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5 周易函書約存-清-胡煦 (master)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函書別集卷六   禮部侍郎胡煦撰
易解辨異
下經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是辭之全吉者也又
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亨言雖薄亦無害也可見損非傷
損之損乃簡損之損矣今曰剝民奉上則勞民傷財矣
何得尚有薄亦無害之象哉與經文異矣彖曰損剛益
[043-1b]
柔有時損益盈虚與時偕行則此當在萬不得已之時
為此變通權宜之術而姑薄取之耳詳見約註
益卦初六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是全吉之辭也易之
爻辭凶則凶吉則吉若持兩可之見何云因貳以濟民
行今于爻中利貞每曰必利于正若其不正將不利矣
今于元吉无咎之辭亦曰必元吉然後得无咎夫元吉
為何景象乎元吉矣猶慮其有咎乎其作如此解說不
過因下不厚事一語耳然却未詳益卦得名從何處来
[043-2a]
其曰下本不當厚事故不如是不足以塞咎是將下字
指震初看而未知下字原指坤初是說未成益卦之先
也應震之初陽本自上乾来益於初故以下字說坤初
之隂見其先之無能為方顯得震初陽剛有為所以有
下不厚事之說今將元吉說作戒辭又以下不厚事說
在震上與孔子異矣凡易中除乾坤二卦之外有以元
字言之者皆在陽爻屯之初五隨之初陽皆是也如隂
爻主事之卦斷不稱元可知聖人定辭之妙
[043-2b]
損卦之六五亦指上九成卦之主說益之六二亦曰或
益之謂既有正應而忽得諸意外也蓋益之得名實由
初陽自乾而来而此爻比而承之因此與五本為正應
又忽得所比之益故以為或益之王謂五指正應也用
之為言謂守正順承而有應也帝也者震之初陽為卦
主者也今既順以應五而又得初陽之益若王用之以
通于帝者然也此一句又或益之三句之象也今謂以
其居下而受上之益則未知孔子帝出乎震之說矣且
[043-3a]
此爻言占亦止稱得一吉字何嘗有卜郊之說與孔子
異矣
益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蓋因震初為益之主
爻而震之一陽實由此爻遷之而下震陽所以遷而下
者又由坤隂遷居此爻而始則是震陽之能遷儼若坤
隂告之而震陽遂爾不違者然也是坤初之得行于中
以其告公而從也震為帝出之陽爻故遂以公稱之若
隂爻則常稱后矣坤為國邑坤在初為坤遷而中行仍
[043-3b]
然為坤若由國遷國者然也故曰為依遷國隂以得陽
為幸所遷之隂實近九五之陽故曰依此皆因卦中主
象一上一下而係之辭與損卦之三人行一人行之說
相類孔子小象曰以益志也見得此隂雖為上卦而動
作有為歸于陽爻故周公爻辭全以震初為主益志之
說若其心出于隂爻者然也若但以中行為戒辭以公
字指九五以遷國為遷國之吉占說得全無爻義非孔
子益志之旨矣異矣
[043-4a]
夬卦九三壯于頄有凶言應隂之象也君子夬夬言陽
剛之德本無私曲也此上為爻之主象獨行六字又所
以象壯頄應隂之凶也有慍則惕厲之義无咎亦乾三
之本德又所以象君子夬夬者也故孔子不釋壯頄及
獨行六字而但曰君子夬夬終无咎者以乾陽正大必
不終為隂應故止從乾三之本德釋之又明无咎即本
有愠而来有愠則必夬而不應可知故但蒙夬夬之文
而遂以為无咎也今以有愠為君子所愠則未達小象
[043-4b]
之意矣與孔子異矣愠者胸中自含之怒意也故下遂
以无咎承之凡人之行而有失者為過自人責之為尤
自心覺之為咎故欲解文周之辭則孔子之彖象皆不
可不察也
大壯觸藩之羊兊在上故既象羊又象觸五在羊上則
曰喪矣上在其後則曰退遂是觸而太過者也夬四之
羊亦在前而四與之合體故亦曰牽與觸字同義蓋相
粘著不相離異之象也今曰不與衆陽競進而安處其
[043-5a]
後夫下卦乾也非兊也何得象以羊乎且卦以夬隂為
義爻爻皆與上隂有相通道理乃顧以牽乾為牽羊異

萃彖用大牲利攸往與天命何涉而乃說出順天命者
蓋萃卦全在性情凝聚流通說此心同此理同之道而
事神感人莫不如是夫至誠感格必在无欲无妄之初
故既說天命而又以為順也此即中庸率性之說上由
天命出来者也故下文遂說出情字情者性之發也天
[043-5b]
地萬物至散而難萃而賦性之始皆出于保合太和之
利貞性情在人雖若甚狹而帥以為性塞以為體莫不
與天地萬物相同故於萃卦中遂說出大同而至公之
理蓋周易本言性之書故也如將天命解作時命則下
面情字豈非無根且用大牲本承假廟来利攸往承見
大人来今曰大牲必聚而後有則可以有所往是將二
句合為一句識者細心觀之成何道理亦異于孔子順
天命及見情之說矣
[043-6a]
萃四大吉无咎非戒辭也與衆順者相比恱以受之不
勞心力故大吉恱體而衆順則此心自然无咎而人必
無有咎之者矣然既已大吉而猶必曰无咎者以此為
多懼之地而九陽居之本宜有咎故既釋以大吉而猶
必以无咎言之因位之不當故也今但認作戒辭異矣
凡爻中之辭所言吉凶皆本爻之德一定而不易者也
先儒於貞吉等類多云不貞則不吉非易旨矣如此等
爻可云不貞則不吉然隨之九四說貞凶亦可云不貞
[043-6b]
則不凶乎如萃之九四曰大吉无咎并無他象此止言
本爻之德既是大吉又无咎也今曰必大吉然後无咎
是以大吉看作有工夫字面吾不知大吉又為何等工
夫也凡人占得易爻幸而大吉已無餘事矣豈可以吉
字作善字解乎夫吉者善之徵也善則所以致吉者也
既據本爻而稱為大吉自應確不可易只因其下有无
咎二字故小象以不當位明之豈以大吉為不當位乎
今但作大善之說異矣
[043-7a]
升四王用亨于岐山亨通也周易未經秦火非有訛誤
聖人之經烏可輕改此爻言用言亨而獨不言升以凡
能升者皆在下者也下則有可升之地業已上矣而又
何升乎上卦三爻皆受升者也在下故言升受升故不
言升此居順初與下巽相接而上承九五若人臣上奉
君而下求賢者然也奉君以求則非已之自用而王用
之矣岐山者與下巽互兊而伏艮山又因上隂兩開有
兩岐之象此在順初而受伏山之賢故曰亨如但作登
[043-7b]
祭于山與升卦之義有何干涉異矣
困之卦辭亨貞二字皆一字一義自乾之四德而外凡
見于諸卦中者莫不皆然今以亨字連困字釋之謂身
雖困而道則亨夫困有塞義亨有通義此相反而必不
可合一者也身既困矣道安得亨乎既亨矣安得謂為
困乎古今聖賢止奉此一道耳道亨矣而猶謂為困乎
聖賢之身與道為體道之既亨而猶謂身為困是名利
之徒耳不私且隘乎且其下又以貞字連亨字釋之謂
[043-8a]
占者處困能亨則得其正則又全以人事言之夫卦之
有辭皆所以明卦徳者也不知困之言亨是言困而求
亨之事是從隂陽反對循環變易中說道理猶睽本乖
離之卦而彖辭言同言通者然也皆指後来者說今觀
孔子彖辭既以亨字絶句而亨字之上先說不失其所
四字不失其所便指剛中說蓋謂如此然後得亨不如
此則不得亨也其下曰惟君子乎便可知困而求亨之
難矣下又曰貞大人吉貞字一句下文之中是也大人
[043-8b]
吉一句下文之剛是也故總承之曰以剛中也今將困
亨貞合而釋之與孔子異矣
凡卦辭皆言卦德者也井之卦辭改邑不改井无喪无
得言卦徳也往来井井言其利養不窮正无喪无得之
妙也汔至以下則以有䘮者歸諸人功亦以見井之无
䘮无得也而今曰其占為事仍舊无得喪而又當敬勉
不可幾成而敗說得與井德无干與孔子彖辭異矣
井彖據古本巽乎水而上水井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
[043-9a]
也无喪无得往来井井井養而不窮也郭京易舉正改
邑不改井下有无喪无得往来井井八字而本義則曰
无喪无得往来井井兩句義與不改井同故不復出或
亦古者相傳之本原有不同第以孔子六十四卦彖傳
按之凡彖之解釋卦辭未有一卦輕置卦辭而不釋者
也且井卦之德全在此无䘮无得往来井井二句豈有
彖辭可以輕去者乎亦異于孔子彖傳之例矣今按古
本而考正之
[043-9b]
得朋喪朋之說始于坤而井言之者井固坎巽合卦也
後天之坎居先天之坤位後天之坤又居先天之巽位
穿地可以得井此之故也因先後天之坎巽俱轉换于
坤故坤言得喪而坎巽合井亦言得喪也今但以為占
與孔子異矣
井四无咎小象明曰修井則是蓄泉以待用也今乃以
雖无及物之功而能自治為无咎與孔子異矣
漸之九三象辭婦孕不育失其道也此與坤之失道本
[043-10a]
是一義皆自失陽起見故孔子之坤象反失道而言則
以為得常得常即得道之義今漸之九三本為陽以中
爻論則為二隂所得而成坎坎男也今坎男變而為坤
失此陽爻故有離醜不得之說以上卦合巽成離而論
巽離女也隂以得陽為得道今隂爻化去不成大腹之
離是隂不得陽失其常道故以為失道今但曰其占為
夫征則不復婦孕則不育而離醜失道并不詳察與孔
子異矣
[043-10b]
帝乙歸妹坤納乙指坤言也帝謂五也妺為坤初下配
而為兊也泰之帝乙歸妹明坤五下交于乾二也此則
明坤三之来于兊而稱妺云者變兊少女本由坤而分
出又在五下故稱妺也坤主中爻而今居五位故以為
帝乙歸之袂手衣禮容之外布而下垂者也人身處中
而四肢外布手又下垂據坤而論則中具而外缺兊主
在外而四布若衒之者然故為君袂不如娣袂也變兊
少女故稱妺乾為衣又為美上卦得一乾于下下卦得
[043-11a]
二乾于下故既象下垂之袖而少者遂不美于多者矣
今但以為居尊下應尚德不貴餙為帝女下嫁而服不
盛之象竟作如此人事說非爻象矣至月幾望句始言
與二相應又止曰女徳之盛與孔子以貴行之義異矣
豈知歸妹之與袂是坤四之行非坤五之行也至其交
二始為坤五之事故曰以貴行也詳具約註本爻
旅小亨小字指五隂非謂小事也故孔子曰旅之時義
大也今以小為小事與孔子異矣
[043-11b]
旅大象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明離也慎止也不留則明
止相合之妙也今但曰慎刑如山不留為止遺却明字
之象與孔子異矣
六二得童僕貞九三䘮童僕貞厲凡元亨利貞四字見
于卦中皆自為一句二之貞者中也以隂居隂也故小
象曰終无尤也三之貞以陽居陽也厲則乾三之位然
也喪失也即坤卦得朋䘮朋之義也得三之陽附于二
之隂䘮謂陽之化而隂也今以三之貞字連下句為義
[043-12a]
而反以二之貞字連上句為得其童僕之貞信與孔子
之釋元亨利貞為四德者異矣
旅九四後儒謂以陽居隂處上之下用柔能下故其象
占如此又謂上无陽剛之與下唯隂柔之應故其心有
所不快然則有陽剛之與者皆吉隂柔之應皆不美者
乎不知得字本于坤卦與坤卦得喪之旨異矣
巽之初四兩隂為主故卦辭曰小亨下文利往利見皆
小之亨也彖辭中剛巽乎中正言剛之不逆于隂柔皆
[043-12b]
順乎剛言初四之志得行正亨字之義所謂剛者即卦
辭之大人也柔皆順之即利見也故下全舉卦辭即用
是以二字貫之今將剛巽二字說作兩義竟是巽之一
卦主剛而不主柔不唯與小亨之說相悖與孔子全舉
卦辭之旨異矣與諸卦彖辭多說往来上下必先審定
主爻之旨異矣
巽无初有終初終即始終先天圖隂陽相循而相伏相
勝皆涵于始終二字之中陽有而隂无陽明而陰晦周
[043-13a]
易之通例也此卦先隂後陽所以著无初有終之象又
因九五原是陽爻因言初隂伏下之陽原是无的所以
謂為无初故孔子雜卦便以為巽伏也謂一陽之震伏
于坤下由坤而来故以為初之无然由震而兊而乾一
陽二陽三陽故以為終之有蓋此卦之有无與蠱卦有
字不同蠱卦止是有无之有此有无則當明晦二字看
蓋之之暗昧非目可覩故不可以言有若陽之升也煥
然而明故可言有陽之反也闃然而寂故可言无是則
[043-13b]
初之无謂隂盛揜陽乃庚象未見以前之事終之有謂
隂盡陽全乃庚象既見以後之事所以有先庚後庚之
說其以三日言之者時有三候位有三等之旨也蓋周
易賤隂而貴陽故于隂陽之始終每每慎重言之今乃
曰有悔是无初悔亡是有終以下句作上句註脚且爻
中但曰貞吉悔亾并无有悔之說乃忽添出有悔二字
與孔子異矣
周易所言道理非天地生人生物之理即聖人參贊位
[043-14a]
育之理雖有極鄙極䙝之象而極精極深之義存焉時
不越乎三候位不越乎三等故卦立三爻今曰三日即
三爻三候三等之義也顧乃以先庚三日為丁後庚三
日為癸又止以丁寧揆度之說解卦中所无之義豈知
甲庚己乙文周取之皆有深旨若丁癸與辛則爻之所
无何待解說况不切當乎且周公爻辭明曰貞吉孔子
小象明曰位中正也豈有貞吉而中正者猶待于丁寧
猶待于揆度乎與孔子中正之說異矣
[043-14b]
上繫首章從天地乾坤說起是易卦之本原初未說到
立卦成爻之事所云八卦相盪與剛柔相摩同類是天
地自然之八卦即指下文雷霆風雨言也葢此節全說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時事故其下文方說到成男成女
今竟指為易卦之變化因謂兩摩而四四摩而八八盪
而為六十四之說全不念雷霆風雨日月寒暑成男成
女皆是說絪緼時相摩相盪之妙皆天地自然之摩盪
與孔子異矣及至第二章設卦觀象說出剛柔相推此
[043-15a]
方是卦中之摩盪也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此知字即陽之明也即知識之知
下曰易知簡能正是知能各效之事今指作主字解說
與孔子異矣
有親有功二有字與中庸有臨有容有敬相似是說性
中所具乾坤之徳其知能足以如此而已非真有親近
之可見有功之可言也觀下文成位其中猶說易簡理
得則上文全說性中之能可知矣今曰與之同心者多
[043-15b]
故有親與之協力者多故有功全說向感應事為一邊
與孔子全說性量者異矣且以有功說出協力者多尤
屬膚殻无論不覩不聞非人所能協力然則聖人參贊
位育猶有待于協力者而後能乎異矣
二章觀象繫辭此象字謂三畫卦中之象即純竒純偶
中滿上缺之類也觀下文所說剛柔相推可知今曰象
似之象與孔子設卦觀象之說異矣盖此猶是設卦時
事非繫辭之後即其相似者發揮道理也
[043-16a]
天地間所生之物皆隂陽摩盪而生而隂之與陽則太
極之發舒者也三極之道全屬動用邊說在隂陽既形
之後故可分而為三若論源頭均出敦化之太極原未
有兩太極也今曰三極各一太極是太極竟有三个而
天地與人竟不得同源而論矣與孔子易有太極是生
兩儀之說異矣緣其錯誤之故皆由認道字在源頭一
邊子思不云乎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夫和則既發以
後之事也下文說到化育正在功用一邊正是道中之
[043-16b]
事故此處既分三極便說出道字可知三極便是剛柔
摩盪以後之事而猶謂之為極者是極至之理非太極
之極也即以極為太極之極亦是三者同出一太極豈
可曰三者各有一太極乎
五章易有大本有大用太極本也隂陽以後皆用也太
極元也隂陽以後皆亨而利貞者也隂陽者太極之動
元之亨也其在乾彖則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者乃其象
也而隂陽之運更微乎其微非視可覩非耳可聽故能
[043-17a]
入天下之有形无形而生育之而變化之而卒不可得
而執也故可見可聞之處有可見可聞之隂陽而不可
見不可聞之中亦遂有不可見不可聞之隂陽如昏明
晝夜髙下尊卑之類總未有能外者也紫陽與陸子所
辨直以隂陽為形器矣夫隂陽而為形器苟无形器將
遂无隂陽乎其註易也又以隂陽為氣夫寒暑晝夜可
以氣言矣彼髙下尊卑小大隱顯非氣所攝將遂无隂
陽乎孔子曰一隂一陽之謂道又曰形而上者謂之道
[043-17b]
便是以隂陽為形上之事緣此隂陽方由太極初亨而
出尚未到化生人物之時安得有形器之可言又其功
用至于涵天下之大凡屬有形无形皆此隂陽變化所
成是其體原立於无聲无臭之中而其用悉周于有象
有形之後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今曰隂陽為形器與
孔子形上之說異矣氣字之說雖屬近理然隂陽之妙
有理存焉實非一氣之所可盡也
道也者充周之大用也然四書六經所言之道未有不
[043-18a]
說在大用一邊者今觀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
者天下之達道是既發之後方始為道也又曰造端夫
婦察乎天地夫造之察之皆大用之流行也又曰君子
之道費夫費則其用也又曰行逺自邇登髙自卑夫行
登則其用也又曰發育峻極非用乎大學曰明德新民
明與新非用乎論語曰吾道一以貫之貫非用乎忠之
與恕非用乎聖賢之經從未有將道之一字說作隂陽
之所以然者今曰隂陽之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
[043-18b]
是明說理為氣本將道字看作隂陽之所以然置一隂
一陽於不問豈知太極之中原不可以言說原非理之
可求逮于隂陽既形乃始有道若无隂陽則化原既絶
道於何有乎亦異于孔子矣
五章道具于隂而行乎陽繼言其發也夫文周之易孔
子之傳及先儒之訓從未有以道為隂者夫隂陽二字
當形上之時太極初亨之際本相須并用而分析不開
者也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若使隂陽可以分開則无
[043-19a]
變化无生育安有人物哉其以道為具于隂者是周子
以太極為静之見也豈知太極雖立體于无而其出不
窮綿綿不息必不可以獨静言也故羲文周孔四大聖
人總不能于太極之内更置一辭者職是故也且既有
隂陽之可名已在太極既亨之後既有動静之可分已
非太極渾淪活潑之本體故周子雖欲言之亦未能于
太極增一辭也今曰道具乎隂而行乎陽是一道也而
又自為本末矣又曰繼言其發也豈知繼之為言正在
[043-19b]
各正之時是天賦人受相續不絶之微旨其上有乾元
之亨乾道之變化在焉不可謂人之所受由道之具于
其先然後發出来也况又以善為陽之事是仍陽善隂
惡之說夫周易之陽爻其不當位而不善者盖亦多矣
與孔子異矣
繼之者善即天命之謂成之者性即率性之謂俱本上
道字說来是乾元既亨之大用也今以善為陽之事以
性為隂之事分隂陽而言之則是性中竟无善矣不知
[043-20a]
元善之長又何以稱也知非孔子合隂與陽以明道之
旨矣異矣
上文以道為具于隂下又以性為隂之事不過是陽動
隂静之說以成而定静者為隂以動用有作者為陽耳
不知隂陽自太極既亨以後无論在人之與在物必不
可分所以孔子指為一隂一陽之謂道是合一不分之
語言其相資不悖者也若使偏隂偏陽則變化生育之
理杳然以息安復有所謂道哉故指性道為隂指善為
[043-20b]
陽是皆未明孔子一隂一陽合言之義也異矣此章首
云一隂一陽之謂道便是說隂陽迭運相資合徳而道
之大用行焉繼之者道之繼也成之者道之成也仁智
此道也顯藏此道也德業亦此道也皆隂陽合一不分
之大用也今又曰仁陽知隂亦異于孔子矣夫仁知皆
性之徳也前既以陽為善矣豈曰仁善而知不善乎
凡傳中所云易字皆指易理而言非謂易書之易與易
理之易有二也即間有指文周所作之易書而為言者
[043-21a]
亦是分論書中之理書而无理安用此書乎今曰理之
與書皆然則分理與書為二矣書而无理不為悖理之
書乎亦異于孔子矣
生生之謂易亦非謂隂生陽陽生隂也只是生生相繼
若祖孫父子相衍而不窮者然也如使隂陽各居必无
化育尚無生之可言安有所謂生生者乎蓋天地之理
必能變易乃始不窮如人之有少有壯有老此人之變
易也人之有祖有父有子有孫此代之變易也即如隂
[043-21b]
陽非有二也乃從而加之則為四象矣又從而加之則
為八卦矣又從而加之則為六十四卦矣夫四象兩儀
之所生也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則兩儀之生生者也然
每次所加不過此一隂一陽乃易而為四象易而為八
卦易而為重儀重象重卦絶无有與兩儀未加之先渾
而相同者此所由以變易之理歸諸一隂一陽之生而
前曰一隂一陽之謂道後又曰生生之謂易也今曰隂
生陽陽生隂隂陽不交安能有易亦異于孔子矣
[043-22a]
仁智性中之四德也仁元而智貞仁敦于内而智周于
事者也故仁智可以分言而隂陽則必不可以分貼夫
仁智皆道也今謂仁陽而智隂已非道字之義又以顯
仁之仁指為造化之功徳之發也是竟將仁字說向事
為一邊去了與孔子元為善長體仁長人之說異矣豈
知顯仁藏用止是說内外流通顯與用說在外一邊仁
與藏說在内一邊顯諸仁者謂外面之著見皆大本之
發舒也藏諸用者謂裏面之藴蓄即大化之潛匿也不
[043-22b]
執確不可易之理以解經恐非孔子之經旨矣異矣
天地設位而易行其中是推本知禮之原以發天人合
一之妙今曰天地設位而變化行猶知禮存性而道義
出添出一猶字便將天地與人說作兩様遺了效法二
字與孔子易簡理得繼善成性之旨異矣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先儒以為返一不用以
象太極夫有形有象之事可以象求太極有何形象而
可以象求乎孔子本文業有象二象四之說何獨于象
[043-23a]
太極而遺之不知此節全說揲蓍之用既已有蓍則有
象既云五十則有數既云其用則非渾然在中之時安
得尚有太極之說故此節全從用處說道理如象二象
四象閏皆用邊之事也其從象二說起者太極无形可
窺其既亨之大用率由兩儀始也伏羲之圖從東西兩
儀畫起兩儀之所由始不可畫也文王之卦從乾坤二
用起乾坤之所由来不可言也周公之爻從九六之初
起初爻之所從出不可言也孔子之釋元也但指為萬
[043-23b]
物所資以始者於此而元之為元不可言也太極何形
而可以象求乎異矣
十章首曰有聖人之道四末又結曰有聖人之道四則
至精至變至神三節不是專說蓍卦可知故每節結云
非至精至變至神莫與于此此字指本節之上文至精
至變至神即指聖人猶云非聖人莫與于此也今但專
指蓍卦與孔子有聖人之道異矣
上章知變化之道二句本顯道神德行来全指蓍䇿而
[043-24a]
言謂四營十有八變其中變化實有不測之妙非人臆
計可窮故曰知變化之道必知神之所為見變化之難
知也此章前曰有聖人之道後曰有聖人之道故雖言
易便不宜㤀了聖人今于尚辭尚變四句之下仍曰四
者皆變化之道皆神之所為則是全言蓍策了則是以
知變化之道二句為此章章首之語錯簡于前章之下
竟忘此章一起一結皆云聖人之道矣與古易舊分之
章句異矣
[043-24b]
十一章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神本圓神之神來知本方知
之知来向来先儒之說皆謂往為己往来為方来盡將
知来作前知說不知来之為言指所從来之地即卦爻
之所由以成知為大明之著見乾見天則復見天心即
此知也此句是方揲蓍時事尚無定著故上文以為圓
神往謂卦爻已定由此而往藏謂後此之吉凶得失悔
吝憂虞尚未形見者悉藏其中此句在卦體已成時說
因後此之行止動静悉不能違故此以為藏而上文以
[043-25a]
為方知是即以所藏者而知之也孔子之彖多言往来
凡来皆說方成未成之時凡往皆說已成之後不達先
聖之旨將往来顛倒說去又且說作卦變與孔子異矣
太極之說是孔子于兩儀四象之前推求来厯知其不
可名言不可思議故以太極二字贊之太者尊上之稱
極者无以復加之謂尊上而无以復加固非圖之所可
畫者亦非孔子說此二字便作此圖也孔子而有此圖
則先儒之傳授當亦有逓相授受者矣不知太極二字
[043-25b]
止如孔子之釋乾无可稱說特以大哉二字贊之下文
曰萬物資始不過元之真妙處不可名言爰以亨而利
貞之後所生之萬物仰而上遡之以為資其始于此耳
此後惟子思之說中其文法類此蓋中之虚涵難可名
言不得已從己發之後既有喜怒之可名矣因而上遡
之以為此其未發者耳太極而可圖也將中亦可圖乎
周子立為無極圖其上一圈則太極之位也其下隂陽
分列則兩儀之位也其下五行分布則四象之位其下
[043-26a]
兩圈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及化生萬物乃三男三女雷
風山澤之定分則八卦也至通書說無極而太極竟說
出兩箇極来無極而謂極太極而猶得謂之極乎先儒
主張太極圖說以為確不可易恐翼易之孔子不應秘
而不言亦異于孔子稱太稱極有贊无圖之旨矣
古傳太極圖為隂陽兩形自煦而論業有隂陽兩象則
兩儀之事矣止以糾繆迴旋象太極中絪緼渾淪之妙
此亦因太極不可圖畫故以太極所生之隂陽兩象從
[043-26b]
而圖之亦如乾元便說所生之萬物子思之未發便說
已發之喜怒哀樂耳故其道理猶可意㑹然已不若河
洛二圖及先天四圖之妙也以河洛二圖及先天四
圖合而為一共成一圖名曰循環太極圖虚其中以存
太極之真仍以隂陽兩象布之于外其隂陽之生而盛
而終也各有其位其隂陽之初微中盛而末衰也又各
得其理其由隂陽而四象而八卦而六十四卦又各得
其分故可從而三分論之又可從而六分論之庶于孔
[043-27a]
子之說有可相符者矣乃後儒執太極以為圖亦異于
孔子有贊无圖之旨矣
太極在萬物未生之先性命未正之始乾元未亨之際
有何理之可言故周子以無極解之孔子之在易中亦
有言理者矣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是也窮理者下學之
事盡性至命則上達矣夫性命之上有何理之可言今
曰太極者理也與孔子異矣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在十一章註云此聖人作易
[043-27b]
之所由此說甚當蓋孔子既以洛書句說在周易中下
又云聖人則之則河圖洛書均為作易之具可知下又
云河圖洛書詳見啟蒙及觀啟蒙又引向歆孔安國之
說以為大禹時神龜負書出于洛大禹叙之而作範夫
洛書果出于禹時孔子顧兼圖書二者說入周易非孔
子之誤乎且先儒以為作範之具而孔子以為作易之
具不尤誤乎夫孔子既在諸儒之前又處詩書大備之
日其必有所考據明矣顧今以為作範之具則是孔子
[043-28a]
錯簡入周易者也與孔子異矣
形而上形而下或問朱子曰上下何以形言曰此言最
當若以有形无形言之則物與理相間斷矣器亦道道
亦器有分别而不相離也如有天地便有太極之理在
裏面如人有此身體就有五性之理在此身體之中所
以孔子分形上形下不離形字也卦爻隂陽皆形而下
者其理則道也此段解說只是形下之器便有形上之
道寓于其中所以形上之道亦說形字謂有所附麗而
[043-28b]
見耳是道器兩不相離之說其言未嘗不是然細檢點
將来止說得形而下者一句耳其于形上之道仍未之
有解也孔子明將兩句并列曰此則謂為道彼則謂為
器也今謂器中有道可也謂道即為器則萬不可也盖
形而上者謂之道即一隂一陽為道之說隂陽生于太
極有形有器之物又生于隂陽太極立于形器之先其
不可以形求不可以象覩斷然矣萬物生于化醇搆精
之後其必各成一形各成一象又斷然矣第太極之生
[043-29a]
物非自生也物之受生于太極非直由太極生也其間
自無而有自隱而顯斡旋太極之能發揮太極之用實
有將形而尚未有形之一候而太極之大用遂能兼綜
有形無形而无乎不至此隂陽之為也故曰一隂一陽
之謂道因其在將欲有形之際故曰形而上者謂之道
也若使其體已定其象已定則形而下者謂之器矣周
易為聖人傳道之書凡有形有象之器與有形有象之
卦俱要推求到無形無象之時所以能然之故此聖人
[043-29b]
傳心之妙旨也今曰器亦道道亦器縱能使形下之器
說得固有着落然亦止合說道器而形上之道則未知
落處矣與孔子分說道器之旨異矣其曰卦爻隂陽皆
形而下者其理則道也則其説自相牴牾矣今將卦爻
隂陽說作形下之器試問揲蓍求卦當分二掛一揲四
歸竒之候所得止單四重四之數耳此時隂陽老少畢
竟有何形象可指而謂之為器乎隂陽之體段不明自
難曉然形上之道也
[043-30a]
貞成也謂一元之理由亨而利而貞而物斯成矣其物
既成則遂端端正正定位于此而他物不得而勝之故
又有正字定字之義程子于乾卦之貞已有成字之訓
是謂其從一元来也豈一常字可以了之此節之貞以
成字為義而正定自在其中者也今但謂之為常非其
旨矣異矣
周易六十四卦莫非象也其中包涵實理非言可盡故
文王之卦辭周公之爻辭非舉物理以象之則舉人事
[043-30b]
以象之亦謂舉其形似者而已耳盖因實理難可明言
又因據其實而言之止能發明此一事一物之理終不
能髙視逺寄旁引而曲達也故舉其形似者而言之使
人知此為形之似則此外必當有理之真矣如象以此
等物理便云此卦此爻實有此等物理如象以此等人
事便云此卦此爻實有此等人事但據所似者而即以
為真不知真者之必非似也則亦與易者象也象也者
像也之義異矣
[043-31a]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此處果應有凶字則孔子
已先言之矣蓋幾字止言元之將亨而未顯故曰動之
微亦非謂此為兩岐之名也自周子有幾善惡之說後
儒宗之竟不深察孟子性善之說竟不深察中庸發皆
中節之旨竟不深察周易中乾道變化保合太和元善
長人之義失聖人傳心之真諦遺誤後學不少當知周
易全是明性之書四聖相傳之道盡在其中故曰繼之
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
[043-31b]
謂之智又曰易冐天下之道又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又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盖人物之性資于乾元當賦
畀之初全是太和之各正故其率之而動一太和之自
動全是天理全是吉徵若使此處但有些微不和便為
戾氣所阻塞安有生育子思之所謂率率之于天命者
也即文言中元為善長之義也本無一物可雜烏有凶
之可言今取漢書謂吉下有凶字與孔子專言吉者異
矣吉凶之說始于漢書再倡于周書幾善惡之說後儒
[043-32a]
不察遂謂易為卜筮之書專明吉凶已耳夫易固明性
之書也性量之大何所不包况其大原本出于天雖吉
凶禍福无不盡在其中而要其發源之初全是太和全
是善機全是生氣子思以為發而中節為其率于天之
命也孟子以為性善以其保合之太和藴而為善之長
也然此最初之太和極靈極妙實能開闢天地創立人
物逮于人物既繁並行並育乃始有吉凶禍福之可言
即孔子之言圖也亦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
[043-32b]
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吉凶在生
八卦之後亦非謂太極生兩儀時便生吉凶也且卜筮
之說原非聖人作易本意聖人懼性道之真難可名言
故借卜筮之理而表之又懼性道之精微未易解㑹恐
傳之不永或至厭苦而棄去之故寓前知之理于卜筮
之中其道淺而易求又為趨吉避凶者所必不可廢故
可永其傳以俟其人也至于生人所性之靈妙得于天
命斂之而涵萬有于寂擴之而彌綸天地可以自无而
[043-33a]
造有可以自有而造无可以使靈蠢易質可以使虚實
易用其靈无比其妙无涯故參贊位育直任之而不辭
其以吉凶之可見昭于卦爻而示之者謂非斯人所共
曉難于共喻耳緣是遂寄卜之理于龜寄筮之理于蓍
亦非謂天下之有形有質者止此二物靈也謂朽骨猶
靈則靈于朽骨者可知腐草猶靈則靈于腐草者可知
凡欲使人知天地之間皆此天命皆此一元之太和故
无有一物不具此天命則必無有一物不具此太和者
[043-33b]
豈天命之一元為至靈乃分而給之顧有不靈者乎特
淺者得淺則但以為卜筮之書深者得深則自逹于性
命之真矣甚矣吉之先見一語非静㑹而達原者未易
言也
下繫第六章乾坤其易之門耶一節是謂伏羲所畫先
天之圖便足以傳聖人之道非泛論卦爻所自始也觀
後節以開卦稱名為衰世可知矣但謂泛論卦爻與孔
子異矣
[043-34a]
下繫第六章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不越謂與伏羲所畫
先天圖中至微極精之理與之相合而無違也蓋伏羲
所畫先天大圖有六十四種之象則即有六十四種之
義存焉名雖後聖所立然既將伏羲之圖開而為卦則
其命名既不違乎六十四種之象自不違乎六十四種
之義故云不越謂不違乎圖中之義也觀下文彰往八
字何等深奥何等秘密便知圖中之藴今謂萬物雖多
无不出于隂陽之變止于泛論卦爻不知此節止是辨
[043-34b]
卦名之所自始見羲圖之義藴无窮以完上節體撰通
德之義與孔子異矣
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便可識卦之冇名皆後聖之所
命非伏羲之本有也下又曰開而當名謂開圖也便可
識卦之稱名在既開之後又可知伏羲傳道止于四圖
便具无窮之義故下以彰往八字發揮伏羲圖中内外
流通渾淪包括之妙又况伏羲時嗜欲未開文字未啟
尚未開而為卦將何據以稱名乎迨至三易開圖為卦
[043-35a]
若非命之以名則其卦不可得而别也而卦中之義亦
不可得而宣故圖者伏羲之所畫卦者文王之所開名
則既開而命之者也今止于泛論卦爻不復稽類以論
世不别圖與卦之所分然則伏羲之時嗜欲未開人情
渾穆外户而不閉豈遂有師旅之興爭訟之事乎與孔
子稽類之說異矣
衰世之意本義以為文王與紂之時豈竟以文王為衰
世乎連山歸藏實始開圖豈連山歸藏之世為衰世乎
[043-35b]
然觀孔子用一意字是聖人无窮之心為後世久逺之
慮深懼乎世道衰微故開其卦而命之名因其名而寄
其義是與民同患期以濟民之行耳非謂適當衰世始
開卦而命之名也若適當衰世始開卦命名以濟之亦
已晚矣故以為聖人用意計深慮逺云耳是懸揣其心
事如是今直以為衰世異矣
稱名之名專指卦不指爻夫爻不過初二三四五上而
已不得遂以此為爻之名也若卦則師有師義比有比
[043-36a]
義六十四卦各一其名則亦各一其義况一卦之六爻
莫不各得此卦名之義特有隂陽上下淺深内外之分
耳故因名而稽類是稽卦名之類也今兼爻而言之異

彰往八字言先天圖也彰往謂圖之在外由此而往者
明而易見故曰彰察来謂圖之在内所以能来者隱而
難窺故須察微顯是引外而入内使往之既彰者有以
察之于微而探其本窮其源也闡幽是推内而出外使
[043-36b]
来之難察者有以彰之于往而顯明呈露也彰往四字
分内外而言而所重在本源之地故其中用一而字微
顯四字合内外而言雖不離来往之中而却别為一義
故其上用一而字總見伏羲所畫之圖天地之秘危微
之旨内外流通渾淪周匝無妙不具乃不言圖而言卦
爻與孔子異矣
開而當名辨物即謂開伏羲之圖折而為卦以作周易
其必待作易時然後開圖而為卦者以伏羲之易即在
[043-37a]
未開之圖渾淪周匝内外流通所云體撰通德者是也
况伏羲之時原未有繁然雜起之事固不須開也至于
後世人情多偽事故繁興故後世聖人開而作易以寓
維持世道之意而圖于是乎開矣當名八字皆作易之
事也當名者當其體而予之以名辨物者辨其類而象
之以物正言如元亨利貞之類决辭如吉之與凶利與
不利之類但知作易之時乃始開圖則伏羲之圖未開
可知既云開圖而始當名則伏羲之圖原未有名可知
[043-37b]
此所由謂稱名為衰世之意也如不知彰往八字止于
說圖因不知開之一字為是開圖乃曰開而之而疑有
悮是將以此而字與往来顯幽等字作一例看矣若使
聖人之經連用十八字皆一虚一實中間并無分别成
何道理成何文法乎異矣當名雖止八字而作易之旨
全備而无缺故曰備也此與彰往八字一言伏羲之圖
一言文王之易止在一開字分别界限然伏羲之圖而
即以易字冠之者是文王之易本開圖而為之故遂謂
[043-38a]
圖為易也又以文王之易既成而仍以伏羲之圖冠之
於首以為周易之所從来故也亦如連山歸藏本不名
易而後人同稱為三易云耳此節之義本分上下兩段
乃因開之一字以闕文疑之夫周易未經秦火安有闕
文此與坤卦文言中之順字及後得主而有常不必添
利字皆當以經文為正若於道理不易測處不能闕疑
以俟後儒止疑為秦火以後之書異矣
徳行恒易以知險德行恒簡以知阻孔子於此用兩以
[043-38b]
字則是知險即在恒易中知阻即在恒簡中今曰雖易
而能知險則不困於險既簡而又知阻則不困於阻竟
將易以知險簡以知阻說作兩截竟置二以字於不問
與孔子異矣且上文本乾坤健順而言之是說乾坤之
德行有以知之非說人也况下文說心研慮定吉凶成
亹亹本上一能字猶是說乾坤健順之能而兹說作人
且說作戒辭與孔子兩以字之旨異矣
參天兩地而倚數孔子說卦但論蓍耳其圓神之圓是
[043-39a]
說道理之无滯方智之方是說道理之有定非天圓之
圓地方之方也今于易外補出方圓以釋參兩則是數
由天地而起非參天兩地而倚數矣與孔子參兩倚數
之旨異矣豈知參兩之妙出于河圖之生數故孔子謂
為倚數又豈知筮中之妙四而一之始為一竒重四而
合之始為一偶乎
傳中之易字皆是言隂陽變化之理聖聖相傳天人合
一之道也乃或解為天地之易或解為聖人之易天與
[043-39b]
人有二易乎又或解為易書又或解為易理書與理為
兩事乎與孔子異矣
數往者順知来者逆此本天地定位四句来據圖而言
之論位亦論時也因天地山澤八象在先天圖中各有
一定之位而八卦之所始又莫不各有来處故由後而
逆遡之以究所由来是欲人探討太極秘密之精究化
源之所自起使人知聖聖相傳之道即在其中若由此
而往則在有象之後顯然可觀孔子所由謂為彰往又
[043-40a]
曰其上易知也唯從来之地大化大用俱藴其中而却
藏于无朕孔子所由謂為察来又曰其初難知也觀下
文又補之曰易逆數也可知聖人敎人著意留神不在
順而易知之地而在逆而難察之中矣如不知来往順
逆之說即在天地定位四句之中但謂往為已往来為
將来是但知已過者之為往逆我而来者之為来矣是
我立于此而不動者也非流行變易之義也譬若有人
行于途中未有不以發跡之地為来處者也未有不以
[043-40b]
前途之進為往者也未有不以從来之地返而歸之為
逆前往之途昭著于目前為至順者也何况有形有象
之物俱由太極而来原無形象之可指安得不逆而難
乎故下特提之曰易逆數也見羲文周孔所作以敎人
者原不徒在顯明著見順而易知之地也如不知此語
是原本上文說圖中之事致令往来二字㒹倒看過與
孔子異矣
數往者節本天地定位節来指先天小圖而言也夫先
[043-41a]
天八卦固一生俱生者也安得曰此為已生之卦此尚
為未生之卦乎如其尚有未生之卦則是先天圓圖必
有缺而不全之事與天地定位之節異矣且謂起震而
歴離兊以至于乾數已生之卦也自㢲而厯坎艮以至
于坤推未生之卦也如使巽坎艮坤猶属未生是先天
一圖止有東半邊少西半邊矣不知来往之說是自太
極兩儀四象由中出外而言往来非自震至乾自㢲至
坤旋轉而言往来也邵子以天根月窟旋轉而言往来
[043-41b]
亦是先定乾坤之位然後觀其上交下際之妙故亦各
有順逆也又曰易之生也則以乾兊離震㢲坎艮坤為
次故皆逆數也夫乾一兊二之數至順也安見其為逆
也如以乾之生由震而起是由四而一故為逆則㢲五
至坤八亦不得為逆矣来往之旨不明順逆之說莫辨
與孔子異矣
索之一字本兼交與生之兩義是有求于彼而即獲助
于彼之稱也譬諸索債必先有以與之然後取之使歸
[043-42a]
于己也即其取而往亦期其得而来也故不謂為交不
謂為生而直謂為索也无與而取彼必不應无交而欲
其生必不然矣如夫婦然陽德先施謂之交隂形翕受
始為生也及其既生仍從男姓若先與而後取者然故
但以為索也今立坤隂之體于此乾往而交之于初逮
于坤納乾初而生震之長男是長男雖由坤生因乾之
索而遂從乾以為男坤直借體耳是乾先以男往而震
仍以男来故謂為索也今但作求字解與孔子異矣
[043-42b]
孔子推廣八卦之象非徒欲人推類以盡其餘也欲人
由此等之象反求此卦性情之真而已因卦中實理難
以意測故指其象而證之天地雷風是也又懼一象不
足以盡其藴也于是逺取物近取身又取諸人倫猶慮
此卦之性情不能盡契其真也又即八卦之象而推廣
之欲人每讀一象須將本卦回顧一番又合此衆象將
此卦頻頻回顧但知无有一象不具此卦之性情又合
此衆象亦止完得此卦之性情則此卦之性情其真自
[043-43a]
定而廣象之外未有之象皆可因類而求矣如不知因
象而返求于内思得此卦之真但謂因象而博求于外
期盡卜筮之類與孔子廣象之旨異矣
大畜時也此在雜卦傳中皆以兩者反對為義大畜謂
畜聚之大者不當以止健為說无妄謂无所冀望然動
而有傷則災也可知蓋健而能止則必有所畜畜而大
必非一日之積故曰時動而遇健必有所傷傷則偶然
之青故曰災大畜則有所藴于已无妄則无所冀于人
[043-43b]
畜歴時而加積災偶然之遭逢此皆在時上分久暫而
言之猶屯蒙皆屬著見一邊分一雜一不失耳凡卦皆
先内而後外在先而遇在後者則有之矣未有在後而
遇乎在先者也孔子之彖必先言内卦然後乃言外卦
此之義也如屯之動乎險中先說動後說險需之剛健
而不䧟先言健後言陷訟之險而健先言險後言健師
之行險而順先言險後言順凡彖无不皆然而或則倒
解之皆未達經旨者也故此卦在彖辭中雖有止健之
[043-44a]
説然先曰剛上而尚賢剛謂與内卦同體是仍先説内
卦也且其象曰多識前言徃行以畜其徳則是健而能
止斯能畜聚矣今謂止健為適然之事夫健止而畜豈
適然之事乎非反對之義矣與孔子異矣若災則適然
之事也
此外有孔子之經傳其理甚明乃顧别出一解不能盡
錄者各各詳辨于函書經傳之下


[043-44b]
周易函書别集卷六
[043-45a]
周易函書别集篝燈約㫖序
古今言性書莫精於大易其次中庸其次孟子究之大
易不離正字中庸不離中字孟子不離善字夫正也中
也善也其理一也正則自無不中中則自無不善而莫
不原本于天故在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
命之謂性孟子引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彞
好是懿徳又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業已同出于天則豈有不正之性不中之性不善之性
[043-45b]
何至後儒乃有三品之説善惡混之説方謂為吾徒者
必將執易經庸孟以爭之乃無端而稱説氣質之性豈
天命之外别有一性天命自天命氣質自氣質乎竊意
性得諸先天氣質役於後天氣質與性雖可并居其實
性精而氣質粗性靈而氣質蠢必若所云又何異於佛
家所謂作用是性告子所謂生之謂性食色性也之説
乎夫欲為後人明性學而反為異端闢蹊徑此宋儒之
言所由未足為定論也雖然彼非無為而言也其所以
[043-46a]
有為而言者不過從論語性相近習相逺二語起見耳
夫以無不正無不中無不善之性而謂之相近則是㣲
有不正不中不善者存故不得已為之委曲遷就於其
間其用意亦勞矣要之相近之性無乎不正無乎不中
無乎不善殆如周子所分為剛善柔善者與其實亦非
也孔子性習並言則所言相近當是指初發時未能皆
中者言之然當此之時不中不逺亦如孟子言乃若其
情未必皆善云耳然當此之時未嘗不可以為善故謂
[043-46b]
之相近不然大易不言氣質庸孟不言氣質此氣質之
性從何處得來乎若乃既發以後無非是習惟智者率
其性之自然故不為習所遷愚者愈習愈差更不返而
求諸性此所以不移而卒至於相逺也函書别集辨論
先儒同異發明六經㫖趣有功先聖嘉惠後人處最多
比至講明性學則尤勤勤欵欵不禁言之又言印諸易
經庸孟無不脗合更為程朱以來未傳之奥㫖此衍鎤
所以三復而不忍釋手敢取素所竊聞者還以質諸
[043-47a]
先生也曩承儀封張公之命重輯性理全書卒卒無湏
臾之間故未能究其妙兹得惠賜梓本丙夜披讀欣然
以鮮不揣奉教敬附數言而未知其有合否也
雍正甲辰初秋閩漳蔡衍鎤題


[043-4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