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28 周易經傳集解-宋-林栗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經傳集解剥復卷十二
            宋 林栗 撰
 
 
 
 
序卦曰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剥剥
[012-1b]
 之成卦賁之變也自賁之剥上艮不動離變為坤易
 其二剛而成剥也夫所以為賁者離與艮也離為火
 艮坤為土火熄而為土則盡矣所以為賁者剛與柔
 也剛為質柔為文質化而為文則盡矣夫質文之為
 言猶本末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然使天下蕩然曰
 趨於文則末勝而本離矣故夫離之在賁非能亨也
 柔來文之故亨艮之在賁非能往也剛上文之故小
 利有攸往然則當賁之時末既勝矣况又變而為坤
[012-2a]
 哉是以謂之剥也葢孔子嘗自筮得賁焉愀然有不
 平之色子張進曰筮得賁吉而愀然何也子曰以其
 離在艮下山下有火謂之賁非正色之卦也吾聞丹
 漆不文白玉不凋質有餘不受飾故也是以賁之交
 爻不言餘色而專言潔白不言華飾而專言粉素葢
 將以反其質歟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
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012-2b]
 下坤上艮成卦曰剥者初為坤二與三亦為坤四為
 艮然則剥之四象惟以坤艮言之坤土也艮亦土也
 坤為平地而艮則山也草木華實莫不盡落惟有山
 在地上耳此卦之所以為剥也故子曰剥剥也柔變
 剛也剥不利有攸往何謂也曰方賁之時小利有攸
 往而已况於剥乎剥者隂消陽之卦也陽為君子隂
 為小人五陽為主而一隂為客君子盛而小人窮矣
 故其卦為夬其彖曰利有攸往五隂為主而一陽為
[012-3a]
 客小人盛而君子微矣故其卦為剥其彖曰不利有
 攸往凡此皆為君子言之也坤順也艮止也君子觀
 此之象是以順時而止之也故子曰不利有攸往小
 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夫子既已釋其象又從而
 贊之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葢言君子小人如
 天之行四時之運一消一息一盈一虚以陽言之則
 息於春盈於夏消於秋虚於冬方其消也而欲其息
 方其虚也而求其盈不可得也君子是以尚其理而
[012-3b]
 不敢必其道之行也雖然聖人之作易也其於君子
 愛之之至也其於小人憂之之深也愛之至則畀其
 周身之防憂之深則開其為善之利至於轉禍為福
 撥亂為治葢聖人之本心也故夫復臨泰壯夬者五
 陽之序也姤遯否觀剝者五隂之序也而易之序則
 不然陽先退而後進故自泰而之臨自臨而之復然
 後繼之以壯夬者所以成其治也隂先進而後退故
 自否而之觀自觀而之剥然後反之以遯姤者所以
[012-4a]
 止其亂也以為治亂皆任之自然則人事廢矣是故
 四卦凡彖與爻吉多而凶少至於否剥猶有吉亨無
 不利之辭不亦轉禍為福之意歟
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者艮也地者坤也山附於地無餘藴矣君子觀此
 之象以為草木盡剝而山巍然獨存者非以其基厚
 故歟山有君之象地有民之象為人上者得不厚下
 以為安宅乎
[012-4b]
雜卦曰剥爛也
 剥之為義多矣草木之落謂之剥八月剥棗是也宫
 室之壞謂之剥上九剝廬是也器物之爛謂之剥初
 六剥牀是也然剥之成卦剥以下反上其所由來漸
 矣故取喻於草木之落不若取於宫室之壞取於宫
 室之壞不若取於器物之爛是以剥之諸爻皆取剥
 牀為象至於上九然後繫之以碩果剥廬之義焉
初六剥牀以足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足以滅下也
[012-5a]
 初六坤也以隂居剛而在一卦之下上无其應而承
 於六二二亦坤也故曰剥牀以足蔑牀上實而下虚
 有剥之象初在下為足體坤為虚在剥之時譬之牀
 爛而其足蔑矣蔑滅也牀蔑其足其與幾何故曰貞
 凶貞正也固也以此為正以此為固凶其宜矣子曰
 剥牀以足以滅下也滅下葢釋以足蔑之文讀者遂
 以蔑連下文失之矣按荀本蔑字並作滅
六二剥牀以辨蔑貞凶象曰剥牀以辨未有與也
[012-5b]
 六二坤也以隂居柔而在下卦之中上无其應而承
 於六三三亦坤也故曰剥牀以辨蔑牀簀謂之辨辨
 牀之中牀足分辨之處也爛其牀而蔑其辨勢已迫
 矣貞而不去凶何疑乎故曰貞凶子曰剥牀以辨未
 有與也未字當讀為末末無也凡卦六二吉多而凶
 少何也以其居正而得中也然而有與則為正無與
 則為邪今剥之二逺無所應近無所與陷於群隂之
 中是以為剥牀之象也若上有九五則為觀近有九
[012-6a]
 三則為賁何遽凶哉或曰剥至六三有應故六二言
 未於義亦通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三上體為坤下體亦為坤以隂居剛而在下卦之
 上應乎上九之震故曰剥之无咎自初至五皆剥也
 剥之為義凶矣而此言无咎何也曰重坤者天下之
 至順也而應乎震順以動者也順以動而謂之剥何
 也曰上下皆坤而在群隂之中但見其順未見其動
[012-6b]
 也雖有順動之志而當是之時有不可不剥者矣夫
 初剥牀足二剥牀辨至三及其茵薦矣初二皆凶而
 三乃无咎何也曰初二以坤遇坤上无其應貞而不
 去是以凶也三以坤應震將去之矣雖牀之剥又何
 咎哉子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上謂六四下謂六二
 也三承於四四又艮也茍无其應斯此之矣今以九
 在上坤震相與其於六四宜喪其朋無相得之理矣
 四不之得而况於二乎三在剥之中既為所剥矣所
[012-7a]
 以无咎者失上下之情而獨應上九也吉則未能免
 咎而已
六四剥牀以膚凶象曰剥牀以膚切近災也
 六四上體為艮下體為坤以隂居柔而在下卦之下
 下无其應而承於六五五亦坤也故曰剥牀以膚膚
 皮膚也坤為剥艮為膚剥牀而及其膚去之晚矣况
 又安寢而不去乎故不曰貞凶而直言凶也子曰剥
 牀以膚切近災也或曰牀爛及膚猶寢地也何遽凶
[012-7b]
 乎曰非此之謂也爛於文從火災亦從火火之熟物
 謂之爛火之燼物謂之災熒熒之火先爛其足次爛
 其辨又爛其薦以及其膚然且熟寢而不知覺此其
 所以凶也賈誼所謂厝火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
 然因謂之安斯之謂也剥之下卦自離而變其取諸
 火也宜哉故曰為近切之災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無不利象曰以宫人寵終无尤也
 六五坤也以隂居剛而在上卦之中下无其應而承
[012-8a]
 於上九之震故曰貫魚以宫人寵坤為魚為婦人為
 衆故有貫魚宫人之象五隂而一陽貫魚之象也五
 隂順序魚貫而進宫人之象也剥至於五凶之極也
 聖人有所不忍言也謂其無應而承於震故别設義
 以救之五隂魚貫以承上九上九以宫人之寵寵之
 斯為善矣非柔變剛之義也故曰无不利以宫人寵
 寵无不被而有尊卑之序也夫豈特宫人為然人君
 之於臣下寵之有序賤不妨貴小不加大逺不間親
[012-8b]
 新不間舊則民志定矣何不利之有哉故子曰以宫
 人寵終无尤也終之為言其上九之謂乎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象曰君子得輿民
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
 上九震也以陽居柔而在一卦之上應乎六三之坤故
 曰碩果上九之艮極反而成震者也艮為果蓏震為反
 生五陽盡剥而上九獨存故有碩果不食之象剥爛也
 碩大也果之枝葉華實莫不盡剥矣而留其碩大者於
[012-9a]
 其上室於爛而不食將以復種也坤為土震為動果爛
 入土陽氣動而復生矣可剥而復之象也故曰君子
 得輿小人剥廬輿車也衆也廬屋也坤為衆為輿艮為
 廬陽為君子隂為小人故有得輿剥廬之象六五之
 剥極矣有君子焉民之所載也應乎六三之坤得輿之
 象也自五以下其象皆坤既見君子則共載之也若
 以小人當之則剥其廬矣屋之壁户牖莫不盡剥矣而
 飄然茨瓦葢覆其上僅有存耳君子得之則葺理其
[012-9b]
 下而居之小人則徹其茨瓦剥廬而後己也故曰君
 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剥廬終不可用也漢之光武
 唐之肅宗得輿者也漢之靈獻唐之僖昭剥廬者也
 彼其所用皆小人必至於天下大壞極亂而後止也
[012-10a]
序卦曰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終盡剥窮上反下故受之
以復
 復之成卦剥之反也自剥之復初上相易而成也物
 窮則反理之必至剥之上九窮矣是以反於初九而
 成復也剥者隂盛之象復者陽生之象也方歲之寒
 草木凋瘁蟲獸蟄藏人民廬處山童而川冰可謂剥
 矣及夫一陽之生固未盛也而凋瘁者芽蟄藏者奮
 廬處者出童者青而冰者泮矣是以謂之復也
[012-10b]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
往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
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
見天地之心乎
 下震上坤成卦曰復者初為震自二以往皆為坤也
 震動也坤順也動而順復之義也震為雷坤為地雷
 在地中復之象也夫隂陽之運有如循環方其消而
 為剥也陽氣幾盡於外矣及夫艮反為震而乃出乎
[012-11a]
 地中是以謂之復也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何謂
 也曰復反也亨通也陽氣反而後通也出者震也入
 者艮也初為震而三有艮體故有出入之象疾害也
 方剥之時非特不利於出也雖入此室處猶懼不免
 焉至此而出入自如莫或害之矣朋衆也坤為衆自
 外為來故有朋來之象方剥之時君子保身之不暇
 奚可以得衆乎衆之所聚禍之所歸也至此則朋衆
 方來而莫或咎之矣朋之來也非以為利也相與反
[012-11b]
 復其道焉耳初九以陽居剛故諸爻反復無非道者
 故子曰復亨剛反也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
 來无咎反復其道也七日來復利有攸往何謂也曰
 七曰之義諸家紛然不同大率言自剥至復為七日
 皆失之矣而六日七分尤為繆妄惟伊川程氏曰姤
 七變而為復臨川王氏曰隂陽之往復以日論之可
 也以月以歲論之可也今取之夫隂陽之運十二而
 周故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分日有十二辰歲有十
[012-12a]
 二月此其最著者也十二辰為一日有晝夜昏明之
 異也十二月為一歲有冬夏寒暑之變也至於十二
 月為浹十二歲為紀旡昏明之異無寒暑之變其差
 甚微而人弗之覺也易之為書微顯闡幽故常言三
 日七日以驗其近三歲十歲以騐其逺至於言時月
 則絶無而僅有皆𨼆奥其辭不使易而知之耳自子
 至午自午至子其數七也自寅至申自申至寅其數
 亦七也在易以卦配則自復至姤自姤至復其數皆
[012-12b]
 七也若自復至遯自姤至臨則其數八矣夫積十二
 辰而以日數之者日之一度也積日三十而以月數
 之者月之一周也日陽物也月隂物也七陽數也八
 隂數也舉日稱七故於一陽言之正應乎七數也舉
 月稱八故於二隂言之正應乎八數也聖人因象以
 寓辭因辭以寓意八月有凶七日來復葢有喜懼之
 辭焉學者不可不知也然而不言於遯而言於臨者
 此則互文見義相為表裏是故繫之以月也易卦以
[012-13a]
 月繫惟此而已詩言一之日二之日與此同意若從
 卦氣之說則剥後十卦然後為復非但六日七分而
 已也故子曰七日來復天行也凡彖曰消長之義夫
 子每以天行釋之以為必至之理也利有攸往剛長
 也言自復之臨自臨之泰也不利於剥則利於復可
 知矣故又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方其未復也天地
 閉塞萬物摧殘賢愚易其位善惡乖其應若無天理
 惟人自為耳故老耼氏有天地不仁之說而申包胥
[012-13b]
 有人衆勝天之語方此時也天地之心何自而見哉
 及其復也陽氣動乎地中一草一木稍有芽蘖之意
 其及物也幾何而天地之心生成之德已自可見矣
 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人君者萬民之天地也方其剝
 也苛政以殘之重斂以困之用其所惡棄其所好民
 未有不以為厲己也及其復也用一賢去一佞發一
 政施一令其利澤曽未幾何而人民愛物之心已自
 可見矣天下之人必曰吾君仁聖如此但為小人所
[012-14a]
 誤耳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由是言之凡世人所
 謂善惡無報天道難期者皆由否剥之世而論天地
 也天地之大德曰生至復而後心可見矣聖人於此
 見天地之心而愚於此見聖人之意也不其然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闗商旅不行后不省

 雷者震也地者坤也雷在地中復而將奮也先儒皆
 以復為建子之月愚於臨卦既覺其非今以象攷之
[012-14b]
 所以為復者震也非坎也今夫火生於艮而王於離
 歸乎乾而絶乎坎是故絶而復生者坎中之陽也水
 生於坤而王於坎歸乎巽而絶乎離是故絶而復生
 者離中之隂也坎中之陽其微若是而以為出入无
 疾利有攸往之象不既疎乎是故聖人取諸震坤以
 為來復仲春之月雷乃發聲則建寅之月雷固在地
 中也雖在地中而蟄者振矣先王觀此之象至於來
 復之日而閉闗施行者以為歲於是乎更新萬物於
[012-15a]
 是乎更始諸侯之賓客於是乎告歸四方之商旅於
 是乎啟行巡狩省成於是乎戒事將欲闢之必先翕
 之閉闗絶行謀始之義也子曰夏殷之禮吾能言之
 杞宋不足徵也而况於百世之後乎
雜卦曰復反也
 復之成卦以上初反本而成其在諸爻以反於初九
 為義反之為言反身之謂也夫剥復消長本以明君
 子小人進退之象然一陽之生在乾為勿用雖曰來
[012-15b]
 復有動順之義方於交泰之初則有間矣故君子於
 此出處語黙猶在所擇焉未可以勇於進也是以六
 爻无利用之辭而專明反身之義聖人之㫖葢可見
 矣或曰然則彖言利有攸往何也曰利有攸往為主
 復者言之也復而不往則一陽而勝五隂未見其可
 也自復以往則為臨為泰為壯為夬謂之利也不亦
 宜乎
初九不逺復無祇悔元吉象曰不逺之復以修身也
[012-16a]
 初九震也以陽居剛而在一卦之下配在六四而承
 於六二二四皆坤也故曰不逺復復之初九即剥之
 上九也在剥為艮而在復為震震反則為艮艮反則
 為震也艮為冬而震為春艮東北而震居東自冬而
 徂春自北而之東其順若循環其易如反掌是以謂
 之不逺復也或曰然則何取於坤哉曰坤也者地也
 艮為果蓏震為反生果之反而生也非地則可乎是
 故剥以一陽而入乎地復以一陽而出乎坤是以謂
[012-16b]
 之不逺也故曰无祗悔元吉祗至也元善也大也自
 剥而復自艮而震以月言之一月也以日言之一日
 也以行事言之一事也以思念言之一念也人誰無
 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事之過而改之一念之失
 而復之無至於悔斯為元吉矣或曰彖言七日來復
 而吾子以為一日何其戾哉曰甚矣子之不達也彖
 言七日來復自隂始隂陽之往復其數皆七何以為
 不逺之義乎若夫始之隂自兊而巽則非艮震之比
[012-17a]
 也易有言終朝者有言終日者有言不終者有言三
 日者至於七止矣而以為不逺之義不已疎乎故順
 而言之也爻言不逺復自剥而復言之也夫子曰不
 逺之復以修身也君子知外物之不可必也以修此
 身而已矣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
 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其修身之謂乎又曰復德之
 本也草木歸根而後生君子反身而後行德之本也
 又曰復小而辨於物小之言㣲也五隂而一陽可謂
[012-17b]
 微小矣陽雖小而隂莫之傷是謂與物辨也又曰復
 以自新顔氏之謂也
六二休復吉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二坤也以隂居柔而在下卦之中上无其應而乘
 乎初九之震故曰休復休休自得之貌一陽為復之
 主五隂朋來反復其道者也以坤遇震以六二從初
 九陽上行而隂下趨是以其心休休然無入而不自
 得也故曰吉聞一善言見一善行沛然若決江河莫
[012-18a]
 之能禦斯之謂吉矣子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初在
 二下震為木仁也六二可謂親仁矣不言親仁而言
 下仁者謂其從之也如水之就下矣故曰仁者安仁
 初九是也智者利仁六二是也說者乃以六二為自
 下於人不亦倒置而言之乎
六三頻復厲无咎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六三上體為坤下體為艮以隂居剛而在下卦之上
 上无其應而連於初九之震故曰頻復頻屢也坤為
[012-18b]
 順艮為止三不中不正而乘承皆隂將順復止將止
 復順其失道也屢矣然而天下之動必正乎一當復
 之時初九以一陽居下為衆所歸三雖不正與初同
 體雖屢失道終必復焉故曰厲厲危也孟子有言欲
 知舜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耳屢失屢復其去跖
 也幾希然而猶知復也則與迷復有間矣故曰无咎
 聖人常善敎人故無棄人危而能反猶可以无咎也
 故子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
[012-19a]
 念作聖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其六三之謂乎
六四中行獨復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四上體為坤下體亦為坤以隂居柔而在上卦之
 下應乎初九之震故曰中行獨復凡卦以二五為中
 此獨以四為中何也記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
 中孟子曰執中無權猶執一也上下五隂四居其中
 羣隂未復己獨應焉是以謂之中行也或曰六二最
 近於初復之最先者也四為獨復何哉曰四之復也
[012-19b]
 非至是而後應也其復也久矣在剥為六三獨應於
 上在復為六四獨應於初故三失上下之情而四先
 羣隂之復也剥之上九而無六三何能以順而止復
 之初九而無六四何以能動而順是知四為最先而
 二次之也四言獨而二言休玩其辭而知之矣子曰
 中行獨復以從道也道也者以别於利也四之從初
 在剥則然豈為利也哉是故爻辭不繫之吉明其心
 之所存不以吉凶而從違也
[012-20a]
六五敦復无悔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六五坤也以隂居剛而在上卦之中下无其應而乘
 乎六四四亦坤也故曰敦復敦厚也益也艮之九三
 既已艮矣上九謂之敦艮者又從而附益之也故臨
 之六五正應九二則上六為敦臨復之六四正應初
 九則六五為敦復夫六五下无所應上无所與苟不
 附於六四則去復逺矣為其居中而得其所附是以
 謂之敦復也復之又復新之又新也故曰无悔復至
[012-20b]
 於五復之道成矣成者成也自明而誠者勉而中思
 而得也自初來復至五而成則幾於性矣故无悔之
 辭與初九同初无衹悔尚或有之至五則无復悔矣
 故子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考成也君子之所以
 成已也何以不成於上六而成於六五為其得中也
 反身而誠得其固有之中六五之謂矣或生而知之
 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
 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012-21a]
上六迷復凶有災𤯝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坤也以隂居柔而在一卦之上下无其應而乘
 乎六五亦坤也故曰迷復迷失道也
   六之於初九逺矣言應則背言親則疎言同則
 異言因則失矣是以為失道也上六之與四隂同體
 乎坤坤為順四隂之所以吉无咎者以其順而復於
 初也上六雖順而失其道矣所謂順非而澤從惡若
[012-21b]
 流者也譬之適越北首之燕南轅疾馳而愈逺矣故
 曰凶又曰有災眚以迷為復凶何免乎災自外至眚
 自己作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至於是
 也謂之災則有人為之咎焉謂之眚則有天降之罰
 焉雖有聖賢不能為之謀矣凡上六之凶皆剥之凶
 也不言於剥而言於復者以為苟能知復雖剥之窮
 可以无悔以迷為復凶乃成也保邦而自守猶懼不
 免况用之行師乎此所謂自作孽者也故曰終有大
[012-22a]
 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桀紂之亡幽厲之
 敗皆是物也以其國與其君皆凶也易以近言日以
 逺言年十者數之極也征行也至于十年不克征則
 不復可征矣甚之之辭也子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書稱有苗昏迷不恭反道敗徳是也君人之道以貴
 下賤以賢下不肖則天下雖亂而可治家國雖亡而
 可存初九之所以復也今以六居上隂柔不中順非
 而自聖其於君道不亦反乎聖人之戒可謂深切著
[012-22b]
 明矣伊尹訓大甲思庸无俾世迷畏上六之災也
 
 
 
 
 
 
 周易經傳集解卷十二