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6 大易通解-清-魏荔彤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通解卷十四
           江常鎮道魏荔彤撰
  繫辭下𫝊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剛柔
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
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
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
[014-1b]
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
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
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
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大寳曰
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
曰義
 下𫝊首章仍是申明卦爻繫辭其理數至簡易但歸
 之扵貞則易簡一貞而已示學易者知守貞為用易
[014-2a]
 之本也象至賾也然玩八卦成列知大象盡在卦中
 矣象又至雜也然玩卦之因而重之則羣象盡在爻
 中矣爻之變莫測也然統以剛柔二者相推則爻之
 變盡在二者之中矣至扵動而應事接物至難咸得
 其宜也然有繫辭以命之則凡動而應接之道亦皆
 在其中矣即吉凶悔吝至不齊也然不過生扵人心
 之動苟玩象觀辭則動皆吉矣易之易簡如此學易
 者之用易易簡亦宜如此也是易簡非他也即乾陽
[014-2b]
 坤隂之分剛柔者也此乃立天地萬事萬物之本即
 以立易之本也動而變變而通仍不過剛柔相推而
 各因其時以明其宜示人知所趨向者也既知時則
 知隨時有中正之則中正之則者貞也吉㐫悔吝不
 一而貞則無二也吉而貞愈吉㐫而貞亦吉也吉而
 失貞則㐫㐫而失貞愈㐫也吉㐫無定以貞為勝故
 貞勝而吉㐫君子有不屑計者矣再觀之天地以貞
 之道為顯著示人以觀察者也日月亦以貞之道為
[014-3a]
 明照臨萬物者也天下之動何可究極然以貞之道
 貫之皆以得乎中正為得至善之止而安焉則亦貞
 夫一而已矣貞夫一者一貞之外無他道也此易以
 一元統天聖人以一誠立體也由此觀之一本而萬
 殊者以貞為一太極而兩儀者以易簡分二究無二
 道也一元不得不分為動静剛柔故一貞之道亦以
 易簡分論耳然則貞也元也亦至一無二者也夫乾
 陽儀也固確然静専動直示人以至易矣専直者存
[014-3b]
 發也其氣與理皆至實者也故謂之確然夫坤隂儀
 也固隤然静翕動闢示人以至簡矣翕闢者開闔也其
 氣與理皆至虚者也故謂之隤然分論兩儀皆至平
 易至簡約也貞夫一可知矣作易之聖人列卦重爻
 雖為六十四卦為三百八十四爻不過以爻效此易
 簡之理數而已不過以象象此理數而已然則易之
 為爻為象雖該盡天下之動變亦不過歸扵一何多
 求乎是故爻象動扵内吉㐫見於外内指剛柔相
[014-4a]
 推不可見者外指爻象繫辭可觀玩者扵是用易以
 立功建業即至扵動而巍巍成功煥乎文章亦不過
 易中變通之理數耳況動作云為之小者乎然則天
 下之功業皆見扵卦爻之變也因而知聖人開成之
 情俱隨其變動以觀其㑹通行其典禮繫辭以命之
 凡辭之所著何非情之所見聖情之所見何非易應
 有之理數乎中叙此一段者令人玩辭以觀變因爻
 象以求理數以知吉㐫以成功業且層次推原無非
[014-4b]
 乾坤易簡之二而一者也大段又就聖人天地明之
 天地之大徳曰生一元以統天即以一元以資始坤
 元不過順承乎天以資生天地二雖分而為徳則一
 也總歸之化生萬物扵生生不已耳聖人扵此其徳
 自立其體其用藉位以行故大寳為位有位方能以
 天地之大徳曰生者為徳以行其生生不已之心也
 然位非可以無本守位有仁仁者元善之良即天之
 所以統天者也聖人以之守位者以此蓋位虚位也
[014-5a]
 徳虚理也有仁則所推者在在皆實心實政矣仁之
 為道首在愛人愛人則人聚人聚則必各給其財給
 財則先理財理財則不専用仁而仁中又制以義親
 踈貴賤厚薄隆嗇各得其宜故仁必兼義而仁始裕
 也扵是天下皆家給人足矣然養而不教等扵禽獸
 扵是正其辭則天下無邪言扵是禁其非則天下無
 詖行皆義也其實皆聖人之仁也聖人在位禮樂刑
 政多端而一仁足以守位乃合乎天地大徳生生不
[014-5b]
 息之元也聖人之仁足以該衆理統萬事五常百行
 咸備扵仁是聖心之元善也天地無心而成化為元
 聖人有心盡性為仁皆貞夫一者也此章原明萬事
 萬物歸扵天地易簡易簡為二而本扵一故以天地
 之徳聖人之仁結之見貞一之道天地聖人所同學
 易者多求乎哉繫辭上傳末章言道不在言辭此章
 明道不在多也
  右第二章
[014-6a]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
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一章即備物制用立成器
 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之意也略舉端倪槩取諸
 易即聖人道四以制器者尚其象也繫辭傳率皆反
 復申明之論此章則又引據列陳更示人推廣扵無
 盡耳蓋取諸某卦亦約略取其象義無事乎過為傅
[014-6b]
 㑹焉 首叙羲聖畫卦之始明其為畫之奇偶取其
 象扵天地則凡天下事物無不有象可取俱扵易之
 内緼之矣仰觀象於天得乾俯觀法於地得坤法乃
 象之有形者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逺則即法也故
 謂法為象之有形者仰觀俯察而得形象何以形容
 則鳥之親上獸之親下皆天地之類也獸蹄鳥跡天
 地之大文也而數之事起畫之文得矣不止鳥獸也
 凡地上之萬物宜扵人用者無不取其形象以成爻
[014-7a]
 成卦不言取天之宜者天施地生凡物皆地生天寄
 其用扵地地之宜即天之宜也人立扵中一身而備
 天地萬物近取諸身亦可以成爻成卦身之氣理與
 天地萬物通能近取身則身外之物無不可取以擬
 議之矣謂之逺者較身有逺近内外也天地人物之
 形象理氣無不㑹極扵聖人之心而八卦始作矣八
 卦既成衍為六十四卦幽則能通神明之徳隂之象
 也明則能類萬物之情陽之形也然神明之徳即萬
[014-7b]
 物之情也神明隂也而徳則乾元之陽立神明之體
 者也萬物陽也而情則發扵性之隂生萬物之用者
 也究之隂陽互根且合一者也聖人明體達用故能
 取天地萬物以為聖人神化之用此易之所以始作
 因以昭示天下後世也下文遂厯叙取用扵易者以
 申論之見易本取用於天地萬物而作易既成後天
 地萬物無不取用於易可知易之廣大天地萬物無
 不備耳
[014-8a]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結繩為罔為罟陸則佃而澤則漁蓋取諸離本義謂
 兩目相承取象甚確可見紫陽非不言象數不詳盡
 者恐為穿鑿傅㑹也
包犧氏没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蓋取諸益
 包犧氏没神農氏作方教民稼穡斵木揉木為耜為
 耒此制器也立成器以利天下則以耒耨之利教天
[014-8b]
 下取風雷二木為體蓋取諸益本義云上入下動取
 象亦確但損上益下謂之益本義云天下之益莫益
 扵此分田授井任土作貢本益上也抑知原欲上之
 損上益下乎此又象數中不可不言之義理也然亦
 不外損上益下之象數耳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蓋取諸噬嗑
 日中為市上明下動取諸噬嗑本義取象亦確但尚
[014-9a]
 當發明噬嗑與豐上下卦交易而成致天下之民聚
 天下之貨豐也故豐之彖辭云宜日中正合𫝊辭日
 中為市而取萬物豐盛之象也及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則取象扵噬嗑噬嗑者噬而嗑之嗑如日中為市
 噬之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如頥之自求口實以各
 得其養也噬為市以音取義恐無此義必従豐與噬
 嗑相交易以明其取象方得
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014-9b]
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作草昧方大啟文明方日興
 此三古帝能觀玩包犧氏之卦爻通其變化之道自
 體之以立徳使乎民以致用無非以易為養為教也
 無非用易以使民也民亦不知用易也遵聖帝之使
 即為用易而不自知也故其時之民遂生復性終身
 不倦上不知何以用易使民下不知何以用易事上
[014-10a]
 民心相通扵聖人之神明而無不化也遷善改過而
 不能自已也然所以使天下之民無一人不安其生
 無一物不得其所萬民無不各宜其親賢樂利者則
 誠為三古帝用易以使民也蓋易之為道窮則變變
 則通通則乆也天地渾沌以來窮也窮極則聖人出
 而經綸之啟發之如屯蒙之教養始扵有乾坤之後
 也如是則通矣通者使民宜之也民各得其宜自然
 能乆矣此黄帝堯舜厯用包犧氏之易使民乆逺而
[014-10b]
 上無陵下無替也如是則如大有上九之繇自天祐
 之吉無不利也然三古帝豈用易之賾易之動乎乃
 用易之至易至簡也惟用易之神為天下之至神者
 以通志成務故不疾不速不行而至得易之神以為
 聖人之神也所以無為而無不為也垂衣裳而臨民
 天下遂無不治此蓋取象扵易之乾坤也乾至易而
 坤至簡所以易知易從有親有功可乆可大成徳成
 業也所謂聖人能得易簡而天下之理無不得故乾
[014-11a]
 覆坤載而三古帝成位乎其中也此章傳文足以盡
 乎聖人用易立徳化民之體用矣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逺以利天
下蓋取諸渙
 刳剡木以為舟楫其利足以濟不通不通皆通則利
 之所及者逺矣蓋取諸渙本義云木行水上取象亦
 確但渙象傳云風行水上木非風不行扵水風在天
 成象者木在地成形者尤宜以合風木行於水上為
[014-11b]
 確義也
服牛乘馬引重致逺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服牛乘馬引重致逺在陸能濟不通為通故利足以
 及天下之廣大焉本義云下動上説猶待發明隨者
 隨乎泰以中四爻上下交易也泰之内卦二三兩陽
 爻上隨乎隂外卦四五兩隂爻下隨乎陽亦交易之
 義也上下交易故動之而得利扵逺下動者自近而
 動上説者得利於逺也如此似與噬嗑複矣然噬嗑
[014-12a]
 重在交易各得其所隨重在引重致逺以得利也自
 不同義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外動而内静外防而
 内守外攘而内安皆豫之象皆本義豫備之説也
㫁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㫁木為杵掘地為臼以利萬民濟天下取諸小過本
 義云上動下止取象亦確但上木下土艮之土剛也
[014-12b]
 因而用石亦上動下止之象也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其利在威義正以為仁育也蓋
 取諸睽本義木取象數愚謂弦木者用火也剡木者
 用金也火澤所以為睽也火又象其迅疾澤又象其
 剛鋭兌柔金而言剛鋭者金得火而成矢也即論義
 理睽而分者弧矢以威之無睽不合文徳修而干羽
 格苗與一戎衣而有天下皆所以合睽也非有二道
[014-13a]
 也顧其時常變何如耳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上棟下宇以
待風雨蓋取諸大壮
 上古穴居野處聖人出而教之易以宫室上棟下宇
 以待風雨取象大壮本義亦未言象數愚按大壯之
 象震上乾下震為棟而乾為宇震如以噬為市叶韻
 論之則動為棟矣然不敢引棟蓋象震之上二隂爻
 如梁上短柱二隂爻在一陽爻之上其象甚確若下
[014-13b]
 宇取乾者象天在人上主覆也大壮固有棟橈之辭
 豈盡壮固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
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古之葬者衣薪塟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如孟子所
 言也聖人出而以孝教天下易以棺槨取諸大過本
 義謂送死宜過扵厚亦未言象數按大過之象上下
 二隂爻中四陽爻以象棺槨三四兩爻棺也二五兩
[014-14a]
 爻槨也初上兩爻坤土也雖似傅㑹然扵過厚之義
 何妨乎且大過之象傳曰澤滅木取諸塟事乃孝子
 之事親勿使土親膚之義也巽以入之深塟也中四
 陽爻互為乾剛硬而乾潔之物也深入土中不使親
 膚之象義俱昭然矣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
以察蓋取諸夬
 上古結繩而天下治事簡也後世事日繁而結繩不
[014-14b]
 足以紀之聖人出而易之以書契書者文字也契者
 符騐也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此二事皆以防詐偽稽
 奸宄也蓋取諸夬本義亦未言象數愚謂夬之為卦
 上兑下乾本義云明決乾健也明何謂哉明在兑也
 此明如説卦傳云説萬物者莫説乎澤萬物成扵兑
 外有光澤是謂明也文契既易官治民察官宜其職
 民安其分如萬物至秋而各正性命也扵是官政民
 事各有成功成功之内即宣著為文章巍巍煥乎其
[014-15a]
 光澤何如故書贊堯曰光被四表可知此兑之發用
 本乾之立體聖人之心徳乾也健也聖人之成功文
 章兑也説也以此言決為明而夬則象數義理俱昭
 然也𫝊舉此十二則以明天地萬物之象義無不扵
 易緼之發扵其門作易聖人之成性存存出為道義
 之門也何人何時何事不可取易為用而盡善盡美
 乎廣矣大矣未可盡焉矣
  右第二章
[014-15b]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
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是故易者象也章亦係申明前章諸説而直接上文
 蓋取諸各卦卦原有象有象則可以像之矣如天地
 水火象也像之則為馬為牛為豕為雉矣彖者材也
 本義謂一卦之材人多不明蓋材乃木之有用處也
 聖人繫辭扵卦謂之彖原欲前民之用故将卦之理
 數所宜俱著明焉如大匠将木之有用處標示扵人
[014-16a]
 使知所用也此之謂材爻者效天下之動凡事物皆
 動者也有爻之變以效事物之動所以吉凶生扵動
 悔吝亦著扵動無不扵爻備之耳
  右第三章
陽卦多隂隂卦多陽 其故何也陽卦奇隂卦耦 其
徳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
小人之道也
 陽卦多隂章即愚謂卦之隂多貴陽陽多貴隂之説
[014-16b]
 也謂之陽卦隂卦者即根乾根坤之説也聖𫝊自為
 問答曰陽卦奇隂卦耦本義謂陽卦皆五畫隂卦皆
 四畫固甚明愚謂聖𫝊謂陽卦奇隂卦耦答合前説
 指陽卦隂卦中之主爻言也蓋陽卦多隂必主奇爻
 陽少貴陽以陽為主是以陽卦之奇爻為一卦之主
 也奇爻為卦主則屬陽卦根於乾隂卦多陽必主耦
 爻隂少貴隂以隂為主亦以隂卦之耦爻為一卦之
 主耦爻為卦主則屬隂卦根扵坤愚之敢扵将六十
[014-17a]
 四卦分根乾坤而定以為陽卦為隂卦蓋有㑹於聖
 傳此章之説耳至聖傳所言徳行則指六子之卦言
 震坎艮陽卦必二耦一奇是一君二民也巽離兑隂
 卦必二奇一耦是二君一民也又指陽為君子隂為
 小人小人乃愚賤之謂非奸佞之小人也其意蓋謂
 二君一民則君亦民耳世無君多於民之情理不過
 謂隂卦之奇畫不能主卦必耦畫方能主卦而奇畫
 反附於耦以成其卦非以君而聽令扵民乃隂為君
[014-17b]
 焉而陽反為民之象義也是以謂之曰小人之道見
 隂道主卦隂為貴陽附離之也陽卦一君二民亦是
 如此故謂之曰君子之道道即徳行也道是象數徳
 行是其理勿作人之造詣論正見隂陽各為主臣也
 有此理乃有此卦象雖分隂陽而隂陽貴賤盈虚消
 長毫無偏倚也既有三男之卦不可無三女之卦有
 乾父不可無坤母則知聖傳此章即反復其道出入
 無疾隂陽互根動静無間之理數也主陽陽君子隂
[014-18a]
 小人主隂隂君子陽小人隂陽各有君子小人論已
 詳矣故傳君子之道小人之道全就隂陽卦竒耦言
 其貴賤勿混入扶陽抑隂之偏説也主卦爻已各明
 於本卦如藥方内之君臣在四君子湯/人參陽君在四物湯當歸隂君
  右第四章
易曰憧憧徃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
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日徃則月來
月徃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徃則暑來暑徃則
[014-18b]
寒來寒暑相推而嵗成焉徃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
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
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 過此以
徃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徳之盛也 易曰困於石據
於蒺藜入於其宫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
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
可得見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
[014-19a]
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
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
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
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
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
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
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
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
[014-19b]
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
亡繫于苞桑 子曰徳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
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
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
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寜用終日㫁可
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顔氏
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 行
[014-20a]
也易曰不逺復无祗悔元吉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
女搆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
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
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
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

 上繫傳第七章引中孚九二等七爻申明擬議以成
[014-20b]
 變化之道所引雖祗七爻引伸觸類貴扵神明扵無
 盡也後第十一章又引大有上九一爻本義謂錯簡
 宜遵之入扵七爻之下下繫傳復引咸九四等十一
 爻愚謂皆宜推本義之意叙扵前八爻後蓋聖人當
 日玩易凡有所得形扵言論門弟子隨時記載原無
 次序亦不過申明爻辭象傳所未盡者令人極研亦
 無盡耳故愚欲将上下繫傳十九爻共叙一章要在
 釋明𫝊意其章句本非聖人所定分合亦不可為典
[014-21a]
 要也何非擬議以成其變化聖人之本意乎
 上繫傳
  中孚九二  同人九五  大過初六
  謙九三   乾上九   節初九
  解六三   大有上九凡八/爻
 下繫傳
  咸九四   困六三   解上六
  噬嗑上九  否九五   鼎九四
[014-21b]
  豫六二   復初九   損六三
  益上九凡十/一爻無六四六五兩爻上下繫傳共十九
  爻
 中孚九二爻君子修身之道首重言行示人知學修
 之要也以鳴鶴之音擬議君子之言以好爵之靡擬
 議君子之行先言後行者言尤易知一言而善不善
 著矣居其室出其言千里之外有從違焉邇又為逺
 之所自推也況出身之行原在邇而加民之政則見
[014-22a]
 扵逺行亦無難考騐不過稍後扵言耳是以體此之
 君子扵言扵行将同扵樞機視之矣樞機者開闔之
 要出入之關言行發而榮辱隨之非人之樞機耑主
 乎榮辱者乎且言行不止於身世之交接也存誠以
 立體主敬以致用崇效卑法之道也故君子以為應
 乎天地者言行也焉得不謹言飭行以致慎哉
 同人九五爻君子成已之道既修必求取友之道示
 人知取友以心徳求孚為要也號咷與笑喜怒之情
[014-22b]
 發必中節乃由中以推和可以存忠可以行恕矣故
 或出或處隠見不同或黙或語動静不同而應事接
 物之道貴扵中和一也故二人同心共力尚可㫁金
 同心者之言其臭且如蘭况同心同理同道同徳一
 心推扵天下而悉合者乎以此為同人乃操約施博
 耳
 大過初六爻君子終身主敬遇事用慎敬為體慎以
 全敬之用也此制心持身之要也措地得安可矣必
[014-23a]
 藉以茅安不忘危故謂之慎之至也然慎不在大茅
 之至薄得其慎道則任重而獲安推斯慎之術徃而
 求安自無危矣乃君子謹小慎微之學自至切近始
 也
 謙九三爻君子飭身所主在恭恭為修已應世之要
 也一慎一恭主敬之學全矣勞而不伐謙之心内裕
 之極也勞而有功功也不伐者不自有其功由扵立
 謙體之徳足以承載其功且並徳亦不居也此厚之
[014-23b]
 至即下之至也故伐者必見扵言貌而下者亦必見
 於言貌誠中未有不形外者若能語功而不驕亦難
 得矣況更下人君子之有終扵無終之道也蓋有徳
 之言必盛盛扵厚徳非侈張盛大也有禮之言必恭
 且言行相顧而慎言謹度矣内有徳至盛外有儀至
 恭皆謙者自致扵道而欲保存其位者也老子云惟
 其不居是以不去孝經云髙而不危所以常守貴也
 皆與易通焉乾上九爻不謙之咎也咎在亢於行詳
[014-24a]
 註在乾卦
 節初九爻不慎之戒也戒在忽於言言雖至微出好
 者即能興戎亂生莫測因言語而階厲故不出户庭
 行未出而言尤先訒矣君不宻其言則直臣不能保
 其位臣不宻其言則禍及且莫保其身凡有機事未
 動而言洩之疎漏其機人得為計其事必無成也故
 觀扵節初而知君子扵行固謹而不輕動即言亦必
 慎宻而不敢輕出也
[014-24b]
 解六三爻小人不知慎恭而以怠勝敬驕滿自恣所
 以致㓂之本也作易知盜者知盜所由起之理也負
 而忽乘乞兒暴富無徳無功而遭時得意棄小人之
 事取君子之器盜焉得不奪之如司馬懿之取魏劉
 裕之取晉皆盜奪之類耳然又有致盜之由亦不必
 負且乘矣即素乘者若慢不自保其乘下之負者生
 暴横之心亦思伐而奪其乘此如慢藏其賄以誨人
 使盜妖冶其容以誨人使淫也此又為乘者戒也此
[014-25a]
 二者皆足致盜故易以為盜之招也
 大有上九爻君子慎恭之至主敬之乆即為存誠誠
 之昭格天且祐之況扵人乎天祐髙逺難測必明其
 所自則知祐之為助助必有由蓋天之氣運流行不
 息所助者亦在奉行至順之道也天助順者在氣化
 命也人助何哉人助者立心之誠也立誠扵己人皆
 信之則必助之然則人助信在心徳性也君子能履
 乎禮即人心之理外著也是以各與人心之理相孚
[014-25b]
 而信則為履信也此制用也若其立體必凝思扵至
 順順天之道恊物之宜此為履信思順也不惟成己
 且兼成物又以此尚賢人即以此勉庸衆耳天焉得
 不祐行自致无不利矣非天祐也天理祐之君子之
 心思自祐之也
 咸九四爻聖人正心之學也修身由於正心故示正
 心之要在扵思慮知同歸殊途一致百慮則吾心一
 理可以通萬事萬物事物至紛一心湛然肆應皆能
[014-26a]
 時措咸宜庶可以無思無慮矣蓋正心由於誠意誠
 意在於存誠誠意者用吾心好惡之真誠存誠者守
 吾性至善之實理而已所以全成性扵存存且為道
 義之門矣日月寒暑徃來相推隂陽也而有主乎隂
 陽者本自無二也以至屈信相感利生無窮亦未嘗
 不以一元以統天為天地之氣化以一徃而𢎞道修
 教為聖人之功能也尺蠖龍蛇大小不同而屈伸同
 固屈以為伸伸亦為屈也屈伸者徃來相推於無盡
[014-26b]
 而本於一以為兩一曲一伸仍是一也即聖人之精
 義入神屈也而外以之致用則伸乎利用安身伸也
 而内以之崇徳則仍屈也故屈伸有徃來而實至一
 而無間者也固已難知矣然猶有徳業可名可見斯
 可知矣若夫由崇徳建業而更有進焉則有不可知
 者何也聖人精義審乎義扵至精極乎用矣聖人崇
 徳敦其徳於至崇極乎體矣過此以徃雖聖人勤修
 不倦亦不能自必其所造也精義崇徳可學而至窮
[014-27a]
 神知化非可學而至也惟精義已入神而仍不敢忽
 崇徳已至峻而仍不敢斁馴至精扵義之原則神可
 窮矣義者制事之當然神則制義扵無方者也馴至
 崇極乎徳之本然則化亦可知矣徳者人性之本然
 化則原性於天命也至於窮義之原知徳之本自知
 性之由命心之合天人物之始終造化之推嬗俱可
 昭然矣此又非聞見之知已也乃聖人之極至成徳
 扵極盛者也又豈可以期必者乎聖人一立誠而徳
[014-27b]
 極其盛至此可見正心誠意為造徳之基也傳引此
 爻明君子學修之道必推其極致者示人無半途可
 廢之功亦無造次可及之盛徳也此爻正切繫辭上
 傳所言修身之本
 困九三爻見不能精義則不能致用不能致用則不
 能利用安身以崇徳必至如困三之㐫厲矣困非君
 子所避非所困困於非道也則如困扵石蒺藜也據
 非君子所辭非所據據扵不義也則入宫無妻不安
[014-28a]
 扵其宫也非道之困名必辱非義之據身必危名辱
 則徳不立身危則命不全故曰死期将至身不可保
 妻何可得見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戒之哉
 隼一物足喻天下之物弓矢亦一器而足喻天下之
 器射一技而足以觀君子應事接物之道君子必求
 有其道無其遇也不甘無其道而虚聲致誚也所以
 平日藏器扵身用藏扵體中也待時而動用必協宜
 合乎道也故有徃而無不利也君子之道利其器以
[014-28b]
 動而應天下之物動而無所阻以其在道也在道之
 動動必有獲惟其成器在平日而利用在一時且全
 器備扵一身乃肆應而無不合也此動之用根於静
 之立體者純乎理矣内存理而外合道如公之射隼
 必獲且無徃而不利也豈君子見利而動乎非也利
 者義之和也和乎義則義之利有不必謀而自得也
 噬嗑初九上九兩爻以明小人行惡有大小多寡取
 禍有輕重以示戒耳小人不知存仁故不仁不以為
[014-29a]
 恥不知行義故不義不以為畏無恥故見利方動無
 所畏忌故威而後懲然知懲而誡所懲者小所誡者
 大仍為遷善改過之人也此小人之有福者乃能小
 不善而即得懲知誡而不致扵大不善也校但滅趾
 仍謂之无咎亦幸矣○名者善之應然善不積名不
 成禍者不善之應然惡不積身未必滅積者漸也非
 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小人之所以積惡
 者在於初起之一念以小善為無益不足為而勿為
[014-29b]
 也故善不能積以小惡為無傷而不足去也故惡日
 積及其惡積何可揜乎惡積則罪大不可赦宥而得
 解此無福之小人所以不遇小懲竟成積惡以致何
 校滅耳之㐫性命且不可保彼豈知積惡在小而不
 在大乎
 否九五爻示君子安身保國家之道亦由一心知危
 知亡知亂然後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安與危相反而
 知危則位安存與亡治與亂皆相反而保存圖治乃
[014-30a]
 在知亡知亂此君子安不忘危而乆安存不忘亡而
 乆存治不忘亂而乆治也是以身安扵知危而國家
 治保於知亡亂也其亡其亡繫扵苞桑苞桑豈足喻
 其鞏固乎
 鼎九四爻明徳不勝尊位之戒鼎而折足必無知危
 知亡知亂之心者也與否九五正相參否可以休否
 而有苞桑之固者知危知亡知亂也鼎可以折而有
 覆餗之㐫不勝任是但知安知存知治者也傳所謂
[014-30b]
 内外使知懼者指内貞外悔言之此類是也位以尊
 徳徳薄則不足附尊位矣知以成謀知小則不足以
 定大謀矣力以肩重力小則不足以肩大任矣君子
 必度徳揆知量力以免咎者貴扵自知也如鼎之折
 足而覆公餗且渥而汚辱其形不勝之凶何可免乎
 無學寡識之人猶可恕有心干冒貽悞天下者古今
 來不乏矣洵可深惡而痛絶也
 豫六二爻明應事接物之道在扵知幾知幾在於窮
[014-31a]
 理窮理則在心徳為微在事業為彰能用簡為柔能
 用易為剛此聖人之立徳建業皆以知幾為要者也
 故曰萬夫之望見為人所觀望也幾之神乃天下之
 至神者方能與也蓋通乎易之至精至變而方體㑹
 此至神神而明之於不測也此方謂之知幾此聖人
 之大知也若夫君子必敬必慎不能得幾之神亦不
 致失幾之宜也何也聖人言通權達變君子言審幾
 觀變也其應天下也上交不諂下交不瀆總由人情
[014-31b]
 推測幾發無端惟守理絜道不妄動以從人則心之
 理得而事物之幾可知矣故扵動方見微吉㐫之先
 兆已早得由扵君子静虚之體守己不隨人故静足
 揆動方動之始即知其吉㐫之終也所以君子見幾
 之善則遷見幾之惡即改見吉之合道則趨見㐫之
 違道則避其作不俟終日言其至神速也究為君子
 自決於己之理欲而非因人為逆從也易云介扵石
 不終日貞吉貞則吉之幾也静存為動發之本也故
[014-32a]
 介而如石不可動移理至而事必起氣數亦隨之而
 已寜用終日稽遲疑惑乎理明義精決㫁於其間可
 識其無猶豫也此君子之知不同扵衆也知幾也知
 微知彰本末明也知柔知剛體用得也豈非萬夫之
 望且可以訓世勵俗何難自全其身名而無難耶
 復初九爻引顔子之改過遷善是為能知幾者蓋得
 夫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之道者也故亦去聖人
 不逺矣顔子稱庶幾者庶幾於道也道者至善之止
[014-32b]
 也不能止於至善而不遷者氣拘物蔽為過也過則
 為不善不善貴扵即能自知自知尤貴即能不復行
 皆省察之勤戒飭之宻此即論語所論克己復禮天
 下且歸仁道何不可幾乎扵易云不逺復無祗悔元
 吉人心之仁徳氣化之元陽原本一氣一理耳
 損九三爻明取友必耑之道天地男女之道分為二
 如朋友然氤緼搆精則合二為一矣故耑一然後有
 化育生長之功此君子修身必交友也交友必取友
[014-33a]
 樂善不誠則不一矣惟誠以立己善取於人斯為能
 致一也蓋善即人心之性也誠乃存性中之理也在
 己則云誠實求諸已而有此理也在人則稱善彼能
 得其理而著之為善道也究之人已一理以相流通
 而已此之謂致一天上地下而氣相交故其氣絪緼
 綿亘周宻之象扵是既言交復言絪緼祗是一氣而
 已萬物生化醇凝於此中矣萬物之所以生生不已
 者化也化之本乃此醇凝之氣所謂絪緼者也乃一
[014-33b]
 動而為陽為男一静而為隂為女男女隂陽互為動
 静一徃一來一升一降此以其精相交媾也化萬物
 之化遂能生萬物之生凝者自一本散於萬殊既生
 萬殊各又凝為一本以生生於無終始焉惟其化之
 醇所以媾之篤惟其媾之篤所以生而不窮一隂一
 陽静耑動直静翕動闢至純無間生意不息矣若有
 參雜其理不一其氣不醇無物可生矣故易曰三人
 行則必損一人一善一不善損其不善也二人皆善
[014-34a]
 損其善之不盡善者也如是則獨存一人為己之對
 相感相應至耑至篤得至善為友何難哉此聖人因
 取友而取象於天地隂陽相交生物之氣化聖人擬
 議易之象義如此方可謂神而明之矣
 益上九爻言君子修身以交世之道也交友取善為
 君子同類言耳出身加民則該之者衆矣君子亦惟
 於身之為行求安於心之為語求易於交之有求先
 定而已然定交亦在言行也是言行為修身應世之
[014-34b]
 要也故修此三者徳方能全也君子之崇徳以安其
 身非為民與也然身安之動動而世為天下法民焉
 得不與乎和易以平其心非為民應也然心平之語
 言而世為天下則民焉得不應乎慎擇取友以定其
 交非為人與也然定交之求求非違道干譽祗為同
 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又焉得不與乎君子終身慎修
 而不敢忽者内在言行外在朋友之切磋琢磨也若
 身危之動動無與徒懼以語民不應无交之求求不
[014-35a]
 與理有必然事有必致也無與者則傷之者至此人
 情本如此也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由於立心無恒耳
 㐫可知也在中孚傳曰言行君子之樞機君子所以
 動天地也恒傳曰聖人乆於其道天下化成即從君
 子内存恒心外立不易方於言行交友善終始來也
 此復擬議之正與中孚九二相應也○以上十九爻
 然乾之上爻複見祗為十八爻取十八變成爻之義
 乎
[014-35b]
  右第五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隂物也隂陽合徳
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徳 其稱名
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徃而
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㫁辭則備矣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㫖逺其辭文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隠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聖𫝊再申明乾坤為隂陽之統易立於乾坤聖人畫
[014-36a]
 卦繫辭皆不外乾坤兩合成一而已不惟一本之一
 係兩合成即萬殊各成其一亦由兩合成是無一無
 二無二非一之理數也明乎此則知易一也然乾坤
 之兩合成易之一俾易中之一本發為萬殊者一皆
 由乾坤之兩而出也是可謂乾坤為易之門矣何也
 易之一合隂陽而成乾則陽之統也坤則隂之統也
 一隂一陽出入徃來即乾坤闔闢之道也扵是易之
 理數雖廣大悉備天地萬物無不為易所蓄然不過
[014-36b]
 隂陽二者合以成一以為易耳是隂陽雖分而自有
 主乎隂陽者以合之則隂陽之徳也徳雖為合但既
 分隂陽則各有其徳何以謂之合乎蓋隂陽雖分實
 一氣之出入徃來屈伸變化分之則兩合之原一故
 隂陽各有一徳而合之仍一徳也在氣如此在理亦
 如此兼理氣言則易之道亦如此仍無二非一也然
 無一非二既有此氣此理此理此氣必分為二分二
 則必各有體用以静為體者隂也而動以為用已屬
[014-37a]
 陽以動為用者陽也而動本扵静又屬隂隂陽互根
 成一而必分屬為二也是隂之體柔而必用剛以濟
 之陽之體剛而必用柔以和之遂為老少之四象遂
 相摩為八相盪為六十四無卦不有剛柔無卦非以
 剛濟柔以柔和剛期於得乎中正無所偏倚所謂貞
 夫一者也學易者玩卦之剛柔雖分實互相和濟以
 成乎一則知剛柔各有體者二也隂陽原有合徳以
 為剛柔立體者則一也此無一無二仍是無二非一
[014-37b]
 也易之為易兼理數以備道如此天地之撰雖廣大
 易之隂陽合徳之一皆足以體之也天地有形故撰
 無窮聖人用易以合徳為道是以道體乎撰也神明
 之徳雖幽晦易之隂陽合徳之一皆足以通之也神
 明本無迹故徳莫測聖人用易剛柔分應是以心通
 乎神明也體天地之撰用合徳以一其二也撰為事
 為陽則體之通神明之徳用剛柔以此一分彼一為
 二也徳為理為隂則通之易之體天地通神明如此
[014-38a]
 功業然不過分隂陽為乾坤之二以合其徳成易之
 一至易至簡易簡而易之道備矣此就畫卦言易之
 用萬其體歸二為乾坤二復歸一為合徳乃易之所
 以為體而乾坤又為用矣再明繫辭
 辭必先正其名理數之所存象之所著名之所稱也
 易之理數言其用一本而萬殊就萬殊中各有理數
 則各有二以成一易即就其一以明之雜至萬而不
 越原一也因而考稽其辭所以引伸觸類無窮無盡
[014-38b]
 稱名之雜至矣有上古之世無此事此物而易之稱
 名皆備焉者世道衰微隂陽乖戾無情不啓無事不
 有故不能如上古之事物理數純而不駁易之稱名
 遂不得不因其純以名純駁以名駁矣然世雖分盛
 衰運雖有隆替無不具在隂陽中也有此隂陽方有
 此理數有此理數即有此名以稱之是以易之稱名
 合世盛衰氣純駁以稱名究不外無一無二無二非
 一之道也稱名愈雜而理數亦終不越乎道也此易
[014-39a]
 之所以盛世畫卦足以盡其象必至於衰世繫辭而
 後能備稱其名盡達其意也謂為衰世之意者謂當
 衰世則聖人繫辭之意不得不如此之雜而實先後
 天一揆期於不越乎以萬歸二以二歸一之意而已
 矣究皆先天聖人卦爻象數中所有也又何越乎先
 天之聖人畫卦以合徳立體以乾坤致用後天之聖
 人以不越於理數者立體以稱名之雜致用扵是易
 之一分著扵卦爻之間繫辭之内各得一以成一而
[014-39b]
 易之一推暨扵不可窮盡可謂備乎萬物萬事矣何
 也夫易之一而為二二而歸一由此極深而研幾焉
 殆無徃不彰而無來不察也且無顯不微而無幽不
 闡也觀於二知本扵一徃者盡彰矣觀扵一知必有
 二來者盡可察矣顯至極為萬者有一以微之也幽
 至極為一者有萬以闡之也俱主扵合徳為體以分
 剛柔生四生八生六十四以至扵萬有不齊為用則
 徃來出入屈伸變化皆一氣所為一理即寓扵一氣
[014-40a]
 之中耳何徃不彰何來不察乎徃者已過之氣化也
 即為來者之機兆易於徃者為理為數無不彰著其
 象義因此以推測則未來者為理為數無不可察知
 其象義矣顯者當前之事物也即為幽者之發著易
 於顯者為變為化無不微妙其體用因此而探索則
 幽深者為體為化無不可闡明其體用矣是形下者
 顯而形上者有以微之如易之理數微乎卦爻之顯
 也性情者幽也而美利足以闡之如易之元亨闡乎
[014-40b]
 利貞之幽也此就先天卦爻已足以見易之備況後
 天聖人推開而繫之以辭扵卦爻中觀象知數稽數
 知理體㑹乎理數而知道以道之一廣暨之萬事萬
 物即各得成一之理數矣以是繫辭有本也故稱名
 必當也辨物必明也言必主乎貞而正也辭必尚乎
 㫁而無疑也既有卦爻復有繫辭學易者能居則觀
 象玩辭以為居而安動則觀變玩占以為動以正易
 之道無不備者學易者皆可備之扵一心體之扵一
[014-41a]
 身推之於家國天下萬事萬物無不得其宜也備於
 一心則一之體立矣時措咸宜則各得其萬之各一
 矣終能彚歸乎心之一此學易者自具於心之易也
 再繹繫辭稱名雖小取類則大也小謂寡也近也大
 謂廣也衆也稱名謂因義以定名取類謂因象以推
 義也名此義不過一端之小推其象有無窮之義此
 小大之謂也名象之中有義理之所在聖人繫辭之
 㫖所在也以聖人之㫖寓於聖人之辭辭不過期達
[014-41b]
 乎義而義之引伸觸類神明其㫖無方體矣雖無意
 於文而自然之文非勝質之文也故㫖逺而辭文也
 是以其言至曲折委婉而能中乎事物之正也其所
 著吉㐫悔吝之事至宏博開大而肆然明通也究皆
 深奥精微而隠然莫測也肆者其事物而隠者其理
 數也易之言曲中事肆隠又如此學易者就卦爻既
 明其象而知因象取義有聖人陳其辭更知因辭得
 㫖似亦可以無疑矣猶有疑而未決者則貳也若能
[014-42a]
 占易而求得事物之宜遂能前用而各明得失之報
 報者事物因感而應得吉失㐫毫不爽也是人已感
 應得失吉㐫皆二惟以一理主之則二者歸扵一疑
 者無不明矣然何非隂陽分剛柔而各致其用之二
 皆歸扵合徳以立體之一乎故乾坤二也而合徳為
 一易也者迨合萬為一以立體而以乾坤為二以致
 其用也乎
  右第六章
[014-42b]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徳
之基也謙徳之柄也復徳之本也恒徳之固也損徳之
修也益徳之裕也困徳之辨也井徳之地也巽徳之制
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雜而不厭
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
遷巽稱而隠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
徳損以逺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易之興也一章自是指文王下引九卦稱九徳似有
[014-43a]
 尚書九徳備而可以正位凝命之意也所引九卦乃
 為處濟憂患之道前一節是體後二節是用後二節
 之前一節知之開扵始也後一節行之著於成也各
 就其卦之象義形容聖徳之體用又為凡處憂患者
 前其用也亦如雜引十九爻明修身正心存誠主敬
 矢慎向學盡乎在己方可以推之交友取善應事接
 物無不得宜也踐履篤實以為立徳之基始形踐一
 分性盡一分矣謙和下人操持應世无徃不利其用
[014-43b]
 是為徳柄復之元陽即人之仁心成性存存道義之
 門是為徳本立徳貴𢎞信道貴篤守理必一制行有
 常是為恒徳堅乆無替其徳方固損欲必盡謀理斯
 純絶羣情之紛雜且能損滿假扵無盡故損為徳之
 修徳又貴寛其量量又貴養之優量包天地養積終
 身故益為徳之裕困徳之辨即困心衡慮之義孟子
 所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動心忍性増益其所不能此是徳之辨義井徳之地
[014-44a]
 養而不窮以喻徳主扵静用之不窮如井之在地體
 静而用順也巽徳之制巽進也徳期於進而又不容
 躐等為進必也馴順漸積以為進雖徳之量無盡而
 進徳之途以是為制耳制而有節方進扵不已如水
 之盈科後進而放乎四海也此一節是九徳之體履
 者禮也履必當禮禮雖嚴而用貴和得其和而中可
 得中和非徳用之至乎謙者卑自牧也然依禮合道
 之謙愈下而愈尊愈自晦而愈光明不止接物以謙
[014-44b]
 而已自不居徳為本也復小而辨扵物陽微之際能
 察其來復之機則理之固有可存而凡物之本然可
 以一心之理通於無間矣恒雜而不厭恒乃日用常
 行之道雖各有綱領然條目頗繁雜又無新奇可喜
 所以人多乆而生厭五常百行所以不能始終如一
 惟不厭則自見綱維井井服習無斁然後可乆而有
 成徳可循也損先難後易從徳之修來也乃懲忿窒
 慾之事也益長裕不設不設祗是不譸張鋪排底意
[014-45a]
 思俗言常曰設處因其素裕故臨時無急遽苟且如
 耕九所餘家給人足即有兵㐫有備無害也困若能
 辨雖極窮而通必生扵窮矣井居其所而遷井不遷
 者也遷者井之用養之及物也徳立扵不遷如地之
 静而不動然後可以徳化民而風教自逺矣巽稱而
 隠亦從徳之制來徳之巽進實之所在名必附焉故
 聲譽騰聞如風之無逺不届然君子修徳闇然而隠
 潛徳之光亦必乆而方發君子所以不可及乃人之
[014-45b]
 所不見也第二節雖言徳之用然俱就立徳者身心
 上形容其卦之象義第三節方説到應事接物由中
 達外之道此章三節首節叙明九徳徳之本然在我
 者也二節明九徳在於知其當盡而後能備於在我
 也三節則徳成可以推行於無暨莫不得其當然矣
 ○履以和行非和則禮為煩苦之具豈能行乎謙以
 制禮非禮則失正之謙本於無制也復之㡬微先在
 慎獨故必自知恒之道乆終始如一方無斁渝損己
[014-46a]
 必利人故害自逺益人即是益己故以興利仍是二
 卦相為損益之義困以寡怨困以能辨而得通則一
 本於致命遂志之心通否俱無怨尤也惟内無怨尤
 世亦何怨乎井以辨義井養不窮仁也然親親仁民
 愛物有義以為辨别差等仁方推而各給故仁義如
 隂陽雖分二而其合徳則一不可偏廢者焉結之以
 巽以行權學能巽進至於行權不失乎經則可幾於
 神而明之矣聖而不可知之謂神者方能與扵斯乎
[014-46b]
 此節耑言用矣可見聖賢立體致用及學者學聖賢
 之立體致用無不在易也
  右第七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逺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其出入
以度外内使知懼 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
父母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
虚行
[014-47a]
 易之為書也不可逺一章聖𫝊耑為用易者勉其進
 徳而後可成業也先後天聖人開務成物之道寓於
 易矣凡人日用恒常其理俱備扵易乃不可須臾離
 之書也故曰不可逺然其道雖在切近身心之間而
 又不可執一以求道是其為道也至有定而至無定
 者是道也蓋屢遷之道也故就其卦爻觀之變動不
 可居也周流不能息也六爻之位雖實而變動不測
 則六爻俱為虚體全玩變動以成其用矣是以上下
[014-47b]
 無常言卦之錯綜也剛柔相易言爻之貞悔也卦爻
 雖有成象成義而變動無方何能執定以求其典要
 乎然則易亦不能自主也亦惟順乎數之自然循乎
 理之當然以聽卦爻變動之所適而已蓋凡占者來
 求乎易易亦不能自主仍以占者之徳主之占者徳
 立於心神明鑒於神所得卦爻隨其意之善惡以示
 其事之吉㐫豈易所能操其變之所適乎雖然不可
 測者變也所可定者度也變適無方無方非度為出
[014-48a]
 為入隂陽屈伸變動難窮而祗此一氣中寓一理以
 散見於萬事萬物聖人取而著於卦爻之間繫之以
 辭何卦何爻何辭無度乎度者規矩尺寸有法有制
 者也占者無論念存於内事形於外凡有所求受命
 如響能不凜然知懼乎不但占得㐫厲悔吝宜懼即
 得元亨大吉无咎皆宜知懼何也占㐫厲悔吝者以
 省愆補過而懼占元亨大吉无咎以徳不叶則占不
 騐為懼也此即後章易之興也一段其道甚大百物
[014-48b]
 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之義似無脱悞占者能以
 内外知懼之心以求其象義於出入斯求易而或可
 有得耳何謂内外則兼變動貞悔而言内外也卦爻
 俱有内外貞悔甚明矣蓋易之為書成於聖人憂患
 中也是以明於憂患為甚確切天下萬事萬物無不
 在憂患中惟不知其故則不能懼求於易既知憂患
 之故雖欲不懼亦不能矣是以每占易而無有師保
 易即其師保為之啓迪也無有父母易即其父母為
[014-49a]
 之訓誨也方能以常憂患者免憂患也不然易雖出
 入以度而占者内外不知懼何免憂患哉或謂内外
 以存心制行言亦通故善用易之君子凡有占問初
 得其卦爻必遵率其所繫之辭以揆度其向徃之方
 言揆方則兼玩卦爻之象在内矣既能率辭揆方則
 不可為典要者至此皆確有典常可守可循以是用
 為趨避兾免憂患想無難也但易之為書不在卦爻
 繫辭粗求其象器言語之迹也必知易之道體易之
[014-49b]
 徳可以立於聖賢之途而為謹身寡過之人則易之
 道斯實有所附託而可以推行於無窮若不知易之
 道即知而不能體易之徳心存私慾行蹈匪僻乃欲
 占易以利其私心私事則雖有易如無易有占如無
 占也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言必其人有易之道
 而後能用易之道也言道不虚行者道原虚寄於天
 地之間必待有其人備其徳道方能實見諸日用倫
 常動作云為之際也雖千古無人未嘗一時無道有
[014-50a]
 聖人道即行於聖人有賢人君子道即行於賢人君
 子即善人端士一言一行之合於道道亦俱行於一
 言一行焉道至虚徳至實徳有大小道亦有偏全徳
 備其純道充其量非聖人不能也學者能謹身修徳
 用易以為寡過之學初不過一言一行之合道漸至
 於徳全而道備方為學易有得也此章耑為占易者
 立教却是學者省心修身切要工夫豈可忽乎哉
  右第八章
[014-50b]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
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若夫雜物撰徳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噫亦
要存亡吉㐫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柔之為道不利逺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與五
同功而異位三多㐫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
勝邪
[014-51a]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一章聖𫝊明卦象六爻之位
 置以卦象及彖辭為綱領以六爻為條目也首舉易
 之為書原始要終者自乾坤父母而有六子經卦八
 立焉因而重之六十四卦備矣其言質者體也即原
 始也於是每卦各成一體由太極一體而分著用於
 諸卦諸卦又各立一體以分著其用於六爻也此要
 終也至扵其用六爻變通無盡無終則六爻之相雜
 唯象其時物而已時行在天物生在地中立人事俱
[014-51b]
 無終者唯於六爻擬議以窮其變化則天地時令事
 物理數足以備之此以明易之要終扵無終焉耳言
 相雜者謂剛柔推生變化也然變化無定而爻位有
 定卦體立而寄用於六爻六爻列位又各有體如初
 如上以本末為體如二如五以得中為體如三如四
 以居内交外為體則又一定不移者矣是故凡卦有
 初上兩爻初則難知上則易知亦因卦體之本末在
 是兩爻耳不惟玩易者為然聖人繫辭於初亦以辭
[014-52a]
 擬議未盡顯明於上之卒方示之以成其終皆因卦
 體寄於爻位不得不因卦之本為方進之機末為已
 成之勢聖人亦不過因其初卒以擬議焉此初上兩
 爻之體用也若夫卦中二三四五四爻皆謂之中爻
 中爻所該者愈多矣象物則甚雜也比徳則各撰也
 曽晳云異乎三子之撰撰徳猶云具徳具徳猶言立
 徳也卦有徳爻亦有徳徳皆卦爻中固有之理數聖
 人繫辭以明之則其徳立於是卦是爻中故曰撰徳
[014-52b]
 也合物與徳言之象數義理俱在爻中為是為非即
 吉㐫悔吝之所以分也烏可無辨乎辨是非以分吉
 㓙繫之辭以示人誠非二三四五中爻不能盡其象
 義也此中爻所以偹一卦之體用也觀於本末及中
 爻則存亡吉㐫之道不亦大明乎聖𫝊復嘆之曰噫
 亦以此要存亡吉㐫則亦坐而可知來所謂坐照之
 知也言要者約略之辭蓋中爻乃一卦之中道也卦
 有始以初為始卦有終以上為終中四爻為中合上
[014-53a]
 下卦以言其體也得其中道則於本末兩爻更明切
 矣是以學易而有知者先觀其象後觀其辭於卦之
 立體已明且觀於彖辭則是卦六爻之用俱可以思
 得其過半矣蓋本末中爻俱不越卦象彖辭乃因卦
 之象義為繫者故傳以易簡之㫖示之不外原始要
 終以為質之意耳再論中爻二與四同功二四皆隂
 數之爻然位不同位不同其善亦不同功能也言其
 用也善徳也言其體也隂之用雖同然異位遂各有
[014-53b]
 各用各用斯各致其功况徳之善不同乎此亦言其
 質也之義二多譽四多懼俱以近言四近於五多懼
 二近於初多譽也何以近於初多譽譽起於下也何
 以近於五多懼懼凛於上也且言四多懼有謹言慎
 行之戒二多譽為進徳修業之勸也非但言譽懼而
 已也若以隂柔值此隂位以隂處隂不利於逺者四
 尚可以近君而用柔道濟君二則逺君不能以柔道
 見功矣但原始如此要終亦无咎何也用柔得中二
[014-54a]
 能起譽於下亦可逺致於上也此論四二兩中爻之
 體用也再論三五兩爻三與五同功異位三五陽數
 之爻各有各用亦猶二四也其體亦在位中可見三
 多㐫五多功貴賤之位不等故體用俱不等也三體
 不中位不正功難㐫易五當位體尊位重則易致乎
 功能耑就位論豈徳因位為輕重乎不知此乃就卦
 爻體象言其理數本如是又非較量徳位之說也此
 徳從位字生出言其體也亦非行道有得之謂也即
[014-54b]
 其位之體用以衡其位之徳功亦自然之理數不待
 聖人安排方得者若以隂柔值此陽位可危之道言
 不勝任也若以陽剛值此陽位則克勝矣但亦是原
 始如此若要終為危為勝又各具象義不可以為定
 則焉此又傳所未言而可為引伸者也此論三五兩
 中爻之體用也人能於中四爻明其體用初上兩爻
 知其本末於條目已詳矣再就卦象彖辭觀玩得其
 綱領何卦何爻聖人之情不可見乎然總不外原始
[014-55a]
 要終知其質者為學易啓觀玩之門也
  右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
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
吉㐫生焉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章耑就六爻以明卦象所以
 為繫辭之本也易之為書廣如天無不覆大如地無
[014-55b]
 不載萬事萬物之理數俱備於易中矣此可於卦之
 内外兩卦卦各三爻合而觀之得其象義蓋易有天
 道焉卦之上兩爻足以擬議之也有人道焉卦之中
 兩爻足以擬議之也有地道焉卦之下兩爻足以擬
 議之也是卦之有六爻乃兼三才之道而各用兩爻
 以象之也所以爻有六六者非他三才之道耳兼三
 才而兩之易之象數也三才之道則象數中之理也
 兼理數言謂之道也分言之三才各有道合言之一
[014-56a]
 易道也分言之三才兩之各有剛柔兩儀以二成一
 合言之三才共一剛柔剛柔共一太極以成一易也
 才同前章原始要終之説此更兼象數道理分三成
 二合一以言體用焉於是知天地事物之所在即道
 之所在亦即爻之所在也道不能有静無動動必見
 諸事物之間易以載道亦不能有静而無動動則見
 諸變動之爻此易因變而有爻也爻有六位貴賤不
 等此剛柔之相雜也萬事萬物相雜不外剛柔二物
[014-56b]
 相交於是自然之文亦即著於其中矣文之相值乘
 承比應有當不當象著而義彰焉吉凶之繫辭於此
 定矣是全易之體用寄於卦而卦之體用分寄於六
 爻於卦爻之用窮其變因而求全易以㑹其通終始
 體用不較然大明乎易之為書三才之道備廣大如
 是固有此卦爻為之端倪矣不責學易者求諸馳騖
 也何可不知所從事也耶
  右第十章
[014-57a]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徳耶當文王與紂之
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
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之興也章聖𫝊耑明文王周公繫辭開成之道也
 易雖作於伏羲傳於三代然至周之初始興謂之興
 者卦爻象義著為文字占者可以觀玩而盡其智力
 也夏商二代不知有辭否即有辭亦未必如周能得
 卦爻之理數傳以盛徳歸周亦是由其功業興易繫
[014-57b]
 辭而命之得成乎易孚於伏羲之先聖也不惟因功
 業而思盛徳而且因盛徳而審時事文王徳之盛也
 紂忌之有羑里之危周公徳之盛也武庚忌之有東
 征之危是文王周公皆因憂患而玩易繫辭耳故其
 辭常示人以危道也然知危而謹身修徳則危可反
 平如以為易而忽之頑率奢傲則平者反傾矣易之
 辭槩如是也是以易之為道甚大百物之理數咸備
 必占者自能玩聖人之危辭生戒懼之危心以持危
[014-58a]
 言危行於終始焉乃要歸於无咎也此易之道也天
 生人之道剛健為體柔順為用者也以凖於易兼三
 才而著其體用分剛柔而明其變通期以實踐之於
 人事而已故易之道即人生終始之道有體有用知
 危知懼槩以防憂慮患之心慮之焉徃不臧乎故傳
 復以聖人因憂患繫辭以示學易者貴知所宗也此
 上三章雖分愚謂可作一章聨貫而觀之也
  右第十一章
[014-58b]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徳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
順也徳行恒簡以知阻 能説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
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
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
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
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
相攻而吉凶生逺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
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
[014-59a]
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下繫傳末章聖人以易之情辭示人因情可以得其
 性因辭可以逹其理全易之道備於乾坤乾坤者易
 之情所著也乾之情固確然示人以易矣然其性則
 至徤也是剛徤者乾之性𤼵而見之於情則至平易
 也又非平易而無以濟艱難及率其性情成為徳行
 至平易而足濟天下之艱難是於恒易之中有知險
[014-59b]
 之道也乾之性情在體徳行在用如此凡易之陽剛
 皆屬乎乾其性情徳行可明矣坤之情固隤然示人
 以簡矣然其性則至順也是柔順者坤之性𤼵而見
 之於情則至簡約也又非簡約而無以通蹇塞及率
 其性情成為徳性至簡約而足以通天下之蹇塞是
 於恒簡之中有知阻之道也坤之性情在體徳行在
 用如此凡易之隂柔皆屬乎坤其性情徳行可明矣
 𫝊兼徳行言徳就成為功能者言也觀知險知阻則
[014-60a]
 不但知之且足以濟之通之使無險阻矣蓋乾坤之
 體象以氣化言也有性情有徳行則理寓於氣性情
 徳行斯具焉既有性情徳行可以崇效卑法是在學
 易之君子以其性情體㑹乾坤之性情以其徳行效
 法乾坤之徳行所謂非其人則道不虚行正見道虚
 而頼人以實之此傳示人乾坤性情徳行之本㫖也
 學易者誠能知隂陽不外於乾坤乾坤各有其體用
 以其心之性情㑹乾坤之性情使體與體相洽自悦
[014-60b]
 諸心而深有得矣以其慮可以知險阻者求乾坤之
 知險阻使用與用相合惟研諸慮則大有功矣於以
 定天下之吉凶知之事也於以成天下之亹亹者仁
 之事也皆乾坤自然之功能本乎健順以立體易簡
 以致用者也學易者亦立體以健順致用以易簡亦
 自能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矣且易者聖
 人本仁知而作也學易者能以易之體用為體用則
 聖人之仁知悉備於心思矣自能體㑹乎易也易之
[014-61a]
 難釋也縁有四層道理在内天地現成道理是一層
 易中有自然道理合乎天地是二層作易之聖人因
 此道理作易而其心中之道理即著於易是三層學
 易者能體㑹於易使其心之道理相融洽貫通是四
 層如此章首二節四層道理俱在内聖傳却不過統
 言之然非作四層㸔其道理終不明㸔明時幾層道
 理總是一箇道理特不可不於分中求合如不分㸔
 何因得知合一之道理乎易之性情功能既明斯可
[014-61b]
 以漸通㑹其變化矣變化不測也剛柔相推盡之矣
 天地間萬事萬物不外剛柔以二成一及其相推以
 成變化仍是一分為二者徃來屈伸祗成其一天地
 亦總為一而已矣但一物一事又各為一變化之不
 測亦如人之一言一動不可窮也能知隂陽變化如
 人之云為也可以體㑹於易而事物之性情功能亦
 無不可觀察而得識矣是以吉慶事則知其有祥也
 如中庸所言善必先知之也不言㐫事者該於吉事
[014-62a]
 内也是以尚象之事則知其合器也此為以制器者
 尚其象言也是以占卜之事則知未來也此為以卜
 筮者尚其占言也人之用易雖不同而易之以徤順
 為體易簡為用無不同也學易者亦不外悦心研慮
 以求之本知以明之本仁以成之耳何也天地也易
 也聖人也其為體為用皆自然而成者也是以其性
 情功能亦皆自然相合為一者也是故天地設位有
 天地之體用自然之理氣也聖人生於天地之間以
[014-62b]
 天地之體用為體用亦自然而合天地者也因而仰
 觀俯察得其自然之性情明其自然之功能於是聖
 人自立其性情自成其功能與天地為一矣惟無以
 示天下後世也遂作易焉天地聖人之性情功能俱
 備於易人可謀也鬼亦可謀也聖人可成能也百姓
 亦可與於聖人之成能也人謀者考諸三王不謬也
 鬼謀者質諸鬼神無疑也天地設位聖人成能者建
 諸天地不悖也百姓與能者聖人有所不知能者匹
[014-63a]
 夫匹婦可以知行也總是此一氣一理合而為一道
 也故合人鬼聖愚而無不相㑹通融洽耳傳言至此
 易之性情功能不可於學易者一心一慮而體㑹有
 得哉然則易之有辭豈能外於易之情乎先天之八
 卦全以象告易之情也後天之爻彖兼以辭言乎聖
 人之情也聖人無情以易之情為情以告乎天下後
 世則又以天下後世之人情通乎聖人之情也繫辭
 之聖人何能知易之情而修辭立教乎蓋亦有㑹於
[014-63b]
 先天卦爻剛柔雜居相推變化而知其吉㐫故能繫
 之以辭以吉㐫垂示於占者也此聖人之悦心研慮
 定吉㐫成亹亹者也而學易者可不知所從事乎再
 以萬物萬事之情明易之情易之卦爻有變動數也
 然數理不相離義利亦不相離也知數之應變動為
 理之當然義在是利亦即在是矣以義為利利則得
 吉不合義之利利反得㐫利有定而吉㐫無定乃因
 人情而遷變也此言趨避向背得失順逆變動人情
[014-64a]
 又至不常也所以吉㐫亦至不常而遷變莫測矣即
 凡占易者之情雖至易遷究亦無不可明矣愛惡相
 攻即類聚羣分也故吉㐫生於異同焉逺近相取即
 來徃比附也故悔吝生於順逆焉情偽相感即公私
 參錯也故利害生於交戰焉此萬事萬物中之人情
 也皆易之所備也亦可以凡易之情原要矣人情與
 易情也大槩以相合則吉相違則㐫逺而不相合尚
 可無虞近而不相得則㐫必矣即免於㐫而有致害
[014-64b]
 之情在焉悔且吝終不免也此専言人情從違於易
 之情也易有情而因有辭人有情亦當有辭由情而
 求明乎辭即就人之辭以明情人之辭将叛者其辭
 慙也悖於理未嘗悖於知也中心疑者其辭枝志不
 定則語多蔓也吉人之辭寡慎於言以敏於行也躁
 人之辭多躬行不逮而尚口乃窮也誣善之人其辭
 游無定見於至善之所止故游蕩不知所歸也失其
 守者其辭屈不能止於善而不遷故為外物交誘屈
[014-65a]
 抑而喪其自得之致也此就人之辭以明其情言者
 心之聲辭亦歸於情而已矣末二叚推人之情辭何
 也欲學易者因乾坤體用徤順易簡之本求易必兼
 明人情人辭之末以深其心思以𢎞其知慮然後能
 悦能研足以用易以定吉㐫成亹亹也庶幾學易者
 之性情功能與天地聖人相孚即與易相合一也蓋
 合天人物我而一之者也此聖傳終篇明易之性情
 義理並及於人之情辭以望天下後世學者合三才
[014-65b]
 以求易也
  右第十二章
 
 
 
 
 
 大易通解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