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8 周易總義-宋-易祓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總義卷一
            宋 易祓 撰
 上經

    乾 上  乾 下
   &KR0320乾已/建&KR0320夬辰/建&KR0320大壯/建卯&KR0320泰寅/建&KR0320臨丑/建&KR0320復子/建
   亢 飛 躍 乾/乾 見 潛
[001-1b]
  此伏羲所畫八卦重之為六十四周易以乾為首
  乾剛也不徒剛而已考之説卦其象不一故六爻
  之義皆以君道推之君道主乎剛中而以不中為
  戒初欲其勿用四疑其或躍以其在卦下而未得
  乎中三欲其惕厲上憂其亢悔以其在卦上而已
  過乎中惟二為見龍五為飛龍雖位有上下不同
  以其在卦中而皆剛中之位所以為君道之善然
  君道貴乎中不可過於剛變通不窮此用九所以
[001-2a]
  為乾之吉也
乾元亨利貞
  此卦辭也舊説文王所作自坤以下諸卦同
  乾純乎四徳者也坤言四徳而列牝馬於元亨利
  貞之間以順承乾已非乾徳之純而聖人設卦乃
  復係之于屯隨臨革无妄五卦者蓋四徳無所不
  寓而其用散見於萬物程子易傳曰元者萬物之
  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
[001-2b]
  即是理而推之五卦之辭固與乾同然乾言四徳
  純一不雜五卦雖係以徳而下皆有戒之之辭夫
  子釋之謂諸卦之才不足以言元故以大訓之或
  云大亨貞或云大亨以正而皆不能純乎乾之徳
  此乾之所以為大而無侔也
初九濳龍勿用
  此以下爻辭也舊説周公所作自坤以下諸卦同
  九老陽也七少陽也少常老變易以變為用故乾
[001-3a]
  爻不用七而用九以九為龍者龍陽物也乾純乎
  陽者也凢爻在卦下者皆謂之初今初之一陽起
  自黄鍾之宫乃雷在地中復之時陽氣至㣲象為
  濳龍以人事言之故曰勿用勿用者非不可用含
  蓄未試以養其全徳者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二居地位之上已出于濳其象為見龍在田在田
  之時君徳未顯而爻言利見大人者乾爻不取臣
[001-3b]
  位二與五皆為君徳必至於五而後大人之徳備
  則二之大人亦龍徳之正中宜為天下之所利見
  者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九三六龍之一其不言龍何也三過乎二之中以
  九居之為重剛重剛不中乃至危之地一或不謹
  咎必隨至聖人作易謂三為人位之正故以人事
  為戒所以易龍之戒而係之以乾以其在上乾下
[001-4a]
  乾之間是謂終日乾乾終日朝而夕也猶且惕若
  所以言厲厲者知危而懼是以无咎大傳曰无咎
  者善補過也九三有之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九四已離下體故謂之躍猶在上體之下故謂之
  在淵淵卑于田二言在田則四當躍而上行今反
  謂之在淵者淵乃龍之所宅非在田之比在田不
  能變而在淵有可變之道故或之或之者疑而未
[001-4b]
  定之辭文言謂之進徳修業欲及時時可以進則
  在淵有或躍之理進无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五乾之主也以天徳居中正之位是謂飛龍在
  天與二之見龍在田其位不同而皆言利見大人
  何邪或謂以二見五以五見二非也文言所謂善
  世而不伐則天下利見乎二又謂聖人作而萬物
  睹則天下利見乎五五與二果何以異觀乎在二
[001-5a]
  則中而未正謂之大在五則中正居上謂之大而
  能化所處不同故也
上九亢龍有悔
  乾之一陽始於子卦氣為復自子至已正屬上九
  卦氣為乾乾之六陽至上而極其義為亢故曰亢
  龍龍何有于亢哉時或亢而徳不窮故稱龍焉龍
  為陽物極則能變必無致亢之理爻辭不言吝而
  言有悔者大傳於悔吝皆稱小疵然吝必至于凶
[001-5b]
  悔猶可以趨于吉此乾之所以貴于用九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首上也用者不宜用者也易本以乾之上九剛過
  為亢亢則必變故六爻之外繼以用九取譬龍无
  首為義而春秋傳載乾之坤亦曰見羣龍无首是
  知陽爻之變皆用九而于乾之羣龍无首發其例
  然則説卦何以言為首曰為首者乾剛之本體也
  无首者剛變而從柔也此用九所以吉
[001-6a]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乗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此夫子所作之彖辭與卦下之辭通謂之彖自乾
  以下諸卦同
  大哉乾元者乾陽物也易以陽為大故曰大哉先
  以大哉歎美乾之元然後發明四者之徳萬物資
  始乃統天者所以釋乾之元也雲行雨施品物流
[001-6b]
  形者所以釋乾之亨也今考四時之序元者一陽
  生於建子之月卦氣為復故謂之始亨者六陽成
  于建已之月卦氣為乾故謂之終由始而終其間
  歴臨泰大壯夬皆六陽之位陽以大為體明為用
  大明終始則六陽之位以時而成當是之時乾乗
  六龍以御天所以成元亨之功用至一隂生于建
  午之月變乾之初爻為姤是為乾道之變化歴遯
  否觀剥是謂變而能化變有利之理化有貞之理
[001-7a]
  此皆功用斂藏之實是以曲成萬物各正性命保
  合太和故總而名之曰為利貞曰利曰貞固屬乎
  六隂之月而必言乾道變化者乾陽用事常主嵗
  功隂則時出而佐之是以五隂剥陽之時卦位之
  乾已先臨乎西北又至建亥之月遇坤而戰戰乎
  乾而勞乎坎則一陽復生而為元萬物隨元而出
  焉是為四徳之首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者言域中
  之大事事物物各得其所此乾元所以始終而不
[001-7b]
  窮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此夫子所作卦下之象也自坤以下諸卦同
  乾天也凢重卦皆取重義而此獨言天者天一而
  已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四分度之一天道左旋
  一日一周有至健者存君子自強不息所以法天
  行之健所謂健者雖非重象而有重意乃所以見
  乾徳之運行而不已也
[001-8a]
濳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徳施普也終日乾乾反
復道也或躍在淵進无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
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此夫子所作爻下之象也自坤以下諸卦同
  卦之六畫三才之位也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
  為天以乾六爻考之初之陽在下者陽氣濳㐲于
  下而未出于地二之徳施普者陽氣著見于地而
  普及于物此二爻地道也三之反復道者始渉人
[001-8b]
  位而反欲復乎二之中四之進无咎者已出人位
  而徃欲進乎五之中此二爻人道也五之大人造
  者正居天位而有興造之義上之盈不可久者動
  循天理而有持盈之戒此二爻天道也天徳不可
  為首者又指乾剛之變者言之變則通通則久乃
  天道不窮之用此用九所以繼于六爻之後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
[001-9a]
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
元亨利貞
  此夫子所作釋卦辭之文言也并以下釋爻辭凢
  七坤同
  文言者因卦彖之所未言而重之以文也彖辭所
  釋元亨利貞則造化之功用文言所釋元亨利貞
  則君子體易之功用蓋天下之理元者始也亦謂
  之善物之止乎艮而出乎震善之長也亨者通也
[001-9b]
  亦謂之嘉物之齊乎巽而見乎離嘉之會也利者
  順而遂者也必以義而後濟物之役乎坤而悦乎
  兌義之和也貞者正而固者也必以事而後著物
  之戰乎乾而勞乎坎事之幹也是以在乾為元在
  君子則為仁仁者萬物所宗故體仁足以長人在
  乾為亨在君子為禮禮者百嘉所會故嘉會足以
  合禮在乾為利而君子以義處之義之得其宜而
  利存焉故利物足以和義在乾為貞而君子以事
[001-10a]
  處之事雖沓至而有貞夫一者存焉故貞固足以
  幹事行此四徳者君子之徳推本而論則乾之徳
  也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濳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徳而𨼆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
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濳龍也
  濳龍勿用是謂龍徳而𨼆者也不易乎世則所守
  在我不隨世而變也故遁世无悶不成乎名則不
[001-10b]
  求聞于時雖舉世非之而不加損也故不見是而
  无悶蓋其憂之樂之在道而所行所違之正確乎
  自信是以勿用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徳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
徳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以九居二中而未正非五之比五中正之位也而
  二言龍徳正中者有正中之徳而已故曰庸言之
[001-11a]
  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所以釋在田善世而不
  伐德博而化所以釋利見蓋二在内卦之中為君
  德五在外卦之中為君位居正中之位者必有正
  中之德此文言于九二所以兩言君徳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
也知至至之可與㡬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001-11b]
无咎矣
  三居人位重剛而不中其道至危者也知危而惕
  厲者惟進徳修業而已蓋徳以心而言業以事而
  言忠信者則真實其本然之心所以進徳也修辭
  立其誠者則推廣其真實之理所以居業也知至
  而至之進徳之事也先知其有可至之道故可與
  㡬知終而終之居業之事也能知其有保終之道
  故可與存義此居上與在下皆得其道矣所以乾
[001-12a]
  乾惕厲雖危而无咎也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
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

  三與四皆人位也三居下卦之上乃惕厲之地故
  以進德修業戒其進四居上卦之下有或躍之理
  故以進德修業勉其進若四則乾道始革何常之
  有上下以位論謂離乎下體而入乎上體非為邪
[001-12b]
  也進退以爻論謂下退則三而上進則五非離羣
  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乎時而已也此三之與四
  所以皆言无咎者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
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𩔖也
  九五之利見大人與九二之利見大人相同二非
  君位而有君德者也物已利見其大人五以天德
[001-13a]
  居天位者也所謂大人者尤天下之所利見凢天
  下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其𩔖固不一水潤下而
  流濕火炎上而就燥龍翔于淵而雲滃虎嘯于山
  而風烈以至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非有
  以使之而然而自有不能不然者故各從其𩔖而
  已人為聖人之𩔖聖人該天地萬物之理其所以
  利見者尤大也大而化之則聖矣故言聖人作而
  萬物睹聖與大非有異用在乎化與未化而已未
[001-13b]
  化者九二之德即所謂充實光輝之大已化者九
  五之德即所謂大而化之之謂聖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上之所以為亢者何也九五以陽剛居中正之位
  而上過乎五故曰貴而无位初在下為民而上遠
  于初故曰髙而无民二以在下得中為賢而上非
  二之應故曰賢人在下位而无輔當是時也不動
[001-14a]
  則已動則有悔悔而能變則知所以處亢矣
濳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
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此文言釋爻辭之二也
  上文言乾之德此則推明乾德之用也下者濳伏
  于地而勿用也時舍者出居于地而尚未用也行
  事者見諸人事而宜于用也自試者葢反求諸已
[001-14b]
  不輕于用也上治者居上治下而大其所用也窮
  之災者亢則有悔而不可過于用也用九而言天
  下治者得變通之用故以乾元言之元其始終不
  窮者歟
濳龍勿用陽氣濳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
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
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此文言釋爻辭之三也
[001-15a]
  上文言乾德之用此復言所用之時初在下者為
  陽氣濳藏二居中者為天下文明三欲進乎上者
  為與時偕行四已離乎下者為乾道乃革五中正
  在上者為位乎天徳上以陽過乎剛者為與時偕
  極至于用九而言乃見天則者剛而能柔天則之
  自然所以貴乎時用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
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001-15b]
  此文言再釋卦辭也
  乾德之所以為大者一理而四名也上文析而為
  四所以詳釋卦辭之義而未足以見其全體至此
  則比而為二葢萬物萌蘖之始其中已有發生長
  養之意故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性以順為利情
  以正為貞皆收斂歸藏之時故曰利貞者性情也
  繼此又混而為一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
  所利始者元也美者亨而嘉也不言所利者不可
[001-16a]
  以定所指名之也有利則有貞而貞亦寓于不言
  之中以全體論之信乎四德之所以大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
乗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此文言推廣卦辭也
  大矣哉之後復賛乾之全體謂乾道之大此七者
  是也自其當位者言之惟九五為然九為陽剛五
  為用健以九居五則其中而正九五位乎天德則
[001-16b]
  其體純粹而為至精之極然則何以謂之六爻發
  揮旁通其情以爻言之則五爻為旁通而九五得
  其正以卦言之則卦之全體得其正而六爻皆旁
  通也是以自初至上皆為龍德所以為剛健自濳
  至亢皆為龍徳之用所以為中正龍徳至于用九
  而變通不窮所以為純粹而精非全體之所發見
  者乎全體之中七者之功用行焉所謂大者無以
  加于此
[001-17a]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濳之為言也𨼆而未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勿用也
  此以下文言釋爻辭之四也
  初之濳龍勿用者未至于見也所謂成德為行日
  可見之行者乃見龍之義也若夫濳則𨼆而未見
  行而未成在君子豈可以遽用此所以反復發明
  濳龍之義耳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001-17b]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二之見即初之濳也濳則德之未成者見則德之
  已成者學聚問辨固成徳之階寛居仁行乃日可
  見之行此以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為君德者所以
  别乎濳龍之未見未成者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
  九三乗承皆陽又陽居陽位重剛也已過乎二而
[001-18a]
  未及乎五故言不中上不在天謂非五也下不在
  田謂非二也以三為人位之正故以人事言之重
  剛不中危亦甚矣所以再三發明惕厲无咎之意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四非重剛也以九居之乗承皆陽故亦言重剛且
  四之與三皆言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四獨言中
  不在人者上卦之下乾道乃革謂之躍則可以離
[001-18b]
  人而進乎天惟以其陽而居隂猶言在淵則未免
  疑或之或之者未定之辭四之疑固異乎三之危
  然而皆言无咎者知所戒懼故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眀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㓙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
弗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夫大人者九五也位乎天徳乃大而化之之聖也
  故上之文言曰聖人作而萬物睹至此則德合乎
[001-19a]
  天地明合乎日月序合乎四時吉㓙合乎鬼神先
  天而行天不能違乎聖人後天而行聖人有以奉
  乎天之時天與人與鬼神皆不能違則又極于聖
  而不可知之之神矣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喪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
人乎
  易之為道進有退之理存有亡之理得有喪之理
[001-19b]
  此上九所以為亢聖人處亢則何以不言得喪而
  言進退存亡之故蓋進退存亡則在我者也得喪
  則效之見于彼者也聖人以天徳處亢則得喪有
  所不足論此所以為進退存亡之不失其正即其
  惟聖人而两言之嘆美之不足而又嘆美之也
 
 
 周易總義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