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65 讀易擧要-宋-兪琰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易舉要卷三      宋 俞琰 撰
  論象數之學
朱子曰鄭少梅説易象亦有好處亦有杜撰處如説中
孚有卵之象小過有飛鳥之象孚字從爪從子如鳥以
爪抱卵也盖中孚之象以卦言之四陽居外二隂居内
外實中虛有卵之象又言鼎形革象風爐亦是此義此
等處説得有些意思但易一書盡欲如此牽合附㑹少
[003-1b]
間便疏脱愚謂鄭少梅以中孚外實中虚象卵此亦是
好處若以小過二陽居中象鳥腹四隂在外象鳥翼此
却是杜撰處
程沙隨以井之鮒爲蝦蟆謂上爻是前兩足五是頭四
是眼三與二是身初是後兩足朱子曰審如是則此卦
當爲蝦蟆卦如何却謂之井
劉志行數學一書杜撰處甚多中間有一圗上經純陽
卦六純隂卦四内隂外陽卦八共十八卦一百八爻下
[003-2a]
經純隂卦六純陽卦四内陽外隂卦八共十八卦一百
八爻分得齊整乃前人所未發者此亦是好處
史學齋謂革居第四十九應大衍之數故云天地革而
四時成節居六十而甲子一周故云天地節而四時成
洪容齋亦謂革之象言治歴明時而革之序正當四十
九然則專爲治歴甚明愚謂學齋又以策數萬有一千
五百二十應一鈞之數爲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此皆
偶合耳聖人作易之意果如是乎
[003-2b]
或謂大衍之數五十而震居五十一數窮而復始也此
與六十卦甲子既周而起中孚之説無異
師衆也不過言其衆多耳田惠叔乃謂前輩有算師卦
者積乾坤屯䝉需訟之策數至於師而六軍之數皆全
故曰師衆也愚謂爲此説者可謂善㑹計矣文王孔子
之意恐未必然
豫卦下坤上震或者乃謂震五畫象五音坤六畫象六律
故言作樂愚謂此説亦巧矣不亦小哉
[003-3a]
元亨利貞在文王只是二事不過謂大亨而利於正至
孔子方分作四件朱子言之詳矣張行成乃謂周易起
數以四而孔子於此發其端此豈聖人之意哉張氏爲
邵子之學故其説如是
馮深居曰雜卦以兩兩反對爲義其大過而下八卦不
以反對者何也爲邵子之易者曰此八卦者不用也不
用者八用者五十六猶序卦上篇不言乾坤下篇不言
咸虛其三用其六十一以是爲藏諸用也六十四卦則
[003-3b]
三百八十四爻當閏年之日六十一卦則三百六十六
爻當期之日
陳氏九經辯疑按龍溪文鑑云易可以象數求乎曰張
閎中明於數者也而未得其義理君子無取焉未可専
於象數也易可以義理求乎曰蘇文忠長於理者也自
以不知數學爲不足亦未可專於義理也然則如之何
則可曰劉元城有言學者言象數則諱談義理言義理
則耻説象數究極其説則以象數義理之兼通者爲有
[003-4a]
得於易大抵象隱於理理寓乎數貫理數爲一則舉此
可以知彼離而二之則雖欲兼通不可得也
  論易數之是非
朱子曰大衍之數説蓍天地之數説造化生生不窮之
理此外是後人推説出愚亦曰易數不過大衍之數五
十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無所謂四十五數也四十五
數九宫數也乃後人推出以附㑹於易數爾
大衍之數五十崔憬去天一地四以餘數五十爲大衍
[003-4b]
之數李鼎祚深闢之他如京房馬融荀爽鄭𤣥姚信董
遇顧懽王弼之徒其説紛紛無一可取王太古以九宫
數中央之五乗南九北一則四十五與五爲五十乗東
三西七則十五與三十五爲五十乗西南之二東北之
八則十與四十爲五十乗東南之四西北之六則二十
與三十為五十是得大衍之數者四愚甞語太古云謂
大衍之數與此數相合則可若謂大衍之數即此數則
非五十乃二百矣
[003-5a]
雲間儲華谷謂大者陽也衍者衍而伸之加倍是也大
衍者以天數二十五倍為五十也陽則變化故可衍而
伸之以大名衍表其用陽而不用隂也其説甚新然謂
用陽而不用隂恐或不然
愚嚮見鄭武子揲蓍古法云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
衍不盡天地之數何也蓋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數所衍者不及五也近得臨江黎時中之説
云大衍之數五十者太極一兩儀三四象十八卦三十
[003-5b]
六共五十也太極一也太極生兩儀一衍而三也兩儀
生四象兩衍而十也四象生八卦四衍而三十六也一
為太極之數盖先天之本體而妙用所由起四十九為
兩儀四象八卦之數蓋後天之變體而大用所以行後
天不立無以寓先天無體之造化先天不妙亦無以神
後天有物之主宰大衍之虛一而用四十有九其理如
此黎氏之説盖與鄭武子同而其義又加詳焉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凡五十有五天地之全數也
[003-6a]
五六天地之中數也五居天中為生數之主六居地中
為成數之主何謂天中天一天三天七天九之中也何
謂地中地二地四地八地十之中也干數十倍五而為
十也支數十二倍六而為十二也以五十有五去其五
餘得五十是為大衍之數以五十有五去其六餘得四
十有九是為揲蓍之數
一二三四五生數也六七八九十成數也或謂一三五
七九乃天之五行二四六八十乃地之五材
[003-6b]
唐僧一行以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謂之二始天數
終於九地數終於十謂之二終天數中於五地數中於
六謂之二中
邵子曰謂陰無首故無一陽無尾故無十愚見趙虛齋
易説九宫數有兩圗一以五居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無十其數縱横斜皆十五一以
六居中戴二履十左八右四九七為肩五三為足而無
一其數縱横斜皆十八古有此二圗今人但知其一雖
[003-7a]
於易無取亦可為五六居中之證也
邵子曰蓍德圎以况天之數故七七四十九卦德方以
况地之數故八八六十四愚謂圓者徑一而圍三故分
一為三以一函三布滿之則七也七其七則四十九也
方者徑一而圍四故分一為四分四為十六分十六為
六十四也揚子謂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朋三與八成
友四與九同道其説是已至謂五與五相守則謬矣夫
自一至十止有一五豈有兩五揚子乃謂五與五相守
[003-7b]
從何而又有一五耶曰五合一成六合二成七合三成
八合四成九一二三四自合則成十非别有一五與中
央之五相合也五居中央屬土土王四季故散於四方
則成六七八九而四方之一二三四聚而為一則成十

子華子云天地之大數莫過乎五或謂一二三四各以
五乘之則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合為五十應大衍之數
更加以本數之五合為五十五應天地生成之數
[003-8a]
項平庵曰古之制字者一二三四皆依數布畫至五則
爲㐅象四氣之交於中不以數畫也數至此備矣自此
以徃皆演之而已六八陰也則如㐅而分之六從入從
八向於分也八全分矣七九陽也則如㐅而仲之七始
横伸九則直伸之矣十者數之終五之成也故如㐅而
四伸之以定四方中央之位焉所以明七八九六皆合
五而成也 又曰布算者下一籌為一下二籌為二下
三籌為三下四籌為四皆有籌焉獨五則不下至五則
[003-8b]
起而為一以寓於數之上自此以徃皆就五加之加一
為六加二為七加三為八加四為九獨十則不加至十
則變而為一而數冺矣故一二三四以數立七八九六
以五成而十與五皆無數焉小數極於四大數極於九
然而每數必用五籌而後成算此皆自然之理是故一
二三四而天地之數備矣
數至四而備故一四為五二三亦為五一二三為六二
四亦為六一二四為七三四亦為七一三四為八二三
[003-9a]
四為九總一二三四則成十
數至九而止十即一也陽以進為用故九為老陽七為
少陽隂以退為用故六為老隂八為少隂朱子曰九上
更去不得只得回來做八六下來便是五生數也去不
得所以去做七朱子曰太陽居一而含九少隂居二而
含八少陽居三而含七太隂居四而含六一二三四乃
四象之位九八七六乃四象之數 筮用四十九蓍而
掛其一分四十八蓍為二而揲之以四左得一則右得
[003-9b]
三左得三則右得一左二則右二左四則右四觀其所
得之數不過一二三四總算其四揲之策則為六七八
九 初揲不五則九第二第三揲皆不四則八何也曰
其實三揲皆不四則八但初揲用四十九而多其掛一
之竒是故四為五而八為九次揲以徃雖亦掛一合之
則為耦數自然為四與八也 九六七八皆爻之名也
易但言九六不言七八何也九老陽六老隂七少陽八
少隂老則變少則不變易以變為占故爻用九六不用
[003-10a]
七八一説謂易所以用九六不用七八者參天兩地而
倚數九六乃可以參兩故用七八不可以參兩故不用
歐陽文忠公曰乾之六爻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
上九又曰用九何謂也謂以九而名爻也乾爻七九九
變而七無為易道占其變故以其所占者名爻不謂六
爻皆常九也曰用九者釋所以不用七也及其筮也七
常多而九常少有無九者焉此不可以不釋也坤之六
爻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又曰用六者何謂
[003-10b]
也謂以六而名爻也坤爻八六六變而八無為亦以其
占者名爻不謂六爻皆常六也曰用六者釋所以不用
八也及其筮也八常多而六常少有無六者焉此不可
以不辯也
朱子曰用九蓋是説變見羣龍无首吉王弼伊川皆解
不成他是不見得用九用六之説當如歐陽公説方有
情理歐説蓋為卜筮言須有用九用六如伊川無此也

[003-11a]
王童溪曰易上下二篇凡一百九十二陽爻皆用九實
自乾來一百九十二隂爻皆用六實自坤來
穆姜遇艮之八是謂艮之隨此五爻皆變而獨六二不
變也占法五爻變而一爻不變則以不變者占故穆姜
之占曰艮之八
  河圗洛書之附㑹
易云河出圗洛出書聖人則之伏羲時未有文字始因
河圖洛書之文而畫卦非圗書有天生之數而伏羲就
[003-11b]
取之也又云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
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然則
伏羲畫卦豈特取則河圗洛書二者而已哉
易之數不過天一至地十五十五數而已未嘗名之曰
河圗亦未嘗名之曰洛書孔安國乃謂伏羲時龍馬出
河伏羲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圗禹時神龜出洛
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𩔖是果何所據耶
伏羲則河圗洛書而畫卦孔安國乃謂伏羲畫卦則河
[003-12a]
圗禹叙九疇則洛書何為岐而二之耶陳氏九經辯疑
按玊川文集云若謂伏羲畫卦本於河圖則夫子但曰
河出圖聖人則之可矣乃兼洛書而並則之何哉既曰
則圗書以作易是伏羲之時圗書並著矣何待禹治水
而後天錫以洛書乎
河圗自易言之吾又於顧命見之矣不過曰天球河圗
在東序又於論語見之矣不過曰河不出圗吾已矣夫
又於禮運見之矣不過曰河出馬圗未嘗有所謂五十
[003-12b]
數亦未嘗有所謂四十五數
洛書自易之外他經無所見也禹貢止言導洛不言出
書孔安國註洪範乃以九疇為洛書而曰天與禹洛書
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
成九𩔖安國蓋用緯書九宫戴九履一之數也夫九宫
數術家用之非易數也大戴禮明堂制度有二九四七
五三六一八之說鄭注法龜文也盖祖安國之說張南軒
曰鄭康成溺於緯書以河圗為八卦洛書為九疇此皆
[003-13a]
蕪穢聖經者也愚謂九疇出於箕子所陳非洛書也若
以洪範之九疇牽合而為洛書則中庸之九經亦可牽
合而為洛書矣
九宫數子華子言之乾鑿度言之初不知此數為洛書
亦不以此數為河圗蘇東坡曰九宫不經蓋緯書所言
之數非易數也朱子曰聖人説數説得簡畧髙逺疏闊
易中只有竒耦之數天一至地十是自然之數也大衍
之數是揲蓍之數也惟此二者而已愚亦曰舍此二者
[003-13b]
之外易豈有所謂戴九履一之數哉乃漢儒牽合附㑹
云爾
關子明以五十五數為河圗四十五數為洛書劉牧又
兩易之以五十五數為洛書四十五數爲河圗可謂以
謬攻謬也
緯書如春秋元命苞云堯遊河洛赤龍負圗以出圗一
而兼言河洛何也尚書中候云舜至下稷黄龍負圗以
出乃舍堯而稱舜何也論語䜟云堯率舜遊河渚首山
[003-14a]
有五老告期龍銜書以出又兼稱堯舜何也河圖挺佐
輔方云天老告黄帝云河有龍圗洛有龜書帝乃遊於
翠嬀之川有大魚出魚没而圖見此説又舍堯舜而稱
黄帝何也緯書舛謬如此而漢儒乃以為孔子之書而
用之解經可謂以妄習妄也
[003-15a]


[003-16a]
前圖陽數居四正則六附一四附九八附三二附七後
圖隂數居四正則五附十九附四三附八七附二五六
無侣故皆居中此兩圖止可為陽無十隂無一之証耳
易無此數也
蔡西山曰古今傳記自孔安國劉向父子班固皆以爲
河圖授羲洛書錫禹關子明邵康節皆以十為河圖九
為洛書蓋大傳既陳天地五十有五之數洪範又明言
天乃錫禹洪範九疇而九宫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003-16b]
二四爲肩六八爲足正龜背之象也唯劉牧臆見以九
爲河圖十為洛書託言出於希夷既與諸儒舊説不合
又引大傳以為二者皆出於伏羲之世其易置圗書並
無明騐但謂伏羲兼取圖書作易範之數誠相表裏為
可疑耳其實天地之理一而已矣雖時有古今先後之
不同而其理則不容於有二也故伏羲但據河圖以作
易則不必豫見洛書而已逆與之合矣大禹但據洛書
以作範則亦不必追考河圖而已暗與之符矣其所以
[003-17a]
然者何哉誠以此理之外别無他理故也然不特此耳
律呂有五聲十二律而其相乘之數亦究於六十日名
有十幹十二支而其相乗之數亦究於六十二者皆出
於易之後其起數又各不同然與易之隂陽䇿數老少
自相配合皆為六十者無不若合符契也下至運氣參
同太乙之屬雖不足道然亦無不相通蓋自然之理也
假令今世復有圖書者出其數亦必相符可謂伏羲有
取於今日而作易乎大𫝊所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
[003-17b]
之者亦汎言聖人作易作範其原皆出於天之意如言
以卜筮者尚其占與莫大乎蓍龜之𩔖易之書豈有龜
卜之法乎亦言其理無二而已耳愚謂蔡氏引蓍龜二
者証圖書以為汎言聖人作易作範其原皆出於天之
意其説雖通然亦不過循漢儒舊説耳循漢儒舊説則
是伏羲止則河圖不則洛書而所謂洛書者於易蓋無
預也然大傳兼河圖洛書二者並言則遽謂洛書為無
預於易可乎况孔子不明言五十五數為河圖豈可遽
[003-18a]
信漢儒臆説為孔子之説而又謂四十五數為洛書也
嘗試攷之天地之數以五居中九宫之數亦以五居中
天地之數有十蓋以一二三四總而為十也九宫之數
雖無十而一對九二對八三對七四對六亦皆十也天
地之數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九宫之數則
以五竒統四耦雖各居其所而六連一四連九八連三
二連七從安國之説則其所謂相經緯者如此九宫之
正南九也四居東南合中五亦九九金數也八卦乾位
[003-18b]
正南兊位東南乾兊皆從四象之老陽來老陽之象為
金其數亦九九宫之東北八也三居正東合中五亦八
八木數也八卦離位正東震位東北離震皆從四象之
少隂來少隂之象為木其數亦八九宫之正西七也二
居西南合中五亦七七火數也八卦巽位西南坎位正
西巽坎皆從四象之少陽來少陽之象為火其數亦七
九宫之西北六也一居正北合中五亦六六水數也八
卦艮位西北坤位正北艮坤皆從四象之太隂來太隂
[003-19a]
之象為水其數亦六從安國之説則其所謂相表裏者
如此八卦之畫竒耦相對九宫之數則生成相對八卦
以純陽純隂居上下九宫則以九之至多者居上一之
至少者居下九宫除五之外一以生數厠成數六八之
間九以成數厠生數二四之間三四以兩生數合處七
六以兩成數為侶八卦則乾以陽卦厠巽兊隂卦之間
坤以隂卦厠艮震陽卦之間離兊以二隂卦合處坎艮
以二陽卦為侶此亦相表裏也九宫以一三四順布六
[003-19b]
七九逆布而二八易位八卦則坤母與中少二女順布
乾父與中少二男逆布而震巽易位此皆相表裏也自
常情觀之孰不曰伏羲盖取則於此以畫卦也愚則曰
伏羲畫卦實未嘗取則於此也何則伏羲八卦之畫一
出於自然是以無所徃而不合今謂九宫與八卦相合
則可謂四十五數與天地正數相合亦可若謂伏羲畫
卦必取則於此數則吾斷斷乎不敢知也漢儒所以指
九數為洛書者特以洪範有天錫禹洪範九疇一句耳
[003-20a]
夫洪範九疇既可以為洛書則中庸之九經亦可以為
洛書乎豈特九經哉凡天下之九數如舜之九官禹之
九功周之九府九井盡皆可以為洛書矣吁有是哉彼
既以九數為洛書而屬之禹則不得不以十數為河圗
而歸之伏羲然河圖之數十洛書之數九孔子嘗言之
乎孔子蓋不言也孔子不言則安國之説從何而來耶
大抵衆言淆亂折諸聖聖人之言不信又將誰信今按
大傳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聖人乃指伏羲伏羲
[003-20b]
畫卦蓋取則於河圖洛書也又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
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
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
德以𩔖萬物之情所取如此則易非獨以河圗洛書而
作也夫九宫之數在易無之易唯有天地之數五十有
五耳初未嘗目此數為河圖漢儒亦自知易中唯有五
十五數而無四十五數遂斷之曰河圖授羲洛書錫禹
其意若曰易有洛書之稱畢竟書乃洛中一物洪範有
[003-21a]
天錫二字必是天以此物卑禹吁蓋亦不思耳矣審如
是則仲虺之語云天乃錫王勇智則勇智乃亦物乎愚
又按書顧命云天球河圖在東序記云河出馬圖語云
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洛書則唯易言之他經無所見謂
九數為洛書蓋自漢儒始大戴禮言之乾鑿度言之前
此未之聞也古書如子華子不過曰二與四抱九而上
躋六與八蹈一而下沉五居中宫據三持七亦未嘗目
之為洛書也且如大衍之有數而五十為大衍是故聖
[003-21b]
人明言之曰大衍之數五十使河圖洛書果有數而五
十五果為河圖四十五果為洛書則聖人亦必明言之
曰河圖之數五十五洛書之數四十五聖人既不明言
則漢儒之説臆説耳非聖人之本意也愚論如此蓋不
敢背孔子之言而曲從漢儒之説故曰衆言淆亂折諸
聖聖人之言不信又將誰信
  卦氣之附㑹
世傳李氏卦氣圖以坎離震兊四正卦主四時二十四
[003-22a]
爻主二十四氣以其餘六十卦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
日之一每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又以復臨泰
至坤十二卦主十二月七十二爻主七十二候小雪起
復初九其説出於緯書蓋焦京占候之學也
先天圎圖始復次臨次泰而終於坤卦氣圖以復臨等
十二卦主十二月蓋倣先天圖
鄭少梅曰兊九五言剥所以見震夬離姤坎復之理也
馮厚齋曰六十四卦縱横血脉皆相通貫故履中有夬
[003-22b]
兊中有剥震之終三月為夬兊之終九月為剥離之中
五月為姤坎之中十一月為復坎離震兊在八卦未畫
言之則四卦各主一方各配一時漢儒卦氣以四卦主
四時蓋本乎此其失則依倣託之也
卦氣圖惟十二辟卦與易同其餘則否解易者以屯為
十二月蒙為正月需為二月太𤣥則然易不然也易以
復為十一月復之象辭蓋言至日也若又以中孚為十
一月則是太𤣥之法非易之法也
[003-23a]
太𤣥以中凖中孚以周凖復以礥凖屯卦氣圗以未濟
蹇頥中孚復五卦主大雪冬至二氣屯謙睽升臨五卦
主小寒大寒二氣其序與太𤣥同
乾鑿度以一爻主一日一卦凡六日用事一曰諸侯二
曰大夫三曰卿四曰三公五曰辟六曰宗廟卦氣圗一
月凡五卦一曰侯二曰大夫三曰卿四曰公五曰辟候
分内外以朔氣前三日為内朔氣後三日為外宋時官
歴用之
[003-23b]
六日七分之説歴家用之易無取焉易言七日來復蓋
自剥卦反而為復卦剥六爻并復初爻則為七先儒以
六日七分解七日來復可謂細碎矣聖人之意明白正
大不如是之細碎也
陳氏九經辨疑按紫芝講義云古之言卦氣者本於何
書出於何氏易緯稽覽圖曰卦氣起於中孚坎離震兊
各主一方其餘六十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日凡主三百
六十日餘有五日每日為八十分五日為四百分又四
[003-24a]
分日之一為二十分是有四百二十分以六十卦分之
六七四十二卦各得七分每日得六日七分世儒傳卦
氣六日七分之説蓋起於此彼蓋見夫子有謂當期之
日有謂七日來復故以為説耳當期之日言乾坤之䇿
數如此何嘗論六十四卦之爻數何嘗以一爻配一日
聖人言乾坤二卦之䇿數易緯乃以六十四卦之爻數
配之其亦迂曲牽强甚矣
按汲齋文藁云司馬温公曰先從事於𤣥以漸進於易
[003-24b]
又曰易天也𤣥所以為之階也夫太𤣥無與於易易頼
於太𤣥固矣司馬公乃欲因𤣥以求易吾恐求𤣥愈深
去易愈逺何者道德性命之理與星歴氣候之學本不
相渉也子雲作太𤣥非本易之道特用易緯卦氣六日
七分之説耳卦氣之説巫史附會之説非聖人之意也
李隆山曰為卦氣之説者曰易六十四卦坎離震兌各
主一方其餘六十卦分主一歳卦有六爻爻主一日凡
三百六十日餘五日四分日之一每日為八十分分之
[003-25a]
於六十卦則每卦當六日七分以卦氣論之九月剥十
月坤十一月復從剥至復隔坤一卦凡六日七分其曰
七日者舉成數而言也或者又以卦氣起中孚之説難
之曰月有五卦五卦分爻爻主一日九月剥也有艮有
既濟有噬嗑有大過凡五卦而後成坤十月坤也有未
濟有蹇有頥有中孚凡五卦而後成復則自坤至復安
得謂之七日來復乎復主冬至冬至中氣起於中孚自
中孚之後七日而復故七日來復者自中孚而數不自
[003-25b]
坤數也以中孚之説較之於坤則在術數中差為稍密
然卦氣何不起於他卦而乃起於中孚耶推原是説蓋
本於揚雄以中凖中孚以周凖復而次中孚此特假中
孚之名以為太𤣥張本而寓其平日所傳推歩之學與
夫太初之歴耳易卦之次序見今序卦不如此也且卦
氣胡為乎不起於他卦而獨起於中孚也耶按易序以
復次剥不以次中孚此文王孔子之易之序也吾知從
文王孔子之易而已不能舍文王孔子之易而從揚子
[003-26a]
之太𤣥也故嘗謂六十四卦之序剥之後而復繼之自
剥至復隂極陽生其曰七日來復云者歴剥之六爻至
復之初爻凡七爻而一陽來復耳凡隂陽之數自子至
午自午至子其辰不過七數一辰是為一日而自剥至
復其爻亦如之辰至七而復而爻亦至七而復其曰七
日者凡歴七爻而應七辰之數耳且易中諸爻稱七日
者非一震六二曰七日得既濟六三曰七日得其曰七
日云者亦謂其周歴六爻至於本爻則其數自復其失
[003-26b]
自得也一變而為七歲月日時之運皆然而易爻象之
故盡六而止至七則變易中七日之義大率皆取此若以
卦氣論之則震與既濟之所謂七日者其所隔又何卦
豈亦隔中孚與坤卦也哉易中義例灼然如此惟以易
治易而不惑於異説則得之矣
  納甲之附㑹
納甲之説出於京房焦貢之占法項平庵曰乾納甲壬
坤納乙癸者父母之卦主十干始終之數也艮納丙兌
[003-27a]
納丁者少男少女近乎始也震納庚巽納辛者長男長
女近乎終也坎納戊離納巳者中男中女皆居中也
或問泰有坤故言乙歸妹無坤而亦言乙何也蠱無乾
而言甲巽無震而言庚又何也曰納甲之法惟術家用
之於易無預焉蠱彖辭云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甲指震
而言震東方之卦東方屬甲乙木蠱之三四五互震故
稱甲泰歸妹爻辭皆曰帝乙者泰六五互震歸妹六五
震體而皆柔爻故皆稱帝乙巽九五曰先庚三日後庚
[003-27b]
三日者庚指互兊而言兊西方之卦西方屬庚也即非
用納甲法
  三易
周禮筮人及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
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並不指言何代
之書鄭氏以為夏商周之易是已又注云連山者象山
之出雲連連不絶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周易
者易道周普無所不備孔氏正義云先儒兼取鄭説云
[003-28a]
既稱周代之名亦是周普之義愚謂鄭氏既以周為代名
又何必訓普為周
杜子春云連山伏羲歸藏黄帝世譜云神農一曰連山
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歸藏氏正義云既連山歸藏
並是代號則周易稱周者文王作易之時正在羑里周
德未興猶是殷代故題周以别殷猶周書周禮題周以
别餘代故易緯云因代以題周是也郭白雲曰易之名
始於文王後世聖人又因文王之易以周題之所以别
[003-28b]
夏商二代夏曰連山商曰歸藏而不名曰夏商易者時
未有易之名也愚謂題周當是後之史官朱漢上以為
是周公亦未可知决非文王蓋文王作易時猶服事殷
詎肯題其書為周
莆田鄭氏曰易之坤卦乃歸藏遺意所謂坤以藏之是
也全體皆言地道易之艮卦乃連山遺意所謂兼山艮
是也六爻皆列人象
吳忠畆曰連山以重艮為首象人歸藏以重坤為首象
[003-29a]
地周易以重乾為首象天若以三易為三代之易吾斯
之未能信又以為三皇之易吾尤未之敢信然則三易
如何曰三極之道也
  易字義
孔頴逹胡安定程子皆訓易為變孔氏又引緯書為不
易為簡易則贅矣朱子謂易有兩義一是變易便是流
行底一是交易便是對待底何謂變易陽變隂隂變陽
如一卦變八卦八變六十四六十四變四千九十六皆
[003-29b]
是也何謂交易陽交隂隂交陽如乾交坤而得三男坤
交乾而得三女皆是也變易交易之象觀先天之圖可
見其畫皆一隂一陽上下相對
魏伯陽參同契云日月為易虞翻注云易字從日下從
月或者釋之曰繫辭傳云隂陽之義配日月隂陽之著
見莫如日月故取日月二字合為易字而易字之義則
為隂陽之變易也
朱子曰楊龜山過黄亭詹季魯家季魯問易龜山取一
[003-30a]
張紙畫一圈子用墨塗其半曰這便是易此説極好易
只是一陰一陽做出許多般様又曰易只是箇陰陽莊
子曰易以道隂陽不為無見如竒耦剛柔便只是隂陽
做了易又曰易字義只是隂陽
蔡節齋曰隂陽非易隂陽變易而無體者易也猶形而
上者謂之道其曰一隂一陽之謂道者陰陽非道一陰
一陽運行而無形者道也夫易者所以生隂陽今指隂
陽而言易者欲明無非虛𤣥雖無形無體而有隂陽變
[003-30b]
易之理也
  卦象彖爻字義
玊篇云卦兆也謂占事知來而有吉凶先見之兆也
説文云卦筮也徐鉉曰卦從掛省文正義云卦者掛也
言懸掛物象以示人也朱漢上曰章詧謂掛之墻壁以
觀其兆
朱子曰卦分明將一片木畫掛於壁上所以為掛爻是
兩箇交交是交變之義所以為爻
[003-31a]
卦者掛也有三畫者有六畫者皆謂之卦今人稱龍見
為龍掛蓋著見之義也
象者像也亦是著見之義故曰見乃謂之象象之為獸
大物也大而可見者也
朱子曰象謂有箇形似也
彖者材也彖之不變所以具全卦之材非謂彖訓材也
爻者效天下之動者也爻之變所以效天下萬事萬物
之動非謂爻訓效也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以明吉凶
[003-31b]
蓋卦之既設斯有象之可觀既有象斯有彖辭爻辭而
吉凶始明
彖乃象之全體爻乃象之分體彖辭謂全卦所繫之辭
爻辭謂六爻所繫之辭
國語云王饗有體薦燕有折爼又云禘郊之事則有全
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親戚燕饗則有爻蒸韋耀注云
全烝全其牲體而升之爼凡禘郊皆血腥房大爼也詩
云籩豆大房謂半解其體升之房也爻烝體解節折升
[003-32a]
之爼也謂之折爼愚故曰彖乃象之全體蓋猶禘郊之
全烝是以彖字與象字相似而字皆從豕爻乃象之分
體亦猶燕饗之爻烝後人加肉於爻下而為肴字所以
别於易也彖字爻字之義不過如斯而已雖有巧説不
能易也
蘇東坡以爻為折爼其説是已至論彖之義乃云彖者
豕也則於象之外添一豕矣象雖豕屬然非豕也
或謂豕為六牙象蓋謂象具六牙則猶六爻具而為全
[003-32b]
卦之體也或又謂彖形如豕則彖乃别是一物又非象
矣至謂彖之九竅唯鼻不具而尾甚長夜欲寐則返其
尾以遮鼻夫返尾塞鼻此蜼也周禮有蜼彞奚可以周
禮之蜼為周易之彖哉
  重卦之人
正義云重卦之人凡有四説王輔嗣等以為伏羲鄭𤣥
淳于俊之徒以為神農孫盛以為夏禹史遷等以為文
王案繫辭神農之時已有蓋取諸益與噬嗑其言夏禹
[003-33a]
及文王者不攻而自破其言神農亦未為得案説卦云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賛於神明而生蓍凡言作者創
造之謂也神農以後便是述修不可謂之作也則幽賛
用蓍謂伏羲矣故乾鑿度云垂皇䇿者犧上係論用蓍
云十有八變而成卦既言聖人作易十八變成卦明用
蓍在六爻之後非三畫之時也以此論之伏羲用蓍即
伏羲重卦矣今依王輔嗣以伏羲既畫八卦即自重為
六十四卦為得其實愚謂孫盛以大禹謨有龜筮協從
[003-33b]
之辭遂謂夏禹重卦鄭𤣥以繫辭傳有神農作耒耜取
益之辭遂謂神農重卦皆牽合附㑹之説不足信也當
從王輔嗣為是
太史公曰西伯囚而演易演者演其辭也魏伯陽明謂
文王演爻辭則非演其畫也審矣揚子曰易始八卦而
文王六十四蓋不詳玩太史公之説而云爾班固曰文
王重易作上下篇則不過循習揚子之説耳
楊繪曰重卦者聖人也經無明文予不得而强配也司
[003-34a]
馬遷揚雄大儒也遷之言曰西伯拘而演周易雄之言
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今按二賢之言則重卦乃
文王豈不信乎曰遷雄誠大儒也予執經之文則有所
不信矣虞書曰龜筮協從則筮云者非八卦之可為也
必六十四之然後為筮矣舜禹之際而曰龜筮協從則
何文王重卦之有乎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
重之爻在其中矣按是而言則重卦之始其在上古乎
陳元綱九經辯疑按汲齋文藁云謂之易者以爻之上
[003-34b]
下徃來變易不窮爾有六十四卦乃可以變易若但八
卦何易之有法言乃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若伏
羲但有八卦不得謂之易也不知夫子所謂始畫八卦
即六十四卦而八卦相上下耳揚子雲蓋不知此義
劉元城曰以大𫝊言之神農氏為耨蓋取諸益日中為
市蓋取諸噬嗑黄帝堯舜為舟楫蓋取諸渙服牛乘馬
蓋取諸隨且益噬嗑渙隨皆六十四卦之名也神農黄
帝堯舜皆文王之前也則重易六爻謂文王可乎且周
[003-35a]
官太卜掌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為經卦
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蓋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
易此又可見夏商之時已有六十四卦非至文王重易
六爻也然則揚雄班固之徒何以言文王重易六爻蓋
文王拘於羑里而演六十四卦之辭如乾元亨利貞坤
元亨利牝馬之貞是也非重易六爻也至於爻辭則恐
周公所作如乾初九潛龍勿用坤初六履霜堅氷至是
也愚謂元城云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辭非重易六爻其
[003-35b]
説是已謂爻辭悉是周公作則又失之矣蓋爻辭亦皆
文王作非周公也
  名卦之人
伏羲始畫八卦有八卦之名乎曰有之乾坤震巽坎離
艮兑是也伏羲因而重之為六十四有六十四卦之名
乎曰無之重乾則曰乾下乾上重坤則曰坤下坤上屯
則曰震下坎上䝉則曰坎下艮上然則屯䝉之名是誰
名之曰文王名之
[003-36a]
郭白雲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者之名總謂之卦凡
九字不可以常義膚淺訓釋蓋出於上古之言文王孔
子能通之者也後世不因孔子以卦之才德言之知為
乾健坤順震動巽入終莫能究其義又曰乾坤八字出
於包犧卦之一字出於包犧之後聖人名之其餘五十
六卦及易與元亨利貞皆命於文王凡六十一名可以
意義訓釋蓋中古之言後世所能通也
  作彖辭爻辭之人案琰以彖辭爻辭盡出於文王/博引衆説以明之與正義不同
[003-36b]
彖辭者乾元亨利貞之𩔖是也爻辭者初九潛龍勿用
之𩔖是也皆文王之所作也占法六爻不變則以彖辭
為占變則以爻辭為占謂文王止作彖辭不作爻辭不
明占法者之謬論也
伏羲上古作易之聖人也始畫八卦因而重之為六十
四有其畫無其辭也文王中古作易之聖人也彖辭爻
辭蓋皆文王之所作也易之畫乃伏羲之畫也易之彖
辭爻辭乃文王之辭也伏羲作六十四卦之畫文王作
[003-37a]
六十四卦之辭并三百八十四爻之辭故皆謂之作
太史公曰文王囚而演易魏文帝典論云西伯幽而演
易演易者既作卦辭又作爻辭以敷衍易中之大義也
魏伯陽參同契云文王帝之宗循而演爻辭蓋明言文
王敷衍六爻之辭也案循而一本作結體似指/作彖辭言於義為更長
六十四卦之畫實出於伏羲捨伏羲而指文王者何也
不熟讀大禹謨故爾六十四卦之辭與三百八十四爻
之辭實出於文王捨文王而指周公者何也不熟讀繫
[003-37b]
辭傳故爾愚謂鄭𤣥之説是已馬融陸績之説非也何
以見之蓋易中稱王皆是泛言非指文王亦非指太王
李隆山嘗辯之矣箕子乃是其子後人因彖傳稱箕子
遂於爻辭其子之其加竹作箕馮厚齋嘗辯之矣東鄰
西鄰亦是泛言即非指紂與文王季西溪嘗辯之矣
李隆山解升之六四曰此一爻之辭其事頗𩔖太王若
文王作爻辭則不應自言或者以爻辭非文王語然而
易中王用之辭非一如王用三驅王用出征王用享于
[003-38a]
帝吉之𩔖皆泛言之未嘗指名其人以諸爻之辭證之
可見也如此則爻辭之作不必避就明夷與升卦數爻
之辭以為非文王之語而鑿空臆度指為周公也馮厚
齋曰解明夷之六五曰箕蜀才本作其後以彖賛有箕
子之文遂加竹作箕
李西溪曰先儒説易遇西字盡指為文王如西山西鄰
西郊皆曰文王事至西南得朋亦曰文王事此皆言易
之弊初何關於文王如謂東鄰不如西鄰為紂不如文
[003-38b]
王若果有此義豈聖人所謂明哲保身之道哉愚謂兊
正西之卦隨言西山上卦兊也小畜小過言西郊互兊
也坤言西南坤之本方也既濟言西鄰坎鄰於西也易
中取象必因其畫畫有此象乃有此辭後之説者徃徃
捨六畫之象而專求之辭未免牽合附㑹而為之説是
以其説多不通也 又曰先儒言周公作爻辭者以爻
辭中有王用亨于西山王用亨于岐山為文王亨王業
事故不敢謂文王自言遂以為周公作予謂文王事商
[003-39a]
之心天地鬼神實臨之豈容有享王業于岐西之意若
以為周公作尤不可夫子去文王五百歳尚能明文王
之心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
德也已矣周公為子而不明其父之心以為文王有享
王業之意尚得為逹考也哉王用亨于西山自是隨卦
之王王用亨于岐山自是升卦之王何關文王若必以
王為文王則王用三驅王假有家亦文王耶愚謂西溪
之説固是矣而猶未詳也蓋古者亨享烹皆作亨字亨
[003-39b]
于岐山西山皆是祭享之享或者不知此義乃以升隨
所稱之王為太王文王亨王業之事旣謂升隨之王為
太王文王遂謂爻辭非文王作其失在乎以祭享之享
誤認為亨通之亨也
李隆山曰自司馬遷班固以下止言文王演易而班固
論之尤詳固於藝文志曰文王作上下篇未嘗言及周
公 又曰人更三聖世歴三古而韋昭謂三聖即伏羲
文王孔子孟康謂三古即伏羲文王孔子之時亦未嘗
[003-40a]
言及周公或者徒以爻辭有王用亨于岐山乃文王事
若爻辭為文王作則不當自言而不知遷于岐山之下
自太王始何獨文王况易中王用之辭非一如王用三
驅王用出征之𩔖皆泛言之安可遽指為文王也若謂
周公文王之子或從文王之後潤色爻辭則不可知而
直謂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則不可也文王演易卦
辭止論大槩其憂患之危辭則盡見於諸爻演易而不
作爻辭無是理也繫辭論聖人作易卦爻皆並言之文
[003-40b]
王演易豈容有卦辭而無爻辭自馬融而下以意度之
謂為周公所作絶不經見無所考信至孔頴逹獨引春
秋左氏傳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始知周公之
德與周之所以王而以為周公作爻辭之證若以韓宣
子之言為證則謂周公作象辭方可而况韓宣子之意
初止謂文王周公以易與春秋之道行之於身用之於
世而又能遺法以為典禮傳國之基本元非為周公作
易象而言也
[003-41a]
易更三聖韋昭謂伏犧文王孔子是已蓋於周公無與
焉孔頴逹輩以韋昭不數周公乃强為之説曰只言三
聖不數周公者以父統子業故也愚謂伏犧文王孔子
之外又添一周公則為四聖矣以三為四豈理也哉
陳臯曰韓宣子適魯見春秋之法故美周公之德見易
象故知周之所以王所見各别所美又殊安可并而釋
之以為周公作爻辭乎易象自是易象爻辭自是爻辭
愚按左氏傳云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
[003-41b]
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讀易者
皆指此為周公作爻辭之證夫宣子所見乃易卦六畫
之象非六爻之辭也必欲以此為證則不特可謂周公
作爻辭謂周公作春秋亦可也
吳環溪曰易之興也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是故其辭危
此言文王繋爻辭也昭然矣至明夷之五乃曰箕子之
明夷利貞則箕子之貞乃見於商亡之後非文王之所
得言則又不可謂文王也上非文王下非孔子居其中
[003-42a]
而謂之聖人乃足以當之則舍周公其誰哉宜先儒以
為周公繋爻辭也然謂周公繋爻辭於文王旣殁之後
則商已亡周已興其辭安矣不可謂危管蔡流言雖足
為憂患是乃周公之事安得謂文王與紂之事若謂危
者指彖辭而言則彖辭多者不過數句少者三四字而
止總六十四卦繫彖之辭不過六百四十字其畧如此
何以曰繫辭焉以盡其言哉是故謂文王則疑於爻謂
周公則疑於繫辭所以未免於疑也然謂箕子明夷非
[003-42b]
文王之言則可以一語可疑而轉為周公則不可若為
文王一事不安遂轉為周公使周公一事不安又將若
之何且孔子固謂文王與紂之事而我乃易之以周公
管蔡於理未安也况箕子之明夷漢儒亦為荄滋之明
夷則與莧陸夬夬困于葛藟同義安知先儒不以彖辭
有箕子以之之言遂從而遷就之也愚謂先儒以爻辭
非文王作其意不專在升隨所稱之王只因箕子之明
夷一事不安耳吳氏所謂荄滋之説蓋將以證箕子之
[003-43a]
非也然荄滋二字乃趙賔之謬論劉向班固皆嘗非之
矣不若馮厚齋證以蜀本所謂其子為甚善而足以破
千古學者之惑蓋又與孔子彖傳箕子以之之説並行
而不相悖也
崔憬曰文王作卦爻之辭鄭少梅大易象數圖云文王
所繋卦爻之辭唯日與斗孔子遂論及月鄭少梅蓋祖
崔憬之説然則崔憬與鄭少梅亦以爻辭為文王之辭

[003-43b]
張南軒曰咸六爻未嘗言心文王於四言思然則南軒
蓋以爻辭為文王之辭也明矣
朱子曰爻辭周公作是先儒從來恁地説且只得依他
蓋其中有説文王不應是文王自説也愚謂世俗相承
孔氏正義之説千人一律雖朱子亦不免疑易中泛言
之王以為文王也故其本義亦以乾初九潛龍勿用為
周公之辭然又曰文王時世變不好古來不曾有底事
都有了他一經歴這﨑嶇萬變過來所以説出那卦辭
[003-44a]
如箕子之明夷如入于左腹𫉬明夷之心于出門庭此
若不是經歴如何説得審如是則朱子蓋亦以爻辭為
文王之辭也抑明矣
 
 
 
 
 
[003-44b]
 
 
 
 
 
 
 
 讀易舉要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