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5 周易函書約存-清-胡煦 (master)


[039-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函書别集卷二   禮部侍郎胡煦撰
易學須知
須知周公命爻用一初字其原皆出於先天圓圖凡九
皆東陽凡六皆西隂因在方加之始故以為初是初之
一字既明其發原於太極又以見三十二卦咸得而資
之故曰其初難知至於上爻各成其體各具一象故曰
其上易知
[039-1b]
須知初之一字最有闗係盖卦之方成尚未有象不能
定諸位止可考諸時故前靣有太極唯此一初字始能
標之後面有二三四五上唯此一初字始能統之
須知時則以前統後者也位則以上臨下者也
須知八卦圓圖初加之一畫皆從太極天心流衍而出
原具生生不息之妙故周公命之為初而孔子彖辭因
遂有來徃内外之説其上下則謂隂陽之位終始則謂
隂陽之時也此八字見於彖中後儒每多錯㑹故誤認
[039-2a]
為卦變然此八字又由一來字而始故孔子欲人察來
即周公用初字之義也
須知初加之兩儀已在太極之外然非此兩儀則太極
無由以顯故張子曰不有兩則無一然非此兩儀則後
此之四象八卦皆無由以生故孔子謂一隂一陽之謂
道而周公遂以初字標之言初則後此之無窮不可量

須知凡言來者皆指内卦而初則来之始也凡言往者
[039-2b]
皆指外卦而上則徃之終也
須知卦在初爻尚有三十二卦可通二爻有十六卦可
通三爻有八卦可通四爻有四卦可通五爻有兩卦可
通到得六爻始定此一卦之體故曰初難知而上易知
須知初爻出自太極原屬兩儀由是而二三四五至於
上爻又是從八卦四象兩儀反而約之以定此一卦之
太極也所由曰成之者性也何云定此一卦之太極如
上之一爻無卦可分是獨得者也專一不分故象太極
[039-3a]
五則兩爻共之與兩儀同四則四爻共之與四象同三
則八爻共之與八卦同二則十六爻共之與重儀同初
則三十二爻共之與重象同矣
須知凡来皆自太極而来凡徃皆謂其外出故執卦變
卦綜者誤也盖此来徃字皆説卦體方成隂陽摩盪之
妙非説此卦成體之後也若其體既成則確不可易安
能割彼卦之爻安於此卦如後儒卦變之説乎至於文
王序卦顛倒兩卦而連為一處者正謂有隂則必有陽
[039-3b]
有朝則必有昏有此則必有彼是欲人顛倒其妙以窮
盡觀玩之法非謂卦變非而卦綜是也果有是綜則孔
子當言之矣大約來氏之為此止欲證卦變之誤耳然
亦不可誤解錯綜二字至以錯綜論卦其誤仍與卦變
相同
須知錯綜二字原是指數而言本上參伍字來參伍者
九六之合乾坤相須之妙也乾之用九而不用六坤之
用六而不用九皆參伍中之義也天地之氣在天地之
[039-4a]
間原相合而不可分特自其用時乃始分别隂陽耳故
當隂重陽亢之時皆各有偏用之氣若重隂而得陽九
之用陽亢而得隂六之用皆參伍之既和故不言九六
而言參伍參伍者數也故曰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天地
以合而有功故遂以參伍言之參與伍皆陽九之生數
合之則成少隂之八所以明陽有為隂無為之義也然
參伍者又十五也參其伍寓一竒二偶天生地成之義
伍其參寓九六分居參天兩地之義唯參伍而始有錯
[039-4b]
綜唯錯綜而九六始有分合錯綜之義大矣哉
須知初上九六二三四五八字之解而三百八十四爻
之義俱已全備其中
須知初不言下不言一上不言六不言末而九六字或
上或下莫不各有精義詳見原爻
須知二三四五之數僅詳於中四爻而初上則異以初
非數之所能始以上非數之所能終也
須知中四爻别為二三四五者皆因每爻各兼有時位
[039-5a]
二義必不可分故以初之一字引端於下則知必有中
末者存也以上之一字引端於上則知必有中下者存

須知中四爻獨紀之以數者以上爻象天下爻象地其
中所生之萬物非數莫之紀也又因爻中之時位皆莫
不有數存也
須知易中凡言徃來皆是敎人觀象認取主爻之法又
以明成卦之由在此一爻也
[039-5b]
須知每爻皆可通為四爻故有見有伏有動有變若但
止於一爻不能相通何得謂之為易何得有隂極變陽
陽極變隂之事
須知有十六陽卦之説以一卦兼統四卦一爻兼統四
爻而六十四卦已備於此
須知六十四卦之中有陽卦十六隂卦十六陽卦而雜
隂卦者十六隂卦而雜陽卦者十六第隂不得陽則全
然無用故以十六陽卦為主而見伏動變皆因之地道
[039-6a]
無成而代有終也
須知繫傳用一索字皆兼交與生之兩義其中有一徃
一來之兩象一與一取之兩法故可旁通四爻不知者
遂疑為卦變
須知内外之説即在徃来二字之中但解諸卦之成皆
各先有體卦自當知徃来之義皆指用爻言也徃来既
明則内外之體自定内外之體既定則上下之義益明
然而終始微顯之義亦即在其中矣
[039-6b]
須知有看爻之法如卦有微顯初則必其微焉者也卦
有上下初則必其下焉者也卦有始終初則必其始焉
者也卦有尊卑初則必其卑焉者也卦有深淺初在下
則必其深焉者也六爻之時位由此而推莫不類然又
須知始終之在卦爻有因震巽而言始有因艮兊而言
終者不可不察也
須知上爻為窮極將反之爻謂其無有上於此者然後
謂為上也若更有上於此者則此爻烏得為上若對初
[039-7a]
而言之則此爻即其終矣故卦止六爻
須知卦至五爻而下四爻皆其所統故以為君位卦至
六爻而一卦之精神全聚於此以卦氣自下而升至上
則其歸結處也上之為言謂自五爻以下皆下焉者耳
不以上為君位以其處於天位非人之所能至也五則
上卦之人位故以為君凡在上者皆可統下故姤之二
爻便有包初之説而萃至九四亦有不當位之譏其餘
諸爻可類推矣
[039-7b]
須知六之統下五爻者天之無不覆也九五之為君者
上奉天而下統人也四之統下宰臣之分理也三之統
下百司之分職也二之包初於蒙姤見之矣
須知八字看爻之法又須知因卦論爻之法即如初之
一字不過謂成爻之始耳然而在乾則以潛為隱在恒
則以浚為深矣在比則以為自始至終之無異在訟則
以為後之不永所事矣皆是因卦異象原不執一故三
十二陽爻亦遂有三十二種象亦遂有三十二種道理
[039-8a]
隂爻亦然
須知執卦變以論徃来是全未解初上二字之義但知
彰徃察來是説先天圖則彖中之徃來寧非圖乎又須
知隂陽之在圖中亦復各有徃來所以説卦發明順逆
之故
須知易中原無卦變之説孔子韋編三絶作為十翼周
易中何妙不具豈獨遺此卦變須後人之補綴耶漢儒
之有卦變圖也只因彖辭中每説徃来上下内外終始
[039-8b]
不解其故誤認為卦變耳不知徃來上下八字是説於
初成卦時隂陽二用摩盪之妙因九用於六九遂為主
於卦中而稱之為男六用於九六遂為主於卦中而稱
之為女聖人教人觀象以審擇主爻故擇其所用之一
爻觀其徃来上下於卦中遂有徃来上下内外終始之
説不能靜會及此而誤為卦變宜乎周易之晦也此與
太極二字止是極贊兩儀之先原有此等妙理而後人
誤以為圗筮策之數本由分二象兩説起而後人遂添
[039-9a]
除一以象太極言之似若可聽推之亦似有理要皆非
孔子之所有豈聖人之遺漏尚有不到者乎故解釋經
文者但當據孔子之經以解經孔子未之言斷未敢尊
傳而滅經也
須知體卦之説謂乾坤為大父母而六子之成皆各具
乾坤之一體其與體卦不同之爻方為動用之爻故彖
中之徃来内外無非指此動用而言但明體用自觧卦
變卦綜之誤
[039-9b]
須知徃来内外原是教人觀象之法用以審擇主爻者
也苟非動用之爻何必分别徃来内外但觧體靜而用
動便自明了
須知諸卦既出於乾坤則諸卦俱以乾坤為體故三男
皆坤體非坤體則無以顯乾之用三女皆乾體非乾體
則無以顯坤之用
須知隂陽之氣行於卦中以成一卦之體其原固出於
太極而在卦象則即以乾坤為太極周易以乾坤居首
[039-10a]
此之謂也盖六十二卦莫非乾坤既交所成故凡言隂
陽徃来非九之用於坤則六之用於乾其兩爻相同者
則靜而為體者也其獨異之爻則来交而為動用者也
體靜而用動體内而用外不相假也漢儒之説卦變專
言否泰雖説在三隂三陽卦中然非三隂三陽亦莫不
各具乾坤之體或亦去聖人之世未逺而洙泗遺教猶
有存焉者乎
須知周公之命爻孔子之觀象皆必考諸時位者無非
[039-10b]
乾坤動靜之義
須知時之為義出於天運之流行不息是乾道也位之
為義出於地勢之髙下不齊是坤道也何非隂陽之義

須知天道流行不息原不可定諸其位止可考諸其時
地道靜鎮有常故不待徵諸其時已可證諸其位
須知乾以神氣為用流行不息烏得而窺故止可考之
以時地以形器呈能髙下不齊人所共見故均可正之
[039-11a]
以位
須知爻之位定於卦中而時則流行於六爻者也
須知時之氣行於爻中而位則因時而成定者也
須知初命為初便以時之義定於將欲成卦之始上命
為上便以位之理定於六爻既成之時
須知有位中之時又有時中之位故言時可兼位言位
可兼時也卦之中四爻不言中末不言中下便具時位
兼有之義
[039-11b]
須知二三四五兼有時位故但紀之以數盖數固既可
徵時亦可徵位者也
須知時位皆無截然可分之界特約其大概以為三候
三等耳亦如先天圖中之卦原無截然可分之界故邵
子有遇巽逢雷之説而予亦有縫卦之圖也夫時之相
續不斷原不可分固己位何以不可分也當知周易所
言止是一箇物事即如六爻所成亦止是一箇卦體耳
須知乾陽不息所以謂為大明終始若不得隂則渙散
[039-12a]
奮發而無能自固必與隂遇始有位之可言故位也者
坤之所以承陽而有功者也所由謂為六位時成
須知乾之彖辭全説天命之謂性乾之文言全説率性
之謂道自坤以下則專言道也盖乾彖自元字説起至
於利貞便説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利貞由元而亨出則
是太和亦由元而始矣保合二字雖據人物言之確是
言賦畀之時亨於乾元者如此故上文提明乾道變化
四字至於文言元者善之長也一節此元亨利貞四字
[039-12b]
仍是乾之四德不可指人言其善長嘉㑹等則言人所
賦之性有此四等以發明乾德耳至於下節先提君子
二字然後言仁禮義等之徳方是説人之受性命賦於
天故亦克與乾道同此四德然止説性之所具非真有
仁禮義之可見也故曰足以足以云耳與中庸至聖章
言足以相似故下文又曰君子行此四德此處方提行
字則上文不是説行可知矣上提君子明首節之釋乾
徳此提君子又是明上文止於言性而此方説情之發
[039-13a]
也然將言人所禀受之性而便曰善之長者此與孔子
釋元説萬物資始相似盖長之為言即最先之稱又次
少無窮皆在其後之謂也資始之始正是此義既是説
性則性中之虚明本無所著何為開口便説出善字來
盖縁賦畀之始全是太和烏有太和而不善者乎且善
字原指後面之四徳特因仁義禮智於此發源故於禀
受之始指其最先之源頭而言之因遂以此為長之者
也所由曰善之長也又因嘉㑹義和事幹皆由此而生
[039-13b]
故遂長之也因受性之始全是太和全然是善故子思
克承家教作出中庸便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下
文又曰發而中節夫發而中節則其善可知而所以能
發而中節者則率性之謂也率性者順其太和長善而
出之者也若非率諸其性安得有節之皆中乎孟子私
淑諸人深得率性之道故斷斷乎謂性為善此聖賢一
脉相傳不差累黍者也若後儒之言性則不免失之駁

[039-14a]
須知體仁節言仁言禮言義至事幹宜可言智而不言
智者盖智愚之人皆因事而見此節方説性中之徳故
但曰足以幹事云爾譬如三月之嬰非不具有至性然
於嬰時欲指之為智人愚人則萬不可得必待學習之
後做出事來方始知為智人愚人然其所由得稱為智
人者實由於所性而具之一點靈明故説性中之德遂
説出足以幹事來夫性中既具有智之一德而終不免
為愚人者不學不習之故也故聖賢教人首重學習職
[039-14b]
是之故也
須知周易首乾坤不與連山歸藏相同明謂乾坤即周
易之太極其下六十二象莫非乾坤二體所成
須知周易起頭打從乾道説起便是理性命之大原
須知周易首乾説出元之亨而用九一節專説元亨又
説羣龍後面小象又説乾元用九至於坤卦止説利永
貞便見周易貴陽之義
須知乾不是天坤不是地盖天地者乾坤之象也
[039-15a]
須知乾卦彖象文言字字皆説交坤盖乾陽之體本自
流行不息原無位之可言得有形者附麗之乃始有初
末㣲盛内外上下位置之可考所由謂大明終始六位
時成也坤之説入交乾亦然故卦辭遂標得䘮二義
須知乾之一元便是太極孔子之彖因元字無可稱説
故止以大哉贊之大則無所不有而特不可以名言罄

須知乾之一元止以大哉贊之則乾元之不可稱説也
[039-15b]
明矣其下曰萬物資始亦止借所生之萬物仰而遡之
謂其始于此耳非能言元中之妙也子思未發之中用
一中字亦是指其位而證之其説出喜怒哀樂仍如孔
子之説萬物耳然未發而已發之理悉已全具則其無
所不包亦可想矣故元也中也太極也皆是物也太者
尊上之稱極者無以復加之謂止如乾元之贊大云耳
後世目之為圖誤之誤矣然河洛二圖先天四圖俱在
也其有能畫太極者誰也
[039-16a]
須知周易是個渾淪完全的只元亨利貞四字盡之盖
乾坤而外所有六十二卦皆乾坤之利而貞焉者也乾
坤之利貞皆乾坤之元而亨出者也坤之元亨又附乾
之元亨而見故坤亦亨乾之亨元乾之元也周易以乾
坤居首隂陽之義也然隂不得陽則蠢而不靈故周易
既首乾坤而乾又在坤前周易貴陽之義如此後儒之
釋經也每逢一卦之利貞另説出一種道理是未知周
易之卦無非乾道之元亨利貞所布濩而醖釀者也
[039-16b]
須知乾之一卦專重元亨故用九一節專釋元之亨至
於彖辭既以元亨二字各釋之矣而又於大明節補説
大明終始釋亨之由於元以見元之大也乾道節既釋
利貞矣而又於首出節補説首出庶物釋利貞之由於
元以見元之大也盖乾以始之故也
須知元是乾之藴含者也亨是乾之發動者也
須知利是通利之利與利刃之利相似非利益之利也
通利是用之無阻自我之及物言利益是從而増加自
[039-17a]
彼之益我言也若説利於正是謂正則利不正則不利
矣非易㫖也自乾以下諸卦之利字皆是此㫖如利有
攸徃利渉大川之類是也
須知貞者成也是乾徳之究竟也生成萬物實出坤體
本屬坤徳而兹以為乾徳者盖非乾以始之則坤無由
以成其終故貞亦遂為乾徳而坤則以為無成代終也
須知坤之一卦專重利貞故用六一節止説利永貞之
事以釋利貞而已其動作有為皆乾陽之妙坤特承之
[039-17b]
而已盖坤以終之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須知周易所重唯此元亨利貞四字而六十二卦之理
已完則此四字中每有一字便具無窮妙理故每字皆
各自為句不可以二字相連如説大通而利於正則止成
兩義且不可以發明乾徳非易㫖也
須知元之在乾是靜正而其出不窮者也亨則靜中之
動是其發越者也利則發越之無阻行健之健正出於
此貞則乾已合坤坤徳翕受含生而布化者也淺而喻
[039-18a]
之元則未發之中亨則其發也利則發而無阻貞則所
中之節也
須知乾坤之外六十二卦得乾之利貞者多得乾之亨
者則少矣得乾之元者則絶無之然所有之利貞雖皆
乾元之利貞特既各為一卦則但就本卦之量以為量
而不得如乾元之利貞大而溥矣其得亨字者唯三男
為真是乾之三索者也故震有震亨之説坎有維心亨
之説艮卦亦宜説亨然已為陽之止矣故不言亨而於
[039-18b]
遯卦補言之曰遯亨盖遯卦艮山在内是方成之陽徳
也仍有三陽在外是不止者也故亦言亨此外諸卦所
有之亨則又各因本卦以為量而并不得與震坎同矣
至於屯蠱隨諸卦雖皆説元亨利貞然皆一事之元亨
利貞也其元字有見於爻中者善其爻而已矣非乾之
元也乾元則太極之謂也
須知元亨利貞四字是乾之四徳不可攙入一毫人事
須知乾之彖辭全是贊乾之四徳不可説作聖人盖大
[039-19a]
明終始與首出庶物兩節皆指乾徳而言因後人不得
其解故誤以為聖人之元亨利貞也
須知用九之説正是用其剛不可説不用其剛盖九之
方用正是九陽當權得令之時若説乾化而坤便已滅
却乾象何得有羣龍之可見
須知六龍之説就乾之本卦而言羣龍之説就乾之交
坤成就六十四卦一百九十二陽爻而言也盖隂不得
陽則蠢而不靈故六十四卦莫非乾陽之所成周易首
[039-19b]
乾先儒以為貴陽此之故也
須知孔子文言曰乾元用九便是説九之得用方從乾
元出也只是一元方亨之際尚未有利貞之可言安得
曰乾化而坤剛化而柔
須知周公説此用九一叚是因六十二卦皆由乾陽遊
厯而成正萬物資始之妙原不為六爻俱動者補一占
辭也故下文説出无首吉便是説萬物已得所資了
須知用九用六之説是明六子皆出於乾坤即大父母
[039-20a]
之謂也
須知天下治也政是説羣龍之見天下之萬物殊體異
形莫不由乾陽變化而生故以羣龍言之然必推本乾
元又是説所由以能亨者耳與孔子兩儀之上補説太
極相似
須知乃見天則便是説亨由於元纔從中出最相切近
盖乾元者萬物之大始即周易之太極也
須知周公曰見羣龍孔子曰天下治盖六十四卦即乾
[039-20b]
元之天下而羣龍之見即乾之資天下以始而使之治
焉者也
須知羣龍之見便是利貞之事便是各正性命
須知乃見天則只是乾之方亨尚未離元之説
須知天是乾元初亨首出庶物之物乾以不息為用天
則之而為健行今正在方亨之時故曰乾元用九乃見
天則
須知無首之説是離了乾元之義只劃清亨字界限以
[039-21a]
發明陽九之大用耳
須知周公發明聖聖相傳之道只此無首二字最精周
子之無極政從此出然以無極説在太極之上與以无
首説在亨字之中亦微有不同然後知聖言之妙也
須知乾之無首而吉者謂乾元一亨萬物各得所資而
已其在卦象六十二卦皆資元以成始所以謂為天下
治天下者統資元之萬物而言之治也者即謂其各正
性命資元以成也若屯蒙以下皆資乾元者也比而無
[039-21b]
首不得所資安得不凶盖自乾元之一施而論必無首
而後見其能施自諸卦之所受而論若無首而即不得
所資矣故吉凶異也
須知乾之六爻皆得稱龍不必俱動者也故一爻動龍
也六爻動龍也一百九十二陽爻龍也若只作本卦六
爻俱動説則孔子在彖辭中固稱為六龍矣何得謂為
羣龍乎
須知用九而見羣龍只是乾元流衍無所不遍參同契
[039-22a]
曰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虚是也
須知用九是説亨見羣龍是説利無首吉是説貞譬如
子在母腹中與母相連有資於母若其既生則無資於
母故無首吉是言貞也
須知乾用用於坤坤用用於乾
須知天之一字止是乾之象非謂天即乾也今觀乾元
之彖曰統天矣下文又曰乘六龍以御天矣既曰統天
又曰御天則必有統之御之者在天之外也其在大象
[039-22b]
曰天行健非謂天即乾也是即天道以為之象也下文
君子句亦非謂效法乾徳也是即人事以為之象也故
曰字之上安一象字而人不之察何也
須知大哉乾元大哉二字是聖人將欲發明元中之妙
而却無一義可言只因既亨以後生出如許之萬物莫不
仰資乾元故特以大之一字贊之下文雖説萬物只説
萬物所仰賴者在於此耳而元字本義究不曽粘著絲

[039-23a]
須知雲行雨施止是説元徳初亨此時尚未有萬物故
止言品物如云一般般排列出来流形云者儼有動盪
之形可令人瞻視者然也此形字即形上之形與形則
著之形相似不可以體質言也
須知大明終始節因上文既已釋元又且釋亨懼人將
元亨看作兩截故此一節補説亨之實由於元以見元
徳之大耳非指聖人而言也此節何嘗有聖人兩字觀
他開口便提出大明來大者陽之體明者陽之色便是
[039-23b]
説乾終始云者謂自資始以至於利貞皆乾陽之布濩
也六位時成謂乾陽之所歴無弗遍也位本坤之六位
因陽徳無形必麗於有形者然後其數可徵乾既交坤
所生之六子莫非乾徳故云然也時乘六龍以御天謂
乾元之賦畀當一亨時雖至小至細之物莫不以全理
畀之也此理最精詳具函書
須知乾道節本言利貞之事而復提乾道於其上總見
利貞之事亦莫非乾元之亨也然保合太和止説賦畀
[039-24a]
一邊以發亨中之妙尚未到人物上故利貞二字亦止
是乾徳
須知四徳既已釋完而又補説首出一節總因開口一
句贊元之大故釋下三字遂處處回顧元字大明節見
亨之由於元也此因上文既釋利貞故此一節又説利
貞之由於元以見元之大也非為聖人言也首出庶物
謂在庶物之前即資始之義萬國者盡乎地面所有之
土即指坤之全體而言因陽九之大用至於利貞必藉
[039-24b]
坤而見故遂以坤象言之而稱説萬國何嘗有聖人乎
凡孔子之彖皆所以觧釋卦辭者也卦辭有人事則聖
人解釋人事此乾之卦辭止是乾之四徳無故而添出
聖人諸彖俱無此體
須知三男皆乾之用於坤三女皆坤之用於乾皆是言
乾坤之交故乾卦皆言亨入坤中之事不知此妙則乾
卦皆不得觧坤卦亦然
須知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即是徹始徹終之事所由
[039-25a]
曰大明終始
須知地道無成而代終以始之者大明終之者大明也
惟其無成代終所以止言得䘮
須知乾之三畫止是一畫如小畜之初九曰復自道九
二即曰牽復泰初曰以其彚九二即以初為朋又如需
之三人來訟之三褫説在一爻皆因乾道健行不息原
無可分僅可考其初中末之三候而已故乾之畫一以
象陽實坤之畫二以象隂虚職是之故也
[039-25b]
須知周易以乾居首全是貴陽之義故其立卦之法亦
莫不依乾而成如乾固三連矣坤而曰六斷者謂乾而
六斷之也兊曰上缺謂乾而缺其上也巽曰下斷謂乾
而斷其下也離曰中虚謂乾而虚其中也坎曰中滿謂
乾而實於坤中也震起也乾之始也艮止也乾之終也
非乾則諸卦無由以成所由謂為貴陽也先天圖震始
艮終而諸象已全孔子釋後天圖亦曰出震成艮皆此
乾陽之終始也
[039-26a]
須知周易立象之法止有兩種非借天道以為之象則
借人事以為之象即如坤卦之辭除元亨利牝馬之貞
為正言坤徳其下六句則分兩叚君子三句則象以人
事而發坤之所以利也故得主之下利字獨為一句西
南三句則借天道而發坤之所以貞也故下曰安貞吉
安即貞之定也吉即无首吉之吉正言貞也
須知先迷後得主為句非以主利為句觀文言中後得
主而有常得主連讀可知矣後儒添利字未達其㫖也
[039-26b]
須知乾坤一交而成坎離坎即含胎之坤離即已虚之
乾故坎之一卦獨言時用以後天諸卦由懐胎之坤而
始莫非乾陽之大用流行故後天一圖遂以坎離終始
之而正位於南北明其可代乾坤而已
須知坎之六四亦是樽酒句簋貳句用缶句非樽酒簋
句貳用缶句也盖此六字止言人情相接時其所用禮
樂不必過厚之象所用者少而所通者大故曰納約自
牖此即蟻穴可以潰隄之義故小象曰剛柔際也因此
[039-27a]
為兩坎相接之爻又在剛柔相接之際故也不知觧者
何故遺了坎象專言人事如作三字一句乃忽截下句
之簋字附於上句成何道理成何文法
須知凡爻之象莫不本卦徳而言之如鼎之言鼎井之
言井坎之言水離之言火是也
須知周易未經秦火皆不宜妄改一字如坤卦之順字
萃卦之順字皆不宜改為慎字
須知六十二卦無有一卦無陽爻者凡皆羣龍之所見
[039-27b]
而九陽之大用也先天後天二圖皆具此義
須知周易與連山歸藏不同者以乾之大用流行無所
不遍若坤不過借位而已故曰六位時成而又曰地道
無成也
須知貴陽者隂不自主而從陽者也今觀人之生子從
父姓而不從母姓堪輿理氣之説廕及子孫而不能廕
及女甥此即貴陽之真義也
須知陽動而隂静易之隂陽爻既從動中生出則陽之
[039-28a]
為用也神矣所以周易貴陽
須知彖辭中徃來上下全是教人觀象之法即如命爻
首尾分别初上其中始敘以數命爻設象亦大可思矣
若概置勿論則不得其觧矣
須知明明説道理者止説得一事之道理透徹若是擬
象則可以無所不包即如圗書象也先天圖象也卦爻
象也其中精藴經四聖表章而猶未易殫下及文之卦
辭周之爻辭孔子之彖象文言亦莫非象也如但執定
[039-28b]
一事之道理觧㑹豈能周天下之道乎
須知觀象之法切不可拘但當領畧大意㑹其神焉可

須知讀擬象之書與文字義理之書絶不相同盖文字
義理之書可以虚實字眼相間為文且能低昻其聲韻
故讀之易觧若擬象之書必須知一字一義逐字領㑹
乃可耳如潛龍二字便是二義見豕負塗便是四義要
皆由乾初與暌上而定非精求意義而㑹其神理者那
[039-29a]
易辨此
須知樂讀易讀之書而不察難窮之義理大抵皆易厭
易倦而自畫者也縱能讀人人可觧之書究其所得亦
人人能到之域耳恐聖賢遺教之心不是如此
須知周易為上古之書其時文字未甚非擬之於象則
無窮之㫖不可以達其何以遺教
須知卦爻擬象是文周不得已之苦心一見得圖書為
天地自然之易而象中之包涵無盡一見得先天四圗
[039-29b]
為伏羲開天之易而象中之包涵無盡若卦爻之情但
説得一事透何能應變無窮於是乎括之以象故象中
之義藴累求而莫之殫也
須知乾坤而外凡所取象皆各有象中之理如雷風為
天地之氣在人要他何用然而象中之理即人而存不
可不察
須知周易中一爻一象便可該天地間萬事萬物其或
直言人事即此人事莫非是象亦當與金車玉鉉同觀
[039-30a]
盖所明者止是卦爻之理而此等人事原不足盡卦爻
之所該故聖人教人有觀象玩占之法
須知聖人因八卦之體而推為廣八卦非欲因此一卦
以求盡事物之變也夫事物之變曷可勝窮止欲人每
看一卦之象皆各各回看卦徳用以求此一卦之真性
真情而已若此卦之性情既得其真即卦中未備之象
皆可因此卦徳一一推求而出
須知設立廣八卦便是教人觀象之法故此一卦雖有
[039-30b]
不一之象皆當回顧本卦止作一件事理㑹能將所有
諸象融成一箇道理則此一卦之性情方出
須知六十四卦止得六十四象乃一卦之象既定及至
逐爻逐位又各有逐爻逐位之象象其可以拘執論乎
須知一爻之中有以一象論一爻者有兼數象始論一
爻者睽之上九亦可見矣不㑹衆象之神而統於一何
能達此爻之㫖故廣八卦中諸卦之象不一而足皆當
如睽上之象同觀然後各卦之性情始定
[039-31a]
須知八卦有八卦之性情六十四卦有六十四卦之性
情爻有爻之性情位有位之性情時有時之性情物有
物之性情而總備之於一象不㑹其神不得其真難與
言易
須知卦畫之設便都是象如乾之三連以象健坤之中
虚以象順坎之一陽在中而象陷離之一隂在中而象
麗皆是也文周設卦爻之辭亦止如伏羲設卦畫之圖
耳皆不當於文字義理中求也故聖人不事占筮而即
[039-31b]
無弗前知者既已觀象而得其通矣彼事物之至我前
者安所徃而非象也
須知六書原有象形之説然文字始於卦圖則是文字
初開便由象始如牛馬魚羊象物鼎井象形是也後世
溺於義理而遂忘之耳
須知漢儒執象全言天道忘了人事宋儒執理全言人
事忘了天道然執象者未離渾淪包括之㫖尚可俟人
之推求執理者偏而不舉不能推此以達彼矣故必貫
[039-32a]
天人兩象而一之然後可與論易


[039-32b]
周易函書别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