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5 周易函書約存-清-胡煦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函書别集卷八  禮部侍郎胡煦撰
篝燈約㫖
性習
得於天為性成於人為習性者天理之凝定習者人欲
之因循因謂縁感循謂漸至也
性鎮於其中而為主習遷於其外而易流易曰彰往而
察來其來處即性也由此而往愈差愈别者皆習也其
[045-1b]
習而為聖賢君子則本天率性而本末一如者也其習
而為凡庸愚賤則循情縱欲而未知守正者也故曰性
相近也習相逺也
欲非性也暱於聞見蓄之於心漸次發生者耳不知戒
慎恐懼禁之於將然未然之先逮於沿而為習將不知
何所底止故曰習相逺也
習也者性之發也道之行也其人有聖有愚其事有
正有不正故曰相逺若性則各正者也不可因相近二
[045-2a]
字便説有些子差别相近對相逺而言猶云不逺
云爾
性如良木習如削斵大用之可為梁棟精用之可成
器物褻用之則為柴而已矣非良木之性然也斵削
之蠧也告子杞柳之喻謂仁義非性中所有故孟子
據性而是正之今以棟梁斵削為喻則謂其本為棟梁
之具也又係據習而論之耳性如寳璞習如斵工貴用
之則可為瑚璉賤用之則簮珥器用之具耳璞非不貴
[045-2b]
重也斵削之蠧也故君子慎習
不知大木可為棟梁寳璞可為瑚璉乃因追琢之故而
歸其咎於木與璞也則木與璞不任受故孔子曰習相

一藝之㣲習之而漸非其故愈習則愈逺於故矣原非
生性便能如此窮其未習之先與不曽學藝者相去無
幾故曰性相近也
性習不分則以習為性者遂謂有氣質之性而㓕没天
[045-3a]
命之實將裁成輔相範圍曲成之功可無庸以性為習
者遂謂聖賢悉皆天賦而漸廢學修之實將升堂入室
希聖希天之事可無庸均不可也
問懲忿窒慾曰快心極美之事當其過後則索然無味
憶予少時遇可欲之事此心安得不動但存過後之想
然亦頗有得力處惟忿之一念動於偶然湏平日涵飬
始得故顔子亦有不遷怒之事既曰不遷則亦當有怒

[045-3b]
上智與下愚不移既分知愚知愚中又分上下性本虗
静之體安得有此種分别觀孔子乾卦之文言元説體
仁亨説合禮利説和義到了貞字宜乎説智而獨不言
智何也人心之明徳雖人人各具其為智為愚則必因
事而始見體仁節全説心中所藴至此節方始説到行
上故此止曰事幹猶云作事之具耳性中既不可以知
愚分則説到知愚便是説習上知下愚不移是謂上知
習於上而不移於上若君子上達之説下愚習於下而
[045-4a]
不移於下若天下之惡皆歸焉之義知此莭只是言習
則上節性習之説是專為習而言可知子貢曰夫子之
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豈論語一書獨此專露一性字
而不詳言所性之真只取相近二字便謂孔子諄諄為
性言乎
致知篤行主敬之説先儒諄諄言之獨習之一説隐於
四子書中先儒未嘗摘出今特標而出之蓋天下無一
日驟得之學今夕學之明旦置之一年之後消歸烏有
[045-4b]
此習之不可自已也一父之子一為聖賢一為盜跖童
而習之老而不能自返此習之不可不嚴也今試按詩
書中聖賢教人之語何一非切切言習者乎
記曰良弓之子必善為箕良冶之子必善為裘習也蛾
子時術之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者習也如見大賔如承
大祭不欲勿施及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曾子之三省
均非一日之檢㸃一事之持循亦習也屢空者心有所
習而於此忘焉者也屢中者徴於所習而發不及覺者
[045-5a]
也三月不違習之既純者也日月至焉習之生疎者也
孔子自志學至不踰矩習之入化而神乎其神者也故
論語首章便曰學而時習之但言學而不言習宜乎其
未竟厥美也
問生人之道曰學而已矣烏乎學曰端其趨慎其習而
已矣不學則無事不憊趨不端則入聖無階習不慎則
下流而不止矣程朱學孔孟者也予亦學孔孟者也讀
孔孟之書求其至是者而可矣程朱之所是予固不敢
[045-5b]
違程朱之所是非孔孟之所是則當是孔孟而非程朱
聖賢何等事業而可以情面論乎顔淵曰舜何人也予
何人也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
横渠曰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合虛與氣
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按知覺便是性之虛
而靈處如何説得與性合凡言合者皆兩不相同之稱
也便是氣亦由虛而生説不得合虛與氣此是張子語
病學者辨之
[045-6a]
又曰天理人欲同體而異用同行而異情進修君子宜
深别焉天理人欲安有同體同行之理皆程子氣質之
性悮之而氣質之性一說又周子㡬善惡之一說悮之
也夫論語雖未甞言性而周易全部則全言性學者也
其推性之本原則命於天而有保合之說其窮性之所
藴則有體仁長人四徳全具之說其究性之大用則有
裁成輔相範圍曲成彌綸易簡之說其八卦中隂陽之
摩盪爻位之得失無非暢發此太和充裕之機皆縁此
[045-6b]
性禀於天命之初具於身心之内深隠精微難以名状
故本於天命之初而標繼善成性之秘其卦爻中隂陽
之摩盪何非時乗六龍以御之而乃成此六子乎向來
不得其解乃曰止是卜筮之書其悮天下後世不淺矣
今觀繫傳易簡備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
乎中矣為卜筮言乎抑非為卜筮言乎先儒謂性無善惡心
無死生天理人欲同體異用此等說話皆與孔孟大悖
中庸深得其旨所由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孟子
[045-7a]
深得其旨所由有性善之說此皆孔子一脉相傳絲毫
不走作者學性學而不先學易則未知周易為言性之
書矣通書正蒙經世書雖皆發明周易然於文周卦詞
爻詞皆未甞註釋一字此所以韋編三絶之旨後人逹
之者鮮也
薛敬軒曰聖人言性與天道惟於贊易極言之耳平日
與門人言者極少按此方是真知周易者
學習
[045-7b]
人之性命於天則道心實居人心之先盡人可以逹天
則人心即為道心之伏求道心於人心之中則幾之察
也貴嚴返人心於道心之始則極之建也不二君子分
以察幾合以建極分則窮其相反之情而得其相通之
故合則究其不一之理而要其至一之歸在中之保合
每淆於在外之聞見故察幾而分人為之當然皆天命
之自然故建極而合學必奉聖賢以為之師非其師則
非其學學必奉聖賢之道以為之的非其道則非其學
[045-8a]
習也者學之不已者也此聖學聖功之所由起也
屯坎困不一其形屯坎困各亨其道其中惟心亨者為
能行有尚習焉故也水流無止時故坎獨言習然而不
習不亨安於愚蠢者比比皆是矣
習之移人甚矣哉譬諸長途初則三里五里猶難乃日
習而日非其故乆則必將萬里而遥譬諸匠作初則操
斧運斤猶難乃漸多而漸臻於熟乆則必將通神而化
故凡畏難而不習者皆未甞身習者也
[045-8b]
讀六經四子書學制藝取功名將以為學問盡是豈知
其上有經史子集淹通博雅富材而鴻詞者乎豈知其
上有專精一藝極妙窮神實茂而名彰者乎豈知其上
更有嘉言懿行準今酌古取諸其懐而善世宜民者乎
豈知其上更有窮理盡性至命一以貫之逹天而入化
承先而啟後者乎未獲升堂妄測室中之羙富徒信耳
以論古人甚矣其陋也
常在聖學中磨鍊自應克成聖學常在聖道中鑽研
[045-9a]
自應終逹聖道故無一日可以淺渉之學無一蹴可以
驟至之道特不一托足終焉茅塞耳
無日不向存誠主敬致知守静中打㸃是無日不行乎
其途者也非至道者也若至道者但取徑於此耳
格物窮理存誠主敬致虚守静學也而非道也修齊治
平位育參贊道也而非學也學所以適乎道之路道所
以要乎學之歸也掘之淺而冀其深行之漸而欲其逺
入之易而求其難萬無是理
[045-9b]
後儒詳言學而略言道亦如論語詳言學而略言性是
逹道之徑路也學則日用常行皆有之道則性天之精
藴寓矣如但認學為道則聖門之能學者豈伊無人乃
一貫之傳何為獨曾子一人哉然聖人不輕語人以一
貫亦俟諸積學者之自得耳
逹得一貫之旨方傳得聖人之道故曾子之後便有子
思孟子濓洛闗閩之學學聖者也後儒之學學儒而已
其去聖也逺矣諺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行半至之途
[045-10a]
烏能造域故立志不厭其髙用功不厭其猛
讀書而不能變化氣質非好學者也讀書而不能條列
淺深鍳别真贗無實得者也
少成若天性植基早則累積也易琢磨待師友扶翼衆
則熏習也深
信而好毋自欺唯此六字是進學實功
和璞本圭璋之具乃或混於頑石之目未之鑿也匹夫
具聖賢之才乃或終為庸衆之歸未之學也
[045-10b]
一藝之微有終身習焉不竟旨趣者矣况聖學乎一藝
之微有窮神造妙不可言說者矣况聖道乎
犬馬於人猶能自効其力羊豕之屬知有食焉止耳飽
食暖衣無所用心是羊豕自為也故君子貴自強
智慧以用而開學問以勤而積上智下愚不移者絶少
中人之資比比皆是故孔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兩
人共學一人理深則理日以益其一不能入理獨於百
工技藝竒巧之事見無不知知無不能也非此兩人智
[045-11a]
慧殊也其用心之徑路殊耳譬兩人同入一山一人循
此路熟一人循彼路熟則各造其域耳使兩人而互易
其徑則沿途皆荆棘矣然入理既深到融㑹通貫後百
工技藝不難通曉而䁥於技藝者終為技藝人耳智慧
之用業殊於初成就之廣狭自殊於後一父之子其智
慧同也其教誡同也乃一勤一惰則所得亦殊故顔子
好學孔子獨有取焉
後儒詳言性而略言習學者苦無入手處不如且専言
[045-11b]
學習留盡性以為上逹之事可耳孔子固曰窮理盡性
以至於命
好奕者夢奕好獵者夢獵篤於習也心所不暫釋者行
乎道途而張為手勢形於語言徴於夢寐者有之君子
之學不使耳聞目見無非是物得為篤於習乎
男子職外置諸室中禁錮三日幾若囹圄女子職内行
諸户外出門三里或至迷道七日之嬰授之乳母一嵗
而或踈其生母三尺之童育諸他省十年而盡易其鄉
[045-12a]
音習之移人若此君子之於學也不到轉移性情變化
氣質其於習也亦已踈矣
人之於學知易而行難文易而實難孔子居周末已有
文盛之感懼人之樂趨於易而忘所返也
漢時取士如賢良方正孝亷之科皆為近古故其得士
視後來為最盛風俗之敝始於六朝文之厚則行之薄
矣偽之至則誠之衰矣名之重則實之輕矣不崇聖人
之學屈文而尊行烏得而返諸
[045-12b]
胸無確見徒勦襲陳言割裂補綴取恱時好以博名髙
皆無本之學也有本之學融通貫徹觸著磕著總歸一
致而已故曰一以貫之然非由博文而致之恐未見未
習之書一觸於目盡成荆棘
學必師承皆好名者附驥之見耳孔子無常師三人行
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可耳
好名之心過甚則必狂誕唯反諸實學可以己之修文
之心過甚則必虚浮唯敦諸實行可以己之
[045-13a]
氣運之遷流成於人心之所重孔子曰習相逺孟子曰
我亦欲正人心淺言之則轉移之妙術深言之則位育
之極功也
士知修文之可以得名而不知實行之乆益光昌官知
自榮之方為得體而不知居尊之為民父母則實徳之
教未修也
好名而不務實學不修實行便做誠字不出博學而不
約之以禮不貫之於一便做明字不出
[045-13b]
書不足以傳道則聖賢之著述皆虚誕者也讀書不足
以明道則學人之誦習皆惘然者也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六經皆文之博也而禮則莫要於
周易淺而觀之為五行精而求之為四象又約之為終
始為内外為上下為往來為動静皆隂陽之義也攝之
以隂陽而條理井然無妙不貫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
雖聖人之道原在未有兩儀之先可心喻而不可言說
到得約禮時已幾幾乎近之故顔子欲罷不能
[045-14a]
古人之書全係抄謄故得之甚難今人之書版刻盛行
故得之甚易然細經手録者字字打心上過又不肯輕
易置去故入之必深藏諸髙閣者日日在眼中㸔又不
能從頭徧閲故得之反淺此古今讀書人難易淺深之
大較也
學貴端始後此之積累多因其已知者而増益之始學
之不正欲其返而歸正難之難矣故周易著蒙以養正
之辭孔子有入孝出弟之訓而朱子亦遂有小學之作
[045-14b]

說苑寗越苦耕稼之勞謂其友曰何為而可以免此苦
也其友曰莫如學學三十歲則可以逹矣寗越曰請以
十歲人將休吾將不敢休人將卧吾將不敢卧十五嵗
而周威公師之矢之速也而不過二里止也歩之遲也
而百舎不止矣
聖賢之學内而天命性道格致誠正外而修齊治平經
綸參贊此非可以淺甞得也故為品之最上其次則為
[045-15a]
實行仁義禮智孝弟忠信是也其次則為曲藝苟擅一
長皆得稱焉如紀昌飛衛王良造父師曠奕秋鍾王閆
本立之流下及農圃醫卜莫不各有窮神通化之妙又
其次則為逺稽近考淹通博雅之學而其派亦異有援
古証今修身慎行理社稷經人民者上也徒飾博雅潤
色詞章者次也
詞章之學唯據事直書者為當若詞之厚則理之薄矣
詩賦之學専以性情沉質音律調諧者為上三百篇與
[045-15b]
離騷皆發乎情止乎禮義者也性情非言可盡則託諸
比興以盡之唐宋以後景話多而情語少矣比興之體
尤為極少故不古人若也至其有取於音律唯以平仄
論之而字之剛柔太少不加詳辨故其音律未盡和平
此亦推敲家不可不知者也然平仄易知而音律難諧
唯多讀古人詩賦取精繪神者别有領㑹而已
一貫
一貫者内外一如顯微無間體用之流通也無體非用
[045-16a]
則不淪於虚無用非體則不至於偏而不舉
聖學原有悟境亦莫難於悟境如以為無難則一貫之
傳何僅兩人而喟然嘆興者胡不多覯哉
宋儒唯程子體用一原顯微無間是實從妙悟得也從
前節節次次俱有障礙到此忽然打通全不費力所以
為難
一貫之說曾子唯而門人疑是悟者少而疑者多也今
時粗淺訓詁便人人信為得解至窮其所得之解不過
[045-16b]
曰一理而貫通萬事豈謂今人率皆超越門人上同曾
子乎何悟者之多也豈謂當時門人盡皆不能作如此
解說乎何悟者之少也豈謂曾子尚不能作如此解說
以曉諭門人乎何易辭以相質也若猶未也政恐後人
之能信不逮門人之能疑逺甚葢能疑者猶向此中打
㸃不肯輕易置去而能信者遂人人自認為得解絶不
知有妙悟一境矣
後儒詳於言學撥去悟境間有及之者指為釋家之頓
[045-17a]
教至窮其所學不過格物窮理道問學盡之矣果爾則
夫子之告子貢女以予為多學而識其語非矣甚矣是
行乎半至之途而自謂到㟁者也
孔顔之樂只是道理融通渾而為一無逆於心耳顔子
之好好此者也若但執博聞強記為學終堕子貢多識
一邉但走顔子博文一路恐時習而說之境界尚未易
到何云孔顔之樂葢孔顔之樂即一貫之妙也
一以貫之只是道理融通渾而為一外無所隔内無所
[045-17b]
窒而已今曰一理而貫通萬事既有理事之分又有一
萬之别烏能貫而為一况用而字一轉是又將内外前
後分作兩截貫而不一烏云貫乎
學聖人者未易知孔子之一貫且先識孔顔之樂未易
知孔顔之樂且先學顔子之好未易知顔子之好且先
學孔子之時習但能造到恱的時候便臻於好與樂也
不難然後人之學求知而已逮於略觀大意便謂已解
甚矣好與樂之難也
[045-18a]
子思曰率性之謂道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又曰仁者
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又曰形色天性也此皆内外一貫
之妙也
子思由中和說到位育孟子好辯章將欲挽回天時人
事而但曰正人心此亦天人一貫之妙也要非孟子不
能辨此
子貢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則論語亦有言性者乎
曰有一以貫之天下歸仁是也性不可言故止言性中
[045-18b]
之大用而曰吾道禮樂刑政聖人之參贊位育道也謹
言慎行戒慎恐懼一身之參贊位育道也要必有大本
存焉故曰一以貫也至一而不可言矣宫牆之羙富一
之敦其化原者不可言也天下歸仁一中能貫之妙也
功力可加在將發已發之際未發之中非功之所可至
也故夫子之教回也教以勿視勿聼去其外干者以養
其中存者而已孔子釋乾元但云萬物資始其為所資
者不可得而言也時乗六龍則能貫之妙各正性命保
[045-19a]
合太和則已貫之妙也因性命各正之後所保者止此
太和故曰一以貫也今將執一理而貫通萬事之說推
之如但向口頭念過一與不一貫與不貫何待問哉如
克向自己心上體貼一畨先執此一理以周於事事則
拘理以觀事而實則一事各有一理已非此一理之所
能貫執一事各有一理之說則又逐事以分理不可謂
貫之出於一是此一言先有語病其病在理字耳不知
此政夫子之道也夫子不能添說一語謂非實由妙悟
[045-19b]
不易得解後來解此者唯程子體用一原顯微無間二
語耳天下無二道率性之謂道即此道也推中之所由
發則和為逹道究和之所由起則中為大本是費而能
隠造端夫婦察乎天地者也一乎二乎貫與不貫葢可
知矣曾子以忠恕解之如但將忠認作忠恕認作恕何
由能貫乃窮忠字之究竟原不以人而隔也窮恕字之
原頭又不以我而塞也是忠恕亦借來字面其妙則人
已流通於無間而已苐道字所該甚廣今但就人已最
[045-20a]
闗切處指明之故遂以為淺言之也然非博學於文約
之以禮到底不能得一又烏得而謂為貫乎况既添出
萬字萬矣而謂為一乎自非逹道未易辨此
莫問如何能貫只此一字可該六經之旨可括周易之
藴可顯圖書之秘可逹性命之原但止逐字分䟽便屬
差别不知此一何由能貫不知此一亦并不是貫此豈
一理字所能明了理之為言在逐事逐物條理分䟽處
見得者也觀窮理盡性至命之說則理之一字止是初
[045-20b]
地下手工夫耳
見得無窮盡故子恱漆雕開見得無方體故夫子與曾
㸃合此六字方成一貫方是夫子之道回兼有之顔氏
之子其庶乎故不待語以一也
無窮盡無方體渾而一之方是夫子之道而開與㸃各
見其一半故程子謂二子已見大意
無窮盡者虚也無方體者靈也若將虚靈二字打合一
片則杳不可得其解矣聖人之一烏可言說乎
[045-21a]
有散錢而無索子是博而未能約也有索子而無散錢
是約而未能博也夫博約二端是初學者一邉事以此
為一貫則誤矣若使一屋散錢用數百丈索子只這一
條索子便教他擔持不起何也博約之見未忘何由能
一子思說出未發随便說出發字若非中之所有便是
外面襲取來的何由能發何由能發而中節若將中和
分作二者便不解大本逹道流通之故便不解發而中
節之妙便不知子思於中和之上止用一致字之㫖何
[045-21b]
由知孔子之一
顔子去聖人一間是據三十時說也然顔子卒時年止
三十二嵗若云三十時便與聖人之神化相去一間設
顔子而至七十比諸從心不踰之夫子不大超越乎湏
知夫子三十而立顔子三十而如有所立此其相去一
間者也
孟子之性善即子思率性之謂道其善也則發皆中節
之㫖也葢人喜怒哀樂之性原根於無思無為之天本
[045-22a]
皆大中至正無少偏倚感以外縁投之物欲而汨其本
矣如見羙食而恱之見粗糲而惡之見章采而恱之見
敝緼而惡之其初止感於見聞動於可恱可惡已耳愈
積愈多愈積愈乆盤根固蒂觸處發生罔非惡縁胥成
邪妄與根心無異縁其所由皆外感聞見留其根蒂者
也故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視聽不可絶絶其所由視
聽者故曰克己不見之色不聞之聲絶不入其夢想未
常視聽故也遺腹之子不夢父彼於視聽未有所縁耳
[045-22b]
見聞之伏而隠隠而見其㡬危矣故克己者慎之
人之生也直朱子曰生理本直理本直三字只是一箇
生字耳葢静專動直者乾元之亨而利也乾之直在動
處見人之直正在生處見以人之資始資生皆資乾元
之動直而始所以曰率性之謂道到得在人雖窮凶極
惡莫不有平旦之氣存焉中庸所由曰誠者自成也若
罔之生也幸而免則所謂不誠無物者也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又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045-23a]
聞也者不可得聞而聞之者也聖人之言性言天言道
見於四子六經葢亦多矣今人得其言而解之便以為
聞道者乎便皆如聖人之所謂可乎若猶未也則聞之
為說必有不可解說不可得聞之妙在其中矣既曰朝
聞又曰夕死則必有倐然轉移之一境也不云數十年
之積累而但取必于一朝是悟非悟當自了然後來學
者不一提掇道字終日言學皆未聞道者耳甚至舉起
朝聞夕死之說便指為佛氏放下屠刀噫宫牆外望之
[045-23b]
人其不可與言聖人之羙富亦已乆矣
聖人之道實有悟境此境一觸則萬理皆融全不費力
今試觀人同此心人同此知智者之知愚者之知皆無
異心也譬之愚者一事未達逢智者解說之而不覺其
豁然則此一事之明了即一事之悟境也夫未明之先
與既明之後其境在倐然之内忽而改觀人之悟境亦
復如是然止可為知者道耳又如學者讀書因一二字
未解其義遂使全章皆不得其㫖若得明者解之不覺
[045-24a]
其豁然通透矣此一字之明了即通章之妙悟也聖人
之道天地之大萬物之廣身心性命之精微天下國家
之逺大罄天地所有之書解説所不能盡茲欲於一心
之中窮其原而竟其委非由妙悟曷克㡬此如但執為
放下屠刀之說而不知聖學實有悟境則是四書六經
以外之學非四書六經以内之學也
論語為聖人傳道之書精及於一貫之微粗及於飲食
衣服語言起居之細何非道之散見然非有論語顯易
[045-24b]
明白可以探本窮源則周易之旨終不可得而逹也
朝聞道者是由博返約貫萬於一之大㡬也即顔子之
髙堅前後如有所立參賜一以貫之之候也故下曰夕
死可矣
陽明謂一如樹之根本貫如樹之枝葉未種根本有何
枝葉可發此言亦未當一本也萬枝葉也貫則其中之
精脉徹上徹下而不少欠缺者也故此一句唯貫字最
妙指出一字直提掇源頭耳其文原未及萬故不可以
[045-25a]
萬字對此一字萬字小對一字不過聖人但曰貫之不
曰貫萬如云只是這箇充塞於天地間耳
孔孟之道實非一蹴可至深積力乆由博反約實有穎
悟存焉只為此等境界非粗淺者所能遽達故一貫之
旨唯曾子子貢始得而聞後之儒者止據一人之眇見
存為論說拘而守之不肯濶開一歩其於陸王則指為
頓悟指為放下屠刀夫聖門而無悟境則一貫之理亦
何人不可解說當不獨參賜兩人而朝聞夕死之說亦
[045-25b]
聖人之贅語矣且但如後儒所解則人誰不知然而人
皆可以夕死乎若猶未也則室中之羙富恐非宫牆外
望者所能測也
夫子之語曾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解之者悉
知其為曾子之悟不知後儒何忽謂悟為頓教然則曾
子之在聖門亦止可為頓教乎據後儒之意不過謂人
之於道當以積學為要耳所以有深積力乆之說然則
陸子之與陽明竟是不曾讀書字即不識義即可解者
[045-26a]
乎且但以積學為主吾不知學而不思又當為何如人
也况自周秦迄今其間博物洽聞者葢亦不乏果盡為
知道者乎果爾則聖人之門身通六藝者葢亦有人何
未聞孔子之以一貫告也且孔子之語子貢也曰汝以
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則多學而識其不足以盡聖道
也亦已審矣孔子而後幸有子静陽明其超悟逾量其
事功卓絶逾量曾未有纎毫與聖教相違顧乃不滿於
後儒之心即其不滿此兩人者究其讀書之精超悟之
[045-26b]
妙行事之當又未能盡逾此兩人亦見其妄矣當知學
悟兩途皆聖人所屬望於人者特學易而悟難耳學且
不悟者比比皆然學而悟則絶少矣子思之言曰尊德
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尊徳性而不致於廣大
道學問而不盡其精微恐皆為半至之學也行半至之
途幸毋輕詆升堂入室者也
周易者博文約禮之書也其天地人物精粗巨細罔不
具載則文之博也故君子之格物當由周易而始周易
[045-27a]
之物不格何物之能格乎合四聖之易而論之爻歸於
卦卦歸於圖則禮之約也伏羲由外之六十四象而歸
於兩儀由兩儀而歸於太極是顯微闡幽之妙也則禮
之約也文王之元亨利貞七日來復維心亨則禮之約
也周公於始成之爻命之為初而乾坤兩卦特添用九
用六兩節則禮之約也至於孔子乾坤彖傳文言以及
窮理盡性至命繼善成性顯仁藏用諸傳皆禮之約也
不博固無以為約徒博亦必不能約故必兼是二者然
[045-27b]
後可㡬聖人之一貫博文非一家之文徒資腐陳之糟
粕而人人咂其旨甘究復何味約禮非拘固之理未悉
衆妙之本原而空空存此静寂亦復何貫
子思孟子皆孔子一脉相傳深於一貫者也故克與顔
曾二子并稱大賢列為四配子思曰天命之謂性率性
之謂道此是一貫話頭只一性字便該之矣天則性中
最初之命賦道則性中推行之作用也子貢之言性也
亦兼言天道天所以原其始道所以究其終也此子思
[045-28a]
之一貫也梁襄王問曰天下烏乎定孟子曰定於一孰
能一之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只此不嗜殺三字各正
之太和原是如此長善之仁便是如此仁民愛物推恩
之廣全是如此此所由斷斷乎謂性為善也又曰仁也
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又曰形色天性也唯聖人然後
可以踐形又曰萬物皆備於我矣此孟子之一貫也
悟也者倐然之事非積累之事也夫積累云者窮理格
物之學求適乎悟之一途者也此但搜剔字義求明章
[045-28b]
句而已然非漸而積之則事物之理不能畢逹逮於窮
理而理明格物而物格有以探本歸原則倐然之境矣
譬如今人作文一題入手若有些子不能透闢則或終
歲終月不能置筆苟得旁人一發明之或因自心之觸
悟而心地倐然澄徹此非暫時驟通之事乎聖人之學
窮理格物者在平日則積累之事也偶然感觸者在當
機則倐然之事也夫子以一貫語曾子而曾子曰唯非
其積累既深轉為倐然之機乎若顔子之不違則無所
[045-29a]
容其悟矣所由髙於曽子一等也如僅執窮理格物為
是頓悟為非則行乎其途而未逹地頭者耳然而一貫
之妙非其人不易領㑹所由非頓而是漸歟
一而不一則不淪於拘墟貫而有所以貫則不病於紛

聖與儒何分孔子之於周易也如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復見天地之心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窮理盡性以至於
命易冒天下之道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至精至變至神
[045-29b]
皆說向精深沉細一邊後儒教人但教以窮理格物道
問學第說向粗淺顯易一邊是為學者言之可知精深
沉細一邊後儒尚未言及
一以貫之與天下歸仁止是一義仁即所貫之一天下
歸則能貫之妙也不待既貫乃始知之也
聖人之學無過知行二端其知難而行易者必事事察
識詳明然後能委曲周詳而無誤也不然則疑畏而不
能前矣其知易而行難者必事事身親歴過然後能
[045-30a]
窮理而至命也不然則虚懸而無所得矣故人之有德
者謂之德行謂有行而後能得之於已聖人之道貫於
參贊位育一邊乃始謂之為道是即德行之充也
一貫之說參賜雖同而實異曾子由力行而入故一㸃
便知子貢由多識而入其行尚在後靣故有不欲勿加
之說夫子曰非爾所及
元亨利貞乾之一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
以崇德也人之一貫也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搆精
[045-30b]
萬物化生天之一貫也
學人終身馳騖於名利塲中聞人所聞充口便言性學
此執樵夫之斧柯而妄擬海舟之篷槳也静中之妙不
曾體貼一月半月執古人片言隻字而胸無確見皆隔
膜者耳
一之云者無可分别之名也貫之云者是有可分别而
仍無可分别之名也至曾子之告門人是専說人已相
接之事宜乎確有分别而却専為恕字留神何也謂人
[045-31a]
知忠為盡己之事恕為及人之事判然各别而不知恕
之及於人也皆忠内事也故曰忠恕而已矣如云恕亦
莫非忠耳觀孔子之告樊遲以忠為與人之事則恕可
知矣如此則朱子盡己推己二解亦有半是半非其曰
盡者亦己推者亦己是也其於忠則曰盡於恕則曰推
非也當知所推之己仍然是自盡之己也
曾子告門人舉出忠恕原因門人皆知忠恕本是兩事
却要使他知其中一脉相通之故如云人知忠為自己
[045-31b]
一身之事苐及人而不如其為己則不可以為忠人知
恕為及人之事為人而不能實盡其在己者則不可以
為恕故及人之事皆自盡之事此方是一貫之旨天下
歸仁是顔子之一貫中也者天下之大本是子思之一
貫夫子之言性與天道是子貢之一貫仁也者人也合
而言之道也是孟子之一貫
曹月川曰一是仁之體貫是仁之用
薛敬軒曰夫子所謂一即統體之太極也所謂貫即各
[045-32a]
具之太極也按此解便與以仁分體用者逈别天下
何甞無解人可知敬軒造道之深
一貫八喻及詠易圖諸詩附後
一貫八喻
分疏理事太支離貫了方為得一時試㸔梅花春信到
一齊分付上南枝
本非第二可安排不是融通貫不來大似室中端正坐
千門萬户一時開
[045-32b]
千蹊百徑渺難任貫後寧煩著意尋譬若火鎔銅鐡錫
總來銷作一提金
天根秘宻少將迎用處何妨有異名肯把真金鎔在釡
方模圓板逐時成
太一分明貫裏居打成兩截欲何如若言尚待推移力
天籟憑誰撮合歟
果然貫了方成一函葢渾如天地般造化雖然殊萬類
陶鎔都在此中間
[045-33a]
内外憑誰區别之也無前後待思維百川總向歸墟合
消息盈虚水不知
三十年來被熱瞞止將太極作圖㸔驀從領得羲皇旨
凡百咀來作一九
改正循環太極圖
混沌前邊一畫無此時萬象總含糊徴文細補先天易
按候勻鋪太極圖日徃月來通竅妙坤終乾始定規模
只須近向身中取造化於人有異乎
[045-33b]
先天八卦圖
易卦開天天不違元之亨處露希夷乾坤終始剛三畫
日月廻旋當一期退象轉來還是進耦爻劈破復成竒
得知妙自天心出莫漫慇懃問伏羲
先天六十四卦圖
畫前有易妙無如畫後泥爻祗自踈龍馬負來原是數
天根見了不闗書追尋虚白通無極輪轉貞元起太初
若只但從圖象㑹北溟何自識鯤魚
[045-34a]
卦象圖
隂陽何處立胞胎太極中間兩曜來四象更須加一倍
六爻從此定三才鬼神到易輸情狀天地歸圖自徃回
都只厭渠滋味淡不曾親見地中雷
嵗令圖
四序循環逐漸移打從何處露端倪閉闗欲識真冬至
復命先尋活子時向後推遷成歳令從前竅妙出坤維
此時正是開天日七曜同宫也大竒
[045-34b]
月窟圖
皎月當天萬古清不知何自起貞明打從東北趨坤乙
旋向西南走兊丁乾甲己週三畫備巽辛初感一爻生
無邊造化資毫末莫待雷轟第二聲
天根圖
生長何能不斂藏㡬人從此作商量螟蛉未化封泥庫
蠶蛹將飛秘繭房裏面包含天有首外邊營固地無疆
祇縁未識歸根妙常到堅冰怪履霜
[045-35a]
總脉七圖
真人原自息深深莫向成爻以後尋月窟搜羅新月魄
天根培養舊天心恰臨坤位含終始一到陽生徹古今
不信但㸔雷起處許多爻象立森森
又詠先天大圓圖
一百二十單六畫後先天已備於斯内中打合師龍馬
外靣分疏倣洛龜攅攏百川歸巨海栽培獨幹長繁枝
伏羲圖與文王卦體用同原知未知
[045-35b]
詠文王開圖作易
劈破羲圖八八全易中何卦不先天情知卦畫圖中出
便合圖心卦裏傳合處藏分為妙諦用時含體是真詮
但從内外觀來徃聖道根源已卓然
賦得三十六宫都是春
羲皇三畫最分眀收拾剛柔造化精月窟轉來稜角
露天心起處卦爻生始終數具隂陽足上下經分序雜
成品物得資乾用九太和元氣各充盈
[045-36a]
冬至
子半貞元㑹天心肇見時葭灰初驗氣宫繡始添絲管
籥黄鍾律郊壇赤羽旗音希滋味淡陽徳是亨期
周易
易自乾坤二用來天人妙義此中該不知誰把乾坤用
九六方能逞異才
四聖傳心
圖裏精微詎易論圖中秘宻更難言解從未畫前頭㸔
[045-36b]
卜度無能是道源
天視
暗室從來不問天寧知天眼最幽懸偶然覺得回頭㸔
便是天光朗照然
安分
春是春來秋是秋難將綌葛易貂裘人生合有蒼天在
肯以閒心分外求
浩然吟
[045-37a]
造物陶鎔信有真行吟坐笑見全身堯夫卷裏分明說
不躡天根不識人
宇宙中間有大音等閒収拾入清琴從教霽月光風内
領畧乾坤萬古心
大璞生居造化圈混沌抱養不知年鑿開文彩光芒甚
照徹乾坤日月天
造物於人隔閡乎太和元氣本來俱天心見後安閒甚
何處春風不是吾
[045-37b]
紀夢
閒披書卷夜燈煌夢到尼山入講堂明月朗然天似水
虚庭依約起宫商
聨拆先天八卦圖
一爻初畫兩儀生從此三加卦體成盡解斷連㸔卦象
誰將分合辨爻情擬爻須向連時㑹逐卦方於斷處明
但識圖成十四畫先天無恙是羲經
河圖
[045-38a]
龍馬初生逈不羣開天妙道具旋紋生成數衍團圞體
竒偶形連活潑文位置乾坤藏浩漠包含造化在氛氲
若還未解河圖祕請與龜書較合分
洛書
試把龍圖辨異同獨將九數演宗風盡疑體段多藏伏
誰解方隅識㑹通合處既無分處有存時雖少用時
窮若言書數終於九請㸔周圍對待中


[045-38b]
周易函書别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