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0 誠齋易傳-宋-楊萬里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誠齋易傳卷十二
           宋 楊萬里 撰
乾下/兑上
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徃彖
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説決而和揚於王庭柔乗五
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
窮也利有攸徃剛長乃終也
[012-1b]
 大以五陽而決去一隂以五君子而決去一小人此
 舜舉十六相去四凶周公與十夫去三監之時也宜
 其甚易而无難矣而聖人於此有懼心焉謂勿專倚
 乾之健必濟以兑之説然後小人可以決去而天下
 國家可以和平而无傷也古者孰有不以存小人而
 傷君子不以去小人而傷國哉漢之去宦官以袁紹
 而漢亡亦以紹唐之去宦官以崔昌遐而唐亡亦以
 昌遐去小人可易言哉故以其有乗五剛之大罪我
[012-2a]
 是以聲其罪而揚之於王庭以其有不可忽之危機
 我是以信其令而警之以惕厲以共有不可恃之剛
 武我是以告其徒以尚武之必窮以其有一隂之猶
 存我是以勉其徃以必至於純乾而乃終夫揚庭之
 未旣惕厲之已至乃有勇中之怯健而説決而和也
 尚武之方戒利徃之復進又有怯中之勇説而健和
 而決也聖人之去小人豈一端而足哉告自邑猶言
 告我家也言徧告五陽也
[012-2b]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則忌
 澤卑則鍾而聚髙則潰而決澤上於天髙矣安得而
 不決君子觀其決而及物之象故不專利於己而必
 施之以及下觀其髙而必潰之象故不敢居其聖而
 必戒之以為忌忌如道家所忌之忌
初九壯於前趾徃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徃咎也
 初九陽壯之初位乎四陽之下趾之象也而決然行
 乎四陽之先前趾之象也倚一陽之壯而不待四陽
[012-3a]
 之長鋭於行而躁於徃欲以孤力而決去小人一小
 人雖㣲矣其易勝乎勝在徃先者勝徃在勝先者負
 況不勝在徃先者乎故周公言徃不勝而仲尼斷之
 曰不勝而徃宜其咎也此陽處父抑趙盾宋義排項
 羽所以皆為咎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九二以剛陽之才當夬決之時得大臣之位遇同德
 之君有衆陽之助可以決而無疑矣而能居柔以晦
[012-3b]
 其剛得中而戒於過雖於四陽之盛而決一隂之衰
 乃惕然若臨大敵諄然若警夕掫有備如此雖有兵
 戎之驟至亦勿憂恤矣此狄仁傑從容存唐之事也
 不然无仁傑之志而竊仁傑之跡則為張禹孔光胡
 廣趙戒尊養時賊矣莫夜句絶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壯于頄王輔嗣謂上六是也頄者頰之骨也體之在
[012-4a]
 上者也九三外列乎五陽衆君子之林而内為上六
 一小人之助此小人之諜而君子之家冦也雖然不
 可疾而可曉也聖人曉之曰来汝九三取凶在汝取
 无咎亦在汝汝君子徒也舍君子從小人凶之道也
 舍小人從君子无咎之道也壯于頄是從小人也獨
 行遇雨是從小人也君子夬夬是從君子也若濡有
 愠是從君子也居下而壯乎上處陽而應乎隂非壯
 于頄之象乎舍羣陽而孑與之同志應一隂而任己
[012-4b]
 以獨行不惟應之又與之和合若隂陽之和而雨焉
 非獨行遇雨之象乎棄同而即異叛正而附邪天下
 其孰能説之此其所以凶也汝曷不決而又決以絶
 上六之交汝曷不決而又決以協羣陽之志夬夬者
 決而又決也若濡者若上六之濡己而汙己也有愠
 者以上六為羞惡而愠見也去汙以自潔舍故以自
 新天下孰不與之此其所以無咎也段紀明助閹尹
 而害忠烈壯于頄而獨行遇雨者也温太真舍王處
[012-5a]
 仲而歸朝廷君子夬夬而若濡有愠者也為九三者
 其亦謹所擇以從聖人之曉已哉九三與九四皆有
 君子小人兩從之嫌而九三獨无咎者九四聞言不
 信而九三君子夬夬也何也九三以陽居陽九四以
 陽居隂也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兑為羊九四兑之初也臀下體九四兑之下也羊者
[012-5b]
 性之狠也陽者德之剛九四以狠濟剛宜其與羣陽並
 進以夬去一隂今乃不然九則陽之質四則隂之位
 以陽處隂以剛居柔於是百鍊為繞指夬決為不斷
 矣欲止而不進三陽進之於後而見傷是以有臀無
 膚之象欲進而不止則不當剛夬之位而弗果是以
 有其行次且之象欲從九五之牽于前而有行則不
 能忍狠愎之性而必違是以有不信悔亡之言之象
 劉牢之既從朝廷復背朝廷既從靈寶復背靈寶從
[012-6a]
 順順者不納從逆逆者疑之既不得為君子又不得
 為小人哀哉以陽處隂九二九四同之所以異者九
 二中正九四媚説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莧陸草之脆夬夬決之强中行決之和无咎決之安
 未光決之憾九五為決小人之主合衆陽君子之助
 以決上六一隂之衰如拔莧陸之草不啻也而何至
 煩吾君夬夬之極力哉既決之極力而不遺餘力矣
[012-6b]
 而又行之以中而又僅能无咎而又有未足為光大之
 憾何也易中有難夬中有牽故也一隂易去而去之
 何難强君易決而決之奚牽曰惟小人易近而難遠
 非難遠也近之則難逺也近則寵寵則尊尊則僭僭
 則强强則難逺李輔國者其初一家奴而其晚號尚
 父貫盈罪大而代宗不敢顯戮之至遣盗以竊其首
 焉殺之者夬夬也遣盗者中行也誅一小人而无變
 者无咎也然隂竊殺之而不明正邦刑亦可羞矣是
[012-7a]
 足為光大乎九五其初近上六而其終不得不去上
 六上六恃寵而上其君矣可得而去乎九五忍耻而
 以中道去之幸於无咎變而已矣何光大之有程子
 云莧陸馬齒也故至脆
上六无號終有凶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夬之上六見聖人之仁心如天之大也何也不惟慶
 君子而深所以弔小人也曷為弔小人也小人亦受
 中於天與我同類者也特不能克其利心以復其良
[012-7b]
 心爾上六以一隂而乗五陽之上自以為得矣不知
 五陽長而己必消及其消亡而後號咷也聖人曰汝
 至於此其勿號咷乎其終有凶而不可久長也乎庶
 其未至於此者猶可有改乎詩曰啜其泣矣何嗟及
 矣其夬之上六乎李斯父子潘岳友朋臨刑之時正
 如此爾
巽下/乾上
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
[012-8a]
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
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隂陽之相為消長如循環然剥者陽之消然剥極為
 復不旋踵而一陽生夬者隂之消然夬極為姤不旋
 踵而一隂生當一陽之生也聖人未敢為君子而喜
 必曰朋来无咎言一陽未易勝五隂也當一隂之生
 也聖人已為君子而憂遽曰女壯言一隂已有敵五
 陽之志也既曰女壯又曰勿用取女申戒五陽以勿
[012-8b]
 輕一隂之㣲而親暱之也逺之且不免而況親暱之
 若同室之人乎此聖人所深憂也文王之卦辭云爾
 而仲尼釋之曰姤遇也柔遇剛也言五剛不幸而與
 一柔相遇也一隂方壯而五陽遇之其勢豈可久長
 哉壯而不己必至於剥也姤遇之時若是其大可不
 戒哉然則相遇之道遂可廢乎曰柔遇剛不可長也
 若天地相遇剛且中正何可廢也天地不相遇則物
 不生君臣不相遇則道不行五陽乾也一隂坤也故
[012-9a]
 曰天地二五皆剛且中正故曰剛曰中正遇之義若
 是其大其可廢哉不以一柔五剛之相遇而不戒不
 以一柔五剛相遇之可戒而廢天地君臣之相遇此
 易之貴於變也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天以風誥物后以命誥民
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徃見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繫
于金柅柔道牽也
[012-9b]
 初六一隂始生如豕之弱者人之所忽也不知其中
 心未嘗忘蹢躅而踴躍也惟於其方弱之時繫之大
 車之金柅繫之則有牽而不得逞繫之于柅繫之固
 也繫之于金柅固之固也如是則一隂止而不得上
 進貞正之君子可以安吉也若不有以繫而止之或
 聽其徃而進則凶矣髙祖之封濞明皇之不殺禄山
 是矣且繫于金柅繫何物也羸豕也先言金柅而後
 言羸豕不先得其繫之之地則逸其繫之之物矣
[012-10a]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賓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仲尼於彖辭發明遇之時義甚大今觀之九二以後
 則見其時義之大矣九二君民之相遇得其時義者
 也九三九四君民之不相遇不得其時義者也九五
 君臣之相遇得其時義者也上九君臣之不相遇後
 其時義者也大哉遇之時義乎人之與物相遇欲速
 相遇而不欲速則失時相有不欲速相有而欲速則
 失義魚者衆漁之所利也衆漁求魚一漁先得魚喜
[012-10b]
 遇之之蚤也喜於遇之之蚤而急於得而有之則魚
 不可得而有矣何也取之必有其器也大則綱纎則
 笱然後有以包而舉之不然急于取而徒手以徃則
 亡具甚矣魚豈為我有乎故必有以包之斯得而有
 之包者緩辭有者堅辭取之緩則有之堅矣後雖有
 他人善漁者至利亦不彼及矣何也吾遇之之時蚤
 而取之之義緩也賓者他人之謂也髙祖先得關中
 遇之之蚤也漢先得之楚後至而奪之不惟奪之反
[012-11a]
 王我於蜀我徐起而定三秦天下卒為漢而不為楚
 此包有魚而利終不及賓者也又何殃咎之有初六
 隂而在下民之象也魚亦隂類古者以魚比民九二
 以剛陽中正之德居下卦君主之位而首與初六遇
 此遇魚之最蚤者也其徳足以包有之而無咎九三
 九四二賓其至已晚矣安得利以及之乎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象曰共行次且行未
牽也
[012-11b]
 一卦五陽而一隂五陽必爭赴於一隂一水衆漁而
 一魚衆漁必爭取於一魚初六之一魚此九二九三
 九四之所爭取者也九二最近初六最先遇初六則
 初六之魚已為九二所得矣九三居九二之後而必
 爭爭則必傷傷則欲進而不敢進自危而不力爭能
 不進而自危雖不得魚亦无後災故无大咎曰行未
 牽者猶幸其不牽於魚而必進也孔明説先主謂中
 原已為操所得而江東已為吳所得吳不可圖而可
[012-12a]
 以為援此次且而無大咎也三居二後故曰臀爭魚
 而傷故曰无膚夬之九四與姤之九三辭同而九三
 无大咎者九四以陽處隂故柔而不決遂坐次且之
 累九三以陽處陽故止而不行乃得次且之方
九四包无魚起凶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九四非無剛陽之德以包納初六然曰包而无魚者
 四與初遠而不相及一也四以陽處隂又无中正之
 德二也四无君主之位三也四與初宜相應者也宜
[012-12b]
 應而不應三失故也无德以得民无位以臨民而又
 逺民宜吾民之歸九二而去我也君而无民无民而
 舉事安得不凶起者舉事之謂子干子比自晉歸取楚
 而見殺而蔡公棄疾乃得楚二子遠而蔡近二子庸
 而棄疾賢故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此九五九二之君臣剛遇中正之盛也九五以剛明
[012-13a]
 之德乃含其耀而不矜以下逮九二中正之臣如杞
 葉之髙而俯包瓜實之美九二以剛正之德亦奉君
 命而不舍以上承九五中正之君如命從天降而決
 起盍歸之志君臣相遇之盛如此一小人雖壯何足
 慮也堯下逮舜之側㣲以杞包瓜之象舜遇堯為天
 人之合有隕自天之象何憂驩兜何畏孔壬固其理
 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012-13b]
 上九之吝而不遇者時之後道之窮也非上九之咎
 也何也上九以剛陽君子之德而自處於髙亢不屈
 之地是將何所遇哉以我之髙遇彼之觸而已遇其
 角遇其觸也天下之情順則合乖則離遇其觸矣何
 遇之冀哉其為悔吝宜矣雖然上九何咎過之有吾
 道也窮而已安之可也既曰无咎聖人慰之之辭也
 又曰上窮聖人歎之之辭也仲尼之道大天下莫能
 容是也孟老于行荀廢蘭陵亦然而况賈誼仲舒馮
[012-14a]
 衍之徒與大壯九三之羸其角晉上九之晉其角角
 在我也姤上九之姤其角角在彼也角在彼而我遇
 之也
坤下/兊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徃
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徃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012-14b]
 萃者天下生聚全盛之極也天地聚而隂陽和萬物
 聚而食貨充君臣聚而大道行萬民聚而天下熙此
 豈一人一日所致哉聖人於其時也前必揆其所從
 後必稽其所終不揆所從其散孰聚不稽所終其聚
 復散昔者天下之散也何從而聚也刑錯不式之治
 生於反商政之日煙火萬里之富生於除秦網之時
 是可忘哉王假有廟用大牲吉所以報萃之所從而
 不敢有也今者天下之聚也誰得而散也永嘉之禍
[012-15a]
 生於平吳之功天寶之亂生于開元之治是可懼哉
 利見大人者必求大人之助屈已以見之利貞者必
 守以貞正之道无逸以終之所以持萃之所終而不
 敢恃也順坤也說兊也剛中而應九五與六二也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息者消之初盈者虚之始聚者散之原澤水之聚也
 澤上於地聚之聚也物有聚而不散者乎君子所宜
 坊也坊澤之聚者以坊坊治之聚者以備除戎器戒
[012-15b]
 不虞言有備也此亦治之坊也與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徃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詩曰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其萃之初六乎初六與九
 四正應也而九四君子之剛陽者也初六與六二六
 三同類也而二三隂柔之小人也始欲從九四則逺
 於君子而隔於二三欲不從二三則暱于小人而私
 於同類欲從君子者其始有孚也復欲從小人者有
[012-16a]
 孚而不終也聖人曉之曰爾何擾擾為志之亂而妄
 欲與小人羣聚乎九四雖逺爾曷不號鳴以求應乎
 爾與九四雖不終然九四察爾初心之孚固將舍舊
 而開新與爾一笑而釋然相聚矣爾何恤於自新而
 不徃乎其无咎決矣此聖人開初六自新之塗也不
 開人以自新之塗是驅天下之人而胥為小人也魏
 舒初欲從欒盈之亂旣而乃歸范宣子召伯盈初已
 從王子朝之僭旣而乃從劉文公君子與之是聖人
[012-16b]
 開萃之初六之義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君臣之聚會始於相求終於相信臣固求君也然君
 之求臣甚於臣之求君觀湯之於伊尹先主之於孔
 明則見矣然則何道以求之星辰非能自髙也引而
 髙之者天也賢臣非能自進也引而進之者君也六
 二之進非九五引之而誰也故曰引吉无咎此相求
 於初之道也及相得相信之後則如骨肉如一體豈
[012-17a]
 復事於外飾哉故馮唐之對文帝張𤣥素之對太宗
 初以為廷辱卒盡其説馬援謂光武脱畧邊幅魏徵
 告太宗不事形跡皆心孚而文薄者也禴者祭之薄
 而无文者也故以喻焉此相信於終之道也然六二
 德則中正而才則隂柔也自非陽剛如伊尹孰得五
 去桀哉如九五之引六二幸及其中未變之時而引
 之則得之矣不然如丁公之事楚吕布之事魏雖引
 之何吉无咎之有
[012-17b]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徃无咎小吝象曰徃无咎上巽

 六隂柔也三不中不正也挾隂柔不中正之資其誰
 納我故進而求聚於九四之君子則四非其類而不
 答退而求聚於六二之大臣則二非其應而不與萃
 聚之不合則戚嗟而无歸又何所利哉聖人憐之曰
 爾盍徃從上六巽順之正應乎庶乎无咎然終不免
 於悔吝也此商鞅出走而諸侯不納之時也兊之上
[012-18a]
 六反之為巽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無咎位不當也
 九四以剛陽之資居近君之位下與民為聚則盡得
 三隂之衆上與君為聚則已偪九五之尊此如陳氏
 之得齊民司馬氏之得魏民也故聖人戒之曰九四
 必也柔順謙退如未居其位之時有不敢當其位之
 意則大吉而無咎矣四幸而居隂柔之位故也不然
 非凶于而國則害于而家也
[012-18b]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九五以剛陽中正之德當萃聚之時為萃聚之主豈
 不盛哉然有其位而无咎矣又曰匪孚又曰志未光
 乃若未盛者何也盖卦辭有利貞之戒彖辭有聚以
 正之戒爻辭又有元永貞悔亡之戒非萃聚之難也
 永其萃聚之難也非永其萃聚之難也永其貞正之
 難也當天下之已孚而惕然懷匪孚之憂當志意之
[012-19a]
 光大而歉然有未光之志可謂元永貞矣宜其久安
 長治有聚無散而悔吝銷亡也此伯益克艱之戒周
 公无逸之規也元者善之長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聚不極則散不生治不極則亂不萌上六以隂柔之
 資説樂之尤而居萃聚治安之極此開元之末燕游
 之所由興元和之季宫室之所由侈也故聖人戒之
 曰臨至樂以至憂之心處已安以未安之慮庶乎无
[012-19b]
 禍咎矣齎咨涕洟憂之至也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
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
行也
 有位之升有德之升升位則足以行道升德則足以
 進道又曰升之道必由大人故升於位由王公升於
 德由聖賢又曰升位而見大人故无附麗小人之失
[012-20a]
 升德而見大人則日入於君子之塗南征前進也此
 程子之言得之矣然舜大人也能升禹稷紂亦大人
 也能升飛亷孔子大人也能升顔子荀子亦大人也
 能升李斯四者之升必有所分矣君子之求升者謹
 之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髙大
 棟梁拱把之積也聖人小善之積也在積之有漸進
 而不已耳而異端者曰一起直入欺哉
[012-20b]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六柔而旁散在一卦之最下木之根也九二九三
 剛而上進在初六之上木之幹也然初六在下而曰
 允升大吉者木與土相信而相得則木之升也必鋭
 士與主相信而相得則士之升也必達故曰上合志
 也然則初六與誰合志哉非六四而誰哉初六與六
 四正應也而初六木之始生也六四土之最下而生
 夫木者也六四為文王岐山之事則初六其吕望渭
[012-21a]
 濱之事也與允信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當升之世羣賢升於位君德升於聖天下升於治之
 時也然六五柔順謙退之君方歉然若有所未遑也
 為之臣者不濟以陽剛之才可乎惟六五得九二之
 臣君臣交孚是以盡其誠以大有為而盡去外飾之
 虚文臣有所當為則遂事而不為專上有所重發則
 衡命而不為悖皆用禴之義也用禴已見萃之六二
[012-21b]
 文王之在岐山内文明而外柔順召之而至幽之而
 聽非閎散陽剛之臣盡力於外吁其危哉故曰總干
 而山立武王之志也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其升之
 九二乎如此而後无咎而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九三木之生而出地者也其長也孰禦之九三以陽
 居陽進而近岐山之王其升也亦孰禦之如升无人
 之境耳故曰升虚邑又何疑焉其濟濟多士文王以
[012-22a]
 寧之時乎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

 四侯伯之位也而文王以上聖之德處之天下方歸
 徃以為王文王乃柔順以事商文王避之愈力天下
 歸之愈堅此其所以亨於岐山之一隅而有天下三
 分之二也吉孰大焉又何咎矣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012-22b]
 升之時亂升而為治君升而為王然則六五升之主
 也其孰當之文王既當六四則六五其武王乎文王
 柔順也故為六四武王放伐也何亦為六五之隂柔
 乎六柔也五剛也中正也觀兵而退須暇五年故詩
 人頌之曰遵養時晦非以柔晦剛乎夫惟盡天下之
 貞固從文王之容德不得已而後放伐也故自君而
 升為王如厯階而升也宜其吉而大得志與垂拱而
 天下治是吾志也拯民於水火之中是吾志也貴為
[012-23a]
 天子富有天下豈吾志哉
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易變也變則通上六以隂邪之小人乗一卦之上居
 升進之極猶㝠然冐昧求升而不已宜其消亡而不
 富也若進德之君子變而通之反而用之移小人貪
 得不息之邪心為吾求道不息之正心何不利之有
 大哉易之道乎豈一端而已乎故訟之終凶用之自
 訟則吉隨之説隨用之説隨則凶乾之初九有勿用
[012-23b]
 之戒而仲尼厯聘以愛日咸之上六有滕口之規而
 孟子好辨以明道晉之初未可以速進故貴於摧如
 之退然顔子最少而進未止益之上不可以過益故
 忌於或擊之傷然大舜已老而謙得益故曰神而明
 之存乎其人若夫隂邪而在上在上而㝠升終消亡
 而不富非紂其孰當之
 
 誠齋易傳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