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50 丙子學易編-宋-李心傳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丙子學易編
            宋 李心傳 撰
先儒謂上經天道下經人道晉韓康伯非之當矣程子
 復論分上下經之故具說甚詳晦菴則以為簡帙重
 大而已信斯言也則諸卦自可平分為二曷為多寡
 之不齊乎愚甞考之上下篇之卦數雖不齊而反復
 觀之皆為十有八故繫辭傳亦言二篇之䇿則其來
[001-1b]
 蓋逺未為无意也
見羣龍无首自王氏以來皆以三字為句郭立之獨以
 五字為句晦菴又推言之其義甚美但羣龍无首於
 象未為吉爾先君子曰此即天徳不可為首者也考
 之古書无母通用則无首者戒之之辭以利永貞之
 例推之亦當如此也
先君子曰易之三畫三才自然之數也參之則九兩之
 則六聖人以九六名爻者雖起於倚數而參之揲蓍
[001-2a]
 之餘數與五行之行數亦无不合焉擊辭傳中論數
 之文盡於此矣
鄭氏曰媾猶會也
先君子曰屯六二近初九之陽而正應在五然震之性
 動而趨上竟舎初而歸五蒙六三近九二之陽而正
 應在上然坎之性陷而趨下乃舎上而求二先君子
 論卦畫詳明如此先儒所未及也
先君子曰二以誠實居中理固得矣而先後二隂陷之
[001-2b]
 故窒塞而不通惕懼而不安
訟而見抑者必懲創而無他慮訟而獲勝者將滿假而
 有後憂故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是因訟而有失也
 然而無眚者禍止此也或錫之鞶带是因訟而有得
 也然而三禠之者憂未己也先儒之說於義固安但
 辭若未順耳鄭氏曰小國之下大夫采地方一成其
 定稅三百家故三百户也
王氏以貞厲為句程子以厲終吉為句晦菴又以厲字
[001-3a]
 自為句其讀最善
葆光處士張舜元名弼莆陽人紹聖中時命為泉州州
 學敎授闕/
荆公曰律如同律聴軍聲之律法律之律三代未有律
 書曰六律為萬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武王伐紂吹
 律聽聲
張子以輿尸為不一先君子曰或者不一也
先君子曰軍事出則尚右故旋反為左次也春秋左傳
[001-3b]
 師三宿為次
先君子曰六五寛柔之主以之興師則不暴以之任将
 則疑於无斷故有輿尸之戒
有禽徐氏本作擒愚謂以恒九四田无禽例之則所謂
 有禽當為動而有獲之象
唐章懐太子云坤為土缶之象坎為水雨之象坎在坤
 故曰有孚盈缶
王肅本匪人下有凶字
[001-4a]
卦辭連卦名者四履也否也同人也艮也此皆无義但
 有反耳否下三字疑衍
素履往即中庸所謂素位而行者也獨行願即中庸所
 謂不願乎其外者也張子以為素潔葢從王氏而失之
考祥古本或作考詳晁氏曰荀作詳審也文意尤順
郭璞洞林讀至彚字絶句
先君子曰卦言來者謂天氣之下降爻言往者謂君子
 之上亨卦以氣言爻以位升也
[001-4b]
鄭氏曰莽叢木也
大阜曰陵
門外之治義掩恩故柔弱則往吝門内之治恩掩義故
 剛者又戒以不可堅貞也
禇氏曰八月觀也
過王肅音戈
禮記緇衣篇引此爻辭而貞作偵鄭注偵問也恐誤
遯釋文又作遁同隱退也
[001-5a]
先君子曰卦下故曰尾譬之他卦以足趾為喻者也止
 而不許則可以免禍此乃所以為隂柔之戒愚案此
 卦四陽爻皆以遯隂為義二隂爻皆以繫陽為義而
 先儒一之惟先君子以畫言故得經世意也又以既
 未濟首尾之象觀之此説尤順
上三爻曰好曰嘉曰肥取義皆一但愈逺則愈貴耳
子夏傳肥饒裕也
文選張平子思𤣥賦利飛遯以保名五臣注遯上九飛
[001-5b]
 遯无不利九師道訓曰遯而能飛吉孰大焉
先君子曰易中以大名卦者凡三皆陽畫四而隂畫二
孔頴達曰說文云耐者須也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古
 者犯罪髠其須謂之耐罪故字從寸寸為法也古字
 亦有誤不安寸直作而字者
鄭氏讀連如字云遲乆之意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䟽云隼鷂也
賈氏周禮䟽云離為日日圎巽為木木器圎簋象其穿
[001-6a]
 鑿如此
己事虞氏作祀事
先君子曰三以隂居陽震動不安有凶之象
先君子曰益用凶事如周禮以委積待凶荒以荒禮哀
 凶札者也益之為卦初則可以用之於大事二則可
 以用之於大禮三則可以用之於大災四則可以用
 之於大遷厚下之益无所不利
立心勿恒猶云不恒其徳非謂不令如是也
[001-6b]
先君子曰天下之事不至於決則不通故雜卦之次序
 與十三卦之制器尚象皆終乎夬
告自邑與泰上九自邑告命之意同蓋欲決小人而命
 出於下則權柄移而不可以即戎矣
夬之初九歐公曰聖人之用剛常深戒於其初先君子
 曰此以戒君子之未得位而憤性以決小人者也
張子程子以行止皆凶釋之愚謂當決之時而四以陽
 居隂失位不進臀无膚其行次且矣似不必分也
[001-7a]
四兊體羊也牽與姤柔道牽也同義言引而進也衆陽
 共決一隂之時四能自引以進則可亡悔然非有剛
 明之才必不能信也先君子曰此爻與大壯九四爻
 位皆同而吉凶不同者彼震體此兊體也愚謂君子
 去小人固當從容謹重以圗全不可遲疑退縮以招
 悔故爻辭有牽羊之悔
鄭氏曰齋咨嗟歎之辭也馬氏曰悲怨之聲晁氏曰咨
 虞作資云賻也鄭氏曰自目曰涕自鼻目洟
[001-7b]
用見大人荆公程子皆云用此道以見大人
困于酒食與不為酒困之困同
鄭氏曰二據初辰在未未為土此二為大夫有地之象
 未上值天厨酒食象困于酒食者采地薄不足用也
 二至四為離火火色赤故云朱紱漢儒象學拘泥如
 此
朱紱方來與軒冕儻來之來同
釋文曰蒺藜茨草
[001-8a]
荀爽王肅陸績本劓刖作臲&KR1142云不安貌鄭氏曰劓刖
 當作倪㐳晁氏曰案象數當作臲&KR1142古文作倪㐳
&KR1142說文作劓&KR1896云不安也薛氏作㓷杌
公餗猶言公饍
先君子曰震六爻陽爻震物者也隂爻被震者也
王氏曰斧所以斫除荆棘以安客舎者案子夏傳及諸
 家資斧並作齊斧惟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詔陳霸
 先檄與王氏本同
[001-8b]
張軌曰齊斧黄鉞斧也虞喜志林曰齊當作齋齋戒入
 廟而受斧也
居豐而有慶譽易也在旅而有譽命可謂難矣
張珍甫曰此卦火以不炎為利水以不洩為利
倉頡篇云鬼逺也顔師古注漢書云鬼方言其幽昧也
張子曰變言其著化言其漸晦菴先生曰變者化之漸
 化者變之成二說不同愚以經考之有自化而至於
 變如繫辭傳化而裁之謂之變者是也此即張子之
[001-9a]
 說有自變而至於化者中庸動則變變則化者是也
 此即晦菴之意又晦菴又言當通觀之乃可即此意
 也
游定夫曰應地无疆指君子攸行言之也
卦辭言元亨利貞者六乾也屯也隨也臨也无安也革
 也傳獨於乾析為四徳而自屯以下言大亨貞者二
 自臨以下言大亨以正者三晦菴曰自屯以下釋元
 亨利貞乃用文王本意得之矣
[001-9b]
利建侯即書所謂建侯樹屏詩所謂建爾元子俾侯于
 魯者也
易言利涉大川者九卦辭七需同人蠱大畜益渙中孚
 也爻辭二頤上九未濟九三也言用涉大川者一謙
 初六也言不利涉大川者一訟也言不可涉大川者
 一頤六五也言利見大人者七卦辭四訟蹇萃巽也
 爻辭三乾九二九五蹇上六也言用見大人者一升
 也
[001-10a]
言剛中而應者凡五師也臨也下應上也无妄也萃也
 升也上應下也以卦論之二五相應者凡三十聖人
 惟於此五卦言之畧舉以明義也必為之說則鑿矣
後夫謂上六乗陽无順從之義
張子曰凡言亨者皆陽也
言光明言尊而光皆以艮止取義
剛應謂四為羣隂所應
需於利渉言有功此言有事有功者需之之乆必有其
[001-10b]
 功也有事者亂之之極方進而有所事也
乾行以理言天行以氣言此又不可不辨
蠱剝復言天行義同
設險如秦闗劒閣以至城郭溝池之類皆是方城漢水
 乃地險耳
終則有始蠱與恒兩言之其義蓋同
咸恒萃皆兼天地萬物言之其專指天地而言則復與
 大壯而已
[001-11a]
先君子曰巽離皆女子之卦而在離則論女在巽則論
 男豈非専取畫而生義乎
小事吉與小過傅同程氏以卦才之善釋之似非也
王氏曰易背為止以明背即止也晁氏曰止字當依卦
 辭作背王弼妄為之說虞翻輩何得无一言蓋是時尚
 未錯謬也
王肅本女歸吉也作女歸吉利貞晁氏曰虞亦无也字
先君子曰傳因渉川而論乗木者凡三卦惟此言有功
[001-11b]
 蓋木行水上獨此象為著也故繫辭傳曰舟楫之利
 以濟不通蓋取諸渙
志行正惟此與臨之爻兩言之
以貴下賤非獨此爻也傳以始變之卦故一明之耳
乗剛之義傳凡五言之屯二豫五噬嗑二困三震二而
 彖傳又有柔乗剛柔乗五剛蓋舉其重不必盡見也
郭京云甞見王輔嗣親筆鹿作麓以從禽上有何字晦
 菴疑其妄案王肅本己作麓京豈用之歟
[001-12a]
小畜彖傳言施未行則是全未得行之意此但為未光
 耳若頤之六四則施光矣
何可長也凡四言之此爻與豫之上六中孚之上九皆
 戒之之意若否之上九則幸之之辭也
行不順也晦菴曰順當作慎蓋順慎古字通用荀子順
 墨作慎墨
順巽之義此及漸六四家人六二凡三言之巽體此與
 家人則但取其義耳
[001-12b]
不言天上有雲而言雲上於天見其氣之上升也
未失常於師六四再言之皆一意也
以九居五正而又中者也屯之時不足以當此義故於
 需與訟明之若豫與晉之六二則柔之中正者也姤
 與井之九五皆直言卦徳故无以字
需上六與隨初九同皆變而不失正者
王肅曰畜養也
舉爻者凡三十有二初凡五比大有觀渙中孚二凡八
[001-13a]
 頤恒大壯明夷家人井解損四凡二賁兊五凡八豫
 賁大畜離姤損豐巽上凡九履豫大有坎井鼎歸妹
 旅兊而六二之吉凡再言之明夷家人九二貞吉凡
 三言之大牡解未濟六五之吉凡四言之賁大畜離
 豐惟履豫井鼎旅之辭取在上之義其他未必皆有
 意
位正中凡三言之比隨巽之九五皆同
上合志此與大畜九三升初六凡三言之皆謂上與陽
[001-13b]
 爻合也損初六尚合志同
位不當凡十六惟晉夬萃豐小過為以九居四大壯以
 六居五餘皆以六居三履否豫臨噬嗑睽震兊中孚
 未濟也然爻位不當者蓋不止此聖人亦隨事明之耳
志行此及否睽未濟之九四凡四言之豈非謂其離下
 而進於上乎
位正當此及否兊中孚之九五亦四言之孚于剥之屬
 正與此同否中孚又自有意説具本卦
[001-14a]
或言有慶或言往有慶而大有慶者獨於此爻與頤之
 上九言之其吉可知矣
志在外此與咸初六渙六三言之皆内外之相應者
渙六四言光大也雖无以字義與此同
中以行願此中字恐與上爻中心之中同
又誰咎凡三言之在解與莭者其意不同說具本卦困
九五亦云中直也義與此同
志末得案謙之上六困之九五義與此同說具本卦
[001-14b]
易而無備也晦菴曰太柔則人將易之而無畏備之心
 愚案此説本出程子然以爻論之柔得尊位大中則
 不失於弱矣張子曰君子至平易有何闗防疑備惟
 以抑抑威儀維徳之隅儼然人望而畏之既易而无
 備則威如乃吉也此雖王氏舊說於文則順矣
巽上六亦云上窮皆謂在上而極耳
傳言得中道凡四離以六居二固得中矣而比爻與解
 夬皆以九居二是以陽居隂為得中也豈非所謂時
[001-15a]
 中者歟既濟六二與此同
咎不長大壯上六同此意
行中疑與泰爻辭中行同意
志在内此及蹇之上六兩言之内謂内卦
亦可醜與解之六三同其義一耳
未失道與睽九二同
釋文云勅俗字也字林作敕
不行也一本上或有止字
[001-15b]
未光也與震九四兊上六三言之
未光也本或作未光大也
聰不明也與夬九四同豈非澤上于天亦為水涸之象
 乎
終无尤此及剥六五蹇旅六二鼎九二凡五言之尤罪自
 外至者也故守正則无尤矣
大畜六四升九二皆以有喜贊之此爻為能求賢以自
 助是可喜也
[001-16a]
象言君子五十三言先王七比豫觀噬嗑復无妄渙言
 后三泰復姤言大人與上各一離剥先王者立法創
 制者之稱君子者有徳有位之通稱上者在人上者
 之通稱后者有天下者之通稱大人者徳位並至之
 稱此卦六五不為君位故指陽為上而不言后王
先君子曰未有與者无應故也若在上者有以與之則
 為禍烈而君子无唯類也程子曰剥之未盛君子有
 與猶可勝也此意甚善第於文義若相戾耳況傳文
[001-16b]
 與井九二畧同恐不應為兩說
終不可用也此及豐九三兩言之大抵一意
后即書所謂元后也省方即觀之省方也王氏以方為
 事張子以后為繼體守文之君疑皆失之
義无咎也此及解漸既濟之初爻凡四言之意各有異
 蓋解漸自可无咎此及既濟則有謹戒之意耳
未富也愚聞之邑人班邑新曰无妄之福未可以為富
 也
[001-17a]
固有之也益六三與此同
豐之五兊之四言有慶畧與此同至於中有慶往有慶
 則各以其爻義言之若所謂大有慶者則有取義之
 爻各具本傳
先君子曰畜極而通君子之道將盛行於世也程子以
 說為設問之辭道路之道疑皆未安耳
亦可醜也此及解之三凡兩言之義蓋一耳
得中道也解夬之九二皆言之
[001-17b]
離王公梁武帝讀離作平聲
渙之六四渙其羣而傳曰光大也此爻憧憧往來與涣
 之四正相反故其辭然
无所容與離九四同
不可大事興豐其沛之意同蓋剛雖得位而不中是以
 不可大事
小人否也以文攷之晦菴之說為順以韻叶之程子之
 音為得
[001-18a]
无所疑也此及升之九三並言之此決於退彼決於進
 時之冝耳
爻辭言九二貞吉者三而此言以中解言得中道未濟
 言中以行正大意相類但各叶韻耳
位不當也謂大壯之世以柔居尊失其壯矣
傳文多舉首句所謂獨行正者乃并貞吉賛之也
張子曰有應在四居下援上故曰未受命張子之意猶
 所謂賜不受命者也如此則與正見必摧之說又相
[001-18b]
 反也先君子晦菴皆曰初在下位未有官守之命程
 子曰若有官守不信於上而失其職一日不可居也
 此言得之
威如之吉與大有之傳畧同蓋夫子慮人以猛為威故
 特出此義先儒各自為說失之矣
先君子曰離兊皆隂而性不同傳言睽中有合所以責
 君子濟睽之功象言同中有異所以論君子不苟同
 之性
[001-19a]
睽六五與晉六五同皆文明柔順虚中之主往則有慶
王氏張子程子皆以為六四當位處隂之實先君子曰
 六四往蹇來連者以九三九五陽實居當其位而乗
 承之際實遇之耳此說極順
陽剛中正雖居蹇難不失其莭所謂得道者多助也以
 從貴也與鼎之初六同義則稍異
明兩作雷雨作二象皆當以作字為句程子誤也
冝負而反乗與老婦士夫之醜同
[001-19b]
未當位也案諸爻失位者皆云位不當而此變其文者
 謂未當君位故但去其應也若進而之五則當盡去
 羣隂乃為得耳
益之五損之上皆以益下為大得志與升子尊位者同
 聖人之意可見矣
後漢向長讀損益二卦喟然歎曰吾今已知富不如貧
 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愚謂君子生順死安
 未聞以死為貴也貧賤之人固寡怨咎然得其志而
[001-20a]
 大行於天下非逹而在上者能之乎長所言非易之
 意矣
五比於六非其罪也但時位如此則中心歉然自以為
 未光耳晉之道未先萃之志未光與此大同而小異
逺近亦以位言蓋二近而四逺也
中正也與井之升同皆陽剛在上自然中正故不言以
除本亦作儲又作治王肅姚氏陸氏曰除猶修治也
未光釋文云一本作志未光
[001-20b]
以髙大一本髙字上有成字
有慶有喜大意畧同所從言之異者恐以叶韻耳
程傳所云已為平正必謂大賢以上命不足道但當不
 有其身則孔子微服孟子之有戒心皆為隠情惜己者
 矣致命如致知之致孔子言道之廢興即推致之謂
 恐與見危授命不同後見上饒余大雅正叔記晦菴
 語録云澤无水困不可以有為然後付之命與本義
 不同當考
[001-21a]
以居中而有福慶謂其得所欲之多也
雖不當位彖與爻傳三言之小畜乃為无位此爻與未
 濟則為失位耳
以中直也與同人之乾同義亦无異受福也與井之坎
 同
未當也案歸妹之大壯賛辭同此以韻叶之皆為平聲
 則此言宜與需之小畜賛辭同義
吉行也與豐九四之吉行大同小異
[001-21b]
此言亦為井地設勸相即相友相助相扶持之意
時舎也與乾九二文言傳同王氏程子以文言為次舎
 之舎此為取舎之舎晦菴皆讀作上聲愚謂二卦音
 義固所當同但皆作去聲乃為愜耳時舎猶云時止
順以從君小人之事也君子則可否相濟不但順從而
 已
越五應上故為失義
荆公曰資九二之中以為實
[001-22a]
醜類也三與初二為同體上比於四則離其類矣婦謂
 四自三論之四非㛰也乃冦也能禦之則與其類為
 能順以相保矣
順以巽也此爻乃所以成巽者故云
豐六二與大有九五賛辭同上下之位為少異耳
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喪牛之凶本或作喪牛于易
晦菴曰或言中正或言正中蓋協韻也
[001-22b]
得願也與漸九五畧同
澤上有水釋文云本作澤中有水者非
先君子曰議獄如周官之八議愚謂緩死即三宥之意
志未變與家人之漸同義志變則有他矣
濡其首厲何可乆也二句自協韻厲字疑衍
未濟征凶位不當也據此文則爻辭利渉大川上宜有
 不字
釋文曰繫字從&KR0795若從&KR0795下糸者音口奚切非
[001-23a]
釋文曰王肅本作繫辭上傳記於雜卦皆有傳字晁吕
 氏定從古晦菴用之
漢儒或以此篇為易大傳未詳所據
司馬談論六經要指引天下殊塗而同歸一致而百慮謂
 之易大傳此今繫辭下傳中語也故相承以繫辭傳
 為大傳然劉向封事引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
 此豈繫辭傳中語乎意者秦漢諸儒自為易大傳如
 伏生尚書大傳之比其間引繫辭之文而談不考詳
[001-23b]
 誤以為大傳耳亦猶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本易緯之
 文而漢儒所引乃冠以易曰二字鹵莽類此要不足
 據也
坤作成物虞氏姚氏皆作坤化成物
簡能姚氏曰能當作從
繫辭焉而明吉凶虞氏本吉凶下有悔吝二字
虞氏本作晝夜者剛柔之象也
三極程子訓極為中陸氏曰極者至也馬氏曰三極三
[001-24a]
 統也王肅曰隂陽剛柔仁義也鄭氏韓氏曰三才也本
 義從之
京氏曰序次也陸氏曰象也虞氏本作象
所樂虞本作所變
説文云爻交也
馬氏曰疵瑕也愚案小疵即前章所謂憂虞也
韓氏曰爻之所謂曰位六位有貴賤案此言與首章貴
 賤位矣之意同而韓氏於首章乃以萬物貴賤之位
[001-24b]
 釋之其失可見矣
晦菴曰齊猶定也小謂隂大謂陽此本荆公説張子曰
 卦有稱名至小而與諸卦均齊者取類大也如此則
 下文當言卦无小大矣張子失之
虞氏曰辨别也京氏曰明也
王肅曰震動也馬氏曰驚也鄭氏曰懼也周氏曰救也
京氏曰凖等也鄭氏曰中也平也
大也天也陽也日也易也皆指乾也廣也地也隂也月
[001-25a]
 也簡也皆指坤也
晦菴曰成性本成之性也存存謂存而又存不已之意
 也張泳記晦菴語録云成性謂未甞作壞存存言常
 在此存之又存
晦菴曰釋乾上九爻義當屬文言此蓋重出愚甞疑繫
 辭雜論諸爻似文言之未成者故其體絶相類然坤
 文言視乾已甚簡畧則他卦不必盡作豈聖人姑舉
 此諸爻以見義例如三陳九卦之比歟
[001-25b]
言語以為階姚氏階作機
為易諸本多云作易今從釋文及朱本
再扐而後掛此下傳文天數五至行鬼神也凡四十四
 字韓本屬於此下朱本移在此章之首蓋此章専論
 大衍之數揲蓍求卦之法不當以天地之數參錯乎
 其中也今依漢書律歴志文别自為章在後
䇿釋文云亦作筴
案蔡邕靈憲曰微星之數凡萬一千五百二十此雖无
[001-26a]
 與於易亦可見天地自然之數矣
變卦之數與焦贑易林合張葆光曰四千九十六卦凡
 七十三萬七千二百八十䇿
祐荀氏作侑
第十章案韓本此章止於可以祐神矣虞翻云此本美
 大衍四象之作而荀諝上為章首尤可怪笑裴松之
 云諝荀爽别名也程子亦云此句與上文相連今從
 程子晁吕朱本但遞降為第十蓋以分第八章為兩
[001-26b]
 章故也
以前章考之辭象皆居者之事也變占皆動者之事也
 制器如罔罟耜耒舟楫杵臼之類
至精魏志桓階奏作至賾
李守約記晦菴語録曰此言感通後言窮理盡性本論
 易非論人諸家皆借以論人亦通
第十一章諸家皆止此但在韓本為第八程子晁吕氏
 本為第十耳
[001-27a]
案先儒言金木水火得土而成似未盡善鄭氏曰自五
 以上陽无耦隂无配未得相成六以下氣并則成矣
 其言是也
第十二章案韓本天一至地十凡二十字繫於夫易何
 為者也之上而天數五至行鬼神也凡四十四字繫
 於再扐而後掛之下其文參錯不相貫屬故張子又
 曰聖人之於書亦有不欲一併説盡者或在此或在
 彼要終必見但俾學者潜心蓋謹之也晦菴則以為
[001-27b]
 錯簡移此六十四字繫於大衍之數五十之上蓋合
 天地大衍之數為一章也今案鄭康成言易詩書春
 秋簡長尺二寸每簡三十字孝經半之論語簡八寸
 蓋古人簡冊字有定數每一簡三十字則錯一簡亦
 三十字近世諸儒於經文之可疑者類以錯簡名之
 然文章句多寡不齊恐非錯簡也但傳寫者偶失其
 次耳又案漢書律歴志引此文自天一至行鬼神也
 六十四字前後相連蓋班固之時本猶未錯今從韓
[001-28a]
 本二十字无次而依律歴志本以四十四字附之庶
 文理變通又有依據也
法象即前章所謂成象效法者也變通即此章所謂闔
 闢往來者也懸象著明言日月麗天垂象最著
莫大乎蓍龜古本大作善
後漢書楊賜傳云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魏志辛毘
 等奏亦云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河出圗洛出書
 聖人效之皆與韓本不同
[001-28b]
第十三章韓本連下章為第九晁吕本不連下章為第
 十一
易曰自天祐之舊本繫之上章而无其說諸儒或通作
 一章誤矣
右第十四章韓為第九朱晁吕本第十二
第十五章韓為第十一朱為第十二晁吕鼓之舞之以
 上為第十三乾坤其易之緼以下為第十四今本定
 為十五章蓋次第從韓分合從朱
[001-29a]
理者不相侵亂之意且以稅斂言之什一者天下之正
 理也什而取二如魯之法則上侵下矣二十而取一
 如貊之道則下侵上矣皆非所謂理也後世興利之
 臣往往藉此説以文姦言故不可以不辨
觀象觀法以作易言上篇仰觀俯察以用易言
京氏曰耜耒下耓也耒耜上句木也耓勅丁反陸氏云
 廣五寸孟氏曰耨耘除草也説文云耜曲木垂所作
 豈神農始作未備而垂益之邪
[001-29b]
世本云祝融為市祝融顓頊臣在黄帝後恐誤或者神
 農創之祝融益修其政邪蓋懋遷有无禹亦舉行之
 耳
張子謂易言制作之意止取義與象契非必見卦而後
 始有為也蓋先儒誤以為文王重卦故有此論而或
 者困益噬嗑之象又以為神農重卦龜山先生遂以
 為畫前之易其誤益以甚矣
以全身也諸本作存身朱本從釋文
[001-30a]
死其将至其諸本作期今從釋文
臨卭張文饒名行成乾道間為兵部郎中乃云三陳九
 卦者明天用二十七也序十三卦者明地用七十八
 也二十七者卦體也其爻用則百六十二者九九之
 合也七十八者爻用也其卦體則十三者閏歳之月
 也皆數之自然也其索合如此此程子所以置數而
 論理也
李壽翁云以九居五以六居二位當之卦十有六宜无
[001-30b]
 不利而二五之辭多艱以六居五以九居二位不當
 之卦十有六宜有悔吝而二五之辭多吉蓋君當用
 虚中以行其剛健臣當用剛中以行其柔順
文言傳者十翼之第七篇也先儒以其首章八句與春
 秋傳所載穆姜之言不異疑非孔子之言故梁武帝
 以此篇為文王所作而吕氏音訓取朱内翰之說曰
 司馬遷謂孔子晚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信斯言
 也則古有是言孔子文之而己晦菴曰疑古有是言
[001-31a]
 穆姜稱之夫子亦有取焉故下文别以子曰表孔子
 之辭蓋傳者欲以明此章之為古語也愚案春秋傳
 乃戰國時人所作記獲麟後五十年事疑其取諸此
 傳如王肅采中庸為家語之比若謂下文加子曰字
 以明此章之為古語則繫辭說卦諸傳豈皆古語乎
 況繫辭傳文全體與此同故愚疑此二傳往往後人
 取夫子之說而彚次之故文勢莭目頗與中庸相似
 王氏注本附此篇於經卦末晁氏從古别出為傳今從
[001-31b]
 之
荀卿以括囊為腐儒之事不可謂之識時矣
贊如贊化育之贊生如生八卦之生
禇少孫補龜筴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
 生滿百莖漢儒之說如此今犍為郡田野閒生此蓍
 草一本百莖絶無餘支愚親觀之但長可二尺餘不
 盡如先儒之說也
淮南子云上有叢蓍下有伏龜禇少孫云蓍生滿百莖
[001-32a]
 者下必有神龜守之上常有青雲覆之洪範五行傳
 云蓍百年一本生百莖許叔重說文云蒿屬生千歳
 三百莖易以為數天子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
 三尺王仲任論衡云七十歳生一莖七百歳生十莖
 神靈之物故生遲也陸璣毛詩草木䟽云似藾蕭青
 色科生本草蓍生少室山谷圗經云今蔡州上蔡縣
 曰龜祠其旁生如蒿作叢髙止六尺一本一二十莖
 多者三五十莖生便條重所以異於衆蒿也愚所見
[001-32b]
 者嘉定府有之狀如蒿屬聞諸土人云其生亦如常
 草但一本百莖此為異也若如說文所云則三尺之
 蓍掛扐布筭己自不易況九尺乎
唐本注云駮若馬鋸牙食虎豹取其至健也如此説則
 當云為駮不應有馬字
荀九家有為牝為迷為方為囊為裳為黄為帛為漿牝
 隂物也迷先迷之意方地之形囊所以容物裳下服
 黄地之色帛桑土所生漿未詳其義
[001-33a]
九家艮為鼻身之止者背也面之止者鼻也
張葆光曰八卦設而萬物之象備孔子陳之於説卦者
 蓋明其例耳非至於此也見於易者説卦有所不陳
 東於説卦者易有所不盡此可識其意矣
作罔罟以佃以漁緯書出先漢既有罔字則隋唐本无
 者非也
 
 
[001-33b]
 
 
 
 
 
 
 
 丙子學易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