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6 大易通解-清-魏荔彤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通解卷五
           江常鎮道魏荔彤撰
兌下/坤上
臨臨觀二卦相綜而成皆二陽四隂之卦根於坤而繼
 屯蒙者也水雷屯厚民生之事也山水蒙正眀徳之
 事也屯繼臨者經綸草昧之後容保民無疆也觀繼
 蒙者開啟童蒙之後觀民設教也繼卦之義如此而
[005-1b]
 卦象可證之焉
 水雷屯地澤臨以屯之五陽下居臨之二爻以臨之
 二隂上居屯之五爻故臨之為卦以二陽上臨四隂
 蓋因屯五爻之陽下居二爻所以遂有咸臨之辭也
 山水蒙風地觀以蒙之二陽上居觀之五爻以觀之
 五隂下居蒙之二爻觀之為卦以二陽下觀四隂蓋
 因蒙二爻之陽上居五爻所以有觀民之𫝊也易以
 陽為主况四隂二陽尤以陽為貴在下則臨上在上
[005-2a]
 則觀下猶之乎在屯則以下卦震初爻為主上卦坎
 五爻為主在蒙則以下卦坎二爻為主上卦艮上爻
 為主也此臨觀繼屯蒙之象本乎卦畫之自然者也
 何謂根於坤乎四隂二陽以陽為貴為主而謂之根
 坤者二卦上下卦皆隂卦以坤為體者也臨以坤臨
 乎兌是母臨乎少女也觀以巽觀乎坤是長女觀乎
 母也毋臨乎少女養而兼教象傳之所謂教思無窮
 即寓於容保民無疆之内也長女觀乎母長女無事
[005-2b]
 言養亦不必言語為教矣以觀為教所謂母儀也故
 象傳言省方觀民設教天子省方觀諸侯即諸侯觀
 於天子也所省之民所設之教皆平日諸侯自省自
 教者天子豈徒以言語號令為乎二卦之象傳示之
 詳矣特人不能融會貫通耳此所以坤為體而二卦
 謂之根於坤也其貴陽者用陽也體隂而用陽二卦
 之義也屯蒙二卦中男長男合為屯少男中男合為
 蒙既根於乾矣臨以母臨少女觀以長女觀母不根於
[005-3a]
 坤取何義乎學者不執平日所聞庶乎於愚說稍一
 寓目焉○四隂二陽之卦自屯䝉至此方序臨觀二
 卦屯蒙根乾臨觀根坤嗣後頥坎二卦而上經終矣
 另於頥坎卦首詳之
 雜卦傳云臨觀之義或與或求本義云臨與觀求也
 又謂二卦互有與求之說何者為確乎愚謂與求二
 卦各卦皆有與有求不盡分言與求亦不盡互言與
 求也臨卦之以母臨少女少女求養而母與以養也
[005-3b]
 而教附之觀卦之以長女觀母長女求教而母與以
 教也而養不必言矣此所謂或與或求二卦各具焉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彖辭云元亨利貞與乾同用陽故元亨而必以利貞
 為戒在乾則無不利本自貞在隨臨則以陽用為元
 亨而利於貞也此言卦之體用若占者之利貞亦利
 在於貞耳此利貞應分為三等㸔方理眀義盡也至
 於八月有凶猶之否泰反𩔖之義臨四隂二陽陽用
[005-4a]
 為吉至於反乎此而用隂則凶在遯卦而為八月之
 卦矣然亦不必定至八月在本卦不用陽而用隂即
 八月也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傳釋卦名義曰臨剛浸而長以陽臨隂貴於陽長
 氣盛以臨之也說而順則四隂俱聴其臨由於卦徳
 也蓋臨隂者能以其悅而順臨隂隂自悅而順以應
[005-4b]
 乎二陽爻也二陽爻猶以剛中之二為主所謂用陽
 在此剛中而應衆隂應乎剛中也衆隂應乎剛中此
 剛中之二即乾之元所以致亨者也所以繫之以大
 亨也大亨而以正同於乾徳辭所以繫元亨利貞也
 合乎乾元之道即合乎大道也此本卦以陽為主為
 用之義也而隂體根坤自與用陽而得天道兩不相
 悖者也至於八月有凶言消不久何也消字合浸長
 長字為言剛浸長而為臨則消亦不久將為遯也此
[005-5a]
 固垂戒之言然亦天之道也消長天之道所以為正
 所以元亨隂陽消長天地視之皆正也皆元亨也而
 人事應其治辭聖人用其功能皆是以正為元亨之
 道也賢人君子修之省之維之持之希聖以是希天
 亦以是也然則八月之凶在臨者安知言二月之凶
 不在遯乎眀乎此為天道則可以讀易矣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象傳言臨象主乎體坤之義者也曰澤上於地澤亦
[005-5b]
 大矣澤在地上猶水行地中師象傳所言地中足以
 容乎地上之水也澤之大而地容之中庸云振河海
 而不洩河水也海非澤之極大者乎此所以象地容
 澤而為臨也師衆也即民也臨之民即師之衆也師
 之水容於地即臨之澤容於地也故象傳於師言容
 民畜衆於本卦言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可見愚體
 坤根坤之說有悟於聖人之象傳而非臆說矣○屯
 似厚遂民生之事臨卦繼屯何以言教哉屯則純是
[005-6a]
 經綸草昧開闢水土之象臨則象其繼世為君者地
 已平天已成安居粒食已裕矣為之上者不過臨蒞
 之而已然豈無守成之經綸乎教思無窮者於屯得
 養後徐加以教而不能一時盡著於政化其思則無
 窮矣得養後申教焉所謂王者必世後仁也養欲給
 求者凡有可行盡為民謀正徳復性者不能使知且
 使之由此容保民於無疆之道俱自教思無窮之心
 所生也不然則教之遽期其從迫之急求其喻是督
[005-6b]
 責之令也豈無窮之教思乎後世有民因上之教不
 能安其室家遂其耕鑿者矣故必教思無窮而後容
 保民無疆也欲使之養極其優裕而無所擾家習於
 徳化而輕從善何一不自屯之經綸以為本以臨之
 教養兼施知所緩急而調劑之以為繼乎其為容保
 民於無疆誠廣大矣乎若論虞廷諸臣導水焚山眀
 農教稼治厯授時為前此經綸則三代之君皆守其
 成法者耳教思容保湯文之徳化者方足當之勿謂
[005-7a]
 臨為易而屯為難焉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初九變師之初六在師初以隂變陽為臨臨民亦率
 衆也戒出律否臧凶為初進率師者致謹焉
 在本爻變陽為隂為師率衆以臨民無事則民有事
 則師也初以陽剛為二之副以臨乎四隂咸臨之繫
 也然必貞吉亦為初進臨民者勉也象傳釋貞吉曰
 志行正也猶彖傳所言大亨者以正也行正本於志
[005-7b]
 正率氣者志耳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九二變復之六二在復二以隂變陽為臨近於復之
 初陽而二為助休以為復可以休息待其漸復復不
 自二主之也
 在本爻以陽變隂為復雖有初陽非本卦之主爻以
 九二為主所以亦繫之咸臨不言貞而言吉咸臨者
 本於二之陽剛中正也不須言貞而吉可知矣又云
[005-8a]
 無不利者何也爻為一卦之主即初九亦在所臨不
 止臨乎四隂爻也上下應之故云無不利象傳何以
 言未順命乎順命者衆矣而猶有未順命者亦無害其
 為咸臨之吉而無不利也即如比五之王用三驅失
 前禽而不誡也臨者自臨順命者自順命不順命者
 未順命也久而徳洽化行自順命矣𫝊恐咸臨者間
 有阻格教化之方或窮荒逺險之國有未順命將必
 求為我臨焉則近於功名樂於有事非容保之道容
[005-8b]
 保者合順命不順命而容保之也以大事小樂天而
 保天下非容何以為保乎此孔聖思深慮逺為後世
 示戒也此意㕘觀三爻之甘臨更明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
憂之咎不長也
 六三變泰之九三在泰三變陽為隂為臨繫之以無
 平不陂無往不復者天地隂陽之際必艱貞而方无
 咎正為變臨悦體有取悦於人之義也勿恤其孚
[005-9a]
 而自𫉬食福則不為甘臨豈為苟交乎
 在本爻變隂為陽為泰恃泰而臨於人甘臨也甘臨
 則有樂於為君之心者也此所以無攸利也為君難
 如知為君之難則既憂之无咎内樂於為君外苟悦
 以為臨俱因兊體取象變乾為泰乾三惕厲所以能
 憂也象傳言三位不當以其兊當極隣於外三隂恐
 其有私於臨故曰位不當也然既憂之咎何能長乎
 亦因變泰平陂之交際而致慎也凡言位不當多主
[005-9b]
 卦體象言耳
 以上内卦三爻兊恱之體徳在兊以上爻為主應主
 内卦然合内外卦主象取義則主二陽爻猶以二爻
 為主通卦也初雖咸臨附二以為臨也二之咸臨臨
 之主也三爻變乾愓厲則无咎所以慎苟恱於外以
 為甘臨也
六四至臨无咎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六四變歸妹之九四在歸妹之四以陽變隂為臨四
[005-10a]
 近五似不愆期乃愆期者四陽體而得守貞不字之
 道遲歸有時即十年乃字亦無咎悔也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歸妹位近於内卦兼歸妹之義
 所以為臨之先至者臨至而即歸之民與臣皆婦道
 也况四又位髙先歸於咸臨之陽何咎之有象傳言
 其位當正謂四於咸臨為主之二爻而兼歸妹之義
 歸二為義象耳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005-10b]
 六五變節之九五在節五以陽變隂為臨節甘所以
 吉而有尚也陽而變隂能體隂而用陽雖節為隂為
 甘則陽也吉而有尚何如在本爻以隂變陽為節何
 以繫知臨乎且二以咸臨之陽為一卦之主又奚取
 於五為主而象以大君之宜乎此有說焉亦自屯而
 來也蓋屯五之陽下居於二所以為臨也此五之位
 仍屯五之位也其君仍屯之君也屯之君經綸於前
 開闢創建非聰眀睿知何足以濟屯乎前王之貽謀
[005-11a]
 必臧而後人之率由舊章斯有成憲可遵五所謂知
 臨大君之宜者言其為君之創業垂統為可繼之法
 守也至於本卦之君當位臨民則二陽居下卦之中
 者也六五君位象前王也下卦咸臨之象象繼世之
 君也或為有道之曽孫或為異代之損益必皆確守
 先王之法神眀先王之意有其足臨之知於己以行
 大君之宜於民而後可以咸臨不致隕越也不然五
 爻知臨君也二爻咸臨亦君也豈以君臨民之道乎
[005-11b]
 一卦無二君如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也此等處豈宜
 含混乎○中庸云聰眀睿知足以有臨也亦是言為
 君之宜也不必定實指為何人統言君臨天下宜有
 此知方足臨耳故臨卦五爻不必言現在臨民之君
 推原其法度制作建徳立功者如此見二之咸臨原
 有髙曽之矩矱及聖帝眀王之道法而已象傳言大
 君之宜行中之謂也之謂正指宜字可見非言其人
 而言其徳制言其道法矣意謂大君之宜不過行中
[005-12a]
 則凡為大君而咸臨者可不知所法乎得𫝊而愚說
 更有本矣
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上六變損之上九在損上變陽為隂為臨能損上以
 為臨益下以為容保所以无咎而有攸往得臣至於
 无家為國而無家上損而下亦不敢自求益也
 本爻變隂為陽為損損上益下所以敦厚為臨也損
 下益上似乎自豐而不知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乎損
[005-12b]
 上益下似乎薄待於己不知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敦
 臨者蔵富於民民聚而財散者也所以吉而无咎象
 傳言其志在内何也亦因内卦二陽為咸臨之主也
 上非君也上爻言敦臨者臨之道宜如是也至於用
 此道之志則在咸臨者一心主之損上益下而吉无
 咎或損下益下而凶悔决於咸臨者之志而已咸臨
 者臨天下而主於一心言志在内可以主乎君心言
 不必定謂為内卦也蓋五上兩爻皆言臨五則先王
[005-13a]
 之成法上則為君終始之本心也俱不指五爻上爻
 復有二君也再者上以敦厚為臨為臨之終言也志
 在内即謂之臨於内卦二陽而向往之亦可蓋臨至
 上已疎而能知臨如一且加厚焉逺人之心能不内
 向乎上作逺人說亦通
 以上外卦三爻坤體四以切近内卦繫以至臨五上
 二爻則虚言其理理出於坤之順也順而後恱非順
 何以恱乎非順之恱在君則甘臨矣在臣民則必不
[005-13b]
 能恱矣此坤之體立乎内卦兊恱之本者也至於用
 陽固以九二為主矣吉無不利而有未順命者咸臨
 之合順不順以為臨自始至終敦厚其臨之道亦大
 順之道也○順而悦為剛中而應之騐苟非剛中何
 以能臨而致恱乎是陽未嘗不為隂體體用亦無定
 學者識之
 五知臨上敦臨俱作下卦二陽爻以知臨敦臨之道
 臨之立解其義更順五如五服之内可以知臨上如
[005-14a]
 五服外之逺人亦惟敦厚知臨之道以為臨而已如
 此則得臨民為君之宜合用中之謂而逺外之人心
 俱向於内矣與卦象以二陽臨四隂方恰當也
 初二皆繫咸臨則初為臣二為君矣然初傳言志正
 二傳言命令兩爻以體用分言亦可如大有五上兩
 爻合言為君徳行功效也
坤下/巽上
觀臨觀二卦之義臨外而觀内臨顯而觀微也同根於
[005-14b]
 坤隂在上則淺而顯隂在下則沉而微矣隂之氣象
 本如此而義理亦如此臨者臨民也觀則兼乎鬼神
 矣臨之教仍近於條教號令之政跡也觀之教則為
 聲律身度端型觀化之心志矣然亦主於用陽者何
 也徳不可見而功業有可窺徳不可名而威儀有可
 仰也用陽者在上之功業文章言動起居皆必表著
 於外也下觀上者用觀亦必用其心思於耳目也非
 陽為用乎而其體則隂蓋上下相觀皆存於一心之
[005-15a]
 精思及相觀而孚而化亦惟一誠之感通而已格鬼
 神者亦以此此聖人以神道設教也神道以誠感觀
 我觀民亦以誠孚以誠為主事神教民修已治人之
 通義也此觀之所以較臨其言更精深乎
 觀之體隂而用陽同於臨根於坤而繼乎蒙於臨卦
 已言卦爻之變矣長女隨母女觀於母儀為學為求
 母亦觀乎女貞以為教為與此所以卦之六爻皆觀
 俱不外為求為與而已
[005-15b]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彖辭繫以祭祀之觀一念之誠為與為求皆以此為
 觀焉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主祭者觀乎所祭之鬼神
 也而壇廟有事之衆又皆觀乎主祭者有孚之心顒
 若之容以各效其誠於各執之事也誰謂卦本四隂
 長而為八月之卦不取隂盛另取他義扶陽抑隂也
 耶謂祭祀以春秋為重而禴祭薄祭也烝祭厚祭也
 言祭未嘗不取於八月隂盛萬寳告成天地鬼神無
[005-16a]
 不於此時致報禮焉易原無耑主扶抑之說固屢眀
 之矣不眀綜卦則諸卦皆一偏之辭試思祭祀之事非
 隂徳之極盛者乎若抑之則壇廟俱不可立矣○觀
 卦辭不言吉凶者誠孚則吉不誠孚則凶矣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
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
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彖傳釋卦名義曰二陽在上為衆所觀大陽也四隂
[005-16b]
 之衆觀乎二陽故云在上而臣民之觀於君於此取
 義象矣此觀之所以立名也其卦徳外巽而内順本
 有誠孚在内而敬謹之容著於周旋進退之際也且
 靜順為體而以巽為下觀型上觀化之用非巽而漸
 進何能遽觀而有得乎此觀人之法也即以自觀而
 言内順乎理外巽於道順以為徳而巽進焉可自觀
 矣然必貴於中正者則觀之本也有徳位者以此觀
 天下之從違非外求也正以驗徳考業耳觀天下亦
[005-17a]
 所以自觀矣中正觀天下正以自觀其中正而已釋
 卦辭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上之觀神下之觀上
 俱在此時昭其觀焉即下觀而能化亦由上事神之
 誠格幽斯感於眀也誠孚斯感於下也更為推廣觀
 之道以上觀乎天之神道神道即天道也不言天而
 言神有宰乎天者也程子所謂以言乎其宰則帝也
 所以宰乎天之氣化運行不可以為淪於虚亦不可
 謂滯於實者也可見者天之氣化運行不可見者天
[005-17b]
 之神道也故就四時之行不忒可觀天之神道靜有
 常而動不括也此厯萬古而常新有至不變者以主
 乎至變者也指實言之則理以御氣耳聖人觀之推
 誠以通天耳故聖人以天之神道設教天之神道天
 命也聖人則天合乎性以為道也至於神道設教即
 修道以為教也不出中庸所言之㫖也然聖人除盡
 性之外無合天之學亦無盡人性物性之學聖人一
 盡性而無餘功矣是以觀之為徳一誠孚而無他義
[005-18a]
 矣誠即性之所以為性合天人而一之合命道而盡
 之也修之為教推暨之而已天下之服一日克復而
 天下歸仁乃性量之固有也然何必言天下服乎觀
 乎天下以驗性量非天下服而盡倫盡物之能或有
 憾乎必考之天下者正以内考其誠孚此觀之體立
 用行之義也非聖人何克當之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象傳則另申一義風行地上就二卦之體象言觀也
[005-18b]
 觀之徳既已立體以是行用如風行地上之象矣先
 王省方觀民設教如風之無逺不届也必省方以觀
 民設教者就其地所宜俗所尚民所習而設教焉一
 道徳同風俗何異同如是乎蓋大同者以道徳同風
 俗不同者以風俗别教化教化雖有異而期於風俗
 仁厚則一也風俗既一於仁厚矣即上之道徳所以
 致一也修道之教不同求道之一則同也天下之性
 近而習逺也齊一變至魯魯一變至道正是省方觀
[005-19a]
 民設教不同也及至道則不二由於性無二命本一
 也㕘觀乎蒙之果行育徳乃肇端之教矣至觀則合
 天下性習之異同以成教化於漸摩美風俗於久逺
 俱為徳盛化神之極致也觀繼乎蒙而言教於二卦
 之大象傳可以得其說矣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初六變為益之初九在益初以陽變隂為觀動變為
 順當益之時觀於上之損上益下所以必利用大作
[005-19b]
 以報上也故元吉無咎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益何以繫童觀而為君子吝乎
 蓋初在觀之下童子之象變震又有妄動之象童子
 固好妄動者若小人雖為成人然無知識有童心焉
 无咎者不足咎之也君子而童觀羞吝何如乎象傳
 眀童觀者小人之道非君子所宜也此小人君子兼
 徳位而言非指為惡之小人不過庸愚之人如童獃
 而已或童或愚在下觀上無足重輕故无咎君子效
[005-20a]
 之方足羞吝已
六二闚觀利女貞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二變為渙之九二在渙二以陽變隂為觀險變為
 順水斯流行故繫以渙奔其机渙奔流水也有机斯
 有所倚而不渙矣水之流行渙也有主乎水者水方
 川流不息則機也所以合渙也
 本爻變隂為陽為渙順而變險觀不在公眀之處而
 在幽黯之所是闚觀也以闚為觀者女子之所為而
[005-20b]
 貞女且不為之故云利女貞亦兼渙奔其机有所觀
 闚而思倚託之義也如士之以術要君也象傳眀其
 可醜觀非出於貞正女固可羞士亦可恥耳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三變為漸之九三在漸三以陽變隂為觀三止體
 之主爻也漸原以止為進也變順以順乎止則鴻漸
 於陸失乎以止為巽進之象故夫征不復婦孕不育
 止而不進反得凶也然利於禦急難則免凶矣
[005-21a]
 本爻以隂變陽為漸順體而變止矣在漸固重止貴
 止以為巽進也在觀亦有取於止何也止於順也觀
 我生貴乎止而順乎道以為觀也以止為自觀之法
 則可觀我生之為徳為業矣且可以觀人之徳業以
 為我之從違矣進退者兼乎人我而言與求也三位
 在兩卦之間故其辭繫之如是象傳眀其未失道以
 止為觀道將因觀而得眀以為行之本矣何致失道
 乎内觀已貴止外觀人何嘗不貴止中有定見而後
[005-21b]
 觀人觀已有定則矣定見者何理也義也所以觀有
 定而不失道者誠也誠木靜以立體故貴止也
 以上内卦二爻坤順之體以下觀上柔順者正道也
 然初為童觀以象愚民二以闚觀以象黠者三以觀
 我為觀為進退下之觀上有此三種故以三爻之象
 義示之内卦主二爻闚觀雖未足主卦而利貞乃中
 道足主内卦矣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005-22a]
 六四變否之九四在否四以陽變隂為觀繫以有命
 无咎疇離祉四位近五休否之君可以觀其命而佐
 之休否故无咎且合三隂之疇以離祉也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否何有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之辭乎亦以近君承命而可以觀國之光利用賓於
 王家以佐上觀下也蓋以四觀乎五為最近切也故
 可以觀上且可以助上觀下而象傳言尚賓即尚賢
 也五之觀四為尚賢上觀乎下也四之用賓為觀光
[005-22b]
 下觀乎上也上下互觀君擇臣臣亦擇君君為臣表
 率臣亦為君紏䋲彼此互觀互為與求眀良㑹而交
 警之義切矣即師友之道亦教學相長之要者也四
 為外卦主爻故其辭如此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九五變為剥之六五在剥五以隂變陽為觀象以貫魚
 以宫人寵變觀乃合羣隂以觀上也不言剝陽而言
 承寵兼觀卦下觀之義也故无不利
[005-23a]
 在本爻以陽變隂為剥剥而内求故言觀我生也五
 以陽爻為卦之主變隂無乃失其主用乎不知隂變
 以自觀觀之體也觀我生所以内考其誠即為觀人
 之本也仍是本卦體隂而用陽也所以君子无咎蓋
 合乎君子内省不疚之道也象傳眀其即為觀民兼
 本末而言之矣觀民之化不化以驗我徳之修不修
 觀民祗以觀我而已何謂觀我生乎性命之具於我
 者我之生也全而畀我者也觀我生者觀乎我生之
[005-23b]
 理克全與否而已即四體五官有物必有則形之踐
 也皆視乎性之盡與否也我生者兼形氣與性理而
 言更見必内外交修形神俱全方為盡道耳五爻以
 一陽為一卦之主用陽者剛健中正而後能觀我生
 也然反已靜觀則以隂為體矣至於反觀毋自欺必
 自慊以歸於誠又必用陽以矢其健决其幾矣易為
 寡過之書其言陽隂體用於學者切哉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005-24a]
 上九變為比之上六在比上以隂變陽為觀繫之以
 比之无首者比以五隂比一陽上變巽而不比之衆
 比而上不同故云无首亦後夫之凶也兼觀望之義
 故比致後矣
 在本爻以陽變隂為比繫以觀其生君子无咎者觀
 五為觀卦之主上雖陽亦附於五如臨之初九附於
 九二以為臨也非一卦之主爻也既非主爻則亦觀
 於主爻而已矣觀其生觀五也觀五以為自觀取善
[005-24b]
 於人而用之自已也此君子不自滿假而藉力他山
 之道也何咎之有在五必以上為君子相觀互為與
 求亦切磋琢磨之義矣更无咎焉觀其生兼此二義
 亦皆觀人觀已之法也象傳言志未平程𫝊謂為不
 安寧之義朱子本義謂為不忘戒懼或者上為五之
 師保者乎觀其生是指五爻師保之觀君徳必匡扶
 救正使歸于君子方無咎乎至於志未平亦言匡救
 其君之志不敢安寧耳在臨之初爻亦繫咸臨乃在
[005-25a]
 二爻之下佐二以為臨之相臣也觀之上九在五爻
 之上所以擬之師嚴道尊王者敬事之人也或取於
 此象而以觀君徳即同乎上之自觀矣
 以上外卦三爻巽體論爻以四隂為外卦之主然合
 内外卦立象取義則以五爻為主以上為輔也四爻
 固近五觀上且助上以觀下亦足以主乎外卦五則
 以觀我為觀民之本正是主觀之徳位兼隆者上以
 觀五者觀已成就君徳之義象也故以師保之位擬
[005-25b]
 之
震下/離上
噬嗑噬嗑賁二卦皆三陽三陰之卦相綜而成根於乾
 坤繼乎泰否隨蠱而終上經焉上經三陽三隂均平
 之卦八乾坤首列泰否為乾坤交不交隨蠱分繼之
 噬嗑賁又分繼之隨繼泰以隨為正既隨又恐隨而
 無定見故繼之以噬嗑蠱繼否以蠱為極又恐蠱而
 無能飾也故繼之以賁噬嗑者決也賁者飾也二卦
[005-26a]
 皆取象於人事近取諸身為噬嗑逺取諸物為賁也
 是噬嗑為陽卦而賁為隂卦噬嗑用陽而賁用隂也
 至二卦之象以隨上爻與本卦五爻交易成噬嗑以
 蠱之初爻與賁二爻交易而成賁二卦分繼隨蠱又
 何疑焉隨主震初爻噬嗑猶是也而外卦兊變離外
 恱而為隨外眀而為噬嗑以決也蠱成於艮上爻賁
 猶是也而内卦巽變離内漸進而幹蠱内文眀以賁
 為飾也象變如此而義亦可思矣至於其用則決斷
[005-26b]
 主乎陽修飾主乎隂噬嗑根乾繼泰隨賁根坤繼否
 蠱亦自然之序卦也○本義謂自益卦六四之柔上
 行以至於五亦因未眀卦之根繼而言卦變則無根
 柢耳
 噬嗑繼隨泰而根乾噬嗑用陽方能噬嗑如隨之用
 陽以保泰為隨泰以成乾坤之交也
 三畫隂陽均平之卦在上經皆分歸於坎離噬嗑主
 陽之卦歸於坎坎之中爻之陽乾元也有天地先有
[005-27a]
 水火故上經首乾坤終坎離中置泰否以天地交為
 定位也然後下經首咸恒山澤通氣風雷相薄終既
 未濟水火不相射畢矣
噬嗑亨利用獄
 彖辭但言亨決斷則亨矣故繫之以利用獄用刑乃
 聖人不得已所以助禮教之不逮也臨觀而後序以
 噬嗑亦有此義不言貞者恐貞而固以決獄流於殘
 忍寡㤙以啟輕忍用刑之心也聖人之意微矣
[005-27b]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眀雷電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彖傳釋卦名義以象頤中有物指上卦之下爻言物
 也上下二爻象唇五三二三爻象齒四爻之陽象物
 在口内齒間噬之而齒與口合矣亨者噬嗑以為亨
 也三陽三隂均平故為剛柔分此卦體也下震動而
 上離眀雷電合而章又以卦徳釋卦象也雷電相合
 方得章明亦振威眀法之義也柔得中而上行即卦
[005-28a]
 變也本義謂自益卦六四之柔上行至五愚疑經眀
 言柔得中矣似非指四爻也以隨之上爻下行於五
 以五爻上行於上方是柔得中而上行也隨之隂爻
 下行而陽爻上行陽五變為隂五有不當位之義然
 用獄貴於眀不貴於悦用眀以斷獄所以不同於用
 悦以為隨似與經文合非愚敢立異以傳言柔得中
 而上行自皆指五不指四也惟言本卦之五則得中
 耳或謂本卦之五得中未嘗上行也不知傳言卦變
[005-28b]
 自隨來其言柔得中指本卦言其言上行者指隨之
 五陽上行於上爻故柔因之得位變兑悦為離眀所
 以利用獄也而字轉語噬嗑為悔而隨卦為貞也於
 柔得中三字知指本卦之五遵𫝊也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眀罰勅法
 象傳以雷電取象雷電者天之威令彰明使人恐懼
 修省也故象之以噬嗑之決斷先王明罰勅法即利
 用獄而申言非嗜殺人以為用獄也眀乎罰之應罰
[005-29a]
 使人不敢輕犯勅乎法之合宜使人不輕犯法令用
 之者不敢枉人耳孔聖因卦辭惟恐後人不知利用
 獄之微㫖而濫獄重法豈文王所謂利乎聖人言利
 以義為利也於刑罰亦然正合彖傳言雷電合而章
 章彰眀也非凖乎情合乎理之罰法何以象彰明於
 雷電乎細繹眀勅二字祇是既眀且慎未有眀於中
 謹於外而好用刑罰者罰凖乎法而法歸於眀勅之
 心也眀罰勅法是修眀刑教使人不輕犯禁刑官勿
[005-29b]
 濫用也尚在用刑罰之前立言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初九變晉之初六在晉初以隂變陽為噬嗑震動而
 變坤靜故晉雖摧如而以貞得吉雖罔孚以初晉也
 裕於後斯无咎
 在本爻以陽變隂為晉變坤順為震動又居初下輕
 進&KR0997動所以屨校而得滅趾之刑也何謂无咎繫𫝊
 固言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矣象傳釋之以不行
[005-30a]
 為輕進躁動者開自新之路也故繫𫝊又曰小懲而
 大戒小人之福也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二變為睽之九二在睽二以陽變隂為噬嗑暌乖
 而噬嗑合也故有遇主於巷之辭睽以合為美故无
 咎
 本爻以隂變陽為睽合而離矣所噬者微而所滅者
 大噬膚而滅鼻矣鼻即劓也何以无咎或亦初之无
[005-30b]
 咎之義乎象傳以為乘剛近於初陽隨之妄動致罹
 於法然則无咎同於初可眀矣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六三變為離之九三在離三以陽變隂為噬嗑離眀
 變動乃離之中日將昃也不知憂而妄動所以鼔缶
 而歌大耋之凶所謂老冉冉而將至也可嗟孰甚焉
 然無所謂凶也不知老之將至而頺放日甚徳不加
 修此所以凶也
[005-31a]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離離麗也有合之義繫以噬腊
 肉遇毒二爻近於頤中之物四陽剛而難噬斷不易
 斷故為遇毒而小吝也无咎者遇毒不足恤以斷而
 合為无咎也象傳言遇毒為位不當三位近於所噬
 之物不得不噬以斷之位雖應斷而隂柔少力則值
 乎此位者不當耳
 以上内卦三爻震體噬嗑象義下動上離也宜以初
 爻主内卦初以震動變柔順則不能動故有滅趾之
[005-31b]
 刑二隨初而動變睽則有滅鼻之刑三亦隨初而動
 變離小吝皆非吉占者不合乎卦體也再繹内卦三
 爻象傳與爻辭皆有另為申眀之義初之不行謂失
 動徳行以陽徳則无咎可知二曰乘剛亦掩陽之義
 又即震卦二爻來厲䘮貝之義也不然能隨陽而動
 亦可无咎三曰遇毒位不當三值内卦上爻與外卦
 四陽爻隣噬之所以遇毒然動而方噬何咎之有以
 此釋之與繫辭所引初爻无咎之義不同可見擬議
[005-32a]
 以成變化之十九爻皆不必盡同於本卦本爻眀矣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九四變為頤之六四在頤四以隂變陽為噬嗑頤以
 求物為養今變噬嗑決絶以為頤也四以眀變止既
 眀於求養雖顛頤仍吉也然其求頤也如虎之猛暴
 所以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之象又言无咎者頤本
 求養太急未足為咎也
 在本爻變陽為隂為頤頤中之物本陽剛固難以噬
[005-32b]
 物致養矣故有噬乾胏之象得金矢者亦剛決之物
 也故利於艱貞以為斷則吉本義謂聴訟得金矢然
 噬乾胏為兼頤象義言得金矢即利艱貞之象也古
 之聴訟者有金矢之罰四離體眀而能斷金矢所以
 得而必利艱貞則吉不貴於嗜殺受賞耳象傳不言
 乾胏金矢但釋艱貞曰利艱貞未光也離眀變艮眀
 有虧矣艱貞為利眀方得光也艮有光明終不及離
 眀艱貞方得光亦如離也
[005-33a]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六五變无妄之九五在无妄以隂變陽為噬嗑乾健
 而變離眀无妄之忽得疾者以陽變隂傷其无妄之
 體也然无妄之疾治之以无妄故勿藥而有喜焉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无妄離眀而得乾健正用獄之
 可主者也繫以噬乾肉得黄金噬乾肉亦難噬也得
 黄金者決獄之利變乾為金中位黄色也貞厲者決
 獄之事雖正亦危刑與兵同用也而終无咎乾健離
[005-33b]
 眀乃利用獄之本也何咎乎故象言其得當就健眀
 二卦之徳言得位有當耳玩兩爻噬肉胏得矢金是
 一串之辭四噬胏而得金夫五噬肉且得黄金肉胏
 乾者則難噬故一貴艱貞一云貞厲如聴訟者始難
 于決斷繼得其情斯得金耳
上九何校滅耳凶象曰何校滅耳聰不眀也
 上九變震之上六在震上爻以隂變陽為噬嗑動而
 變眀震索索而視矍矍雷微而日眀也此不能以隂
[005-34a]
 和陽故陽亢而雷收雲散所以征凶征者進也進屬
 陽故凶于是震不于躬于其隣為此散彼聚之象故
 又云无咎婚媾有言眀雷于他處則為聚而𤼵聲也
 本爻以陽變隂為震失其離眀而為震動其凶更甚
 于初蓋當髙位極時而妄動則取禍尤烈矣至于何
 校滅耳自由妄動失眀取凶耳象傳謂聰不眀因妄
 聞而即妄動不能寔見物理之是非貴耳賤目之人
 多以妄聞任耳而目不能眀察真偽取重禍者比比
[005-34b]
 也此聖人為道聴塗說者致戒而修徳之士已警之
 于處事應物之際矣耳之聰豈不如目之眀乎非也
 聰必眀而後收聰眀之用耳聞言易信而用目以眀
 察其寔為難非用目也用心也擇善固執拳拳服膺
 而弗失之所以為用明也有眀方能斷也聖人示之
 於離之上爻用眀者於身世之間必立誠察寔為要
 決獄其一耳以上外卦三爻以離眀為體眀所以為
 斷之本四與初應為噬物故象以噬胏得金矢利艱
[005-35a]
 貞吉五爻主外卦以隂柔中正變乾噬肉得金雖貞
 厲而无咎上則變震妄動而凶矣噬嗑根乾用陽初
 二上三爻為受斷者三四五三爻為主斷者
 外卦五爻原為離之中爻且變乾而剛健兼文明原
 可主通卦
 六爻以初上兩爻為受罰之象亦由隨來隨以初爻
 之動上爻之恱為内外卦之主蓋震原主初兌原主
 上也噬嗑繼隨隨之久而向晦入宴息必至於委靡
[005-35b]
 佚樂罰不行法不立矣故仍歸罪於初上兩爻
離下/艮上
賁賁與噬嗑相綜繼乎隨蠱賁亦隂陽畫均平之卦主
 隂歸於離以結上經諸隂卦焉以噬嗑繼隨下卦震
 不動上卦以隨之兌變噬嗑之離用眀而不用兊也
 其卦變彖傳云柔得中而上行愚已釋之或謂柔下
 行而非上行然照本義說五得中而四未嘗得中也
 再繹上行之義蓋指上爻言耳柔得中亦未嘗言下
[005-36a]
 行故上爻亦祗言上行上即上爻也言柔下行而得
 中上上行而不當位矣觀下文𦂳接雖不當位利用
 獄之𫝊可知矣見此陽爻雖去五正位而上行居上
 爻然恱變為眀則利用獄矣五不言下行上不言上
 行省文也如必曰上上行不成文矣聖人曰辭達而
 已矣省文而義已達則從省文庶幾可乎
賁亨小利有攸往
 彖辭曰賁亨小利有攸往賁繼蠱上卦艮不動下卦
[005-36b]
 以蠱之巽變為離亦用離不用巽也其卦變彖傳云
 柔來而文剛分剛上而文柔本義謂自損來者柔自
 三來文二剛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濟來者柔自上來
 而文五剛自五上而文上究無所據無當於聖人之
 義也且中間一分字何置之不論乎況彖傳以上句
 釋亨下句釋小往有攸往正為分字不同别卦言卦
 變籠統合一卦而釋之也損既濟來何以見分釋之
 義又何以見分剛之義乎愚謂仍自蠱來耳賁者飾
[005-37a]
 也飾即飭也飭謹飭也飾修飾也修飾亦謹飭之意
 必飭為主而修飾方可外見矣則蠱壞之處皆可修
 飾且加以文彩矣賁之繼蠱如此而謂卦變不自蠱
 來乎何以言之蠱之所以蠱者上止而下虚也今巽
 風之虚變為離火之眀以眀飾虚則凡致蠱之處皆
 得眀斯皆修之而不蠱矣蠱因修飾而不蠱故其卦
 變以蠱下卦巽初爻之隂虚上行以賁下卦離初爻
 之陽實下濟所以填虚風以塞蠱之根基也故彖傳
[005-37b]
 曰柔來而文剛自蠱來所以言柔柔初隂也來文剛
 文乎本卦二爻下居於初虚者實而蠱者修此所以
 為亨也彖傳又言分剛上而文柔果何所指乎指否
 也分剛者分乾三陽之剛爻以文乎坤三爻之柔也
 外坤内乾為泰乾坤交之正體象也内坤外乾為否
 反否不成泰所以成蠱也今仍修飾之使不蠱將以
 反否而隨乎泰且保泰以正乾坤之體象耳既柔來
 文剛而剛居初矣内外巽變為離復自否言卦變者
[005-38a]
 否卦三陽爻在外分一剛爻仍在上爻分二剛爻以
 文柔爻而成艮以三陽爻分用之下卦得一上卦得
 一所謂分剛上而文柔也上而文柔即是上爻在上
 文柔不着上行字上原未動耳小利有攸往者漸由
 飾蠱而後綜隨綜隨後能隨泰以正乾坤體象之交
 泰豈驟可致哉此小利有攸往言其浸長之道也○
 前云柔來文剛後云分剛上而文柔蓋文者交也柔
 交剛於始蠱漸修飾之事剛交柔於終賁漸完成之
[005-38b]
 事故以兩言兩釋為彖傳中另例正因卦變有兩層
 象義也
 亨又何不可往乃言小利不同利有攸往者雖剛柔
 互交而否傾蠱修豈堪逞意肆志乎此賁言飾則不
 可鹵莽滅裂矣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眀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005-39a]
 彖傳首四句分釋彖辭已眀傳言天文本義引先儒
 加剛柔交錯四字交可言也何謂錯乎錯者剛柔正
 對卦無一相對也指何卦與何卦錯乎反覆求之不
 得姑置之可耳然則就二句柔來文剛剛又分之上
 而文柔從交中即可得天文之說何必錯乎且交原
 從泰來交方為泰不交則否否之久而蠱蠱之飾而
 賁一串珠也就交言文剛柔自交而文乃本乎天者
 也不加四字甚簡切此亦遵傳也就天文以言人文
[005-39b]
 愈知天文之義矣文眀以止卦徳也剛柔自交出於
 天之氣化而取象畫卦立義名徳則出於聖人非人
 文乎人文因仰觀俯察眀剛柔相交而成自然之文
 所以有易所以天下有文章凡文辭章彩威儀制度
 皆人文也何一不本之天文乎文眀而何以兼止
 言人文止者文之章也文眀散而止聚之文眀經而
 止緯之文眀無盡窮而止有節度文眀兼止所以為
 聖人之文而天下遵之也聖人之文性成學者之文
[005-40a]
 習得也於賁言之賁飾物也取諸一物所以通乎萬
 物也而又推之在天垂象之文觀於七政星辰垣宿
 纒度天文照然燦列矣氣化之行於地上人間者應
 之此聖人就天文以察時變之學也非謂占天文以
 考禨祥乃觀天文而眀四時也即堯典之作玉衡齊
 七政命官治厯以眀時也至於四時忒與不忒修人
 事以應天時則為觀天察時中必有之義矣然後方
 言人文人文者上而禮樂法度文辭威儀下而風俗
[005-40b]
 歌謠婚䘮賓祭皆是也聖人觀之裁抑其過補其不
 及賢智使之俯就愚不肖使之仰企皆化成天下之
 道也化成者以教化成就之也所謂道徳一風俗同
 也然非一道徳何以同風俗乎以人文化成於天下
 必由於主極之心徳也此非乾元剛健中正者為之
 體何以致化成天下之用乎以此為賁蠱必修而否
 反為泰以應乎乾合乎坤成交泰之世也無難矣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眀庶政无敢折獄
[005-41a]
 象傳申眀賁之義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眀庶政無
 敢折獄富哉聖言乎在噬嗑言決獄用眀為主也在
 賁言眀庶政亦用眀為主也動而用眀則利用獄而
 眀罰勅法申眀法令使不敢犯也止而用眀修文教
 而不重刑罰所謂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徳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也眀庶政則是非眀
 好惡正矣於是舉直錯枉知也能使枉者直知而仁
 也知之用在仁體中所以不用眀於獄而用明於庶
[005-41b]
 政以刑期於無刑也就山下有火之象言之者山髙
 而火下恐人君居髙位而不眀乎下情也今山下有
 火庶政之情無不燭照則小民之𨼆曲蔀屋之私𠂻
 無不洞然於九重之上矣此所以遂生復性之謀必
 周勸善懲惡之意共白而於政令教化之中無不寓
 眀罰勅法之意矣何必定折獄而後彰癉之權著邪
 正之途分乎象傳言此正以賁綜噬嗑不用折獄以
 眀文教為心也富哉其言惟子夏識之樊遲以下且
[005-42a]
 不能知之矣止其眀有人文在不用動而眀也止其
 眀則用眀不恃眀所謂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猶未
 也必自知眀勅非易故刑罰不輕用眀而本於仁心
 則刑罰皆文徳也此義非聖人不能言
初九賁其趾舎車而徒象曰舎車而徒義弗乘也
 初九變為艮之初六在艮初以隂變陽為賁眀其應
 止而止艮其趾无咎而永貞艮初之正道也
 在本爻以陽變隂為艮以止為眀修飾其趾也修飾
[005-42b]
 其趾雖舎車而徒貴於駟馬髙車矣象傳眀之義弗
 乘也義當徒則徒為貴而車為賤矣貞悔二卦對爻
 㕘觀更切此爻可見修飾非尚儀文舎車而徒合於
 義則飾蠱也至矣
六二賁其須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六二變為大畜之九二在大畜之二以陽變隂為賁
 有輿說輹之象乾健變離中實者虚故為輿說輹也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大畜象以賁其須須在靣上賁
[005-43a]
 須修容也離變乾兼眀健以為賁也象傳曰與上興
 何也此爻乃柔上而文剛之爻須隂柔之物屬腎腎
 在下而須應之正是柔上興之象與者外與内應貌
 與徳應也男子生須為美觀非柔文剛乎以見修徳
 於心而萃於靣也故柔之文與徳之剛同上興耳不
 言靣言須則就柔文剛言須取象耳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九三變為頤之六三在頤三以隂變陽為賁頤本以
[005-43b]
 下動為用變離附麗於隂而不動拂乎經常之頤理
 矣故雖貞亦凶而十年不用无攸往也
 在本爻變陽為隂為頤眀而變動其質有濡如之象
 義也濡者濕也賁而需濕因震動而賁不堅固如今
 之丹漆彩色濕濡則不堅固反多損汚也故貴永貞
 則堅固而成賁為吉矣象傳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
 凌犯也亦損汚之謂且賁已成而無可加焉矣繪事
 後素賁後則無色可加慎之也
[005-44a]
 以上内卦三爻離眀之體為飾蠱用眀也初變止體
 指所安在義舍車而徒合義即所以為飾也蠱二為
 内卦主爻變乾健性盡而形踐上興者徳成而義吉
 也三變震動方飾而動則濡如永貞斯吉皆貴於善
 其飾耳二為文明内卦之主爻初三兩爻附之變止
 附隂則吉變動不附則貴永貞以為固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冦婚媾象曰六四當位疑
也匪冦婚媾終无尤也
[005-44b]
 六四變為離之九四在離四以陽變隂為賁兼眀變
 止何以突如其來離之隂所麗者陽今四變隂則不
 足收斂乎隂突來者火也所以有焚如死如棄如之
 凶也
 在本爻變隂為陽為離止體而眀用非妄用眀者賁
 如皤如老成之人也白馬翰如朴素之用也匪冦知
 非妄用眀矣婚媾止而變眀與下卦同體亦婚媾之
 義也六四與初正應固為婚媾之義也且止而與離
[005-45a]
 相麗亦婚媾之義也象傳謂當位而疑當位者止體
 也疑者不眀也止而用眀適當位欲察理破疑也皤
 如翰如以素心相照則無疑耳明貴於誠而不尚乎
 狐疑也匪冦婚媾疑釋而信合何尤乎此爻象兼貞
 悔二卦而明其徳以取其象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

 六五變為家人之五在家人之五爻以陽變隂為賁
[005-45b]
 繫以王假有家止於位而巽於徳假於有家重乎賢
 卿大夫而以心相假如假於廟之假也勿恤吉者不
 必以巽乎臣下為恤自吉也所謂忘分下交尊賢並
 重於貴貴也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家人尚賢之象猶家人也賁於
 丘園束帛戔戔致其敬盡其禮以求賢而佐乎賁也
 言吝而終吉者不能使賢自來歸必卑禮重幣求之
 可羞吝矣然終吉者卑已下賢未有不吉者也象傳
[005-46a]
 言有喜就其中心樂善忘勢言乎
上九白賁无咎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上九變眀夷之上六在眀夷上六變隂為陽為賁然
 取義於山變為地明之極而晦矣山之髙而為地之
 下矣故有先登天後入地之象
 本爻以陽變隂為眀夷又取乎賁之極而止乎賁則
 反乎素矣此白賁所以無咎也賁飾而反於白歸於
 本心之質如雜卦言賁无色也傳言上得志者賁之
[005-46b]
 極而反乎素文之極而反於質質本素所以為天地
 文眀之先也故質者文之對而又主乎文者也志在
 於素則雖盛飾亦素耳故言志得則無行不修而無
 蠱不飾也賁之所以根坤於此見之不然坤黄色也
 艮變坤何白賁也言白賁謂止於坤之至静以御乎
 至動也至於飾之一字本義固言之飾無指定之物
 凡物皆可飾必求一物則曲禮云飾羔雁者以繢註
 飾覆也畫布為雲氣覆之以相見也
[005-47a]
 外卦三爻艮止之體以上爻為外卦主爻白賁者反
 其初也故與二之賁須分主内外卦一云徳所以飾
 貌一云白則更無可飾也四爻五爻一為老成之人
 一為尚賢之君應内卦也四應初之擇義而安五應
 二之潜徳升聞所以上下交孚為泰者反否以飾蠱
 也四變離上下同眀五變巽巽以尚賢以此為飾何
 蠱不飾也乎故初三兩爻附二而四五兩爻附上重
 主爻也然白賁者賁之本也又以上爻主通卦可矣
[005-47b]
 上且為分剛上而文柔來自乾者以陽為體體隂為
 用賁之所以為賁乎
 噬嗑根乾用陽賁根坤用隂矣飾似陽為用何也不
 知飭以飭其外美者其中也美其中則含章也用在
 隂也如噬嗑之用在陽而頤中有物噬而嗑之若似
 乎隂然用噬乃嗑即用陽矣
坤下/艮上剥復相綜實為一卦以一陽往反為象義也/以剥繼豫以復繼謙俱主陽之卦俱根乾也
剥剝繼豫者和樂之久躭於怠荒小人用事君子被剥
[005-48a]
 此古今人事之通義也以天時言之陽氣盛極而隂
 生又漸盛而馴至於剥其理数俱自然必至者也故
 剥繼豫重陽以存碩果不待進至坤純隂方見復也
 在剥以隂盛宜主坤然剥而復之機已兆於碩果可
 不謂之以陽為主而根乾乎此處言扶陽抑隂斯為
 得矣故天地之氣無無陽之時剥夬同復姤俱無疾
 以為出入也主陽者隂盛主陽正以均平之也亦非
 扶抑也
[005-48b]
 剥復二卦五隂一陽之卦亦相綜而成也上經五陽
 一隂五隂一陽之卦以互變交錯見象義而皆根於
 乾坤師比二卦五隂一陽以陽為用根於乾錯為大
 有同人五陽一隂以隂為用根於坤小畜履二卦五
 陽一隂以隂為用根於坤錯為謙豫五隂一陽以陽
 為用根於乾至剥復俱五隂一陽則皆根於乾矣上
 經之卦未終而坤極於剥乾生於復坤終乾始者以
 無終始為終始也是剥復者由小畜履錯謙豫言乾
[005-49a]
 坤之變由師比錯同人大有言乾坤之化以泰否言
 乾坤之交不交以剥復言坤之終而乾之始以為無
 終始也乾坤者易之門也隂陽俱由之出入終始而
 根繼之說固絲絲入扣者也精細如此而未嘗不大
 眀可見易理雖易簡而至難窮焉○雜卦𫝊剥爛也
 復反也眀乾坤之終始也復姤相對錯者眀隂陽之
 生也剥夬相對錯者眀隂陽之極也
彖曰剥剥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
[005-49b]
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彖傳釋卦名義曰剥剥也柔變剛也謙豫二卦五隂
 乃錯乎小畜履者也至剥而更變為五隂剥陽逐陽
 於極外將不&KR2953有陽矣所以不利有攸往為君子謀
 也言小人之勢更甚於否矣何又言順而止之乎順
 者順乎氣化之天時而止者止於樂天安命儉徳避
 難乃觀卦象而用易之學也君子知消長盈虚皆氣
 化之自然人生所值則為吉凶禍福天行不可强也
[005-50a]
 小人得志亦有運會君子安命尚乎天行當隂盛之
 際不與小人争競取咎唯有全生逺害明哲保身而
 已此君子順而止之以處剥之道也殆剥而復焉君
 子必更觀象而尚復之天行其消息盈虚無時停歇
 君子自强亦與不息所以孔子為時中之聖有易時
 止時行動靜不失其時之學也唯君子尚之所以君
 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005-50b]
 象傳曰山附於地為剥山髙而剥落為平地也地之
 大容乎山謙也山之髙附於地剥也處剥之君子順
 而止之者觀隂盛剥陽之象也處剥之時為上者厚
 下安宅觀山髙附地之象也彖象二傳固各有所取
 義矣然則厚下安宅皆仁心也厚下仁之用也安宅
 仁之體也安土敦仁安宅也仁厚為人之安宅也仁
 裕於心而推暨之於下厚民之生厚民之徳皆厚下
 之道也此為上者體乎卦剥隂極而陽生明隂陽之
[005-51a]
 終始矣乾坤為六陽六隂而不言極者乾六奇一奇
 也坤六耦一耦也乃隂陽之本原不可謂極也蓋乾
 坤即隂陽兩儀耳豈極可言乎唯剥與夬乃極也剥
 與夬有一隂一陽在而謂之極者天地無無隂獨陽
 無陽獨隂之時之事之物也五陽五隂即隂陽之極
 矣上一陽一隂未剥未夬而下一陽一隂已生矣非
 剥盡方復夬盡方姤也眀隂陽者固知之言之衆矣
 不待愚說之贅也於剥復夬姤綜而成卦此義為尤
[005-51b]
 著耳○何謂剥復繼謙豫耶謙豫二卦五隂一陽隂
 多陽少以陽為貴為用上繼乎小畜履而錯乎小畜
 履之五陽一隂隂少陽多以隂為貴者也至於剥復
 則因乎謙豫之五隂以為隂盛成剥矣謙豫用陽以
 為禮樂之本禮樂貴中和也禮勝則離樂勝則流離
 流皆盛於隂而剥乎陽之義也必又起而為一代損
 益以制禮作樂矣陽又復於隂之義也以卦變言之
 可見地山謙陽在三爻雷地豫陽在四爻移坤於艮
[005-52a]
 之下反震於坤之上則剥復也主乎禮樂者眀其體
 用則象傳所言柔剛之義大著矣
剥不利有攸往
 彖辭曰剥不利有攸往見羣隂剥陽陽主進隂主退易
 凡言不利攸往皆言不可用陽道冒進也○謙而柔
 變剛則虚偽而無誠實豫而柔變剛則淫佚而多宴
 樂象數變而義理亦如之此剥之所以繼謙豫而根
 於乾乎
[005-52b]
 象而以仁心為修己治人之本也於是知剥不能盡
 剥剥未盡而即有復矣蓋人心之仁復之根源也天
 命之謂性者又仁心之根源而即乾元之統天者也
 此元存於天為天心卑之人為人心復卦言復其見
 天地之心乎愚謂於剥已早見天地之心矣試思厚
 下安宅一心之仁已流布於天下邵子所謂三十六
 宫都是春也剥之天行雖隂盛陽微而天心則萬古
 常存矣宰乎天命于人豈羣隂所能剥乎彖為處剥
[005-53a]
 之君子言在下位而無權不得不順而止之也象為
 當剥世之上位言得時得位一念之存仁覆天下矣
 況我欲仁斯仁至矣即復也皆以一心為復而天地
 隨之矣由是論之氣化何常亦在人心之主持耳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初六變頤之初九在頤初以陽變隂為剥失其震動
 之用變坤靜而不能噬物自頤故有舎靈龜觀朶頤
 之凶
[005-53b]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頤因初而象以剥床以足然蔑
 貞則凶得貞則無凶也象傳以為滅在下也就初位
 而言致剥之根蓋隂生而陽已漸消矣滅下者剥自
 下起已有漸深之戒如坤之初履霜而知堅冰之至
 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六二變蒙之九二在蒙一以陽變隂為剥繫以包蒙
 吉納婦吉子克家者以二一陽主二隂為内卦克家
[005-54a]
 之主也
 在本爻取象漸剥而上以辨比於足浸盛矣亦蔑貞
 方凶貞則弗凶也象傳言未有與者衆隂剥陽無有
 與陽者矣雖未及於身其害尚淺亦當凜戒耳爻象
 俱為君子謀各義而可合為一義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三變為艮之九三在艮三以陽變隂為剥繫以艮
 其限亦指内卦外卦分限言列其夤則下卦切下體
[005-54b]
 矣厲而薫心兼剥而言也薫心者下體危而漸薰於
 心眀其害切也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艮反云剥之无咎何也亦取兼
 艮之義矣艮三之陽變為剥三之隂言无咎者止於
 内卦之限弗剥也留碩果不食之陽於艮上故無大
 咎也象傳言失上下者正指剥去此爻則無限於内
 外上下皆隂用事矣失乎上下之羣而獨留一碩果
 咎免焉矣隂盛當防不言而喻矣
[005-55a]
 以上内卦三爻坤順之體故由初及二漸剥而上至
 三則為内外卦限剥若止於此否卦耳尚可反泰而
 无咎初二兩爻皆言蔑貞凶貞即陽也隂中之陽皆
 剥中之碩果也何待上爻方言乎内卦以二爻為主
 然剥以内外五隂合象義故不必定論内外卦主總
 以上一陽主通卦可矣
六四剥牀以膚凶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
 六四變晉之九四在晉四以陽變隂為剥有鼫䑕之
[005-55b]
 象小人而晉於髙位以剥陽為得意雖貞亦厲矣
 在本爻隂變陽為晉亦兼晉言惟晉而用剥駸駸日
 逼故有剥牀以膚之象焉凶者在陽乎不知剥陽之
 隂豈能獨吉龍戰而血𤣥黄小人亦凶可知矣象傳
 言切近災也隂陽相迫剥膚之災彼此分受為君子
 謀兼為小人謀至矣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六五變觀之九五在觀五以陽變隂為剥繫以觀我
[005-56a]
 生者以巽變艮止而為觀則觀我觀民俱有定識而
 得觀矣就觀卦五位而言觀也
 本爻以隂變陽為觀以五隂剥陽至五極矣而羣隂
 從五又有親近於陽尊奉乎陽之象亦天地自然之
 理氣也周公繫爻於此舎剥言貫魚以宫人寵貴陽
 賤隂於隂盛極之時誠扶抑之心而實眀天地自然
 之理氣也魚為隂物行必貫串有此象義如宫人承
 寵次進羣隂奉陽何不利之有此以賢后妃之相夫
[005-56b]
 理國太姜太姒足以當之關雎所以為風化之始也
 象曰以宫人寵終無尤也亦謂閨壺之内無尤則家
 國天下皆理耳爻與觀義亦相通以宫人寵家齊也
 而觀我生身修也身修而後以之觀民則家齊國治
 天下平也且刑于寡妻妻者觀型於夫至近也夫者
 端型於妻其始也二卦之貞悔爻相通何其切哉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象曰君子得輿民
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
[005-57a]
 上九變為坤之上六在坤之上六以隂變陽為剥有
 一陽在隂中與戰之象故繫以龍戰於野隂陽戰則
 兩傷故其血𤣥黄互見也
 在本爻以陽變隂為坤繫以碩果不食果内之仁生
 意存焉此不盡之陽也種而復生剥即復也於卦象
 傳已明其理氣矣愚嘗謂不待於復見復於剥即見
 復有合聖人繫易之心也聖心即天心也見聖心而
 天心見焉聖人之心純乎天理即仁也果内之仁無
[005-57b]
 知無識而存生意聖人之心具衆理應萬事亦存天
 地之生意耳如此觀碩果即食之而在自在小人雖
 害盡君子而君子之道自在天地豈小人所能剥乎
 剥者人也不能剥者心也理也道也即氣化也即君
 子夬小人亦然故易不貴乎剥並不尚乎夬也泰之
 内君子外小人乃天地隂陽交而成者也法泰則無
 事於夬況剥乎又繫以君子得與小人剥廬者何也
 言由碩果之不食而留仁為種者為復則君子有得
[005-58a]
 輿小人有剥廬之日也七日來復何速哉此聖人為
 小人戒固矣而天地氣化自然之反復來往亦必至
 之氣必至之理耳君子眀乎此時止時行小人眀乎
 此亦可以少息其害正之念矣象傳言君子得輿民
 所載也載者載其道也民之心各有一仁以合乎君
 子之心之仁君子之仁心為民心所同志合道者有
 不共載之乎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亦為失其仁心與
 民心之仁相違暫乘隂盛之時肆害逞志豈能久乎
[005-58b]
 天地之所以為天地者乾元之統也乾元之陽為天
 地萬物所託命其中以人為貴而民與君子共得其
 理氣君子又得其清而厚者也剥盡君子此理氣自
 在天地中自在民心中此乾元之所以統天也小人
 之智力能剥乾元乎故剥即為復剥不極復不速小
 人能知彼害之易肆而志之得逞者實速禍也則庶
 幾知適自剥厥廬耳
 以上外卦三爻艮體以上爻一陽止羣隂故為通卦
[005-59a]
 主爻隂雖欲剥之而不能也故四則剥膚有凶而五
 則反率宫人以承寵矣至上之碩果無能食者非不
 能食果無能食盡陽氣也即無能食盡人心天理也
 此剥之以上爻為復之本也故以之主通卦焉
震下/坤上復與剥綜復反自剥碩果剥爛而核中之仁/種之又生即復也稱名小取物大一物可該
天地故為根/乾主陽之卦
復所謂復繼謙者謙隂徳也然卑以為髙退以為進以
 陽主乎隂柔而體於剛也故謙不可㕘偽謙不宜足
[005-59b]
 恭皆誠以主之敬以持之是陽為隂之體謙其隂之
 用乎天地氣化因剥而復人事理義因謙而尊皆隂
 陽屈伸之為也蓋震下之一陽即艮上之一陽無非
 乾元所寄唯其能虚乎山之中所以能處乎地之下
 艮之止止於坤之順乃能反而為震起而振天道之
 元陽自然生於純隂中而無能剥之也此君子體謙
 繼復之道以處乎剥之世而隂害弗及之義象也剥
 復二卦極隂之盛而陽主之會歸於坎以終上經諸
[005-60a]
 陽之卦合於義象眀矣
 復者剥之綜而反乎剥之卦也復下一陽即剥上一
 陽又即乾之三陽又即一奇也其主乎陽而為體為
 用者亦在此根於乾無疑義焉故愚說五隂一陽二
 卦以剥復為乾坤之終始即彖傳所謂復其見天地
 之心之義也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

[005-60b]
 卦辭曰復亨得乾元而自亨也言出入無疾朋來无
 咎者指隂陽消長乃自然之氣化即言剥言夬藉此
 眀人事耳而隂陽之出入何嘗陽疾於剥隂疾於夬
 乎天地無心自為運行隂陽無疾自為出入不可以
 人事君子小人進退吉凶為隂陽之疾戾也眀矣知
 此則董子天地不用隂用陽用陽多用隂少之說俱
 不本於易即以扶抑為說而不知聖人貴陽貴隂同
 歸於自然者亦可以反矣隂陽之變化如此則雖朋
[005-61a]
 來而盛亦非氣化之可咎者也不過反復其道而已
 一隂一陽之謂道反復即一隂一陽互為出入之謂
 也至七日而必復由姤至復七數由復至姤亦七數
 日者藉以記數耳或謂日者名陽月者名隂亦無據
 不過言七數而以日記之其實七月乃復隂陽俱如
 是卦辭眀言反復其道在復已兼姤言矣俱從出入
 無疾平論隂陽無有二義非専言陽而不言隂亦非
 言陽而隂在其中也若以月言詩言一之日二之日
[005-61b]
 亦指月也亦可謂之以日名陽乎臨彖辭八月有凶亦
 非主隂言月也蓋因臨以知觀亦是於相綜二卦明
 反復之道臨必為觀觀必為臨如復之七日為姤姤
 之七日為復隂陽自反復出入無疾也君子體之當
 用陽當用隂而人事分應之矣何嘗定貴陽而賤隂
 乎然則當復之時君子得此占而利有攸往乃聖人
 示天下用易之學耳言氣化則隂陽均平言人事則
 君子小人有進退此聖人作易眀天道合人事之本
[005-62a]
 義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
天地之心乎
 彖傳釋卦名義曰復亨由於剛反也剛反者反乎綜
 於剥之柔變剛也柔浸盛而變剛為剥至是七日乃
 復剛又以漸能變柔隂陽自然之運行本如是不足
 異焉其在剥之順而止者亦變為動而順行順者地
[005-62b]
 道也以順為正也從乎陽為動止者也在艮則順而
 止在震則順而動矣從陽非從艮震也從乾元也艮
 之上爻之陽震之下爻之陽皆乾元之寓也動而順
 行則隂陽反復其道衰亦不以為疾盛亦不以為咎
 矣故曰出入无疾不以衰為疾朋來无咎不以盛為
 咎也不過動以順行而天地之氣化自然為反為復
 者盡於順行之中矣然則彖辭所謂反復其道七日
 來復乃天行也在剥則動而止之以示觀象之君子
[005-63a]
 在復則動而順行但就天行言不言觀象者有利有
 攸往之辭原為君子觀復象立言也示之以復之天
 行而姤可知剥與夬皆可知焉又為君子觀天象識
 天行統會言之也所以先言天行而後言占者之利
 往也剥先言觀象後言天行令君子獨就剥觀象以
 眀天行而不必有怨尤之心九此於占辭眀剛長見
 剛由反而漸長漸長為夬至姤又反其道矣反復之
 復為復言亦為姤言耳復卦名也反復者出入之名
[005-63b]
 也卦名藉反復以名之非専言陽復也知此則知孔
 子彖傳言剛長所以為君子戒非為君子幸矣末云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則専言陽貴乾元統天非隂可
 剥也請試論之
 天地無心天地何有心哉有宰乎天地者天地之心
 也天地者氣也宰乎天地者理也理何有心哉理無
 心而具於人心者天心也具於人心者人心耳何謂
 天地之心哉具於人心者命之自天天命人以性天
[005-64a]
 地之所以為心也然於何寓而可見之乎亦寓之於
 氣而已矣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人物如是天地亦
 如是有有形之氣化則無形之心理即寓於是不於
 氣化見心何從見心乎惟於天地氣化見天地之心
 則一陽為天地人物托命之始理氣俱眀矣即乾元
 之資始者也乾元資始坤元順承天而資生此天地
 之心即天心也天心即乾元也復之一陽愚所謂即
 乾三陽又即一奇也伏羲畫卦以天之圓形徑一圍
[005-64b]
 三者畫一奇以代之此天地之心初形於畫者也若
 夫復所謂天地之心則雖有理有氣而仍無形可見
 焉讀易者欲見天地之心盍自伏羲之一奇畫先求
 可見乎一部易經自此一言始萬古天地亦自此一
 言立也大哉聖人之言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

 象傳曰雷在地中復雷出地而帝出乎震雷在地中
[005-65a]
 勞乎坎也隂陽之氣皆起於地中此則在陽言復也
 先王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本義云安靜以
 養微陽陽不養於動而養於靜靜者動之本也陽生
 於隂可見矣剥之何疾於陽哉而先王必養陽者則
 人事之修為以應天行以合天者則天也天地自無
 心成化隂陽均平聖人有心法天冬至養陽夏至養
 隂人事盡而天行轉應之此又天人感格之道矣
初九不逺復无祗悔元吉象曰不逺之復以修身也
[005-65b]
 初九變為坤在坤初以純隂變一陽為復純隂中自
 有復之初陽即象之所謂雷在地中也坤初以隂變
 陽為復仍有履霜堅冰至之戒就純隂之正義象指
 其初隂為示也
 在本爻變陽為隂為坤乃言不逺復又就純隂中示
 有陽之義象也在人事則為改過不吝不逺復无祗
 悔所以元吉也元吉又有以元為吉之義如元亨矣
 象傳曰以修身也固為人心言心者身之本抑知人
[005-66a]
 心即天心乎修乎此而裁成輔相之功亦在於是此
 本卦主爻復之所以為復即全易之所以為易者而
 學易寡過之君子亦舍此無别義矣孟子曰學問之
 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來復不違仁也賢聖
 心𫝊俱在是耳
六二休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二變為臨之九二在臨二變陽為隂為復繫以咸
 臨二為臨之主爻即初亦附於二連陽以臨隂也故
[005-66b]
 曰咸臨
 在本爻變隂為陽為臨繫以休復初已復而二休養
 之亦連初爻為復也臨初言利貞而二不言利貞初
 已得正不須言貞矣復初言元吉二言吉者初之元
 吉即二之吉也復以初為主二附之臨以二為主初
 附之也象傳眀指下仁不言下陽而言下仁可見仁
 即陽也在天為天心在人為人心在天為元陽在人
 心為仁孔聖言仁實本於易於此可見矣此爻貞悔
[005-67a]
 相應如此
六三頻復厲无咎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六三變眀夷之九三在明夷之三以陽變隂為復震
 動而變離眀南狩者動而向眀為治也得其大首不
 可疾貞兼復義言陽之復有漸不可以疾為貞也如
 眀夷之南狩既得大首新民之功亦非可遽期也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眀夷動而變眀兼明夷言明傷
 則疑也故頻復者進退遲疑之象然終歸於復而已
[005-67b]
 故雖厲而无咎象曰義无咎以復為義復則不失義
 而无咎也
 以上内卦三爻震動之體以初陽主乎本卦者也不
 逺即復何悔之有不止出入无疾在氣化為無悔也
 二三兩爻不過隨初陽而動二休復養復也三頻復
 亦歸於復也故一吉一无咎皆為主於初陽而已
六四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四變震之九四在震四以陽變隂為復四為震外
[005-68a]
 卦之主剛動變為柔順震而反為滯泥者也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震内外皆成震即皆成復之象
 矣繫之以中行獨復不止初復於下四於外卦之中
 亦能於羣隂中獨行成復四初本正應言獨者不必
 言應四於隂中變陽自成其中行獨復也象傳曰以
 從道也道即反復其道之道也隂陽自然之道也在
 四獨復則以人心合乎天行之道於復之時也與之
 之辭也此爻貞悔相應亦甚眀切○下經解卦四爻
[005-68b]
 當與此爻㕘玩
六五敦復无悔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六五變屯之九五在屯五以陽變隂為復陽變於坎
 中爻不能成雲以施雨矣故為屯膏小貞吉者用隂
 以濟陽也大貞凶者陽亢則終屯膏矣故凶
 本爻以隂變陽為屯在坤中爻敦厚其復敦之至復
 之至也无悔者敦厚為復非復之淺者何悔之有各
 就坎坤中爻明象眀義亦相應也象傳曰中以自考
[005-69a]
 也歸重於中坤之中有柔順中正之徳者也以之自
 考其心仁復與否敦復與否存仁之道也安土敦乎
 仁正存仁之象義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變頤之上九在頤上爻以陽變隂為復以止變
 順順乎初陽下動上順所以致頤故謂之由頤下動
 上止為頤由頤也下動上順亦由頤頤象人口下動
[005-69b]
 上止共成頤也然上順乎下之動方能噬物致頤故
 變止為順亦頤之所以為頤也厲吉者處頤之極故
 厲而由頤未有不吉者也利涉大川則貴於得養而
 有所作矣
 在本爻以隂變陽為頤繫以迷復凶何取乎變頤上
 止則失復陽浸長之道所以為迷復而凶也有災眚
 者復不能終復也用行師亦利涉大川之義用師之
 武以遂其復於終也然終有大敗者復極於陽而姤
[005-70a]
 又復陽必敗於隂矣至於國君俱敗則陽之全勢俱
 衰也言出入無疾又言凶為人事言也至於十年不
 克征陽既敗則當養陽以靜不宜輕動如卦象傳所
 言安靜以養微陽養之久而又復以敗隂耳此就人
 事之反復以眀天行於復之終為君子戒復方微不
 可恃焉象傳謂反君道也君道者陽道也天道也至
 復之終而反君道將以反復為姤也故凶雖言天道
 而於人事之修救豈廢而聴之天乎不迷於復不反
[005-70b]
 乎君道則陽浸盛矣亦保泰之義也縱天行反復為
 道而人心之仁則無時可迷也豈止為君者為然乎
 作君作師俱惟仁是以而已矣
 以上外卦三爻坤順之體徳皆以附陽成吉占四與
 初應且變震同初故為中行獨復言在外卦而變震
 亦能居卦中成復也五為外卦主爻敦復者用隂以
 培陽隂之厚陽之充也以其變坎中之陽故云上爻
 變艮方復而變止所以迷復必久而方復也外卦雖
[005-71a]
 坤隂而在復則用以附陽成復孰謂聖人於隂陽有
 異視哉然則敦復之繫以為陽生之充者五爻洵外
 坤之主乎醫家且言土厚水深而火方充實也火虚
 物必土厚水壯方盛理洵微哉
 
 
 
 
[005-71b]
 
 
 
 
 
 
 
 大易通解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