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29 易原-宋-程大昌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原卷五
           宋 程大昌 撰
  太極生兩儀論七篇
   一 隂陽未分為一
天地已判變化已形尚其不可俄測俄度也則前乎此
者茫昩無朕獨以何見而命為太極也曰是有理焉非
億之也兩儀之出為四象四象之出為八卦是易序矣
[005-1b]
而凡有象有卦則皆以兩為初也夫其出焉而初者可
以命之為兩則夫未出而該者不容不命為一也其曰
太極猶言天地隂陽未能為至而此能獨至也若夫一
氣判而為兩儀則隂陽既已對立而二矣其力可以施
生而未遽名為天地也其象當為乾坤而未遽畫為乾
坤也有兩之儀無兩之象是隂陽初分而未凝於物者
也四象也者木火金水位在四正而未為春夏秋冬者
也是隂陽之已出而將為四時者也至於八卦所紀則
[005-2a]
是四正之氣周徧八方而後世命為八節者也故其立
為震㢲離坤兌乾坎艮八其名而八其列者乃其序也
至此而後隂陽始著於卦畫矣然則自無形以及于有
形自紀數之少以及乎紀數之多皆不出乎陰陽之源
𣲖也所謂易道隂陽者是其凡也然則由易之所成以
要其所始則夫據生兩之地而能與之為者者其當為
未分之隂陽也豈不昭然可想也哉故太極所奠惟繫
辭發之而循五經以達論孟皆未見其嘗言也
[005-2b]
   二 老子明一為太極
夫子亦嘗言一矣皆有天地後縂統萬物之一非太極
未為天地之一也其曰一致而百慮又曰天下之動貞
夫一者也則皆並人事以名之耳若夫未麗事為能生
天地而不為天地則實未肯明以一名也夫子嘗曰天
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中庸曰徳輶如毛毛猶有
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此二語也固嘗髣髴乎象
數之表矣而其所指亦皆從天地已得一後模擬其似
[005-3a]
焉耳若超出象表而究出天地之所從施則皆未之肯
言也予故曰太極之一求諸五經論孟未有明説也此
非聖賢有所靳秘也寓道于器而藏性天於文章以期
天下之自得焉耳老子意見既已窮極造化而又慮夫
學者之迷本也故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者是其窮究始末而竭告焉者也一太極也二兩儀也
易之太極理當為一而未名以一者此語既出而人始
知其可以㑹而同之也
[005-3b]
   三 一非數
老氏慮此理之未白也則又申言夫一之無乎不在者
而曰天地谷神侯王位置不同而皆分禀此一以為清
寧盈靈貞焉則是一也葢皆隨在隨有也此其為一無
間乎幽明大小而皆能與之為祖也然則天也地也方
且與人物均受此一者也則天地安能反生此一也諸
家指天一為五十所虛之一則是以變形之一為太極
之一其原既誤故推之無或能通也詳在列傳/河圖下是以老
[005-4a]
子之明此理也立一以為始立二以為承而立三以致
極自三以往繼其下者遽為萬物則其為一二三萬也
與易之本數自一至萬次比而不可闕一者全不侔矣
則安可混為一則也一生兩詳見論貳二生三詳見/論三又見予所著易老通言
子尚慮若語之簡而難明也則自作之問而自為之答
以究極其詳也曰聖人因隂陽以統天地夫有形生于
無形則天地安從生于是列叙未有天地之先形氣體
質具而未離者命為渾淪也渾淪之動而為形氣也體
[005-4b]
質之具而為形變也其輕清而上者自名為天重濁而
下者别名為地則夫渾淪之函隂陽者出焉而二矣夫
惟有清而又有濁有上而又有下是向者一而今者二
矣然則清濁未分而渾淪無間其非一歟已分清濁而
有上有下其非兩與課二子話言殆如隨易立訓而共
發揮焉特不肯明以易言耳是所謂深於易者不言易
也世人見其别立軌則期以自成一家言則遂斥之儒
外然魏晉間知道者已深知其理矣故常槩易老以為
[005-5a]
一稱也凡今世之能説易者率皆濫取世傳以為已出
焉是特立影求形者耳而老氏則直究其形矣是故可
尊也
   四 借數名一
數者因紀物而有也無物可紀則無數可命矣太極也
者本無其質則故不可繫之以數而名之為一矣然太
極之能生天地也惟聖人而後能得其一自非聖人安
能聞言輒觧也聖人其亦有憂乎此矣故不免借人人
[005-5b]
可識之數而發造化難言之妙也此借數名一之所由
起也何以知其為借也曰圖書命數雖其多少或有不
同而次比已定則五十五者不可損為五十有四也四
十五者亦不可増為四十有六也皆其實有此數不容
贅闕故也若夫大衍之五十者其立數固本天五矣然
其為五十也者元非實用天地五十五數也故一非生
水之一而十非生土之十則可以見其不為紀實之數
矣是豈可從實有之數以求其宿哉且其分蓍象兩之
[005-6a]
上不立一數與之為始則固示人以其可闕之象矣象
四而下又遂虚五六七而不用也直至借八以名八卦
而後八始入用也是所借八數半用半不用而元不乏
事也則凡大衍之數豈其自一至萬不容中闕者耶又
四八䇿中每得一䇿且如三十六而為乾則自三十六
外皆為扐數扐數第以識閏而不全為用也是四十六
中其所虚者不止發數之一也今見其所虛者為一而
不知此一之非實一也乃遂從借數以求實有而指天
[005-6b]
一之為此一也則推之如何可通也老莊列三子者葢
恐流傳滋乆誤而求諸實數則夫太極也者將遂淪於
有形有體之域矣故嘗更迭發明著諸其書而世人罕
覺也
   五 老子以同獨明一
老子之言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
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又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人物之
母此兩者同出夫天也地也是其二也此既為一則生
[005-7a]
此之二而能與之為始者决當為一也至其謂同者則
取有無未分而混然者也獨則又了立無名之象也然
則同也獨也擬數而言固可借名為一矣離數而觀則
遂不復為一也故取同獨一殊名而共義者參錯言之
使人悟此一之非數也予故于此有見而云借一之非
實一也列莊二子固其師老者矣而申言同獨之為一
則又附事出理愈益明白也列子之言造化也曰生生
者不生不生者疑獨及言道徳則曰多岐亡羊多方喪
[005-7b]
生惟反同歸一者為無其弊是又用一同獨三語者逓
相發揮而明乎一之非數焉者也莊子曰物物而不物
于物者是為獨有則是用超物者為獨也又曰一之所
起有一而成形物得以生謂之徳性反修徳徳至同𥘉
𥘉則亦用反同復𥘉者以形容夫一之為同為𥘉也故
言及乎道而前聖後聖皆歸一揆無分乎彼此也
   六 老子以同獨明一
列子固嘗極言隂陽剛柔仁義而㑹歸于一矣曰天地
[005-8a]
之道非隂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
剛是既明援易語以會諸其書矣雖其立教常欲自成
一家而此語一出安能終掩其原也及其言數之播復
則全是釋易也一之變七之變九九固河圖矣而夷易
無形㽟者易羊吏反/㽟音埒能生形變之一則正指太極之生
天一也此其何書何徃而非易出也詳見/論數是理也惟王
弼能于易老左右采獲故其釋衍最精曰演天地之數
所頼者五十其用四十九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
[005-8b]
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其言深得易
理而世無悟者患在以實數説借一故弼語反棄也
   七 易書無太極
或曰夫子自言易有太極明非無矣而弼之所訓乃曰
無不可以無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極而明其所
由之宗也夫夫子明以為有而弼乃推而入之于無是
以諸家多致疑議也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以辭害意
而不能以意逆志故其執滯如此也夫子此語主變易
[005-9a]
而發也易理之已著乎變者皆其為物而可見者耳非
其役物而制變者矣故凡乾坤立畫以象天地隂陽是
直已傳形質而事事物物無不為兩者耳非其能生此
兩而造夫無可増加之極也其曰易有太極者猶曰變
易之道固有立乎其極者焉則凡象兩象三象四以備
乎八固皆由此出變也是為制變之祖也不曰易書自
能有此之極也葢易之識變也有書而制變者有理六
十四卦之爻之辭則書也制六十四變而居縂無為者
[005-9b]
則其理也故繫辭之言易也生蓍倚數立卦布爻則皆
指夫有狀可書者矣而推致其至則必窮理盡性以至
于命乃居其成也是卦爻以上更有理有性且有命也
理也者言其所以然者也性也者言其所已得者也命
也者言其所從來者也是不獨欲窮其書而必欲窮其
所為書也然則變易之所起固在兩儀以下矣孰使兩
儀而有此變者則必有命之者也故太極當為變祖也
若曰太極立不變之地未嘗肯入于變不當與數變同
[005-10a]
言則非圓機之士也
  兩儀生四象論六篇
   一 劉牧以一二三四為四象
兩儀天地也天以一生水三生木地以二生火四生命
水火木金有其似而無其體是之謂象本其象之所出
而言故曰兩儀生四象也古今通以七八九六為四象
則在地六以後獨劉牧取諸天五以前是二説也固皆
祖天地而本五行矣予以經攷知牧説之合易者其可
[005-10b]
據凡四也揲著之法曰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四時也者
方其在數則為一二三四及其播氣則中乎冬夏春秋
入之于卦則為坎離震兑也故一坎直冬二離直夏三
震直春四兌直秋此四位四氣者人更萬古經更萬説
而四數者未嘗少少變易也則揲四所指之四時安可
易四位而他之也牧説之合易者此其一也
   二 七八九六非四象
六七八九固為四行成數矣諸古書如月令之属亦嘗
[005-11a]
取而入諸四時矣然其所云六七八九者乃其隂陽經
五而既足者故從而立數以識之焉耳非如一水二火
三木四金自能授氣于四時而不受四時之氣者也則
雖嘗以入諸四氣而不得正為四時也詳見論五及乾/鑿度八卦論
故夫子之言易序既嘗以四象次兩儀是天地之生四
時也矣已而猶慮其未明也則又綴辭其下曰法象莫
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以示次天地而為四象者
正為一冬二夏三春四秋總之可名乎四而非四數以
[005-11b]
外别有一四也則牧説之合易者此其二也古今又有
命四䇿之六七八九以為四象者矣為夫易之畫爻絫
卦悉自此出也殊不悟四䇿之數乃其受諸四時者也
即四營成易者是其則也四營之所以必四者揲四之
象四時者即其起數之原也四營既成而後七八九六
始出則四䇿之數安能先乎春夏秋冬而與之立則也
詳見此/下一篇夫惟四䇿反倚四時以得數則牧説之合易者
三也若夫一二三四當為四時正數則夫子之言又有
[005-12a]
可據者矣説卦之以卦配時也明立四位明分四氣其
端緒甚明也曰兑秋也兑正為秋則坎冬離夏震春不
可易而他之也又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坎既為
水則離火震木兑金又可槩見也夫坎離震兑其徳既
為水火木金而水火木金之數即一二三四之位也則
夫揲四之象四時也夫子實用一二三四正主其象矣
經生乃謂七八九六與之相當是欲更夫子之所配而
易以乾坎艮㢲也雖甚昧者亦知其不可也此牧説之
[005-12b]
合易者四也凡此四者皆即易言易而四象所属明白
如此故予不敢舍夫子而順世傳也
   三 易數皆本數
有天地隂陽而後有四時有春夏秋冬而後有萬物易
之所寫者造化也造化之所託者萬物也人而欲撫造
化則必從其所出者而求之而寫之則無一或遺矣是
故蓍之首尾祖四者本所授以臨所受冀得母必能知
子也分二之後數著定䇿每揲必以四者四也凡成一
[005-13a]
爻必取其于四營者亦四也揲足數定積四數之以出
七八九六者亦四也隨䇿畫爻而立卦以極乎八者倍
其四也八其卦而八之以為六十有四者從倍四之八
而又八之者也莫非權輿于四也于是細而推之得䇿
三十六而累四數之知其為乾者九其四也得䇿二十
四而知其為坤者六其四也得七而為二十八者四其
七也得八而為三十二者四其八也亦皆從揲四象四
者以出盈縮也自此以徃演乾坤之䇿以追朞嵗之度
[005-13b]
會爻策之數以當萬物之變莫非本祖乎四也凡其謹
守此四者以四氣四中之象得天地四𥘉之數而居四
方正中之位故可以縂物原而該數本也凡易之他數
隨事遷變不常其度而四行之四未嘗或改葢以此也
四出于兩兩出于一兩之分一以為體如/四之分兩以為體皆相貫穿詳見論數
   四 五行未為五材故可象
孔頴達疏經大率多仍先儒故雖指七八九六以為四
象而其所謂四者仍指水火木金則亦不離乎四行矣
[005-14a]
然詳味其言孔葢兩存其疑焉耳予嘗因其取數于土
而測知其㣲也孔之言曰土則分王四季故惟曰四象
也夫其立土以對四象不援十而援五則固舍成數而
就生數矣五行生成皆一體也孔之主土言象也既取
諸生則水火木金不當獨取於成矣今其生成雜取則
是存疑示後而不敢專主七八九六以為定則也王昭
素胡旦劉牧朱震因其指四行為象則皆非之而牧震
同辭曰金木水火有形之象安得為象此又泥辭失指
[005-14b]
之甚也繫辭之言象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擬諸形
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則象者物之形容而已非真
有取乎體質也其曰物宜者惟甚宜焉而擬以為象正
如兩儀固可以肖象天地已而求諸隂陽則隂也陽也
亦可象兩也求諸乾坤則乾也坤也亦可象兩也既曰
象矣則以肖似言之安在執五行以為五材而謂形質
不當取象也則四子之譏穎達又皆失之也
   五 諸家言四象
[005-15a]
此數説者雖異而猶並四時乎取象其失未逺也若夫
莊氏則曰有實象有假象有義象有用象語不本經而
率意以言頴達既已非之矣易繫嘗曰易有四象所以
示也或亦有援此以言者特不知此之四示乃其著書
而垂世者耳非四儀𥘉生四象之謂也此其為四即蓍
龜也天地變化也天象也圖書也是其四也蓍葢受易
為數而非能與易立數者也則自不得在生卦之列矣
既曰天地即兩儀是矣天地變化若居四象之一則是
[005-15b]
兩儀自生兩儀也王昭素曰象兩象三象四象閏其象
凡四也胡旦曰此聖人蓍法也非由兩儀而生也旦之
言是矣而自出其見則遂曰隂陽剛柔其象可四也此
尤誤也聖人觀變于隂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立爻
爻之剛爻即卦之隂陽也今取剛柔隂陽匹而四之因
以命為四象是謂水火燥濕可以配對為四也是數説
者固皆不通矣而支離及此者則皆不安乎七八九六
之為四時也故遂轉而他求也
[005-16a]
   六 劉牧言四象
予以經考而知惟劉牧之説合經而可據也其言曰天
一地二天三地四兼天五之變化上下交易四象備其
成説而能生八卦于是坎離震兑兑兑居四象之正位
不云五象者以五無定位舉其四則五可知矣諸家惟
朱震因牧之説始疑坎離震兑與四時相應亦嘗㣲以
佑牧而不能確也其説曰揲四之象四時者坎離震兑
此六七八九之數也夫坎離震兑不為六七八九不難
[005-16b]
見也朱氏兩冐而兼言之亦猶孔氏之不敢自主矣至
其立為坎離能中天地之圖明明為之言曰坎離震兑
四時也氣數時日自有之序不容改而他之也則前語
之為存疑益明也然則剏推四象于地四之前有如牧
者亦可謂確乎其有見矣所可恨者揲四之象四時夫
子自有明則而牧不知援以為據故震軰視牧語為剏
説遂亦不敢堅主也
  四象生八卦論十二篇
[005-17a]
   一 八卦分成四氣
卦之八也前不為六後不為九何所取之取諸倍四也
四之必倍者四氣行乎四正四維而其為象必當列八
也然則八卦所起其源流可考矣自太極而兩也以其
全而分二也自兩儀而四也則二氣者又遂分四也四
氣者有唱有隨故其四者又遂為八也是以震離兑坎
與夫㢲坤乾艮不得不耦出而錯立也善乎乾鑿度之
明易序也曰太極分而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夏秋
[005-17b]
冬之節故生四時四時各有隂陽剛柔之分故生八卦
推此言也則二四六八之更相灌輸其序甚明也已而
又取八卦而分唱隨則曰震生離長兑收坎藏以言其
唱也㢲坤乾艮仍四氣而散之而養之而制之而終始
之以言其應也是正夫子出震終艮八卦更迭之序也
既著其序然後辨方命位明列先後承乗則其唱隨之
則又益白矣命坎離震兑為四正言居四行正位而唱
發四氣也命乾坤艮㢲為四維言居四正隅角而攄達
[005-18a]
四氣也四正也者即夫子之謂東方也南方也西北方
也四方正方故也四維也者則夫子之謂東南也西北
也東北也西南也以其居于隅角故也然則四正者非
四維之唱也歟四維者非四正之輔也歟故易謂四象
生八卦者葢夫子之言得乾鑿度而益明也
[005-19a]
右内一重為四正四維是八卦之位也外一重生散長
養收制藏終始是八卦之功用也説皆出于乾鑿度也
以其語明因取一嵗而八其節者附著以致其詳觀乎
此者足以主四時之主四正而四象不属四維也矣易
之出震終艮也蓋其𥙷足書序而以八節成四時者也
是為一期之日也
   三 參天兩地
夫子之極言卦始也曰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隂陽
[005-19b]
而立卦夫有變可觀則是立數已定而其竒偶可以逓
易者是也即今八其節而八之以寫肖一嵗氣莭者是
其成也若夫參天兩地也者知天地五初之數可為數
本而參之兩之以求夫可用之數當何所属者也故夫
子著之以為卦始也參天云者並天之一三五而成其
為九也陽主進九者在天地後五數中陽進而極者也
謂自一而徃愈進/愈増至九而極故聖人畫竒以象乎天而名其爻為
九命其卦為乾也兩地云者並地之二四而成其為九
[005-20a]
也隂主减六者在天地後五數中隂退而極者也謂隂/進至
十始極而聖人取諸地六致/變之𥘉故云退也詳見論數故聖人畫耦以象乎地而
名其爻為六命其卦為坤也此其倚數以成九六之初
也及其九六既具而六子也者又從六九而得七八焉
則竒耦相參八純卦者立而六十四卦由之以成矣則
卦數在易無有不生乎天地五初之數者也九六生七/八在後論
   四 五為五象
參天兩地以成九六則夫五者亦居其一矣而生卦之
[005-20b]
象獨不數五何也五土也分氣以為水火木金而不專
主一德也故一二三四有象可像而五之隨感出應者
無定致可倣也下繫之言易曰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
居周流六虚上下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是語也
蓋數變之已著于卦而猶屢遷不可執據則夫天五也
者又其出變之元也柰之何而可象也歟故五之不預
四象也非不及象之言也過乎象之言也方其倚數則
五𥘉數者皆在所倚今其參之兩之而皆于五𥘉數之
[005-21a]
取則者是也及其言象則四行可像而五土不可得數
也四時無土月而八卦無土卦者是也詳見/五論然則五之
能出變其果何以也曰天之一也三也其皆以純竒属
天未及交乎地者也地之二也四也又其以純耦𨽻地
而未及交乎天者也迨夫數之運而至五也竒因属天
矣而土于此乎生則是天之竒數方傳乎土而正為地
體也故土之一位有地有天非如四正之位天竒地耦
判乎其未㑹也夫惟竒耦既已相會地天又已相得此
[005-21b]
其為象蓋如重卦之屯繼乾坤而首出者也乾六其竒
坤六其耦天陽地隂非不各極其至也必待重震坎以
為屯而後竒耦始能参㑹也故彖辭命為剛柔始交者
其理正與五之竒耦始合者同為一理也故天五之五
所以遂為一易交變之始也屯雖不能縂統卦變如五
之該然而經綸草昧是亦隂陽交而吉凶變大業遂可
因此而生者也其理又與五之起變正相符也
   五 五不為象
[005-22a]
一三五合而為九二與四合而為六則成變之初也九
與六其中皆藴一五以較四象曰一則專于一曰二曰
三曰四則專于二三四者其體質不侔矣自六而後益
推益廣以及于萬亦莫不然則天下之變無非本五也
故易象皆出于四詳見兩儀/生四象論而易變皆出于五也詳見/圖書
論/夫其有象可象者水火木金皆有定位亦有定時故
也其不可象也者變動周流不可撫擬故也故劉牧立
論謂五無定位而遂不容倣象者有見乎此也是理也
[005-22b]
夫子固嘗明著其則矣説卦之叙四時四徳也配水于
坎以槩乎離火震木兑金而土不著方也明兑為秋以
槩乎坎冬離夏震春而土不附時也此正土不著象之
明驗也夫子言之非後人所嘗増損也由是觀之牧之
言其皆有本惜乎不能充竟其理焉耳若夫牧之論象
并生成言之則又不知變之可卦專乎五五而七八九
六之入爻畫者本非有取于四行之成數也然則牧之
言是殆得其然而不究其所以然者歟
[005-23a]
   六 四象取象不在天五以後七八九六不主
      四時
天地十全數莫非自然而然皆可則矣而取數必于四
制變必于五者即本以該末故末不能離本也天下萬
物無有不生于五行者矣而前乎天五者則皆五行初
度也受天地初數有其象而未著乎質不為物變所雜
故木火能生春夏金水能生秋冬也而土也又能該四
者而授之以生也則天地之間雖其方彚有萬不同而
[005-23b]
何事何物能不受其管攝也耶故可宗莫尚乎此象也
若夫天地之六七八九十也者五行于此乎成其亦要
矣而皆非四時之謂也六七函五而一水二火之氣于
此乎足八九函五而木三金四之氣亦于此乎始足也
則漢志謂五行大數者是也以其並五行而言故世儒
亦遂援之以言四時而四時本無此數也詳見圖/書論若究
其何以名之為成則數之本竒者得五而成其為隂焉
耳數之本耦者得五而成其為陽焉耳而非四時之外
[005-24a]
别有七八九六之象也是固六七八九固可以紀四行
之成而一二三四之生四氣也其已乆矣初無所待乎
此地也故夫子之配四時也以震三之木為春而不以
㢲八之木為春也𩔖而推之則艮七坤六乾九其不能
為夏為秋為冬也亦已審矣七八九六既皆不為四時
則揲四之象四時也安得越取六七八九以亂其次也
   七 七八九六非四象
蓍䇿之有七八九六也自從大衍衍而得之所謂倚數
[005-24b]
也倚者依天地本數以立其則而非直受其數也是故
衍數之與本數相戾者可攷也衍之一二非水火而其
象三非木象四非金也然則衍之一二三四既其不應
四行四𥘉之數則夫七八九六也者特其記䇿之數耳
豈嘗正為四行四徳也予既得其以而病其淆雜也故
釐其名而異之命大衍為設數而求别乎天地圖書之
本數也設數本數/詳見論數且夫易以變易為體凡其隨事取數
至不常也是故卦之有數本宗五行者也而六爻既畫
[005-25a]
其𥘉爻之當為一者自為本卦之一而不為五行之水
也又其蓍數正寫卦數者也而八卦之八亦遂不為㢲
木之八也並此而推夫數之所出凡其麗諸日辰播乎
星厯𣲖為樂律流為方技道術百出百變而各自為數
無一之能同也惟夫坎離震兑也者其出數之為一二
三四其凝氣之為水火木金其配時之為冬夏春秋葢
自𥘉有天地圖書以及既成八卦而此四數者常與四
正四行謹相傳著無時而或他改也此足以見四時之
[005-25b]
不可他易而四正之異乎四隅也矣至夫卦數之與䇿
數雖其偶有同者坤坤之六艮之七以至震八乾九之
類驟而觀之似可参合于八卦所得之數矣審而求之
則有異也九之䇿專于畫乾也六之䇿專于畫坤也尚
可援之以為生卦之證矣若夫䇿之七者遂當為震為
坎為艮而卦之以七為數者乃獨属乎艮之一卦也八
䇿之當為㢲離兑而卦數亦惟一㢲獨擅其七也凡如
此𩔖足以見其策之七八不專属乎艮㢲之七八也况
[005-26a]
又有甚易見者坎一震三離二兑四已嘗據四中而配
四數矣則雖更有七八安能攙四正而入之也凡其言
此者皆不悟大衍所衍特其倚五行以立之説而非受
其數于五徳者也故皆執徧而不該也
   八 易數迭為唱應
或曰八卦也者乾坤與居其二矣今以四象属之震離
坎兑而曰四象能生八卦則是四子反能父母乾坤也
此不然也天地萬變固皆不外乎隂陽也以一隂一陽
[005-26b]
而萬不同之變皆出焉是其取象必皆循還往復不一
其主也隂當時則陽為客陽用事則陽退聼必先明其
孰主孰客然後互為此此者始可别其唱隨也當其定
著卦始也本天地以臨四氣則乾坤固生六子矣及其
主四氣以推變化則四初之氣該乎八方而乾坤所位
乃其八方之二焉耳安得不並體為八也夫子已恐後
世求之無要故嘗明示賔主于説卦矣當其列言八卦
之出震終艮也是本氣序以為之主也故八卦列敵為
[005-27a]
八而不容别出乾坤兩位也至其本卦性而言其以則
異矣雨日之閏煊雷風之動散艮兑之止説六子之功
用亦已廣矣而夫乾之君也坤之藏也實能翕張此之
六物而制其命也則其位雖雜六子而道實冐之也惟
其因事記變不一其體故毎言毎毎不同焉耳
[005-28a]
 
 
 
 
 
 
 
 
[005-28b]
   十 九六生七八
九六之生七八也竒耦交而盈减變也凡竒爻皆九而
其一爻之䇿三十有六凡耦爻皆六而其一爻之䇿二
十有四故以九較六其盈减登降皆以三也三其九而
為乾則其三竒爻者積䇿之多至于一百有八用以比
六則進而盈之之極也三其六而為坤則其三耦爻者
得䇿之少至于七十有二用以比九則退而减之之極
也及其九六之爻有交變則異减之數亦隨爻而異矣
[005-29a]
乾來交坤則坤之三耦者其一遂變為竒故隨爻數策
則兩耦者當為四十八而一竒者當為三十六也合焉
而數則八十四也八十四者均諸三畫則其毎爻得䇿
皆二十八也二十八也者四其七也以其毎爻得七故
云九能生七也及其成卦則震坎艮三陽卦是也至夫
坤之交乾則其三爻之兩竒一耦也合而言之實九十
六䇿也以九十六策而均諸三爻則毎爻皆三十二也
三十二者四其八也故云六能生八也及其成卦則㢲
[005-29b]
離兑三隂卦是也于是乾之三交乎坤而取數皆當為
七也是父焉而三其男者也後世命九為老陽而名震
坎艮以為少陽者正撫易而為之言也坤之三交乎乾
而取數皆當為八是母焉而三其女者也後世命坤為
老隂而名㢲離兑以為少隂者語亦易出也世皆外易
而談九六七八故立説雖巧而夫老少之名盈減之度
終無歸宿也詳减詳/見論數
   十一 合爻成卦分爻名七八
[005-30a]
分䇿畫爻者並蓍生卦之本法也乾六爻之䇿二百一
十有六坤六爻之䇿一百四十有四則兩卦爻䇿固嘗
分數矣而二篇之䇿縂會以為萬有一千二百五十也
者則無分乎乾也坤也是䇿數亦可數數也當其分也
乾自乾而坤自坤也及其合數也乾坤既交而九六七
八雜出則其卦變為它卦矣其當為震艮坎者不復為
純乾之爻也當為㢲離兑者亦不復為純坤之爻也則
六卦所畫之爻乃六子之爻而非坤坤之爻矣故雖會
[005-30b]
九六以為總縂而必分全䇿以均三畫也九六之變為
七八者此其理也後世以十二律配卦氣而其律管分
寸視上下生以生増損者其法正祖乎此也黄鍾九寸
而下生林鍾則林鍾所得止于六寸為夫陽既為隂則
分寸隨隂而减也林鍾上生太簇則太簇遽為八寸以
隂既變陽則分寸亦隨陽以増也夫其隂陽已變而分
寸隨之即制律者能師易意而立為此則者也是故黄
鍾之九至林鍾而减為六林鍾之六至太族而増為八
[005-31a]
其于九之降七六之升八又一𩔖也此造化至理聖得
之而能作賢得之而能述非其知巧之所鑿為也
   十二 二四函五
或曰子以一二三四也者得五而始成變則參天之一
二五而成其為九是固有五矣兩地所倚不出乎二也
四也是未嘗函五也然則徒二徒四亦豈害其為六也
哉曷嘗必待遇五也曰此當即變言變而不當守常論
變也易之象數未變則從本已變則從變是一畫通例
[005-31b]
也方二四之在地也二則專二四則專四是其本然之
數也及其二與四合則始而判然者今遂合而為六矣
既已為六則六中已自函五安得而云無五也且如河
圖之五其九者元無十也參五以變而其為十五者自
成乎錯綜之地也三其十五而五其九又遂成其為四
十有五也夫其圖本無十也為夫合他數而十之遂可
名以為十况二四皆為他數而謂六中無五也乎此理
固明然而不辨則人以兩地旡五者為疑也疑則五之
[005-32a]
制變也近乎臆説矣故不可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