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81 學易記-元-李簡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學易記繫辭卷七
            元 李簡 撰
 擊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
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變化見矣
 此論聖人作易法天地自然之理也伏羲之畫乾坤
[007-1b]
 者因天尊地卑而後定也未畫乾坤之前天地皆自
 然之易故康節先生曰須信畫前元有易既畫之後
 天地自然之理於易可見矣誠齋曰易之未作乾坤
 在天地易之既作天地在乾坤乾坤兩卦也餘卦皆
 自乾坤而生有貴賤之位有剛柔之性有吉凶之兆
 有變化之道因天地萬物卑高以陳而六爻之貴賤
 各有定位矣不言高卑而言卑高者高以下為基也
 故畫自下始天圓須動地方須靜因天地之動靜有
[007-2a]
 常而爻之剛柔斷而无疑矣易論剛柔皆九六也因
 天地之間方物之有分聚而六爻之吉凶生矣因天
 地之示形象而八卦之變化見矣變化者易中蓍䇿
 卦爻隂變為陽陽化為隂者也方以類聚猶本乎天
 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之謂也物以羣分謂天下事
 事物物善惡小大各以羣分也劉氏曰有分有聚則
 吉凶有所由而生此隂陽之理也而易則法之故吉
 凶因是而生在天則為雨風露雷日月星辰在地則
[007-2b]
 為水火土石走飛草木有形有象則變化有所託而
 見此隂陽之體也而易則象之故變化因是而見誠
 齋曰有物可見無物可執之謂象有物可見有物可
 執之謂形日月在天象也山澤在地形也天垂日月
 之象故易之坎離可見天之變化地出山澤之形故
 易之艮兊可見地之變化變化者天地之至神也形
 象著而變化不可隱矣大哉易乎大哉作易之聖人
 乎天地且不得隱而況於人物萬事之變乎
[007-3a]
 晦菴曰天地者隂陽形氣之實體乾坤者易中純隂
 純陽之卦名也卑高者天地萬物上下之位貴賤者
 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
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南軒曰此論易所以斡旋造化之間者
 
 
[007-3b]
 乾之剛摩於坤之柔所以動而為震陷而為坎止而
 為艮坤之柔摩於乾之剛所以伏而為巽麗而為離
 見而為兊
 此言易之變化與上文相發明也剛柔相摩軋而生
 八卦八卦因之相推盪而六十四卦生焉雷霆風雨
 之鼓潤日月寒暑之運行皆擬議天地變化之象以
 成其易之變化也都氏曰雷以鼓之霆以逹之以聲
 召氣而陽氣行焉風以散之雨以潤之以氣滋形而
[007-4a]
 隂事行焉李氏曰雨以潤而風亦謂之潤者以風能
 滋物之氣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又言六子之生
 亦各有男女之道也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
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
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
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坤者變化之本故以知始成物重明之大始者形
[007-4b]
 之始也知如知州知縣是也始萬物者乾之所知也
 成萬物者坤之所為也乾因物之自然故以易而知
 坤因乾之自然故以簡而能此又明易之乾坤知始
 成物皆法天地自然之理也故曰大哉乾元萬物資
 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自此以下明聖人之德業始
 乎體乾坤之道終乎參天地也大率平易則易知簡
 略則易從易知則匹夫匹婦皆不我疑也故能有親
 易從則匹夫匹婦皆獲自盡也故能有功聖人非欲
[007-5a]
 人之有親也人自有親故推之不去却之不得自然
 而可久也非欲人之有功也人自有功故小以成小
 大以成大自然而可大也即其可久而名之則其德
 之賢於人者也即其可大而名之則其業之賢於人
 者也因尊卑以定乾坤於是天下之理不在天地而
 在易因乾坤而得易簡於是天下之理不在易而在
 聖人大哉易乎大哉體易之聖人乎然不曰聖人之
 德業而曰賢人此之所謂賢如孟子所謂賢於堯舜
[007-5b]
 之賢如史所謂三王臣主俱賢之賢非賢者過之之
 賢成位謂成人之位其中謂天地之中至此則體道
 之極功聖人之能事可以與天地參矣兼取南軒/晦菴誠齋
聖人設卦觀官喚反/示也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
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
極之道也
 此章明聖人作易設卦示象繫辭以明吉凶變化之
[007-6a]
 道有畫而无辭則吉凶不可得而知係之以卦爻之
 辭所以明吉凶也剛柔兩盛則為相摩迭盛迭衰故
 為相推蓋陽長則隂消隂長則陽消也剛柔不相推
 則變化无自而生變化不生則六十四卦不能成也
 是故易中之吉凶在人即失得之象也易中之悔吝
 在人即憂虞之象也易中之變化在人即進退之象
 也易中之剛柔在天地即晝夜之象也陽明為晝柔
 闇為夜卦之六爻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為天動
[007-6b]
 亦變也極至也三極天地人之至理三才各一太極
 也兼采晦/菴南軒
 晦菴曰吉凶悔吝者易之辭也失得憂虞者事之變
 也得則吉失則凶憂虞雖未至凶然已足以致悔而
 取羞矣蓋吉凶相對而悔吝居其中間悔趨于吉而
 吝向于凶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
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
[007-7a]
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言聖人謂作易之聖人也此言君子謂玩易之君
 子也易之序謂序卦之次第也居頤之時知不養則
 不可以有動也居損之時知自損則人必益之也居
 泰之時知必有否而能持之以艱貞則可常保其泰
 而不至於否也爻者人之所處之位也其所當行之
 道聖人之辭係於各爻之下君子玩之樂以忘疲也
 玩者觀之詳又曰是故君子明此別為一章門人以
[007-7b]
 其言相類故次第於此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謂處
 否之時則儉德避難居既濟之時則思患而豫防之
 也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謂已欲有所動則觀卦爻
 之變如乾初爻動則為姤則當潛而勿用二爻動則
 為同人則當利見大人三爻動則為履則當進德修
 業之類也能如是則自天以下皆當祐之而吉无不
 利也占謂極數知來占于易之道也采白/雲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007-8a]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王師心曰彖者言乎卦象之理也如健順動説之類
 是也爻者言乎時變之宜也如潛見飛亢之類是也
 楊氏曰吉凶者失得之報悔吝无大咎也言小疵而
 已无咎者本有咎也以其善補過故无咎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白雲曰上而貴下而賤係乎六爻故曰存乎位乾坤
[007-8b]
 之大井鼎之小皆卦也故言齊小大繫辭焉而明吉
 凶是存乎辭也憂悔吝者方悔吝未至之時先明於
 幾微則无疵故存乎介亦由思患而豫防之也知其
 過咎動而得无咎者以能改悔而善補過也
 横渠曰卦有稱名至小而與諸卦均齊者各著其義
 蓋稱名小而取類大也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南軒曰指示人之所往也告之險欲其知畏而有所
[007-9a]
 懼告之易欲其安意而无所疑也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南軒曰準言平也水平中準大匠取法是也言聖人
 作易其成法與天地準无毫釐高下之差所以能彌
 綸天地之道也彌者周而无餘綸者理而不紊也
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臨川曰日月星辰之有明晦山川草木之有盛衰此
 所謂幽明之故故者有所因也因天文地理而後知
[007-9b]
 幽明是稱故焉
 伊川曰在理為幽成象為明
 誠齋曰陽靜而晦則明者幽隂動而顯則幽者明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
 伊川曰原究其始要考其終則可以見死生之理原
 始則足以知其終知其終足以知其始死生之説如
 是而已矣故以春為始而原之其必有冬以冬為終
 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與是類也
[007-10a]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横渠曰物之初生氣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氣日反
 而遊散至之謂神以其申也反之為鬼以其歸也易/説
 誠齋曰至精之氣聚而有形之謂物散而無形之謂
 魂𫝊曰心之精爽是謂魂魄記曰魂氣歸於天物者
 具是形者也魂者使是形者也魂止則物存魂遊則
 物亡遊者止之變也亡者存之變也觀其聚散則鬼
 神之情状可知矣然則鬼神之状何如也記曰鬼神
[007-10b]
 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體物而
 不可遺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孔子曰祭神
 如神在此其状也鬼神之情何如也易曰與鬼神合
 其吉凶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謙此其情也故曰聖人
 觀天地隂陽聚散之理而得鬼神造化之用也○西
 山真氏曰人之生也精與氣合而已精者血之類是
 滋養一身者故屬隂氣是能知覺運動者故屬陽二
 者合而為人精則魄也目之所以明耳之所以聦者
[007-11a]
 即精之為也此之謂魄氣充乎體凡人心之能思慮
 有知識身之能舉動與夫勇決敢為者即氣之所為
 也此之謂魂人之少壮也血氣强血氣强故魂魄盛
 此所謂伸及其老也血氣既耗魂魄亦衰此所謂屈
 也既死則魂升于天以從陽魄降于地以從隂所謂
 各從其類也魂魄合而生離而死故先王制祭享之
 禮使為人子孫盡誠以焫蕭之屬求之於陽灌鬯之
 屬求之於隂求之既至則魂魄雖離而可以復合故
[007-11b]
 禮記曰合鬼與神教之至也神指魂而言鬼指魄而
 言此所謂屈而伸也姑舉人鬼一端如此至若造化
 之鬼神則山澤水火雷風是也日與電皆火也月與
 雨亦水也此數者合而言之又只是隂陽二氣而已
 隂陽二氣流行於天地之間萬物賴之以生賴之以
 成此即所謂鬼神也氣之伸為神如春夏生長是也/氣之屈為鬼如秋冬斂藏是也
 今人以幽暗不可見者為鬼神殊不知山峙川流日
 照雨潤雷動風散乃分明有迹之鬼神日出為神入/為鬼雨露為
[007-12a]
 神止為鬼雷動為神息/為鬼風散為神收為鬼故伊川曰鬼神者造化之迹
 又曰鬼神天地之功用横渠曰鬼神二氣之良能凡
 此皆指隂陽而言天地之氣即人身之氣人身之氣
 即天地之氣也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與天地相似者言易之道即天地之道也故不違者
 言天地之道亦无外乎易之道也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007-12b]
 知足以周萬物過之則為鑿道足以濟天下過之則
 為兼愛惟聖人用易故不過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旁逹博及應天下萬事之變而不流失其理也明天
 理者樂於内知天命者輕其外内樂而外輕此所以
 樂而不憂也安土安所止也敦乎仁篤于仁也是以
 能愛此君子成己成人之道也故曰惟仁者能愛人
 兼采/誠齋
[007-13a]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注範圍者擬範天地而周備其理也神則隂陽不測
 易則唯變所適故无方體
 誠齋曰夫惟聖人觀于天文察于地理原始而反其
 終見物而知其變知其如是而為幽明之故如是而
 為死生之説如是而為鬼神之情状舉是道而書之
 於易則易之道即天地之道也由是舉而措之天地
[007-13b]
 之間孰能出乎易之外哉萬物衆矣易之知可以周
 而徧之也天下廣矣易之道可以濟而利之也用易
 於一身可以樂天知命而不憂用易於衆民可以安
 土敦仁而能愛用易於天地可以範模運量天地之
 化用易於萬物可以致曲成就萬物之生用易於幽
 明可以通逹隂陽晝夜之運夫易之為用隨用而為
 應此易之神所以无方而易之用所以无體也无方
 則不可指无體則不可執
[007-14a]
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
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
道鮮矣
 隂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也理與氣未嘗相
 離繼言其發也善謂化育之功相繼而出莫非善也
 成之在人則曰性焉理无不善性豈有不善哉性善
 之理雖至孟子而益明然其原實出于此仁者見其
 道濟天下得易之體也謂易止於仁知者見其知周
[007-14b]
 萬物得易之用也謂易止於知是皆未能知易之大
 全也百姓愚暗雖日由之而不知故君子之道人鮮
 克知也君子者具仁知之成名得道之大全者也兼/采
 晦菴/西山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
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南軒曰此是説易也方其顯諸仁衣被萬物而闡其
 利及其藏諸用則造化莫測而泯其功異乎聖人吉
[007-15a]
 凶與民同患而憂民之憂者也
 富有者大无外也故曰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日
 新者久无窮也故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鼓有震
 動之意采横/渠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
占通變之謂事隂陽不測之謂神
 生生之謂易者言隂生陽陽生隂其變无窮理與書
 皆然也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者乾陽也有健之
[007-15b]
 象故在易則名之曰乾坤隂也有順之象法乎乾而
 效學之故在易名之曰坤彖言順承與德合亦效法
 之意也極數知來之謂占者易逆數也能窮極其數
 以知方來則謂之占非必用蓍龜也通變之謂事者
 通乎天地之理以應天下之變則謂之事隂陽不測
 之謂神者以隂陽變化无窮其微妙不可測而知故
 謂之神張子曰兩在故不測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
[007-16a]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易廣矣大矣賛易道之廣大也以言乎遠則不禦
 謂動而應物无遠不及莫之限而禦也以言乎邇則
 靜而正謂靜而守一即物而理存无不正也惟其靜
 而守一故能動而莫禦故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此聖人一以貫之之道也以言乎天地之間
 則備矣者言天地之間事事物物其理皆備乎此矣
夫乾其靜也専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
[007-16b]
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孔疏乾是純陽德能普備無所偏二唯専一而已若
 氣不發動則靜而専一故云其靜也専若其運動則
 四時不忒寒暑不差剛而得正故云其動也直以其
 動靜如此故能大生焉坤是隂柔閉藏翕斂故其靜
 也翕動則開生萬物故其動也闢以其如此故能廣
 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
[007-17a]
配至德
 白雲曰乾坤之廣大足以配天地其變通足以配四
 時其為隂陽之義足以配日月其易簡之善足以配
 至德至德者乃天地生成之德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
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義之門
 易之一書乃聖人所用以内崇其德行外廣其事業
[007-17b]
 者也知以崇為貴禮以卑為用蓋窮理則知崇而效
 天循理則禮卑而法地效法不失則與天地並立而
 為三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聖人以易道行乎其中也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者蓋易即理也理即吾性之固
 存也存猶有也存其固有者性之成故曰成性存存
 劉氏曰知禮成性則道義從此而出也故曰道義之
 門明道曰盡天理便是易兼采注/及潘氏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007-18a]
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
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
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
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此章賛作易之聖人立卦象繫爻辭之妙也夫天下
 之理幽賾而難見聖人則見之然不可以空言也故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極其形容象其事物之宜立為
 之象以示人而天下之賾人皆可見矣天下之事變
[007-18b]
 動而難窮也聖人能窮之然不可以徧言也故舉要
 以言之於是取剛柔兩畫觀其與人事㑹合相通之
 處以行其典禮繫之以辭決其吉凶立為之爻以示
 人而天下之動人皆可見焉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
 厭惡者理在故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紊亂者有
 要故也故君子擬此爻象而後言議此爻象而後動
 擬議之間所以能成其變化變化謂人之出處語黙
 也舉鳴鶴在隂以下七爻以發其凡餘爻皆然也取/潘
[007-19a]
 氏/
 伊川曰典禮法度也物之則也
 横渠曰諸子馳騁説辭窮高極幽而知德者厭其言
 故言為非難使君子樂取之為貴擬之而後言議之
 而後動只是要求是也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
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
[007-19b]
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
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伊川曰有孚於中物无不應誠同故也至誠无遠近
 幽深之間
 龜山曰褚遂良修起居注太宗曰朕有不善亦當記
 之乎或為之言曰借使遂良不記天下亦當記之曰
 此語亦善但人主好名則可以動之耳未盡也夫君
 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
[007-20a]
 則千里之外違之故言行君子之樞機不可不慎縱
 使史官不記而民之應違如此雖欲自掩其不善其
 可得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
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伊川曰中誠所同出處語黙无不同天下莫能間也
 利者義之和也謂之中正之道乃義理之所當然也
 道不同則心亦不同惟同心則物莫能間雖金鐵之
[007-20b]
 堅剛猶可斷也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蘭者香而遠聞
 謂其言意味深長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伊川曰茅雖至薄之物然用之可甚重以之藉薦則
 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過于敬慎為之非難
 而可以保其安而无過茍能慎斯道推而行之於事
[007-21a]
 其无所失矣
 南軒曰大過棟橈政事紀綱隳廢不振之時也
 初六以柔在下有藉用白茅之象譬之物焉茍錯諸
 地固无動摇傾危之患而又藉之以茅如君子抱道
 懷德藏器待時而又以潔白柔順之德将之此恐懼
 修省能謹之極至也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
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
[007-21b]
存其位者也
 伊川曰有勞而不自矜伐有功而不以為德是其德
 𢎞厚之至也言以其功勞而自謙以下于人也德言
 盛禮言恭以其德言之則至盛以其自處之禮言之
 則至恭此所謂謙也夫謙也者謂致恭以存其位者
 也存守也致其恭巽以守其位故高而不危滿而不
 溢是以能終吉也夫君子履謙乃其常行非為保其
 位而為之也而言存其位者謙之道如此如言為善
[007-22a]
 有令名君子豈為令名而為善哉亦言有令名者為
 善之故也
 誠齋曰人之謙與矜係其德之厚與薄德厚者无盈
 色德薄者无卑辭辭如鐘磬焉愈厚者聲愈緩薄者
 反是
 晦菴曰德言盛禮言恭德則欲其盛禮則欲其恭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
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007-22b]
 解見文言
不出戸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
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
慎密而不出也
 伊川曰繫辭所解獨以言者在人所節者惟言與行
 節於言則行可知言當在先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乗致寇至負也者小
人之事也乗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乗君子之器盜
[007-23a]
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易曰負且乗致寇至盜之招也
 伊川曰聖人於繫辭明其致寇之道曰作易者其知
 盜乎盜者乗釁而至茍无釁隙則盜安能犯負者小
 人之事乗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乗君子之器非其
 所能安也故盜乗釁而奪之小人而居君子之位非
 其能堪也故滿假而陵慢其上侵暴其下盜則乗其
 過惡而伐之矣伐者聲其罪也盜横暴而至者也貨
[007-23b]
 財而輕慢其藏是教語乎盜使取之也女子而夭冶
 其容是教語乎淫者使暴之也小人而乗君子之器
 是招盜使奪之也皆自取之之謂也
 擬議者聖人用易之道蓋觀象玩辭所以反諸其身
 也古之君子以擬議以為學易之要務擬議之要言
 行而已且玩中孚九二則知言行乃君子之樞機玩
 同人之九五則知出處語黙心同則物莫能間玩大
 過之初六則知敬慎則无失玩謙之九三則知以功
[007-24a]
 下人則終吉玩乾之上九則知貴高不可以无輔玩
 節之初九則知言語不可以不密玩解之六三則知
 非所乗而招盜是皆擬議而知變化也觸類而長之
 則三百八十四爻能事畢矣天地之間備矣後世欲
 務空言誇世則不必深明其説茍欲為力行之學歸
 於君子之儒則擬議之道則宜盡心焉取白/雲説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晦菴曰此簡本在第十章之首程子曰宜在此今從
[007-24b]
 之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
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
神也
 晦菴曰此簡本在大衍之後今案宜在此
 此一節夫子所以發明洛書之數也天地之間一氣
 而已分而為二則為隂陽而五行造化萬物終始无
 不管於是焉故洛書之位一與六居北二與七居南
[007-25a]
 三與八居東四與九居西五與十居中陽數奇故一
 三五七九皆屬乎天所謂天數五也隂數偶故二四
 六八十皆屬乎地所謂地數五也天數地數各以其
 類而相求所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以五生數統
 五成數而同處其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
 之體也河圖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
 於陽以統隂以洛書而虚十則河圖四十有五之數
 也以河圖而加五行則亦大衍五十之數也所謂虚
[007-25b]
 十蓋地无過天之理也又劉牧曰天五居中主乎變
 此三才既備退藏于密此河圖洛書五行進退之象
 也采晦/菴語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嵗再
閏故再扐而後掛
 誠齋曰大衍之數五十者天地成數也程氏曰數始
 於一備於五小衍之為十大衍之為五十吕氏曰參
[007-26a]
 天兩地而為五故十者兩其五也五十者十其五也
 二説得之矣
 楊氏曰大衍之數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者唐人以
 虚一為太極誠有得於自然也晦菴曰揲蓍之法取
 五十莖為一握置其一不用以象太極而其當用之
 䇿凡四十有九信手分而為二以象兩儀也掛者懸
 於小指之間揲者以大指食指間而別之奇謂餘數
 扐者勒於中三指之兩間也蓍凡四十有九信手中
[007-26b]
 分各置一手以象兩儀而掛右手一䇿於左手小指
 之間以象三才遂以四揲左手之䇿以象四時而歸
 其餘數於左手第四指間以象閏又以四揲右手之
 䇿而再歸其餘數於左手第三指間以象再閏五嵗
 之象掛一一也揲左二也扐左三也揲右四也扐右
 五也是謂一變其掛扐之數不五即九得五者三所
 謂奇也得九者一所謂偶也一變之後除前餘數復
 合其見存之䇿或四十或四十四分掛揲歸如前法
[007-27a]
 是謂再變其掛扐者不四則八得四者二所謂奇也得
 八者二所謂偶也再變之後除前兩次餘數復合其
 見存之䇿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分掛揲歸如
 前法是謂三變三變所遇是為一爻三奇則為老陽
 三偶則為老隂兩奇一偶為少隂兩偶一奇為少陽
 凡此四者皆以三變皆掛之法得之蓋經曰再扐而
 後掛又曰四營而成易其指甚明畢中和顧彖之説
 亦已備矣近世諸儒乃有前一變獨掛後二變不掛
[007-27b]
 之説考之於經乃為六扐而後掛不應五嵗再閏之
 義且後兩變又止三營並已誤矣若用近世之法三
 變之後為老陽少隂者皆二十七為少陽者九為老
 隂者一又皆參差不齊而无復自然之法象此足以
 見其説之誤矣一爻已成再合四十九䇿復分掛揲
 歸以成一變每三變而成一爻並如前法
 宋咸易辨曰所謂天地之數者是自然之數隨天地
 而生者也所謂大衍之數者是推衍之數後天地而
[007-28a]
 有者也
 晦菴筮儀曰筮者齋潔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若
 使人筮則主人焚香畢少退北向立筮者進立於牀
 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兩手執
 筮熏於爐一命之曰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
 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質所疑於神於
 靈吉凶得失悔吝憂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乃揲禮
 畢韜蓍再焚香致敬而退
[007-28b]
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䇿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
之數也
 邵康節陽九隂六用數圖太極不用所用者/四象故以四因
 老陽用九數 四因九得三十有六是為老陽之數
 乾一/爻
 老隂用六數 四因六得二十有四是為老隂之數
 坤一/爻
[007-29a]
  六因三十有六得二百一十有六是為乾卦之數
  乾一/卦
  六因二十有四得一百四十有四是為坤卦之數
  坤一/卦
  以二百一十有六合一百四十有四得三百六十
  為一期之數月日時同
  陽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二百一十有六得
  六千九百一十有二之數
[007-29b]
  隂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四十有四得
  四千六百有八之數
   六十有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隂/陽各居其半故用三十二因之
  以六千九百一十有二合四千六百有八得萬有
  一千五百二十是為萬物之數
 少陽數七 四因七得二十有八是為少陽之數
 少隂數八 四因八得三十有二是為少隂之數
  六因二十八得一百六十有八是為乾卦之數
[007-30a]
  六因三十二得一百九十有二是為坤卦之數
  以一百六十八合一百九十二亦得三百六十是
  為一期之數
  陽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六十有八得
  五千三百七十有六之數
  隂爻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因一百九十有二得
  六千一百四十有四之數
  以五千三百七十六合六千一百四十有四亦得
[007-30b]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是為萬物之數聖人所以不
  書者以周易用九六而不用七八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
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晦菴曰四營謂分二掛一揲四歸奇也易變也謂一
 變也三變成爻十八變則成六爻也八卦而小成謂
 九變而成三畫也
 白雲曰自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重為六
[007-31a]
 十四卦合三百八十四爻為䇿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則天地之間无不備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道因辭顯行因數神示人吉凶其道顯矣知來藏往
 其德行神矣故曰蓍之德圎而神卦之德方以知惟
 顯道神德行故可與應對天下萬事之變可與賛天
 地之化育矣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007-31b]
 神之所為不可知也能知易之變化之理者則知神
 之所為矣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南軒曰易者无形之聖人而聖人有形之易故易乃
 聖人之道而聖人者乃盡易之道者也故指易以為
 聖人則可也指聖人以論易則亦可也故曰易有聖
 人之道四焉故指其所之者易之辭也以言者尚之
[007-32a]
 則言无不當矣化而裁之者易之變也以動者尚之
 則動无不時矣象其物宜者易之象也制器者尚之
 則可以盡創物之智極數知來者易之占也卜筮者
 尚之則可以窮先知之神
 伊川曰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備於辭推辭
 考卦可以知變化象與占在其中矣
是以君子将有為也将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嚮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007-32b]
與於此
 是以君子将有為也将有行也問焉而以言者謂求
 道之所在而決於易之言也其受命也如嚮者謂隨
 所求而得其道如響之應聲也无有遠近幽深未來
 之事皆遂知之以見易之道无乎不備也非易為天
 下之至精孰能如此分蓍布卦隨感而應亦此理也
 故曰以言者尚其辭占在其中矣
參伍以變錯糾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
[007-33a]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參以變河圖縱横十五之數也伍以變洛書一六居
 北二七居南之數也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
 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者謂錯綜河圖洛書之數
 變而通之遂成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之文極數之妙
 遂定先天後天健順動止陷麗見伏之象以至於六
 十四卦天地萬物之象也象因數定器因象制非天
 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故曰以動者尚其變象在
[007-33b]
 其中矣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易无思无為宜其不能與人事相感而反能通天下
 之故者以言者尚之則言无不當以動者尚之則動
 无不時以制器者尚之則盡創物之智以卜筮者尚
 之則知方來之事是易為天下之至神也采白/雲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
[007-34a]
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
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白雲曰上言至精至變至神皆謂易之道也此言聖
 人用易之道以極深而研幾也天下之事至深難測
 也幾微難見也用易之道則能極其不測之深研其
 難見之幾矣然極易之深則天下之志无不通是皆
 得其至精也研易之幾則天下之務无不成是能得
 其至變也又盡易之神故得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所
[007-34b]
 謂感而遂通者也前言聖人之道四者本於人事由
 人而言之也繼以至精至變至神三者易之道由易
 而言之也又繼以唯深唯幾唯神言雖聖人獨極深
 研幾如此也復以聖人之道四焉終之者蓋易之道
 其精變神如此聖人用易極深研幾又如此則天下
 後世于言動制器卜筮之間豈可任其私智以他求
 哉必當尚易之辭變象占也此衆人當尚之事而曰
 聖人之道者以言聖人猶尚此道也聖人尚此者以
[007-35a]
 易為至精至變至神天下无以加焉故也此之謂者
 猶言謂是故也
 研審也幾微也所以極深者至精也所以研幾者至
 變也極未形之理曰深故能通天下之志適動微之
 㑹曰幾故能成天下之務集注疏/晦菴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
 物有理易則開明之事有時易則成就之以其包括
[007-35b]
 天地萬物之理故曰冒天下之道冒謂包覆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

 白雲曰孔子言易道於上必繼以聖人用易於下以
 見聖人无適而非易也此章先言開物成務冒天下
 之道繼之以通天下之志本乎易之開物也以定天
 下之業本乎易之成務也以斷天下之疑本乎易之
 冒天下之道也故聖人有為有行未嘗不本於易
[007-36a]
是故蓍之德圎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
 晦菴曰圎神謂變化无方方知謂事有定理
 注曰貢告也六爻變易以告吉凶
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
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聦明睿知神武而不殺
者夫
 聖人以此洗心而退藏於密者言聖人以易之道洗
 滌其心而歸於无思无慮也密是用之源夫聖人用
[007-36b]
 易隨用隨取隨取隨足果何思何慮哉酬酢萬變在
 易不在心也心茍留物則焉能應天下萬事之變乎
 故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雖然聖人憂患
 天下後世不知易之道而取凶咎也故作以示天下
 使人讀之危者平易者傾其要无咎而已是吉凶與
 民同患也聖人之心同乎天聖人之憂患同乎人開
 物於幾先故曰知來履霜堅冰之謂也明憂患而彌
 其故故曰藏往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
[007-37a]
 其孚之謂也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聦明睿知之君
 神武不殺而天下治者蓋得洗心退藏之道也聦明
 謂耳目無所蔽睿知謂思慮無所惑威武不殺而人
 自服故曰神武聖人以易洗心者恐塵滓或未盡去
 而不與天地相似也采伊川誠/齋横渠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
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
 晦菴曰神物謂蓍龜湛然純一之謂齋肅然警惕之
[007-37b]
 謂戒明天道故知神物之可興察民故故知其用之
 不可不有以開其先是以作為卜筮以教人而於此
 焉齋戒以考其占使其心神明不測如鬼神之能知
 來也
是故闔户謂之坤闢户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
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白雲曰繫辭論變通最為易之要道而人多略之變
[007-38a]
 通者易之道也故孔子於繫辭三致意焉蓋其義微
 而難知也因其微而難知故以闔戸闢户言之蓋聖
 人舉近人而易曉者固非乾坤之道止于闔户闢户
 而已也因闔户闢户以明變通則又并及象器法神
 而言者以見乾坤變通以至制法盡神之妙舉一户
 之義足以兼明之且坤隂物也故有闔户之象乾陽
 物也故有闢戸之象既能闔復能闢是所謂變也朝
 闢之暮闔之日復一日往來闔闢不窮是所謂通也
[007-38b]
 通也者通其變也至於户之可見則曰象也其有形
 則曰器也制而用此則曰法也利於出入之用而天
 下之民无不用之者又其所以為神也
 疏曰凡物先藏而後出故先言坤而後言乾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圖説已具首卷
 白雲曰吉凶者八卦之所有而非八卦之所生大業
[007-39a]
 者聖人之所造吉凶定則易道成矣易道成故聖人
 用之以崇德廣業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
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鈎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天地之間有形名氣象者固不可槩舉也然其法象
 之大莫大乎天地變通之莫大乎四時而懸象著明
[007-39b]
 莫大乎日月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有天地四時
 日月不有崇高富貴之聖人則莫能法是象而寓之
 於易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之利也如伏羲之
 罔罟神農之耒耜黄帝堯舜之衣裳舟楫之類是也
 故曰莫大乎聖人先言聖人後次之以蓍龜者以蓍
 龜待聖人而後興也探索鈎致定之成之雖莫大乎
 蓍龜而用之者實聖人也
 晦菴曰富貴謂有天下履帝位亹亹猶勉勉也疑則
[007-40a]
 怠決故勉
 疏曰亹亹勉勉也言天下萬事悉動而好生皆勉勉
 營為此蓍龜知其好惡得失人則棄其惡而取其好
 背其失而求其得是成天下之亹亹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
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圗洛出書聖人則之
 河圖洛書圖説具首卷
 單氏集𫝊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故易有占事之法
[007-40b]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故易有變化之道天垂象見吉
 凶聖人象之故易有吉凶之辭河出圖洛出書故易
 有八卦之數晦菴曰此四者聖人作易之所由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繋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
以斷也
 晦菴曰四象謂隂陽老少示謂示人以所值之卦爻
 錢氏曰曰示則使人有所見曰告則使人有所知曰
 斷則使人无所疑
[007-41a]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白雲曰己順故天助之以順己信故人助之以信大
 有之君履不失信下足以感人思不失順上足以動
 天又以尚賢是以吉无不利也當在易曰憧憧往來
 之前蓋自憧憧往來困于石公用射隼皆稱易曰故
 自天祐之宜在其前也
[007-41b]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
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鼔之舞之以盡神
 白雲曰意不可以言盡也故立象以盡之情偽不可
 徧舉也故設卦以盡之言非一説可盡也故卦彖爻
 象文言互為之辭以盡之若是則易道明矣立象設
 卦繫辭皆聖人所作易以盡道者也變通鼓舞又明
 聖人用易之盡其道也變而通之則經所謂通其變
[007-42a]
 使民不倦之意鼓之舞之所謂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也聖人以書必不能盡其所欲言言必不能盡聖人
 之意故立象繫辭智者觀之則見其可盡也
 晦菴曰言之所𫝊者淺象之所示者深兩子曰字宜
 衍其一
 漢上曰鼓舞者鼓之於此舞之於彼動止應節莫知
 其然者神也
 耿氏曰鼓天下之動則使天下之動進退遲速之有
[007-42b]
 節若周官或鼓而進或鼓而退或鼓而馳或鼓而聚
 也
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緼謂緼積之根源也乾坤其易之門邪言易出入於
 乾坤也乾坤其易之緼邪言易根本於乾坤也剛柔
 相摩而生八卦八卦重而為六十四三百八十四爻
 本之根源皆從乾坤變化而來故乾坤既成列而易
[007-43a]
 之道立乎乾坤之中矣易既從乾坤而來乾坤若缺
 毁則易道无自而可見若易之道不可見則乾坤變
 化之理其或近乎止息矣幾近也猶若樹之枝幹生
 乎根株根株毁則枝條不茂若枝幹已枯死其根株
 雖未全死僅有微生将死不久根株譬乾坤易譬枝
 幹夫乾坤初未嘗毁而易亦未嘗不見聖人設此者
 欲天下後世求易者即乾坤以求之也節疏義兼/采南軒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
[007-43b]
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南軒曰道不離器特形而上者而已器不離道特形
 而下者而已試以天地論之隂陽者形而上者也至
 於穹窿磅礴者乃形而下者歟道雖非器必托於器
 禮樂刑賞是治夫下之道也然禮雖非玉帛而禮不
 可以虚拘樂非鐘鼓而樂不可以徒作刑本遏惡也
 必托於甲兵必寓於鞭扑賞本揚善也必表之以旗
 裳必銘之於鐘鼎故形而上者之道托於器而後行
[007-44a]
 形而下者之器得其道而无弊聖人悟易於心覺易
 於性在道不溺於无在器不隳於有徹妙並觀有无
 一致故化而裁之者明乎道器窮而能變也推而行
 之者察乎道器變而能通也舉而措之天下之民以
 至於為罔罟為耒耜作舟車作書契天下後世一日
 不可无萬世不可易乃推其道器舉而措之天下而
 世之人指之為事業也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
[007-44b]
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
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
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
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
 南軒曰聖人見天下之賾所以立象者示人以賾也
 聖人見天下之動所以生爻者示人以動也然象固
 示人以賾矣茍不寓之於卦何以極天下之賾乎爻
[007-45a]
 固示人以動矣茍不托之於辭何以鼓天下之動乎
 故由象而畫卦自爻而為辭聖人之於天下何其憂
 之甚深而慮之甚切也然象之與卦爻之與辭皆載
 在方冊化而裁之不失其中必存乎能通其變者乎
 推而行之无有紀極者必存乎能變而通者乎神而
 明之得之於心者存乎其人如伏羲神農堯舜文王
 周孔是也黙而成之悟易之理者不言而信存乎德
 行如太王之亨於岐山箕子之明夷利貞顔子之殆
[007-45b]
 庶幾而得其不遠復孟子之明仁義而終身未嘗言
 是也大𫝊後世所𫝊聖人之言其終之以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深慮天下
 後世徒泥其簡冊言語而不能求聖人之心者乎
 
 
 
 學易記繫辭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