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0 誠齋易傳-宋-楊萬里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誠齋易傳卷十七
           宋 楊萬里 撰
  繫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剛
柔㫁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鼔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017-1b]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
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
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
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此章言作易之本始也盖易有二有未畫之易有既
 畫之易未畫者易之理既畫者易之書曰天尊地卑
 曰卑髙以陳曰動静有常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此未畫之易也易之理也有聖
[017-2a]
 人作仰觀俯察於是制此之畫寫彼之理羅彼之理
 歸此之畫而易之書生焉是故因彼之天地定吾二
 卦為乾坤因天地之卑髙列吾六位之貴賤因天地
 之動静判吾九六之剛柔因天地之間萬物之聚散
 生吾八卦之吉凶因天地之示形象見吾六十四卦
 之變化畫卦之椎輪作易之濫觴於是乎書此既畫
 之易也易之書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何謂也曰易
 之未作乾坤在天地易之既作天地在乾坤卑髙以
[017-2b]
 陳貴賤位矣何謂也曰地之位卑臣道也子道也婦
 道也地既隤然示人以卑則二者臣位也安得不自
 卑而位於賤天之位髙君道也父道也夫道也天既
 隆然示人以髙則五者君位也安得不惟尊而位於
 貴夫惟上貴下賤既位焉而不可踰如天髙地下一
 定焉而不可易於是君臣父子之大分始立由上古
 以迄於今萬世共由其道而莫之能改也故乾坤者
 禮之祖而易之門也入室始於門入易始於乾坤人
[017-3a]
 本乎祖道本乎禮老子曰失道徳仁義而後禮者知
 之乎曰動静有常剛柔㫁矣何謂也曰天地之道陽
 動而剛隂静而柔九陽也動也故㫁然知其得天地
 之剛六隂也静也故㫁然知其得天地之柔天地本
 静也静極生動動極生静一動一静至誠無息兹謂
 有常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何謂也曰南方
 之人喜聞楚語北方之人喜聞燕語方以類聚也鵲
 之巢無烏之子馬之廐無狐之穴物以羣分也善惡
[017-3b]
 之分聚亦然聚散異嚮好惡相攻由是吉凶生焉故
 泰之道君子聚而吉散而凶否之道小人聚而凶散
 而吉自八至六十四皆然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
 化見矣何謂也曰有物可見無物可執之謂象有物
 可見有物可執之謂形日月在天象也山澤在地形
 也天垂日月之象故易之坎離可見天之變化地出
 山澤之形故易之艮兊可見地之變化變化者天地
 之至神也孰得而見之者形象著而變化不可隠矣
[017-4a]
 大哉易乎大哉作易之聖人乎天地且不得隠而况
 人物萬事之變乎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
 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
 道成女何謂也曰此言天地斡流而成萬化之神乾
 坤錯綜而生六子之妙也以乾之剛而錯摩坤之柔
 以坤之柔而錯摩乾之剛一剛一柔相推相盪鼔之
 以雷霆而為震莫之鼔而鼔也潤之以風雨而為㢲
 坎莫之潤而潤也日月運行夫寒暑而為坎離莫之
[017-4b]
 運而運也然得我之剛者為長男為中男為少男得
 我之柔者為長女為中女為少女成男成女莫之成
 而成也三才之天地人易之乾坤其神矣乎其妙矣
 乎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何謂也
 此贊乾坤之功雖至溥而无際乾坤之徳實至要而
 不繁也始萬物者乾之所知也知其始莫知其成成
 萬物者坤之所為也為其成莫為其始此其功之漙
 而无際也然乾道不在多言一言而盡之曰易坤道
[017-5a]
 不在多言一言而盡之曰簡乾因物之自然故易坤
 因乾之自然故簡易則有不知之知簡則有不能之
 能此乾坤之徳至要而不繁也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徳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
 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何謂也曰此
 贊聖人之徳始乎法天地終乎參天地也聖人法乾
 徳之易故天下皆可以易知聖人法坤徳之簡故天
[017-5b]
 下皆可以易從易知則有親樂其中之无險也若徳
 宗之猜忌人亦猜之何親之有易從則有功信其成
 而争先也若苻堅之妄動人皆危之何功之有有親
 則天下附之而不可解故可久有功則天下成之而
 不知倦故可大聖人之徳業於是為至而乾坤易簡
 之理吾自得之矣乾坤易簡之理得而聖人成位乎
 乾坤之兩間而與天地參矣夫聖人以易簡成而昧
 者以智巧敗易簡之理无它因天地萬物自然之理
[017-6a]
 而順之耳因尊卑以定乾坤於是天地之理不在天
 地而在易因乾坤而得易簡於是天地之理不在易
 而在聖人大哉易乎大哉體易之聖人乎然不曰聖
 人之徳業而曰賢人此之所謂賢如記所謂某賢於
 某之賢如孟子所謂賢於堯舜之賢如史所謂三王
 臣主俱賢之賢非賢者過之之賢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
[017-6b]
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
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
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
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此章言君子學易者必先㑹易之象辭以為用易之
 功效也象者何象也六爻之象也辭者何辭也爻辭
 與象辭也昔者聖人之設卦也有卦而後有象有象
 而後有辭畫有奇耦者象也曰潛龍勿用者爻辭也
[017-7a]
 曰陽在下也者象辭也象泯則卦隠辭廢則象晦卦
 以象立象以辭明故曰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
 吉凶謂觀其有是象而吉凶之理已具係之以是辭
 而吉凶之象始明也何也畫之竒者九也陽也剛也
 畫之耦者六也隂也柔也純陽无吉凶純隂无吉凶
 或以陽雜之隂或以隂雜之陽順則合逆則戰逆順
 相推合戰萬變而吉凶生焉陽非位无吉凶隂非位
 无吉凶或以陽居陽或以陽居隂或以隂居隂或以
[017-7b]
 隂居陽當位則安不當位則危當否相推安危數化
 而吉凶生焉故既曰明吉凶又曰剛柔相推而生變
 化盖謂某卦之吉凶生於某畫之變化某畫之變化
 生於隂陽之推移何謂象物有事有理故有象事也
 理也猶之形也象也猶之影也不知其形視其影不
 知其事與理視其象是故欲知事之得失也如何卦
 爻象之以吉凶事之憂虞也又如何卦爻象之以悔
 吝盖吉凶者得失之影也悔吝者憂虞之影也欲知
[017-8a]
 理之進退消長也如何卦爻象之以變化理之晝夜
 徃來也又如何卦爻象之以剛柔盖變化者進退之
 影也剛柔者晝夜之影也有失得則吉凶隨有憂虞
 則悔吝隨此事之形影也可得而象者也隂陽之進
 退至神而无跡曷為象之以變化晝夜之徃來循環
 而无端曷為象之以剛柔乎獨不觀之剥復夬姤乎
 夬以五陽決一隂陽進極矣進極必退於是一變為
 姤而陽退焉剝以五隂剥一陽陽退窮矣退窮必進
[017-8b]
 於是一變為復而陽進焉吾之變化一出而彼之進
 退無跡者有跡矣又不觀之坎離乎月徃則日來日
 昱乎晝則卦為離人見其烜乎外而不知一隂之精
 已娠於其中盖至剛之中㴠至柔也日徃則月來月
 昱乎夜其卦為坎人見其清乎外而不知一陽之精
 已娠乎其中盖至柔之中涵至剛也吾之剛柔一陳
 而彼之晝夜无端者有端矣進退无跡而有跡晝夜
 无端而有端曷為不可得而象乎是故六爻之象一
[017-9a]
 動而天地人之道畢陳於易矣故曰六爻之動三極
 之道也君子學易者因辭求象象不能外乎辭因象
 求道道不能外乎象然學易必有序有致知之學有
 力行之學其先後之序不可紊也故曰是故君子所
 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由其序則自得之而居之安矣
 居則宅乎易而无外安則悦諸心而非强何謂致知
 居而静則觀易之象玩爻之辭以自樂玩其辭者愈
 味之而愈无窮樂而玩其辭愈樂之而愈有得此致
[017-9b]
 知之學也何謂力行出而動則觀象之變玩爻之占
 而後動如乾之初九居下卦之下其象以潛為主也
 至九二則變而見矣故其占曰徳施普也宜見而潛
 則為楊如坤之六三居下卦之上其象以發為主也
 至六四則變而黙矣故其占曰謹不害也宜黙而發
 則為墨吾不自動動必以時吾不自為時時必以易
 此力行之學也其知以易其行以易有所不動動罔
 不吉矣非吾動也以易動也非易動也以天動也故
[017-10a]
 曰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
 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
 不利前言君子所居而安如居仁由義之居後言君
 子居則觀其象如出入起居之居三極者三才也極
 中也至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
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
[017-10b]
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
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此章言易有卦有爻是故有卦辭有彖辭有爻辭有
 象辭也若元亨利貞者卦辭也若大哉乾元者彖辭
 也若天行徤者大象之辭也若潛龍勿用者爻辭也
 若陽在下也者小象之辭也卦辭所以釋一卦之義
 彖辭所以釋卦辭之義大象之辭所以總釋卦象之
 義爻辭所以釋一爻之義小象之辭所以釋爻辭之
[017-11a]
 義彖者言乎象何謂也乾之彖辭曰時乘六龍以御
 天也夫卦辭止言元亨利貞而已未嘗言龍也今彖
 辭以龍而象君故曰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
 何謂也㢲以一隂而變乾震以一陽而變坤此以一
 爻而變一卦乾初九之潛至九二則變而為見此以
 一位而變一爻它可類推也故曰爻者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
 者善補過也何謂也易之道不逺人也自人而天自
[017-11b]
 身而人不外乎言動之善否而已言動之間盡善之
 謂得盡不善之謂失小不善之謂疵不明乎善而誤
 入乎不善之謂過盡善則無禍吉孰禦焉盡不善則
 自禍凶孰逭焉故曰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卦彖爻
 象之辭言吉凶者皆此類也覺其小不善非不欲改
 而已无及於是乎有悔不覺其小不善猶及於改而
 不能改或不肯改於是乎有吝與其吝也寧悔盖悔
 者遷善之權輿也吝者長惡之膏肓也然聖人猶許
[017-12a]
 其改也謂之小疵恕之之辭也故曰悔吝者言乎其
 小疵也卦彖爻象之辭言悔吝者皆此類也吾身之
 過猶吾衣之破也衣有破補之斯全身有過補之斯
 還還者何復之於善也補不善以復之於善何咎之
 有故曰无咎善補過也卦彖爻象之辭言无咎者皆
 聖人善其補過之辭也言吉凶不若悔吝之輕言悔
 吝不若无咎之平言无咎不若言吉之福此應之者
 有輕重之辨也言失不若言疵之淺言疵不若言過
[017-12b]
 之微言補不若言得之善此感之者有淺深之殊也
 失者疵過之積也凶者悔吝之積也得者補過之積
 也吉者无咎之積也今也盡善至於得而吉盡不善
 至於失而凶此豈一念之致一日之積哉此君子所
 以謹其獨也謹其獨者非它察天理之本善者而存
 之察人欲之不善者而去之而已列貴賤者存乎位
 言六爻之位上者貴下者賤也此又申言上文所謂
 爻者言乎變也齊小大者存乎卦言隂陽之爻陽者
[017-13a]
 大隂者小也此又申言上文所謂彖者言乎象也辨
 吉凶者存乎辭即卦彖爻象之辭某卦吉凶某爻吉
 凶也此又申言上文所謂吉凶者言乎失得憂悔吝
 者存乎介即卦彖爻象之辭某卦悔吝某爻悔吝也
 言憂之在乎察于纎介之幾微也此又申言上文所
 謂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震无咎者存乎悔即卦彖
 爻象之辭某卦无咎某爻无咎也言震懼悔媿則无
 咎也此又申言上文所謂无咎者善補過也一言之
[017-13b]
 不足必再言之聖人之誨人使之避不善以趨乎善
 避凶以嚮乎吉也詳矣猶恐其未諭也又終之曰是
 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讀謙復
 之辭者如行夷塗如逢陽春如對堯舜周孔何其氣
 象之和樂也其辭夷易而指人以所之之得且吉也
 讀遯剥之辭者如涉風濤如履霜雷如對桀紂盗跖
 何其氣象之懔栗也其辭艱險而指人以所之之失
 且凶也嗚呼易其至矣
[017-14a]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
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
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
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
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
方而易无體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
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
[017-14b]
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此章言聖人作易之道本乎天地而天地之道本乎
 隂陽聖人用易之道顯乎天地人物之間而藏乎一
 性之内也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何謂也
 曰易之未作也法天地之道以為易之道故曰凖凖
 之言決也如太𤣥凖易之凖也易之既作也還以易
 之道而理天地之道故曰綸綸之言經理也如君子
 以經綸之綸也彌之言滿也經理之而該徧也惟其
[017-15a]
 凖則乎天地故能徧經乎天地非以易而理天地也
 以天地理天地也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
 故知幽明之故何謂也曰此聖人觀天地隂陽顯晦
 之理而得天地幽明之事也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
 説何謂也曰此聖人觀天地隂陽消息之理而得人
 物生死之解也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
 情狀何謂也曰此聖人觀天地隂陽聚散之理而得
 鬼神造化之用也何也天文顯矣所以運是文者則
[017-15b]
 不可知地理顯矣所以具是理者則不可測謂其幽
 也文可觀理可察也謂其明也孰運乎是孰具乎是
 也然則聖人何以知幽明之故也以隂陽之顯晦而
 知之也陽静而晦則明者幽隂動而顯則幽者明故
 曰聖人之觀天地隂陽顯晦之理而得天地幽明之
 事也生好物也孰知其所以生死惡物也孰知其所
 以死然則聖人何以知死生之説也以隂陽之消息
 而知之也氣始而息息者生之徒氣終而消消者死
[017-16a]
 之徒物有有始而不反其終者乎原其初知其反不
 足怪也春必反秋晝必反夜旅必反家生必反死死
 者物之復也故曰聖人觀天地隂陽消息之理而得
 人物生死之解也至于鬼神也者无聲无臭何為而
 有狀狀且无也何為而有情聖人又何以知其情狀
 也以隂陽之聚散而知之也隂陽至精之氣聚而有
 形之謂物散而無形之謂魂傳曰心之精爽魂魄記
 曰魂氣歸於天物者具是形者也魂者使是形者也
[017-16b]
 魂止則物存魂游則物亡游者止之變也亡者存之
 變也觀其聚散則鬼神之情狀可知矣然則鬼神之
 狀何如也記曰鬼神之為徳其盛矣乎視之而不見
 聽之而不聞體物而不可遺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
 其左右孔子曰祭神如神在此其狀也鬼神之情何
 如也易曰與鬼神合其吉凶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謙
 此其情也故曰聖人觀天地隂陽聚散之理而得鬼
 神造化之用也夫惟聖人觀於天文察於地理原始
[017-17a]
 而反其終見物而知其變知其如是而為幽明之故
 如是而為死生之説如是而為鬼神之情狀舉是道
 而書之於易則易之道即天地之道也故曰聖人作
 易之道本乎天地夫惟聖人作易之道即天地之道
 則易與天地相似而不違乎天地矣由是舉而措之
 天地之間孰能出乎易之外哉是故萬物衆矣易之
 知可以周而徧之也天下廣矣易之道可以濟而利
 之也用易於一身可以樂天知命而不憂用易於衆
[017-17b]
 民可以安土敦仁而能愛用易於天地可以範模運
 量天地之化用易於萬物可以致曲成就萬物之生
 用易於幽明可以通達隂陽晝夜之運皆不得遁吾
 易之道矣然知足以周萬物過之則為鑿道足以濟
 天下過之則為兼愛惟易之道則不過旁達愽及之
 道流焉則為失其本惟易之道則不流明天理者樂
 於内知天命者輕其外内樂而外輕此顔子所以樂
 而不憂者用易於一身之功也民情安土我則因其
[017-18a]
 安而无拂民情欲生我則厚其生而不薄安民而厚
 生此孔子所以答問仁以愛人者用易於衆民之㫖
 也妙莫妙乎天地之化聖人能範之模之而運其化
 大莫大乎天地之化聖人能圍之量之而測其化然
 範圍而過焉必入于𤣥虛惟聖人則不過何也用易
 而已至不一者萬物之生至不齊者萬物之情將欲
 成物必先致曲不能致曲安能不遺惟聖人則不遺
 何也用易而已至於天地之運日徃月來而為夜月
[017-18b]
 徃日來而為晝孰能測其所以然哉聖人乃能通而
 知之者盖徃者屈也來者信也晝夜者一日之屈信
 也寒暑者一嵗之屈信也死生者一世之屈信也古
 今者萬世之屈信也聖人何以通而知之用易而已
 夫衆而萬物廣而天下近而一身逺而衆民大而天
 地運而晝夜惟易之為用隨用而為應此易之神所
 以无方而易之用所以无體也无方則不可指无體
 則不可執故曰聖人用易之道顯乎天地人物之間
[017-19a]
 然易之道何道也天地而已矣天地之道何道也一
 隂一陽而已矣隂陽未分謂之太極太極既分謂之
 隂陽其為天地之道一也舍隂陽以求太極者无太
 極舍太極以求天地者无天地天地可一息而无隂
 陽乎隂陽可一息而不動静乎故曰天地之道本乎
 隂陽夫隂陽之為道安在哉在乎生物而已生物者
 善也所以生物者道也故繼道謂之善然善在天下
 有其善者在人之性故道者善之父性者道之宅然
[017-19b]
 有之而能成之者聖人也自非聖人有有之而得其
 一二者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是也有
 有之而不自覺者百姓日用而不知是也此君子之
 道所以知之者鮮也故曰用易之道藏乎一性之内
 然則孟子言性善有自來矣荀之惡楊之混奚白哉
 噫大哉易乎至哉易乎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徳大業至
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徳生生之謂易成象
[017-20a]
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隂
陽不測之謂神
 此章重贊天地隂陽徳業之妙聖人作易徳業之由
 也發育萬物之謂仁造化无迹之謂用仁可見也故
 顯用不可見也故藏此天地隂陽之徳業也民可使
 由之之謂仁不可使知之之謂用由之故顯不知故
 藏此聖人作易之徳業也然聖人之與天地有可同
 者有不可同者可同者顯仁藏用之徳業也不可同
[017-20b]
 者天地无心聖人有心也有心故憂一物之不蒙其
 仁无心故聽萬物之自生自遂聖人仁萬物而獨任
 其憂天地鼓動萬物而不與聖人同其憂聖人有憂
 而天地无憂矣何天地之无憂也有聖人以當其憂
 也至於徳業之盛大則天地聖人一而已矣其業之
 富有則溥博而无外何其大也其徳之日新則悠久
 而方増何其盛也萬物盈天地不曰天地之富有乎
 萬物備於我不曰聖人之富有乎已徃者故方來者
[017-21a]
 新不曰天地之日新乎今進乎昨後進乎前不曰聖
 人之日新乎天地也聖人也何以能然也易而已矣
 易者何物也生生无息之理也是理也具於天地散
 於萬物聚於聖人形於八卦合而言之命之曰易别
 而言之自无象而之有象則謂之乾法乎乾而效學
 之則謂之坤合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窮其極以知方
 來則謂之占通乎易之理以應乎物之變則謂之事
 乾也坤也占也事也此易之隂陽可得而知也至於
[017-21b]
 隂陽之妙不可測而知者其易之神乎非易書之神
 也易道之神也非易道之神也天地之神也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逺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
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
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

 此章聖人所以贊易之道其極至于廣大之二言其
[017-22a]
 原生於乾坤之二卦也以易道為近乎其逺无外莫
 之限而禦也以易道為逺乎其近无内止於静而正
 也逺則莫之禦易道廣大之用也近則正而静易道
 廣大之體也静者正之舍也正者静之主也以止處
 静以静出動是惟无動動罔不正矣自邇而逺天地
 之間人物之理天下國家之事要皆備乎此矣孰能
 限而禦之此易之道所以廣大也大則盛大而无倫
 廣則廣博而无量則其為无窮无極一也然易道之
[017-22b]
 所以如是之廣大者其原安出哉出於乾坤二卦而
 已乾何物也陽之異名也坤何物也隂之異名也一
 隂一陽之謂道一乾一坤之謂易一生兩兩生四四
 生八八生六十四非奇則偶皆乾坤也一奇一耦一
 貴一賤一分一合一順一逆而天地人物君臣父子
 仁義禮樂由是生焉故曰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
 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此易道之廣大所以生於乾坤也乾坤之廣大其原
[017-23a]
 又安出哉生於静而正而已其静也專乾静而正也
 其静也翕坤静而正也惟其静而正是以動而罔不
 正其動也直乾動而正也其動也闢坤動而正也然
 則乾何為静專而動直也專言一直言達也曷為一
 而達也不見夫炊乎水火之氣一而蒸焉則氣達而
 物熟分則否乾之為陽也亦然故曰行衢路者不至
 家坤曷為静翕而動闢也翕言歛闢言散也曷為歛
 而散也不見夫橐籥乎閉之彌盈則縱之彌怒不閉
[017-23b]
 則㢮然耳坤之為隂也亦然故曰冬閉之不固則春
 生之不茂然則乾言大坤言廣何也孔子曰唯天為
 大孟子曰廣土衆民乾天道也故以大言坤地道也
 故以廣言夫惟易道之廣大生於乾坤故乾坤之廣
 大配乎天地然則四時之變通日月之隂陽天地至
 徳之易簡皆天地廣大之用者耳易與之配合皆乾
 坤之餘也故易之道一言蔽之曰静而正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徳而廣業也知崇
[017-24a]
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義之門
 此章聖人所以贊易書之極其至也非贊易書之極
 其至也贊易道之極其至也前章言廣言大此章言
 至皆无以加之謂也易之道何道也天理而已本然
 之謂理當然之謂義因其本然而行其當然之謂道
 天地人物均具此道之謂性聖人得此道者也體之
 以成身之謂徳用之以成事之謂業盡天地人物之
[017-24b]
 性得天地人物之道以此成其徳業徳安得不崇業
 安得不廣乎何也聖人之徳業非聖人之徳業也天
 地之徳業也非天地之徳業也易之道也天地非其
 易之道不得為天地聖人非得易之道不得為聖人
 故道也者天地聖人席上之珍也天地聖人不能為
 夫珍而能有夫珍焉耳雖然藏珍在室入室在門聖
 人之得此珍也獨能不由夫門而求之哉然則孰為
 此道之門一曰知二曰禮由知則崇由禮則卑崇則
[017-25a]
 效乎天矣惟天為崇故也卑則法乎地矣惟地為卑
 故也且天固崇矣知何足以擬其崇地固卑矣禮何
 足以擬其卑盖明此道之謂知履此道之謂禮知之
 至者極髙明不曰崇效天乎履之至者極卑遜不曰
 卑法地乎崇也卑也非聖人也自天地設位卑髙以
 陳而易之此道已行乎兩間矣聖人之知與禮因之
 而已何也吾之性與天地之性均具此道而固存者
 也固存者性之生存其固存者性之成生者天也成
[017-25b]
 者人也惟能盡乎人以成乎天斯能由知與禮以入
 乎道義惟能由知與禮以入乎道義斯能得乎道義
 以成其徳業故知也禮也入道義之門而成性而成
 徳業之物也觀天地之崇卑而易之道在天地觀聖
 人之徳業而易之道在聖人易之道在天地則易之
 書不可无易之道在聖人則易之書无之可也有之
 亦可也然則易之道何道也天理而已是理也在天
 地為隂陽在日月為晝夜在四時為生育長養在鬼
[017-26a]
 神為吉凶在人為君臣父子仁義禮樂此易之道也
 異端之所謂道非易之所謂道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
禮繫辭焉以㫁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
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
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此章所以贊作易之聖人立卦象繫爻辭之妙也象
[017-26b]
 者何也所以形天下无形之理也爻者何也所以窮
 天下无窮之事也何謂形天下无形之理今夫天之
 髙地之厚日月之明雨露之潤人皆可得而見也未
 離夫物之有形故也至於其所以髙所以厚所以明
 所以潤人不可得而見也其理无形故也人不可得
 而見則誰見之見之者聖人也聖人見天下有至幽
 至賾之理將與天下形其所无形使天下見吾之所
 見獨何説也是必取衆人之所同識以喻吾之所獨
[017-27a]
 識不識仲尼使見有若不識伯喈使見虎賁盖擬彼
 之形容以象此之物宜也是故乾道无形聖人獨見
 乾之賾於是取龍以象乎乾言健而神也坤道无形
 聖人獨見坤之賾於是取馬以象乎坤言順而載也
 故曰象者所以形天下无形之理何謂窮天下无窮
 之事今夫卦有六爻爻有一事六十四卦其事至无窮
 也爻之動故也至於如是而吉如是而凶其變亦无
 窮也爻之動故也爻之動无窮則誰得而見之見之
[017-27b]
 者聖人也聖人見天下萬事之變有无窮之動將有
 以處其事之得失而逆㫁其報之吉凶獨何説也是
 必得一卦㑹通之至要行典法禮制之當然事之得
 者繫之以吉辭事之失者繫之以凶辭如表取影如
 聲召響盖典禮之得失即事變之吉凶也是故乾君
 道也其㑹要在上不得其法制則為亢龍之窮坤臣
 道也其㑹要在初不得其法制則為堅氷之漸故曰
 爻者所以窮天下无窮之事夫理无形而有形者吾
[017-28a]
 易有象也事无窮而有窮者吾爻有辭也然固有言
 天下之至賾而可惡者矣異端之虛𤣥寂滅是也易
 則不然龍血𤣥黄雨於何地日中見斗災於何世載
 鬼一車證於何人然衆不以為誣君子不以為怪何
 也其象也非實也固有言天下之至動而可亂者矣
 諸子之堅白同異是也易則不然一卦五隂隂不少
 矣一陽令之而必從一卦五陽陽至雜矣一隂主之
 而必聽何也有要也非蕩也聖人何以能言天下之
[017-28b]
 至賾而不可惡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盖未言至
 賾先翦可惡之賊未言至動先彌可亂之訟擬至賾
 而後言至賾議至動而後言至動也皆在一比擬反
 覆論議而後發也唯其謹審而不輕如此豈惟不可
 惡不可亂哉用之而成變化變汙而隆化慝而淑猶
 運之掌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居其
[017-29a]
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况其邇者乎言出乎
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諸逺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
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自此以下皆仲尼舉七卦之爻辭以明聖人立卦象
 彖爻辭之㫖以見六十四卦爻象之凡也鶴鳴子和
 此中孚九二之爻辭也仲尼釋之以謂在隂者鳴鶴
 隠微之地也居室者君子隠微之地也在上之君子
 以吾居室之至隠而忽之乎胡不觀鶴之在深林隂
[017-29b]
 翳之間乎不鳴則隂鳴則无隂不鳴則不應鳴則无
 不應是故一身之榮辱生於天下之從違天下之從
 違生於一言之淑慝一言之淑慝生於一念之敬否
 一念之敬否生於一室之隠微以一室之隠微而忽
 心生焉至于一言之不善明則千里之逺違之幽則
 天地之大動焉災危生而憂辱集是榮辱不在天地
 之間而在千里之外不在千里之外而在一室之内
 也大哉在隂之戒乎昭哉居室之釋乎仲尼釋之其
[017-30a]
 昭如此然猶恐其不切也又合之以言行行尤大於
 言者也又喻之以樞機機尤速於樞者也又㫁之曰
 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發之者誰與主之者又誰與
 在上之君子試思焉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
語二人同心其利㫁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此同人九五之爻辭也仲尼釋之以謂君子之道於
 其心不於其跡心同跡異君子不以跡間心心異跡
[017-30b]
 同君子不以心混跡故同人之先悲後喜與君子之
 甲出乙處此黙彼語皆所不計也出處同道則禹顯
 顔晦同一情語黙同道則史直蘧卷同一意心同故
 也金石至堅也然不堅於人心故二人一心則石可
 裂金可折所謂同舟而濟胡越何患乎異心也故曰
 二人同心其利㫁金薫蕕同器一童子能辨之臭味
 不同故也取南山之蘭雜之北山之蘭十黄帝不能
 分臭味同故也所謂魯君之聲似宋君之聲也故曰
[017-31a]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術也以徃其无所失矣
 此大過初六之爻辭也仲尼釋之以謂不慎謂之苟
 不苟謂之慎天下之事將由夫苟者為之乎舉是物
 錯諸地斯以為可矣然坐身於地非席則寒履足於
 地非履則傷无以藉之故也錯物於地无以藉之可
[017-31b]
 乎將由夫慎者為之乎薄莫薄乎茅也然重莫重於
 藉也有茅以藉是物則茅雖薄而用則重矣故非幣
 不姻非贄不見非百拜不行酒皆有以藉之也慎之
 至而无失无咎也秦欲盡去先王之白茅而行一切
 之政苟則可矣如咎何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
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徳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
存其位者也
[017-32a]
 此謙九三之爻辭也仲尼釋之以謂人之謙與矜繫
 其徳之厚與薄徳厚者无盈色徳薄者无卑詞如鐘
 磬焉愈厚者聲愈緩薄者反是故有勞有功而不伐
 不徳惟至厚者能之其徳愈盛則其禮愈恭矣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
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解已見乾之上九
不出戸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
[017-32b]
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
慎密而不出也
 此節初九之爻辭也仲尼釋之以謂處世事者戒漏
 言唐髙宗告武后以上官儀教我以廢汝此君不密
 而失臣也陳蕃乞宣臣章以示宦者此臣不密而失
 身也失臣失身可悼也幾事不密唐幾為周漢幾為
 魏尤可悼也然則謹密而不出遂忘世乎曰仲尼不
 云乎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孫
[017-33a]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負且乗致冦至負也者小
人之事也乗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乗君子之器盗
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誨盗冶容誨淫
易曰負且乗致冦至盗之招也
 此解六三之爻辭也仲尼釋之以謂人皆知小人之
 致盗莫知小人之為盗葢小人之致盗有三其為盗
 亦有三一曰盗位二曰盗勢三曰盗貨小人身為負
 販之役而僭乘君子之車此盗位也既得君子之位
[017-33b]
 而公行暴慢之惡此盗勢也以負販之屢而驟得千
 金之富矜其有忽於藏此盗貨也已盗其三盗亦將
 盗其三已以盗而得盗亦將盗其得是故得車而盗
 奪之得勢而盗伐之得貨而盗取之非盗能盗小人
 之有也小人實教盗以盗已之有也司馬氏安能盗
 魏曹操教之也蕭衍安能盗齊蕭道成教之也故仲
 尼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所謂知盗非知奪伐之盗也
 知教奪伐者之盗也故又終之曰誨盗曰之招非幸
[017-34a]
 小人之遇盗也所以深懲小人之為盗以教盗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再
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
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
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䇿萬有
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
[017-34b]
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
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徳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此章言易道尚占揲蓍之法也其法有所謂數之用
 有所謂數之本有所謂數之終何謂數之用大衍之
 數五十是也五十者天地之成數也程子曰數始於
 一備於五小衍之為十大衍之為五十吕氏曰參天
 雨地而為五故十者兩其五也五十者十其五也二
 説得之矣故天地之數不過於五然其數五十而其
[017-35a]
 用四十有九者虛其一也虛其一者復歸於一也所
 謂易有太極也分而為二者取四十九枚之蓍以左
 右手无意而中分之為二也象兩者兩儀也掛一者
 初揲必掛其一也象三者三才也揲之以四者四四
 揲之也張子曰竒者即所掛之一也扐者一揲之餘
 也歸竒於扐者以所掛合所餘也猶閏者嵗之餘也
 此數之用也何謂數之本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是也
 五十有五者天地之積數也天數二十有五者一三
[017-35b]
 五七九之積也地數三十者二四六八十之積也自
 一至九天數五也自二至十地數五也以地六合天
 一五位各有合也此數之本也何謂數之終乾坤二
 卦之䇿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是也揲之而得四者九
 是為老陽之數三十有六從而六之不曰乾之䇿二
 百一十有六乎揲而得四者六是為老隂之數二十
 有四從而六之不曰坤之䇿百四十有四乎二篇之
 䇿凡陽爻百九十有二皆乾之九也隂爻百九十有
[017-36a]
 二皆坤之六也不曰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乎此數之
 終也分二掛一揲四歸竒於扐營之有四而後有爻
 有爻而後有卦故曰四營而成易揲之三變而成一
 爻遇九為老陽遇七為少陽遇六為老隂遇八為少
 隂三變者六而成六爻小而成八卦伸之長之大而
 成六十四卦易之能事於是畢矣成變化者十有八
 變是也行鬼神者卦成而知吉凶也其道甚顯者象
 兩儀象三才當萬物而天地人物之道著也其徳行
[017-36b]
 甚神者分而為二莫知其數之多寡揲之以四莫知
 其爻之竒耦也筮則告占則應故可與酬酢行吉凶
 在神知吉凶在蓍故可與祐神祐助也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聖人之道
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
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
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
[017-37a]
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
其孰能與於此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
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
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此仲尼贊聖人作易之妙先之以總言聖人易道之
 神復别言君子用易之神申之以别言君子用易之
[017-37b]
 神復總言聖人易道之所以神也夫神者何物也隂
 陽不測之謂神此天之神也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此
 聖之神也既曰不可測知矣何自而知神之所為乎
 求之變化其庶矣乎何謂變何謂化變者有之改化
 者无之復物壯而老世盛而衰變也物生而死世存
 而亡化也孰為此者神也故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
 之所為乎曰其知神之所為乎者疑辭也雖仲尼亦
 難於指而定之也此所謂總言聖人易道之神也易
[017-38a]
 道之神如此君子將欲推而用之何從而用之其道
 有四内焉用之於一身吾之一言一動非尊夫易之
 辭與變不可也外焉用之於萬事吾之一器一疑非
 尊夫易之象與占不可也尚者尊之之謂也此所謂
 别言君子用易之神也君子於此惟能於一言一動
 一器一疑之間將有為有行之時用易之四道而不
 敢須臾離之則有吉而无凶悔吝矣吾將一言乎不
 敢以私意言也必問在易之辭可言與否易之道可
[017-38b]
 以言與吾受易之命而後言也易之道不可以言與
 吾受易之命而不言也吾受易之命如響應聲之速
 故物之方來其吉凶吾能逆知之亦如響應聲之速
 无逺无近无幽无深吾有不知者乎何也非有竒譎
 也言善則物必應言不善則物必違此易之辭也吾
 能精於其辭此其所以前知其應與否也精於射者
 知百中於未發精於醫者料十全於垂死而况精於
 易之辭者乎非精於辭也精於理也故曰非天下之
[017-39a]
 至精孰能與於此此以言者尚其辭也吾將一動乎
 不敢以私意動也必觀易之卦與卦之爻或以三而
 變或以五而變或吉變而凶或凶變而吉吾從其吉
 者而動焉則日星亦為之光明山川亦為之寧謐天
 地之文罔不用成而况於人乎故曰參伍以變通其
 變遂成天地之文又曰非天下之至變孰能與於此
 此以動者尚其變也吾將制一器乎不敢以私意制
 也必觀易之數或其數錯而雜或其數綜而統如乾
[017-39b]
 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如坤之䇿百四十有四極易之
 數定易之象如制鼎之器者象鼎卦之形一器猶然
 况天下之事有大於一器者乎故曰錯綜其數極其
 數遂定天下之象此以制器者尚其象也吾將決一
 疑乎不敢以私意決也必卜筮於易之占盖吾有思
 也有思則惑吾有為也有為則妄至於易之道隠於
 天地之間而著於聖人之書无思无為而寂然不動
 然如是而吉如是而凶其理固存也吾將以吾之疑
[017-40a]
 質易之占有質則感有感則應天下萬事吉凶之故
 響然而應渙然而通如撞鐘如啓鑰无毫釐之差无
 頃刻之緩孰為此者易之神也故曰易无思也无為
 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孰
 能與於此此以卜筮者尚其占也凡此四者所謂申
 之以别言君子用易之神也然易何為而神也聖人
 窮極天下萬物之理而得其深研究天下萬事之微
 而得其幾聚於一心之精而謂之神也惟其深故以
[017-40b]
 吾先知達彼後知以吾先覺達彼後覺自一心而通
 天下之志惟其幾故未亂知亂易亂為治未亡知亡
 轉亡為存自一心而成天下之務合深與幾而至於
 聖而不可知之神此其所以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也夫天下之理惟疾故速惟行故至未有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者也葢不如是不足以為神也然則聖人
 之神果何物也心之精也豈惟心之能神哉物理亦
 有之銅山東傾而洛鍾西應東西異地傾應同時此
[017-41a]
 一物之理相感有不疾而速者也豈惟物理哉人氣
 亦有之其母齧指而其子心動母未嘗徃子未嘗來
 此一人之氣相同有不行而至者也而况聖心之神
 乎是故範圍天地而一念不踰時豈假疾而後速經
 緯萬方而半武不出戸豈假行而後至何為其然也
 心之神也聖人聚天地之神於一心推一心之神於
 大易此易道之所以神而君子之用易所以神也故
 曰夫易聖人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惟深也故能通天
[017-41b]
 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惟神也故不疾而
 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此所謂復總言聖人易道之所以神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
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冐天下之道如斯而
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㫁
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徳圓而神卦之徳方以知六爻之
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宻吉凶與民同患神
[017-42a]
以知來知以藏徃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
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
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徳夫是故闔
戸謂之坤闢戸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徃來不窮謂
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
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程子曰自天一至地十當在天數五地數五之上簡
 編失其次也天一生數地六成數此説得之自子曰
[017-42b]
 夫易何為者也以下一章竊意亦有脱簡紊編者如
 曰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
 夫此二語上下皆與前後之文不相聮屬别釋於後
 姑試銓次之曰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
 冐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闔戸謂之坤闢戸
 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徃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
 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
 用之謂之神是故蓍之徳圓而神卦之徳方以知六
[017-43a]
 爻之義易以貢神以知來知以藏徃聖人以此洗心
 退藏於宻吉凶與民同患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
 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
 其徳夫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
 㫁天下之疑易曰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子曰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叡知
 神武而不殺者夫此一章仲尼賛聖人之作易所以
 周天下之用又言聖人之用易所以致天下之用也
[017-43b]
 昔者聖人之作易果何為而作乎有以作之必有以
 用之作而无用則如勿作開達物理成就世務以覆
 冐天下此其道之用也如斯而已言不外乎此也然
 易道之用有四尚其辭尚其變尚其象尚其占是也
 四者之要有二尚其變尚其占是也何謂尚其變乾
 坤闔闢易之變也乾陽也陽主乎開坤隂也隂主乎
 閉先言坤後言乾静而後動也坤閉也閉極必開乾
 開也開極必閉閉者開開者閉變而未已也惟其静
[017-44a]
 而復動動而復静變而未已是故已徃者故方來者
 新此易道之所以通而不窮也於是物生而有象物
 成而有器制作百度以適於用而百世守之其正名
 曰法出入萬化以利其用而百姓不知其强名曰神
 易道之尚其變者如此何謂尚其占蓍卦圓方易之
 占也蓍運於四營之初其七八九六之數不可以逆知
 故圓而神卦成於十有八變之後其初上二五之位
 一定而不易故方以知神言天知言人也以蓍之神
[017-44b]
 得卦之知故六爻之義可推吉凶之告可獻矣貢者
 獻也伻來獻卜是也蓍聽乎方來之運故曰知來卦
 畫乎已徃之書故曰藏徃易道之尚其占者如此故
 仲尼贊聖人之作易所以周天下之用夫惟易道尚
 其變是故聖人以之洗心則洞照天人之理夫惟易
 道尚其占是故聖人以之齋戒則益尊蓍卦之徳且
 夫衣垢則洗器塵則洗聖人之心如止水如明鏡已
 同乎天也何俟乎易之洗哉葢聖人之心同乎天而
[017-45a]
 聖人之憂患同乎人何聖人之憂患同乎人也民之
 吉凶聖人之吉凶也民无吉凶聖人何患雖然聖人
 亦豈弊弊然以民之吉凶憂患自攖其方寸之地乎
 有時而同乎人有時而同乎天也曷為有時而同乎
 天也出而與民同患退而以易洗心也方其退而潛
 乎静宻穆清之中樂而玩乎卦繫爻象之辭黙而觀
 乎乾坤闔闢之變如是而為變為通如是而為象為
 器如是而為法為神當是之時金石奏乎側而耳不
[017-45b]
 聞黼繡張乎前而目不見天人之至理隠然睹乎羮
 牆而參然倚於輿衡也明於天之道察於民之故信
 乎其明且察也若夫祭必齋戒卜必齋戒將以動天
 地感鬼神也三日戒焉以逺夫外物之干七日齋焉
 以專夫一念之敬故祭則受福卜則襲吉何也蓍者
 神物也卜者鬼謀也吾之一心能神明夫蓍之徳則
 蓍亦神明而應之吾之一心將草芥夫蓍之徳則蓍
 亦草芥而應之曰神明其徳者尊之之謂也故記曰
[017-46a]
 其曰明器神明之也蓍無情者也而有應之與否者
 皆吾心之所召也何也心之所在理之所在也聖人
 興神物以前民用可不敬乎興神物者有舉而无廢
 前民用者先占而後事天文之理明所以能通天下
 之志定天下之業蓍卦之徳尊所以能㫁天下之疑
 故曰仲尼言聖人之用易所以致天下之用大扺繫
 辭之文皆有凡例如曰非天下之至變孰能與於此
 又曰非天下之至神孰能與於此言變言神則有所
[017-46b]
 本也今此章於知以藏徃之下言其孰能與此哉則
 前无所本如曰古者王天下必指犧黄又曰易興於
 中古必指殷周言古則必有其人也今此章於孰能
 與此哉之下言古之聰明神武不殺則獨无其人竊
 意其為仲尼釋易之辭而有脱文又求易中神武不
 殺之君惟既濟九三之爻辭稱髙宗伐鬼方三年克
 之小人勿用惟不殺故三年而後克惟小人好殺故
 勿用或可以當仲尼神武不殺之稱姑試補之曰易
[017-47a]
 曰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子曰非天下之
 至仁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
 夫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
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髙莫大乎富貴備
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隠鈎
深致逺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
[017-47b]
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
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
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㫁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此章極言易之所以大者天地出於易而易非出於
 天地聖人作夫易而易不作於聖人也易有太極何
[017-48a]
 謂也曰○元氣渾淪隂陽未分是謂太極當是之時
 易之道已具矣故曰易有太極然則非太極之能有
 夫易而易能有夫太極也是生兩儀何謂也曰□元
 氣既分一隂一陽於是生焉兩儀生四象何謂也曰
 □兩儀之陽一生二是陽之二象也□兩儀之隂一
 生二是隂之二象也合而言之是為四象四象生八
 卦何謂也曰☰四象之二陽重兩儀之一陽其卦乾
 生焉☷四象之二隂重兩儀之一隂其卦坤生焉☳
[017-48b]
 兩儀之一陽降於四象二隂之下其卦生震☴兩儀
 之一隂降於四象二陽之下其卦生㢲☵兩儀之一
 陽交於四象二隂之中是生坎之卦☲兩儀之一隂
 交於四象二陽之中是生離之卦☶兩儀之一陽升
 於四象二隂之上於是艮之卦生矣☳兩儀之一隂
 升於四象二陽之上於是兑之卦生矣是謂生八卦
 盖太極者一氣之太初也極之為言至也兩儀者二
 氣之有儀也四象者重兩儀而有象也何也隂陽不
[017-49a]
 測至幽至神无儀无象太極是也有儀則幽者著而
 有儀則矣隂陽是也有象則隂陽之著者形而有物
 象矣五行是也儀者極之著象者儀之形故一氣者
 二氣之祖也二氣者五行之母也二氣分而純者為
 乾為坤二氣散而雜者為震為㢲為坎為離為艮為
 兑乾天也坤地也震㢲木也坎水也離火也艮土也
 兑金也故周子曰五行一隂陽也隂陽一太極也太
 極本无極也周子所謂无極者非无極也无聲无臭
[017-49b]
 之至也然則易出於天地乎天地出於易乎雖然易
 之未作易在太極之先易之既作易在八卦之内八
 卦畫而吉凶定吉凶定而大業生大哉作易之聖人
 乎大哉易書之事業乎何大乎易書之事業也以言
 乎法象之大則有易中之天地乾坤是也以言乎變
 通之大則有易中之四時震㢲六子是也以言乎著
 明之大則有易中之日月坎離是也以言乎崇髙之
 大則有易中之富貴日新之盛徳富有之大業是也
[017-50a]
 以言乎利用之大則有易中之聖人或神道而設教
 或順動而民服是也以言乎深逺之大則有易中之
 蓍龜某爻吉亨某爻征凶是也是皆易中之大業也
 非聖人立卦而作易孰能備天下之物致天下之用
 成天下之器若是其廣大悉備乎謂易不作於聖人
 不可也然易中之蓍龜神物孰生之也天生之也聖
 人不過則之而已易中之變化孰為之也天地為之
 也聖人不過效之而已易中之吉凶孰見而示之也
[017-50b]
 天垂象以見之也聖人不過象之而已易中之圖書
 孰出之也天於河洛而出之也聖人不過則之而已
 故四象八卦也聖人不過因天地之隂陽畫之以示
 天下而已繫之以辭也聖人不過因某卦與某爻言
 之以告天下而已如是而吉如是而凶也聖人不過
 因隂陽之逆順從而㫁定之而已聖人何與焉使聖
 人之作易有秋毫與於其間則是易之書乃聖人之
 私書易之道乃聖人之私術何以先太極而有初後
[017-51a]
 天地而无終乎謂易不作於聖人亦可也然則聖人
 可无乎曰聖人何可无也韓愈曰如古之无聖人人
 之類滅久矣王通曰通於夫子受罔極之恩矣其與
 太極合徳乎故此章先之以易有太極之辭又申之
 以法象莫大乎天地之辭又申之以備物致用立成
 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之辭然則易也太極也
 天地也聖人也為四乎為一乎為大乎為小乎故曰
 聖人何可无也
[017-51b]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
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緼
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則无以見易易
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
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
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
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
[017-52a]
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㫁
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
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
明之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
 此章言聖人作易之意其散在六十四卦之爻象其
 聚在乾坤之二卦聖人用易之道其散在天下之事
 業其聚在一身之徳行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何謂也曰此仲尼將欲
[017-52b]
 言聖人作易之意既歎其言之之難又歎其見之之
 難故自言之自問之以發下文之自答也夫言无窮
 而書有止以有止之書載無窮之言故書不盡言意
 无形而言有聲以有聲之言述無形之意故言不盡
 意聖人之作易其書且不盡其言其言且不盡其意
 而吾欲以吾之言盡彼之意可乎此仲尼所以歎聖
 人作易之意吾欲言之之難也非言之之難也見之
 之難也見之也真則言之也親矣故又自問曰然則
[017-53a]
 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此仲尼所以屢歎聖人作易
 之意見之之難也然則孰見之仲尼見之者也惟其
 見之故又自答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
 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鼔之舞之以盡
 神神者無方而不測者也易一作而神且盡而况聖
 人自言其易之意自書其易之言乎立象以盡意何
 謂也曰以一卦言之天地交者泰之象也不交者否
 之象也通塞之象立而治亂之意盡矣以一爻言之
[017-53b]
 初而潛者勿用之象也上而亢者不知退之象也上
 下之象立而潛退之意盡矣孰謂言不盡意乎繫辭
 焉以盡其言何謂也曰元亨利貞者卦辭也大哉乾
 元者彖辭也潛龍勿用者爻辭也天行徤者大象辭
 也陽在下也者小象辭也繫之以卦辭不足又繫之
 以彖象之辭繫之以爻辭不足又繫之以小象之辭
 孰謂書不盡言乎爻象之辭具而卦成卦成而天地
 萬物之情可得而見鬼神之情狀可得而知而况於
[017-54a]
 人之情偽乎故曰設卦以盡情偽易窮則變泰否是
 也變則通剥復是也通則久既濟未濟是也故曰變
 而通之以盡利古之聖人用易之道以利天下者變
 通而已故棟宇生於巢居之窮舟楫生於車馬之窮
 變而通之所以鼔之舞之也宂居病而得棟宇孰不
 鼓舞於棟宇車馬阻而逢舟楫孰不鼔舞於舟楫何
 則困於所窮必快於所變也變而通之則天下之利
 皆可得而盡鼓之舞之則聖人之道皆精入於神非
[017-54b]
 聖人之神也易道之神也故曰鼓之舞之以盡神此
 所謂聖人作易之意其散在六十四卦之爻象也曰
 乾坤其易之緼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
 毁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何謂
 也盖六十四卦其陽爻皆乾之自出其隂爻皆坤之
 自出故乾坤二卦乃六十四卦之奥府三百八十四
 爻之寶藏也乾坤立則易立乾坤隠則易隠非乾坤
 有毁息之理也言易與乾坤不可以相无也雖然乾
[017-55a]
 坤者何物也謂天地則非天地也謂非天地則天地
 具此者也其隂陽之異名而健順之異詁與故曰乾
 陽物也坤隂物也又曰乾徤也坤順也易之道一隂
 一陽而已矣此所謂聖人作易之意其聚在乾坤之
 二卦也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
 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
 民謂之事業何謂也曰此仲尼所以别言易道之體
 極言易道之用也何謂體曰道曰器是也何謂用曰
[017-55b]
 變曰通曰事業是也今夫籩豆器譬也所以秩籩豆
 者道譬也吾身之手足器譬也所以使手足者道譬
 也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亦未離於器者也所以隂
 陽者道也道不自立以器而立器不自行以道而行
 故孔子曰何莫由斯道也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董
 子曰道者所由適於治之路仁義禮樂皆其具也韓
 子曰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
 謂道董子之所謂具即仲尼之所謂器也仲尼之所
[017-56a]
 謂由斯孟子之所謂若路董子之所謂由適韓子之
 所謂由是之焉者即今仲尼之所謂形而上者也形
 而上云者以无形而使有形也形而下云者以有形而
 使於无形也所謂變通所謂事業皆自此道化而裁
 之推而行之舉而措之耳易之道豈不大而聖人之
 用易其用豈不大哉此所謂聖人用易之道其散在
 天下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
 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
[017-56b]
 之動而觀其㑹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㫁其吉凶
 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鼔天下之動者
 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何謂也
 曰賾動已見於前化推再見於後疑其衍也神而明
 之存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何謂也
 曰易有三一曰天易二曰竹易三曰人易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天易也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竹易也存乎
 其人存乎徳行人易也有聖人焉能得易之道神而
[017-57a]
 明之則易不在天而在人能體易之徳黙而成之則
 易不在竹而在聖神明在我徳行在我則言之可也
 不言亦可也體易成徳至於不言而信則書不盡言
 也繫辭盡言也言不盡意也立象盡意也仲尼皆道
 之矣此所謂聖人用易之道其聚在一身之徳行也
 
 
 
[017-57b]
 
 
 
 
 
 
 
 誠齋易傳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