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66 易象義-宋-丁易東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象義卷十四     宋 丁易東 撰
繫辭𫝊上
 繫辭上王弼本篇題也文王所繫卦下之辭周公所
 繫爻下之辭謂之繫辭夫子作𫝊以釋故亦謂之繫
 辭古註所以不題𫝊字者葢孔子十翼通謂之𫝊此
 乃𫝊内之篇名故耳漢儒引之稱易大𫝊即此繫辭
 𫝊也近世吳斗南又謂漢河内女子得說卦三篇今
[014-1b]
 止存一篇葢繫辭上下兩篇即說卦上中篇而今說
 卦乃下一篇耳其說亦通詳見上經題註今但從朱
 子本義加𫝊字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剛
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
[014-2a]
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
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
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地者隂陽形氣之實體乾坤者易中純陽純隂之
 卦名也天居乎上而尊地處乎下而卑此大易所以
 先乾而後坤也定者謂乾坤二卦之先後定也卑髙
 者天地上下之位也卑者在下為賤髙者在上為貴
 也凡陽畫皆自乾來隂畫皆自坤來九五乾也六二
[014-2b]
 坤也故九五在上六二在下則乾坤定貴賤位矣不
 曰髙卑而曰卑髙者葢先畫下卦後畫上卦故也乾
 其静也専其動也直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乾坤皆
 有動静也然動者乾之常静者坤之常也知動者乾
 之常静者坤之常則乾剛坤柔于此斷矣又以卦爻
 言之九六動而七八静然動者剛之常静者柔之常
 也方以類聚謂乾為陽居西北而坎居北艮居東北
 震居東以類聚也坤為隂居西南而巽居東南離居
[014-3a]
 南兌居西亦以類聚也物以羣分者乾陽物為天而
 坎之水艮之山震之雷皆羣分于此坤隂物為地而
 巽之木離之火兌之澤皆羣分于此卦畫得之則交
 錯而生吉凶或以類聚而吉或以羣分而凶類聚而
 吉者陽得陽吉隂得隂吉者也羣分而凶者隂不得
 陽而凶陽不得隂而凶者也在天成象如乾索于坤
 而成坎為月坤索于乾而成離為日而震象出庚兌
 象出丁乾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喪乙坎
[014-3b]
 象流戊離象就已也在地成形以氣質言之則乾兌
 金坤艮土震巽木坎水離火也以鳥獸言之則乾馬
 坤牛震龍巽雞坎豕離雉艮狗兌羊也卦爻之八者
 交錯而變化見矣若乾變而化為坤坤變而化為乾
 之類是也此以上皆先言天地造化而後言卦爻言
 卦爻因造化而生也是故以下又因上變化之言推
 其變化之用剛柔相摩謂乾以剛摩柔而生震坎艮
 坤以柔摩剛而生巽離兌此言八卦之所從生也八
[014-4a]
 卦相盪謂八卦交錯相盪而八卦之上各生八卦此
 六十四卦之所從生也鼓之以雷霆言震艮也潤之
 以風雨言巽兌也日月運行言坎離也一寒一暑言
 乾坤也何也震為雷而横渠言雷出于石故曰言震
 艮也巽風也兌澤之氣為雨故曰言巽兌也風亦言
 潤者風葢佐雨者也日離月坎故曰言坎離也六陽
 成乾而為夏寒徃而暑來也六隂成坤而為冬暑徃
 而寒來也故曰言乾坤也然日月運行寒暑之所以
[014-4b]
 成則坎離者又所以為乾坤之用也乾道成男所謂
 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也坤道成女所謂巽
 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也此以上言卦爻之中
 有造化也自乾知太始以下又言乾坤之所以為乾
 坤而人之所以中乎乾坤而與天地並為三才也乾
 知太始先儒謂知為主若今所謂知郡知縣者似亦
 有理但恐古人不如此解知字耳先儒之意謂乾為
 天不應如人之有知故為是解而不知夫以性情謂
[014-5a]
 之乾以主宰謂之帝易言天地之心天地之情可以
 情性言可以心情言下繫以乾為知險坤為知阻獨
 于此不可以知言乎夫子謂知我者其天乎非以天
 言知乎葢乾元萬物資始萬物之生始于子而萬物
 之成始于午乾先子而居亥先午而居已非太始而
 何乾之性惟在始物故曰乾知太始也坤元萬物資
 生坤作于建午之月而成于建亥之月皆所以佐乾
 而成利貞之功者也故曰坤作成物也乾知始物一
[014-5b]
 健而已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雜不亦易乎故
 曰乾以易知也坤之成物一順而已凡其所能順乎
 陽而不自作不亦簡乎故曰坤以簡能也人之所為如
 乾之易則其心明白而人易知如坤之簡則其事要
 約而人易從易知則與之同心者多故有親易從則
 與協力者衆故有功有親則存諸中者不替故可乆
 有功則著乎外者自廣故可大徳則得乎已者業則
 成于事者可久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也有
[014-6a]
 可久之徳而又有可大之業則可以為賢人矣此言
 賢人之法乾坤也若夫由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則聖
 人之徳也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中與天地參至此
 則聖人之業也葢上以易體乾而為徳以簡體坤而
 為業未至于化者也此則合乾坤易簡而為徳合乾
 坤易簡而為業所以方盡聖人之能事而聖人亦乾
 坤也賢人徳可久而業可大聖人徳久大而業亦久
 大也易簡指乾坤兩卦言天下之理指六十四卦言
[014-6b]
 也成位其中以二五言葢三畫皆以中畫為中故也
  此章先言由造化而生卦爻次言以卦爻而寓造
  化末言乾坤易簡人能體之則由賢以至聖而與
  天地參也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
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
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
[014-7a]
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
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此承上剛柔吉凶變化而言設卦非謂作卦也設者
 設立之設猶今術家所謂假令之類葢文王之繫卦
 非是始作又非筮得特將卦爻設立而觀其象猶所
 謂假令得某卦則有某象也故設卦而觀其卦之象
 以繫其辭焉繫之以辭所以明其吉凶也按下文當
 有悔吝字此以吉凶二字包悔吝也剛柔相推而生
[014-7b]
 變化剛爻動則變為柔柔爻動則變為剛以剛推柔
 以柔推剛剛柔相推變也剛既變柔則化為柔而剛
 體不見柔既變剛則化為剛而柔體不見化也故曰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然此皆指聖人繫辭之意也非
 占者之變也如乾初九變則下卦成巽坤初六變則
 下卦成震之類也是故以下再申釋之吉凶者失得
 之象也失則凶而得則吉也然不曰得失而言失得
 者卦爻當吉矣而失則亦凶卦爻當凶矣而得則又
[014-8a]
 吉互言之所以使人之趨吉避凶也悔吝者憂虞之
 象憂者憂于中也虞者虞于外也卦有吉凶則悔吝
 之大者也悔吝者吉凶之小者也吉凶者理之確然
 者也悔吝者吉凶之幾也悔者吉之幾吝者凶之幾
 悔者陽善之心復萌吝者隂柔之心未决也悔吝而
 能憂虞則悔者可至于吉吝者亦可未至于凶矣變
 化者進退之象六爻則剛推柔則變剛而化為柔既
 變剛而化為柔則剛退而柔進矣柔推剛則變柔而
[014-8b]
 化為剛既變柔而化為剛則柔退而剛進矣剛柔者
 晝夜之象剛者陽明故為晝象柔者隂晦故為夜象
 也剛而柔柔而復剛晝而夜夜而復晝也此即所謂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者有兩
 說以上下同體而觀之則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
 為天也以上下異體而觀之則初為地二為人三為
 天四為地五為人上為天也不言三才而言三極者
 天此太極也地此太極也人此太極也三才之道亦
[014-9a]
 太極而已矣極者至也太極即道也君子所居而安
 者易之序謂卦之位也初二三四五上也此位有序
 不動者也故所居而安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謂九
 與六也九六行乎六位之間故謂之爻而有辭焉九
 六所以變化動者也故君子樂而玩之也此以成卦
 之位與爻言也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即是重
 上文而言之也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變謂卦爻之
 變如七八不變而九六變君子觀其變卦而玩其占
[014-9b]
 以見之于用也大凡卦變與變卦不同卦變謂某卦
 自某卦來也變卦乃是占筮而得某爻之類朱子𤼵
 誤以卦變為變卦不可不辨也末復結之曰自天祐
 之吉无不利也君子取决于易如此則能上合天心
 而下得人事之宜矣所以自天祐之而吉无不利也
 此二句雖大有上九爻辭聖人但借用之耳先儒或
 便以此作大有上九解則不通矣
  此章明剛柔變化吉凶之理而兼言君子觀變玩
[014-10a]
  占之事也按繫辭有一段再三言是故者多是申
  明前義之未盡者後放此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
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
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
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
[014-10b]
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
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
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
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
方而易无體
 易指易書而言易中之道與天地相準葢作易聖人
 與天地參故所作之易其道甚大與天地齊平而无
[014-11a]
 差等也惟其相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彌者徧包之
 義綸者條理之義謂于天地之道徧包而不遺有條
 理而不紊也先儒所謂包絡者也仰以觀于天文如
 日月之運行風霆之動盪俯以察于地理如山澤之
 流峙水火之燥濕皆因其至著之象而知其至微之
 理先儒所謂體用一源顯微无間即所謂幽明之故
 也或曰幽明即晝夜也火在天上則為大有仰觀于
 天而知明之故也明入地中明夷俯察于地而知幽
[014-11b]
 之故也亦通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以一嵗言之
 一陽之復陽之生也始也六隂為坤生意息矣非終
 乎以一月言震象出庚明之生也始也坤象喪乙則
 魄其死矣終也然生意似息而一陽之月天地生物
 之心見于復則生生者未嘗息也月魄雖喪然旁死
 魄而生明則日月運行亦未嘗息也此死生之說先
 儒或以自一世而至六變為逰魂者卦之終也至七
 變而反為歸魂者卦體復也始者生也終者死也反
[014-12a]
 其死而復于生知此則知死生之說也亦通精氣為
 物者氣聚為物先儒謂精聚為物得乾為首得坤為
 腹得震為足得巽為股得坎為耳得離為目得艮為
 手為鼻得兌為口及其散也二五之精各還其本魂
 陽反于天魄隂歸于地其生也氣日生而滋息物生
 既盈氣日反而游散至之謂神以其伸也反之為鬼
 以其歸也鬼神情狀无餘藴矣然以易言之則自一
 陽之復至六陽之乾則乾之伸也神也自一隂之姤
[014-12b]
 至六隂之坤則隂之屈也鬼也方神之伸則乾道變
 化品物流形精氣之為物也反鬼之歸則魂歸于天
 魄反于地而成坤矣死生之說鬼神情狀皆不逃乎
 聖人之易矣與天地相似故不違以下言聖人也聖
 人與天地合其徳故與天地不相違也知周乎萬物
 而道濟天下聖人盡人物之性而參天地之化育夫
 焉有所倚故不過也以易言之則與天地相似者以
 乾坤言也知周乎萬物者以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
[014-13a]
 策而言之也不違即爻位之相應也不過即二五之
 得中也旁行而不流六爻𤼵揮旁通其情旁行也知
 進退存亡未嘗失其正不流也樂天知命故不憂樂
 則行之憂則違之知至至之知終終之也此以乾言
 也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安貞之吉應地无疆而承天
 時行以資生之元合資始之元而厚徳載物也此以
 坤言也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者範如冶者鑄金之
 模範圍猶梓人量材之有圍徑有其範則金隨其大
[014-13b]
 小而成器用其圍則木隨其大小而適用聖人範圍
 天地之化亦如是也天地之化本自流行所以範圍
 之者以易言之也聖人取天地之化納之于易道之
 中如匠者之取金木而歸其範圍之内也有範圍則
 不過矣不過者中庸所謂天地位焉者也位天地則
 能育萬物故曰曲成萬物而不遺曲中庸所謂致曲之
 曲曲謂各順萬物之性而成之非直致也物之不齊
 物之情也茍不曲成而致曲焉是率天下而路也此
[014-14a]
 聖人所以曲成之也曲成則无遺矣譬如坦塗之中
 一直而行非不可也然左右必有所遺至于曲則无
 不徧矣无一物之不體故曰曲成不遺也以易言之
 則天地之化亦指乾坤言萬物亦指䇿數言也通乎
 晝夜之道而知晝夜即幽明生死鬼神之謂也明也
 生也神也晝之謂也幽也死也鬼也夜之謂也或曰
 坎離之升降晝夜也離上坎下為未濟晝而夜也坎
 下離上為既濟夜而晝也亦通範圍天地而不過也
[014-14b]
 曲成萬物而不遺也通乎晝夜之道而知也故神无
 方而易无體兩兩相易者易也合一不測者神也合
 一而无方相易而无體天髙地下不為无方至于神
 則无方矣天圓地方不為无體至于易則无體矣葢
 天地萬物晝夜皆有方有體者也我能範圍則超乎
 範圍之表曲成則出乎萬物之上通乎晝夜則知隂
 陽互根之妙此其所以為无方无體也
  此章言易道至大至妙聖人用易至于如此之大
[014-15a]
  且妙也
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
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
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徳
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徳生生之謂
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
謂事隂陽不測之謂神
 一隂一陽之謂道此指太極而言也一隂矣而又一
[014-15b]
 陽一陽矣而又一隂隂不可无陽陽不可无隂所以
 然者道也道太極也繼之者善繼謂續續不已所謂
 亨也善即所謂元也繼之者善猶言其亨之者元也
 成謂成其稟賦利也性即所謂貞也成之者性猶言
 其利之者貞也善之繼者元之所以為亨也性之成
 者貞之所以為利也先儒謂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
 復誠者天之道故也若此段以易釋之則一隂一陽
 之謂道即乾元坤元也繼之者善成之者性即乾坤
[014-16a]
 元亨利貞也此元亨本善之繼利貞即性之成人性
 之所以善也然以四徳而配四端則仁其元也知其
 貞也仁者見其繼之者善但謂之仁知者見其成之
 者性但謂之知亦猶今之解易四徳者或以元包四
 者而主元或以貞為事榦而主貞即是仁者見之謂
 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也百姓日用而不知人莫不
 飲食鮮能知味此君子之道所以鮮能也仁者知者
 尚止見其一偏不見其大全况于日用而不知道者
[014-16b]
 乎雖然仁者元則陽也知者貞則隂也上章樂天知
 命本乎乾安土敦仁本乎坤則仁隂而知陽何也曰
 中庸言誠之之事則先致知而後力行人道也言至
 誠之事則先仁而後知天道也上文自聖人言之人
 道也此自隂陽變化言之天道也顯諸仁藏諸用顯
 之于仁即所謂繼之者善陽之闢也藏之于用即所
 謂成之者性隂之闔也其在易則六爻之動者可得
 而見之六爻之静者不可得而窺其際也鼓萬物而
[014-17a]
 不與聖人同憂葢天地无心而成化聖人有心而无
 為天地以其心普萬物而无心聖人以其情揆萬事
 而无情普則无憂揆則不免于憂也易无思也无為
 也聖人則思曰睿睿作聖者也盛徳大業至矣哉言
 易中之徳業也富有之謂大業者富有謂大而无外
 也萬一千五百二十之䇿不亦富乎日新之謂盛徳
 日新謂久而无窮也陽生隂隂生陽如環无端不日
 新乎生生之謂易謂一卦可變六十四六十四各變
[014-17b]
 六十四則成四千九十有六生生不窮也无非自變
 而生也故曰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
 乾始三畫以象三才故曰成象坤則以耦配竒效法
 乎乾故曰效法極數知來之謂占極數謂極天地之
 數成大衍而吉凶之兆可以前知此之謂占通變之
 謂事通變謂因爻之變而通之舉而措之是之謂事
 葢占必用變者縱爻不變亦因其變而知其不變故
 一言蔽之曰變也隂陽不測之謂神先儒謂兩在故
[014-18a]
 不測隂中有陽陽中有隂也若以卦變論之則爻之
 陽者以九而占則變為隂變有伏又復為陽爻之隂
 者以六而占則變為陽變而有伏則又復為隂不可
 測之神也姑舉一端而言之如乾之初九本是陽爻
 初九變則為巽成隂爻巽又伏震則又成陽爻此之
 謂不測也
  此章自一隂一陽而下言造化流行之易顯諸仁
  以下言造化之見于易書皆一隂一陽之道也
[014-18b]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逺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閒則備矣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
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
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

 夫易者隂陽之變也廣以量言坤之隂也取其有容
 而厚載也大以質言乾之陽也取其本體之甚大也
 以言其逺則不可禦自乾言之極其所至放之而準
[014-19a]
 也以言其邇則静而正自坤言之以其至静而寂然
 不動不偏不倚者也以言乎天地之間則无所不備
 又合乾坤言之所謂无一物之不體者也此歎易之
 廣大也然未言其本于乾坤又推原其所以然之故
 直指乾坤言之葢乾坤者易之門也夫乾其静也專
 其動也直先儒所謂不專一不能直遂也此以大而
 能生者也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先儒所謂不翕
 聚不能𤼵散也此以廣而能生者也承上文生生之
[014-19b]
 謂易而言之也乾奇也故曰專曰直皆自其奇者言
 之也坤耦也故曰翕曰闢皆自其耦者言之也廣大
 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
 至徳此言乾坤能配此四者也觀此言則知乾坤者
 乃指隂陽健順之性而言而非直指天地矣乾之大
 配天之大坤之廣配地之廣也變通配四時自復而
 乾自姤而坤包十二月配四時也隂陽之義配日月
 謂乾之二五變坤則成離坤之二五變乾則成坎配
[014-20a]
 日月也以上言易配天地也易簡之善配至徳言乾
 易坤簡配聖人之至徳也此言易之配人事也此易
 皆指易書言乾坤亦主二卦之義言
  此章言易之廣大本于乾坤而能配乎三才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徳而廣業也知崇
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義之門
 易其至矣歎易道之極其至至即所謂太極也惟其
[014-20b]
 易有太極此其所以為至也夫易如此其至聖人故
 以此而崇徳廣業也徳至于崇而後為至極不崇非
 至也業至于廣而後為至極不廣非至也聖人之徳
 業乾坤也知崇效天欲其徳之崇如天也禮卑法地
 欲其業之廣如地也窮理則知崇如天而徳崇循禮
 則禮卑如地而業廣首章言天尊地卑而章末歸之
 久大賢人之徳業此章言知崇效天禮卑法地為聖
 人之徳業葢因前章而申言之也天地設位而易行
[014-21a]
 其中先分言天地此又合而言之猶首章分言易簡
 而又合言之也天位乎上知之崇也地位乎下禮之
 卑也聖人以易位乎其中知如天禮如地所以成位
 而與天地參也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葢知與禮皆成
 之者性所固有性中一天地也知與禮所以存存也
 道義之門言道義由此出矣知禮取其存乎性者而
 言道義取其出乎性者而言道出乎性所謂率性之
 謂道也義出乎性此所謂義非指四端而言謂行而
[014-21b]
 宜之之義也知禮以其性之體言道義以其性之用
 言若自易推之則知崇效天者乾也禮卑法地者坤
 也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即所謂乾坤易之門也乾道
 變化坤道其順乎乾坤道之門也乾利者義之和坤
 義以方外乾坤義之門也
  此章言聖人以易而崇廣其徳業葢承廣大而言
  之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014-22a]
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
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
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
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
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
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
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𤼵乎邇見乎
逺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𤼵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
[014-22b]
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
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茍錯諸地
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
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勞謙君子有
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語以其功
下人者也徳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014-23a]
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不出戸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
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
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
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
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
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
寇至盜之招也
[014-23b]
 舊謙卦下以乾上九文言繼之今按文言重出是謂
 衍文而下章大有上九一爻无所附麗應是錯簡今
 以大有一爻補于其中而乾之上九更不重出賾謂
 殽亂也聖人見天下之殽亂而擬諸形容以象其物
 宜如說卦所陳諸卦之象而取之是故謂之象動謂
 變動也典常也禮則天理之節文而人事之儀則也
 㑹謂理之所聚處通謂理之常行无礙處聖人見天
 下之動而觀其理之所聚而求其當行者以行其天理
[014-24a]
 節文之常繫之以辭而斷吉凶是故謂之爻所謂象
 者但據卦位所得之象而言之爻者據其爻之變動
 言之此所以不同也葢自初至上者位也或九或六
 者爻也言天下之殽亂似可厭惡矣而不見其可厭
 惡者言天下之至動若為所亂矣而未嘗有所亂也
 擬之而後言謂擬諸形容也議之而後動謂見天下
 之動而觀㑹通以行其典禮也擬議以成其爻中之
 變化因以下七爻例之葢下七爻皆擬而後言議而
[014-24b]
 後動者也中孚九二兼言動言之同人九五謹言者
 也大過初六謹動者也謙九三謹言者也大有上九
 謹動者也節初九謹言者也解六三謹動者也中孚
 九二爻義本卦明矣此又以言行樞機言之言行樞
 機不可不謹故因鶴鳴子和之義取千里外之從違
 言之也同人九五所謂二人言九五與六二也其利
 斷金言至誠可以通金石也其臭如蘭謂其言之氣
 味相投也大過初六于本卦已詳此則言謹慎之至
[014-25a]
 以明謹動也謙九三亦于本卦己詳此則因謹言而
 𤼵故曰語以其功下人曰徳言盛禮言恭有德之言
 則盛有禮之言則恭也舊此處乃乾上九文言合是
 衍文而下大有一章无所附麗當是此處錯簡故以
 補之葢大有上九履信思順履者此身之舉動思者
 此心之𤼵動也其義則已詳本卦矣節之初九不出
 户庭本卦已釋此則謂言語為亂之階故君不密則
 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所以謹言也
[014-25b]
 解六三爻義亦于本卦已詳此又言慢藏之誨盜冶
 容之誨淫葢坎為盜六三動則互兌為少女之說故
 以誨盜誨淫言之欲其謹動也先儒但以此章七爻
 為言卦之用不知皆因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兩
 語𤼵之所以初一爻則兼明言動之謹而下六爻則
 以謹言謹動相間𤼵義此則先儒所未及也 或曰
 以象言之中孚初至三互兌為口言也二至四互震
 震為行行也三至五互艮艮為門闕四至上互巽巽
[014-26a]
 為木室與機也同人五之二則互兌口有號咷與笑
 之象兌為金為毁折互巽為草為臭故以其利斷金
 其臭如蘭言之也謙上體坤而伏乾且有互坎而下
 體有艮且伏兌焉互坎伏乾則勞而不伐有功而不
 徳者也下體有艮伏兌則艮為躬兌為口禮言恭之
 象也三得位者也故曰致恭以存其位也 又按以
 大有補乾上九與張文饒述衍數合詳見下繫
  此章因論爻象而以謹言動明爻義也
[014-26b]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
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
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
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
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
再閏故再扐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
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
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
[014-27a]
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
能事畢矣顯道神徳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
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天一至地十原在後章朱子謂其錯簡移至于此章
 之首又本象天數五以下舊在再扐而後掛之下乾
 之策之上朱子取而移于本章之首而繼于天一地
 十之下朱子之說當矣今從之天一至地十此河圖
 數也天數五謂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也地數五
[014-27b]
 謂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也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相得者謂天一與地二相得天三與地四相得天五
 與地六相得天七與地八相得天九與地十相得也
 有合者謂天一與地六合而居北地二與天七合而
 居南天三與地八合而居東地四與天九合而居西
 天五與地十合而居中也先儒謂天一生水地六成
 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
 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是也凡天地之數
[014-28a]
 五十有五者合天一至地十積之共得五十有五此
 河圖之數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也葢天地之變
 化鬼神之屈伸皆不出乎河圖之數也自大衍之數
 五十至天下之能事畢矣明揲蓍之法然天地之數
 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與天地
 之數似乎不合古今諸儒莫有得其說之的當者多
 謂大衍虚天數之五而其用又虛大衍之一皆不自
 然余嘗深思而得其說專述于大衍一書而辨之矣
[014-28b]
 今于此言其畧葢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天地之積
 數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者天地之衍數
 也一與二成三二與三成五三與四成七四與五成
 九五與六成十一六與七成十三七與八成十五八
 與九成十七九與十成十九以其偶數言之為五者
 五而得五十以其竒數言之則三五七九一二五七
 九共得四十九大衍置偶數而用竒數故四十有九
 也若掛天一而再以天數合之則五與七合成十二
[014-29a]
 老陽之竒也七與九合成十六少隂之竒也九與十
 一合成二十少陽之竒也十一與十三合成二十四
 老隂之竒亦老隂之策也十三與十五合成二十八
 少陽之策也十五與十七合成三十二少隂之策也
 十七與十九合成三十六老陽之策也故四象之竒
 之策皆自此變焉至于分二揲四之象皆寓乎中以
 至三百八十四爻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策旁通曲
 暢无不貫通難以詳述姑即其大數言之學者欲知
[014-29b]
 當于大衍索隠考之則得之矣自分而為二以下言
 揲法也揲法古今亦多不同有六說焉惟近世王忠
 輔之說得之其六說者畢中和劉禹錫朱子之法其
 策得萬有一千五百四横渠伊川之法其策得萬有
 二千六百七十二皆與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策不
 合張轅一法莊綽一法蔡季通一法雖各得萬有一
 千五百二十之策而張轅則誤以二二之偶為一揲
 之竒三五之竒為兩揲之偶及用掛一于其間莊綽
[014-30a]
 則三揲皆用四十九數而掛一俱不在竒耦數中季
 通則輒廢掛一之一蓍又從而别掛之殆非聖人所
 謂其用四十九者故惟王氏忠輔之法為合于理其
 法止揲左而不揲右初則信手中分之此分而為二
 也置右手之半于大刻之内不揲以象地之静取左
 手一蓍置于格東一小刻而不用此掛一象三也次
 以左手之蓍四四而揲之于右象天在上而動運而
 西也此揲之以四也末後一揲餘一則以右手三蓍
[014-30b]
 歸之足成一揲此竒也餘二則以右手六蓍歸之足
 成二揲此耦也餘三則以右手一蓍歸之足成一揲
 此竒也无餘則以右手八蓍歸之足成二揲此耦也
 此名竒也或竒或耦置于格東之次一刻此歸竒于
 扐以象三年之閏也是為一變乃以右手餘蓍與先
 所置大刻者并而為一或四十四蓍或四十蓍信手
 中分之置右手之半于大刻不揲亦不掛一直以左
 手之蓍四四揲之于右末後一揲餘一餘二餘三或
[014-31a]
 無餘則以右手之蓍如前歸之足成竒耦置于格東
 次二刻此閏後一扐為二變也乃以餘蓍與先第二
 次所置大刻者并而為一或四十蓍或三十六蓍信
 手中分之置右手之半于大刻不揲亦不掛一直以
 左手之蓍四四揲之于右末後一揲餘一餘二餘三
 或無餘則以右手之蓍如前歸之足成竒耦置于格
 東次三刻此閏後再扐為三變而爻成乃以右手餘
 蓍與第三所置大刻者并而為一或三十六蓍或三
[014-31b]
 十二蓍或二十八蓍或二十四蓍此名策也本揲之
 以四故四六為老隂四七為少陽四八為少隂四九
 為老陽然取先所置掛一及三扐之蓍并入策數復
 再分掛以求次爻所謂再扐而後掛也此再扐而後
 掛象再閏也乾之策老陽策也每爻三十六六爻得
 二百一十六坤之策老隂策也每爻二十四六爻得
 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此以變爻言若以少
 陽少隂不變言則乾六爻各得二十八通謂一百六
[014-32a]
 十八坤六爻各得三十二通謂一百九十二亦成三
 百六十今言乾二百一十有六坤百四十有四止以
 二老變爻論爾當期之日以氣盈論之一歲三百六
 十五日有奇以朔虛論之一歲三百五十四日有竒
 三百六十舉其中數言也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
 二十有三說以老隂老陽言之老陽得六千九百一
 十二老隂得四千六百八共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此
 一說也以少隂少陽言之少陽得五千三百七十六
[014-32b]
 少隂得六千一百四十四亦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此又一說也然以揲蓍每一爻合得變數言之則為
 老陽者八得二百八十有八為老隂者八得一百九
 十二為少陽者二十四得六百七十有二為少隂者
 二十四得七百六十有八共得策千九百二十七六
 爻六之則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此又一説也先儒
 但取前二說而不問揲蓍變數之合不合故揲蓍變
 數與二篇之策不同豈理也哉故知揲法惟楊氏為
[014-33a]
 當也今猶恐其法學者有所未解别列諸圖以便學
 者之參考焉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數者非謂
 萬物止有此數亦言其大數爾如嵗之氣盈朔虛非
 三百六十也又歸竒于扐以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
 而後卦先儒多謂三嵗必一閏又兩嵗再閏周而復
 始朱子畫為定圖亦止如此于歴法未深考也惟韓
 伯康謂十九年七閏為一章五嵗再閏者二略舉大
 凡者得之而未詳余考之歴法自入章之始三嵗而
[014-33b]
 逢首閏又三嵗而逢次閏又三嵗而逢第三閏為三
 嵗一閏者三然後兩嵗始逢第四閏此兩載逢閏之
 後又三嵗而逢第五閏又三嵗而逢第六閏為三嵗
 一閏者二然後兩嵗又逢第七閏葢一章之中通有
 七閏三嵗一閏者五兩嵗一閏者二爾若以五嵗再
 閏言之則第三閏之三嵗第六閏之三嵗俱在五嵗
 之中則謂三嵗一閏者三五嵗再閏者二也然則掛
 扐所以象閏者非謂三嵗一閏之後必有五嵗之再
[014-34a]
 閏也不過言閏有三嵗而一者有五嵗而再者故其
 一扐象其一閏者以再扐象其再閏者爾詳見索隠
 若夫四營舊謂分一掛二揲四歸竒其營為四也後
 二變不掛則止成三營不知所謂再扐後掛者正以
 後二變不掛故有是言爾若以左右手為再扐中間
 既不分而為二自然不掛何待有是言乎惟其後二
 變不掛故云再扐而後掛也葢四營者以每揲之間
 必有四者之不同或餘一或餘二或餘三或无餘其
[014-34b]
 所經營不出于此四者耳故必經夫三變而後能成
 一爻六爻則有十八變然後成卦引而伸之觸類而
 長之則六十四卦自此而成六十四卦之變亦自此
 而成如啟蒙所謂四千九十六卦皆觸類而長者也
 觸類而長至四千九十有六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
 神徳行者道因辭顯行以數神可與酬酢謂互為賓
 主反覆相變也可與祐神可助神明之徳也夫子又
 贊之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謂大衍卦
[014-35a]
 爻變化之道非人力所能為也 或曰後兩變不掛
 朱子所闢今何故取之曰蓍以得策為重如後兩變
 皆掛則不能得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策是老陽少
 隂皆多二百五十六卦而老隂少陽皆少二百五十
 六卦其大體有礙故不敢從也曰二篇之策自以六
 十四卦九六而言何必求合蓍爻之策乎曰蓍猶形
 也卦猶影也蓍既偏枯而不全欲令其卦之全其猶
 形不全而責影之全也可乎曰老陽老隂止八而少
[014-35b]
 陽少隂各二十四不為偏枯乎曰以四象而論之其
 變若不齊以八卦而論之其變正等也
  此章言大衍之數卜筮之法葢文王作易之舊夫
  子特因而明之爾中間閏數皆以冬至為嵗首非
  夏正也學者詳之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
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逺近幽深
[014-36a]
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
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
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
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硏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
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前章言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
[014-36b]
 玩其占以象辭為一事以變占為一事爾今此章則
 分辭變象占為聖人之道四而其下以辭占為一事
 變象為一事互相𤼵明也先儒謂以猶大象君子之
 以以者用也以言者所告之事也求諸易之言則有
 辭玩辭則知言之所指矣以動者所舉之事也求諸
 易之動則有變觀變則知動之所之矣制器以利用
 求諸易以制器則有象觀象則器之制度在其中矣
 卜筮以占事求諸易以卜筮則有占玩占則筮之吉
[014-37a]
 凶在其中矣制器如十三卦與鼎井是也卜者龜而
 非易也兼言之者卜筮之理一也猶下章云莫大乎
 蓍龜也是以君子將有所作為將有所行動問焉而
 以言問者問諸蓍也以言即上之以言也其受命也
 如響易受聖人之命而告于人如響之應聲也无有
 逺近幽深遂知來物或逺或近或幽或深皆可以知
 方來事物之吉凶也非天下之至精者安能如此乎
 所以極深者至精也此一節指尚辭尚占言參伍以
[014-37b]
 變謂用易之始求數之原也天數五地數五以五而
 參之得數五十有五者初考覈也衍而得偶數五十
 竒數四十有九者再考覈也以此竒偶之數而生四
 象之䇿數者三考覈也三考其天五地五之數以變
 之故參伍以變也錯綜其數如一與二合為三以至
 十七與十九合為三十六之類是也通其參伍之變
 而天地之文章章可見非成乎極其錯綜之數而象
 于此而辨非定乎如此非天下之至變者不能與于
[014-38a]
 此也所以硏幾者至變也此指尚變尚象言之然尚
 辭尚占尚變尚象此皆易之用也盍亦求易之體乎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无
 思无為即无極而太極也寂然不動太極之静也感
 而遂通天下之故太極之動也若以蓍卦言則蓍卦
 之示人未嘗有心也所謂无思无為也寂然不動蓍
 之未揲也感而遂通蓍之變化若以人心言則无思
 无為者吾心之无極而太極也寂然者感之體感通
[014-38b]
 者寂之用也以人心之太極自為感自為應而蓍之
 神即心之神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哉再
 申言之曰夫易聖人所以極其至深之理研其幾微
 之事者也惟其極深故能通天下之志即上文所謂
 天下之至精者也惟其硏幾故能成天下之務即上
 文所謂天下之至變也唯其至神故不疾而速不行
 而至言心之至神㑹易之至神不疾而自速不行而
 自至所以能通天下之志而成天下之務也末復結
[014-39a]
 之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文法與乾文
 言上九其唯聖人乎文法同也
  此章言易有聖人之道四而又以四者貫之于无
  思无為之至神也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己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
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徳圓而神卦之徳方以知六爻之
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宻吉凶與民同患神
[014-39b]
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
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
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徳夫是故闔
户謂之坤闢户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
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噐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
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
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
[014-40a]
月崇髙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
大乎聖人探賾索隠鈎深致逺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
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
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
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上章言聖人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故此章因而
 𤼵明之夫易何為者也葢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
[014-40b]
 斯而已者也開物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成天地之
 文而定天下之象也成務謂惟幾故能成天下之務
 者也開物言作易之始事成務言作易之終事先儒
 謂冒者包而有之也惟其開物于先成務于後故能
 包乎天下之道而有之也惟易能成天下之務故聖
 人以之通天下之人其所欲為之志以之定天下之
 人所作之事業以之斷天下人心之所疑此言聖人
 之用易也葢通天下之志即開物之道也定天下之
[014-41a]
 業即成務之道也斷天下之疑即冒天下之道也因
 此又言易之用葢蓍之徳圓而神四十九蓍竒陽之
 數變通不測故圓而神卦之徳方以知六十四卦隂
 耦之數各有定象故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易謂
 變易貢謂告也六爻之義因其四營成易以告于人
 也或曰貢猶獻也如書獻卜之謂其義俱通聖人以
 此洗心退藏于宻吉凶與民同患夫聖人之未作易
 也憂患後世可謂深矣及其既作易也則蓍之神卦
[014-41b]
 之知六爻之易有以代聖人之口而獻其象以告天
 下聖人前民憂患之心可以一洗而退藏于无思无
 為寂然不動之中矣而聖人方且吉凶與民同患焉
 所謂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也葢易无思无為寂然
 不動感而遂通者也若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宻而
 吉凶不與民同患則豈聖人純亦不已之心哉故云
 為動作亦且求之蓍龜焉此其所以為聖人也此應
 通志定業斷疑而言之也神以知來蓍之徳也即聖
[014-42a]
 人之徳也而聖人猶自問諸蓍知以藏往卦之知也
 即聖人之知也而聖人猶自問諸卦故曰其孰能與
 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聰明睿知
 神武言聖人之作易神且知也而曰不殺則是可以
 洗心藏宻而不自神其神不自知其知也不自神其
 神不自知其知是不有其有也不自有其有是神武
 而能不殺者也此應蓍卦之神知而言之也明于天
 之道故知神物之可興察于民之故故知民用之不
[014-42b]
 可不開其先也聖人以其神物之能前民用故使人
 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徳也神明者謂蓍龜也湛然純
 一之謂齋肅然警惕之謂戒使人于此齋戒以考其
 占以一心之神明而通乎蓍龜之神靈也既言一心
 之神明又復推原易之所以為神明者闔户之謂坤
 闢户之謂乾闔户即所謂寂然不動也闢户即所謂
 感而遂通也一闔一闢謂之變闔而闢闢而闔静復
 動動復静易之變也往來不窮闔則往闢則來往而
[014-43a]
 來來而往此易之通也見乃謂之象象即此易之見
 于外者形乃謂之器器即此易之形而下者制而用
 之謂之法聖人之制用無非此易也利用出入民咸
 用之謂之神或出或入無所不利百姓之日用無非
 此易也然易之所以為易者太極也太極者總天地
 萬物之理而名之所謂極至之理也有太極則生兩
 儀有兩儀則生四象有四象則生八卦此以揲蓍言
 之分而為二兩儀也揲而得老陽老隂少陽少隂四
[014-43b]
 象也既得四象則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由此生焉此
 以蓍䇿言之也先儒以此為加一倍法以伏羲八卦
 言之謂太極生一竒一耦為兩儀兩儀之上各加一
 竒一耦成四象四象之上加一竒一耦成八卦者固
 同此理特此章則自揲蓍而言之耳八卦既生則或
 吉或凶由此而定矣吉凶由此而定則天下可以趨
 吉避凶大業由此生矣此言八卦定吉凶顯是揲蓍
 事若伏羲八卦則且示成象未見其為定吉凶故也
[014-44a]
 既言生大業遂言其所以為大者有六焉以言乎法
 象則莫大乎天地矣以言乎變通則莫大乎四時矣
 以言乎縣象著明則莫大乎日月矣天地以乾坤言
 四時以震兌離坎言日月專以坎離言也崇髙莫大
 乎富貴此以卦之五位言也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
 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此以聖人用易言即下篇十三
 卦所陳也探至賾之象索至隠之理鉤深而致其逺
 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易
[014-44b]
 但用蓍兼龜言之猶上章言卜筮也既言大業矣又
 復以聖人之則效象者言天之生神物謂蓍龜也聖
 人則之天地變化謂乾坤也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
 凶日月之行或盈或缺坎離也聖人象之河出圖洛
 出書聖人則之曰河圖者天一至地十者是也洛書
 者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者是也
 先儒或誤以河圖為洛書洛書為河圖至朱子而後
 正之然其所謂劉牧誤置則未詳也劉牧之前其誤
[014-45a]
 久矣易卦本取河圖非取洛書特與洛書旁通耳至
 此又言易有四象所以示也言隂陽老少也繫辭焉
 所以告也言卦爻之辭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言
 大業以吉凶而生也此三句又應上易有大極一節
 也此下舊有犬有上九一爻似因吉之一字附之若
 以此章言則言聖人作易用易之大㫖不當單引此
 一爻以為結朱子以為恐當在前七爻章横渠謂當
 在下繫今按乾上九文言重出而此章無所附麗正
[014-45b]
 是錯簡故以補于上章讀易者其詳之
  此章因開物成務而推原聖人作易用易之事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
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
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縕邪乾
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則无以見易易不可
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
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
[014-46a]
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
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
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
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
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
 章首先設問而自答之書不盡言聖人之言書所不
 能盡也葢言无窮而書有限也言不盡意聖人之意
[014-46b]
 言又不能盡也意无窮而言有限也聖人之意形于
 言聖人之言託于書書既不能盡聖人之言言又不
 能盡聖人之意則聖人之意終不可得而見乎夫子
 則以五盡字荅之聖人之立為象者所以盡其意也
 立象如設卦所陳之象是也設為卦者所以盡情偽
 也設卦如六十四卦之往來變遷也繫辭焉所以盡
 其言如文王卦辭周公爻辭言无不盡也變而通之
 以盡利變通謂某卦某爻變之某卦所以利天下後
[014-47a]
 世也鼓之舞之以盡神謂其辭之鼓舞鼓之于此舞
 之于彼莫知其然所以盡天下之至神也然則聖人
 之作易可以盡情偽可以盡利可以盡神又豈止于
 盡言盡意而已哉卦象莫大乎乾坤故又以二卦言
 之乾坤其易之緼緼謂所包畜者六十四卦之變皆
 在于乾坤之中凡陽皆乾凡隂皆坤也畫卦定位二
 者成列而易之體立矣乾坤毁謂卦畫不立則无以
 見變通之妙无以見變通之妙則乾坤之用亦為之
[014-47b]
 息矣此以乾坤言之然隂陽形而下者也太極形而
 上者也有太極而後有隂陽形而上者謂之道太極
 也形而下者謂之器隂陽也即此太極之理因其隂
 陽之化而裁制則謂之變推此太極之理而行之則
 謂之通舉此理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事業无
 非太極也乾坤可毁太極不可毁也兩兩對立者執
 方之器也生生不窮者變通之道也見天下之賾而
 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者象也見天下之動觀㑹通
[014-48a]
 以行其典禮繫辭以斷吉凶者爻也此兩語前已見
 葢變通事業者易之道象與爻者易之器也既以七
 謂字言易矣又以六存字言之極天下之賾存乎卦
 即所謂見天下之賾謂之象者也鼓天下之動存乎
 辭即所謂見天下之動謂之爻者也化而裁之存乎
 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皆因上文言之但上文止言其
 所以立名此則言其所以寓之理也神而明之存乎
 人即上所謂神明其徳也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
[014-48b]
 徳行即上所謂无思无為寂然不動與夫退藏于宻
 者也中庸言天道而歸之无聲无臭此篇論易道而
 歸之不言而信則有言不若忘言矣非天下之至誠
 其孰能與于此哉
  此章始謂以言盡易終謂不以言盡易葢明易之道
  雖寄于辭而又當㑹易意于忘言之妙也
 
 易象義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