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75 周易衍義-元-胡震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衍義卷十四     元 胡震 撰
坎下/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渉大川利貞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渉大川
乗木有功也
 渙離散也卦之才有亨之義人之離散由乎中心王
 者有廟聚祖考之精神以復人心之本然則離散可
[014-1b]
 合而天下无事矣人之離散由乎險阻之未平利渉
 大川則險難平復離散者可合而天下无事矣利貞
 合渙散之道在於正固也夫自古有人心離散而宗
 廟為墟者以其失正也神州陸沉者人心䧟溺者以
 其失正也廟制之立也有祖在北三昭三穆以次而
 南太祖之廟始祖居之昭之北廟二世之君居之穆
 之北廟三世之君居之昭之次廟四世之君居之穆
 之次廟五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廟六世之君居之穆
[014-2a]
 之南廟七世之君居之以廟之向則南向也以廟之
 制則門堂室廟寢而牆宇四周也及其祫於太廟之
 室中則太祖之東向自如羣昭之入於此者皆引於
 北牖下而南向羣穆之入於此者皆列於南牖下而
 北向凡羣廟之列則左為昭而右為穆也祫祭之位
 則北為昭而南為穆也王者至於有廟以四海則來
 助以美物則咸備受諸侯之來朝納蠻夷之貢賦不
 特聚祖考之精神而報本追逺亦可以合人心之精
[014-2b]
 神離散者豈不可以合乎方天下之居於險難也此
 人心渙散之時利渉大川則世變之風波自我平之
 人情之巇險自我安之神州之陸沉自我定之綱常
 之紊亂自我理之㓂賊之擾攘自我寧之險既濟則
 危者安險者夷人之蕩析離居者復合而濟渙之道
 得矣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以
 九居二剛來居二隂之間而不為二隂之所䧟居下
 卦之中剛而得中若在下則窮矣今既居中則不至
[014-3a]
 於困窮以六居四柔得正位而上與九五相同君臣
 相比渙之可以亨也此以卦變釋卦體也王假有廟
 王乃在中也天下離散之時王者收合人心至於有
 廟乃是在其中也相維辟公天子穆穆享帝立廟人
 心之所歸從也王者拯渙之道在得其中而已故古
 人建國設官以為民極而宗廟為先宗廟者收其心
 之渙散而存之也利渉大川乗木有功也巽木居坎
 水之上乗木有功之象也木為仁拯渙散之道唯天
[014-3b]
 下之至仁足以有功也湯武以至仁而收桀紂渙散
 之民漢祖以至仁而收暴秦瓦解之民太宗以至仁
 而收亂隋土崩之民皆乗木有功之義也此卦其變
 為豐卦其象風行水上渙散之象其占則利貞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風行水上渙然離散之象人心之散亦如風之行於
 水上汗漫流離而不可收也先王觀是象救天下之
 渙散係人心之根本莫如享帝立廟設其郊祀享于
[014-4a]
 上帝使知天无二主尊尊之極也立為廟貌以時祭
 之使人知反本鬼有所歸親親之至也古之立國者
 必郊祀上帝必先建廟社以係人心所以合其渙也
 當否塞艱難之時雖欲享帝立廟不可得也唯否難
 既散之後乃始得為之天下可以无渙矣載芟之詩
 諸侯見廟以武王能渙商時之難也有客之詩微子
 見廟者以成王能渙管蔡之難也商髙宗之中興則
 寢成孔安僖公之復宇則新廟奕奕皆渙散之時王者
[014-4b]
 能假有廟也
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馬所以行者初六居卦之初渙之始也始渙而拯之
 則易為力初六隂柔九二剛中兩皆无應无應則親
 比相求初六能順乎剛中之大臣資之以拯渙如人
 之行得馬壯則吉夫輔佐之強患難之援也依憑之
 弱事業之隳也以柔弱之才圖拯渙之事惟倚豪傑
 以為輔乃能有濟而孑然孤立者不足以有濟二之
[014-5a]
 剛其剛健自有容歟其伾伾而有力歟其力量足以
 驅騁歟以初六之柔順濟之以九二之剛健由是而
 拯生民之渙夫亦何難之有如之何而不吉象曰順
 也假使初六以隂柔之才而順乎陽剛之助以无位
 之弱而順乎有位之強其猶韓信從蕭何陳平從魏
 无知雲臺之將從鄧禹秦府之士從元齡歟雖然初
 之用拯亦不可以後時也履霜不戒堅氷至焉螻蟻
 不治長隄壞焉聖人所以取其馬壯者亦取乎致逺
[014-5b]
 之速而拯渙之早也
九二渙奔其机悔亡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
 奔者來之急也机者憑據以髙安也當渙之時九以
 陽剛來居二位二安靜之位也故有奔其机之象此
 剛來之所以不窮也夫惟安靜然後能一天下之動
 未有不安其身而能濟天下之渙者也二之奔机則
 以靜而制動以安而濟危以中而制不中救世安民
 之志願行乎患難而不動聲色卒於渙其難故曰悔
[014-6a]
 亡團城曰人之處渙多助則安而寡助則不安力合
 則安力分則不安初六歸心以戴二正二之所謂机
 也初之柔固有賴於二之剛二之剛又不可不憑初
 之柔无位者固頼有位者之援而有位者又慿無位者
 之力二能不恃其剛无自廣以狹人則人心皆將我
 歸天下之散者聚離者合悔何有焉楊氏曰君子當
 平世為霧中之豹為淵中之龍如酣寢而不聞非楊
 也君子當亂世為决川之禹為救火之僑雖焚溺而
[014-6b]
 不避非墨也吉凶與民同患當其可而已九二以剛
 中之才當渙離之時逢九五剛健中正謙巽之君當
 奔走而赴之濟難而况居大臣之位乎得其志願何
 悔之有幡然而改伊尹奔湯以濟納溝之難也舍築
 而起傅說奔髙宗以濟大川之難也机者君所憑也
 不言君而言机者不敢斥所尊也雖然有似之而非
 者石厚之奔州吁荀爽之奔董卓淫奔也非奔机也
 學者審諸
[014-7a]
六三渙其躬无悔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渙散也散私故能濟渙而无悔夫私心之欲散不欲聚
 猶衆心之欲聚不欲散也私心不散一膜之外物之
 藩籬私心一散天地之間何物非我私心散則人心
 聚私心聚則人心散六三之渙其躬非謂復禮為仁
 之必先於克己也非謂意必固我之俱无也當知夫
 凡厥有生均氣同體之不可有已也洞然八荒皆在
 我闥而皇皇四逹也天地萬物本吾一體不可以有
[014-7b]
 我也吾躬之私一渙則内外合矣天下无渙之可言
 物我平矣天下无渙之可見千萬人共為一心矣天
 下无渙之可指其孰為悔人唯不能忘我然後物我
 分人唯不能勝已私然後人己判人已物我為一矣
 奚其渙象曰志在外也吾志濟時也朱子發曰六三
 處不當位近險宜有悔然不與險爭動而之上自脫
 於險非拯時之渙以濟人者也其正躬卑巽以逺於
 悔者乎蘧伯玉聞衛亂而之近闗杜洩葬叔孫豹而
[014-8a]
 行之時乎
六四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渙其羣元吉
大光也
 羣者聖人之所欲渙以混一天下者也六四巽順正
 體居大臣之位同九五陽剛之君能渙散小人之私
 羣以成天下之大羣可謂大善之吉丘聚之髙也夷
 平常也方渙散之時而能致其大聚是渙了小小底
 羣隊併合做一箇大羣隊此非平常所見所能思及
[014-8b]
 也非大賢大智孰能如是夫合私黨以為羣天理之
 公也私則以利而合公則以義而合私則以勢而合
 公則以理而合六四之渙其羣非曰絶吾親故也非
 曰棄吾同列也非曰鄙吾同類也周而不比中國為
 一人廓然大公視天下為一家如蕭何之輔漢高還
 定三秦滅項平楚趙普之輔宋祖收蜀收閩收吳越
 收淮南收荆楚皆是渙其羣渙有丘之義象曰光大
 也處渙之心能以光大之徳而公天下為心宜其吉
[014-9a]
 也楊氏曰散其大者雖如山岳而存其小者尚如丘
 陵散猶不散也不忽其丘陵之小而懷匪夷之思必
 盡平夷之而后已然后元吉而光大慕容紹宗之不
 追侯景僕固懷恩之不平河北皆有丘而不思夷之者
 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天下有大險難如一身有大疾病除大病非一汗則
 疾不改排大險難非大號令則難不散何謂大號發
[014-9b]
 號施令必大為先小者碎者雖多无補也商人所大
 病者其政貪散財發粟之令一出而四海服秦人所
 大病其政酷約法三章之令一下而萬民恱大者舉
 矣何必多乎哉然除疾有二疾而不汗者死汗而復
 反者亦死散難有二无大號者民弗從有大號而復
 反民亦弗從令之以薄歛而行之以重賦令之以輕
 徭而行之以勞役令之以省刑而行之以峻法是反
 汗也令出而民從之令反而民去之天下之難何時
[014-10a]
 而散乎又曰渙王居无咎居之為言執之以金石之
 堅行之以四時之信固守不遷之謂也是斯可以正
 位凝命而永无咎故曰王居无咎正位也朱子曰九
 五巽體有號令之象當渙之時能散其號令與其居
 積則可以濟渙而无咎渙王居散財發粟之意朱子
 曰渙之時民思其主居正位乃无咎故禹别九州而
 始於冀湯勝夏而歸於亳武王勝商而至於豐漢祖
 興而先定闗中王位正則渙散知所歸矣渙一也而
[014-10b]
 再言之者汗其大號取其散所以欲渙也王居正位
 取其正所以合渙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渙其血逺害也
 渙是渙散底意思事物有當散底號令當散積聚當
 散羣隊當散思意當散患難當散血隂也六三隂也
 上九陽也三居險陷之極不中不正上若下從於三
 陽為隂所累不能出於渙也險有傷害畏懼之象上
 九若捨六三而不從則是渙其血去逖出自然无咎
[014-11a]
 去者所以離之逖者所以逺之上九出渙者有三善
 焉陽明剛健足以濟渙一善也居巽體剛而理順二
 善也應在險極能逺其害三善也禍難既散脫然處
 於无用之地全身逺害其子房從赤松子遊大夫蠡
 去越之時乎
[014-12a]
兌下/坎上
節亨苦節不可貞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
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
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節者有限而止也事不可以无節亦不可過節能節
 所以致亨而苦節亦所以致窮天下之理至於中而
 止中者處節之道也人心毎易好髙也好髙不已則
 僭不可不節也而節之過則又俯而卑替人情毎易
[014-12b]
 好文也好文不已則奢不可不節也而節之過則又
 儉不中禮人情毎易好勝也好勝不已則亂不可不
 節也而節之過則又流于委靡峻宇雕牆宫室之不
 節也貊道之无宫室百官則又節之苦焉酒池肉林
 飲食之不節也豚肩不掩豆則又節之苦焉要皆非
 中道也唯節而適中則自有亨道苦節而過中不可
 以為貞也古者王侯公卿大夫宫室之制度宗廟之
 隆殺樂舞之多寡衣服之等差各有其節則士不可
[014-13a]
 以僭大夫大夫不得以僭諸侯諸侯不可以僭天子
 豈非節之所以致亨而不節則不能亨也彖曰節亨
 剛柔分而剛得中以卦體釋卦辭六爻之位剛柔相
 半而二五皆陽剛剛柔相半則无此强彼弱之患
 二五陽剛得中則无太過不及之失節之所以亨也
 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又以理言過節之所以不亨
 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内兌外坎說以行
 險也人於所說則不知止遇難險則思止說而知止
[014-13b]
 為節之義五居尊位處得中正主節之君節而能通
 也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此極
 言節之道天地有節則春夏秋冬各遂其生長收藏
 之序而四時成只自然之節聖人法天道自然而節
 之以制度制度一立則上下有分名器有等出費有
 經然後財不傷民不害朱子發曰凡物過則苦味之
 過正形之過勞心之過思皆曰苦苦節則違情性之
 正物不能堪豈正道也哉申屠狄之潔陳仲子之亷
[014-14a]
 非不力也立節太苦不可正也故曰苦節不可貞其
 道窮也司馬温公曰兌說也和易也坎險也嚴峻也
 知說而不知險則民不肅知險而不知說則民不親
 不肅則慢不親則乖慢與乖亂亡之道也是以說以
 行險得節之宜也潘氏曰二十四氣半謂之節半謂
 之中蓋物不可以无節節不可以无中審乎此則思
 過半矣此卦其變為旅卦其象水在澤上有節之象
 其占則亨也
[014-14b]
象曰澤上有水莭君子以制數度議徳行
 澤之容水有限過則盈溢是有節之象君子觀之
 以制數度議徳行數多寡度法制古者之制器用宫
 室衣服莫不有多寡之數隆殺之度存乎其間使賤
 不踰貴下不侵上以是為節故貴賤上下各安其分
 不至僭差也存于中者為徳發於外者為行議者商
 度而求其中節也講眀徳行則知知仁勇之三徳孝
 友睦婣任恤之六行各有所止議徳則無惡徳議行
[014-15a]
 則无過行而修身之道得矣洪氏曰立一定之數度以
 應不一之徳行則澤之節水也隨其徳行之輕重而
 處以數度之適當則名器不濫猶澤受之水而有節
 也楊氏曰約民以制以制為制也先民以身以身為
 制也故以制度數為未足必反而議吾身之徳行嗚
 呼周矣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初能固守終或渝之不謹于初安能有卒節之初聖
[014-15b]
 人之戒深矣初以陽在下上復有應好動也當節之
 初在下无位謹宻不出自无咎也夫處出之義大矣
 君子之出非心之欲出也時行則行動以天也君子
 之處非心之欲處也時止則止靜以天也時无成湯
 伊尹終于莘野之夫時无文武太公終於釣渭之叟
 初九无位於下而遽欲出焉是躁進也是奔競也是
 貪禄位也焉得无咎初九以時與位之未可而不出
 户庭何咎之有象曰知通塞也聖人又恐人之泥于
[014-16a]
 言也象復發之曰知通塞也所謂通塞者邦有道則
 見邦无道則隱用之則行舎之則藏時未可出不出
 户庭天理也然時則可出則出户庭亦天理也尾生
 之信不知通塞者也故君子貞而不諒繋辭夫子釋
 此爻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宻則失臣
 臣不宻則失身幾事不宻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宻而
 不出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象曰不出門庭失時極也
[014-16b]
 可行不行失節之正道也括囊无咎固所以逺害然
 非坤之六四則有緘黙之咎不事王侯固所以全節
 然非蠱之上九則有傲物之愆九二居大臣之位有
 剛中之徳上逢九五陽剛中正之君謂宜佐其君制
 度數以節天下之欲議徳行以節其君之欲此其時
 極不可失也今乃下同初九處士之節而私淑于門
 庭之内而不出承六三之隂柔而暱於情比之私方
 頴陽之髙孤竹之風非不可以全名也如天下蒼生
[014-17a]
 何知節而不知通是知守己以為節而不知應時以
 為節失徳失時所以凶也象曰失時極也極中也知
 守位之中而不知失時之中故凶雖然九二之所以
 失時者有三罪焉以剛而居柔是為不正不正一罪
 也以剛而居說是為失剛二罪也上承六三之隂柔
 是為比邪三罪也節之道貴乎剛中正二失其剛中
 之徳而應九五剛中正異矣塞而不通固其所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014-17b]
 六三居兌之極隂柔不中不正說而不知節者也君
 子以理約己以道制欲非无所說也說而知止故无
 不節之嗟若六三極乎說而不知節乘剛而臨險說
 極則悲奢侈自奉至于人惡其盈鬼瞰其室天收其
 聲然後感嗟慨嘆亦何及矣自取之也又誰咎哉石崇
 以之使三之和說而節之以剛健和說而行之以中
 正是所謂知和而和復以禮節之奚至於可嗟而无
 所歸咎横渠曰能嗟其不節有過之心則亦无咎也
[014-18a]
 武帝下罪已之詔徳宗下奉天之詔而天下說是矣
 知以不節為嗟則知節之為說矣
六四安節亨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安者順而无所勉强之謂節之為義以安為善出于
 勉强者不足亨出于自然者乃可亨人孰不恭也恭
 而安者為難人孰不孝也孝而安者為難利仁者不
 如安仁者之為至强禮者不若安禮者之為愈也箕
 踞以自縱者節之以肅容正襟之儀則有勞而不堪
[014-18b]
 之狀短褐以自肆者節之以垂紳正笏之容則有拘
 而不舒之心是皆不安于節者也六四柔順得正上
 承九五甘節之君動容周旋自然有節設施措慮无
 往非宜言有物行有恒左中䂓右中矩内以節吾心
 之欲上以節君心之欲下以節民心之欲宜天下蒙
 不傷財不害民之福故亨非六四之亨也代宗欲致
 太平而楊綰以清徳相曽不崇朝而黎幹崔寛郭子
 儀翕然而承之非承綰承代宗之道也使綰之清節
[014-19a]
 不出于安而出于强三子者肯心服而承之乎象曰
 承上道也承九五中正之道也有明此義而居大臣
 之位雖使伊尹之放太甲正商邦而不踰人臣之節
 周公輔成王朝諸侯而不踰人臣之節是皆安于臣
 節之所以亨也
九五甘節吉徃有尚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九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為節之主所謂當位以節
 中正以通者也在已則安行天下則說從節之甘美
[014-19b]
 者也其吉可知以此而行其功大矣故徃則有可加
 尚也夫節道之美莫善于中正中正之道是為甘美
 之節九五之甘節吉者以之節一家則閨門有章宫
 庭有度一家之美可尚也以節一國則官箴不踰王
 度不越一國之美可尚也以之御使天下則貴賤有
 定分長幼有大倫天下之美可尚也玩甘節之義則
 知道之不偏功之足尚也以位言之則為九五五則
 當節之任者也以卦體之義言之則為險險者節之限
[014-20a]
 也以卦象言之則為水水者以防而節者也其曰甘節
 非諂民以為甘中正以為美也其行有尚非詭遇以
 為功甘節以為功也象曰居位中也是道也王者之
 節民以禮此道也文公曰九五甘節與禮之用和為
 貴相似是不辛苦喫力底意思甘便對那苦楊氏曰
 卑宫室惡衣服菲飲食禹何其節也致美乎黻冕致
 孝乎鬼神致力乎溝洫又何華也此其所以徃有尚
 而天下皆受其吉康歟
[014-20b]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天下之至不善者悔也天下之至善者亦悔也人之
 悔也必有失而後悔必有惡而後悔必反道以致凶
 敗徳以致失而後悔是悔故不善之所致悔而能改
 則亡其不善矣宫室屋廬以為居而必欲節之以巢
 居穴處之陋弁冕衣服以為禮而必欲節之以皮冠
 野褐之朴鐘鼓絲竹以為樂而必欲節之以簣桴土
 鼓之陋犧牲粢盛以為祭而必欲節之以豚肩不掩
[014-21a]
 豆之簡或恐有拂戾而難行潰裂而難禁固守不通
 反為凶矣上六居節之終苦節者也貞固守之亦凶
 道也然執苦節以為是者固有終凶之憂悔苦節以
 為非者必有亡凶之喜知悔乎此能察安節之亨從
 甘節之吉矣象曰其道窮也苦節不可貞貞則凶其
 道窮也卦辭之言苦節因節之亨而致苦節之戒也
 上六之苦節因苦節之失而開之以節亨之路也吾
 觀節之象上而朝廷宗廟之典則下而鄉里州里之
[014-21b]
 法式大而朝覲㑹同之制度微而冠婚䘮祭之儀章
 皆秩然有中正之節過乎中正是為无節不及乎中
 正是為苦節苦節而知悔者其亦即中正以通之義
 而紬繹之可也伊川曰悔亡損過從中之謂也司馬
 温公曰三極説而過乎中故曰不節若則嗟若上極
 險而過乎中故曰苦節
[014-22a]
兌下/巽上
中孚豚魚吉利渉大川利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
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渉大川
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中孚者信之由中而感于人者也豚躁魚冥難感之
 物也飼之以信則應期而集况于人乎故曰豚魚
 吉忠信可以蹈水火况渉川乎故利渉大川守信之
 道在于堅正故利貞也夫天下之言誠者多矣而知
[014-22b]
 誠之所以為誠者鮮矣小人硜硜而必信者不足以
 為信好信而蔽于賊者不足以為誠尾生白公之信
 不足以為誠大學之必先格物致知而后能誠意正
 心者非它也欲其先知天下之至理然后誠意之功
 不差焉中庸之必先明善而后誠身者非它也欲其
 先明善道之正然后誠身之道不悖焉元亨誠之通
 利貞誠之復誠非正不誠正非誠不正大而天道於
 穆不已資始萬物此誠也廣而地道厚載不匱資生
[014-23a]
 萬物此誠也大本逹道此誠之體用為天下國家
 有九經此誠之見于推行也誠而不失其正有實心
 以為之機括有實理以為之綱維冥頑不靈之豚魚
 可以感之也顛沛流離之世變可以濟之也古之聖
 賢魚鼈則致其咸若百獸則致其率舞鳯凰則致其
 來儀非至誠之正孰能如是耶流言之變赤舄几几
 陳蔡之厄絃歌自如非正誠之正足以彌綸歟彖曰
 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説而巽孚乃化邦也以卦體
[014-23b]
 卦徳釋卦名義以全體言則二隂居中為中虚中虚
 者信之本以二五言則二五陽剛為中實中實者信
 之實内外皆實而中虚為中孚之象上巽下説上至
 誠以順巽于下下有孚以説從其上如是其孚乃能
 化于邦國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渉大川乗木舟
 虚也此卦義卦象釋卦辭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
 也誠者天之道在人則曰性在性則曰正正者中孚
 之本中孚所利者正而此性之正發為是孚无非用
[014-24a]
 中之信也天人相感通之理盡在是蔡氏曰虚者所
 以受信實者所以為信中孚之義也孚字從爪從子
 如鳥抱子之象所抱者實有物也實有物所以人自
 信之覆乳者必剛外而柔内雖柔外非陽剛則不生
 故剛得中而為孚也楊氏曰中孚所動至微而信豚
 魚至危而蹈水火至顯而化邦國至幽而應乎天一
 誠所感焉徃而不動哉海客之機心海人未知而鷗
 鳥先知此中孚之至信所以及豚魚燕客之忮心秦
[014-24b]
 人未覺而白虹先覺中孚之利貞所以應乎天此卦
 其變為小過卦其象風順而入澤孚于物之象其占
 則利貞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澤虚而善受風順而善入為孚于物之象君子觀其
 象以議獄緩死此以獄成而得其情為孚議獄者詳
 其輕重之宜求其入中之出緩死者思其可生之路
 求其死中之生獄成矣而猶議之罪至死矣而猶緩
[014-25a]
 之唯恐失其實而傷其生所以用中孚也象兌口以
 議獄象巽之委曲不果以緩死若夫元惡大姦不在
 是典四凶无議法少正夘无緩死楊氏曰好生洽民
 舜之中孚也不犯有司天下之中孚也天下中孚則
 萬心一心矣烏巢可窺况豚魚乎中庸曰誠不可揜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君子之於人固不可以輕信亦不可以縱所信也不
 度其可信而信之非也得其所信而又復它者亦非
[014-25b]
 也未得所信則貴審不貴妄既得所信則貴專不貴
 二也世固有輕信凶人而自陷于凶徳者亦有輕信
 亂人而反貽身禍者始之不謹固難致吉幸而能定
 交而求擇善而從矣然信道不篤秉志不堅亦何以
 為信哉審其所從則吉亂其所從則凶此聖人初九
 而係以虞吉者初與四為正應四巽體而居正无不
 善也初而應四是能審度善人而得其所從吉道也
 又曰有它不燕初既與四應於此而又有它志焉是
[014-26a]
 信不專一不信四也是不信道也將何時而安燕乎
 中孚之初九其與人交而止于信之道乎爻以謀始
 之義大故不取相應之義若用應則非度也象曰志
 未變也虞度之始志意未有變遷也雖然豈唯擇交
 為然擇術亦然從孔孟之道而復入異端佛老之學
 則不安從堯舜文武之道而復入楊墨盜跖之行則
 不安楊氏曰邪不閑則不可與言存誠偽不去不可
 與言著誠中孚之誠不可不防其有它也責子在初
[014-26b]
 閑家在初防心亦在初虞之為言防也儆无虞戒不
 虞是也不及其初志之未變而防之俟其亡而追災
 而撲曲而揉决而隄則噬臍无及矣一貞之外无非
 妄一誠之外无非偽妄與偽皆所謂有它者也一毫
 有它則惕然而不安矣不忠不信不習當如曾子之
 日省三勿視勿聽勿言勿動當如顔子之所克復其
 庶幾乎不燕不安也
九二嗚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象曰
[014-27a]
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天下至誠感通之機物理猶人情也以迹而觀則有
 幽有顯至誠所通則无幽而无顯以迹而觀則有内
 有外至誠所通則无内而无外二陽剛得中有中
 孚之實九五陽剛得中亦有中孚之實二與五以分
 則君臣也以義猶父子也以莫逆猶朋友也五唱於
 上而二和之其猶嗚鶴于在隂之地其子亦和之民
 之秉彛好是懿徳好爵我有彼係慕好爵之意同
[014-27b]
 亦不期然而然者公卿大夫此人爵也五倡于上二
 和于下苟不與之共天位食天禄乃士之尊賢也非
 王公之尊賢也曰吾與爾縻之則是至誠而樂與賢
 者共之也以物理而推之人情中孚之感通固如此
 象曰中心願也言于中心至誠所願也文公曰看來
 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是兩箇都要這物事所以
 鶴鳴子和是兩箇中心都愛所以相應如此楊氏曰
 九五之君不私此爵禄于已而九二无一毫之忌疾
[014-28a]
 樂與羣賢共之則同類何疑而不孚何畏而不應乎
 昔有忌仲舒之經術而薦之以相悍藩不說真卿之
 剛正而薦之以使叛臣豈中心之孚也故居大臣之
 位而嫉賢能如此亦可謂愧于中孚之九二矣繫辭
 夫子釋此爻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
 應之况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
 違之况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
 逺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
[014-28b]
 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蔡氏曰萬物不窮感
 應二端而已故夫子取中孚九二之詞而推廣其理
 也居其室即在隂之義出其言即鶴鳴之義千里之
 外應之即子和之義言行乃感應之樞機也善者主
 善之理也人以善而感應則感應同乎天矣故曰動
 天地誠信感通莫大乎言行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

[014-29a]
 天地之至善者信也天下之至不善者亦信也信之
 為義大可以經天地贊化育微可以感動植酬事變
 天子不信不保四海諸侯不信不保社稷大夫不信
 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信不保四體如土之兼旺四季
 如中之兼統四方天下之善未有加于信也胡為而
 亦有不信蓋信所當信是為至善信所不當信是為
 至不善六三隂柔不中不正既失所信之道與上九
 為應上九信之窮者六三視之乃不中不正之對敵
[014-29b]
 也以柔說不中正之人而應巽諛不中正之人其相
 與為信失其道也或鼓張或罷廢或悲泣或歌樂疑
 惑无定而唯所信之是從如是而信其不信也何異
 象曰位不當也謂其以柔居剛而自失正也已自不
 信又何孚于人乎楊氏曰單騎可以見虜赤心可以
 降賊誠一動于中則敵變而為和順竊鐘自掩其耳盗
 金謂市莫見偽一感于中則酬酢者變而為仇敵六
 三之得敵不一以致之不誠則心不一而疑惑矣心
[014-30a]
 不一而疑惑鼓罷泣歌其見于聲容也不常如之何
 以感人哉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
 月受日光望則與日敵四柔近五有月幾望之象古
 者駕車四馬兩服為匹兩驂為匹初與四相應匹馬
 也夫孚道貴一而不貴二一則純二則雜純則誠雜
 則偽六四柔順得正居近君之位月㡬望者謂
 權之盛君之近如月之幾望也然居近君之位已有
[014-30b]
 權盛之嫌六四若能絶其私黨而信於君者專去其
 淫朋而信於君者固如馬之亡其匹儔而自結于明
 主利見乎大人則不係于係累之私而能成中孚之
 功固无咎也六四其質中虚中虚者孚信之本也其
 體巽入巽入者孚信之用也使六四之志不一方欲
 為忠國愛君計又欲為朋黨私類計方欲為正主庇民
 計又欲為所識窮乏計則用志雜而不精忠信二而
 不一何以无咎象曰絶類上也絶其朋類而上比九
[014-31a]
 五也自此道之不明于天下于是有立私交以欺君
 者于是有援外交以二君者于是有立朝中黨而動天
 子難去之歎者安得不明馬匹亡之義哉楊氏曰六
 四不盈如月之近於望不黨如馬之亡其匹其中心
 之誠人信之君信之天信之又何咎矣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九五剛健中正中孚之實而居尊位為孚之主者也
 攣如固結之義位正而有孚是以誠實固結天下之
[014-31b]
 心若拘攣然又下應九二陽剛中正之臣君道如此
 可謂得其正矣何咎之有夫君心之誠偽乃人心離
 合之本好禮不由中則徒飾文貌耳誰其敬好義不
 由中則勉强于事為耳誰其服好信不由中則纎悉
 于詔令耳誰其用情盛徳之君誠于為禮則表裏皆
 禮而人心以禮合誠于為義則表裏皆義而人心以
 義合非有所期之而合也民之秉彛好是懿徳是固
 良心善性之發于自然而不容已苟無忠信誠懿之心
[014-32a]
 以莅之心雖固結之民能不解乎象曰位正當也以
 剛居剛中而且正是此以孚實而感民心之孚也温
 公曰攣者何拳拳之謂也居於盛位為物之主必拳
 拳然盡誠于物固結不解然后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誤信小人者其過小終信小人者其過大暫然而輕
 信者不足為君子之蔽蒙然而偏信者深足為君子
 之累誤信之事堯不能不失之四凶周公不能不失
[014-32b]
 之于管蔡子産不能不失之于校人終信之事楚文
 之寵信申侯明皇之酷信林甫秦皇之酷信方士皆
 迷惑而不知反者也上九不中不正下應隂柔邪說
 之人是信非所信也居中孚之極處信之窮无變通
 之道如翰音之登于天翰音雞也以棲于塒棲于桀
 之物而欲登于天豈非妄信小人之極而不知變者
 歟貞固守此凶之道也象曰何可長也嗚呼信本无
 失人自失之信本无窮人自窮之以上九之轉凶為
[014-33a]
 吉非曰誠信之咎復有它道也盡其性以盡人之性
 以盡物之性盡物之性而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與天
 地參矣大抵皆誠之心推之唯能信其所當信變妄
 為正信則中孚之外无貞吉矣楊氏曰上九處中孚
 之極為中孚之聲此妄而盗真詐而盗誠者也乃挾
 其聲之善鳴下欲以動夫衆上欲以動夫君而躐取
 髙位求之不得得之不可久雖正亦凶况不正乎如
 樊籠之雞乃欲一飛而登天上乎晉之王衍唐之訓
[014-33b]
 註是也
[014-34a]
艮下/震上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
下大吉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
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
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
而下順也
 小過而有大吉以其當於理而稱其事也小者之過
 有可致亨之理而所以致亨者莫利於貞正之道此
[014-34b]
 乃當於理也用之小事則可用之大事則不可如飛
 鳥之遺音不宜逆而上唯宜順而下此乃稱其事也
 既當於理又稱其事大吉宜也夫天下之不中不正
 者皆過之者之罪也堯舜之什一過之毫釐則為貊
 大禹之行仁過之毫釐則為翟顔子之義過之毫釐
 則為朱小過則小失其正大過則大失其正而易之
 為卦於大過則以正而正大事小過則以正而正小
 事獨何歟蓋易之所謂過非過於理也以其事為之
[014-35a]
 過乎當也以其行義之過乎流俗也其過也祇所以
 為中正也立非常之大事著非常之大變此之謂大
 過之事大事之過常故事之於大事則以正而吉或
 道之不敢有成或分之不敢有加或時之不敢大作
 此小事之過也而施於小事亦當以正而吉小過之
 為小過者何也陽為大隂為小四隂二陽隂過於陽
 小者過也小過二五以隂而得位得中三四以剛而
 失位不中小者過也小者之過所以亨者過所以就
[014-35b]
 中就正也然二五柔得中位以柔主事可小也剛居
 三四失位不中非剛用事所以不可大事也其事則
 小其吉則大以其過而利正也夫事當大過而過之
 小不得為正事小過而過之大亦不得為正子曰先
 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
 從先進兹亦小過其質以救一時之趨於文耳如至
 於大過則其究必有廢禮樂者又曰禮與其奢也寧
 儉䘮與其易也寧戚兹亦小過於儉戚以矯一世之
[014-36a]
 入於奢易耳如至於大過則其究必有不中度者然
 則立天下之大事時之宜大過也行天下之小事亦
 時之宜小過也時之義大矣哉彖曰小過小者過而
 亨也以卦體釋卦之名義與其辭謂小事之過而後
 亨事之當小過而後亨也汲黯擅發河内粟以救飢
 民此亦小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不失時宜
 之謂正君子制事以天下之正理所以小過者時而
 已譬之寒或過於隂暑或過於陽冬裘夏葛無非正
[014-36b]
 也與時偕行則雖過而不失其正也柔得中是以小
 事吉也此以二五言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
 也此以三四言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
 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以卦體言内實外虚中
 二爻象身上下四爻象翼飛鳥之象也伊川曰有飛
 鳥之象焉事有時而當過所以從宜然豈可甚過也
 如過恭過儉過哀大過則不可所以在小過也所過
 當如飛鳥之遺音鳥飛疾迅聲出而身已過然豈能
[014-37a]
 相逺哉事之當過者亦如是身不能甚逺於聲事不
 可逺過其當在得其宜耳不宜上宜下能順乎宜所
 以大吉楊氏曰孔子孟子何嘗不欲復東周陳堯舜
 東周終不可復堯舜終不可陳者所居非其位也所
 宜非其時也誠齋曰小過之卦君臣俱弱一也上動
 而下止上作而不應二也隂盛而陽微小人長而君
 子消三也故可小事而不可大事也鳥有山可棲若
 下舍其艮山而欲上窮乎震之太空至於无所歸而
[014-37b]
 遺音哀鳴則何及矣其魯昭公之伐季氏東晉之伐燕秦
 石晉之挑契丹是已聖人因其飛之象戒其飛之過
 此卦其變為中孚卦其象雷震於山上其聲過常之
 象其占亨而利貞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䘮過乎哀用過
乎儉
 雷震於山上其聲過常故為小過君子觀象事之宜
 過者則勉之行過乎恭䘮過乎哀用過乎儉也是三
[014-38a]
 徳者君子唯能行之若小人則為過傲為過易為過
 奢也
初六飛鳥以凶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天下之事有當小過者順則為是逆則為非順則為
 福逆則為禍順則為正逆則為邪初六以隂柔處過
 之初宜下而不宜上宜小而不宜大宜卑而不宜髙
 今乃上應九四是居下而好上人逆也居小而好自
 大逆也居卑而好自髙逆也小人輕狂遽疾躁動而
[014-38b]
 從上失在下之宜如飛鳥犯不宜上宜下之戒所以
 凶也象曰不可如何也謂不宜然而然蓋非之也楊
 氏曰初六隂柔小人常有進躐髙位必疾顛如髙飛
 之必速墜也小過諸爻皆患於過不患於不及初六
 小人一過之則進居於二而為大臣矣豈不凶于身
 而凶于國陽城欲壞白麻而徳宗不相裴延齡李甘
 欲裂詔書而文宗不相鄭注此得聖人戒初六之㫖
 歟
[014-39a]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
其君臣不可過也
 陽在上者父之象九三是也尊於父者祖之象九四
 是也近於祖而隂者祖妣之象六五是也六二柔順
 中正進則過三四而遇六五是過陽而反遇隂過祖
 而遇妣也六二上進而不陵及於君適當其臣之分
 則无咎夫小過之義莫大於中正而二則得中正之
 全者也人臣之過也必有髙亢而不及乎柔道者必
[014-39b]
 有陵僭而不合乎臣道者六二不應三不應四過四
 之陽而合五之隂是過其祖而遇其妣遇其妣則見
 其无强梁猛隘之失无陵節犯分之過合乎徽柔懿
 恭之徳矣二與五雖以同徳相應不以同徳相躐其
 從五也不敢陵及君上而適當為臣之分曰遇其臣
 則見其有虔恭爾位之意有小心翼翼之實合乎守
 節明分之操矣是則六二之遇其妣遇其臣皆所以
 就正也皆所以就中也世之挾傲物之剛而養其驕
[014-40a]
 負震主之威而肆其亢昧尊卑之分而以卑及尊忘
 貴賤之經而以賤及貴胡不觀六二所以遇其妣遇
 其臣者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不可過臣之
 分也楊氏曰九三以陽居陽故稱祖九四以陽居隂
 故稱妣六二隂柔小人居大臣之位常有過分之心
 常有弱其君之心然窺覦而不敢僭者進則九四禦
 其腹退則九三要其背故其僭不及於六五之君非
 不欲及也遇二臣之扼己不可得而過也不有君子
[014-40b]
 其能國乎周勃有驕主色而折於袁盎之一言淮南
 有反謀而寢於汲黯之死義陶侃有坐觀危亂之意
 而忌於温嶠義旗之見指皆遇其臣故不及其君也
 豈惟六二全而无咎天下國家實无咎劉仲平曰過
 乎祖則有繼世之譽過乎君則有犯上之嫌故象曰
 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閨門之内以恩掩義祖可過
 也朝廷之上以義掩恩臣不可過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014-41a]
 小人欲害君子防之不過必為所賊也虞舜喉舌之
 官堲讒說殄行夙夜惟允以此為防四凶猶得以反
 道而害正成周之世周召相與告戒凜凜乎若渉大
 川之懼亦惟大艱之戒以此為防管蔡猶得以流言
 而動摇聖輔孔子相魯首誅言偽而辨行偽而堅恐
 其亂正也以此為防齊人猶得以女樂速聖人之行
 吁甚矣小人之可畏也九三剛正居下之上羣隂之
 所疾惡也使九三恃其剛正獨立而不懼直情而徑
[014-41b]
 行无所防閑其英風貞行雖曰可尚政恐醜正之流
 乗閒置毒相與媒孽而去之天下未受吾道之福一
 身先受小人之禍如漢之蕭望之唐之五王也以剛
 正之道而賊於隂柔之手適以重端人正士之抵掌
 扼腕耳象曰凶如何也甚言其凶以為戒也然則防
 小人之道當如何曰君子憂我之愚不憂敵之知憂
 我之弱不憂敵之强宜正其身養其明全其剛而已
 初不在於知謀傾險之術也文公曰小過乃隂過之
[014-42a]
 時故二陽爻皆稱弗過是言陽弗能過也防之防隂
 也言弗能過之則當防之若不防而反從之則彼或
 得以戕賊我而凶矣二隂在下有上進之勢故當防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徃厲必戒勿用永貞象曰弗過遇
之位不當也徃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當過之時九四以剛處柔過乎恭矣无咎之道也弗
 過遇之陽弗能過於隂唯宜謹處若徃則必有危厲
 所當戒也陽性堅剛故又戒以勿用永貞當隨時之
[014-42b]
 宜不可固守也盛衰相循无小人常過君子之理苟
 恃陽剛之才而輕與隂用必受其殃不若戒謹以俟
 其復之為无咎楊氏曰當小過之世逢隂柔之君有
 羣隂用事之黨上六之小人居髙位六二之小人為
 大臣初六之小人又飛翔而並進幸而二剛分處内
 外以遏羣小徃來之衝二君子豈可以失位而不勉
 乎天下多難得一君子猶可恃以為安况九三與九
 四同徳而分處乎一蔽正室於外一衛君身於内雖
[014-43a]
 六五之弱庸可窺乎周公居東不可无召公之為保
 良平輔行不可无蕭相之居中象曰位不當也又曰
 終不可長也當隂過時陽退縮自保足矣終豈能長
 而盛也陸氏曰小者之過終不可長也戒而悼之以
 俟其復
六五宻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宻雲不
雨已上也
 雲之致雨以隂陽和隂之不自成猶陽之不獨運也
[014-43b]
 宻雲不能成雨自我西郊隂方先倡故也六五之隂
 柔不能成功正猶隂之不能成雨耳公弋取彼在穴
 弋謂以隂取隂耳公指六五穴指六二以六五之隂
 取六二之隂兩柔相得其為大事安能濟乎宻雲之
 不能成雨隂過也人君之不能成功柔過也自古以
 柔順之君而得陽剛之助者故亦有之太甲之得伊
 尹成王之得周公皆足以成繼世之美使六五以柔
 而弋取陽剛之輔則澤及天下必不至如宻雲之不
[014-44a]
 雨也惜夫象曰已上也謂隂已上不能雨也潘氏曰
 君徳之柔如此大臣當弋取岩穴之賢以輔之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象曰弗遇過之
已亢也
 過之為義過而遇理則過為无過善莫大焉過而不
 遇理則過為有過凶莫逃焉上六以隂柔之資居一
 卦之上處震動之極居過之極不與理遇動皆過之
 其違理背常如飛鳥之迅速而離過之逺所為如此
[014-44b]
 豈惟人眚天災亦至凶可知矣使上能遇於理而弗
 過則可以全上帝之𠂻可以合天則之正可以格造
 化之休何憂乎天災之流行可以充吾心本然之善
 可以合天下同然之心可以契烝民秉彛之徳何憂
 乎人眚之來集象曰已亢也髙亢而致凶也上自共
 驩下暨斯髙是也楊氏曰弗肯遇之而過之此上六
 之戾六五也弗過遇之則在可恕之域弗遇過之則
 有怙終之意離者麗也小過之時以小麗大以下麗
[014-45a]
 上宜其凶也孟子所謂自作孽不可逭也文公曰弗
 過遇之者陽微而弗能過乎隂反遇乎隂也弗遇過
 之者隂上而弗能遇陽反過乎陽也飛鳥離之取逺
 過隂過如此非隂之福也災眚洊至凶孰甚焉此可
 為小人過盛者之戒
[014-46a]
離下/坎上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
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既濟者事之既成治之既平水火相交相與為用而
 生養之功成故曰既治道之既濟則亨通矣當此之
 時卑不偪尊賤不踰貴下不陵上貴賤履位愚智異
 處賢不肖襲情位當而不亂小謂隂大謂陽初九九
 三九五陽居陽位君子自得其所處也六二六四上
[014-46b]
 六隂居隂位陽得位而隂小亦得其位小者亦利於
 正是小人各安其分而无失正之嫌此既濟之所以
 亨也初吉終亂天下之治易長亦易消也易隆亦易
 替也今綱常一正六紀一定誠吉也然三綱六紀安
 知其終不亂乎今朝廷清明邦家寧謐誠吉矣然朝
 廷邦家安知其終不亂乎今教化流行政令昭明誠
 吉矣然教化安知其不湮晦政令安知其不舛逆乎
 此徹桑土於未隂雨也而鴟鴞作懲桃蟲於拚飛也
[014-47a]
 而小毖作聖人夫豈過為之慮哉誠懼夫警備不忘
 尚有不虞一懷晏安禍亂至矣楊氏曰出多難入无
 難是為既濟之世當是之時小者亦亨况大者乎蓋
 无一人不亨无一事不亨无一物不亨如濟川焉舍
 川而陸舎舟而轂危者安險者濟何憂之有然人皆
 儆於洪流莫或儆於夷塗人皆懼於覆舟莫或懼於
 覆車是以初吉而終亂也秦滅六國而秦自滅晉平燕秦
 而晉自亂隋取亡陳而隋自亡唯聖人能内外無患自非
[014-47b]
 聖人外寜必有内憂此鄢陵之勝范文子憂晉之必
 禍也蓋人之常情多難則戒戒則憂憂則吉无難則
 驕驕則怠怠則亂聖人見其始吉而探其亂唯能守
 之以貞固而不移持之以憂勤而不息則可以免於
 亂而不窮矣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
 位當也以卦體言六位之皆得其正也初吉柔得中
 也指六二言既濟之功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唯聖
 人為能通其變於未窮不使至於極也人之常情處
[014-48a]
 无事則止心生止則必有所怠而不復進止則亂矣
 不止亂安從生此聖人要既濟之極以垂戒也故堯
 舜有終而无亂此卦其變為未濟卦其象水火相交
 既濟之象其占則亨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
 水性下而居上火性上而居下交則相濟是為既濟
 既濟雖非有患之時而患必生於既濟之終故君子
 思患而豫為之防也成湯之危懼成王之小毖皆思
[014-48b]
 患預防之謂也故卦言終亂象言預防爻有濡首之
 厲其義一也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輪在下尾在後輪所以行曳之使不進也獸渉水必
 揭其尾濡其尾則不能濟初以陽在下上應於四又
 居離體火性上行其進之志鋭也然時既濟矣宜静
 以處之不渉不行乃得无咎若更進不已則紛更多
 事反及於悔吝此漢家天下制度既濟之後曹參一
[014-49a]
 遵蕭何之法制而无所變更得曵輪濡尾之義也象
 曰義无咎也既濟之初而能止其進則不至於招悔
 義无咎也
六二婦䘮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離為婦六二以隂居中婦象也茀婦人出門以蔽車
 者也六二有文明中正之徳上有九五陽剛中正之
 君以賢臣當盛時遇聖君行吾道以持盈守成特易
 然也時已既濟无復進而有為况九三居前隔於其
[014-49b]
 間二不為五用如婦䘮其茀則不可行然中正之道
 不可廢也自守不失則七日當復得自五至二七日
 也過七日則五自與二相應而得行其中道象曰以
 中道也中正之道有時而屈者必有時而伸也所貴
 乎君子者患吾不能自守道之不行非所患也患吾
 捨内逐外道之終廢非所患也管蔡之譖周公周公
 不辯而王自悟燕王上書之譖霍光霍光不言而帝
 自察得勿逐七日得之義也
[014-50a]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
憊也
 未濟而求濟者寧既濟而求過於濟者傾九三當既
 濟之後挾重剛之資居離體之極有求過濟此小人
 之好大喜功而不可用者也故聖人因三之才而為
 之戒曰古者高宗之聖主伐一鬼方之小醜歴時滋
 久至於三年而僅克之則其功效不足名於後世想
 在我者老師費財勞民動衆亦已甚矣况用小人乎
[014-50b]
 以賢君伐逺夷宜易而難宜逺而近宜福而禍而况
 其餘者乎武帝承文景之後而伐匈奴太宗當貞觀
 之隆而伐高麗皆此類也善處既濟者其惟光武却
 臧宫馬武之請乎象曰憊也以中國之賢君輕用軍
 師伐逺方之小夷猶久而後勝既勝而中國之民亦
 憊且困矣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既濟之時戒懼不可忘也世有操舟於溟渤之間狂
[014-51a]
 瀾澎漲瞬息千里不見有傾覆之禍少焉風止水澄
 移舟小渚舟漏於下忽然淪没舟葬魚腹无所措手
 水之於舟豈仁於法濤而不仁於小渚耶蓋戒險則
 全玩險則覆理固然也六四離下體而居上體既濟
 過中濟道將革之時居於坎體險如此其可畏也切
 近君位在多懼之地任如此其重也正猶水在舟中
 當以衣袽防其濡漏也是必朝思夕惟凛然如禍之
 將至終日乾乾惕然憂治之難保乃保既濟之道也
[014-51b]
 繻帛之美裳也袽衣之敝者文公曰六四以柔居柔
 能慮患預防者是必膽小底人便能慮事柔善底人
 心不麄慮事細宻剛暴人心麄不解如此象曰有所
 疑也終日戒懼常疑患之將至也心有所疑知禍亂
 之源先事而塞之乃保既濟之道朱氏曰四近君而
 正資初九之賢以彌縫九五之闕如有裳及衣袽塞
 其漏而預防之乃制治保邦之道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象曰東鄰
[014-52a]
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殺牛盛祭也禴薄祭也盛不如薄者時也禮以時為
 大順次之童溪曰諸家皆以東鄰九五西鄰六二竊
 謂東鄰固既濟之九五也而西鄰則未濟之六五也
 何以曰以象之所釋知之也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
 鄰之時也大抵既濟之主以豐盈自居雖有殺牛之
 盛禮而誠意不加故不如未濟之主以謙光為徳雖
 禴之薄祭足以受大來之福何者時使然也故聖人
[014-52b]
 以二卦之相為反復也而曰此故時然也而皆自其
 君致之故於既濟九五而兼發其義以謂人主持心
 處已當如未濟之六五而後有受福之實也不然雖
 有盛禮縟儀抑文具爾豈守濟之道歟潘氏曰既濟
 之後唯恐過盛於斯時也豐不如約故東不如西牛
 不如禴尚實故也
上六濡其首厲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物盛必衰治極必亂觀所處之如何耳上六當治安
[014-53a]
 之極以柔懦之資懷亢滿之志知止而不知變以質
 則隂柔而不克終也以位則不中而不足以令終也
 如已濟大川乃欲褰裳而馮河此必溺之道也濡而
 至首則溺其身可見矣既濟之終而小人處之其敗
 壞可立而待此聖人所謂初吉終亂者歟然猶有不
 信者何也文公曰既濟上三爻皆漸漸不好蓋出明
 而入險四有衣袽之象曰有所疑也便是不美之端
 倪自此已露五殺牛則太自過盛上濡首則極而亂
[014-53b]
 矣不知如何曰時運到那時都過了康節所謂飲酒
 酩酊開花披離時節所以有這様不好底意出來原/闕
 
 
 
 
 
 周易衍義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