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2 周易通論-清-李光地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通論卷二
           大學士李光地撰
  彖傳釋名總例
凡釋名須上有一字起下有一字結或止用一字起而
以虚字助辭結之或止用一字結皆正體也
 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
[002-1b]
 乎乾曰同人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
 有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説
 隨蠱剛上而柔下㢲而止蠱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
 風相與㢲而動剛柔皆應恒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
 解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以上十/一卦皆
 以卦名起/以卦名結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
 窮矣履柔履剛也剝剝也柔變剛也大過大者過也
 大壯大者壯也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
[002-2a]
 哉夬決也剛決柔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困剛揜也鼎
 象也以木㢲火亨飪也中孚柔在外而剛得中説而
 㢲孚乃化邦也以上十一卦皆以/卦名起虚字結頤中有物曰噬嗑
 明入地中明夷㢲乎水而上水井以上三卦皆/只用卦名結
  右凡二十五卦
有總釋名辭而義實分釋者如泰否之上下交不交是
釋名内外消長是釋辭觀之大觀在上是釋名順㢲中
正是釋辭却總舉名辭而總釋之也然泰否舉名辭於
[002-2b]
前是順釋體觀舉名辭於後是反釋體故觀復者下觀
而化也一句以足文意也下觀是名意承大觀在上/而化是辭意承順㢲中正
  右凡三卦
有雖已釋名而文意不斷者其義為下釋辭之所根也
如臨之剛浸而長无妄之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晉之
明出地上睽之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
同行皆名義已釋而下無助字結之乃根其義以通釋
辭也損之損下益上其道上行益之損上益下民説无
[002-3a]
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亦當從此例但前四卦皆終舉
其辭損益二卦則先舉其辭為稍别爾
  右凡六卦
有衆義皆切卦名而又可以分釋辭者如剛柔始交而
難生動乎險中雷雨之動滿盈皆卦所以為屯分之則
始交而動是釋亨難生險中是釋貞雷動滿盈是釋建
侯也柔來文剛剛上文柔文明以止皆卦所以為賁分
之則柔來文剛是釋亨剛上文柔是釋小利有攸往又
[002-3b]
文明亦有亨義以止亦有小利攸往之義也剛健篤實
輝光日新其徳剛上而尚賢能止健皆卦所以為大畜
分之則利貞兼衆義不家食吉由尚賢利渉大川由止
健也柔上剛下二氣感應止而説男下女皆卦所以為
咸分之則剛柔感應是釋亨止而説是釋貞男下女是
釋取女吉也然四卦之體不同屯之三象於名義皆切
故但舉卦名於前便足見義而遂分釋其辭賁之剛柔
相交於卦義未明故既曰文剛文柔又曰天文也人文
[002-4a]
也釋辭之後轉結卦名以申其意也大畜卦義即含正
義故既以大正總釋名辭又以尚賢為養賢止健為應
天釋下二句之義也咸則舉卦名以包諸義而總釋其
辭以咸辭之義分屬明白故爾
  右凡四卦
有以卦名連辭一字釋者如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
可以王矣以衆正指九二是以卦體釋名而兼貞義比
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下順從指九五是以卦體釋名
[002-4b]
而兼吉義復亨剛反指一陽是以卦體釋名而兼亨義
然復亨剛反下無虚字文意未斷即連動而以順行而
釋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之義如前臨卦及无妄等例也
遯亨遯而亨也下一遯字指四陽遯去是以卦體釋名
而兼亨義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
之大義也男女正位指六爻之位是以卦體釋名而兼
貞義小過小者過而亨也小者過指卦隂畫是以卦體
釋名而兼亨義也
[002-5a]
  右凡六卦
有卦名似無凶而實凶者則先論其理而後及卦義之
不善以釋卦名蓋變例也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
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如此則歸妹未有不
善惟卦徳説以動卦象所歸者妹則是以情欲而動不
以禮行此名卦之意也加一所字便見男不下女而失
待聘之節以少從長而非年徳之配矣
  右一卦
[002-5b]
有非卦所以名而於所以名卦之意甚切者則用故字
以别之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明以動故豐是也蓋
萃豐所以名者義在大象此則推其所以致此之由將
以明其所以處此之道也剛以動故壯亦然但其名義
上句已釋爾
  右凡二卦
有卦名義在於大象而彖傳無釋者則直釋辭而已升
漸旅渙節既濟未濟是也
[002-6a]
  右凡七卦
有名義不専在大象而彖傳又無釋者則以卦爻互發
可見或其義别見則不更釋也如謙所以成卦本由一
陽為卦主而居下體有謙退之象而地山之義次之頤
所以成卦本以外實中虚頤口之象而山雷之象次之
然彖傳皆無明釋則以謙三之辭與卦辭同其為成卦
之義甚明頤之前有噬嗑卦頤中有物曰噬嗑則頤象
亦已明故皆不釋
[002-6b]
  右凡二卦
釋名之後釋辭之前有懸設一義者皆以足卦意而起
釋辭之端也如夬釋名之後曰健而説決而和是起揚
于王庭以下意井釋名之後曰井養而不窮也是起改
邑不改井以下意鼎釋名之後曰聖人亨以享上帝而
大亨以養聖賢是起下釋元亨諸義
  右凡三卦
八純卦無以卦體釋名義者蓋八卦徳象説卦已具重
[002-7a]
卦之象大象又已明無可更釋故也惟習坎重險也似
釋重卦之意然實因卦名加習字推明其理非正釋也
重㢲以申命又是因重㢲而推出申命之義亦非正釋
 坎釋名下曰水流而不盈離釋名下曰日月麗乎天
百穀草木麗乎土艮釋名下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
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㢲則直曰重㢲以申命亦是懸
設一義以起釋辭之端如夬井鼎諸卦例
  論彖傳釋名所取
[002-7b]
彖傳釋名有専取一義者有兼取數義者然其兼取數
義者必以首句之義為重如動乎險中雷雨滿盈皆屯
意也然震坎之相繼也震一陽在隂下初生而必奮坎
一陽在隂中被陷而必出則始交難生之義於屯最重
也内陷溺而外阻塞亦蒙意也然天下之叢翳而幽昧
者莫如巖崖之下谿壑之間則山下有險之義於䝉最
重也内隂險而外强健亦訟意也然天下之訟所以多
者由於罔密文峻而姦宄不勝則上剛下險之義於訟
[002-8a]
最重也又如剛柔上下之卦甚多而隨蠱咸恒必以此
為稱首者則以隨二體及六爻皆剛下柔也蠱二體及
六爻皆剛上柔也咸柔上剛下二少也少則情通恒剛
上柔下二長也長則分定是皆諸卦所不得同者至於
大畜名卦以小畜反觀及以六爻之辭玩之宜若止健
之義為重然大畜者所畜之大也至大者莫如天徳之
剛健能畜天徳者莫如艮體之篤實故中庸言達天德
而必推本於闇然尚絅之心其義莫尚焉故首揭之也
[002-8b]
又如卦名有主於兩象者則彖傳或不之及如既未濟
之類又或彖象傳同文如晉明夷之類或則雖兼取而
首舉之如睽革之類總之以首一句之義為重也
  論彖傳釋辭
文王名卦繫辭所以觀象者深矣故總㑹其綱以命名
又旁通其義以繫辭辭之於卦如幹之連於根也後之
玩辭者但以卦名之義推説其理似亦足矣然當日繫
辭之意既博觀乎卦中所緼以盡其言則言皆有依据
[002-9a]
而非虚説此則周公六爻所因以繫而爻辭於彖辭又
如枝葉之連於幹也夫子彖傳既以卦義釋名矣至其
釋辭也不離乎卦名之意而復推廣卦義以得其所据
依一則以盡文王觀象之藴也一則以起周公爻義之
端也無夫子之傳則文王之彖既無以見其藴之包涵
周公之爻又無以見其端之從起是故蒙之二五志應
足以發求我求蒙之藴矣而爻所謂包蒙童蒙者此其
端也師之剛中而應足以發師貞丈人之緼矣而爻所
[002-9b]
謂帥師錫命者此其端也推之諸卦無不皆然至有卦
象深微彖辭渾蓄微彖傳而其爻義遂不可知者晉升
之類是也然則觀彖辭而思過半者非上智不能惟以
夫子之彖傳為据以得乎彖辭之義則其於六爻也不
亦可以推而通乎
  論二體象傳
卦之名不盡取於象也然而取於象者多矣是故夫子
之以彖傳釋卦也卦象卦德爻義蓋兼取焉而又専立
[002-10a]
一傳特掲兩象以明卦意易者象也本天道以言人事
此夫子特掲之指也約之則有三例有卦名所以取者
地天為泰天地為否火地為晉地火為明夷澤水為困
水澤為節水火為既濟火水為未濟之類是也有卦名
雖别取而象意亦甚切者一陽統衆所以為師而地中
有水亦似之一陽御下所以為比而地上有水亦似之
一陽來反所以為復而地中有雷亦其時也一隂始生
所以為姤而天下有風亦其候也此類皆是也有卦名
[002-10b]
别取象意本不甚切而理亦可通者隨之為隨剛來下
柔也澤中有雷陽氣下伏亦有其象焉蠱之為蠱剛上
柔下也山下有風隂氣下行亦有其象焉四陽居中則
為大過澤之滅木亦氣盛而大過之象也四隂居外則
為小過山上有雷亦氣微而小過之象也此類皆是也
其言君子之體卦徳者亦有三例有直以卦意言者乾
之自彊坤之厚德師之容民畜衆比之建國親侯噬嗑
明罰敇法頤慎言語節飲食之類是也有就卦意而推
[002-11a]
廣言之者晉之自昭明夷之用晦損之懲忿窒慾益之
遷善改過之類是也有本卦意而偏指一事言者豫之
作樂隨之宴息革之作歴渙之立廟之類是也然謂君
子之體卦徳者蓋謂其修身治世之道與之相倣非直
謂其因此之時行此之事如天地交泰則萬物生君子
裁成輔相則萬物各遂其生非偏言開治之時裁成輔
相也天下雷行則萬物育君子對時育物則萬物各得
其性非偏言雷行之時茂對育物也雷風至變而有常
[002-11b]
理君子之行亦至變而有常度非偏言變動之時立不
易方也洊雷震肅以作其氣君子之行亦震肅以厲其
心非偏言震驚之時恐懼修省也凡卦之象皆當以此
觀之
  論六爻象傳
夫子釋六爻之辭其義至精而文甚簡學者往往失其
解者一則忽略視之以為凑足之詞二則就文求之失
其立文之意由是不足以發明爻義且因以病乎爻義
[002-12a]
者多矣如同人于郊无悔本善也因志未得之辭則以
為荒僻鳴謙利用行師本善也因志未得之辭則以為
質柔咸其脢无悔本善也因志未得之辭則以為絶感
不知于郊固善也惟未至于野故其志未得而僅无悔
也鳴謙固善也惟其謙之至故志不自得雖可用行師
而但自治邑國也咸脢何以善也惟其近上六之末而
志為之動故必咸其脢而後可以无悔也不然卦義于
野而曰亨矣何止於无悔哉利用行師雖徳威逺及可
[002-12b]
矣何但征邑國哉為咸之主雖感人心可矣何必咸其
脢哉又如无妄而有疾雖勿藥而可愈也三嵗而不出
乎叢棘則凶也有孚惠心雖勿問而元吉可致也此以
文義觀之固如此也不知无妄之疾則決不可試以藥
矣在叢棘之中三嵗而不變則終凶若或克變則止於
凶三嵗矣有孚惠心蓋所以盡吾心焉其下之應不應
則不當復問之矣不然无妄而藥無乃患得患失而反
為妄乎納之圜土之中所以使之更習於險改心易行
[002-13a]
豈錮其終身乎施惠於人而問其應豈所謂欲仁而得
仁又焉貪乎凡此之類皆以單辭發爻微意或増減移
換其文而爻意乃益備焉又如未順命也未受命也志
不舍命也解者亦復淺略不知臨晉勢之盛也而君子
持盈慎動不曰時可為也姤幾之微也而君子修徳回
天不曰時不可為也故曰君子不謂命也又如包荒得
尚于中行萃有位志未光也王居无咎正位也説者以
為省文而已不知包荒其本也然無下三者則非光大
[002-13b]
而不合乎中行矣若無元永貞之徳但以有位萃天下
則志未光矣渙汗大號則雖時當渙而王居且无咎矣
又如上六无實承虚筐也曵其輪義无咎也兩義而偏
舉説者亦以為省文而已不知歸妹之卦以女為主惟
女無信故士無義故曰承虚筐也明上六為女象也既
濟之時以濡尾為咎惟曵輪則雖濡而可返故曰義无
咎也明初九為尾象也凡此皆文義之宜非省文也以
上舉其説之最失者爾餘亦皆以凑足之詞視之而忽
[002-14a]
略不思故其忽略者既於爻義無所發明而其説之失
者則因以誤解爻義而重為之蔽也此象傳之學所以
最切於學者而不可不講者與
  卦變辨
易中言剛柔上下往來者先儒皆以卦變之法推之故
其為説甚多今直依古注但以虚象説上下往來之義
則所謂上下往來者與内外之義同爾如訟剛來而得
中也是指九二剛中因在内卦故謂之來不必有所自
[002-14b]
來也隨剛來而下柔蠱剛上而柔下是兼二體與爻畫
而言二體震剛下於兌柔艮剛上而㢲柔下爻畫隨初
剛下於二三之柔四五之剛下於上柔蠱二三之剛上
於初柔上剛上於四五之柔也亦因其卦體爻位内外
而論往來上下也噬嗑柔得中而上行與訟同義賁柔
來文剛分剛上而文柔亦兼二體及爻畫而言離内艮
外是柔來剛上也爻畫則六二之柔居於内卦是來文
初三之剛上九之剛居卦之外是上文四五之柔也无
[002-15a]
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亦與訟同義然不苐曰來而
必曰自外來者將以明乾為天德而震得其初畫以切
无妄之義正如賁之剛上添一分字將以明剛主柔輔
柔來文剛宜也無剛往文柔之理直以剛節柔之過乃
自其為主者而分之而主未嘗動也此等文法是因道
理精微著字發明非有殊指大畜剛上而尚賢者上居
九上六五下之即有尚賢之象此義與大有尚賢同皆
是以上九為賢六五尚之非是上九尚六五之賢也咸
[002-15b]
柔上剛下恒剛上柔下専指二體不指爻畫與訟之上
剛下險同但訟之上下字為實字如内外之類咸恒之
上下字為虚字如往來之類也晉柔進而上行指六五
居上體睽柔進而上行同蹇往得中也謂九五解往得
衆也謂六五乃得中也謂九二皆以内外言往來損損
下益上益損上益下亦是就爻畫取往來上下之義升
柔以時升指六四六五在上卦得位鼎柔進而上行與
晉睽同漸進得位専指九五進居尊位故申之曰其位
[002-16a]
剛得中也旅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指六五渙剛來而不
窮指九二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指六四上承九五以上
二十卦皆以内外二體取往來上下為義不因卦變而
取且如否泰隂陽往來文王彖辭已言之乃是以内三
爻外三爻通寓往來之象豈亦可以卦變推乎故卦變
之説於先儒無所折中然不若古注直指卦體爻畫虚
象之為愈也
  論對卦
[002-16b]
易有兩卦反對而義互相發者往往當以首尾顛倒觀
之 泰與否對其初爻雖皆曰拔茅茹然泰之所謂征
吉者否盡泰來也即傾否之時也否之所謂貞吉者泰
極否來也即復隍之候也泰之二即否之五一則致泰
之主爻一則休否之主爻泰之主所以在二者上下交
則其責在下且大者來而二之光大當之也否之主所
以在五者上下不交則其責在上且大者往而五之大
人當之也泰之三即否之四一則於泰而見否之幾焉
[002-17a]
一則於否而見泰之兆焉有以防之則食福矣有以迓
之則離祉矣泰之四即否之三四當上下交而近下又
以隂虚而能下賢是以交孚也三當上下不交而近上
又以不中正而或上援是以包羞也泰之五即否之二
五居尊而處下交之世必如帝乙之歸妹則得元吉矣
二應五而值不交之時包承不可也必也固守其否而
後道亨矣泰於二三著往來之義於四五著交泰之義
否於四五著往來之義於二三著不交之義非獨其象
[002-17b]
之反對不為小人謀者理固當然也泰否諸爻之每言
包何也曰人之荒穢可包者也不包則無以成乎物已
之羞辱不可包者也包則無以潔其身審於二者之間
則於處治亂之道得矣 剝復相對剝之上即復之初
也故近之者吉利剝五復二是也應之者亦無凶咎剝
三復四是也背之者凶厲剝四復三是也逺之者凶剝
初復上是也惟剝二凶而復五无悔此一爻不同蓋處
復時則中徳可以自成矣處剝時必有應與乃善二未
[002-18a]
有與故不免於凶時不同故也 損益相對損之上即
益之初損上受下之益卦之主也受下之益者不可私
其有故曰得臣無家也益初受上之益亦卦之主也受
上之益者不可私其身故曰利用大作也損之五即益
之二各以中徳受益神之所依也故皆曰十朋之龜弗
克違損之四即益之三損其疾也用凶事也皆所謂動
心忍性以自增益受之於下者有法家拂士是也受之
於上者為孤臣孽子是也損之三即益之四絶私交以
[002-18b]
益上則無二心之嫌矣稟君命以益下則無作福之私
矣損之二即益之五益上者不貶道以失已益下者不
求報以干名則益道之極也損之初即益之上居下受
損而未當益上之任故戒以酌損居上受損而又非益
下之位則為或擊之象而已 夬姤相對夬之上即姤
之初也故近之者宜深為之防五之夬夬去之決也二
之不利賔制之密也應之者宜善為之處三之壯頄不
能決而和者也四之起凶取女而不能制者也逺之者
[002-19a]
無害以其勢不相及也壯于趾而欲決之能免咎乎姤
其角而不與遇雖吝无咎矣背之者害亦未切故與隂
相背臀之象也不能安坐而欲決欲遇之臀無膚而行
次且之象也然終未可決也故制其壯則悔亡終不得
遇也故雖危而无大咎也惟夬之二姤之五雖不近隂
而有決隂制隂之任焉故憂惕呼號而變可弭矣堅重
待時而萌可消矣 漸與歸妹相對二卦皆取女歸之
義故六爻皆有女象而不論其剛柔然雖不論剛柔皆
[002-19b]
取女象而至於應爻則剛柔之分不可不辨也蓋以剛
應剛則無應而無女歸之象矣以柔應柔則無應而亦
無女歸之象矣以剛應柔則雖有應而隂陽反類亦無
女歸之象矣惟以柔應剛者有女歸之象故在漸惟六
二在歸妹惟六五與女歸之義合而其義最吉也漸之
五即歸妹之二雖有應而反其類者也故曰不孕曰幽
人漸之三即歸妹之四以剛應剛故曰不育曰愆期漸
之四即歸妹之三以柔應柔本皆不善也然六四有承
[002-20a]
五之例故四得桷而三歸娣也漸之初即歸妹之上以
柔應柔一則進之始也未進者也一則歸之終也無歸
者也未進則謹身逺害雖危而無咎無歸則辱行失節
不利而終凶漸之上即歸妹之初以剛應剛固無歸義
矣然上有師傅之象焉則可以為儀初有媵妾之象焉
則可以承君蓋師傅則不嫌於老而無歸媵妾則不嫌
於少而自歸矣 既濟與未濟相對二卦皆取濟水為
義狐善渉水者也故二卦所謂濡首濡尾者皆象狐也
[002-20b]
既濟之上即未濟之初上為首故曰濡首初為尾故曰
濡尾也既濟之初即未濟之上故初亦曰濡尾上亦曰
濡首然未濟而濡尾則躁之甚而可羞當濟而濡尾則
苐不進以免於咎而已既濟而濡首固不能保其濟將
濟而濡首猶恐不能終於濟也既濟之五即未濟之二
五過時者也故有持盈之戒二未及時也故有謹進之
戒也既濟之二即未濟之五既濟之善在二故雖喪茀
而自得未濟之善在五故得无悔而有光也既濟之四
[002-21a]
即未濟之三四之時將過矣而四柔而能懼終日戒之
象也三之時將及矣而三柔而不進此惟渉大川可耳
以有行則凶也既濟之三即未濟之四在既濟則三當
已濟之位也在未濟則四當將濟之位也故三則伐鬼
方而既克之象也四則方震動而伐鬼方之象也事之
既濟則當思其難故雖克之而曰憊也事之未濟則當
行其志故當震用而曰志行也聖人命辭之審如此
  論卦名相對
[002-21b]
有體不對而名相對者一隂居上體畜陽故曰小畜二
隂居上體畜陽故曰大畜小畜大畜之下三爻皆自畜
者也其上三爻皆畜人者也復者返也復自道也牽復
也皆能迴返自止而不進者也有厲而已也輿脱輻也
亦能自止而不進者也三可以進矣然小畜則畜未極
也於是而進則脱輹大畜則畜極矣於是而進則安驅
也小畜之四以六承君則畜君者也九五居尊則畜下
者也大畜之六四六五以二隂畜衆陽而居上位則皆
[002-22a]
畜下者也然小畜無吉辭而大畜則吉以畜有小大異
也至兩卦之上爻則畜皆通矣然小畜有戒辭而大畜
直曰亨亦以畜有小大異也若小畜之初二得吉而大
畜反無之蓋小畜者勢未形而能自止以道自止者也
所以得吉也大畜勢已形而自止以害自止者也免於
咎厲而已一詞之占其謹嚴如此 大過之過在中而
三四二爻者中之中也故皆取棟之象小過之過在外
而初上二爻者外之外也故皆取飛鳥之象事過則宜
[002-22b]
救之以中也故大小之二五雖皆在過之分然其義皆
别取而不至於凶咎也大過之二五象楊者楊亦棟類
也以其近隂而有滋生之機稍别於棟也小過之六五
象雲者雲亦飛類也以其近陽而有㑹合之理稍别於
鳥也兩卦之二皆善於五者二未過而五稍過也大過
之初上為隂小過之三四為陽陽過則用隂隂過則用
陽故初六之藉用白茅九四之不過遇之皆剛柔相濟
義與時適惟上六則純柔九三則純剛矯時而過其中
[002-23a]
則與時悖矣二爻皆有凶辭以此也 大畜又對大有
大有所有者大也大畜所畜者大也夫子贊二卦皆曰
尚賢以六五尚上九之賢也上九為賢而六五尚之所
有可謂大矣所畜可謂大矣故一則曰自天之祐一則
曰荷天之衢言乎尊賢之為帝心而賢路之通由於天
道之泰也然大有之義優於大畜故在畜為不犯災者
在有則无交害而已在畜為脱輹者在有為車載在畜
為利往者在有為用亨以至居尊位者有牯牛豶豕之
[002-23b]
勞未若順保其盛大而竝施其孚威也 小畜又對小
過隂陽和則不過以小畜大隂陽未和也小過於大亦
隂陽未和也以隂畜陽主在六四故其彖曰密雲不雨
自我西郊隂過於陽主在六五故其爻亦曰密雲不雨
自我西郊畜之而固則雨矣過而不過則亦雨矣雖然
小之為道妻道也臣道也畜之未固固曰夫妻反目畜
之而固猶曰婦貞厲也可以過者猶曰過祖遇妣不可
以過者則曰不及其君遇其臣也隂陽之際小大之分
[002-24a]
易之謹之也如此 大過又對大壯大過大者過也大
壯大者壯也大過則顛故防其橈也大壯則止故戒其
進也壯之羸角猶過之棟橈壯之壯輹猶過之棟隆
  論取象相對
咸艮皆以身取象著人一身動靜之理也其六爻所當
之位稍不同者咸取三陽之中一爻為心則心位在四
心位在四則初為拇二為腓三為股五為背而上為口
矣艮但取中一陽為心則心位在三心位在三則初為
[002-24b]
趾二為腓四為背而五為口矣蓋心者陽也身者隂也
心為陽而居中故三四二位當之也咸言咸其脢艮不
言艮其背者艮其背為卦義六四雖有合乎卦義而未
純乎卦義也故未能不獲其身而能止其身而已卦義
之次也咸之感以心艮之止以背心背之象皆在四而
皆未能純乎卦義故咸四不言咸恐其憧憧而動於私
也艮四不言背但止其身而未進於忘也艮之取象既
畢於五故上自以敦艮為義明上一爻為止之主徳莫
[002-25a]
善焉 井鼎皆以物取象井者在邑野者也故取養民
為義鼎者在朝廟者也故取養賢為義至六爻之辭則
除尊位之外井自四以下為代君養民者鼎自四以下
為為君所養者故其義大略同也兩卦之初未當進用
故有井泥鼎否之象然井主養人泥則不能養人宜為
時所舎矣鼎主為上所養故猶有出否從貴之善也兩
卦之二皆有剛徳然養人者在下則不能逺施又無應
於上則射鮒敝漏而已受養者雖在下而有登進之具
[002-25b]
又上得正應故但戒以謹身而逺害也井四以柔承剛
於義既善又承上以養人而不有其功所以无咎鼎四
以剛承柔例多凶者又受養既盛則必有滿盈傾覆之
理也兩卦之三亦皆有剛徳且位近上體於養道合矣
然皆未離下體則是井未上於瓶甕鼎未登於俎豆也
又井三雖有應而上六非當位鼎三則無應而象耳革
故一則曰井渫不食一則曰雉膏不食膏澤不下是以
悔惻然以其有是徳而當是時也故必有明良之合而
[002-26a]
福可受有隂陽之和而悔可虧韓子所謂天將雨水氣
上無擇於川澤澗谿之髙下者二爻之謂也五者井鼎
之主而井五陽也有實徳故能養民也鼎五隂也能虚
中故能養民也井鼎之上養道成矣故皆得大吉而鼎
之五上有尚賢之象故其辭又曰大吉无不利與大有
上九同也
  論卦意相對
離明也明夷昬也昬明治亂如晝夜循環然離初明之
[002-26b]
始也二明之至也三向昬四昬之甚五向明上則重明
矣夷初昬之始也二三以明拯昬者也四五以明處昬
者也上則極其昬者也然則離明之中有昬夷昬之中
有明夷之下體自昬而明故三之得其大首者猶離上
之折首也其上體自明而昬故二之不明晦猶離三之
日昃也 家人内也旅外也家人則利於女貞旅則利
於童僕貞也家人二四得位女之貞者也旅之初六居
下童僕之不貞者也欲女之貞者宜乎以義率之而剛
[002-27a]
徳為善欲童僕之貞者宜乎以仁撫之而柔道為貴家
人之吉在五上而初與三皆免乎悔厲者以其有剛徳
也旅之吉在二五而三上與四皆不免乎凶厲者以其
失柔道也家人之初五稱有家旅之三上稱以旅蓋以
有家之心處之則為可繼也為可久也而家之道正矣
以旅之心處之則所遇皆路人所居皆傳舍而旅之道
失矣君子待妻孥如賔客則家猶旅也於四海如兄弟
則旅猶家也 萃聚也渙散也萃言王假有廟因其聚
[002-27b]
而聚之渙言王假有廟因其散而聚之也易凡言號者
皆誠之發也萃之義下聚於上故號者在下能號則一
轉而為笑矣渙之義上聚其下故號者在上能號則雖
渙而王居无咎矣萃自初以上皆求聚者至四則佐上
以聚其下者也渙自初以上皆自渙者至四則佐上而
渙其羣者也萃多戒辭而渙無凶義吾以此知保身之
為小而遺已之為大養交之為危而特立之為安矣萃
之極故猶齎咨涕洟以求萃渙之極故遂離羣避害而
[002-28a]
逺去然其要皆無咎者無萃上之心則是放臣屏子怨
妻去婦皆若是恝也無渙上之節則是衡門不可以棲
遲槃澗不可以平寛也 節者約束自節也與賁之文
對賁則恐其濡於華矣故尚白焉上之白白也四之皤
如亦白也初之賁趾五之丘園皆是也惟二為文明之
主然猶貴其附於陽三受二隂之賁然猶戒其永於貞
也節則恐其窮於苦矣故尚甘焉五之甘甘也四之安
節亦甘也初之不出三之嗟若未失也惟二當澤中而
[002-28b]
塞故其於義為凶上當險極而苦故其於道為窮也白
而受采則色相宣矣甘而受和則味相得矣忠信之人
而學禮則文質彬彬矣
  論卦意相似
困與習坎卦意相似水流洊至險相仍也水行遇澤為
險所困也二卦皆以剛徳為善非剛不能處險困也處
險困者莫大乎實心所以貴剛中者以其有實心也有
實心則充積於中不自滿盈於外故坎之求小得中未
[002-29a]
大者此也困之利用享祀祭祀者亦此也坎四剛柔際
而无咎困四有與而克終皆以承五為義蓋近君之位
而遭險困則是不得於君也有用缶納牖之素則終得
其所際矣有來徐徐之安則終得其所與矣坎初之坎
窞困初之幽谷自即於險困坎三之來往險枕困三之
進退石藜遇之險困而徳不足以自拔也坎上之徽纆
叢棘困上之葛藟臲卼險困之甚者也然悔悟者出乎
險困之機故習險者能改而從道則其凶止於三嵗矣
[002-29b]
處困者能悔而遷則終可以得吉矣天下無終於險困
之理亦求其心亨而已矣 升與晉卦意相似其六五
一爻皆為卦主其義至善餘爻亦以柔為善者柔靜而
剛動柔退而剛進升進之際宜柔不宜剛也是故卦非
無剛也而彖傳推釋卦義曰柔進而上行柔以時升則
所用者柔也晉下三柔皆善升之初柔亦善然晉之初
二摧如愁如至三而後允升當初而既允晉之象明出
地上則初二地之中未出之時也升之象地中生木則
[002-30a]
初六㢲之主木生之先也晉四以剛而厲升四以柔而
吉升三雖無凶厲而亦無吉利之文惟二剛而得中故
有用禴之利其義著於彖焉升晉之極晉角矣冥升矣
然以其剛而自治以其柔而守貞則雖處極而無凶害
又以時義之貴柔也故晉有厲吝之戒而升則直曰利
也 㢲與蠱卦意相似然㢲小亨而蠱大亨者蠱則其
勢極矣舉弊壊而更新之撥亂開治之象故曰大亨㢲
則勢未極也因其弊而申飭之舉墜補偏之象故曰小
[002-30b]
亨甲者事之始也有事於始亨之所以大也庚者事之
中也有事於中亨之所以小也先甲所以振民後甲所
以育徳先庚所以申命後庚所以行事兩卦之能盡其
道者五爻也餘爻則能幹蠱者皆善也而裕之者則吝
矣能入而斷者皆善也頻㢲而失其資斧能入而不能
斷則厲且凶矣雖然蠱者人心之壞也㢲者人欲之萌
也壞者極於終萌者動於始上之高上其事者所以救
人心之壞也初之利武人之貞者所以遏人欲之萌也
[002-31a]
故於上曰志可則也於初曰志治也君子之拯天下之
壞亂也必先於自尚其志始
  論卦義相似
大壯之四陽盛長與五陽決隂義相似也故居初而壯
趾則皆有凶咎九二得中則吉且无恤九三用壯則皆
凶厲此三爻之義同惟壯四則近二隂應決者也故曰
藩決不羸夬四未近上隂不應決者也故曰牽羊悔亡
夬五乃直壯四之義以其近隂也故曰夬夬猶藩決也
[002-31b]
壯五反直夬四之義以其不在壯位也故曰喪羊猶牽
羊也壯纔四陽決之未盡故至上而猶觸藩夬則五陽
至上而決盡矣然非惕號則猶有凶猶之艱則吉之意
也 萃以二陽聚衆隂與比以一陽比衆隂義相似比
五比之主也故元永貞之徳著於卦萃五亦萃之主也
故元永貞之徳著於爻其義一也比四隂也近五而比
於君者也萃四陽也佐五以萃其下者也其義所以不
同也比初曰有孚萃初亦曰有孚然比初無應故曰有
[002-32a]
他吉萃初有應故曰往無咎也比萃之二皆有正應於
上然必曰自内而不自失曰有孚而中未變則聖人之
戒深矣比三上二爻皆凶萃之三上不至於凶者比三
不與陽相比應萃三與四雖隔體而當萃之時可以上
㢲也比有後夫凶之義而上適當之此所以無所比而
凶也萃有利見大人之義而上位近五與蹇上之義同
此所以齎咨涕洟以求萃而得无咎也
  論乾坤君臣之義聖賢之學
[002-32b]
乾卦爻之義則欲人之體其健也坤卦爻之義則欲人
之法其順也健順者一身之徳則體健順者非必二人
之身然先儒或以為君臣之義或以為聖賢之學者何
也曰就其所居之位而取數多焉則君臣之義分焉矣
就其所備之徳而専主言之則聖賢之學見焉矣蓋乾
天也於人則為心官而有君道也坤地也於人則為百
體而有臣道也性之實理以心體之之為誠而誠者聖
人之徳也心之神明以身存之之為敬而敬者賢人之
[002-33a]
學也雖然觀象玩辭者則不可以此而拘乾固君道也
然彖傳所謂乘龍御天首出庶物者専取九五君位而
言之爾故其文言曰位乎天徳至於九二則但有君徳
而無其位而餘爻之義不盡然也坤固臣道也然文言
惟於六三之臣位發之則彖所謂先迷後得主者即爻
所謂或從王事无成有終者也至於二四猶為臣位而
餘爻之義不盡然也説者之拘雖潜龍之側陋而必以
君歸之雖黄裳之尊顯而必以臣目之由是升庸攝位
[002-33b]
之舉鳴條牧野之師甚而女媧武氏之事蓋不勝其異
説焉豈知彖之意已包涵而不偏爻之義尤錯綜而悉
備且凡卦意所重者惟其主爻當之例也六虚周流而
不可為典要豈獨乾坤兩卦然哉誠敬固有聖賢之分
然心之虚明有所存則性之實理即此而體矣程子敬
而後誠之説也性之實理體之在我則心之虚明又何
不存之有程子誠則無不敬之説也二者之功交養互
發自始學以至聖賢皆必兼體焉觀先儒之言而知其
[002-34a]
所以貫通者則無以詞害意之病矣
  論乾坤皆不有其功
地之功上之於天臣子之美歸之於君父至於天也君
父也則自有其功美與曰否以乾坤二卦考之坤之彖
曰得主曰喪朋其爻曰无成有終坤固不有其功美矣
乾之彖曰利貞其爻曰亢龍有悔乾亦豈有其功美哉
故夫子翼其義曰東北喪朋乃終有慶隂雖有美含之
以從王事弗敢成也此地道也臣道也曰能以美利利
[002-34b]
天下不言所利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
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此天道也君道也所以然者乾元
用九則首出庶物而不為首者也坤貞用六則代有終
而以大終者也天道君道不為首而何功之可名地道
臣道以大終而何美之可居也哉故乾曰利貞則終於
萬國咸寧而泯然無迹也坤曰利貞則終於喪朋得主
而退然不居也此乾坤之大義也
  論龍馬之義
[002-35a]
乾坤之有取於龍馬何也曰心之為物也變變化化而
不可放於外故斂之又斂而欲其藏於密也龍之象也
體之為物也順乎天君而不自作也然形與神則欲其
相赴氣與志則欲其相助夫然後可以言順矣牝馬之
象也蓋龍者動而能靜者也牝馬者順而能健者也彼
道家之言龍虎者吾有取焉彼以為魂而不交於魄是
游魂也故欲魂之守魄如龍之為飛騰之物而能潛蟄
也魄而不交於魂是滯魄也故欲魄之拘魂如虎之為
[002-35b]
藏伏之物而有威猛也設此象者疑亦竊取周易龍馬
之義而稍變文以自駕其説然為彼之道者猶知龍馬
之為精神而為吾之學者不復悟龍馬之為身心矣朱
子所謂諸儒失傳而方外之流隂相付受以為丹竈之
術者此其一端也
  論復心學
夫所謂天地之心者道心也一陽在内而甚眇故道心
微羣隂在外而甚盛故人心危惟精惟一則微者著矣
[002-36a]
有不善未嘗不知精也知之未嘗復行一也其殆庶幾
乎言能著其微也初之不逺復是也允執厥中則危者
安矣作徳日休者安也敦厚不遷者安也以其得中故
也二五之休復敦復是也未能遏人欲則甚危然遏之
而已矣三與陽相背而處動體之極故雖復而厲言其
危也未能存天理則甚微然存之而己矣四與陽相應
而處羣隂之中故雖復而獨言其微也天理滅而人欲
肆則微者愈微矣危者愈危矣微故有迷復之凶危故
[002-36b]
有災𤯝之及用師則大敗無以勝人欲之强也凶及於
國君無以安主宰之位也至於十年弗克征又何望於
七日之來哉雖然此皆心之失其職爾若心得其職則
以之克已而必勝天君泰而百體從令矣又何敗亡之
凶之有故其傳曰反君道也
  論无妄心學
朱子曰人欲盡處天理流行此无妄之所以利有攸往
而可守以為常也初震之主也四健之初也乾之初畫
[002-37a]
一索得震所謂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者故其往也曰
得志於所性無加焉其守也曰固有於所性無損焉二
五有中正之徳無所為妄者然為者在我而應者在天
可信者由心而非意者由外故耕也餒在其中矣而不
可有穫畬之早計孔子曰丘之禱久矣而不可有藥病
之私憂如是然後為无妄之至而徳之純也三上二體
之窮也窮則有災然三行而有災上則有行皆災也然
則在三者安於災而已矣在上者止於行而已矣災自
[002-37b]
外至非由己作然必能安於在外者又能反於在已者
斯為无妄不然猶妄也是故事之初斷於義而論也无
妄為天命之正而何行之不利何處之不安事之中參
義命而論也行吾義焉而不計其利與害守吾義焉而
不計其安與危事之終極於命而論也命有時而拂逆
安之而後其行義也果而不惑命有時而窮困順之而
後其守義也隤而不息義命之學吾於无妄之卦見之

[002-38a]
  論離心學
明者心徳也徳本明而或昏之性為情汨故也喜怒哀
樂變於物而性動於中於是乎有昬徳喜者和之初發
也至於樂而溢矣怒者和之初變也至於哀而反矣聖
人之發必中節故喜怒哀樂無非和者而徳常昭明衆
人之情不能以性節不特怒哀非和也而喜樂亦非和
矣雖然昬之甚其在樂與怒之際乎樂與怒相反而相
生者何也樂者窮物怒者傷物縱窮物之欲則必有傷
[002-38b]
物之勢持滿志之心則必多拂志之事比其極而哀也
然後怒氣盡而喜氣萌矣是故黄離者中而明也其發
為喜而吉日昃者昬也其發為樂而吝突如焚如者昬
甚也其發為怒而凶沱若嗟若者昬極明生也其發為
哀而悔常存乎日中則不至於日昃矣無鼓缶之歌則
亦無突如之暴矣有焚如之傷則必有嗟若之戚矣此
人心應物之恒情而昬明之大限君子之欲性其情也
曰敬與克而已敬之於未失之先如晨興而接物舄履
[002-39a]
相錯也無所不用吾恭焉克之於既失之後如亂極而
興治苞蘖必撥也然後可伸吾威焉此之謂懼以終始
其要无咎中庸言中和之學而歸之戒懼慎獨者此也
  論中孚心學
中孚者有實心也有實徳也無實心則文貌徒備而推
誠者不至無實徳則聲聞過情而自守者不堅居上位
則以實心為重為其推誠有以及物也在下位則以實
徳為重為其自守有以成身也六四者近君之臣九五
[002-39b]
者化邦之主是故有絶類之忠以結其上則臣節盛矣
有攣如之恩以逮其下則王化行矣豚魚之屬猶將感
之而況於人乎虞也者樂也燕也者安也或鼔或罷無
以自安也或泣或歌無以自樂也詩云獨寐寤歌永矢
弗過故虞則吉而有他則不燕志専於内也初之所以
吉也得意則躍躍以喜不得意則戚戚以泣情移於物
也三之所以凶也詩云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今也鶴
鳴在隂和之者其子而已詩云我有㫖酒嘉賔式燕以
[002-40a]
敖今也好爵在我靡之者吾與爾而已聲不逺聞而惟
同氣之孚美不利賔而惟同道之好君子之言行可以
動天地而其後逺先邇者固如此也九二有中徳而處
下位故也上六㢲體雞髙棲則音飛勢順風而加疾與
在隂鳴和者不亦逺乎聲盛則實微名長而徳消末俗
之所矜而君子之所痛終亦必亡而已矣而何長之可
有是故中孚之學務外徇名之反也
  論大小過卦義
[002-40b]
易之道中而己矣無過者也而有大過小過之卦何也
曰大事而過之謂大過小事而過之謂小過繫乎天下
國家者大事也於是而有過過之大者也行乎一身日
用者小事也於是而有過過之小者也凡人而有大過
則害于而家凶于而國其有小過則以毁其徳行罹於
禍災故惟君子為能無過雖然時之所遇見以為過者
則有之矣何則事之大者有時不可以循常則過於嚴
毅過於剛決自君子行之中也而自人觀之過也事之
[002-41a]
小者有時不可以循常則過於畏慎過於節約自君子
行之中也而自人觀之過也是故大過者過於剛君子
則剛過而中也小過者過於柔君子則柔過而中也君
子之任大事也如棟梁然邦家之楨也棟梁大而楹柱
不能勝過之象也而其隆也不撓乎下夫是以處困而
通投艱而濟其矜細行也如羽毛然亦天下之儀也羽
毛盛而體肉為之舉過之象也而其飛也不窮乎上夫
是以言不失法而行不失經大小過之義大矣哉聖人
[002-41b]
所以納天下於寡過之域而其要无咎者此也故上
下篇之義以是終焉
 
 
 
 
 
 周易通論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