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7 童溪易傳-宋-王宗傳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童溪易傳卷十     宋 王宗傳 撰
巽下/艮上蠱元亨利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彖曰
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渉大
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東坡曰器久而不用則蠧生謂之蠱人久宴溺而疾
 生之謂蠱天下久安无為而弊生之謂蠱易曰蠱事
 也夫蠱非事也以天下為无事而不事事則後有不
[010-1b]
 勝事矣此蠱之所以為事也剛上而柔下巽而止此
 合二體之材而言蠱也夫剛上艮也柔下巽也艮少
 男也男至少而居上巽長女也女雖長而在下剛柔
 上下各正其位冝若已安已治矣當是時也在下者
 有巽順而无違忤在上者有止息而无動作則禍亂
 之萌乃生於已安已治之中遂至於敗瓌而不可勝
 矣此剛上而柔下巽而止所以成蠱也雖然飭蠱之
 道不在乎他在乎上下之志交通而无壅如器欲常
[010-2a]
 用體欲常勞天下欲常事事則不弊而治矣夫上下
 之志既巳大亨則徃有事乎蠱雖渉大難而亦利矣
 何往而不通乎故曰利渉大川往有事也於蠱而言
 渉大川者蓋天下之深患極弊常伏於人情无所事
 事之地大川蠱之大者濟天下之大難飭天下之大
 蠱非上下之志大亨其可乎且夫天道之運行往來
 推遷而至於不窮者此所謂大亨也故能終則有始
 而无愆伏之弊聖王之飭蠱也盡始終先後之道如
[010-2b]
 天之行則弊革而患除矣故有取於先甲三日後甲
 三日之說夫甲者數之始也於其造事之始也反復
 思慮蘄以善其始此先甲三日之謂也於其既造事
 之後也則反復思慮蘄以善其終此後甲三日之謂
 也程曰先甲謂先於此究其所以然也後甲謂後於
 此慮其將然也一日二日至於三日言慮之深推之
 逺也究其所以然則知救之之道慮其將然則知備
 之之方善救則前弊可革善備則後利可久此古之
[010-3a]
 聖王所以新天下而垂後世也然則飭蠱之道固人
 事也而天理實在是矣何謂天理曰其所以終而有
 始行而不窮者是也夫惟不窮是故无弊此蠱之卦
 徳所以貴于元亨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徳
 山之為物以止靜為體風之為物以散動為用夫以
 山之止靜冝若无事矣而下有風則草木為之撓亂
 坎竅為之呌號則又有事焉此有事生於无事之地
[010-3b]
 者然也故為蠱之象君子以為天下之事常伏於无
 事之地也故平時暇日其於民也務振作其氣使之
 力其所謂相生相養之道而无廢惰自安之人其在
 巳者務涵養其徳使之日新又新而无逸豫自止之
 意則君子之所事孰有大於此二者中庸曰成物智
 也成已仁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冝也蠱之君
 子其知合内外之道而盡時措之冝乎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意
[010-4a]
承考也
 東坡曰蠱之災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後見故爻皆
 以父子言之明父養其疾至子而發也朱翊善曰蠱
 之患非一世譬如人嗜酒色餌金石傳氣於子孫者
 潰為癰疽死與不死在治之如何耳秦皇漢武窮兵
 黷武一也秦亡而漢存者始皇无子而武皇有以幹
 之故也姑以武昭之事言之孝昭以八歳即皇帝位
 承武帝彫弊之後此正蠱之初而以六之柔弱之才
[010-4b]
 居之也其元年則遣使者行郡國舉賢良問疾苦其
 二年則遣使者賑貸貧民其六年則采賢良文學之
 議罷鹽鐡㩁酤元平之元年又詔罷不急官減外徭
 減口賦錢凡此皆因武帝既弊之事而力幹之也武
 皇得不與始皇同科者頼有此子爾故曰考无咎曰
 考云者謂得其所以有終之道也向使武皇非有孝
 昭則大漢之業其能復存而有終矣乎天下萬世之
 議其萃於武皇矣烏得无咎厲終吉者夫以柔弱之
[010-5a]
 才當幹父之初茍不日懷兢畏自危自厲如恐不勝
 則迨其終也安能吉乎故當此之初必以危厲自警
 終乃獲吉也夫以意而承考與事事而承考不同也
 事有可否理有是非故時有損益不可以盡承之也
 於其所不便者量其可否度其是非從而行止之而
 不失乎損益之冝此其子道也若事事承之以為孝
 此則六四裕父之蠱而非所謂幹蠱者也此豈特厥
 考之咎歟其咎抑有歸矣
[010-5b]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二隂位也而屬内卦之中體九陽徳也而居内卦之
 中位則以剛明之才而幹内庭之事之象也故曰幹
 母之蠱夫幹父之蠱易幹母之蠱難父與母人子之
 所尊而敬親而愛之所在也固冝遵命從令之不暇
 然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則為文王者可以无憂
 其或作之於前者未能无後日之弊則承之於後者
 可无果敢救弊之道歟又况至難幹者母之蠱也將
[010-6a]
 以幹之使之不違乎道果无其術乎九二實巽之體
 也九雖剛也而其體性則順巽也巽以入之從容輔
 導以馴誘之漸反其惡以之於善使其勢不激而力
 无勞焉則无矯拂傷恩之害故曰不可貞以言非直
 正之也亦非不正之也優游不迫使之身正而事治
 若出於自然而非矯拂廹促之也故曰得中道也魯
 莊公之有威儀技藝也然而不能防閑文姜故詩人
 為之賦猗嗟也其卒章曰四矢反兮以禦亂兮蓋其
[010-6b]
 不及中道也鄭莊公以叔段之故也遂寘武姜于城
 潁而誓之而激潁考叔之肉諌而公亦曰爾有母遺
 伊我獨无蓋傷其過於中道也然則幹母之蠱欲其
 不失正又欲其不可直以正之非九二之得中道不
 可也君子之事君其當閫密之寄也亦然盡其道者
 則唐之魏鄭公是也故太宗忘其正直而反以為嫵
 媚焉可不謂之善幹其蠱矣乎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
[010-7a]

 九三之才視二為剛過而不中矣然此乃幹父之蠱
 用力之地不得不然也昔者曽子問於孔子曰敢問
 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歟是何言歟天
 子有爭臣七人雖无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
 人雖无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无道不失
 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
 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
[010-7b]
 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
 孝乎九三之剛過父之爭子也其事父也不從其令
 而以爭事焉此小有悔也然其爭也所以免父於不
 義也謂之非孝可乎此君子之所予也故曰无大咎
 三下體之終也故又曰終无咎也然則小有悔者九
 三之不獲已而終无咎者九三之所願欲也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昔者嘗讀太史遷史記至秦本記而知始皇之所以
[010-8a]
 失者蓋不勝計也末年以遊豫之失遂亡厥軀而驪
 山阿房之役民不堪命在後之似所冝鑒而懲之也
 胡亥今日即位明日與趙髙謀曰先帝循行郡縣以
 示威強服海内今宴然不廵行即見弱矣乃東行郡
 縣至㑹稽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
 以彰先帝成功盛徳還至咸陽又曰先帝謂咸陽朝
 廷小故營阿房今釋阿房弗就則是彰先帝舉事過
 也其令復作阿房宫如始皇計嗚呼此蠱之六四所
[010-8b]
 謂裕父之蠱也夫當斯時也不能幹其蠱而増裕之
 何也太史遷曰胡亥極愚驪山未畢復作阿房以遂
 前策又稱誦其言曰凡所以為貴天下者肆意極欲
 大臣至欲罷先君所為嗚呼彼以罷先君之所為之
 為失也而不知裕父之蠱之未為得也夫始皇成功
 盛徳何在而舉事之過正在廵行與營築也今而刻
 所立石復營阿房乃所以益彰其過也豈能少損其
 過之萬一歟其視初之意承考也殆異也此无他六
[010-9a]
 隂也四亦隂也隂暗而无覩此史遷所謂極愚也故
 曰往見吝又曰往未得也謂其以隂暗无覩之才凡
 有所往皆見鄙吝於人有失而无得不然何以有極
 愚之諡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徳也
 夫君子之創業垂統以貽諸後人也未必有弊也亦
 未必无弊也在乎繼之者善與不善如何爾且以有
 周論之文王武王之謨烈所以啟佑後人也在書既
[010-9b]
 曰咸以正罔缺矣何蠱弊之云乎其或繼之者宜若
 无所事矣而大雅之譽成王也則有鳬鷖之什焉而
 曰太平君子能持盈守成也蓋曰盈而不持成而不
 守則傾覆隨至何太平之云乎以太平君子譽之為
 未足也而又繼之以假樂之嘉焉其首章曰假樂君
 子顯顯令徳以假樂君子譽之為未足也而又繼之
 以卷阿之作焉卷阿之二章曰豈弟君子俾爾彌爾
 性似先公酋矣夫大雅之譽成王亦云足矣而於最
[010-10a]
 後卷阿之作則有及於似先公酋矣云者豈非文武
 之謨烈其能以似以續者其在成王乎若然則君子
 之創業垂統以貽諸後人未必有弊也亦未必无弊
 也又得君子如成王者從而承之以其能持盈守成
 也則曰太平之君子以其能冝民冝人也則又曰假
 樂君子以其能求賢用吉士也則又曰豈弟君子夫
 何修而有是譽也哉蓋曰有是實則有是譽隨之矣
 夫以成王之所謂是實者何也曰持盈守成也曰冝
[010-10b]
 民冝人也曰求賢用吉士也以六五之象所謂幹父
 用譽承以徳也
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九以剛明之才處蠱之終事之外也故此爻獨不以
 蠱言而曰不事王侯髙尚其事夫古之人固有功成
 身退知足不辱而處事之外者亦有懷才抱徳不偶
 於時而處事之外者亦有潔介自守无意於斯世而
 處事之外者是三槩者其志各不同而其不事王侯
[010-11a]
 髙尚其事則一也功成身退知足不辱而處事之外
 者若伊尹所謂臣无以寵利居成功是也懷才抱徳
 不偶於時而處事之外者若孟子所謂我无官守言
 責進退有餘裕是也介潔自守而无意於斯世而處
 事之外者若齊國羊裘男子不屑於諫議而老死於
 富春者是也然則象之所謂志可則也其將奚則歟
 曰伊周孔孟之道時中之道也則之可也富春之道
 時中乎則之過也昔范文正公嘗以此爻子冨春矣
[010-11b]
 而曰不事王侯髙尚其事先生以之又曰先生之風
 山髙水長而君子之論則曰子之可也則之過也
兊下/坤上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彖曰臨剛浸而
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
凶消不久也
 臨有二義以爻之剛柔言之則以浸長之剛而臨乎
 浸消之柔以位之上下言之則以在上之位而臨夫
 在下者序卦曰臨者大也此指浸長之剛以臨夫柔
[010-12a]
 而言也六五曰大君之宜此指在上之位而臨夫下
 而言也以剛臨柔消長之序然也故君子不可以不
 知天以上臨下統屬之道然也君子不可以不知人
 知天知人則知盡人以事天而臨之義得矣故夫卦
 之所以為臨者以二陽剛浸長於下位也故曰剛浸
 而長其在爻則初九九二是也浸漸也一氣不頓進
 故一陽而為復而後二陽而為臨也夫陽剛之長也
 有漸而不暴則以和恱不忤為徳而羣隂順之亦不
[010-12b]
 相拒違也故曰說而順其在卦則兊說而坤順是也
 兊之性既説而二之剛又中此剛之所以不暴也以
 剛中之徳而上應乎柔中之主則可以賛成有臨之
 治矣故曰剛中而應此又在爻則九二之於六五是
 也夫循天理之自然而无容偽之謂正天之道固難
 名也然可以一言盡者曰正是也剛之浸而長也説
 而无不順也剛之中而有所應也此所謂循天理之
 自然而无容偽之謂也臨之所以能大亨者以是故
[010-13a]
 也故卦之徳曰元亨利貞而彖釋之曰大亨以正天
 之道也不知大亨以正為天之道而或以人偽叅焉
 則剛之長也必以有漸不暴之為非惬吾意欲人之
 已順也而已乃不能先以順剛而毎過乎中也則反
 咎乎人之不我應嗚呼如此而欲大亨可乎夫以二
 陽浸長未遽消也而易為君子謀則又慮之深而防
 之早故於方長之日也而豫以警之曰至於八月有
 凶蓋陽生於復長於臨隂生於姤長於遯遯者臨之
[010-13b]
 反也其在月建則自子至未凡八月而二隂長君子
 之道實於此時而消焉故曰有凶夫隂陽相為消長
 循環而不窮蓋亦理之固然也而易於此必預以警
 之者无他也於其方長之時而告之以將消之理則
 庶乎其知所戒也故曰消不久也朱翊善曰臨在復
 泰之中方長而誡之不俟乎極也故堯舜禹三聖人
 相戒必於臨民之初過此而无及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010-14a]
 澤上有地地臨澤也地臨乎澤非徒臨之也而以容
 而保之也夫地臨乎澤乃所以容保乎澤則澤有所
 恃无流離放溢之虞而有泮渙瀜洄之適矣此澤所
 以鍾莫說之性也君子之於民也亦然非徒臨之也
 乃所以容而保之使之恃夫我以有得居有漸濡之
 益而心有理義之說也夫漸濡之益理義之說其氣
 味深長不可遽已也此所謂无窮之教也敎而不思
 有所謂无窮之味焉則人易厭矣此非所可説也然
[010-14b]
 无窮也又生於无疆容保之道不能有是无疆則敎
 亦不能有是无窮也无窮澤之不竭也无疆地之博
 厚也君子之漸濡夫民也如澤之不竭焉故曰教思
 无窮君子之容保乎民也如地之博厚焉故曰容保
 民无疆然則无窮之與无疆其亦相為長久也歟此
 臨之要學也
初九咸臨貞吉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初九九二當剛浸而長之時皆以陽而應隂自内而
[010-15a]
 感外所謂以剛而臨柔者也故均謂之咸臨咸感也
 隂陽之氣相感而相應故也初九當君子道長之初
 所居者正位所行者正道而所與相感而相應者又
 皆履正之人當此之時行正莫吉焉故曰貞吉蓋四
 與初居相應之地皆以正相與而其勢又足以援初
 故初之志得以行其正於此時也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臨之為卦在此一爻也夫九二之在臨剛徳之長也
[010-15b]
 剛於此時而浸長之勢方駸駸焉然剛雖浸長也比
 之衆隂其勢未敵九二以方長之剛而臨衆隂衆隂
 未遽順命也當是時也為二之計則奈何曰亦如初
 九之於六四以咸臨之可也以咸臨之則咸感之道
 无所不通故六五吾應也還以柔中而應乎我六三
 吾同體也説極知憂而不忌嫌乎我上六與吾雖非
 應也又非吾同體也亦必有在内之志而順乎我矣
 如是則九二之咸為臨也施之於吾應而吉施之於
[010-16a]
 非吾應而亦无不利施之於吾同體而吉施之於非
 吾同體而亦无不利又何未順命之云乎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
憂之咎不長也
 六三兊之主也以隂柔之才媚說之性下臨二剛徒
 以媚說乎同體為事而巳非所冝也故曰甘臨无攸
 利夫二剛之長雖曰以漸然剛上變已特旦暮事爾
 徒事媚說彼二剛者豈以其媚說之故而已其長邪
[010-16b]
 其不見受必矣剛不受媚說則三之技必窮故說極
 而憂生焉雖然剛上變已此三之憂也小人之棄而
 君子之歸其所獲又大矣豈不能補其前愆邪故曰
 既憂之无咎象曰咎不長也則剛上變已特旦暮事
 爾此易開小人遷善之門而速之入也
六四至臨无咎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六四坤體也其曰至臨則坤之所謂至哉之至也夫
 臨以上臨下之謂也隂之下體剛浸而長則以剛臨
[010-17a]
 柔至四則釋下體而以上臨下也雖然其所以臨下
 亦未大有所隔絶也其與下體至相親故也故曰至
 臨以言上下二體莫親於此也夫四以六居之其與
 初正相應之地也初九之剛其所以浸長而為二也
 四與有力焉蓋以謙虛无我而援乎下使下之剛得
 以浸而長則在四寧有過歟故易於此以无咎與之
 象曰位當也則以六居四之謂也或曰六四正也不
 曰位正當也而曰位當也何也曰當臨之時大亨以
[010-17b]
 正大者之事也故不以正予隂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冝吉象曰大君之冝行中之謂也
 五君位也在臨則所謂君臨也然當剛長之時未至
 於剛而亦不純乎柔柔而履剛而又居中剛柔之得
 中也夫當臨之時以剛柔之中而臨乎下所謂知柔
 知剛者也故曰知臨六五居君臨之位凡所謂柔與
 剛者皆屬乎有徳之下故曰大君臨以剛陽為大至
 五亦曰大君云者謂其以上臨下而居大寳之位故
[010-18a]
 也當是時也處此位也純以柔臨之則不可欲以剛
 臨之則時勢之所未至故其所冝者莫冝乎剛柔之
 得中也夫惟居剛而用柔則在下之剛陽其情有以
 上通吾不忌其長也而從而應之則有臨下之治不
 勞而成矣是能居中以有臨而又以剛柔之中而行
 之也臯陶之稱舜曰帝徳罔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寛
 何謂舜罔愆之徳亦曰剛柔之中而行之之謂也然
 則所謂簡與寛云者居剛而用柔之道也故在舜則
[010-18b]
 曰罔愆而在六五則曰冝又曰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經曰安土敦乎仁故能愛上六坤之極也敦厚之徳
 則亦莫極乎此也以此為臨夫豈有一毫嫌嫉介乎
 其心哉想其樂道從善之誠雖隔宇宙異古今而有
 向慕之志曽不少減也而况同是臨之時乎夫臨之
 剛浸而長初九九二實在内也而上六之志則有向
 慕而无拂逆此非敦厚其徳无有忌嫉而能至是乎
[010-19a]
 故易於此以吉予之猶之曰上六无忌嫉之心而有
 敦厚之徳此吉徳之君子也夫舜有天下選於衆舉
 臯陶湯有天下選於衆舉伊尹臯伊之進曽何預於
 孔門之子夏也而樊遲見夫子而問智猶不達其舉
 直錯枉之義而復有問於子夏子夏乃援臯伊而語
 之此所謂隔宇宙異古今而向慕之誠曽不少減也
 而況上六之於九二同是臨之時乎其曰志在内也
 冝矣
[010-19b]
坤下/巽上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
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

 昔者嘗與先友阮齡元膚議易元膚曰觀之卦名音
 官邪官渙反邪子曰如王輔嗣朱子發所釋皆云觀
 盥而不薦則音官也如胡益之程正叔則取為觀於
 下之義則官渙反也以陸徳明釋文考之於觀之卦
[010-20a]
 名則曰官渙反是也又曰觀盥而不薦風行地上觀
 與注家釋六二所謂處大觀之時不能大觀廣鑒亦
 音官又曰王肅亦以大觀在上為音官徐本云中正
 以觀天下惟此一字作官渙反夫易中發卦之辭其
 義例亦有二而已矣如泰如隨如豫之類則於立卦
 立名之後方舉其義曰小往大來曰利建侯行師曰
 元亨利貞如履虎尾如否之匪人如同人于野之類
 則就卦名而設義不復有所閒斷也觀盥而不薦亦
[010-20b]
 此例也所謂觀盥而不觀薦是也夫事神之禮亦豈
 有盥而不薦之理第觀盥而不觀薦猶夫子所謂禘
 自既灌而徃者吾不欲觀之意也蓋取其精誠之至
 在誠而不在物故也故嘗謂觀盥而不觀薦之義為
 長元膚曰子之言然夫觀之為卦二陽在上而下為
 四隂之所觀然上九又居一卦之外則所謂大觀在
 上居中而履正者惟九五也觀天觀民觀我无所不
 用其觀焉此所謂大觀也故先儒有廣鑒之義其視
[010-21a]
 初之童觀二之闚觀夫豈相千萬而已哉此指九五
 一爻以言觀也順而巽則合坤巽二體以取義也中
 正以觀天下此又言九五之徳足以觀示天下而然
 也徐本云惟此一字作官渙反是也夫萬物有自然
 之理大觀在上豈能違是乎亦不過順萬物之自然
 而巽以行之云爾莊周曰聖人觀於天而不助則順
 而巽云者不助之謂也夫惟不助故无偏无陂无反
 无側以此道而建極於上使凡厥庶民皆惟皇作極
[010-21b]
 而後已此所謂中正以觀天下也夫宗廟之禮所以
 致敬也散齋七日致齋三日祭之初迎尸入廟天子
 洗手而後酌酒獻尸尸得酒灌地而祭以求神三獻
 而薦腥五獻而薦熟則盥者洗手之時而未灌之初
 也其精誠之至其在此時可知矣觀盥者當此之時
 有得於其所謂精誠之至則其孚誠亦有見於顒然
 而觀感之際矣此以誠感誠之道也豈有得之觀感
 而不化其誠矣乎若至於薦也則三獻五獻禮文繁
[010-22a]
 數雖強有力者亦不能无倦惰之容此夫子所謂吾
 不欲觀也然則下之觀上也在誠而不在物其為道
 豈不甚簡而不煩矣天下之所觀者聖人也而聖人
 之所觀者天也聖人何取於天哉以其不言之教見
 於四時之自行而无有差忒此所謂神道也神即誠
 也體於心而謂之誠妙於物則謂之神一物也聖人
 之設教於人舍天何觀焉其能使下觀而化則不言
 之敎寓於始盥之時此所謂神道也其曰天下服者
[010-22b]
 非服聖人也服夫神也或曰昔者夫子嘗欲无言子
 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
 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夫何言之教其在聖門如
 子貢者猶有所未悟今而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
 下服何也曰服有二有知而服之者有不知而服之
 者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此不知而服之者也如
 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此知而服之者也子貢曰子如
 不言小子何述焉此一子貢也又曰夫子之言性與
[010-23a]
 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此又一子貢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
 風行地上披拂鼔舞无所不暨有遊歴周覽之義故
 為觀之象夫省方之禮所以觀民也觀民則敎之所
 由設也其在虞舜之時則當嗣位之初歳二月東廵
 守至於岱宗五月南廵守至於南岳八月西廵守至
 于西岳十有一月朔廵守至于北岳各覲其方之后
 協其時日同其器數修其禮物自此以往則五載一
[010-23b]
 巡守羣后四朝其在周官則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
 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
 陟夫先王省方之禮非固為是煩擾也以謂不如是
 則无以觀覽夫民俗而施設其敎條也孟子曰昔者
 齊景公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
 放於琅琊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晏子對曰
 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守廵守者巡所守也諸
 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
[010-24a]
 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遊
 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夫由晏子之言則先王之觀亦不過曰省耕省歛以
 為補助之政云爾故曰為諸侯度此觀民設教之大
 旨也其在後世則不然故流連荒亡如秦皇之出遊
 漢武之行幸徒為是煩擾而无補於海内之萬一矣
 故曰為諸侯憂其視先王觀民設敎之意不亦逺乎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010-24b]
 當觀之時大觀在上以中正之徳為天下之所觀初
 逺於五在六爻之下而以隂眇之才居之則童然識
 見之无取也故曰童觀夫童然識見之无取則小人
 之道也无責焉爾矣故曰小人无咎若君子而然也
 則可少矣故曰君子吝以言當大觀在上之時不可
 以无所觀也
六二闚觀利女貞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二以隂柔之才居坤之正位其與九五正相應之
[010-25a]
 地也然以隂柔暗弱之才上觀九五未必能盡見之
 也故曰闚觀如所謂闚豹之一班是也夫女子之貞
 蓋不務乎外觀也家人曰无攸遂在中饋詩曰無非
 無儀惟酒食是議此女子之貞也蓋知有内事而不
 知是外觀故也故曰闚觀利女貞若夫當觀之時處
 大臣之位而與九五居相應之地不能盡見剛中正
 大之道而以女子之貞為貞則是長孫无忌輩之事
 太宗也昔唐太宗嘗謂无忌等曰朕欲自聞其失公
[010-25b]
 等冝直言无隱无忌等曰陛下无失他日又問无忌
 等曰人苦不自知其過卿等可為朕明言之无忌等
 又曰陛下武功文徳臣等將順之不暇又何過之可
 言夫居大臣之位當觀之時其他无所見也而務以
 女子之貞為貞焉陋哉斯見也故曰闚觀女貞亦可
 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我生云者吾身之動作施為者所謂自内而達諸外
[010-26a]
 者是也六三當觀之時處下卦之上則進也處上卦
 之下則又退也處進退之兩閒則冝誰從曰進退者
 時也可以進者可以退者我也反觀吾之動作施為
 者如何而後決其進退可也何也以六居三吾之所
 謂自内而達諸外者未能深滿吾意故也何也不正
 故也夫六三容有未能深滿吾意者而能觀我生以
 決其進退何也曰三坤順之極也處坤順之極故能
 以至順之性順時以進退也夫惟能順時以進退此
[010-26b]
 所以未失乎進退之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象曰觀國之光尚賔也
 觀以逺為晦以近為明故觀之衆隂上觀諸五惟四
 為最近焉惟其最近而且體巽以居正得君之深者
 也以五之所以顯設而藻飾者在四无不歴歴而親
 見之故曰觀國之光當是時也若不以賔于王為利
 昧於觀者也程曰古者有賢徳之人則人君賔禮之
 故士之仕進於王朝則謂之賔尚志尚也當此之時
[010-27a]
 其所志尚以賔于王為利故象曰觀國之光尚賔也
 昔湯之三聘伊尹也尹乃幡然而改曰豈若吾身親
 見之哉謂與樂堯舜之道於異世不若吾身親見堯
 舜之君之為樂也則六四之觀國之光是也孟子曰
 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則尹也得
 君如此向使其初无幡然之志而不以賔于王為利
 焉此豈尹之所觀也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010-27b]
 書之周誥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監當于民監今
 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于時書之所謂大監
 即九五之大觀也夫監之水則徒見其形監之民則
 凡吾身之動作施為其見諸民者歴歴可覆矣故一
 嚬一笑係人情之休戚一舉一措為天下之安危人
 情之休天下之安則是吾之所以出乎身加乎民者
 得其道也人情之戚天下之危則是吾之所以出乎
 身加乎民者失其道也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諸身徴
[010-28a]
 諸庶民然當觀之時大觀在上可不觀諸民以察已
 乎此九五之觀我生必于其民而觀之也王輔嗣所
 謂觀民之俗以察已道是也君子无咎者夫堯舜率
 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當
 觀之時堯舜在上則君子之化行桀紂在上則君子
 之化息故當此之時人君之動作施為行於上而效
 於下者必君子而後无咎不然則人心一訛民俗一
 壞不可復理矣能无咎乎九五中正以觀天下君子
[010-28b]
 之在上也故曰君子无咎然必云爾者警之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觀以二陽在上而下為衆隂之所觀九五居中履正
 故為觀之主上九以聖人之徳處一卦之外而當觀
 民之極其將何所取義乎曰以聖人之徳處一卦之
 外而當觀民之極此所謂省方觀民之聖人也夫古
 者以人情之未叶民俗之未一而民隱之未究也故
 其志亦為之未平而有省方廵狩之禮所以恊其時
[010-29a]
 日正其器數修其禮物又如晏子所謂省耕省斂而
 救其所謂補助之政凡以一民俗求民瘼而協民情
 也此之謂其生謂天下人之動作施為者而周覽洞
 究其利害休戚者而為之興去也及後世則不然巡
 行遊幸止為逰觀之象而流連荒亡勞動騷擾寃苦
 失職者无告而萬乘千騎所至徒有供億之苦此无
 他知有一身之樂而不知以萬民為憂故也庸免天
 下萬世之議乎故處觀其生之任亦必君子而後无
[010-29b]
 咎何者君子之志不以一身為樂而以萬民為憂故
 也使其以一身為樂則无有所謂未平之志者矣
 
 
 
 
 
 童溪易傳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