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5 易原就正-清-包儀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原就正卷一
              邢臺包儀撰
 周易上經
䷀乾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易之書明道之書也道不可見見之於陰陽之氣之
 可狀可狀則有象象莫著於天地然有天而後有地
[001-1b]
 有天地而後有萬物皆道為之也是惟天以統之故
 羲皇一畫開天而生生不息之機自無容遏倍而為
 三以象三才重而為六以象天地人各得夫一陰一
 陽之謂道此大畧也其於六畫純陽之卦而仍不異
 夫三畫卦之名者何也上下皆乾以見夫上下皆天
 也何莫非天則何莫非道之所為乎然則以天而謂
 之乾者何也天以形體言乾以功用言也文王演易
 而彖之於以知乾之所以為乾即以知天之所以為
[001-2a]
 天矣自河圖以四象示而天地萬物之理數無非四
 也天之道盡於四時乾之道不盡於四德乎太和之
 氣一始無不始何其大也是以謂之元一暢無不暢
 何其通也是以謂之亨一遂無不遂物各得其宜矣是
 以謂之利一成無不成物各得其正而固矣是以謂
 之貞貞下起元元而復貞變化無窮循環無端天之
 道盡於春夏秋冬乾之道盡於元亨利貞矣是其純陽
 剛健而然也剛為體而健為用剛則無私健則無息
[001-2b]
 否則不足以當之故於占者為戒辭焉聖人教人卜
 筮即數以明理亦即理以明數而後開物成務之精
 意乃見順性命而窮神知化人也而進乎天矣
初九潛龍勿用之姤/
 物之純陽而至健變化而不測者莫如龍故乾六爻
 皆取象於龍初則太極生兩儀之第一畫也天道顯
 諸仁必先藏諸用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存
 一不用所以為用之本也兹以乾為㢲入也伏也非
[001-3a]
 潛龍乎偹四德而姤女壯勿用取女潛龍寧可用乎
 勿用者將以善其用也正恐其不當見而見當惕而不
 惕不當躍而躍不當飛而飛以至於亢也故用九曰
 羣龍无首猶之乎用而勿用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之同人/
 二則兩儀生四象之第二畫也太陽未有不昭然而
 見者而况以乾為離離為火為日天下孰不仰其文
 明之德施然而猶于野也非在田乎君子貞則九二
[001-3b]
 之為大人也渉大川則龍之不終於田也勉占者以利見
 亦同人之義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之履/
 三不稱龍而稱君子者人道也履虎尾不亦危乎三
 何以處此哉三則四象生八卦之第三畫也本所謂
 乾也而又為六畫之乾之乾非乾乾乎乾乾者惕也
 乾為天天行健天之行健無分日夕則見其終日乾
 乾而夕惕若矣然非終日乾乾夕惕若而能不咥人
[001-4a]
 乎君子如此故雖厲而可无咎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之小畜/
 之小畜互離為火火炎上而无定躍之義也互兊為
 澤澤深昧而不測淵之象也四則横圖所謂八生十
 六之第四畫也於六畫為天之下而中爻己處乎人
 之上矣故雖晦其龍之名而龍之用有見端者焉然
 而猶小畜也宻雲不雨龍豈能飛在天乎躍而已矣
 以乾而為㢲㢲伏也躍猶在淵而已矣時為之也於
[001-4b]
 四乎何尤故无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大有/
 五則横圖所謂十六生三十二之第五畫也於六畫
 固已在天矣而况偹四德而當大有離為雉有飛象
 不謂之飛龍在天乎光天化日元善亨嘉惟大人所
 以能大其所有外王化以為髙便非順天休命之君
 子盖有大人之德者未有不利見者也
上九亢龍有悔之夬/
[001-5a]
 上則横圖所謂三十二生六十四之第六畫也六畫
 皆陽固已進之極而盈且窮矣非亢乎炎炎者滅隆
 隆者蹶勢極時窮孚號告邑者揚于王庭矣殊可畏
 也不亦動而有悔乎故天下有亢時聖人無亢心亢
 龍且有悔而况不為龍者乎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之坤/
 乾六爻皆九而為龍非羣龍乎龍之剛猛在首合一
 卦而言固以上為首分六陽而言則亦各為首筮得
[001-5b]
 此卦而六爻皆變者為純坤矣非羣龍無首乎夫龍
 亦何嘗無首哉用之者不以之為首也所見如比自
 無不合乎潛見惕躍之冝矣而當飛則飛應亢不亢
 未有不吉者也
  附餘
 易以乾坤九六為例乾用九而交於坤坤用六而交
 於乾凡六十四卦之用九者皆交於坤其用六者皆
 交於乾故六十二卦皆乾坤也易有交動遂生變化
[001-6a]
 非謂九能變八六能變七也六十二卦皆歸乾坤故
 十八變中小象得乾坤者是為交動父母動而六子
 不動如六子交動則皆為父母矣易以乾坤兩用該
 六十二卦之用不復各為用以繫於各卦之終所以
 明一卦之通得六十四卦而乾坤兩用實為綱紀故
 曰乾坤毁則無以見易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乾偹四德而首元者何也乾之四德大莫大於元也
[001-6b]
 剥盡純坤天心幾不可見而七日來復一元之氣萬
 物出乎震齊乎㢲無不資之以為始始必有終終而
 復始是亨即元之亨也利即元之利也貞亦元之貞
 也天之所以為天者統而貫之矣始物而統天乾元
 頋不大哉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乾元統天何必更言亨哉乾主氣坤主形言氣而不
 徴諸形不足以見元之大雷風相薄而不相悖資始
[001-7a]
 之元氣為雲為雨流通於形質之中而品物無遺者
 所謂相見乎離致役乎坤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
 然則聖人之法之也何以亦如乾道之統乎天道哉
 乾道之始而終終而始聖人極深研幾而大明之初
 之潛二之見三之惕四之躍五之飛上之亢無非因
 時而成之至理在天在易總不外此聖人亦時乗六
 龍而已矣乾道在我天道不在我乎御即統也是乃
[001-7b]
 聖人之元亨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乾元而亨又何必更言利貞哉乾道之變化無窮資
 始流形不足以盡之化有其漸變有其成則説言乎
 兊戰乎乾各正其流形之性命而勞乎坎成言乎艮
 保合其資始之太和利無不利貞無不貞變化之妙
 乃如此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001-8a]
 然則聖人之利貞何如乎天道無心而成化聖人有
 心而無為非不為也為於乗龍御天時矣夫何為哉
 首出庶物而已矣變者自變化者自化民日遷善而
 不知為之者萬國咸寕不亦猶乾道之變化而各正
 保合乎是乃聖人之利貞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天也天一也何以二哉非二也乾上乾下者天包
 乎地地有晝夜天無晝夜徹上徹下循環無息之運
[001-8b]
 用然也其天行之象乎是明明示人以乾之健也君
 子觀象而知所以法之矣為龍不徒其剛為馬必先
 其良不息之道厥唯自强自强不息其究也厚德載
 物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乾卦六爻皆陽而獨於初言陽何也正以明此一陽
 為太極生兩儀之陽也此一陽為兩儀之陽自應潛
 而勿用以為大用之本而况為初而在下卦之下乎
[001-9a]
 德位如此時占可知矣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乾六爻皆龍而獨於二之見也象其德於在田也象
 其德之施且普何也二之為龍中德也聖人重中德
 而况為乾之中乎故見雖不同於飛在田雖不同於
 在天龍德既中未有見而不施施而不普者也二與
 五應所由利見之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001-9b]
 於初言陽於二言德而於三則言道何也陽者有氣
 而無形處乎德之先者也德者得也或性生而得之
 於天或躬行而得之於心皆得乎道之中者也若九
 三雖九得正位而三則不中得正故知其不離乎道不中
 故知其必當反復乎其道不然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矣豈乾乾君子乎反而復之求無失夫道也然非乾
 之九三不能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001-10a]
 知進退而後善出處故可進可退聖人之大器識能
 進能退聖人之大本領四之或躍欲進也而猶在淵
 仍退也進退未定持疑兩端而已乎因位而度時也
 出於内卦之上似當進處於外卦之下又似不當輕
 進苟度時而不失其時雖進亦无咎也何况不遽進
 乎爻故就其見在而許之象則逆計其將來而信之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乾五以龍德居天位人知其自然而然也殊不知亦
[001-10b]
 非偶然而致者也盖生知性率亦有恭已之修而過
 化存神豈無同流之業大人之德位俱隆皆大人之
 所造有然也可以知自古無任天不盡人之聖人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之夬以天而為澤澤居上有盈象焉盛極則衰時勢
 之所必然天道人事同是一理亢於外者盈於内也
 老子曰滿而持之不如其已言既滿則未有不溢者
 也盈不可久至於亢而悔亦晚矣而欲無悔得乎
[001-11a]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九皆龍德乾之九非天德乎用之者何以見無首而
 吉也盖九雖天德龍之剛猛在首茍不善其用而即
 以之為首觸物未有不傷赴事未有不僨者也天德
 且不可為首而况不為天德者乎
  附餘
 以上皆兼德位時占而言然則孔子釋爻象而獨乾
 卦不加象曰何也乾之爻義不可以一言而盡其象
[001-11b]
 也故文言以後復分德位時占而申明之若坤卦文
 言以後則又自明其所言未盡之意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㑹也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事之幹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㑹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
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文言者申卦所已言而文之有次序而無雜亂也朱
[001-12a]
 註詳矣然既有彖傳而復有文言何也彖傳明天道
 文言明人道也乾有元亨利貞天有春夏秋冬人有
 仁義禮知故聖人同天道以臻人道之極君子盡人
 道以合天道之符苐猶是法乾之君子也又何以與
 大象異大象之君子法乾之心文言之君子法乾之
 理法心者先天之學也法理者後天之學也其實理
 外無心心外無理合自强不息行此四徳而觀之及
 其成功一也
[001-12b]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
違之確乎其不可㧞潛龍也
 初之姤為㢲木㧞摇樹木而連根取之也四之躍易
 世也五之飛成名也二之見入世也上之亢見以為
 是也三之惕厲憂而不樂也皆非所論於潛龍勿用
 之初也盖乾六爻皆龍六龍各有其德初之為龍其
 德則太極動而生陽之始如聖人處於人所不見之
[001-13a]
 地而隱者乎真正隱者身外無可移其志世間不得
 知為誰獨善自怡是非何涉即憂樂為人情之常而
 若人則有樂而無憂故可以天下之樂而樂不可以
 天下之憂而憂天下有如是之堅深而莫能摇動者
 哉確乎其不可㧞矣必如是而後謂之潛龍顧安得
 而用之哉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
[001-13b]
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不伐者離中虚也離為日無所不照故愽萬物之生
 長成實者日以晅之也故曰化五大人二亦大人大
 人之稱同所以成其為大人者不同五以德符位二
 以學全德也何也二固中德也而九則以陽居陰非
 其正不能正其中豈得為大人乎龍德而正中者也
 然正中之功莫過於存誠存誠莫先於閑邪閑邪須
 從言行著力庸言信而庸行謹邪自閑而誠自存矣
[001-14a]
 二本兩儀生四象之太陽也非其誠乎存誠始見其
 能正中正中方顯其為龍德故既見而善世不伐何
 其正也在田之德博而化何其中也則二之正中與
 五之中正無異矣雖不得與五同位而學之所全德
 豈譲夫五哉君德也安得不亦謂之大人而利見哉
  附餘
 正中朱註謂不潛而未躍之時也接解殊難貫串盖
 九二以陽居陰雖中不正頼有龍德能自正中耳所
[001-14b]
 以説到閑邪存其誠邪字正是正字之對不然既為
 君德之大人但言其言信行謹善世博化可也閑邪
 存誠句殊屬無謂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
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无咎矣
[001-15a]
 君子之德業無窮何以見乾三之進修猶從忠信修
 辭立誠著力盖三之履以乾為兊兊為口口多虚則
 心少實矣辭之不修皆由於内不忠信以致於外不
 立誠敗德隳業莫此為甚然德必有其至業必有其
 終德至業終而後安危之幾與功過之義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矣雖居内卦之上位而在外卦之下位夫
 何驕何憂也哉乾惕因時宜乎无咎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
[001-15b]
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

 四居下卦之上而處於上卦之下非上下無常乎而
 且陽居陰位似乎有不正之嫌不正則邪矣然乾體
 安得不正故知其非為邪也又變乾而為㢲㢲為進
 退為不果非進退無恒乎而且㢲之性情主於伏若
 有不似乎龍之嫌不似龍則不得與龍為羣矣然乾
 德何爻非龍故知其非離羣也可以知或躍而猶在
[001-16a]
 淵者之心矣心欲何為乎君子之德業先時而失之
 躁後時而失之縮欲及時也庶不負所學耳夫復何
 咎之有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
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文義耑釋利見大人五二同變離離為雉雉之鳴也
 聲相應又離為火火之炎也氣相求聲應氣求理固
[001-16b]
 然也亦情有必至水火風雲亦因其象之情而明其
 理也盖二應五而為天火同人火也同人之辭曰利
 涉大川水也二於同人反易為大有五之大有反易
 亦同人故曰水流濕火就燥又四近五而為風天小
 畜風也小畜之辭曰宻雲不雨雲也九五在天為飛
 龍小畜反易履虎尾故曰雲從龍風從虎可以知聖
 作物覩斷斷然矣親上親下者又因亢龍之不與乎
 三潛龍之無與乎四也利見大人信矣哉
[001-17a]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以九居上貴矣髙矣然前無進步故無位後無陰爻
 故無民以乾惕之三而非正應故賢人在下位而無
 輔動而之夬安得無悔
  以上申言爻象之德
潛龍勿用下也
 前即其德而言之固隱者也是於己明勿用今即其
[001-17b]
 位而言之下莫下於初矣是於人亦勿用
見龍在田時舎也
 在田者草莽之間也既見而猶在田是雖有君德尚
 未及時耳為時所舎聖人其奈時何
終日乾乾行事也
 乾之所以為乾本以功用言也君子之乾而又乾終
 日如是豈内而忠信外而立誠者但期於辭之修而
 已乎何以德至而業終也行事也
[001-18a]
或躍在淵自試也
 既非為邪又非離羣其上下而進退或躍而在淵者
 何為乎吾斯之未能信從來為聖賢所戒勉人試我
 則功過未可知我自試夫何得而咎之哉
飛龍在天上治也
 聖人作而萬物覩其上古郅隆之治乎舎五帝而思
 三王未易言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001-18b]
 天道反時為災人事盡頭為窮无位无民无輔可不
 謂之窮乎動而有悔可不謂之災乎雖曰天道有然
 其實人事致之也
  以上申言爻象之位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天德不可為首九固不可以不善其用也凢九皆乾
 乾元統天試觀夫剥盡純坤以後貞下起元自一陽
 而復二陽而臨三陽而泰四陽而大壯五陽而夬以
[001-19a]
 至於六陽而乾乾一陰而姤二陰而遯三陰而否四
 陰而觀五陰而剥以至於六陰而坤坤而乾乾而坤
 長則云長消則云消剛而能柔何莫非乾之九何莫
 非元之用乎君道能然則不必有無為之名亦不必
 無有為之迹恭已正南面而天下自無不治矣
  前申言爻象之德之後何以不文用九而兹復文
  之爻象之德有定用九之德無定亦如其占而已
  故但可於爻象之位與爻象之時同列而共文之
[001-19b]
  耳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潛者藏之伏藏者潛之深初為潛龍其德隱而位下
 固宜乎俱勿用矣冄即其時觀之初雖陽也為太極
 動而所生之陽此時但有氣而無形無形之氣有不
 潛伏而深藏者乎是於時亦宜乎其勿用也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二之同人為離同人類族辨物而離有文明之象故
[001-20a]
 君德雖為時舎既在田矣聖人之存神過化天下有
 不文明者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三固不徒修辭而行事矣其行也非若今日然而明
 日或不然者終日乾乾亦如天道之健而無息與時
 偕行者也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天道成於四時乾道成於四德然天之四時今年如
[001-20b]
 此明年則未必如此以其革也革則四時同而所以
 為四時者不同乾之四德亦然也故六龍皆得乎乾
 道惟四欲及時而自試者其以之小畜而中爻互體
 當革也乾元亨利貞革亦元亨利貞當革而革之亦
 乾道之順天應人也是自四而乾道乃革矣可以知
 堯舜不同於羲農湯武不同於虞夏而元亨利貞則
 同也四安得不欲及時而自試也哉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001-21a]
 前言天德不可為首是天德即龍也龍即聖人也朱
 註謂天德即天位若觧作天位則是乃位乎天位文
 義不亦複乎聖人之大寳曰位有天德而不得位聖
 人雖龍無能為也夫安得聖作物覩而臻上治乎乃
 者為飛而在天者幸之之詞也時為之也故孔子不
 怨天不尤人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時之有極者天運也變而通之者人力也與時偕極
[001-21b]
 不任理而任數者也何怪乎窮而得災堯舜之揖譲
 其有見於中天之極運乎
  以上申言爻象之時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天之則未易見也乾元用九而天下治用之者用其
 陰陽消長之宜而得夫剛柔變化之法也陽生於子
 極於午陰生於午極於子自復而乾自姤而坤坎離
 盡於夘酉而随蠱啟否泰之先寒暑之徃來晝夜之
[001-22a]
 推遷四立四季二分二至其間雷動而風散雨潤而
 日晅艮止而兊説乾君而坤藏無非天則也無非其
 剛而能柔也皆乾之九為之也皆元之用為之也天
 之所以為則者不於此乃見乎君道如此豈特天下
 治而已哉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001-22b]
 朱註詳矣苐忽然又釋元亨利貞何也因上文乾元
 而推及亨利貞無非元之能也故復申言之而贊其
 大大矣哉與大哉不同猶云果然大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𤼵揮旁通情也
時乗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朱註詳矣苐文言至此而乃贊乾道之大何也聖人
 於彖象之義反復申明而知彖之所以繫元亨利貞
[001-23a]
 者乾有剛健中正之德既純且粹而至精非文王之
 私意也其性體自然而然也性體具而情狀自著而
 知象之所以繫潛見惕躍飛亢者六爻為發而揮乎
 其狀旁而通乎其情也非周公之私意也其情狀亦
 自然而然也故法乾之聖人但時乗六龍而已矣天
 道在我天下之能事畢矣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001-23b]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是占者必即其所占已成之德或吉或凶或悔或吝
 或利貞或无咎而日用之以見於其行事也乃初之
 占曰勿用則何以説也潛之所以為潛者德隱而位
 未見氣行而時未成是德位時俱不可用占者何所
 用之哉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001-24a]
 二時舎而天下猶被文明之化以成其為君德者何
 也君子得占而即以用其占二之同人則同人之彖
 象不可用乎故同人而類族學以聚之矣類族而辨
 物問以辨之矣同人而於野寛以居之矣於野而涉
 川仁以行之矣學問居行如此非大人而何哉大人
 而同人非君德而何哉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
[001-24b]
 三四於六畫皆人道而三則處於人之下故重剛雖
 云同五自不若飛龍之在天而尊不中且既譲二又
 不若見龍之在田而安占者得之未有不危者也猶
 幸其重剛得正也可以勉不中以為中乾惕因時庶
 幾无咎
九四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四則處乎人之上矣然以九居四非正也而繫之以
[001-25a]
 剛明乎其為乾德耳其奈不中何哉故不特亦為三
 之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陽居陰位且中不得與三
 同在人之中而乾乾惕若盡其所以為人矣不亦殊
 可自或乎人亦苐恐不自或耳或之者疑之也苟能
 自或必求自信故无咎
  附餘
 此釋占而獨稱九三九四者何也固所以明人道也
 亦所以示占者當即爻而玩其占也盖詞之所示者
[001-25b]
 有限而象之所示者無盡大要聖人貴中道重剛而
 不中與重柔而不中者相類剛而不中與柔而不中
 者亦相類德位與時盡在占中如其占辭无咎則亦
 應得无咎他若吉凶悔吝之詞於此可以類推矣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
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
且弗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不直曰大人者而曰夫大人者夫字之義承上文而
[001-26a]
 發語之詞也以明上文言人道此言天道而天道則
 與人道逈異矣大人以九居五剛健中正天之德也
 地承天之德以為德不與天地合德乎大人以乾之
 大有火在天上日之明也月借日之明以為明不與
 日月合明乎天地之運行日月之推代四時所以成
 序不與四時合序乎四時行而百物生成變化而行
 鬼神有吉不能無凶不與鬼神合吉凶乎再即一卦
 而統觀之下乾先天也上乾後天也二見龍而利五
[001-26b]
 見五飛龍而利二見非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
 時乎天且弗違而况人與鬼神人者指三四言也鬼
 神者指初上而言也初上有徃來屈伸之義焉統論
 一卦而不得獨遺之也不然既言鬼神合吉凶止於
 况人可也又况鬼神不亦復乎於以知易道盡於乾
 道合乎乾道則範圍天地而無不合天弗違奉天時
 五故儼然一天矣占者值之惟恐不足以當之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001-27a]
知䘮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
人乎
 人世之道進退而已而存亡得䘮即見焉故聖人於
 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者進退之象也知進知
 退何致有悔於以知亢之為言之義矣卦至第六畫
 進到極處自無可退是知進而不知退者也則知存
 而不知亡亦知得而不知䘮矣然而知之者亦難乎
 其人也其唯聖人乎聖人當進而進當退則退存不
[001-27b]
 幸存亡不苟七知之而不失其正得䘮又不足道矣
 非聖人而能若是乎其唯聖人乎堯舜不揖譲天下
 必亂於朱均老子其猶龍乎止善用得一個退字
  以上申言爻象之占
  附餘
 彖傳象傳文言所謂孔子之易也然孔子則以但言
 理而不言象與数殊不知象亦言其理數亦言其理
 也學者欲明其理因其言而求其象與數可也若謂
[001-28a]
 孔子之言未嘗本諸象數即本諸象數亦當存而不
 論則并所明之理未必非私智之所鑿與邪説之所
 障也
䷁坤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徃先迷後得主利西南
得朋東北䘮朋安貞吉
 坤地也純陰也柔也順也柔為體而順為用也自兩
 儀而四象四象而八卦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
[001-28b]
 十二而六十四皆以配乾者也配乾則乾元亨利貞
 坤亦元亨利貞可也何以同元亨而利貞則利牝馬
 之貞盖地之道不及於天者三之一則坤之德亦不
 及於乾者三之一也然牝馬何也乾為馬坤配乾非
 牝馬乎龍變化而自用馬馴服而用於人為人用而
 又牝焉順之至也所以配乾之健也君子有攸徃可
 以知先後得䘮矣地不敢先於天天為地之主也矯
 而先之所徃必迷順而後焉乃得其主亦配乾之義
[001-29a]
 也於六子何如乎坤西南也前巽入離麗而後兌説
 朋也若東北則艮止震動而坎䧟非其朋矣應得而
 得應䘮而䘮皆君子之所利也君子知先後者如此
 得䘮者如此能安此而貞之其何徃而不吉乎
  附餘
 從來主利作句讀以朱註陽主義陰主利也陰陽利
 義固有是理苐於彖中文義似乎無屬而且彖傳文
 言並不及主利之義即程傳於文言後得主而有常
[001-29b]
 句主字下硬添利字朱子從之文義亦似牽連不逹
 今以先迷後得主作句讀利字貫西南東北一氣讀
 未知是否無可就正姑以云然尚俟質之髙明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乾元坤元分之為二合之本為一何以大哉贊乾元
 而以至哉贊坤元天地豈有兩元之異乎非也至即
 至善至誠之至無過不及之謂也自方圖乾以君之
 萬物當資始於乾元則無不資坤元而雷動風散以
[001-30a]
 生焉有其至者所以承其大也故資生者雖地生之
 而非地竟能生之也天未施地無以生天既施地無
 不生乃順承天而已矣資生而承天坤元顧不至哉
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
 乾元始而亨坤元亦生而亨也坤亨何如乎亦順承
 天而已矣天髙則地厚天覆則地載厚而能載天無
 疆地亦無疆坤德所以配乾也盖自方圖坤以藏之
 則所含者𢎞雷動風散以來雨潤日晅既光且大而
[001-30b]
 流形之品物有不咸亨者乎若文義則是第一句起
 第二句下二句足上二句法也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坤之利貞所謂艮止之而兌説之乾君之而坤藏之
 也於牝馬何取乎牝柔也馬順也地之類也坤順承
 天自資始流形直至各正保合始而終終而復始牝
 馬者取其行地而無疆也其柔順何如乎所以利牝
 馬之貞也君子攸行亦唯柔順如坤可也
[001-31a]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䘮朋乃
終有慶
 乾道有進退存亡坤道有先後得䘮君子可不知之
 乎地有承天之功而無先天之理先迷者失其為坤
 之道也後則順天而天主之得其坤道之常矣西南
 得朋巽離兊為坤柔之三女東北䘮朋震坎艮為乾
 剛之三男乃與類行西南之朋宜得也乃終有慶東
 北之朋宜䘮也朱註反之西南似多一轉矣
[001-31b]
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地以安貞配天君子以安貞應地所以吉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地也地亦一也而何以二哉非二也坤上坤下者
 地承乎天天無髙卑地有髙卑隨上隨下形勝相因
 之體質然也其地勢之象乎是明明示人以坤之道
 也君子觀象而知所以法之矣為釡而不洩為輿而
 不敗德唯其厚物可以載厚德載物其究也自强不
[001-32a]
 息
初六履霜堅氷至之復/
 易尊陽而抑陰何也陽貴而陰賤陽善而陰惡也始
 不防之終將亂焉坤之初則太極生兩儀之第一陰
 也一陰無謂其甚㣲六陰由此而旋盛即之復而觀
 之復十一月之卦也是時氷霜滿地霜自今日履氷
 不自今日而知其堅之必至乎乃動而順也雖出入
 猶無疾朋來猶無咎而堅氷之至則斷斷可逆計矣
[001-32b]
 安貞之君子可不早為之戒哉履之象變震為足也
象曰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氷也
 乾之初九陽在下坤之初六隂始凝一陽一隂確是
 兩儀相峙然陽藏而陰凝豈可以始而忽之乎坤德
 固以順為貞有不當順者此類是也若以為霜不妨
 於履而習焉履之馴致其小人之道未有不至堅氷
 者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之師/
[001-33a]
 二則兩儀生四象之所謂太陰者也太陰者陰之正
 也正則直又以坤為坎而得乾之中爻誠直矣太陰
 者地之象也地則方又以六居二而得坤之正體誠
 方矣直而方則不獨為坤之廣抑且如乾之大矣而
 况之師既曰丈人猶待習乎吉而无咎有不利乎柔
 順中正自然而然者也坤道之純者也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天圓而地方天地之妙盡此矣二言方可也而言直
[001-33b]
 方何也坤主靜人但知其靜而不知其靜而動也然
 坤之動也闢乾之動也直不言闢而言直又何以說
 也靜體而動用靜别而動交交而為用乾亦得坤之
 闢坤不得乾之直乎故有見於其動者動不離乎靜
 直亦不外乎方也則所謂大者即於其動之不習無
 不利而知地道之光被無疆矣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之謙/
 三則四象生八卦而成其為坤者也坤為文非章乎
[001-34a]
 坤主翕非含章乎亦之謙之德也不可貞乎然坤道
 為臣道也雖不即從王事不有時而從王事乎先迷
 故無成後得主故有終亦君子有終之義也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含章未有不發者可貞者貞其時也三之謙德然也
 苟時發而從王事既勞謙而得艮剛之明復承順而
 本坤柔之量則非徒以才自見者矣知光大也知之
 象三變互為坎水也
[001-34b]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之豫/
 坤虚而能容翕而善藏有囊象焉又為吝嗇有括囊
 之象焉然何獨於四取之四則横圖所謂八生十六
 之第四陰也三陰已成坤矣而又加一陰且以六居
 四重陰過於收歛非括囊乎然建侯行師而括囊者
 何也以非其時也不得其時三在内已含章四在外
 安得不括囊時不當出而不出亦豫而順動之義也
 使非然者雖有德有才求譽適以致咎豈安貞之君
[001-35a]
 子哉
  附餘
 凡爻象之辭周公固以文王之兩彖發仰思之獨志
 然先天後天各有所取取其重者而已盖本彖本象
 者主也之彖之象者客也故主客俱重者合取之或
 主重而客輕或客重而主輕則又有舍客取主舎主
 取客之不同如坤四不取建侯行師者舎客而取主
 者也其他可以類推
[001-35b]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四之括囊慎之至也人或疑其太過徒以一身旡咎
 其如天下何哉似乎慎而害矣而不知非然也苟一
 身不能自慎安能慎天下與其不及也寧過慎之慎
 之世但有不慎而害者正未有過慎而害者也
六五黄裳元吉之比/
 五則横圖所謂十六生三十二之第五陰也乾之五
 在天矣坤之五豈非地之所以配天乎兹六五又適
[001-36a]
 得天地之中數六順而五中中以為順不猶黄以為
 裳乎乾為衣坤為裳黄裳者所以明坤之為文而配
 乾者文之色得其中文之飾得其下也亦比之義也
 坤元而比吉故占者如之不如是則後夫矣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坤六叚中虚而成文本不在外也黄裳則幾乎無文
 矣而得元吉何哉非無文也的然者日亡闇然者日
 章文不在外而在中也
[001-36b]
  附餘
 乾有兩君德坤有兩臣道乾之九五君也九二則臣
 而君者也虞帝之𤣥德當之坤之六二臣也六五則
 君而臣者也文王之徽柔當之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𤣥黄之剥/
 上則横圖所謂三十二生六十四之第六陰也六畫
 皆陰已無陽矣豈有龍乎之剥剥窮上反下是未嘗
 無陽也然不利有攸徃而君子攸徃陰盛已極疇懼
[001-37a]
 其為龍也而不與之戰龍戰於山地之間非野乎戰
 必傷傷必有辨也𤣥者自𤣥黄者自黄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小人恃勢而無忌憚敢與君子戰君子則何以便輕
 身與小人戰哉盖小人之道長極矣君子之道消極
 矣至此不一戰則天道人道俱冺矣其道窮也所以
 明龍之不能戰於朝自不容不戰於野
  附餘
[001-37b]
 初之堅氷至者防龍戰於野之禍於其始上之龍戰
 於野者著堅氷至之勢於其終君子知其終可不戒
 之於其始哉
用六利永貞之乾/
 易之用皆乾坤乾坤之用惟陰陽陰陽之用為六九
 乾用九坤不用六乎然乾之用九剛而能柔渾淪之
 元也坤之用六何以柔而能剛起元以配乾哉曰貞
 而已矣貞則所以起元也永貞而已矣永貞則何其
[001-38a]
 剛也故筮得此卦而六爻皆變者為純乾乾元亨利
 貞是元亨而猶利貞也豈不利永貞乎永而貞焉則
 氷霜知戒必不至於龍戰含括咸宜亦各得其時位
 而且為直為方為黄為裳無有不利正無有不貞者
 矣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自剥盡而純坤乾之貞為坤之貞矣貞下起元復而
 臨而泰而大壯而夬夬去而純乾亦永此貞而已矣
[001-38b]
 故姤遯否觀而又剥而為坤其間之雷動風散雨潤
 日晅止之説之君之藏之雖乾知大始有然也亦坤
 作成物有然也坤作成物貞何如其永乎是乾大始
 而坤大終矣用六永貞非以此哉天道如此而况人
 事乎
  附餘
 易者交易變易之謂也觀乾之用九以元坤之用六
 以貞乾元坤貞互相為用始終終始循環變化乾坤
[001-39a]
 兩用之妙如此即此可以窮易之理矣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後得主而有常
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乾坤兩卦乾道總是一個健坤道總是一個順順者
 正以順乎乾之健也順乎乾之健則所謂牝馬之貞
 也故於其體言之雖至柔而至靜於其用言之則動
[001-39b]
 剛而德方然則於何見之見之於其利矣乾始而坤
 代之終後得主而有常有常如菽者自菽粟者自粟
 也又見之於其亨矣乾施而坤作之成含萬物而化
 光化光如花者自花秀者自秀也不特此也當其資
 生而元也時未至不敢先時已至不敢後惟順乎乾
 之健也承天而時行者乎於時行見剛方於承天時
 行益見其至柔而動剛至靜而德方此之謂坤之道
 也然乾文言自元而至於貞坤文言自貞而至於元
[001-40a]
 何也自元至貞者乾以君之所主在元元則所以貫
 貞也自貞至元者坤以藏之所主在貞貞則所以起
 元也乾元坤貞天地之道盡之矣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氷至盖言順也
 從來亂臣賊子原非無故而生為君父者既不能積
 善於前又不能防惡於後未有不至悖逆不道者由
[001-40b]
 辨辨字是善惡分别之介順字朱註作慎愚謂應如
 字不應作慎何也順字正是馴致其道之馴字註脚
 猶云聼其為不善而不之禁履霜必至於堅氷
  附餘
 吾儒徃徃謂孔子不言報應此獨於坤卦言之者何
 也坤陰也陰善陰惡其為德最厚其為害亦最毒禍
 福無門一切心造報應豈爽也哉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001-41a]
而徳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六二純陰陽信而陰疑又以坤為坎坎為狐狐多疑
 何以不習无不利而能不疑其所行天中地正直非
 其正耶天仁地義方非其義耶敬以直内守於此而
 不易義以方外施於彼而咸宜内直外方坤德斯盛
 可以容民可以畜衆利復何習行復何疑君子哉丈
 人之吉而无咎者也
陰雖有羙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001-41b]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此補釋爻辭無成有終之義也弗敢成代有終立萬
 古臣道妻道之凖則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盖言謹也
 言不出口曰謹過於慎也四於三才為人道處於天
 地之間而居乎人之上是賢人也復於其之豫者而
 觀之天地人物無非此順動之理故天地當變化則
[001-42a]
 變化雖草木亦蕃矣天地不當變化則閉矣雖賢人
 不當隱乎於以知四之括囊而咎譽兩無所渉者是
 不得不如是之過於慎也盖言謹也
君子黄中通理
正位居體
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二稱君子五亦稱君子故知其為兩臣道通者文之
 虚而能逹也理者文之序而不亂也正位者以其有
[001-42b]
 為君之德也居體者不失其為臣之道也暢者不期
 然而昭著也四支者以一人之身論比四支皆其輔
 也黄裳元吉何以見其文在中也哉盖黄固中德而
 文則通且理也裳雖下飾正君位而居臣體也如是
 之美無不在中焉誠中形外有不暢於四支者乎其
 發見於事為功業之間者自無有不美而或可加尚
 者也黄裳之所以元吉也非文王不足以當之三分
 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之至德也已
[001-43a]
 矣是以謂之文也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
 天地之道原是陰陽相配不可陰陽相勝陽且不可
 勝陰而况陰可勝陽乎若小人自信其為小人必不
 敢凌君子若君子不碍其為君子亦必不肯廹小人
 唯陰疑於陽矣小人有似乎君子君子反不若小人
 勢大力强陰必戰陽道窮理極陽必戰陰聖人有憂
[001-43b]
 之而稱龍稱血皆非無故也𤣥黄雖雜而天地終不
 改亦扶陽抑陰之義也
  附餘
 羲皇畫卦本自乾至坤以見天上地下天南地北天
 左旋而地右轉兊離震㢲坎艮居其中而萬物生生
 無窮焉此先天之體序之正也乃夏有連山商有歸
 藏連山首艮歸藏首坤首艮者萬物之成終而成始
 也首坤者亦萬物皆致飬焉之義也文王以為萬物
[001-44a]
 雖生於坤艮之土而六子各有妙用其所以妙萬物
 皆乾坤之神為之也自當首乾而次坤乾坤者萬物
 之父母故變而為後天之用乾用九坤用六而三男
 三女即見之於兩卦之中矣何物不生於乾坤亦何
 事不偹於乾坤何理不盡於乾坤哉
 
 
 
[001-44b]
 
 
 
 
 
 
 
 易原就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