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56 文公易說-宋-朱鑑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公易說卷十九     宋 朱鑑 撰
   古易啓蒙 濓洛諸說
闕/
[019-2a]


[019-3a]
 
 
 
 
 
 
 
 
[019-3b]
 
 
 
 
敢昭告於先聖至聖文宣王先師兖國公先師鄒國公
 熹恭惟六經大訓炳若日星垂世作程靡有終極不
 幸前遭秦火煨燼之厄後罹漢儒穿鑿之謬不惟微
 詞奥㫖莫得其傳至於篇帙之次亦復殽亂遥遥千
 載莫覺莫悟惟易一經或嘗正定而熹不敏又嘗考
[019-4a]
 之書詩而得其小序之失參稽本末皆有明驗私竊
 以為不當引之以冠本經聖言之上是以不量鄙淺
 輒加緒正刋刻布流以曉當世工以具告熹病卧不
 能拜起謹遣從事敬奉其書以告于先聖先師之廷
 神靈如在尚鑒此心式相其行萬世幸甚謹告刋四/經成
 告先聖文/
近刋伯恭所定古易頗可觀尚未竟少俟斷手即奉寄
 但恐抱膝長嘯人不讀此等俗生鄙儒文字耳答陳/亮
[019-4b]
古易旣畫全卦繫以彖辭又再畫本卦分六爻而繫以
 爻辭似渉重複且覆卦之法不知何所攷據近歲林
 栗侍郎乃有此說然其法又與所論小異不知曾見
 其書否渠亦自以為先儒未發之秘則是古未嘗有
 是說也且如所論以用九為少陽用六為少隂如此
 則當為用七用八矣何九六之有乎此與啓蒙陋說
 正相南北不審今當定從何說因筆幸見喻也答吳/仁傑
吕伯恭頃嘗因晁氏本更定古易十二篇攷訂頗詳然
[019-5a]
 據淳于俊之說便以今王弼易為鄭康成易嘗疑其
 未安今得所示分别鄭王二本乃有歸着甚善然不
 知别有何證據也同上/
問易䟽論連山歸藏一以為伏羲黄帝書一以為夏商
 之書未知孰是答云無所攷當闕之答林學蒙/
問論上下二經為文王所分果可信否答云亦不必論
 同上/
今欲正之莫若討論諸經之說各立家法而皆以注䟽
[019-5b]
 為主如易則兼取胡瑗石介歐陽脩王安石邵雍程
 頤張載吕大臨楊時學校貢舉私議/
濂溪說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易本
 未有許多道理縁有此卦遂將許多道理搭在上面
 所謂因卦以發也舒髙錄/
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精是聖人本
 意蘊是偏旁帶來道理如春秋聖人本意只是載那
 事要見世變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臣弑其君子弑其
[019-6a]
 父如此而已就那事上見得是非美惡曲折便是因
 卦以發底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是聖人本意底如文言繫辭等孔子之言皆
 是因而發底不可一例作重看
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濂溪看易却
 看得活黄顯子錄/
問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曰精是精
 微之意藴是包許多道理藴如衣敝緼袍之緼又問
[019-6b]
 伏羲始畫而其藴亦已發於此否曰謂之已具於此
 則可謂之已發見於此則不可方其初畫也未有今
 易中許多事到得文王孔子推出來而其理却亦不
 出乎始畫也雖後聖有作更作㡬本易亦不能外此
 邵氏經世書雖其數至於不可窮亦只起於此一畫
 也劉砥錄/
問遺書載明道語便自然灑落明快曰自是他見得容
 易伊川易傳却只管脩改晚年方出其書若使明道
[019-7a]
 作想無許多事嘗見門人有祭明道文云先生欲著
 洛書有志未就不知其書要如何作廖徳明錄/
明道言其體則謂之易此便/是心其理則謂之道此是/性其用
 則謂之神此是/情此三句是說自然底下一句云其命
 于人則謂之性此是就人上說謂之命于人這人字
 便是心字了
以其體謂之易以其理謂之道這正如心性情相似易
 便是心道便是性易變易也如奕碁相似寒了暑暑
[019-7b]
 了寒日徃而月來春夏為陽秋冬為隂一隂一陽只
 管恁地相易葉賀孫錄/
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以人言
 之其體謂之心其理謂之性其用謂之情體非體用
 之謂同上/
其體則謂之易如何看體字體是體質之體猶言骨子
 也天地之間隂陽交錯而實理流行蓋與道為體也
易道神便如心性情黄顯子錄/
[019-8a]
程子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
 之道其用則謂之神人傑謂隂陽闔闢屈伸往來則
 謂之易皆是自然皆有定理則謂之道造化功用不
 可測度則謂之神程子又曰其命於人則謂之性率
 性則謂之道脩道則謂之敎只是就人道上說人傑
 謂中庸大㫖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是通人物
 而言脩道之謂敎則聖賢所以扶世立敎垂法後世
 者皆是也先生云就人一身言之易猶心也道猶性
[019-8b]
 也神猶情也翌日再問云旣就人身言之却以就人
 身者就天地言之可乎先生曰天命流行所以主宰
 管攝是理者即其心也而有是理者即其性也如所
 以為春夏所以為秋冬之理是也至於發育萬物者
 即其情也萬人傑錄/
黄顯子有書先生示人傑人傑云其說名義處或中或
 否蓋彼未有實功説得不濟事先生曰也須要理會
 若實下工夫亦須先理會名義都要着落彼謂易者
[019-9a]
 心之妙用太極者性之本體其說有病如明道所謂
 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方說
 得的當然伊川所謂體字與實字相似乃是該體用
 而言如隂陽動靜之類畢竟是隂為體陽為用靜而
 動動而靜是所以為易之體也人傑云向見先生云
 體是形體却是着形氣說不如說該體用者為備耳
 先生曰若作形氣說然却只說得一邊惟說作該體
 用乃為全備却統得下面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
[019-9b]
 之神兩句萬人傑錄/
正淳又問其體謂之易只隂陽往來屈伸之義是否曰
 說義即不是只隂陽屈伸便是形體吳必大錄/
銖問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如何看體字
 先生曰體是體質之體猶言骨子也易者隂陽錯緫
 交換代易之謂如寒暑晝夜闔闢往來天地之間隂
 陽交錯而實理流行蓋與道為體也寒暑晝夜闔闢
 往來而實理於是流行其間非此則實理無所頓放
[019-10a]
 猶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有此五者而實理寓焉
 故曰其體則謂之易言易為此理之體質也程子解/逝者如
 斯不舎晝夜曰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
 集註曰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即是此意○董銖錄
易之為書更三聖而制作不同若包羲氏之象文王之
 辭皆依卜筮以為敎而其法則異至於孔子之賛則
 又一以義理為敎而不專於卜筮也是豈其故相反
 哉俗之淳漓旣異故其所以為敎為法不得不異而
[019-10b]
 道則未嘗不同也然自秦漢以來攷象辭者泥於術
 數而不得其𢎞通簡易之法論義理者淪於空寂而
 不適乎仁義中正之歸求其因時立敎以承三聖不
 同於法同於道者則惟伊川先生程氏之書而已後
 之君子誠能日取其一卦若一爻者熟復而深玩之
 如已有疑將決於筮而得之者虚心端意推之於事
 而反之於身以求其所以處此之實則於吉凶消長
 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將無所求而不得邇之事父逺
[019-11a]
 之事君亦無處而不當矣華山皇甫斌嘗讀其書而
 深好之蓋嘗大書深刻橅以予人惟恐傳者之不廣
 而讀者之不多也顧猶來請其所以讀之之說熹不
 得讓輙書此以遺之淳熙六年秋八月丙戌朔新安
 朱熹謹書書伊川先生易傳後/
說易傳極有難記當處蓋經之文義本自寛平今傳却
 太詳密便非本意所以只舉經文則傳之所言提挈
 不起貫穿不來須是於易之外别作一意思讀之方
[019-11b]
 得其極尋常每欲將緊要處逐項抄出别寫為一書
 而未暇大抵讀書求義寧略毋詳寧踈毋密始有餘
 地也詳故碎密故/拘○答張洽
詩書略看訓詁解釋文義令通而已却只玩味本文其
 道理只在本文下面小字儘說如何會過得他若易
 傳却可脫去本文程子此書平淡地慢慢委曲說得
 更無餘藴不是那敲磕逼匝出底義理平鋪地放在
 面前只如此等行文亦自難學如其他峭拔雄健之
[019-12a]
 文却可做若易傳淡底文字如何可及吳必大錄/
易傳須先讀他書理會得義理了方有入路見其精密
 處蓋其所言義理極妙初學者未曾使着不識其味
 都無啓發如遺書之類人看着却有啓發處非是易
 傳不好是不合使未當看者看須是已知義理者得
 此便可磨礲入細此書於學者非是啓發工夫乃磨
 礲工夫吳必大錄/
傅至叔言伊洛諸公文字說得不恁分曉至先生而後
[019-12b]
 大明先生曰他一時間都是英才故撥着便轉便只
 須恁地說然某於文字却只是依本分解注大抵前
 聖說話雖後面便生一箇聖人有未必盡曉他說者
 蓋他那前聖是一時間或因事而言或生一見而立
 此說後來人却未見他當時之事故不解得一一與
 之合且如伊川解經是據他一時所見道理恁地說
 未必便是聖經本㫖要之他那箇說却又是好說且
 如易之元亨利貞本來只是大亨而利於正雖有亨
[019-13a]
 若不正則那亨亦使不得了當時文王之意袛是為
 卜筮設故袛有元亨更無有不元亨袛有利貞更無
 不利貞後來夫子於象旣以元亨利貞為四徳又於
 文言復以為言故後人袛以為四徳更不做大亨利
 貞說了易只是為卜筮而作故周禮分明言太卜掌
 三易連山歸藏周易古人於卜筮之官立之凡數人
 秦去古未逺故周易亦以卜筮得不焚今人纔說易
 是卜筮之書便以為辱累了易見夫子說許多道理
[019-13b]
 便以為易只是說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凶悔吝皆有
 理而其敎人之意無不在也夫子見文王所謂元亨
 利貞者把來作四箇說道理亦自好故恁地說但文
 王當時未有此意今若以元者善之長亨者嘉之會
 利者義之和貞者事之幹與來卜筮者言豈不大糊
 塗了他要之文王者自不妨孔子之說孔子者自不
 害文王之說然孔子却不是曉文王意不得但他又
 自要說一樣道理也楊道夫錄/
[019-14a]
程先生易傳義理精字數足無一毫欠闕只是於本義
 不相合易本是卜筮之書程先生只說得一理楊與/立編
程易言理甚備象數却欠在楊與立編/
伯恭謂易傳理到語精平易的當立言無毫髮遺恨此
 乃名言同上/
易傳不看本文亦自成一書同上/
問讀易若只從伊川之說恐太見成無致力思索處若
 用已意思索立說又恐渉狂易僭越浩近看易主以
[019-14b]
 伊川之說叅以横渠溫公安定荆公東坡漢上之解
 擇其長者抄之或足以己意可以如此否先生曰吕
 伯恭敎人只得看伊川易也不得致疑熹謂若如此
 看文字有甚精神却要我做甚浩曰伊川不應有錯
 處先生曰只說道理決不錯只恐於文義名物也有
 未盡又曰公看得諸家說如何浩曰各有長處先生
 曰東坡解易大體最不好然他却會作文識句法解
 釋文義必有長處邵浩錄/
[019-15a]
伊川之學在易傳不必他求也孔子刪詩定書繫周易
 作春秋而其徒又述其言以為論語其言反復證明
 相為表裏未聞其以此而廢彼也
易傳所自作也語錄他人作也人之意他人能道者何
 哉如是作孔氏之門亦可以專治春秋而遂廢論語
 矣而可乎
伊川先生為中庸解疾革命焚於前門人問焉伊川曰
 某有易傳在足矣何以多為嘗見别本記或問和靖
[019-15b]
 據語錄先生自言中庸已成書今其書安在和靖曰
 先生自以為不滿意而焚之矣此言恐得其眞若無
 所不滿於其意而專恃易傳逆廢中庸吾恐先生之
 心不如是之隘也並辨尹和靖手筆/
程氏髙弟尹公嘗謂易傳乃夫子自著欲知其道者求
 之於此足矣不必旁觀他書蓋語錄或有他人所記
 未必盡得先生意也又言先生踐履盡一部易其作
 傳只是因而寫成此言尤有味試更思之若信得及
[019-16a]
 試用年歳之功屏去雜學致精於此自當有得始知
 前日所謂蘇程之室者無以異於雜薫蕕冰炭於一
 器之中欲其芳潔而不汙蓋亦難矣答程洵/
易傳是伊川所自作者其他語錄是學者所記故謂只
 當看易傳不當看語錄然而夫子所自作者春秋而
 已論語亦門人所記謂學夫子者只當看春秋不當
 看論語可乎吳必大錄/
尹和靖言看語錄伊川云某在何必看此此語如何先
[019-16b]
 生云伊川在便不必看伊川不在了如何不看只是
 門人所編各隨所見淺深却要自家分别他是非前
 輩亦有言不必觀語錄只看易傳等書自好天下亦
 無恁地道理如此則只當讀六經不當看論語孟子
 矣廖謙録/
程氏易傳難看其用意精密道埋平正更無抑揚若能
 看得有味則其人亦大段知義理矣蓋易中說理是
 豫先說下箇未曾有底事故乍看甚難不若大學中
[019-17a]
 庸有箇凖則讀着便令人識蹊徑詩又能興起人意
 思皆易看如謝顯道語論却有啓發人處雖其說或
 失之過然識得理後却細密商量令平正也萬人傑/録
易傳平淡縝密極好看然亦極難看大抵講學須先有
 一入頭處方好下工夫答胡大時/
易傳且熟讀未論前聖作易本㫖且看得程先生意思
 亦大有益不必更雜看大抵先儒於易之文義多不
 得其綱領雖多看亦無益然此一事卒難盡說不若
[019-17b]
 且看程傳道理却不錯也答胡季隨/
易傳明白無難看處但此是先生以天下許多道理散
 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將作易看即無音
 味須將來作事看即句句字字有用處耳同上/
且讀易傳甚佳但此書明白而精深易讀而難曉須兼
 論孟及詩書明白處讀之乃有味耳答符復/
因記頃年汪端明說沈元用問尹和靖伊川先生易傳
 何處是切要處尹云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此是最切
[019-18a]
 要處後舉似李先生先生曰尹說固好然須是看得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處方始說得此
 話若學者未曾子細理會便與他如此說豈不悞他
 某聞之悚然始知前日空言無實全不濟事自此讀
 書益加詳細云偶讀謾記/
問程傳大槩將三百八十四爻做人說恐通未盡否先
 生云也是則是不可裝定做人說看占得如何有就
 事言者有以時節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凶言之則
[019-18b]
 為事以終始言之則為時以髙下言之則為位隨所
 作而看皆通繫辭云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豈可裝
 定做人說
或有咎伊川著書不以示門人再三誦之先生不以為
 然也因坐復歎先生曰公恨伊川著書不以示人某
 獨恨當時門人弟子布在海内炳如日星自今觀之
 皆不滿人意只如易傳一書散滿天下今家置而人
 有之且道誰曾看得他箇果有得其意者否果曾有
[019-19a]
 行得他箇否楊道夫錄/
伯恭多勸人看易傳一禁禁定更不得疑着局定學者
 只得守定此箇義理固是好但縁此使學者不自長
 意智何縁㑹有聦明吳必大錄/
先生問必大及二友俱嘗看易傳看得他如何是好何
 處是緊要看他愛也不愛愛者是愛他甚處必大等
 各對訖先生曰如此只是葫蘆提看元不曾實得其
 味此書自是難看須經歴世故多識盡人情物理方
[019-19b]
 看得入蓋此書平淡所說之事皆是見今所未嘗有
 者如言事君處及處事變患難處今皆未嘗當着可
 知讀時無味蓋他說得闊逺未有底事預包載在此
 學者須讀詩書他經自有箇見處及曾經歴過前件
 此等事方可以讀之得其無味之味此初學者所以
 未可便看某屢問讀易傳人往往皆無所得可見此
 書難讀如論語所載皆是事親取友居鄉黨目下便
 用得者所言皆對著學者即今實事孟子每章先言
[019-20a]
 大㫖了又自下注脚大學則前面三句緫盡致知格
 物而下一叚綱目欲明明徳以下一叚又緫括了傳
 中許多事一如鎻子骨纔提起便緫統得來所以敎
 學者且看此二三書若易傳則卒乍裏面無提起處
 蓋其間義理闊多伊川所自發與經文又似隔一重
 皮膜所以看者無箇貫穿處蓋自孔子作傳時解元
 亨利貞已與文王之詞不同伊川之説又自與經文
 不相着讀者須是文王自作文王意思看孔子自作
[019-20b]
 孔子意思看伊川自作伊川意思看況易中所言事
 物已是譬喻不是實指此物而言固自難曉伊川又
 别發明出義理來今須先得經之本意了則看程傳
 便不至如門扇無臼轉動不得亦是一箇大底胷次
 識得世事多者方看得出大抵程傳所以好者其言
 平正直是精密無少過處不比他書有抑楊讀者易
 發越如上蔡論語義理雖未盡然人多喜看正以其
 說有過處啓發得人看者易入若程傳則不見其抑
[019-21a]
 揚略不驚人非深於義理者未易看也吳必大錄/
如易傳已為太詳然必先釋字次釋文義然後推本而
 索言之其淺深近逺詳密有序不如是之匆遽而繁
 雜也大抵解經但可略釋文義名物而使學者自求
 之乃為有益耳答欽夫孟子説疑義/
伊川先生晚年所見甚實更無一句懸空説底語今觀
 易傳可見何嘗有一句不着實余大雅錄/
伊川晚年文字如易傳直是盛得水住同上/
[019-21b]
伯恭謂易傳理到語精平易的當立言無毫髮遺恨此
 乃名言今作文字不能得如此自是牽强處多李閎/祖錄
新刻小本易傳甚佳但籖題不若依官本作周易程氏
 傳舊嘗有意凡經解皆當如此不以傳先乎經乃見
 尊經之意漢晉諸儒經注皆如此也後見朋友說晁
 景迂亦有此論乃知前輩意已及矣今日又得景迂
 語解亦有好處大抵北方之學終是近本實也答吕/伯恭
 别紙/
[019-22a]
程集荷借及略看一二處止是長沙初開本如易傳序
 沿流作泝流祭文姪作猶子之類皆胡家以意改者
 後來多所改正可從子飛求之殊勝此本也答張明/仲
問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易也時也道也皆一
 也自其流行不息而言之則謂之易自其推遷無常
 而言之則謂之時而其所以然之理則謂之道時之
 古今乃道之古今時之盛衰乃道之盛衰人徒見其
 變動之無常也而不知其時之運也徒見其時之運
[019-22b]
 也而不知其道之為也道之為實造化之樞機生物
 之根本其隨其從非有所随有所從也一氣運行自
 有所不得已焉耳所謂易有太極其此之謂歟一説
 常處便是時其變動不居往來無窮者易也其所以
 然者道也一説易道之生也故曰易變易也然易有
 太極故又曰隨時變易以從道也故伊川曰君子順
 時如影之隨形可離非道也夏葛冬裘飢食渴飲豈
 有一毫人為加乎其間哉隨時而已時至自從而不
[019-23a]
 可須臾離也以是知隨時變易以從道三者雖若異
 名而易之於道初無兩物也然自學者分上言之苟
 未識夫所謂易則時食而飲時葛而裘毫釐之差其
 應皆忒則將以何為道哉又嘗以是思之盡天下之
 變而已不自道者其易之體歟未嘗截然離析者其
 斯之謂道歟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此指易
 而言謂人事也以理言之闕/流行而無窮則時之遷
 移固自未嘗不隨其所當然而然也當然而然即從
[019-23b]
 道也就人言之衆人不識易而不能體則時既遷而
 不知遂以倒行逆施而違其時之所當然惟聖賢之
 流行無窮而識之體之其身即易故能變易以從道
 所謂隨時變易以從道猶曰時中云耳道不可直謂/之中姑借時
 中而/言耳未知是否答云易指卦爻而言以乾卦之濳見
 躍飛之類觀之則隨時變易以從道者可見矣
問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易即道也然以變易而
 得名道者自然不易之理也從之者亦適當之而已非
[019-24a]
 以此而從彼也荅曰易之所以變易者固皆是理之當
 然聖人作易則因爻象之變灼見理之所當然者而繫
 之辭敎人以變易從道之方耳如乾初則潛二則見之
 類皆随時變易以從道之謂也荅王遇/
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正謂伊川這般說話難曉
 蓋他把這書硬定做人事之書他說聖人做這書只
 為世間人事本有許多變樣所以做這書出來㬊淵/錄
隨時變易以從道主卦爻而言然天理人事皆在其中
[019-24b]
 今且以乾卦濳見飛躍觀之其流行而至此者易也
 其定理之當然者道也故明道亦曰其體則謂之易
 其理則謂之道而伊川又謂變易而後合道易字與
 道字不相似也又云人隨時變易易何謂從道曰此
 皆可以見其意矣答方士繇/
易中無一卦一爻不具此理所以沿流而可以求其源
 也同上/
易傳序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原顯微無間
[019-25a]
 觀會通以行其典禮則辭無所不備此是一箇理一
 箇象一箇辭然欲理會理與象又須就辭上理會辭
 上所載皆觀會通以行其典禮之事凡於事物須就
 其聚處理會尋得一箇通路行去若不尋得一箇通
 路只驀地行去則必有礙典禮只是常事會是事之
 合聚交加難分别處如庖丁解牛固是奏刀騞然莫
 不中節若至那難處便着些氣力方得通故莊子又
 說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
[019-25b]
 為遲莊子説話雖無頭當然極精巧說得到今學者
 却於辭上看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也葉賀孫錄/
劉問孟子所言有命焉有性焉看得將性命做兩件子
 思天命之謂性又合性命為一如何曰須隨聖賢文
 意看孟子所謂命是兼氣禀而言子思專以天所賦
 而言又問易言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如何先生不答
 少頃曰不要如此看文字游定夫初見伊川問隂陽
 不測之謂神伊川曰賢是疑了問只揀難底問後來
[019-26a]
 人便道游將難底問大意要且將聖賢言語次第看
 看得分曉自然知得伊川易傳序云求言必自近易
 於近者非知言者此伊川喫緊為人處徐㝢錄/
君子而時中與易傳中重於正正者未必中之意同正
 者且是分别箇善惡中是恰好處林夔孫錄/
程子言易中只是言反復徃來上下這只是一箇道理
 隂陽之道一進一退一長一消反復往來上下於此
 見之楊道夫錄/
[019-26b]
某當初讀自暴自棄章只恁地鶻突讀去伊川易傳云
 拒之以不信絶之以不為當初也匹似閑看過後因
 在舟中偶思量此將孟子上下文看乃始通串方始
 說得是如此亦温故知新之意葉賀孫錄/
禮正在恰好處泝而上之則儉為本沿而下之則奢為
 末當以易傳之言為正龜山發明得亦佳答吕祖儉/
伊川易㬠有重疊處葉賀孫錄/
問伊川易說理太多曰伊川言聖人有聖人用賢人有
[019-27a]
 賢人用若一爻只做一事則三百八十四爻只做得
 三百八十四事也說得極好然他解依舊是三百八
 十四爻止做得三百八十四事用也
先生云傳注惟古注不作文却好看只隨經句分說不
 離經意最好䟽亦然今人解書且圖要作文又加辨
 說百般生疑故其文雖可讀而經意殊逺程子易傳
 亦作成文說了又說故今人觀者更不看本經只讀
 傳亦非所以使人思也余大雅錄/
[019-27b]
熹舊時讀書專要揀好處看到平平汎汎處多闊略後
 多記不得自覺得也是一箇病今有一般人看文字
 却只模得些查滓到有深意好處却全不識此因有/獻易說
 多失伊川精義而/言○葉賀孫錄
故端殿上饒汪公鎮蜀時常得此帖又見邵溥所論而
 疑之因錄見寄而使審其眞偽喜時為公言楊遵道
 記先生嘗語學者讀易如素未讀不曉文義必先熟
 讀三家然後却有用心處其說正與此合然味其言
[019-28a]
 固有抑揚非以易之説為盡於三家所言也此帖實
 出先生溥言不足為病且尋繹通貫之又云眞讀書
 之法近世學者閲理不精正坐讀書太草草耳書伊/川先
 生帖後/
看易傳若自無所得縱看數家反被惑伊川先生敎人
 看易須只看王弼注胡安定王介甫解今有伊川傳
 只看此尤妙
伊川敎人看易以王輔嗣胡翼之王介父三人易解看
[019-28b]
 此便是讀書之門庭縁當時諸經都未有成說所以
 學者乍難捉摸故敎人如此沈僴錄/
伊川先生與謝湜持正書曰若欲治易請先尋繹令熟
 且看王弼胡先生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貫再三云
 此是讀書要法李閎祖錄/
秦漢諸儒解釋文義雖未盡當然所得亦多今且就分
 數處論之則以為得其言而不得其意予奪之際似
 已平允若更於此一向刻核過當却恐意思迫窄而
[019-29a]
 議論偏頗反不足以服彼之心如向來所論之言不
 當言釋氏欲仁之病矣大率議論要得氣象寛𢎞而
 其中自有精密透漏不得處方有餘味如易傳序中
 說秦漢以來儒者之弊及令人看王弼胡安定王介
 甫易之類亦可見矣況此序下文反復致意不一而
 足不應猶有安於卑近之嫌也又所謂言雖近而索
 之無窮指雖逺而操之有要自謂此言頗有含蓄不
 審髙明以為何如答張敬夫/
[019-29b]
問胡安定易曰分曉正當伊川亦多取之黄顯子錄/
程子説胡安定解九四作太子事云若一爻作一事只
 做得三百八十四事此眞看易之法然傳中亦有偏
 解作一事者林艾軒嘗云伊川解經有說得未的當
 處此文義間事安能一一皆是若大頭項則伊川底
 却是此善觀伊川者萬人傑錄/
趙卿所刻尹論甚精鄙意却於跋語有疑不知趙守扣
 其說否蓋尹公本是告君子之言今跋但以誨人為
[019-30a]
 説恐不類耳又云伊川出易説七十餘家不知伊川
 敎人果如此周遮否語次試為扣之為幸答吕伯恭/
横渠云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極好黄義剛錄/
勇撤臯比説講易事李閎祖錄/
又見易圖深詆邵氏先天之説舊亦嘗見其書然未曉
 其所以為說者髙明旣斥其短必已洞見其底藴矣
 因來并乞數語剖擊其繆又大幸也答林栗/
邵氏先天之説以鄙見窺之如井蛙之議滄海而髙明
[019-30b]
 直以不知而作斥之則小大之不同量有不可同年
 而語者此熹之前書所以未敢輕效其愚而姑少見
 其所疑也示諭邵氏本以發明易道而於易無所發
 明熹則以為易之與道非有異也易道旣明則易之
 為書卦爻象數皆在其中不待論說而自然可覩若
 曰道明而書不白則所謂道者恐未得為道之眞也
 不審髙明之意果如何其或文予而實不予則熹請
 以邵氏之淺近踈略者言之蓋一圖之内太極兩儀
[019-31a]
 四象八卦生出次第位置行列不待安排而粲然有
 序以至於第四分而為十六第五分而為三十二第
 六分而為六十四則其因而重之亦不待用意推移
 而與前之三分言者未嘗不脗合也比之并累三陽
 以為乾連疊三隂以為坤然後以意交錯而成六子
 又先畫八卦於内復畫八卦於外以旋相加而後得
 為六十四卦者其出於天理之自然與人為之造作
 蓋不同矣況其髙深閎闊精密㣲妙又有非熹之所
[019-31b]
 能言者今不知察而遽以不知而作詆之熹恐後之
 議今必亦猶今之議昔者是以竊為門下惜之而不
 自知其言之僣易同上/
用之云康節善談易見得透徹曰然伊川又輕之嘗有
 簡與横渠曰堯夫説易好聽今夜試來聽他說看某
 嘗説此便是伊川不及孔子處只觀孔子便不如此
 沈僴録/
熹看康節易看别人易不得他說那太極生兩儀兩儀
[019-32a]
 生四象又都無甚𤣥妙只是從來更無人識楊與立/編
康節之學得於先天蓋是專心致志看得這物事熟了
 自然前知楊與立編語/
易是卜筮之書皇極經世是推步之書經世以十二辟
 卦管十二㑹綳定時節却就中推吉凶消長堯時正
 是乾卦九五其書與易自不相干只是加一位推去
 舒髙録○此叚重出與卜/筮門一叚相似姑置於此
或問康節數學曰且未須理會數自是有此理有生便
[019-32b]
 有死有盛必有衰且如一朶花含蘂時是將開略放
 時是正盛爛熳時是衰謝又如看人即其氣之盛衰
 便可以知其生死蓋其學本於明理故明道謂其觀
 天地之運化然後頽乎其順浩乎其歸若謂渠能知
 未來事則與世間占覆之術何異其去道逺矣其知
 康節者末矣蓋他玩得此理熟了事物到面前便見
 更不待思量又云康節以四起數疊疊推去自易以
 後無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齊包括得盡想他每見一
[019-33a]
 物便成四片了但纔到二分以上便怕乾卦方終便
 知有箇姤卦來蓋縁他於起處推將來至交接處看
 得分曉廣云先生前日說康節之學與周子程子少
 異處莫正在此否若是聖人則處乾時自有箇處乾
 底道理處姤時自有箇處姤底道理否先生曰誠然
 輔廣録/
京房輩說數捉他那影象纔發見處便筭將去且如今
 日一箇來相見便就那相見底時節筭得這箇是好
[019-33b]
 人不好人用得極精微密他只是動時便筭得靜便
 筭不得人問康節庭前樹筭得否康節云也筭得須
 是待他動時方可須臾一葉落下他便就這裏筭出
 這樹是甚時生當在甚時死
康節甚喜張子房以為子房善藏其用以老子為得易
 之體以孟子為得易之用合二者而用之想見善處
 事問不知眞箇用時如何曰先時說了須差異須有
 些機權術數也沈僴錄/
[019-34a]
康節嘗言老氏得易之體孟子得易之用非也老子自
 有老子之體用孟子自有孟子之體用將欲取之必
 固與之此老子之體用也存心養性充廣其四端此
 孟子之體用也輔廣錄/
黄榦問康節詩嘗有莊老之說如何曰便是他有些子
 這箇曰如此莫於道體有異否曰他嘗說老子得易
 之體孟子得易之用體用自分作兩截曰又説經綸
 如何曰看他只是以術去處得這事恰好無過如張
[019-34b]
 子房相似他所以極口稱賛子房也楊道夫錄/
熹近得蜀本吕與叔先生易説却精約好看方此傳寫
 或未見當轉寄也答曹建/
來諭及龜山易傳傳出時已缺乾坤只有草稾數段不
 甚完備繫辭三四叚不絶筆亦不成書此有寫本謾
 附去然細看亦不甚滿人意不若程傳之厭飫充足
 答程洵/
楊陳二公論易有不同者而楊公之辭平緩如此夫二
[019-35a]
 公之間豈有所嫌疑畏避而然哉亦其徳盛仁熟而
 自無鄙倍耳楊公於先天之學有所未講則闕而不
 論其不自欺又如此尤後學之所宜取法也書楊龜/山帖後
示喻讀易之説甚善向見敬夫及吕伯恭皆令學者專
 讀程傳往往皆無所得蓋程傳但觀其理而不攷卦
 畫經文則其意味無窮各有用處誠為切於日用功
 夫但以卦畫經文攷之則不免有可疑者熹蓋嘗以
 康節之言求之而得其畫卦之次第方知聖人只是
[019-35b]
 見得隂陽自然生生之象而摹寫之初未嘗有意安
 排也至於經文亦但虚心讀之間略曉其一二至有
 不可曉處則便放下不敢穿鑿以求必通如此却似
 看得有些意思亦嘗粗筆其說而未成也至於畫卦
 揲蓍之法則又嘗有一書模印以傳名曰啓蒙不知
 賢者曾見之否今以奉寄試詳攷之復以見喻幸也
 來喻所謂隐者豈非麻衣之流乎此乃偽書向來敬
 夫雖不以其説為然然亦誤以為眞希夷之師說也
[019-36a]
 其言專說卦畫大槩似是而其所以為説者則皆𤨏
 碎支離附會穿鑿更無是處如别紙所示數説恐亦
 未免此病也答鄭仲禮/
讀易亦佳但經書難讀而此經為尤難蓋未開卷時已
 有一重象數大槩功夫開卷之後經文本意又多被
 先儒硬説殺了令人看得意思局促不見本來開物
 成務活潑廷老所傳鄙說正為欲救此弊但當時草
 草抄出踈畧未成文字耳然試略攷之亦粗見門户
[019-36b]
 梗槩若有他說則非吾之所敢聞也答趙崇憲/
問易本義曰易變易也交易也如何先生曰變易如隂
 變而陽陽變而隂老隂變少陽老陽變少隂之類此
 正是占筮之法交易如陽交於隂隂交於陽之類卦
 圖上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錯是也又云變易便是晝夜往來相為屈伸
 者
先生云看易先看某本義了却看伊川解以相參攷如
[019-37a]
 未看他易先看某說却也易看蓋未為他說所汨故
 也吕煇錄/
熹之易簡略者易之文義伊川諸儒皆已說了只就語
 脉中略引過這意思楊與立編/
所喻易說誠是大略然此書體面與他經不同只得如
 此㸃綴說過多着言語便説殺了先儒註解非是不
 好只為皆墮此病故不滿人意中間便欲稍移經下
 注文入傳中覺得經文意思更寛而未有功夫到得
[019-37b]
 今病衰如此更有無限未了底文字恐為没身之恨
 矣答吳宜之/
所喻讀易甚善此書本為卜筮而作其言皆依象數以
 斷吉凶今其法已不傳諸儒之言象數者例皆穿鑿
 言義理者又太汗漫故其書為難讀此本義啓蒙所
 以作也然本義未能成書而為人竊出再行模印有
 誤觀覽啓蒙本欲學者且就大傳所言卦畫蓍數推
 尋不須過為浮說而自今觀之如論河圖洛書亦未
[019-38a]
 免有剰語要之此書眞是難讀不若詩書論孟之明
 白而易曉也此是偽學見識不審明者以為如何答/劉
 君房/
問本義云變化云為故象事可以知器吉事有祥故占
 事可以知來不知變化云為主於人而言否答云變
 化者隂陽之所為云為者人事之所作
易傳初以未成書故不敢出近覺衰耄不能復有所進
 頗欲傳之其人而私居無人寫得只有一本不敢逺
[019-38b]
 寄俟旦夕抄得却附便奉寄但近縁偽學禁嚴不敢
 從人借書吏故頗費力耳答孫自脩/
熹前日看所寄易説不子細書中未敢察察言之遣書
 後歸故居道間看得兩册始見得底藴如言四象及
 先天次第皆非康節本㫖其他亦多杜撰如九轉圖
 引魏伯陽參同契張平叔悟眞篇尤為無理亦自不
 曉參同契中所說道理可惜用許多工夫却不濟事
 大抵易之一書最不易讀而今人喜言之正所謂畫
[019-39a]
 鬼神者殊不知只是瞞得不會底於自己分上成得
 何事而世人自有曉得者亦不可得而欺也熹向來
 作啓蒙正為見人說得支離因竊以易中所説象數
 聖人所已言者不過如此今學易者但曉得此數條
 則易略通大體而象數亦皆有用此外紛紛皆不須
 理會矣聞已見之嘗試推攷自當見得其第二篇論
 太極兩儀四象之屬尤精誠得其說則知聖人畫卦
 不假纎毫思慮計度而所謂畫前有易者信非虚語
[019-39b]
 也然此書所論彼書之失幸勿語人生競辨區區但
 恐老兄或信其說而講求之則枉費工夫故專附此
 奉報爾答方賔王/
易書刋行者只是編出象數大略向亦以一本凂叔綱
 計必見之答胡大時/
啓蒙初閒只因看歐陽公集内或問易大衍遂將來攷
 筭得出以此知諸公文集雖各自成一家文字中間
 自有好處縁是這道理人人同得看如何也自有人
[019-40a]
 見得到底葉賀孫錄/
所論易是聖人模寫隂陽造化此說甚善但恐於盡其
 言處未免多着道理說殺了耳此非面論未易究竟
 然向於啓蒙後載所述四言數章說得似已分明卒
 章尤切不知曾細看否幸試攷之有所未安却望見
 敎也答吕祖儉/
易賛有翼其臨翼敬也
前書所報刋行易說事不知尚及止否訃其書多說象
[019-40b]
 數似亦不妨但是有些這下氣息令人憎嫌耳答詹/子厚
先生於州治射堂之後圃畫為井字九區中石甃為髙
 壇中之後區為茅菴菴三窗櫺左為泰卦右為否卦
 後為復卦前扇為剝卦菴前接為小屋前區為小茅
 亭左右三區各列植桃李而閒以梅九區之外圍繞
 植竹是日游其間笑謂諸生曰上有九疇八卦之象
 下有九丘八陣之法陳淳錄/
 文公易説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