言亨利貞之本一元也乾元之所以統天也始
 而亨者言亨之始即元也利貞者性情言即元之精
 蘊非有二也
 語類問利貞者性情也曰此性情如言本體元亨是
 發用處利貞是收歛本體處如春時發生到夏時長
 茂條達至秋結子有箇收歛攝聚底意思但未堅實
 至冬方成在秋雖是已實漸欲脱去其本之時然受
[006-22b]
 氣未足便種不成故須到冬方成人只到秋冬疑若
 不見生意不知都已收歛在内
 胡氏炳文曰性情只是一健健者乾之性而情其著
 見者也且性情並言昉于此釋彖曰性命此則曰性
 情言性不言命非知性之本言性不言情非知性之
 用按此以情為健之著見未是利貞皆結實處謂貞
 下起元後之著見者由此則可謂貞為健之著見則
 已入亨字境界矣不可也
[006-23a]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此言元之所以為亨利貞也元所以為善之長也亦
 乾元統天之意始元也美亨也利天下利也不言所
 利貞也大矣哉贊辭言元之所包者廣也
 上節言元亨利貞之合一此言元亨利貞之一貫本
 義始者元而亨亨字似未淸晰不若以美字屬亨為
 顯程傳末句謂贊其利之大似未得傳意蓋本節亨
 利貞皆元之所為非專贊利也程子曰亭毒化育皆
[006-23b]
 利也不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貞也詩曰維天之命
 於穆不已者貞也朱子語類曰明道説得好不有其
 功言化育之無跡處為貞
 俞氏琰曰乾始即乾元也元乃生物之始也美即亨
 也亨乃衆美之會也
 林氏希元曰上既即物之生長收藏以釋乾之四德
 此則歸其功於乾始而贊其大即彖傳統天之説也
 謂乾雖四德之流行要一元之所統何也乾既始物
[006-24a]
 由是而亨就能以美利徧利乎天下又收歛于内不
 言其所利是皆乾始之所為也不其大與蓋萬物歸
 根復命之時造化生物之功不復可見韓琦詩云須
 㬰慰滿三農望歛却神功寂若無亦是此意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
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此總言乾之本體為純粹以精之性而發揮于一卦
 六爻之間以旁通其情所存所發皆天德也措之天
[006-24b]
 下惟其時而已聖人得之以居天位亦如天之雲行
 雨施由元而亨焉至于天下平則首出庶物而萬國
 咸寧是亦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而利且貞者
 俱在是矣剛健中正乾之位也純粹以精乾之性也
 六爻發揮乾之用也旁通其情性之動也乘六御天
 元能統也行施平治此則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也
 剛陽也健其性也中爻之中也居乾之五正也剛健
 乾之體也中者剛健之無過不及正者剛健之不偏
[006-25a]
 不倚中正即純粹以精非中正之外又純粹以精也
 純者中正之不雜粹者中正之無疵精則純粹之至
 本義謂純粹為剛健中正之至極于義未安喬氏中
 和以元亨利貞分貼剛健中正亦未當
 篇首分言四德既各為一理矣然非於元之外别有
 根柢也故自乾元者始而亨以下至此復合而言之
 以見其理之一也是故學易者莫大於體乾體乾者
 莫先於體元也
[006-25b]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成德為行之行去聲以體諸身者言日可見之行之
 行行而未成之行平聲以措諸天下者言學本内外
 合一體用一原體諸身者即可出而措諸天下未措
 于天下則惟體諸身而已是故君子以成其德者為
 本身之行即日可以見于世措于天下日即日也無
 所待也然此爻曰潛龍則隱而未可見矣既未可見
[006-26a]
 則事業未就故行而未成君子弗用不遽出而問世
 也
 可見之行即樂則行之隱而未見行而未成即憂則
 違之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日
 可見之行猶言用之則行隱而未見行而未成猶言
 舍之則藏行而未成即領可見之行行字遯世无悶
 不見是而无悶君子弗用之心也
 此下七節又重申象傳之用以申龍德而隱以下七
[006-26b]
 節之意
 蔡氏清曰言君子之所以為行者以成德為行也夫
 既以成德為行而九德以成矣則日可見之行也夫
 既可見之行矣而又何以曰勿用蓋初九時乎潛也
 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隱而未見則行猶未成是以
 君子亦當如之而勿用也
 來氏知德曰君子以已成之德舉而措之于行則其
 事業之所就指日可見矣初九其德已成則日可見
[006-27a]
 之行也而占者乃曰勿用何也蓋聖人出世必有德
 有時人之所能者德所不能者時今初九雖德已成
 然時當乎潛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也惟其隱而
 未見故行而未成時位阨之也是以占者之君子亦
 當如之而勿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前言信謹閑存未及學問此言學問居行未及德化
[006-27b]
 然庸言庸行之信謹以至于閑存則學問可知矣此
 言寛居仁行則德化可知矣重申之曰君德明其體
 用之一也所以為龍德而正中者也
 來氏知德曰之者中正之理龍德正中雖以爻言然
 聖人之德不過此至正大中而已蓋乾道剛健中正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惟中庸不可能苟非學聚問辨
 有此致知工夫寛居仁行有此力行工夫安有龍德
 之正中乎聚者多聞多見以求㑹聚此正中之理也
[006-28a]
 辨者講學也親師取友辨其理之精粗本末得失是
 非擇其正中之善者而從之即講學以耨之也寛者
 優游厭飫勿助勿忘俾所聚所辨此理之蓄于我者
 融㑹貫通渣滓渾化無强探力索凌節欲速之患也
 蓋寛字以久逺言有從容不迫之意非專指包含也
 居者守也據也仁以行之者無適而非天理中正之
 公而無一毫意必固我之私也蓋辨者辨其所聚居
 者居其所辨行者行其所居故必寛以居之而後方
[006-28b]
 可仁以行之若學聚問辨之餘涵養未久粗心浮氣
 而驟欲見之于實踐則居之不安資之不深安能左
 右逢原而大公以順應哉此為學一定之序也有是
 四者宜乎中正之德博而化矣即前九二之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
 重剛謂以剛承剛剛之過也不中未若二五之中也
 三居下之上既不能如九五之得位又不能如九二
[006-29a]
 之應君位為之時為之也乾以繼乾之際日致其敬
 畏謹戒之誠進德修業乾道不失故危而无咎
 或曰初非剛而不中耶文言何不之及也曰初非重
 剛也可進於二也三則下卦之極又踰乎二上隔乎
 五故有不同
 周易觀彖曰申居上不驕為下不憂之意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006-29b]
 爻處重卦之間乾上又乘乾也故曰重剛不二不五
 已踰乎三是離羣見天之地不可不審或躍也自試
 也此進修所以及時也
 如舊説三四為人位則九四固人矣而曰不在人則
 三四為人非也其曰不在人者與不在天不在田同
 類蓋天田皆象中假借之字猶曰上不在五下不在
 二中踰乎三云爾三君子終日乾乾人事也故四又
 曰中不在人因君子而言也
[006-30a]
 來氏知德曰在人謂三也四三雖皆人位四則居下
 之上而近君矣非三之不近君故曰不在人重剛不
 中之中二五之中也中不在人之中六爻中間之中
 也按此以四之為人有難以解於不在人三字而為
 之説不知人因君子之事而言也其實參三才而兩
 之上下兩卦各有天地人也
 毛西河曰本義以四非剛位不當言重剛謂重字衍
 考虞氏易九三以剛爻剛位為重剛九四以上乾接
[006-30b]
 下乾為重剛與九三乾乾同則不當衍按以剛爻剛
 位為重剛九三九四不可通乾以繼乾兩剛卦相接
 乃重剛也是為正義
 周易觀彖曰申上下无常進退無恆之意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
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
且弗違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天地日月四時鬼神之合中正而已日月四時鬼神
[006-31a]
 皆天也有天道將然之事而先之一本中正與天相
 合故弗違有天道已然之事而後之率由中正與天
 相協故奉若民之義鬼神之吉凶一也未有能違乎
 中正之德者即上所謂位乎天德也上治之本也親
 上親下同此作覩也本義先天弗違謂意之所為黙
 與道契後天奉天謂知理如是奉而行之意本程傳
 程傳曰大人與天地日月四時鬼神合者合乎道也
 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迹也聖人先于天而天
[006-31b]
 同之後于天而能順天者合于道而已合于道則人
 與鬼神莫能違也
 程子曰天且弗違况於鬼神乎鬼神言其功用天言
 其主宰
 來氏知德曰合德以下總言大人所具之德皆天理
 之公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若少有一毫人欲之私即
 不合矣天地者造化之主日月者造化之精四時者
 造化之功鬼神者造化之靈覆載無私之謂德照臨
[006-32a]
 無私之謂明生息無私之謂序禍福無私之謂吉凶
 合序者如賞以春夏刑以秋冬之類也合吉凶者福
 善禍淫也先天弗違凡制作之類雖天之所未為而
 吾意之所為默與道契天亦不能違乎我是天合大
 人也奉天時者奉天理也後天奉天時如謂天敘有
 典而我惇之天秩有禮而我庸之之類雖天之所已
 為我知理之如是奉而行之而我亦不能違乎天是
 大人合天也蓋以理為主天即我我即天故無後先
[006-32b]
 彼此之可言矣
 周易觀彖曰此申聖人作而萬物覩之意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喪
 任剛之失總由不知不知故无民无輔動而有悔
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王肅本以上聖人聖字作愚字謬
 知者人心之明元之澈乎始終者也不失其正天則
[006-33a]
 在焉即天下治焉豈至與時偕極哉此聖人所以有
 見羣龍无首之吉也此用九之事因上文而嘆想之
 見知與不知間不容髮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
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純陰至柔也及生物而動厚載无疆則又至剛焉
 柔則至靜矣地類也而行地无疆則動剛者其德又
[006-33b]
 方焉此彖所謂元亨而利牝馬之貞者也天一而地
 二坤地也乾先而坤後故效法謂坤其至柔而動剛
 至静而德方者皆效法之事後順則得其常此彖所
 謂先迷後得主也西南坤方萬物皆致役焉不為先
 迷東北艮方篤實光輝得所主故能含且化而光此
 彖所謂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者也地勢坤順之象
 後順得常之道也前之應地无疆者實天為之主也
 惟坤承之時行不悖此彖所謂安貞之吉也前傳既
[006-34a]
 分釋彖文以著其義此又串合言之以見坤之配乾
 也
 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與六二直方大之義同
 蓋六二為坤之正位如九五為乾之正位也
 何氏楷曰乾剛坤柔定體也坤固至柔矣然乾之施
 一至坤即能翕受而發生之氣機一動不可止遏屈
 撓此又柔中之剛矣乾動坤靜定體也坤固至靜矣
 及其承乾之施陶冶萬類各有定形不可移易此又
[006-34b]
 靜中之方矣柔靜者體也剛方者用也趙氏汝楳曰
 坤無乾以為始孰開其端先迷也天先施而地後生
 先陽後陰乃天地生生之常理
 俞氏琰曰坤道之常蓋當處後不可攙先也攙先則
 失坤道之常矣惟處乾之後順乾而行則得其所主
 而不失坤道之常也
 王氏宗傳曰惟其動剛故能德應乎乾而成萬物化
 育之功惟其德方故能不拂乎正而順萬物性命之
[006-35a]
 理此坤之德所以能配天也後得主而有常則申後
 順得常之義含萬物而化光則申含弘光大品物咸
 亨之義
 周易觀彖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申釋元
 亨利貞也柔靜者坤之本體動剛則其發也元亨也
 德方則其成也利貞也後得主而有常申釋先迷後
 得主也柔靜是其居後也剛方是其得主也惟居後
 故能得主而有常也含萬物而化光含弘光大亨也
[006-35b]
 西南之位又申西南得朋之義坤道其順乎承天而
 時行以順承天而行無疆貞元相生東北之位也又
 申東北喪朋之義又曰六二卦主故其德即坤德動
 剛則二之直也德方則二之方也所以雖柔靜而能
 直方也化光則用與天配順承則體與天合是皆二
 之所謂大而不習无不利也乾彖傳以九五明辭義
 故于此文言發之
 按周易觀彖各條俱有著落然以含萬物而化光坤
[006-36a]
 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分貼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稍
 有未安蓋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即後得主之義而坤
 順承天則安貞之義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積由初起漸由初進故當辨之早重陰始凝不可聽
 其馴致也
[006-36b]
 毛西河曰順馴也音義並同此即本文積漸小象馴
 致之義與順承順字有别本義順慎同則慎字在小
 象四爻不合
 周易觀彖曰陰陽之類在人心則為理欲之消長而
 有善惡在人事則為君父臣子之順逆而有治亂其
 理一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006-37a]
 六二坤之正位中虛而無物欲之撓所謂至柔而動
 也剛則剛即其直也中正之本體也坤為地地有四
 方方各有宜故曰至静而德方則方即其義也事物
 之當然也人心本直而肆則失之惟齋莊静壹則一
 私不擾可以直其内制行有方而昧則違之惟明晰
 精當則一事不苟可以方其外是敬立乎方之體義
 立乎直之用内外交養德合无疆故不孤是即彖所
 謂大矣凡人之行多疑懼而不安者由其内外之無
[006-37b]
 所主持也至敬義立而德不孤則安固而不搖寧静
 而不惑行而宜之矣夫何疑君子自修之功此為切
 至皆實而可循者也
 明道程子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釋
 氏内外之道不備者也敬義夾持上達天德自此
 問必有事焉當用敬否曰敬只是涵養一事必有事
 焉須當集義又問義莫是中理否曰中理在事義在
 心問敬義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有
[006-38a]
 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若只守一箇敬不知集義却
 是都無事也又問義只在事上如何曰内外一理豈
 特事上求合義也
 朱子語類曰敬以直内是持守工夫義以方外是講
 學工夫直是直上直下胸中無纖毫委曲方是割截
 方正之意是處此事皆合宜截然不可得而移易之
 意 又云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最是下得夾
 持兩字好敬主乎中義防乎外二者相夾持要放下
[006-38b]
 霎時也不得只得直上去故便達天德自此表裏夾
 持更無東西作去處上面只更有箇天德 問義形
 而外方曰義是心頭斷事底心斷於内而外便方正
 萬物各得其宜 又云文言將敬字解直字義字解
 方字敬義立而德不孤即解大字敬而無義則作事
 出來必錯了只義而無敬則無本何以為義皆孤也
 須是敬義立方不孤施之事君則忠于君事親則悦
 于親交朋友則信于朋友皆不待習而無一之不利
[006-39a]
 也
 黄氏幹曰乾言德業坤言敬義雖若不同而實相為
 經緯也欲進乾之德必本之以坤之敬欲修乾之業
 必制之以坤之義非敬則内不直德何由而進非義
 則外不方業何由而修終日乾乾雖進修夫德業而
 所以進修者乃用力于敬義之間用力于敬義固可
 以至于大而所謂大者乃德之日新而業之富有也
 王氏應麟曰丹書敬義之訓夫子于坤六二文言發
[006-39b]
 之孟子以集義為本程子以居敬為先張宣公謂工
 夫並進相須而成也
 胡氏炳文曰乾九三明誠並進也坤六二敬義偕立
 也主敬是為學之要集義乃講學之事
 薛氏瑄曰敬以直内涵養未發之中義以方外省察
 中節之和又曰敬以直内戒慎恐懼之事義以方外
 集義之事内外夾持用力之要莫切于此
 蔡氏清曰敬義二字皆以見成之德言然直不自直
[006-40a]
 必由于敬方不自方必由于義直即主忠信方即徙
 義直即心無私方即事當理
 周易觀彖曰凡物之直者未必大也以其直而周方
 之積厚之則大矣敬而無義其德猶孤程子所譏佛
 氏之學是也然非直則不能成方如申韓引繩墨切
 事情而卒流於偏曲故敬者事之本也
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
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006-40b]
 六居于三在下之上若將表著其美者然坤體陰盛
 與二相從故特揭之曰此亦陰爻也雖章美於内仍
 含之而不自暴也所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又實指之
 曰此地道也正言坤體也以人倫言之則妻之于夫
 臣之于君同此道也代終釋地道光天事代之以終
 地之所以配天也代終代天事終天事也地無事生
 長收藏皆天事也
 程子曰天地日月一般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中生
[006-41a]
 物者皆天氣也惟無成而代有終者地之道也
 谷氏杰曰爻言有終此言代有終則并其終亦非坤
 之所敢有也
 何氏楷曰乾能始萬物而已必頼坤以作成之故曰
 代有終正對乾之始言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
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四上下交接之地以乾四重剛不中觀之則此為重
[006-41b]
 陰而不中矣與六二隔絶而六五無情惟初六似之
 初六爻辭曰履霜此曰括囊其文言曰蓋言順也此
 曰蓋言謹也前後文意相承初蓋防其漸四則慎其
 出也重陰不中二五不協故有天地閉賢人隱之象
 然辭曰括囊而文言直曰天地閉賢人隱彼象物理
 此抉天人小大實一致也象傳曰慎不害即本文當
 謹之意
君子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
[006-42a]
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君子謂六五指其人以實之也黄中通理釋爻辭之
 所謂黄者以其中也惟中故通而不累于物理而不
 淆于私正位居體釋辭所謂裳者以其位乎中而正
 也正故得乎坤之體是六五之善惟其中而已故又
 申言之曰黄中通理則美在其中矣黄中之色通理
 中之德也其正位居體即暢于四支而發于事業矣
 四支者體也事業身之施也皆中之致也故又重言
[006-42b]
 以結之曰美之至也象傳曰文在中一言蔽之矣
 蔡氏淵曰黄中通理釋黄義正位居體釋裳義黄中
 正德在内通理文無不通言柔順之德蘊於内也正
 位居在中之位居體居下體而不僣言柔順之德形
 於外也美在其中黄中通理也暢于四支發于事業
 正位居體也二五皆中二居内卦之中其發見于外
 者不疑其所行而已五外卦之中其施于外有事業
 之可觀坤道之美至此極矣
[006-43a]
 蔡氏清曰黄裳二字分而言之則黄為中裳為順合
 而言之則惟中故順存于中為中形於外為順理一
 而已天下無有形于外而不本乎中者惟有黄中之
 德故能以下體自居
 林氏希元曰文言既分釋黄裳了又恐認為二物不
 知歸重處故發美在其中一條見得其所謂順乃本
 于中與象傳文在中也及六二之動直以方也意思
 一般
[006-43b]
 周易觀彖曰二言直方五言中順者二居下貴有剛
 方之操故以直方言五居上貴有虛冲之美故以中
 順言也然内直之至即無不中矣外方之至即無不
 順矣中庸之學始于敬義極于中和者此也或問乾
 坤之學何以不同曰乾二之存誠乾三之忠信即坤
 二之直坤五之中也乾二之言信行謹乾三之修辭
 立誠即坤二之方坤五之順也蓋陽實陰虛人心之
 德必兼體焉以其實心體之謂之存誠謂之忠信以
[006-44a]
 其虚心涵之謂之直謂之中而其為性之存存無異
 也以其實心而形于事謂之立誠謂之信謹以其虛
 心而順乎理謂之方外謂之正位而其為發之中節
 無異也兩卦之所以不同者特以人心之德互發其
 義先儒之説其大致則然然不可不知兼體之妙也
 乾五稱聖人而坤五稱君子蓋成象謂乾所以合德
 天地而位乎天德其用功則九二之信謹閑邪九三
 之忠信立誠體立而用即行工夫甚易效法謂坤所
[006-44b]
 以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其功則六二之
 直内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内外夾持工夫甚簡雖
 兼體而實分明也又不可不知
陰疑于陽必戰爲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
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雜也天玄
而地黄
 象言龍戰于野其血玄黄此逐字釋之以著其義象
 之所謂戰者為其陰疑于陽也坤至上六陰盛極矣
[006-45a]
 與陽相亢情乖勢勝而無小大之分疑故戰戰者陰
 為之主而象稱龍者為其嫌于無陽也陽本陰之主
 至陰極之時不配陽而欲勝之幾幾乎无陽矣是主
 之見敵也故不稱牝馬而仍稱龍既稱龍矣則所傷
 者不獨陰也而象稱血者為其猶未離乎陰也氣陽
 而血陰故曰類象既稱血則其色當專屬黄矣而又
 稱玄者陽與陰雜也當戰之時兩敗俱傷也是雖以
 其血言而所指者逺言玄黄即言天地矣天地之間
[006-45b]
 至陰盛而戰高卑之定位何如哉分終不可不辨也
 故指其正者以明之
 鄭氏維嶽曰謂之曰陰陽交戰也交戰而獨曰龍者
 是時陰處其盛嫌于无陽也故獨稱龍為戰若曰陰
 犯順而龍戰之云爾以討陰之義與陽不許陰為敵
 也當其雜也玄黄似乎莫辨而不知即雜之中玄者
 是天黄者是地斷斷不可混淆定分原自如此
 易翼説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