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75 周易衍義-元-胡震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衍義卷十一     元 胡震 撰
巽下/乾上
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
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
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隂長則陽消女壯則男弱姤雖一隂始生自是而長
 漸以盛矣是女之將長壯也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
[011-1b]
 夫遇一隂一陽也而有隂陽之理焉有隂陽之類焉
 隂陽之理有健順有剛柔有動靜有仁義有春秋有
 闔闢此聖人於天地之經君臣之義不敢有一毫輕
 重於其間也隂陽之類有生殺焉有淑慝焉有暗明
 有君子有小人有中國外夷此聖人於夫婦之際女
 壯之患未嘗無所抑揚於其間也且遇之時一隂始
 生之時隂柔將長之時驗之于氣其殺氣方萌之機
 歟其陽氣漸衰之兆歟觀之于人其惡念始興之頃
[011-2a]
 歟其小人將盛之朕歟其外夷將殷之初歟聖人於
 此崇陽抑隂則不能不為君子愛既曰女壯言一隂
 已有敵五陽之志也又曰勿用取女戒五陽勿輕一
 隂之微而親暱之也蓋夫婦之道人倫之本今始以
 一柔而為五剛之宗是女之壯而淫姣者女之壯而
 妄應者取此女以配身必至斁彞敗倫傷風亂俗其
 禍有不可勝言者類推之惡念方長而勿用為惡者
 此道也小人方壯而勿用與小人者此道也外夷方
[011-2b]
 壯而勿用縱外夷者此道也此勿用取女之戒聖人
 所以致嚴也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此以卦體釋卦名
 也謂一隂而遇五陽也朱子曰以其本非所望而卒
 然值之如不期而遇者故為遇遇已非正又一隂而
 遇五陽則女徳不正如人盡夫也之事勿用取女不
 可與長也女壯而遇群陽不可與之長久以成家道
 也大雅曰人日用間誠意十分為善或有一分不好
 底意思潛發以間於其間此意一發便由邪徑以長
[011-3a]
 姤一隂生五陽便立脚不住了以此見凡於一事一
 念之微苟有不善之當防皆不可忽也天地相遇品
 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此以卦體卦才推廣卦義而贊其大也天地不相遇
 則萬物不生君臣不相遇則政治不興聖賢不相遇
 則道徳不亨事物不相遇則功用不成姤之時與義
 皆甚大也此卦其變為復卦其象五陽遇一隂有邂
 逅相遇之象其占勿用取女防隂長也
[011-3b]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風自天而下物在下而承有姤遇之象自上而下曰
 施以上諭下曰誥風行天下於四方無不入也命施
 於天下於四方無不告也天與萬物相逺而鼓舞之
 以風四方之物無不與風遇也君與萬民相逺而鼓
 舞之以號令四方之民無不與號令遇也湯誥周誥
 之作其亦天下有風之象歟
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繫
[011-4a]
于金柅柔道牽也
 柅所以止車以金為之其堅剛可知一隂始生靜貞
 則吉往進則凶故二義戒小人使不害君子則有吉
 而无咎然其勢不可止也故以羸豕孚蹢躅曉君子
 深為之備此聖人開小人遷善之門而示君子遏惡
 之道也夫上帝降衷生民秉彞上智下愚同一初也
 本无君子小人之别唯夫氣質不齊而智愚判五性
 感動而善惡分於是全其初者為君子失其初者為
[011-4b]
 小人雖曰失其初而本心之真體固未嘗息也此聖
 人所以絶小人而使小人化為君子者良有以也姤
 之初六聖人所以開小人遷善之門者想曰異端之
 學得罪於名教功利之謀貽禍於天下故告之以繫
 于金柅之說欲其退而省過失退而察言行退而雪
 忿慾之隙退而折邪念之衡度可以進善而得吉也
 又戒之以有攸往凶之說誠恐其進而謀國家進而
 揚惡行進而逐功利進而毒天下將以播其不善而
[011-5a]
 得凶也靜貞補過則可以吉行而遂非則不可以吉
 此聖人所以開小人者深矣及聖人示君子遏欲之
 道則曰羸豕孚蹢躅豕雖羸弱而中心之誠在於蹢
 躅猶小人雖微弱而中心之誠在於害正履霜之始
 當知堅冰之戒一隂之生當防否剥之機此聖人所
 以為君子謀者至矣象曰柔道牽也以柔道牽引而
 進故止之也雖然隂陽消長數也而扶陽抑隂又易
 之所以參天地而贊化育也程氏曰隂長則陽消固
[011-5b]
 止初使不得進則陽剛貞正之道安吉也若不有以繫
 而止之聽其往而進則漸盛而害於陽是見凶也徐
 氏曰金柅謂九二也繫牽柔方進而遇二則牽於二
 而止故曰繫于金柅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賓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姤遇也二與初密比相遇者也在他卦則初正應於
 四在姤則以遇為重相遇之道主於専一則可魚隂
 美之物隂柔之質鮮克貞固群陽在上又有相應之
[011-6a]
 者二之於初若能固畜之如苞苴之有魚則為无咎
 賓自外來者也不利賓不可及外人也夫遇之為道
 三則雜一則専二則分天地絪緼萬物化醇三人同
 行則損一人甚矣遇道之貴於専一也昔者夏桀遇
 一伊尹不能使之一心於我使之五就湯是以有南
 巢之禍魯莊遇文姜不能制之一心於我使之滛遇
 於齊邦是以有彭生之禍項籍遇一韓信不能容之
 使一心於我使往於漢祖是以有垓下之辱遇道不
[011-6b]
 専一其禍有如此者九二之遇初能包容統制而一其
 心則其待已也必恭事已也必忠嚮我也必専彼此
 融通心志貫徹又何咎焉使二之遇初不能包容統
 制而一其心則其遇我也其心必不誠其忠必不盡
 既向乎此又向乎彼於己何利焉象曰義不及賓也
 九二與初遇之最早者也九三九四二賓其至已晚
 矣安得利以及之乎因是論之天下之事變化雖無
 窮其究則一也使之從天理則不可復從人欲使之
[011-7a]
 從君子則不可復從小人朱氏曰二與初遇為包有
 魚之象然制之有已故猶可以无咎若不制而使遇
 於衆則為害廣矣古者有分土無分民得道則歸往
 失道則攜持而去无逺近内外之間顧遇民之道如
 何耳此二所以无咎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牽也
 遇剛不中求遇不得危懼而止猶可以無大過也遇
[011-7b]
 之為道中正而已君臣求遇不以道則亂亡之階也
 夫婦求遇不以道則婬亂之志也朋友求遇不以道
 則朋比之徒也世之非道求遇者很者遂之而不知
 警愚者蔽之而不知警詐者文之而不知警誇者諱
 之而不知警怠者安之而不知警其危而知止者幾
 何人歟姤之九三重剛不中初非己應而志欲遇之
 是以妄而求遇也上無正應而已欲遇之是以妄而
 求遇也以妄求遇宜其無所遇也且為二所忌惡所
[011-8a]
 居不安如臀之无膚也欲進求合又不能行次且也
 於此時能惕懼自警則猶可以不至於大過而得補
 過之道也象曰行未牽也未有以促其行也雖然三
 之求遇而無所遇人以為三之不幸吾以為三之大
 幸何也人以非道而求遇使其獲遇則以惡遇惡以
 邪遇邪内以危四體外以危四海其禍有不可勝言
 者使李斯不遇於秦未必有焚書之禍王莽不遇於
 漢未必成盜國之禍是不遇者固小人之福而遇者
[011-8b]
 乃小人之禍也臀无膚其行次且人以為九三不遇
 之不幸吾以為是足以啓其危厲之心乃九三之大
 幸也三剛正而處巽有不終迷之義楊氏曰孔明說
 先主謂中原已為操所得了江東已為吳所得吳不
 可圖而可以為援此次且而无大咎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四與初為應初已與二相遇况九四不中不正又逺
 於初无徳无位上失其道失其民也起者妄動也彼
[011-9a]
 得則此失四既失所遇安處順守可也苟妄動而求
 必得之則凶夫人心之從違吉凶禍福之所由判九
 四居大臣之位有徳則有人焉往而不吉惟其不中
 不正徳不足以係人心則廉者惡其貪公者惡其私
 正者惡其虐失道寡助親戚亦畔之何往而不凶象曰
 逺民也無道而逺民其凶也宜抑嘗聞之古者公卿
 以合民心為已責唯恐民心之不我合故有不遇之
 憂後世下有意於趨附上無意於包荒故民庶有不
[011-9b]
 遇之憂而公卿無不遇之憂孰知夫不遇於公卿特
 無以為進身之地而不合於民庶則無以一四海叛
 離之心也此初不遇於四之貴不足憂而四之不遇
 於初之賤乃大有可憂者存也遇之為遇君子其可
 不深思耶
九五以把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把木髙而葉大處髙體大而可以包物者把也瓜者
[011-10a]
 美實之在下者也美而居下側微之賢也九五居尊
 位而下求賢才以至髙而求至下有以把包瓜之象
 能自降屈如此又其内藴中正之徳充實章美以中
 正之道求天下之賢未有不遇者也有隕自天猶云
 自天而降言必得之也夫人才之生未有不關於天
 意而君徳之所存乃天命之所存也文王之下車與
 夷王之下堂而見諸侯似也而渭水之卜天之畀文
 王者不以畀夷王宣王之接下與元帝之好賢似也
[011-10b]
 而天生之佐天之佑宣王者不以佑元帝何哉賢者
 之在國家其孰非上帝之所賚而上帝所降之衷未
 克全之則帝賚之弼亦未有以得之也故九五之有
 隕自天吾不歸重於以把包瓜之事而歸重於含章
 蓄美之徳也孟子不遇魯侯天也非天不佑孟子天
 不以孟子佑魯侯也伊尹遇於成湯者天也非天之
 私伊尹也天以伊尹畀成湯也孟子以臧倉之毁歸
 之天而伊尹亦以為天使為先覺覺後覺耳夫以魯
[011-11a]
 侯成湯俱有愛賢之心而天命之去留乃爾何哉亦
 以含章之徳湯有之而魯侯無之耳然則天命之向
 違不可得而見賢人之向違即天意之向違也故曰
 中正也謂其含中正之徳也又曰志不舍命也謂其
 不違天理也朱子曰瓜隂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潰
 把髙大堅實之木五陽剛中正主卦於上而下防始
 生必潰之隂其象如此然隂陽迭勝時運之常若能
 含晦章美靜以制之則可以回造化矣有隕自天本
[011-11b]
 無而倐有之象言能回造化則陽氣復自天而隕復
 生上來都換了這時節張載曰以把包瓜文王事紂
 之道也厚下以防中潰盡人謀而聽天命者歟朱氏
 曰九五含章下九二以防民之潰者人也盡人謀則
 有時而勝天然或不勝至於隕越者亦天也瓜譬則
 民瓜雖可欲而潰必自内始九五之志謂天之所命
 以佑下民者在我有隕越者自天隕之吾終不舍天
 之命也含章楊氏以含其耀而不矜五之下二如以
[011-12a]
 把包瓜二之從五如命從天降而決起盍歸之志君
 臣相遇如此一小人雖壯何足慮也此堯舜相遇何
 憂乎驩兠孔壬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人有柔而求遇者有巽順而求遇者有阿諛而求容
 者有善柔而無節義以相與者有緘黙而無直諒以相
 告者求遇如此則狐趨狗媚者若人也摇尾乞憐者
 若人也面從而退有後言者若人也幸而有剛徳以
[011-12b]
 為遇合之道則又有姤其角吝无所歸咎之說何耶
 曰人之求遇所以用其剛者有二道曰謙徳也曰順
 徳也以謙徳而用剛則必能自卑以尊人降心以求
 道舍己從人而與人為善也以順徳而用剛其孝悌
 之行必可以感人之善心清和之貌必可以消人之
 厲氣肅穆之容必可以格人之敬心今上九以剛居
 上不中不正以剛居上則髙亢如角無復謙徳之剛
 處極則觸擊之剛無復順徳之剛愛人者人恒愛之
[011-13a]
 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之不中不正而髙亢觸擊如此
 人誰與之宜其不遇而可羞吝且無所歸咎于人也
[011-14a]
坤下/兌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萃者聚也天下生聚全盛之極也王者萃聚天下之
 道至於有廟極也羣生至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
 莫知其鄉也而能致其誠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
[011-14b]
 致其來格天下萃合人心總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
 大莫過於宗廟故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萃
 道之至也人聚則亂物聚則爭事聚則煩必得大人
 以治之故利見大人乃亨也萃不以正人萃為苟合
 財聚為悖入故利貞萃者豐厚之時其用宜稱故用
 大牲吉夫不能有為者力不足也當萃之時興功立
 事得可為之時故利有攸往夫萃聚之世天下所同
 尊者莫大於宗廟天下所同尊者莫踰於大徳蕞爾
[011-15a]
 豺狼猶知報本烏鳥微物尚知反哺王者統攝萬區
 齊一衆志苟不知嚴於宗廟則無以起天下孝思之
 心無以動天下有孚顒若之誠不得為萃之正如禮
 何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維天有極衆星環拱以同類
 之人羣然而合林然而聚苟不宗主乎大徳則無以
 合天下歸極之心無以致天下尊親之念亦不得為
 萃之正如義何上無格廟報本之地是萃人心而不
 以正安得行其用大牲之禮下無尊君親上之心是
[011-15b]
 亦萃人心而不以正安得其利有攸往之利玩萃之
 卦則王假有廟利見大人皆當于亨利貞而用大牲
 吉在於有廟見之利有攸往在于利見大人見之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此以卦徳卦
 體釋卦名也坤順兊說上以說道使民而順於人心
 下說上之政令而順於上九五以剛中為萃之主下
 有六二柔中之臣應之君臣聚會以聚天下具是四
 者然後能聚不然民不可得而聚矣王假有廟致孝
[011-16a]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王假祖考則諸侯大夫
 士皆來助祭各致其誠永錫爾類各致其孝報本反
 始教民不忘其親天下既聚未見大人其萃未必正
 既見大人則民志定人倫正物情相交而亨用大牲
 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天命天理也此見假有廟而
 用大牲見大人而有攸往皆循天理之正也觀其所
 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徐氏曰天地萬物髙下
 散殊感則見其情之通恒則見其情之久聚則見其
[011-16b]
 情之同不於其聚而觀之情之一者不可得而
 見矣楊氏曰昔者天下之散也何從而聚也刑措不
 用之治生於反商政之日煙火萬里之富生於除秦
 網之時是可忘哉王假有廟用大牲吉所以報萃之
 所從而不敢有也今者天下之聚也誰得而散也永
 嘉之禍生於平吳之初天寳之亂生於開元之治是
 可懼哉利見大人者必求大人之助屈己以見之利
 貞者必守以貞正之道無逸以終之所以待萃之所
[011-17a]
 終而不敢恃也此卦其變為大畜卦其象澤上於地
 水積而萃聚之象其占亨利貞也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澤上於地水積而不流為萃聚之象而隄防不固則
 有潰散之虞水上必下水聚必散寧免不虞之決衆
 聚必爭物聚必奪寧免不虞之變聚土謹防所以戒
 澤之不虞也聚工飾器所以戒國之不虞也防壊則
 決必至備弛則人生心不知用萃者也除謂簡治也
[011-17b]
 去弊惡也不虞出於意料之外謂戎事也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六上應九四而隔於三二二隂當萃之時柔無守
 正之節不能自守是有孚不終志亂而妄聚也若號
 呼正應則衆以為笑但勿恤而往求正應則无咎也
 夫求聚之初莫要於守吾心之誠莫患於顧流俗之
 議内失其求正之誠外摇於世俗之議則失其所以
[011-18a]
 為萃之道柳宗元之仕始以忤姦臣竇參而得君其
 求正應之心亦誠矣未幾乃入王叔文之黨是皆誠
 意不終移於流俗而亂其㑹聚之道也夫子周旋於
 周末丈人桀溺皆嘲其為辟人之士而其徒未嘗一
 動念焉其不惑於流俗者皆其孚誠之始終如一也
 世之人不幸處羣邪之中而欲正人合未必能與正
 人合也處羣貪之中而欲廉士合未必能與廉士合
 也自非卓然不羣毅然有守者不能舍非類而從正
[011-18b]
 應今萃之初六識見不定趨向不一所以亂其志而
 妄求萃以其三隂聚處有以亂其志也聖人曰有孚
 不終乃亂乃萃所以示萃道之大戒也世之人親附
 正人小生賤儒未必不曰彼欲依附有道之士以立
 門户彼欲飾智以驚愚修身以明汙彼徒知從辟人
 之士不知從辟世之士羣讙衆囂一握為笑使在我
 誠知禮義不愆何恤人言往而從羣之正應則無妄
 萃之過矣故聖人曰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所
[011-19a]
 以垂萃道之大訓也象曰其志亂也若勿恤而往則
 其志不亂矣不能固其守是為小人所惑亂而失其
 正也楊氏曰魏舒初欲從欒盈之亂既而乃歸范宣
 子召伯盈初已從王子朝之僭既而乃從劉文公君
 子與之此聖人開初六自新之塗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人之情相求則合相持則睽二與五為正應當萃者
 也而雜於二隂之間必相牽引乃得其萃二中正柔
[011-19b]
 順虚中以上應於五五剛健中正誠實而下交於二
 君臣和合其所共致豈可量也是以吉而无咎孚信
 之在中也禴祭之簡薄者也孚信者萃之本也君臣
 之間其神交意合者靡文不必煩也其文盛物明者
 誠意未必隆也若中實有孚不待外飾乃用禴之義
 也凡萃之道父子兄弟朋友姻親皆當先實而後文
 况君臣之際豈可不尚誠乎象曰中未變也以其有
 中正之徳未遽至變改也變則不相引矣楊氏曰君
[011-20a]
 之求臣甚於臣之求君六二之進非九五引之而誰
 也故曰引吉无咎然君臣之合萃始於相求終於相
 信相信則如骨肉一體豈復事於外飾哉馮唐之對
 文帝張𤣥素之對太宗初以為廷辱卒盡其說馬援
 謂光武脫畧邊幅魏徴告太宗不事形迹者皆孚而
 文薄者也然六二徳則中正才則隂柔自非陽剛如
 伊尹曷能五去桀哉如九五之引六二幸及其中未
 變之時而引之則得之矣不然如丁公之事楚吕布
[011-20b]
 之事魏雖引之何吉无咎之有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六三以隂柔之資不中不正上无應與其誰納我故
 進而求比於九四則四非其類而不答是以不正見
 棄於四退而求比於六二則二非其應而不與是以
 不正見棄於二外見棄於人内懐悲於己萃聚之不
 合則感嗟而無歸又何所往而利然聖人於有過之
[011-21a]
 人未嘗不期之以補過故又曰爾盍往從上六巽順
 之正應則庶乎无咎然終不免於悔吝夫萃聚之道
 有得正之應而萃者有以同類而萃者有以非理而
 萃者大之為君臣之義合親之為父子之天合近之
 為夫婦之恩合以至天地之所以闢合隂陽之所以
 變合無非得正而萃者若夫舜之以十六相周之十
 夫予翼此同類而萃者也李林甫之糾合羣枉牛僧
 孺之引擢衆邪此非理而萃者也象曰上巽也言上
[011-21b]
 六能巽順而受之也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四當萃之時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聚也下比下
 體羣隂得下民之聚也然四以陽居隂不正也雖得
 上下之萃必得大吉然後无咎大者周遍之義无所
 不周然後為大无所不正然後為吉大吉則无咎也
 不然非理枉道而得民如齊之陳恒魯之季氏豈得
 為大吉而无咎乎夫人心之所同然者唯至善之理
[011-22a]
 而止耳人心之所同聚者趨乎至善之理而止耳剛
 中之君固非小才可以苟合也必其嘉謀讜論之足
 以結主知正節善道之足以當帝心可也蒼生之望
 亦非小智可以苟合也必其論道𢎞化之足以感激
 人心必其薦善沮惡之足以親附同列可也使九四
 吉善之不極其大則媚昏庸之主而僥倖求合容或
 有之未有能合於剛中之君結趨附之徒而暫合其
 私人容或有之未有能為天子親附百姓者此萃之
[011-22b]
 九四所以得上下之萃者必其大吉則无咎也象曰
 位不當也疑其不正而成之也楊氏曰九四以陽剛
 之資居近君之位下則得盡三隂之衆上則已偪九
 五之君陳氏之得齊民司馬氏之得魏民也聖人戒
 之曰九四必也柔順謙退如未居其位之時有不敢
 當其位之意則大吉而无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011-23a]
 元永貞者君之得民所歸也故比天下而萃天下之
 道皆在此三者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衆而君
 臨之有中正之徳居可致之位徳稱其位无咎矣如
 是而又有不信而未歸者則當自反以修其元善之
 徳恒永之徳貞正之徳則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思
 不服而悔亡矣黎民之雍四海之戴堯舜亦萃有位
 者也然苗民逆命堯舜初不罪之誕敷文徳既至彼
 衆自不能無來格之心萬邦之懐獄訟之歸湯文亦
[011-23b]
 萃有位者也然葛伯昆夷之不道湯文初不怒也樂天
 修徳既純彼衆自不能無雲霓之望聖人所以萃人
 心者在理不在勢可以得天下而不可以得匹夫匹
 婦之心唯天理既盡則號令紀綱賞罰權勢兵革刑
 威莫非義理之施設天下之人自然心恱誠服固无
 匪孚之悔象曰志未光也未光謂匪孚也朱氏曰元
 者善之長大人體此以仁覆天下永久也貞正也體
 仁在上久正而不變則無偏無黨其悔乃亡九五得
[011-24a]
 尊位天下皆萃而歸之於是觀其所孚可以知其志
 乃專於六二係應至狹所萃者有定位得近遺逺萃
 道不全能无悔乎終足以自守免咎而已於人君恢
 宏廣博無所不萃之志未為光大匪所謂孚也横渠
 曰居得盛位不能見大徳之人係應於二故曰有位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處萃之極憂深思逺此无咎之道也夫萃極則散盛
 極則衰此造化寒暑之運古今離合之數也萃之上
[011-24b]
 六萃聚之極問其民則富庶之民問其世則一統之
 世也然萬物離散多出於鳬鷖既醉之後抱火積薪
 每發於己治已安之世是以古之君子不能必天下
 之常聚而常憂其聚散之無常勢故齎咨而不敢以
 一毫安涕洟而不能以一朝居誠如是也必能動心
 忍性為經久之謀必能畏謹恐懼而為制治保邦之
 畫必能徹桑土於未雨而調血氣於未病如是則萃
 者常萃可保其無散盛者常盛可保其無衰君子是
[011-25a]
 以知上六之无咎也嗚呼太甲之无咎不在於萬邦
 惟懐之日而在於自怨自艾之際成王之无咎不在
 於天下泰和之日而在於執書以泣之際象曰未安
 上也未敢安肆處上也楊氏曰聚不極則散不生治
 不極則亂不萌上六以隂柔之資說樂之尤而居萃
 聚治安之極此開元之末燕游之所由興元和之季
 宫室之所由侈故聖人戒之曰臨至樂以至憂之心
 處之庶乎无禍咎程氏曰小人處髙人誰與之人絶
[011-25b]
 之由己致之又將誰咎
[011-26a]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
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
行也
 升者進而上也升之道以元亨為本用此道以見大
 人則諫行言聽而膏澤下於民論道經邦而道化𢎞
 於時坐於廟堂則繩愆糾繆啓沃君心可以夀宗社
 無疆之休達諸天下則霖雨蒼生移風易俗可以開
[011-26b]
 萬世太平之基如此勿暇憂恤也用此道以南征則
 日入乎文明之域不失身於晦昧之場日入乎陽明
 君子之域而不入於隂晦小人之黨道其所道徳其
 所徳發揮於事業者皆光明正大之學設施於舉措
 者皆禮樂文明之教又何往而不吉彖曰柔以時升
 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此以卦變釋卦名以卦
 才卦徳卦體釋卦辭卦自解來柔上居四時當升也
 柔既上而成升則下巽而上順以巽順之道而升可
[011-27a]
 謂時矣二以剛中之道應於五五以中順之徳應於
 二是以大亨大亨之功非剛中之九二上應六五則
 不能致也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升位而見大人則
 無附麗小人之失而足以行道升徳而見大人則日
 入於君子之途而足以進徳治己治人皆有福慶也
 南征吉志行也南人之所向謂前進也前進而遂其
 升而得行其志是以吉也南屬離火之方文明之地
 也前進而達於文明之地則陽明勝而徳性用尊隂
[011-27b]
 濁蔽而物慾不行所以吉也此卦其變為无妄卦其
 象木生地中升進不已之象其占則元亨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
 木生地中長而上升為升之象順則可進逆乃退也
 木之升也以順而成材人之升也以順而成徳自下
 而升上順也自上而降下逆也自拱把而為合抱為
 干霄材以積而成自片善而為髙明為廣大徳亦以
 積而成故棟梁者拱把之積也聖賢者片善之積也
[011-28a]
 君子以順徳積小以成髙大升之義也若夫以小善
 為無益而不為固不可以小惡為無傷而不去尤不
 可君子知善不積不足以成名又當知惡不積不足
 以滅身之義為戒可也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六柔居巽體之下上承九二之剛二以剛中之徳
 上應於君當升之任者也初之柔巽唯信從於二信
 二而從之同升乃大吉也夫人之始升未有能自進
[011-28b]
 者也賈誼洛陽一書生耳非有吳公何以陳治安之
 䇿冀缺田畝一布衣耳非有臼季何以得名臣之譽
 自古及今固有比公卿而道徳彰事業著者亦有巽
 順權貴而行義虧名節喪者蓋始進之初巽順上位
 於義本無虧然進之道比附君子可也比附小人則
 不可巽順陽剛可也巽順隂柔則不可初六君子始
 升之初雖無權勢尤不可輕附權位之人而不擇其
 人雖無爵禄尤不可貪慕爵禄之榮而不擇其正雖
[011-29a]
 無應援尤不可攀附強援而不取其端人以巽順之
 道順乎九二之剛正則其升也可以道顯親而盡其
 孝以道事君而盡其忠信乎其大吉也象曰上合志
 也謂其與上二剛同志也雖然巽順之義一字而具
 是非之兩端使其果能敏行謹言汎愛親仁以就有
 道何嫌乎巽順若所親者險詖之流姦雄之黨權倖
 之夫以下闕/
[011-30a]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古之聖人其於已墜之基必振而起之其於己造之
 域必等而上之其故何也曰守正道而已而六五下
 有九二剛中之應故能居尊位而吉然質本隂柔必
 守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貞固則信賢不篤任賢
 不終安能吉也階者所由而升之級也中以行正則
 用之家庭可以升盡倫之階用之天下可以升太平
 之階用之無事可以升長治之階用之有事可以升
[011-30b]
 止亂之階世之斁倫敗教欲進之典常而無階者胡
 不觀六五之所以升階者乎世之基淪業廢欲進於
 治而無階者胡不觀六五之所以升階者乎象曰大
 得志也倚任賢才而能貞固如是而升可以致天下
 之大治其志可大得也若夫立志不定守道不篤任
 賢不終皆不足以言升之義也
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六以隂居升之極昏㝠於升知進而不知止者其
[011-31a]
 為不明甚矣君子於貞正之徳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如上六不已之心用之於此則利也以小人貪求無
 已之心移之於進善則何善如之夫燎原之火天下
 咸憂其不息也用之於養嘉榖則不息何害焉孳
 孳為利也移而為大舜之為善何嫌乎孳孳唯日不
 足凶人之為惡也移而為吉人之為善則何嫌乎唯
 日不足適燕適越同一足也適燕而越其途改途而
 從北則斯足以至燕初不待於改足也毁人譽人同
[011-31b]
 一口也毁人而溢其惡改辭而稱其善則不至於溢
 毁初不待於改口也好惡無厭此昏㝠之極也改而
 為好善無厭之心斯可矣初不待於易心也上六以
 㝠升不已之心而不已於正道則天下之善孰加焉
 象曰消不富也言㝠升則有消而無增益宜改之以
 為不息之貞也朱氏曰不息之貞仁義忠信樂善不
 倦是也楊氏曰隂柔而在上在上而㝠升終消亡而
 不富非紂其誰當之
[011-32a]
坎下/兌上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
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
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有遭困窮之時有處困窮之道天地間有隂必有陽
 有晝必有夜有達必有窮是困窮之遇亦天下常然
 之理處困之道不越乎二說曰守正也曰謹言也貞
 大人吉无咎守正而亨也有言不信謹言而亨也是
[011-32b]
 故天下尚功利我獨尚仁義此我之所困也然仁義
 之權在我而不可奪天下尚知術我獨尚誠實此我
 之所困也然誠實之權在我而不可移此困之所以
 亨此困之所為貞大人吉无咎也於斯時也吾道既
 不偶則吾言亦何足以取信於斯時勿為恱佞之辭
 以全吾正大之氣可也勿為詖遁之辭以依勢取寵
 可也勿為多言譊譊以招外侮可也括囊自處可以
 无咎不可以言而言人誰信之吾不尚口以取困辱
[011-33a]
 之咎則吾道確乎不失其正此困之所以亨也此聖
 人所以戒其有言不信而貴於晦黙也自古聖賢有
 以義命之當然而安之者於是有貧而無諂之說有
 以義之可樂而忘之者於是有不改其樂之說有以
 貧賤憂戚反以進徳者於是有困心衡慮之說凡此
 皆困而不失其所亨之道而其所以然者則守正謹
 言亨之本也彖曰困剛揜也以卦體釋卦名也坎剛
 為兊柔所揜九二為二隂所揜四五為上六所揜君
[011-33b]
 子為小人所揜至於窮困不能自振之時也險以說
 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以卦才言也坎險兌
 說處險而能說是困窮而不失其所亨之道唯君子
 能之貞大人吉无咎以剛中也以二五有剛中之大
 徳能守正而不失其所貞所以為困之亨也有言不
 信尚口乃窮也知以尚口為戒而無致窮之辱則能
 謹言而不失其所亨也楊氏曰亨不於其身于其心
 也不於其時於其道也王輔嗣曰窮必通也處窮而
[011-34a]
 不能自通者小人也此卦其變為賁卦其象剛為柔
 揜困窮之象其占則亨也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所以瀦水也澤在其上而水在其下則澤中无水
 困之象也致詣送也致命猶言授命持以與之而不
 之有也君子處困有命焉命在天則致之雖困而無
 所避也有志焉志在我則遂之雖困而不可奪也不
 可求者命也從吾所好者志也委致其命自遂其守
[011-34b]
 道之志所以處困而亨也若小人處之凡可以求為
 幸免者無不為也而卒不得免焉則亦徒喪其所
 守而已矣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象曰入于幽谷
幽不明也
 小人之揜君子聖世所不能無當困之時不必得位
 之小人雖無位之小人亦囂然有揜君子之志初六
 是也所幸者進而求四之應則四自厄於困中如株
[011-35a]
 木之不能庇退而伏於二之下則已自墮於坎底如
 幽谷之无所覿此其所以欲困九二之君子而不能
 也其叔孫武叔公伯寮之徒歟初者卦之下體故為
 臀欲困君子而自困欲揜君子而自揜小人亦何所
 利哉團城曰暗之所遇雖困而亨者唯剛明者能之
 浩然之氣内充則正大光明疎曠洞達視困如通又
 何有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不覿之象伊川曰臀
 所以居也初與四為正應九四方困於隂揜安能濟
[011-35b]
 人之困猶株木之不能䕃覆於物无所庇而不安其
 居困於株木也隂柔之人既不免於困則益迷闇妄
 動入于幽谷幽暗之地无自出之勢至於三歲不覿
 不遇其所亨也象曰幽不明也不能安於所遇益入
 於幽暗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困
于酒食中有慶也
 吾道无久而終困之理君子無急於免困之心否固
[011-36a]
 可泰君子修徳不急於求泰蹇固可解君子反身不
 急於求解剥固可復君子順正不急於求復九二當
 困之時與五同徳相求困無久而不通之理而以道
 自重者不可有速於求通之心且九二之藏器待時
 也飲食宴樂以為常其辭富居貧也簞食瓢飲以為
 樂困於酒食之間爾九五在上其道同方聞其有道
 而來求之其徳同方聞其有徳而來求之此朱紱方
 來而困之可以將通也此時也若以享祀神明之道
[011-36b]
 處之則精意可以感通君心而无不利若以征行奔
 競之心應之則其玷辱大節而有所咎矣寧守道以
 通君毋寧屈道以從人寧靜退而有孚毋寧輕動以
 取辱此利用享祀而不利於征行而困之所當自安
 也象曰中有慶也二之所處亦豈可以窮達動其心
 哉其在我不渝者亦曰剛中耳困于酒食者以剛中
 自守而安於自養也朱紱方來者以剛中之足以來
 同徳之求也利用享祀者以剛中之足以通君之誠
[011-37a]
 也征凶无咎者以剛中之當有以自守而不可轉移
 於物也程氏曰酒食人之所欲而所以施惠也君子
 之所欲者澤天下之民濟天下之困二未得遂其欲
 施其惠故為困于酒食也二以剛中之徳困于下上
 有剛中之君道同徳合終於相求朱紱王者之服蔽
 膝也以行來為義故云朱紱方來君子必得有道之
 君求而用之然後能施其所藴利用享祀以精誠通
 乎神也征凶无咎方困時若不至誠安處以俟命往
[011-37b]
 而求之則犯難得凶乃自取也將誰咎乎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象曰據
于蒺蔾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六三以隂柔不中不正之資而居坎險之極以其險
 上犯二剛力不可勝堅不可犯是困于石也以其不
 中之心而據於九二剛中之上是據于蒺蔾之上也
 知進退之不可而欲安其居求上六之援則又隔於
 四五二陽不得見其所耦如入于宫而不見妻凶之
[011-38a]
 道也夫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心死則性中之
 道徳喪身死則一生之形神離心死則性中之天理
 滅身死則一生之天命終固顯然之理也使吾心之
 理生生不窮則時止時行無非精義左酧右酢無非
 天理可以膺洪範之福可以享仁者之夀可以保四
 體而保四海安有不善之應六三之困于石據于蒺
 蔾是其心死而不知進退之道入于其宫不見其妻
 凶是其身將死而不明保室家之道也曾謂心死而
[011-38b]
 身之生庸可恃乎象曰乘剛也又曰不祥也嗚呼六
 三之初設心果何如耶心乎揜剛也心乎困君子也
 將欲揜剛而反困于剛將欲揜君子而反困於君子
 則小人平日區區害正之心果足恃乎陳文子曰困
 于石往不濟也據于蒺蔾所恃傷也入于其宫不見
 其妻无所歸也其管蔡陷周公上官陷霍光之事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
雖不當位有與也
[011-39a]
 金車指二也四與初為正應初已比二四欲從初而
 阻於二故來遲疑而徐徐是困於金車也處困有應
 而不能相濟吝道也然邪不勝正初四正應終必相
 合是有終也夫君子之求正應所患不以其道耳不
 患正道之終離仁之於父子苟有終則頑嚚之變不
 足困義之於君臣苟有終則流言之毒不足困棠棣
 之兄弟雖困於䦧牆之怒而不足傷者以其有終也
 江沱之夫婦雖困于嫉妬之失而不足玷者以其有
[011-39b]
 終也九四之吝者以其困於間也其有終者以其主
 於正也象曰志在下也又曰有與也謂其志在應初
 也以剛處柔雖不當位而有初九之應與所以有終
 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
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人君之困由上下無與也劓傷於上也刖傷於下也
 朱紱王者之服赤紱臣下之服九五上下皆揜於隂
[011-40a]
 故有劓刖之象困于赤紱臣下之不來人君之困也
 然五以陽剛中正居君位二以陽剛得中居臣位道
 同徳合徐必相應共濟天下之困是始困而徐有喜
 說也利用祭祀求天下之賢當若祭祀然致其誠敬
 則足以濟天下之困故利用祭祀也夫九五之上下
 皆傷者其四海之困窮歟其外夷之狂横歟其盜賊
 之紛擾歟其天災之流行歟其朝綱之廢弛歟皆人
 君之困也及其既通則剛大之誠足以通天心正固
[011-40b]
 之實足以格地祗孝享之誠足以奉宗廟有社稷有
 土地有人民徐徐有說皆以是徳之剛中所以不終
 於困也象曰志未得也始為隂揜無上下之與方困
 而未得志之時也徐而有說以中直之道得在下之
 賢共濟其困也又曰受福也盡其誠敬如祭祀然以
 求天下之賢則能亨天下之困而享受其福慶也楊
 氏曰上有極困之君下有極困之大臣剛中同徳一
 有為焉孰為小人刑之以劓刑之以刖孰為君子錫
[011-41a]
 以紱冕享以精誠小人去而君子伸始乎困而徐乎
 說出天下於困窮之淵而躋天下於福慶之域是易
 之道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
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處困自重固君子之雅操悔非從是亦君子之學力
 况天下之是非存乎兩塗出乎此則入乎彼出乎小
 人之域則入乎君子之域出乎姦邪纒繞危動不安
[011-41b]
 之域則入乎坦平正大安靜自得之域是悔也乃大
 易變困之道義理生生之機困之上六處困之極而
 為隂柔姦邪所纒累是困于葛藟也居上爻之上處
 髙危不安之地是困于臲卼也聖人于是示之曰汝
 能自謂如是而動則有悔當變前之所為有悔也
 能悔則往而得吉象曰未當也又曰吉行也始失其
 道而終得其道困窮而通是之謂乎故嘗論之人之
 困也有在下而困者有在上而困者有在獨而困者
[011-42a]
 有在羣而困者有在上智而困者有在下愚而困者
 在下也在獨也在知也如是而困必其外無責内無
 憂其困未嘗不亨故不悔而征吉也在上也在羣也
 在下愚也如是而困必其蹈危機友非類其困未嘗
 能亨故必悔而征吉此固卦之微意也楊氏曰九五
 刑小人錫君子極天下之困而天受其福上六以一
 隂之孤處困之後出刑戮之外亦適有天幸也然始
 則為二隂之所縈如困于葛藟之纒而不得脫終則
[011-42b]
 乘二剛以自危如據于臲卼之几而不得安動亦懼
 禍之及故曰有悔聖人於此許其征吉許其吉行皆
 縱其去而不追其窮也夫惟開小人之去而後免小
 人之禍故極困之道莫上乎征吉而劓刖為下催汜
 之事不可不戒哉
[011-43a]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
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
以凶也
 此聖人示人以明體達用之學也井之為井穴地而
 出水者也邑之改遷無常而井之靜定有常君子之
 立不易方者實似之汲之不竭无喪也存之不盈无
[011-43b]
 得也君子之道不與世而増損者實似也往者井其
 井而其欲遂焉來者井其井而其向專焉君子之道
 徳為衆所宗者實似之此所以明井之有定體也然
 知井有定之體而不能汲之以為飲食之用則井亦
 無用之物耳人有至恒之徳而不能取之以為酬酢
 之用則徳亦無用之物耳此汔至而未及用與未下
 繘于井同羸敗其瓶而失之是以凶也蓋君子之道
 其明體將以達用異端之學所以見排于聖賢者惡
[011-44a]
 其不我同也惡其无用也老莊之學欲立心於清淨
 寂滅之境其於能定之學者幾矣然禮法人倫之不
 可除棄者欲掃除而盡去之如實用何佛氏之教欲
 灰心於思慮俱空之境其於有常似矣然三綱五常
 之不可磨滅者一切欲空視之如實用何大學之道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必達之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也中庸之道致中和必達之於天地位萬物育焉
 實皆明體達用之兩盡而與異端之學不同者如此
[011-44b]
 因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而泛觀天下之事明徳而
 不止於至善未為明徳之至新民而不止於至善未
 為新民之至是猶為山九仞而功虧一簣是猶五榖
 不熟不如荑稗汲井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嗚呼為
 君不至於堯舜為臣不至於臯夔為師不至於周孔
 為學不至於顔孟君子未敢以實用成功與之也彖
 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以卦象釋卦名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謂二五之剛中有常徳也
[011-45a]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水以濟
 用為功水出乃為用未出則何功也瓶者所以上水
 而致用也羸敗其瓶則不為用矣是以凶也楊氏曰
 求與應兩忘井之徳也惠與怨兩消井之功也堯舜
 之世以禹稷為井春秋戰國之世以孔孟為井然禹
 稷能濟天下之飢溺而孔孟不能者徳盛而功難也
 功之難斯人之不幸聖賢何心哉汔至羸瓶汲者之
 弱于力井何心哉此卦其變為噬嗑卦其象木入於
[011-45b]
 水而盛水以出井之象也其占无喪无得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以木汲水而上木上有水津潤上行井之象也君子
 體井養不窮之義以之勞徠其民而勸勉以相助相
 養之道皆井養之義也此又法井之功用也此道一
 行聖帝勞徠輔翼之恩王民友助扶持之俗復見於
 天下矣勞民者以君養民勸相者使民相養洪氏曰
 畫為井疆使之耕稼必有以勞之未知所為則勸之
[011-46a]
 已為而力不給則相之勸相則勞之之實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
禽時舍也
 好善惡惡者乃人情之正民之秉彞好是懿徳者德
 爲民之物則也井之初六其汙下而見棄於人者歟
 井以陽剛為德而初則隂柔井以上出為功而初則
 居下井以人汲為用而初則無應無援是井之泥汙
 而不可食也人所不食也人所不食禽鳥且莫之顧
[011-46b]
 譬之人焉其行醜其徳汙其見卑其識陋不惟王公
 大人鄙而棄之而樵夫賤流亦且易而侮之不惟尊
 而父執交游惡而賤之雖卑而孺子童牧亦輕而誚
 之不惟賢而明師良友疎而逺之雖愚而庸夫庸婦
 亦舍而去之斯人也其絶天理自棄人倫孤立於天
 地間歟象曰下也言行之汙下也又曰時舍也言汙
 下而為時所舍也雖然人情不甚相逺也人皆知好
 顔閔之名而不能踐顔閔之實人皆惡盜跖之名而
[011-47a]
 不能絶盜跖之實何也人心易危而道心易微吁可
 畏哉吾至於此懼吾之自居於下流也楊氏曰居下
 流者歸衆惡安舊習者絶新功初六是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小人而自流於汙下不足責君子而自比於汙下深
 可憂井之九二抱剛中之才居人臣之位使其剛中
 自守則上可以佐天子鎮國家下可以濟生民雨動
 植往可以為前聖繼絶學來可以為萬世開太平其
[011-47b]
 上行之功固有不可勝窮者以剛健如九二居中如
 九二而乃下比初六之隂柔是以君子而比小人如
 井谷之射鮒安望其有濟世利物之實功曰井谷射
 鮒者謂其如澗谷之水僅足以注微物也曰甕敝漏
 者謂其如甕之破漏而不足以濟物也象曰无與也
 謂其上無應與自喪而比柔也雖然井之泥也澄而
 清之則水之性自若也行之汙也潔而新之則人之
 性自若也九二於此誠能逺隂柔以自守吾剛逺邪
[011-48a]
 佞以自守吾中以改吾過以復吾善此正聖人所望
 於九二也徐氏曰人生斯世惟其果於自棄甘為下
 流者不可與為善苟陽剛之稟資質之美者皆可以
 進徳良由上无應與而為之誘掖汲引者故上達之
 難而下達之易也楊氏曰初六隂潛而細微有小人
 之資有鮒魚之象谷之水以注而下為功井之水以
 汲而上為功汲而上者其功及百姓注而下者其功
 及魚鱉井不為井而為谷是不上出而反下注也甕
[011-48b]
 漏徒下注而無養人之功何足以為井哉二既下比
 小人則上之君子無我與者矣上無我與則上無我
 汲者矣子常信無極而國皆怨子馮暱八人而君不
 安是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曰
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此言井以上出為功三以陽剛居正是有濟用之才
 如水之清潔可食者也然在下之上志應上六陽性
[011-49a]
 上進乃有用之才而切切於施為未得其用如井之渫
 治清潔而不見食於人尤為之惻然於心而歎上之
 不我用也然井之清潔可用汲而食若上有明王則
 當用之而得其效賢才見用則已得行其道君得享
 其功下得被其澤上下並受其福也此言君子之未
 用則與天下同其憂君子之既用則與天下同其樂
 人皆曰君子之處世窮居不損則陋巷簞瓢不改其
 樂躬耕畎畝樂道囂囂夫何憂盛行不加則軒冕榮
[011-49b]
 華不足為重結駟懐金所欲不存夫何樂抑不知君
 子之未用其樂天之心固自若也而憂民之憂曷嘗
 無是心君子之既用其樂富貴之心固無有也而樂
 民之樂曷嘗無是心以井之九三如井渫不食為我
 心惻以君子言之則才之未展不足慮行之未顯不
 足慮身之未榮不足慮徳澤之不加於天下此其所
 以惻也曰可用汲而王明用之並受其福樂天下皆
 受其福慶也蓋名譽之顯不足喜謀議之合不足喜
[011-50a]
 志願之伸不足喜福禄被於生民深可喜也象曰行
 惻也行惻者行道之人皆以為惻也又曰受福也始
 焉行而憂惻終焉並受其福慶也吁不遇去齊孟子
 未嘗不為之不豫相魯行道夫子亦為之有喜色孔
 孟豈以所遇而有動於中哉誠以吾身之不用不足
 憂而風教不明綱常不植如之何而不憂吾身之幸
 遇不足喜而三綱以正九倫以叙如之何而不樂因
 是而知九三之剛正今之不食安知異時不為寒泉
[011-50b]
 之食歟今雖有憂患安知異時不可以消天下之憂
 而為福歟楊氏曰井一用一邑受其福君子一用天
 下受其福有美井無善汲則如無井有君子無明王
 則如無賢仲尼曰明王不興天下孰能宗予在下之
 君子如井之泉在井之半揜於物逺於人非明之至
 者不能燭其幽也故微明揚之堯帝則大舜雷澤之
 漁父微明哲之髙宗則傅說巖野之胥靡可食者井
 也不食者人也井不自惻人之行而過者惻之井不
[011-51a]
 求上之我燭而人為之求其明者以燭之此作易者
 所以為井歎也三與上為應為我惻者上也求王明
 亦上六也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
 四以隂柔居正上承九五之君才不足以廣施利物
 又近君而無汲引之人只可守正自脩故能脩治則
 得无咎夫克治之勤悔吝之消也循省之怠純懿之
 虧也未有能自脩而不能寡過者六四才弱志柔求
[011-51b]
 其寡過豈易然者然省察自脩之功倘不廢焉雖未
 必有濟世安民之功亦無悞世賊民之過雖未必有
 經邦𢎞化參天地贊化育之功亦無覆邦梗化拂天
 地傷化育之過觀六四所以自脩者必曰吾為人謀
 果忠乎與朋友文果信乎𫝊道於人果習乎未至求
 至焉已至則加勉焉如斯而已耳然此特以六四之
 才質言之若論自脩之極功必如大學之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脩身則有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功如中庸
[011-52a]
 之博學審問謹思明辨則有位天地育萬物之功豈
 特无咎而已象曰脩井也即脩井以喻脩身也楊氏
 曰井一脩則舊井為新井徳一脩則學有新功井至
 六四則泉溢而將上出之時不患人之莫已知患已
 之不知脩井之不脩井之咎也脩矣而或汲焉或舍
 焉或食焉或否焉井何咎哉故徳之不脩足以憂孔
 子學不能行足以病子貢
九五井冽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011-52b]
 九五陽剛中正居尊位其才其徳盡善盡美如井中
 甘潔之寒泉可為人食者也夫有濟世之徳則有濟
 世之用徳則渾涵於吾心用則周濟於天下徳則一
 定而不易用則泛應而不窮君徳莫善於九五井泉
 莫善於寒冽古之人君以一身立乎兆民之上寒者
 求衣饑者求食愚者求明危者求安莫不飲其恩惠
 而飽其欲願求其所以本原是者皆其盛徳在躬如
 井泉之甘冽是以功用及人如井泉之可食也昔者
[011-53a]
 堯舜禹湯文武之為君六府以養民之身三事以養
 民之心而天下莫不被帝者之澤井田經界而民財
 均庠序學校而教化流而天下莫不感王者之惠究
 其所以然者豈有他哉盛徳相𫝊而如井之清潔也
 以此徳而達諸用吾見其有本也象曰中正也中而
 且正君道之至善也楊氏曰冽而寒者泉之徳中而
 正者君之徳泉而不冽不寒君而不中不正人有吐
 井泥羞汙君而去之耳故傅說非其后不食伯夷非
[011-53b]
 其君不事君天下者可不懼哉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以上出為功居井之上取而不蔽其利無窮人皆信
 其大吉也人之所以見信於人者唯其公耳天無私
 覆天下皆信其始物之功地無私載天下皆信其生
 物之功日月無私照天下皆信其明物之功惟人亦
 然凡厥有生莫非同得天地之氣以為形莫非同得
 天地之理以為性洞然八荒皆在我闥是人也是從
[011-54a]
 天理之公者也有公心矣誰疑其私物我既立私為
 町畦是人也其徇人欲之私者也有私心矣誰信其
 公吾不私其身心使天下耕田鑿井各足其用飢食
 渴飲各全其生吾不私其道必使天下各誠其意各
 正其心各修其身則天下皆信其兼養兼善之惠如
 此其大也况井之上六非若初之下而汙也非若二
 之下比為時舍也非若三之渫不食而可惻也非若
 四之甃治而猶待於脩也冽寒之泉至此而上求以
[011-54b]
 一二以一二應求以十百以十百應求以千萬以千
 萬應溥博淵泉而時出之而轆轤收繘之具又無所
 覆蔽焉其公如此此有孚元吉也象曰大成也信乎
 其大成也
 
 
 
 周易衍義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