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56 文公易說-宋-朱鑑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公易說卷十五     宋 朱鑑 撰
   文言傳
伏羲自是伏羲易文王自是文王易孔子自是孔子易
 伏羲分卦乾南坤北文王卦又不同故曰周易元亨
 利貞文王以前只是大亨而利於正至孔子方觧作
 四徳易只是尚占之書廖徳明録/
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看来只是恊韻說將去潛龍
[015-1b]
 勿用何謂也以下大槩各就他要說處便說不必言
 専說人事天道伊川說乾之用乾之時乾之義難分
 别到了時似用用似義
周貴卿問元亨利貞以此四者分配四時却如何云乾
 之徳也曰它當初只是說大亨利於正不以分配四
 時孔子見此四字好後始分作四件說孔子之易與
 文王之易畧自不同伏羲易自是伏羲易文王易自
 是文王易孔子易自是孔子易黄義剛録/
[015-2a]
乾之元亨利貞本是謂筮得此卦則大亨而利於守正
 而彖辭文言皆以為四徳熹嘗疑如此等類皆是别
 立說以發明一意至如坤之利牝馬之貞則發得甚
 相似矣楊道夫録/
元亨利貞在這裏都具了楊宗範却說元亨屬陽利貞
 屬隂此却不是乾之利貞是陽中之隂坤之元亨是
 隂中之陽㬊淵録/
致道問元亨利貞曰元是未通底亨利是未收成底貞
[015-2b]
 是已成底譬如春夏秋冬冬夏便是隂陽極處其間
 春秋便是過接處林恪録/
文王本説元亨利貞為大亨利正夫子以為四徳梅蘂
 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物生為元
 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甘節録/
乾之元亨利貞天道也人得之則為仁義禮智之性襲/蓋
 卿録/
先生又曰仁為四徳之首而智則能成始而成終猶元
[015-3a]
 為四徳之長然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蓋天地之化
 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也仁智交際之間乃萬化之機
 軸此理循環不窮脗合無間不貞則無以為元也董/銖
 録/
以天道言之為元亨利貞以四時言之為春夏秋冬以
 人道言之為仁義禮智以氣候言之為温凉燥濕以
 四方言之為東西南北甘節録/
生底意思是仁殺底意思是義發見嘉㑹是禮收又記/是深
[015-3b]
 字/藏不測是智同上/
又曰温底是元熱底是亨涼底是利寒底是貞同上/
問知覺是仁中之一件否久之曰生底是仁乂曰仁義
 禮智是四箇根子惻隠羞惡恭敬是非是根上所發
 底苗又曰生是元長是亨收斂是利藏是貞只是一
 箇氣理無形故就氣上看理也是恁地次日又曰仁
 是根愛是苗又曰古言仁多以慈祥豈弟易則曰安
 土敦乎仁故能愛何嘗以知覺為仁乂曰程子曰仁
[015-4a]
 是理此說太虚如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此說
 却是𦂳要底節問仁如何包四者荅曰易便說得好
 元者善之長義禮智莫非善這箇却是善之長又曰
 義禮智無仁則死矣何處更討義禮智來同上/
問文言四徳一段先生曰元者善之長以下四句說天
 徳之自然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以下四句說人事之
 當然元只是善之長萬物生理皆始於此衆善百行
 皆統於此故於時為春於人為仁亨是嘉之會此句
[015-4b]
 自來說者多不明嘉美也㑹猶齊也嘉㑹衆美之㑹
 猶言齊好也春天發生萬物未大故齊到夏時洪纎
 髙下各各暢茂蓋春方生育至此乃無一物不暢茂
 其在人則禮儀三千事事物物大大小小一齊到恰
 好處所謂動容周旋皆中禮故於時為夏於人為禮
 周子遂/喚作中利者為義之和萬物至此各遂其性事理至
 此無不得冝故於時為秋於人為義貞者乃事之榦
 萬物至此收斂成實事理至此無不的正故於時為
[015-5a]
 冬於人為智此天徳之自然其在君子所當從事於
 此者則必體仁乃足以長人嘉㑹足以合禮利物足
 以和義貞固足以榦事此四句倒用上面四箇字極
 有力體者以仁為體仁為我之骨我以之為體仁皆
 從我發出故無物不在所愛所以能長人嘉㑹足以
 合禮者言須是美其所㑹也欲其所㑹之美當美其
 所㑹蓋其厚薄親踈尊卑小大相接之體各有節文
 無不中節即所㑹皆羙所以能合於禮也利物足以
[015-5b]
 和義者使物物各得其利則義無不和物各得其冝
 不相妨害自無乖戾而各得其分之和所以為義之
 和也蘇氏說利者義之和却說義慘殺而不和不可
 徒義須着些利則和此則義是一物利又是一物義
 是苦物恐人嫌須着些利令甜此不知義之言也義
 中自有利使人而皆義則不遺其親不後其君自無
 不利非和而何貞固足以榦事者貞正也知其正之
 所在固守而不去故足以為事之榦榦事言事之所
[015-6a]
 依以立蓋正而能固萬事依此而立在人則是智至
 靈至明是是非非確然不可移易不可欺瞞所以能
 立事也榦如板築之有楨榦今人築牆必立一木於
 中為骨俗謂之夜义木無此則不可築横曰楨直曰
 榦無是非之心非知也知得是是非非之正堅固確
 守不可移易故曰知周子則謂之正也董銖録/
問周子不言禮智而言中正如何先生曰禮智說得猶
 寛中正則切而實矣且謂之禮尚或有不中節處若
[015-6b]
 謂之中則無過不及無非禮之禮乃節文恰好處也
 謂之智尚或有正不正若謂之正則是非端的分明
 乃智之實也同上/
先生曰伊川語録中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說得
 太深無捉摸處易傳其手筆只云四徳之元猶五常
 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又曰仁者天下之
 公善之本也易傳只此兩處說仁說得極平實學者
 當精看此等處同上/
[015-7a]
春秋傳言元即仁也仁人心也固有此理然不知仁如
 何却喚做元如程先生曰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
 不善易傳曰成而後有敗敗非先成者也得而後有
 失非得何以有失也便說得有根源金去偽録/
道夫問伊川云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
 言則包四者曰須是先識得元與仁是甚物事更就
 自家身上看甚麽是仁甚麽是義禮智既識得這箇
 便見得這一箇能包得那數箇若有人問自家如何
[015-7b]
 一箇便包得數箇只荅云只為是一箇問黄榦曰公
 於此處見得分明否曰向来看康節詩見得這意思
 如謂天根月窟閑来徃三十六宫都是春正與程子
 所謂靜後見萬物皆有春意同且如這箇卓子安頓
 得恰好時便是仁蓋無乖戾便是生意窮天地亘古
 今只是一箇生意故曰仁者與物無對以其無徃非
 仁此所以仁包四徳也曰如此體仁便不是便不是
 生底意思卓子安頓得恰好只可言中不可謂之仁
[015-8a]
 元只是初底便是如木之萌如草之芽其在人如惻
 然有隠初来底意思便是所以程子謂看雞雛可以
 觀仁為是那嫰小底便有仁底意思在問如所謂初
 来意思便是不知思慮之萌不得其正時如何曰這
 便是地頭着賊便是那元字上着賊了如合收斂而
 不曽收斂時便是利底地頭着賊了如合貞靜時不
 能貞靜便是正底地頭着賊了以一身觀之元是頭
 亨便是手足利便是胷腹貞便是元氣所歸宿處所
[015-8b]
 以人頭亦謂之元首穆姜亦曰元者體之長也今若
 能知得所謂元之元元之亨元之利元之貞上面一
 箇元字便是包那四箇下面元字則是偏言則一事
 者恁地說則太煞分明了須要知得所謂元之元亨
 之元利之元貞之元者蓋見得此則知得所謂只是
 一箇也若以一嵗之體言之則春便是元然所謂首
 夏清和便是亨之元孟秋之月便是利之元到那初
 冬十月便是貞之元也只是初底意思便是道夫曰
[015-9a]
 如先生之言正是程子說復其見天地之心復之初
 爻便是天地生物之心也曰今只將公所見看所謂
 心譬如榖種生之性便是仁陽氣發處乃情也觀之
 便見久之復曰正如天官冢宰以分職言之特六卿
 之一耳而曰建邦之六典則乂統六卿也楊道夫録/
先生問榦以仁包四者之義榦曰康節先生詩云天根
 月窟常来徃三十六宫都是春程先生亦云靜後見
 萬物皆有春意且如一卓一椅安頓得是便是仁蓋
[015-9b]
 無乖戾便是生意故曰仁者與物無對以其无徃非
 仁此仁之所以包四者也先生曰一卓一椅安頓得
 是只可謂之中不可謂之仁要理會得仁當就初生
 處看便見得仁字分眀以人身觀之元是頭亨是胷
 腹利貞是元氣歸宿處所以人頭謂之元首穆姜亦
 曰元者體之長也如春夏秋冬春為一嵗之首由是
 而為夏由是而為秋為冬皆自此生出所以謂仁包
 四徳者只縁四箇是一箇以元亨利貞言之只是一
[015-10a]
 箇元却有元之元元之亨元之利元之貞上四箇元
 字便是包四徳下一箇元便是主一事又有亨之元
 利之元貞之元曉得此意則仁包四者尤眀白亨之
 元者夏四月初是也利之元者秋七月初是也貞之
 元者冬十月初是也程先生亦謂雞雛可以見仁者
 亦是看其初生意思也問物理固如此就人心思慮
 上觀之如何先生曰思慮方萌持守得定便是仁如
 思慮方萌時錯了便是賊其仁當施為時錯了便是
[015-10b]
 賊其禮當收斂時錯了便是賊其義當貞靜時錯了
 便是賊其智凡物皆有箇如此道理
所論春不可以包夏秋冬亦未然若如所論則是元字
 是摠說下面須更添一字與亨利貞别為四徳矣豈
 理也邪荅林徳久/
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徳此
 段只於易元者善之長與論語言仁處看若天下之
 動貞夫一者也則貞又包四者周易一書只說一箇
[015-11a]
 利則利又大也元者善之長也善之首也亨者嘉之
 㑹也好底㑹聚也義者冝也利即義也萬物各得其
 所義之合也榦事事之骨也猶言體物也看此一段
 須與太極圖通看四徳之元安在甚處剥之為卦在
 甚處乾天也一段在甚處方能通成一片不然則不
 貫通少間看得如此了猶未是受用處在此因問近/思録首數
 條○葉/賀孫録
光祖問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一事專言包四者
[015-11b]
 曰元是初發生出来生後方㑹通通後方始向成利
 者物之遂方是成得六七分到貞處方是十分此偏
 言也然發生中已具後許多道理此專言也葉賀孫/録
道夫問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
 仁也此也只是先生向所謂初之意否曰萬物之生
 天命流行自始至終無非此理但初生之際淳粹未
 散尤易見耳只如元亨利貞皆是善而元則為善之
 長亨利貞皆自那裏来仁義禮智亦皆善也而仁則
[015-12a]
 為萬善之首義禮智皆從這裏出耳楊道夫録/
或問論語言仁處先生云理難見氣易見但就氣上看
 便見如看元亨利貞是也元亨利貞也難看且看春
 夏秋冬春時盡是温厚之氣仁便是這般氣象夏秋
 冬雖不同皆是陽春生育之氣行乎其中故偏言則
 一事專言則包四者鄭南升録/
又曰天之生物便有春夏秋冬隂陽剛柔元亨利貞在
 人則為仁義禮智是箇胚撲裏便有這底
[015-12b]
仁義禮智只把元亨利貞春夏秋冬看便見知覺自是
 智之事在四徳是貞字而知所以近乎仁便是四端
 循環處若無這智便起這仁字不得
元亨利貞只就物上看亦分眀所以有此物便有此氣
 所以有此氣便有此理所以易傳只說元者萬物之
 始云/云不說氣只說物者言物則氣與理皆在其中至
 云天地間無無理之氣所以有此氣者以其有此理
 也楊至録/
[015-13a]
元亨利貞理也有這四段氣也有這四段理便在氣中
 兩箇不曽相離
元亨利貞仁義禮智金木水火春夏秋冬將這四箇只
 管涵泳玩味儘好
故曰乾元亨利貞他把乾字當君子㬊淵録/
問元者善之長曰元亨利貞皆善也而元為四者之長
 是善端初發見也
元亨利貞有次第仁義禮智因感而發則無次第曰發
[015-13b]
 時無次第生時却有次第蕭佐録/
氣無始無終是從元處說起元之前又是貞了如子時
 是今日子之前又是昨日之亥無空缺時然天地間
 有箇局定底如四方是也有箇推行底如四時是也
 理都如此元亨利貞只就物上看亦分眀所以有此
 物便有此氣所以有此氣便有此理故易傳只說元
 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
 物之成不說氣只說物者言物則氣與理皆在其中
[015-14a]
 伊川所說四句自動不得只為遂字成字說有未盡
 熹略添字說盡舒髙録/
易中言元者善之長說得最親切無滲漏仁義禮智莫
 非善這箇却是善之長仁是有滋味底物事說做知
 覺時知覺却是無滋味底物事仁則有所屬如孝弟
 慈和柔愛皆屬仁
元亨播羣品利貞固靈根非誠諒無有五性實斯存世
 人逞私見鑿智道彌昬豈若林居子幽探萬化原齋/居
[015-14b]
 感興詩/
先生問道夫曰公别看甚文字曰只看近思録今日問
 箇明日復將温尋子細熟看曰如適間所說元亨利
 貞是一箇道理之大綱目須當時復將来子細研究
 如濂溪通書只是反覆說這一箇道理蓋那裏雖千
 變萬化千條萬緒只是這一箇做將去楊道夫録/
體仁如體物相似人在那仁裏做骨子故謂之仁仁只
 是箇道理須着這人方體得他做得他骨子比而效
[015-15a]
 之之說却覺不是
伊川說利物足以和義覺見它說得糊塗如何喚做和
 合於義四句都說不力㬊淵録/
問孟子言仁義禮智義在第二太極圖以義為利却成
 在第三曰禮是陽故云亨謂之仁義禮智猶東西南
 北所謂元亨利貞猶東南西北一箇是對說一箇是
 從一邊說林夔孫録/
元亨利貞只就物上看所以有此物便有是氣所以有
[015-15b]
 此氣便有是理都在這裏伊川元者萬物之始亨者
 萬物之通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四句自動
 不得只為遂字成字說不盡故某略添字說教盡八
 兄云自易說元亨利貞了直至濂溪康節始發出来
 佛書中說六根六塵六識四大十二縁生之類皆極
 精巧故前輩學佛者必謂此孔子所不及今學者且
 便截斷必欲窮究其說恐不能得己身出来實際理/地不染
 一塵佛事門/中不舎一法
[015-16a]
仁為四徳之首而智則能成始而成終猶元為四徳之
 長然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蓋天地之化不翕聚則
 不能發散也
曽祖道問元亨利貞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先生
 云元者乃天地生物之端乾言大哉乾元萬物資之
 以始至哉坤元萬物資之以生乃知元者天地生物
 之端倪也元者生意在亨則生意之長在利則生意
 之遂在貞則生意之成若言仁便是這意思仁本是
[015-16b]
 生意乃惻隠之心也苟傷著這生意則惻隠之心便
 發若羞惡也是仁去那義上發若辭遜也是仁去那
 禮上發若是非也是仁去那智上發若不仁之人安
 得更有禮智信黄先之録/
先生曰乾之四徳元譬之則人之首也手足之運動則
 有亨之意思利則配之胷臟貞則元氣之所藏也又
 曰以五臟配之尤眀白且如肝屬木木便是元心屬
 火火便是亨肺屬金金便是利腎屬水水便是貞楊/道
[015-17a]
 大録/
元之為義不專主於生熹竊詳此語恐有大病請觀諸
 天地而以易彖文言程傳反復求之當見其意若必
 以此言為是則冝其不知所以為善之長之說矣此
 乃義理根源不容有毫釐之差竊意髙眀非不知此
 特命辭之未善爾與張栻/
元者用之端而亨利貞之理具焉至於為亨為利為貞
 則亦元之為爾此元之所以包四徳也若分而言之
[015-17b]
 則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其體用固有在矣恐亦
 不得如龜山之說也以用言則元為主以體言/則貞為主○答方士繇
時舉問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元亨是春夏利貞是
 秋冬秋冬生氣既散何以謂之收斂先生曰其氣已
 散收斂者乃其理耳曰冬問地下氣暖便也是氣收
 斂在内先生曰上面氣自散了下面暖底乃自是生
 来却不是已散之氣也
黄榦問利貞誠之復如先生注下言復如伏藏先生曰
[015-18a]
 復只是四來這箇是周先生添這一句孔子只說乾
 道變化各正性命又曰這箇物事又記物事二/字是氣字流行
 到這裏來這裏住著却又復從這裏做起又曰如母
 子相似未生之時母無氣不能成其子既生之後子
 自是子母自是母又曰如樹上開一花結一子未到
 利貞處尚是運下面氣去䕃又記是/養字他及到利貞處
 自不用養又記養字/是恁地字又問自一念之萌以至于事之
 得其所是一事之元亨利貞先生應而曰他又自這
[015-18b]
 裏做起所謂生生之謂易也是恁地又記曰氣行這
 裏住著便立這裏既立在這裏則又從這裏做起甘/節
 録/
又問元亨利貞乾之四徳仁義禮智人之四徳然亨却
 是禮次序却不同何也先生曰此仁義禮智猶言春
 夏秋冬也因問李子思易說以誠敬二字說乾坤如
 何先生曰其說乾坤二卦本於誠敬就其說中此條
 為善蓋渠以乾卦云閑邪存其誠坤卦云敬以直内
[015-19a]
 故說及誠敬耳董銖録/
問太極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本無先後曰此四句配
 金木水火土而言中有禮底道理正有智底道理如
 乾之元亨利貞元即仁亨即中利即義貞即正皆是
 此理
問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何也曰中正仁義皆
 謂發用處正者中之質義者仁之斷中則無過不及
 隨時以取中正則當然之定理仁是惻隠慈愛之處
[015-19b]
 義是裁制斷決之事主靜者主正與義也正義便是
 利貞中是亨仁是元今案皆謂發用處及之處之事/等語皆未曉更考○廖徳眀録
學者疑問中謂就四徳言之仁却是動智却是靜先生
 云周子太極圖中乃是如此說又云熹前日荅一朋
 友書云仁體剛而用柔義體柔而用剛荅董銖問/說卦書
問通書眀通公溥庶矣乎舊見履之所記先生語以明
 配木公配火溥配金溥何以配金曰溥如何配金溥
 正是配水此四字只是依春夏秋冬之序相配將去
[015-20a]
 眀配木仁/元通配火禮/亨公配金義/利漙配水智/貞想是他記
 錯了
問五行之體質屬土否曰横渠正蒙有一說好只說金
 與木之體質屬土水與火却不屬土問火附木而生
 莫亦屬土否曰火自是箇虚空中物事問只温熱之
 氣便是火否曰然沈僴録/
專言仁則包三者言仁義則又管攝禮智二者如智之
 實知斯二者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廖徳明録/
[015-20b]
元亨利貞譬諸榖可見榖之生萌芽是元苗是亨穟是
 利成實是貞穀之實又復能生循環無窮同上/
問向蒙戒諭說仁意思云義禮智信上著不得又須見
 義禮智信上少不得方見仁統五常之意大雅今以
 樹為喻夫樹之根固有生氣然貫徹首尾豈可謂榦
 與枝花與葉無生氣也荅曰固然只如四時春為仁
 有箇生意在夏則見其有箇亨通意在秋則見其有
 箇成實意在冬則見其有箇貞固意在夏秋冬生意
[015-21a]
 何嘗息木雖凋零生意則常存大抵天地間只一理
 隨其到處分許多名字出來四者於五行各有配惟
 信配土以見仁義禮智實有此理不是虚說又如乾
 四徳元最重其次貞亦重以眀終始之義非元則無
 以生非貞則無以終非終則無以為始不始則不能
 成終矣如此循環無窮此所謂大眀終始也余大雅/録
元亨利貞理也有這四段氣也有這四段理理便在氣
 中兩箇不曽相離若是說時則有那未渉於氣底四
[015-21b]
 徳要就氣上看也得所以伊川說元者物之始亨者
 物之遂利者物之實貞者物之成這雖是就氣上說
 理便在其中伊川這段說話不得謂是有氣則理便
 具所以伊川只恁地說便可見得物裏面便有這理
 若要親切莫若只就自家身上看惻隠須有惻隠底
 根子羞惡須有羞惡底根子這便是仁義仁義禮智
 便是元亨利貞孟子所以只得恁地說若不恁地說
 更無說處仁義禮智以一箇包子裏面合下都具了
[015-22a]
 一理渾然非有先後元亨利貞便是如此不是說道
 有元之時有亨之時㬊淵録/
仁與義是柔軟底禮智是堅實底仁義是頭禮智是尾
 一似說春秋冬夏相似仁義是陽底一截禮智是隂
 底一截同上/
乾道便只是天徳不消分别乾道變化是就乾道上說
 天徳是就他四徳上說同上/
元亨利貞無斷處貞了又元今日子時前便是昨日亥
[015-22b]
 時物有夏秋冬生底是到這裏方感得生氣它自有
 箇小小元亨利貞氣無始無終且從元處說起元之
 前又是貞了
元亨利貞其發見有次序仁義禮智在裏面自有次序
 到發見時隨感而動却無次序㬊淵録/
元亨是大通利貞是收斂情性楊道夫録/
問元者善之長也亦仁而已體仁則痒疴疾痛舉切吾
 身故足以長人亨者嘉之㑹㑹通也㑹而通也通有
[015-23a]
 交之意嘉㑹猶言慶㑹㑹通而不嘉者有矣如小人
 同謀其情非不通也然非嘉美之㑹又安有亨乎利
 者義之和和合於義即利也利物足以和義蓋義者
 得冝之謂也處得其冝不逆於物即所謂利利則義
 之行豈不足以和義乎貞者事之榦徹頭徹尾不可
 欠闕人之遇事所以頽惰不立而失其素志者不貞
 故也此所謂貞固足以榦事文言四徳大槩就人事
 言之自君子體仁以下體乾之徳見諸行事者也是
[015-23b]
 以繫之曰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貞荅云
 嘉之㑹衆美之㑹也如萬物之長暢茂蕃鮮不約而
 㑹也君子能嘉其㑹則可以合於禮矣如動容周旋
 無不中禮是義之和處義有分别斷割疑於不和然
 行而各得其冝是乃和也君子之所謂利也利物謂
 使物各得其所非自利之私也榦猶身之有骨故板
 築之栽謂之楨榦此可以識貞之理矣
問乾元亨利貞猶言性仁義禮智荅云此語最穏當
[015-24a]
戊己土律中黄鍾之宫詹卿以為陽生於子至午而盡
 到未又生出一黄鍾這箇說話熹思量得不是恁地
 蓋似此元亨利貞黄鍾略略似箇乾字宫是在可字
 中間又似是非在惻隱之前其它春音角夏音徵秋
 音商冬音羽此惟說宫聲如京房律準闕/
 絃為黄鍾不動十二絃便拄起應十二月林夔孫録/
仁為四端之首而智則能成始能成終猶元雖四徳之
 長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蓋天地之化不翕聚則不
[015-24b]
 能發散理固然也仁智交際之間乃萬物之機軸此
 理循環不窮脗合無間程子所謂動靜無端隂陽無
 始者此也陳埴録/
意必固我四字正與元亨利貞四徳相類元者善之長
 貞便是善成就處私意之萌以至於我亦是無狀成
 就吳必大録/
意必固我亦自有先後凡起意作一事便有必期之望
 所期之事或未至或已過又執滯而留於心故有有
[015-25a]
 我之患意是為惡先鋒我是為惡成就正如四徳貞
 是好底成就處我是惡底成就處萬人傑録/
元者善之長春秋傳記穆姜所誦之語謂元者體之長
 覺得體字較好是一體之長也沈僴録/
元者善之長也先生曰左傳作元者體之長也似到說
 得好
趙師夏問元者善之長也先生曰元亨利貞皆善也而
 元乃為四者之長是善端初發見處也潘時舉録/
[015-25b]
樂記言易直子諒之心昔人改子諒作子良看來良字
 却是人之初心子愛良善便是元者善之長徐㝢録/
仁是惻隠之母惻隱是仁之子又仁包義禮智三者仁
 是長兄管屬得義禮智故曰元者善之長廖徳明録/
以萬善之先名仁殊不親切且以所引易傳及四時之
 春者體之即見熹前所論統仁義禮智及四端而言
 者其分界限眀而血脉通貫不必别立名字但要用
 工致力使真不失此心然後為得耳答呂祖儉/
[015-26a]
且如元者善之長便是萬物資始之端能發用底不可
 將仁之本體做一物又將發用底别做一物也同上/
如易所謂元者善之長元豈與善而二哉但此善根之
 發迥然無對既發之後方有若其情不若其情而善
 惡遂分則此善也不以惡為對矣其本則實無二也
 此段疑有誤/字○答何鎬
問仁天之尊爵先生解曰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
 先而兼統四者所謂元者善之長也如何是得之最
[015-26b]
 先曰人先得那生底道理所謂心生道也有是心斯
 具是形以生也輔廣録/
亨者嘉之㑹亨是萬物亨通到此界分無一物不得其
 美故曰嘉之㑹也吳必大録/
亨者嘉之㑹嘉㑹足以合禮蓋言萬物各有好時然到
 此亨之時皆盛大長茂無不好者故曰嘉之㑹㑹是
 㑹集之義也人之修為便處處皆要好不特是只要
 一處好而已須是動容周旋皆中乎禮可也故曰嘉
[015-27a]
 㑹嘉其所㑹也呂煇録/
問亨者嘉之㑹也與嘉㑹足以合禮嘗讀程傳其義未
 通如何曰嘉是美㑹是聚無有不美便是亨蓋自春
 至夏無一物不豐盈便是亨遂若一物如此他物不
 如此則不可以為㑹須是衆美合聚方可謂之㑹嘉
 㑹足以合禮自上文君子體仁而言謂嘉其所㑹此
 嘉字却說得輕如文之以禮樂文字亦是輕闕/
 如言禮樂之文則文字為重也謂如在人一言之美
[015-27b]
 一行之美皆未盡善須是嘉其㑹使無一言一行之
 美都無私意了便能合於禮也黄㽦問利物足以和
 義都有箇分别當其分時覺得似不和及各得其所
 物皆利是乃和義也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分别
 如此則君得其所以為君臣得其所以為臣父得其
 所以為父子得其所以為子各得其利所以和也若
 君處臣位臣處君位安得和乎又問覺得於上句字
 義顛倒曰惟其利於物者所以和其義耳萬人傑問
[015-28a]
 貞固二字與體仁嘉㑹利物之文似不同曰前日已
 説了屬北方者便著用兩字方能盡之吳必大録/
問亨者嘉之會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㑹也春天
 萬物發生未大故齊到夏一齊發生都齊旺許多好
 物皆萃聚在這裏便是嘉之㑹曰在人言之則如何
 曰動容周旋皆中理便是嘉之㑹嘉會足以合禮須
 是嘉其㑹始得
問亨者嘉之㑹先生曰此處難下語且以草木言之發
[015-28b]
 生到夏時好處來湊㑹嘉只是好處㑹是期㑹也又
 曰貞固是固得恰好如尾生之信不貞之固須固得
 好方是貞
孔子於文言只說利者義之和是掉了那利只是義之
 和為利蓋是不去利上求利只義之和處便是利呂/煇
 録/
先生云利者義之和所謂義者如父之為父子之為子
 君之為君臣之為臣各自有義然行得來如此和者
[015-29a]
 豈不是利利字與不利字對如云利有攸往不利有
 攸往
或問利者義之和也曰義之和處便是利如君臣父子
 各得其冝此便是義之和處安得云不利如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此便是不和也安得云利孔
 子所以罕言利者蓋不欲專以利為言恐人只管去
 利上求也金去偽録/
眀道云義無對或曰義與利對道夫問若曰利者義之
[015-29b]
 和則義依舊無對曰正是恁地楊道夫録/
利者義之和也曰義疑於不和矣然處之而各得其所
 則和義之和處便是利
問程子曰義安處便是利只是當然而然便安否曰是
 也只萬物各得其分便是利字則易所謂利者義之
 和利便是義之和處然那句解得不似此語却親切
 正好去解那句義
利者義之和義是箇有界分斷制底物事疑於不和然
[015-30a]
 使物各得其分不相侵越乃所以和也沈僴録/
易言利者義之和若以理言之義自是箇斷制底物事
 有凛然不可犯處似不和矣然實則和若臣而犯君
 子而犯父不安其分便是不義不義便不和矣孟子
 云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也
 是這意思只是箇依本分若依本分時爾得爾底我
 得我底則自然和而有别若上下交征利闕/
 侵相奪便是不義不和而切於求利矣東坡闕/義者
[015-30b]
 義之和論却便把利做别一箇物事來和這義都不
 是了東坡於理上無所見只是胡亂恁地説
易裏說利者義之和利只在義之和義本是箇裁割斷
 制之物惟施得冝則和此所以為利往前人說這一
 句都錯如東坡説道利所以為義之和他把這義做
 箇慘殺之物看了却道得利方和利是乾卦闕/
 何這一句却去說義兼它全不識義如它處說不闕/
 又曰有所不行只連下面說方通如曰有所不行知
[015-31a]
 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如易裏說其唯聖
 人乎葉賀孫録/
問程子曰義安處便為利只是當然便安否曰是只萬
 物各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為君臣得其為臣父得
 其為父子得其為子何利如之這利字即易所謂利
 者義之和利便是義之和處程子當初此處解得亦
 未親切不似這語却親切正好去解利者義之和句
 義似初不和而却和截然而不可犯似不和分别後
[015-31b]
 萬物各止其所却是和不和生於不義義則無不和
 和則無不利矣徐㝢録/
蘇文害正道甚於老佛且如易所謂利者義之和却解
 為義無利則不和故必以利濟義然後合於人情若
 如此非惟失聖言之本指又且陷溺其心先生正色
 曰熹在當時必與它辨却笑曰必被它無禮郭友仁/録
問子罕言利孔子自不曽說及利豈但罕言而已曰大
 易一書所言多矣利只是這箇利若只管說與人未
[015-32a]
 必曉得以義為利之意却一向只營營貪得計較孟
 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後其君這箇是說
 利但人不可先計其利惟知行吾仁非為不遺其親
 而行仁惟知行吾義非為不後其君而行義葉賀孫/録
問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曰這利字是箇尲尬鏖糟底物
 事若說全不要利又不成特地去利而就害若纔說
 著利少間便使人生計較又不成模樣所以孔子於
 易只說利者義之和又曰利物足以和義只說到這
[015-32b]
 裏住又曰只認義和處便是利不/去利上求利了○沈僴録
施學諭問利者義之和先生指在坐云如何說可學云
 義乃利之和處曰義之分有别似乎無情却是要順
 乃和處蓋嚴肅之氣也而萬物不得此不生乃是和
 又曰亨者嘉之㑹聚也正是夏萬物一齊長時然上
 句嘉字重㑹字輕下句㑹字重嘉字輕鄭可學録/
利是那義裏面生出來底凡事處制得合冝利便隨之
 所以云利者義之和是義便兼得和若只理㑹利却
[015-33a]
 是從中間半截做下去遺了上面一截義底小人只
 理會後面半截君子從頭來
正固便是事之榦傳曰亨貞之體名稱其事明其義與
 乾坤不殊但各主於其事而言耳答方士繇/
貞者事之榦伊川說貞字只以為正恐未足以盡貞之
 義須是說正而固然亦未推得到知上看得來合是
 闕/如此知是那黙運事變底一件物事所以為事之
 榦
[015-33b]
㬊淵問君子貞而不諒先生曰貞者正而固也闕/
 道理是如此便須只恁地做所謂知斯二者弗去是
 也為正字說不盡故更加固字如易所謂貞固足以
 榦事若諒者是不擇是非必要如此闕/
 固守之意諒則有固必之心也潘時舉録/
體仁不是將仁來為我之體我之體便都是
體仁本義云以仁為體者猶言自家一箇身體元來都
 是仁又云本義說以仁為體似不甚分眀然也只得
[015-34a]
 恁地說呂煇録/
問體仁長人解云以仁為體是如何先生說只得如此
 要自見得蓋謂身便是仁也
問伊川解體仁長人作體乾之仁看來在乾為元在人
 為仁只應就人上說仁又解利物和義作合於義而
 能利物亦恐倒說了此類恐皆未安否先生云然君
 子行此四徳則體仁是君子之仁也前輩之說不必
 辨它不是只自曉得便了
[015-34b]
嘉㑹㑹者萬事皆發見在裏處得事是謂之嘉㑹一事
 不是不喚做嘉㑹㑹是禮發見之後意思却在未發
 見之前利物使萬物各得其所乃是義之和處義自/然和
 不是義外别有箇/和○黄顯子録
嘉㑹須是有禮後底事然這意思却在禮之先嘉其所
 㑹時未說到那禮在然能如此則便能合禮利物時
 未說到和義在然能使物各得其利則便能和義㑹
 字說道是那萬物一齊發見處得它盡嘉㑹便是如
[015-35a]
 只一事兩事嘉美時未為嘉㑹㑹字張葆光用齊字
 說說得幾句也好使物各得其冝何利如之如此便
 足以和義這利字是好底如孟子所說戰國時利是
 不好底這箇利如那未有仁而遺其親未有義而後
 其君之利和字也有那老蘇所謂無利則義有那慘
 殺而不和之意蓋於物不利則義未和㬊淵録/
時舉問利物足以和義曰斷是非别曲直近於不和然
 是非曲直辨則便是利此乃是和處也潘時舉録/
[015-35b]
利物足以和義凡說義各有分别如君臣父子兄弟夫
 婦之義各自不同似於不和然而各正其分各得其
 理便是順利便是和處事物莫不皆然
上古之易方是利用厚生周易始有正徳意如利貞是
 敎人利於貞正貞吉是敎人貞正則吉至孔子則說
 得道理又多李閎祖録/
趙師䢼問天體物而不遺猶仁體事而無不在也以見
 物物各有天理事事皆有仁曰然趙師夏問與體物
[015-36a]
 而不可遺一般否曰然曰先生易解將榦事猶言為
 事之榦體物猶言為物之體葉賀孫録/
 
 
 
 
 
 
[015-36b]
 
 
 
 
 
 
 
 文公易說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