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33 郭氏傳家易說-宋-郭雍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郭氏傳家易說卷四
             宋 郭雍 撰
  下經咸人恒睽遯蹇大壯/家 解 晉/損 明夷/益
艮下/兌上
咸亨利貞取女吉
 易卦六爻皆相應者有泰否咸恒損益旣濟未濟八
 卦雖名義各有所主而其為道皆大咸以感為義蓋
[004-1b]
 无所不感故謂之咸感而无不通是以言亨咸无不
 亨上也利貞以感次也夫婦之感人倫之始人道之
 大也是以以咸取女則无不吉然序卦言天地萬物
 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皆有咸之道者也聖人明
 人道故卦辭以男女為言而彖并天地萬物言之所
 以盡卦之象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
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
[004-2a]
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

 伊川曰柔上變剛而成兊剛下變柔而成艮故曰柔
 上而剛下雍曰咸自否来六三上而成兊是柔上也
 上九下而成艮是剛下也柔上而剛下謂二爻之變
 也變所以成艮兊二氣感應相與之道止而說咸感
 之情也男下女内外之象也自咸感至男下女同釋
 文王之辭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所以盡明一卦之
[004-2b]
 象夫天地非感不能生萬物聖人非感不能平天下
 則咸之為感雖天地不能外是又豈止男女夫婦而
 已哉故由所感以觀之大而天地細而萬物其情皆
 可得而見此咸所以通三才而无間不獨以感人心
 為道也然文王之辭舉其微而著者孔子極其大與
 幽逺言之然後咸之道備孔子曰文不在兹乎信不
 誣矣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004-3a]
 山生物也澤利物也天地之大亦相感而後萬物化
 生況山澤乎是宜交感而後生利萬物也君子法之
 以虛受人唯虛故受受故能感不能感者以不能受
 故也不能受者以不能虛中故也充虛中之道故至
 于无所不感无所不通然後盡咸之道矣聖人寂然
 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蓋本諸此言虛者本山澤
 有容之義盖卦无虛之象而咸有虛之義也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004-3b]
 咸之名卦蓋取六爻无不相感故合一卦論之則足
 以見天地萬物之情自六爻觀之則所遇所感不同
 其咸分矣不足以見其大全猶耳目手足之用不同
 又安足以識人之大體哉各言其手足耳目之一用
 可也故咸之諸爻皆不能盡充咸之義各舉其一偏
 言之也初之感四其感未深有志于感而已故曰志
 在外也外四也易之六爻上為首而初為足故初言
 拇而上言輔頰舌也然天地男女皆以二氣相感而
[004-4a]
 六爻言拇言腓雖一物亦有感而後用于此見萬物
 之情无所不感矣又非特天地男女二體而已
六二咸其腓雖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咸之道至難言故文王明之以男女夫婦之道而六
 爻又以人之一身取義盖因其易明而可言者也然
 自拇而腓腓而股股而心心而脢脢而頰舌自下而
 上之象也腓腨腸也在足之上股之下腓動則足舉
 而股隨之足之力本諸此為下體之要下卦六二之
[004-4b]
 象實似之二居止之中腓為動之主吉凶之責在此
 是以吉凶之義特在夫動止之間耳雖涉妄動之凶
 苟能居而止之亦不害順感之道咸之六爻雖其應
 皆順然妄動求感失居正虛受之義尤非艮止之宜
 聖人戒其違時是以不若居吉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
隨人所執下也
 足之力在腓而行之用在拇股无所事隨之而已所
[004-5a]
 應在上所隨在下以是而往能无吝乎九三居止之
 極亦以隨人尚不能處是其所執愈下者也以其不
 能自動而隨人故特曰吝苟自動則凶矣君子于行
 止之間有道存焉孔子可以止則止至公山佛肸之
 召欲往而不往是以无九三執隨之吝有六二居中
 之吉也然則咸腓之動往吝之隨不得不深為之戒
 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
[004-5b]
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四失位過中非吉之象而咸道利貞九四之感初
 出于貞又以說道感人人之所願從故吉也吉則悔
 亡矣許叔重以憧憧為意不定此言憧憧則其感无
 定也朋從爾思言其類從而感也然思之所及者能
 感而從之思所不及者則未從也且天地之間往来
 者非一豈志意之所能盡虛己聽之可也而欲皆以
 心思感之是以憧憧无定蓋不知咸之大有在于何
[004-6a]
 思何慮者也象言貞吉悔亡未感害者言九四本无
 貞吉悔亡之道而在咸則未為害者咸道利貞故也
 憧憧固不足以盡往来相感之道故未為光大往来
 之道繫辭言之詳矣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子夏傳曰在脊曰脢蓋感于不思不動之地其道優
 矣是以无悔然不能捨脢之感而志夫體之大全未
 足以盡君人之道故曰志末也君人之道如之何感
[004-6b]
 人心而天下和平是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先人曰易稱近取諸身獨咸艮二卦言之為詳而其
 成終者特異豈非咸極于說而艮終于止而已耶觀
 艮其輔言有序為可見矣雍曰咸之六爻莫善于脢
 莫不善于頰舌口舌感人小人之道也故中庸言聲
 色之化民末矣是以聖人不為也然咸之道以身觀
 之以男女觀之以聖人和平天下觀之以天地萬物
[004-7a]
 觀之皆可得而見特舉其至近而易明者則莫若人
 之一身故六爻取象如此
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咸恒二卦六爻剛柔皆應而名義不同者咸以男下
 女交感之義也恒男上女下夫夫婦婦之常道也交
 感時焉而已故曰取女吉夫夫婦婦可久之道也故
 曰恒久也其道可久斯无不通无不通則无過舉内
[004-7b]
 利以固外利以行此其所以為恒也王輔嗣曰恒而
 亨以濟三事也後之諸儒竟分三事其說不一然恒
 之卦辭止有二義輔嗣誤以為三以彖觀之恒亨无
 咎利貞一也久于其道之謂也利有攸往一也終則
 有始之義也久于其道天地同也終則有始日月四
 時同也是孔子以為二義也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
恒恒亨无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
[004-8a]
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
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
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恒自泰来故伊川以乾之初上居于四坤之四下居
 于初二爻剛上柔下成為震巽盖非謂震為剛而巽
 為柔也若以上下二卦為剛柔則易之柔上剛下剛
 上柔下之卦居其半矣不當獨于咸恒言之也是故
 剛上柔下言初四二爻成震巽之始也雷風相與言
[004-8b]
 震巽可久之象也巽而動言震巽可久之才也剛柔
 皆應言六爻可久之道也有是四者是之謂恒恒亨
 无咎利貞久于其道之所致也雖天地之大不能外
 此故必恒久不已然後為天地利有攸往者恒道无
 終窮无終窮則往无不利猶日月久照四時久成皆
 終則有始之道聖人之道天地恒久不已之道也其
 所以化成天下亦如日月四時是已使有終无始則
 日月亦不能久照變化亦不能久成聖人亦不能化
[004-9a]
 成天下矣故彖言所以為恒者四剛上而柔下雷風
 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是也又言恒之所以為道者
 二久于其道也終則有始也久于其道雖天地亦如
 之終則有始雖日月四時亦如之此可以見天地萬
 物之情矣咸恒六爻之才皆不及疑二卦之義非大
 故孔子于彖皆以天地萬物之情終之使後世學者
 不以小道觀之也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004-9b]
 方猶道也君子所立不可易易則不可常矣是以顔
 子拳拳服膺而弗失之也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進道有漸而後可久在恒之初浚而深求非其道也
 孔子曰欲速則不達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是豈
 可久之道乎以是為貞則凶矣不達退速之道何所
 利哉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004-10a]
 可久之道无它焉中而已矣過猶不及皆非可久也
 故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九二位雖失正非无
 悔之象能久于中則其悔亡矣九二无他辭特曰悔
 亡蓋見止于守常无他事也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恒其徳无所容

 人之于徳也過中則不恒不恒則日入于小人之域
 是以為機變之巧无所用恥焉雖或承之羞亦忍而
[004-10b]
 固守方自以為得計而不知恥是可鄙也孔子曰人
 而无恒不可以作巫醫蓋言不能容身于巫醫之賤
 況事君治民之職乎故曰无所容也伊川曰或承謂
 有時而至也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居可久之地故能成可久之功居非其位而望其功
 是以没世窮年而終不可得也其九四田无禽之謂
 歟初六以柔求深自用之過者也九四剛而不中居
[004-11a]
 非其位不能自用以有獲者也皆非恒道語之聖人
 久于其道則失之逺矣
六五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
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先人曰柔而在中位有餘而才不足稱也能恒其徳
 婦人則吉夫子則凶何也婦人從一而終可也夫子
 制義從婦之義可乎是以伯夷聖之清孟子謂之隘
 宋伯姬守禮而不去孔子取其恭于此可見矣
[004-11b]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先人曰居震之極以動為常窮而不知變者也是以
 言其得失則凶語其道則終无功矣
艮下/乾上
遯亨小利貞
 古之人有大徳而无其時則遯方二陰浸長進而之
 否不利君子之時進則否而遯則亨也乾健也艮止
 也有剛健之徳而止于上者大畜也有剛健之徳而
[004-12a]
 止于下此其所以為遯也孔子之徳與天同矣而可
 以止則止遯之義也小利貞者可小事也是以孔子
 乘田委吏中都司宼皆屑為之至孟子為齊卿其道
 皆止于一國一邑一職之間在聖賢皆謂之小事也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
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常人之亨以得位失位言聖人之亨進退皆以道言
 道不必位亨雖遯亦亨也故曰遯而亨也剛當位而
[004-12b]
 應五之應二也與時行者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是為
 遯之義雖聖人亦不能自必也小利貞浸而長者陰
 浸而長不可大事之時也不可大事而彖言大矣哉
 者蓋有天徳而止者謂之遯不然困窮逃難而已非
 聖人所謂遯也此遯之時義所以為大也雖堯舜授
 受亦不過于遯而已矣聖人懼人之不知天徳之大
 徒以逃難避仇逺迹山林者皆謂之遯則遯之為義
 小矣故特曰遯之時義大矣哉也遯之小利貞暌之
[004-13a]
 小事吉不知者遂以為小而不思也故孔子明其大
 而後知小利貞者有大義存焉小事吉者有大用存
 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逺小人不惡而嚴
 遯之為象取二陰浸長而消陽君子見幾而作故卦
 謂之遯天下有山盖備二體之象非是名卦之意易
 如此類者亦多矣君子當遯之時畏小人之害道志
 在逺之而已雖山林江海為逺害之地然亦有以道
[004-13b]
 逺之者逺之之道何如不惡其人而嚴其分是也孔
 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疾之則惡也不惡則
 不疾矣孔子曰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又曰君
 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皆嚴之謂
 也自古山林江海遯世之士多矣獨遯以道者孔孟
 而已若夫君臣授受亦有遯之道者蓋臣道上行君
 不得不為之遯也知其道而遯者堯舜也不知其道
 而固有者桀紂也然非舜禹湯武而遯則篡矣
[004-14a]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易道貴早辨而君子欲知㡬故自履霜堅冰之後早
 辨之道言于初者多矣而遯之初六獨止而不知去
 不能早辨者也故曰遯尾厲遯尾者遯之後時也為
 遯之尾是為難之首也其危宜矣勿用有攸往者言
 處遯尾之道雖危而災猶可避也蓋往之義在我能
 止而不往則何災之有故止而不退則為厲止而不
 往則无災矣用靜吉之時也
[004-14b]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象曰執用黃牛固志

 六二柔順中正上應九五可謂得君之臣矣而猶執
 用黃牛固志何哉方遯之時小利貞不可大事勿用
 有攸往雖應于君而遯之志不可不固也是以孔子
 于定哀孟子于齊梁非无應也而其道不可少貶以
 從時好者所謂固志也六二為下體艮卦之主知時
 止而止故稱執焉柔順牛之象也中正黃之象也不
[004-15a]
 能執用黃牛則見利忘義終不可大有為于天下而
 自喪其徳多矣勝說或如字或作脫易以說為脫者
 有矣此義實近之而其言似膚淺故先儒有不從者
 也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遯以艮止故六二止于下以固志九三過于止而係
 于遯也係于遯而不知變是以疾困而危其江海避
[004-15b]
 世之徒歟畜臣妾吉者是道也施之于家則可施之
 于天下則不可若是者君子謂之隘其可大事乎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遯自九四而上其遯皆美盖乾徳剛健中正何適而
 非美乎九四好遯所謂遯世无悶者也潛龍之義也
 君子安之故吉小人汲汲于富貴戚戚于貧賤一不
 得志將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又豈能好遯而安之
 哉故曰小人否也
[004-16a]
九五嘉遯貞吉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先人曰堯授舜舜授禹雖曰天之厯數在爾躬其為
 嘉遯之志則一也故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其是
 之謂乎雍曰九五剛健中正道全徳備舉遯之事莫
 美于斯故曰嘉遯貞吉以正志者道至于此與時為
 對隨而不流无係也无執也无好也不事于外正其
 在我者而已矣此其所以為嘉也上非堯舜下非孔
 子皆不足以與此
[004-16b]
上九肥遯无不利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肥者道之充實也道之充實放諸四海而準孟子所
 謂至大至剛塞于天地之間者何所往而不利乎以
 是道而處遯世故无所係好其于進退綽綽然有餘
 裕矣夫何疑之有當遯之極所謂知變之大人也遯
 之時義觀九五上九可見
乾下/震上
大壯利貞
[004-17a]
 泰之辭言小往大来而彖則言天地上下陰陽健順
 君子小人以極大小之類大壯之象四陽過中名卦
 之義實取于大也雖天地亦大者之壯非獨人事而
 已與泰言大来无以異也故彖曰正大而天地之情
 可見矣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凡天地萬物大者之壯俱為大壯徒用壯而已非大
[004-17b]
 壯也徳之大者无踰于天自人道言之人得天徳而
 動壯之所以大也且彊梁以動者雖无不壯其或窮
 人欲而滅天理則性善梏亡天徳于是失之矣雖壯
 而非大也故必得天之剛徳而動而後謂之大壯大
 壯利貞者大者之正也大者天也正則天之徳也天
 地之情于斯可見況人道乎孟子謂齊宣王曰王請
 無好小勇夫撫劔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
 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惟孟氏深明大小之義諸
[004-18a]
 子未之或知也故言文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豈所
 謂大者之壯歟若匹夫匹婦自經于溝瀆何其小哉
 聖人以羊譬壯深見小人之情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天下雷行為无妄雷在天上為大壯无妄之動以天
 則天徳及物之時故象言茂對時育萬物大壯先天
 而後動在人則盡心知性則知天之時期不失中庸
 所謂天命之性者故象以非禮弗履為言也且壯者
[004-18b]
 君子所以勝己而小人所以勝人孔子告顔淵以克
 己復禮勝己之道也旣勝己之私則无適而非天矣
 是為壯之大者也小人不知勝己至于窮人欲而滅
 天理何大之有是以九三祗以用壯言之然有大壯
 之弗履以成己然後有无妄之育物以成物二者之
 道相為終始亦猶中庸言天命之性率性之道而後
 曰脩道之謂教盖性與道成己也而敎所以成物也
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004-19a]
 壯于趾者用壯之始也始而用壯必終于凶矣有孚
 者信其必以凶窮也凡爻辭獨言壯者謂小人之壯
 皆非大者壯也
九二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卦辭言利貞然得其貞者九二也九二之貞謂固守
 大壯之道也天之徳以剛中為正九二以剛居中是
 以能固守而貞吉也居卦之下位為不足未能究天
 徳之用故特曰貞吉而已蓋非禮弗履之士也
[004-19b]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
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剛至三而壯矣小人務勝人故喜壯而用之君子務
 在勝己之私不失天命之性是以勿用壯于外也以
 用壯為正則危矣羊狠而喜觸用壯之象也觸藩羸
 其角用壯而厲也其厲如此凡以小人不知壯有天
 道之大故也君子用罔者君子罔以壯為用也先儒
 或為羅罔之罔失之矣
[004-20a]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象曰藩決不
羸尚往也
 剛至四而愈壯而曰貞吉悔亡何哉盖四居上體之
 下能捨衆剛而與上有承柔載上之志是以貞吉悔
 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也然九四之壯雖非大
 壯特用得其宜耳輿輹當用壯之物也又況大輿之
 輹乎壯于大輿之輹是為得其宜也得其宜故貞吉
 悔亡藩決不羸君子之所以能任重者以此伊川曰
[004-20b]
 輹與輻同虞翻為腹非也
六五喪羊于易无悔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羊之用壯无異于小人不務勝己于内而欲觸物于
 外一往若此其害深矣是以非禮弗履之人務在克
 己而喪其羊也克己喪羊亦人之難能而六五初无
 甚難則其无悔宜矣位不當者徳不足而位有餘不
 能究天徳之大以成堯舜三王之治徒喪羊无悔僅
 能成己而已
[004-21a]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象曰不
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居動之極以柔用壯雖无羸角之厲而進退不能何
 所利哉不能遂者進不足以勝人也不能退者退不
 足以自勝也此豈不能審于度徳量力之事者歟故
 曰不詳也聖人兢兢業業其難其慎以不矜不伐為
 己任又安有用壯之厲乎是以艱則吉也
坤下/離上
[004-21b]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伊川曰晉以其明盛故不言亨順乎大明故不戒以
 貞不待言而其徳可知雍曰彖言晉進也雜卦曰晉
 晝也則知晉之義不止于進盖言明以進故曰晉漸
 以進不謂之晉也晉卦取名之義與大有略相類大
 有火在天上君道也故為大有晉明出地上臣道也
 故為晉君臣天地之象雖不同其欲以明徳居上則
 一而已且以人臣之進獨備一卦之義則臣道之至
[004-22a]
 大者非康侯安足以當之易之卦辭唯晉為異專以
 康侯為義是以不及其他也康侯如是其亨利貞可
 知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
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明出地上二卦之象也順而麗乎大明晉之義也柔
 進而上行成卦之序康侯之徳也其徳柔順而明故
 下能康一國之民而為之主上能致王之寵而錫馬
[004-22b]
 蕃庶晝日三接也車馬重賜也三接數接乎上也在
 國能康一國之民則進而麗乎大明斯足以康天下
 矣古之人文王是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徳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自古以明為君徳之大堯舜文
 王皆是也而晉為臣道自昭明徳何哉盖侯有君人
 之道有明徳自昭而柔順上行然後備晉之義可以
 謂之康侯不如是雖使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亦非晉
[004-23a]
 進之道不得謂之康侯矣古之人莫不務明明徳于
 天下為君為臣亦豈有二徳哉是以伊尹言咸有一
 徳武王言同心同徳則晉之象言自昭明徳不為過
 矣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晉如摧如獨行
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在卦之初為進之始有可進可退之義能不以進退
 為慮唯固守明徳柔順上行為臣若此能无吉乎罔
[004-23b]
 孚者雖以明徳自任而初之時名實未加于上下未
 足信于人當是時也進退之際旣已處之裕然何咎
 之有若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是也獨行正
 者獨以明徳上行而固守為正不以進退為慮也未
 受命者无官守言責之時孟子所謂吾進退豈不綽
 綽然有餘裕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
福以中正也
[004-24a]
 六二柔順中正為臣之道莫美于斯而曰晉如愁如
 者蓋小人以進為喜而君子以進為懼故召公為保
 則不悅正考父三命而傴俯兹其所以順而麗乎大
 明歟是以旣貞且吉受介福于其王也孔子言諸侯
 長守富貴之道則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則晉如愁如而受兹介福也宜矣此爻之義與卦辭
 相類盖言侯之受錫福于王者母字无别義亦衍字
 也
[004-24b]
六三衆允悔亡象曰衆允之志上行也
 在晉之初名實未加未孚于人至三則忠順不失以
 事其上也久矣于是乎衆允之也雖非中正疑于有
 悔及衆允之時則悔亡矣三之上行有嚮明之志所
 謂順而麗乎大明者是以衆不為疑而允之也故曰
 志上行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離以明為徳而火以暴為失故離之九四有突如其
[004-25a]
 来如焚如死棄之象晉之九四與離同位雖順徳在
 下不至于焚如之暴然當晉之時不免有貪位慕祿
 之失也鼫鼠貪而畏人者也守此道以事上能无危
 乎位不當者旣未進六五之明又過三陰之順以剛
 自進故不當也晉之六爻无凶獨四以貪而厲上以
 伐而吝盖才有餘而徳不足者豈若初二三五之昭
 明徳也哉是以聖人徳之為貴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
[004-25b]
慶也
 君道无他焉在中與明而已六五居中何悔不亡又
 唯自昭明徳而一己之失得勿恤于外盖君子失諸
 正鵠反諸其身之道也如是則何往不吉何行不利
 乎象言往有慶者人君勿恤一己之失得獨以離明
 自昭所謂一人有慶兆民頼之者矣孟子告滕文公
 曰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
 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失得勿恤之意強為善也謂
[004-26a]
 之強為善亦自昭明徳之義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无咎貞吝象曰維用伐邑
道未光也
 角上窮之物位進而上窮亦危矣然晉非止于進而
 已明順之義存焉是以可用伐邑也然自危則終吉
 自危者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義不得已而用之非
 好攻戰而樂殺人也是以无咎不然則旣伐邑而厲
 不亡幸矣何吉之有至于伐邑則明徳之昭已或虧
[004-26b]
 蔽故象言道未光也固以伐邑為貞不知明徳之虧
 非吝而何是以春秋无義戰彼善于此聖人无取焉
 然則齊晉之霸方之康侯其未優乎
離下/坤上
明夷利艱貞
 聖人之徳惟明為大有明徳以在上大有之君是也
 有明徳以居下晉之臣是也明夷者明傷也故為明
 徳遭難之時非聖人其難其愼用晦而明殆且傷矣
[004-27a]
 所以利艱貞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
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在易卦彖之辭異者獨晉言康侯明夷言文王箕子
 革言湯武是也蓋康侯能盡晉之義故文王言之以
 見卦之徳與人之徳一也孔子明文王之意故繼以
 湯武文王箕子為言然明夷之彖自分二義文王箕
 子之道蓋不同也孔子曰文王旣没文不在兹乎文
[004-27b]
 明言文王有明徳所謂内文明也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商所謂外柔順也文王盡坤離之義所謂得
 明夷之大者矣箕子用晦而明得其艱貞而已此文
 王箕子之辨也觀其與微子比干自靖自獻于先王
 所謂内難而能正其志也自為之奴卒陳洪範所謂
 艱貞用晦而明矣明夷大象獨為聖人明徳遭難之
 事初无衆人之象故正言文王箕子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
[004-28a]
 離日也方其明出地上晉晝之時也及其日中照天
 下則為豐矣至于明入地中而後為明夷夷之為傷
 非毁其明也晦其明而已晦其明則有終明之道是
 以艱貞之君子所以能用晦而明也然日所以照臨
 下土故君子之莅衆者其象以之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卦之初爻皆有進无退而明夷之初聖人三釋之其
[004-28b]
 辭皆不能果于進者以明傷之時其義不可果于進
 而其勢亦不得進也何謂三明夷于飛垂其翼一也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二也有攸往主人有言三也且
 譬之鳥焉欲進則飛之疾而今言垂其翼者以明明
 傷之時義不可進也知義不可進而不進是為初九
 垂翼之道也此戒于未進之前也君子當斯時而欲
 有行是自取困窮之道象言義不食者君子于行義
 有不得祿食之象然則三日不食自取之也此言勢
[004-29a]
 不得進而自取困辱也苟不知勢之不得進而終欲
 有所往是以至于主人有言主人主我者也主人有
 言則難將作矣故聖人欲垂其翼于前不欲主人有
 言于後斯能用晦而明矣是以辨之于初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
則也
 離之所以為明者以二也明夷之時初則以進為傷
 二則不進亦傷矣不用其明則其傷淺故有夷于左
[004-29b]
 股之象雖傷于左股而有用拯之道用拯之道健順
 則吉故言馬壯吉馬壯猶明夷于飛也順以則者猶
 垂其翼也以是知明夷之道固不能一于明亦不可
 一于晦也六二以柔順中正至明之才是以能順時
 不違則以盡用拯之道而獲吉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象曰南狩之志
乃大得也
 伊川曰九三離之上明之極也又處剛而進上六坤
[004-30a]
 之上闇之極也斯義也其湯武之事乎湯武非利人
 之天下也去其害而已南在前明方也狩畋而去害
 之事也大首謂闇之魁首上六也三與上相敵應為
 至明克至闇之象不可疾貞謂誅其元惡舊染汙俗
 未能遽革必有其漸故酒誥云又惟殷之迪諸臣惟
 工乃湎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敎之是也雍曰初九其
 傷未至六二其傷已至九三則其傷已過矣濟之以
 剛明上進之才是所以南狩而大得志也不可疾貞
[004-30b]
 者離之性失之過則暴故戒之以此伊川謂九三為
 湯武則夷于左股者其文王乎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象曰入于左腹
獲心意也
 伊川以六四為陰邪小人居高位以柔邪順于君者
 也雍曰小人之事其君也務引其君于不正之道然
 後能獲其心意而作威福于天下也大學之道欲明
 明徳于天下者必先正心誠意而後可以治國治天
[004-31a]
 下是以明君務知本而後小人不得啟其邪心又烏
 有入于左腹獲心意之事哉明夷之君暗主也暗主
 不知正心誠意故小人得以不正之道乗間而入以
 獲其心意適所以喪其君之明也好大喜功者以攻
 戰入之好貨財者以聚斂入之好奢侈者以土木文
 繡入之好淫泆驕樂者以鄭衞聲色入之故入于左
 腹言投其不正之道也明夷之心暗主之心也于出
 門庭作威福于天下也君子務引其君于當道而格
[004-31b]
 君心之非小人則務投其不正之道而得其心意以
 作威福君子小人之事君其辨如此是以爭臣多君
 子而功利之臣多小人此爻盖言小人以不正之道
 傷君之明為義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彖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君子以正道處己而以道之權濟時明者聖人之正
 道也用晦而明者權也雖權而其明未嘗息者箕子
 之明夷是也當明夷之時不知用晦而明則見傷必
[004-32a]
 矣此箕子所以為利貞也五為尊位以君臣之分言
 之則君也以君子小人言之則君子也故君子處晦
 與人君處晦皆同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
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明夷之極一于晦也故言不明晦不明而晦則非若
 于飛垂翼者也又非用拯馬壯之道也其明息矣聖
 人原始要終言之故曰初登于天後入于地入于地
[004-32b]
 所謂不明晦而明之道失矣
離下/巽上
家人利女貞
 大學言古之欲明明徳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
 國者先齊其家故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則一家之治所以為治國治天下之本也而家人之
 道亦與治國治天下之道皆一也齊家自夫婦始故
 舜觀厥刑于二女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然則利
[004-33a]
 女貞者又家道之本也此與詩首關雎言后妃之徳
 同意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人之名卦以二五也二五正男女之位而曰天地
 之大義者由人事言之則男女所以為家人自道言
 之則天地男女一也故男女正有天地之大義存焉
[004-33b]
 然聖人畫是卦而名以家人者豈真一家之事而已
 哉内之修身外之治國治天下大而至于天地之義
 舉家人皆足以明之道之要者无以易此此聖人名
 卦之義也且家人之義以正家為主正家之主尊而
 嚴者父母也父母盡尊嚴之道以正一家則父父子
 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矣家正則國治國
 治而天下定其道一也故孟子曰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
[004-34a]
 焉善推其所為而已善推其所為斯足以究正家而
 天下定之義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風外也火内也風自火出由内而之外也修身内也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是猶風自火出之道也言有
 物而行有常君子之修身也非禮勿言則言有物矣
 非禮勿動則行有常矣是以乾之九二自庸言之信
 庸行之謹終至于盡君徳家人自言有物行有常終
[004-34b]
 至于正家而天下定其義一也故孟子言國之本在
 家家之本在身又曰大人者正己而物正也其是之
 謂乎
初九閑有家悔亡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此聖人防微杜漸早辨之
 道也苟亂而後治之危而後保之不亦晚乎家人之
 道能閑于初故能有家而悔亡象言志未變者治家
 之道志于家道未變之初所謂制治于未亂故能終
[004-35a]
 无變也有家如此有國者亦无以異矣
六二无攸遂在中饋貞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彖言夫夫婦婦六二所謂婦婦者也婦人從夫无遂
 事婦之道也居中主饋婦之職也詩所謂无非无儀
 唯酒食是議是也二者六二之所以貞吉也然正家
 者夫也從夫者婦也故以順巽為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004-35b]
 嗃嗃剛嚴之意也嘻嘻歡悅之情也剛嚴之道悔厲
 由生雖非中道而終吉无凶歡悦之情固人所喜而
 以恩掩義分日以亂情愛雖隆終吝之道也九三過
 中故或悔厲然聖人之道貴有終與其失家節而終
 吝固不若終吉而悔厲未為失也由是而言則閑家
 之道當以嚴分為先此家人所以稱嚴君歟然有嗃
 嗃之嚴使无悔厲雖王假有家之道不過于此是雖
 非九三所能盡實自嗃嗃積而致之耳
[004-36a]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君子修身齊家由内出外至于巽體家道成矣故六
 四富家大吉九五王假有家上九威如終吉也六四
 之富豈金玉布帛而已哉盖必有其道矣其道何如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是也家道之富无以
 加于此故其為吉莫大焉然得其道謂之順失其道
 謂之逆父父子子順也父不父子不子逆也彖言家
 人家道正則父子兄弟夫婦各安其分而无逆焉故
[004-36b]
 曰順在位也在禮亦曰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
 肥也易之所謂富猶禮之所謂肥也禮以人之肥家
 之肥國之肥天下之肥是謂大順象言順在位則禮
 之大順是也齊景公曰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夫有國有家者以有粟
 為國矣而有不得而食者其富有甚于粟也孔子于
 家人之彖言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及對景
 公則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則知家人之道推之國
[004-37a]
 則國治道一而已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九五父道也父母為嚴君故父與王其道一也況家
 國之治寧有二乎是以非王道之至不足以有家非
 有家未見其能正天下也此家人之道所以正家而
 天下定矣勿恤吉者王假有家毋憂天下之不定也
 天下定則吉孰大焉然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
 婦同大順而无逆焉者交相愛之義也
[004-37b]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家人之始在于閑及其能成在于信究終始不可變
 者威如之吉而己威自我出也孟子曰家之本在身
 故威如之吉克保其終者非反諸其身盖不能也象
 旣明言有物而行有常而此又言反身之謂者家人
 之道所以成始成終者修身而已且恩愛人之常情
 父子兄弟夫婦之間所不能无而過之者多矣至于
 明信嚴分或為情愛所奪則家人嚴君之義未盡其
[004-38a]
 道故上九以有孚威如終之威如之吉未備君子必
 自反也然是道也内之則可以正心修身外之則可
 以治國治天下惟明家人終始之義允執其中而内
 外之道至矣是以詩首關雎則見文王化天下之道
 所謂王假有家者也聖人序詩之意蓋亦深矣
兌下/離上
睽小事吉
 有睽之事有睽之時睽本小人事而大人有睽者遇
[004-38b]
 睽之時也遇睽之時大有為亦難矣是以小事吉盖
 睽之常也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
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
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火澤无相得之性二陰有難和之情所以為睽火性
 上今動而上澤性下今動而下方之天水違行盖其
[004-39a]
 小者雖不成訟亦為睽也然澤中有火謂之革上火
 下澤謂之睽革以不相得之性上下相交火自下而
 上澤自上而下其勢必遇而相息又不若睽之相違
 而不遇也小事吉者自卦論之初說而終明其道非
 睽也自爻論之六五上行得中而下應九二之剛其
 事非睽也其為吉也宜矣凡卦皆二義睽之彖先言
 睽之所以為睽之道也後言睽之時用則聖人用睽
 之時也睽非大人事故上言小事吉而聖人有用睽
[004-39b]
 之道故下言大矣哉盖文王言其常而孔子極其用
 也非孔子不知其大也天高地下睽也男尊女卑睽
 也萬物散殊亦睽也天地雖睽不害于同事男女雖
 睽不害于通志萬物雖睽不害于事類盖睽之道必
 體睽而用合然後有濟孔子懼人不明其大故特曰
 時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上火下澤異之象也聖人用睽有道存焉然用同者
[004-40a]
 用睽之道也故大舜善與人同同也有天下而不與
 焉異也柳下惠不羞汙君不辭小官同也而曰爾為
 爾我為我異也故君子以同而異為用睽之道也孔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盖言不同于小人之事也此言
 君子以同而異盖言同于道也故言同雖一而為事
 道則異矣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象曰見惡人以
辟咎也
[004-40b]
 初九无應有悔之象居睽而說道存焉故悔亡也喪
 馬初睽也逐之則成其為睽不可合矣勿逐自復用
 同而復也惡人與已異者也見之所以同而異也能
 同而異何咎之有栁下惠曰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
 裸裎於我側爾焉能凂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
 自失焉象所謂同而異而初九見惡人其義一也見
 者遇之而勿絶之辭非必欲見之也子見南子之見
 是也孔子初不見陽貨盖以從大夫之後不敢先也
[004-41a]
 在魯衞之禮不同非不見惡人者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在睽諸爻皆以見遇為言是以君子貴夫同而異也
 二五正應雖睽易合盖男女通志之義故遇主于巷
 也說文言巷里中道也里中之道出門則遇之言遇
 主之易也方睽之時遇主之易而无咎者不失正應
 之道故也古之君子難進易退況睽之世乎孟子曰
 君子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苟不由其道則
[004-41b]
 其進易矣九二遇主于巷若甚易然疑其類于不由
 其道者故象特言其未失道也初九之无咎異于時
 九二之无咎同于道故不待喪馬勿逐而後自復亦
 不待見惡人而後可辟咎也同人曰出門同人又誰
 咎也睽之九二實似之
六三見輿曵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象曰見輿
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六三陰柔居二剛之間當睽之世欲求速合盖亦難
[004-42a]
 矣故有見輿曵其牛掣之象見輿曳欲從而求合也
 其牛掣則違而致睽也時之方睽動輒乖異豈人力
 也哉天道然也然六三致牛掣之睽豈六三之罪耶
 時使之然故曰其人天且劓譬猶无妄之災非人所
 致孟子亦曰行止非人所能也无初者遇二剛而不
 得進也有終者睽道終極則反而從應也象言位不
 當者以陰位柔急于求濟故見輿曳而欲從焉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004-42b]
 天下之勢合則衆睽則孤凡睽皆然而獨于九四上
 九稱睽孤何哉盖上居睽極四近君而不得非若初
 之自復二之遇主三之有終也故稱睽孤焉處孤之
 道不過于求人以自助而已故求善士而相與以誠
 則雖危无咎矣所謂徳不孤也王輔嗣以初亦无應
 獨立同在體下同志者也故交孚无咎其志得行伊
 川曰元夫猶云善士也初九悔亡則處之至善者矣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004-43a]
 處睽之世已為悔矣六五以柔自將又悔之道也得
 其正應能下賢焉故悔可亡厥宗二也二之應五若
 噬膚然言其易也故二稱于巷五稱噬膚其義一也
 君臣道合則非睽以是而往將有大慶又何咎之有
 睽之道用合而體睽二五盡之故彖言天地睽男女
 睽象言同而異皆一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
宼婚媾往遇雨則吉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004-43b]
 處睽之極故曰睽孤然天下之睽始于疑疑故睽不
 疑則交孚而无睽矣疑者小人之道也聖人无疑也
 睽之成卦本自二女則小人之象明矣故上九極言
 其疑也見豕負塗有之疑也載鬼一車无之疑也有
 之疑疑之始也无之疑其疑甚矣有无无所不疑是
 以張弧以禦之其道乖矣三之應上何寇之有其應
 甚正婚姻之道也故後有說弧之象焉往遇雨則吉
 者陰陽和則雨往而和則有无之際羣疑自釋睽道
[004-44a]
 革矣是以吉也六三陰也上九陽也陽氣下降陰道
 上行故言遇雨見豕負塗猶詩言誰謂鼠無牙有之
 疑也載鬼一車猶詩言誰謂雀無角无之疑也
艮下/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蹇難也見難而知止謂之蹇故蹇為智者之事蹇之
 時得人則濟故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西南得
 朋之地也東北喪朋之地也大人足以濟大蹇者也
[004-44b]
 得人之道先在反已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故貞吉也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
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險而止蒙者之事見險而能止智者之事蹇之與䝉
 用智不用智雖不同其于待人以濟險則一也猶屯
 解不同其于自動以濟險亦一也震之動剛其才足
 以自濟艮之止柔其才不足以自濟故䝉蹇必止而
[004-45a]
 待人也蹇利西南往得中者謂九五也九五朋来而
 中節也不利東北其道窮者寡助之至至于親戚畔
 之道窮可知矣利見大人往有功者大蹇之時雖多
 善士亦不能有濟必大人而後有功也當位貞吉者
 所處知所止則无不當位之失无不當位之失則其
 身貞矣是以吉也古之聖人莫不先于治己故大人
 正己而物正當位貞吉則正已者至矣所以為正邦
 之本也蹇之時用以見大人為主雖乾龍飛見不過
[004-45b]
 利見大人而止耳顧不大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徳
 古之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獨善之道
 无他修徳而已䝉也蹇也皆君子遇險獨善之時也
 故䝉曰果行育徳蹇曰反身修徳也蹇利得朋而反
 身修徳者君子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
 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
 而天下歸之故得朋之道莫大于反身修徳之要也
[004-46a]
 屯之難濟以動故君子以經綸困之難濟以說故君
 子致命遂志蹇之難在止于至善故曰反身修徳難
 非一也故所以濟難亦不能同也
初六往蹇来譽象曰往蹇来譽宜待也
 蹇為智者之事見難而止智也見難而往非智也故
 往則蹇而来則譽也夫知止而止則安榮知止而不
 止則危辱故言来譽来譽雖美未足以究蹇之實用
 故宜有待以濟也
[004-46b]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終无尤也
 六二當位得中上應九五不私其身涉己之難以濟
 君之難非同徳興王之臣不能至也孟子曰畜君何
 尤畜君者好君也夫蓄君之徳濟君之難其志皆同
 无尤宜矣初六以往為蹇六二以蹇蹇為无尤盖九
 五大人也初六非見大人則當止不止則失身六二
 見大人則當往不往則失君此其所以異也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004-47a]
 蹇難之際非見大人則皆當止故往蹇之義皆同反
 者旣往復反之辭蹇自觀来九三復反于内故内喜
 之也初二陰爻故見剛反則喜之伊川謂反猶春秋
 之言歸九三之反實歸也
六四往蹇来連象曰往蹇来連當位實也
 馬氏以連為難故輔嗣謂往来皆難伊川曰来則與
 下同志衆所從附也雍曰往来皆蹇何取當位惟其
 来而能連在下之志故曰當位實也六四之位實以
[004-47b]
 接下為職今得其實矣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節也
 君道居蹇則天下難矣故云大蹇也九五以中正之
 道致匪躬之臣盖所謂反求諸己而天下歸之者也
 故曰朋来大蹇朋来所謂西南得朋之利也故彖曰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以中節者以中自反而致朋来
 也
上六往蹇来碩吉利見大人象曰往蹇来碩志在内也
[004-48a]
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居難之極難將革矣猶能以往為戒慎之至也故有
 来碩之吉利見大人者以居難之極志當濟難徒謹
 失身之戒則乖正邦之義矣故利見九五之大人也
 志在内者謹失身之戒也以從貴者明得君之義也
 内外兩盡其道宜其来碩而吉矣蹇自二至上五爻
 皆當位故彖言當位貞吉其曰来譽来反来連来碩
 者碩大也反身修徳至于盛大則至矣譽則次之反
[004-48b]
 者衆之所喜連則當其實而已方險難之時无悔吝
 凶咎而有譽反連碩无尤中節之得斯其所以為智
 之事歟
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復吉有攸往夙吉
 解者難之解也故動乎險中為屯動乎險外為解解
 與屯為内外亦與蹇為反復故蹇利西南而解亦利
 西南雖止與動不同其險難則相接跡矣復者来之
[004-49a]
 漸也難解之時无所往而復于道難作之際速于往
 而緩難各盡其宜是以皆吉也先言无所往而後言
 有攸往者安不忘危之義也亦猶先泰後否先旣濟
 後未濟也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衆也其
来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遇險而止者才之不足也遇險而動者才之有餘也
[004-49b]
 以有餘之才故能動而免乎險所以為解也解利西
 南往得衆者西南得朋之地也得朋而動乃能濟險
 故蹇之大蹇朋来與解之朋至斯孚皆一道也其来
 復吉乃得中者險難旣解而来復不為太過乃得中
 也所謂𫉬三狐而得黃矢者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
 者以有餘之才故往則有功如射隼于高墉之上者
 也夫有難則有解解終復于難故解緩之時復存夙
 吉之義亦休否其亡苞桑之道也解之道雖天地亦
[004-50a]
 如之天地之解以雷雨故百果草木皆甲坼然則豈
 止人難解散而已乎故曰解之時大矣哉王輔嗣曰
 難解之時非治難時故不言用體盡于解之名无有
 幽隱故不曰義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雷雨之作无間于大小美惡皆解其難此天地之所
 以為大也聖人法天以解大難亦无所不及雖過失
 罪戾之人亦有赦宥以緩之是所以能盡解時之大
[004-50b]
 非私己自謀而已也古者罪有寛宥而无赦赦而釋
 之者惟過失耳此過罪之不同也故康誥言人有小
 罪非眚而曰乃不可不殺謂罪也乃有大罪非終而
 曰時乃不可殺謂過也觀解之象與康誥之言可見
 先王用刑之意赦過宥罪亦解之一耳語盡解之大
 則未也彖言解時之大故象復明其小
初六无咎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處解之初以柔居剛以陰應陽得无所往其来復吉
[004-51a]
 之義故无咎也其為无咎盖于剛柔之交際盡其所
 處之道理必无過矣
九二田𫉬三狐得黃矢貞吉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狐疑之喜不足與有成況難解之時乎九二以剛陽
 之才田而𫉬之以去其害然後中直之道可得而守
 貞吉矣狐陰𩔖也解有三陰故云三狐黃中也矢直
 也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
[004-51b]
致戎又誰咎也
 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小人六也負之事也君子三也
 乘之器也居非其位以負而乘致寇之至不亦宜乎
 吝而固守益可鄙也凡来寇已者皆曰寇不必盗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輔嗣以三為拇伊川以初為拇九四拘于應初不知
 朋至斯孚之大故必解而拇而後朋可至此難之所
 以解也
[004-52a]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
退也
 六五之君以柔居中下應忠直之臣无所不緩故曰
 維有解吉不言所事解之大者也其解之至有孚于
 小人者不私己以解難如天地雷雨无間于草木之
 微是以小人亦信之而退安其分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𫉬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
隼以解悖也
[004-52b]
 六三負且乘悖亂之道隼之象也高墉三之位也乘
 非負之所當乘墉非隼之所當處在三致戎猶負乘
 在上能獲猶射隼也夫以上六解悖之道以獲六三
 負乘之醜是以无不利也孔子曰君子藏器于身待
 時而動解悖有道所謂器也高墉之上則其時也
兌下/艮上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名卦之義以一損无復謂之損損而復益謂之益故
[004-53a]
 二卦皆有損義而其名則難同也世以損有損下厚
 已之意故以損為非美然損善損惡損上損下損其
 過與不及或損而為君子或損而為小人一治一亂
 莫不有損之謂也文王取損惡益善為言孔子因之
 至益則彖言民說无疆然後知損亦有損下厚已之
 意也聖人之旨深矣損惡之至至于有孚是以元吉
 无咎有可貞之道亦利于有行也曷之用二簋可用
 享猶言何必用多儀所以損其過也且禮者中也過
[004-53b]
 則為偽不可謂之禮是以可損也禮以時為大故損
 之時雖二簋亦可用享不以微薄廢禮也與坎樽酒
 簋貳同意故彖曰與時偕行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
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損自泰来乾之九三損而成兌坤之上六益而為艮
 在卦之象以剛變柔謂之損以柔變剛謂之益故曰
[004-54a]
 損下益上以義言之則下流惡也上善善也損惡益
 善則道日進故卦言利有攸往而彖言其道上行也
 或不知居尊之義損天下以奉一人則善日消而惡
 日長矣迂儒方究多儀備物之享不知損過復禮之
 義則天下不勝其偽矣伊川曰享祀之禮以誠敬為
 本儀物所以飾其誠敬之心飾過其誠則為偽矣斯
 言盡之也祀事在所損則其他可知二簋應有時者
 當末俗繁文之世二簋可享也時方得禮之中則二
[004-54b]
 簋為不及矣所謂可用享者盖欲著誠去偽損其末
 節寧儉之意也可僅辭也非中禮之享也損剛者損
 乾之三也益柔者益坤之上也損剛益柔有時者亦
 猶二簋之享剛亦有時而不可損也故損益盈虛之
 道又有時焉遇其時則道與偕行矣以此見聖人非
 固為損益皆因其時而已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
 山澤言二卦之體損之所以為損彖言損下益上而
[004-55a]
 已忿欲小人之道也惡之所積偽之所生也必先懲
 忿窒欲以去小人之道然後君子所以為一損不復
 而繫辭曰損徳之修也然欲者平居无時不生故直
 欲窒之忿有時而作也遇作之時則懲之而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繫辭曰損先難而後易已事謂畢先難之事也遄往
 後易也以其道先難故言之于初也已事遄往則无
 咎以明難事未已往則咎矣以彖觀之損下為先難
[004-55b]
 之事也以象觀之懲忿窒欲為先難之事也酌損之
 者酌其宜而損之過與不及皆非酌損也象言已事
 遄往尚合志者盖損下益上則其道上行是以上合
 六四之志顔淵問克己復禮孔子告以非禮勿視非
 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請事斯語所謂已
 事酌損也所謂懲忿窒慾也所謂先難也修徳也損
 之道如是而已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004-56a]
 初能已事遄往故二有可貞之道可貞而言征凶者
 三損于上足以致益二復損之則過矣故以征為凶
 而弗損也弗損所以益徳也九二得中故曰中以為
 志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
三則疑也
 三人三陽也三陽彚征而損一人謂六三之損也一
 人行者上九之行也上九行而下得六三為應故云
[004-56b]
 得其友也以泰之乾坤論之則下乾也上坤也乾坤
 交變故繫辭言天地絪縕也以三人一人言之則六
 三兊女也上九艮男也故繫辭言男女搆精也三則
 疑者損之成卦由六三上九之變得其友也三爻雖
 皆應而非艮兌成卦之主不可言得其友故一人行
 則可三則疑也三陽盛極必損之道故于六三言此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疾害己者也先損其害已者然後遄有喜猶已事遄
[004-57a]
 往皆先難後易之義也先損其疾至于遄有喜是以
 无咎初九六四之辭略相𩔖者上下皆為損之初也
 亦可喜者能損其疾雖未至于道之大成己可喜矣
 意必固我人之疾也孔子絶之遷怒貳過人之疾也
 顔子去之謂之損其疾者如此故曰損以逺害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上祐也
 當損之時下損上益故居尊之位无不益也十朋之
[004-57b]
 龜元龜也益之至豈獨人事而已雖元龜之靈弗能
 違此其所以元吉也洪範曰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
 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六五之元吉猶洪範之大同
 也自上祐者所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
 乎龜之弗違鬼神從之也先言或益之者由人益之
 而言也先儒皆以十朋為十龜神龜靈龜之屬非也
 大貝十朋之龜謂元龜也六五之辭與益之六二同
 者損至六五疑于益矣又其反對之義同也或益之
[004-58a]
 謂来益之不一以見人從之多也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損益之大得志也
 一人行而得其友者上九也故无咎貞吉利有攸往
 是由損下益上其道上行之所致也得臣无家者天
 地男女君臣皆一象也得臣即得友之義无家者致
 一之臣象言大得志者修徳而至于无咎貞吉居上
 而得臣无家在損之時大得志者无踰于此矣上九
[004-58b]
 為損道之成益且至矣无家之臣謂六三也損之道
 五得其元吉上得其无咎貞利也
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損益實一道相須以成徳有損而後有益故聖人先
 求損修徳之序也損而致益損之得也損而无益損
 之失也得則為善為君子失則為惡為小人此損之
 道有二也益一而已然損主止益主動止故有孚元
[004-59a]
 吉无咎而後利有攸往益繼止以動故利有攸往而
 利涉大川也益象虛中而上下二卦皆木所以利涉
 大川損益之道相為終始故二卦之辭其義相繼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益自否来乾之九四損而成巽坤之初六益而為震
 是損上之四益下之初也民說无疆者言其為君而
[004-59b]
 厚下也損不以君民為言者蓋其所損或善或惡其
 道皆上行耳損惡而上行則徳日進矣損善而上行
 是以自厚私已之道故與益為異也然自修徳言之
 則先損以逺害後益以興利是以其道大光也利有
 攸往言往而興利是以中正之道益天下斯天下有
 慶矣木道乃行者益之卦象與中孚相𩔖中孚之利
 涉大川以乘木舟虛也益之震巽皆為木道雖未若
 中孚之舟虛亦木道行而利涉矣神農氏斵木為耜
[004-60a]
 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取諸益者亦木道之
 行也益動而巽則无盈滿之累故日進无疆顔淵有
 若无實若虛終日不違如愚所以見其進未見其止
 也孔子曰益長裕而不設故益裕道也雖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亦長裕不設之大者耳聖人法天地是以
 中正有慶也損言損益盈虚與時偕行則并損益言
 之益言凡益之道至是損為己事則无損矣惟有益
 而已與時偕行以言其日進而不已也
[004-60b]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子夏傳曰雷以動之風以散之萬物皆益也故天施
 地生所以益萬物者莫盛于雷風也損之象言懲忿
 窒欲盖言修徳之始務損去其惡也其惡旣損則見
 善自遷矣然猶曰有過則改者非謂懲窒忿欲之未
 盡也蓋遷善之際猶或有失焉有之又當不憚改也
 過謂過失耳非若忿欲之為惡也顔子三月不違仁
 則亦有違矣不逺復則亦有未復之時矣所謂過也
[004-61a]
 是以顔子克已之始于視聽言動之非禮者皆勿而
 絶之所謂懲忿窒欲也及其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
 又弗失所謂見善則遷也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
 嘗復行孔子以謂殆庶㡬所謂有過則改也論語亦
 以不遷怒不貳過言之不遷怒則所遷者善矣故懲
 忿窒欲始也見善則遷中也有過則改終也知此則
 損益之道盡矣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004-61b]

 損為益之始益為損之終損益者終始之道也在損
 之初言當已事至益之初則遄往之時矣故言利用
 為大作而繫辭言益以興利其義一也自益之一卦
 言之則初九為益之始自損而至于益言之則初九
 道已成矣先難之事已矣言乎得失則元吉論其修
 徳則无咎當興利之初故利為大作也損益二卦終
 始相通故其辭意相接損之上九曰弗損益之无咎
[004-62a]
 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而象言大得志益之初九
 言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盖所以終利有攸往之辭
 亦知其大得志也猶之卦辭損自有孚終于利有攸
 往而益之卦辭以利有攸往為始也下不厚事者益
 之初九非先難之時故雖在下而不必厚于事是以
 直以長裕之道大有為以益天下自然元吉无咎也
 事如懲忿窒欲損惡之事固當厚而不敢忽然徳旣
 有成當利澤天下非厚事之時也何以知其徳之成
[004-62b]
 蓋方忿未懲欲未窒之時非獨无以致元吉亦且未
 能補過而无咎矣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損益本一道相須以相成以二卦反對言之則損之
 上益之初損之五益之二也故損上益初其辭相屬
 而損五益二又大同矣自損五之下去益旣逺于益
 為不及自益二之上去損復逺其辭為己過矣六二
[004-63a]
 柔順中正人之所與故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也
 或者来益而不一之辭損之六五曰元吉自然之吉
 也此曰永貞吉久而有守斯為吉也君臣之道不同
 故其吉亦異或益之人益之也十朋之龜弗克違鬼
 神益之也王用享于帝吉天益之也益象虚中而六
 二謙以居之是以致益之多天且弗違況于人與鬼
 神乎在謙之彖言天道益謙鬼神福謙人道好謙益
 之六二皆得之伊川曰人之為善則千里之外應之
[004-63b]
 六二中正虛己而益之者自外来是也茍為不善則
 千里之外違之上九求益之極擊之者自外来是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六三居動之極為益之過者過于益下雖不為凶而
 用于患難之際則得其宜而无咎也有孚中行告公
 用圭者信以行之貴于得中而後可以告公用圭也
 告公用圭治世之禮也益之過厚用于患難則固有
[004-64a]
 之茍欲用之平世非有孚以中道行則不可矣此明
 時有不同其用亦異也伊川曰凶事謂患難非常之
 事然則孟子謂拯民于水火之時又如周官行人有
 賻補賙委槁禬哀弔之禮皆是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象曰告公從以益志

 三四失中故皆以中行戒之四非有為之地居巽之
 下不能自動以益人故欲有行也告公而已欲遷國
[004-64b]
 也依人而已不能自用也告公者以益天下之志告
 之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徳象曰有孚惠心
勿問之矣惠我徳大得志也
 天下之能致益者君也而求其益者天下之民也有
 孚惠心則所以致益者有至誠之道焉此其所以元
 吉也有孚惠我徳則天下之民求益而得益至誠懷
 我之徳矣此其所以大得志也益之道于是為至損
[004-65a]
 之上九言大得志蓋自損得益而為得志也此言大
 得志盖君有惠天下之志至于天下信而懷其徳是
 為大得志之時也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懷之九五之謂也勿問者有孚惠心无所擇也猶彖
 言天施地生而曰无方繫辭言益之長裕而曰不設
 皆无限極之意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辭也
或擊之自外来也
[004-65b]
 天下之理高極者必危滿極者必溢是以益贊于禹
 曰滿招損謙受益詩人美成王言能持盈守成則知
 盈滿之戒古人深慎之也益之上九益道旣極其損
 將至故莫益之莫益之者莫之與益也莫之與益則
 惟傷之者至是以至于或擊也夫以乾之健猶有姤
 以坤之順猶有復物之所不能免者當是時也戰戰
 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尚懼不免于擊況立心勿
 恒之人乎其凶宜矣偏辭者言莫益之之辭謂一偏
[004-66a]
 于求益不已不知持滿之戒故至于極而莫之與是
 所以謂之偏也持滿之道何如孔子所謂安其身易
 其心定其交是也且方益之時天地人鬼无或不致
 益焉及其極也外来之擊斯亦衆矣謙言天道虧盈
 鬼神害盈人道惡盈益而至于盈其害必至與豐之
 上六闚其户閴其无人三嵗不覿凶其義皆同
 
 
[004-66b]
 
 
 
 
 
 
 
 郭氏傳家易說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