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33 郭氏傳家易說-宋-郭雍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郭氏傳家易説卷五
            宋 郭雍 撰
  下經夬/革 姤/鼎 萃/震 升/艮 困/漸 井妹/歸
乾下/兌上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以剛決柔謂之夬剛柔者君子小人之象也小人之
 害君子也以喜怒之私心往往隂為之謀以行譖害
[005-1b]
 君子之去小人也以天下之公義是以暴揚于王庭
 孚號其有自取危厲之道而決之也以一柔而乗五
 剛自危之道也不能退聽以違之是其可決也告自
 邑者始自王庭孚號其有厲而決之然後自邑國告
 之及于四方以見盡天下之公義也夫威天下者不
 以兵革之利况君子決小人有道存焉豈假威力以
 强之乎是以不利即戎也利有攸往者乾道將復雖
 君子不得自己往而決之隨時之義也此舜所以必
[005-2a]
 先去四凶然後天下可得而治矣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説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乗
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彖明剛決柔謂之夬非剛決柔不名夬也然有乾之
 健故能決有兌之說故能和小人既決合天下之公
 義故天下說而和所謂四罪而天下咸服也柔乘五
 剛不得不正其罪是所以必揚于王庭也其危乃光
[005-2b]
 者明信宣布其所以自取危亡之道則君子之公義
 乃明矣所尚乃窮者以威力為尚而不知有道存焉
 適足以致小人之辭是自窮之道也剛長乃終者五
 剛既盛必復于乾而後己柔不去則剛不長剛不長
 非終道也小人不去則君子之道不長君子之道不
 長非君子之終也剛長乃終必決之義也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徳則忌
 説萬物者莫說乎澤今澤上于天有必下之𫝑在萬
[005-3a]
 物有必說之理君子法之所以施祿及下是不以富
 貴自有而與天下共之也施祿及下者君子之所以
 澤物也居徳則忌者君子之所以處己也所處在徳
 不踰法禁之中躬已之厚也子夏所謂大徳不踰閑
 之義也惟躬己厚故可以澤物而天下說之矣孔子
 曰修己以安百姓故人君未有不正心誠意修身而
 能治天下國家者也或謂忌者禁民為非也夬之象
 以説下為主无法禁之義葢夬之取名本于五剛一
[005-3b]
 柔卦彖論全卦六畫之象故以剛決為主而象則分
 兌與乾之二象論之故以説下為主是以其義不同
 也輔嗣又以則忌為明忌失之矣忌猶自有忌憚之
 思故亦通不踰法禁之意謂之居徳則知在我自居
 之徳也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四剛過中已為大壯況夬之五剛乎故大壯初九曰
 壯于趾而夬曰壯于前趾則又欲速進其壯矣然初
[005-4a]
 九居剛長之初力未能決有必不勝之理必不勝而
 往其咎宜也此復所以有朋來无咎之義而夬之初
 九失之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初九過于用剛而不知不勝之咎九二處中居隂則
 无過焉是以有兢慎戒不虞之義惕知懼也號明戒
 也有備无患故雖莫夜有戎非所憂也得中道者以
 剛中自治而已非如初九之過于用剛者也大壯以
[005-4b]
 初九九三用壯而二則貞吉皆與夬同惕號鄭氏音
 號令之號而作呼號者非其義也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夬與大壯内卦三爻相𩔖故初九九三皆言壯壯者
 小人用剛之事非大者之壯也二卦九三皆具君子
 小人二義故大壯曰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而此則曰
 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是也以小人用壯言之則知
[005-5a]
 壯于頄者小人事也頄面顴也上體也三往用壯于
 上而不知有時焉是以凶也君子之剛則異乎此當
 可決之時則決之君子之道也是以九五之決有莧
 陸之易小人獨行用壯雖遇雨之和猶濡而有愠况
 非和乎故其為過實自取之无所歸咎也唯君子明
 夬夬之義則終无咎矣故象言終无咎非釋爻辭也
 葢言小人之有咎不若君子終无咎也九三雖用壯
 而上六為應故有遇雨之象夬夬者上之夬夬時也下
[005-5b]
 之夬夬決也得夬之時而後夬決也大壯于君子用
 罔之下復言小人事故曰羝羊觸藩羸其角此于君
 子夬夬之後言獨行遇雨其義同也皆言君子小人
 者九三之位有上下之義然小人之歸者多矣故聖
 人皆重明小人之戒也胡安定以君子夬夬在若濡
 有愠之下伊川以獨行遇雨在君子夬夬之上皆以
 下有无咎二字難釋然義亦可通不必疑也至諸家
 非大失其意則不明釋之皆疑故也案自當可決之/時以下原本脱
[005-6a]
 落字句甚多今據/大易粹言校補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五剛之中九四獨非中正之位故為不明之象葢有
 因循茍安之心且當三陽並進之時己獨居其上則
 不得其安矣故臀无膚初无果敢有為之志故其行
 次且能自勉以從陽亦可亡其悔矣羊狠而无知九
 四之象牽如牽復之牽勉强之意也然有見善不明
[005-6b]
 聞言而不信者其悔亦未能亡也陽喜進而隂喜退
 其位不當則進退不一是以次且君子聽思聰故聞
 善言則信九四不足以與此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剛長至于五所謂可決之時矣君子于是決之如決
 莧陸之易无所用力焉故曰莧陸夬夬也初之為咎
 三之有凶皆非知時者也九五得其時得其位用衆
 剛之力有決之過无不及焉是以用中行之道則无
[005-7a]
 咎過則咎也然九五尊位大中居光宅天下之任其
 道豈決小人而已哉決小人臣下之事也雖得中道
 亦未光也未光有終光之義能充其道則光矣取象
 于莧陸二物者如言摧枯拉朽之易也
上六无號終有凶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伊川曰夬者小人之道消亡之時也決去小人之道
 豈盡誅之乎使之變革乃小人之道亡也道亡乃其
 凶也雍曰上六之凶適當五剛進決之時不可茍免
[005-7b]
 故言无號終有凶也不可長者又言終凶之速也然
 號有哀號之意卦有三號字王氏以一為號令二為
 號呼或皆為號令字獨伊川以二為號令上六為號
 咷字最為當理
巽下/乾上
姤女壯勿用取女
 夬之一隂將消之隂也姤之一隂方長之隂也其隂
 雖同所以為隂則異故夬姤卦象反對其義正相反
[005-8a]
 夬以五剛為義姤以一柔為義也隂之方長女壯之
 象也自以一隂方長而陽道向消无畏五剛之志欲
 獨以一柔遇之用壯之甚也是以不可取也觀一陽
 之復猶曰朋來无咎而姤以一隂之遇不待得朋是
 以知其壯也陽至四五而後言壯姤一隂方長即為
 壯者亦見君子小人之情不同也是以陽為君子而
 隂為小人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
[005-8b]
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

 以柔遇剛謂之姤遇之為事天地萬物不能无也无
 則萬物不生教化不成故地之遇天臣之遇君主于
 一則可而以一遇五則不可也遇不主于一豈長乆
 之道哉故貞女不從二夫忠臣不事二君是以姤之
 女壯勿用取也卦辭止于女壯勿用取女而已聖人
 懼學者止以女子之道而言姤故極天地明教化而
[005-9a]
 言其義之大也天地不相遇則萬物不章剛為天柔
 為地也剛中之臣非得中正之君則教化不能盛行
 姤之時義其大如此彖辭前言姤之象後明姤之徳
 剛得中正謂五也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天下風行无物不遇后王法之可以施命誥四方夫
 姤之道最為難用聖人用于施命誥四方之際所謂
 善用易之道者矣非聖人明之則姤道廢矣伊川曰
[005-9b]
 象稱先王者先王所以立法制若建國作樂省方勅
 法閉關育物享帝皆是也稱后者后王所為也財成
 天地之道施命誥四方是也君子則上下之通稱大
 人則王公之通稱雍竊謂先王王者之事后則凡有
 君道者皆同之君子大人通上下有徳之稱大人則
 又徳之大者耳故雖匹夫亦可為君子大人顔淵柳
 下惠是也
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繫
[005-10a]
于金柅柔道牽也
 隂之始生雖有方長之漸而柔弱未可有行故利在
 堅固自制繫而不動以待其時斯可矣柅止車之物
 也能以固止為貞則吉有攸往則見凶也茍不能堅
 固自制以待時譬如羸豕躁動信能蹢躅而已安能
 有為有行哉動而不能有為有行徒有見凶之患所
 謂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者是以必繫于金柅不動可
 也柔道不能獨立初六之繫葢為柔道所牽耳夫遇
[005-10b]
 有必動之理而初居不可動之勢以見遇之初猶將
 有待也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賔也
 初六以隂居下魚之象也九二包而有之得相遇之
 道故无咎初當應四疑九二之包有為非葢姤遇之
 時遇為先也是以言包有魚无咎也賔者外來之隂
 也初六之隂二能包之二隂之來不能包也故九二
 不利賔之來也不利其來者以義不能包及二隂故
[005-11a]
 也且初六柔道方長必有繼來之隂三四尚逺二當
 先遇故言不利賔也惟其不能包有二隂故賔之繼
 來則九二退而成遯時運已化姤遇之道息矣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牽也
 九三不能安其位者也當遇之時无遇之位可以止
 矣當止不止是以至于臀无膚其行次且也至是則
 危矣且初六得遇之位以柔道不能獨立茍不能自
[005-11b]
 制以有待亦有羸豕蹢躅之患况九三非遇之位其
 危宜矣二之遇四之應為有其事也无事而行九三
 也无膚次且之厲本非九三所有葢未嘗牽勉而妄
 行焉是以至此然无大咎者三居二四之間雖行不
 能越二剛終无妄遇之事故亦无大咎夬之九四辭
 相𩔖者夬姤三四反對之爻也與損益二五同
九四包无魚起凶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四與初應為有魚也當姤遇之時初六見九二而先
[005-12a]
 遇焉是九四失其正應故言无魚也夫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此无魚所以起凶
 葢言凶之起自无魚始矣魚民象也為君而不得其
 民能无凶乎四之與初非逺也而曰逺民者視二為
 逺耳他卦正應有間多為終吉獨姤之時以遇為急
 故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005-12b]
 九五尊位中正為道甚大其為遇也宜異夫在下包
 茅之微故言以杞包𤓰也杞大木也人君之象也瓜
 緜緜相繼之實也民象也髙其木大其䕃緜緜之屬
 託其本而有生焉是其為包也大矣含章九五之徳
 也有隕自天志惟天命之遇也志不舍命循天之理
 也以杞包瓜則盡養民之道有隕自天則无妄遇之
 災是其所以為含章之美也含章非含而不發也内
 有含章之美故見于外者如此
[005-13a]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居姤之終不知道之變道既上窮猶欲遇焉是其所
 以吝也无咎者姤以妄遇則有凶上九既不遇于君
 又進則无所遇非能得无咎之道幸而居无咎之位
 耳與九三无大咎同義
坤下/兌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聚之世既庶既富之時也故萃有亨之道孔子曰
[005-13b]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聖人設教必于富庶之後
 而設教之道莫先于孝享以為天下先故觀之神道
 設教亦必以盥而不薦為首與萃之時王假有廟致
 孝享之意同利見大人亨者天下萬物萃聚之時主
 之者不得其道則亂由以生故非見大人則萃不能
 亨也大人為道之大足以容民畜衆者也所以利見
 大人者利貞故也正故能亨不正則不亨矣始言萃
 亨王假有廟統言之也自利見大人下詳言其事也
[005-14a]
 見大人則正正則得主萃之道故天下可以用大牲
 而致孝享因萃之盛足以有為是以利有攸往矣由
 是觀之萃非大人適足以致亂也故卦辭先言萃有
 亨之道而後言見大人則亨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其道不順其情不説則无萃聚之理剛中而應九五
[005-14b]
 也萃之主也非剛則不能為衆聚之主非中則不可
 為主茍无其應又不能為之主也是以順以說為物
 聚之理剛中而應為能聚之道致孝享者嘉㑹之時
 禮在所先也萃之致孝享亦以身化天下也聚以正
 者見大人則聚以正道非大人則聚以不正之道故
 大人所以為時利見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者因時
 而可有為也時則所謂天命也當可為而為所以順
 天命也然天地萬物之情所以聚者不過順說而已
[005-15a]
 其道不順則無由以聚其情不說亦不能聚矣故天
 地萬物之情既不過順說是以彖言可見也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澤聚于地萃之象也然天下之理順極者必逆説極
 者必怨聚極者必散乖爭陵犯莫不由此以生所以
 萃之時君子豫為之防除戎器而戒不虞也除謂除
 弊惡而新之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005-15b]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與四為正應誠信之應也而初六捨應從𩔖不終
 其道乃惑亂相聚非聚以正之道也雖有一握為笑
 之暫何可長也故必勿恤其𩔖往從正應以終有孚
 則无咎矣何以知初六之不終葢隂柔不能有立當
 萃之時見其𩔖則必聚今二隂在上故知其捨應從
 𩔖也其志亂者其志惑于其𩔖而失應故云亂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005-16a]
 二雖隂柔而有中正之徳猶牽于羣𩔖不能自達必
 九五引而後應以見柔之不能盡萃聚之道也應而
 得吉吉乃无咎則得聚之道矣得聚之道則既庶既
 富是以可薦誠而用禴也禴祭簡薄以誠為主茍誠
 不至則不可以禴故以孚先之中未變者柔道好從
 而易變如初六捨應從𩔖是也二之所以引吉葢以
 得中故未變也二以用禴故知得萃之道初之乃亂
 乃萃知其失矣
[005-16b]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三以其𩔖在下常失所聚故有嗟如之歎无應无𩔖
 何所利乎然與其上无應而下失初二不若往從上
 六雖非正應而萃之時或復以同𩔖而可聚也是以
 无咎然求之非其道能无吝乎上巽者以上六有柔
 巽之徳故有可往而從之之理也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005-17a]
 九四之言大吉无咎道之至美者也而注釋之家皆
 反其意未以為美故伊川亦以象言位不當疑其所
 為未能盡善故云必得大吉然後无咎也且以卦爻
 觀之萃之六爻獨有二陽下皆有應四又上比于君
 得其所聚莫吉于斯故言大吉无咎也位不當者四
 得上下之聚有大君之象而位非君位不充其徳故
 言不當也以萃聚而得吉之大固其所宜而又曰无
 咎者以臣而有君聚之象其位不當疑于有咎故也
[005-17b]
 萃之成卦在九四故為萃之主與豫之九四同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居萃之時得位之當者九五而已然有其位斯有其
 事主天下之萃則其事也能充其道故為大人不能
 充其道則僅有其位无過亦幸矣湯之克寛克仁彰
 信兆民豈有位无咎而已哉故九五為匪孚也匪孚
 者未能大信于天下也不能信于天下則將有悔矣
[005-18a]
 惟元永貞可以无悔元者盡君長之道也永可久也
 貞正也得位而孚充是三者之道則大君之能事畢
 矣湯文是也得位而匪孚未能信于天下故特悔亡
 而已此象所以言志未光也九五宜能充其道而爻
 象弗與何哉葢九四下比羣隂非其位而有其道矣
 萃聚之權獨在九四凡以九五未能孚于天下故也
 此爻辭弗與之義也必曰萃有位又見徒有其位而
 已所以甚言无其道也然九四大吉无咎而象曰位
[005-18b]
 不當九五萃有位而象曰志未光者以見九四得萃
 聚之道而无君位可行九五雖有君位而其志未光
 大也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衆隂可與之聚則逺而在下二陽可從之而聚而已
 獨乗之當萃之時失其所聚者上六也故有齎咨涕
 洟之象然能齎咨涕洟不敢自安于上猶為知懼之
 人故雖失其所聚亦无咎矣
[005-19a]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天地萬物皆有升在人則位之升謂之升徳之升亦
 升也升位則足以行道升徳則足以進道是以元亨
 之理在焉升位而見大人故无附麗小人之失升徳
 而見大人則日入于君子之塗故用見大人可以无
 憂而有慶也南為明方陽之位也君之所也君子之
 𩔖也故南征无不吉也惟見大人故可勿恤則害已
[005-19b]
 者去而无憂矣故可至南征南征斯无不吉葢升之
 有序如此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
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柔道不升則沈潛无以自達其徳與位日入于卑汙
 陷溺之域故書謂沈潛剛克者亦柔以時升之義也
 升以坤巽成卦二隂相附其體難升故必須時而後
 可升焉巽有入之道坤有順之義二五剛中而應故
[005-20a]
 可升而大亨也用見大人勿恤者見大人則在己者
 无憂在己无憂則害己者去矣位日可進徳日可成
 故為有慶之漸慶者澤加于民天下之慶也然則南
 征則志无不行明矣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
 萬物之升其象則皆如地中生木也自毫末以至合
 抱人皆見其升之之迹者以順積而致之耳順則不
 逆於徳積則為之有漸故能升而不已以極髙大不
[005-20b]
 然則逆徳暴行未能升而困及之矣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六居衆爻之下沈滯而難升者能自信之篤確然
 不移終自拔于沈滯之中故言允升而致大吉也上
 合志者二三之陽其升為易初六能上合九二九三
 之志與之同體而升所謂用見大人勿恤者也故无
 沈滯難升之害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005-21a]
 書曰沈潛剛克故升之道亦以剛中而應而後大亨
 九二是也九二能以誠信之道孚于上下其進而有
 喜不亦宜乎必曰利用禴者事天地鬼神與事君一
 道也禴祭簡薄惟以誠為主茍有誠信雖天地鬼神
 无嫌于簡薄况人道乎是以无咎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自下而升至于三其來不可禦也况有剛陽之才足
 以自致乎是以如升无人之虛邑其行无所疑矣
[005-21b]
六四王用亨于𡵨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𡵨山順事

 孟子言太王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又曰昔者文王之
 治𡵨也則岐山為太王文王之所治也太王文王其
 道皆亨是以吉且无咎然所以亨者无他順事而已
 觀其狄人侵則事之欲土地則去之又曰不以其所
 以養人者害人此太王之順也故邠人從之如歸市
 而肇基王迹所謂亨吉而无咎矣文王三分天下有
[005-22a]
 其二以服事殷文王之順也故二老來歸而天下歸
 之光于四方顯于西土所謂亨吉而无咎矣謂之順
 事不亦宜乎升之道以順積為主獨六四得之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升之道在上為易在下為難在上以順而可升在下
 必有剛徳而後可升焉故六五之升獨无所事以貞
 自守不失其吉如歴階而升有進无退况九二以剛
 中而應之其大得志宜矣
[005-22b]
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在下升之難故初六必合陽剛之志而後可升在上
 升之易故上六有冥升不知止之辭焉利于不息之
 貞者冥升于祿位則失知止之戒茍能知止不息以
 進于道其為利貞孰大于是消不富者冥升不已則
 極于升而困矣困則消至焉是以不富葢冥升不已
 為消之漸而在消息之理息則富而消則不富故也
 易于坤體多言不富者隂道常乏也泰之六四謙之
[005-23a]
 六五皆是也
坎下/兌上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天下之時不同而所以處之之道不能一也困為難
 處之時惟君子反諸其身以修徳不繫于困否故不
 失其亨也大人之貞寛裕有容如天地然何物足以
 困之是以吉而无咎以見小人匪正不能處困而凶
 咎必至也處困尚徳而不尚言雖君子之言人亦未
[005-23b]
 之信况衆人乎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困之所以成卦以剛揜于隂不能自伸故為困也險
 陷而能說不失其所亨之道人之難能也故惟君子
 能之君子亦大人也言其成徳曰君子語其徳之大
 則曰大人大人以貞而吉者有剛中之徳也尚口乃
 窮者君子有徳則以徳濟身尚徳也小人无徳則以
[005-24a]
 利口辯辭濟其身故云尚口也尚徳則不失其所亨
 尚口則終窮矣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
 子小人惟困乃見故繫辭曰困徳之辨也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水一物也語其為功利之名曰澤論其為功利之
 物則曰水也澤必資水而利萬物澤无水則困而无
 以資物矣君子得位而後能澤加于民无位則困而
 窮處矣君子知命者也當其困也豈復怨天尤人哉
[005-24b]
 一歸之天命而已故孔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
 之將廢也與命也而孟子則曰行止非人所能也吾
 之不遇魯侯天也則孔孟之困皆致之天命而无怨
 也遂志者君子所志者道道不以困窮而變窮亦是
 道也通亦是道也故孔子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遂
 志也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亦遂志
 也遂志是以不失其所亨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象曰入于幽谷
[005-25a]
幽不明也
 臀困内自困也困于株木外困于物也處困之初内
 不能自安外不能有行内外皆困而欲以柔濟之則
 困益甚矣是以入于幽谷三嵗不覿也幽谷不明之
 所愈不能自安至于三嵗之久无所見焉又不若困
 于株木之有物也既困于株木而處之非其道故有
 入于幽谷三嵗不覿之象雖九四為應方且自困不
 能庇初故如株木不能庇物也然則處困之道何如
[005-25b]
 惟修徳以致命遂志而已凡卦之初居下體之下故
 為臀為趾為拇為尾皆一象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无咎象曰困
于酒食中有慶也
 彖曰困剛揜也謂九二之剛揜于二隂所以為困非
 止三之揜二也然九二剛中之大人困而不失其所
 亨者特君臣未遇天禄未食君子困于家食之際无
 飲食宴樂之奉而已其道不可得而困也朱紱王者
[005-26a]
 之象九五之君方將以同徳而來求則困于酒食非
 所患矣利用享祀者天下之至難致者君之求至難
 通者鬼神之徳而九二剛中之徳至誠感物故无或
 不通以之待君之求則朱紱方來以之交鬼神則利
 用享祀是其至誠之道无所感而不通也茍不知是
 道而欲妄進以求用則先自失其所亨凶之道也中
 有慶者大人以道自任豈以口腹酒食為困哉葢酒
 食以見君臣相遇交際之道不得乎此雖如伊尹樂
[005-26b]
 堯舜之道不過老死莘野而已終无享天心革夏正
 之事也是知酒食之間有天下之大慶存焉故需卦
 于九五言需于酒食而詩人于鹿鳴言燕樂葢一義
 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象曰據
于蒺藜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石之為物堅不可犯知不可犯而不犯則无困焉知
 不可犯而犯之是以遇困也六三之柔不能以柔道
[005-27a]
 自安反欲用剛上干二陽困于石也下乘九二之剛
 據于蒺藜也宫者自安之所也妻者所安之主也以
 進則非所困而困以退則非所據而據上下失自安
 之道雖有宫有妻將皆失之矣是以凶也象曰不祥
 也者其不能自安則不善之幾也至于不見其妻則
 不善之明應也故知處困而不自安終必至于名辱
 身危死期將至而後不祥之效終焉至于不能保妻
 子則他人可知矣
[005-27b]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
雖不當位有與也
 當困之時以隂求陽者无他焉求濟而已初六之困
 甚矣而九四正應不能以濟者以九二剛中在下力
 足以有濟而初六近而可從也故有金車之象焉金
 有堅剛之象車有積中之徳謂九二也來徐徐者初
 六既從二而于九四之應則徐徐其來也當困之時
 九二得濟難之權四不當位非其敵也故不能濟初
[005-28a]
 之急而致徐徐其來也不能濟初之急是困于九二
 之權也困于九二而未能應初吝也雖吝而有終者
 正道終復而應也故初六言三嵗以見雖乆而有期
 非若終凶者也與九四有終之義相符象曰志在下
 者彼雖徐徐其來而四則未有忘初之志也有與者
 雖不當濟困之事以初六正應而有當與之道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説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
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005-28b]
 困之象上下皆揜于隂在常人處之受其困而已在
 有為之君必思所以去之是亦有用刑之象劓刖者
 上下皆刑之也刑小人而去之所以進君子故九五
 劓刖以困于赤紱故也赤紱君子之服也病君子之
 不進故刑及小人也君子進則善者勸而不仁者逺
 何困之有且君子難進易退不求而致之不可得也
 故九五患赤紱之不進而九二有朱紱方來之辭以
 見九五之求之也九二中直之臣至而後有說故曰
[005-29a]
 乃徐有説必曰紱者紱蔽膝也與黄裳之義同取其
 謙下之道也朱紱君也赤紱臣也九二以謙而不敢
 自進九五以謙而下求之故皆曰紱也君臣相與至
 誠而已其道雖鬼神可交况人乎故以九二事君之
 道用于享祀則利用享祀矣以九五下賢之道用于
 祭祀則利用祭祀矣此亦見其君臣同于至誠之徳
 用于人用于神皆可也如是則天下其有不治者哉
 志未得者非樂于用刑也君子未進人君志未得之
[005-29b]
 初不得已而用之也受福者與孔子祭則受福之義
 同葢是道也用于君子則必得賢用于鬼神則必受
 福人神雖不同其交感之道則一而已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
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上六以柔居困之極不能脱困有葛藟纏糾之象復
 欲安而居之又甚危不可安也是處困之不能退不
 能遂者故曰困于葛藟于臲卼也曰動悔有悔者畏
[005-30a]
 懦之過徒知悔吝生乎動不敢動乎悔中如是則必
 有悔至不知當困之極征而脫困則吉是未可與權
 之士也未當者處困之道未當也吉行者謂悔雖生
 乎動而困之上六吉在于行時有不得同也此爻葢
 聖人明處困失時之戒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䘮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
[005-30b]
 井之為物水在下也今坎水居上而為井者水在下
 則未用在上則出而有功乃能盡井之義故卦辭合
 徳與用言之改邑不改井无䘮无得往來井井皆井
 之徳也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言井之用也井言
 其凶者以見雖有徳而不及用非井也中庸曰天命
 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又曰能盡其性則
 能盡人之性又曰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
 也故中庸之言皆終于用盡井之義則中庸之道得
[005-31a]
 矣然卦辭不言其功獨言其凶者葢深以不克終其
 功為戒也能終其功則吉可知亦猶中庸言人皆曰
 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之謂也井字本取井
 榦之象而井田又取井字之象故卦名非井田之義
 改邑不改井者邑有變而井无變故也取之不能竭
 勿取不能盈故无䘮无得往者謂已應而往者也來
 者謂方來而應之者也往者以此來者以此雖應物
 无窮而其徳未嘗改也幾至未盡綆而羸其瓶與无
[005-31b]
 井徳者何以異是以凶也能克終其用則无凶矣孟
 子曰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此論適與井
 之義同是以聖人貴夫有用而中庸之徳為至焉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
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順入水性而能上水是之謂井葢井以靜為徳以動
 為功動而出故能致養于无窮不能動出特止水而
 已非井之義也由是言之則井之道其猶人之性乎
[005-32a]
 人性本靜及其盡之也又足以盡人盡物而至于參
 天地賛化育井之徳亦本靜及其出而應物則致養
 而不窮故中庸自天命之性至修道之教而後其道
 終井自其徳以及于有用而其道亦終焉改邑不改
 井剛中之徳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致養之功功用
 未成而羸其瓶非凶而何不言无䘮无得往來井井
 者何葢皆繫乎剛中之徳聖人舉一以明之耳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005-32b]
 飢渇之害甚矣人能无飢渇之害者井養之功也民
 之勞苦亦甚矣使民忘其勞而服田力穡者君子勞
 民勸相之道也勞民勸相之道无他焉盡其性以安
 之而已因其性以利導之而已皆所以致養也故勞
 民勸相可以配井之功用則井之功用博矣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
禽時舍也
 井泥在下之物也井以潔而食泥則汙穢不食矣舊
[005-33a]
 井无禽汙穢也禽尚不至况人乎初六知守下而不
 知動出之功故為時舍也亦猶人之性不能自修偽
 惡日生則性失矣安能有及物之功乎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巽之性順而入不能自舉以趨有用之地故九二亦
 失井之道而莫見其功也井以上出為功不能動而
 上反如谷水旁流足以射鮒不足以養人其徳既非
 美矣語其用則甕且敝漏雖有動出之名而无上水
[005-33b]
 之實是以為衆所不與也敝漏近於羸瓶无與近于
 時舍若是者安知有用之大乎許氏云甕汲瓶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曰
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知井以上出為用而能自治以待用者九三是也渫
 治之而不食則不見知者衆也不見知者衆故有知
 之者為我心惻也心惻傷之也傷其可用汲而不食
 也猶之修徳之士不見用者王不知之也王不知之
[005-34a]
 王之不明也王明則達而兼善天下而天下受其福
 矣象言井渫不食行惻也者葢言渫治而不見用其
 行可傷惻也爻言王明而象言求王明者君子難進
 易退葢求明王而事之也故古之人有非其君不事
 者所以求王明也欲見爻言王明為九三之未遇故
 曰求王明也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九三有其才而未得其時故有求王明之辭六四近
[005-34b]
 中正之君非无其時矣而其才不能濟物足以自修
 而已故有井甃之象焉雖不能濟物茍能自修則无
 咎矣未為失也易之言无咎于有疑之爻多言之其
 不言者或明見其无咎或明知其有咎如井之初六
 九二雖未至凶皆有咎之爻也九三雖未吉知其无
 咎矣六四之才疑于有咎故明言无咎以别之聖人
 之意或見于有言或見于无言是以人難得之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005-35a]
 九五剛健中正才徳與位兼得之井道莫善于斯故
 言井洌寒泉食也洌潔也寒者水之性也寒泉既不
 失其性又修潔之食之美者莫善于斯猶人能自修
 不失其性則徳全矣天命之性初未失也皆以不中
 不正則失之其能自修使不失其性者无他焉中正
 而已寒泉之食亦猶是也然言洌又言寒者洌言井
 之修潔主人事而言也寒言泉有自然之性主天理
 而言也人事學也天理命也兩得之斯為至矣繫辭
[005-35b]
 論九卦皆言徳徳未有不能修性而得者此井之道
 所以與性通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无他道特以上出為功用耳故至上六為功用大
 成而元吉也收者功之成也勿以功成而遂吝其博
 施濟衆之徳故云勿幕戒其勿幕所以終井道也其
 功既成其施愈博天下信之是以元吉象言元吉在
 上者非上六之元吉也井道至上而大成盡元吉之
[005-36a]
 道也
離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甚哉革道之難也天下之事不和則革和則无革是
 革之繫乎時者也聖人以道論之乖于道則革不乖
 于道則不革是革又繫乎聖人也然方革之初固不
 能使天下之盡信俟其盡信則失時矣故聖人觀當
 革之時盡其在我所以革之之道雖衆所未孚革已
[005-36b]
 則其孚必矣葢得革之道故也故卦辭首言已日乃
 孚以明革道之難也革道如之何元亨利貞是也元
 亨利貞天徳也无欲也革之而不失天徳是可革也
 故革之而當已日可孚其悔亦亡矣革之而失天徳
 是不可革也不可革而革則革之不當已日不孚必
 有大咎不止于其悔不亡而已悔亡者凡欲革者皆
 有悔是以革之當則能亡其悔也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005-37a]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
矣哉
 息滅也非生息也水火之性以勝相滅然有相違者
 則不息也不幸如二女同居而不能相違其志復不
 相得則必革而息矣已日乃孚言革而後信之也文
 明以說大亨以正然後革而當其悔乃亡非文明以
 說大亨以正則知其革必不當其悔不能亡矣文明
[005-37b]
 故見于未革之先說故孚于已革之後大亨故能終
 革之道正故能明革之公以是為當而悔亡則革之
 道其難矣哉然天地尚有革而不能廢况人道乎此
 湯武革命所以不能自已也惟順天故元亨利貞惟
 應人故已日乃孚上乃順天下能應人故悔亡能此
 則為湯武不能此是篡也且桀紂之君上則得罪于
 天下則結怨于民湯武知當革之時盡所以革之之
 道以順天應人而已曽无私欲焉此革之道也是以
[005-38a]
 革通天道非止人事改更而已故曰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革天道也非人力也天道謂之革人力為之則曰篡
 也惟革本天道故卦具四徳而象言治厯明時聖人
 所以明天道而欽授之此革之所以為大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革有革者有革之者有從革者有輔君之革者諸爻
 之義不同初九在下非能革人亦非人所革者從革
[005-38b]
 而已故固用黄牛之革黄中色也牛順物也戒其用
 中而順從是以不可有為也不可戒辭也初九雖非
 可為之爻聖人之辭又所以戒不知革道者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六二得君得位柔順中正可以革矣而臣道不當先
 君故君已革而後乃革之也已日乃革之非從君之
 革也謂終君之事而革天下也是以進則吉而无咎
 已日革之則盡臣道故其行有嘉君未革而革之則
[005-39a]
 失君臣之道非嘉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革之為卦上則九五下則六二為革之主三不中而
 用剛非革之主也故以革道進則凶以革道守則厲
 不知革不可妄為有天道存焉非九三用剛炎上之
 性可自任之時也首言征凶貞厲葢九三之象如此
 下言革言三就有孚則明革之卦辭言三就之道也
[005-39b]
 三就有孚者謂元亨利貞悔亡及已日乃孚也三者
 皆得之是為三就也故進則无凶貞則无厲九三既
 非其位又非其人而捨革言三就之道則又何之乎
 宜其征則凶貞則厲是誠不若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四近君而用柔輔君之革者也輔君之革非自用
 也故其悔可亡而上下信之是以有孚改命吉也不
[005-40a]
 曰革而曰改命者四不若二之中正不能行已日乃
 革之大特可奉行改命而已猶之出納之臣也書曰
 夙夜出納朕命惟允然則出納王命以信為主此九
 四所以有有孚信志之辭信志者志可信于人者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盛矣哉九五之革也大人之道也且虎之文炳然而
 易見大人之道文明而可覩使天下曉然知大公至
 正革命之當无隂謀可疑之事以順天應人則天下
[005-40b]
 不必占決而信之也昔湯征自葛而天下信之其大
 人虎變未占有孚之道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
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上六革道既成君子小人皆從九五大人而革者也
 君子弸中彪外至誠以從君故其文蔚然以成豹變
 炳者文之著明也蔚者文之茂宻也豹與虎相𩔖葢
 言從君之徳也詩所謂濟濟多士秉文之徳羣黎百
[005-41a]
 姓徧為爾徳是也小人雖无徳自將亦能革面從君
 不失順從之道此所以為革道之成也革道既成則
 无革矣猶欲以革進則凶惟能居守其貞是以吉也
 書曰夏迪簡在王庭豈豹變之君子乎
巽下/離上
鼎元吉亨
 易以器物名卦者井鼎二卦而已聖人名卦必以道
 獨二卦以器者以明道器皆一也由道可見器由器
[005-41b]
 可推道也井以不改為徳以動出為功井之道也鼎
 用以享上帝養聖賢鼎之道也伊川謂吉為羨字卦
 才可以致元亨未便有元吉也故彖辭无吉字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亨上帝而大
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
剛是以元亨
 井鼎皆物也彖于鼎言鼎象而于井不言象者葢井
 之象水在下今取于巽乎水而上水之義非象也鼎
[005-42a]
 取以木巽火亨飪之象故曰鼎象也聖人之亨豈口
 腹之奉而已哉享上帝養聖賢而已享上帝交天也
 養聖賢交人也交通天人則亨飪之用大矣巽而耳
 目聰明者人君之視聽以天而其明四目達四聰也
 以人能享上帝養聖賢則其耳目聰明之用廣大矣
 故可以垂旒充耳而視聽天下也柔進而上行得中
 而應乎剛五之徳也自聖人亨以享上帝以至得中
 而應乎剛皆致元亨之道也
[005-42b]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能革物而已君子法之何取于正位凝命哉究鼎
 之用上足以享上帝下足以養聖賢雖人君垂旒充
 耳而聰明无不及焉故君子正其位以凝命以成垂
 拱无為之治者如此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顛趾未
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趾下道也凡物之顛趾皆悖也惟鼎之用初必顛趾
[005-43a]
 利于出敗惡以致潔取新故在鼎獨為未悖也妾下
 人也使妾有子悖也子足以奉祭祀承先祖亦未悖
 之道也是以无咎以從貴者否為賤而潔新為貴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實慎所
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凡陽為實而隂為虛九二剛中故為有實明鼎之方
 用非虚鼎也仇為我之害者也虛則方有容故害我
 者不來實則盈滿之時故害我者必至必使我仇不
[005-43b]
 我能即然後吉此聖人持滿之戒也古之人爵髙祿
 厚不免凶禍者多矣皆仇能即之故也仇非一也既
 滿而仇人則人為仇既滿而驕則驕為仇既滿而貪
 則貪為仇凡能害我者无彼无此皆仇也是以古之
 君子慎之欹器之戒以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九二
 之仇不我能即者用中故也象言慎所之者方是時
 尤當慎其所之也之怨耦之驕之貪皆所之也有所
 之則有所致鼎既有實何致之有是求益也盈而求
[005-44a]
 益損之道也故害且至焉是以君子戒之也我仇有
 疾終无尤者仇雖有害我之理然我能用中則仇自
 病之而不我能即故終吉而无尤矣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象曰鼎
耳革失其義也
 鼎以虚中故能受耳以虚中所以納鉉九三居下體
 之上有鼎耳之象以陽居陽其實甚矣不能虚中以
 待是所以鼎道革而其行塞也凡物之行以足獨鼎
[005-44b]
 待鉉故以耳耳實則其行塞其行塞則不為用雖有
 雉膏烏得而食之雉文明之物也離之象也膏祿食
 也上有文明之君至美之禄其行既塞不可得而食
 也必待隂陽之和然後虧其悔而終吉矣豈髙明柔
 克之戒乎失其義者失鼎耳虛中之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二與四同功之爻也二方有持滿之戒慎其所之故
 四以近君而任天下之重曽不自量其力至于喪身
[005-45a]
 敗事沾汙狼藉其凶甚矣信如何者言力小任重之
 理信當如何言必至于敗覆也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
 六五文明之主柔順居中故有黄耳金鉉之象黄中
 也中虚故能納鉉金堅剛也故足與有行能如是焉
 鼎道備矣固守是道終无革耳折足之憂也中以為
 實者六五隂虚以黄中之徳為實也亦猶坤之六五
 美在其中之道也
[005-45b]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上九鼎道大成剛柔適宜故得玉鉉之象玉剛而温
 非一于剛者也是以大吉无不利與井之上六元吉
 在上之義同剛柔節者以剛節柔以柔節剛相與以
 相濟猶所謂欲剛必以柔守之之意也九三剛過于
 中无節也九四用剛自任之過无節也故獨上九得
 剛柔之節而盡玉鉉之美以成鼎道之吉斯為至矣
震下/震上
[005-46a]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䘮匕鬯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自乾坤而來變之始者
 莫先于震故為動之始然乾坤震動之始其來方興
 莫測是以有震動之象曰亨者天下之理不動則不
 亨故天地萬物待震而後亨也自震來虩虩皆主人
 事而言虩虩恐懼之貌啞啞和樂之意因震動而恐
 懼則長慮却顧終无危亡之失是以後獲笑言和樂
 之吉也震驚百里不䘮匕鬯者雖有大震恐不失主
[005-46b]
 祭之道葢知恐懼修省而已主祭長子之事也然則
 文武始于憂勤終于逸樂其亦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之義乎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
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

 震來虩虩因恐懼而致福笑言啞啞和樂而未嘗失
 則驚逺懼邇言震之大逺邇皆及之也震之為卦内
[005-47a]
 外重震故有逺邇大震之象逺邇大震而能不䘮匕
 鬯此其所以可守宗廟社稷為祭主也匕者撓鼎之
 器所以載鼎實而致之俎鬯香酒所以灌地降神皆
 主祭之事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洊重也上下皆震威益盛也當是時也知恐懼畏天
 修徳省身故可以无過而不至于危亡茍不知恐懼
 修省之戒則危亡矣
[005-47b]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
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恐懼修省于前則必𫉬和樂笑言之吉于後理之必
 然也初九震動之初恐懼修省不可緩也過此則危
 矣故于初言之
六二震來厲億䘮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來
厲乗剛也
 震之動自下而上在震之初猶欲恐懼修省况二之
[005-48a]
 乗剛乎故震來則危厲而䘮失隨之也躋于九陵避
 其來也不知修省而避非其道也故不待逐而七日
 可得言不可避也七日一卦之復復則自來矣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震自初動六三逺于動者而能蘇蘇然畏懼不自安
 是以行而无過眚也不敢自安者知位之不當亦所
 謂知懼者也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005-48b]
 九四處多懼之地限于重隂之間无中正之徳以自
 將故不能有行而遂泥也滯溺不自振又安有光亨
 之道乎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
事在中大无喪也
 二以來厲而喪貝則五之往來皆厲宜其大有喪也
 得无喪有事亦幸矣有事者其事也謂六五之君事
 也象言危行者往來皆厲行則危也六五往而上則
[005-49a]
 即柔來而下則乗剛皆喪有事之道是以知其危也
 六五位雖不正而用中焉其事既不失中道雖渉危
 行可以大无喪矣以无喪為大則知喪之亦大也億
 者恐懼驚歎之辭說者或為辭或為萬億或為億度
 其義頗不能通為辭近之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
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居震之極无中以自守内積驚懼失所處之道是以
[005-49b]
 志氣索索然而其瞻視亦矍矍然不安也能止而守
 不過驚懼而已以征則凶也震驚之來未及其身方
 及其鄰能畏懼而戒之如此則无咎矣蓋先時而懼
 未至于極故也婚媾所親也有言失之小也處震之
 極得无大咎足矣小有言葢不可得而免也象言中
 未得者以失中道故索索然也震卦言虩虩啞啞蘇
 蘇索索矍矍與二五之言億諸卦皆无其義雖多為
 恐懼之貌亦于爻義各有辨也
[005-50a]
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伊川曰艮與畜止之義何異曰畜止者制畜之義力
 止之也艮止者安止之義止其所也雍曰艮止之義
 最為近道而知之行之者鮮且天下之欲无窮而人
 每患于不能止者葢不知无欲之地而止之也有欲
 而止之大畜是也故有說輹豶豕之象伊川所謂力
 止之者也止于无欲之地所謂艮其背也人之有目
[005-50b]
 欲于色者也耳欲于聲者也口欲于味者也鼻欲于
 臭者也至于背則无見无知故无欲常與物背而馳
 不相向使欲无自而生故得安于止之道一身且不
 獲况外物乎内欲不動則外境不入是以行其庭不
 見其人也不獲其身忘我也不見其人忘人也忘我
 者在止之止也忘人者在行之止也以止而忘我之
 止施之于行施之于人皆一也内外兼止則人欲自
 滅而天理固存是以无咎孟子言養心莫善於寡欲
[005-51a]
 與艮其背之義正同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
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
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止有止之止有行之止其行止之間又有時焉葢行
 止繫乎時而不繫乎止也止所以應行止者也時所
 以為行止者也是則艮止之止在我而行止之止則
 在彼矣行止為時則艮止為道矣故彖言時止則止
[005-51b]
 又曰艮其止所以兼明有二義也且艮之道時方止
 則止其止時方行則行其止行止在時艮止在此在
 時者不可必在此者可必不以在此之可必而易時
 之不可必則止道盡矣是以艮止之中復有行而行
 止之行復有艮之止是所謂行其道者也孔子曰用
 之則行舍之則藏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
 天下是皆以止道應時也莊子曰寧其死為留骨而
 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往矣吾將曳
[005-52a]
 尾于塗中是為知止不知行有我廢時者也欲孰甚
 焉且天下之欲常生于必而无欲生于不必孔子所
 以毋必者止其欲也莊子不知必之可止而欲必其
 生之樂是以失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之義老氏有曰
 絶聖棄智絶仁棄義莊子又曰焚符破璽剖斗折衡
 彼時有之而我絶之欲不在時與物而在我也易在
 彼之欲而為我之欲其惑甚矣故雖艮止之道聖人
 不能廢時老莊氏未之思也動靜統言之也行止亦
[005-52b]
 動靜也動靜俱不失時其道至矣故光明也道大成
 則明故中庸曰誠則明其道光明則艮道大成矣艮
 始于止施之於行止又施之于行止之時此其所以
 為大成也止其所者又言止无他義知其所而止之
 耳上下敵應不相與者艮之六爻皆敵也敵所以成
 艮也知敵而相與則為交戰之道失艮止之義逺矣
 知敵而不相與則與敵背馳情欲自逺是以能不獲
 其身不見其人无咎也无咎者于道无失其為義大
[005-53a]
 矣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之為卦上下皆艮故曰兼山下卦内也内為身上
 卦外也外為人兼内外而統之所以有不獲其身不
 見其人之象也止无他義止其所而已以君子之位
 言之則思不出其位者亦止其所也位非獨爵禄而
 已所守之分皆位也必曰思者未有事之時也未有
 事之時則无欲矣待有其欲而止則非艮也中庸曰
[005-53b]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然則艮之為止其在兹時
 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趾初象也凡動之先莫先于趾止于動之先則易而
 止于既動之後則難止于其先故得无咎止于既動
 之後不能无得失也利永貞者利在乆于其道而固
 守之也中庸曰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
 守是不知利永者也又曰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
[005-54a]
 失之是能利貞者也象言未失正者止于未動之先
 未有失正之事也小畜于復自道言吉復于不逺復
 言元吉艮之初六有過于二者而不言吉葢吉凶者
 失得之象二卦之復雖與止相近然有失而能止則
 謂之復凡言復皆先失後得復則吉不復則凶吉凶
 可得而言也艮其趾則止于未失得之前吉凶失得
 皆在所止矣是以不言吉也然則艮之无咎豈不足
 于小畜與復之吉哉葢不使累于得失而已故象言
[005-54b]
 未失正則止于无失止于无失則未嘗有得矣然世
 多以吉為過于无咎是不知吉與无咎自為二道論
 有為則莫善于吉論守道則无咎為大是以易辭或
 言吉或言无咎或吉而无咎或凶而无咎不可同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
聽也
 腓腨腸也下體之所主也上而股下而足皆隨之故
 為六二之象也六二下卦之主也初六九三之所隨
[005-55a]
 也六二雖居中得正得止之道然以柔用柔才有不
 足是以不能舉其隨而其心不快也方止之時忘我
 忘人而六二不拯其隨其心不快何哉葢六二有為
 之臣位也君子正心誠意之初故艮其背不𫉬其身
 行其庭不見其人及其道之大成施之于天下國家
 欲天下各安其所止葢伊尹使是君為堯舜之君使
 是民為堯舜之民孟子欲正人心之時而不能拯其
 隨者是以其心不快也此謂其隨失隨之義故君子
[005-55b]
 之心不快象言未退聽謂隨者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不能止之于初至于三則難矣九三用剛有力止之
 象猶大畜説輹豶豕之道也限所以制内外也内欲
 不生外境不入所謂艮其限也亦猶列身之夤而制
 其左右也厲熏心者常以危亡之憂熏爍其心使不
 忘者所謂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者也曰熏者與詩言
 憂心如熏同意凡此者皆以九三之止失于早辨故
[005-56a]
 必極于用力以限止之方之初六則甚難矣然艮止
 之道行无不善是以六爻終无凶危特有難易之别
 也雖然止而言厲何也中庸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
 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君子失性之危中
 庸謂之陷阱則艮之言厲一道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以初論四則初為早辨者也然有初之艮其趾然後
 四能艮其身先後之序理亦宜然艮其身則一身之
[005-56b]
 内合于自然无不止也是以无咎止諸躬者謂能成
 已而已未能成物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六五君位一卦之主葢主天下之止者也天下命令
 之所由出可不慎乎故艮其輔言有序而後悔亡也
 輔頰車也言之所出也有序中節也君子居其室出
 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有序者固如此也是以其
 悔可亡惟中正之君故能慎而止之如此庸主忽其
[005-57a]
 言故天下亦共違之也觀舜命九官則知艮其輔言
 有序之道而商紂謂已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无
 益謂暴无傷葢有間矣豈孔子所謂䘮邦之言哉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居止之極止之過中者也過中則疑于有失矣然慎
 厥終惟其始者古人之戒有始有卒者聖人之事能
 過于止是厚于終也又安有失哉故言敦艮吉
艮下/巽上
[005-57b]
漸女歸吉利貞
 漸之進不速而不已也天地之道進皆有漸况人乎
 舉人道而言之則進之漸者无若女之歸也女歸不
 以漸則奔也漸則為歸速則為奔故女歸以漸為吉
 也凡天下之進如女歸之漸无不吉也利貞者女歸
 之道正也固守之无不利矣然聖人制昏禮有納采
 問名納吉納徵請期之節其禮為尤備是以知其漸
 也鴻之進也有于干于磐于木于陸之漸豈不猶女
[005-58a]
 歸之禮乎故卦辭言女歸而爻明鴻漸其義一也伊
 川曰諸卦多利貞而所施或不同有涉不正之疑而
 為之戒者損之九二是也處隂居說故戒以宜貞也
 有其事必貞乃得其宜者大畜是也言所畜利于貞
 也有言所以利者以其有貞漸是也言女歸之所以
 吉而利者以如此貞也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
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005-58b]
 彖言漸之進如女之歸則吉所以明卦辭也葢世俗
 多失漸進之道獨女歸有漸存焉耳進得位者先明
 女歸之漸而後言人之進也凡人之進以漸得位則
 往有功葢其進鋭者其退必速是以无功也進既以
 漸又能以正則可以正邦所謂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何也凡進以漸者必不失正進不以漸而失正者多
 矣孔子于漸進之時又并進以正而言之也其位剛
 得中者言五之徳也止而巽動不窮者言艮以止巽
[005-59a]
 而動是以其進不窮也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則木之生未嘗不以漸也有山
 之髙而木生焉故其髙无窮猶漸之進其進有道故
 亦不窮也進之道何如止而巽是也先有所止不為
 妄進巽而入之則有漸矣居賢徳先有所止也善俗
 巽而入之也徳非一日可成也俗非一日可善也居
 賢徳善俗又漸之義也居賢徳而後善俗葢先自治
[005-59b]
 而後治人彖所謂進以正可以正邦之道也易以巽
 主風教故此言善俗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厲義无
咎也
 易以象言之則一卦一爻之内天地萬物无不具焉
 聖人或取諸身或取諸物獨能舉其一以明之耳理
 不能盡也如艮則取諸身漸則取諸鴻非艮之象不
 在物而漸之象不在人也故卦言女歸象言進位爻
[005-60a]
 言鴻漸互相發明无嫌于不同也世之論象者率拘
 于說卦已言八卦之象其所不言者不能明也况六
 十四卦之象古人未嘗明言之且震為龍而乾稱龍
 乾為馬而坤稱馬坤為牛而離稱牛皆非説卦之象
 八卦无鴻而漸稱鴻故知易之取象天地萬物无不
 具聖人亦不能盡言姑舉八卦之略使後世知所謂
 象者如此貴夫觸𩔖而長之也鴻漸于干者鴻水鳥
 也干水涯也言進之漸未逺于水也君子能安于漸
[005-60b]
 也小子細人也志務速進故以漸為厲危之而有言
 是不知在漸之初未能逺進者其于君子之義无咎
 也何危之有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磐石之可安者自干而磐已𫉬安矣飲食衎衎葢君
 臣相遇安而和樂也與詩所謂嘉賔式宴以衎同意
 漸進之道見于得君之禄安樂飲食雖小子亦无危
 厲之言是以吉也不素飽者不素餐之謂也伊川曰
[005-61a]
 不素飽者君子漸進于上將行其道以及天下豈徒
 空飽飲食而已乎而王輔嗣謂本无禄養進而得之
 其為歡樂願莫先焉孔氏因之曰素故也故无禄養
 今日得之故願莫先也觀此益見伊川先生造次不
 忘于行道二子所養如此而已昔孟子謂樂正子曰
 我不意子學古之道而以餔啜也飲食之事疑于餔
 啜故孔子言不素飽之義以明之而二子以得祿養
 為歡樂豈不異哉
[005-61b]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宼象曰夫
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宼順相
保也
 初二之進也有漸而三則自任以剛其進欲速失漸
 之道是以致凶爾雅髙平曰陸自水而至于陸進之
 甚遠故有夫征不復之象進而比四不正之婦也故
 曰婦孕不育凶然九三之才有進无退患在失中獨
 用以禦宼則利也離羣醜者捨初二同體而進也失
[005-62a]
 其道者比四之不正失漸之道也非所謂進以正可
 以正邦者也順相保者禦宼所以保其𩔖也初二隂
 柔順九三之相保也與䝉之上九利禦宼同義葢他
 无所用獨可禦宼而已䝉之象言上下順者以已獨
 處上衆皆順之也此言順相保者初二順而相保而
 已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

[005-62b]
 六四隂柔才有不足乗九三之剛從而比之非所安
 也故有于木之象桷平衡之柯或得則可安矣安則
 无咎象言順以巽者當不安之際惟巽與順可得安
 寧故也巽權道也繫辭曰巽以行權然六四順以巽
 終為无咎之爻而先言于木不安之象者葢六四之
 象有失有得獨言其得則人將莫知其失而不慎始
 者多矣聖人雖取其善終又欲人之善始是以兼明
 其失得也漸之為卦本明慎始之義
[005-63a]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嵗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之
勝吉得所願也
 陵髙阜也君之象也二五正應君臣同中正之徳宜
 其吉矣然猶三嵗不孕者以三四為之間故也四不
 能間五而能間二九三禦宼之才足以間五然君臣
 同得有間終合故終莫之勝也雖九五之尊猶有三
 嵗之乆者亦為之以漸故也三言夫征不復五言婦
 三嵗不孕以卦辭言女歸吉故以夫婦為言
[005-63b]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儀
吉不可亂也
 先人有言陸當作逵逵者九達之衢雍曰漸進之吉
 至是无所不通矣安與樂皆不足以盡之漸之六爻
 其辭皆聲音相協故初則干言二則磐衎三則陸復
 育四則木桷五則陵孕勝如此則上九為逵儀明矣
 其羽可用為儀者九達之地非止十目所視而已通
 道大都人之瞻仰者衆莫不以為儀表也漸進之吉
[005-64a]
 孰大于是羽者外見之美故人可則而象之也不可
 亂者至美外見獨異于衆人故人莫得而亂之也
兌下/震上
歸妹征凶无攸利
 歸者女子之嫁也妹言少女也少女從長男非正之
 道樂于自進則凶也何所利哉卦辭言征凶者獨歸
 妹一卦然而非樂于自進亦无凶矣王輔嗣以歸妹
 為娣媵故其言曰雖與長男交嫁而係娣是以説也
[005-64b]
 孔氏因之曰以妹從姊而嫁謂之歸妹誤矣娣媵謂
 之媵非歸也孔子言天地之大義謂夫婦也娣媵豈
 能具此義哉諸爻言娣義自不同輔嗣以初九有歸
 妹以娣之辭故以妹為娣媵耳六五曰其君之袂不
 如其娣之袂良孔子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
 良也以見妹稱君而娣為媵矣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
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
[005-65a]
柔乗剛也
 有乾坤則有六子有天地則有男女夫婦天地夫婦
 之義一也繫辭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搆精萬
 物化生故彖以歸妹為天地之大義葢主夫婦生化
 之道而言也歸妹人之終始者夫婦生化之道終則
 有始猶天地之无窮也說以動所歸妹者孔子先言
 女嫁皆曰歸至此論歸妹之卦所以征凶无攸利也
 闗雎之義樂得淑女葢以徳為主而此長男以所歸
[005-65b]
 者妹遂說以動則不以徳矣彼既不以徳而説此又
 不以徳而進是以征凶位不當者卦爻皆不當位是
 以有不以徳進者矣以少女而婦長男非以柔乗剛
 而何宜其无攸利也或謂少女說而動如此則去淫
 奔不逺矣孔子曰説以動所歸妹也觀此則説動者
 男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衛人作氓詩葢言男女无别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
[005-66a]
 相棄背此所謂男女不終之敝也歸妹之義雖非奔
 誘然以長說少志在容色失夫婦之大義其去奔誘
 不逺矣是以君子于此欲思永終偕老之道而戒不
 終之敝也禮曰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所
 謂永終者如此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
能履吉相承也
 初在下賤者之位也上无正應无所歸焉娣之象也
[005-66b]
 自无所歸因人之歸而為娣媵故言歸妹以娣也跛
 能履者娣雖非正亦足以有行猶跛者之能履也故
 進而佐其君則吉恒者可乆之道也娣媵古之道非
 妄為也故可乆吉相承者言娣以進而承君為吉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九二剛中賢女也長男説少女而動則夫之非賢可
 知矣女從男者也夫之不賢女不能制也一賢一否
 眇之象也眇而能視以見九二之獨賢也然夫之不
[005-67a]
 賢豈可變常而從之哉守其幽獨之操不為不賢之
 人奪其志可謂女子之貞者矣斯其所以為利也故
 曰利幽人之貞九二葢能獲其利者非才不足而戒
 之也幽人亦女子之象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六三之女不正也不正之女人之所棄故難其歸而
 有待也雖有待而終難其歸固不若反歸妹之義而
 從娣媵之事也未當者居位未當是以不能有所歸
[005-67b]
 而待也下卦惟九二得中有歸妹之象初居下位三
 失正徳故為娣媵義殊不同而謂一卦皆為娣媵之
 象則非也娣媵非天地大義安足以盡歸妹之象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三之與四其不當相似而辭有不同何哉葢六三以
 柔用剛又為過中而九四以剛用柔有未中之義是
 其所以不同也以其不當无應亦不免愆期有待而
 已其歸終有時故无反歸之事象言有待而行者行
[005-68a]
 如詩言女子有行是也又以見所以愆期者在我有
 所待非人不求之也以是知過中與未中用剛與用
 柔其不同如此所以繫辭言三多凶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

 六五以柔居尊得謙下之道故為帝乙歸妹與泰之
 六五同意此王姬下嫁之象帝而稱乙亦言其謙柔
[005-68b]
 也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者君謂妹也妹以徳
 自飾不以服飾為事故不如其娣之袂良也詩序言
 王姬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
 雝之徳則詩人所美者繫乎肅雝之徳不獨取于車
 服也月幾望者不自滿假之意也其娣袂良猶能謙
 下而无嫉妬之心葢樛木逮下之義也帝乙歸妹下
 于其夫也月幾望下于其娣也夫如是吉孰大焉故
 樛木之詩每章必以福履終之是亦月幾望而繼以
[005-69a]
 吉之義也月隂類也小畜上九曰婦貞厲月幾望則
 月為女子之象矣其位在中以貴行者天下未有不
 得中而能謙下于人者六五之位在中也以尊歸卑
 是以為貴行也惟在中故能不失貴行之義聖人之
 意尚徳而已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實
承虚筐也
 上六居一卦之極失謙下之義无以奉祭祀則非夫
[005-69b]
 婦之道矣故稱女士焉未嫁曰女未娶曰士筐所以
 載實也承筐无實失婦道也禮云血祭盛氣也親割
 牲而无血失夫道也夫不夫婦不婦何所利哉是以
 夫婦之道有不能永終者以此聖人貴其知敝故夫
 夫婦婦而家道正矣言无實无血无攸利于上六之
 爻皆不能永終之敝也
 
 郭氏傳家易說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