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75 周易衍義-元-胡震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衍義卷二      元 胡震 撰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
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有愚蒙有童蒙愚蒙者下民無知昏昧而未可遽化
[002-1b]
 者也童蒙者童稚之初始生而蒙其本心虚靈知覺
 渾然而具足特純一而未𤼵爾屯者物之初非物之
 厄蒙者人之初非性之昧勾而未舒曰屯穉而未逹
 曰蒙故蒙有開逹之理得先覺者開發之蒙斯亨矣
 六五為蒙之主九二發蒙者也童蒙指五也我二自
 謂也五用二之道以發其蒙二當剛中自守待君至
 誠求己而後應之則能用其道匪我求童蒙乃童蒙
 求我也筮占决也初筮告謂至誠一意以求己則告
[002-2a]
 之再三則瀆慢矣故不告也發蒙之道又利以貞正
 二雖剛中然居隂故宜有戒夫顓蒙有必通之理而
 發蒙者至正之道乾陽坤隂塞乎兩間此天地之氣
 也人物始生必得是氣然後有以為魂魄五臟百骸
 之身乾健坤順帥乎二氣此天地之理也人物始生
 必得是理然後有以為健順五常之性故得二五之
 精以為行者未有不得無極之真以為心者也彼物
 得形氣之偏固不能通乎性命之全體人得形氣之
[002-2b]
 正者實能通乎性命之全而靈于物彼物不通乎性
 命之全其知覺運動固蠢然矣人能通乎性命之全
 其仁義禮智固粹然也所謂童稚始生而蒙特其天
 機之未發爾特其形氣之蔽爾所謂天命之性秉彛
 好徳之良心固渾然而無虧也其蒙豈不可亨乎此
 顓蒙有必通之理但所以發蒙者則當有志正之道
 昔者成王之㓜冲不曰予冲人未及知則曰予小子
 未有知此亦童稚之蒙也周公召公太公或為之保
[002-3a]
 以保其身為之傅以傅之徳為之師以導之教訓明
 孝仁禮義以導習之選天下有道術以衛翼之雖發
 蒙之道不一然皆使之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卒之
 繼文武之大綂為持盈守成之主豈非發蒙以正之
 功歟彖曰山下有險謂艮山之下有坎之險深昩不
 明蒙之地也曰險而止者處險而止未知所出蒙之
 意也此合卦象與卦徳而釋蒙也以時中釋蒙亨者
 蒙而亨善端之發也性情之發无有不善就其發處
[002-3b]
 推之无非天理也言就亨行之无非時中之道也此
 時正如時雨之時也以志應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我者二剛明五柔暗暗者有資於明而其心志相應
 也以剛中釋初筮告者九二有剛中之徳足以發其
 蒙也以瀆蒙釋瀆則不告者謂問者既瀆而告之則
 告者亦所以為瀆也告之必不能信受徒為煩瀆也
 其曰蒙以養正聖功者未發之謂蒙以純一未發之
 童蒙而養之以正道乃作聖之功此所以釋利貞也
[002-4a]
 楊氏曰凡暗皆隂凡明皆陽暗必資明猶隂必資陽
 故蒙之六爻剛中而後能亨之剛過而後能擊之比
 陽而後能發之應陽而後吉逺陽則為吝不能上應
 於陽則行不順而无攸利焉此卦其變為蒙之革卦
 其象則艮為山為止坎為水為險艮乎震革以手持
 草筮之象其占則亨而利於正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徳
 坎水從山下而出者泉也山下出泉未有所之蒙之
[002-4b]
 象也君子觀蒙之象以果行育徳果行如泉之必逹
 育徳如山之有養其次也有不可禦其積也有不可
 窮所以由蒙以入於聖也白雲曰蒙之為蒙可以逹
 材可以成已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説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初六隂暗居下下民之蒙也爻言發蒙之道發下民
 之蒙當正儀表以刑斯人則羣蒙有所見而開發矣
[002-5a]
 用是以往是之謂利若騰口説以瀆告施桎梏以强
 服則羣蒙厭聽茍免未必有所啟發也用是以往是
 之謂吝夫道徳儀刑乃啟蒙之要道辭令行威非啟
 蒙之先務所謂利用刑人刑之為言發也正一家之
 法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一家之蒙有所見而可以
 啟正一國之法則其儀不忒正是四國一國之蒙有
 所見而可以啟正天下之法則徳教加于百姓廣愛
 刑于四海天下之蒙有所見而啟若夫不以正踐履
[002-5b]
 端儀式任徳教為本徒用口説以往則頰舌之煩人
 誰感之詔令之詳人誰聽之徒用桎梏以往則齊之
 以刑而蒙者无恥心警之以威而蒙者有遯心雖使
 茍免于刑罰僅足以禁其頑而已何以發其蒙乎用
 二道發蒙何往而不吝雖然以言示人以刑制人亦
 古人所不免但發蒙不以正法而以言語刑罰為先
 是廢本而逐末是以為吝小象云以正法者謂正其
 儀表法式以刑斯蒙人也其于用説桎梏以往不復
[002-6a]
 釋辭者亦曰正法之外無復他道爾堯舜帥天下以
 仁而民從之刑人之義也程氏曰為政之始立法居
 先治蒙之初威之以刑所以説去其昏蒙之桎梏桎
 梏謂拘束也不去其昏蒙之桎梏則善教無由而入
 若專用刑以為治而不知教則治化不可得而成故
 以往則為吝此古人立法制刑乃所以為教也後之
 論刑者不復知教化在其中矣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002-6b]
 九二居蒙之世有剛明之才與六五之君相應中徳
 又同當發蒙之任者也羣蒙資之以為明頑而疾之
 已甚則亂順而拒之遷善者沮非所以治蒙也必廣
 其色含哀其昏愚則能發天下之蒙成治蒙之功諸
 爻皆隂故云婦婦者順而從我者也二能包納則克
 濟其君之事猶子能治其家也夫人臣之善无非人
 君之善人臣之能包蒙即君父包蒙之吉也人臣之
 能納蒙即君父納蒙之吉也一家之内有妻妾焉有
[002-7a]
 子弟焉氣質之不齊豈能皆明哲而當其親之心哉
 為人子者率之以孝弟導之以友恭其蒙闇而無識
 者則從容而開發之蒙昩而克順者則嘉與而訓教
 之使一家之内蒙者皆明而不玷親庭義方之訓此
 子之所以事其父也天下之大有下愚焉有不肖焉
 其氣質之不齊豈能無昏迷以累吾君文明之化為
 之臣者奉君而施教承流而宣化羣蒙之未從則以
 不忿不疾而轉移之羣蒙之既從而康而色而翕受
[002-7b]
 之若逺若近去昏入明而即成吾君治蒙之政此臣
 之所以事君也九二治蒙之專豈非成六五治蒙之
 道歟嗟夫此道之不明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者有
 之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者有之胡不觀九二包納
 之道歟五品不遜斯民之蒙也而契之敷教則曰以
 寛咨寒咨暑斯民之蒙也君牙之敷典則曰式和曰
 寛曰和皆所以顯君父包納之量六五之童蒙有求
 于二而二匪求于五乃曰子克家何也臣之事君如
[002-8a]
 子之事父陳善閉邪而致君以堯格君以天如伊尹
 周公亦臣子分内事耳非功也小象以剛柔接釋子
 克家者剛柔之情相接故能行其剛中之道成發蒙
 之功楊氏曰二雖剛而在下五雖柔而在上君蒙而
 臣發之父蒙而子發之刑法所不施行唯包納乃克
 濟耳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順也
[002-8b]
 六三以隂柔處蒙闇不中不正女之妄動者也正應
 在上不能逺從近見九二為羣蒙所歸得時之盛三
 捨其正應而從二是女之見金夫也女之從人當由
 正禮見人之多金説而從之不能保有其身也宜乎
 无所往而利是以君子勿取也夫臣之柔邪明主不
 接友之柔邪聖賢不接女之柔邪君子不接今夫君
 臣之交所以取人必正者誠以尊上帝而綏四方不
 可與柔邪共事也彼蒙而柔邪者知貪禄位而已爾
[002-9a]
 知滛富貴而已爾意如失臣道而魯定公接之竟以
 貽魯君之辱馮道失臣節而五代用之適以貽八姓
 之羞為國家而接此柔邪蒙闇之流何所利乎朋友
 之交所以取友必端誠以明道徳學忠孝不可與柔
 邪同門也彼蒙而柔邪者能便佞而已爾孺悲失禮
 孔子辭之而不見王驩貪寵孟子踈之而不與取友
 而交此柔邪之流于吾道何利乎夫婦之交所以擇
 正而受者誠以奉宗廟正人倫不可與柔邪共理也
[002-9b]
 魯桓公取失身之女而終罹拉幹之禍衛宣公取失
 身之女而終成顛覆之辱况于見多金之夫不有躬
 可以從之者乎求内助而納此柔邪之婦于綱常何
 利焉聖人于六三其示人交際之道亦嚴矣小象以
 行不順也釋之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順于理不可
 取陳相下喬而入幽公孫曲學以阿世亦蒙六三歟
 雖然聖人于二示包蒙納婦之義于三示勿用取女
 何其寛嚴之不同也二之所以包納者以其知識未
[002-10a]
 明聰明未發盖下愚之可矜者也三之所以拒之者
 以其滛巧而䘮節貪婪而喻利盖下愚之不移者也
 昧其所適至於䘮軀失徳蒙不足以盡其意故此爻
 獨不言蒙乃見聖人不嫌於蒙而嫌於女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蒙之時陽剛為發蒙者六四隂柔而最逺於剛乃愚
 蒙之人而不比近賢者无由得明矣故困於蒙為可
 羞吝也夫四之蒙如日本明而蒙之以雲翳如鏡本
[002-10b]
 明而蒙之以塵埃倘得陽剛之訓廸明師之啟沃則
 去其蔽觧其惑開其良能覺其正性奚至困於愚邪
 昔曽參亦魯矣親夫子以發其魯則終傳聖道奚至
 困於魯樂正子無知識矣親孟子以開其知識則好
 善優於天下奚至困於無知嗚呼世道之降楊氏蒙
 於為我墨氏蒙於兼愛申商蒙於惨刻老莊蒙於虚無
 貪夫蒙於功利俗儒蒙於記問其困蒙而吝者不知
 其幾人向使親有徳師有道咨明哲於當時友聖賢
[002-11a]
 於異世則本心之天豈至於終蒙邪小象以獨逺實
 釋之者陽為實隂為虚六四所乘者五之柔所承者
 三之柔皆非剛明之實實既相逺則離羣而索居孤
 陋而寡聞猶面牆而立其性分无從而明矣吁可鑒
 也楊氏曰窒於通之謂困嗇於從之謂吝吝疾者諱
 醫吝過者諱師四之困蒙而復吝於親賢所謂困而
 不學民斯下矣然則聖人真絶而不教乎是教也非
 絶也仲尼之於陽貨孺悲皆所不見疑絶也瞰亡取
[002-11b]
 瑟是亦不屑之教誨使二子而改則困知與學知生
 知一也如吝何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六五以柔順居君位以人君秉彛中之徳自居於童
 穉之蒙下學於九二剛中之賢則緝熙光明充其徳
 性之良知其蒙去矣所以為童蒙之吉也昔者太甲
 之不明於徳此童蒙也及其敬從伊尹之訓以圖厥
 終則有去蒙之吉成王㓜冲而未有知此童蒙也及
[002-12a]
 順周公之教而熙於光明則有去蒙之吉小象以順
 以巽釋六五之吉者正以順巽乎剛明之賢尊師重
 道之功其著矣雖然六五之自治其蒙豈特足以成
 已而已以之正家足以治一家之蒙以之正國足以
 治一國之蒙以之正天下足以治天下之蒙此又吉
 善之功用也
上九撃蒙不利為㓂利禦㓂象曰利用禦㓂上下順也
 上九居蒙之終當愚蒙已極之際蒙而為㓂不可容
[002-12b]
 也上九以剛明之徳撃其蒙而禦之以彼之為㓂者
 无所利而我之禦㓂者無不利矣天下之蒙不同君
 子之治蒙亦不同童穉之蒙純一而未發者也君子
 則發之知蒙之長而可亨也下民之蒙愚賤而寡聞
 者也君子則包之知蒙之教而可亨也至於柔邪之蒙已
 極而無義已老而無恥為滛僻之女為便佞之士然
 其蒙能害其心而無能害人能自賊其行而无能賊
 天下君子亦不過踈逺擯棄之而已至於㓂賊之蒙
[002-13a]
 或蒙於凶暴而行亂於王室或蒙於凶惡而肆毒於
 下民或蒙於夷俗而奪攘於邊境狎侮五常怠棄三
 正昏迷不恭反道敗徳其蒙如此可謂極矣其罪不
 容於不撃也今也上九有至剛之徳剛明足以照其
 姦宄之蒙於是明五刑以撃之照其不孝不弟之蒙
 於是明八刑以撃之照其賊道朋誣之蒙於是明八
 成之法以撃之是故元惡失勢醜類伏誅而彼為㓂
 者無所利矣威徳昭明逺近懐畏而我之禦㓂無不
[002-13b]
 利矣昔者苗民為猾夏之㓂帝舜撃之而加逺竄之
 刑三監為叛周之㓂周公撃之而成東征之功獫狁
 為侵鎬之冦宣王擊之而著平夷之效事之得者不
 在苗三監獫狁而在舜周公與宣王矣擊蒙之功豈
 非聖明剛徳之著見歟雖然聖人非不仁於至蒙之
 人也雷霆之威所以為發生之基雪霜之惨所以為
 温厚之本撃蒙之剛所以去一夫之昏暗而開萬世
 之文明其仁天下後世固有在也小象以上下順也
[002-14a]
 釋之謂以剛徳禦㓂上下皆順天理而无悖也程氏
 曰九居上剛極而不中故戒不利為㓂治人之蒙乃
 禦㓂也肆為剛暴乃為㓂也楊氏曰上者蒙之終故
 不化九者陽之窮故必擊蒙而不化至於為㓂上之
 人不得已攻伐而捍禦之則上之辭順而天下之心
 亦順
[002-15a]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
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
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者有所須而動有所待而發以二體言之乾之剛
 健上進而遇坎險未能進也故為需待之義以卦才
 言九五居尊位為需之主有剛健中正之徳誠信充
 實於中中實有孚也有孚則其徳光明而亨通得貞
[002-15b]
 正而吉以此而需何所不濟雖大川之險亦克濟而
 無難故利涉大川自古之需時者不憂無出險之道
 需之有孚亦曰真實無妄之誠而已唯天下之至誠
 能盡其性盡人之性以盡物之性穿金石蹈水火何
 險難之不濟使仁之實充於中則自惻隐充之舉天
 地萬物盡囿於渾涵化育之内可以懐離散可以柔
 强禦光亨貞吉何險之不可濟使義之實充於中則
 自羞惡發之至於千條萬端皆囿於裁制調理之内
[002-16a]
 可以制暴亂可以明便宜光亨貞吉何險之不可濟
 以言禮之實則足以扶植三綱秩序五典以言智之
 實則足以周知萬物明照四海光亨貞吉何有乎不
 濟之虞忠信誠慤不懼風波之惡四維誠張不興亡
 楫之嗟豈曰猶豫不决偷安茍且之為需也雖然既
 乾以剛健中正至誠无息而成生物之功聖人所以
 為需亦天而已耳故夫子釋需曰險在前也剛健而
 不陷其義不困窮乾唯剛故靜不可撓乾唯健故動
[002-16b]
 不可禦靜則能忍以需險之衰動則能决以濟險之
 窮時行時止動與時偕天行也我何陷何窮之有世
 無剛健之才見險而不能忍者其能免於陷且窮乎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
 有功也九五以剛實居中位乎天位則有位矣正中
 則有徳矣以在天之位秉正中之徳有徳有位雖涉
 險阻往則有功也需道之至善也天位九五乘乾也
 正中兼二五而言也京民曰始於知險而待時中於
[002-17a]
 出險而得位終於濟險而有功需之義畢矣楊氏曰
 需之義有二有需於人者有為人所需者需於人者
 初二三四上是也為人所需者九五是也此卦其變
 為火地晉卦其象雲上於天未成雨需待之象以剛
 遇險坎水居外涉川之象陽為實有孚之象其占能
 逺險而守常則利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雲氣蒸而上升於天必待隂陽和洽然後成雨雲方
[002-17b]
 上於天蓄膏澤而未降須也君子蓄其才徳未施於
 用飲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居易俟命一
 有所往則濟險之功實固有在矣序卦曰物穉不可
 不飬故蒙後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白雲曰屯
 蒙之世天下所需在君君所需在賢飲食宴樂大亨
 以飬聖賢使忠臣嘉賔得盡其心膏澤及於下民天
 下之需也九五之所需孰大於是
初九需于郊利用恆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
[002-18a]
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人所居為邑而邑外曰郊自邑而于郊則離所居而
 有行矣陽之為物剛健上進者也初九能需待於曠
 逺之郊不以犯難越常為行而以安常守分為用則
 无咎也盖待時者莫貴於逺險逺險者莫貴於守常
 需之為義不難於逺險而難於守常昔者夫子之韞
 玉待價未嘗无所需也當時有疑其奚不為政者有
 疑其懐寳迷邦者疑若浚恆而不通變聖人則謂當
[002-18b]
 此之時无濟物之君无濟物之勢與其變動入於危
 邦居於亂國不若從容杏壇優游槐市之為安也初
 九之需于郊以其不犯險之道用之以不失恆之心
 需道之至善也初非曰安於小懐宴安之鴆可以為
 恆也小象曰未失常也以逺險為常亦必有濟險之
 道則可或從王事則又當以説以犯難為恆可也世
 之人假需之説以自文見義不為撫機不發則需又
 事之賊也楊氏曰宅於水而資舟備難者也宅於郊
[002-19a]
 而馮河犯難者也無難而不安於守常若穆公伐鄭
 夫差伐齊其咎何如哉京口曰當需之時位卑而時
 未可進患難未切而越常以輕試是孟子所謂鄉鄰
 有鬭被髪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
有言以吉終也
 坎為水水近則有沙沙雖近水亦平易之地也九二
 以陽剛之才居柔守中寛裕自處自險漸近雖未至
[002-19b]
 於患害已小有言語之傷然終得其吉以二善處也
 夫疾行者傷顛從容者少患徳量之廣怨謗之消也
 胷坎之狹災害之集也九二需于沙雖不若于郊之
 安亦不至于泥之廹量洪而心廣色怡而氣和无僥
 倖行險之志有優游不廹之用是以强暴縱有㣲忿
 我以無忿處之則强暴者化姦宄縱有㣲爭我以不
 爭代之則姦宄者消與天地同其量江海同其度小
 有言語之傷其何傷於天地江海乎使在我淺中狹
[002-20a]
 量而執徳不𢎞識見鄙猥而知識不明則利害之來
 𦕈若毫毛亦將急遽而不能處此寛大之徳所以為
 處患難之道也小象以衍在中也釋需于沙其闡剛
 中之量以明濟險之本歟謂小有言而吉終者皆本
 於此歟昔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是言小有言之傷
 也聖門犯而不校道之興廢安之以命而吾道終無
 少貶其寛而終吉歟胡氏曰居逺近之間剛得其中
 以君子守其中正而不與小人茍合雖興譛謗之言
[002-20b]
 終不能害於已以九二有寛衍之徳而居中故也
九三需于泥致冦至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冦
敬慎不敗也
 泥逼於水也九三剛健之極有進動之象坎險在外
 進而逼之寧不䧟于泥乎三之致冦至由已進而逼
 之然需之時需而後進也其義在相時而動使九三
 正而明能抑其剛健持之以敬慎而不輕動誰能敗
 哉夫一念之敬忽一身之安危係焉惕然而知戒則
[002-21a]
 憂患消懵然而怠忽則險難熾今需之九三曠逺平
 易不如初之需于郊未臨深淵不如二之需于沙需
 而于泥譬諸人事其猶姦宄之欲相謀者已廹乎其
 身盗賊之欲相殘者已廹乎其外敵國外患之來攻
 擊者已臨乎四境君子以一身之㣲當事變之衝欲
 去憂危而趨安樂柔讎敵而歸臣僕豈有他道哉亦
 曰敬慎而已耳夫子以災在外發之而必以敬慎不敗
 為辭其示人以處災難之道明矣昔夫子遭宋桓之
[002-21b]
 禍㣲服而過之遭萊夷之侮明禮義以却之皆敬慎
 不敗之道也曽子遇越冦而去之敬慎以全身也子
 思遇齊冦而守之敬慎以盡職也聖人處險之道其
 盡矣乎楊氏曰不敗於冦不若不致夫㓂不致夫㓂
 不若不逼夫冦三居健之極進之勇能不逼乎不然
 在外之災安能冦我楚非宋㓂也襄公與楚爭覇而
 敗於泓宋致冦而不敬慎也晉非楚冦也莊王與晉
 爭鄭而勝於邲楚敬慎而晉否臧也
[002-22a]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六四重隂不中居多懼之地又居坎險之體是入於
 險而有所傷也故云需于血然柔順得正順以聽時
 終於出險而有所濟故云出自穴夫至順之道雖入
 于險終可出險也瞽瞍日有殺舜之志此舜需于血
 時也而終於出險亦曰克諧而豫之爾狄人日有侵
 邠之謀此太王需于血時也而終於出險亦曰去邠
 以避之爾昔者齊景公之出涕而女于呉順以處險
[002-22b]
 也故險難可免息侯之興兵伐鄭不以順而處險也
 故險難愈深小象釋之以順以聽也一辭其示人以
 素患難之道歟然四之所謂順本温厚以為順非巽
 懦以為順本謙下以為順非屈辱以為順如曰順以
 濟險而為床下之巽為袴下之辱為巧言令色之恭
 是亦小人而已耳豈聖人之教哉楊氏曰出自穴者
 傷於陽而避陽聽命於陽也君子之於小人不可窮
 也三陽彚進一隂退避需之險於是濟矣為君子者
[002-23a]
 勿窮小人可也王允既誅董卓而不宥傕汜光弼垂
 定河北而復圖思明皆不開小人順聽之門而起禍
 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需之時陽彚而進隂引而退九五以陽剛居中得正
 位乎天位克盡其道險者平難者觧天下治平矣此
 時何為哉涵養休息飲食以養其體守正以養其心
 與天下相安於無事而已不可移濟險之道為履平
[002-23b]
 之道此需道之吉也爻辭貞吉者舉正而中道具也
 小象以中正釋之舉其全理而言也潘氏曰居天位
 之正中飲食宴樂以待同徳之至其成涉川之功何
 如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
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需以險在前上六居需之極處坎險之終是入于穴
 身離侵侮之難也下應九三之剛而九三下與二剛
[002-24a]
 需極並進如三人不速之客而來悍然侵侮然上六
 以柔順而不拂羣剛之來恭敬以待之則我无競爭
 之志彼无侵陵之念終獲其吉也夫惟天下之至柔
 足以遇天下之至剛以剛敵剛剛不足用也人雖剛
 暴而恭遜之心本未嘗亡此之恭敬犯而不校則彼
 之剛暴釋然以消人雖强悍而謙遜之性本未嘗冺
 此之恭敬悦懌以接則彼之强悍恬然以化廉頗欲
 辱相如其天理蔽錮深矣而相如待之以退遜之恭
[002-24b]
 則歡然請謝程普之陵侮周瑜其天性迷惑甚矣而
 周瑜容之以折節之敬則肅然起敬此皆和順之感
 人如此其深也鄭伯肉袒以事楚尚能下人而存鄭
 勾踐行成而事呉猶以卑辭而興越鄭越不足道也
 以君子持敬之心而施之於待人之際其誰曰不可
 小象以雖不當位未大失也釋此爻者謂柔順宜在
 下而居上不當其位然敬順待下剛不見陵終得其
 吉无失也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其上六之謂朱
[002-25a]
 氏曰上六九三當位而應九二初九不當位而不應
 君子固有至於是邦而无上下之交者豈可以不速
 之客而不敬乎有所失人則失需之義卦四陽君子
 二隂小人於六四戒之以順聽於上六戒之以敬客
 君子得位則小人必得其所故為小人謀者如此
[002-26a]
坎下/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渉大川彖曰訟
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
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渉大川入
于淵也
 訟之道必有孚實中无其實乃是誣妄凶之道也訟
 者與人争訟而待决于人雖有實理當時亦窒塞而
 未通理既未通吉凶未可必故當惕畏訟以得中為
[002-26b]
 吉終凶其事則凶也大人者剛明中正之人能决所
 訟故利見之訟非和平之事先當擇所安而處不可
 自陷于危險故不利渉大川夫訟非人事之得已也
 反之于已宜直而不宜曲質之于人宜明而不宜暗
 天覆地載汚垢兼包奚以争為父天母地性命一源
 奚以争為訟者人事之大不義也自夫氣禀不齊私
 立町畦善惡雜處是非角立此訟之不能無也然訟
 之所生其有不同天之仇而愛親之誠窒而未通歟
[002-27a]
 其有不反兵之仇而友恭之誠窒而未通歟存于己
 者必懐惕懼之念必存大中之道乃得其吉也不是
 之思而矯誣浮辭輕忽躁妄以終極其訟凶之甚也
 人之有訟質成于上之人必其明哲足以辨是非察
 誠偽斯利見之虞芮争田之訟必欲見文王鼠牙雀
 角之誠偽必欲見召伯此皆利見大人也若伯州犂
 之輕重其手張湯之輕重其心是非不明邪正不别
 何利見焉嗟夫兵非聖人之所欲自世有暴亂然後
[002-27b]
 不免有兵刑非聖人之得已也自世有姦邪然後不
 免于用刑訟非聖人之所貴自世有逆順之不明然
 後不免于有訟然辨訟之曲直聽訟之明暗亦在我
 審其取舎而已斯道之正豈可以争訟而離之乎夫
 子之釋訟曰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常解于相平而
 合于不相下險者狡而工于争健者强而利于争以
 卦徳言乾剛居上以制其下坎險居下以伺其上以
 坎之險遇乾之剛訟之所由興又健而不險不生訟
[002-28a]
 險而不健不能訟險而又健是以訟也以剛來得中
 釋有孚窒惕中吉者以卦變言也二隂二陽之卦各
 十有二皆自臨遯而來遯之二隂上徃居三遯之三
 陽下來居二剛來得中也中居險中故有孚窒惕而
 得中焉此訟之吉也以不可成釋終凶者以卦體言
 也上九過剛居訟之極為終其訟之意以尚中正釋
 利見大人者九五剛健中正為聽訟之主訟者宜質
 厥成也以入于淵釋不利渉大川者以卦象言也以
[002-28b]
 乾剛乗坎險險在下故有渉川之象凡訟者宜先晏
 處其身思出險之道不可自陷入深淵俗諺所謂必
 須存一條走路是也楊氏曰誠心無詐者必不訟窒
 隙而無仇者必不訟惕厲而懼刑戮者必不訟中和
 而不狠愎者必不訟如是則吉也潘氏曰不見大人
 而反渉川是與隂險小人謀之險愈深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體居上水行于下天道左旋水道右流皆違行而
[002-29a]
 不相親訟不親也不親所以為訟君子觀象凡所作
 事必謀其始盖欲息訟端于作事之始不欲言訟事
 于失事之後也作事謀始期無訟也楊氏曰止訟在
 初而聽訟亦在初又曰訟心者祥訟人者殃作事謀
 始豈特訟為然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
也雖小有言其辨明也
 初六與四應九二間之此初六之所以訟也初六居
[002-29b]
 險之初柔不當位无當訟之才故不永所事隂柔在
 下而二以剛乗之近而不相與故小有言然上有陽
 剛之正應辨理之明故終得其吉程氏曰在訟之義
 同位而相應相與者也故初與四為獲其辨明同位
 而不相得相訟者也故二與五為對敵訟之初六無
 終訟之凶則有止訟之善甚矣訟之不可興也戴天
 履地孰非同氣秉彞好徳均有此生與我相角于勝
 負之場孰若相忘于道義之域與我相持于争競之
[002-30a]
 際孰若相與于和順之中初六之不永所事棄細過
 而偕之大道釋小嫌而不介胷次此息訟之所以吉
 也昔虞芮一履文王之境善心油然而生遷善悔過
 萬世誦之雖使小傷而其終之吉固自若也夫子以
 訟不可長又曰其辨明聖人之不貴訟固如此世衰
 道微小而一家固有兄弟鬩牆而骨肉之争積代不
 醒大而一國固有曲直交責城池之争歴代相戕甚
 矣其愚也觀初六之義可以自訟矣楊氏曰初六九
[002-30b]
 四訟之敵也六才弱而居下才弱者有暫忿而無遂
 心故雖訟而不永位下者敢于微愬而不敢于大
 訟故雖有言而小不永則易收小言則易釋所以終
 吉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𤯝象曰不克訟
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二五相應之地而兩剛不相與相訟者也然五君也
 二臣也其可敵乎不克訟者義不克也知其義之不
[002-31a]
 可退居而逋避以寡約自處則自无過𤯝三百户邑
 之至小也若要强大是猶競也能无𤯝乎夫上下之
 分天冠地履之不可易也父有不直子無證父之理
 兄有不直弟無證兄之理上有不直下無訴上之理
 子而證父未問所證之事先有證父之曲弟而證兄
 未問所證之事先有證兄之曲下而訴上未問所訴
 之事先有訴上之曲詹父之于虢公元咺之于衛侯
 皆君臣也使虢公之譛詹父衛侯之訟元咺而詹父
[002-31b]
 元咺知有避難守約之義雖使不伸猶曰免陵君之
 過也不是之思而有辭其如訟上之罪何上下之分
 本非較曲直之地逃難遁藏亦惟庶幾上人之宥其
 罪也聖人為九二謀盖亦分義之不可踰爾小象以
 歸逋竄釋不克訟退歸逋避罔敢有辭如是則无自
 下訟上之患以患至掇釋自下訟上夫微者不得于
 大者其在微者唯可以自責賤者不得于貴者其在
 賤者唯可以自咎若九二不能自訟以下訟上義乖
[002-32a]
 勢曲禍患之至皆其自取夫何咎哉朱氏曰退歸而
 逋則其邑人三百户得以无眚不然五來討二禍及
 邑人矣坤為户三在大夫位為邑諸侯之卿當天子
 之大夫也食邑二百八十有八人三百舉全數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象曰食舊徳從
上吉也
 禄者稱徳而受食舊徳謂處其素分而无求也六三
 居下之上在三公之位承乗皆剛无健之才以隂居
[002-32b]
 陽質本隂柔與上九為應而四間之宜有訟也然三
 柔而明安其素分不失舊物堅固自守雖處危地終
 獲其吉但知從上之事而不居其成功此三之善也
 盖訟以能正為吉六三之不争莫善于動静之兩不
 争其静而止也則安其分守其素所履舊焉采食則
 食采食之舊而守其正舊焉家食則食家食之舊而
 守其正不越常而妄動不踰理以茍禄雖不幸處危
 懼之地固可必其有終之吉其動而行也從上之事
[002-33a]
 有善則稱君而不敢有其善有勞則稱君而不敢有
 其勞以功而下人致恭以存位此從上不争之所以
 終吉也小象以從上吉釋食舊徳者于以見守己之
 吉與從上之吉二者之兼僃也嗟夫争訟逆徳也人
 惟志不帥氣氣以役志則血氣之分不能不激而為
 争訟之由能持其志毋暴其氣則犯而不校有而若無
 争訟何從而生乎石氏曰九二以下訟上不能保其
 舊邑六三順以從上其食舊徳也宜矣
[002-33b]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
失也
 四以陽剛居健體不得中正本為訟者也承五履三
 而應初九五君也義不克訟三居下而柔不與之訟
 初正應而順非從于訟者也四雖剛健无與對敵不
 克訟也乃克其剛健欲訟之心而與初相應復即就
 于命革其心平其氣變前之為而安于正理則吉也
 命正理也復而不變變而不安偽也夫極天下之不
[002-34a]
 善者訟也極天下之至善亦訟也其訟人之心轉而
 為訟己之善則吉也同一目也用之視非禮則為惡
 用之視正禮則為善同一耳也用之聽滛聲則為惡
 用之聽雅樂則為善同一訟也用之訟人則為惡用
 之訟己則為善九四之不克訟而自訟者必能自反
 而仁自反而有禮自反而忠信復以反此天命之正
 理安以守此天命之正理使忿懥争競誣罔狡詐之
 念一毫不萌自訟之善其不在兹乎夫子以不失也
[002-34b]
 釋之能復之即本然之天理曽未嘗䘮也昔者鯀之
 方命子貢之不受命其初固未能無失也及其終也
 一則彝倫之斁一則天道之聞盖鯀之圯族唯知以
 訟人為心賜之何敢望猶有自訟之功也訟己訟人
 之得失其判于此乎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剛健中正之君聽天下之訟中而不過則上無
 淵魚之察正而无私則下无梗陽之賂直者伸枉者
[002-35a]
 愧尚何訟之有畫衣冠而民不犯虚囹圄而不式可
 也此天下之大吉也古之聖人知天下之不能无訟
 也于是有大司冦之職焉凡諸侯之獄訟則以邦典
 定之卿大夫之獄訟則以邦法斷之庶民之獄訟以
 邦成弊之又有小司冦之職焉以五刑聽訟而訊其
 情以五聲聽訟而求其情以八辟而麗其法以三刺
 而斷其中又有士師察獄訟之辭以詔司冦有鄉士
 聽獄訟以察其辭有縣士各掌其名教而辨其獄訟
[002-35b]
 有方士以掌邦家之獄訟有訝士以掌四方之獄訟
 所以詳于設官分職者亦曰欲聽之得其平爾故聽
 訟之際有所忿疾有所顧忌皆不得其平此九五之
 所以元吉而夫子釋之以中正者其得聽訟之大本
 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
敬也
 九以陽剛居上剛健之極又處訟之終極其訟者也
[002-36a]
 倘或善訟而勝窮極不已至于受服命之賞是亦與
 人亢争而得其能保乎故終一朝而三見褫奪于人
 也不足敬也可知矣天下之事以非道而取之者偶
 然而成必忽然而敗泛然而蒙賞必俄然而蒙罰上
 九之以訟受服非讒譛忠良而蒙其榮闕/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无咎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
[002-36b]
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
咎矣
 闕/
[002-37a]
 正而此正五也非衆正也彼之與皆不正此之與皆
 正衆正也八百諸侯三千臣心皆欲伐紂則伐紂非
 武王諸侯王皆欲擊楚之弑義帝者則擊楚非高帝
 武王高帝特因衆心之正用之以正彼之不正而已
 以此王天下孰能禦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
 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九二剛中之將得六五
 柔中之君應之則信任專興師險道而以順行則師
 有名犯險順人以毒冦仇所以吉且无咎朱氏曰凡
[002-37b]
 藥攻疾謂之毒興師動衆不無傷財害物而民苦于
 征役施之天下至惨也然與民去害上應天時下恊
 民心毒之其實生之故民從之吉以義動也此卦其
 變為天火同人卦其象坤為土為衆為民坎為弓輪
 為血為盗為加憂有用師建國之象其占用師之道
 利于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无咎戒占者亦
 必如是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002-38a]
 散漫而不一者水也師之象也翕受而無遺者地也
 君子之徳也君子有翕受含𢎞之徳平居暇日使民
 自然有尊君親上之心一旦有事孰不為吾用哉故
 容之畜之所以用之也或曰蔵至險于大順伏師旅
 于民衆井田之法也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師之始也故言出師之義及行師之道師出无名
 師行无制皆不以律也雖足以取勝猶凶道也故曰
[002-38b]
 否臧凶言否則雖臧亦凶矣昔者太樸之既散强弱
 相持大者折絶天柱小者負固山谷上帝震怒下民
 請命于是黄帝受命順殺氣以作兵法文昌而命将
 佐命風后制為兵律其備物也天衡重列各四隅前
 後之衡各二隊風居四維故有圓陣地軸單列各三
 隊前後之衡各三隊雲居四角故有方陣天前後風
 合六十四是所謂正兵其制用也天地之前衡為虎
 翼風為蛇蟠而為圍繞之義天地之後衡為風龍雲
[002-39a]
 為鳥翔而為突擊之義是所謂竒兵此結陣之法也
 昧乎此則有失律之凶其視聽之節二革二金則為
 天加一角音則為兼風而二革三金則專為風焉三
 革三金為地加一角音則為兼雲而三革二金則專
 為雲焉五革四金則為虎加一角音則為兼蛇而五
 革四金則專為蛇焉四革三金則為龍加一角音則
 為兼鳥而四革五金則專為鳥焉二角而全師東三角
 而全師南四角而全師西五角而全師北此所以一
[002-39b]
 軍師之耳其旗法則天陣𤣥而地陣黄風陣青而雲
 陣白天之前衡上𤣥下赤天之後衡上𤣥下白地之
 前衡上黄下赤地之後衡上黄下青此所以一軍師
 之目此金鼔旌旗之法也昧乎此則有失律之凶其
 在周興則有太公六韜之法在漢則有黄石公三略
 之法在蜀則有武侯八陣之法若夫楚之亂次晋之
 争舟齊之轍亂吴之争舎皆无律之師也其能吉乎
 爻辭之言師出以律則不言吉而吉在其中言否臧
[002-40a]
 凶不言失律而失律之義在其中夫子𤼵之以律失
 律之兩辭則一吉一凶之辨判然明矣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
也王三錫命懐萬邦也
 一卦五隂而一陽則一陽為之主九二以陽在下為
 衆隂所歸將帥之象也五居君位乃其正應居下而
 專制其事唯在師則可然為将之道恃專則失為下
 之道不專則無成功之理故得中道乃吉于義无咎
[002-40b]
 然臣之有善皆出于吾君之善王三錫命寵任之專
 故得其兵權而有克勝之吉九二所以得中而吉且
 无咎何哉想其可守而守可攻而攻動静而時中也士
 卒之從命者必賞无吝不恭命者必罰无赦賞罰而
 時中也首惡必殱也有嘉折首醜類當宥也獲非其
 醜操縱而時中也是以有吉也决勝奏凱之相望其
 无咎也辱國喪師之无有然二之所以致此者是必
 時王倚任之專而然其一命曰好生惡殺實予本心
[002-41a]
 興師動衆豈予得已蠢爾邦仇敢肆亂畧今予命汝
 總六師奉行天威以征有罪再命曰濟濟有衆其左
 不攻于左唯不恭命右不攻于右唯不恭命御非其
 馬之正唯不恭命汝尚欽予威令以整軍旅三命曰
 義師之舉本以救民非以長亂毋行不義毋殺不辜
 汝尚廣宣王澤以弔黎民如是則将師有吉者王命
 之而吉也将兵而无咎者王命之而无咎也論至于
 此則知南仲雖有伐獫狁之功南仲必曰非臣之力
[002-41b]
 也王命南仲也召伯雖有于理之功召伯必曰非臣
 之力也王命召伯也若夫齊威山戎之師晋文城濮
 之師若足揚矣而君子不許之以義戰者以其无王
 命而擅興不得為吉且无咎也程氏曰世儒有論魯
 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以為周公能為人臣不能為
 之功則可用人臣不得用之禮樂是不知人臣之道
 也居周公之位則為周公之事由是位而能為者皆
 所當為也周公乃盡臣職耳子道亦然孟子曰事親
[002-42a]
 若曾子可也未嘗以曽子之孝為有餘子之身所能
 為者皆所當為也豈曰過乎小象釋在師中吉則曰
 承天寵釋王三錫命則曰懐萬邦在師中吉以成功
 本于天子寵命也王三錫命以其承君命固能成威
 之之功而吉且无咎也先儒謂王三錫命褒其成功
 然褒功之命見于上六九二則合專以寵任言之
六三師或輿尸凶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三居下卦之上以隂居陽才弱志剛九二為帥師之
[002-42b]
 主三以隂柔居二之上是輿尸之象輿尸衆主也任
 将不專而衆以主之則莫相節制豈能成功凶敗宜
 矣甚矣兵權之不可不一也元戎受命董帥師徒百
 萬之衆望其旌麾聽其辭指以為進退倘統制不出
 于一號令不出于一則左牽右制兵卒無統其取凶
 敗必矣昔者知襄子帥韓魏之甲以攻趙而三家異
 謀智伯之首竟為趙氏之飲器蘇秦合六國之縱以
 伐秦而六國異心叩關之師竟為秦人之俘虜樂毅
[002-43a]
 下齊七十餘城而參以騎刼則燕兵潰祖逖誓清中
 原而制之戴若思則河南失唐九節度之師不立主
 帥則雖李郭不免于敗北皆師之以輿尸而凶也以
 是知才不足以一兵權職不足以專兵權凶也夫子
 釋之以大无功是誠大无功矣文公曰才弱志剛而
 用兵必至輿尸而歸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左次退舎也師之進以强勇也六四以柔居隂而下
[002-43b]
 無應非能進而克敵者也度不能進而完師以退舎
 愈于覆敗逺矣可以无咎若可進而退乃為咎也易
 之𤼵此義以示後世其仁深矣夫戰陣无勇君子固
 以為非孝而暴虎馮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師之六
 四聖人示以退舎者非謂欲人之偷安而不以死勤
 王事也以勢而言則政刑脩國本强器械備兵律練
 然後可以摧强敵者若猶未也不若退舎之可以无
 過以義而言必奉天討必弔黎民必禁暴亂然後可
[002-44a]
 以敵王愾若猶未也邀功生事適以取辱不若退舎
 之可以无過趙盾之伐邾師乘八百勢非不可制辭
 既順則返斾亟退趙營平之討先零聲罪討叛義非
 不可而堅壁以守罷騎留屯諸葛亮之渭上雜耕羊
 叔子之兵不掩襲禹之班師振旅文王之退脩文德
 皆左次之義也若夫春秋紀兵其書次也有嘉其次
 者有譏其次者嘉之者謂其有整兵進戰之意譏之
 者謂其有緩師畏敵之意書公次于渭貶魯莊公之
[002-44b]
 不能救紀也紀侯有婚姻之好齊襄為不同天之仇
 義師亟舉則恤難復仇禮也此時而次仇讎益肆是
 則咎之大者也書齊師次于聶北貶齊威之不能救
 邢也狄有猾夏之僭邢為諸侯之親義師一興則恤
 内禦外禮也此時而次外夷益熾是則咎之大者也
 後世視左次无咎之義其可不察義理事勢之所在
 乎小象以未失常釋之正謂可進則進可退則退師
 之常也陸氏曰左次示不欲殺楊氏曰髙帝不至白
[002-45a]
 登太宗不渡鴨緑悔于何有龜山曰兵凶器也先王
 以䘮禮處之故上將軍居右則師以右為主師之常
 也退而左次本失常也知力不足退而左次故亦未
 為失常也又曰師一宿為舎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左
 次退舎而宿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象
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六五君位興師之主故言出師任將之道蠻夷冦賊
[002-45b]
 為生民之害便如良田有禽以害民苗禽害稼宜田
 獵以取之冦害民宜奉辭以討之執言奉辭也明其
 罪以討之所謂明其為賊敵乃可服以是興師何咎
 之有六五柔于用人聖人又為之戒曰授将之道當
 以長子帥師指二也若以弟子衆主之則所謂雖正
 亦凶也人君用師辭義不可以不正而大義當本于
 一心將權不可以不重而大權當運于一已亡秦之際
 豪傑羣起勝廣起兵而問扶蘇之死是仗義也梁籍
[002-46a]
 起兵而立楚後以從民望亦仗義也田儋起兵先歸
 反秦之曲于諸侯以建邦之胄諭豪傑吏民亦仗義
 也然皆隨起隨仆人望不孚不能止亂何也盖帝𠂻
 常性之說發于成湯則足信兆民發于姦雄則適以
 資笑其心與義二假義而行誰其信之此大義之不
 可不本于一心也周轍之東諸侯强大莒人之入向
 無駭之入極无王命而擅興師之權衛師入郕魯師伐
 邾无王命而擅專征之權卒之王室日卑征伐自諸
[002-46b]
 侯出前乎平王不能誅其擅興之罪後乎桓王又無
 以制其擅興之僭春秋之世王綱不振太阿倒持豈
 正道邪此大權不可不總于一已也辭義正而出于
 方寸将權重而操于君上乃六五之吉也小象以中
 行釋長子謂九二之剛以中道而行也以使不當釋
 弟子者謂二與四之柔不當使之恐致凶敗曰使之
 一字則其責在君上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
[002-47a]
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上師之終也功之成也當功成治定之時大君行賞
 報功功之大者則開國之命用之為諸侯而為屏為
 翰功之次者則有承家之命用之為卿大夫而為羽
 為翼然此二時也世變方濟社稷方定豈可用小人
 以再召變故小人不可以有功而任用之此聖人之
 深慮逺戒也漢髙祖滅楚之後列侯定次固能報矣
 乃以陳豨為相國故有趙代之變晋武平吳之後封
[002-47b]
 侯増邑固能報矣乃使駿珧竊國柄故有不終之玷
 此小人之患是可以兵革既定而不知戒乎昔者周
 武王勝殷之後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同姓自魯而下
 凡幾國異姓自齊而下凡幾國報功之餘天下亦定
 然當時箕子之陳範則曰正人既富方穀召公之陳
 戒則曰所寳惟賢惟恐武王之禄非正人也朱氏曰
 行師之際貪愚皆在所使未必皆君子及其成功行
 賞君子使之開國承家小人賞之以金帛可也但不
[002-48a]
 可使之有人民社稷光武中興臧宫馬武之徒奉朝
 請而已得此道也然冦鄧諸賢无尺寸之土亦過矣
 程氏曰小人易致驕盈况挾功乎漢之英彭所以亡
 也
 
 
 
 
[002-48b]
 
 
 
 
 
 
 
 周易衍義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