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0 周易傳註-清-李塨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周易傳注       易𩔖
  提要
    臣/等謹案周易傳注七卷周易筮考一卷
   國朝李塨撰塨字剛主號恕谷蠡縣人康熈庚
    午舉人官通州學正是編大㫖謂聖教罕言
    性天乾坤四徳必歸人事以下屯建侯䝉初
    筮每卦亦皆以人事立言陳摶龍圖劉牧鈞
[000-1b]
    𨼆以及探無極推先天者皆使易道入於無
    用參同契三易洞璣諸書皆異端方技之傳
    其說適足以亂易即五行勝負分卦直日與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諸說亦皆與三聖所言
    之外再出枝節故其說頗為明切質實不涉
    支離恍惚之談其駁卦變之說𤼵例於訟卦
    彖辭下駁河圖洛書之說𤼵例於繫辭傳駁
    先天八卦之說𤼵例於說卦傳其餘則但明經
[000-2a]
    義不復駁正舊文其凡例謂先儒辨難卷不
    勝載惟甚有闗者始不得已而辨之也大抵
    以觀象為主而亦並用互體於古人多採李
    鼎祚集解於近人多取毛奇齡仲氏易圖書
    原舛編胡渭易圖明辨其自序排擊諸儒雖
    未免過激然明自隆萬以後言理者以心學
    竄入易學率持禪偈以詁經言數者奇偶黑
    白遞相推衍圖日積而日多反置象占詞變
[000-2b]
    吉凶悔吝於不問其蠧蝕經術實弊不勝窮
    塨引而歸之人事深得聖人垂教之㫖其矯
    枉而過直懲羮而吹虀者分别觀之不以詞
    害意可矣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 費 墀
[000-3a]
周易傳註原序
易爲人事而作也孔子于大象如天地健順雲雷屯難
而必曰君子以之又曰易道有四以言以動以制器以
卜筮又曰百物不廢懼以終始皆人事也予癸未註易
至觀甲申春李中丞斯義下榻京師註卦訖秋又自訂
于郾城溫令德裕署丙戌註繫辭傳説卦序卦雜卦迄
壬辰之臘棗强鄭孝廉知芳延于家重訂一周已三四
句後/增入嗟乎自田何傳易而後説者棼如而視其象忸
[000-3b]
怩徵其數穿鑿按其理浮游而尤誤者以易為測天道
之書于是陳摶龍圖劉牧鉤隱邵雍皇極經世並起探
无極推先天不惟易道入于無用而華山道士青城隱
者異端隱怪之説羣竄聖經而易之不亡脈脈如綫夫
聖人之作易專為人事而已矣何以明其然也乾坤索
而爲雷風水火山澤本天道也伏羲因而重之何不皆
言天道而䝉需訟師謙履等卦即屬人事文王彖辭于
乾繫以元亨利貞猶天道人事兼言也至坤牝馬之貞
[000-4a]
君子攸行等辭專言人事周公象辭則勿用利見大人
朝乾夕惕无非人事者以下六十二卦言人事者勿論
如復姤泰否明屬天道而利有攸徃勿用取女小人大
人必歸人事乃知敎人下學不言性天不惟孔門敎法
也自伏羲文王周公以來皆然人天所生也人之事即
天道也子父母所出也然有子于此問其溫凊定省不
盡問其繼志述事不能而專思其父母如何有身如何
坐蓐以有吾身人且以妄騃目之矣而謂之孝乎況天
[000-4b]
與人亦各有其事天之事在化育人之事在經綸天而
不為天之事而欲代人經綸則天工廢人而不為人之
事而專測天化育則人績荒天工廢則乾坤毁人績荒
則宇宙亂故天地人交相為贊而亦各不相能三極之
道也中庸曰天命謂性率性謂道修道謂敎此易敎也
舉性天而歸諸人事也引而近之也程子曰儒道本天
釋道本心楊氏曰敎人以性爲先此非易敎也舉道行
而歸諸性天也推而遠之也其言似同其旨乃異豪釐
[000-5a]
之差千里之謬學術世運于此分不可不察也予弱冠
受學于顏習亝先生不言易惟以人事爲敎及壯遊見
許酉山先生頗言易卦象數謁毛河右先生剖辯河洛
太極及歸而玩易卦象爻象一一與習亝所傳人事相
比乃知習亝不言易而敎我易者至矣故少于易僅一
覽長又无能誦讀而日註一卦騞然若解三弟培同邑
張綸石門呉涵德清胡渭生大興王源金陵王元蘅太
平王奂曽武昌陶窳印江黄世發盩厔陳光陛武進惲
[000-5b]
鶴生或以爲是或來共學亦庶幾有合于人矣夫天下
萬世猶吾身也意欲訂校以公之斯世以共期寡過共
力經綸或亦仁人君子之所許也
康熙五十二年癸已端月穀日蠡吾後學李塨撰
[000-6a]
凡例
一卦有材繫辭傳曰彖者材/也即居體之體也焉而分之有德繫辭傳曰/卦之德方
以知乾健坤/順之𩔖是也有情乾文言曰六爻發揮旁/通情也謂爻動而變也有象繫辭傳/曰易者
象也象也者像也/說卦所取象皆是有位說卦曰易六/位而成章有時繫辭傳曰六/爻相雜惟其
時/物有義繫辭傳曰六爻/之義易以貢有數如初二至上又如三日三/年七日等數以及大衍之
數皆/是有主爻如无妄剛爲/主于内是
一卦爻見經者論本爻一也論三畫卦二也六畫上下
相合論三也内卦爲貞/外卦爲悔應爻四也謂一與四二與五三/與上陰陽相配者曰
[000-6b]
應若俱陰俱陽則謂之敵應然應亦有兼/數爻言者如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𩔖論位五也凡/卦
以二五爲中又初陽二陰三陽四陰五陽上陰陽爻居/陽陰爻居陰爲得位之正否則失位不正又八卦正位
乾坎在五坤離在二震在初艮在三巽在四兌/在上又初二三離位四五上坎位見啓䝉易傳有乘六
上爻乘下爻也如/屯六二乘剛也有承七也下爻承上爻也如/蠱初六意承考也互卦
八也孔子所謂中爻也如春秋周史占觀之/否曰冇山之材山岳配天皆指互艮言
一卦爻義即經而可見者本爻不變之義一也爻變則
三畫卦變二也如師初六變則下卦爲兌知/莊子解師初六曰川壅爲澤六畫卦亦
變三也如師初六變則卦爲臨知莊子解曰不行之謂/臨並非占而爻變始論變也蔡墨謂乾之姤乾
[000-7a]
之同人/皆同此比爻四也相連爻也繫辭/傳言近者是也兩互成一卦五也如/泰
二互爲歸/妹是也對易六也如乾坤頤大過等卦是即文/言所謂六爻發揮旁通情也反易
七也如鼎與革反易故初六有顚/趾象下巽反兌有得妾象重易八也如履與夬/因重相易
則九五/有夬象伏羲畫卦以交易一索再索三/索即爻變也成六十四卦以
重易文王序卦則以對易反易似體九也如頤似離而/稱龜大壯似
兌而稱羊𩔖前儒亦名大體厚體如上經終坎離其前/爲頤大過下經終旣濟未濟其前爲中孚小過皆大離
大坎象也或謂大體不可取則噬嗑似/頤彖傳曰頤中有物豈聖言不可遵耶
一彖辭與爻不同不觀變故繫辭傳于彖言材爻言動
[000-7b]
又曰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舊儒彖辭亦
有以爻變解者則彖六爻俱備當何爻變何爻不變漫
无式憑不可爲訓
一七八爲彖九六爲爻原有參伍錯綜不可執一然而
爻辭與彖辭亦必對玩不可覻後而忘前也苗氏獨得
解曰泰卦彖傳以上下交爲義四爻陰首正當下交故
爻辭曰翩翩以隣朱子本義解作小人合交害正則不
㑹卦義矣小象釋曰皆失實實者陽也三陰無陽故來
[000-8a]
下交本義又謂陰當居下在上爲失實殊不思失實言
皆則兼五爻五爻帝乙歸妹亦不宜在上乎又不思泰
交原取陰上陽下乎爻辭不明看小象小象亦誤解愈
遠爻義矣
一爻辭論本義外間及爻變者如訟九四渝安貞小/畜上九旣雨之𩔖
其爻變餘爻不變如論乾初爻祇初爻變蔡墨所謂乾/之姤是也或此爻辭明指他爻者亦
間論變故朱震易傳有陰陽相應/相納而變之說然用此義者甚少若先儒說象本爻不
能解遂展轉他爻如小畜九三輿說輻獨得解/謂坎爲輿二變成坎之𩔖則論一
[000-8b]
爻而諸爻盡變矣且或變或不變矣何以爲凖
一繫辭傳謂易原始要終以爲質也六爻相雜惟其時
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蓋六爻相
聯有初有中有終首尾合觀勢如率然此玩易之法也
獨得解曰宋人解爻辭不顧前後如解之初六无咎以
其剛柔際也乃于四爻則謂應不以正豈在初无咎而
于四則有咎乎何以言剛柔際乎
[000-9a]
一伏羲作卦而文王之彖因之周公之象因之孔子之
傳又因之學者須先觀玩卦畫次及卦名不得誦辭乃
忘原本
一孔子彖傳即彖之註象傳即象之註不得背此别詮
彖象
一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天時人事之列像也讀之
而不能身心洞徹世事弗知經濟過誤雖讀易亦奚以

[000-9b]
一聖敎罕言性天觀易亦可見乾坤四德必歸人事以
下屯建侯䝉初筮毎卦皆言人事至于大傳乾大始坤
成物合以賢人德業陰陽性道歸之仁知君子鼔萬物
而不與聖人同憂以明聖人之崇德廣業有憂患焉其
餘專明人事此易之大旨也
一本義筮法非古予輯古人筮占一帙曰周易筮考附
後亦彰徃察來之一助也
一易有道有數有象有占然繫辭傳曰易者象也道寓
[000-10a]
象中數占即象而見一言象而易盡矣六十四卦六十/四象也三百八
十四爻三百八十四象也而毎爻中復具數象則象不/可勝窮皆畫虚象以待實徵所以能盡天下之變也
王弼韓康伯不知象而掃之不足道兩漢諸儒皆言象
而或得或失元人呉澄作纂言則穿肉附毛强桃代李
至明來知德易註何楷訂詁漸順適而尚多附會今但
求自然不事强造且即象玩義非謂象解必合聖心不
可更移如此活看庶幾觀象玩辭之道也
一易象隨觸而呈不必全設如損益皆有損剛益柔之
[000-10b]
象而彖傳惟用于損卦不見于益既濟未濟皆有剛柔
應之象而彖傳惟用于未濟不見既濟所謂不爲典要
也故詮卦爻隨機論象不必比例若觀者執一以繩一
膠柱刻舟左右之袪分寸必齊則于易道奚啻逕庭而

一易入漆城已久若與先儒辯難卷不勝載故是編但
註經意不爲駁言惟如河圖洛書等甚有闗者則不得
已辯之
[000-11a]
一伏羲畫卦而後文周繫辭孔子贊易皆以成已成物
爲世道人心計也若于三聖所言之外再出枝節非小
道術數則曲説纖巧易之亡晦皆以此也故于五行勝
負分卦直日及京房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遊魂歸魂諸
説俱不入即至上下經乾坤之爻各三十而爲否泰損
益等論雖有附合而聖言所不及亦一概芟除不錄
一後人偶𫉬一見附離聖經曲爲比合甚失易妙爻下/亦有
及古人行事者乃以其爻義難/明借以明之非執定一事也至于流于異端牿于方
[000-11b]
技如參同契易圖鉤隱三易洞璣諸書皆亂易者也學
者勿爲所熒
一自漢唐以來易書閱幾百家而十九影响朱子作本
義曰吾于易乃隔四五層解又曰下經下繫難會其不
自是而惡人異己也審矣故明代時文一遵朱註而易
註乃有來矣鮮諸人行世世亦未有以異朱而訾謷之
者以易道廣大原賴發揮也學者無見舊人一説遂自
封錮
[000-12a]
一引前儒註解則書某曰不没所自也若用其意而削
飾之或一段祇三二句屬先儒者則分註某人或某書
行下
一春秋傳一人而前後稱名稱字稱氏稱爵雜見迭出
孟子于顏淵子之亦名之亦字之則子不必重名不必
輕編内引漢儒多書名宋儒多書子氏以今人去漢遠
莫辨誰何須名以識之宋日在人耳目前不必也非有
軒輊
[000-12b]
            後學李塨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