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81 學易記-元-李簡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學易記卷二      元 李簡 撰
上經
乾下/坤上
 伊川曰坤隂在上乾陽居下天地隂陽之氣相交而
 和則萬物生成故為通泰
 南軒曰有天地則升降之理生有升降則通塞之理
 生此乾坤所以合而成否泰也往極不得不返盛極
[002-1b]
 不得不衰剛柔相生有无相禪此泰終所以必復否
 終所以必傾也然則否泰固有自然之數非人謀所
 及而聖人於此亦將退聽无為而任其適來也歟曰
 非然也在天有否泰之理在聖人有處否泰之道蓋
 觀一身血氣盛衰否泰之理也導養有方處否泰之
 道也有人於此當血氣壯健之時而虐用其四體耗
 憊其精神未幾而羸病暴至此非反泰為否乎至於
 血氣衰竭之際能時其飲食節其勞逸養之以粱肉
[002-2a]
 輔之以藥餌以却病而引年此豈非革否而為泰乎
 審如是則人力有時而勝天矣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伊川曰小謂隂大謂陽往往之於外也來來居於内
 也陽氣下降隂氣上交也隂陽和暢則萬物生遂天地
[002-2b]
 之泰也以人事言之大則君上小則臣下君推誠以任
 下臣盡誠以事君上下之志通朝廷之泰也陽為君子
 隂為小人君子來處於内小人往處於外是君子得位
 小人在下天下之泰也泰之道吉而且亨也乾健在
 内坤順在外為内健而外順君子之道也君子在内
 小人在外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所以為泰也既取隂
 陽交和又取君子道長隂陽交和乃君子之道長也
 龜山曰往自内出也來自外至也陽大而隂小小者
[002-3a]
 未往則隂為内主陽无自而至故小往而後大來否
 反泰者也故大往而後小來亦若是而已此隂陽之
 義君子小人進退之𧰼也小人在内而能進君子者
 未之有也内陽而外隂以二體言也内健而外順以
 卦之才言也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以卦之時言也有其體而後有以成其才有其才而
 後有以御其時三者備則泰之為泰而吉亨義盡於
 此矣
[002-3b]
 誠齋曰泰之時天地交而萬物通天地之極治也上
 下交而其志同天下人物之極治也極治之功幽至
 於天地明至於人物无不泰而通焉孰為此者聖人
 也聖人何道而臻此一言以蔽之曰進君子退小人
 而已消長在彼内之外之在此大哉泰之治乎要哉
 致泰之道乎或曰小人有才可終廢乎獨不可參而
 用之御之以君子且化之為君子乎曰易曰内君子
 而外小人又曰小人勿用必亂邦也聖人之言如是
[002-4a]
 而止耳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伊川曰天地交而隂陽和則萬物茂遂所以泰也人
 君當體天地通泰之𧰼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
 地之宜以左右生民也財制也相助也李嘉仲問裁
 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如何曰天地之道不能
 自成須聖人裁成輔相之如歲有四時聖人春則教
[002-4b]
 民播種秋則教民收穫及教民鋤耘灌溉是也又問
 左右民如何曰古之盛時未嘗不教民故立之君師
 設官以治之周公師保萬民與此卦言左右民皆是
 也後世未嘗教民任其自生自育只治其鬭而已
 晦菴曰財成以制其過輔相以𥙷其不及
𥘉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𧰼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伊川曰𥘉以陽爻居下是有剛明之才而在下者時
 之否則君子退而窮處時將泰則志在上進也君子
[002-5a]
 之進必與其朋𩔖相牽援如茅之根然拔其一則牽
 連而起矣茹根之相牽連者故以為𧰼彚𩔖也賢者
 以其𩔖進同志以行其道是以吉也三陽之志欲進
 同也
 白雲曰堯用舜而野无遺賢者其拔茅茹之謂乎
 誠齋曰君子之志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志在外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𧰼曰包荒
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002-5b]
 伊川曰二以陽剛得中上應於五五以柔順得中下
 應於二君臣同德是以剛中之才為上所專任故二
 雖居臣位主治泰者也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包
 荒謂有包含荒穢之量用馮河謂有馮河之勇其剛
 果足以濟深越險也或疑上云包荒則是包含寛容
 此云用馮河則是奮𤼵改革似相反也不知以含𢎞
 之量施剛果之用乃聖賢之為也不遐遺朋亡謂大
 者自來而无幽遯之志小者自往而无干進之心善
[002-6a]
 惡各安其分而天下之朋比亡矣尚之為言配合也
 如西漢以列侯尚主之尚中行者六五為中以行願
 之君也洪範以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為
 皇極大中之道則𧰼以九二為光大不亦宜乎其徳
 有容其道至公可謂光明盛大矣集伊川/白雲說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福𧰼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否泰之道如循環終則有始三居泰之中在諸陽之
[002-6b]
 上泰之盛也然處下卦之終而當天地相交之際可
 不豫為之戒乎城復于隍則无及矣戒之曰无常安
 平而不險陂者謂无常泰也无常往而不返者謂隂
 當復也平而陂往而復泰而否理之常也當知天理
 方泰之時不敢安逸常艱危其思慮正固其施為此
 即持盈之道也故得无咎處泰之道既能艱貞則可
 常保其泰不勞憂恤其陂復之理謂必然循環而莫
 之改也故曰勿恤其孚如是則於其禄食當有福益
[002-7a]
 善處泰者其福可長也故闗子明曰天人有交勝之
 理治亂有可易之道大哉人謀其與天地終始乎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
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隂氣上升陽氣下降乃天地之交泰也上以謙虛接
 乎下下以剛直事乎上上下相孚乃君臣之交泰也
 君臣交泰則天下泰矣故下三爻皆以剛直事其上
 上三爻皆以謙虚接乎下四當二卦之交故發此義
[002-7b]
 凡居人上而虚中接下者茍出於勉强則皆不能盡
 其道上三爻其虚中无我翩然而來接下之道皆出
 乎中心之誠不待人之戒告而後能也爻言不富象
 言失實是皆不以富貴驕人而有虚中无我之意也
 鄰𩔖也謂五與上也故四五皆稱行願在下卦之初
 則明以彚交於上在上卦之𥘉則明以鄰交於下蓋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002-8a]
 伊川曰史謂湯為天乙厥後有帝祖乙亦賢王也後
 又有帝乙多士曰自成湯至於帝乙罔不明徳恤祀
 稱帝乙者未知誰是以爻義觀之帝乙制王姬下嫁
 之禮法者也自古帝女雖皆下嫁至帝乙然後制為
 禮法使降其尊貴以順從其夫也元吉大吉而盡善
 者也謂成治泰之功也所以能獲祉福且元吉者由
 其以中道合而行其志願也有中徳所以能任剛中
 之賢所聽從者皆其志願也非其所欲能從之乎
[002-8b]
 誠齋曰王姬之貴不有其貴而貴其夫君人之尊不
 居其尊而尊其賢此六五以柔中之君而下從九二
 剛中之臣也言莫予違者主之蔽從諫如流者君之
 明予惟克邁乃訓爾交修予罔予弃髙宗所以為從
 諫之聖也以祉元吉中以行願者君任其臣以致泰
 之治則泰之福溥乎天下君之願欲孰大於是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于隍
其命亂也
[002-9a]
 掘隍土積累以成城如治道積累以成泰及泰之終
 將反於否如城土頽圯復反于隍也泰極則否城復
 于隍雖曰天運亦在上者持盈之道有所未盡也故
 於九三著先幾艱貞之戒上六以隂柔之資當時運
 變革之際上下之情否塞不通其能用衆乎用衆適
 足以速禍矣髙貴鄉公是也自邑告命謂命自小者
 出其命可謂亂矣此羣小擅命之象也羣小擅命豈
 一朝一夕之故哉漢唐之君其權或在臣下或在閹
[002-9b]
 豎或在羣盗皆亂命也上之人所處雖正亦不免於
 羞吝况未必正乎人君處泰可不敬哉集伊川横渠/龔氏雷氏說
坤下/乾上
 伊川曰天地相交隂陽和暢則為泰天處上地處下
 是天地隔絶不相交通所以為否也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伊川曰君子正道否塞不行也
 白雲曰否閉也塞也天地閉塞而不通人道何從而
[002-10a]
 立乎故否之時非人道也人道配天地而言聖人之
 道是也天下所以為邦者以有君臣父子人倫之道
 上下不交則人倫道絶謂之无邦可也匪人猶曰无
 道也不利君子貞此危行言遜之時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
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伊川曰夫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上下
[002-10b]
 之義不交則天下无邦國之道建邦國所以為治也
 上施政以治民民戴君而從命上下相交所以治安
 也今上下不交是天下无邦國之道也隂柔在内陽
 剛在外君子往居於外小人來處於内小人道長君
 子道消之時也
 廣平曰比之匪人言所比非其人也否之匪人言致
 否之因也君臣上下在朝者非其人則將引天下之
 叨懫姦回萃於朝此所以致否也羣小在上而衆邪
[002-11a]
 逞故不利君子貞蓋唯君子在朝然後君臣各得其
 道上下合志而天下之情通此國家之所以立也如
 君不君臣不臣則天下无邦矣猶之父不父子不子
 則无家矣无邦者其道亡也
 衛侯言計非是羣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子曰以予
 觀衛所謂君不君臣不臣者也不察事之是非而説
 人賛己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
 甚焉君闇臣諂若此不已國无類矣夫君剛而闇愎
[002-11b]
 臣柔而諂佞上下之情否塞而不通无復人道即无
 類也天下无邦正釋匪人之義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禄
 伊川曰天地不相交通否塞之時君子以儉損之徳
 避免禍難不可榮居禄位也否者小人得志之時君
 子居顯榮之地禍患必及其身故宜晦處窮約也
 白雲曰以无難言之邦无道穀為恥况有難之時乎
 故直曰不可
[002-12a]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伊川曰卦以内為小人而爻以初為君子所謂隨時
 取義變動无常也否之時在下者君子也否之三隂
 上皆有應在否隔之時隔絶不相通也故无應義初
 六能與其類貞固其節則處否之吉而其道亨也爻
 以六自守於下明君子處否之道象復推明以盡君
 子之心君子固守其節以處下者非樂於不進獨善
 也以其道方否不可進故安之耳心固未嘗不在天
[002-12b]
 下也其志常在得君而進以康濟天下故曰志在君
 也
 兼山曰先大夫有言居廟堂則憂其民處江湖則憂
 其君蓋泰言志在外否言志在君之意也
 白雲曰亨如顔子之樂是也志在君者君子儉德辟
 難豈忘者哉如伊尹樂堯舜之道其愛君至矣君臣
 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故荷蓧之徒聖人无取焉或曰
 拔茅乃牽連進出之意而否之初亦云拔茅者何曰
[002-13a]
 時泰矣君子道長故正人引類而出出則進於位也
 時否矣小人道長故君子引類而處處則進於道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伊川曰六二其質則隂柔其居則中正以隂柔小人
 而言則方否於下志所包畜者在承順乎上以求濟
 其否為身之利小人之吉也大人當否則以道自處
 豈肯枉已屈道承順於上唯自守其否而已身之否
 乃其道之亨也或曰上下不交何所承乎曰正則否
[002-13b]
 矣小人順上之心未嘗无也大人於否之時守其正
 節不雜亂於小人之羣類身雖否而道之亨也故曰
 否亨不以道而身亨乃道否也不云君子而云大人
 能如是則其道大也
 廣平曰否之六二下乘初六上承六三二隂皆小人
 之象二不包初則小人畜忿而陷我矣不承三則小
 人依勢而藉我矣故曰包承小人吉此言居中守正
 者全身遠害當如是也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
[002-14a]
 凂我哉乃不亂羣之義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廣平曰六三在下體之上位浸顯矣而當否之世不
 能去又以隂柔處之是可羞也世之寡廉鮮恥茍賤
 之士處顯位以播惡於衆而不自知其醜者多矣六
 三與中正剛明者為鄰則見聞所漸亦知其可羞矣
 唯以資質隂柔不能行其所知至於忍恥而冒處故
 謂之包羞
[002-14b]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誠齋曰九四以陽剛之臣受九五大君之命以此清
 羣小而濟否世豈惟无咎又且疇類皆蒙福焉可以
 行其志矣
 雷氏曰郭子儀當閹豎猜嫌嫉妬之際屢帥師而出
 凡聞召命即日就道是以讒間不行終享安榮其將
 佐往往有列土之封則有命无咎疇離祉信矣九四
 在否之時居近君之位剛而不中故有違命之戒
[002-15a]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
位正當也
 伊川曰有大人之徳而得至尊之正位故能休息天
 下之否是以吉也无其位則雖有其道將何為乎故
 聖人之位謂之大寶否既休息漸將反泰不可便為
 安肆當深慮遠戒常虞否之復來曰其亡矣其亡矣
 繫于苞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繫于苞桑也桑之為
 物其根深固苞謂叢生者其固尤甚聖人之戒深矣
[002-15b]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伊川曰上九否既極矣故否道傾覆而變也先極否
 也後傾喜也否傾則泰矣後喜也否終則必傾豈有
 長否之理然反危為安易亂為治必有陽剛之才而
 後能也故否之上九則能傾否屯之上六則不能變
 屯也
 白雲曰志行於四否休於五上九之傾宜矣滿而傾
 覆自然之理也
[002-16a]
離下/乾上
 伊川曰為卦乾上離下以二體言之五居正位為乾
 之主二為離之主二爻以中正相應上下相同同人
 之義也又卦唯一隂衆陽所欲同亦同人之義也他
 卦固有一隂者在同人之時而二五相應故其義大
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利君子貞
 伊川曰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則聖賢大公之
 心也常人之同者以其私意所合乃暱比之情耳故
[002-16b]
 必于野野謂曠遠之地无遠不同也其亨可知能與
 天下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險阻之不
 可濟何艱危之不可亨故利渉大川小人則唯用其
 私意所比者雖非亦同所惡者雖是亦異故其所同
 者則為阿黨蓋其心不正也故同人之道利在君子
 之貞正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
于野亨利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
[002-17a]
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伊川曰二以隂居隂得其正位也五中正而二以中
 正應之得中而應乎乾也五剛健中正二以柔順中
 正應之各得其正其徳同也故為同人五乾之主故
 云應乎乾同人曰此三字疑衍文至誠无私可以蹈
 險難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徳也又以二體言其義有
 文明之徳而剛健以中正之道相應乃君子之正道
 也天下之志萬殊理則一也君子明理故能通天下
[002-17b]
 之志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者通於理而已文明
 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故能盡大同
 之道然後能中正合乎乾行也
 南軒曰天下之志紛然不齊君子奚為而通之夫四
 方之民雖異地而受衷上帝者則同惻隱羞惡之端
 所以發之於中者則同然而不同者私欲蔽之耳夫
 遇難共濟則胡越為手足争利不休則父子為仇讎
 方其遇難之時至誠相與纎偽不萌故皆不約而自
[002-18a]
 同及一毫之利撓其欲心則挺然而起彼我分而為
 敵非以私欲之心蔽其所素同者哉聖人擴至誠大
 公之道包覆天下是以无往而不同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伊川曰天在上火性炎上天與火同故為同人之義
 君子觀同人之象以類族辨物各以其類辨物之同
 異也若君子小人之黨善惡是非之理物情之離合
 事理之異同凡同異者君子能辨别明之故處物不
[002-18b]
 失其方也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注曰九居同人之始而无應於上心无私係則出門
 皆同故曰同人于門也出門同人則无厚薄親䟱之
 異何過咎之有哉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與五為正應故曰同人于宗宗謂宗主也相同以
 私雖應君猶為可吝之道也
[002-19a]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于莽敵
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伊川曰卦唯一隂諸陽之志皆欲同之三又與之比
 然二以中正之道與五相應三以剛强居二五之間
 欲奪而同之然理不直義不勝故不敢顯發伏藏兵
 戎于林莽之中懷惡而内負不直故又畏懼時升髙
 陵以顧望如此至三歲之久終不敢興此爻深見小
 人之情狀所敵者五既剛且正其可奪乎故畏憚伏
[002-19b]
 藏也至于三歲不興終安能行乎
 廣平曰三在下體之上有髙陵之象
 安行者安而行之也小人安於為不善故至三歲之
 久而不興也興者興起而遷於善也孟子所謂待文
 王而興者是也九三以剛居剛是凶人之頑安於為
 惡而無遷善之心者也若夫九四度其義之不克而
 遂弗攻是能改過而遷善者也其吉宜矣然九三不
 曰凶者蓋其凶不待言而後見也
[002-20a]
九四乗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乗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
困而反則也
 白雲曰同人之時以一隂欲同衆陽而衆陽亦欲同
 於二也三四居二五之間故有争奪之象亦以見君
 子志於大同而小人私於同己者也説者謂九四乗
 其墉而欲攻五或謂欲攻三不克而困反於則乃吉
 夫三可攻者也弗克攻反非吉也謂攻五者其理尤
 悖且乗墉之逼過於伏戎于莽之遠也弗克之攻過
[002-20b]
 於升髙陵之不興也君臣大分一有犯焉困而反則
 何吉之有而曰弗克攻吉何哉蓋九四近君之地聖
 人言其地近易攻如在其墉間勢可攻也非若于莽
 之遠不能攻也弗克攻者言其勢可攻而不攻也勢
 可攻而不攻知君臣之大分也知君臣之大分是以
 吉也不然一乗其墉終身无可吉之道故知乗墉如
 升堂入室皆親近之意非必真乗其墉而攻之也然
 伊周示大信於天下萬世必无乗墉弗攻之議
[002-21a]
 九四雖不中正以其乾體故知險履離故有明明而
 知險是以過惡未形能止而弗攻也若肆其貪欲而
 不顧義理妄行攻奪則凶其大矣三以剛居剛故安
 行而不能反四以剛居柔故有困而反則之義張中
 庸曰困猶困心衡慮之困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
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伊川曰九五同於二而為三四二陽所隔五自以義
[002-21b]
 直理勝故不勝憤抑至於號咷然邪不勝正雖為所
 隔終必得合故後笑也大師克相遇五與二正應而
 二陽非理隔奪必用大師克勝之乃得相遇也云大
 師云克者見二陽之强也九五君位當與天下大同
 而獨私一人非君道也又先隔則號咷後遇則笑是
 私暱之情非大同之體也二之在下尚以同於宗為
 吝况人君乎
 爻云大師克象云言相克者以見二爻之强如敵國
[002-22a]
 然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龜山曰同人于野亨上九同人于郊止于无悔而已
 何也蓋以一卦之義言之則于野无暱比之私焉故
 亨上九居卦之外而无應不同乎人人亦无同之者
 則静而不通乎物也故无悔而已以吉凶悔吝生乎
 動故也
 案爾雅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至于
[002-22b]
 野則曠遠无間矣同人于野是舎己從人大同於天
 下无遠不同盡同人之道者也上九處一卦之外遠
 於有事之地静而不通於物是不能无遠不同大同
 於天下者也故曰同人于郊不能同人而欲人同己
 得乎故象曰志未得也此爻无悔與他卦不同有改
 過之心為悔无改過之心為吝故曰震无咎者存乎
 悔无悔者是終无悔心者也其沮溺荷蓧之徒歟觀
 其告子路之言曰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
[002-23a]
 之士哉其志亦欲人而同於己乎
乾下/離上
 伊川曰為卦一柔居尊衆陽並應居尊執柔物之所
 歸也上下應之為大有之義大有盛大豐有也
大有元亨
 伊川曰凡卦徳有卦名自有其義者如比吉謙亨是
 也有因其卦義而有訓戒者如師貞文人吉同人于
 野亨是也有以其卦才而言者大有元亨是也由剛
[002-23b]
 健文明應天時行故能元亨也又曰諸卦具元亨利
 貞則彖皆釋為大亨恐疑與乾坤同也不兼利貞則
 釋為元亨盡元義也元有大與善二義故也
 凡卦言元亨利貞者皆二五隂陽相應彖皆釋為大
 亨蓋不能與乾坤同也屯隨臨无妄革是也凡卦辭
 言元亨者皆六居五九居二彖皆釋為元亨以元有
 善大之意大有蠱升鼎是也升之彖伊川謂誤隨他
 卦作大亨
[002-24a]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徳剛
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伊川曰五以隂居君位柔得尊位也處中得大中之
 道也為諸陽所尊上下應之也夫居尊執柔固衆之
 所歸也而又有虚中文明之徳故上下同志應之所
 以為大有也卦之徳内剛健而外文明能順應乎二
 二乾之主也是應乎乾也順應乾行順乎天時也其
 徳如此是以元亨也
[002-24b]
 誠齋曰同人大有一柔五剛均也柔在下者曰得位曰
 得中曰應乎乾而為同人我同乎彼之辭也柔在上
 者曰尊位曰大中曰上下應而為大有我有其大之
 辭也
 應乎天而時行謂明乎天徳順時而行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伊川曰火在天上照見萬物之衆多萬物衆多則有
 善惡之殊君子享大有之盛當代天工治養庶類治
[002-25a]
 衆之道在遏絶衆惡揚明善類而已惡懲善勸所以
 順天命而安羣生也
 白雲曰離之為象在天為日之明在地為火之明在
 人為徳之明天下之動晝行夜伏者无他焉其動以
 明為主故爾
 單氏曰虞翻曰遏絶也揚舉也渢曰天道福善禍淫
 故遏惡揚善所以順天休命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002-25b]
 伊川曰九居大有之初未至於盛處卑无應與未有
 驕盈之失故无交害未渉於害也大凡富有鮮不有
 害以子貢之賢未能盡免况其下者乎匪咎艱則无
 咎言富有本匪有咎也人因富有自為咎耳若能享
 富有而知難處則自无咎也在大有之初克念艱難
 則驕溢之心无由生矣所以不交渉於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

[002-26a]
 伊川曰九以陽剛居二為六五之君所倚任剛健則
 才勝居柔則謙順得中則无過其積於中者如此所
 以能勝大有之任如壯大之車重載積於中致遠而
 无損敗也故曰有攸往无咎
 誠齋曰辭聘受聘事夏事商相成湯相太甲有往必
 正者初非二伊尹出征入輔作都制禮相武王相成
 王有往必集者亦非兩周公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
[002-26b]
人害也
 伊川曰三居下體之上諸侯君公之象也公侯上承
 天子天子居天下之尊率土之濵莫非王臣在下者
 何敢專其有凡土地之富人民之衆皆王者之有也
 此理之正也故三當大有之時居諸侯之位有其富
 盛必用亨通乎天子謂以其有為天子之有也乃人
 臣之常義也自古諸侯能守臣節忠順奉上者則蕃
 養其衆以為王之屏翰豐殖其財以待上之徵賦若
[002-27a]
 小人處之則不知為臣奉上之道以其有為己之私
 民衆財豐則反擅其富强益為不順是小人大有則
 為害又大有為小人之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伊川曰彭盛多之貌四近君之髙位茍處太盛則致
 凶咎能謙損不處其盛而得无咎也蓋有明辨之智
 也晳明智也賢智之人明辨物理當其方盛則知咎
 之將至故能損抑不敢至於滿極也
[002-27b]
 漢上曰子夏傳讀作旁盛滿貌
 誠齋曰九四離之初故明晳以陽處隂故匪其彭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
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六五當大有之時居君位虚中為孚信之象上以孚
 信接於下則下亦盡其誠信以事於上上下孚信相
 交故曰厥孚交如象云信以發志者由上之孚信以
 發其下孚信之志也爻云威如吉者謂當嚴君臣之
[002-28a]
 分也蓋六五柔中之君不患其孚信之不至患其君
 臣之分或有所未明也孔子恐後世人主觀威如吉
 之言以作威殺戮逆詐設備為吉故釋云威如之吉
 乃平易而无備也平易而无備即擊辭所謂有親可
 久之道也集伊川白雲/雷氏輩説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伊川曰上九在卦之終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極而
 不居其有者也處離之上明之極也唯至明所以不
[002-28b]
 居其有不至於過極也
 廣平曰六五有志信之徳而上履之故有履信之義
 五為大君而上九與衆陽同體而應之故有思乎順
 之義上九為明之極而自處无位之地推衆陽而進
 之故有尚賢之義能如是則无天災物累无人非鬼
 責天人交助之宜其吉无不利也自天云者理之必
 至非有求而得也伊尹將告歸旁求俊乂啓迪後人
 自不居其成功蓋用此道也又以尚賢者體信順以
[002-29a]
 處已而又以尚賢也自天祐之謂自天以下皆助之
 也故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
 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
艮下/坤上
 伊川曰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山髙大之物而居地
 之下謙之象也以崇髙之徳而處卑下謙之義也
謙亨君子有終
 伊川曰有其徳而不居謂之謙人以謙巽自處何往
[002-29b]
 而不亨乎君子安履乎謙終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
 之自晦而徳益光顯此所謂君子有終也在小人則
 有欲必競有徳必伐雖使勉慕於謙亦不能安行而
 固守不能有終也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
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
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伊川曰濟當為際謂下交也謙為卑巽而其道尊大
[002-30a]
 而光顯自處雖卑屈而其徳實髙不可加尚是不可
 踰君子至誠於謙恒而不變有終也故尊光
 白雲曰先人曰天之虧盈日月是也地之流變山河
 是也鬼神害福吉凶是也人之好惡得失是也以此
 居尊則益光以此居卑則不可踰故惟有徳君子能
 終之伊川曰以地勢而言則盈滿者傾變而反陷卑
 下者流注而益増也雍曰四者非天地鬼神人有心
 如是其道自然如此故皆曰道
[002-30b]
 温公曰君子之徳誠盛矣業誠大矣不謙以持之則
 无以保其終
 鬼神害盈福謙猶詩云神之聽之介爾景福也謙之
 為徳其至矣乎尊者謙則其道彌光卑者謙則人不
 可得而踰越其道彌光不可踰越乃君子之有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伊川曰山在地下是髙者下之卑者上之象也君子
 體抑髙舉下損過益不及之義以施於事則裒取多
[002-31a]
 者増益寡者稱物之多寡以均其施與使得其平
 龜山曰稱物平施兹所以為仁之至義之盡也歟逺
 近親䟱各當其分所謂稱也所以施之其心一焉所
 謂平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伊川曰初六以柔順處謙又居一卦之下為自處卑
 下之至謙而又謙也自處至謙衆所共與也雖渉險
[002-31b]
 難亦无患害况居平易乎何所不吉也
 誠齋曰牧養也謙何俟夫養曰盈日鋤日不除謙日
 養日不長此顔子若无若虚之謙也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伊川曰二以柔順居中是為謙徳積於中謙徳充積
 於中故發於外見於聲音顔色故曰鳴謙居中得正
 有中正之徳也故云貞吉凡貞吉有為貞且吉者有
 為得貞正則吉者六二之貞吉所自有也二之謙徳
[002-32a]
 由至誠積於中所以發於聲音中心所自得也非勉
 强為之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三以陽剛之徳而居下體為衆隂所宗履得正位為
 下之上是上為君所任下為衆所從有功勞而持謙
 徳者也故繫辭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
 語以其功下人者也以功下人故能保有其終也萬
 民服者釋所以有終也人心不服功業雖髙而不能
[002-32b]
 令終者多矣集伊川/佚菴説
 白雲曰唐虞之際能盡勞謙之道者其禹歟克勤于
 邦而至于九功惟叙所謂勞也不自滿假而拜昌言
 所謂謙也至詢謀僉同鬼神其依則天地人鬼莫不
 從有終之吉大矣
六四无不利撝謙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伊川曰四處近君之地據勞臣之上以奉謙徳之君
 其動作施為靡不利於撝謙也如是然後中於法則
[002-33a]
 撝如人手之撝也
 晦菴曰柔而得正上而能下无不利矣然居九三之
 上故戒以更當撝謙也撝退托之意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
不服也
 六五之君富有天下而云不富以其鄰者以六五謙
 虚之徳與臣鄰同也利用侵伐征不服而无不利者
 是猛以濟寛之義也蓋五以君位之尊而執謙順以
[002-33b]
 接於下衆所歸也然一於謙巽則小人有時而不服
 故君道不可專尚謙柔必須威武相濟威徳相濟然
 後盡君徳之宜爻恐一於謙柔故曰利用侵伐无不
 利象恐以利用侵伐之言後世人君或不省躬討罪
 妄動干戈故曰征不服也采伊川/雷氏説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
行師征邑國也
 上六之鳴異乎六二之鳴也六二居中得正謙徳充
[002-34a]
 積於中故發於聲音見於顔色莫非謙也故曰有諸
 中者形諸外上六以隂柔居一卦之上才徳不稱既
 无其實又不能撝而不有居謙之世徒欲以足恭釣
 名求其所謂尊而光不可得也故象曰志未得也故
 可行師征邑國征邑國者自治也謂宜以剛武勝己
 之私也劉佚菴曰隂居亢極非能謙者居謙之時以
 鳴求應是外為謙辭而中无其實者也征邑國自治
 也此行有不得則反求諸己之道也集/
[002-34b]
坤下/震上
 明道曰豫者備豫也逸豫也事豫故逸樂其義一也
 伊川曰豫者安和説樂之義為卦震上坤下順動之
 象動而和順是以豫也九四為動之主上下羣隂所
 共應也坤又承之以順是以動而上下順應故為和
 豫之義
豫利建侯行師
 伊川曰建侯樹屏所以共安天下諸侯和順則萬民
[002-35a]
 悦服兵師之興衆心和説則順從而有功故說豫之
 道利於建侯行師也又上動而下順諸侯從王師衆
 順令之象君萬邦聚大衆非和説不能使之服從也
 龜山曰屯者建侯之時豫有建侯行師之道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
而况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
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温公曰逆理而動者心勞而事難故順以動則豫矣
[002-35b]
 伊川曰剛應謂四為羣隂所應剛得衆應也志行謂
 陽志上行動而上下順從其志得行也大人所以先
 天後天而不違者亦順乎理而已天地之運以其順
 動所以日月之度不過差四時之行不愆忒聖人以
 順動故經正而民興於善刑罰清簡而萬民服也既
 言豫順之道矣然其㫖味淵永言盡而意有餘也故
 復賛之云豫之時義大矣哉欲人研味其理優柔涵
 泳而識之也諸卦之時與義用大者皆賛其大矣哉
[002-36a]
 豫以下十一卦是也豫遯姤旅之時義坎睽蹇之時
 用頤大過解革言時各以其大者也
 劉氏曰順以動豫言順理而動則人心恱豫蓋理者
 人心之所同然也豫順以動言人心和豫能順之以
 動則天地莫不從之蓋人心天理之集也天地從之
 况於建侯行師乎所以利也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之上帝以配
祖考
[002-36b]
 伊川曰雷者陽氣奮發隂陽相薄而成聲也陽始閉
 鬱及奮發則通暢和豫故為豫也坤順震發和順積
 中而發於聲樂之象也先王作聲樂以襃崇功徳其
 殷盛至於薦之上帝推配之以祖考殷盛也薦上帝
 配祖考盛之至也
 白雲曰先人曰帝者生物之宗祖考者人之始也故
 推以配焉雍曰雷出地奮夏之二月天地萬物説豫
 之時也先王作樂之道因雷之收發以順隂陽之理
[002-37a]
 所以禘有樂而嘗无樂也故祭義曰君子合諸天道
 春禘秋嘗此言夏商之時也
 雷氏曰樂非徒作以崇徳也堯章舜韶湯作大濩武
 作大武是也作樂崇徳非以娛己也殷盛以薦之上
 帝以配祖考而已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
 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也孝經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
 莫大於配天
初六鳴豫凶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002-37b]
 六以隂柔居下上應於四是不中正之小人恃九四
 之親舊脅肩諂笑以求豫者也四以一陽為致豫之
 主必无私應小人之理且鳴而求謙者志猶未可得
 况鳴而求豫乎志窮凶者窮其求豫之志則凶也集/
 晦菴曰卦之得名本為和樂然卦辭為衆樂之義爻
 辭除九四與卦同外皆為自樂所以有吉凶之異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伊川曰逸豫之道放則失正故豫之諸爻多不得正
[002-38a]
 才與時合也唯六二一爻處中正又无應為自守之
 象當豫之時獨能以中正自守可謂特立之操是以
 節介如石之堅也介于石其介如石也人之於豫樂
 心説之故遲遲遂至於耽戀不能已也二以中正自
 守其介如石其去之速不俟終日故貞正而吉也處
 豫不可安且久也久則溺矣如二可謂見幾而作者
 也夫子因二之見幾而極言知幾之道曰知幾其神
 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㣲
[002-38b]
 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
 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
 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夫見事之幾微者其
 神妙矣乎君子上交不至於諂下交不至於瀆者蓋
 知幾也不知幾則至於過而不已交於上以恭巽故
 過則為諂交於下以和易故過則為瀆君子見於幾
 微故不至於過也所謂幾者始動之微也吉凶之端
 可先見而未著者也獨言吉者見之於先豈復至有
[002-39a]
 凶也君子明哲見事之幾微故能其介如石其守既
 堅則不惑而明見幾而動豈俟終日也斷别也其判
 别可見矣微與彰柔與剛相對者也君子見微則知
 彰矣見柔則知剛矣知幾如是衆所仰也故賛之曰
 萬夫之望介即分别界限之意謂守其分也猶孟子
 云不以三公易其介劉氏曰豫之時上下皆趨於豫
 而六二獨以中正自守澹然不以動其心故有介如
 石之象君子見幾知豫之不可近去之惟恐不速何
[002-39b]
 待終日不終日者一卦未終之象也貞吉者居中守
 正不溺於豫吉其宜矣古人言不能入者譬之以水
 投石石者外物之不能入者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白雲曰處豫之道戒在於不能自立而優柔无斷是
 以馴致必至於凶故六二以介如石為得而六三以
 盱遲有失也夫睢音/隳盱視上而説之非介如石者也
 遲疑有待非不終日者也視而説之者失於不立遲
[002-40a]
 疑有待者失於无斷皆為有悔之道欲无悔者无他
 道焉介然不動以守之斷然不疑以行之唯此見六
 二之貞可謂能行者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
行也
 伊川曰簪聚也簪之名取聚髪也
 龜山曰四以一陽為順動之主剛應而志行天下由
 之而豫故大有得也處多懼之地承柔弱之君而任
[002-40b]
 天下之責危疑之時也唯至誠為能通天下之志至
 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故曰勿疑朋盍簪言誠而不
 疑則其類自合矣方成王幼冲周公為冢宰百官緫
 已而聽焉上則成王未悟下則羣叔流言危疑之甚
 也唯周公以身任之而不疑故民獻有十夫予翼此
 朋盍簪之謂也使周公懷自疑之心以畏艱大之言
 以考翼不可征則亂无日矣其能成寧考圖功哉
 耿氏曰九四為震之主以象言之萬物莫不由雷以
[002-41a]
 豫以爻言之五隂莫不由陽以豫是以大有得也大
 有得而勿疑則乃能協衆力以安其上猶簪之緫衆
 髪以安其冠若自疑則衆斯睽矣未聞以疑事而有
 功者也
六五貞疾恒不死象曰六五貞疾乗剛也恒不死中未
亡也
 誠齋曰六五以柔弱之資居逸豫之時耽宴安之酖
 所以疾也有九四剛正之臣以正之所以貞也一正
[002-41b]
 君而國定然其效止於恒疾而不死終不能去疾為
 全人何也弱也元帝有望之望之不能使之為孝宣
 安帝有楊震楊震不能使之為光武正而不死中而
 未亡九四之力已不少矣自正者挺而速見正者揉
 而復
 雷氏曰孟子曰出則无敵國外患入則无法家拂士
 者國常亡然則君雖失道有忠臣以正之者常不亡
 故孝經曰天子有諍臣七人雖无道不失其天下中
[002-42a]
 未亡者中猶降衷之衷言六五降衷之性未盡亡也
 𤣥宗之不逐韓休其是之謂歟張中庸不取潘氏虚
 器僅存之説者恐後世昬主妄殺大臣也劉佚菴曰
 既是昬主必不讀易僕安張説即我以張説為當也
上六㝠豫成有渝无咎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伊川曰在豫之終昬冥已成災咎行及矣其可長然
 乎當速渝也若能渝變則可以无咎
 童溪曰程子曰聖人發此義所以勸遷善也故更不
[002-42b]
 言冥之凶專言渝之无咎或曰聖人於初六鳴豫則
 繼之以凶於上六冥豫則開之以无咎初六之象則
 逆知其志之窮於上六之象則又諭之以何可長也
 蓋初者所以遏其惡也惡而遏之所以禁天下之未
 然也終者所以開其善也善而開之所以導天下於
 將然也禁之導之始之終之聖人之心所以无負於
 天下後世也
 誠齋曰知逸豫之不可長幡然而能變安知逸豫之
[002-43a]
 主不為憂勤之主乎能變則為太甲為齊威不變者
 小則漢成帝唐明皇大則夏太康唐莊宗
震下/兊上
 伊川曰為卦兊上震下兊為説震為動動而説皆隨
 之義女隨人者也以少女從長男隨之義也
隨元亨利貞无咎
 隨有大亨之道以其動而説也動而雖説茍不以正
 豈得无咎
[002-43b]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説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
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伊川曰卦之所以為隨以剛來而下柔動而説也謂
 乾之九來居坤之下坤之六往居乾之上以陽剛來
 下於隂柔是以上下下以貴下賤能如是物之所説
 隨也又下動而上説動而可説也所以隨也如是則
 可大亨而得正能大亨而得正則為无咎不能亨不
 得正則非可隨之道豈能使天下隨之乎天下所隨
[002-44a]
 者時也故云天下隨時君子之道隨時而動從宜適
 變不可為典要非造道之深知幾能權者不能與於
 此也故賛之曰随時之義大矣哉凡賛之者欲人知
 其義之大玩而識之也又曰尋常人言隨時為且和
 同只是流徇耳不可謂和和則已是和於義
 白雲曰先人言隨不止於人道而言震東方之卦也
 萬物隨之以生兊西方之卦也萬物隨之以成其出
 入也孰不隨之故春生之夏長之秋成之冬藏之隨
[002-44b]
 也聖人東作西成亦隨也伊川曰凡人君之從善臣
 下之奉命學者之徙義衆人之隨己巳之隨人與臨
 事而擇所隨皆隨也雍曰天下之理不動則无所隨
 不説則不能隨然隨之道大而天地小而人民細而
 蟲魚草木无不有隨不能以言盡要其歸則隨時而
 已至於堯舜隨於揖遜湯武隨於征伐伊周隨於致
 君孔孟隨於設敎以聖人之隨其不同已如此况天
 地萬物之隨乎蓋道與時會則聖人隨之易地皆然
[002-45a]
 也是以聖人所任者道而不能違者時故曰隨時之
 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雷氏曰雷發聲於震收聲於兊澤中有雷收聲於兊
 之時也
 白雲曰伊川曰禮晝不居内夜不居外亦隨時也雍
 曰夫君子一動一静至於宴息猶有隨焉大者可知
 也此蓋因其小者足以見隨之大不然君子之道宴
[002-45b]
 息而已乎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
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温公曰官者所守之常也處隨之初將變其守者也
 故曰官有渝將變其守不可陷於邪也故曰貞吉隨
 不失時變不失正由斯術也何往而无功哉伊川曰
 出門謂非私暱交不以私故其隨當而有功常人之
 情愛之則見其是惡之則見其非故妻孥之言雖失
[002-46a]
 而多從所憎之言雖善而為惡也出門交謂與物接
 也擇善而從无所偏係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伊川曰二應五而比初随先於近柔不能固守故為
 之戒云若係小子則失丈夫也初陽在下小子也五
 正應在上丈夫也二若志係於初則失九五之正應
 是失丈夫也係小子而失丈夫舍正應而從不正其
 咎大矣二有中正之德非必至如是也在隨之時當
[002-46b]
 為之戒也人之所隨得正則逺邪從非則失是无兩
 從之理二茍係初則失五矣弗能兼與也所以戒人
 從正當專一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象曰係丈夫志
舍下也
 伊川曰丈夫九四也小子初也陽之在上者丈夫也
 居下者小子也三雖與初同體而切近於四故係於
 四也大抵隂柔不能自立常親係於所近者上係於
[002-47a]
 四故下失於初舎初從上得隨之宜也上隨則善也
 如暗之隨明事之從善上隨也背是從非舍明逐暗
 下隨也四亦无應无隨之者也近得三之隨必與之
 親善故三之隨四有求必得也人之隨於上而上與
 之是得所求也又凡所求者可得也雖然固不可非
 理枉道以隨於上茍取愛悦以遂所求如此乃小人
 邪諂趨利之為也故云利居貞
 誠齋曰求道得道求仁得仁孰能禦之貞者求在我
[002-47b]
 者也陳相舎陳良而從許行六二以之夷子舎墨氏
 而見孟子六三以之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隨有獲其
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伊川曰九四以陽剛之才處臣位之極得天下之心
 危疑之道也居此地者奈何唯孚誠積於中動為合
 於道以明哲處之復何過咎之有古之人有行之者
 伊尹周公孔明是也位極而无逼上之嫌勢重而无
[002-48a]
 專權之過非聖人大賢則不能也其次如唐之郭子
 儀威震主而主不疑亦由中有孚誠而處无甚失也
 居近君之位而有獲其義固凶能有孚而在道則无
 咎蓋明哲之功也
 龜山曰九四震兊之交動而説也動而説而天下隨
 之隨有獲也
 白雲曰六三隨有求得蓋隨人而有得者九四隨有
 獲蓋以得人之隨為獲也夫尊近之臣勢疑於君又
[002-48b]
 獲天下之隨守此為貞凶矣是必有至誠之道大明
 於天下足以使天地人鬼萬世无疑焉斯无咎矣其
 義凶者非九四誠有是凶也若貞固守之其義有得
 凶之理也明功者有孚在道明隨之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伊川曰九五居尊得正而中實是其中誠在於隨善
 其吉可知嘉善也自人君至於庶人隨道之吉唯在
 随善而已下應二之中正為隨善之義
[002-49a]
 雷氏曰孚于嘉書所謂允元也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象曰拘係之上
窮也
 上六處隨之極盡動而説隨之義民之隨之如拘係
 之蓋言不得不隨也為之主者乃從而以道維之古
 人以禮義廉恥謂之四維是乃維民之道也昔太王
 之去豳也勢亦窮矣勢窮而人益隨之所以見動而
 説隨之義故興王業于西山
[002-49b]
巽下/艮上
 伊川曰蠱之義壞亂也在文為蟲皿皿之有蟲蠱壞
 之義左氏傳云風落山女惑男以長女下於少男亂
 其情也
蠱元亨利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伊川曰既蠱則有復治之理自古治必因亂亂則開
 治理自然也如卦之才以治蠱則能致元亨也蠱之
 大者濟時之艱難險阻也故利渉大川甲者數之首
[002-50a]
 事之始辰之甲乙是也治蠱之道當思慮其先後三
 日蓋推原先後為救弊可乆之道先甲謂先於此究
 其所以然也後甲謂後於此慮其將然也一日二日
 至於三日言慮之深推之遠也究其所以然則知救
 之之道慮其將然則知備之之方善救則前弊可革
 善備則後利可久此古之聖王所以新天下而垂後
 世也後之治蠱者不明聖人先甲後甲之誡慮淺而
 事近故勞於救亂而亂不革功未及成而弊已生矣
[002-50b]
 甲者事之首庚者變更之首制作政敎之類則云甲
 舉其首也發號施令之事則云庚庚猶更也有所更
 變也自甲至於戊己春夏生物之氣已備庚者秋冬
 成物之氣也故有所革
 晦菴曰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後甲三
 日丁也前事過中而將壞則可自新以為後事之端
 而不使至於大壞後事方始而尚新然更當致其丁
 寧之意以監前事之失而不使至於速壞聖人之深
[002-51a]
 戒也
 白雲曰易言利渉大川非剛健之才則虚中有濟之
 象而蠱言其易於有為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
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

 蠱剛上而柔下謂在上者剛在下者柔剛柔不交所
 以致蠱壞也巽而止蠱言治蠱之道也艮止於上巽
[002-51b]
 順於下无為而尊於上者父之道服勞而順於下者
 子之道故在爻多言子幹父事雖然由朝廷至閭里
 孰非事而獨舉父子何哉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
 家王者雖曰有天下自其本觀之亦家而已故家人
 之九五亦曰王假有家為天下之倡莫先於一家居
 一家之責者莫重於子能盡子道則家齊矣由是而
 之焉則國可治天下可平故曰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夫皿有蟲蠧則為器之蠱身安宴溺則為人之蠱朝
[002-52a]
 有小人則為天下之蠱凡蠱則不可不治蠱所以有
 幹事之象也故聖人於蠱弊之時未嘗憂其不治特
 患幹之无其人耳在卦五以柔中居尊倚任九二剛
 中之臣利渉大川往有事者九二之任也先甲後甲
 則天行終始之道循環然耳易於泰終言其命亂於
 蠱言元亨而天下治皆先甲後甲之常也集南軒諸/先生語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風振物之象也蠱之時民德敗矣敗而育之
[002-52b]
 必振動之使離其故習可也猶風之撓物適所以養
 之也振民風象育德山象集單氏/軰說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意
承考也
 治蠱非創始之事非若屯難之難濟否塞之難傾也
 當家道弊壞之初故六雖柔弱之才亦能幹焉能幹
 父之蠱則為有子矣有子則考乃无咎謂前人之過
 庶可補也厲惕厲也孟子所謂操心危慮患深之意
[002-53a]
 也能如是終乃獲吉意承考者善繼父之志也參取/白雲
 說/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伊川曰九二以剛陽為六五所應是以剛陽之才在
 下而幹夫在上隂柔之事也故取子幹母蠱為義以
 陽剛之臣輔柔弱之君義亦相近二巽體而處柔順
 義為多幹母之蠱之道也以婦人言之則隂柔可知
 若伸已剛陽之道遽然矯拂則傷恩所害大矣亦安
[002-53b]
 能入乎在乎屈已下意巽順將承使之身正事治而
 已故曰不可貞謂不可貞固盡其剛直之道如是乃
 中道也又安能使之為甚髙之事乎若於柔弱之君
 盡誠竭忠致之於中道則可矣又安能使之大有為
 乎且以周公之聖輔成王成王非甚柔弱也然能使
 之為成王而已守成不失道則可矣固不能使之為
 羲黄堯舜之事二巽體而得中是能巽順而得中道
 合不可貞之義得幹母蠱之道也
[002-54a]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

 九三剛而過中雖克幹其事不无小小之悔有小悔
 已非善事親也然巽體得正故能終无大咎節伊/川語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胡氏曰夫父以柔懦以至蠱壞其家而四又以柔弱
 之質承其蠱壞之後无剛明果決之才不能幹家事
 也然而以隂履正故但少能寛裕其父之事耳夫承
[002-54b]
 蠱壞之後而以柔弱之質將有往必見悔吝无所成
 也初亦隂柔而能幹者居壞敗之始也治家之法當
 在於始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伊川曰幹父之蠱而用有令譽者以其在下之賢承
 輔之以剛中之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伊川曰上九以剛明之才无應援而處无事之地是
[002-55a]
 賢人君子不偶於時而髙㓗自守不累於世務者也
 誠齋曰上九之不事王侯非志也時也志在我時在
 天君子不以我違天亦不以天喪我舍之則藏不可
 則止時也不事王侯非以為高尚人也高尚其事也
 故曰不以我違天雖然畎畆不忘君江湖存魏闕志
 也曷常去於心乎故曰不以天喪我此其事雖外為
 天下之所高而其志實為天下之可法
兊下/坤上
[002-55b]
 白雲曰臨以大臨小上臨下為義序卦曰臨者太也
 蓋臨為大而所臨者小故也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伊川曰元亨利貞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則大亨而
 正也二陽方長於下陽道嚮盛之時聖人豫為之戒
 曰陽雖方盛至于八月則其道消矣是有凶也大率
 聖人為戒必於方盛之時方盛而慮衰則可以防其
 滿極而圖其永久若既衰而後戒亦无及矣自古天
[002-56a]
 下安治未有久而不亂者蓋不能戒於盛也方其盛
 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則驕侈生樂舒肆則綱紀壞忘
 禍亂則釁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亂之至也
 白雲曰自一陽生而為復長而為臨凡八變而得遯
 遯臨之反也有臨之大亨是以知遯之有凶也有凶
 不必凶至蓋有凶之理也與隨有獲其義凶同意易
 於臨言月於復言日者日月皆一也論天道則稱日
 論人道則稱月從其類也
[002-56b]
彖曰臨剛浸而長説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伊川曰浸漸也二陽長於下而漸進也下兊上坤和
 説而順也剛得中道而有應助是以能大亨而得正
 合天之道也剛正而和順天之道化育之功所以不
 息者剛正和順而已以此臨人臨事臨天下莫不大
 亨而得正也八月謂陽生之八月陽始生於復自復
 至遯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也二隂長而陽消矣故
[002-57a]
 云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敎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澤上之地岸也岸髙於澤而俯臨之有含容止畜之
 象君子體之臨於民則有敎導之意敎思无窮至誠
 无斁也容保民无疆謂含容安集之意廣大无疆限
 也敎之无窮者兊也容之无疆者坤也集伊川/晦菴語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臣之臨民臨事與夫君之臨天下均臨也幼而學壯
[002-57b]
 而行人豈不欲有臨哉四近君之臣初得正位與之
 感應是以正道為當位者所信任而有臨也初之與
 四相感非茍求見知期於進達也其志在行其所學
 之正道耳故曰志行正也以正應正故曰貞吉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伊川曰二方陽長而漸盛感動於六五中順之君其
 交之親故見信任得行其志所臨吉而无不利也吉
 者已然如是故吉也无不利者將然於所施為无所
[002-58a]
 不利也未者非遽之辭孟子或問勸齊伐燕有諸曰
 未也又云仲子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歟抑亦盜跖
 之所樹歟是未可知也史記侯嬴曰人固未易知古
 人用字之意皆如此今人大率用對已字故意似異
 然實不殊也九二與五感應以臨下蓋以剛德之長
 而又得中至誠相感非由順上之命也是以吉而无
 不利五順體而二説體又隂陽相應故象特明其非
 由説順也
[002-58b]
 白雲曰未順者有獻可替否之義非以順命而後利
 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
憂之咎不長也
 六三以隂柔不中不正之才而居二陽之上是處不
 當位也夫位者人之所欲六三雖甘説此位亦安足
 以有臨乎故曰无攸利既能知而憂之强勉自改退
 避賢者之路如是則過咎不長也
[002-59a]
六四至臨无咎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伊川曰四居上之下與下體相比是切臨於下臨之
 至也臨道尚近故以比為至四居正位而下應於剛
 陽之初處近君之位守正而任賢以親臨於下是以
 无咎所處當也
六五知音/智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知臨謂知大君所以臨御天下之道也臨御之道奈
 何用九二剛中之賢立大中之道使天下得以共行
[002-59b]
 之而已夫子恐人以任察為明故賛之曰大君之宜
 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臨與復皆剛長之卦乃君子之道寖長之時也敦者
 厚之至也相應而相從理之常也復之六五非應而
 中以自考臨之上六无感而志在於内不曰厚之至
 乎故在復則曰敦復在臨則曰敦臨
坤下/巽上
[002-60a]
 伊川曰凡觀視於物則為觀平/聲為觀於下則為觀去/聲
 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於下也觀去聲示也不音者
 皆如字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伊川曰予聞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為天下之
 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觀仰而化也故為天下之觀
 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不可如既薦之後則下民
 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盥謂祭祀之始盥手酌鬱
[002-60b]
 鬯於地求神之時也薦謂獻腥獻熟之時也盥者事
 之始人心方盡其精誠嚴肅之至也至既薦之後禮
 數繁縟則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時矣居上者
 正表儀以為下民之觀當莊敬如始盥之初勿使誠
 意少散如既薦之後則天下之人莫不盡其孚誠顒
 然瞻仰之矣顒仰望也
 注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彖曰大觀去/聲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去/聲天下觀去/聲盥而
[002-61a]
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
 白雲曰大觀在上以巽順之徳居中正之位初未嘗
 有心於示人也其誠明之著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
 於四體有不可揜者焉觀之者至於不期化而自化
 是之謂神道神道之謂大觀且觀之天則天亦无所
 示也特四時不忒而已因四時不忒而萬物自生自
 化故知四時不忒是謂天之神道由人言之亦曰天
[002-61b]
 之大觀也聖人大觀其道同天則下觀而化也宜矣
 曰設敎者天无敎聖人主敎雖以不敎敎之亦曰設
 敎可也帝堯之則天孔子之欲无言皆是道也
 雷氏曰順者以順動也巽者以風敎入於人心非威
 刑以率之也中者如極之建而民取中正者如表之
 立而民取正人君以此而示天下天下觀而化之矣
 在上而中正者九五也隂陽不測之謂神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莫非自然此天之神道也聖人
[002-62a]
 觀天之神道以設敎不怒而威不言而信天下之民
 不知所以然而心自服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去/聲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
 伊川曰風行地上周及庶物為遊歴周覽之象故先
 王體之為省方之禮以觀視民俗而設為政敎也如
 奢則約之以儉儉則示之以禮是也省方觀民也設
 敎為民觀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002-62b]
 伊川曰六以隂柔之質居遠於陽是其觀見者淺近
 如童稚然故曰童觀陽剛中正在上聖賢之君也近
 之則見其道德之盛所觀深遠初乃遠之所見不明
 如童蒙之觀也小人下民也所見昬淺不能識君子
 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謂之過咎若君子而如是則可
 鄙吝也所觀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故曰小人道
 也
六二闚觀利女貞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002-63a]
 注六二所見者狹故曰闚觀猶有應焉不為全蒙
 伊川曰二應於五觀於五也五陽剛中正之道非二
 隂暗柔弱所能觀見也故但如闚覘之觀耳闚覘之
 觀雖少見而不能甚明也二既不能明見剛陽中正
 之道則利如女子之貞雖見之不能甚明而能順從
 者女子之道也君子不能觀見剛陽中正之大道而
 僅能闚覘其彷彿雖能順從乃同女子之貞亦可羞
 醜也
[002-63b]
 龜山曰大觀在上而二以隂柔在下卦之内五之宗
 廟之美室家之好非二之所能見也闚觀而已夫視
 不出閨門之内為女子之正則利矣居大觀之時而
 為女子之正是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伊川曰觀我生謂動作施為出於己者
 白雲曰六三順而應上可以進也柔不當位可以退
 也觀我道之可進而進可退而退則為不失進退之
[002-64a]
 道矣
 誠齋曰必進忘其身必退忘其君皆失其道也欲進
 退不失其道其惟觀我生乎生出也才德自我出者
 也我之才德可以進而不進是使赤子不得乳其母
 也未可以進而進是未能操刀而製錦也此亦學者
 事也若夫聖人仕止久速唯其可而已何必量已哉
 六三九五皆曰觀我生辭同而德異六三察已以從
 人九五察人以修己
[002-64b]
 雷氏曰子使漆雕開仕曰吾斯之未能信其是之謂
 乎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賔也
 九五剛明中正居尊履帝位而不疚光明者也而又
 體巽故有樂善忘勢尚賢之象尚賔者尚賢也四切
 近之觀見其道故云觀國之光觀見國之盛德光輝
 也夫聖明在上則懷抱才德之人固宜仕於王朝効
 其智力上輔其君以施澤於天下故云利用賔于王
[002-65a]
 古者賢有德之人則人君賔禮之故士之進仕於王
 朝則謂之賔忠臣嘉賔賢有徳之稱也爻言利用賔
 于王而象言尚賔者夫子恐人貪國之光不待禮至
 而往也爻恐失時象恐輕進聖人之心可謂委曲丁
 寧矣采伊/川語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伊川曰九五居人君之位時之治亂俗之美惡係乎
 已而已觀已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則是已之
[002-65b]
 所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我生出於己者王輔嗣云
 觀民以察已之道是也
 漢上曰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諸身徴諸庶民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上九道之已成處觀之極不當其任者非若小人女
 子之童闚又无進退之疑无賔王之利者也故觀其
 生九五之君六四之臣皆在所觀也昔武王既已革
 命天下歸心四方英賢雲集幅輳放牛歸馬垂拱无
[002-66a]
 為盛德光輝爛然可覩所謂童闚之觀者可勝言哉
 用賔于王者為不少矣然伯夷守節甘采薇於首陽
 者何哉蓋觀其武王之革命羣賢之趨時赴功若有
 不足者焉遂作歌曰神農虞夏忽焉殁兮我安適歸
 其志未能平也歟夫觀之時天下既定人知趨時赴
 功觀其國之光華為急而不知趨時之弊又有甚焉
 是以後世風俗奔競委靡不振去道日遠矣孟子稱
 伯夷百世之師也聖之清者也所謂君子无咎者也
[002-66b]
 或曰以此為説通則通矣與蠱之上九无乃相類乎
 曰不然蠱之時天下方弊六五以柔居尊下有陽剛
 之臣為之應足以幹蠱而用譽上九以剛明之才无
 應援而處无事之地是賢人君子負經濟之才不偶
 於時不見知於當世之君者也非遇其時不出也非
 志有所未平也觀之時天下既定九五以剛居尊下
 皆隂柔奉命之臣國之盛德光輝爭先覩之為快上
 九以剛明之才處一卦之上觀其時之所尚懼後世
[002-67a]
 不能无弊將以振起風俗清介自守不屑天下之事
 其志有所未平也雖然武王周公急於救當世者也
 伯夷之心將救後世者也或疑湯武之事見於革卦
 不知革之時是方革命之時也觀之時是天下既平
 之時也
 
 
 
[002-67b]
 
 
 
 
 
 
 
 學易記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