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33 郭氏傳家易說-宋-郭雍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郭氏傳家易説卷一
             宋 郭雍 撰
  上經乾/訟 坤/師 屯/比 蒙畜需履/小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包犧名卦必備三才之義故自太極離而為八名曰
 乾坤震巽坎離艮兊至文王重卦之後然後三才八
[001-1b]
 卦不一而足而天地人之道或分矣獨八卦之名因
 之不改是以其義獨異于諸卦也説卦曰乾為天故
 世之説乾者止于天不得其道又以天為體乾為用
 夫以乾止于天則乾象當一畫不當有人道地道而
 備三才也孔子曰乾陽物也自道言之乾坤天地人
 无非一物則是三才陽物皆乾之道故説卦曰乾為
 天在天之乾也為圜在象之乾也為君為父在人之
 乾也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馬為木果在地
[001-2a]
 在物之乾也以乾能備三才萬物之象而三才萬物
 之一物不能兼乾之象故不得獨名曰天而必名曰
 乾也又況乾坤道也天地物也得是道而後為物故
 天得乾之道而為天也八卦之名皆與此同義文言
 之初言四德後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
 情也又觀餘卦利牝馬之貞利君子貞之類則疑其
 以元亨二德為一利貞二德為一矣蓋自易論之乾
 陽物也坤陰物也由乾之一卦論之則元與亨陽之
[001-2b]
 類也利與貞陰之類也是猶春夏秋冬雖為四時由
 隂陽觀之則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是以四德或為二
 義可也且四德者在卦則為天地人而言之曰元亨
 利貞在天地人别而言之雖亦曰元亨利貞然天之
 所謂元亨利貞者如立天之道陰與陽之類是也地
 之所謂元亨利貞者如立地之道柔與剛之類是也
 人之所謂元亨利貞者如立人之道仁與義之類是
 也天地人陰陽剛柔仁義皆可謂之元亨利貞而卦
[001-3a]
 之元亨利貞不可謂之隂陽不可謂之剛柔不可謂
 之仁義者以卦得兼三才而三才之一物不得以兼
 卦故也是以乾之道天得之而為天君父得之而為
 君父圜得之而為圜木果得之而為木果大小不同
 其具四者則一而已所謂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
 下莫能破其道一也文王之易乾卦六畫之下惟元
 亨利貞四字而已至周公益六位爻辭六十二字而
 易道備孔子彖象文言成今之易而後世明觀文王
[001-3b]
 之易則知周公事業所謂郁郁乎文者也亦見文王
 無聲無臭同于上天之載天不已文王亦不已之義
 由文王以觀包犧之畫則知包犧範圍天地之道同
 于太極至矣
初九潛龍勿用
 爻辭皆以人道為主龍雖非人而萬物皆人道之内
 又取以象聖人故乾爻稱之乾不為龍而稱之者龍
 有聖人之德不必拘以乾象也初始也聖人之始果
[001-4a]
 行育德未可為時用或時亦未能致聖人皆潛可也
 此舜耕稼陶漁之時必至𤣥德升聞乃命以位故潛
 之時宜勿自用伊尹耕于有莘傳説隱于巖野二老
 避于海濱亦皆是道或喻漢祖及後世之隱者皆不
 足以當潛龍之義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寛以居之然後仁以行之
 至于仁以行之道大成矣故龍之潛也有必見之理
[001-4b]
 聖人之學也有必行之道舜之相堯伊尹之就湯太
 公伯夷之歸文王皆利見九五之大人者也人臣地
 道也故見而在田人君天道也故飛而在天大人者
 其道甚大之人也故德合天地明合日月其序合四
 時其吉凶合鬼神不如是豈足以有天下之大而賛
 化育參天地乎君臣俱有大德而小人勿用此二帝
 三王之所以興也乾德以大為主故不言聖人而曰
 大人然則聖人之法乾法其大而已矣
[001-5a]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三居臣道之尊當興事造業之任故終日乾乾法乾
 之健不遑休息此大禹三過其門不入之時然天下
 之理髙則危滿則溢必戰戰兢兢然後无危溢之患
 是以九三位極之君子能朝夕惕然則雖處危地无
 咎矣若厲者雖危也禹曰予思日孜孜舜稱其不自
 滿假孟子稱其聞善言則拜皆夕惕之意也乾之道
 堯舜得之大禹得其健雖欲不為帝王不可得已故
[001-5b]
 堯舜禹之授受係乎道之自然聖人无心于其間焉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初居下體之下潛之也潛則行而未成故不可用四
 居上卦之下猶有淵義雖潛道已革而无在田之位
 進退惟時固不可躍而進也然君子進德修業欲及
 時居近君之位時其可失乎是以疑于可進而自躍
 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所謂或躍也六爻之義
 大率以初為未仕四為己仕二為應君之臣三為人
[001-6a]
 臣尊極之位蓋下卦以漸進而四為近君矣故二多
 譽得君也四多懼近君也三多凶危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孔子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孟子曰大舜有大焉則
 大人莫大于堯舜也然堯以不得舜為已憂舜以不
 得禹臯陶為己憂雖堯舜之大其憂尚如此此九五
 大人之君所以利見九二大人之臣也天位不可階
 而升也故稱飛龍焉二帝三王未有不得大人以興
[001-6b]
 者漢唐之際雖莫不然然皆權謀變詐小人之徒爭
 雄竊國而止耳安知所謂利見大人之道哉
上九亢龍有悔
 九三過而惕故无咎上九過而亢故有悔然則龍德
 莫善于惕而莫不善于亢也亢則貪夫位慕夫禄不
 知進退存亡其悔宜矣堯老而舜攝舜亦以命禹伊
 尹復政厥辟周公復子明辟君臣之間皆有是道故
 知進退存亡者其惟聖人乎
[001-7a]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九天德也用天德者徧覆包含无所不容其于見羣
 龍而容之有餘裕矣夫是之謂大人大人有容天下
 之德而无長天下之志至于天下樂推首出庶物之
 際一以无心應之而已象言天德不可為首為者自
 為之辭无首者戒其无自為首也是以堯無能名舜
 有天下而不與文王三分有二而事殷皆无首之道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知此然後盡
[001-7b]
 用九无首之吉也乾坤純備天地九六之道故稱用
 九用六他卦雜而不純雖有所用亦乾坤之九六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乾之四德元為大元為始彖論一卦之才故首言乾
 元元之在乾猶人之有首也萬物之所以資始者在
 此且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天之長育萬物健而亨之
[001-8a]
 道也而乾元則統之聖人知此故大明乾元終始一
 卦之道得所謂潛見飛躍各以其時而成六位矣此
 周公繫爻之義也六位既以時成則聖人可以乘此
 而用天道或潛或見或惕或躍或飛或亢亦各因其
 時而乘焉此聖人法乾用九之道也故孔子曰乾元
 用九乃見天則且乾道之變化也蓋非物物而生之
 大闢資始之戸使萬物无一物之不和是之謂保合
 太和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者以此是乃
[001-8b]
 乾之所謂利貞也聖人知乾之利貞在此而不在彼
 故法各正性命之道以出庶物法保合太和之道以
 寧萬國則首出庶物而萬國咸寧矣此又聖人法乾
 用九之道也故孔子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易之彖
 非獨統論一卦之體蓋以人事兼明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有乾之象也君子像天與乾者也天有乾之象者
 以乾健而天行亦健故也君子能像天與乾者以天
[001-9a]
 行健而君子自强不息可像之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在下非獨處微亦陽未動而時未至故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時至而出兼善天下膏澤下于民之時也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乾乾自强不息也自强不息則反復皆天道造次顛
 沛必于是也
[001-9b]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四為有位之臣與二同功雖有進退之義而義在有
 為故進亦无咎聖人懼其近而必進故或之亦慮其
 退而失時故曰進无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大人體乾行健不為小道也故飛龍見大人之為
亢龍有悔盈不可乆也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乆亢不知變其能乆乎
[001-10a]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善用天德者用其大不善用天德者用其强强无不
 及也處衆則欲長有功則欲伐故聖人于是戒之益
 賛于禹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其知用天德者
 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事之幹也
 元亨利貞固不止于在人者則善之長嘉之㑹義之
[001-10b]
 和事之幹非獨人事而已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
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君子體乾之仁故足以長人體乾之嘉㑹故足以合
 禮體乾之利物故足以和義體乾之貞固故足以幹
 事此君子行此四德之道也君子行此四德亦同乾
 之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
[001-11a]
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
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道與世合則出而見道與世違則隱而潛惟有德者
 能之古之人邦無道至死不變又曰邦無道則愚豈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者歟遯世无悶獨善其身者也
 不見是而无悶人不知而不愠者也行其所可樂違
 其所可憂此顔子所以不改其樂而人不堪其憂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
[001-11b]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
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初九潛而勿用故孔子言其隱德九二見而在田故
 孔子言其龍德之著見者由二爻以觀之中庸所謂
 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之序
 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言行之見者安行之也惟正
 故能閑邪惟中故能存誠閑邪所以存其誠也有善
 世之功而不自伐故天下莫與汝爭功有正中龍德
[001-12a]
 博而物化故能盡性盡人物之性豈閑邪存誠之所
 致歟君之德正中而已九二所謂咸有一德者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
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
无咎矣
 乾健也乾乾健之至其自强不息可知也蓋不如是
[001-12b]
 不足以進德修業大有為于天下也德在我者也非
 内盡忠信則德不可進事業措諸天下者也其修辭
 外見者未見其所以盡成已成物之道皆不足以居
 業也事之方來可至者至之君子知動之微作事謀
 始也事之已徃當終者終之君子存謹終如始之義
 也卦至于三其道革矣自初至三可終之德業也自
 四以徃可至之德業也既盡善始善終之道故居三
 之尊而不驕任五之事而不憂雖在危地何咎之有
[001-13a]
 夫内以忠信而進德外以辭誠而居業知至之幾知
 終之義不驕不憂皆兢兢而夕惕者也修辭立其誠
 如臯陶矢厥謨之類是也𤼵號施令皆修辭也以誠
 為主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
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上下進退皆貴有常而不變而此无常者上下進退
 係乎時命也孔子嘗為委吏乘田矣豈捨正道而為
[001-13b]
 此哉亦豈離類敗德而為此哉不得其時而已君子
 進德修業欲及時是以不忘于或躍也孟子以可仕
 則仕可止則止為聖之時而文言以或躍為欲及時
 其義一也由是為魯之司寇或躍之義存焉耳九四
 之處不以正疑其為邪也故言非為邪龍德在下而
 已違之疑其離羣也故言非離羣孔子懼進不以道
 而退不以義者故以及時釋或躍无咎之義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001-14a]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
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大哉君臣之道各從其類如是之至也故湯使聘之
 幡然而改者商之一德之臣也聞文王興而盍歸乎
 來者周之同德之臣也雖求之于上應之于下在人
 事如此而有必應必親之道者係乎龍德之同耳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001-14b]
 貴而非其位不知退也髙而无其民不知喪也賢人
 謂九三也九三之德知幾夕惕與此異矣德既不同
 則在下不應不為輔也動不知止其悔宜矣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
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下也猶言微也如有鰥在下也時舍時可進故隨時
 而舍明有正中君德亦必待時前言位之人也後言
[001-15a]
 爻之時也案前言以下原本在時舍句/上今據謝主簿校本移正行事興事造
 業大有為也自試君子謹失時之戒故或自試上治
 以天德位天位治所從出窮之災窮不知變故災至
 天下治知乾元之義而用天德則治矣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
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
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陽氣潛藏則閉塞未亨之時天下文明君子出則道
[001-15b]
 文明與時偕行時可行健君子應時行之行謂用也
 乾道乃革潛龍之義至四而革也乃位乎天德有天
 德而得天位也與時偕極乾道極矣時不復矣而不
 知止故與偕極乃見天則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觀用
 九之義見天之可則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
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元亨者乾之始也利貞者乾之性情也乾之始大是
[001-16a]
 也乾之性情健是也惟其大故元亨而健故利貞也
 利天下者始于乾元故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可
 言所利則其利小矣不言所利无所不利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𤼵揮旁通情也時
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剛健中正純粹精乾之德也六爻𤼵揮旁通情乾之
 業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乾之用也雲行雨施天下平
 乾之功也有是德則有是業有是用則有是功也然
[001-16b]
 精者德之精情者卦之情乗六龍用九也天下平致
 美利也乾之大如此聖人之法乾也剛健中正以崇
 德𤼵揮旁通以廣業時乘六龍崇德以致用也雲行
 雨施廣業之功成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隱而未見時之未至也行而未成德未大成也是以
 確乎其不可拔也成德者時成之龍德也言之信行
[001-17a]
 之謹善世不伐德博而化皆可見也初之潛未足以
 與此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學聚問辯寛居之者期于仁以行之耳故潛龍勿用
 知其成而未成也見龍在田知其君德大成而可行
 也是以利見大人惟仁以行之為九二之事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001-17b]
而惕雖危无咎矣
 在天為君在田為臣皆中正也三乘重剛而過中故
 為危懼之地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四承重剛多懼之地上不為中正之君下不為同德
 之臣中非興事造業之任故于進退懼而或之也或
 之則毋必是以可進則進可退則退故无咎
[001-18a]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
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
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天下至大也非有天德者不能有天下惟有天德故
 其德有容无私于覆載其明无不及无私于照臨其
 序有常无私于生養其吉凶有感无私于賞罰是以
 能同于天而无相違之道況于人鬼乎蓋與天道同
 者不係乎先天後天也究觀乾之一卦則包犧之畫
[001-18b]
 明人配天地文王之重明聖人成天地之能周公之
 爻明有天德則居天位孔子之辭明合天地則可以
 治神人乃知君道不可以不大也故堯則天之大舜
 能有大禹為大禹皆九五之大人歟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喪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
人乎
 孔子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可乆則乆可速則速孟子
[001-19a]
 稱為聖之時大哉隨時之義也一失其正而為亢則
 于進退存亡得喪之際尚不能周知況天下國家乎
 聖人釋爻至于四五者蓋其道難以一義盡也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徃先迷後得主利西南
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乾健也坤順也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乾坤元亨皆一
 也利貞之體異者坤以順為正也牝馬順而健者也
[001-19b]
 先順而後健坤之道也利牝馬之貞所謂言所利也
 言所利則不名為大故彖曰至哉坤元坤德至順待
 唱而應不為物先故君子有所徃在物之先則失其
 道在物之後則得其道得其道斯能成其所利矣西
 南坤之類也故得朋東北反坤之類也故喪朋世有
 以得為吉者堯之得舜是也有以喪為吉者坤之喪
 朋是也得朋則以順濟順可小事不可大事之道喪
 朋則以健濟順天下無不濟矣坤道以喪朋為正君
[001-20a]
 子安此則吉孰大焉上言元亨利牝馬之貞蓋坤之
 繇辭自君子攸徃之下皆人道也凡言吉凶皆人道
 之辭餘卦同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
疆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
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大則无不至至則有所極此乾坤之異也始則未生
[001-20b]
 生則成形坤之資生順承之道是為坤之至也一順
 未足以盡坤之道其能合乾无疆之大德者厚載萬
 物而已元者四德之首也故統天為乾之元而厚載
 為坤之元也无疆之德健是也剛健中正此乾之所
 以大含𢎞光大此坤之所以至含𢎞言其静而翕也
 光大言其動而闢也萬物資生而得咸亨者本于含
 𢎞光大而已乾為馬非坤也而坤有取于牝馬者欲
 合乾德无疆故有取于馬也合乾而非乾故曰牝馬
[001-21a]
 牝馬柔順而行健坤道至柔而動剛故能合乾之德
 而行地无疆也君子法坤之道行此柔順利貞而已
 柔順至柔也利貞則動剛在其中矣且乾健坤順道
 之常也逆之則失其道也故坤先則迷而失常道後
 則順而得常道也然一陰一陽之謂道坤本陰而西
 南與類行是不知坤有剛柔動靜之道一于陰者也
 東北喪朋則得至柔動剛之理坤道乃備是以乃終
 有慶矣聖人出庶物而寧萬國者法天之行健也安
[001-21b]
 于後順喪朋之正而終于吉者應地之无疆也坤合
 乾德之无疆馬行類地之无疆聖人應坤之无疆此
 三言无疆之别也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得乾道之大者地得坤道之大者聖人從其大者
 故乾坤皆言天地而六子之象亦各舉其大者明之
 也乾言天行健則知天得乾之健也坤言地勢坤則
 知地勢得坤之順也故君子法之厚其德而无不載
[001-22a]
 焉古之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者以此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隂始凝也馴致其道
至堅冰也
 陽主生陰主殺故春夏為陽秋冬為陰而陽為君子
 陰為小人坤之初六陰生之始而言履霜之漸以見
 聖人好生惡殺辨君子小人之分防微杜漸戒之于
 其早也霜之始殺未至于堅冰馴致其道有必至之
 理故也禍亂之作莫不由此是以大禹之戒言不見
[001-22b]
 是圖而成王毖之于小宣王慎之于微詩書有取焉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
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臣道以順為正得順之至者其六二乎六二盡牝馬
 之道者也盡牝馬之道而言直方大者疑于陽德也
 蓋不有是德則一于柔順而已又豈能東北喪朋而
 行地无疆乎故象以直方為六二之動而文言亦以
 其動也剛稱之然牝馬順而健性之自然非習之而
[001-23a]
 後能也蓋君子盡在已直方大之德而外物之來雖
 不習而可應猶所謂素富貴貧賤者也不習无不利
 者以敬義也素富貴貧賤者以誠明也臣道得此則
 動靜之際无所徃而不為利雖非乾之不言所利亦
 盡坤之利矣繫辭曰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闢則含
 𢎞光大品物咸亨所以為地道之光也地道之光非
 以其動而光乎舜曰重華禹曰文命皆地道之光者
 也
[001-23b]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
時𤼵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坤以六二為一卦之主三非任時之責者雖有美德
 可明含而固守之可也或從王事謂從天下大務无
 成天之功終地之德而已然含章則不茹終于必吐
 而後己此待時之義也待時者從王事之時也知固
 守含章以待從王事之時則含𢎞光大之義得矣三
 居下卦之上其位非不尊雖有從王事任天下之道
[001-24a]
 而六二中正己當其位矣故或之含章可貞非小道
 也故知六二之外三之德可以任重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之君柔弱在上而四又以柔德獨近之其道危
 矣惟六四知幾之君子一以柔德自處既絶直方之
 動又異含章之𤼵括而絶物斯无咎矣善惡括而不
 形故无譽好惡括而不萌故不害天下徒知毁之為
 害而六四又知夫譽之為害也不其慎之至歟孔子
[001-24b]
 言賢人隱非隱其身也隱其德也善夫知幾君子之
 隱乎然則括囊果為臣之道歟曰時使之然耳非得
 已也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坤雖臣道而五實君位雖以柔德不害其為君也猶
 乾之九二雖有君德亦不害其為臣故乾有兩君德
 而无兩君坤有兩臣德而无兩臣皆一義也六二以
 柔居尊下下之君也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
[001-25a]
 善下之也下下本坤之道也黄中色也色之美者也
 裳下服也是以至美之德而下人也昔堯有允恭克
 讓之德而後能得舜舜有温恭允塞之德而後能得
 禹臯陶文王有徽柔懿恭之德而後能得閎夭泰顛
 然則黄裳之德其為元吉宜矣元大也一人有慶兆
 民賴之之吉也二五之爻蓋聖人明直方之臣非有
 黄裳之君不能致也文在中者言美德在中故暢于
 四肢𤼵于事業皆天下之至美是以天下蒙其福也
[001-25b]
 六四明柔德近君著一時之變與六五辭不相通不
 可符合易之辭類如此觀之爻象文言斯得之矣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隂道柔順待陽唱而後動者也故陽不唱則隂不動
 君不唱則臣不和有不待唱進而干陽者上六之道
 也進而干陽逼也則疑而戰矣野者在外之地言陽
 之拒陰必使不侵其内也龍戰于野則為臣之道既
 窮而在君之義亦闕矣其血𤣥黄蓋君臣兩傷之謂
[001-26a]
 也觀二帝三王之時君臣一體如元首股肱夫人無
 尺寸之膚不愛豈自傷其元首股肱哉漢唐之君屠
 戮臣下如異類其臣固有得罪者而彰君之惡大矣
 非特𤣥黄而已嗚呼上无黄裳之君下无直方之臣
 幾何不道窮而龍戰哉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柔順而動剛坤之德也可乆之道也用六之義用此
 而已用此可乆能勿大終乎用九非獨君也臣亦可
[001-26b]
 用九二是也用六非獨臣也君亦可用六五是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
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雖以柔靜為主苟无剛方之德不足以含𢎞光大
 後得主而有常矣含萬物含𢎞也化光光大也所謂
 其靜也翕其動也闢也然而要坤之至以順承天而
 行以時而已此重明卦彖之意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001-27a]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坤之初六非積善之象而文言先及積善者因明善
 不善皆在所積知不善之不可積則善為可積矣聖
 人貴夫早辨者慮馴致之易長耳所以坤之德以柔
 而剛靜而方為至蓋非剛非方則一于順皆馴致之
 道必不能早辨故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001-27b]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直以言六二之正也方以言六二之義也以敬為正
 而直内盡處中之道矣又以義而方外是以能居興
 事造業之任也直内則中立不倚君子所以正其心
 方外則和而不流君子所以措諸事業内外並立則
 大德不孤矣虞舜夔夔齋慄直内之敬也温恭允塞
 方外之義也五典克從百揆時敘无所往而不利故
 不疑其所行也
[001-28a]
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陰能含美則能從事蓋坤之德含𢎞為先也地道妻
 道臣道皆坤之道也无成代終含美俟用而已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蓋言謹也
 天地交感則賢人出而萬物亨天地閉隔則賢人隱
 而萬物不遂此自然之理非必天地不交否之時為
[001-28b]
 然也君臣之道不合則為閉矣賢人之德不彰則為
 隱矣括囊蓋欲其自謹之耳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𤼵于
事業美之至也
 君子有至美之德能通天下之理故可以正君之位
 居君之體而德與位稱也是以近而暢于四支大而
 𤼵于事業見于四方萬里之逺者無非在中之美德
 也充之足以保四海是為美德之至夫聖人治天下
[001-29a]
 國家之道必本于正心脩身之微是以六五君子之
 𤼵于事業者蓋由在中之美能通天下之理而已
隂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
 上六之戰无龍以明之則不知其與陽戰也為其嫌
 于无陽而言戰也故稱龍焉蓋俱隂无戰故也因其
 稱龍故稱血因其稱血故稱𤣥黄從其類而言此周
 公爻辭之大法也天𤣥而地黄蓋天地隂陽兩傷之
[001-29b]
 意也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易為三才之書其言則三才之道也天地人雖均為
 三才獨人道雜而多端无天地之純全故純剛為乾
 而盡天道純柔為坤而盡地道至于人事不齊一卦
 不足以盡故自屯至未濟共為人道以配乾坤是以
 諸卦所載人事為多而人道自此明矣然則人道以
[001-30a]
 六十二卦而後能配乾坤所謂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歟天地无屯人與萬物皆有之物之始生及其未亨
 之時皆屯也故為人道之始乾坤之四德所以生萬
 物而康屯者故屯有得于乾坤之四德也然四德非
 一于屯也屯之所得者屯之時屯之事而已觀乾之
 彖萬物資始元也品物流形亨也各正性命保合太
 和利貞也是則天地之道始終在于萬物而萬物以
 人為首故屯為人道之始具四德而繼乾坤也人道
[001-30b]
 始生而未成未可用有所徃先于建侯者聖人配天
 地之德生萬物而康屯莫先此大公之道故也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
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乾剛坤柔至屯而始交交則人道乃著然純隂疑于
 陽則戰況剛柔之交能无難乎以是知人道之患與
 天地異故繫辭言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是聖人
 不能无憂也屯之時處險而不可動故言勿用有攸
[001-31a]
 徃屯者也而天下草昧聖人不得不動之時故言利
 建侯康屯之主也利建侯則動乎險中亦聖人所不
 得已也惟動則得天地大亨萬物之利道苟一于勿
 用有攸往則非康屯之主也雷雨之動滿盈乎天地
 之間此天造草昧也建侯而不寧聖人法天而造草
 昧也聖人法天繼天而造草昧此屯之所以繼乾坤
 之道也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001-31b]
 坎在上為雲故雲雷屯坎在下為雨故雷雨作解雲
 而未雨所以為屯經綸者經綸天下之事建侯而不
 寧之謂也
初九盤桓利居貞利建侯象曰雖盤桓志行正也以貴
下賤大得民也
 屯之時興事皆當盤桓盤旋未決也居屯之道則當
 居貞建侯如是之利可免盤旋矣剛柔始交而難生
 則居屯者有不可動之勢而天下萬物方資于濟屯
[001-32a]
 之才則濟屯者為不可不動之時以不可動之勢而
 遇不可不動之時此所以盤旋也初九以剛明之才
 濟屯之難居正而靜不違勢建侯而動不違時其于
 屯也何不利之有故雖盤桓而不失康屯之道故曰
 志行正也況以陽下陰大得民乎聖人經綸建侯非
 自為也為民而已為民而得民其難濟矣夏商之季
 湯武其盡之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
[001-32b]
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屯之世動在險中非隂柔之所宜也況六爻之中莫
 柔弱于六二故為在屯之邅者而有女子之象焉馬
 班如欲應五而不能進也初九之剛進而見逼非為
 寇則婚媾耳六二居中待應不為苟合寇婚不從故
 云不字至于十年屯難反常終從正應則六二之處
 屯可謂女子之貞者矣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徃吝象曰
[001-33a]
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虞翻王肅以鹿為麓先人曰如鉅鹿沙鹿之鹿故知
 從禽非專鹿也雍曰孟子言從禽獸而无厭書言外
 作禽荒則從禽禽荒皆謂田獵則此不止于鹿明矣
 六三以隂柔之才非中正之位居動之極貪于有獲
 非處險之道也曽不自度可動之利雖即鹿也不過
 入于林中而已豈能有濟哉惟君子知幾不如舍之
 為得矣往則遇險其道窮也
[001-33b]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居屯之時有濟難之志而无濟難之才者六四也无
 其才則必資剛明之才與共濟難此所以班如有待
 于初九也初九正應以陽下隂得婚媾之義彼求而
 我徃是以吉无不利也六二不與初九而待正應是
 之謂貞貞則正道存焉六四不近比九五下待初九
 求而後往是之謂明明則事業興焉此伊尹伯夷之
 所以辨也
[001-34a]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伊川先生云人君之尊雖屯難之世于其名位非有
 損也惟其施為有所不行德澤有所不下是屯其膏
 人君之屯也既膏澤有所不下是威權不在己也威
 權去己而欲驟正之求凶之道魯昭公髙貴鄉公之
 事是也故小貞則吉也小貞則漸正之也若盤庚周
 宣脩德用賢復先王之政諸侯復朝以道馴致為之
 不暴也又非恬然不為若唐之僖昭也不為則常屯
[001-34b]
 以至于亡矣雍曰九五位非不尊也處非不正也德
 非不中也見揜于二陰而有屯膏之象者蓋五方自
 屯于險中豈能膏澤下于民哉然女子小人皆陰之
 類也能揜君之德者也能屯君之澤者也人君惑而
 好之乃所以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澤有
 所不下施豈能光哉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康屯之道莫大于建侯不寧非優柔不斷之所能濟
[001-35a]
 也上六處屯之極乘馬班如同二四之道可謂優柔
 不知變者矣故進退猶豫終以自傷非可乆之道也
 二之班如待正應也四之班如待求而往也上六班
 如獨无所待進退不決而自傷耳屯為柔弱待濟之
 時故乘馬班如皆欲待而有所之也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001-35b]
 屯之所以為屯者險而動也蒙之所以為蒙者險而
 止也屯者物之始生生而後穉卦之序也物穉有必
 亨之理聖人發蒙有致亨之道此蒙之所以亨也童
 蒙處蒙者也我所以發蒙者也一德以筮之則我一
 德以告之彼二三其德是以不能告也蒙之時行此
 為利貞耳筮者問而決之也蓍之稱筮義蓋同此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
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
[001-36a]
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險而止蒙畏而止之者童蒙也安而止之者聖人也
 童言物之穉也物穉則求亨求亨有亨之道患不以
 亨之道行耳九二處得其中應得其時是亨之道也
 我有治蒙之志童蒙有求我之志故云志應初筮告
 者剛中之性无二三也再三不告蓋以瀆我而亦所
 以瀆蒙也瀆則愈惑是以窒者不復通晦者不復光
 非所以治蒙也蒙之道養正者則不惑而不取于二
[001-36b]
 三養正不已終成聖功是以不失赤子之心為大人
 養正猶孟子言以直養而無害蓋正直皆謂天之所
 命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先人有言蒙之為蒙可以達材可以成已也雍曰山
 下出泉行之所以果行止之所以育德非以泉行而
 山止也蓋山下之泉必飬其源然後決而為江河君
 子必育德深厚然後可以果行也其所以利生萬物
[001-37a]
 者所謂達材歟
初六𤼵蒙利用刑人用説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先人曰人之生不知學問之可成不知罟擭陷阱之
 可避凡以蒙故也雍曰初六𤼵蒙是使之知學問之
 可成也利用刑人是使之知陷阱之可避也聖人懼
 民性之易遷故欲辨之于初也雖舜之刑期无刑不
 過于此豈非説桎梏之道哉不知此道而以往能无
[001-37b]
 吝乎或以用刑為𤼵蒙之道疑聖人先刑後教非也
 𤼵蒙所以教之也用刑所以輔教也此舜戒臯陶明
 于五刑以弼五教之意聖人豈有先刑罰而後教化
 之理哉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九二以剛中之德為治蒙之主所謂尊賢而容衆嘉
 善而矜不能者也故雖昏愚之蒙包而容之柔道之
 善取而納之長幼之節不廢而君臣之倫不亂是雖
[001-38a]
 為治蒙之主而上下之分嚴矣是以吉也然包蒙者
 包衆蒙而為之主以陰陽言之九夫道也六婦道也
 以尊卑言之五父道也二子道也包蒙納婦必子克
 家而後吉苟无子道獨能包而納之是為强僭不制
 之臣矣故二者皆以克家為吉包蒙納婦剛克也子
 克家柔克也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其九二之謂
 乎剛柔接者謂二之剛中上接于柔五之巽順下接
 于剛也
[001-38b]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順也
 六三不正之女捨應從二見利忘身與貞不字者異
 矣何所利哉易于有應言婦无應言女捨應從二行
 不順矣稱女可也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先人曰上下逺于二剛无所資焉謂之困蒙是以君
 子慎其獨也雍曰逺于二剛无所發蒙則困陽實而
[001-39a]
 陰虚故稱逺實孟子曰夫苟好善則人將輕千里而
 來告之以善何困之有夫苟不好善則訑訑之聲音
 顔色拒人于千里之外是其所以困也故以此居上
 則失道而寡助以此務學則孤陋而寡聞然則困蒙
 抑亦自取之歟伊川以吝為不足謂可少之也然有
 嗇而可鄙之意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柔順居尊下應九二學焉而後臣此童蒙之吉也太
[001-39b]
 甲之于伊尹髙宗之于傅説是也太甲克終允德髙
 宗克邁乃訓皆順以巽之義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先人曰不利為寇利禦寇彼我賔主之辭非有時而
 利為寇也雍曰既利禦寇則彼來寇者不利明矣夫
 不能戒之于早終至于過而後擊之亦非特教之不
 至也蓋有積惡不移之質如何校滅耳者也上九剛
 過之才發蒙則不能容以之禦寇則利矣能禦寇亦
[001-40a]
 去衆蒙之害上下得不順之乎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天地之大尚不能无所需以生萬物況人道乎有孚
 者充實之美也光亨者輝光之大也有是德衆之所
 需也需之亦以成是德也貞則吉需之道也利涉大
 川乾之健也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
[001-40b]
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徃有功

 以卦言之乾猶需于五以爻言之五猶需于物故曰
 需須也以乾之剛健其遇險也止于不陷不困窮而
 已則險之為義大矣能无需乎有德以待天下之需
 者九五也故言位乎天位以正中為需之主宜矣
象曰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先人曰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而始
[001-41a]
 于燕羣臣嘉賔者需之道也雍曰序卦曰需者飲食
 之道也飲食朝夕之需也人无饑渇之害則飲食无
 需也屯蒙之後天下之所需者在君而君之所需者
 在賢雲上于天欲雨之象萬物之所需也飲食宴樂
 所以養賢膏澤將以及民亦天下之需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
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以乾之剛猶有畏難之義則險其可犯哉初九逺于
[001-41b]
 難者也故言于郊于郊不犯難矣勿以逺而妄動乃
 盡畏難之義是以利用恒无咎可需則需不可需則
 勿需也可應則應不可應則不應也此需時用常之
 道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
有言以吉終也
 沙近水近難也近之必不能无難故小有言剛明之
 才居柔守中小言之傷不為大損是以終吉欲无小
[001-42a]
 言之愆則逺于郊而用常可也二雖不能逺于郊而
 以寛裕居中是雖有言而吉終也叔孫武叔毁仲尼
 子貢曰其何傷于日月乎終吉之謂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
敬慎不敗也
 于泥則有難矣不能于郊而于沙不能于沙而于泥
 則于泥之寇自我致之也災自外來也敬慎而不敗
 者君子責己反身之道也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逺
[001-42b]
 怨矣何敗之有是以君子居易以俟命敬慎也小人
 行險以儌幸鮮不敗矣然君子雖因接物而有敬而
 敬當在物先故坤之直内言存于物先也需之九三
 上六見于用以接物而已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以陰柔之質處衆剛之上不能違而避之反出自穴
 是自求禍也故需于血然應于初九自上應下能順
 以退聽故雖傷而无凶
[001-43a]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先人曰既醉以酒既飽以德人有士君子之行詩之
 所謂太平需之所謂貞吉也雍曰飲食非自養也養
 賢而已養賢以及萬民所謂應天下之需也鹿鳴之
 君蓋得需于酒食之道天保之福所謂貞吉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
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先人曰上六不當有事之地至于三陽彚征不能退
[001-43b]
 聽以違之雖敬之終吉未大失而已乃若鴻飛冥冥
 弋人何慕焉上六坎也故不足以進此雍曰上六據
 非其位不能退聽徒知入于穴以避焉僅免夫需血
 自傷而已故曰未大失也天道上行理之常來而敬
 之終无凶也夫需之時天下如饑之需食渇之需飲
 也故于郊于沙于泥出入于穴獨五自然是為需之
 主然水行需舟陸行需車莫非需也卦特言其大者
 耳
[001-44a]
坎下/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需訟一體也相親而需則為需相違而訟則為訟性
 情之異耳然性情之異而有孚則同者親而无孚需
 之妄也訟而无孚訟之妄也窒者塞其源而不流也
 惕者謹其事而知懼也得其中則吉成其終則凶如
 此則知訟之為道矣非特訟者為然聽訟亦如之也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窒之也欽哉
[001-44b]
 欽哉唯刑之恤哉惕之也吕刑曰簡孚有衆又曰獄
 成而孚輸而孚有孚也故乃明于刑之中中吉也舜
 典之疑唯輕吕刑之疑有赦不成其終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
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
大川入于淵也
 訟不親也不親而健健而陷此所以為訟剛來居二
 而得中故二為成卦之主用中則吉也大人與天地
[001-45a]
 合德日月合明无私之大者況訟乎是以利見之也
 險欲陷健逺之可也故不利涉大川涉之則自入于
 淵矣需之利涉大川險在前也訟之不利涉大川險
 在下而必陷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水違行大不親矣作事謀始期无訟也邦无道免
 于刑戮在下之謀始也刑期无刑必也无訟在上之
 謀始也此謂窒惕之道
[001-45b]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
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訟之初未始不小有言也永其事則有成終之凶不
 永所事是以終吉言于初者戒之于始也初四在訟
 之應者是以其辯易明二五在訟之不應者是以不
 克而掇患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訟
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001-46a]
 先人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則三百户不為小矣雍
 曰二五有君臣之位上下之分非可訟也訟之義不
 克也不克則置三百戸之邑而歸逋竄之中可无眚
 矣蓋以下訟上其患自取苟不違其邑是速誅伐之
 禍也九二以剛中之才一陷險中而不克訟其取患
 如此況无其才者乎是以聖人貴夫窒惕而不利涉
 難也伯氏駢邑三百管仲奪之而沒齒無怨言豈有
 訟上之患者乎
[001-46b]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象曰食舊德從
上吉也
 以陰柔而介二剛之間危懼也能不以訟為事所謂
 窒惕者也故能保舊德之禄而固守勿失與逋其邑
 而喪者異矣雖介二剛為危道而終獲吉者能窒其
 訟故也介二剛有道乎捨二之訟上從乾道代終而
 已從其大體者也故吉六三不以訟為事上從乾吉
 之大可謂德與位稱者矣然僅能食舊而已九二自
[001-47a]
 下訟上掇患已至又豈能保其舊邑哉逋竄宜矣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
失也
 剛强之才未嘗下人非得位必多訟九四居上訟下
 為初辨明既不克訟復即初之命變而安于貞是以
 獲吉復即初命捨訟而應初也應初所以為正也是
 以不失舊德之道苟非復即命渝安貞殆亦逋邑之
 流乎九四蓋嘗有訟能變而獲吉故不言舊德而象
[001-47b]
 但言不失也既云不克訟則无德可言矣論訟則四
 優于二論德則三優于初其訟者上九乎亦愈于二
 之犯上也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九五中正大人也聽訟之主也天下之長也為天下
 之長以中正之德聽天下之訟人之所利見其為吉
 也大矣蓋非一人之吉實天下之吉也訟獄之歸虞
 舜虞芮之質文王其九五之謂也
[001-48a]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
敬也
 先人言鞶大帶也男子帶鞶婦人帶絲蓋爵命之服
 非所以賞訟也雍曰上九以訟而錫之鞶帶其招褫
 不足貴如此況自下訟上義不克者奪邑宜矣是不
 若六三不言訟而守舊德又不若九四復即命而不
 失也
坎下/坤上
[001-48b]
師貞丈人吉无咎
 師為衆九二主師之象也貞正也師之道正于一者
 也故師以貞為先丈人尊嚴老者之稱故能慮善以
 動无輕敵貪利危國喪師之患所以惟丈人為吉也
 與武王唯師尚父宣王方叔元老同義兵凶器戰危
 事爭逆德无全吉也故以丈人无失律喪師為吉以
 善補過為无咎
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
[001-49a]
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剛中而應九二也行險而順師之義也師道必正而
 後動衆正于九二也能用衆正之九二則可以王六
 五是也師者凶危行險之道故曰毒天下而必以順
 動者蓋有義存焉則民從之毒如藥石之攻疾毒之
 所以除害也所謂誅其君而弔其民東面而征西夷
 怨者可謂善補興師動衆之過者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001-49b]
 先人言地所以容民水所以畜衆大司徒有比閭族
 黨州鄉容民之道也小司徒有伍兩卒旅師軍畜衆
 之法也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師之勝負上則繫國家安危下則繫億兆人之命利
 害之大者无踰于此故戎為國之大事而洪範八曰
 師聖人戒謹之意為至深矣可无律以妄動而蹈至
 險之機乎禁暴誅亂雖不得已而用之不可无律也
[001-50a]
 故師之初六言師出以律以明用師莫先于律也猶
 卦辭首言師貞以明師之道莫先于貞也然失律否
 臧其凶固宜或幸而勝雖臧亦凶者蓋聖人明師之
 吉凶于有律失律之際不在于否臧幸不幸之間也
 否臧幸不幸小人之事非丈人之道故聖人不取也
 漢武窮兵以討匈奴僅有獲焉而天下戸口減半非
 臧凶歟計其所獲曾未補千萬分之一安知所謂中
 吉无咎之道哉
[001-50b]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
也王三錫命懐萬邦也
 九二以至剛之才為一卦之主其行師用兵之道宜
 一以剛濟矣而能用中焉此蓋丈人主師之道也用
 中則吉而无過何咎之有是以王三錫命以寵其无
 咎之吉非攻戰之功也昔禹之徂征也苗民逆命而
 班師振旅文王之命將也曰薄伐西戎宣王之北征
 也曰薄伐玁狁皆以用中為貴也用中故无過之可
[001-51a]
 補又何必有戰勝之功而後為吉乎春秋無義戰聖
 人貶之乆矣後世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
 人盈城孟子辭而闢之其言有曰徒取諸彼以與此
 然且仁者不為而況殺人以求之乎又曰我能為君
 約與國戰必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觀
 此則知殺獲之功固非聖賢所尚矣是知中吉之寵
 為懐萬邦之道不然以王命三錫民賊則天下被不
 仁之害適足以糜爛吾民尚何懐萬邦之有是以古
[001-51b]
 之仁賢之將率以安民和衆為先恥為孫吴小人變
 詐之技視殺獲首虜初无意焉其安疆埸之功後世
 蒙其利而人无知者師卦所謂丈人之徒歟史氏既
 不能暴白于天下徒誇大匹夫悍卒與夫權謀狙詐
 之士以資委巷之談識者悲之安得以師中之道發
 潛德之光哉
六三師或輿尸凶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師道尚専則正故五陰一陽成為師卦師臣道也故
[001-52a]
 九五為此而九二為師觀師之成卦則師之義得矣
 六三以柔居剛非其才也位不中正非其任也拂衆
 主師凶之道也師或有功而凶或无功而吉六三象
 主无功之凶也師之不善无以加此春秋遷延之役
 邲戰之類是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賢哉六四之左次也師之進退理不可必可進而進
 可退而退則常道也六四以陰居柔力不能進而左
[001-52b]
 次得其常也何咎之有故師之凶在内則傷財害民
 在外則覆軍亡將内外无是焉雖左次无功亦謂之
 无咎可也彼不度德不量力而喪師者六四之罪人
 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象
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自古帝王興兵動衆蓋未有無名之師也故六五言
 田有禽利執言田之有禽害稼也故獵取之蠻戎寇
[001-53a]
 賊害民也故執言以伐之執言奉辭也以興師則无
 咎矣此論在師之君道非將帥之事也故雖鳴條之
 師牧野之戰湯武必執言誓師明告其罪而後舉也
 長子九二也以行師得其道者也弟子六三也以輿
 尸而凶非獨六三之罪也君使之不當也貞凶蓋言
 輿尸之凶長子帥師无凶也然則師之君道无他焉
 執言專任而已師道貞則吉卦既言得丈人而後吉
 爻于此又明弟子雖貞亦凶聖人之意其慎如此
[001-53b]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
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先人曰武成之終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又曰敦信
 明義崇德報功則盡上六之義者其武王乎雍曰雖
 大君有命而小人不得開國承家者以小人无容衆
 居上之德此武王所以必崇德而報功也崇德則小
 人勿用矣
坤下/坎上
[001-54a]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伊川曰原筮者推原占決相比之道也非以蓍龜也
 上之比下必有元永貞之三者下之比上必求此三
 者則无咎矣又曰夫剛立之稱也傳曰子南夫也又
 曰我非夫剛立者猶凶況柔弱乎雍曰一陽之卦得
 位者師比而已得天位則為比得臣位則為師天下
 之吉莫吉于此故比直言吉治天下之衆莫急于貞
 故師先言貞帥師有君道而不得如是之大如是之久
[001-54b]
 也故无元永之貞昔成湯之初征也東征西怨曰奚
 獨後予所謂不寧方來而无後凶者矣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
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伊川曰卦之辭泛言比道而彖言盡比道之善惟五
 而已民不能自保故戴君以求寧君不能獨立故保
 民以為安凡生于天地之間者未有不相親比而能
 自存者也又曰以聖人之公言之固至誠求天下之
[001-55a]
 比以安民也以後王之私言之不求下民之附則危
 亡矣雍曰天下之吉生于順而凶生于逆下之順從
 天下无異意不寧方且來非吉乎後之凶无順意故
 也不寧方如初六六四是也後夫上六之不我比也
 上下應者上而六四下而初六非正應而來比也然
 易之道窮則變不知變則失易之道故乾有窮之災
 坤則其道窮況後夫乎聖人于道窮之際每致意焉
 者明易之道初无窮人自失之也
[001-55b]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伊川云建萬國所以比民親諸侯所以比天下先人
 曰民之有君諸侯之有王非先王創治而有之皆出
 于自然之勢此先王封建之本也梁襄王曰天下惡
 乎定孟子曰定于一一者王也方地上有水非澤之
 所鍾散而相親則各有所比先王以是建萬國親諸
 侯王道之本也觀禹㑹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周成王時助祭者千八百國春秋之時見于經者止
[001-56a]
 百二十四國其後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卒并于秦數
 百年間吞噬屠滅殆盡凡以天下无王故也故易之
 有比春秋之書王其義一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象曰比之
初六有他吉也
 廣大乎比天下之道見賢則比之不必有應而比也
 然有應而比者比之易二四是也逺而非應者比之
 難初六是也然逺而非應柔弱不能自達有待于人
[001-56b]
 者也缶之為器有物盈之則有用也无以盈之虚器
 也是缶之有待于物猶初六之不能自用也初六以
 誠信之道自充于中所謂有孚盈缶矣何患其无用
 乎中孚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蓋誠信感人有必應
 之道故終使六二自内與之同比于五也雖非其應
 而比其道蓋益賢于求應者矣何咎之有他吉本非
 我有之吉因人而得之者也初六才位不足直以誠
 信得他吉也故比之道雖吉而比之始又以孚為先
[001-57a]
 古之人因人得用者多矣惟誠信充于中能終他吉
 不然吉未終而凶矣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比以九五為主而六二正應為主于内蓋率天下而
 比五者故自内之外率天下以歸王也二之比初非
 欲親初也欲與之比五也終能同比于五是不失己
 道之貞吉也觀初六他吉六二自内之辭可明其義
 蒙之六三亦舍應親二矣而有不有躬之象蓋蒙與
[001-57b]
 比異道而三與二異位義不同也故象言不自失以
 見非如蒙之不有躬也夏商之季天下諸侯相率以
 歸湯武或三千或八百國所謂六二貞吉初六他吉
 者衆矣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三不知比賢而比于上上非正應而有凶比非其
 人則自失其身矣是其所以可傷也
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001-58a]
 四與初非正應故舍逺比近外比九五之賢亦自知
 才位非可兼人從上保身而已故得貞而吉比或自
 内或外比以明比道之大不可拘于常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象曰顯比之
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先人曰洪範五皇極曰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
 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
 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凡上之
[001-58b]
 所以示下者如此也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
 德惟皇作極凡下之所以從上者如此也方顯比建
 大中之道逆者不追順者不拒无恤于去來无間于
 小大邑人之不誡特為其微者言之至于自西自東
 自南自北蓋有无思而不中者矣可勝言哉雍曰九
 五之君非以力假仁者也蓋有大中至正之道以昭
 示天下天下自從而比之故曰顯比王田不合圍三
 面而驅故所失者前禽而已是猶上六之不我比也
[001-59a]
 夫以大中至正之道昭示天下无容私焉是以逆則
 舍之順則取之故上言不寧方來後夫凶皆自來自
 後之辭非聖人有以强之也聖人以大中至正舍逆
 取順必无侵伐之虞邑人又何誡焉是則顯比之吉
 為天下之至公也求其所以然實建大中以致之耳
 故曰上使中也書曰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其使中之
 謂乎由是知商之三千周之八百亦舍逆取順而已
 或謂顯比之道狹不亦異乎
[001-59b]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上六非天下之所比又不能比人為臣而无君與无
 元首何異哉是以凶而无所終也三有匪人之傷上
 有无首之凶皆逆比之道聖人捨之者也四也初也
 其知幾乎故能非其應而獲吉以是知比者必求大
 中至正而比之斯无不吉
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001-60a]
 剛德天德也天德畜之則止不能畜則失聖人之所
 以為聖以能畜天德而已然畜有二道有止而畜之
 者畜之大也故為大畜有入而畜之者畜之小也故
 為小畜捨是皆不能畜矣能大畜天德則理非不亨
 小畜疑于未亨故言亨也密雲不雨言畜之而未及
 用也自我西郊明其自我畜之也自我畜之而未及
 用君子成己之道未至于成物所以為小畜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
[001-60b]
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初之應四而曰上下應者陽道過盛喜于從陰雖非
 其位而其志皆應之也剛中二之天德也志行四之
 巽志也剛德居中而巽志行是以亨也尚往者其道
 方行行猶未已也施未行也澤未下也密雲尚往則
 澤有必下之理君子成己有必能成物之道盡其道
 則為大畜施未行則為小畜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001-61a]
 文德美德也坤言文在中而文言曰美在其中而暢
 于四支𤼵于事業美之至也然則畜之道必先畜美
 德以成己而後可見于事業也大畜之以畜其德則
 天德之大皆止而畜之矣乾之不言所利猶大畜以
 畜其德坤利牝馬之貞猶懿文德也風行天上是為
 巽入之道是我入而畜之也天在山中則為來畜于
 我大小之辨如此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001-61b]
 天德之大而人畜之雖曰小畜亦已艱矣惟早辨者
 易為力而不能早辨者難為功故小畜雖同而有初
 九九三之異也易為力則復自道復自道則鮮失焉
 是以其義吉而无咎也然小畜之道何與于復而初
 九九二曰復何哉蓋大畜畜而无失无失故无復小
 畜未能无失是以不免有復也學者不能大畜則有
 小畜不能小畜則有復雖初无異道蓋力行有淺深
 耳
[001-62a]
九二牽復吉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不能辨之于早至二尤艱矣故牽而後復也牽者强
 勉之義雖无自復之易然强勉能復猶為吉也非二
 有剛中之德亦將自失矣
九三輿説輻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大畜有止畜之義説輹則止而不行也小畜入而畜
 之有復之象焉復貴早辨過中則危矣此牽復之後
 所以言説輻也説輻則害于行道故又有夫妻反目
[001-62b]
 之象夫妻反目道不行于一家何以正天下是如輻
 壊而車不能行也孔子曰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
 以行之哉意與此同求其所以然蓋本于不能正室
 不能正室者其身不正故也是以君子必篤于成已
 而後可以成物為是故也大畜輿説輹止于二也良
 馬逐行道于三也小畜牽復于二未為成德故説輻
 于三不能行也輹可説者也輻不可説者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001-63a]
 以人畜天以柔畜剛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與于此
 此六四有孚之道也六四以有孚之道主于中又且
 惕然知懼此其所以免害而血去且无咎矣蓋一柔
 五剛有害而傷之之理故也上合志者合九五有孚
 之志故志行也惟其上合志是以能畜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九五合六四誠信之志攣衆剛而畜之是富以其鄰
 者也富以其鄰則以畜衆為富不以獨智為富矣此
[001-63b]
 明畜之君道如大舜善與人同取諸人以為善者也
 易言富以其鄰者乾之象也不富以其鄰者坤也乾
 大也坤吝嗇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象曰
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小畜密雲不雨之象至上九畜道成而後既雨也既
 雨則小畜之道盡矣是安于畜者也故曰既處君子
 于成終之際未嘗不思戒焉戒而尚德則无顛覆之
[001-64a]
 憂婦人以順為貞不知尚天德之大以持守之是以
 危也幾望將盈也將盈之時居位之極知進不知退
 是以征凶有所疑者盈滿皆有疑之時故君子戒之
 孔子言知及之仁能守之所謂尚德者如此夫畜德
 既成尚戒其失況畜之未成者乎
兌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者行道之義乾在上天道也天道至大天下之所
[001-64b]
 難履而行之也故有履虎尾之象履虎尾直取其難
 非取其為害也然履虎尾者有咥人之患履乾之道
 者雖難而无咥人之患惟有亨之理也孔子言博施
 濟衆則曰堯舜其猶病諸言修己以安百姓則曰堯
 舜其猶病諸信乎天道之難履如此
彖曰履柔履剛也説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之所以難者以六三之柔而履天之剛德是以難
[001-65a]
 也説而應乎乾則與乾合德是以能履而有不咥人
 亨之象剛中正九五也履帝位而不疚然後其道下
 濟而光明疚則不能光明也剛德常過過則疚剛而
 不過斯不疚矣故允恭克讓堯所以光被温恭允塞
 舜所以文明皆剛而中正也謂之不疚者如此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伊川曰後世士夫公卿日志于尊榮農工商賈日志
 于侈富此蓋民志未定欲其不亂難矣雍曰上天下
[001-65b]
 澤言天道居上則澤必下及也君子之澤无他焉使
 斯民各安其分无乖爭之變而已故曰辨上下定民
 志上下既辨則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又安有不
 定之志哉
初九素履徃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素有先定于内之義素定于内則隨事之來履而往
 之又何咎矣素富貴則可以行富貴素貧賤則可以
 行貧賤故孔子曰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
[001-66a]
 得之不去也此素富貴貧賤之道也可以仕則仕可
 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此孔子之素履
 也素履行已之義非澤民之道故曰獨行願也伊川
 曰若欲貴之心與欲行道之心交戰于中豈能安履
 其素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居君位而得中九五也居臣位而得中九二也剛中
 之道自非大人難于兩立此九二所以為幽人之象
[001-66b]
 也履得其道而坦坦平且易也幽人之履如此何適
 而非貞吉乎孟子曰我無官守我無言責則吾進退
 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履道坦坦之謂也故惟孟子
 然後有餘裕不然雖周公大聖人亦有跋㚄之患不
 得為坦坦也幽人剛中處道深逺非富貴貧賤所能
 移大丈夫也況已志素定豈有中亂之道哉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象
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有行也咥人
[001-67a]
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六三以陰居陽无中正之道又以一柔介五剛之間
 勢无全人故有眇跛之義也以是而視以是而履所
 以遇咥人之凶矣夫居五剛之中履于上則不能履
 于下視于前則不能視于後常有不足之道故眇也
 跛也遇咥也皆以不足故也位不當者豈以非其所
 居歟武人三軍之勇者視不勝猶勝則其視一于進
 而已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則其履亦一于進而
[001-67b]
 已此所以惟武人可用是道以有為于大君也夫武
 人可用有為于大君者以其志剛也故爻辭于咥人
 凶之後繼以武人為于大君而象言志剛不言其凶
 吉者明武人可用也履之爻六三九五皆有二義亦
 如否之小人吉大人否亨恒之婦人吉夫子凶皆難
 以一義明矣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四近剛決之君處多懼之地而能愬愬恐懼所謂
[001-68a]
 戰戰兢兢如臨淵履冰者也豈有不終吉者哉此聖
 人居危難之道也志行者不失其所志之謂也舜之
 志孝也文王之志仁也父頑母嚚而克諧以孝舜居
 難而志行也出羙里而請除炮烙之刑文王居難而
 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夬決也剛決不已之辭也以陽居陽剛之過也剛過
 而自任其剛宜為致凶之道然以居位正當故特貞
[001-68b]
 厲而已非所謂履帝位而不疚者也彖論中正故發
 其光明之義爻言夬厲故示以剛決之戒道之常變
 如此位正當者猶以用剛而厲則知位非正當者凶
 矣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先人曰視履猶洪範之五事也考祥猶念用庶徴也
 其旋元吉猶嚮用五福也雍曰視履而考其祥則其
 動容周旋之間元吉著矣所以大有慶也大有慶者
[001-69a]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也
 
 
 
 
 
 
 
[001-69b]
 
 
 
 
 
 
 
 郭氏傳家易説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