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74 周易程朱傳義折衷-元-趙采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程朱𫝊義折𠂻卷十七
             元 趙采 撰
下經
  愚曰乾坤坎離在上經以其正隂正陽上下不相
  反不變者也震艮巽兑在下經以其偏隂偏陽上
  下相反變者也乾坤所以為天地艮兑所以為男
  女天地萬物之始男女人道之始故上經著天地
[017-1b]
  開闢以來萬事萬物之變通下經著男女配合以
  來閨門人事之變通
艮下/兊上
 程子曰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
 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
 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
 有所錯天地萬物之本夫婦人倫之始所以上經首
 乾坤下經首咸繼以恒也天地二物故二卦分為天
[017-2a]
 地之道男女交合而成夫婦故咸與恒皆二體合為
 夫婦之義咸感也以悦為主恒常也以正為本而説
 之道自有正也正之道固有説焉巽而動剛柔皆應
 説也咸之為卦兑上艮下少女少男也男女相感之
 深莫如少者故二少為咸也艮體篤實止為誠慤之
 義男志篤實以下交女心悦而上應男感之先也男
 先以誠感則女悦而應也
  愚按伊川云男志篤實以下交女心悦而上應與
[017-2b]
  釋彖云柔上變剛而成兑剛下變柔而成艮上下
  字恐非卦與彖之本意蓋咸卦只取男下女之義
  言兑女在上艮男在下方合本文或曰下經咸為
  之主而序卦言男女而不斥咸何也曰此與上經
  乾為之主而聖人於象辭言天而不言乾意亦有
  㣲㫖故發其端以待知者
咸亨利貞取女吉
 程子曰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義男女交相感也
[017-3a]
 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復甚焉凡君臣上下以至
 萬物皆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則有亨通之理君臣
 能相感則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則上下之志通
 以至父子夫婦親戚朋友皆情意相感則和順而亨
 通事物皆然故咸有亨之理也利貞相感之道利在
 於正也不以正則入於惡矣如夫婦之以婬姣君臣
 之以媚悦上下之以邪僻皆相感之不以正也取女
 吉以卦才言也卦有柔上剛下二氣感應相與止而
[017-3b]
 悦男下女之義以此義取女則得正而吉也
 朱子曰咸交感也兑柔在上艮剛在下而交相感應
 又艮止則感之専兑説則應之至又艮以少男下於
 兑之少女男先於女得男女之正婚姻之時故其卦
 為咸其占亨而利正取女則吉蓋感有必通之理然
 不以正則失其亨而所為皆凶矣
  愚曰少男下少女為咸咸感也夫婦之相感莫甚
  於少者然不曰感而曰咸者感偏詞咸俱詞有感
[017-4a]
  必通故曰亨感道貴正故曰利貞亨則情意交孚
  貞則禮義不愆此取女之吉之道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説男
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
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

 程子曰咸之義感也在卦則柔爻上而剛爻下柔上
 變剛而成兑剛下變柔而成艮隂陽相交為男女交
[017-4b]
 感之義又兑女在上艮男居下亦柔上剛下也隂陽
 二氣相感相應而和合是相與也止而説止於説為
 堅慤之意艮止於下篤誠相下也兑説於上和説相
 應也以男下女和之至也相感之道如此是以能亨
 通而得正取女如是則吉也卦才如此大率感道利
 於正也既言男女相感之義復推極感道以盡天地
 之理聖人之用天地二氣交感而化生萬物聖人至
 誠以感億兆之心而天下和平天下之心所以和平
[017-5a]
 由聖人感之也觀天地交感化生萬物之理與聖人
 感人心致和平之道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感通
 之理知道者黙而觀之可也
 朱子曰以卦體卦徳卦象釋卦辭或以卦變言柔上
 剛下之義曰咸自旅來柔上居六剛下居五也亦通
  愚曰咸感也釋卦名也感觸也與詩无感我帨莊
  子感周之類同義咸自否變六三之柔上去做上
  六上九之剛下來做九二柔反居上剛反居下隂
[017-5b]
  陽感應上下相與此以三與二爻而言咸也艮止
  於兑下兑説於艮上男止而下女女説而應男此
  以艮兑二體而言咸也止則无外誘之邪説則得
  唱和之正此所以既亨且貞而得取女之吉也止
  而説三字聖人説盡感義感是身心不動而精神
  交契之理若奔走求人其感幾何天地感聖人感
  此彖以互體而廣咸之義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氣感氣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心感心也觀
[017-6a]
  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情者動而誠然者
  也此感彼應出於誠然可見者不容以偽言也中
  庸論至誠曰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聖人和
  平天下亦是道也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程子曰澤性潤下土性受潤澤在山上而其漸潤通
 徹是二物之氣相感通也君子觀山澤通氣之象而
 虚其中以受於人夫人中虚則能受實則不能入矣
[017-6b]
 虚中者无我也中无私主則无感不通以量而容之
 擇交而受之非聖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愚曰山體内虚澤氣上通交感也君子體之以虛
  而受之虚者感應之宅也幽谷虚有至斯響洪鐘
  虚无來不應咸者感以无心之謂无心虚之至也
  惟虚足以盡天下之情故大象以虚言備其義矣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程子曰初六在下卦之下與四相感以㣲處初其感
[017-7a]
 未深豈能動於人故如人拇之動未足以進也拇足
 大指人之相感有淺深輕重之異識其時勢則所處
 不失其宜矣初志之動感於四也故曰在外志雖動
 而感未深如拇之動未足以進也
 朱子曰拇足大指也咸以人身取象感於最下咸拇
 之象也感之尚淺欲進未能故不言吉凶此卦雖主
 於感然六爻皆宜静而不宜動也
  愚曰卦近取身自足至首莫如咸艮然咸六爻皆
[017-7b]
  應乃无全爻艮不應乃反之蓋咸以動而感艮以
  静而止故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故聖人戒人於
  咸為多拇足大指也艮為指初在艮體之下故云
  拇拇之附足勢不能自步足舉而拇從之言初得
  四之應乃始有感也故曰志在外吉凶悔吝生乎
  動凡物不能自動者吉凶之所不在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程子曰二以隂在下與五為應故設咸腓之戒腓足
[017-8a]
 肚行則先動足乃舉之非如腓之自動也二若不守
 道待上之求而如腓自動則躁妄自失所以凶也安
 其居而不動以待上之求則得進退之道而吉也二
 中正之人以其在咸而應五故為此戒復云居吉若
 安其分不自動則吉也二居中得正所應又中正其
 才本善以其在咸之時質柔而上應故戒以先動求
 君則凶居以自守則吉象復明之云非戒之不得相
 感唯順理則不害謂守道不先動也
[017-8b]
  愚曰巽為股二在下體之中故云腓腓足肚也足
  之上股之下欲行則先自動二感五不能守道自
  止動而遽趨之躁動凶之道也易憫二牽於情而
  失其性故教之曰居吉蓋二以隂居隂徳正而性
  静制其動而居其所則内與理順外與物順何害
  之有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
隨人所執下也
[017-9a]
 程子曰九三以陽居剛有剛陽之才而為主於内居
 下之上是宜自得於正道以感於物而乃應於上六
 陽好上而説隂上居感説之極故三感而從之股者
 在身之下足之上不能自由隨身而動者也故以為
 象言九三不能自主隨物而動如股然其所執守者
 隨於物也剛陽之才感於所説而隨之如此而往可
 羞吝也云亦者蓋象辭本不與易相比自作一處故
 諸爻之象辭意有相續者此言亦者承上爻辭也上
[017-9b]
 云咸其拇志在外也雖凶居吉順不害也咸其股亦
 不處也前二隂爻皆有感而動三雖陽爻亦然故云
 亦不處也不處謂動也有剛陽之質而不能自主志
 反在於隨人是所操執者卑下之甚也
  愚曰巽為股三以剛居剛為内卦之主當位宜處
  乃感於上六而其股動故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夫
  股之動隨心心所欲行股為之行心所欲止股為
  之止是股之所守者隨而已上以説感三三之股
[017-10a]
  遂隨而往其往安得不吝象又因其外之詭隨照
  破其内之汙下故曰所執下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程子曰咸者人之動也故皆就人身取象拇取在下
 而動之㣲腓取先動股取其隨九四无所取直言感
 之道不言咸其心感乃心也四在中而居上當心之
 位故為感之主而言感之道貞正則吉而悔亡感不
 以正則有悔也又四説體居隂而應初故戒於貞感
[017-10b]
 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係則害於感通乃有悔也聖
 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𤾉无不通无不應者亦貞
 而已矣貞者虚中无我之謂也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夫貞一則所感无不通若往來憧憧然用其私心以
 感物則思之所及者有能感而動所不及者不能感
 也是其朋類則從其思也以有係之私心既主於一
 隅一事豈能廓然无所不通乎繋辭曰天下何思何
 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夫
[017-11a]
 子因咸極論感通之道夫以思慮之私心感物所感
 狹矣天下之理一也塗雖殊而其歸則同慮雖百而
 其致則一雖物有萬殊事有萬變統之以一則无能
 違也故貞其意則窮天下无不感通焉故曰天下何
 思何慮用其思慮之私心豈能无所不感也日往則
 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
 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嵗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伸
 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此以往來屈伸明感應之理
[017-11b]
 屈則有信信則有屈所謂感應也故日月相推而明
 生寒暑相推而嵗成功用由是而成故曰屈信相感
 而利生焉感動也有感必有應凡有動皆為感感則
 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所感復有應所以不已也尺蠖
 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
 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前
 云屈信之理矣復取物以明之尺蠖之行先屈而後
 信蓋不屈則无信信而後有屈觀尺蠖則知感應之
[017-12a]
 理矣龍蛇蟄藏所以存息其身而後能奮迅也不蟄
 則不能奮矣動息相感乃屈信也君子潜心精㣲之
 義入於神妙所以致其用也潜心精㣲積也致用施
 也積與施乃屈信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承上文致
 用而言利其施用安處其身所以崇大其徳業也所
 為合理則事正而身安聖人能事盡於此矣故云過
 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徳之盛也既云過此
 以往未之或知更以此語終之云窮極至神之妙知
[017-12b]
 化育之道徳之至盛也无以加於此矣
 朱子曰九四居股之上脢之下又當三陽之中心之
 象咸之主也心之感物當正而固乃得其理今九四
 乃以陽居隂為失其正而不能固故因占設戒以為
 能正而固則吉而悔亡若憧憧往來不能正固而累
 於私感則但其朋類從之不復能及逺矣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程子曰貞則吉而悔亡未為私感所害也係私應則
[017-13a]
 害於感矣憧憧往來以私心相感感之道狹矣故云
 未光大也
 朱子曰感害言不正而感則有害也
  愚曰四上體而居三陽之中心之位也感之主也
  然心以正為本感以无心為正无心者何无思无
  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也天下惟寂則能感无
  思而感者感之正也然此非純乎天理者不能到
  此今四以陽居隂天理雜於人欲易遂戒曰能固
[017-13b]
  守其正則吉而其悔乃亡懼其以有思而感不能
  正也今四果感於初之志動而説於應初亦感於
  四之我應而志於從初與四朋也是以九四以一
  往一來憧憧於胷次間而未定蓋惟爾朋之從是
  思也不知天地間往來感應有自然之常理何用
  擾擾於思慮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言以正感
  則吉而且悔亡恐未為感之害若夫憧憧只管著
  思慮去將迎他便是私意非擴然而大公恐未能
[017-14a]
  致於高明光大之地也兩未字辭婉而意切到繫
  辭聖人又究言天地感應自然之常理以盡此爻
  之義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程子曰九居尊位當以至誠感天下而應二比上若
 係二而説上則偏私淺狹非人君之道豈能感天下
 乎脢背肉也與心相背而所不見也言能背其私心
 感非其所見而説者則得人君感天下之正而无悔
[017-14b]
 也
  愚曰心之上曰脢子夏易𫝊曰在脊曰脢脢背
  脊肉也猶艮所謂艮其背背无私脢无思也无欲
  則止无思則咸故九四之思不足為咸之主謂有
  思未光大也必如九五之脢而後為无思之至故
  是爻也以志應為末拇之志外股之志隨皆末也
  以志應為末則以无思者為之本也寂然不動何
  悔之有
[017-15a]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説也
 程子曰上隂柔而説體為説之主又居感之極是其
 欲感物之極也故不能以至誠感物而發見於口舌
 之間小人女子之常態也豈能動於人乎不直云口
 而云輔頰舌亦猶今人謂口過曰脣吻曰頰舌也輔
 頰舌皆所用以言也唯至誠為能感人乃以柔説騰
 揚於口舌言説豈能感於人乎
 朱子曰輔頰舌皆所以言者而在身之上上六以隂
[017-15b]
 居説之終處感之極感人以言而无其實又兑為口
 舌故其象如此凶咎可知
  愚曰咸之上則口象也輔為上頷輔頰舌三者口
  之象也皆其言語之具恃口説以感人則又其末
  者也故於上六焉咸道窮矣
巽下/震上
 程子曰序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恒久也咸夫婦之道夫婦終身不可變者也故咸之
[017-16a]
 後受之以恒也咸少男在少女之下以男下女是男
 女交感之義恒長男在長女之上男尊女卑夫婦居
 室之常道也論交感之情則少為深切論尊卑之序
 則長當謹正故兑艮為咸而震巽為恒也
  愚曰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此男女與萬物齊生之
  男女也故夫婦在男女後夫婦自男女而配也必
  以少男少女成其始長男長女保其終下經始咸
  次恒其義取此
[017-16b]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程子曰恒者常久也恒之道可以亨通恒而能亨乃
 无咎也恒而不可以亨非可恒之道也為有咎矣如
 君子之恒於善可恒之道也小人恒於惡失可恒之
 道也恒所以能亨由貞正也故云利貞夫所謂恒謂
 可常久之道非守一定而不知變也故利於有往惟其有
 往故能恒也一定則不能常矣又常久之道何往不利
 朱子曰恒常久也為卦震剛在上巽柔在下震雷巽
[017-17a]
 風二物相與巽順震動為巽而動二體六爻隂陽相
 應四者皆理之常故為恒其占為能久於其道則亨
 而无咎然又必利於守正則乃為得其常久之道而
 利有所往也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
恒恒亨无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程子曰恒者常久之義也卦才有此四者成恒之義
[017-17b]
 也剛上而柔下謂乾之初上居於四坤之四下居於
 初剛爻上而柔爻下也二爻易處則成震巽震上巽
 下亦剛上而柔下也剛處上而柔居下乃恒道也雷
 風相與雷震則風發二者相須交助其勢故云相與
 乃其常也巽而動下巽順上震動為以巽而動天地
 造化恒久不已者順動而已巽而動常久之道也動
 而不順豈能常也剛柔皆應恒一卦剛柔之爻皆相
 應剛柔相應理之常也此四者恒之道也卦所以為
[017-18a]
 恒也恒之道可致亨而无過咎但所恒宜得其正失
 正則非可恒之道也故曰久於其道其道可恒之正
 道也不恒其徳與恒於不正皆不能亨而有咎也天
 地之所以不已蓋有恒久之道人能恒於可恒之道
 則合天地之理也天下之理未有不動而能恒者也
 動則終而復始所以恒而不窮凡天地所生之物雖
 山岳之堅厚未有能不變者也故恒非一定之謂也
 一定則不能恒矣唯隨時變易乃恒道也故云利有
[017-18b]
 攸往明理之如是懼人之泥於常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
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此極言常理日月隂陽之精氣耳唯其順天之道往
 來盈縮故能久照而不已得天順天理也四時隂陽
 之氣耳往來變化生成萬物亦以得天故常久不已
 聖人以常久之道行之有常而天下化之以成美俗
 也觀其所恒謂觀日月之久照四時之久成聖人之
[017-19a]
 道所以能常久之理觀此則天地萬物之情理可見
 矣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識
 之
  愚曰卦自泰變初九之剛上去居四六四之柔下
  來居初剛柔上下各得其序常久之道也雷風相
  與剛柔皆應伊川以為卦所以為恒也文公亦以
  為二體六爻隂陽相應為恒然八卦皆剛柔相應
  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豈特是恒為然又雷風相
[017-19b]
  與恒與益同而聖人於風雷不言恒止於雷風言
  恒者此必有説也夫雷震於上風作於下雷聲被
  風在下吹散了其聲不疾殷殷然人聞之只以為
  常故曰恒若夫益則雷震於下風作於上雷聲被
  疾風自上吹下迅怒霹靂此乃天地不常之氣使
  人震懼悔罪省愆故曰益此取象同而名義所
  以不同以卦體言剛上柔下而分定以卦象言雷
  動風散而氣應以卦徳言内巽外動而行順以卦
[017-20a]
  爻言剛柔皆應而體合此彖合數者以言恒也恒
  亨无咎利貞乆於其道者言恒之亨出於正正本
  於道也道當然之理也天下惟正道而後可久非
  正道則决不能久漢文好黄老黄老之道豈能久
  梁武好浮圖浮圖之道豈能久天地之道恒久而
  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此言恒以正為體
  正以往為用也夫天地之道所以常久者只為其
  運而不已人之道利有攸往者只為其終而有始
[017-20b]
  也使造化而或止則萬化停機人道而有終則萬
  務斷緒焉在其為恒哉是故日月得天之不已而
  能久照四時變化不已而能久成聖人終則有始
  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皆此恒為之耳觀其所恒
  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所之一字讀易者當深體
  之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程子曰君子觀雷風相與成恒之象以常久其徳自
[017-21a]
 立於大中常久之道不變易其方所也
  愚曰雷出有時風至有候不常之中有至常者有
  常之物而常未足為常不常之物而常始足為常
  故聖人以雷風為恒君子體之以立身於可久之
  地而不易其所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程子曰初居下而四為正應柔暗之人能守常而不
 能度勢四震體而陽性以剛居高志上而不下又為
[017-21b]
 二三所隔應初之志異乎常矣而初乃求望之深是
 知常而不知變也浚深之也浚恒謂求恒之深也守
 常而不度勢求望於上之深堅固守此凶之道也泥
 常如此无所往而利矣世之責望故素而至悔咎者
 皆浚恒者也志既上求之深是不能恒安其處者也
 柔㣲而不恒安其處亦致凶之道凡卦之初終淺與
 深㣲與盛之地也在下而求深亦不知時矣居恒之
 始而求望於上之深是知常而不知度勢之甚也所
[017-22a]
 以凶隂暗不得恒之宜也
 朱子曰初與四為正應理之常也然初居下而在初
 未可以深有所求四震體而陽性上而不下又為二
 三所隔應初之意異乎常矣初之柔暗不能度勢又
 以隂居巽下為巽之主其性務入故深以常理求之
 浚恒之象也占者如此則雖正亦凶而无所利矣
  愚曰初六泰六四之變也九出六入有隂陽相求
  之象泰六四入於巽底在兑澤之下巽為股股入
[017-22b]
  於澤下入之深者也非浚之象乎恒道惡驟故君
  臣信而後諫朋友定而後求夫婦恩而後勞今初
  六在恒之初處卦之底雖與四為應然四以陽剛
  處非其位不能下初初以不正不量而入始與四
  交求之太深自謂可久之道故曰浚恒夫人道交
  際貴乎知時而適深淺之宜以浚為恒雖正亦凶
  无所往而可也故詞曰浚恒之凶始求太深也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017-23a]
 程子曰在恒之義居得其正則常道也九陽爻居隂
 位非常理也處非其常本當有悔而九二以中徳而
 應於五五復居中以中而應中其處與應皆得中也
 是能恒久於中也能恒久於中則不失正矣中重於
 正中則正矣正不必中也九二以剛中之徳而應於
 中徳之勝也足以亡其悔矣人能識重輕之勢則可
 以言易矣所以得悔亡者由其能恒久於中也人能
 恒久於中豈止亡其悔徳之善也
[017-23b]
  愚曰久於其中蓋无不吉者咸恒无全爻至恒以
  久居二乃悔亡焉此中之故也易至於中則約言
  之知言之无加也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恒其徳无所容

 程子曰三陽爻居陽位處得其位是其恒處也乃志
 從於上六不唯隂陽相應風復從雷於恒處而不處
 不恒之人也其徳不恒則羞辱或承之矣或承之謂
[017-24a]
 有時而至也貞吝固守不恒以為恒豈不可羞吝乎
 人既无常何所容處當處之地既不能恒處非其據
 豈能恒哉是不恒之人无所容處其身也
 朱子曰位雖得正然過剛不中志從於上不能久於
 其所故為不恒其徳或承之羞之象或者不知其何
 人之辭承奉也言人皆得奉而進之不知其所自來
 也貞吝者正而不恒為可羞吝申戒占者之辭
  愚曰三以陽居陽位不可謂无徳者也然三乃巽
[017-24b]
  體之極其究為躁為進退且過中以剛躁不中之
  人當上下无常之際志欲從上而進退反覆不恒
  其徳者也二承乎三者二以久中而悔亡見三不
  中而不恒或者為之羞然二以為羞三則自以為
  貞此其所以為吝也爻曰羞曰吝尚恕以戒之象
  曰无所容則嚴以絶之言此等反覆不常之人決
  无所容於天地間此朝晉暮楚之鄭所以不容於
  春秋半項半劉之丁公所以不容於漢也
[017-25a]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程子曰以陽居隂處非其位處非其所雖常何益人
 之所為得其道則久而成功不得其道則雖久何益
 故以田為喻言九之居四雖使常久如田獵而无禽
 獸之獲謂徒用力而无功也處非其位雖久何所得
 乎以田為喻故云安得禽也
  愚曰四泰初九之變也初往為四二遂成巽巽為
  雞禽也二在地上田也然二之所應在五則巽禽
[017-25b]
  為五有矣四雖陽徳處非其所欲待二至則巽二
  之禽不應欲與初相易則巽伏而不見禽是田无
  禽之象也既非其所縱是久處亦終无得禽之理
  二四均陽之失位也二失位而中聖人幸之四失
  位而不中聖人憫之
六五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
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程子曰五應於二以隂柔而應陽剛居中而所應又
[017-26a]
 中隂柔之正也故恒久其徳則為貞也夫以順從為
 恒者婦人之道在婦人則為貞故吉若丈夫而以順
 從於人為恒則失其剛陽之正乃凶也五君位而不
 以君道言者如六五之義在丈夫猶凶况人君之道
 乎在他卦六居君位而應剛未為失也在恒則不可
 耳君道豈可以柔順為恒也如五之從二在婦人則
 為正而吉婦人以從為正以順為徳當終守於從一
 夫子則以義制者也從婦人之道則為凶也
[017-26b]
  愚曰六五坤體坤順也六五之德坤德也以坤徳
  而中又恒而不變謂之非貞不可也然以順為正
  者妾婦之道婦用之則吉夫子用之則凶今震夫
  也凶可逃乎雖然夫制義者也君尤制命為義者
  也知坤徳在夫子為凶則知君當以乾徳為恒矣
  知從一不變為從婦之凶則知通變達權者為夫
  君之恒矣易之書大率取通變為義變而或流
  聖人戒之三與上是也執而不變聖人亦戒之四
[017-27a]
  與五是也唯知以變為恒然後可以語聖人與權
  之義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程子曰六居恒之極在震之終恒極則不常震終則
 動極以隂居上非其安處又隂柔不能堅固其守皆
 不常之義也故為振恒以振為恒也振者動之速也
 如振衣如振書抖擻運動之意在上而其動无節以
 此為恒其凶宜矣居上之道必有恒徳乃能有功若
[017-27b]
 躁動不常豈能有所成乎居上而不恒其凶甚矣象
 又言其不能有所成立故曰大无功也
  愚曰上六處震之極震動也振動之亟也六隂性
  變遷上震體而躁勢必至於振而妄動以妄動為
  恒凶其宜矣夫子逆折其妄為之心曰振恒在上
  大无功也夫恒本不惡動但欲巽動不欲振動振
  則妄為矣妄為則下不應誰與成功哉恒六爻二
  五中也三上正也然二五中而不能變非時中矣
[017-28a]
  二妻道也臣道也不變尚可以悔亡五夫道也君
  道也不變則凶矣三上變而失正三在下而反覆
  何以得君上居高而妄動何以得民初之浚恒其
  求之也深上之振恒其動之也妄初則貞凶上則
  大无功此始終之戒也
 
 
 
[017-28b]
 
 
 
 
 
 
 
 周易程朱𫝊義折𠂻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